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范文

时间:2023-03-19 22:05:05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生物化学 教学方法 知识框架 学习方法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与化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与医药的关系十分密切,是医学、药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学科。由于其概念多,代谢复杂,学生普遍反映不好学。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完成对生物化学的整体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一、搭建生物化学知识框架,从整体上认识生物化学

很多学生学了一学期的生物化学,最后却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就像一首诗所描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他们对其中的内容可能知道,但一想就不清楚了。终其原因是不能跳出来看看其“庐山真面目”。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搭建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使他们能从整体上认识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静态生化,二是动态生化。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静态生化主要讲的是蛋白质、核酸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生物学功能五大方面的内容,以及维生素的一些简单知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组成、结构、理化性质上与蛋白质是相似的,静态生化主要讲的是它的催化作用,包括催化机理、影响催化作用的因素等。蛋白质和核酸又可对比起来学习,在以上五方面进行对比,既容易区别两者又容易记忆。这样理顺,学生就能大致上明白在静态生化这一块中学习了一些什么内容,学习起来也不至于盲目。动态生化主要讲的是四大物质(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一般来讲四大物质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书中对这四大物质的两类代谢的讲解是有侧重的。四类物质的代谢是相互关联的,其间的关系需要给学生讲明。比如:糖的分解代谢能产生合成脂肪的原料,脂肪的分解代谢既能进入到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又能通过糖异生转化为糖。蛋白质的合成与三种RNA相关,核酸的合成又与某些蛋白质相关。每种物质的分解代谢或合成代谢与其结构都是有联系的,研究四大物质的结构,对于理解和联系四大物质代谢是很有好处的。静态生化讲的是物质基础,动态生化讲的是生命运动基础,两者相互联系。因此,我们要带领学生明确知识框架,认识生化,为更好地学习生化打下基础。

二、利用对比法、模型法、常识法等学习方法理解知识

知识框架有助于学生学习时明确方向,看自己到底学到什么地方了,使知识重现变得容易起来。而对于具体知识的理解还是需要花些工夫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对比法、模型法、常识法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比如: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的定义就可以与DNA的一级、二级、三级结构对比起来学习。以最重要的一级结构为例: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的是由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并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DNA的一级结构指的是由脱氧单核苷酸之间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并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这两个概念定义的方式是相同的,都包含基本组成单位(蛋白质:氨基酸;DNA:脱氧单核苷酸)、连接键(蛋白质:肽键;DNA:3′,5′-磷酸二酯键)等信息。蛋白质与蛋白质、DNA与DNA之间之所以有区别,就是因为它们的排列顺序不一样。根据这三点信息,学生对这两个定义就能理解得很深刻,并且了解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和连接键。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蛋白质的变性与核酸的变性,必需脂肪酸与必需氨基酸等。

利用模型记忆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模型并不是真正的模型,而是自己在脑海里构建的物象。比如蛋白质的合成就可以把过程想成是在装配机上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学习蛋白质合成只是把装配机的运行速率放慢,并分解每一个动作。多个rRNA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就像在工厂里进行流水作业,这样一想,生化里非常抽象的蛋白质生物合成就变得形象化了。每一个要进行加工的物品(氨基酸)都要进行初加工,把氨基酸接到tRNA的氨基酸臂上。初加工过的氨基酸进入到装配机里进行装配。每一个装配过程包括:进位、转肽、移位和脱落。四个步骤的作用就是把氨基酸接到已经合成好的肽链上,然后从tRNA上脱落下来。这样把合成的过程用语言很形象地讲出来,学习起来就要容易些。形象的内容比抽象的内容记忆起来要容易得多。这样的例子还有核酸的合成,脂类的合成,糖元的合成等。

以日常生活的常识与生化知识相联系理解学习生化也是很简单易行的方法。比如同工酶,其定义为: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而其酶蛋白结构组成,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上都有所不同的一组酶。仔细理解“同工”二字,“同”是相同的意思,“工”即工作。同工酶不就是指做同一种工作的酶吗?既然是做同一种工作的酶,那么它们的结构组成、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必然不同,如果相同的话,那就是相同酶了。这样理解,这个定义学起来也就容易了。比如:复制、转录、三连体密码等均可如此记忆。再如糖的生理学作用,主要有两条:①主要的能源物质;②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米饭、面食等是人类生存的主食,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就是糖。糖在身体中不仅有消耗,同时还有吸收和贮存,那么必然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这样糖的生物学作用就不容易混淆了。我们可以这样学习的例子还有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等。

生物化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乳糖操纵子;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也是医学、生物学、农学等学科科学研究的工具学科。该学科对于培养农林医药院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由于生物化学学科非常抽象,主要是阐述体内蛋白质、DNA和RNA以及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过程,导致学生很难理解,使得生物化学课程成为农林医药院校最难学、不及格比例最高的学科之一。尽管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以PBL为主导的理学教学方式[1]和以任务驱动型教学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方式[2]对于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但传统的由教师主导的讲授法授课模式仍然是无法替代的。因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能够深入浅出的将复杂的机制通俗化,一直是生化教学老师不懈的追求。本文以较抽象的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乳糖操纵子为例,从导课、授课、知识拓展、强化训练、小结5个环节阐述如何进行生物化学教学设计。

1设疑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乳糖操纵子内容非常枯燥,而且比较复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讲述一个现象(给出一张细菌生长曲线图):当培养基中同时含有葡萄糖和乳糖时,细菌的生长曲线不是大家熟悉的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而是出现了2个对数生长期,中间有一个迟缓期。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接着给出一张细菌培养基中糖消耗曲线图,学生就会分析发现第一个对数生长期主要是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被消耗了,而第二个对数期是乳糖被消耗了。那么为什么葡萄糖和乳糖分别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细菌生长对数期会被消耗呢?学生通过前面代谢部分的学习,一般都明白代谢葡萄糖和乳糖都需要酶,而且需要的酶不同,第一个对数期细菌体内有分解葡萄糖的酶,第二个对数期有分解乳糖的酶。也就是说培养基中同时含有葡萄糖和乳糖时,细菌优先利用葡萄糖。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最后给出细菌生长过程中lacmRNA、β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透性酶,此时学生会发现乳糖代谢的基因——lacmRNA并没有表达,而且对应的基因表达产物β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透性酶含量也很低,所以第一对数期不能分解乳糖,只有第二对数期才能分解乳糖。那么细菌体内如何实现这一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过程呢?通过4次层层设疑,抽丝剥茧,引出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大部分学生会好奇细菌是如何实现这一复杂调控过程的。

2始终围绕培养基中不含葡萄糖、只含有乳糖时乳糖操纵子才开始表达这一现象进行授课

通过前面3张图片的讲解,学生发现当培养基中只含有乳糖时,乳糖代谢相关的2个酶β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透性酶产生了,而且编码这2个酶的lacmRNA也表达了。由此就引入了诱导表达和操纵子这两个概念。诱导表达就是加入代谢物后基因才开始表达;而操纵子就是一个lacmRNA产生2个以上的蛋白质。接着详细讲述乳糖操纵子的结构、操纵子中每个元件的功能。而且指出1961年,Jacob和Monod提出的操纵子模型在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中具有普遍性,并于196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后讲述为什么培养基中含有乳糖时该操纵子才开始表达主要是由于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作用被乳糖诱导后解除。同时在讲解过程中要结合蛋白质和酶的变构效应,讲解阻遏蛋白与乳糖结合后结构改变不能与操纵序列结合,这样学生与前面学习到的知识融汇贯通,方便学生理解。乳糖操纵子阻遏蛋白的负调控机制只解释了只有在乳糖存在是乳糖代谢相关酶才开始表达,因而此时接着抛出另外一个疑问:为什么培养基培养基中同时存在葡萄糖和乳糖时,乳糖代谢的酶并没有被诱导呢?是不是还存在其他调控机制呢?由该疑问引出CAP蛋白的正调控机制,同样的CAP蛋白存在与cAMP结合后的变构效应导致功能改变的现象。最后总结过程中强调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与CAP蛋白的正调控协调调节乳糖操纵子的表达过程,也解释了为什么“只有在培养基中不含葡萄糖、只含有乳糖时乳糖操纵子才开始表达”这一中心问题。

3侧重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应该注重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更加强调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而在讲解完乳糖操纵子结构后,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可以从GenBank中查询下载到该序列,如何找到乳糖操纵子结构中的各个调控元件和结构基因。学生一看非常直观,而且会有许多新发现:调控序列实际上很短,只有几十个碱基,而结构基因很长,有几千个碱基;阻遏蛋白结合的操纵序列和RNA聚合酶结合的启动序列实际上是重叠的;lacZ、lacY和lacA基因之间实际上有间隔序列;阻遏蛋白基因不隶属于乳糖操纵子,是独立转录的。通过教会学生如何使用GenBank查询下载序列,既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又可以“做中学”,有不少新发现,而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就会查找文献,更深入地了解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及机制。同时在知识拓展时还要强调新进展,强调这个领域中目前的创新性的成果。如我们讲述了Bhogale等2014年发现在大肠杆菌中,乳糖操纵子有非诱导状态转化为诱导状态,不仅与阻遏蛋白在操纵序列的解聚相关,同时与阻遏蛋白与操纵序列解聚的周期相关。学生会发现这样一个经典的模型,直到今天都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有力于培养学生学无止境的学习品质和创新精神。

4围绕重点、难点进行强化训练

大学的教学课堂要不要进行强化训练,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过去在高中阶段长期深受“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教育”毒害。但是我们认为课堂上适当的强化训练还是必要的,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本校教师赴美国犹他大学访学后发现,国外的医学院考试是非常多的,生物化学部分内容每2周考试一次,学生学习基础医学部分内容一年后就参加类似于国内执业医师的全国性统一考试,2次机会,没考过直接退学了。因此,我们针对乳糖操纵子正负调控机制和历年来考试中学生多选题失分较多,安排两道单选题和两道多选题,先让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在问卷网回答,然后教师现场直接在问卷网查询学生答题结果,查看学生掌握情况,与学生一起分析回答错误的原因。

5提纲挈领进行小结,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小结是对一堂课内容的简要概述,也是对一堂重难点内容的再次强化,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性掌握。在进行乳糖操纵子讲述过程中可以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概述乳糖操纵子结构、阻遏蛋白的负调控和CAP蛋白的正调控作用。这样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个整体性的认识,不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然后可以提出一道思考题供学生课后研究性学习:“人体中是否有乳糖代谢相关的酶?该基因在东亚人群和欧美人群中的表达调控特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不少同学喝牛奶后有轻微的腹泻呢?”这个问题既和本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解决学生“为什么学?学后有什么用?”的疑惑。

6结语

上好一堂生物化学课,授课教师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查阅大量文献,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传统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思维定式,一般课堂教学设计时以教材中的章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往往涵盖3~5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感觉非常凌乱、不系统,无法感受到那些内容是重点内容,往往老师在讲课时常常强调这里是重点啊,但是几分钟就讲完了,学生根本没有听明白。因而我们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一节课作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从导课、授课、知识拓展、强化训练、小结5个环节进行“深雕细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层层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本节内容为例,我们先后设计了5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而且问题一环扣一环。此外,要充分利用小结的机会,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整体性的认识。最后,再提出与本教学内容和大家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生物化学和大家的生活其实是密切相关的,而不是抽象的、无用的。

参考文献

[1]李崇奇,张晨岭.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05):22-25.

[2]李崇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03):205-208.

生物化学范文第3篇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生物化学主要应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化学变化的规律。生物化学为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是医学各有关专业的必修课。本次,本报主要推荐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镜岩教授主编的教材《生物化学》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生物化学》(第6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教材和教学的经验得失

以易于接受的方式讲述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评《生物化学》(第三版)

王镜岩

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的进展,正值腾飞时期,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漫长岁月里,今日正步近一重大的里程碑。本人在大学从事生物化学教学、科研已近半个世纪,1980年主编了《生物化学》教科书(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对学科发展,不得不在1989年,改写第二版,又过了10年,我又主持改写第三版。在这两次改写中,环顾几本国际上著名教科书,它们正不断更新换代,为了写进重大最新成就,又受篇幅限制,就尽量缩小或删除基本的入门内容,但仍都达千页以上。面对如此巨大篇幅,我们写教科书的人,都有点步履艰难之感,何况对我国初习生物化学的学人,更难于适应。

1998年秋天,在国际书展中,我发现了这本Instant Notesin Biochemistry。入手细读,感到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精要,速览”的生物化学教科书。它言简意赅,内容新,编排、写法利于记忆。它十分重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又简明扼要介绍了最新成就,经过精选,指出重点。对于想了解、记忆和掌握现代生物化学的初学者,无疑是一本好书。书中内容深入扩展,相互参照,相得益彰,必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此,我向科学出版社作了推荐。他们经过了解研究,作出了“速译、出版”的决定。我为青年学子们得到出版者的慧眼感到十分高兴。出自这样的心情,我担起了主译的责任,组织了几位能者,用较短时间共同译出,以飨读者。

当前,分子生物学正值热点中的热点,其中,人类基因组DNA全序列测定无疑是重中之重,这个巨大项目即将完成。为阐明生命活动的真谛,“后基因组”研究,即“蛋白质组”研究(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的整体研究)的时代即将到来,它将是21世纪整体细胞生物学的最重要的内容。在此时刻,我们必须向前看,否则必将永远落后。

Instants Notes丛书总主编、英国利兹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院教授指出,当我们看到一年级新生辛辛苦苦地啃完大量用小字体印刷的生物化学课本时,我们就相信,肯定有一种更好的方式,那就是以一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讲述其核心内容――《生物化学》(Instant Notesin Biochemistry)因此应运而生。本书的巨大成功证明了这一理念的正确性!

然而,我们的初次尝试并没有使各方面的内容都处理到位。例如,学生读者和教员告诉我们,基因表达部分所涉及的内容相对匮乏,还应有许多其他较小的重要知识点。我们在新版中涉及了所有这些内容。主要扩写了基因转录及其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的调控,以及RNA的加工和蛋白质合成。我们还根据反馈意见增加或重写了许多其他主题,包括酸和碱、pH、氨基酸的离子化、热力学、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质的折叠、蛋白质的结构测定、流式细胞术、以及肽的合成。我们在编撰新版时,还重新考虑了每一幅插图,并作了必要的修改,以便使学生读者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我们还增加了许多新插图。所有这些工作必然导致本书篇幅的增加。然而,无论如何,不管是从正文看还是从插图看,我们都尽力设法使本书仅包括我们认为对理解本门课程来说是重要的那些内容。

因此,新版的特色就是保留了与前一版相同的特征――以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讲述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该方式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并且在可怕的考试来临时也适于复习!非常希望修订版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生物化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定价:55.00元

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

评《生物化学》

王曦

相信王镜岩的《生物化学》一书对生物专业的同学来说已经不存在是否值得推荐的问题了,因为这是很多院校考研的指定教材。

以前上课的时候没认真听过生化学,而且我是想考动物学,对生化不感兴趣,所以学起来特别痛苦。在考研的那段时候每天都在复习,简直是痛不欲生,1300多页的书让我不知从何入手。但是我要强调的是,尽管我学起来很困难,但这的确是一本写得很好的书。

这本教材吸收了国内外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章节仍按先“静态”后“动态”组织编排,符合我国生物化学的教学习惯,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但是教材中有些概念有待商榷,如酶的竞争性抑制、不可逆抑制的定义,多酶体系与多酶复合体的定义。另外,它的覆盖知识点全面,内容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和辅酶、抗生素、激素和生物膜等,有一定深度,便于学生深入学习生物化学知识。每章都附有提要和习题,但是缺少相关解答。

本书在同类教材中是比较好的一本,能较详细介绍各方面的知识,较系统完善,总体上对于所有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参考书。

《生物化学》(第二版),王镜岩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定价:56.00元(上)62.00元(下)

推荐教材

《生物化学》(第6版)

由吴梧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第6版)一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根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教材主编会议的精神,本版教材要能适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较好地体现本学科的进展与我国医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为此,教材在第5版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第三篇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第三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教材重点阐述了现代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尽可能反映生命科学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药学研究模式的特点,突出了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与现代生物技术的进展及其在现代药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版教材还加强了遗传信息传递和结构分子生物学的内容,以及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充实了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物质代谢、代谢调控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内容;扩充了生物药物的近代概念,介绍了生物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书末附有生物化学专业名词英语注解等。

本书作者吴梧桐是我国生物技术与生化药学专家,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他长期倡导生命科学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药学教育模式,建立了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工业微生物学与现代药学相结合的综合性生物制药学科体系,主持创办了生物制药专业和生物制药学院。其权威地位也保证了本教材的高水平呈现。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

由罗纪盛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一书是根据教育部1980年6月在武汉召开的高等学校理科生物学教材编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制订的高等师范院校生物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第一版和第二版10多年在各级各类学校使用,广大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本书是一本适用面广,实用性强,内容简明扼要,概念严密准确,科学性强,文字精练,层次清楚的教科书。为适应学科发展,满足基础教学的需要,1996年12月在上海召开本书的修订小组编委会,确定了修订原则和各章修订细则。

第3版主要进行了以下修订工作:

1.蛋白质一章增加了超二级结构、结构域,蛋白质功能分类等内容,充实了氨基酸化学反应和生理活性肽等内容;

2.重新编写了核酸一章,增加了核酸变性复性的影响因素、分子杂交、各类RNA的结构和功能、核酸序列测定等内容。改写了核苷酸、DNA构象类型、超螺旋结构等内容;

3.充实了糖类、脂类和生物膜生物学功能方面的内容;

4.酶学一章补充了核酶、抗体酶、酶工程,底物过渡态等新概念;

5.物质代谢部分增写了“代谢总论”一节,与“生物氧化”合为一章,在糖代谢之前增加了代谢研究方法、各条代谢途径的调控、个别氨基酸分解和合成代谢概况、苹果酸穿梭、柠檬酸穿梭等内容;

6.核酸和蛋白质生物合成部分增加了真核生物DNA、RNA、蛋白质生物合成、PCR原理、第二套密码系统、多肽链折叠的辅助蛋白(分子伴侣)等内容,改写了RNA剪接、反转录作用、核糖体结构等内容;

7.代谢调控部分增加了色氨酸操纵子、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等内容;

8.删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了生物化学的新进展,体现了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和简明性等特点。

生物化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 植物单宁 成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37

1 前言

随着对植物单宁研究的加深,植物单宁的作用逐步得到了发掘。从目前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植物单宁是植物中所蕴含的重要物质,其成分主要由多酚物质组成,因此植物单宁又称为植物多酚。考虑到植物单宁成分的特殊性,植物单宁在生物化学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生物化学及周边领域取得了重要应用。所以,为了加深对植物单宁的了解,我们应对植物单宁的概念和定义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应对植物单宁在生物化学中的作用及其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保证植物单宁成分研究取得积极效果。

2 植物单宁的概念和定义

植物单宁(Vegetable Tannin)又称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皮、根、叶、花和果实等组织中的一类天然多酚类活性物质,也是天然产物中研究得比较早和较多的一类化合物。按其结构和性质可分为水解单宁、缩合单宁以及复杂单宁,化学结构不同用途也各不相同,水解类单宁如没食子酸单宁和鞣花单宁,生物活性较强,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缩合类单宁其最重要的组成单元是黄烷醇和原花青定,如黑荆树皮单宁、落叶松树皮单宁表现出不同于水解类单宁的特征,在化工、材料等领域虽有应用,但应用面较窄。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植物单宁是植物中蕴含的一种重要成分,具有一定的提取价值,正确分析植物单宁成分,不但有助于提高植物单宁的应用效果,还能够积极发挥植物单宁的作用,使植物单宁能够在生物化学中扮演中角色,能够成为重要的原料。为此,我们应根据植物单宁的概念,对其成分特性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分析植物单宁在生物化学中的主要作用,对其在生物化学中的重要应用有足够的了解。

3 植物单宁在生物化学中的主要作用分析

考虑到植物单宁的特性,以及植物单宁成分的组成原理,植物单宁在生物化学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抑菌和抗病毒

从植物单宁的成分来看,其主要成分对微生物的凝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植物单宁成分能够在细菌的抑制和抗病毒方面有重要突破,能够达到抑菌和抗病毒的作用。这一特性决定了植物单宁成分成为了抑菌和抗病毒药品的重要选择。

3.2 抗过敏

目前对于过敏症状的治疗,主要采取了多酚类药物。而植物单宁中的多酚成分含量较多,适合作为多酚类药物的重要原料制成抗过敏药物。所以,植物单宁成分对抗过敏表现出了突出的优点,能够满足抗过敏要求。

3.3 抗癌变和增强免疫

单宁抑制肿瘤和抗癌作用体现在调节机体细胞生长方面,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来实现的。含柿子缩合单宁的突变抑制剂可用于抑制UV诱发的突变。所以,植物单宁成分还具有抗癌变和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3.4 单宁对食品的色与味的影响

植物单宁通常是从色、味两方面影响着食品风味的。天然植物单宁容易被氧化,特别是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红棕色或褐色的醌类产物,成为食品色素中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植物单宁成分对食品具有重要影响。

4 植物单宁在生物化学中的重要应用

目前来看,考虑到植物单宁的重要作用以及植物单宁成分的特点,植物单宁在生物化学及其周边领域得到了重要应用,其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植物单宁在化妆品中的重要应用

由于植物单宁中富含多酚成分,而多酚成分具有良好的抑菌和抗氧化作用。因此植物单宁在化妆品中得到了重要应用,成为了化妆品的主要原料之一,提高了化妆品的整体效果。

4.2 植物单宁在日化产品中的重要应用

植物单宁中除了多酚成分之外,还含有单宁酸等衍生物,能够有效消除空气中的臭气,因此植物单宁被当作日化产品中的重要原料,对提高日化产品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4.3 植物单宁在水处理中的重要应用

由于植物单宁成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植物单宁在水处理中得到了重要应用,可以用来消除水中的杂质,达到除垢和清洁水质的目的。同时,植物单宁还能够成为水质稳定剂的重要成分。

4.4 植物单宁在材料中的重要应用

基于植物单宁结构的特殊性,利用植物单宁成分特性研制的改性材料成为了材料发展的新方向,对提高材料性能,满足环保要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植物单宁在材料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5 结论

从植物单宁成分来看,由于其富含多酚类物质,并且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和抗病毒及抗氧化作用,因此植物单宁在生物化学中得到了重要应用。为了保证其应用效果,我们应对植物单宁成分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应掌握其抑菌和抗病毒几抗氧化作用,满足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瑞.植物多酚对皮革中Cr(Ⅵ)的防治机理及防治作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1.

[2]李芒.肚倍蚜适应单宁环境机理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

[3]张国伟,易中周,矣辉,郭俊明.蒙自石榴皮中单宁的提取及其物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18).

[4]刘洪,敖波,范淑辉,陶明.四川会理石榴皮中多酚微波提取的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26).

[5]朱立才.植物多酚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及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6]马栋.焦化工业场地土壤的PAHs污染特征及微生物修复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

作者简介:郭宏杰,集宁师范学院生物系,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孟宁生,集宁师范学院生物系,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生物化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微考核 模式 过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24

Micro Assessment Model of "Biochemistry"

WEI Yinping, ZHOU Xiaoping

(School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Hu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Biochemistry" is a biological, medical, food and other related professional required courses, and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complex, covering a broad area, is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dilemma of course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ditional assessment methods for acceptanc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relatively weak in terms of malpractice more paper, "biochemistry" micro-assessment model to explore, from the theoretical content of memory assessment, process assessment techniques to practice, to learn the attitude of the real-time assessment, sub-module step by step gradually, the more significant results in terms of the traditional appraisal.

Key words micro assessment; mode; process assessment

1 生物化学课程特点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变化规律的科学。①是生物、医学以及食品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然而,一方面由于生物化学具有内容庞杂、枯燥,名词及基本概念繁多,理论深奥,代谢途径复杂,学科发展迅速等特点,导致“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现象,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降低,教学实效性差,②③④历来是各大高校的“四大名补”之一,是“教”与“学”的两难课程。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基础薄弱,自觉性较差的特点,生物化学课程的开设,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大挑战。由于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通过生物化学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在传统的考核中,一般都是“一卷定分”,考核的内容除有理论知识以外,还有相关的技能操作要点。而由于生物化学知识涵盖量大、内容体系庞杂,学生整体把握的难度较大,再加之知识体系不够清楚,要么就是张冠李戴,要么就是不知从何作答,因此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过程。

2 微考核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实施

微考核是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考核方法,它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摸索出来的,它可以使复杂的知识体系简单化、繁乱的知识目标清晰化、庞大的知识要点阶段化。它的特点是规模小,时间短,次数多,考核方法多样等,非常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

2.1 理论考核做到模块考核

生物化学虽然属于理科性质的课程,但是绝大部分内容还是靠记忆为主,内容可以分为四大模块,即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酶和维生素几大物质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生物氧化以及基因信息的传递。每结束一个模块的学习,即由教师总结知识要点,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和练习,学生掌握后即可进行考核。首先,考核的方式可以借用传统的笔试考试,但在题量上要缩减,题目要灵活;其次,考核的规模要小,尽可能按组分期分批进行考核,为了使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认真学习,可以多出几套试题,考试时随机抽取,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考试时间不同而造成的试题泄露情况,这样可以做到公平公正。考核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及时批改和总结,通过学生答题的情况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本模块内容掌握的程度,如果掌握情况普遍较好,即可进行下一模块的学习,如果普遍反映较差,那老师就要总结经验教训,重新梳理内容,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终的理论考核成绩按照四个模块的平均分来计算。

2.2 实践考核做到过程考核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主要目标,所以实践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技能的掌握是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传统的考核方案仅注重学生最终结果的评定,忽视了学生平时的点滴进步,显然有待于改善。而倡导过程性评价无疑是一条较为正确的道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较为全面客观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⑤生物化学的实训内容包括糖、脂、蛋白质和核酸以及酶的定性及定量的分析,其中不仅包括了相关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如分光光度计、凯氏定氮设备、层析设备、电泳设备等,还包括了基础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梯度稀释的方法、滴定的方法、比色的方法等。由于实训条件的限制,一般实训内容的开设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如果不做到过程考核,就会有一部分同学以“打酱油”的身份出现,不能达到所有学生“应会”、“都会”的程度。教师首先要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并在实训课前让学生熟悉内容,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实时指导学生操作外还要全程监督,最后按照考核标准综合打分。期末的实训考核成绩按照每次实训成绩的平均分进行计算。例如,以下是DNS法测定还原糖的考核标准(见表1):

2.3 平时考核做到态度考核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基本看法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言行表现,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肯定地指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习态度。”可见,学习态度对学校效果的重要性。⑥生物化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并且相关的知识点是环环相扣的,需要有足够的恒心和耐心来进行学习。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都略逊于本科生,所以需要老师不时地进行关注和监督,逐渐地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平时考核主要从学习态度(是否是积极谦虚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作业完成情况(是否认真足量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堂回答问题(是否能快速正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以及是否积极主动)、考勤(是否有无故旷课的情况以及多少)以及对课堂的关注度(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课)等方面进行考核。

3微考核模式中总成绩的评定方案

经过了理论模块化考核、实践过程考核以及平时态度考核,整个学期下来,使学生学习了“应会”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关键的实践操作技能,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最终考核成绩的评定按照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平时考核为4:4:2的比例核算。微考核模式从学习态度到训练过程再到模块化考核,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导,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坏习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习的盲目性和盲从性。

4 结语

课程考核环节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导向、检验、鉴定、反馈等多种作用,是教学过程的指挥棒。⑦生物化学课程作为大家普遍认为是较难“教”和“学”的课程,老师除了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外,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摸索合适的考核方案。通过微考核的实施,虽然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不少,但是学生普遍反映对知识的掌握比较透彻,印象深刻,考核成绩普遍较往届生高,也打消了他们之前对生物化学课程的畏惧感。

注释

① 梅星元,袁均林,吴柏春.生物化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② 龙雁华.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生物化学教学实效[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2):33-35.

③ 朱葆华.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几点体会[J].生物学杂志,2009.26(1):89-90.

④ 杨正久.生物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凯里学院学报,2009.27(6):61-63.

⑤ 旋艳静,陈德唐.职业教育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案的实践探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7(3):94-96.

⑥ 孙维胜.论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及其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2003:13-16.

生物化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考核;问题;改革

生物化学是医学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实验教学作为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其实验技能广泛服务于医学的许多领域,也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因此,掌握生物化学的实验技能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理论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学生提高独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个完善的考核体系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通过完善生物化学实验考核体系,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推动学风和教风建设。虽然,改革实验考核体系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互利的,但如何通过改革,来发挥考核体系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是当前应解决的首要问题。总之,实验考核体系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国现阶段培养的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虽比较扎实,但基本的实验技能欠缺,具表体现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这是典型的重基础、重理论,轻实践、轻创新的传统培养模式造成的后果。

1.目前的实验考核存在的问题

1.1测评指标不科学

目前,大多数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考核缺乏整体布局设计,制约了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影响了考核体系的建立。比如考核项目陈旧、考核方式及成绩组成等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1.2内容不合理

传统的实验考核中,内容大多是由任课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来命题的,试题考核的重难点、题型难易程度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此外,考试更注重单纯记忆性知识的积累,如基本概念、原理、注意事项等;而综合性、研究性的测试题比重小甚至没有,无法对学生的整体水平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和正确的评价, 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1.3考核方法单一

考核方法缺乏多样性和层次性。每个学生只需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会按部就班地做实验,完成操作就可以了。这样难以实现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考查,不能合理评判学生的学习成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另外,学生作为考核对象,教师对学生实验知识信息的单向流动较多,反馈交流较少,不利于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无法及时进行改进。

2.实验考核的改革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上述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全方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按照人才培养目耍遵循实验教学规律,并深化考试体系改革,充分发挥实验考核的导向作用,使考核体系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生物化学实验考核应贯穿在该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具体内容应包括:实验课的表现、基本操作技能、常用仪器的使用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录及分析表达能力、纪律及卫生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实验结果分析等。要对以上多项内容进行全方面考核,再结合期末实验考查的结果,给出每个学生的最后成绩。让考核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对实验理论及技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的依据,做到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使实验考核科学化、规范化,让教师和学生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实验课,才能使实验达到预期效果。

生物化学实验改革的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设计性试验方案。通过布置设计性实验任务,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行实验设计,包括实验原理、药品试剂的配制、样品选择、详细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等都要求学生认真设计写出。任课教师在课前完成方案批改,并指导学生修改设计方案,直至具备可行性。

2.2实验课上对考勤、纪律、实验课操作及值日等进行严格要求,量化指标,便于分数统计和信息反馈。

2.3实验报告严格划分等级,每一个等级都列出具体的量化指标。该项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结果、结果分析讨论、思考题等。同时对不按时交实验报告的,给予酌情扣分,强化医学生的时间观念。

2.4期末实验考核。每学期的最后一次实验课为期末实验考核,其内容包括实验操作和理论问答。采取一对一的考核方式,考题抽签决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主考教师对学生操作的全程进行考察并评分,比要求学生熟悉所做过的所有实验的原理部分。

综上所述,改革以后的实验考核方式,对学生和老师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提高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同时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让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升,以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段祖安.强化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J].实验室科学,2013,16(1):62-64

[2]黄敏,贾惠芳,余梅.应用型本科院校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方法研究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116(2):3-4

[3]徐格宁,陆凤仪,孙大刚等.创建地方高校部级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2):1-3

生物化学范文第7篇

1.1教师的准备:

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主导地位,只是起到提炼讨论题目,引导学习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参与题目的解决。教师与学习者建立一种互动关系,增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有自主的学习内在动力。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能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基础知识中提炼出与临床有关的应用型问题,还要能把知识形成连贯的体系,相互联系,融会贯通,归纳总结学习者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的可行性,评价参与者的贡献。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方案,不断研究探索。

1.2学习者的准备:

学习者要端正学习态度,能在客观条件下主动寻找自己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利用各方面的学习资料,讨论和研究式的学习,能发挥主体性、能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教师对学习者的尊重、认可和激励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者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学习者要能经过研究型教学模式找到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学习模式,形成一种分享式学习,把好的方法和措施介绍给其他人,能够共同进步。

2研究型教学的实施

课程开始前一两周时,教师将教材中某段内容提炼出的问题或与基础知识相关的案例、情景等抛给学习者,布置讨论主题和参考大纲,要求学习者了解和熟知内容的基础上,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大概方案。按照班级的人数将研究型教学学习者平均分配为多个学习小组,最好是随机的几个人一组,这样可以互补式学习,大家集思广益,也不至于有太多的分歧,推选课堂发言人,确定为组长,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把多个方案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的具体措施。研究型教学小组的成员积极收集资料,从多种渠道和途径得到资料,成员既要独立思考,又要互相交流,分享思考后的成果,小组成员要通力合作,既促进相互的学习,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组长将组织查阅的文献汇总,整理资料,讨论并制作幻灯片用于课堂汇报。各组的组长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发言,用幻灯片的形式把各组的讨论结果和解决方案一一展示。全班互动式讨论,提出疑问并解答疑问。教师把学习者的所有方案分类分析,找出可行性方案,引导学习者以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让每一位学习者都理解和接受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提高了学习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最后总结这段知识的内容与案例和情景的关系,评价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接受知识的能力。采用研究型教学的形式以“酶”为例来组织学习,我们设计了9个讨论题,其中“酶的化学本质”、“结合酶的结构和功能”、“同工酶的种类和组织中的含量”、“酶的活性中心”属于基础型题目;“低温保存酶制剂,低温麻醉”、“磺胺类药物的抑菌作用”主要是生物化学知识在临床上的应用,属于应用型题目;“同工酶谱的分析”、“重金属中毒”、“痛风症的治疗”重在生物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属于综合型题目。选题和分组后两周进行课堂讨论以及教师点评,共6个学时。

3体会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将学习与研究融为一体,要求学习者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更强的临床科研能力和全面的综合能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把“研究”的本质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为全面提高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具有更高综合素质的学习者,这也是生物化学复杂的课程所决定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中教师是领路人,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研究型的教,学习者要研究型的学,转知为识,转识为智,帮助学习者树立科学观,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学习者都是在研究小组中亲自参加研究主题的确定,资料的查阅,资料整理,相互间的交流讨论,幻灯片的制作,教学中的汇报和其他组的答疑等过程,使他们意识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同时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集体合作,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研究型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人人都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和独立创新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探索问题能力、研究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注意集体协作,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和科研都有深远的影响。

生物化学范文第8篇

1.1理念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贴近岗位,加强与临床衔接,以适应岗位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质;贴近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性,使学生有兴趣学,容易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贴近时代,介绍学科的新进展,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模式、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德技双修的培养目标。

1.2思路

以临床真实工作任务为导向,以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为载体,以真实情境为依托,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学习内容,以实际的岗位工作流程实施教学过程。具体程序设计:选取工作任务归纳典型的行动领域评价选择行动领域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设计构建学习情境课程实施。

2教学内容设计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在医院检验科中生化检验的项目最多、所用仪器设备最先进,近年来随着生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生化检验在辅助临床诊断上的作用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正确选择检验项目、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第一个原则:注重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相互衔接教学内容除侧重传统的生物化学指标与疾病的联系,同时考虑其内容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检验仪器分析综合技术等相关学科的衔接,另外,减少了基础生物化学的内容,突出了临床生化的内容特点。第二个原则:突出课程教学的先进性与实用性教学中减少了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少的经典检测方法的授课内容,增加了临床生命科学领域新进展和新技术以及临床常用技术的介绍,突出课程教学的先进性与实用性。除了对方法的简单介绍,还注重方法学评价,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用以指导临床诊断。第三个原则:体现知识学习的应用性,能力培养的递进性,素质培养的职业性知识的学习在于应用,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从训练最基本的操作能力,逐步提升到培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完全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着以职业岗位和实际工作任务为核心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习领域的整体课程目标设置,设计四个学习情境,十四个子情景。每个学习情境以课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和学生必须要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为依据而设计,有利于知识与能力的融汇贯通,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遵循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原则,以实际的岗位工作流程实施教学过程。十四个子情境的教学,依据典型的工作任务“病人准备与样本采集-样本收集与处理-样本检测-检验结果报告与分析-废物处理”讲解、实训,在巩固前期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等课程的基础上,每一个情境教学中,将临床生化技术、质量控制分别应用于工作任务过程中,同时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每一个教学环节。目的在于树立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热情。

3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种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将知识融汇贯通于设计好的工作过程中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临床常见检测项目为依据,将《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学习情境,十二个子情境,每一个情境的完成,可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从而获得较直观的工作体验,积累实践经验,培养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

4教学方法

4.1采用“点对点”分组式教学,夯实基础,提高动手能力

目的:规范技能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改变原有的大班授课,学生积极性不高,老师不能发现同学存在的问题,不能适应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仪器设备的优势,采用教师集体备课,分组、由多名具有临床经验教师分别带教的方式进行。通过教师示教,学生操作,教师纠错,学生反复练习的环节实施教学。

4.2采用病例分析式教学

目的:采用病例分析式教学,使学生兴趣浓厚,而且印象深刻实施:将临床真实的病例引入教学,例如在讲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时,通过对具体的病例具体检测项目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和价值;在进行结果报告与分析时,临床错误的病例可以引导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帮助同学分析,同时进一步强化了理论课的内容,也教育学生分析错误报告结果如果发出去,对病人的危害,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的培养。

4.3PBL启发引导式教学

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临床逻辑推理能力。实施:在检测项目中,有很多类似的知识内容,例如讲肝胆生化检测项目,在讲到样本采集和处理时,因为前面讲过其他检测项目的相关内容,在这里,会给学生一个问题:肝胆生化检测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内容有哪些?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关键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作用很大。

5考核方式

(1)考试内容的综合化除常规试题外,增加了综合分析及实践考核内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类课程考试增加了以病例为基础的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型分析题(比例10-15%),既对记忆、理解、判断能力进行了考核,又对综合运用、分析和创造能力进行考核。(2)考试方法的综合化笔试、口试、论文、操作综合应用,既有形成性评价(占60%),又有终结性评价(占40%)。形成性评价包括笔记、提问发言、心得体会、实验报告、阶段笔试等。综上所述,医学检验教育要适应21世纪教育的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就必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主题的新理念,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有竞争实力的创造型和复合型人才。

生物化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学习兴趣;生活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165-03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及其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学科,是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学、物理化学和生理学交叉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也是高等学校本科相关专业主要核心课程之一。从生物化学的定义可将其分为两部分,即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组成的静态生物化学部分和研究生物体内化学过程的动态生物化学部分。生物化学课程素以“难、繁、杂”著称,概念多,内容杂,特别是大分子结构抽象难懂,代谢途径错综复杂。所以,学生普遍认为生物化学是一门较难掌握的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抽象、枯燥、乏味、无兴趣,导致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难度大,学习效果差[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畏难情绪,改善教学效果,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而生物化学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许多与生物化学有关的话题甚至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教师如果能自如地将生物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教与学的桥梁,学生学习兴趣就会长久保持,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使得学生利用生物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从而增强学习生物化学的信心和动力。因此,本文将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一、绪论阶段的针对性引导

绪论是《生物化学》第一次课的内容,是授课教师和学生相互第一印象形成的时机。因此课程绪论的精彩度,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程度。绪论包含了生物化学发展简要历程、含义、地位、作用及其学习方法等。绪论不仅需要对本课程的知识进行整理梳理,还应该尽量介绍与本课程相关的有趣的知识点、最新的研究进展[4]。大部分《生物化学》教材中绪论内容较为简单,为提高学生兴趣,可在绪论中加入生物化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以及近年来与生物化学相关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获奖的情况介绍。比如,1953年Watson(美)与Crick(英)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1962年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72年Berg(美)在基因工程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成果,198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这些都属于生物化学发展史里程碑式的成就,推进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近年来的诺贝尔奖,比如2010年Edwards(英)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3年Rothman(美)、Schekman(美)和Südhof(德)因为发现了细胞囊泡运输系统的运行与调节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4年Betzig(美)、Hell(德)和Moerner(美)因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当然,对于该部分的介绍,授课教师要做到每年及时更新讲义。此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生物化学领域著名的华裔或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及成就,比如钱永健、王晓东、庄小威、饶毅、施一公等。教师通过对诺贝尔奖和著名华人科学家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的经典成就和最新研究进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绪论中,除了“高大上”的诺贝尔奖等的介绍,笔者认为引入“接地气”的生活中的生物化学常识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可让学生打开教材目录,然后教师根据教材目录对本课程的知识进行整理梳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或认识误区来进行预告课程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告诉学生通过这些课程内容的学习,可以了解生活中的生物化学常识,尤其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以设下疑问的形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郑集编著的《普通生物化学》为例,可将糖类化学和糖代谢关联起来,说明通过这两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糖,不是所有碳水化合物都是糖,不是所有糖都是碳水化合物,不是所有糖都是甜的,不是所有甜的都是糖;日常生活中说的糖和生物化学的糖是否一样,为什么糖吃多了容易长胖,吃无糖面包、无糖馒头等会不会升高血糖等来问题来设疑。同样地,将脂类化学和脂代谢关联起来,通过这两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骆驼在沙漠中长途跋涉可以多天不喝水,大骨汤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是否补钙,糖和脂肪如何相互转化以及脂肪肝形成的机理是什么等问题。接着是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的分解和氨基酸代谢,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烫发的生物化学原理是什么,重金属中毒后喝牛奶是否能够解毒,胶原蛋白真的能养颜美容吗,高考“点滴班”学生高考前集体氨基酸输液是否有必要等问题。通过对核酸化学与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的学习,可以回答下面问题:世界上第一个克隆羊是哪里完成的,它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是什么?可以克隆一个器官吗?可以布置学生在该章节上课前一个“作业”,观看电影“逃出克隆岛”。对于酶化学一章,可以设疑:为什么慢慢嚼米饭的时候会感觉到甜味?加酶洗衣粉与不加酶洗衣粉有什么不同作用?对于维生素化学,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夜盲症、佝偻病、脚气病等都是缺乏什么维生素导致的?哪些食物中都富含有哪些维生素呢?对于激素化学,可以提问:为什么说“狗急跳墙”,和生物化学的原理有何关系?侏儒症、巨人症、甲亢、大脖子病等都跟什么激素有关?通过提出这些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并适当简单解释一小部分,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化学是“很有用的”,不是只有复杂的分子结构式,通过大部分问题的悬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章节知识点的生活化案例教学

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案例,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经典实验案例,尤其是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如三聚氰胺牛奶事件、皮革老酸奶等)和生物化学重大技术突破(如克隆技术、试管婴儿等),这些案例的积累在生物化学的讲授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课程讲授中,除了回答在绪论中所提出的一些生活中的生物化学常识或问题之外,一些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案例的应用既能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举例如下:

在讲授糖类化学及其代谢的时候,可使用“无糖月饼”在每年中秋前后引发的糖尿病患者扎堆进医院的案例,从而来说明糖的定义、分类以及淀粉等多糖的分解代谢等知识点,使得学生学习之后也能向身边人群科普糖化学及其代谢常识,了解“无糖月饼”实际上只是“无蔗糖馅料”,而其他成分如淀粉、豆沙等碳水化合物经人体消化道淀粉酶等逐级水解得到葡萄糖等单糖后,将透过小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而且,“无糖月饼”所含油脂并不少于普通月饼,热量仍然较高。类似地,还有“无糖面包”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都应注意分辨并控制摄入量。

在脂类化学和脂代谢课堂中,可使用市面上大量存在的减肥产品“左旋肉碱”作为案例来讲述脂类化学及其代谢的基本原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之后,左旋肉碱是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进一步氧化分解的载体。如果没有左旋肉碱,人体就无法燃烧脂肪,可见左旋肉碱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一些左旋肉碱保健品的广告宣称服用左旋肉碱可安全减肥,通过额外地补充大量的左旋肉碱可以促进体内脂肪的燃烧。实际上,身体健康的人的肝脏和肾脏都能将赖氨酸和甲硫氨酸合成足够的左旋肉碱来满足身体的需要。这两种氨基酸在食物中很常见,所以左旋肉碱并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目前尚无实验表明额外地补充左旋肉碱可以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其实,这也可以通过左旋肉碱保健品的广告声称“只有在运动量较大时,服用左旋肉碱才有助于减肥”,可以看出体重的减轻都是由于运动引起的,与服用左旋肉碱与否并无关系。

对于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的分解和氨基酸代谢,毫无疑问,“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是一个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将目前蛋白质的国标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的原理与三聚氰胺的含氮量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根源。另外,通过“吊瓶班”的案例(即2012年湖北孝感一中高三某班同学在教室内一边打吊瓶注射氨基酸补充能量,一边学习备战高考),来说明蛋白质的水解,氨基酸的吸收以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等基本原理和过程。科普通过正常饮食,比如一天吃一两个鸡蛋或喝牛奶,摄入蛋白质,经过消化道水解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氨基酸;同理地说明燕窝、鹿茸等高档补品并不具备比鸡蛋、瘦肉等普通食物具有更高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如煮鸡蛋、做豆腐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在讲授核酸化学与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的时候,辽宁铁岭“骨灰顶包门”可以作为一个案例来说明DNA测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在该事件中,死者还没火化,家属已拿到骨灰,且存在骨灰管理混乱的情况;因此,有人提出用骨灰做DNA鉴定。可提问学生骨灰是否可以进行DNA鉴定,对依据是什么进行讨论,然后再引入DNA测序法的介绍,PCR技术以及链终止法等。此外,还可以将“珍奥核酸”补品的骗局风波以及为什么啤酒加海鲜更容易引发痛风等要用到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的讲解中。

对于酶化学一章,可以通过喝酒和脸红的关系作为生活案例来说明酶的分类、命名和作用。具体来讲,酒精代谢首先经乙醇脱氢酶催化转化为乙醛,进而在乙醛脱氢酶的帮助下转化为乙酸。乙酸是体内较常见的代谢产物,能够参与葡糖糖有氧代谢等多种体内常见代谢途径,并最终转换成水和二氧化碳。当乙醇脱氢酶缺乏时,摄入的乙醇只能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转化为乙醛再转化成乙酸,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而被代谢,而由于P450代谢速度慢,因此主要靠体液来稀释酒精,但当达到一定酒精浓度将造成酒精中毒危及生命;当乙醇被乙醇脱氢酶代谢为乙醛后,如果缺乏乙醛脱氢酶,将导致乙醛的过量堆积,由于乙醛能够扩张毛细血管将导致脸红;进一步将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为了保证体内主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就必须收缩毛细血管使血压回升;当面部末稍血管中血流受阻,血量减少,脸就呈青色。当一个人同时富含高活性的这两种酶时,酒精饮料就真正成为了“液体面包”。此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体检时肝功能重要指标谷丙转氨酶的意义,说明原理:谷丙转氨酶在肝脏含量最多,当肝有病变时,引起肝细胞通透性增加,大量谷丙转氨酶从肝细胞内释放到血液,使血液中谷丙转氨酶增高,其增高程度与肝细胞病变程度基本呈正相关,因此测定谷丙转氨酶对多种肝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笔者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发现,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案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非常集中,对相关知识非常感兴趣,对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促进具有显著性的积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生活中的生物化学经典案例进行不断积累或编撰,以期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得到不断应用。

三、合理安排互动式课堂主题报告

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的课堂参与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近年来的生物化学教学均安排学生以三人左右为一组,以“生活中的生物化学”作为主题,积极做好演讲材料,在讲授完静态生物化学之后依次上讲台以“专家”身份做报告,并接受大家质疑,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笔者发现,该环节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最期待和兴奋的部分,尤其是安排在连续三节课的最后一节。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制作ppt,练习演讲,大家也踊跃提问参与,最后教师再进行点评总结相关的生物化学知识点。回顾近年来学生所选的主题,除了当时出现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比如“皮鞋很忙”、“健美猪”之外,关于“健身”、“减肥”、“化妆品”“美容”、“整容”等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化学主题几乎是每年学生的热门主题,通过这些专题报告和讨论,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化学知识正确认识目前广泛存在的一些误区或分辨一些虚假广告。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参与课堂,不仅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制作ppt和演讲的能力,还增加师生互动环节,从而改变教师一人在台上唱独角戏的乏味局面。同时,该形式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授课教师的经验积累。

四、兴趣导向培养科学精神与逻辑思维

通过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案例,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还有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以科学的态度、思辨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种种。目前,网络上的资讯五花八门,真假难辨,尤其是各种“养生知识”以及伪科学充斥网络并且传播广泛。比如,网上广泛传播的各种谣言,比如“微波炉加热导致蛋白质变性致癌”等;此外,学生在做报告时候就出现讲解所谓“食物搭配禁忌”、“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等内容。在这些案例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生物化学知识,以科学思维去伪存真。比如在各种“食物搭配禁忌”几乎都有一条“鸡蛋与豆浆不能同食”,否则将导致营养流失;所宣称原因有二:一是豆浆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够抑制蛋白质的消化,降低营养价值;二是鸡蛋中的粘性蛋白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形成不被消化的物质,大大降低营养价值。而实际上,豆浆和鸡蛋同食不存在营养损失的问题,豆浆里确实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但并不只是针对鸡蛋里的蛋白质,加之一般豆浆和鸡蛋都是煮熟的,加热已经破坏它的活性。在这类流言中,要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机理是什么,是否与生物化学基本原理相符,这对于学生科学精神与逻辑思维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五、结语

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案例因其内容的生活化,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效果不是其他案例所能比拟的。引入这些案例,让学生参与课堂寻找生活中的生物化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对生物化学经典案例的不断积累或编撰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当然,生物化学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案例在课堂中的应用仅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也不能一味求新、求异、求有趣,更应围绕生物化学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进行创造性地运用,才能更好地上好生物化学。

参考文献:

[1]卢美贞,杨振平.化工类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201-203.

[2]涂硕,黄春洪,揭克敏.提高本科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1-72.

[3]韦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丽水学院学报,2013,35(2):72-75.

生物化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临床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56-02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是生化基础实践技能,由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临床医学等多种学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医学检验的主干课程之一,内容与临床医学专业及医学检验专业,如微生物、细胞生物学等有关,其内容较多,具有一定抽象性。我校通过对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的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探讨其改革与实践思路,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及应用特点分析

(一)学科交叉,涉及多门学科理论

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不断发展,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在医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且与医学检验、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交叉,联系性较强;由于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涉及科目多,教学内容较多,加之近几年微生物、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新疾病、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出现,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大的困难。传统教学在此方面更注重知识性讲解,学科相对独立,缺乏对新仪器、新知识的讲解,不能满足当前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要求。

(二)实践性强,重应用性

由于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视度综合的应用性学科,对学生的实践性及实验操作性要求强交,尤其是这几年,检验仪器的不断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检验项目由过去单一项目的检测发展到现在多项目联合检测,检测内容也由过去简单的基本定性技术,或半定量到现在的微定量、超微量检测,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工程、微生物学工程等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其对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性及仪器操作性,专业知识的应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一)教学观念的改革

临床科学的不断发展,对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求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这为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的改革须从教学观念改革入手,由传统的知识性传授转为技能性发展。教师的角色由教变为导,学生学习也应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吸取、运用中来。

(二)保持与专业医学机构的联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可选拔优秀的教师到医疗条件、技术条件较好的医学院和医院进修,或参加短期培训,增强临床检验经验,尤其是微生物、细胞生物临床研究经验丰富的医学进修,掌握最新临床成果,才能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与本市或省内相关专业医院保持联系,通过与临床检验医师的沟通,了解最新微生物临床信息,及时对课本知识进行更新,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创新性的综合性人才。

(三)教学实验课程的改革

改变传统课堂为主的知识传授性教学,增加更多实验教学课时,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践操作,提高检验操作技能。对本专业相关检验仪器进行更新,添置新仪器设备,使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与临床需求更为贴近。

采用实验室模拟教学方法,在实验课程上模拟临床检验过程,加强学生准确取样、检验、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训练。学生须真实、准确记录检验结果,严禁杜撰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模拟质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以丰富学生检验经历。

(四)明确教学要求,完善学生考核管理

改进考核管理办法,将学生期末成绩由理论考试与实验考核两项考核结果组成。日常检验实践成绩根据学生检验报告进行评定。教师在实验考核前宣布考核细则,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操作的每个步骤,甚至包括实验结束试管的刷洗的评分;学生自行准备实验器材,编写方法学实验设计,教师审核过后自行配置试剂,并进行实验,做出实验结果报告。通过理论成绩与实验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能力进行测评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同时对可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扎实的操作基本功。

总之,当前临床检验学的不断发展,为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不断丰富教师学生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才能培养具有高创新性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罗艳红,邓益斌,黄跃斌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2(33):100-101.

[2]苏小丽. 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0,6(1):142-143.

上一篇:中学体育教学范文 下一篇:课堂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