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范文

时间:2023-03-04 22:35:17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范文第1篇

《医学影像学杂志》(CN:37-1426/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医学影像学杂志》设有论著,研究生园地,实验研究,综述,论著摘要,经验介绍,病例报告等栏目,主要刊登传统X线,CT,MRI,介入放射学,超声,核医学等影像诊断与技术、设备维修方面的文章。

医学影像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关系

abstract: for the sak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or medical research, medical image use non-intrusive manner to acquire the image of part of a person's body. The technique and processing procedure provide reference frame for clinical disease diagnosis. This article deeply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and medical image diagnosis, which point out the importance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clinic applications from the point of independence and complementarity. Moreover, I look far ahead into the future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Key word: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medical diagnostic image;relationship

引言

医学影像是涵盖X 线片、超声、CT、核磁共振、介入等多个不同门类的一门新兴医学技术,自1895年伦琴发现X 线片以来,医学影像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此之前,医生除解剖外,只能依靠触诊了解患者体内情况,但解剖与触诊均具有一定风险。因影像成像原理及采用的检查方法存在明显区别,检查范围也各不相同,且还突出了检查技术。因此,影像技术对于影像诊断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逐渐从根据某一形态变化而诊断向功能、形态、代谢等改变的综合诊断体系方向演变。

一、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互补性

医学影像诊断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支持,二者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心。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提升及工作层面的拓展需要影像诊断的科学指导,而医学影像诊断水平的提升同样需要高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作为保障。只有通过医学影像诊断及时将结果反馈出来,才能逐步提升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由于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是存在差别的,并且不同的影像学技术的专业性较高,例如超声检查、CT、MRI 等方法各有特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发现不同的技术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对于疾病的诊断,并非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就能够得出最准确的结论,有时仅通过一种影像学技术就能进行诊断,而采用其他的检查方式则难以检出异常。即使不同的影像学技术都能对一些疾病进行检查,但应当出于对患者经济角度的考虑,选择最为经济且适合的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在本质上是紧密联系的,并且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促进各自的发展。随着当前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和医学影像及时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在整个医疗环境中,随着新业务、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性科学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使得医学影像诊断与医学影像技术之间实现了有效的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大大提升了医疗水平。

二、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独立性

在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应用中,对于专业医师的要求较高,主要包括:第一,要求了解与掌握CT、核磁共振、超声医学及常规放射学等方面的专业操作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第二,了解并掌握有关电子学、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第三,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对各类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应用情况及主要作用有一定的了解;第四,了解医学影像等不同专业分支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技术。

在当前医学影像诊断应用方面,对于专业医师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现代医学影像学、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等方面的专业性知识;第二,在对临床疾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对多种影像诊断技术熟练应用;第三,能够深入了解并熟悉与医学影像方面相关的临床技术及知识;第四,了解医学影像等不同专业分支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为临床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并且能帮助专业医师获得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与知识,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极为关键的依据。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则主要是为了对医学影像技术中提供的各方面信息作出观察与分析,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得出最为客观、公正的影像学诊断结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互为一个整体,前者离不开后者的支持,而后者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则依赖于后者。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与医学影像诊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因此,医学影像技术工作人员和影像诊断人员应当严格依据相关标准执行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逐步提升临床医疗诊断效率及水平,在进一步减轻患者就诊痛苦的同时,将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方国才.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理因素对误诊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35)

医学影像学范文第3篇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CN:14-1281/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内容包括普通放射、CT、核磁、B超、介入放射、同位素检查等科学,是医学影像界同行学习和交流的理想园地。

医学影像学范文第4篇

PACS以计算机为中心,由医疗影像的采集、处理、传输、存档、终端显示等部分组成。

1.1医疗图像的采集

从CT、MRI、DSA、CR及ECT等成像设备获得的数字化图像信息可直接输入PACS;而众多的X线图像需经信号转换器转换成数字化图像信息才能输入[2],这种图像可由摄像管或激光读取系统完成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

1.2图像信息的传输

在PACS中,医学影像传输系统对数字化图像信息的输入、检索和处理起着桥梁作用。传输方法主要有:①公用电话线,将影像信息以电信号形式通过公用电话线联网完成信息传输;②光导通信,将影像信息以光信号形式通过光导纤维完成信息传输;③微波通信,将影像信息以微波形式进行传输。

1.3图像信息的处理

医学影像的处理是PACS的核心,其功能由计算机中心完成。计算机的容量、处理速度和可接终端的数目决定着PACS的大小和整体功能,图像处理软件则关系到检索能力、编辑和图像再处理的功能。

1.4医疗影像的存档

计算机中心首先将与图像相关的各种医学信息插入到图像数据库,然后将图像存储到短期存储设备中;计算机中心将定期检查短期存储设备,将一定时间内需要保存的图像归档到长期存储设备,以便于管理和以后查询。

1.5终端显示工作站

医生可以通过工作站从计算机中心检索和查看需要的医疗影像,并可对图像进行编辑后再存放到计算机中心。

2PACS实现策略

十几年来,许多大学医院、研究所和成像设备生产厂商都在研究和开发各种PACS系统。一般来说,PACS的系统实现有三种方式,即系统集成、量身定做和交钥匙方案。系统集成方法需要一个多学科研究小组完成系统设计和集成。研究小组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各种PACS部件,开发系统接口,编写系统软件。系统集成的优点是可以采用最新技术对系统不断升级[3]。系统设计和技术规范是根据临床制定的,不依赖设备生产厂家。然而,如何组织这种多学科研究小组是系统实现的关键。此外,由于系统部件来自不同厂商,因此系统服务和维护也是比较困难的工作。由医院内外人士组成的专家组根据临床需要确定PACS系统的要求和技术指标,由生产厂家按合同完成和实现,这种PACS实现方式称为量身定做。其优点是,系统根据特定临床应用设计,而系统实现交给厂家完成,医院方面不必操心系统安装和维护工作。但是,由于专家不熟悉临床环境,从而会低估某项功能在技术和实现上的困难,指标会定得过高;而指定厂商由于缺少某些部件临床经验,会过高估计这些部件的性能。结果,整个系统可能达不到全部技术指标。由于系统是定做的,因此系统造价昂贵。世界各地的医疗中心大多采用这种方法实现PACS系统。直接购买生产厂商开发的PACS系统并安装在某个部门临床使用,这种PACS实现方式称为交钥匙方案。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系统通用,价格较低,易于维护。但是,由于系统生产需要一个周期,当系统上市时,有些技术已经过时。因此,有时医疗中心会向某个厂家订购交钥匙PACS系统,然后根据自己临床需要做部分修改。从用户的角度看,PACS系统既可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PACS模块,也可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4]。调查表明,一个大型PACS系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临床上每天使用;具有三个以上PACS模块互连;在放射科内外都能完成图像访问。发展大型系统是PACS的一个发展趋势,它也是实现医疗数字化的关键,目前大多数PACS采用量身定做的实现策略。

3结语

医学影像学范文第5篇

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特点

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反映人体解剖、病理与生理的一门医学桥梁科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均有密切联系。目前已从传统的X线诊断学,扩展为包括X线、CT、MRI及超声等多种影像诊断治疗手段的综合性学科[2]。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已从解剖成像发展到功能成像及分子成像,其快速发展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使医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自如地选择各种影像技术和方法,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二、职业学校教学的难点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虽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卫生职业学校教学中却有较大难度。由于涉及的影像技术种类繁多,且不同的影像技术具有不同的成像原理和应用范围,但职业学校开设的课时普遍较少,对教师而言,如何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一大难题;对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自身薄弱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要理解和掌握这门桥梁学科具有较大的难度。同时,由于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是进入乡镇级卫生单位或是做乡村医生,因此对医学影像学的重视不够,兴趣不足,增加了教学难度。另外,卫生职业学校在医学影像学师资方面存在不足,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掌握影像学各门技术及其进展的教师较少。这些都是制约卫生职业学校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三、职业学校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医学影像学涉及的内容多,课时少,要在有限的课时内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既要兼顾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和今后从事工作的需要出发,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调节不同的教学内容。如护理专业和临床专业的影像学教学,重点应放在掌握各种影像学技术在不同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学会如何选择最佳影像学方法,并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而对各种影像学技术的成像原理、特点及发展等内容仅作了解即可。这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能基本完成教材目标培养的要求,体现出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教学特点,以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点。

2.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大要点,需要与教学内容和教授对象的实际特点相符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以教师对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采用问题式、启发式及讨论式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医学影像学进行教学,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结合临床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再由浅入深,逐步讲解影像学知识,同时结合解剖学、病理学、组织学及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相关知识,对各种疾病产生的影像学表现从产生原理到临床表现,甚至治疗加以讲述,使学生对该种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有连贯、深刻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加深对影像的认识。此外可结合案例教学法,提出典型案例,指导学生从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等提出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选择,以及在相应的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科学性及声文图像并茂等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较好地模拟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医学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根据与教学内容相关图像的具体情况,快捷方便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学生能在单位课时内,获取较大量的图文信息,可高效率地培养分析思考和读片能力[3]。总之,多媒体课件的成功运用,可使医学影像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3.师资的培养

医学影像学范文第6篇

中早期Paget's病影像学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附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王为岗,梁长虹,曾辉,候富林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 陈爱,张生光,杨歌,俞静

风心病合并左房血栓66例超声分析 徐晋梅,王如瑛,崔远平,赵文丽

三尖瓣病变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崔远平,赵文莉,徐晋梅,刘国刚,王淑玲

胸部块影X线、CT与纤维支气管镜对照分析 张宝元,唐敖荣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附87例报告) 王克金,文浩,李中华,张春成

点片技术在胸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金以文

老年人胸部准高仟伏摄影的研究 关德增,何华,廖金红,刘琼,叶贵雄

胆固醇性胸膜腔积液的X线特征(附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马民,张亮,卢明花,刘红光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 王家平,袁曙光,闫东,李迎春,普成荣,韩正林,罗罡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90例报告) 刘铁峰,李先锋,林兰

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巩曰红,李洪福,宋振龙,刘少恒

多发性骨软骨瘤的X线表现 王艳春,陈仲武,陈益光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表现 尚兴川,王家平,郭采青,苏莹

B超诊断膀胱血块29例报告 夏芸,宋铖,高平生,陈世昌

晚发性Vk缺乏性颅内出血CT与临床分析 李慧燕,刘小英

恶性骨肿瘤的介入治疗 王一平,申东峰,张晋清,杜耀明

以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为首发症状的恶性脑膜瘤一例 杨浩

膀胱巨大憩室伴大量结石一例 莫显斌,杨春

肋骨多发性骨巨细胞瘤一例 徐梓榕,冯阳宁,冯丽红,谢雷

胼胝体变性伴左颞叶脑梗塞一例 谢应朗,崔辛

完全性轴旁半肢畸形1例报告 李中华,王本恒

下颌骨粘液软骨瘤恶变一例报告 唐笑先,赵丽莎,刘兰培,师建强

腰椎结核误诊一例分析 成谷光

原发性食道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 陈扬辉,李传旺

颈椎斜位投照方法的改良 陈延利

阻塞性黄疸的影像学诊断进展与评价 雷红霞

螺旋CT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评估 任永祥,何永灼,吴秋云,区携乐,李格颖,罗汉超

胼胝体发育不良合并脂肪瘤的CT诊断(附10例报告) 莫显斌,姚倩东,高伟

CT在骨关节创伤检查中的价值(附61例分析) 丁小南,袁建华

乳腺癌的钼钯X线诊断(附29例报告) 要文娟,金露,戴金汉

外伤性胸腰椎骨折的X线和CT诊断 严建春,胡东劲,张卫东,钱静,郑君

动脉闭塞性疾患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杨敏玲,段三梅,谢春明,王建波,冯对平

早期壶腹区肿瘤的CT分析 尚兴川,王家平,胥明义,朱延高

58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分析 周淑珍,王壎

螺旋CT双期扫描对小胰头癌的诊断价值 蒋敏,谭继善,王海,王亚非

食管支架治疗恶性食管-气管瘘 纪智,郭子媛,郭进华

肝癌化疗栓塞后联合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术(附32例报告) 王克金,李中华,常占民

CT对颅内脂肪瘤的诊断 许开喜,卞绍亚

眶内视神经胶质瘤的诊断与治疗 王芳,张树平

低场磁共振常规与增强MR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研究 徐金法,狄玉进,许士明,谢海柱,赵斌

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出血CT诊断及病理基础 叶明埕

癌性肺纹理对肺癌X线早期诊断的价值 樊庆胜,崔国强

应用CT定向经颅钻孔抽吸治疗脑出血(附120例报告) 王文献,岳恒志,王福林

尿毒症型心肌病及心包炎的彩色心动图诊断 杨玉华,高芳,郑卫华,冯刚

脊椎转移瘤的CT诊断 王志强,潘亚菊,赵风,姜东虎,冯泽辉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早中期X线诊断与误诊分析(附1例报告) 詹霄,徐晓峰,王为岗

超声诊断晶状体完全脱位1例 赵桂珍,王怀云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3例及文献复习 张月浪,牛刚,胡永吉,姜淑玲

血管造影致血管栓塞4例报道 黄载星

触诊在乳腺摄片中的作用探讨 许持卫,蔡春华,贾少磊

激光MRI片的质量控制 张锁旺,徐坚定,梁力,孙少杰

肺部磨玻璃影的胸部X线与CT分析 马锦秀,毛家仁,李捷

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胸部X线与CT诊断 马锦秀,毛家仁,丁玉兰

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王冬青,戴俏武,夏成芳,殷瑞根,赵亮,彭卫斌

肝转移瘤螺旋CT多期扫描 丁庆国,曹文洪,唐利吉,夏逸星,王晓燕

肝硬化致门静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超声研究 何彩云,温戈年

高位胆道梗阻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曹志宏,刘怡文

壶腹部肿瘤的CT诊断 艾青

儿童食管化学性灼伤致疤痕狭窄的介入治疗 王敬忠,马新明

第一跖趾关节结核1例 张笑魁,李丽,牛淑祥

单纯单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 吴玺,黄英荷,杜绪仓,易红礼,单俊

先天性桡尺骨融合畸形1例报告 李芳,王铁山

股骨头无菌坏死MRI与X线平片、CT的对比研究 李红英

单发脑炎型脑囊虫病1例 张慧生,褚盘兴,崔海龙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CT分折 张卫东,毛家仁,胡东劲

万东F99-ICT型X线机球管故障1例分折 于雷,果占辉

胎儿骶尾部脊膜膨出的超声诊断(附6例报告) 蒋益民,曹卫平,杨蕾

强直性脊柱炎与致密性骨炎的CT鉴别诊断(附59例报告) 马树国,武志峰

肾损伤的CT诊断(附52例分析) 尚兴川,王家平,苏莹,张杰,张永飞

非长管状骨的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薛春升,王为岗

小儿脑脓肿的CT诊断与临床 辛英,张保庆

左心耳增大诊断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意义 杨亚平,钱靖,王家平,李其武,张成仁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乔亚玲,李莉媛

小肠插管钡气灌肠双重造影的临床应用 丁建军,郑汉东,,葛增欣

直肠癌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意义 杨亚平,杨仁杰,刘士辰,王家平,陈辉

B超诊断胎儿多囊肾1例 黄海燕,郭莉,钱毅

彩超诊断宫内宫外同时妊娠1例 吴艳辉

室壁瘤附壁血栓误诊为左室粘液瘤1例 丁力平,陈衣敏

儿童蜡泪样骨病2例报告及X线分析 孙焱,马达智

介入治疗儿童食管狭窄1例 王改进,石董平,赵晋平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断层解剖学的未来 杨开明

肝肿瘤间质性激光固化疗法 董御曦,徐伟,牟玮

胸腔积液量的CT简易估算法 吴晓明,梁东群,朱佳龙

医学影像学范文第7篇

进一步分析还须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诊断。单纯的图片展示在一定程上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常常显得比较生硬、僵化,而对一个完整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可增强图像的动态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临床教学中,我们以研究生、实习生为主体,住院医生为主导建立了临床病例随访和病例讨论制度。具体方法如下:①将研究生和实习生分组,每组8-10人,由研究生担任组长,按研究生专业方向进行相关科室的临床病例随访。②每月至少定期进行一次临床病例随访,并将需要讨论的典型或少见病例制作成PPT,重点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每组由一名住院医生负责指导。③定期举行病例讨论会,全科大多数医师都参加,由住院医师组织,每次十个病例左右,住院医生在汇报过程中随时准备接受听者的提问和质疑,汇报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后,留一段时间让大家充分讨论该病例可能的诊断,各级医师、研究生及实习生均各抒己见。最后由住院医师公布病理结果或临床诊断。同时,针对少见或疑难病例,住院医生还会复习相关的最新文献,就这一病例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充分的复习,让大家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丰富的信息。

通过临床病例随访和病例讨论的学习,我们尽量收集、完善每个病例的资料,认真充分做好文献复习,并把它全面汇报,使各级医师通过病案讨论拓宽了眼界,培养正确临床思维,提高了诊断水平,避免了误诊,整个过程学术性强、人人平等、气氛活跃、知识量大。在临床教学医院的管理方面,强化了临床病案讨论在培养医学生及住院医师的重要性,加强临床资料的收集及管理,使每一份有价值的病例资料得以完整妥善地保存,成为重要的临床教学资源。我们还建立了基于Access软件的影像检查临床资料及追踪随访系统数据库,有利于规范及统一影像资料的随访与追踪,有利于教学资料的科学积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2加强医学影像学专业英语学习

目前,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比较有限,在查阅专业外文资料及发表文章时受到一定限制,加强医学院校的专业英语学习成为当前必要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了专业英语课程在医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地位,指出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英语专业文献得到广泛而最新的专业知识及信息,从而顺利进行科学研究及有效的专业学术交流。理论教学中,我们采用自编医学影像学专业英语教材统一授课。专业英语学习是一个单调而枯燥的过程,为此,在多媒体制作中引入相应病例或疾病的图片,使教学生动起来。但目前我校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人数多达200-300名,学生的英语水平又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学生重视公共英语,认为公共英语与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密切相关;轻视专业英语,认为专业英语就是学习一些专业词汇,到需要时,查一查专业词典、临时突击应付了事。因此,改变目前专业英语理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现状,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临床实习中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

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掌握各种放射学征象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医学影像诊断学教材中只有部分常见的、基础的征象,而部分其他征象则较为少见,且表现细微,仅为富有经验的放射学家掌握,而且往往寥寥数语就可以表达某一放射学征象影像的精髓,常可据此做出一个特异性的诊断,或大大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我校杨汉丰教授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习期间,于Norris医学图书馆购AtlasofSignsinRadiology一书,由RonaldL和EisenbergMD编著,虽然该书出版较早,但仍为目前唯一一本囊括各种放射学征象的经典专著,对这些放射学征象的理解与掌握对青年医师、研究生及实习生的成长意义非凡,往往在他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选择该书的放射学征象作为专业英语学习教材,每位实习生编译2-3份放射学征象,由研究生、住院医师初审,最后由我科多位教授进行审校,并将他们的翻译习作装订成册,赠送给每一位实习生,以作纪念及勉励。我们已经连续3届在实习生中开展,已经翻译了三百多个放射学征象,成为培养研究生、实习生专业英语的一种常规临床教学方法。

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突飞猛进,医学影像诊疗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影像学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医学影像学人才。在临床实习中,我们采用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改进临床实习教学,如以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加强医学影像学专业英语学习等,从而全面提高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影像人才提供保障。

医学影像学范文第8篇

一、系统概述

本院放射科PACS及RIS系统于1999年11月正式开通运行,现已正常运行18个月,同步实现了放射科医学影像学检查工作流程和医学影像数据流程的全面计算机化及网络化管理和操作。系统应用的工作站类型和分布见表1。

二、系统结构与组成

工作站系统从逻辑上分为2大类:PACS工作站和RIS工作站。PACS工作站主要为影像诊断工作站,其提供医学影像诊断所必需的软拷贝(softcopy)显示和影像处理操作功能。在PACS的工作站系统中包括了CT、MR、数字胃肠(RF)、DSA诊断和常规X线影像诊断,以及高分辨影像显示3类不同应用要求的工作站,此外,另配置有3台专用的影像后处理工作站(GEAW3•1和2•1);RIS工作站因执行的功能范围较宽而具有较多类别:如登录、检查安排及执行、报告打印及分发、管理、诊断报告等。

结果

一、工作站系统的配置与实现

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功能的需求,以及实际的投资状况,笔者对不同的工作站类型采用了各异的配置和实现方式。

(一)常规影像诊断及报告工作站此类工作站作为PACS和RIS系统应用操作的前端,在系统应用环境中处于同一位置,笔者采用了单机双屏的方案将PACS和RIS工作站合而为一,实现了PACS和RIS应用前端物理上的集成。1•CT、MR、DSA影像诊断工作站:工作站主机采用HPKayaka影像工作站和HPD8169VectraVE商用机,每台主机配置2台17in(1in=2•54cm)的彩色显示器。2•常规X线影像诊断工作站:工作站主机采用HPP2781BVectra商用机,各配置2台21in的彩色显示器,以便于操作DR(directradiography)和数字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设备产生的大幅面影像显示)。

(二)高分辨影像诊断工作站共3套双屏肖像式(portraitformat)专业医学影像工作站,其每一屏灰阶显示器可提供2K×2•5K×12bits显示分辨率,用于常规X线影像(如DR)诊断。

(三)影像后处理工作站包括2台GEAdvantageWindows3•1(SUNUltra60/内存512MB/UNIX)和1台GEAdvantageWindows2•1(SUNSPARC20/内存128MB/UNIX),提供医学影像后处理服务和支持功能。

(四)其他RIS工作站主要应用于RIS登录、查询、检查安排及执行、诊断报告打印及分发登记、管理等目的和位置,由于未涉及医学影像的操作和处理,对这类工作站配置参数要求不高,全部采用HPD8935ABrioBA400家用机:PIICeleron433/内存32-64MB/15in彩色显示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98或WindowsNT4•0。

二、工作站系统的功能实现

(一)影像诊断工作站与诊断报告工作站的物理整合影像诊断工作站与诊断报告工作站在功能和逻辑上分别属于PACS和RIS,但两者在功能执行时应处于同一物理位置,即放射科医师产生影像诊断报告的节点。笔者基于操作系统(Windows98/WindowsNT/Windows2000)支持多屏显示(multipledisplay)的能力,采用一机双屏物理集成了PACS工作站与RIS工作站。实现了单一节点、单一主机、诊断报告与影像操作界面分屏显示,或双屏同时用作影像显示。

(二)基于影像类型和需求决定工作站配置门诊读片室主要操作常规X线影像(产生于DR和数字X线机),一般要求提供17in×14in影像显示幅面。笔者全部配以21in的双屏显示,尽可能地提供足够的影像显示和操作的空间,同时配备3台双屏肖像式灰阶显示器的高分辨影像工作站提供对常规X线影像诊断的支持服务。对于操作较低分辨率和较小幅面的CT、MR读片室,工作站全部为17in显示器。

讨论

工作站系统是医学影像学科数字化运行管理模式实现的基础环节,同时,工作站硬件及参数的选择和配置不仅关系到系统投资,同样也直接影响影像诊断质量,在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笔者认为应该遵循的原则是:既要满足影像诊断的基本需求,同时也应基于实际可能的投资水平,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以下对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工作站设计和配置的几个相关因素进行讨论。

一、兼顾投资水平的前提下确保必要的影像显示分辨率支持

医学影像诊断不仅影响临床诊疗过程,亦涉及法律、伦理等社会学领域,对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而言,其关键的因素是保证提供足够的数字影像软拷贝显示分辨率[2-5]。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CollegeofRadiology,ACR)将不同类型的数字化医学影像分别定义为largematriximage(高矩阵影像,如CR、DR等影像)和smallmatriximage(低矩阵影像,如CT、MR、US、DSA等),并分别对其必要的影像分辨率作了明确的规范[4,5],largematrix影像要求提供≥1024×1024×10bits分辨率,smallmatrix影像要求提供≥512×512×8bits分辨率。对于smallmatrix影像,普通的彩色显示器分辨率已足够,这类工作站的设计和实现不成问题;问题在于如何规划用于largematrix影像类型的显示工作站,理想的状况是全部采用专业的高分辨(2K×2•5K×12bits)医学影像灰阶显示工作站,但其昂贵的价格导致的投资压力,绝大多数国内医疗单位难以承受。笔者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投资水平,以及常规X线影像检查尤其胸部检查影像诊断正常的频率较高等特点,采用了以双屏大幅面(21in)彩色显示器工作站装备为主,辅以3套(共6屏)高分辨专业医学影像灰阶显示工作站用于复杂病例诊断支持和保障的配置方案,力求兼顾缓解投资压力的目标,同时满足提供必要的高分辨医学影像显示的分辨率要求。对于影像后处理工作站而言,其功能的执行主要取决于其后处理软件,显示分辨率方面则并无特殊要求。这类工作站多由特定的医学成像设备厂商提供,为了保证其能够兼容其他提供商的影像设备产生的影像,应该要求后处理工作站提供必要的DICOMSOP(serviceobjectpair)遵从,譬如,至少应支持后处理软件可操作的影像类型所对应的storageclass的支持。

二、单机双显配置为医学影像诊断工作站设计的首选

由于医学影像诊断工作站应能同时提供影像浏览(PACS)和产生诊断报告(RIS)的双重服务和功能,采用单机双显配置应为最佳选择。一些计算机操作系统(如Windows98和Windows2000)提供了对多显示器配置(在1台主机配置多个显卡及显示器)的直接支持,WindowsNT4•0通过特殊的双接口显卡(如MatroxG400)亦可容易地实现单机双显的配置,这为设计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的工作站结构提供了灵活性和较大的选择序列和范围。单机双显的实现方式取决于所采用的操作系统,Windows98仅支持双显卡方式;WindowsNT4•0仅支持单显卡(双接口,如MatroxG400)方式;惟Windows2000支持上述2种方式。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若采用单卡双口实现方式,应避免购买和使用显卡被整合在计算机主板内的机型,以免增加配置时的难度和消耗系统额外资源。我院的所有影像诊断工作站在系统运行初期分别采用的Windows98(双显卡)和WindowsNT4•0(单显卡双口)构型,尔后为了便于管理和系统安全控制的考虑,全部升级为Windows2000Pro。单机双屏配置除了使用方便和显示空间大、投资节省等优点外,还可使实际影像软拷贝屏幕显示区增加1倍,因为上述的双屏实现实际上是虚拟双屏,需要时可将影像视窗扩大至占据全部双屏显示区域,这对CT、MR等序列影像的显示和浏览尤为有利。

三、对PACS和RIS应用软件的特殊要求

医学影像学范文第9篇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杂志创刊于2012,是由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人民军医出版社主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承办的影像学专业学术电子出版物,是一种在载体形式上与纸质媒体相互补的多媒体光盘。季刊、全年出版4期。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以多媒体光盘为主、纸质导读本为辅,图文声像并茂,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并以医学影像学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报道影像学尤其是国内外功能与分子影像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推广和普及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方面的新经验和新技术。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以电子刊物特有的形式,运用新颖的多媒体技术登载有关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的新技术,是医学影像学工作者了解本学科发展与动态的学习园地,交流本学科临床经验与技术的崭新平台。

医学影像学范文第10篇

1.接诊、登记、预约、排程并发放鞋套:掌握HIS系统预约、排程的操作步骤。

2.患者检查前的准备:磁共振检查是一项非常特殊的检查,需掌握并严格执行磁共振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杜绝一切铁磁性物件进入扫描间,这是保障医疗安全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点。(1)首先询问患者是否佩戴心脏起搏器、支架,身体是否有钢板等金属内固定材料,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绝对不能接受磁共振检查;(2)按照患者身体从上到下的顺序检查:义齿、首饰、手表、手机、钥匙、打火机、身份证、磁卡、腰带、胰岛素泵、电极、假肢、膏药及各类针。告知患者及家属将随身携带的检查禁忌症中的所有部件取下;(3)协助将轮椅、病床上的患者转移至磁共振室专用无磁检查床,杜绝轮椅、病床、氧气瓶进入扫描间;(4)用金属探测器检查无报警声方可允许患者及家属进入检查等待区。

第二阶段为实习扫描间患者的准备工作,安排实习时间为1周

1.放置线圈。(1)掌握颅脑、四肢关节、脊柱、腹部、盆腔等常规检查部位所需要的线圈,根据检查部位选择合适的线圈,选择原则是形状及大小合适、最大可能地接近检查部位、患者舒适;(2)磁共振线圈是精密部件,要轻拿轻放,注意保护插头不要摔碰,注意连线不要卷折;(3)再次确定患者及家属无随身携带禁忌物品(尤其是心脏起搏器),将患者带入扫描间。

2.摆位:协助患者躺在检查床上,将检查部位放置在线圈中间,双手放在身体两侧(不要交叉),系上安全带。3.定位。(1)掌握颅脑、四肢关节、脊柱、腹部、盆腔等常规检查部位的中心,把定位线定在检查部位的中心;(2)告知患者检查过程大约需要的时间、检查过程中会有噪音、检查过程中要保持不动、医务人员会在检查结束协助其下床;(3)为患者佩戴耳塞或耳机,将患者送入磁体中心,关闭扫描间大门。4.检查结束协助患者下床,关闭扫描间大门。在与患者的整个接触过程中,要耐心、热情和细心,患者上、下床时要嘱患者小心坠床,患者行走过程中要嘱患者小心滑倒,防止患者坠床、滑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以确保保障医疗安全。

第三阶段为操作间学习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操作,安排实习时间为2周。

目前国际、国内各大医院应用的磁共振设备主要是由美国GE公司、德国Simens公司和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设备场强多为超导型1.5T和3.0T。

1.熟悉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目前三大磁共振生产商开发的已经成熟应用于临床的成像序列主要有自旋回波序列和梯度回波序列。因为涉及到专利问题,各大磁共振设备生产商对序列的命名是不一样的,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这部分内容在校期间开设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和《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学》已经讲授过,实习的内容主要是各序列的临床应用,能够正确选择应用合适的成像序列来显示病变,这是获得优秀的、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以及能正确诊断疾病的前提。

2.熟悉医院应用的磁共振设备的操作:同样因为专利问题,目前美国GE公司、德国Simens公司和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的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操作界面差别是非常大的。因为每个部位磁共振检查的时间平均大约为10分钟,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患者要保持不动,所以要熟悉检查操作界面,保证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的图像来完成检查:(1)RIS系统调入患者信息,通过对讲机与患者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及检查部位,以防检查患者及检查部位错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2)选择成像序列和成像断面方向:科室将每个部位检查常规应用的序列已经存放在各个文件夹中,拖动常规序列至检查界面中开始检查。但是在检查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前面已经检查完成序列的图像随时做适当的调整,实现检查个体化,以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3)打印胶片:调节已经获取图像的黑白、对比,合理排班后打印胶片。

第四阶段为阅片室学习规范书写诊断报告,做出正确的磁共振诊断。

对于一名磁共振影像诊断实习医师来讲,学习规范的书写诊断报告是最重要的环节,安排实习时间为3个月。

1.掌握医院PACS报告系统的应用,包括患者的调入、图像的调阅和处理、报告模板的选择及建立、报告的书写、暂存及申请审核按钮;这部分内容可以安排在第一周,学生在已经熟悉报告书写的学生旁边观看、学习,同时完成报告与胶片的装袋工作。

2.掌握颅脑、四肢关节、脊柱、腹部、盆腔等常规检查部位的磁共振报告书写规范。在诊断报告学习阶段,带教教师结合PACS系统及PBL教学法来完成[3~6]。(1)填写检查部位、检查方式、检查序列及断面位置;(2)书写病变的MR影像表现:包括部位、数目、信号、大小、毗邻及强化方式等;(3)形成MR影像诊断结果,包括肯定性诊断、可能性诊断、否定性诊断。

3.掌握报告书写流程。(1)调入并核对患者信息、调阅患者申请单查看患者临床资料(需要时可以借助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查看患者的详细病情资料)、查看患者的历史信息(包括各种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时刻牢记影像诊断与临床、病理密切结合的原则;(2)调阅患者图像、按照报告书写规范录入报告文字;(3)暂存报告或申请审核;(4)审核医师签名,严格执行报告审核制度,报告必须要取得主治医师以上医师的签名后方可装袋、发放;(5)发放报告单及胶片,患者或家属在登记本上签名。最后,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磁共振影像诊断医师,还要熟悉磁共振相关伪影的原理及避免、减弱方法。这部分内容在校期间开设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和《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学》已经讲授过,实习的内容主要是认识常见伪影在图像上的表现,并掌握避免、减弱伪影方法,这对提高图像质量非常重要;熟悉磁共振相关伪影在图像上的表现,才能准确识别伪影假象与疾病,取得正确诊断。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完成的。总之,医学影像学专业的研究生在磁共振室的实习内容包括检查室等待区检查前患者的准备、扫描室线圈的选择、摆放和患者定位、操作间检查序列的选择、操作及阅片室报告的书写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实习内容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经过这四个阶段有序、规范的实习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中,医疗安全教育要贯穿始终,以培养符合临床工作要求的、优秀的磁共振诊断医师。

上一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范文 下一篇:生物医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