生物医学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4 21:48:28

生物医学工程论文

生物医学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医学中的有关问题。

多学科的交叉使它不同于那些经典的学科,也有别于生物医学和纯粹的工程学科。现在的生物医学工程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起着巨大作用,世界各主要国家均将它列入高技术领域,重点投资、优先发展。

[1-2]计算机网络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学习领域。

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医学信息交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流、资源共享、了解医学动态等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手段,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和严峻挑战,未来医疗界的竞争将是医疗高科技信息的竞争。因此,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要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要学习一些概念,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还要掌握一些技能,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应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所区别,以体现出专业特色。

笔者提出构建“面向应用的生物医学工程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体系建设,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及创新能力,将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紧密结合本专业、本学科未来的应用方向,科学合理地培养大学生的IT知识结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构,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专业工作中对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要求,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本文就其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谈一点体会。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每天都有新的发展和应用,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3]俗话说:你要给学生一勺水,那么你自己就要准备一桶水。要教好这门课,教师需要大量的阅读文献、资料和国内外教科书,对这门课程主要技术的发展背景、关键技术要有深入准确地把握,同时还必须通过承担相关的科学研究,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理论联系实际,真正理解和掌握核心技术,了解技术发展的动态和学术前沿。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学习,了解他们对问题的一些新的认识、解决的思路以及初学者对哪些问题不容易掌握和它的原因。

针对网络技术发展的不断更新,在教学内容上应安排一些基础的理论内容,比如网络的拓扑结构、数据通信基本原理等,便于同学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们今后能够在此基础上自学。比如在讲述网络七层协议时,可以参考西安交通大学的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内容,以乘飞机的过程举例,提出协议、服务和层次的概念,以此类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的层次划分。由于本专业的学生没有开设数据通信方面的课程,因此课程安排上要逐步加入通信技术的有关知识,使得学生只要具有物理学方面的基础,就能很好地接受这些知识,而不需要专门去补习这门课程。

二、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要紧密结合专业的需要,克服过于偏理论的倾向,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实践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网络技术内容时,可以结合学校校园网或者医院局域网的建设来贯穿整个教学,从物理层直到应用层,同时覆盖网络设备内容。在医院信息系统的讲授过程中,可以以学校校医院的信息系统为例,从整体上了解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内容,学生通过在医院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实习可以全面了解医院信息的流程和医院管理模式,为学生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医院信息系统安装、调试技能实习过程中,以企业研发的主要产品——医院信息系统(HIS)和医学图像存档传输系统(PACS)作为该门课程中的重要内容,突出了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从专业和非专业的角度来谈教学侧重点,应强调要放在应用上。

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上可以参考西安交通大学的精品课程,强调知识点、技能点,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比如多种方法的使用、多种手段的使用以及考试评定方法的改革等。虽然在笔者的课堂上也使用过一些教学方法,但还缺少互动讨论,其实对于小班的学生,这种方式更好推广,而且还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工程应用能力结合理论知识、自上向下地安排教学内容,这和笔者之前的安排完全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学生不理解网络有什么用的现象,而采取西安交大的这种方式,可以带着问题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对于知识量大的课堂,在安排时不妨在灌输理论知识的同时,合理增加常识性的内容,这样一方面能够重点突出,另一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的疲惫状态,对一些初学者是一个很好的知识补充

比如在讲传输介质时,前面的大部分时间讲述了关于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有些是非常晦涩难懂的理论,同学们已经显出倦态,因而剩余的小部分时间可以用多媒体的形式播放一段关于双绞线制作的视频。

对于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学生的反映,通过举手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理解的程度,比如在讲曼彻斯特编码技术的时候,先让一名同学画出波形图,然后让学生自己判断是否正确,通过了解可以看出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再进行讲解,反复几次,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概念的强调和解释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比如服务和协议,就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而对于有关的、好理解的内容,可以以自学的方法来学习,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省略这方面的内容。超级秘书网

四、注重因材施教应该因材施教,针对理解力强的学生,可以把一些难点让他来讲述,以引发他的兴趣,比如以太网时间槽的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念,可以留下疑问到下堂课让他来讲述;针对一般大多数同学,可以在他讲的基础上再讲一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应该把重点和难点讲出来,然后由学生组织讨论的方式来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不必把所有的点都讲到,知识性的内容不用讲得太详细,因为大学生有这方面的素质,尤其小班上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投入到教学中,年轻教师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模式,而应该创造自己的教学方式。尤其讲到分层原理时,可以拿一个例子来讲述整个过程,因为专业的学生有电路的知识和软件的知识,可以理解得比较透彻。

同时配合Flas来进行教学,可以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随着卫生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各院校各个层次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都要与未来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形成面向应用的专业特色IT课程教学体系。随着网络技术、数字化医疗技术的发展,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数字化医院、远程医疗等都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熟练掌握网络应用已成为学生将来必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鲁雯,秦斌,王鹏程,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材建设与探索[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11):40-41.

[2]郝文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探讨与研究[J].科技广场,2008,(2):193-195.

生物医学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1BMEs/EMBS’99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年会

BMES是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BiomediealEngineeringSoeiety)的简称.EMBS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TheInstituteofEleetriealandEleetroniesEngineers)的生物医学工程分会(EngineeringinMedieineandBiologySoeiety)的简称。这两个学会每年都举行生物医学工程的国际会议。1999年,这两个学会首次联合举办学术年会(ThefirstJointMeet-ingofBMES&EMBS)。会议录用的论文近1400篇,注册人数接近2000人,堪称生物医学工程界的盛会。我们医学信息工程科研组共有8篇文章在会上发表。其中,由杨福生教授指导的博士生詹望的论文“Anewhigh一resolutionEEGteehniquebasedonfiniteresistaneenetworkmo己el”荣获BMES1999年研究生研究奖。这是唯一的来自美国本土之外的学生获奖,在会上反响很好。与以往的做法类似,会议的学术交流仍采用主题(Theme)一主轨(Track)一分组会(Session)的方式。本次会议有16个Theme,86个Traek,211个Session,共收录论文1347篇。各个主月的情况见表1.与以往的年会相比,这次年会有更多的结合生物学羞础的研究报道(如“分子、细胞与组织工程”、“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等),反映了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同时,传统生物医学工程中的信号与图像处理,以及医学仪器仍然占有相当的比例。

2美国离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点滴

会后,我顺访了几所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系或研究所:①TheGeorgeWashingtonUni-versity,②JohnsHopkinsUniversity,③Universityofpittsburgh,④UniversityofMiehi-gan,重点了解了以下3个板城的研究情况。(1)脸与神经科学。脑功能的研究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各个学校与医疗单位的科研机构都十分重视。研究内容包括蓦破生理实脸、信号处理方法、临床应用以及一些有商业前景的开发项目。(2)医学超声工程。超声成像由于对人体无创、无扭而受到重视。超声成像包括反映解剖结构的B型成像,还包括血流侧t。近年来在结构成像方面普遨受到t视的是三维成像,这也是我们课翅组目前在医学超声方面研究的!点。同时,将解例结构与组织定征结合起来也是近年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例如,组织弹性成像就是一个例子。(3)医学信息学。随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医学信息学在近年中有了较明显的发展,如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管理及电子病案、远程医疗等。

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同样也走在前面。在美国,计算机与网络已成了各行各业乃至每个家庭与个人都离不开的基本工具与环境。医学信息学的发展对提离全民医疗保健的水平起到了不可低枯的作用。在访期间,有机会与这些学校的故授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并探讨双方合作的项目与方式。例如,U垃ver溢tyofPittsburgh医学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在脑电信号的采集与处理方面有很深人的研究,而我们科研组在这方面也承担粉国家墓金项目,双方都有兴趣在脑电信号的处理方面开展合作。从该研究所我们得到了大t珍贵的临床数据,对这些致据进行研究后,我们将撅博士生或教师去UniversityofPittsburgh开展合作研究。通过这次访问,看到了发达国家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很多有深度的基础研究。从设备条件与经费投人方面着,发达国家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我们也不是因此就无所作为。我们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接近并在某些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果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有意识地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我们一定也能取得国际上承认的研究成果.另外,在今后的研究中注意更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争取利用国外先进的设备与实验条件,对推动我们的研究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生物医学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一词的来源,应该是出自于《辞海》对“模式”的解释,作为人才培养范本供人们借以模仿。我国最早启用这一概念的文献是教育部1998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将人才培养模式表述为“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笔者认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是在办学观念指导下,依据专业定位、人才培养计划,本科培养目标与要求,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所构成的教学内容,研究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总和。

1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问题分析

国内报道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文献较多。2013年10月,以选择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知网调研了2004-2013年以来25所高校26份报道人才培养研究的论文,其中:国内文献21份,中美比较论文文献5份;涉及到综合性院校8所、医科院校(含中医药院校)10所;理工科院校7所。

1.1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基本现状 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基本现状,在26篇论文文献中,直接在论文标题中用创新型、应用型词义表达培养模式有7篇,出现频率最多;其他是卓越型模式1篇、核医技术型模式1篇、本硕连读模式1篇、研究型模式1篇,没有直接标明模式的15篇(含4篇中美比较研究论文)[1-4]。从这些模式中,可发现高校都处在不同的位置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呈现多元化态势。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培养模式,都是以不同的办学条件、成才环境、不同的方式方法培养出校本特色的专业人才,均是以实现人才培养为价值基础向社会总体价值转变的质量过程,最终也实现了人才培养自身的本体价值。

1.2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式问题的回顾 从26份文献报道中,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徐州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井冈山大学等5所高校认为本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问题,笔者对其进行分析,大体上将问题重新归纳为5个方面,并明晰自己的观点加以综述[1,5-8]。

1.2.1 培养目标问题 共性问题是培养目标,它受制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人才培养知识结构偏科现象严重,高校不时地引导学生考证、考级,并把它作为找工作的砝码,延误正常学习,导致专业培养质量目标难以实现;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出现偏离性,也没能结合生产实际和科技发展变化的实际需要而及时调整课程目标、更新教学目标。

1.2.2 课程体系问题 过于强调专业课、工科基础,而忽视医学基础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医学工程技术的需要,工科院校表现突出;课程内容比较分散、教材内容之间时现缺少联系、时现有重复现象,也有内容老化、结构老化现象,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课程结构不合理,重视必修课、轻视选修课的问题突出。

1.2.3 师资队伍问题 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很难融合多学科的知识,使得课程体系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师资力量薄弱,表现为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青年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却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少数教师专业并不对口,有的甚至是重点高校毕业的高学历教师凑合到专业教师队伍中来,形成不稳定的教师结构体系,最终导致人才流失。

1.2.4 实践教学问题 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内容之间孤立,仪器设备落后,教学仪器使用维护、维修不能及时到位,数量存在不足、质量偏低,并且有些仪器设备的配套器件不合理,造成使用操作上不方便,不能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需要,达不到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管用、够用、实用”的要求。此外,还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少数院校接受医院废旧或半旧仪器设备捐赠,而这些受赠物多数是在临床上应用多年或近年要“退役”的,技术含量低,性能不稳定,仅只能供学生某些项目简陋性、机械性、重复性操作训练用。学生也缺乏机械设计、结构学实作基础,以致收效甚少。

1.2.5 实验项目问题 5所院校实验项目多以验证实验为主,创新性实验达不到基本要求;见习、实习也是到医院进行,高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或根本没有联系,学生难以到企业开展实践活动,尤其是医学科类院校表现更为突出。课外科技活动开展比较少,没有开发出科研实践、工程实践、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路径,这势必影响创新意识与思维活动。此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物理方向)是具有核医特色的专业,而从调研26份文献中发现,有1所院校有核工程与技术教学条件与环境,而其培养方案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核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培养优势。

1.3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分析 从5所高校报道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看,是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说问题是全国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缩影;在不同类型、性质、不同办学历史条件下,它们都有着不同办学观念、专业定位,发展规划与发展策略。最为普遍的是医科院校专业偏医、缺乏工程技术基础,只有个别医科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出现偏向工科现象;理工科院校偏工而缺少医学知识,河北工业大学被认为是典型代表。许多学科彼此偏向问题普遍存在,这给工程教育类专业建设部级专业标准、专业认证带来不适性困惑。

此外,从河北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看,课程体系结构,由人文社科类、体育与健康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科基础类、专业模块类、专业选修类、实践教学环节、创新与拓展类等课程教学内容组成[8]。在学科基础类课程中,总学分与总学时之比是53/864,1个学分相当于16学时;而医学课程与理工课程总学分之比是4:49。而专业课分为医疗仪器设备、医疗信息处理两个培养方向,是国内工科院校中偏工为数不多的院校,又是本、硕、博多层次学科、学位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对工科院校、还是对医科类院校都有很好启发与借鉴作用。

2 国际化视野的地方高校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战略选择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作为一门医学与工程技术相互结合、渗透的新兴边缘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的特点[9]。那么,人才培养模式也就必须从专业的复合性、交叉性的要素来考虑,从服务于地方性、区域性、行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符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厚基础、宽口径”作为人才培养的学科基础平台,以市场导向的专业选修课为后续培养方向,把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选择。

2.1 树立办学思想理念 实现理念价值向实用价值转换,从价值论观点出发,明确专业办学指导思想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照教育教学规律,由学校所处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学校办学内在条件所决定,在学校内部形成高度共识的学校党政集体意识。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坚持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并重,在人才培养策略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人才培养质量观上,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观,使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实现观念价值向实用价值大转换,体现思想价值的指导性与方向性。

2.2 明确专业定位 确定本科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关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问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与专业介绍》(2012年版)明确指出:“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系统地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器械、医疗卫生等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卫生技术开发、服务、管理和教育等工作或攻读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生物医学与工程科学结合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从教育部确定的专业目标内涵看,在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它含有很多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基团或定位因子,在不同类型院校办学理念影响下,形成独特的办学定位、显示办学的个性特色。专业目标对人才培养基本素质与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规定性,受制于社会发展、区域需要、行业要求,对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及相应规格的质量标准,受制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学生自我实现个人发展愿望的多元共生或相互制衡,成为人才培养模式中决定性要素,也决定着专业的定位多样性。

2.3 专业人才标准 人才标准是质量标准的体现,要求符合国家标准、社会行业标准,并具有国际化视野。制定人才标准必须从三维度上战略设计。(1)专业人才标准以适应地方性、区域性、行业性需要为根本,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医学与工程技术相互结合、渗透和交叉的一门新边缘学科,具有复合性、交叉边缘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人才培养以宽口径基础知识为根基。(2)考虑专业人才培养服务面向的地方性、区域性、行业性等要求,决定课程体系结构的多层次性、内容多学科性、体现知识与技能素质的多元交叉复合。(3)我国地方高校大多数是教学研究型、教学型高校,少数研究型、应用型的新建本科院校。所有这些高校,都承担着培养专业人才的任务,必须考虑“教学与科研创新并重”的人才培养标准,也要思考“产学研”功能化标准。不同的高校,有形式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式,就有必不可少的多元化的标准。

2.4 面向市场需求 面向市场,就是立足国内市场,面向国际市场,中国、美国、日本是医疗器械市场大国,培养适应国际化医疗器械市场需要的人才,要建立符合“大基础、宽口径、后分流”的分段式培养模式,并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从现有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来看,绝大多数院校大多是采用五段式课构(不含集中实践环节、毕业设计或论文),而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3所院校,其知识层次构架有通识教育课、医学基础课、理工基础课,工程技术课、专业方向课等五层阶段的课构,每阶段课程多数设必修课与选修课。市场化的课程体系改革,专业要求必须开设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医疗器械市场营销、医疗器械与国际贸易等课程,适应国际化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新市场。

2.5 教育面向未来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视野,教育面向未来,就是要有国际化视野,尤其是工程教育类专业标准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近年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订的我国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7个方面与国际标准紧密对接”[9]。这为地方院校深入开展“产学研结合工程”建设改革创设了优良环境。在办学实践中,走出了一条校企、校医多元合作双赢的工程人才培养路径。在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做好部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精品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示范教学中心、部级实训基地作为创新平台、试验场等特色工程项目建设,寻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国际化新的切入点、以“大类基础知识理论为根基,多维技术技能为本体,以工程技术为核心,以解决应用问题为目标,走做强、做实、做出个性特色的专业发展之路,把强素质、重能力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价值体现,实现有国际视野、国家标准的要求。

3 小结

总之,笔者从调研分析中,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实质上就是人才培养的专业目标、标准要求及其培养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或手段,在漫长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个性特色培养模式。所有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都是在办学思想、理念指导下,按照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课程结构体系为核心、构成相对稳定教学内容,并通过管理制度与实施人才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培养方案的文件形式全面体现出来;他们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正式以实践探索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内核,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色、表现出工程专业技术优势、促进了医学发展,专业声誉在社会与行业领域已具有较高个性风貌,对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起着积极的引导与良好示范、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洪波,罗梅兰,陈真诚.“卓越计划”背景下的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2,6(17):88-90.

[2]潘佚,刘良军,邱蕾.具有核医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学园,2013(8):12-13.

[3]郭圣文,吴效明.理工类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3,30(2):4084-4088.

[4]田心,郑旭媛,刘婷,等.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899.

[5]张怀文,胡博.创新型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227-228.

[6]赵丽萍.浅析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现况[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6):473-475.

[7]余祖龙,王玉,艾信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江西教育:综合版,2009(3):24-25.

[8]黄小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5):162-163.

[9]王能河,邹卫东,李义兵.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21(5):627-629.

生物医学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BME)是理、工、医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医学科学与技术等广泛渗透、交叉、融合,形成了生物医用材料、现代工程医学、远程医疗工程、智能医用仪器系统、人工器官等诸多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新领域。BME硕士教育开创了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工程技术中高级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BME在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六年前国家发改委高科技产业司就明确提出:尽快培育、壮大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我国BME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我国BME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于工科或医科,存在培养方向多但培养人数少的问题,导致我国医院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该领域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背景。BME硕士学位教育的规模过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特别是融合医、理、工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据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副主任吕忠生调查,目前全国大约有6万家医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员只占医院总人数的10%,与国外30%的比例相差悬殊。作为医学工程的最大产业,国内1万多家医疗设备企业也急需该专业的高级技术人员[1]。我国BME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2008年以前仅在理工院校中进行,每年招生不足百人,发展处于徘徊状态。鉴于我国急需大量BME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提升在职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的需要,开展BME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在医学院校开展BME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为使BME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新的突破,国务院学位办尝试在医学院校开展该项教育。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起步早、基础好,特别是近年来从海内外引进了一批优质人才后,形成了一支医、理、工相融合的师资队伍,具备了较好开展BME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条件和能力。2008年我校成为开展该项教育的首所医学院校,并力求在医疗器械与医院信息管理、基因工程与基因药物方向做出特色。

(一)依托医学院校的优势资源,分层次招生宣传,吸引优质生源。近年来医院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医师的学位层次提升较快,而医技人员的学位层次相对滞后,对该学位教育具有较大的需求。作为医学院校,要善于发挥拥有诸多的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优势,分层次招生宣传,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即先向医院主管领导介绍BME硕士专业的学位特点;再请各医院相关部门协助开展招生宣传;同时向医技科室寄送简章并进行网络招生宣传;还可尝试对相关企业开展定点招生宣传。2008年我校首届招收学生21人,招生人数列全国第二位,录取考生的GCT成绩百分位平均值81.17,列全国第四位,生源质量和数量较为理想。

(二)明确培养目标,创新教育体制,构建良好的BME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体系。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起草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明确规定BME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2]。

1.创新运作机制,合理设置培养年限和培养方式。攻读BME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多为业务骨干,学习时间较紧张,故我校实行弹性学制3-5年,且课程学习采取周末上课,实践学习结合其实际工作在其所在单位副导师指导下进行,使学生能结合工作并学有所用,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特色资源,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课程结构关系到研究生的知识结构[3]。BME是运用工程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医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其课程设置应在现代医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4]。我校规定学生课程必须修满35个学分,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设置课程,其中医学类约10个学分,工程类约10个学分,公共类约10学分,自然科学进展研讨5学分。

3.建立双导师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BME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实行正、副导师共同指导制(简称双导师制)。正导师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论文选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指导,并对学位论文的质量负责。副导师选聘学生所在单位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担当,负责学生的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培养,论文选题,论文实践部分的指导。两位导师经常交流情况,互相配合,共同指导,保证其培养质量。实践教学是该学位培养的重要环节,鼓励其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进行。我校要求学生进行不少于一年的实践计15学分,通过考核计5学分,共计20学分。

4.加强中期考核,严把论文质量关,保障培养质量。中期考核是在学生进入论文实施阶段后,对其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和评定。其目的是评价学生入学以来的学习成效,及时发现和纠正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其达到规定的学位要求;对少数不宜继续学业者尽早做出妥善处理。我校在第四学期初对学生进行中期考核。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5]。我校规定学位论文评阅实行校内学科专业组评阅和校外盲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行之有效。

三、在医学院校发展BME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建议和思考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BME硕士专业学位的认可度。BME硕士专业学位设立的时间不长,各医院的领导和广大医技人员对该学位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招生学校做好充分细致的招生宣传,提高社会对该学位的认可度。当然,培养出优质BME硕士专业学位毕业生,才是提高社会认可度的关键。

2.创新教育运行机制,积极开展产学研交流与合作。为实现BME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必须转变传统的培养模式,积极发展产学研教育模式。产学研结合教育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6]。

生物医学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医学八年制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本硕博连读教育,其他专业的本硕博连读都是以培养PH.D为主。目前我国八年制的培养目标定的是“MD”,但是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后三年一般安排一年的轮科实习(有的学校实际落实往往不足一年,因为学生要做科研课题),两年的毕业论文和答辩,特别是毕业论文一般按照科研论文要求,发表SCI论文才能毕业。这样实际上偏离了MD职业精英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与PH.D区分不清。因此必须就院校教育阶段的实质培养目标进行选择,既然我国已经明确定位与美国医学精英教育目标一致,即职业MD学位,在校期间完成在独立行医之前所需学习课程的要求和能够接受住院医师培训的资格,使学生获得成为医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树立医生职业的价值观,培养医生都需承担的负责治疗患者的能力。作者认为八年制MD的培养计划中的后3年以临床实践教学为主,以临床问题的解决为主,最后提交的MD论文,不要追求SCI及影响因子。这样就能在后三年集中进行临床实践教学与医学整体变革趋势的教育,改变后三年将临床教学与科研训练压缩导致变形的问题。

2八年制招生可尝试大胆改革

美国的医学生大多经过医学前的预科教育,即一般要完成4年的理工科大学本科的学习,获得相应的理学、工学(生物、物理、化学、数学、工程)学士学位,且经历过严格筛选淘汰,学医的信念和目的更为坚定,心智更为成熟,一般在入学前就充分了解了医学职业的特点,做好了心理准备和学习准备。目前我国八年制的招生主要是通过高考录取的应届高中生中的成绩佼佼者,具有较高的学习素质的学生,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理及阅历等方面尚不成熟,对各种专业都不够了解,对自我的人生和前途缺乏设计,大部分学生选择专业都是听从长辈的意见,对医学专业的特殊性缺乏充分了解,对于医生的工作性质和应该具备的素养知之甚少,很难保证其对临床医学专业有足够的兴趣,且学校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征进行全面评价。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可以尝试适合我国情况的医学八年制招生选拔方法多样化。第一,试行在八年制学校中与相关专业联合招生、二次选拔的招生方法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非常热门的专业。除了其他原因之外,该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在于具有报考医学院学习MD的优势。我国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在医学八年制招生时,医学八年制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共同招生。开始前四年都学习生物医学工程,到第四年时可以再一次双向选择。学生可以选择是继续深造学习医学MD,也可以选择完成生物医学工程八年制硕博连读,还可以选择四年制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校方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择优选拔一定名额的学生进一步完成医学MD,部分八年制生物医学工程硕博连读。这样的好处是学生经过了四年的本科阶段的生物医学工程学习,心智已经逐步成熟。生物医学工程属于理工专业,不仅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判断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专业密切相关,因此经过四年的学习就会对医学的特殊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会理智地思与考选择。目前我国招收医学八年制的学校主要为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几所水平高的医学院校,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这样可以在校内实现招生改革。第二,进一步在校内试行4+4医学八年制招生,不受专业限制。我国设有医学八年制的综合重点大学,理工医和社科人文专业齐全,已经具备美国医学院招收学生的小的社会环境。在校内试行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共同招生、二次选拔的基础上,可以向校内其他专业开放二次报考医学院的试行美国医学院招生的方式。试点中,可以试行校内统一的医学院入学考试,考试成绩作为重要依据,同时还要参照:①本科生平均学分绩;②本科教师的推荐信;③对承担医生神圣职责的责任与义务的个人看法及自我陈述等。造成一种进入医学院的竞争事态,提高对医生这一社会角色的敬畏。第三,现有的直接从高中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以上三种招生方式可分别试点,总结后,选择较优方式推广。

3毕业应优先到高水平的医院进一步落实精英医生的职业教育

美国医学的精英教育的周期长、投入大,从医后在美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收入,也是使美国医学精英教育能良性循环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国也要规范八年制学生毕业的出路,一方面使他们能到高水平的医院继续完成一个优秀医生的职业教育并任职,另一方面有到基层医院代职并指导医疗工作的义务。参考美国医学博士学位(MD)教育仅表示达到了在独立行医之前所需学习课程的要求和能够接受住院医师培训的资格。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还需经历1年实习医师培训、2-3年住院医师培训、3-5年的专科医师培训。而我国缺乏毕业后规范化培训以及继续教育,这就导致很多医生知识不能及时更新,由于毕业后所进的医院不同,大部分医生成才速度缓慢,水平参差不齐[5]。为了保证八年制学生能尽快成才,他们毕业后都应分配(应聘)到职业教育水平较高的高水平大医院,进行后续医院的职业教育。当然他们成材后,有到基层代职的责任和义务。美国医学院教育是在完成了本科教育目标是培养未分化的准医生,其完整性和连续性很强,实行以医学院教育为起点,以毕业后教育为重点,通过医院继续教育,把教育培训同持续的职业生涯统一起来[6]。因此我国要明确规范八年制学生毕业后到医院的职业医生培训体制,以便和学校的教育接轨,形成一个完整的医学精英教育模式,既包括医学院培养、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又包括继续教育,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真正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接轨,培养的医学精英才能真正满足社会的需要。值得提出的是,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还处于以五年制为主体的阶段,因此医院的职业教育除了面对八年制毕业的学生外,还应制定五年制学生的医院职业教育体制,而且这种体制与八年制的职业教育体制既应该有机衔接,又能体现差别。以上就我国医学八年制如何实现医学精英教育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初步意见,关于教育内容改革方面已经有很多好的意见[7-10],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提出重视的是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正面临一个新的变革———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现代医学要应对包括癌症在内的非传染性慢病对人类健康度威胁、人口老龄化及公众期望值增加所带来的挑战。由此引起的相关教学内容变革也应在八年制的教学内容中尽早规划。

生物医学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当然不是什么自设专业。生物医学工程是交叉学科,可是个大热门,我也许会做个工程师吧。”我笑着应答。

“是不是也要和典型工科男一样,整天对着电脑看数据,或是画图呢?”

“这会是工作的一部分,因为有不同的分支,就业也有很大的不同。”

很多人听说我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都表现出惊诧的眼神,不知道会学些什么。当他们得知我在医学院,眼里的惊讶就又升了一个等级。是的,我在医学院读工科博士学位,梦想着能成为一个为医学事业效力的工程师。

下一个诺贝尔奖的产出地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完美结合。通过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来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如果说医生是在临床上给予病人直接的救助,那么生物医学工程师就是通过研发的方式,为医生提供技术支持。

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离不开高新设备的推动。手术室中高端器械,如高频电刀、激光刀、呼吸麻醉机、监护仪、X射线电视、超声、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等,都是生物医学工程高速发展的产物,生物医学工程研究者就是这些医用电子仪器的研发者。当你看扣人心弦的美国医疗剧时,医生常常使用的挽救了无数生命的除颤仪,就得力于医学工程师的研究和设计。

生物材料制作也是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器官捐献还较少,而很多终末期器官衰竭者又在等待新的器官来延续生命,于是人工器官应运而生。生物材料为各种人工器官提供物质基础,器官制造直接关乎生命,是个大学问。制作人工器官的材料必须要充分考虑强度、硬度、挠度、韧性、耐磨性及表面特性等各种物理、机械等性能。由于这些人工器官大多数是植入体内的,所以要求具有耐腐蚀性、化学稳定性、无毒性,还要求与机体组织或血液有相容性。这些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其中轻合金材料的应用较为广泛。所以,从事这一领域研究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作为基础,还要对物料、材料等方面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相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我们会设计出质量高而又成本低的人工器官,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最有趣、最前沿的要数神经网络的研究了。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对脑神经的研究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掀起的一个新热潮。这是一个可能引起重大突破的新兴边缘学科,它研究人脑的思维机理,将其成果应用于研制智能计算机技术。运用智能原理去解决各类实际难题,是神经网络研究的目的,现在这一领域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也许,下一个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就是研究该领域的生物医学工程科学家。

除此之外,生物医用陶瓷材料、纳米医学、微创医学、生物力学、生物信息学、远程医学与健康信息学等,都是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分支。

英语想不好都难

单看这个专业的名字,就能看出这个新兴的交叉学科的三大板块――生物、医学、工程,缺一不可。

第一板块:生物。在该领域,学生要修读化学生物学、生物传感与分析、生物信息学、生物电子学等相关课程。不仅要掌握这些理论基础,还要有生物科学的基本实验技术,能从事试验工作。

第二板块:医学。在医学方面,学生要修读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学、神经科学、医学统计学等。同时要学习生物医学仪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并了解相关仪器的发展趋势,掌握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此前我对医学影像学一无所知,后来去医院和一些厂家实际参观,一张张生动立体的器官美图、核磁共振检查带来的精确诊断,让我领略了生物医学工程的巨大魅力。

第三板块:工程。尽管此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服务于医学领域,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涉及工科的课程最多,也最复杂。生物力学是必修课,但是有其自身特点,这是一个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中的力学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学科。像生物流体力学、生物心血管系统、飞行等与水动力学、空气动力学、边界层理论和流变学等有关的力学问题,学习者了解了这些后可以对自己的身体有更深的认识。除此之外,纳米科学技术引论、成像理论与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信号处理与分析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是必修课。

作为工科专业,它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很高,较强的动手能力也是毕业生将来就业的基础。在研究生阶段,我们要学习硬件电路设计与调试,要像“码农”一样,熟练掌握计算机编程。此外,如果你以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生外语是弱项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也许你入学的时候英语刚刚到国家线,甚至是自己的减分项,那么通过两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你也能成为英语高手。因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欧美国家发展强劲,我们用的一些教材都是英文原版,如《磁共振成像原理》《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等。同时我们也要阅读大量的外文文献,了解国外前沿动态。一些专业课还要全英文教学,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英语想不好都是难事。

上面提到的生物、医学和工程三个方面就是我们主要修读的理论课程。在研究生阶段,学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的方式,分为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两个阶段,二者在时间上会有一定交叉,这些要占最少两年时间。而为了活跃学术气氛,我们经常会参加学术报告会,做报告的有我们自己的学生,有时也会有外校的学生甚至国内外知名的学者。通过报告会的方式,我们掌握了学科的前沿知识,也结交了很多朋友和同行,这丰富了我们的研院生活。

生物医学工程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 核医特色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3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012-02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生物医学、理工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交叉边缘学科。众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涉及理工学科和生物学与医学分支,但没有一所高校(研究所)能够涉足其全部领域,一般都依托本校(研究所)的优势学科侧重发展。

我国现在急需医学物理师和医学仪器研发人才,目前我国每百万人口中的医学物理工作者不到1人(发达国家已达到13人),医院中医师与物理师的比例是8∶1(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某些科室内,该比例已经达到1∶1),综合素质也急需提升。这说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核医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仍然大有可为。

在医学仪器研发方面,我国目前的自主研发大多局限于技术已经很成熟的中低端设备。国内很多医疗仪器公司和研究单位在近几年大量投资,力求自主开发国产高端设备。这说明国内医学仪器设备研发人才供不应求,而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很大变化。

就国内情况而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大多数研究限于普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的探索及改革,以及医学院校如何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等方面,对于核医结合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几乎没有文献提到。医学院校开设的与物理师相关的专业往往不属于生物医学工程范畴,但其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本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部分相似,可作为借鉴。

一 南华大学核医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背景和培养目标

南华大学的核技术学科是湖南省重点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湖南省特色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于2000年在核科学技术学院成立。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学校核学科优势,坚持核医特色,将传统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与核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许多毕业生在各级医院里从事物理师、放射医疗设备维护等工作。2009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调整到电气工程学院后,在电子信息领域又有了新的学科优势。

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南华大学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本校专业优势,在坚持核医结合特色的同时,大力发展医学仪器方向,实现重基础、宽口径、注重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这对于本专业的生存与发展、人才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核医特色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于让学生成为掌握传统生物医学工程的理论、技能和方法,以及核科学技术、生物物理、放射生物学基础知识,具有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技能,适用面广、素质良好的理工医结合的复合型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学生具备生命科学与电子、计算机等信息科学、核科学技术相关的知识理论,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胜任生物医学工程师和放射物理师的工作。

二 核医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核医特色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教师进行专业教学和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指针。结合南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多年的发展经验,以及新形势下的学科优势,借鉴国内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力求解决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优化教学计划与结构,开展新型教学和实践模式。

在教学计划中,兼顾电子信息、核物理及医学生理等方面,开设有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学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核医学仪器与方法、医学电子仪器原理、系统解剖学、生理学、放射生物学、肿瘤放射治疗剂量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其中肿瘤放射治疗剂量学、核医学仪器与方法为特色课程。根据现有专业学术背景、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反馈以及一线教师的意见,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设置,是核医特色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核医特色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熟练掌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掌握医学、核科学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医学仪器的构成原理;掌握肿瘤放射治疗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和运用现代信息资源的能力。

2.探索专业课分类选修模式

开展指导性分类选修的教学模式,注重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根据学生自身兴趣,高年级专业课将按物理师和医学仪器两个方向进行分类教学,其教学重点各有侧重。物理师方向专业教学将侧重于放射生物学,肿瘤放射治疗剂量学、核医学仪器与方法等课程;医学仪器方向则侧重于医学电子仪器原理、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学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将专业选修课进行分类,是为了让学生对未来从事的工作或研究的方向有清晰的定位,同时也将不同专长的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进行了均衡,拓宽了专业口径,避免专业面过于单一而影响就业。

3.改革原有的实习方法,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包括: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CAD训练、与理论课程相关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单片机原理,增加实验课时,课程成绩评估中加大实验成绩比例。根据指导老师的专长精心设计重点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并单独列入教学计划。生产实习是学生综合能力锻炼的一个重要环节,同实习单位一起探索更加有效率的实习方式十分重要。毕业设计选题兼顾指导教师学术专长、学生个人兴趣及其意向的工作领域,提高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除了传统实践课程外,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再进一步细化实践内容。建议与多个医院和医学仪器公司联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物理师方向的实践内容加入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实践,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在医学放射科系完成;医学仪器方向的实践则在电子系或与医学仪器公司合作完成。

4.逐步发展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常规教育模式相比较,在其实现的主要目标上具有更深刻的内涵与扩展的外延。将产学研结合运用到人才培养中,以培养具有一定生产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开展以教学育人为核心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核医特色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探索研究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人才培养与医院、科研单位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三 结束语

在坚持核医特色的基础上,做到依托学科优势,以学生为本,体现重基础、宽口径,交叉复合、强化专业的特点,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发挥南华大学核技术和电子信息学科优势,拓展新的发展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形成专业特色和优势,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在我国缺乏物理师人才的背景下,核医特色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的培养方案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俊、马千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物理课程设置意义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1

[2]王能河、邹卫东、梅贤臣.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J].咸宁学院学报,2009(4):104~106

生物医学工程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R3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120-02

生物医学工程是典型的理工类学科和生物医学学科交叉、结合、融合的边缘学科,并无自己独立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对相应学科有较大依赖性[1]。同时,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研发性质较强,要求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扎实、广泛的基础和专业课程知识,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与科研思维。目前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本科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类,而在生物材料、生物技术等方向上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这样的专业特点导致学生重视电子、计算机与机械制造课程,而轻视医学相关学科,如生物化学,学生不能将该学科内容与职业生涯相联系,难以理解学习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加上生物化学本身具有抽象、繁杂等特点,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畏难厌学情绪,学习效果不佳。针对在该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笔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1 生物医学工程的生物化学教学现状

生物化学相对于其他基础学科具有抽象难懂、内容繁杂等特点,是医学院学生感觉最难的课程之一。尤其是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缺乏一部为该专业量身打造的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极为突出。就本校而言,该专业的生物化学理论学时数仅为40学时,而使用的教材为刘新光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案例版)》,该书系统全面完整,但课时数远远不够,如果按照一般医学本科教学大纲进行讲授,学生感觉难以消化,对生物化学课程的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增加。其次,教学模式单一,以教师为课堂的绝对主体,进行传统填鸭式教学,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容易疲劳。第三,考查形式单一,仅对书本知识进行闭卷考试的单一评价考核体系,既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容易使学生投机取巧,仅关注考点,而忽视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

2 改革教学内容和考试形式,双管齐下提升教学效果

2.1 精选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根据专业需要适当删减生物化学教材内容,调整重、难点,将教学内容精简为基本原理,并更新补充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和技术。世界医学教育会议发表的《爱丁堡宣言》在谈到医学院校需要改进教学法时指出:“把现在广为采用的被动学习方法改变为更加主动的学习,包括自我指导的独立学习以及导师辅导等方法,以保证终身连续的学习[2]。”在讲授过程中除了讲授知识点,更应强化学习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逻辑联系,培养学生学会梳理教材,增强其自学能力。例如在开篇即告诉学生全书总的来讲可分为三大部分[3],第一部分即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也称为生命的化学,那么这些化学反应的物质基础必然包括各种生物大分子,因此这部分将重点讲授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基本理化性质与应用;第二部分为物质代谢及其调节,使学生重点掌握各类物质代谢的基本反应途径,主要调节环节,重要生理意义,各种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等;对第一、二部分,强调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不求过深、过难,抓住主线、框架和基础知识,按层次展开,既可以在有限的课时数中从容的执行教学进度,又培养了学生抓结构体系的学习方法。第三部分即基因信息的传递,以及基于基因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而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第三部分将比其他专业讲授更为详细。而细胞信息传递、肝脏生物化学与血液生物化学等专题部分则删除不讲。

2.2补充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生物化学这门枯燥繁杂的课程,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兼顾有限的课时数,由教师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打印并发放给学生,要求课外阅读,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讨论。如疯牛病,从热带丛林食人部落的“库鲁病”,羊瘙痒症,克雅氏病,到对于疯牛病疾病本质的认识,长达100多年的研究历程,又或者如诺贝尔获奖者故事,重大理论的研究思路和创立历程,这既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初窥神秘的科研世界,也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严密求证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得到快速迅猛的发展,而生物医学工程本身就是生命科学高度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催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在对该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可适当介绍生命科学的前沿,培养学生主动追踪最新进展的学习意愿。

2.3考核形式多样化,利用分数的杠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将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拆分,将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与试验成绩、论文报告相结合,考核形式更为丰富合理。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书本知识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占70%;而平时成绩又分为试验成绩与论文报告,共占30%。为了检验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增加了论文报告这一考核内容,论文报告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对某一种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或者热点方向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论文形式提交,对写作优秀者加分,还可帮助修改和鼓励发表。通过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敏锐把握学科动态,获取和分析信息,培养初步的科研思维和论文写作能力,并且这种考试方式能更真实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尝试进行以上教学改革时,还应注意3方面问题:第一,在教材的把握上,如何既保留生物化学的学科特色与要求,授予足够的基础知识,又因材施教、合理的删减教材内容,处理好重、难点。第二,在引入课外阅读和论文写作上,如何循序渐进的选择材料和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对科技论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不至于使学生被畏难情绪打击,产生厌学情绪。第三,应当建立反馈机制,通过发放学生调查问卷,适时把握学生诉求,及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内容或者学习中的难题,便于客观评价和改进教学方式。

总之,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培养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眼界,开阔思路,激发其科研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圣平, 秦斌,袁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内涵探讨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4,24(3): 21-23.

[2]刘秉勋.爱丁堡宣言[J].医学教育,1990,10(5):1.

[3]邬敏辰.本科护理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之体会[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6(11):1277-1278.

生物医学工程论文范文第9篇

1.1研究对象的选择

我国现有127所高等学校开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专科人才培养工作,其中96所为综合性或单科性理工类院校,31所为单科性医科院校。所有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都开设了人文社科类、医学类基础类、理工类基础课程、工程类核心课程及其相关选修课程,不同院校的课程体系结构不同,在学分、学时及其实施等多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偏颇。一般来说,多数综合性或理工类高校偏向于电子类、计算机类等理工方向,多数医科类高校侧重于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仪器等领域。我们从10所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高校中选择了“单科性院校———南方医科大学”和“综合性院校———湖北科技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物理方向)的课程体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1.2研究资料的主要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资料来源于该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提供的专业培养方案的电子版和该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主页;湖北科技学院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原咸宁学院教务处编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0年版)、学院主页及其他查询调研。

1.3主要研究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参照笔者前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思路[2],文献材料的收集研究采用系统研究法、比较法、统计法对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等多维要素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特点、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求得启示。

2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物理方向)本科课程体系

2.1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简况

南方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及其相关专业有医学影像工程、医学信息工程、医学仪器检测、医学物理、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办学方向,还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07年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建设有部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研究生示范课程多门,出版了部级教材多部,多次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

2.2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物理方向)核心课程群

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用X线机系统原理、现代医学成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大型医疗设备质量保证、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放射物理与防护、放射治疗学、肿瘤放射物理学、医学影像学、核医学等。

2.3生物医学院工程专业(医学物理方向)课程结构

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分为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四段式课程构架模式。课程总学分/总学时为150学分/2668学时,其中理论课与实验实践的学时比例为2199∶469(1∶0.21),必修课与专选课的学分比例为102.5∶47.5(1∶0.46),学时比例为1804∶864(1∶0.48)。

2.4集中实践训练环节

南医大的集中实践训练折合为32周、1280学时。其中,模电课程设计1周、40学时;数电课程设计1周、40学时;信息技术、放射治疗计划、软件工程等课程设计各2周,均为80学时;生产实习4周、160学时;毕业设计(论文)14周、560学时;军训与劳动2周、80学时;创新课程4学分、160学时。

2.5本科毕业生基本就业方向

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及其相应目标决定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向。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物理方向)本科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学物理师的工作,也可在医学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医学物理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还可攻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硕士学位。

3湖北科技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物理方向)本科课程体系

3.1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简况

湖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湖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及其相关专业有医学仪器、医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信息工程、听力学、眼视光学(注:医学信息工程、眼视光学、听力学方向没有正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中)6个培养方向。2007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省级品牌专业,2009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建设有3门校级精品课程,出版了医用传感器、医学影像设备、医学物理学、医疗器械营销实务等多部部级教材,多次获得湖北省教育厅、市级教学成果奖。

3.2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物理方向)核心课程群

湖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成像系统、基础医学概论、放射肿瘤学、生物物理学、放射物理与防护、医学影像学、核医学、医用传感器、放疗与核医学仪器、放疗物理与放疗技术等。

3.3生物医学院工程专业课程结构

湖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三段式五层次课程构架模式。课程中的总学分/总学时为158学分/2810学时,其中理论课与实验实践的学时比例为2260∶550(1∶0.24);必修课与专选课的学分比例是121∶37(1∶0.31),学时比例是2180∶630(1∶0.29)。

3.4集中实践训练环节

湖科院的集中实践训练共47周,其中专业实习26周、毕业设计(论文)10周、就业实践8周、军训3周;而劳动教育、社会实践、课程实习分散安排,放疗技术、医学仪器设备、模电、数电等课程设计教学团队分散实施,没有记入训练周。

3.5本科毕业生基本就业方向

湖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物理方向)本科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在二级以上医院配合放疗医师制定放射治疗方案,实施治疗方案;在其他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与维修;也可攻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硕士学位。

4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物理方向)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

4.1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的比较分析

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物理方向)本科课程结构由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四段式课程构成。公共基础课程只开设必修课,其他每段课程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段内必修课与选修课交织在一起。而湖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物理方向)本科课程结构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段式五层次课程结构组成。学科基础课程没开设选修课,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二层次。南医大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开设医用化学课,却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纳入核心课程的院校,未开设医用化学课程表明专业远离生物或高分子材料类的发展方向。南医大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列入公共基础课程可能是因为该校属于单科性医科院校,故将其列入所有专业的公共课。南医大公共基础课程没有选修课,湖科院则是学科基础课程中未设选修课。这意味着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段建立大一统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课程教育平台有利于实现大基础、宽口径、后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创新,适合于拓展专业培养方向,而南医大更能体现出平台宽口径。从医疗市场及其个性化课程来看,湖科院没有开设临床医学概论课程,而南医大开了56学时,这显示出湖科院面向市场的个性化课程存在缺陷,没有很好地研究未来就业岗位需要的人才。两所院校的共同缺点是均没有开设放射治疗剂量学课程。

4.2课程体系教学任务备配的比较分析

4.2.1专业课程总学分、总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的比较分析经过比较可以看出,湖科院的学分、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分别高出南医大8学分/142学时,比例高出1∶0.03,但差异相差无几。上海交通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总学时为1831学时,实验课学时为243,占总学时的13.3%[3]。与上海交大相比,两所院校的比例均高于上海交大,这显示了211工程大学人才培养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研发、重自主学习之源。4.2.2必修课与专选课的比较分析选修课是课程结构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必修课的优化性的适时、适宜性补充,可弥补教学计划中课程内容的不足,调和、衔接课程内容的顺序性,也可适应市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南医大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学分、学时比例分别是1∶0.46、1∶0.48,而湖科院则是1∶0.31、1∶0.29。这表明南医大的选修课学分、学时比例高于湖科院,且选修课偏重于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容易造成学科、课程与教材建设方向性不明,专业建设稳定性差。笔者建议,开设选修课学时数以不超过必修课的10%为宜,有些课程还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4]。学科基础课程不开选修课最适合建立宽口径的专业培养平台,以保持课程稳定,在这方面湖科院做得较好。4.2.3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学时、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的比较分析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数据从表1和表2中可看出,湖科院的学科基础课为67学分,高于南医大的54.5学分,高出12.5学分;湖科院的学时为1161,高于南医大的950,高出211学时;南医大的理论∶实践的学时比例是808∶142(1∶0.18),而湖科院的理论∶实践的学时比例是896∶265(1∶0.30),高出1∶0.12。如果从学科基础课的学分、学时占总学分、学时的比例看,湖科院为40.7%、41.3%,南医大是36.4%、35.6%,两所院校差异相差无几,但是理论∶实践的学时比例高出1∶0.12,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显示出湖科院在学科基础课教学中重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这种差异性反映出湖科院是综合性院校,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组建了18个教学院部,给实践教学创建了良好的条件和丰富的共享资源。4.2.4医学课程学时的比较分析南医大开设的医学课程是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治疗学、医学影像学、核医学、临床医学概论,总学时为336学时。湖科院开设的医学课程是基础医学概论(解剖、生理、生化)、细胞生物学、放射生物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核医学、放射诊断学,总学时是37时。从学时比较来看,湖科院的医学课程学时高出南医大43学时,两所院校开设的医学课程门数与学时数相差不大。两所院校的比较分析与赵娜等人报道的“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基础课程比例高于理工院校,能够为该专业的学生提供较为系统的医学类课程教育,完善学生的临床知识体系,有助于该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论点不符[5]。从邓军民等人的报道资料看,首都医科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开设的医学课程有6门,共472学时[6],远高于同质同类院校的南医大的260学时,也高于综合类院校的湖科院的175学时。

4.3专业课程与就业方向的比较分析

从整体上讲,主要课程的设置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支撑着就业方向、就业岗位。两所院校对就业方向的总体整合表述主要是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放疗方案的研制与放疗技术工作,也可攻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硕士学位。南医大的就业方向偏重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学物理师的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医疗科研机构从事科研、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而湖科院则偏重于在二级以上医院配合放疗医师制定放射治疗方案,实施治疗方案;也可以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与维修。这些都是对各高校的办学特色的理性表述。

4.4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较分析

实践教学环节是集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措施。南医大的集中实践训练为32周,与湖科院的47周相比,从表面上看少了15周,但由于各校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方式、方法与途径各异,比较的实际意义不大。两所院校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虽各有长短,但都没有达到高等学校理工类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但与泰山医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医学物理学方向)的实践教学环节为59个训练周相比,两所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训练周太少。湖科院的微机在医学仪器中的应用、放疗仪器设备的设计、放疗与核医学仪器、放射物理与防护、放疗物理技术等课程设计在操作层面上分别由医学仪器、医学物理教学团队分散安排,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5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目标的几点建议

通过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依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要,借助生物医学工程教育专业本科国家标准建设的向导,配合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的实施为载体的课程体系,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坚持办学理念创新,探究专业培养创新的前沿,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理念创新与目标要求可参照东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综合利用中外优秀的办学资源,发挥国内外企业、集团公司的科研、教学和市场优势,实现“产、学、研”合作与合作教育,培养适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前沿的科技领域的发展需要,精通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5.2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纯化课程知识结构

(1)当代课程体系改革宜突破传统三段式的课程结构,建议建立新三段式九层次课程结构,每段课程均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以西安交通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为例,通识教育课程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等不断教育课程和公共基础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分为基础科学教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教学分为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放疗技术实践、课外实践(社会实践、科技与竞技活动)。(2)必设临床医学概论、放射治疗剂量课程,且其课程教学时数不低于180学时,有利于提高放疗计划方案制定的参与性、科学性和临床放疗的合理性,提高放疗质量与效益。(3)学习清华大学,结合本校特点探索夏季小学期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课程选修,拓展实践的时间、空间,采用多元教学及实践活动设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3明确课程体系改革思想,规范课程主导原则

课程体系设置可参照浙江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主要课程设置有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电子电路设计、传感器与仪器设计、信息与图像处理、生命科学类五大模块。要求在课程体系的结构、内容之间,其知识容量应该有合理的比例,淡化学科自身的重要性,打破学科界限,避免结构与知识出现较大的偏颇局面,也应避免面向市场、就业岗位的选修课冲淡学科基础或主干课程,对开设的选修课一定要突出个性化。另外,鼓励将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快速引入主要课程内容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4谋划课程体系策略,控制课程教学时数比例

根据部级特色专业建设质量工程评估体系的要求,四年制本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课程总学时应控制在2600~2800。课程学时分配应适度减少专业课学时,相对增加实践教学学时,适量增加选修课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减轻学生负担。对理论与实践课学时的比例控制,原则上要求研究型高校在增加学科基础课理论学时的同时,宜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控制在1∶0.3左右,专业课控制在1∶0.4左右;而教学型高校宜适度减少学科基础课,把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控制在1∶0.35左右,专业课控制在1∶0.45左右。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课程都必须以不同程度、形式、方法开展实践教学,尤其是要注重专业课。

6结语

通过比较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物理方向)的本科课程设置,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也提出许多改进措施,其目的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完善课程体系,优化知识结构,做好“本科教学工程”的建设工作。21世纪初,人类已面临各种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等恶疾的严重威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医学发展造福人类之路。走好这条路要有先进的诊断与治疗仪器设备,同时要有使用设备的医学物理师。高校是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实体,承担着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需要有创新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物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物理学专业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论文范文第10篇

1明确专业方向和目标

由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新兴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大众缺乏对其的了解,因此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考生报考专业时带有盲目性,往往对专业的名称产生误解,致使入学后发现专业与自己所期望的不符而产生迷茫和厌学的状况;另外,由于全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比例较小,社会知名度不够高,学生入校后也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将来到哪里就业等等疑问,因此我们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在招生时将学科的发展规划、课程设置、社会需求等作大力宣传,使学生真正了解专业的定位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报考外,更注重对入校后学生的思想教育,如定期开展一些交流活动,请一些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使学生了解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前沿发展方向;邀请已经毕业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博士生等与同学们座谈,了解他们现在从事的职业、研究的内容等,提供给学生一个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带领学生到一些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紧密相关的公司、企业、医院等参观,组织学生参加深圳每年一届的医疗器械博览会,让他们通过实地感受和了解,从而热爱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增强信心,也极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更有了动力和目标。

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我们坚持“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1],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能接受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培养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课程设置除学校规定的政治理论、外语等公共课程外,专业课程分为四条主线:1)医学仪器与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还包括: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等;2)微机原理及其应用,还包括:单片机(ARM、MCU、DSP)技术、算法语言、网络技术、计算机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等;3)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与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4)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包括:生物医学测量、医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生理系统建模与仿真、医学成像技术、生物力学、生物材料等,以医学仪器与信息为主轴,兼顾力学、材料等其他主干领域,满足涉及面广的生物医学工程综合人才培养的要求,让学生在接受多方面全方位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在感兴趣的领域继续深造。

3开展教学改革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注重培养复合通用型的应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方式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1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改变过去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学为主,教为导”的方法,课堂多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2]。这样可以活跃气氛,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发现的能力。

3.2采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结合使用

多媒体的使用可使过去枯燥的纯粹手写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但单纯的多媒体教学可能会造成学生产生偷懒情绪,一晃而过的幻灯片并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结合黑板书写,加深记忆并鼓励学生适当笔记。

3.3加强教材建设,整合课程及网络资源

我们在课程教学中以书本基础理论为主线,辅以参考资料和自编讲义,并开发了一个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网络教学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目标,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了生物医学测量、医学成像技术等部分专业课程的辅助教学。我们充分利用和整合网络资源,在教学平台上开设了包括课程讲义、答疑讨论、在线测试、试题试卷库、参考资料下载等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通过此平台开展教与学的互动交流,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创新学习、学会质疑、学会探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大大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4重点突出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习等实践环节我们将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如工程生理学实验)、综合性实验(如医学测量与传感器实验、医学仪器与信息处理实验等)和创新性开放实验,分阶段、分层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综合性实验将几门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实验由教师拟定实验目标,实验过程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动手创造,改变过去学生盲目被动的按照规定步骤进行实验,缺乏思考,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情况,真正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实践能力,并安排时间让学生分组讲述本组实验或设计的思路和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而且学会总结经验,锻炼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真正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5注重产学研的结合我们秉承“科研带动教学,研究带动教育”的理念,积极与省内有关医疗器械公司、医院、生产厂等密切联系,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加强了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与美国NationalInstrument公司合作建立“华工-NI虚拟仪器联合教学实验室”,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外实践的积极性。同时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中,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可以进实验室参与项目,同时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使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得到极大锻炼。

4改进考核方法,全面客观评价学生成绩

上一篇:医学影像技术范文 下一篇:医学影像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