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03-16 00:42:01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范文第1篇

《少年维特的烦恼》讲述的是一位才华横溢、热爱自然的青年维特独自一人到青山幽谷、晨曦暮露的小山村,他尽情地沉醉于这梦幻般的自然景色中,怡然自得。这种惬意的日子没过多久,维特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绿蒂,并深深地爱上了她。可谁也没想到绿蒂竟然已经订婚了,她的忠诚使她无法将自己的爱情献给维特。这无疑是给热恋中的维特一个沉重的打击,一系列的烦恼也随之而来,他只好告别绿蒂,不舍地离开了。

歌德描写了维特跌宕起伏的感情波澜,在抒情和议论中真切、详尽地展示了维持思想感情的变化,将他个人恋爱的不幸放置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中,对封建的等级偏见、小市民的自私与守旧等观念作了揭露和批评,热情地宣扬了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

看完了这本书后,我很同情维特,也很理解他为何如此烦恼。但同时,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无论遇到了什么烦恼,什么挫折,都不能像维特一样选择逃避,人生的道路不可能都是平地,不可能都布满鸟语花香,我们绝不能跌一跤就说没路好走,就放弃。生活中,我们无法回避挫折,只能面对。重要的是在挫折中能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直至击败挫折。

所以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维特,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范文第2篇

我同情维特吗?不,我并不同情他,我甚至有点鄙视他。因为在社会压力下,在生活失意的情况下,他什么都没做,却选择了死亡――这是最懦弱、最不负责任的行为。

假如我是维特,面对压抑的社会和无情的人们,我也许会悲伤,会抱怨。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我不会选择死亡,决不会!因为,毕竟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美好。每天我都可以在皎洁的月光下,品着一杯冒着热气的香茗,倾听远处传来的一片蛙鸣: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柔缓,时而急促……简直就是天籁之声!多么美,美得让人陶醉,让人痴迷!而这只是美妙生活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维特,你是缺了这双发现美的眼睛了吗?如果我是你,我会带上这双眼睛去发现美,驱逐悲伤失落,让欢乐幸福溢满心田。

假如我是维特,我会努力去改变那不公正的社会。一个社会的公正在于它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当它不能做到时,就意味着一定要有个能够改变它的人出现。或许,我能改变社会的,只有万分之一,甚至亿分之一,但我不会放弃!维特自杀,也许从某个侧面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但我不会用这种极端、消极的方式,我要用维特用来写遗书的时间,记录下社会的黑暗,揭露它的腐朽不堪,让所有人联合起来改变它,使它变得和谐、温馨。

假如我是维特,我会笑看人生。我明白要继续生活在那个丑陋的社会并非易事,要改变那个社会更得经历许多艰难坎坷。但,笑看人生,一次次的艰难就是一次次的历练;笑看人生,一次次的坎坷就会变成一级级的阶梯,沿着阶梯向上攀升,最后一定能到达顶峰。

维特,假如我在你身边,我会告诉你:“要勇敢地活下去!”

点评

这篇读后感省去了对小说情节的繁缛复述,开篇即选取小说的结局作为切入点,第二段以“最不负责任的行为”亮明观点,主体部分运用三个排比段“假如我是维特……”紧扣题目,逐层阐述了“我”的态度,结尾用简洁的语言有力地收束了全文。文章结构清晰,井然有序,分析深入。第三段中“维特,你是缺少了……”改用第二人称的口吻表述,感情强烈,易引起读者共鸣。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范文第3篇

仔细算起来,这还是一篇暑假生活的总结文,这个暑假其实过得是五味成杂,让人欢喜让人忧。

这个暑假,估计最令人欢喜的事情,是除了宅在家还是宅在家,然后中途去无锡旅游了三天。宅在家,每天重复着的生活,每次写完当天的作业之后,就是看电视、玩电脑,总之,这个暑假,爸爸妈妈给了我许多的自由时间。

放假的时候,大热天,除了晚上温度降低之后,出去散散步之外,几乎天天就是在家里,东跑跑西跑跑,可是就是没有迷路……,坐在客厅宽大的沙发上,然后吹着电风扇,有时候开开空调。看着电视,欣赏着屏幕上的人在电视里演绎着各种各样的悲喜情调。想当年,电视几乎都是一种摆设,除了斜眼看看以外,正眼都是不怎么瞧的。

暑假,还可以上一个月的素描课,可以再一次的见到好久不见的素描班的同学,重逢后的喜悦简直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在这个暑假,我也十分光荣的从静物阶段脱离,追上了前辈的脚后跟,开始临摹简易的石膏像,当然,离写生还是差的远了,但是我老爸在八月份为了不使我的素描退步,进行了有关于静物的恶补,每天一至两幅,连人物像,都有一些死皮赖脸了。

但是……没关系,在老爸的恶补之下,我的素描终于没有丢,但是现在已经开学,但是素描班又开课了,又可以开始学了。其实,很喜欢那种铅笔摩擦在纸上的感觉,因为,总是让人有一种莫名的心安和自足感,因为,终于有东西,在你的手下很自由的诞生出来。

最喜欢的,还是素描老师推荐给我看的《勇敢的心》、《角斗士》、《爱国者》这三部电影,不愧是被奠基出来的经典,里面那柔美的苏格兰的音乐,让人不由的醉在其中,说实在的,虽然第二天就要写影评,但是还是心满意足,因为我在电影里面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无言的感动。其实,这样光说好听话是没有什么用的,还是需要自己去看啊。

而令人忧的事情,就是:暑假作业啊。暑假作业不仅仅是三本暑假作业,并且二十天进学校一次写领新的作业,而且中途进学校领的书那叫一个多,让人的手受不了,厚厚的书连前面人的头都挡去了半个。其实,三本暑假作业,并不是怎么太困难,在老爸的电话狂轰还有以身作则的榜样威力下,还是很轻松地做完了。

天下的学生,没有几个不怕作业,不怕作业的,我估计只有快成机器的还有自我掩饰做表面工作的人了。老师说写作文要有个度,就像前两天讲的,写暑假生活最好多写点好的,抱怨什么的少写点。

第二次的暑假作业,我在第一批暑假作业忙完之际,就开始赶工了,十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花了三天早早的写完,在七月二十号的时候,终于赶完了五篇痛苦的生活日记,余留下了五篇。其实,并不是因为我害怕写作文才写的这么快,生活日记,可是,我总是找不到题材,只好每天很痛苦的以感想般的文字,来记述我每天的心理活动。

其实还有一忧的就是,暑假计划制定下来的书并没有完全看完,比如说,在八月三十一日,暑假的最后一天所借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光听题目就知道,我现在也跟维特一样烦恼,暑假一天一本书,然后一天一读后感,畅快是畅快了,但是来遗留下了尾巴债,我自己现在都有一些感到不满和羞愧了,更别说,今天早上父亲还为此事训过我一顿。

这个暑假,到后续工作的时候,我并没有按照父亲那已经拨好的小算盘走,害的,本来应在最后几天完结的文章,拖到了开学,还是像一条小尾巴一样,写出了结局,却忘记了番外。

暑假,就应该这样度过,如果只有喜,或者只有忧的话,那么,这个没有情绪波澜的暑假就会毫无意义,还不如多一些东西来羁绊和约束自己,让自己明白经历过一些东西和无可避免的情绪,可以让人更加充实起来。

常州金坛市第二中学初二:李未名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范文第4篇

人都有一种怀旧的心理,尤其是在他失落的时候。一个人经历了许多人事的变迁,心态上应该是比较平和的,而最让人难忘的恰恰是年轻时的情,一首熟悉的歌曲会令我们想起当年喜欢过的男孩(女孩)的模样,一幅相同的场景也会让我们记起当年的故事。不管是怎样一个人,成功的或不成功的,男人或女人在他(她)的心底深处总是铭记着一段往事。

所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小说中的开头并没有详细的交代渡边现在的生活情况,仅仅因为那感伤的曲调令他想起了往事。对于全文,我在印象中主要把问题归成了3点:

1、小说中绝大部分内容写的是渡边上高中的事情。一个高中生的忧郁和孤独却用性的方式来缓解,我不认为是件好事。我认为生理的宣泄只能缓解暂时的困惑,却不能彻底摆脱掉抑郁,反而会养成依赖。如同不能忍受疼痛的人用来减轻疼痛一般,并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记得当年歌德写《少年维特之烦恼》之后,有很多的年轻人向维特学习选择自杀。看来文学的导向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那么我们的文学评论者在极力抬高这部作品的价值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它有可能会引起的负面效果?

2、渡边是不是好学生当然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但是一个被父母辛辛苦苦送出家门去读书的学生心思却不放在学习上,那他还不如直接告诉他的父母再不要浪费他们的血汗钱了。所以从这点来看渡边的苦闷极不成熟,完全是一种青春期综合症了。

3、有人认为:当一个人对现实社会感到恐惧而无法逃避的时候只有选择死亡。直是这样做的。当然渡边不是这样做的,他选择出去流浪一个月,这是逃避。可后来又回来了,这却不是逃避。这也正是我们大都数人的生活经历。

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一个路人呢?我以路人的眼光来看渡边,反之亦然。人与人完全默契与沟通简直如同天方夜谭。我们应该怎样去评价一部文学作品呢?如果人人都叫好是不是真的完美无缺呢?我认为人性的完美就在于它的真实:优点,缺点;健全,残缺;理智,感性;清醒,糊涂;等等等等。

所以我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渡边。因为年轻,所以忧愁。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对社会与时代有所反映。六十年代的日本的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但是我想渡边之所以有如此的苦闷与孤独一定与大时代背景分不开的。社会的低迷状态自然使得人颓废。我不能理解渡边那时的行为,这恐怕就是所谓的时代与时代间的代沟吧!

对《挪威森林》一书我没有要求大家接受我的观点,就如同你不能强求我接受你们的观点一样,知人论世或者论世知人同样重要,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所以人的思想与行为必然受到时代的影响,那么渡边的失落与颓废就有了它存在的理由与合理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那就是:到底是谁让这本小说浮出水面并如阳光下的水晶一般璀璨着?如果说真是村上自己的实力的话,我想很多文学好者应该知道很多的大师们他们的作品一开始是无人问津的,比如毕加索,卡夫卡,司汤达,等等,因为某个知名的评论家发现了这些金并使之袒露与尘土之外,然后众人发现了这块金。看来伯乐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畅游

虽然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但是,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中,还应当将学生获得知识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尤其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要借助课外的大课堂。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以教材为中心,将语文课堂引向课外,多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多读、博读,逐步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鉴赏文章的能力。

1、为学生营造读书的气氛

小学生贪玩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要想让小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从外界环境的影响入手,为学生创设浓厚的读书气氛,让书香气弥漫学生的周围。首先,利用好早读课。早晨是记忆的最佳时期,大脑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和调整,如果学生能在早读实践集中精力,大声朗读,不仅能够完成对字、词、句、段的积累,还能够开启他们的思维,为接下来的正式学习“热身”。其次,创建班级图书角。在班级内设立图书角,号召每个学生贡献两三本课外书,这样图书角就会有近百本图书供学生阅读,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外读物,也促使他们在课余时间注意搜集好的课外书充实和更新图书角。为了检测图书角的功能,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就自己所读的内容进行复述,或者谈一谈读后感,或者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们踊跃参与、积极发言,在交流中碰撞了新的火花,不仅锻炼了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也激起了他们的阅读热情。再次,创设家庭阅读氛围。除了要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外,教师也应该利用家长会、家访、编印材料等形式,不失时机地将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的信息传递给家长,使家长能够与教师相互合作,在家里督促孩子每天坚持半个小时左右的课外阅读。

2、精心选择课外读物

首先,教师要为选学生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如《安徒生童话》《鲁宾逊漂流记》《少年维特之烦恼》《小鹿斑比》《诗经》《论语》《西游记》……这些启蒙性的课外读物具有深刻的思想、较高的艺术水准,能够帮助学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能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做事,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精神。

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名人传记。名人传记记录了某个名人、伟人的成长经历、奋斗历程,以及光辉业绩,通过阅读名人传记,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积累文学和历史知识,也能够增强他们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另外名人的经历和故事对学生来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启迪他们思维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因此,教师要精选名人传记让学生阅读,这对他们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读一些科普书。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科普作品大多通俗易懂,而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非常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阅读科普方面的书籍,学生既可以获得很多学知识,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启迪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巧读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要让他们学习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这三种是比较常见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而逐步掌握这三种阅读方法。“精读”就是要明白所有的阅读内容,逐字逐句的阅读与分析,遇到不懂的内容就标记下来,向老师或家长请教;“略读”就是扫描式的阅读,只要掌握了大致内容即可,不用一字一句地分析;“浏览”适用于阅读网页和报刊,主要看标题和关键字词等,一般在搜集学习资料时会用到。

其次,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仿写练习。阅读不是单纯的读,而是通过阅读有思考、有收获、有进步,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进行一些仿写练习。如阅读介绍植物的文章,引导他们会用学到的知识描述他们熟悉的植物;写人物的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这样激发学生会的阅读兴趣,不但提高了学生会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还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一举多得。

当前,在“大语文”教育观的引导下,语文学习已经突破了课堂的限制,开始走向课外,所以,课外阅读已引起了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在这个前提下,课外阅读已不单单是语文学习的点缀,而成为了学生的一个很大的学习空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把课外阅读当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发展,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争取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使学生畅游于书海,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维,薛维建.最是书香能致远――新课程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新视角[J].教师,2011年25期.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范文第6篇

一、 激发并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但在教学中发现,教师虽善于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却忽视了兴趣的保持。其实,兴趣只是让学生乐于去阅读的第一步,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让阅读形成一种常态化。

阅读兴趣来源于阅读材料对个体所引起的刺激度,因此,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就需要在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种类上花功夫。另外,常见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堂中创设情景对白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在激发兴趣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让课外阅读变成一种主动行为,而不是教师让学生去阅读的被动行为。这可以通过阅读对象的形象化来进行,同时,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放性的课后作业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在进行了“广播”的学习后,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介去了解广播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然后形成一定的报告手册。

此外,在高中英语教学的阶段过程中组织一定的英语阅读比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赛的范围不一定设定于整个学校,在班级中以小组的形式也可以进行,教师只需要为学生准备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即可。如通过比赛教师准备三两本英语课外书籍作为奖励,通过学校准备一些奖状等。

二、 寻找并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兴趣爱好方面必然存在不同,同时,因高中学生还不完全具备对英语课外书籍的选择能力,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寻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同时要帮助学生选择并利用好这些课外书籍。

这里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来选择课外书籍,如有的学生喜欢小说,可以从文学作品方面进行推荐,如《少年维特之烦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傲慢与偏见》一类;而对于喜欢新闻一类的同学则可以集体订阅报纸,如“新东方”的英语杂志、高中英语沙龙(实战版,阅读版)等皆可。

在英语课堂阅读书籍推荐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学生得到书籍后的阅读指导,这在下面将具体论述;其次是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自我理解,这可以通过读后感或英语日记的形式来进行;最后要发挥好合作的作用,在班级中,可以通过交换阅读的方式来整合彼此的书籍,让最少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还应通过学生之间的对比阅读来提高阅读水平。

三、 做好学生的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涉及的面广且和课内阅读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对结构和主题的把握是阅读不二的法宝,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就需要从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方面进行指导。

首先是阅读技巧的指导,包括语言障碍疏通和文化背景分析。有的单词往往有几种甚至几十种意思,而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只有在具体的文章之中根据上下文才能确定。因此,词义的转换和搭配仍是阅读中的障碍。所以要避免进入见词就查字典的误区。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不理解的单词意思,对于个别句子也同样如此。如果是因中外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导致的英语用法的不同,就需要学生在广泛的阅读基础上进行积累。

对于阅读方法的指导则主要有快速泛读、计时阅读、略读和查读等。

快速泛读是要求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快速地对文本进行阅读,所要掌握的不一定是文本中所有的信息,只需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即可。快速泛读对拓展视野和积累素材具有重要意义。计时阅读则通常在几个同学或小组内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在竞争中发挥自我优势而进行快速有效地阅读。通常以2-10分钟为限,教师可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后进行回答,以用时最短解决问题的学生为胜利者,高中生对于非物质性奖励具有极大的兴趣。计时阅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对提高阅读水平是不错的办法。略读则是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大致的浏览,一般是标题式或是重点式阅读,略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提高学生抓住重点的习惯。查读又被称为寻读,即通过材料后的相关问题或相关材料来对阅读材料进行快速的阅读,查读是快速获取信息的有效阅读方法,对高考中的阅读理解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四、 阅读后的评价

课外阅读更多时间是在课外进行,学生需要在一定的阅读阶段对自己的阅读进行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我评价的意义,评价不仅能让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更能让自己找到不足,从而查缺补漏;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自我评价的内容,自我评价主要是在阅读习惯上进行。阅读习惯则主要表现在对阅读时间的安排上,看能否按自我计划完成阅读时间,二是要在效度上进行检查,当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检测来评价自己。学生也可以通过小作文的形式来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利用同伴来进行互评,最后需要将评价结果报告给教师,请教师作出指导。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范文第7篇

1981年,桂贤娣中师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她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父母是大字不识的农民,走上工作岗位前,父亲叮嘱:“自己的孩子自己疼。你做教师,一不要打骂孩子,二要踏踏实实教书。”教书这些年来,父亲朴实的话,她始终铭记在心。

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桂老师的课越上越好,当班主任也越来越有心得。后来,桂老师从农村小学调到了钟家村小学,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方法使她的班主任工作成绩显著。一次,在上完一节汉阳区全区的公开课后,汉阳区教育局的领导又让她给全区的班主任做一次讲座,主题是如何做好班主任。一时间,桂老师有点儿慌了神。上公开课不怕,那是很自信的,可是给班主任做讲座,还从来没有过。桂老师跟局领导谈了自己的顾虑,得到的是局领导的鼓励:“认真总结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行,我们相信你!”于是,桂老师认真地准备了一个月,硬着头皮做完了讲座。没想到,这第一次讲座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桂老师细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此后,区教育局组织人员提炼桂老师的经验,编印了《用情感激活童心》《丹桂》等班主任育人艺术专辑。桂老师说:“如果没有当时汉阳区教育局领导的支持、鼓励和帮助,如果不是他们准备系统总结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也就没有我的那第一次讲座,我的成长就会放慢脚步。我永远记得这第一次讲座。”“可不可以这样说,汉阳区教育局引领你走上了系统、理性思考班主任工作之路,这一步的跨出,让你的成长之路越走越快,越走越顺利。”记者问。“是这样的。一个教师的成长,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真的需要教育局、学校等各个方面的培养和支持。这件事我很少提起,但就像父亲朴实的话一样,始终让我铭记在心,充满感激。”现在,汉阳区教育局支持桂老师在区内选拔了一批骨干班主任为徒弟,成立了“桂贤娣班主任工作室”,以市级重点课题“班主任育人艺术――班主任因生给爱教育法”为引领,开展传、帮、带工作。“一朵忽先放,百花皆后香”,桂老师的育人艺术已经由一朵小花绽放出了满园春色。

优秀班主任:教师的共同愿景

班主任;一个学校的中坚力量,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阶梯。然而多年来,很多的教育行政部门、大多数学校都沉浸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激昂”中不能自拔,无怪乎当李希贵以一个教育局长的身份发出“学生第二”的呼声时,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大石块,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学生第二”意味着“教师第一”,因为在一个教师不幸福的校园里,学生也好不到哪里去,而如果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教师自然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有基本的生存需要,更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成长需要。这种需要除了通过自身的内在努力外,还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学校是教师成长中最直接的外部环境,而比学校再高一层的区教育行政部门将会在一个更大范围内起到引领、导向、培养作用,为教师们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让更多的教师获得更高、更快的发展和成长,从而获得一种职业幸福感。

桂老师的回忆让我们看到了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在教师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所做的努力。而他们最初的努力,就是从班主任工作入手的。

“我也有过班主任工作的经历,我觉得当过班主任后,我对所教学科的认识,对整个基础教育目的的理解,与不当班主任时相比有了很大提升。”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王胜安局长很感慨地说。他用自己的经历道出了班主任工作在优秀教师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这也是这位局长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的最初动因。

大多数时候,我们在谈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时,都是从学生或者学校的角度出发,谈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对学校管理的作用,却很少从教师本身的角度去看班主任工作对教师自身成长的影响。王局长的话,让我们觉得他们所站的角度似乎与以往不同。他们关注的是教师自身,他们想到的是,如果教师自身要获得发展,应该打下什么基础,具备什么条件呢?无疑,班主任工作经历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名教师做了班主任,会更了解自己的学生,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处理班级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与性格特点各不相同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打交道,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水平等等。总之,班主任工作实际上赋予了教师另外一种角色和责任,提供了另外一种人生经历,也便让教师自身多了一个锻炼、提高的机会,多了一个成长和发展的平台。桂老师的发展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正如王局长所说的:“班主任工作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阶梯。”

汉阳区教育局为教师们攀登这一重要的阶梯搭建了平台。他们要求学校设置“正副班主任岗位”,让每一位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在一名正班主任的指导下担任副班主任,逐步过渡到可以担任正班主任。这种做法极大地促进了年轻教师的成长。对于正班主任岗位,则要求学校采取“综合考评,学校选聘”的方式,聘任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新教师转正定级、教师职称评聘、各种荣誉称号的授予、名教师的评选、学科带头人的选拔都必须有班主任的工作经历。每两年一次的优秀班主任的表彰、全区德育工作会议的交流,都为班主任成长创造了极佳条件。选聘机制保证了班主任队伍的质量,一切成长道路从班主任工作开始,激发了教师们加强学习、争取担任班主任的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们的成长。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教师首先是-个人,发展需要是作为一个人的需要,而班主任工作能够满足被赋予了教师身份的人的这种发展需要,所以,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这是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对于班主任工作最根本的认识。这不是什么深刻的理论,只是一种朴实的理念。这种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的是人的各种素质的发展,人的整体全面的成长。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汉阳

区教育局所开展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也充满了人性。

读书和讲座:锤炼班主任心灵的工程

“我想象得出在黎明宁静、甜蜜、薄羽般轻盈的梦境中,一声晨钟悠扬、清新、洪亮地在天地间响起,给那每一颗闪动着憧憬的露珠,给每一双期翼着旭日的眼睛,给这片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校园,会带来多么美妙的感受和巨大的力量……”汉阳区的一位班主任在一篇题为《敲响阅读的晨钟》的文章中这样写到。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安宁又充满活力的画面,隐喻着阅读的巨大力量:让人积累着智慧的底气,拥有着恬淡的心境,保持着道德的张力。读书是一种学习,尤其在学校里,教师应该带头读书,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的教师,能够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有人把读书比作精神的呼吸。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比拟的。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书是如此的重要,但是现在教师们却很少有时间读书,尤其是班主任们,有时候不是他们不想读。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给班主任们创造时间、创造条件让他们读书。读完了还要写,写出来就又比单纯地读收获更多,因为多了一个思考的过程,就将很多读时的感觉转化为了理性认识。”王局长侃侃而谈。为了让汉阳区的班主任们有时间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汉阳区教育局实施了“班主任阅读工程”。

“我们要让班主任们读书,还要告诉他们读什么样的书。”王局长给我们拿出了一份给班主任们的阅读推荐书目,其中有三个主题很是吸引我们。一是人文启蒙类的书,包括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李敖的《传统下的独白》等等;一是成长小说类的书,包括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赛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等等:三是关于生命、生活的新知的书,包括卡内基的《人性的弱点》、汪曾琪的《谈吃》、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以及《人体使用手册》《生命的细胞》等等。“我们的班主任应该有深刻的思想,身上充满了文化品位。有了这样的功底,做起班主任来才会得心应手。培养他们的人文性,锤炼他们的心灵,是我们阅读工程的根本出发点。”其实,不用王局长这样的解释,我们从这份

书目上已经很清楚地看出了他们的用意。他们已然充分地领悟到了我们前面所说的阅读的重要性。

“班主任阅读工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编写《阅读的美丽》班主任读书感悟集。这也就是王局长所说的“写”的落实,他们要求班主任们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悟,并把这些感悟装订成集,再发给班主任们供大家分享。《敲响阅读的晨钟》这篇文章就收录在这本《阅读的美丽》中。“戴在我头上的光环很多,但是我觉得那都不算什么,我最在乎的是学生给予我的那一轮光环。我们不必为了别人认为的成功不能得到而郁郁寡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成功的,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贫穷的人和平庸的人的一种自我慰藉,但是我要说别人认为的成功不等于我们真的成功和幸福。我们的成功和幸福我们自己可以定义,毕竟我们能够快乐地工作,能够健康、自由、快乐地生活。”这是一位老师在她的一篇读后感中的一段话。在已经编好的三本感悟集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积极、健康的感悟,班主任们的阳光心态、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受跃然纸上。可以看出,汉阳区教育局正在创造一切机会让班主任们感受成功、快乐成长。

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的黄群芳老师自称是没有时间读书、不想读书、不屑于读书的人。然而在汉阳区教育局推动阅读工程的努力下,她也被裹挟进了教师阅读的洪流中。她开始吮吸书中的玉液琼浆。她说:“在摘录金玉良言、撰写读书笔记的痛快淋漓中,在徜徉于读书沙龙的思想碰撞中,在流连于读书成果展览的赏心悦目中,我几乎忘却了曾经深深困扰自己的职业倦怠,我深切地感受到阅读的美丽。我确信:阅读让我真正走出了专业发展的高原期。”经过两年潜心阅读的熏染,当黄老师以崭新的姿态日日行走在充满书卷香酚的校园中时,总有一句话在她沉静的心中缓缓掠过:当一切繁华褪尽时,唯有书香永存。

确实,读书现在已经成为汉阳区班主任们的一种习惯。而每月去教育局听一次讲座,也已经成为他们的另一种习惯。“晴川讲坛”是汉阳区教育局专门为全区班主任开设的讲座,每月一次。讲座的内容不仅仅限于做班主任的知识、技能、经验、方法等,更多的是关于人生、理想、价值、生活、艺术等方方面面,为班主任们打开一扇扇心灵之窗,让班主任们拥有阳光心态,体味职业幸福。每场讲座的内容虽然不同,但都在告诉班主任们:学习和反思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主旋律,要学会叩问自己的心灵,学会思考,不盲从。

听这样的讲座,其实就像读一本好书一样,获得的是精神上的享受,心灵上的震撼。舒乙先生认为,听讲座是一种时尚。讲座是免费、多样、生动的第二课堂,是学问家毕生所学的浓缩和精华,能够快速有效、深入浅出地使广大听众了解到想要了解的知识,忘记自己的烦恼,净化自己的心灵。武汉市第三中学的徐爱珍老师在“享受”了“晴川讲坛”之后写道:“每一次讲座,都让我们享受了一次高品味的文化大餐,都让我们追随这些大家做了一次愉快的精神旅行,获得了一种人格上的启迪与引领。他们博学多才,’淡泊名利。他们有所成就并非生具异禀,而是因为能在浮躁的现实生活中,保持着一种难得的安宁与沉静,保持着一种对学术的追求。他们更多的是在脱俗的生活中打磨,在超凡的奋斗中造就的。这种心志,是我们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所必须坚守的。”

显然地,“晴川讲坛”与“阅读工程”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在于培养班主任们的一种内在的文化品格和人文气质。在汉阳区教育局看来,班主任们的心灵获得成长了,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关注班主任内在心灵的成长,实质上是关注到了班主任作为人的最本质的需求。这也就是我们最初所说的人性化的理念在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中的运用。

机制建设:为班主任的成长提供保障

人性化的理念除了要求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关注每个个体的内涵发展以外,也必须建立配套的机制来保障班主任的成长。机制的建立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成长和发展。没有健全的机制保障,人性化的理念就不能完全的体现和实施。

武汉市教育局谢世腰局长曾经说过武汉市评选“功勋班主任”的用意:“我们推出‘功勋班主任’,就是推广他们班主任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尤其是他们的精神和态度,让更多的班主任从中受益,涌现更多的‘功勋班主任’!”树立一个榜样,借助榜样的力量,形成一种榜样引领的机制,可以带动一大批人成为新的榜样。汉阳区教育局便借助武汉市“功勋班主任”的榜样作用,建立了一种由“功勋班主任”培养一批骨干班主任,再由这些班主任带动更多班主任成长的典型引领机制。除此之外,汉阳区还建立了班主任选聘机制、班主任培训机制、班主任考评机制、班主任评优奖励机制、班主任工作保障机制。他们还持续组织汉阳区的优秀班主任评选工作,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并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定期编印优秀班主任的经验文集,推介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和典型事例;鼓励优秀班主任著书立说,让这些班主任们跨校带徒,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汉阳区钟家村小学的青年骨干班主任禹妮老师就是在这样一种机制下迅速地成长了起来。通过自己的努力,禹妮从一名稚嫩的“副班主任”逐渐发展到可以独自承担正班主任的工作,在自己的语文学科教学上也有了一些进步。然而在此时,她的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不再有大的进步并开始出现了些许职业倦怠。禹妮说:“那段时间,我很忧郁、很失落,也为自己感到羞愧。幸好汉阳区教育局及时地帮了我一把,他们建立的一系列传、帮、带机制让我在遇到发展瓶颈时得到了名师的点拨。”“我的导师是湖北省名师、特级教师董耀红。在她的指点下,我的学科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思路进一步拓宽,更重要的是,她在我心灵迷茫的时候为我指明了方向。我要像董老师那样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不要只追逐山顶的无限风光,而要尽情享受沿途的别样美景。”

汉阳区教育局建立了市、区、校三级班主任免费培训机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班主任进行培训,让班主任掌握班级工作的基本规范,学习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学生心理辅导等知识和技能。培训方式包括专题讲座、经验交流、高级研修、自学反思、课题研究、实践体验等形式。这种免费的培训机制,是以人为本的又一种体现。班主任工作十分辛苦,然而班主任们待遇并不理想。因此,除了免费的培训机制外,汉阳区教育局也在提高班主任的待遇上下足了功夫,在执行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班主任津贴的基础上,2008年大幅度提高了班主任津贴标准,并鼓励学校从各种渠道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各学校也制定政策积极向班主任倾斜经费。

同时,汉阳区教育局还形成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长效评价机制,制定了科学、易于操作的考评办法,建立健全了学校、师生、家长及社会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重点考核班主任的师德修养、育人质量、教学效果、德育科研和工作实绩。班主任考核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定等挂钩。

上一篇:听潮范文 下一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