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证明范文

时间:2023-03-12 15:04:58

社保证明

社保证明范文第1篇

开社保证明介绍信范文一

长沙市社保局xx办事处:

兹有我公司员工 (身份证号: ),非本地户口,在本市购买住房,需到贵处开具社会保险缴费证明。

请给予办理为盼。

公司名称(公章)

年 月 日

开社保证明介绍信范文二

历城社保办:

兹有我单位员工: ,身份证号码:

因不是济南户口,根据济南限购房政策,在济买房需出具职工在济缴纳社保满一年以上的社保证明。

单位全称(公章):

个人:交身份证复印件到现参保单位

现参保单位:执该员工身份证复印件到当地社保领取社保中心银行帐号开户行等信息

(有的是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联系函,有的是盖个帐号信息戳,有的是介绍信,反正就是说明其银行帐号信息,让社保往这个帐号寄钱。注意:一般来说,需加盖社保公章)

个人:把当地社保帐号信息交到在原参保单位

原参保单位:执当地社保帐号信息到当地社保办理转出手续

所需材料:社保减少表、当地社保帐号信息(有的是联系函、介绍信等其他形式)、有的还需要本人写的转往外地的申请。

当地社保会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汇寄到当地社保,并给一份养老保险转移单(或叫情况证明,上面记录有参保年限、缴费基数、汇寄个人账户部分金额等信息)。有的还有基金转出确认函等材料。

原参保单位办结后,将养老保险转移单(或叫情况证明)、基金转出确认函等其他材料交给本人。

个人:将养老保险转移单(或叫情况证明)、基金转出确认函等其他材料交现参保单位

现参保单位:执养老保险转移单(或叫情况证明)、基金转出确认函等其他材料到当地社保财务查询是否到帐,如到帐,请财务在转移单上加盖公章确认到帐;

社保证明范文第2篇

政策监管加大

关于限购中的社保方面的规定,一直是监管的重点。早在2012年7月,上海市房管局就发文强调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持社会保险缴纳证明购买住房的,缴纳社会保险须符合“自购房之日起算的前2年内累计缴纳满12个月”,补缴的不予认可。对购房人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材料不符合规定的,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将不予办理房地产登记。

然而,个别楼盘、开发商违反限购政策的情况仍有发生。2012年9月,上海房管部门通知要求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凡发现提供虚假证明等违反住房限售规定、违反商品房预销售管理规定的房地产企业或个人,应依法从严查处;涉及非房地产企业的,应及时移送相关职能部门查处;对查处的各类典型案件,要及时上报,由市房管局统一向社会曝光。

骗购并不罕见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限购政策的不断推行,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伪造社保证明、代缴社保等行径,“骗购”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单位总共只有几个员工,但是能为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个人交社保。”某地社保部门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不能这么做,但是可以想象这种公司很可能是在帮人忙。

“代缴社保不是秘密,可以说在每个售楼处都能打听到。”相关负责人还透露说,在买房人当中,有一些的确存在不符合购房条件的人,这些人有不少需要取得社保或纳税证明才能获得购房资格。于是一些操作社保证明的中介公司、社保公司就应运而生,甚至于为了拓展业务还会主动到售楼处来送上名片。而在售房过程中,如果买房人提出要求,售楼小姐会将名片递给买房人,让其自己去联系。

据了解,在南京就有这样的公司,只需要带上户口本、身份证以及个人证件照,缴纳两万元,并签订一份协议,“一个多月就能拿到南京的市民卡。”

违法行为风险巨大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样的造假作假是明显的违法行为。法律人士指出,中介公司和外地购房人进行恶意串通,通过虚构劳动合同的方式来补交社保或伪造社保证明,并最终骗取在当地购房资格的行为,是典型的违法行为。如一旦被查实,外地购房人和中介公司或其他公司均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社保证明范文第3篇

而如今,截至记者发稿为止,在已出台新“国八条”调控细则的18个城市中,都无一例外地采取了对户籍及非户籍家庭“一刀切”的控制政策,均要求在限购区域内针对本地户籍家庭禁购第三套,非本地户籍禁购第二套,且均只能新购房一套。而在针对外地户籍购房需要提供的社保或纳税的年限要求,以及限购区域的范围上,各地均有不同,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出台的限购细则最为严格。

因此,很多人失去购房资格,网上出现了诸多“曲线”购房的招数,例如假离婚、外地人和当地人结婚,或者办理假纳税证明等等。《金融理财》认为,网上传言的规避政策的招数风险较大,购房者需三思而后行。

①提供虚假证明将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以北京为例,购房者因为没有连续5年的纳税或者社保证明,所以去办理假证明。或者有些人办理假身份证。“京15条”中明确规定,加强对购房人资格的审核,确保限购政策落实到位。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公安、税务、民政、人力社保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和购房人资格核查机制。若购房者利用假证明来购房,一旦被审查出来之后将失去购房资格。部分购房者可能已经支付定金或者首付,将会有更多经济损失。

此外,“京15条”中明确规定,对于提供虚假证明的购房者不仅不予办理产权登记手续,还要承担一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其中对协助其办理的相关房地产机构也会进行严肃处理。

②假结婚假离婚风险高购房须谨慎

除了办理假证明之外,还有部分人支招假离婚、假结婚等等。例如,与有当地户口的人结婚后获得购房资格,购房之后再离婚。或者当地人假离婚,成为两个家庭,而各有两套购房资格。购房后再复婚。

假结婚、假离婚等都是不可取的手段。如假结婚后,购房再离婚的人群。法律规定婚后房产属于夫妻双方的共同房产,离婚时若结婚双方协商不好将会面临财产分割的纠纷。由于结婚和离婚,以及中间涉及到房产的购买和分配,整个环节复杂,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为购房假离婚,可是离婚后却没有复婚的情况。假结婚后购房,在离婚时出现财产分割的纠纷情况等等。

③工作居住证与普通居住证区别大

网上有人称有北京居住证就有资格购房,而不需要5年以上的纳税和社保的证明。甚至出现一些声称能够办理北京居住证的网民。其实,工作居住证与普通的居住证有所不同。

工作居住证对于申请人要求高,一般是事业单位以及外企公司员工可以办理,并且要满足一系列严苛的条件,例如必须是学士以上学位的人才,至少两年的工作经验,对北京发展有特殊贡献以及特殊领域的人才等条件。其作用与北京市户口的作用基本相同。

而普通的居住证就是暂住证,办理暂住证的要求较低,需要提供身份证原件,以及相关居住证明的材料就可以。而拥有暂住证的外地人是不具备购房资格的。人们在购房前应该了解清楚办理相关证件的要求以及未来能够享受的权利,以免在付完相关的金额时,才发现由于证件的原因无法过户。

④签合同几年后过户风险大购房无保障

由于部分外地人没有2-5年以上纳税或者社保证明。因此部分经纪公司建议购房者可以先签购房合同书,在日后有购房资格之后再过户。先签合同后过户,潜在的风险很大。

社保证明范文第4篇

一是抓好了各科室的业务审核工作。今年以来,审计科重点对基金结算科和医保科经办业务进行了审核。对基金结算科经办的社保金补缴、基数录入、在职管理等进行检查,主要查看其业务操作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并反馈核查结果,共检查1500余份。对医保科经办的医疗结付、生育结付、工伤保险正确性与规范性进行检查,主要查看是否属于应报范围,看报销时提供材料是否齐全,万元以上报销分管主任是否签字等并反馈核查结果,共检查1500余份。我们每月进行审核检查一次,在审核前先制定计划,报分管主任批准后,再进行审核。审核结束后,将审核结果书面告知科室及分管主任。同时,对相关七个科室日常业务工作量、工作内容等进行了汇总。

二是做好了城镇企业社会保险征缴情况分析编写工作。每月将城镇企业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收缴情况、欠费情况等进行分析编写,经科室主任过目后,发送给局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三是做好了特殊业务的办理工作。每月初审各科送交的在业务经办中出现的不能按现行规定正常操作的特殊业务。对各科决定先受理的,我们审计科出具意见,再交于副主任出具意见,最后交主任审批。

四是做好了各类参保证明的开具工作。特别是对户籍在外地、在我区参保的人员,我们热情为他们办理参保证明,使其父母凭其参保证明可享受新农保待遇、工伤鉴定等。

五是做好了服务手册的修订和发放工作。我们根据新出台的政策,重新修改了2009年的服务手册,涵盖各科日常业务,并发给前来办事的人员,使其熟悉办理流程及所需要的各项手续,为参保人员提供了方便。

六是做好了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协助领导疏理规范了各业务科室的业务操作权限,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依据。

社保证明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保障;人事档案;对策探究

0引言

基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在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全体公民安居乐业所担当的重要社会角色,文章分析了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当中,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不到位,引发了太多的纠纷,从而导致上访、投诉案件的增多,给我国新常态下的社会稳定造成影响。为此,笔者就此展开论述。

1当前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改制导致职工档案的管理缺失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改制企业的劳动关系是否理顺则成了重点和难点,有些改制企业在工作中忽视人事档案的重要性,移交操作过于简单,如:有的改制企业把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费和社会医疗保险费以及人员名单交给社保部门就算完成改制任务,而遗留问题及改制时因该完善的工作往往用一句简单的“企业已改制,档案已托管到社保”加以推诿。由于改制企业职工的人事档案移交管理不到位,继而出现这样的现象:改制破产后企业职工人事档案有的移交社保部门、有的移交主管部门、有的仍堆放在企业,有的干脆放在个人口袋里。然而档案毕竟是个人的历史资料,往往在关键时候体现它的作用。当有政策出台可享受优惠而需要开证明时,问题就来了。档案放在社保的,还可从社保开具房改货币化补贴证明、出国经济收人证明、购房经济收入证明、购房贷款证明等。但是对子女教育、工龄认定、办理遗属供养生活费等证明,由于社保部门本身毕竟没有档案管理这项职能,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细化到家,所以很多时候这样的证明社保部门无法开具,给个人带来一些不便和影响。可以说,由于改制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移交管理的不到位,给档案所有人、社保部门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而且给原本就承担繁重工作任务的社保机构带来额外的负担。

1.2特殊工种记录不完善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特殊工种审批统一由各级地方劳动保障部门根据企业上报材料对从事特殊工种名称、从事时间、公示结果、企业上报备案材料及本人档案记载等情况进行核对,并严格把好审核、审批关,对没有原始档案或原始档案没有记载特殊工种经历的,不得作为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依据。根据以上政策,劳动障保部门审定特殊工种的重点也是唯一依据,是国家和各省所定的特殊工种目录中从事某项工种记载的原始记录,因此,对提前退休特殊工种的审批,档案管理尤为重要,这项工作做好了,既能保护在特殊岗位上职工的合法权益,也能遏制企业违规办理职工提前退休、审批把关不严、审批条件掌握不一,甚至违反规定审批的不良现象。综上,原始档案的管理成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规范职工退休审批制度,促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有力保证。目前由于改制企业或某些历史原因,许多档案遗失或档案记录不全。有的企业虽有档案,也有记录,但职工工作岗位转换后,不及时记入档案,很难保证档案真实性与合法性;有的档案记录不全,工资单上反映特殊工种的补贴,不能证明职工自己从事的特殊工种职业岗位时间。所以说,改制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缺位,将给特殊工种的认定带来巨大的困难。

1.3合同制职工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行劳动合同制是《劳动法》的主要内容,是加强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企业人事制度建立,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实行人员聘任制度的必然途径。实行聘用制后,双方可以协商约定聘用时间,打破了以前以岗位定终身的用人制度,用工形式日趋灵活,人才流动更加频繁。但目前有些企业对合同制职工的档案管理不规范,有的甚至无劳动合同,对续聘、解聘、岗位调整、职务升迁、工资待遇、奖惩尚无据可寻,致使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矛盾冲突常有发生。企业随意解除合同,损害了职工的切身利益,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往往因职工与单位没有一份完整的用工记录,没有劳动合同,给劳动争议仲裁带来麻烦,更是影响到了劳动争议仲裁的公正性。

2对策与措施

2.1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全社会的共识

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发展进程相比,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表现在:社保信息提供不准确、不及时;改制单位职工档案不完整;人事档案管理基础工作较为薄弱;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差距等。这一方面影响了政策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形象。所以提高各单位及企业人事干部对档案管理重要性认识尤为关键。只有从基础抓起,保证各企业所提供档案的准确性、及时性,才能保证在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待遇及开展劳动争议仲裁等各项工作时的准确、公正,更好地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2.2明确目标任务、以突出工作重点为前提

一是加快社区档案信息平台建设。托管社保人员在档案进入社保后,由于从单位人转向社会人,单位对职工推向社会就不再履行管理手续,而社保在收到“两费”后,就只停留在“两费”管理,而忽视了人员的其它管理,造成职工需要档案时,无处可查,给职工本人和社保工作造成了许多麻烦。社区建立档案信息平台后,实现社区与社保计算机信息联网,社保部门通过社区提供的各种信息,及时了解职工的生存状况、健康状况、工作变动情况,以及其他有关信息,通过及时地归档,建立完整的个人信息数据库,为提供全面、准确的档案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加强特殊工种档案的管理。涉及有特殊工种的用人企业应加强特殊工种管理档案,将本企业职工从事特殊工种的名称、从事特殊工种起止时间及变换工种(工作)岗位等情况做出完整人事档案记录,将单位从事特殊工种职工花名册报当地劳动保险部门登记备案或建立数据库实行计算机管理,确保劳动保障部门对所辖提前退休的特殊工种的职工进行年度检查审核。对职工符合提前退休条件,在办理提前退休手续时,劳动部门根据每年年检从事特殊工种的名称、起止时间及累计从事特殊工种年限进行审核,以此为据进行公告,在无异议情况下,方可办理提前退休审批,以便杜绝过程中的人情“风”、钻空子等不公正的现象。三是加强劳动合同的管理。全面推行劳动合同用工制度,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需要企业的严格管理和重视。所以,有关部门要加大《劳动法》执法力度,督促企业与职工签订规范合法的劳动合同,并建立用工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做到各种争议案件有据可依,切实维护劳动关系争议双方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仲裁实践表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关键是事实清楚,材料准确,档案完整。而这些都离不开档案管理部门所做的基础工作,所以说档案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着仲裁工作的准确性、公正性。

2.3努力完善工作制度,以提高管理水平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让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为社会保障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就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并由熟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规范社保人事档案管理。企业人事档案收集手段要不断改善,社保部门要尽早介入。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并利用现代先进管理手段,建立计算机信息平台,加强现有企业档案室的管理。加强企业人事工作人员培训交流工作,让他们树立一种全新的档案理念。只有做到企业人事档案资料的真实和完善,才能实现社保工作的公平、公正,才能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人事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正成为我国劳动保障部门解决劳动纠纷、认定工龄、提前退休审批、养老保险金认领等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所以应积极探索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善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实现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文丽.基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2(9)

2贡小玲.规范人事档案管理为社会保障提供服务[J].探索与创新,2011(2)

3赵亚敏.基于开放和实用的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7(9)

4卢莹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4(12)

社保证明范文第6篇

如何才能规避调控政策?成为不少购房者近期考虑得最多的问题。二次调控如期而至,使得市场部分需求尤其是投资性需求再次受到抑制。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开发商因促销需要,或者房产中介为促成更多交易以获取佣金收益,涌现出花样繁多的规避新政手段,如借用他人身份证购房、假离婚等。 但专家表示,规避新政犹如走钢丝,稍有不慎便会失足,轻者交易无法进行,重则导致自己陷入被动境地,更有甚者,有可能带来经济利益上的损失。二次调控需求受限

怎样做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既能买房,又不受新政限制?上海的吴先生近日就一直在考虑着这样的问题。

在5年前,吴先生完成了首次置业计划,购买了一套小面积的二手房。其后,又在离上海不远的昆山市投资了一套小户型。当然,这两套住房都申请过住房按揭贷款。两年后,他抛出了昆山的房产,只留下自住的一套小房子。 父母年事已高,他想让一家人住在一起,以便有个照应,加上宝宝已经出生,现有的这套小居室显然无法满足一家五口人的居住需求,因此最为现实的选择是换购一套三房。正当吴先生准备换房的时候,国家出台二次调控政策,持续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像吴先生这样之前买过两套房、而且申请过住房按揭贷款的,在调控之列,属于“限贷”对象,如果再次买房,只有全额付款一条路可走了。但对于一个普通家庭,一次性拿出300多万元现金,的确有不小难度。

吴先生想等等看,但现在居住的这套小房子,因为宝宝的出生已经显得有些拥挤。而妻子也主张在近期换大房,这让他感到有些为难。房产中介给他出了一些主意,如办假离婚等,但吴先生认为不太妥当而未采纳。因此这个难题暂时找不到答案,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困扰着他。

受此类困扰的不止是吴先生一个人。记者了解到,由于二次调控政策的出台,使得众多需求受到抑制,尤其是一些改善型需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牵连。新政中,“限购、限贷、限外”等具体措施,对投机性需求以及部分改善型需求都形成了不小的影响。

为使新政的影响降到最小,甚至消弭于无形,有人想到了用歪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某房产中介为了促成交易,建议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购房者采用假离婚的方式,让其中一方重新获得贷款资格。而与此同时,记者也了解到市场确实存在少数愿意“花钱买指标”的购房者,以减少购房成本。

据悉,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中央政府部门的重视,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关于违反限购住房套数规定买卖住房的风险提示》,公告称对于近期部分城市由于个别购房人超出当地规定的家庭限购套数,提醒购房人不要轻信房屋销售人员、经纪人员所谓的“规避建议”或“帮助规避”的承诺。使用歪招风险大 如果采用歪招规避新政,会带来极大的风险。为规避新政,不少人可谓是挖空心思,想出来各种各样的招数。但记者发现,这些招数难言合理,有些甚至可以说是馊主意。如假离婚、借证购房等,都存在诸多潜在风险,稍有不慎,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那么,这些规避新政的招数中存在着哪些风险?下面本刊对此一一进行揭示。借用身份证风险大

借身份证购房,这可能是部分不具备购房条件的人士所想采用的一种策略。

受“限购令”限制,即使手中有钱,也不一定能够买到房,这项措施针对性很强,就是要限制投机性需求。但还是有不少人看好房产的保值、增值功能,因此想借调控之机购置更多的房产等待升值。 但“限购令”却使得这些人的想法无法实现。如沪版“限购令”规定:暂定本市及外省市居民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购一套商品住房(含二手存量住房)。违反规定购房的,房地产登记机构不予受理房地产登记。可见即使有钱,如果已经在上海买房,再也没有购房机会。因此借身份证购房,很有可能会成为绕过这项措施的办法。 但律师认为,借用他人身份证购房,存在巨大风险。上海君悦律师事务所许海波律师表示,借用别人的身份证购房,使得实际权利人与名义权利人发生错位,有可能出现实际权利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尴尬情形。许海波告诉记者,此前他曾碰到过这样的案例,在房价快速上涨阶段,有中介公司借用员工名义炒房,但在房价上涨准备抛出时,员工却认为当时只是向公司借钱购房,并不承认出借身份证一事。 此外,借证购房还会面临诸多变故,这也会使得自身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如身份证持有人突然身故,名下所有财产都将会被其亲属继承,而此时如果无法证明其并非名义权利人,则会带来一系列的纠纷。假离婚当心弄假成真 还有人采用假离婚方式来规避“限贷”政策。但专家分析认为,这种做法虽然能够规避掉一笔费用,但对整个家庭来说极为不利,同时对弱势一方,也有着不小的风险。 假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办理离婚手续,其中一人净身出户,名下无任何房产,从而重新获得申请贷款的资格。但许海波指出,这种做法极为不妥,他分析认为,不动产以登记为准,也就是说,在假离婚过程中,财产登记在谁的名下,其即为财产的实际拥有者,但万一夫妻双方感情真正破裂,这会给财产的分割造成很大的不便,甚至出现一方真正净身出户的情形。 此外,假离婚使得夫妻双方由婚姻关系变为同居关系,这使得整个家庭结构变得极为脆弱。如果为合法夫妻,双方会基于维系夫妻关系而尽到各自的义务,但同居关系却使得这种约束不复存在,因而极易出现问题。接力贷恐难如愿 一种以“父债子还”形式出现,被称之为“接力贷”的住房按揭贷款形式,可以规避“限贷”措施,甚至还能够规避“限购”新政,看似实用,但业内人士表示最大的风险在于无法如愿。 据了解,“接力贷”的基本操作方式是父(母)贷子还。以老人的名义申请按揭,必须是年龄较大且具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预计有稳定的退休收入,同时需指定其某个子女作为所购房的唯一连带还款人,并经所指定的连带还款人作出承诺:“负责承担借款合同对借款人、抵押人的约定义务,以及在该笔贷款本息偿还完毕前不撤销抵押”。以此种按揭方式进行的还款记录,仅表现在合同人(即父母)名下,不增加其子女购房及贷款记录。 上海一家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明确告诉记者,这种看似比较合理的购房方式,其实也存在着不小的风险。如果老人资质达不到要求,如名下房产超过两套,或者退休收入过低等等,都得不到银行的批准。一旦双方已经签订买卖合同,而银行贷款“卡壳”,购买方需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伪造社保证明不可取

为了证明自己具有购房资格,有中介业务员建议伪造社保证明,专家表示这种做法极不可取。

社保证明范文第7篇

一、关于参保及手续办理

(一)城镇老年居民符合《暂行办法》规定参保条件的,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居民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和一寸免冠近照二张,向户籍所在地街道或镇(乡)社保服务机构自愿提出参保申请,并填写《*市城镇老年居民参加养老保障申请表》(以下简称《参保申请表》,样本见附件1)。

符合《暂行办法》规定实施政府补贴的参保人员需同时提供有效的《*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以下简称《低保证》)或《*市城区社会扶助证》(以下简称《扶助证》)的原件及复印件。

(二)街道或镇(乡)社保服务机构按下列程序对申请人的参保资格进行初审:

1.根据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对其参保资格和享受政府补贴资格进行初审。初审不符合条件的,退还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初审符合条件的,填写《*市城镇老年居民参加养老保障公示单》(以下简称《公示单》,样本见附件2)并公示3天,接受群众监督。

2.对经公示有异议的申请,应在进一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明确意见;对经公示无异议后,应在《参保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填写《*市城镇老年居民参加养老保障花名册》(以下简称《参保花名册》,样本见附件3)。公示经办人应在《参保花名册》上签名。

3.将初审符合条件且公示无异议的申请人的下列材料报所属区社保经办机构,并为其办理参保手续:

⑴申请人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⑵《参保申请表》、《公示单》和《参保花名册》;

⑶申请人一寸免冠近照二张。

享受政府缴费补贴人员需同时上报《低保证》或《扶助证》的原件及复印件。

(三)社保经办机构根据街道或镇(乡)社保服务机构报送的申请人材料,按下列程序核定并办理申请人的参保手续:

1.审核申请人的户籍、出生年月、取得本市常住非农户籍年限等是否符合参保资格;

2.根据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信息比对,对已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低标准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等社会养老保险(障)待遇和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已按月享受各类生活费待遇的申请人,应通过街道或镇(乡)社保服务机构,告知其不属于《暂行办法》规定的范围对象;

3.审核申请人的《低保证》或《扶助证》是否真实有效,核定其享受政府缴费补贴的资格和标准;

4.将审核结果填写《*市城镇老年居民参加养老保障受理回执单》(以下简称《受理回执单》,样本见附件4),并及时反馈给街道或镇(乡)社保服务机构;

5.通过街道或镇(乡)社保服务机构及时发给参保人员《*市城镇老年居民参加养老保障缴款通知书》(以下简称《缴款通知书》,样本见附件5),并告知其到指定银行缴款;

6.依据银行缴款回执中载明的日期确定参保人员的参保时间,并为其建立个人账户;

7.凭银行缴款回执发给已参保人员《*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手册》(以下简称《养老手册》,样本见附件6)并由参保人员本人签收。对非参保人员本人办理领取《养老手册》手续的,应请代领人提供其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并签收。

(四)申请人在《参保申请表》中填写的出生年月以本人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出生年月为准。

申请人在本市“农转非”或从本市外迁入,取得*市常住非农户籍时间的证明以居民户口簿记载的时间为准。

(五)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以上人员,可以在申请参保的同时提出待遇享受申请,具体手续按本实施意见第三条规定办理。

二、关于缴费办法和标准

(一)参保人员应一次性足额缴清养老保障费。

(二)参保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障费,由各区社保经办机构委托指定银行收缴。参保人员持《缴款通知书》向指定银行缴纳养老保障费。*、江东、江北三区以及市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市本级统筹各区”)的参保人员将银行缴款回执直接交所属区社保经办机构;其他区按方便可行原则自行确定。

(三)参保人员按公布的缴费标准缴纳养老保障费,*年按《暂行办法》规定的标准缴费。今后新的缴费标准调整公布后,新参保人员应按新公布的缴费标准缴纳养老保障费。

(四)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具体的基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市财政局另行规定。

(五)参保人员持有效的《低保证》或《扶助证》可享受政府缴费补贴,其中持有《低保证》的,补贴标准为每人6000元;持有《扶助证》的,补贴标准为每人4000元。

市本级统筹各区参保人员的政府缴费补贴可直接抵缴其应缴纳的养老保障费,其他区可自行确定。

(六)社保经办机构应在每月25日前(节假日不延伸)完成当月参保缴费业务的办理工作。

三、关于待遇享受及手续办理

(一)参保人员在到达待遇享受年龄当月,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养老手册》和一寸免冠近照二张,向原办理参保手续的街道或镇(乡)社保服务机构办理待遇申领手续,并填写《*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待遇享受核准表》(以下简称《享受核准表》,样本见附件7)。街道或镇(乡)社保服务机构于当月25日前持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向所属区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待遇享受手续。

(二)街道或镇(乡)社保服务机构根据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对其待遇享受资格进行初审,主要审核其《享受核准表》与《参保申请表》中填写的出生年月是否一致,不一致的,按《参保申请表》中填写的出生年月为准。对经初审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应及时将其材料报送所属区社保经办机构。

(三)社保经办机构对街道或镇(乡)社保服务机构报送的参保人员材料在信息比对的基础上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在《享受核准表》上签署核准意见,从核准次月起按参保人员应享受待遇档次为其发放养老保障待遇。

(四)社保经办机构在审核中发现已在享受其它社会养老保险(包括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或按国家、省、市规定按月领取生活补助费的,应通过街道或镇(乡)社保服务机构告知其“只靠一头、自愿选择”的原则,并由本人作出选择,按选定的待遇享受。

(五)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委托银行或邮局实行社会化发放,并于每月15日前足额发放到位。

(六)参保人员享受养老保障待遇的档次必须与其缴费的档次相对应,并按公布的标准享受待遇,*年按《暂行办法》规定的待遇标准享受。

(七)养老保障待遇水平将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情况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情况适时调整。具体调整的时间和标准,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报市政府同意后公布实施。

(八)参保人员在享受待遇期间被判刑或劳教的,在服刑或劳教期间,停发养老保障待遇;刑满或劳教期满后重新享受养老保障待遇,停发的待遇不再补发。

(九)参保人员自死亡次月起停止享受养老保障待遇,其亲属必须在参保人员死亡后30天内持死亡证明,经原办理参保手续的街道或镇(乡)社保服务机构审核后,到所属区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参保人员养老保障关系的终止以及个人账户(余)额的退还手续。

街道或镇(乡)社保服务机构应通过社区(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掌握参保人员待遇享受资格变化动态情况,并及时上报所属区社保经办机构。

(十)参保人员应参加所属区社保经办机构每年开展的待遇享受资格认证。对未按规定进行资格认证的人员,将缓发其养老保障待遇,待其办理认证手续符合待遇享受条件后恢复待遇享受,其中需补发待遇的按有关规定予以补发。

(十一)对多领、冒领养老保障待遇的有关人员,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追缴有关当事人的非法所得,并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四、关于个人账户管理

(一)参保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障费实行个人账户管理,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分别记入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中的“政府补贴”和“个人缴费”栏,政府补贴不作继承与退还。养老保障待遇先从个人账户支付,个人账户不足支付时,由统筹资金支付。

(二)社保经办机构每年年末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计算个人账户额的利息,当年记入的个人账户额按活期利率计息。

(三)参保人员在*市行政区域内迁移户籍,不改变与参保经办机构的养老保障关系,其个人账户不作转移。

(四)参保人员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填写《*市城镇老年居民终止养老保障申请表》(样本见附件8),持《养老手册》和相应的证明材料,经原办理参保手续的街道或镇(乡)社保服务机构审核,报所属区社保经办机构核准,其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障费本息或余额予以一次性退还,并终止养老保障关系:

1.户籍迁移至*市行政区域外的;

2.参保人员死亡的,向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退还。

五、关于管理职责

(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综合管理工作。各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当地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的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

(二)市养老保险管理中心负责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计划实施、业务指导工作。各区社保经办机构负责参保手续办理、养老保障费收缴、个人账户建立、待遇给付等业务经办工作;制订工作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并指导街道或镇(乡)社保服务机构做好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具体业务工作。

(三)各街道或镇(乡)社保服务机构负责当地城镇老年居民参保初审、公示、资料传递等相关工作;《暂行办法》实施初期,可以通过社区(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组织本辖区内城镇老年居民的参保工作。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的操作要求由各区自行明确。

(四)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计算机应用程序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设计并组织开发。《养老手册》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印制。

六、关于组织实施

(一)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是我市养老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二)各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根据《暂行办法》规定,按“业务相近、管理有效”原则明确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具体业务的经办机构;协商有关职能部门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充实社保经办机构的人员力量,保障业务经办所需经费。

(三)市区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经办机构要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各司其责的要求,抓紧做好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做好当地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的宣传发动和业务培训工作;指导帮助街道或镇(乡)社保服务机构落实工作任务,承担相关职责;协调有关部门按照《暂行办法》要求共同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七、其它

(一)本实施意见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社保证明范文第8篇

徐洪利是东软的一员老将,他曾经带领东软的社保团队,将这一业务从无到有、逐渐做大、做强。从1994年起东软就开始做社保类项目。20年里,东软在电子政务方面的业务范围已扩展到财政、税务、国土住建、工商、民政、交通、媒体、智慧城市、公检法。回顾在电子政务领域摸爬滚打的20年,徐洪利深深感觉到,新技术、新环境给他的团队带来的挑战。“现在,新技术与智能产品不断出现。如云计算、大数据、4G网络、智能终端,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宽带中国策略,这些都让通过电子政务为社会和老百姓提供更方便的服务成为了可能。各级政府正在用新的技术打造更加便民的服务,例如用手机转账、缴费,查询养老、医疗信息等。”

政府在社保系统领域的改变,则更体现了民为本、效率为先的思想。过去的社保系统需要参保单位和个人到行政大厅里排队。大厅里每一个窗口都是专一的职能,如负责登记、负责待遇核定、负责变更处理、负责收缴核定以及负责企业证明、养老保险参保证明等需要在不同窗口办理。这样的设定,不仅长期以来使老百姓的社保办理繁杂苦累,也造成办事大厅人满为患。

“现在的电子政务,已经从过去政府各个部门以‘我’的经办流程、政策、管理为核心,逐渐将重心转变成以服务为核心。比如,社保办理的流程像住酒店结算一样,一个窗口办理入住同时也可以办理结算,也就是一站式管理。不仅如此,参保的单位或者个人还可以在家里用手机通过个人的社保卡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自助维护自己的信息,很多简单的业务不需要跑到大厅现场办理。而就算企业或者老百姓要打一个证明文件,比如招标过程中需要的本地参保证明,现在也可以通过政务大厅里的自助一体机打印。” 徐洪利还强调,对电子政务近些年的新变化,感受最深的就是政府对服务响应的速度和本地化服务能力越来越看重。

据悉,在东软集团与内蒙古自治区合作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软件开发项目中,当地政府就提出要从各盟市实际情况出发,顺应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保障事业发展要求,根据金保工程的建设要求,建设完成全自治区人社信息系统统一的数据平台、服务平台、管理平台和分析平台。

而在东软承接的山西襄汾“清风丁陶政务服务”项目中,为了快速响应民众诉求,当地政府与东软合作打造了申投诉平台,面向百姓采用“快递式”问政的形式。山西省襄汾县的老百姓无论是想了解办理证照手续的流程,还是对政府工作、对城市建设有自己的见解都可以在网络上享受“快递式”问政――只需填写咨询或投诉的内容,留下联系方式,由县纪委开设的网络问政平台就会生成一个“单号”,并交由各职能部门进行回复、处理,根据县纪委要求,咨询类信件必须在3日内回复。

目前,东软集团在电子政务领域拥有180个行业细分的解决方案,覆盖政府的9大领域;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分布式研发和交付体系,拥有员工3000人分布在40多个城市;在基本实现电子政务行业的覆盖后,拥有核心客户2000个;并参与了15个主要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社保证明范文第9篇

(一)提供给参保单位和个人的参保缴费证明的情况

一是目前天津市提供的缴费证明有单位和个人两种样式。可以在信息系统模块中直接打印,操作比较简单,内容格式固定,存档也比较方便,但是信息量小,没有缴费基数、缴费单位名称等常用信息,也不能显示特定时间段的缴费情况,以及个人所在缴费单位的变更情况。所以,单位和个人在证明上述这方面的一些需求无法满足。二是由于自助查询机打印出来的内容含有历年按月显示的缴费基数,操作也比较便捷,有这方面需求的参保人员要求分中心在上面盖章作为缴费证明,因为打印纸张是热敏纸,不易保存。所以,应参保人员要求,复印查询机打印的内容,并对复印件进行复核无误后,盖章确认作为缴费证明,满足了群众的需求。另外,在劳动保障网上提供的缴费情况和享受待遇情况查询服务,设置打印功能,参保人员所在地分中心核对后盖章确认,作为缴费证明和待遇证明。三是公检法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开具证明信息内容涉及信息系统中记载的各项内容。由于司法部门调查取证的内容信息量多而且详细,需要在信息系统中多个模块中查询才能满足要求,目前系统直接打印的表格难以满足需求,只能手工填写表格。所以,由市中心档案部门统一对口办理,便于掌握证明的规范口径标准。

(二)一些个人提出的社会保险权益记录证明的特殊需求难以满足

一是开具未参保证明。主要情况有:本地人转入个别外地城市时要求转入人员提供本地人转往外地后享受外地社会保险补贴、本地人享受低保、本地失地农民享受补贴,外地人在本地打工未参保又转往别处、外地人在本地打工未参保在外地发生工伤事故需要工伤鉴定等情况。由于要求提供证明的人员身份情况复杂,要求提供的理由各不相同,经办机构鉴别核实人员身份和提供理由有一定的难度,市中心没有统一提供此项服务。二是目前只是对参保个人提供养老待遇证明。在社会保险待遇证明其他方面的需求方面,例如医保报销、社保卡就医信息、工伤报销等情况,也没有统一要求。三是有关行政部门和单位要求查询核实参保缴费和享受待遇等权益证明情况。由于向参保人员索要参保缴费和享受待遇等权益证明的单位和部门,例如房管部门、民政部门、街道、工会、公证处等,不能鉴定证明的真伪,希望经办部门协助核实证明内容情况是否属实。对于此项需求,由于批量太大,只是解决个别情况。

二、进一步完善提供缴费证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开发程序,规范内容,方便操作

为满足参保单位和个人在社会保险权益记录证明方面的需求,本着既规范信息内容,又方便分中心操作的原则,可以考虑在现有缴费证明打印程序的基础上,开发程序,增加相关权益记录证明的信息内容。例如增加缴费基数信息(按月、年显示)、缴费单位名称(与缴费基数信息相对应)、按时间段统计显示的功能、可选项显示打印的功能等。这些特定的信息内容在程序中直接打印出来,既能满足参保人员的需求,又能规范所能提供的权益记录内容,操作也方便快捷。

(二)增加新的权益记录证明服务项目

一是提供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缴费情况的查询和证明的服务内容。二是提供参保人员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证明。鉴于社会保险各险种待遇项目较多,结合经办工作的实际情况,建议分阶段逐步提供社会保险待遇证明。例如可以考虑提供医疗保险住院和门诊就医报销金额证明,目前这两种情况有较多的需求,下一步再研究考虑提供工伤、生育保险待遇领取情况等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的证明。三是采取协助调查核实的方式解决提供未参保证明的问题。由于只是个别省市和单位要求当事人员提供未参保证明,要求提供的理由的合理合法性和当事人员的身份情况,鉴别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建议采取由相关单位发出协查函件,我方提供核实证明的方式解决。鉴于信息系统跨区查询参保缴费情况不够详细全面,建议此项业务由市社保中心相关业务部门统一办理。

(三)与其他查询服务项目相结合多方位提供服务

一是建议在自动查询机增加打印证明的功能,经盖章确认,作为缴费证明。二是下一步如果提供统一寄发的个人权益记录单,也可以考虑增加一栏作为证明。

社保证明范文第10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我市就业援助扶持政策,推动我市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促进和谐建设,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就业援助对象的认定办法

本市范围内,有就业愿望符合条件的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为就业援助对象:1、男满50周岁、女满40周岁的下岗失业人员;2、零就业家庭成员;3、一户两代下岗失业人员;4、夫妻双方下岗失业人员;5、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下岗失业人员;6、下岗失业满1年以上且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

申报就业困难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的由社区劳动保障机构上报;未纳入社区管理的,由市属企业、原破产改制企业留守人员或户口所在单位负责上报。申报人员需如实填写《市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情况登记表》,在居住区域或单位内公示3天,审核合格后集中上报行业主管部门,由行业主管部门汇总上报市劳动保障部门。由市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市财政等有关部门进行复核认定。

由于本人原因,3次以上拒绝由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就业机会的,不再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不再享受就业援助政策。

二、就业援助内容

(一)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全市各类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每年要按职工总数2%的比例,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援助岗位。市政府每年按比例向企业下达援助指标。对不落实援助任务的企业,每年每少安置1名就业困难人员,捐助6000元的帮扶资金,纳入再就业资金管理,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对我市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商贸、服务及加工性质的小实体企业,符合条件的,按照实际招用人数,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社保补贴按单位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三项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的部分仍由个人缴纳。税收减免及社保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二)鼓励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置我市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对单位利用公益性岗位安置我市就业困难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核准,按实际安置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单位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岗位补贴标准为每人420元/月,社保补贴按单位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三项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的部分仍由个人缴纳。

(三)鼓励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属于我市管理的就业困难人员,在我市范围内灵活就业(指通过自谋职业和自愿组织起来的方式,从事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城市管理服务、家政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临时性劳务以及家庭手工业、工艺作坊等形式进行生产自救,并获得合法收入,但又无法建立或暂时无条件建立长期稳定劳动关系的一种就业形式)后,申报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经个人申请,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市财政部门审核后,按当地最低缴费基数和规定缴费比例,给予60%的社会保险补贴(仅适用养老、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自申请批准当月起开始享受社保补贴,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四)鼓励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

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对我市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的,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在税收扶持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人员,在规定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有关部门和单位新建、改建或扩建商贸市场时,要安排一定比例的新增摊位或相对集中的经营场所,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五)实施就业技能援助和职业介绍援助

市劳动保障部门要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技能援助和职业介绍援助,免费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对有创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并提供就业指导等各项服务。

三、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办理程序

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资金由岗位提供单位申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资金直接支付给本人。社会保险补贴按照“先缴后补”的原则,不缴费不补贴。

(一)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

1.各行政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部门设置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必须在劳动保障部门办理招用登记手续。未办理登记手续的,不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工资发放标准不得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

2.提供公益性岗位的单位,在市劳动保障部门领取并填报《公益性岗位社保和岗位补贴申领表》、《公益性岗位安置补贴花名册》。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并报财政部门复核后,由市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划入市劳动保障部门在银行开设的指定帐户。申领单位持相关资料到市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申领手续,补贴资金由市劳动保障部门直接划入申领单位提供的银行帐号。

3.社保补贴每年、岗位补贴每半年申领一次。二次及以后申领时,如无变动,只需提供《公益性岗位安置补贴花名册》、缴费凭证原件及复印件、财务收据等必备资料。有变动的,应提供相关资料。

(二)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

1.灵活就业人员的申报材料由所在地劳动保障服务所(站)初审,初审通过后,填写《市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请表》。并报市劳动保障部门。市劳动保障部门在会同市财政等有关部门入户入点实地调查复核后予以确认。每个家庭只能推荐一名家庭成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4050”失业人员家庭除外)。

2.对确认的灵活就业人员,市劳动保障部门据实核算出应发放补贴资金数额,并报市财政部门审批。市财政部门审核无误后,按应发放金额,将资金划入劳动部门设立的专门帐户。灵活就业人员凭本人《身份证》和《再就业优惠证》直接到市劳动保障部门领取。市劳动部门在发放社保补贴的同时,在灵活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中享受扶持政策情况栏内作详细记录。

四、申领补贴应提供的资料

(一)申领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应提供资料

1.《公益性岗位社保和岗位补贴申领表》;#p#分页标题#e#

2.《公益性岗位安置补贴花名册》;

3.安置对象的《再就业优惠证》原件及复印件;

4.安置对象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5.与安置对象签订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6.安置对象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缴费原始凭证及复印件;

7.由安置对象签字领取后的工资发放原始凭证及复印件。

(二)申报灵活就业人员领取社保补贴应提供资料

1.个人申请书一份(注明家庭成员及困难情况、经济收入状况、技能特长,灵活就业情况);

2.身份证、家庭全部成员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3.夫妻双方结婚证明(结婚证复印件)或单亲抚养子女证明;

4.夫妻双方有《低保证》、《残疾证》、《解除合同证明》、《再就业优惠证》的,提供复印件;

5.就业困难人员的其他证明(如:出具的家庭无业证明);

6.加盖所在务工单位公章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职工工资发放表》复印件;

7.与务工单位签订并经劳动仲裁机构鉴证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8.社会保险费缴纳发票原件及复印件;

9.《再就业优惠证》、《劳动保障事务合同书》原件及复印件;

10.属于务工的人员提供与用工单位或家庭签订的灵活就业协议;属于有固定经营场所的人员提供相关从事的服务项目、房屋租赁等证明材料;属于无固定经营场所的人员要提供从事的服务项目、工作地点、联系电话、劳动时间和收入证明等详细材料。

五、监督管理

(一)加强对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就业人员的管理

市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对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劳动合同》签订、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等重点环节的监察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就业困难人员合法权益。实施公益性岗位人员定期核查制度,坚决杜绝冒领、骗领补贴资金现象。

(二)重点做好对享受社保补贴灵活就业人员的监督管理

1.实行属地管理。市劳动保障部门将纳入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的人员情况和相关资料及时反馈给其所在的劳动保障服务所(站)。劳动保障服务所(站)要对辖区内灵活就业人员所从事的服务项目、工作地点、劳动时间、收入等情况进行核实登记,建立基础台帐,对灵活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据实确认社保补贴享受资格。

2.做好信息上报。劳动保障服务所(站)要每季度一次实地了解辖区内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状况,及时填写灵活就业人员联系表,按规定准确上报有关统计信息与数据。

3.灵活就业人员在享受社保补贴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享受社保补贴:

(1)终止灵活就业的;

(2)已实现稳定就业的;

(3)已享受政府其他帮扶政策的;

(4)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5)享受社保补贴已满3年的;

(6)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领取养老金的。

上一篇:居住证明范文 下一篇:工资证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