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范文

时间:2023-03-14 23:30:48

少儿舞蹈

少儿舞蹈范文第1篇

一、主题要鲜明化与素材选择要生活化

舞蹈主题就是舞蹈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和中心思想。也就是我要用何种手段表现现实生活中孩子的美好情感或表现某些生活事件。从儿童现实生活中发现、摸索儿童关心喜爱的生活形象来确立创作主题,才能更好地表现童心,并能让作品深受儿童的喜爱。儿童身心特点决定了儿童舞蹈创编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因此,从儿童现实生活中发现、摸索着、儿童关心喜爱的生活形象来,确立创作主题和题材,才能更好地为儿童所接受,根据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创作舞蹈。才能更好的表现儿童、教育儿童、深受儿童的喜爱。

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是创作少儿舞蹈的基本要素,只有努力把握儿童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的特点,洞悉儿童微妙的心灵内涵,少儿舞蹈创作者才会从他们的生活角度得到无竭的启示,便会从在成人看来无足为奇的事物中,产生出无穷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并从中捕捉到能用舞蹈形式来表达儿童情趣的舞蹈形象来。因此,用我的话来说,舞蹈工作是七分构思、三分编舞。

二、音乐选择方式要多样化与节奏要动感化

目前舞蹈音乐来源,一般情况下有这样三种途径:(1)按照舞蹈的构思、情节写一个适合这个舞蹈的音乐;(2)有了舞蹈的构思以后,选一个适合这个舞蹈用的音乐;这比较难选择,必须要有多的音乐源和剪辑手段。(3)或者听了一首好的音乐,以这首音乐做基础,构思一个舞蹈。不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是有了音乐之后,才进行编舞的。所以音乐是舞蹈亲密的伴侣,一首好的音乐,包含了舞蹈的情感和气质,它能给编导一个想象空间,引导编导在编舞时或欢乐,或忧伤,或热烈,或悲愤。所以音乐要有少儿特色,旋律流畅、动听、节奏鲜明具有动感化、音乐形象活泼生动,充满趣味性和联想性,易于少儿理解和接受。但在当前的少儿舞蹈创作中,音乐的问题比较突出,众所周知一个好的舞蹈音乐必定是根据创作者的意图和构思量身打造的,舞蹈与音乐存在着共同点。音乐至始至终都在为舞蹈所服务。但对于很多舞蹈老师来说,选择音乐大都普遍属于被动型,不管是选择现成素材还是全新创作,并不太可能100%和舞蹈原创老师的想法完全吻合。所以,在创作阶段,我们非常强调舞蹈创编人员对音乐的“主动性”,必须要对音乐风格结构有一个非常清晰准确的认识,而且要把你的这种认识明确地交代给音乐创编者,这种沟通和交流是非常必须和重要的。一个思路准确、风格把握得当的音乐对于一个舞蹈创编老师来说,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排练周期,更可以在后期的调整和修改中体现更多的便利。

音乐是舞蹈的基础,体会音乐,从中会得到灵感;尊重作曲,他会给你启迪,按自己的要求创作音乐应是所有舞蹈编导的首选。如果找不到适合的乐曲,人声、儿歌、鼓声、电子琴也是解决儿童舞蹈伴奏音乐的可行办法。乐曲结构我们通常可分为戏剧式结构与歌剧式结构。总之,音乐是舞蹈亲密的伴侣,一首好的音乐包含了舞蹈的情感和气质,它能给编导一种暗示。因此,作为儿童舞蹈编导一定要有很好的音乐修养,这样才能理解音乐内在的情绪,在创作舞蹈作品时,舞蹈动作与音乐情绪才能达到和谐与统一,把舞蹈与音乐真正的融为一体。

三、编舞过程中动作设计要主体化

作为一个编导虽然不是直接在舞台上表现舞蹈技能;但是要具有支配技术动作的能力。舞蹈的语言既肢体语言。因此就要求舞蹈编导要有丰富的舞蹈语汇,这样在编舞时才能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在创编儿童舞蹈动作时,也可以从孩子们的生活原形中提取,经过艺术加工,变成观赏性极强的儿童舞蹈作品。舞蹈靠的是形象,不能靠解说。所谓形象就是指视觉形象。儿童认识舞蹈,接受舞蹈,是从有趣的形象动作开始。编舞中的核心是形象,形象动作应该是舞蹈中的核心动作,完成舞蹈的创作,就要求编导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多捕捉音乐中的形象。

所谓观察生活,是要学会用舞蹈的方法去模仿生活。而舞蹈的方法,也就是人的形体动作的方法。其次,进行编舞时,必须编出舞蹈的主题动作,且夸张于生活。也就是说,有趣的形象动作编好后,不是闪现一下就不存在了,而是要使它成为舞蹈中的主题动作,并不断反复、再现它,才能造成一个鲜明的舞蹈形象。这种方法,就叫做主题动作在舞蹈中贯穿的方法。主题动作不能多,在一个短小的舞蹈里,只要有一个主题动作就可以了,其它都是这个动作的派生。同时,主题动作往往在舞蹈一开始就要给儿童留下印象,以后不管怎样变,都会使儿童联想到它。最后,进行编排时必须运用变化动作。一个动作在舞蹈中以不加变化的样子反复出现多次,也会使孩子们感到单调、平淡。因而,在反复时还可熟悉使动作不断变形的方法。

少儿舞蹈编排中的动作设计。应考虑到少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少儿舞蹈的生理性和生活性。了解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少儿实际动作发展和接受水平。少儿处在生理上发展时期,骨骼较软,易变形,肌肉纤细,弹力小,收缩力差,易疲劳,这些特点决定了少儿动作的平衡力、控制力都较差,所以应选择简单、生动、明快、富有少儿情趣和生活气息,具有形象性,能反映少儿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动作。他们好动、好奇、好模仿,有时会出现下意识的手势动作,所以少儿舞蹈还应以模仿和感受为主,去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变化。

四、道具与服装设计上的独特性

舞美设计包括服装、道具、灯光等,但创作者最直接操作设计的不外乎道具和服装。设计道具时不但要考虑新颖的程度,还要考虑在整个作品中的利用率,巧妙的设计可以使道具有着多变的用途,道具的新颖美观,又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将编导的意图、构思最直接的表现出来,它使“构思”具体化。但切记,如果不是特殊需要尽量不要用过大的道具,注意不要画蛇添足,利用率要高,避免单一。道具的设计上要直观明了,出现的时机要把握得当,切忌犯那种“舞不够,道具凑”的错误。

服装在舞蹈中也决定着整个作品的效果,舞蹈服饰总体要求除了轻便、精美、合体,美化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还要求款式、色彩和作品的内容、风格、气氛等相吻合,也就是必须贴近生活。

高民族文化素质,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个从事舞蹈事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时代儿童的自我意识增强趋向复杂、成熟。知识丰富了,审美需求不断地变异拓宽,对此创作者必须更新自身的生活库存,去表现绚丽多彩的儿童生活,对舞蹈新意识,新观念的出现,创作者需要拓宽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高精神境界,不断探索追求,为了祖国的明天,使孩子们得到全面的教育,使他们的身心、情感在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

参考文献:

[1]邢强,车敬上.幼儿创新人格的结构与培养[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

[2]陆忠直.人生的平台[J].人民文摘,2010.

少儿舞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少儿舞蹈;创作

少儿舞蹈作为群众文化活动中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文体娱乐活动的主要形式。对少儿舞蹈的创作,是群众文化少儿舞蹈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基础,创作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舞蹈的热爱。

一、少儿舞蹈基本特性

1.少儿舞蹈的题材具有广泛性

舞蹈创作题材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点滴提炼与升华。少儿舞蹈作为舞蹈的组成部分,其素材也是舞蹈创作者根据自身思想认识,结合实际表达需要,从社会生活中筛选出来的最具表现力的题材。对题材的选择与处理是创作文化舞蹈的基础,而题材选择的质量将直接决定着舞蹈作品的成败。群众性的少儿舞蹈题材一般都是选取广大人民群众所喜欢、熟悉、接受的文化题材,具有广泛性特点。

2.少儿舞蹈的形象具有亲和力

群众文化少儿舞蹈的形象具有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形象与舞蹈题材的广泛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少儿舞蹈的艺术形象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这与舞蹈创作者在进行少儿舞蹈创作的过程中,深入群众日常生活、广泛搜集创作题材,寻求具有群众亲和力的舞蹈形象密不可分。亲和力的形象作为文化舞蹈创作的主要形象,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更能让人们乐于接受与喜爱。

3.少儿舞蹈的情感具有平民性

情感是舞蹈的美学特征之一,少儿舞蹈之所以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其根源在于舞蹈本身所表达的情感具有平民性,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舞蹈艺术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对于少儿舞蹈而言,其情感的表达就是整个舞蹈的内涵的体现,也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情感紧密联系的心声。在创作少儿舞蹈的过程中,创作者在了解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情感的基础上对素材所能表达的情感进行整理,从而创作出能抒发人民群众朴实而又真实情感的舞蹈作品。

4.少儿舞蹈的风格具有民族性

少儿舞蹈的风格是对整个舞蹈的个性体现,也是该舞蹈成熟的标志,世界上所有的舞蹈艺术,都是立足于民族性上。舞蹈的地域风格越鲜明,其民族特色也就越鲜明。如创作新疆地区的少儿舞蹈,其舞蹈必须具有浓烈的维吾尔族风格。特别是群众文化的发展带动起来的广场舞,更是处处体现着民族性的特点。

二、少儿舞蹈创作要点

1.少儿舞蹈的主题要鲜明

从少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发现、探索少儿关心和喜爱的生活形象。选取的创作主题要鲜明化,能够充分展现童心,让作品深受少儿的喜爱。少儿特定的生长阶段决定了少儿舞蹈的创作、编排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少儿舞蹈创作者要从少儿的角度观察生活的点滴,在成人看来普普通通的的事物中,找出生活中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素材,创作出能用舞蹈形式来表达少儿情趣的舞蹈形象来。比如少儿舞蹈作品《小蚂蚁》,描写了一群小蚂蚁的团结,不怕困难。小蚂蚁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小动物,但孩子们却觉得它们很有意思,小小的身体却能搬动大虫子,会摔跤,会在树叶下躲雨。编者充满童真的表演设计,增加了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根据少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创作舞蹈,才能更好的表现、教育少儿,才能被人们接受和喜爱。

2.少儿舞蹈音乐要多元化

音乐和舞蹈是亲密的伴侣,他能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一首动感十足的乐曲,可以让创作者浮想联翩,让舞者激情四射,让观者心旷神怡。少儿舞蹈音乐同时要具有儿童特色,旋律流畅、动听、节奏鲜明具有多元化、音乐形象活泼生动,充满趣味性和联想性,易于少儿理解和接受。在少儿舞蹈创作阶段,舞蹈创编人员首先要对乐曲充分认识,风格把握得当,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排练周期,更可以在后期的调整和修改中体现更多的便利。在创作舞蹈作品时,理解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舞蹈动作与音乐情感和谐与统一,产生共鸣,真正把舞蹈与音乐融为一体。少儿舞蹈作品《我的爸爸》,背景音乐中孩子们说“我的爸爸姓张,但我不知道他长什么样”,老人靠拣破烂卖钱资助贫困学生。在舞蹈编排时充分体现了,希望小学的孩子想要见到资助爸爸的心情。音乐和舞蹈动作的结合,把整个作品的主题更加完美的展示给观众。

3.少儿舞蹈动作设计要主体化

舞蹈的语言既肢体语言,在创编少儿舞蹈动作时,舞蹈创作者要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原形中提取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变成观赏性极强的少儿舞蹈作品。由于少儿所处生长阶段的独特性,决定了少儿在认识舞蹈,学习舞蹈以及观看舞蹈时,往往是从有趣的形象动作开始。因此舞蹈创作中的核心内容是形象创作,这就要求少儿舞蹈创作者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多捕捉现实生活中少儿喜闻乐见的形象,并运用到舞蹈编排中。少儿舞蹈编排中的动作设计要重点考虑少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住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注意少儿舞蹈的生理性和生活性。比如舞蹈作品《戏雨》,在“下雨了”的喊叫声中冲出一群男孩子,任其雨水将自己淋透,甩鞋子赤脚戏水,用雨水浇洒同伴的脸,浇灌同伴的脖子,在冲锋声中分成两排打水仗等展现了男孩子的顽皮个性。

4.少儿舞蹈服装设计要具有独特性

舞美设计包括服装、道具、灯光等,服装在舞蹈中也决定着整个作品的效果,舞蹈服饰总体要求除了轻便、精美、合体,美化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还要求款式、色彩和作品的内容、风格、气氛等相吻合,也就是必须贴近生活。少儿舞蹈创作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观察多思考,及时更新舞蹈创作素材库存以求充分表现丰富多彩的少儿生活,创作出喜闻乐见的少儿舞蹈,让少儿在舞蹈中获得身心与情感的熏陶和滋润。比如少儿舞蹈作品《抬轿轿》群舞者的造型设计是头戴一顶大而绣有“王”字的老虎帽,胸前是大头娃娃的面具,长衫盖至脚背,舞蹈动作设计以民间矮子舞为动律,融入儿童的形体动作,两个主要小演员各扎着两个朝天的纠纠辫,会说话的大眼睛交流着情感,加以顽皮的风趣的舞姿,给人以民间儿童年画的美感色彩,突出了儿童画色彩的艺术美和孩子的稚气可爱。

综上所述,在少儿舞蹈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喜好,创新性的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并能促进我国群众文化少儿舞蹈的发展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吴维.浅析儿童舞蹈编创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大众文艺.2014(22).

少儿舞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少儿舞蹈;辅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J7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117-01

少儿舞蹈是少儿跳的、反映少儿生活、抒发少儿思想感情的舞蹈。因此,童真性是其本体美学属性。要发展少儿舞蹈,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美学本体属性,并使其发扬光大。

一、活泼性

(一)童心

童心是少儿舞蹈创作的情感出发点和聚焦点。童心者,儿童之心情也,说白了,就是“孩子心”。明朝人李贽在其所著的《焚书・童心说》中云:“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也就是真心、纯心、真情实感。为此,少儿舞蹈就要体现少儿的心理特点与心理状态,做到心与少儿相连、情与少儿相通、思与少儿相应、动与少儿相近。

(二)童性

童性是指少儿的个性特点。其主要特征是天真、活泼、好奇、稚气、好动、聪慧。因此宜于选择“跳跳步”、“并跳步”、“踏跳步”等简单舞蹈语汇,而不宜选用诸如“翻身”、“大跳”、“探海”等高难的舞蹈动作,绝对化能将少儿变成“小大人”。

(三)童趣

童趣是指儿童趣味,要富有少儿独有的趣味性。这可以从美国电影大片《狮子王》、《指环王》中找到有益的参照。诸如动画、寓言、童话、神话等形式,都是少儿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其主要特征便是充满童趣。我们黑龙江省的少儿舞蹈,也编演过许多这样的好节目,例如《小射手》、《担鲜藕》、《小风筝》、《闪闪的红星》、《手绢舞》、《恰恰舞》、《向阳花》、《欢庆》、《娃娃看戏》、《童心》等,都获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

舞蹈是以动作为表现手段,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它结合了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从而有助于孩子形成活泼、开朗、健康的性格。舞蹈的本质是表达人内心的情感。一个小孩子喜欢跟着音乐节奏摇摆身体,做出许多自己认为高兴的动作来,这意味着当孩子不能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兴奋的情绪时,他们就会手舞足蹈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对3-6岁的孩子来说,舞蹈是美育的过程,孩子们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娱乐性

少儿舞蹈不是专业的艺术舞蹈,所以群众性与普及性是其本质特征。要通过少儿舞蹈活动,对广大少年儿童进行美育教育和艺术熏陶,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当然,也不排除在舞蹈活动中,对广大少儿进行舞蹈艺术素质的培养与训练,也有可能为培养舞蹈艺术人才贡献力量,但这并不能作为主要目标。

一些幼儿园、一些学校,可以视条件创办少儿舞蹈团或少儿艺术团,请专业的舞蹈演员进行辅导和训练,并可演出,但这不可成为主要的活动方式。即使办起了舞蹈团或艺术团,其目的也要定位在促进群众舞蹈的大发展、大普及上。不可以单纯为办团而办团,那样就会丢掉少儿舞蹈的本体属性,成为舍本求末之举。

一定要牢记少儿舞蹈的群众性特点,万不可只抓“尖子”,忘掉广大少儿群体,更不可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幼儿不能进行专业舞蹈训练,儿童早期也不必采用专业教材来进行教育,儿童舞蹈不能捆在技巧上。通过舞蹈艺术的教育能够让孩子们具有心灵美、体态美,身心得以健康。但熊家泰教授说,许多家长也并不是非要让孩子选择舞蹈做专业,只是希望能让孩子得到从中得到艺术教育,所以早期的舞蹈教育中没必要进行专业训练

三、时代性

一切艺术都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需求,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少儿舞蹈也应当如此。

绝不要认为少儿舞蹈是可以永恒不变的、存之万世的。那种以为《拔萝卜》可以演遍所有的世纪的想法是幼稚的,也是错误的。

事实上,随着高科技的21世纪的到来,中国的少年儿童,无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审美趣味上,都有了质的升华。因此,新时代的少儿舞蹈就要在时代性上下大气力,花大功夫,作大文章。要用现代意识作统领,以新时代、新思想、新文化做内涵,吸收新事物、新知识、新科学、新艺术、新动律,创作出时代感强、高水平、高意境、高层次的新的少儿舞蹈。

在这方面,我省也有许多可喜的收获。如少儿舞《网上聊天》,就以时代韵律为主旋律,用节奏感很强的现代音乐,用两个少儿在电脑上网的形式,模拟打键盘和电脑人的动作,融学电脑、学舞蹈、学拉小提琴、学踢足球的语汇为一体,既充满“孩子气”,又充满时代感,堪称为一部优秀的少儿舞蹈作品。

少儿舞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少儿;舞蹈;训练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05-01

一、舞蹈训练要从娃娃抓起

教育家霍尔特・特里说:“对身体来说,舞蹈可以强健身体,纠正错误姿态,调整肌肉,加强动作的准确性。在情感方面,舞蹈对幼儿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都有帮助,对儿童的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助益。跳舞除了身体和情感并用,显然还要精神集中。如果要身体按照规定的形式舞动,一定要提高注意力、训练有素、敏捷过人。”

霍尔特・特里从人的身体素质、情感、注意力三个方面,高度概括了舞蹈教育的重要性。纵观我国的少儿教育的历史,很多教育者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少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它对帮助少儿成长的潜在功能。在全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能全面正确地运用奸鳄蹈训练这一手段,将对培养少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促进少儿思维、言行、举止等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其具体的方法如下:

(一)反复模仿

人从在母体中十月怀胎开始,就要逐渐接触各种外界事物。对少儿进行舞蹈训练时,要求他们必须记住舞蹈动作的流动路线、节奏节拍、内在感情,并将这些信息存人大脑,又很快用身体表现出来,促使少儿以高度的指向和高度的集中来完成这些动作。少儿从小就进行这种正规、持续、反复的训练,可以培养他们将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高度注意的习惯。很显然,当他们在学校接受其他方面的教育时,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能够较自然而又习惯地集中,对各种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就,这种注意力的培养对一个人的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促进记忆

少儿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记住音乐形象与音乐节拍,还要记住舞蹈动作的律动流程,记住每一个舞蹈动作所表现的情感。如果没有良好的记忆力,这是无法完成的。不论是一个舞蹈、一部舞剧中的若干片段,还是一堂舞蹈课、一次舞蹈训练,舞蹈所需要的记忆力都大于文化课。因为音乐的节拍是变化的,舞蹈的动作是变化的,舞蹈的情感是变化的,训练时必须记住它的变化过程,记住那些特定的造型。少儿在课堂上得到了这种锻炼,无疑对培养他们的记忆力是大有促进作用的。

(三)启蒙思维

在舞蹈训练中,老师教少儿鸭子怎么叫、怎么走、怎么飞,小熊怎走、怎么洗澡。他们用蹒跚的步法和体态跟老师学着,而此时教室里并没有鸭子和小熊,少儿是动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老师的提示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身体表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少儿们运用思维的过程。当少儿们不能完全表现或表现不准时,老师就用生活的经验对他们进行启发。少儿们根据老师的启发进行联想、回忆、理解,最后用形体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少儿们进行了积极的思维活动。同时,此类多次反复的训练,有利于少儿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少儿学习舞蹈,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而且对提高智力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少儿舞蹈训练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舞蹈普及之大势要求从娃娃抓起,少儿舞蹈培训需要在全国各地大小城镇迅速发展。

然而,人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少儿的文化教育艺术启蒙,关系到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常开常艳,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如果重视有余而措施不到位,教学硬件和软件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舞蹈教学就难免鱼龙混杂,就会落空,不但降低少儿舞蹈培训的质量,而且会影响素质教育的到位。更重要的是,在少儿舞蹈培训中,成人化教育严重。指导老师在没有相应教材的情况下,没有从少儿的思维和看世界的角度来理解少儿,或者对少儿的生活和艺术审美要求不太清楚,有时为了省时省力,就把成人舞蹈的节目稍加修改后教给孩子完事,这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为舞蹈是由基本动作、技巧动作和组合动作形成的肢体语言,是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思想感情的手段,它包括丰富的审美性、知识性、思想性,所以不应只是简单地让孩子掌握动作的技巧。少儿阶段是人生成长和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教师是年青一代最初的启蒙老师,少儿教育的教材是祖国花朵未来知识和思想的奠基石。所以,少儿的艺术启蒙老师、启蒙教材非常重要。课堂要成为少儿的乐园,训练要成为少儿的玩耍,老师要成为孩子们的朋友,使少儿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让他们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充分地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激发他们的天性,引导他们的动机,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少儿舞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少儿舞蹈;创作过程;表现手段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110-02

少儿舞蹈是属于孩子们的艺术,它是以反映少年儿童的精神和生活,结合舞蹈艺术形象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是少儿智能化的一种外延形态,同时,又是作用于少儿意识形态的一种教育手段。少儿舞蹈教育与创作的社会效益,只有依附于儿童群体才能显现出不同寻常的活力。为此,我们少儿舞蹈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确立精品意识,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更要从孩子的角度,创作出更多更好并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少儿舞蹈作品,从而丰富广大少年儿童的业余文化生活。对于少儿舞蹈创作这一课题,本人在工作实践中产生了一些体会,下面,就以本人所创作的少儿舞蹈作品《杏叶儿绿杏叶儿黄》和《摸螺蛳》为例,作具体分析。

一、少儿舞蹈的题材应具有鲜明性、精确性、可塑性

儿童世界,五彩缤纷。作为儿童舞蹈的创作人员,不仅要有一颗纯净明亮的童心和对儿童赤诚的爱心,更重要的是要体验儿童的心灵世界,明确儿童的心理需求,善用儿童的视角来洞察生活、观察社会。少儿舞蹈的选材关键在于要以孩子的角度来挖掘题材,以孩子的表现手法来展现题材。一旦掌握了这种创作规律,就不难发现,少儿舞蹈的创作题材在生活中随手可得,再经过作者的反复酝酿、推敲、深思熟虑后,结合考虑突出题材的鲜明性,把握好题材的精确性,结构好题材的可塑性,为下一步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题材的确立,关系到作品思想性的高低深浅,影响着作品艺术性的优劣成败。

(一)题材的鲜明性

《杏叶儿绿杏叶儿黄》这一舞蹈作品,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银杏叶的自然季节变化为主题,并采用独特的扇形叶子作为道具,通过银杏叶在春秋两季不同姿态和色彩的变化,为观众勾勒出一幅季节轮替、情境迁移的美丽画面。不论是春天的蓬勃还是秋天的萧疏,大自然遵循着这周而复始的规律循环往复,揭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呈现在舞台上便是一幅幅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舞蹈画面。

(二)题材的精确性

“敲鼓要打点,做事要得法”。《杏叶儿绿杏叶儿黄》这一舞蹈题材,准确把握住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对外界的观察力。带给孩子们的既有一看就懂的形象思维,又有耐人寻味的逻辑思考。儿童们思想单一,形象思维单一,不能层次太多,拐弯抹角,内容也不宜复杂,少儿舞蹈创作者一定要清楚所要表现的主体对象和客体对象,尤其是在短短几分钟的少儿舞蹈中,一定要注意题材选择的精确性。

(三)题材的可塑性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完美的舞蹈作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可塑性。包括音乐、灯光、服装、布景、道具等。少儿舞蹈更应该如此。少儿舞蹈《杏叶儿绿杏叶儿黄》在舞蹈音乐的选择上突出明朗、简单、形象化,且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让孩子们听后能展开想象,有想跳、爱跳的欲望。音乐配合舞蹈,舞蹈追随音乐,给人的感觉是水融,如鱼得水,缺一不可;道具的选择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一张透明飘逸的绿色银杏叶,在孩子们手上时而聚集一堆,像一颗硕大的银杏树,时而又散开飘落满地,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服装设计更是别具一格,作品开始的绿色部分只是用了一件色彩明快、线条简单的银杏叶状的A字型连衣裙,并添加了精美的点缀装饰,这样既彰显了个性,又富有很强的艺术性和美感。继而脱掉外面的绿色展现的是金黄色的一片,小演员瞬间转换成精巧可爱的短衣短裤,金黄色的服装上,一片片的叶子色彩斑斓,栩栩如生,逼真的效果让观众领略到了“一叶黄而知天下秋”的自然景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人力求于从全方位塑造作品的完美性,致使该作品在参加省、市级赛事活动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1年,在“第六届全国魅力校园文艺汇演”中获得金奖,同年亮相第十一魅力校园春节联欢晚会,并在春节期间由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

二、少儿舞蹈要注重人与物的结合,动与静的处理,情与趣的体现

少儿舞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独特性,而每个少儿舞蹈作品往往是每个舞蹈编导自身艺术创作实践的经验和突破。

江南历来就有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杰地灵,玲珑剔透之美誉。正是由于身处于这样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使得本人所创作的少儿舞蹈作品基本上都带有巧妙、灵活、精致、细腻的特点和风格,且逐步显现出自己的创作特色,本人从事少儿舞蹈创作、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20年,通过自己多年来的实践和体验,在少儿舞蹈的创作上产生出自己的感悟,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人与物的巧妙结合

长期和孩子们相处,发现她们对动物和景物有着特别的偏爱,尤其是对小动物,什么米老鼠、唐老鸭、小山羊、金孔雀等等都是她们心目中的最爱。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我尝试创作了少儿舞蹈《摸螺蛳》,该作品展示了来自江南水乡的三个孩子,在溪河水栈边与一群小螺蛳一起嬉戏玩耍,寻找快乐的欢乐情景,作品自始自始自终贯穿了一个“巧”字。首先,在舞台的中央放置了三个可以移动的高矮不等的平台,无论是拼接起来还是在分开来处理时,均能巧妙地显现出――是一个充满了江南水乡特色的用石头砌成的水栈的河边场景;在角色搭配上形象各异,淳朴美丽的江南孩子稍大,活泼可爱的小螺蛳较小,一是突出了人与物之间的大小差异,二是显示了各自不同的个性;其次,在动作的设计上运用也很“巧”,特别是对“小螺蛳”特形动作的设计,其一举一动,一滚一跳,与为之精心设计的特定动作巧妙结合,诙谐而又生动地展现出了小螺蛳的鲜明特征,尤其是在舞蹈的一开始,一群玲珑剔透、活泼可爱的小螺蛳们,穿着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特制服装,排列成一个大S形围坐在静静水栈边,加之平台上的三个小朋友与之形成互动,在舞美灯光的映衬下,小螺蛳们以极其夸张的神态,拟人化的动作,一个一个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把小螺蛳的奇特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活龙活现,惟妙惟肖,给人以深刻印象,使观众们在欣赏同时,可以领悟到作者独具匠心的创作思维。

(二)动与静的精巧处理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得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就是来自于某个精美的静止式的造型,或者是某个极具动感的形态动作。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轻重缓急,有张有弛,此乃编创者的“出彩”之处。处理好舞蹈中动与静的关系,就等于把握住了这个舞蹈的命脉。在《摸螺蛳》这个作品的结尾处,在三个重组的移动平台上站立的三个小朋友,与围着平台的一群小螺蛳们交融在一起激情舞动,欢快的情趣,热烈的场面,把整个舞蹈推向了最高潮……就在此时,音乐声卡然而止,舞台画面也静止了,小螺蛳们以各种奇特的造型定格在这静止中,正是这瞬间动与静的巧妙结合,烘托出了分外强烈的反响效果。功夫不负有心人,该作品在参加江苏省第五届少儿艺术节舞蹈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三)情与趣的有机体现

少儿舞蹈的编创者都是些成年人,与儿童年代已相隔甚远,对于孩提时代的生活经历一般都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为此,这就要求编创者需怀有一颗童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心灵去感知孩子们所感兴趣的事物及其表达情感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真实反映,从中广泛吸取和挖掘少儿舞蹈创作素材。

少儿舞蹈创作,不仅要有好的题材,在舞蹈的情节铺垫、表演情绪、动作编排、音乐设计以及服装道具的制作上也都要注重有情有趣。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们一旦对舞蹈作品产生了兴趣,就会为之吸引,为之所动,为之鼓舞。只有当孩子与舞蹈结成了“好伙伴”,才会从中接受美的感受,接受美的教育,使得少儿舞蹈这一载体,能以有限的时空,表达出无限的富有儿童情趣、充满幻想、充满高尚情操的美好世界。

总而言之,少儿舞蹈的创作,无论是对题材的选择,结构的设置,情节的安排,动作的设计,细节的捕捉,形象的塑造等等,其基点都应该是以儿童的视角、思想、情感去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反映生活;更要用眼睛、用心灵真诚地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应童心,去寻找童真之纯情,童真之欢乐,才能真正捕捉到生活的、纯真的、浓郁的、童心童趣的灵感,构想出少儿舞蹈创作之源泉,激扬起真、善、美的深刻内蕴,从而获得艺术创作的真谛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蔡婧.浅谈儿童舞蹈教育及创作的探索与分析[J].科学之友(下旬).2010(10).

[2]杨石珍.少儿舞蹈队少儿及残疾儿童的成长作用[J].民族艺术研究.1997(05).

[3]姚静.浅谈少儿舞蹈的创作和教学[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1(04).

[4]孙颖.浅谈少儿舞蹈艺术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S1).

少儿舞蹈范文第6篇

一、 把握少儿舞蹈的特性

(1)年龄特征差异明显

少儿舞蹈的特殊在于具有教育的方向性。高尔基曾说:“每一个进入儿童文学的作者都应当考虑读者年龄的一切特点。否则他的书就成为没有用的书,儿童不需要,成人也不需要。”可见,学龄前的幼童、小学生以及初中学生,因为年龄不同,各自的心理、生理的成长和发展都不相同,形成的思想和对世界的认知也不相同。因此,儿童舞蹈必须与之相适应。儿童舞蹈必须具有“童心”,以儿童之眼光,看儿童之世界,得儿童之趣味。

(2)非常注重兴趣性。

儿童舞蹈当然不能光从兴趣出发,采取兴趣主义的态度,但只要是儿童舞蹈,就一定不能没有兴趣。从心理学的科学研究看,凡是具有新奇的、动态的事物和环境,都是以引起儿童的注意(奇)产生兴趣,譬如异乎寻常的大萝卜,会跳舞的胖胖的小企鹅等等,很多儿童舞蹈都喜欢取材于此,其原因也正在于此。

(3)要求特别生动

为什么孩子喜欢孙悟空、猪八戒、唐老鸭、黑猫警长?因为他们生动。不生动、沉闷的东西,绝对引不起孩子的兴趣,提不起他们审美的热情。鲁迅在《社戏》中描绘了他小时候看戏的情形,可作为我们的参考,孩子们喜欢看热闹,有趣的武打,丑角斗乐,而对于只唱不做的老旦“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于是“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呵欠来。”

二、 深入儿童世界

少儿生活是美丽的、充满阳光的生活。少儿舞蹈编导首先应怀着一颗童心去观察少儿生活,熟悉少儿感兴趣的事物,读懂少儿表达感情的方式,了解少儿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捕捉少儿走进生活的姿势和步态……从中广泛积累创作素材,厚积而薄发。

通俗地讲,一个好的少儿舞蹈编导,就是能见别人所不见,得人所不得。如刀美兰的《水》,汲水、洗发虽为常人所司空见惯,但却没有像她那样的发现。为了能提高见别人所不见、得别人所不得的能力,我以为,其一,必须保持编舞者自身新鲜活泼的童心;其二,随时留意、注意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能化为美妙的儿童舞蹈动作和形态;其三,具有创作的激情;其四,熟悉甚至精通儿童音乐。

三、 舞蹈作品要情真艺美趣浓

艺术是情操教育,以情动人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要点。情由人和事所产生,儿童是儿童舞蹈作品的主体。因此,我们讲的“情真”是指儿童的真实感情,也就是强调儿童舞蹈必须反映儿童的真实感情,而不是成人的,或者是成人强加给他的。作品的思想内容要积极健康,并具备少儿的特点,以利培养少儿良好的品德,鼓励他们沿着健康的方向前进。

真实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是产生美的必要条件,并不等于“艺美”。只有当编导用舞蹈艺术特有的结构方法、表现手法,通过塑造的舞蹈形象把真情善意表达出来时,才能产生美,离开艺术美的思想内容是枯涩的,不会受人喜爱的。只有当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美有机地结合起来溶为一体时,它才能做到真善美的统一,产生美的效应。

儿童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他们的所作所为常常违背成人的思维模式而使人感到妙不可言,人们把它称之为“童趣”。童趣来自儿童的生活,出自儿童的本性,不能有半点矫揉造作,是发自孩子们的内心自然流露出来的。“童趣”有如作品中的“人参汤”,看后使观众振奋、提神,回味无穷。

“雨打小伞喇喇喇,放学之后赶回家。路上发生了件新鲜事,小雨伞呀小雨伞,你真伟大。”路上究竞发生了什么事呢?儿童舞蹈《小雨伞》,还未开幕就抓住了观众的心,把他们带进了这一特定的情境中来了。 在淅沥细雨中,一群女学生,背着书包,打起了蓝色透明的雨伞,在雨中一边赶路一边嬉戏,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潇酒的舞步,把这些活泼可爱的女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雨停了,她们放下雨伞,踏着积水寻乐。突然,暴风雨又来了,她们又急忙聚在一起,在连成一片的雨伞下抗击着大风大雨。这时一位坐轮椅的少年慌忙冒雨向前,雨水无情地向他洒去,正当他无可奈何之时,突然感觉到头上的“雨停了”。其实,不是雨停了,而是在他头顶上升起了一片蓝天――由蓝色小雨伞组成的晴天。望着四周露出的张张笑脸,他也会心地笑了,笑得是那样开心,那样甜蜜,“爱”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雨停了,天晴了,彩虹映蓝天,淘气的女孩们藏在雨伞后,突然都不见了,少年坐在轮椅上拿出了画板和彩笔,要把这最美好的时刻,永远保存在自己的画上。当他入神地作画时,轮椅又动起来了,那群可爱的女孩又出现在了他的身边……精巧的结构,丰富的内涵,优美动人。

四、对舞蹈语汇要适当突破

舞蹈属于空间线形过程中的视觉艺术。它的基本元素是肢体语言。每种风格的舞蹈都由各种不同动作加以踏、跑、跳得以体现。而各种风格的舞蹈又有其基本的动作,如藏舞中的踢踏步,新疆舞的旋转,彝族中的蹬脚拍掌,它们都是个性鲜明的舞蹈动作。创作者的聪慧之处应该表现在舞蹈作品的微妙的连缀动作的过程中。

在《花之唱》中,编导在舞蹈语汇方面做到比较大的突破。它的创作原形是宋祖英《爱我中华》,在那部MTV中,宋祖英在花丛中进行欢歌启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于是编导选择了五彩缤纷的绢花作为道具,以不同的色彩来代替祖国各民族的少儿。在动作的编排上,没有拘泥于民族舞蹈的特定动作,而是把各民族的动作精心进行张弛快慢的改编和巧妙适当的连接,少儿舞者加以对花束的旋转,拉伸,使得动作活泼生动更加新颖有趣。再如《回家》,那是一部歌伴舞的作品,作者没有把动作局限于一贯反映回家的肢体表现中,而是把舞者设定为麦苗的形象,用麦苗成熟以及随风摆动,来表现歌者回家的愉快心情。而在舞蹈语汇上,以手臂动作的变换来表现麦苗的种种状态:成长,摇曳等。并且让表现者以歌唱者为中心,随音乐的起伏对动作进行张弛有度的变换,从而表现回家这一温馨的主题,让观众产生共鸣。在整体结构上采用了造型定位的编法,音乐前奏时,孩子们摆出造型:如拉匀勾、老鹰捉小鸡、捉迷藏,无形中就把观众带入了天真无邪的儿童时代。另外也用队型的变换来表现麦浪的此起彼伏,借以抒发歌者回家时起伏澎湃的心绪。实践证明,在捕捉闪光的形象表现时,还要注意不拘泥于原有舞蹈语汇的框架,要适当加以润色和突破。

少儿舞蹈范文第7篇

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就是事物的独特性,其他人或事物无法替代。但艺术的个性又不尽然,艺术的个性应该是事物的多重共性的融合,从而形成作品的独特形象与气质。这一形象与气质,靠什么来体现呢?个人经验认为,应靠“意象”与“现实”的相互观照来体现。作品中有了拥有丰富内涵的意象,现实才更生活化,大众对其的可视感、可触摸感与通感也就更强。这部作品就具有了成功的基础。

一、意象与现实相互融合,让少儿舞蹈产生突发奇想的效果

意象与现实其实是两个不同层面的存在,当意象与现实的边框被打破,两个不同层面融为一体,作者的创作诉求就得以呈现出来。这在少儿舞蹈编导创作尤其重要,比如表现“小鸟”的题材屡见不鲜,虽然人物形象相近,但选择不同的表现层面、或不同的故事、或赋予不同的时代背景,让意象与现实互通互融起来,会使作品呈现出不一样的风采,列举以下作品:

舞蹈《小鸟天堂》(1993年作品):表现的是广东四会一个小鸟栖息的游览胜地,反映了小鸟一家在大榕树下的幸福生活,既突出了家园这一美好意象,同时又是与现实紧密相联的。1993年,是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春天,广东来了许多五湖四海的打工仔以及他们的孩子,他们都有着对家对团圆的绵绵渴望。同时,广东四会又是一个知名的侨乡,家,这一意象在华侨心中根深蒂固。于是,作品编排之后,获得了比较大的认同。

舞蹈《归巢》(1997年作品):用鸟巢比喻家的大概念,通过描写两群小鸟共同归巢,比喻1997年香港回归之意,构思巧妙,联想合理,也是意象的现实与现实的意象打破壁垒深度融合的作品。

舞蹈《有只雀仔跌落水》(2011年作品):其音乐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广东童谣,描写一群可爱的雏鸟站在枝头参加跳水,在游戏中相互鼓励,体现友爱、勇敢的主题,作品大胆想象,赋予了小鸟新的游戏功能——跳水,充满童真童趣,这里,童谣是意象的载体,友爱是现实的追求。

舞蹈《愤怒的小鸟》(2013年作品):这是一个当年最流行的电子游戏,编导把游戏中的情景转化成舞台的形象,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引起了观者的共鸣。

二、意象符号化,让少儿舞蹈产生贴近生活的无穷魅力

意象的内涵本身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它像诗歌里的美感与韵律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受得到,但它所具有的符号感反而让它获得更强的现实意义,观者就会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量。比如,我们从表象上看,许多作品表现的题材相近,但随着编导把主题以不同的社会化视角加以投射,抓住所反映的人文内涵,然后把这内涵赋予某一意象,就能让对象本身直指现实。例如,同是反映电脑的题材,与时俱进,紧贴时代脉搏,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反映不同的精神内涵,作品举例如下:

舞蹈《世界之窗》(1997年作品):作品以一个电脑界面作为布景,反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成为人们了解世界的便利途径,在这里,似乎看不到任意诗化意象的东西,只是现实中存在的电脑,舞台上的这一工具,但它带给我们的心灵冲击是有目共睹的。

舞蹈《联想娃娃》(1999年作品):舞台中央同样也是一个电脑键盘的模型,每个键盘键都是由戴着黑色博士帽的孩子组成,道具设计联想合理,寓意通过努力学习方可成就未来,作品很现实,但观众却从中看到更深层次的美感。

舞蹈《十兄弟》(2002年作品):寓意十个手指头,表现必须团结协作方可轻松地敲动电脑键盘,反映团结这一主题。舞蹈《QQ空间》(2006年作品):通过这一新时代的产物,表现了中美两国孩子通过QQ空间建立友谊桥梁。这两部作品都是直指现实的创作思路,几乎都将具体的意象全部抽离了,但观众不仅不觉得难以理解,反而从现实的冲击中感受到了更大的艺术力量。

三、意象的折射与现实的隐喻,让少儿舞蹈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冲动审美

意象在很多时候都是直接给人以审美愉悦的,但如果让它起到镜面作用,折射现实中的另一种美,将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同时,少儿舞蹈的主要受众是少儿,如果让现实意义隐蔽起来,而采取一种隐喻充满童趣的方式来表达,就适时地带给了大家一个新的作品。

比如,表现大环境下相近的现实题材,选择不同的意象来折射,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舞蹈作品,以小见大是编导捕捉现实题材的主要手段,如,同是反映留守儿童的作品,因选择了不同的意象折射点而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盼望”是留守儿童的集体情思,看似简单,实则在创作时发现漫无边界,更不能直接简单地表达,只有选择比较合适的切入点,用比较隐蔽的方式进入,才能准确地体现人物内心活动,准确表达主题。

例如舞蹈《遥远的爸爸妈妈》:节目在一种绵绵思意的情绪中推进,切入点是一部电话,描写留守儿童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待远方打工的父母给他们打来电话,节目的结束采用“孩子们继续在电话旁等待”这一悬念式结尾,给观众留下遐想的空间。

舞蹈《爸妈我想你》:节目表现一群留守儿童到车站迎接打工归来的父母,作为切入点的意象是孩子们的新衣服,孩子们盼望着父母给自己带来过年的新衣服,节目的结束采用“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反映天伦之乐的结尾,让观众的期待值得到了满足。

这两部作品中,意象的作用上都是采用“孩子们继续在电话旁等待”和“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折射方式带给观众的,同时隐喻了一种现实生活,所以情感上的冲击力更加强烈。

少儿舞蹈范文第8篇

说到少儿舞蹈,我们不能不谈一下本市的师资力量。就中国舞考级方面,北京舞蹈学院派教授下来,近两年在福建共举办了六期的师资培训班,莆田市共有十几位教师通过了严格的考核并获得由北京舞蹈学院颁发的《中国舞考级教师资格证书》。同时,全国访问量比较高的“舞蹈者之家所有网络也为中国舞考级做了专门的版面介绍。该站点有着17000人的月访问量,是目前全国为数不多的舞蹈类专业门户网站之一。由于好多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都是不理想的,因此就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所以艺术类考生分数低就成了很多文化课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的选择,同时也可以为孩子的将来多一条发展之路。少儿培训是舞蹈专业考核水平培养的第一个关,可以说也是起着决定作用。所以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专业的教育。此时,挑选好的老师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成了非常的关键。只有通过北京舞蹈学院自己的培训与考核认证才能进行教学的中国舞考级课程自然成了抢手的热门。《中国舞考级》是文化部唯一认可的舞蹈考级教材,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和实用性。该教材能提高青少年儿童的文化素质和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也可以为舞蹈专业团体、专业院校培养后备人才。所有的指定授课点都必须严格按照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中心有关规定,以塑造青少年儿童的高尚艺术情操、培养孩子健康身心为己任,为孩子的成长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国舞考级证书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实用性,全国有效。这些特点都使得中国舞考级有着更长远的发展空间。我们说的大的境界已经具备了。在2001年9月莆田“舞蹈者之家”成立中国舞考级点的时候,北京舞蹈学院的曾新教授、福建省舞蹈家协会的贾淑华副主席、中国舞考级福建基地的主任崔鹃等来到莆田亲自指导,并针对莆田的地方情况做出了适当的发展政策调整,如收费略低于福建的平均水平等,给予本地少儿舞蹈发展更广阔的空间。同年,申请和成立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指定授课还有涵江的“小荷花”艺术团和仙游的“小飞天”少儿艺术中心等。2002年4月到6月,由福建省电视台、福建省教育厅艺教委、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福建基地联合举办的综艺先锋“酷酷小童星”舞蹈比赛栏目中,来自莆田中国舞考级培训中心的小朋友们以群舞《喜雪》取得了中级组比赛赛的第二名,得到了升学考试加分的机会!为了普及舞蹈,2002年中国舞考级被正式纳入我省艺术水平考级范围!大的关怀有了,然而,大的环境我们却还没有形成!首先是生源。目前在全省共有5000多名中国舞考级的学员,其中已经通过考级的2000多名。而莆田市登记在册的总共只有100多名学员参加考级的培训,其中已经通过考级的才30多名。生源少是由于宣传的力度不够,招生难是由于家长和学员的意识不够,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解决。其次是生源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主要原因是一些家长都不愿意让男孩学舞蹈,一些男孩对舞蹈也不太感兴趣,另一方面少年宫和一此少儿舞蹈班里也很少有男班。男生少女生多这一现象在各院校招生考试的时候体现的非常明显。因此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再则,办“黑班”的现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舞蹈老师或是培训班打着班中国舞考级班的名号,却无法完成规格、规定的考级课程,导致耽误了孩子的学习和考级;还有个别的培训班故意地不告诉孩子有考级或直接不同意让孩子参加考级。由于北京舞蹈学院严格的教学规定和专业的教学内容,规定非指定授课点或是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老师无权推荐学生参加考试,所以,有不少的学员在培训班学习完了相关课程却没有登记并参加考试。其他类的少儿舞蹈培训也是存在不少问题的,如覆盖率低、教师水平不够高、教学存在问题等,不正确的训练方法导致了很多学员动作不规格,严重的还导致了少儿身体健康和成长发育!谈了以上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少儿舞蹈要在莆田形成大气候,恐怕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艰难的路要走。文至于此,我们在沉思中,更应该着手去解决目前的问题,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舞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中国舞考级,来同来努力,普及舞蹈!

少儿舞蹈范文第9篇

人类任何有意识的动作,都产生于心灵内在的启示。舞蹈动作是心灵深处之情感世界的形象表白;如古语所谓“心声”、“心华”,佛语所谓“心水”、“心波”所构成的心貌、心境,传介于艺术化了的形体动作,便成之为人类艺术思想及其情感内涵的载体——舞蹈。少年儿童成长发育日日更新的生理特征,以及其五色斑斓梦幻叠彩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他们对舞蹈独特的表现特征。作为一名少儿舞蹈的教育及创作工作者,笔者认为:儿童舞蹈从创作规律和创作技法上与成人舞蹈创作有相通之处,但它却更难于成人舞蹈的创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因此,受生理、心理、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使成人与儿童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缩短这一差距,这就需要儿童舞蹈创作者熟悉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儿童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必须从“童心”出发并以舞蹈的艺术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凝炼生活,直至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儿童特点,受孩子们欢迎的好作品,达到教育儿童,并陶冶其情操的目的。一、童心纯真,富于幻想唐代刘长卿有诗句云:“心镜万象生”;即人的思维与感情皆附丽于大千世界、万象自然;而生存游戏于这万象自然中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更有着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天生的好奇会使他们看到原来空无所有的地方有某种美妙的图象出现,更喜欢模仿自己在某地方看到的景物。儿童清新烂漫,天真活泼,对世界充满清莹、甜柔的爱,爱野地上的小草,花,爱天上的月亮星星,爱天空中游弋飞翔的小鸟、白云,爱江河上跳跃闪映的小鱼、帆影,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自己喜爱的对象,他们具有求知欲强喜欢模仿,好奇好问,兴趣广泛等等特点。因此儿童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和特点是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不开的。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是创作儿童舞蹈的基本要素,只有努力把握儿童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的特点,洞析儿童微妙的心灵内涵,儿童舞蹈创作者便会得到无竭的启示,便会从在成人看来无足为奇的事物中,产生出无穷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并从中捕捉到能用舞蹈形式来表达儿童情趣的舞蹈形象来。二、夸张与变形的舞蹈语言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启迪,但它所提供的艺术图景却远比生活更突出,更鲜明、更感人。美学家朱彤说:“只有通过虚构进行夸张,才能创造艺术美。”在生活基础上的虚构与夸张,正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基于这一特征,儿童舞蹈的创作,应该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显现出更美好、更浪漫的艺术境界。“夸张是创作的基本法则”(高尔基语)。只有创作者真正走进孩子们那极富感染力的内心世界,才会凝炼成在美好生活基础上夸张变形的属于少年儿童心花吐绽的少儿舞蹈语言。但夸张与变形不能忽略形象的准确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所要达到的艺术形象。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演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是适应舞台表演和没有语言作为媒介交流的表演形式,只有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让观众从视觉中获得清晰的表情信息。夸张是从生活中提炼与升华,将生活中形体感觉反应扩大化。如喜、惊、冷、痛、看等都需要夸大形体的动态感并予以停顿或强烈的夸张,有的则要将作扩大延伸,如哭笑都要将形体的某个部位动作放大,延长动作线,使形体表情更明确。变形,从对逻辑规定的质实的超越达到形象神奇的境界,抓住原有素材动作韵律,沿着突出童稚趣味的方向做大胆的变形处理,使儿童舞蹈的韵味被强调出来,这样的夸张和变形,在艺术构思中紧紧围绕着舞蹈形象的特质进行,所以收效很大,使儿童舞蹈更具有明显的特色。三、拟人化的手法拟人化的手法,很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会说话、会吃饭、会生病,有爸爸、有妈妈。创作者按作品的内容需要,将儿童的各种特征和思想注入动、植物溶化成一个完整的感人形象。借助这些形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内涵,如借助小蜜蜂,小蚂蚁提倡集体主义和勤劳的精神,以小天鹅、小鸭子等可爱的艺术形象传达儿童之情,使孩子们进入角色,在美的节奏的动作中,自由自在地表演,从而体现出儿童舞蹈语言更追求形式的新颖性、变化性,它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和夸张,不是照搬成人现成的动作,而是在不断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建造自己的素材结构,努力去创造,去寻找新意,寻找新奇,以美的成功的工艺形式吸引广大儿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激情,满足他们的欣赏需求,儿童舞蹈语言的创造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以夸张、简洁、明了、灵活的语言,展现儿童的神与形,情与趣。四、自然天成的童趣自然,作为一种艺术品格是指真谆、质朴清新。舞蹈作品的自然气质,首先得之于精心的选材。如山中采蘑、放鸭行船,捉蛐蛐、大树下的游戏等等这些舞蹈作品选用的题材本身就内含了自然的品性,当然并不是说只要选取大自然中的山林、草木、鸟虫为艺术对象就能有艺术的自然风貌。所谓儿童情趣就是符合儿童年龄,生理特点,体现儿童情感,激发其想象力,观察力,能为儿童心领神会的绕有兴趣的事和物,如何寻求儿童情趣呢?这就是常说的编舞者的“童心”即儿童的心理特点方式去表现,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认识,反映客观世界。从儿童生活中去发现那蕴藏着富有情趣的事和物,进行独特巧妙的构思,创造令孩子们神往的意境和生动的艺术形式,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浓郁的儿童情趣,最终使作品具有艺术生命力。五、为了明天美国舞蹈大师特德·肖恩说:“舞蹈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获得滋养人类任何有意识的动作,都产生于心灵内在的启示。舞蹈动作是心灵深处之情感世界的形象表白;如古语所谓“心声”、“心华”,佛语所谓“心水”、“心波”所构成的心貌、心境,传介于艺术化了的形体动作,便成之为人类艺术思想及其情感内涵的载体——舞蹈。少年儿童成长发育日日更新的生理特征,以及其五色斑斓梦幻叠彩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他们对舞蹈独特的表现特征。作为一名少儿舞蹈的教育及创作工作者,笔者认为:儿童舞蹈从创作规律和创作技法上与成人舞蹈创作有相通之处,但它却更难于成人舞蹈的创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因此,受生理、心理、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使成人与儿童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缩短这一差距,这就需要儿童舞蹈创作者熟悉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儿童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必须从“童心”出发并以舞蹈的艺术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凝炼生活,直至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儿童特点,受孩子们欢迎的好作品,达到教育儿童,并陶冶其情操的目的。一、童心纯真,富于幻想唐代刘长卿有诗句云:“心镜万象生”;即人的思维与感情皆附丽于大千世界、万象自然;而生存游戏于这万象自然中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更有着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天生的好奇会使他们看到原来空无所有的地方有某种美妙的图象出现,更喜欢模仿自己在某地方看到的景物。儿童清新烂漫,天真活泼,对世界充满清莹、甜柔的爱,爱野地上的小草,花,爱天上的月亮星星,爱天空中游弋飞翔的小鸟、白云,爱江河上跳跃闪映的小鱼、帆影,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自己喜爱的对象,他们具有求知欲强喜欢模仿,好奇好问,兴趣广泛等等特点。因此儿童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和特点是和儿童的

生理、心理状态分不开的。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是创作儿童舞蹈的基本要素,只有努力把握儿童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的特点,洞析儿童微妙的心灵内涵,儿童舞蹈创作者便会得到无竭的启示,便会从在成人看来无足为奇的事物中,产生出无穷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并从中捕捉到能用舞蹈形式来表达儿童情趣的舞蹈形象来。二、夸张与变形的舞蹈语言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启迪,但它所提供的艺术图景却远比生活更突出,更鲜明、更感人。美学家朱彤说:“只有通过虚构进行夸张,才能创造艺术美。”在生活基础上的虚构与夸张,正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基于这一特征,儿童舞蹈的创作,应该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显现出更美好、更浪漫的艺术境界。“夸张是创作的基本法则”(高尔基语)。只有创作者真正走进孩子们那极富感染力的内心世界,才会凝炼成在美好生活基础上夸张变形的属于少年儿童心花吐绽的少儿舞蹈语言。但夸张与变形不能忽略形象的准确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所要达到的艺术形象。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演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是适应舞台表演和没有语言作为媒介交流的表演形式,只有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让观众从视觉中获得清晰的表情信息。夸张是从生活中提炼与升华,将生活中形体感觉反应扩大化。如喜、惊、冷、痛、看等都需要夸大形体的动态感并予以停顿或强烈的夸张,有的则要将作扩大延伸,如哭笑都要将形体的某个部位动作放大,延长动作线,使形体表情更明确。变形,从对逻辑规定的质实的超越达到形象神奇的境界,抓住原有素材动作韵律,沿着突出童稚趣味的方向做大胆的变形处理,使儿童舞蹈的韵味被强调出来,这样的夸张和变形,在艺术构思中紧紧围绕着舞蹈形象的特质进行,所以收效很大,使儿童舞蹈更具有明显的特色。三、拟人化的手法拟人化的手法,很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会说话、会吃饭、会生病,有爸爸、有妈妈。创作者按作品的内容需要,将儿童的各种特征和思想注入动、植物溶化成一个完整的感人形象。借助这些形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内涵,如借助小蜜蜂,小蚂蚁提倡集体主义和勤劳的精神,以小天鹅、小鸭子等可爱的艺术形象传达儿童之情,使孩子们进入角色,在美的节奏的动作中,自由自在地表演,从而体现出儿童舞蹈语言更追求形式的新颖性、变化性,它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和夸张,不是照搬成人现成的动作,而是在不断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建造自己的素材结构,努力去创造,去寻找新意,寻找新奇,以美的成功的工艺形式吸引广大儿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激情,满足他们的欣赏需求,儿童舞蹈语言的创造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以夸张、简洁、明了、灵活的语言,展现儿童的神与形,情与趣。四、自然天成的童趣自然,作为一种艺术品格是指真谆、质朴清新。舞蹈作品的自然气质,首先得之于精心的选材。如山中采蘑、放鸭行船,捉蛐蛐、大树下的游戏等等这些舞蹈作品选用的题材本身就内含了自然的品性,当然并不是说只要选取大自然中的山林、草木、鸟虫为艺术对象就能有艺术的自然风貌。所谓儿童情趣就是符合儿童年龄,生理特点,体现儿童情感,激发其想象力,观察力,能为儿童心领神会的绕有兴趣的事和物,如何寻求儿童情趣呢?这就是常说的编舞者的“童心”即儿童的心理特点方式去表现,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认识,反映客观世界。从儿童生活中去发现那蕴藏着富有情趣的事和物,进行独特巧妙的构思,创造令孩子们神往的意境和生动的艺术形式,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浓郁的儿童情趣,最终使作品具有艺术生命力。五、为了明天美国舞蹈大师特德·肖恩说:“舞蹈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人们新的需求和社会新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开启着人们的心智,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个从事舞蹈事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时代儿童的自我意识增强趋向复杂、成熟。知识丰富了,审美需求不断地变异拓宽,对此创作者必须更新自身的生活库存,去表现绚丽多彩的儿童生活,对舞蹈新意识,新观念的出现,创作者需要拓宽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高精神境界,不断探索追求,为了祖国的明天,使孩子们得到全面的教育,使他们的身心、情感在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

少儿舞蹈范文第10篇

人类任何有意识的动作,都产生于心灵内在的启示。舞蹈动作是心灵深处之情感世界的形象表白;如古语所谓“心声”、“心华”,佛语所谓“心水”、“心波”所构成的心貌、心境,传介于艺术化了的形体动作,便成之为人类艺术思想及其情感内涵的载体——舞蹈。少年儿童成长发育日日更新的生理特征,以及其五色斑斓梦幻叠彩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他们对舞蹈独特的表现特征。作为一名少儿舞蹈的教育及创作工作者,笔者认为:儿童舞蹈从创作规律和创作技法上与成人舞蹈创作有相通之处,但它却更难于成人舞蹈的创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因此,受生理、心理、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使成人与儿童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缩短这一差距,这就需要儿童舞蹈创作者熟悉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儿童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必须从“童心”出发并以舞蹈的艺术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凝炼生活,直至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儿童特点,受孩子们欢迎的好作品,达到教育儿童,并陶冶其情操的目的。一、童心纯真,富于幻想唐代刘长卿有诗句云:“心镜万象生”;即人的思维与感情皆附丽于大千世界、万象自然;而生存游戏于这万象自然中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更有着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天生的好奇会使他们看到原来空无所有的地方有某种美妙的图象出现,更喜欢模仿自己在某地方看到的景物。儿童清新烂漫,天真活泼,对世界充满清莹、甜柔的爱,爱野地上的小草,花,爱天上的月亮星星,爱天空中游弋飞翔的小鸟、白云,爱江河上跳跃闪映的小鱼、帆影,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自己喜爱的对象,他们具有求知欲强喜欢模仿,好奇好问,兴趣广泛等等特点。因此儿童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和特点是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不开的。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是创作儿童舞蹈的基本要素,只有努力把握儿童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的特点,洞析儿童微妙的心灵内涵,儿童舞蹈创作者便会得到无竭的启示,便会从在成人看来无足为奇的事物中,产生出无穷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并从中捕捉到能用舞蹈形式来表达儿童情趣的舞蹈形象来。二、夸张与变形的舞蹈语言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启迪,但它所提供的艺术图景却远比生活更突出,更鲜明、更感人。美学家朱彤说:“只有通过虚构进行夸张,才能创造艺术美。”在生活基础上的虚构与夸张,正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基于这一特征,儿童舞蹈的创作,应该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显现出更美好、更浪漫的艺术境界。“夸张是创作的基本法则”(高尔基语)。只有创作者真正走进孩子们那极富感染力的内心世界,才会凝炼成在美好生活基础上夸张变形的属于少年儿童心花吐绽的少儿舞蹈语言。但夸张与变形不能忽略形象的准确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所要达到的艺术形象。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演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是适应舞台表演和没有语言作为媒介交流的表演形式,只有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让观众从视觉中获得清晰的表情信息。夸张是从生活中提炼与升华,将生活中形体感觉反应扩大化。如喜、惊、冷、痛、看等都需要夸大形体的动态感并予以停顿或强烈的夸张,有的则要将作扩大延伸,如哭笑都要将形体的某个部位动作放大,延长动作线,使形体表情更明确。变形,从对逻辑规定的质实的超越达到形象神奇的境界,抓住原有素材动作韵律,沿着突出童稚趣味的方向做大胆的变形处理,使儿童舞蹈的韵味被强调出来,这样的夸张和变形,在艺术构思中紧紧围绕着舞蹈形象的特质进行,所以收效很大,使儿童舞蹈更具有明显的特色。三、拟人化的手法拟人化的手法,很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会说话、会吃饭、会生病,有爸爸、有妈妈。创作者按作品的内容需要,将儿童的各种特征和思想注入动、植物溶化成一个完整的感人形象。借助这些形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内涵,如借助小蜜蜂,小蚂蚁提倡集体主义和勤劳的精神,以小天鹅、小鸭子等可爱的艺术形象传达儿童之情,使孩子们进入角色,在美的节奏的动作中,自由自在地表演,从而体现出儿童舞蹈语言更追求形式的新颖性、变化性,它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和夸张,不是照搬成人现成的动作,而是在不断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建造自己的素材结构,努力去创造,去寻找新意,寻找新奇,以美的成功的工艺形式吸引广大儿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激情,满足他们的欣赏需求,儿童舞蹈语言的创造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以夸张、简洁、明了、灵活的语言,展现儿童的神与形,情与趣。四、自然天成的童趣自然,作为一种艺术品格是指真谆、质朴清新。舞蹈作品的自然气质,首先得之于精心的选材。如山中采蘑、放鸭行船,捉蛐蛐、大树下的游戏等等这些舞蹈作品选用的题材本身就内含了自然的品性,当然并不是说只要选取大自然中的山林、草木、鸟虫为艺术对象就能有艺术的自然风貌。所谓儿童情趣就是符合儿童年龄,生理特点,体现儿童情感,激发其想象力,观察力,能为儿童心领神会的绕有兴趣的事和物,如何寻求儿童情趣呢?这就是常说的编舞者的“童心”即儿童的心理特点方式去表现,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认识,反映客观世界。从儿童生活中去发现那蕴藏着富有情趣的事和物,进行独特巧妙的构思,创造令孩子们神往的意境和生动的艺术形式,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浓郁的儿童情趣,最终使作品具有艺术生命力。五、为了明天美国舞蹈大师特德·肖恩说:“舞蹈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获得滋养人类任何有意识的动作,都产生于心灵内在的启示。舞蹈动作是心灵深处之情感世界的形象表白;如古语所谓“心声”、“心华”,佛语所谓“心水”、“心波”所构成的心貌、心境,传介于艺术化了的形体动作,便成之为人类艺术思想及其情感内涵的载体——舞蹈。少年儿童成长发育日日更新的生理特征,以及其五色斑斓梦幻叠彩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他们对舞蹈独特的表现特征。作为一名少儿舞蹈的教育及创作工作者,笔者认为:儿童舞蹈从创作规律和创作技法上与成人舞蹈创作有相通之处,但它却更难于成人舞蹈的创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因此,受生理、心理、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使成人与儿童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缩短这一差距,这就需要儿童舞蹈创作者熟悉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儿童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必须从“童心”出发并以舞蹈的艺术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凝炼生活,直至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儿童特点,受孩子们欢迎的好作品,达到教育儿童,并陶冶其情操的目的。一、童心纯真,富于幻想唐代刘长卿有诗句云:“心镜万象生”;即人的思维与感情皆附丽于大千世界、万象自然;而生存游戏于这万象自然中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更有着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天生的好奇会使他们看到原来空无所有的地方有某种美妙的图象出现,更喜欢模仿自己在某地方看到的景物。儿童清新烂漫,天真活泼,对世界充满清莹、甜柔的爱,爱野地上的小草,花,爱天上的月亮星星,爱天空中游弋飞翔的小鸟、白云,爱江河上跳跃闪映的小鱼、帆影,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自己喜爱的对象,他们具有求知欲强喜欢模仿,好奇好问,兴趣广泛等等特点。因此儿童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和特点是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不开的。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是创作儿童舞蹈的基本要素,只有努力把握儿童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的特点,洞析儿童微妙的心灵内涵,儿童舞蹈创作者便会得到无竭的启示,便会从在成人看来无足为奇的事物中,产生出无穷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并从中捕捉到能用舞蹈形式来表达儿童情趣的舞蹈形象来。二、夸张与变形的舞蹈语言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启迪,但它所提供的艺术图景却远比生活更突出,更鲜明、更感人。美学家朱彤说:“只有通过虚构进行夸张,才能创造艺术美。”在生活基础上的虚构与夸张,正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基于这一特征,儿童舞蹈的创作,应该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显现出更美好、更浪漫的艺术境界。“夸张是创作的基本法则”(高尔基语)。只有创作者真正走进孩子们那极富感染力的内心世界,才会凝炼成在美好生活基础上夸张变形的属于少年儿童心花吐绽的少儿舞蹈语言。但夸张与变形不能忽略形象的准确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所要达到的艺术形象。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演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是适应舞台表演和没有语言作为媒介交流的表演形式,只有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让观众从视觉中获得清晰的表情信息。夸张是从生活中提炼与升华,将生活中形体感觉反应扩大化。如喜、惊、冷、痛、看等都需要夸大形体的动态感并予以停顿或强烈的夸张,有的则要将作扩大延伸,如哭笑都要将形体的某个部位动作放大,延长动作线,使形体表情更明确。变形,从对逻辑规定的质实的超越达到形象神奇的境界,抓住原有素材动作韵律,沿着突出童稚趣味的方向做大胆的变形处理,使儿童舞蹈的韵味被强调出来,这样的夸张和变形,在艺术构思中紧紧围绕着舞蹈形象的特质进行,所以收效很大,使儿童舞蹈更具有明显的特色。三、拟人化的手法拟人化的手法,很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会说话、会吃饭、会生病,有爸爸、有妈妈。创作者按作品的内容需要,将儿童的各种特征和思想注入动、植物溶化成一个完整的感人形象。借助这些形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内涵,如借助小蜜蜂,小蚂蚁提倡集体主义和勤劳的精神,以小天鹅、小鸭子等可爱的艺术形象传达儿童之情,使孩子们进入角色,在美的节奏的动作中,自由自在地表演,从而体现出儿童舞蹈语言更追求形式的新颖性、变化性,它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和夸张,不是照搬成人现成的动作,而是在不断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建造自己的素材结构,努力去创造,去寻找新意,寻找新奇,以美的成功的工艺形式吸引广大儿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激情,满足他们的欣赏需求,儿童舞蹈语言的创造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以夸张、简洁、明了、灵活的语言,展现儿童的神与形,情与趣。四、自然天成的童趣自然,作为一种艺术品格是指真谆、质朴清新。舞蹈作品的自然气质,首先得之于精心的选材。如山中采蘑、放鸭行船,捉蛐蛐、大树下的游戏等等这些舞蹈作品选用的题材本身就内含了自然的品性,当然并不是说只要选取大自然中的山林、草木、鸟虫为艺术对象就能有艺术的自然风貌。所谓儿童情趣就是符合儿童年龄,生理特点,体现儿童情感,激发其想象力,观察力,能为儿童心领神会的绕有兴趣的事和物,如何寻求儿童情趣呢?这就是常说的编舞者的“童心”即儿童的心理特点方式去表现,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认识,反映客观世界。从儿童生活中去发现那蕴藏着富有情趣的事和物,进行独特巧妙的构思,创造令孩子们神往的意境和生动的艺术形式,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浓郁的儿童情趣,最终使作品具有艺术生命力。五、为了明天美国舞蹈大师特德·肖恩说:“舞蹈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人们新的需求和社会新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开启着人们的心智,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个从事舞蹈事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时代儿童的自我意识增强趋向复杂、成熟。知识丰富了,审美需求不断地变异拓宽,对此创作者必须更新自身的生活库存,去表现绚丽多彩的儿童生活,对舞蹈新意识,新观念的出现,创作者需要拓宽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高精神境界,不断探索追求,为了祖国的明天,使孩子们得到全面的教育,使他们的身心、情感在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

人们新的需求和社会新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开启着人们的心智,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个从事舞蹈事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时代儿童的自我意识增强趋向复杂、成熟。知识丰富了,审美需求不断地变异拓宽,对此创作者必须更新自身的生活库存,去表现绚丽多彩的儿童生活,对舞蹈新意识,新观念的出现,创作者需要拓宽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高精神境界,不断探索追求,为了祖国的明天,使孩子们得到全面的教育,使他们的身心、情感在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

上一篇:舞蹈考级范文 下一篇:傣族舞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