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05 20:27:30

商业管理

商业管理范文第1篇

长期以来,困扰文物商业事业发展的难题——经费短缺,人才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等依然存在。流散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社会流通和私人收藏或罚没机关的典型文物未能及时得到有计划有目的的征集保护,毁坏和流失比较严重。一方面是抢救性的经费不足,另一方面是有限的经费投入得不到科学、合理的使用。由于体制的原因,文物鉴定人员后继乏人,文物商业经营人才青黄不接。文物鉴定人员还处于一种永恒不变的师徒关系,对社会所反馈的新信息接纳不足,停留在原始的看、摸经验上。分配原则不均和无效的承诺给经营人员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跳槽或另谋高就现象的娄娄发生,对本来就缺乏经营人才的文物商业又敲响了一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量的旅游者涌入各旅游城市,文物销售与旅游的关系更为密切,由于文物商业管理工作滞后,未能有效的控制文物的正集、收藏和入藏,导致一些文物范畴的旧瓷器、旧工艺品、珠宝、玉器等古物珍品,堂而皇之地成为文物经营的“合法”买卖。再者相当规模的城市工艺品集贸市场的出现,给我们文物商业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二、文物商业管理的对策及思路

第一,积极探索,加强管理,逐步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加强对文物商业管理,才可能实现有效的保护、合理利用文物。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新时期要求,促进文物商业事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协调文物商业管理部门与旅游、公安、工商、外贸、海关等的关系,采取措施,调整加强文物商业管理部门的领导力量,特别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模式,明确改革的任务和目标。建立竞争机制,充分调动行家里手们的积极性。活化内部的管理,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倡导全社会,关心、守护和支持文物事业,以效益作纽带吸纳社会方面的资金,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一是更新观念,拓宽文物商业管理工作的思路。文物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文物商品进入市场,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个流通问题,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这是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环节。文物商业管理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政策性强、渉及面广,又具有文物特性的特殊行业,不能照搬硬套市场经济管理工作的一般做法。但是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必然要受到普遍性的制约和影响,为了提高我们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为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物商业管理体制。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提倡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对于探索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一时还看不准,吃不透的问题,要多谋善断,不能轻率了事,在正确理论指导下,不断的实践和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我们学习的主要途径。二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队伍素质。文物商业管理人才的培训,除了利用学校教育和部门专业培训外,必须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以专业鉴定人才为例,就需要亲自从观察大量文物真品和赝品中寻找感觉,需要长时间的理论探索和经验积累,还需要前辈专家的精微把握之外的真传亲授才能造就。在加强文物商业管理人才培训的同时,特别要培养一批政治优、业务强和懂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现代科技,以及外语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文物商业管理内部的人事制度也要改革,不称职的人要调出或培训后再上岗。三是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实现文物资源“双效”价值。合理科学的开发文物资源,我国文物资源丰厚且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是强化全民文物保护意识的有效手段之一。以文博单位为社会教育基地,用文物实例和图画等多种形式。组织和吸引群众,特别是文物爱好者的观瞻。既满足人们鉴定文物,陶冶情操的需要,更使广大群众和文物爱好者增加文物保护意识。同时,开发利用所获得的经济收入用于文物商业管理,进一步促进购销文物活动。充分利用文物资源,扩大对外开放,沟通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文物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加强文物商业市场的管理工作。

一是清流截源,归口管理文物市场。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文物流通领域的管理工作,依法管理文物市场。充分认识文物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的转换,要坚持文物销售活动由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的文物经营单位在批准范围内专营。文物商店要把收购保护具有重要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向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提供藏品作为首要任务。根据国内文物收藏需求与日俱增的情况,逐步把文物销售的重心转向国内市场,努力开展和扩大文物内销业务,使内销投放的品种、数量、价格和经营服务方式逐步适应收藏者的需求。

二是采取切实措施,依法管理文物市场。

文物商业管理是个精深细致,牵涉面极广的工作,需要法律法规的切实保障。我国先后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细则》两部权威法规。全国人大委员会,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还先后就打击盗窃、盗掘、非法经营和走私文物活动等方面出台了多个文件。各省也相继制定了一些文物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在工作中只要有法可依就坚决依法办事,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私下协商或某个领导人的口头承诺上,更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或某一方面的压力,作出违背法律法规的让步,对城市的旧货市场和村镇夹有文物上市的集贸市场,要密切配合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合依法施行有效的文物监管,统一调度文物市场的管理,更有力的打击走私和倒卖文物的违法活动。

三是建立文物执法队伍,强化管理职能。

加强文物法规建设,还要不断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健全文物工作机构,理顺关系,单独设立文物执法队伍配合司法机关工作。吸收文物相关行业的专家参加,从较高层次加强对文物商业管理工作的领导,组建文物商业管理办公室,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对所辖的文物旧货市场实行统一管理,在部门级别未变,人员未变,未增加一块招牌的情况下,使文物商业管理部门身兼二职变成文物执法机构,改变那种“执法无人”的被动局面。成立文物执法队伍,赋予文物商业管理部门治安职能,既是文物事业机构,又是文物执法部门,从而达到依法管理保护文物市场,依法打击文物案犯,把文物商业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商业管理范文第2篇

一、商业管理知识化的核心内涵

商业管理知识化,简单地说就是以知识为核心的商业管理。具体讲就是商业企业通过确认和利用已有的与可能获取的知识资力,对各种知识进行连续的管理过程,以满足开拓新市场的需要。其出发点是把知识机为最重要的资源,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信息与知识作为提高商业竞争力的关键。

商业管理知识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归纳起来,最核心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实现知识的共享。企业所拥有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以未编码隐性形式存在,如员工的智慧和技能;有的是以规范的显性形式存在,如企业的专利、技术诀窍、生产工艺等。与相对凝固、静止的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比较起来,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不仅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更是企业创新的最终源泉。如果能对隐性知识加以有效的组合和应用,就能不断实现创新.为企业创造巨大的效益,从而知识管理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为此,实现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共事势必成为企业知识管理的前提和核心。打个比方来说,两个入各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后,各自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如果彼此交换的是一种想法,那么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想法,并且可以相互启迪,产生更有意义的新思想。这就是知识共享所产生的效果。

2.用知识优势铸就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大体上有五类:同行业竞争者、替代品生产者、潜在进入者、讨价还价的供应商和客户。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只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最终被淘汰出局。而拥有了竞争优势.就象占据了战斗中的“制高点”,就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根据知识管理的思想,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是商业企业的知识提供者之一,企业不应该把他们视为竞争对手,而应该与他们实现知识和信息共享.建立起合作伙伴的关系。对于其他三类竞争者,企业就必须依靠某种竞争优势来保证自己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依靠资金或实物资源建立起来的优势地位显然是不可靠的,资金是慢慢可以积累的,实物资源则是会消耗掉的,所以这种优势只是暂时的。处于知识经济中的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本是智力资本,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而任何一个企业,甚至国家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即使掌握,在所掌握的知识上也不可能全面领先。可以说每个企业都具有独到的知识(或者说诀窍),都具有一定的知识优势。用这种知识优势铸就的竞争优势才是持久的、稳固的。

二、商业管理知识化的基本途径

推进商业管理知识化,要求政府和企业协调运作,共同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l.树立以知识为核心的商业管理观念,实现商业管理理念的知识化。转变商业不过买和卖的陈旧的管理观念,确立全新的“商业生态系统”观点,实现以知识为核心的商业管理,这是商业管理知识化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要来政府确立战略观念,站在时代前列,高瞻远瞩,统筹全局,从政策上、体制上为商业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具体而言,政府应为商业提供一个公平规范的法律环境,在各种市场准入制度、市场交易制度与监督、经济合同的执行与赔偿、商业欺诈、知识产权保护、广告、税收等方面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企业必须把握知识经济的脉搏,顺应“商业生态系统”的运作要求,以时代感、危机感和紧迫感来认识信息营销、网络生存、高科技经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商战中树立不断创新的竞争理念、营销理念、流通理念和市场理念。

2.改造组织,实现商业管理组织的知识化。就是要求商业管理组织要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市场环境的要求,充分发挥组织中人的作用,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寻求在多个“商业生态系统”中实现利益。这包括:

(1)建立适应知识商业要求的组织结构。“商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必然导致知识商业的出现。这就要求商业管理更加强调组织各单元(个人、班组或部门)之间知识、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及时、有效,更加注重发挥每个组织单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我们必须对传统的商业组织结构进行知识化的改造。改造后的企业组织结构应该是有利于进行商业知识管理的;知识和信息的扩散是迅速的、畅通的;每个组织单元都可以与企业的知识库建立直接的联系,为知识库的建设、开发与应用贡献力量;企业可以通过对知识库被访问的情况和知识应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指导,及时反馈信息,促进知识创新。同时,由于消除了等级制度,任何两个员工都能互相沟通与交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知识库为中心、以每个组织单元为节点的知识网络,使商业知识管理能够真正付诸实施。

(2)形成职业化经理阶层,实现管理组织专职化。在当前多数国有商业企业陷入困境的情况下,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经理阶层职业化显得更加迫切。因为经理是通过运用他们的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来管理企业的,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知识是最重要的商品,创建和分享知识已成为一种模糊控制行为,既不能被监督管理,也不能强加于人,它仅在人们自愿合作时才发生。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将企业经理作为一项职业来选择时,才会愿意将固化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资源与企业所有者共享,从而创造效率。这是我国国有商业企业摆脱当前困境,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有效选择。

(3)建立一种团结协作的商业文化,实现知识的共享。如前所述,实现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共事是商业企业知识管理的前提和核心。然而,知识的共事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正如朗旭所说的那样:“我们所说的知识管理井不会自动发生,因为它涉及四个非自然的行为: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最好的思想、采用别人的想法、与他人协作以及发展大家的智慧。”人都有自私利己的一面,不愿意把自己独有的东西拿出来与人分享,对于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也是如此。为了实现知识的共享,就必须建立一种团结协作的商业文化,井要以适当的激励机制加以保证,比如对贡献知识的员工给以奖励,让知识参与利润的分配等等。

(4)建立知识管理者制度。在知识经济中,知识管理对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面对当今社会知识“大爆炸”的环境,西方国家一些大公司为尽快获得、掌握和保存最有价值的知识,专门设立了一批高级经理职务,即“知识主管”(CKO)或“智力资本主管”。这些人给公司提供的不仅仅是数据,而是经过提炼和创造的智力资本。弗拉保罗指出:“那种认为人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能够训练有索地丰富、支配和管理不断发展的知识的观点未免要求太高。”这就要求设立知识主管来解决这一问题。弗拉保罗解释说:“CKO的地位居于首席执行官(CEO)和信息主管(CIO)之间。他(或她)对于商业运作过程的作用就如同信息主管(CIO)对于技术开发的作用。”知识主管的主要任务是将企业的知识变成企业的资本。其主要职责:一是为组织建立一套知识管理的信息基础结构。它包含综合的技术基础结构,如技术支持环境的建立、知识管理工具的选择等;人力基础结构,如人力资源的发展机制、智力知识库的建立和维护等;环境基础结构,如连接于国际商业环境的知识网络和知识组织(团队)等。二是为组织营造一种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建立和造就~个能够促进学习、积累知识和信息共享的组织环境,使企业员工认识到知识共享的好处,鼓励员工将自己的诀窍和经验贡献出来,为企业知识库的建设做出贡献。CKO必须配合组织的高层管理团队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促进以知识为导向开展组织管理工作。三是加强知识的集成,促使新知识的产生,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应用。

3.改变一对一的商业营销方法,与客户建立共生关系,实现与客户的知识共享。一对一的营销方法是指企业与客户之间只是单纯的买和卖的关系。现在则要求改变这种单一关系,使客户变成企业的伙伴,充分利用客户的知识,挖掘客户的有效资源,使客户与企业共同发展。非生,原指两种或多种生物相互合作.以提高生存能力。建立共生关系是“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规则。多数传统企业税商业为零和竞赛,从不考虑互利或共生。工业时代的箴言是“绝对别把钱留在桌面上”。在他们的游戏里,赢家就是汲取到最大利润的人或公司。这种心态使他们无法彼此合作,因为一方有收获,另一方必有损失。今天,大部分行业已进入微利状态,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具有所有的优势资源,而同其他企业进行合作所获取的外部资源应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因此,改变传统的商业营销方法,建立与客户的共生关系,实现与客户的知识共事是商业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选择。

商业管理范文第3篇

一、隋代商业的经营管理政策及特征

隋朝以前的封建王朝大多采用对民间商业遏制的方式,汉朝统治者借鉴及发展了管仲的“官山海”思想,实行了严格的盐铁官营政策,对历代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到了隋朝,国家对商业管理政策发生了重要变化,改变了传统控制、禁忌的政策,对商业采取了全面开放的政策,使得社会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最终经济得到了复苏,社会呈现出繁荣景象。隋文帝时期,政府对商业管理重新定位,其主导思想是与民休息。在这种宽松的社会环境下,出现了开山泽之禁、除入市之税的良好政策氛围,为民间商业发展与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隋代商业管理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可分为中央及地方经营两大类,其内容也不尽相同。中央的手工业经营及管理主要由尚书省工部、少府监、光禄寺良运、太子家令司、尚宫局等组成,其中的尚书省工部是总政令机关,掌管国家整个的手工业生产。隋朝政府对地方商业的管理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本身或中央直接派员管理,且经济管理还自成体系。太府寺作为国家的储藏及物价的调节机关,与地方政府职能的相关性降低。兴盛一时的隋代商业到了隋炀帝时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折,在商业管理政策方面,前期许多较好保护商业的政策没有很好地沿袭下来,同时,统治者无视经济规律,对商业直接干预成为了导致经济衰微的直接原因。商业的稳定及发展一定要以社会的稳定为基础,但是隋炀帝时期过度征收劳役,极大地破坏了商业发展的劳动力来源,特别是造成了农业的大萧条,进而使得商业失去了重要的原材料及销售市场。隋代商业在短短时间内走向了发展与繁荣,同时也在较短时间内转向了衰落,这在任何朝代都很少出现这类现象。这除了隋炀帝个人的因素外,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制度及管理政策原因。

重本而不抑末是隋朝前期发展商业的主要管理措施,实现了资源与政府的共享,不但允许多方经营,而且还免受关市之税,这些前所未有的商业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隋文帝的这一政策是对当时国家财政的根本性调整,主要是根据隋朝小农经济的飞速发展及“输籍制”使得政府的农业税费的汲取能力大大提高。这是隋王朝明显不同其他的朝代的显著特征。这些商业管理政策的实施使得隋朝社会经济重新获得了活力,新生政权得到了稳固。同时,这些政策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以前,中国的商业完全是一种自然状态,隋朝开始放开铁、盐、酒等商品经营的禁忌,是社会利益的重新整合与再分配。隋朝实行这些政策有着一定的必然性,一方面,连年的战争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何恢复生产成为了主要问题。另一方面,隋朝政权是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的,统治者为了获取民心及打击其他政权,在政治上有着安抚民心的作用。对商业管理方面,隋文帝及隋炀帝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政策。隋炀帝在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果基础上,对当时的社会生产不加重视,并企图将国家及社会成本转嫁到工商业身上,对它们进行了残酷的剥削与压榨,严重损害了当时的社会基础,进而加速了政权的衰微。

二、隋代商品贸易的管理政策

隋朝时期,统治者对商品流通及贸易的政策较为宽松,没有设置较多的障碍,这样商品的流通及交换的发展刺激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再加上政治上的稳定、大运河的开凿等,直接促使了隋代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及繁荣。隋代以前各朝为了扩大税收,对商品贸易设置了众多的税收项目,这样就限制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商业的繁荣。但是,隋代对商品贸易实行了较为宽松的政策。杨坚统一中国后,为了稳定当时的政治形势,故而废除了入市税收,并在社会经济稳定后向全国推广这一政策。这样就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及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人们从事商业活动的积极性。随着大运河的开凿及南北经济的交融,逐步建立了统一的全国市场。在管理机构上,隋文帝时期是由司农寺掌管,到了隋炀帝时就改为太府寺掌管。它们的最高行政官员的品级都较高,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者对商业发展的重视。在具体管理形式上,中央与地方有着明显的分工,在中央有两京市令,在地方上有不同级别的市令,这样就组成了一个掌管商业流动的较为完整的体系。为了有效保障商品交易的顺利完成,隋代政府对商品市场进行了具体的管理规定。隋代不允许随便的商品交易,虽然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但是它对交易时间还是有所限制的,如“二十门分路入市”。可见,隋代的商品交易是在政府的统一安排下进行开市与闭市。在交易地点的选择上也是由政府决定的,并将其纳入统一的城市规划当中。在城市内,政府专门设立了严格的坊市制度,将商业区与居民区分开。例如,隋代根据需要专门设立了两京五市。在商品交易时,政府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交易的地点。

由于商品流通没有加以限制,同时政府为了加强中央的控制力,政府特地将一些地方性的大商户迁至京城。同时,隋代政府也将度量衡标准的统一作为商品交流的前提。当时隋朝政府统一制定了度量衡器,《隋书•律例志》中记载“开皇以古斗三升为一升。”这对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隋朝政府还对商品交易进行了管理与维护,严格打击市场上的不法行为,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隋代对民族及海外贸易也非常重视,特别是隋炀帝更加重视海外及民族贸易。这种贸易主要是政治意义,其目的是扩大政权的影响力及对周边地区的控制力。隋代对货币及物价的管理也有所创新,在货币政策上,铸造新五铢钱,并重新确定了价值尺度,建立了新的货币信用制度。这对商业及社会经济的繁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物价调控上,隋朝政府采取了广泛设仓的政策,这就大大提高了储备能力,为物价的平稳创造了丰厚的物质保证。隋代相对宽松的商业管理政策使得商业经济充满了生机,规范并保障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尽管隋朝后期出现了商业管理政策上的变异与扭曲,但是与其他朝代相比,隋代有着显著的重农而不轻工商的特色。隋代商业作为其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于当时的政治需要,其发展依赖于政治制度的保障及政权的稳定。隋朝前期由于实行较为开明的抚民以静经济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商业逐步走向了繁荣。隋代的商业数量较少,同时还对下层民众开放了盐、铁等利润较大的行业。可见,隋代的商业管理政策是官不与民争利,这点可从公廨钱的经营管理方式上看出。公廨钱是隋代财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隋朝政权曾拨给京中及诸州官府部分经费,并作为他们经营商业的资本,以补贴其官俸的不足。苏晓慈认为这是与民争利,建议废除公廨钱,改用给地以营农的方式来解决官府的财政问题。其具体做法就是不再给官府公廨本钱进行投资、生息等,而是根据行政级别直接拨发土地,以地租收入等形式充当行政经费。这样就避免了公廨钱制度出现的诸多问题。隋炀帝时期王朝逐渐走向衰落,商业成为了政权重要的压榨对象,可见,政策在商业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并直接决定着商业的发展道路与趋势。

在讲究人治的封建社会,统治者的个人爱好往往成为影响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隋代后期,商业逐步走向了衰落,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决定经济的制度安排。封建社会有着浓厚的抑商传统,即使像文帝这样有着强烈改革思想的君王也规定了“工商不得仕进”。这是为了维护本已脆弱小农经济及社会的稳定,但这就间接导致了商业者处于伦理的下位。隋代这种自由发展的商业经济,在本质上不同于自由经济,仅是具有自由经济的个别特征而已,其实质只是封建政治在经济领域的延伸。因为,他的政策制定权牢牢掌握在政府手里。政府通过行政性的命令来推行它的政策,而不是遵循经济规律。另外,与自由经济相比,隋代的商业发展还有着显著的封闭性与局限性等特征,所谓的自由发展只是在狭小的政策范围内的自由发展,很难实现真正的繁荣。在商品结构上,主要集中于生活资料方面,并处于较为次要的地位。所以,隋代商业的发展还不能算作自由发展的商业,因为其建立在农业剩余产品基础上,不会有更大的潜力。其在短时间内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封建政府的商业管理政策。

商业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商业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监督

一座万达广场,一个城市中心。在寸土寸金的万达广场中,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商业性资源,如何对这种资源进行有效地控制?如何保证良好的服务品质,有效地控制日常运营成本?如何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对于公司所面临的大部分运营风险,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最有效的也是最高效的管理方法。

一、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对不同控制环境、文化背景下业务执行的行为特征进行控制,而不是简单的针对业务流程的具体方法。商业运营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商业管理更需要具有对不同的环境下的业务进行控制的能力。内部控制制定、执行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战略目标。

内部控制要求对外结合自身所处的特定经营、行业和经济环境,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营运活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对内通过内部控制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这有利于管理层对营运活动及业绩的监控,做出科学的决策,有利于提升单位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单位良好的声誉和形象。有效地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将为企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一个内部控制度不健全的公司,就像一个没有免疫系统、或免疫力偏低的生命体,是不可能健康成长的。

二、 内部控制易存在的缺陷

任何制度或是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内控制度也存在局限性。如:执行过程中的错误、管理层越权、员工串通勾结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另外,资源的限制、收益与控制成本之间权衡等。还有因临时突况无法按制度完成流程而存在的内控缺陷。集团及商管总部制度不断推陈出新,但制度不可能面面俱到,对具体的工作流程还需要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 如何完善商业管理中的内部控制

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优化内控环境

要优化内控环境,首先要强化商管总部在内控体系中的作用,突出商管总部在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明确各部门职责,设立专门委员会,从而加强内部管理控制。

2、 积极发挥公司部门经理的力量

部门经理是内控制度的执行者及有关情况的反馈者,他们在提高内控效力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是否能积极发挥出他们的作用,对内控制度的建设有重要的作用。

3、 准确把握授权的度

在具体授权时,需先进行调查,准确把握实际情况,然后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管理的需要、控制的需要进行授权。

4、 加强内控制度测试,积极听取各方建议,形成有效外部控制

内部控制作为自我约束行为,并非完全是自发和自愿的,人的因素必然时刻影响着内部控制过程。所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要有外部控制作为约束条件,没有外部控制的有力推动,就难以形成良好的自我完善机制。

四、 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

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而非仅仅只是结果。任何一项业务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为控制不仅是控制结果,而是要规范行为过程,引导、约束员工朝着既定方向发展。因此要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

明确划分基层员工、部门管理层及公司领导的职责权限,明确奖惩。

2、 建立完善的内部协调、沟通及联系配合机制

加强各部门的协作配合,有效衔接,减少内耗,提高效率。

3、 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控制及资产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控制包括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不相容岗位的制约等;通过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可以揭示某些弊端问题。资源管理机制,包括对实物的采购、保管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可以通过盘点控制、距离控制的方法进行。

4、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

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经过批准的预算就是公司的法令,单位内部的各部门都必须严格履行,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通过预算的编制和实施,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比较分析各部门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

5、 人力资源控制

主要是在招聘、使用、培养、奖惩等方面对职工素质进行控制。重视对公司内员工的投资、管理和使用,合理配置组织内的人力资源,员工所创造的价值必然会增加;反之,就会造成人力资源价值的不充分发挥,甚至损失和浪费。

6、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经营风险是指因经营方面的原因给公司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及对公司品牌的负面影响。比如因消防报批等原因带来的招商方面的风险,商场公共区域收益分配引起的商户业主纠纷等。

五、 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

内部控制的监督其实从最简单的各司其职就可以表现出来。基于“各司其职”,形成由上而下的监督,和由下而上的监督,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控体系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由上而下的监督,有很多方法,但由下而上的监督,却常常认为不可行,但其实却是非常有效的。

有效的监督必须强化对员工的企业价值观教育,明确绝对尊重和认真执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对于是否执行制度的严格检查以及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来自外部的监控。通过外部的力量,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以杜绝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所造成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

结语:现在商管公司通过各项制度建设及建立各项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操作指引,正逐步完善内控制度。健全、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力使公司有足够的竞争力,有强大的内力实现“国际万达、百年企业”的愿景。

(作者单位:

商业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管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

一、引言

当前,预算对于每一个公司来说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工作,商业管理公司也不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商业管理公司开始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商业管理公司要想处于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就要把好全面预算管理的关。当前,我国商业管理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也遇到了一些难以打破的瓶颈。因此,立足于商业管理公司现状和问题,来探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仍有其必要性。

二、当前我国商业管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管理公司开始转变意识,但部门和个人对全面预算的认识仍不够不可否认,企业中重视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必由之路,同时全面预算管理能使企业财务有本质上的提高,对于企业自身目标的规划和实现、进一步整合并合理安排当前资源都是十分有利的。近几年,我国的商业管理公司在经济中心爆发式增长下蓬勃发展了起来,在这些公司中,绝大部分已经开展了预算管理的工作。商业管理公司在行业竞争中大批量地转变意识,开始重视或者更加重视预算管理。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已有较多的商业管理公司将简单的预算管理发展成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而且在一些公司中把这当作重点工作来抓。而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意识到,部门和个人对全面预算的认识仍不够。

(二)科学编制预算已经成为了共识,但在预算考核上的不足是普遍性的情况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科学编制预算是前提,也是把好全面预算关键点的基础工作。商业管理公司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都把科学编制预算作为关键工作抓,科学编制预算已经成为商业管理公司的某种共识。一般来说,企业的预算管理基本涵盖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预算目标的确立、预算制度的完善、预算的具体管理、预算落实等。我们从上海松江商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实例可以看到,自从公司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来,不仅编制了科学的预算,也从多方面抓好了预算的落实,企业的现代化建设也逐步跟了上来,从而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都有了有效提升。而从当前我国商业管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来看,相当部分企业在抓预算管理上存在着多方不足,对预算的本身有了重视但是在预算考核上存在的不足是普遍的情况。

(三)全面预算过度将财务指标提到一个高度,对于非财务性指标忽视的地方较多一般来说,全面预算是通过财务指标的实现进而发生作用的,财务指标在全面预算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具体的一个个财务指标出发,我们能看到的是这个企业的预算情况,同时也能窥探这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财务指标能反映出企业的一些问题,给大家呈现的是企业的一种具体情况,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是数据在某些时候存在着较大的制约性,一些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的过程中,将财务指标过度地提高到一种高度,这就使得企业的一切工作仿佛都是围绕着如何改善如今的财务指标而进行的。除了有较多量化的指标,一些非财务性的、不能量化的指标也应该受到重视,而大多数商业管理公司对非财务性指标忽视的地方较多。

三、关于商业管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讨

(一)明确商业管理公司全面预算的目标,深入加强全公司上下对全面预算认识明确商业管理公司全面预算的目标是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第一个步骤,在明确的全面预算目标下开展全面预算工作才是合情合理的,才可以为全面预算做出指导性引导。传统的预算管理主要是为实现企业的短期目标服务的,而战略目标是企业的长期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将预算管理与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相结合,也就是说,必须在长期目标能够实现的情况下,再来考虑短期目标的实现,企业战略应该作为预算管理的核心,有了战略目标,预算管理才有方向可言,否则短期目标实现得再好,也最将失去意义。因此,企业的全面预算目标应尽可能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结合起来,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最大限度指引整个商业管理公司的战略计划和发展决策。此外,深入加强全公司上下对全面预算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前文已经提到过,因为公司的一些人员并不是财务岗位的,对于全面预算存在认识不足是正常的。加强对全面预算的认识,最终就是要加强人对全面预算的认识。

(二)把全面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当成关键工作来抓,并落实预算相应的考核机制全面预算在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在确立预算目标之后,最为重要的就是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商业管理公司需要把全面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当成关键工作来抓。从万达商业物业公司进行全面预算所取得的成绩来看,适当的监控和考核是促使整个全面预算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工具。由于采用了全程监控,各个阶段的考核工作也变得相对简单,每一项指标在每一个考核周期均以差额考核的方式得到体现,如果差额相对较小且在可控范围内,仅做提示即可;如果差额较大或超出可控范围,则被考核单位须编报差异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报总公司批准后执行,预算执行的差异与激励与奖惩制度挂钩,剔除口径的差异,凡是差异小的,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差异大的,则给予相应的处罚直至开除。如果相应的考核机制能与预算结合并深入落实,那么,全面预算在落实中的难度就能低一些,效果也能好一些。

(三)在重视全面预算中财务指标的基础上,也应进一步重视公司非财务性指标一个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个商业管理公司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一系列的财务指标支撑起来,企业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提高某几项财务指标而做出努力,也要考虑到一些非财务性指标给企业的影响。重视全面预算中的财务指标是很有必要的,可是在这个基础上,商业管理公司也应进一步重视公司非财务性指标。商业管理公司所谋求的是长期的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实现这种长期发展的办法,一些商业管理公司对财务指标的过分关注,可能给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危害。要合理关注非财务性指标,为此,我们可以引进平衡计分卡的概念,用平衡积分卡的方式,改善全面预算中将财务性指标提高到了一个极高高度的情形。平衡计分卡旨在克服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不足,以适应现代的预算管理环境,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供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因为平衡积分卡中的很多原则、指标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在没有平衡计分卡这个工具的时候,设定的业绩考核指标很容易忽视非财务指标,即便是使用到非财务指标,在涉及非财务考核标准时也容易误打误撞、效果不大,很不专业,但是平衡计分卡能够较好的引领战略目标的路径。在财务性指标和非财务性指标两者的综合作用之下,商业管理公司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也更加有底气,同时所产生的效果也是长期的且较为完善的,这对商业管理公司的现在和未来发展都有着一定的推进作用。

四、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对商业管理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具有的意义。商业管理公司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不仅要激发出公司内部的活力,也应该运用一些公司外部的力量,在内外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商业管理公司的全面预算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林晓莉.烟草商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研究[J].会计师,2013(22).

[2]王德迅.商业物业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探索——以万达商业物业为例[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3]刘畅.烟草商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以C公司为例[D].吉林:吉林财经大学,2014.

商业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战略分析

商业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中想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商品的流通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上,要对基本的经营管理进行基本的分析和研究,利用货币计量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水平。在企业的发展中,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就面临着会计和企业之间的运行规律,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主要是以商品的流通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行商品的运行和流通。随着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加快,我国在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的战略上也要不断的进行改进,这样的发展模式在整个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

一、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开放深度不断拓展,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的意愿和程度有了显著的提升,大量的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相继出现。但我国现代商业企业一直面临着国内、国外不同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并且这一趋势还将长期存在,尤其是随着一些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全球布局的进一步加强,我国现代企业将遭遇更加严峻的考验。而为了能够取得竞争的优势,除了要关注外部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意图和行动外,还应对其自身的战略进行调整和优化,商业管理会计战略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现有的会计制度能够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同时也能够满足国家转变政府机关职能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需要,促进了商业企业的不断发展。

二、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的地位分析

1.要适应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因此企业要将根据自身的战略进行不断的调整,不同的阶段,企业的经营战略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这样也就导致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财务问题,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也要满足基本的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要将重点放在资金上,资金与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伴随着企业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从开始的摸索,到不断的成熟,企业都要是在战略上进行基本的调整。如果到了衰退时期,就要在经营战略上进行基本的调整。从而完成企业的战略转型。

2.要符合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要求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经营战略的根本含义,与营销战略、生产战略共同的构成了企业发展中的基本战略,并且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际,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的战略部署,经营战略作为决策性战略,必须要根据对手的变化特性不断的调整,在企业的发展中也是极为关键的。从战略的目标上来看,企业的经营战略为其他战略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符合现代企业的决策行为模式

现代企业在财务决策上行为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这样的风险,一定要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商业管理模式的管理会计,这样的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从战略需要上来看,一定要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具体的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在不确定的状态下的决策,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结合具体的需要,只有决策者制定了比较长远的方案才能够提高财务战略管理的作用,在这一积极性因素下,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实际与财务具体的情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企业的商业管理会计可以顺利的实施。另外一种就是确定状态下的财务决策,这种财务决策模式中,所有的方案都是已知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方案的概率都是相同的,这种确定性的方案作为决策者是无法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发生,确定方案的特征就是如此。

三、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的基本特征

1.生产经营中的动态性

现代商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会体现出动态性的特征。因为企业生存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也就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需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模式,还要考虑到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因此商业管理会计要根据企业的需要不断的调整。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这样的风险下,必须要建立起与现代化生产经营相符合的一种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根据生产经营的动态性,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必须要按照生产经营中的具体的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够使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的战略更加的完整。

2.经营活动的全员性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也体现出了商业管理会计的全员性,因为企业的发展中是进行纵向的管理的,不同职能部门之间要共同的制定相应的商业管理会计规划。商业管理会计要从现代企业的角度来看,财务管理的角度是现代企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每一个阶段中都是极其关键的,激发企业每一个职工参与到商业管理会计的积极性,从全员性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重要的。

3.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支持性

对现代企业来说,为了最大限度的完成对市场的把控,需要以战略的视角,通过商业管理会计,体现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支持性。而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重视企业的理财活动,将其建立在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基础之上。通过经营完成理财,通过理财改善经营。这是因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能够全面的支持其营战略,而其中的商业会计战略、生产战略和营销战略等共同构建了现代企业的经营战略系统,能够从全局性的视角,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并保证行动的可行性。

四、完善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战略的途径

1.建立商业企业内部的财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是否可以有效的实施,与企业的执行力和制度建设有着紧密的关系。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商业管理会计一定要符合相应的法律规范和相关的标准,最大限度的保证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这一角度来看,一定要从会计基础性工作出发,对会计基础性工作进行确切的分析,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保证账簿、凭证和会计科目可以正确的被使用。在进行记账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应的规定和公司的条例进行,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的利益。企业使用的会计账簿是有着规范的内容的,一定要按照财经纪律来保护账目和会计报表的安全性,建立企业监督管理制度,在保证企业安全性的基础上,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权益和责任,将他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增强约束力。

2.加强会计系统控制和内部财务审计力度

为了完善企业商业管理会计工作,一定要按照相应的程序和规定进行制度的建立工作,还要要求企业根据会计制度和会计法制定出属于本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这样的会计制度与企业自身才是相适应的,在企业不断的发展的今天,可以不断的促进企业的发展。还要明确企业账务管理的程序对企业自身的会计政策进行及时的纠正,避免出现较大的错误,全面的实行科学的管理会计制度,实行内部稽核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在企业商业管理会计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那么现有的制度就会自行的进行纠正,也可以自动的进行检出,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会计制度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现代企业制度一定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

3.提高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与企业从业人员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要最大限度的保证业务水平正常的发挥,但是业务水平应该与职业道德素质有着紧密的关系。作为现代商业企业管理人员,自身也要具有到道德修养,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做到面对各种诱惑,应该有着抗诱惑能力,做到一心为公。除此之外,作为企业管理会计人员,必须要将创新当做是企业的灵魂,如果企业没有了创新的理念,那么企业是无法正常的生存下去的,也就没有了任何的发展机会。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商业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一定要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制度建立工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的进行调整,提升自己的素养,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在工作方法上积极的创新,这样就可以更高的适应新的理财环境。

五、结论

对现代企业来说,商业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管理过程并不是十分理想。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社会与政治的原因,也有经济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不但有外部的因素在起作用,也有内部的管理阻碍了商业管理会计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有必要完善会计准则,强化财政、证券的监督力度,重点解决现代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风险问题,以及企业的经营方针的贯彻和落实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完善、完整的商业管理会计体系,使现代企业能够在“内外兼修”的过程中实现长足的发展。

⒖嘉南祝

[1]《商业会计》投稿须知[J].商业会计,2013(09).

[2]《商业会计》投稿须知[J].商业会计,2013(11).

[3]何晓莉.现代企业管理中商业会计的探讨[J].财会研究,2011(4).

商业管理范文第7篇

古代商德要求“货真”,不能搀杂使假,以次充好。但单纯依靠商人的自我约束来保证商品质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强制性的法律手段。中国古代商业从一开始就禁止“伪饰”,不准以假充真。《周礼•地官•司市》规定:“凡市伪饰之禁,在民者十有二,在商者十有二,在贾者十有二,在工者十有二。”[11](P210)商贾手中十件商品中如有两件质量不符合标准,便禁止出售。否则,既是违犯法令,也是有悖商德的。[12]宋代在前代法律基础之上多次颁布诏令三令五申禁止销售伪劣产品,对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绝不姑息。宋代法律中多次提到对“行滥”的论断和处罚。所谓“行滥”,即质量不合乎法定标准的物品。这类商品主要包括各种“器用之物”以及绢、布、绫、绮等纺织品。宋代对行滥之禁的处罚按窃盗律来论断,不可谓不严。[13](P121)如宋太祖乾德五年(967)二月的诏令:“钱刀所以通贸易,布帛所以备财用,民之急务,不可阙焉。故币之轻奸,国家所禁,物之枉滥,律令甚明。近闻都市之中,贾人作伪,或刮铜取铅,盗铸公行,或涂粉入药,诈欺规利,是致货泉日弊,偷薄萌生,禁而止之,抑惟旧典。自今京城及诸道州府,不得行用新小铅鑞等钱,兼不得以疏恶绢帛入粉药,违者重置其罪。”[14](P730)对伪劣商品有宋一朝一直加强法律管理和制裁。如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十月下诏:“布帛之用,世道攸资,行滥之禁,律文具载。而商贾末奸伪萌生涂以粉药,因而规利,渎乱典刑,无甚于兹。自今宜禁民不得辄以纰疏布帛鬻于市,及涂粉入药,吏察捕之,重置其罪。”[10](P6107)到了宋太宗时又下诏:“有帛精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鬻于市,斯古制也。颇闻民间所织锦绮绫罗及它匹帛,多幅狭不中程式,及纰疏轻弱,加药涂粉,以欺诳贩鬻,因而规利。宜令两京诸州告谕民,所织匹帛须及程式。贾肆之未售者,限以百日,当尽鬻之。民敢违诏复织,募告者,三分赏其一。”[10](P6108)之后的皇帝也都重视对商品质量的监管。如真宗时曾下令:“禁造行滥物帛,申旧制也”。[10](P6108)对销售伪劣金银器皿的行为,则规定:“令诸厢界严切觉察断绝,许诸色人告捉入官,勒行人看验诣实分数,比纽亏价赃钱,本犯人乞依律计利准盗论科断,其行滥之物没官,估计价钱支一半与告捉事人充赏;内有工匠受雇与人造作,铸泻添和,偷取好银,据验到入铜两数,并乞依犯科断,仍许银主告捉,如偷取赃重,自从窃盗法区分;所有行铺自前打造下次银物色,与限一月内烹练好银,限满不改变者,并许告捉施行徙之。”[10](P5450)有宋一代,政府曾多次禁令伪滥之物的交易,但是由于坊市制度的瓦解,政府法律约束的力度大为削弱,对商品质量的监管亦越来越难,因此伪滥之物交易仍屡禁不止。尽管如此,作为市场管制的重要手段,对产品实施质量准入和监控的制度在宋代是一直存在的。[15]

完善管理度量衡的法规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古代优秀的十大商德准则。[16]货真量足即包含于其中。以次充好、以假冒真、短斤少两是违法悖德的。宋承唐律,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度量衡器法,来约束和打击市场上私造及使用不合格度量衡的行为。首先,为了保证度量衡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政府设置专门官署来负责检验度量衡是否合乎规格。如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下诏曰:“诸路转运司就廨舍所在州置都斗称务,委都监管辖工作,别差官较定,送诸州商税务卖之。”[10](P5096)其次,严令禁止民间私造度量衡的行为。如宋哲宗时规定:“辄增损衡量,若私造卖者,各杖一百,徇于市三日,许人告,每人赏钱有差。”[10](P5551)又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尚书省言左司员外郎阎孝悦上奏提到民间为趋利私造度量衡,针对此他建议道:“诸增减斟升称尺等,若私造私用及贩卖者,各杖一百。增减私造,仍五百里编管;私用及贩卖,并令众三日。以上许人告。”[10](P5553)以上种种法律规定,对维护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空气起到了重要作用。

反对消极的市场垄断,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介入

从北宋到南宋、从京城到州县、从内地到边疆都存有商人垄断市场问题。[17](P75)这些垄断有的是有组织的行会市场垄断,有的是无组织的单个商人市场垄断。无论其是否有组织,市场垄断存有消极作用,且这些作用有时是非常严重且不容忽视的。尤其是“行”等行会组织是商业活动中形成的机构设施,它们在经营上排斥非行户,进行垄断渔利活动。而这些行为由于不遵循市场运行规律,所以非常不利用市场上的公平竞争和市场供应,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也损害了人民百姓的利益。针对此,宋代政府制定一系列反垄断的法律来抑制市场上的垄断行为。如市易法、常平仓法、均输法、寄籴法等。此外,依靠法律手段打击市场上的垄断。如宋高宗时曾下诏:“禁米谷铺户停米邀勒高价。如违,杖一百。”[10](P6546)还有一些法令,是打击牙人欺行霸市行为。如宋高宗时曾下诏:“浙西州县米价翔贵,虽有南船载到濒海诸州,多被米牙人邀租,用大斗低价量籴私停,高价出粜。仍令温、台、明、越州严行约束。”[10](P6546)宋代政府通过法律手段打击市场上的不合理的消极垄断行为,实质上是国家政权对市场的一种干预。而这种干预无疑是合理的和正义的,对维护市场秩序健康有序的进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依法对商业信用进行管理

经商要取与以时,获利以义,要求商人诚实不欺,讲求信誉,进而诚实守信是商业买卖中商人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买卖种类越来越多,买卖频率越来越高,这种形势对商业信用进行着严厉的拷问。如果在买卖实践中缺失了信用和信誉,那么整个商品经济必将面临残酷的存亡之考验。针对此,宋代政府非常具有远见眼光,制定了各种法律来维护商业中的信用原则。随着宋代大宗买卖的批量流通,商业信用交易即赊买卖应运而生。为了约束赊买方,使其能遵守商业信用,保护赊卖方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宋代的法律条文中对此有较明确的规定。[9](P234)如真宗时的诏书规定如下:“在京都商税院并南河北市告示客旅等,自今后如将行货物色,并须只以一色见钱买货,交相分付。如有大段行货,须至赊卖与人者,即买主量行货多少,召有家活物力人户三、五人以上,递相委保,写立期限文字交还。如违限,别无抵当,只委保人同共填还。若或客旅不切依禀,只令赊买人写立欠钱文字,别无有家业人委保,官中今后更不行理会。若是内有连保人,别无家活,虚作有物力,与店户牙人等通同蒙昧客旅,诳赚保买物色,不还价钱,并乞严行决配。”[10](P5452)以上规定表明在进行赊买卖时,对赊卖方而言,对方即赊买方须是长期持有信用原则的人才能与其签订赊卖契约。此外,即使有长期有信用的赊买方,也要找有财产保证的三五人以上作担保人才能签订契约。总之,“宋代有关赊买卖契约合同规范化管理的法律与思想,对于保障商业信用的健康发展,防止、打击商品交易中的欺诈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9](P236)

商业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商业管理 内部控制 优化

0 引言

对商业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加强,能够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差错减少,避免内部人员出现的行为。对企业的商业管理和内部控制进行加强,能够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工作失误减少[1]。但是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就是商业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较低,管理没有落实,容易留下隐患。

1 商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商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思想

部分企业的工作人员认识的商业管理和内部控制存在错误或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会使得内部控制工作无法顺利地开展。工作人员不够重视内部控制,企业开展的内部控制工作徒有其表,这些都会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实行起到阻碍的作用。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商业管理非常重要,有些企业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和商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割裂,使得内部控制的理念没有落到实处,许多员工没有内部控制的意识,导致无法很好地开展商业管理。企业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致使资金的利用不够合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浪费资源,留下贪污的隐患。

1.2 不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

不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是许多企业都存在的问题,其薄弱的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会计报表失真、会计核算紊乱、不规范的记账凭证、胡乱使用会计科目等问题[2]。这些问题都会使得企业的商业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变得薄弱。部分企业不合理的会计账簿使用,没有分开总账和资产明细账的行为,使得企业的商业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无法根据制度开展,这对财务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对内部控制的工作的开展也非常不利。

1.3 没有联系风险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部分企业没有联系风险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或没有将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会使得企业无法对财务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掌握、收集财务数据、将风险环节及时分辨出来,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地规避。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风险,就会导致应急措施实施不够及时,使得风险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作为内部控制管理的一部分,风险评估非常重要,如果企业没有对此进行落实,就会对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作用的发挥产生影响,使得内部控制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

2 优化商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对策

2.1 对商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宣传进行加强

优化企业商业管理和内部控制首先需要其管理人员重视这一工作,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着充分地认识,使得商业管理的地位提高,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明确,明确其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工作的进程和效率进行不断地改进[3]。企业需要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力度进行加强,使得内部人员大致了解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概念,逐渐形成内部控制的意识,建立群众基础,以便今后开展企业商业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与此同时,企业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革,并不断推进改革的进程,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管理措施进行改进,使得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2.2 对商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管理进行加强

企业要对商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管理进行加强,使得信息沟通渠道保护通畅。首先要使得信息沟通系统保持通畅,才能使得企业对其组织情况和营运状况进行及时地掌握,确保企业信息能够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间进行快速的交流和传递。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就是使得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员工之间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的平台交流沟通,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就是信息化管理的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加强,因此企业要对这一方面的工作进行重视[4]。

2.3 对内控制度和风险控制进行完善加强

企业要对自身防范风险的意识进行加强,对风险预警机制进行完善健全,在企业遇到风险时,可以将应急方案调动出来,根据方案对问题进行解决。企业要实现风险的控制和防范管理,就需要以预防为主,对内部控制环节进行规范、补充、增加实现风险的减轻。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制度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要,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上使其符合自身的发展需要。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充满了内部控制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工作的开展能够做到对内部控制进行考虑,从而有效地控制其经济活动,使得工作中一些不重要的开支减少。内部控制具有一致的目标,都是为了使得企业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经济效益扩大,成本的得到控制,经营水平得到提高。作为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商业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全体企业员工一起参与,将制度坚决执行、持续贯彻,将其作用充分发挥[5]。在建立制度后不能就此放手不管,而是应该时刻关注时代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与其他市场进行积极地沟通交流,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不断地更新,从而保证内部控制模式不会脱离时展的脚步。

结语:

本文就怎样优化商业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商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随后针对其问题提出了优化商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对策。通过对策的实行,实现商业管理中内部控制工作的优化,使其企业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利民.我国建材连锁商业存货内部控制与库存优化探析[J].价值工程,2010,05:8-10.50

[2]张红.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思考[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0,04:48-51.51

[3]黄达军.浅谈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09:101.50

[4]姚明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关系探讨――回归管理体系的分析[J].金融会计,2012,04:3-7.

商业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绿色理念;商业管理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借助自然资源获得了较高的物质财富,但是在获取财富的同时社会自然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这对我们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提升。因此,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将绿色理念融入到商业的发展中,实现战略性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减少资源的损耗,从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一、绿色商业的概述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社会中的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而自然生态环境也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再加上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构成了一种不合理的经济布局,从而加快了能源的消耗与环境破坏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该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并全面落实、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友好型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然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绿色理念的出现可以有效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一个绿色生态、稳定的社会,并在商业发展中应用,形成一种全新的绿色管理、生产、消费模式,引导人们树立一个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

二、绿色商业体制的构建

现阶段,自然生态环境常常会受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绿色商业中的真正意义被人们忽视,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于商业的发展来说造成了一定的挑战。要想保证绿色商业的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就应该将现有的绿色体系创新、完善,并做到以下几点: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社会、企业在发展时的必然趋势,可以有效的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做好资源方面的保护工作,并大力开展环保工作,实现绿色商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资源的损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意识到“绿色”理念的重要性,并将其贯彻到商业的发展中,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全新的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企绿色商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人们打造一个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对于社会再生产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一个互相连接的形式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生态环境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而商业是社会再生产中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生态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让人们意识商业活动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开展“绿色商业”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并保证企业工作模式、生活模式都以一绿色理念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将绿色的真正意义体现出来。

(三)生态理论学理论

生态理论学可以更好的让人们意识到绿色商业的重要性,并激发社会责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生存环境。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引进大量的绿色技术,并推动全新的绿色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新的绿色商业。

三、推进绿色商业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可持续发展框架体系

随着适合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升,然而在生产、流通方面的环保意识较少,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就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一项全新的商品生产、流通体制,并借助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做好绿色商业管理工作,并将其中的价值体现出来。另外,在商品生产、流通期间,还应该做好车辆的运输工作,并制定全新的绿色运输对策,对车辆的尾气排放进行合理控制,从而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效果。

(二)增强环保意识

要想保证绿色商业管理理念可以更好的进行下去,就应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将绿色企业的形式进行强化,并定期开展绿色理念的培训活动,让员工意识到绿色理念的重要将,并将其规划成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实现绿色模型发展下去。

(三)建立绿色商业服务体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好生产、流通方面的绿色管理工作,在包装方面也要环保,并根据国家指定的环保标准制定全新的绿色商业服务体系,并将其企业的绿色管理,从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四、结语

总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大力开展绿色商业管理理念,并保证所开展的工作都符合国家指定的资源节能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然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嫱.绿色建筑理念融入的建筑学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整合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

[2]井业青.山东省绿色商业的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3]张刚.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政府责任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商业管理范文第10篇

西周广泛使用的货币是一种铜质金属的贝币,但并不是唯一流通的货币,市面上还经常以农具、刀具、栗、皮、帛、布、玉、珠为流通货币,这反映出西周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金属类货币供不应求,只能以多种其他物品为补充性流通工具。由此可见,西周时期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助推了商品的流通,各地的市场因此日渐形成并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全面而严密的西周商业管理系统也就应运而生。从商业市场建置、管理职官设立,到上市流通的商品、商品交易程序,以及商业税征收、商品价格制定等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

二、西周时期商业管理的具体措施

西周时期商业管理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构成了西周商业管理的一整套体系。第一,商业市场的建置。西周时期的城市发展还构不成现代城市的雏形,但城市的建筑格局也颇为讲究,总体上为前朝后市的格局。《周礼·匠人》中有言,工匠们所修的王城,方圆有9里,共3个城门,王城中心位置是官府,城右为社稷神坛,城左为祖庙,城的后边部分设有市场。西周时期城中的市场根据参加对象、开市时间、规模大小可分为3种:一是大市,太阳还未出来的凌晨时分开市,主要参市的是平民百姓;二是朝市,上午开市,主要参市的是商贾;三是夕市,傍晚时分开市,主要参市的是贩夫贩妇。可见市场不同,所服务的阶层也有所差别。西周时期,不仅王城中设有市场,很多诸侯国的都城中也同样设有市场,而且市场不仅在城中设置,在城外也设有位置固定的市场。根据《周礼·遣人》中的说法,城中市场与城外的固定市场都是官办的,它们沿着驿道设置,距离较近的两个相邻市场之间还设有1宿3庐,供官员登高瞭望以观察市场活动的情况[2]51。还有一些在乡村中供乡野村民交易的临时市场,因时因地聚散,建置形式比较灵活,大多没有官办色彩。第二,商业管理的专职官员。西周商业市场只要是官办的,就设置有专职官员负责商业管理事宜,他们分工明细、职责明确。一个市场商业管理的总负责人叫司市,司市以下的官职有质人、肆人、胥、司稽、司虣、闾师、载师、贾师、胥师等。其中司市全面负责所辖市场的刑、政、教、治、量度及禁令。具体而言就是:负责划分市场界限区域;平定物价,控制货物陈列;严控细巧奢侈物品买卖,稳定货物行情;吸引商贾参市充实市场货物;订立交易契约用于信用凭证;防止欺行霸市行为的发生;预防和惩治盗贼等。其他商业管理专职官员职责也有明确规定,如胥师负责货物真假的辨别;贾师负责物价监控和管理;载师负责市场摊位的划分与出租;闾师负责货物出入市场的清点工作;司虣负责市场治安维护;司稽负责发现、盘查和拘捕诸如盗贼等扰乱市场秩序的可疑之人;胥负责平时市场的巡视和惩处违规者;肆长负责代收税和货物的陈列;质人负责度量衡管理和验证买卖契约。第三,对市场交易的管理规定。西周商业管理针对市场交易设置了一定规则及程序。例如市场的大门开闭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司市只要在市场入口处悬挂旌旗就表明可以开市,参市交易者从规定的入口进入市场,入口处胥手持长鞭把守,其他管理官员则各司其职。首先要检查货物是否以假冒真、以次充好,货物价格制订是否合规。开市后,贾师、胥师、司市等人准备随时受理各种交易纠纷。期间,若有人违反了市场管理规定,情节较轻者在市场门口当众宣布罪状,情节一般者则游市示众,情节严重的则要受鞭刑。如果触犯法律,则押送至官府处理。第四,商品定价制度。西周时期,贾师负责物价管理和商品价格的制定。他们根据官府的需要制订商品价格。官府不需要的商品,价格被压低,官府所需的商品则价格被抬升,以此来调节商品流通。贾师制订商品价格的标准依据的是量度单位。西周时期,所有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包括官府出售的部分剩余物资都必须通过贾师制定其价格,否则物品不能够成为商品上市出售。出售的商品按照门类和价格档次高低分区陈列,将价格相近的同类商品集中在一起出售,便于具有不同需求的买主根据商品陈设的位置区分和比较商品价格,有利于防止商业欺诈。除此之外,贾师还需要定期检查商品的出售是否名副其实,商品成交价格与其规定是否相符。如有自然灾害或疫病的发生,贾师们负责维持人们日常所需商品的价格,避免在其管辖范围内出现肆意哄抬物价的不良现象。除此以外,商品的上市流通、商业税征收、外地商贾管理等都有比较明确的管理规定,在此不作赘述。总之,西周时期的商业管理措施具体而明确,并基本以一套体系而存在,有效规范了市场和商业行为。

三、西周时期商业管理的特征

西周时期的商业管理一直处于官府的干预与控制下。政府对商业的干预遵循强化消费管理与促进商业经营相结合的方式,使西周时期的商业发展状况顺应农业社会自然经济发展水平。这对于稳定社会经济和调节社会消费关系有着一定促进作用。西周时期的商业管理反映出朴素的封建社会系统管理的意识,这在当时的商业环境下是较好的管理方式。其一,目的性明确。致力于维护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保护贵族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其二,商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具有整体性。商业管理中的交易地点、时间、度量衡、物价、税收、市场秩序、合同等环节紧密相连,形成统一整体,从而体现出具有优势的整体功能。其三,商业管理具有层次性。从西周时期的临时市场、乡村集市和固定市场的分布情况,贾师、青师、司市、肆长等职官的配设,以及商品价格的定位、档次的区分以及区域的陈设等方面都体现了西周商业管理的层次性。其四,动态发展。西周时期的商业管理系统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地向前发展。它与周围的商业环境都处于动态的发展和变化中,它的发展不仅要适应商业环境的发展并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还要进一步推动社会商业经济的向前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西周时期的商业管理以市场活动的繁荣为基础,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商业管理措施。西周时期的商业管理反映出统治者对贵族和奴隶主阶级消费特权的维护。它要求商业管理和运作必须在现有的法律和等级制度下进行,不得逾越其规定范围,通过对消费的控制达到加强商业管理的目的[3]60。这体现出在奴隶制社会中发展商品经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统治阶级推行的限卖商业管理制度对于自然经济以及农业生产具有保护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有色金属矿产范文 下一篇:商业空间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