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安全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8 00:07:28

企业生产安全履职报告

企业生产安全履职报告范文第1篇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

(一)强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二)强化各级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切实履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各乡(镇、街道)行政首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落实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履职报告、约谈和点评等制度。

(三)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预警通报制度

1.预警通报制度。是指县政府安委会为有效遏制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对达到预警通报情形之一的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及时发出预警通报,督促其认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有针对性地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吸取事故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

2.预警通报情形。乡(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启动预警通报制度,预警通报由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直接审定实施。

(1)辖区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一次死亡2人的,或监管领域内发生除道路交通外其它生产安全事故3—5人重伤的;

(2)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社会负面影响较大的;

(3)未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生产重要工作部署,被市级以上督查组发现并通报的;

(4)监管领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挂牌督办,或已挂牌督办但未按要求落实整改的;

(5)行政执法部门下达责令整改指令书,屡次未监督整改到位的;

(6)县安委会办公室认为需要预警通报的其它情形。

3.预警通报责任。生产安全事故预警通报纳入乡(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年终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范围。凡受到安全生产预警通报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必须认真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计划,限期整改到位。整改期限到期后5日内,应由乡(镇、街道)或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发向县政府安办书面报送整改措施落实情况。逾期未报、未改或限期内整改不到位的,县政府安委会将对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分管领导进行约谈。

(四)健全完善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制度

1.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工作按照上级关于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查处挂牌督办的文件规定执行,县安委会办公室承担事故挂牌督办事项的综合工作。县安委办应根据上级事故查处挂牌督办的要求,将工作责任分解下达到事故发生属地单位和县直有关单位,事故发生属地单位和县直有关单位要按照县安委办的要求,按时办结有关督办事项,并向县安委办反馈。

2.挂牌督办责任落实。承担挂牌督办具体事项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对挂牌督办事项工作不落实、责任追究不到位、无故拖延、敷衍塞责,由县政府安委会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安全生产评先评优资格。对在办理挂牌督办事项过程中弄虚作假、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评优评先列入安全生产否决对象。

(五)完善安全生产约谈制度

1.约谈制度。是指县政府或县政府安委会对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未及时排除、治理较大以上安全隐患,未按时完成安全生产重要工作任务,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进行提醒、督促、警示、诫勉谈话的制度。

2.约谈组织。成立县安全生产约谈领导小组,约谈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县长及县监察局、安监局主要领导组成。约谈对象由县政府安委会发出约谈通知,约谈会由县政府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县长主持。乡(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由县政府县长约谈或委托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县长约谈;乡(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由县政府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县长或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负责人进行约谈。

3.约谈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由县政府安委会启动约谈制度:

(1)组织领导不力,未及时贯彻落实省、市、县安全生产重大工作部署,未按时完成阶段性安全生产重大专项工作任务的;

(2)对所辖地区、所管行业存在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打击不力,情节严重的;

(3)被上级部门预警通报或挂牌督办的安全事故,逾期未报、未改或未按时限要求进行整改到位的;

(4)发生1起死亡1人安全责任事故,影响社会稳定的;

(5)隐瞒事故、事故查处不力或事故处理责任追究不落实的;

(6)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不达标,整改措施不到位的;

(7)不认真对待、不依法依规及时组织调查处理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举报,造成群众集体上访或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

(8)其他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县政府认为有必要约谈的。

4.责任追究。被约谈对象应准时参加约谈,不得委托他人。对无故不参加约谈或不认真落实约谈要求的被约谈单位和个人由县政府安委会通报批评,取消当年安全生产评优评先资格。因约谈事项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要按相关法律法规上限处理,依法依规追究被约谈对象责任,并取消所在乡(镇、街道)或县直有关部门当年评优评先安全生产资格。

(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履职报告制度

1.履职报告对象:各乡(镇、街道)、县直单列考核单位主要负责人。

2.履职报告主要内容:

(1)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情况。主要包括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安全生产重大工作部署与落实情况,研究制定实施安全生产规划、政策和工作措施,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监管执法机构队伍建设等情况。

(2)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主要包括落实政府及部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体系,组织实施和落实安全生产年度控制目标责任情况,建立情况通报、事故查处、督查督办、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制度情况。

(3)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与落实情况。主要包括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安全生产重大专项工作落实情况,安全监管执法、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打非治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管理等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4)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5)其他需要报告的内容。

3.履职报告有关要求: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县直单列考核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在次年的1月6日前书面向县人民政府报告上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履职情况,并抄送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备案;逾期未书面报告的,按考评奖惩规定予以扣分;经督促仍未按时限书面报告的,取消当年安全生产评先评优资格。县政府安委会将履职报告情况作为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评的重要内容。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一)完善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1.“一票否决”情形。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由县安监局提出初步意见报县政府安委会审核,县政府批准后执行。

(1)年度辖区内发生2起死亡1人的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或发生3起死亡1人的道路交通事故(每月由县交巡警大队提供数据及初步意见报县政府安委会核实后实施);

(2)在工作中,对安全生产重大问题不及时协调解决,导致发生致人死亡生产安全事故或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

(3)瞒报、谎报人员死亡生产安全事故的;

(4)县政府认为需要一票否决的其它情形。

2.“一票否决”责任。被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的单位,取消当年各类表彰评选奖励资格。

(二)完善安全生产奖励制度

奖惩办法。县安委会办公室组织成立综合考评组,按乡(镇、街道)、县直单列类部门、重点企业三个系列进行考评。

1.对各乡(镇、街道)、县直单列考核单位完成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且考评获前三名的,给予完成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先进单位表彰奖励,由县政府授予奖牌,并对考评获前3名的乡(镇、街道)分别奖励1万、0.8万元、0.6万元,对考评获前3名的县直单列考核单位分别奖励0.8万元、0.6万元、0.4万元。

企业生产安全履职报告范文第2篇

2008年以来审结危害生产安全刑案6103件,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人民法院审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总体状况如何?呈现哪些趋势?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高峰期,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比较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各级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审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一批严重危害生产安全的犯罪分子及与之相关的职务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制裁。

据统计,2008年以来,人民法院共审结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6103件,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犯罪分子8118人,为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其中,2008年共审结1591件,生效判决人数2048人;2009年共审结1525件,生效判决人数1948人:2010年共审结1506件,生效判决人数2059人;2011年~11月审结1481件,生效判决人数2063人。

2010年8月,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联合组成检查组,对15个省市的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惩处危害生产安全犯罪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在法律适用方面还存在一些疑难问题。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相关案件审判经验基础上制定了这个《意见》。

坚持严格依法、从严惩处生产安全事故背后权钱交易、渎职犯罪

法院审理危害生产安全犯罪案件应当把握哪些原则?对事故背后的权钱交易、渎职犯罪如何惩处?

这次出台的《意见》,首次明确审判危害生产安全犯罪案件的三项审判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即严格依法、从严惩处;区分责任、均衡量刑;主体平等、确保公正。

最高人民法院在指导司法审判实践过程中强调,对严重危害生产安全犯罪,尤其是生产安全事故背后的权钱交易和渎职犯罪,必须始终坚持严格依法、从严惩处。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要根据事故原因、后果大小、主体职责、过错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全案,正确划分责任,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对于所有责任主体,都必须严格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刑法原则,确保刑罚适用公正,确保裁判效果良好。

《意见》规定,以行贿方式逃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或者非法、违法生产、作业,导致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构成数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违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或排放、倾倒、处置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同时构成危害生产安全犯罪和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在《意见》中还规定,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同时构成职务犯罪或其他危害生产安全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进一步明确责任认定,不能将直接责任简单等同于主要责任

审理危害生产安全犯罪过程中存在哪些难点?如何确保罪责刑相适应?

危害生产安全犯罪,涉案人员往往较多,犯罪主体复杂,既包括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也包括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有的还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而且事故原因错综复杂,有直接原因,又有间接原因,原因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关联程度又存在差异,如何坚持实事求是,正确区分责任,确保罪责刑相适应,是审理此类案件的难点。

对于多个原因行为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在区分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的同时,应当根据原因行为在引发事故中所具作用的大小,分清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确认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合理确定罪责。

一般情况下,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决定性、关键性作用的,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对于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从业资格、从业时间、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现场条件、是否受到他人强令作业、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情况等因素认定责任,不能将直接责任简单等同于主要责任。对于负有安全生产管理、监督职责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其岗位职责、履职依据、履职时间等,综合考察工作职责、监管条件、履职能力、履职情况等合理确定罪责。

规定从严惩处若干情形,国家工作人员违规参股企业构成犯罪不能缓刑

在审判危害生产安全犯罪案件中,如何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实践中,对于安全生产危害严重,社会反响强烈的案件,应当特别强调予以从严惩处。《意见》中规定了具有如下情形的,原则上不得适用缓刑,其中包括:

①非法、违法生产的;②无基本劳动安全设施或未向生产、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作业人员劳动安全无保障的;③曾因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被监督管理部门处罚或责令改正,一年内再次违规生产致使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④关闭、故意破坏必要安全警示设备的:⑤已发现事故隐患,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发生重大事故的;⑥事故发生后不积极抢救人员,或者毁灭、伪造、隐藏影响事故调查的证据,或者转移财产逃避责任的;⑦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投资入股生产经营企业,构成危害生产安全犯罪的;⑧贪污贿赂行为与事故发生存在关联性的: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与事故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⑩以行贿方式逃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或者非法、违法生产、作业的;⑩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尚未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⑥事故发生后,采取转移、藏匿、毁灭遇难人员尸体,或者毁灭、伪造、隐藏影响事故调查的证据,或者转移财产,逃避责任的;⑩数罪并罚的。

刑罚执行过程中适用减刑、假释时,不仅要看其服刑期间的悔改表现,还要充分考虑原判认定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从严掌握。

企业生产安全履职报告范文第3篇

今年,福建和全国沿海省份一样,在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面临困难的背景下,安全监管监察工作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随着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多年来的不断深入,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暴露,体制机制的制约日益凸显,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面对这些新问题新矛盾,是靠老办法老套路解决?还是用新思路新办法解决?福建上上下下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方面,在推进政府与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方面,在筑牢安全生产“双基”建设方面,在小煤矿安全监管方面,动脑筋、想办法,琢磨出许多创新性措施。那么,这背后是怎样的施政思维,其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请看记者的采访报道。

“1990年,我省率先在全国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但是,2003年闽侯县两起特大爆炸事故,却在我省引出一个持续重大动作:安全生产行政问责体制逐渐形成,我省安全生产得到空前的加强。”5月30日,福建省安监局长陈炎生对记者说。

2003年7月31日,福建闽侯县荆溪镇一私营烟花爆竹厂发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36人受伤。时隔不到一个月,8月26日,闽侯县上街镇再次发生特大爆炸,造成21人死亡、29人受伤。

2003年8月27日,即闽侯县发生21人死亡的烟花爆竹爆炸事故的第二天,陈炎生对记者说,时任福建省省长卢展工在全省各设区市市长会议上,严肃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问题,强调要强化领导、强化责任、强化落实,强调对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要追究政府和主管部门正职的责任。

一石激起千层浪。正是从2003年8月27日起,福建省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空前的加强。

2004年初,国家开始推行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福建以此为契机,把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和追究相关行政“一把手”责任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在行政“一把手”的“三个责任”上猛下功夫:

首先,向行政“一把手”下达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指标,督促行政“一把手”抓好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每年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上,受黄小晶省长的委托,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李川副省长代表省政府与9个设区市市长和13个重点省直部门、单位的行政“一把手”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设区市市长回去后,又与各县、区长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的“一把手”签订了责任书。形成了层层分解控制指标、层层“一把手”与“一把手”签订责任书、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格局。行政“一把手”就被摆在安全生产的“前锋”位置。

其次,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几年来,福建建立了行政“一把手”安全生产履职报告制度,履职报告包括安全生产组织领导、责任制度、工作部署落实、机构队伍、安全投入、应急管理、事故查处及责任追究等方面情况。各设区市政府和省单列考核单位主要领导每年都必须及时向省政府上报安全生产履职情况报告,由省政府安委会对履职报告进行点评,省政府领导审定同意后,由省政府安委会向全省通报,促进了各级“一把手”履职报告工作的落实。

2007年起,我省还把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等4项指标纳入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对事故死亡人数上升的地区、行业和领域,省政府安委会每季度书面通报给当地政府、部门“一把手”和分管领导。

第三,追究“一把手”责任。对发生的各类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都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严肃追究有关当事人和行政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通过预警通报、约谈诫勉、黄牌警告、挂牌督办、指标监控、考核奖惩等一系列措施,切实强化了“一把手”责任落实。

“一把手”安全责任意识深入人心。三明市市长刘道琦曾对国务院督察组领导感触说,“只要地方政府‘一把手’真正重视安全,安全事故是完全可防可控的!”国务院督查组在向福建省政府反馈意见时,特地举了这个例子。

“我们市委市政府早两年就要求全市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抓稳定、抓安全就是抓民心这三个观念。”厦门市一位乡镇干部对记者说。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行政职责及问责体制的思路在福建领导层逐渐明晰。

2008年以来,省政府8次召开常务会和省长办公会,对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省委常委会决定在全省全面建立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

在制定《暂行规定》过程中,李川副省长高度重视,多次听取汇报,主持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就《暂行规定》的内容做出具体指示和要求,确保了《暂行规定》起草工作的顺利进行。省安监局负责组织调研,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的起草、征求意见及修改工作。

2009年1月21日,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六年磨一剑。

2009年3月1 6日,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强调指出:要更加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公共聚集地安全防范工作,强化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在安全生产方面我们要落实领导责任,注意对职能部门和基层工作人员履职的监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形成合力,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推动发展。

“一切强调责任制”,黄小晶省长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项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时,特别强调指出。他要求大家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负责,敢于问责,心随责走,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规定,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历程,福建安监干部职工倍感“一岗双责”规定出台饱含心血、来之不易。几年来,福建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始终有着一条清晰的发展脉搏,那就是积极推进落实政府及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而这,始终得到全省上下、方方面面的响应,这响应中,有贯彻、有支持、有助推、有参与、有执行,共同营造海峡西岸经济区安全发展环境。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一任接着一任干,保持安全监管思路举措的连续性,不求一时政绩,只求有所作为,不求迅速见效,只求打好基础。这样的品格,这样的作风,已在福建的监管监察队伍中成为一种共识,一种责任,一种行动。

近年来,福建省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数呈下降趋势。2008年,该省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减少5587起、下降21.9%;死亡减少567人,下降13.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34,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2,1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98,道路交

通万车死亡率5.11,分别下降26,1%、22.8%、38%和20.4%。与2004年相比,事故减少12969起、下降39.2%,死亡减少1473人、下降28.8%,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分别下降61.8%、44.6%、85.2%和57.2%,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并提前达到了我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

今年以来,福建省生产安全事故依然保持大幅下降趋势,1―4月,全省发生各类事故5168起,同比减少1781起,下降25.6%;死亡1058人,减少223人,下降17.4%;受伤5422人,减少1554人,下降22.3%;直接经济损失3542万元,减少3132万元,下降46.9%。

“成绩来之不易!在我省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安全生产工作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说,与这几年抓安全生产政府主体责任制落实是分不开的。”陈炎生说,“《暂行规定》出台是我省安全生产一件大事,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与有关重点部门建立更为密切的工作关系和更为畅通的工作协作配合机制,对‘一岗双责’及七项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确保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落到实处。”

目前,福建全省上下已形成了行政“一把手”负总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

记者观察:政策的“群聚效应”

2009年1月2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一岗双责”规定),这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着眼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工作大局,着眼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机制,着眼推进落实政府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着眼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而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正因如此,“一岗双责”规定出台激起热烈反响,政策的“群聚效应”十分强烈。

贯彻落实行动迅速。“一岗双责”规定出台后,福建省各级政府领导极为重视,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都对贯彻落实做出部署或批示。

5月11日,福州市郑松岩市长主持召开市十三届政府2 009年第九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的有关问题。郑松岩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福州的实际情况,对应上下职能分工,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三明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一岗双责”规定,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源头治理力度,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作为年度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前征求意见中所反映问题的整改措施之一。

泉州、宁德等市政府在第一季度防范会议专题组织学习讨论,结合本市“三定方案”的职责分工,对市直有关部门就“一岗双责”进行详细解读,界定各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

莆田市张国胜市长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强调:严格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抓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为此,莆田市分管副市长专门召集安监、监察等部门,就如何贯彻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规定进行讨论,提出具体要求。

企业生产安全履职报告范文第4篇

完善体制,明确职责。安全生产管理的人、财、物统一由各村负责,业务上的指导和培训由镇安全办负责。安全干部的专兼职及任用调配情况,要上报安全办备案,以保持基层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的稳定。各村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安全生产与发展的关系,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衡量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责任,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努力实现基层安全工作持续稳定发展。要严格落实上级部门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和人员保障,将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安全干部要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监管知识,及时参加上级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各村要组织安全干部定期培训,逐步提高基层安全干部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要按照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严格安全干部的选拔标准,把政治思想过硬且具备较强业务素质、较高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员充实到基层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年龄建议在50周岁以下。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办要指导各村的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建设。各职能部门可根据各村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对相关制度和台账资料进行细化完善。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村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对本村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管理责任。村党总支书记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对本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村有实业公司的要同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村、有关公司每年与本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2.建立健全各项基本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各村每季度开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传达和布置有关安全生产工作,通报本区域内季度安全生产情况,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二是建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制度。应有针对性地对村民,居民和企业负责人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法制宣传和安全常识教育,提高生产安全事故预防、自防自救和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应每季度对本区域内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每月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四是建立隐患排查报告制度。应定期组织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治理,并做好排查登记,按照“五到位”的要求,狠抓隐患整改,严重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报告属地安全监管机构。五是建立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制度。应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每年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六是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应加强对相关人员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情况的考核,把工作态度、工作数量、工作效果、工作能力作为考核奖惩的基本内容,督促相关人员落实责任。3.建立健全基础工作台帐制度。应落实人员负责安全生产文书资料与档案管理工作,按文书资料与档案的标准化管理要求,做好各类文件资料的收发归档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台账。一是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台账。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有无职业危害、生产经营场所性质、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详见附表2)。二是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名称、隐患类别、隐患内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期限及复查验收情况等(详见附表3)。三是建立安全生产检查记录情况台帐。主要内容包括:检查单位、检查时间、检查人员、发现的主要问题、复查时间、整改落实情况等(详见附表4)。

履职考核及责任追究

要进一步加强对各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考核,强调过程考核。安全生产工作要纳入村主要领导年终考核奖励的专项考核内容,安全生产考核分值比重占总的分值不低于5%。年底除常规考核外,由镇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奖励,对于全年无任何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且安全考核为优秀的重点村奖励2万元,一般村1.5万元,城市化村1万元,。对于虽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但安全履职考核为不合格的村,由镇安委会领导对村主要领导进行警示谈话。对于发生一般以上(包括一般)安全事故的,经市或区事故调查组认定为履职不到位的实行年终考核一票否决。责任追究由事故调查组裁定。对履职到位而发生事故的按照《村级组织及有关公司2013年度安全生产履职考核细则》扣分。镇成立由安委办牵头,纪检部门、安全办有关成员单位组成的安全生产考核工作小组按照《村级组织及有关公司2013年度安全生产履职考核细则》对各村进行考核。

工作要求

企业生产安全履职报告范文第5篇

2011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审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

出台背景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指出,“十一五”期间,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年均减少约1万人,反映安全生产状况的各项指标显著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高峰期,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屡禁不止,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比较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2010年8月,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九部委联合组成检查组对15个省市的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惩处危害生产安全犯罪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在法律适用方面仍存在一些疑难问题。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相关案件审判经验基础上制定了《意见》。

主要内容

首次明确审判危害生产安全犯罪案件的3项原则

《意见》针对相关案件特点,明确了严格依法、从严惩处;区分责任、均衡量刑;主体平等、确保公正的审判工作应当坚持的3项原则。强调对严重危害生产安全犯罪,尤其是生产安全事故背后的权钱交易和渎职犯罪,必须始终坚持严格依法、从严惩处。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要根据事故原因、后果大小、主体职责、过错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全案,正确划分责任,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对于所有责任主体,都必须严格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刑法原则,确保刑罚适用公正,确保裁判效果良好。

《意见》规定,以行贿方式逃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或者非法、违法生产、作业,导致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构成数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违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或排放、倾倒、处置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同时构成危害生产安全犯罪和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意见》还规定,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同时构成职务犯罪或其他危害生产安全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进一步明确了危害生产安全犯罪的责任认定

危害生产安全犯罪,涉案人员往往较多,犯罪主体复杂,既包括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也包括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有的还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而且事故原因错综复杂,有直接原因,又有间接原因,原因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关联程度又存在差异,如何坚持实事求是,正确区分责任,确保罪责刑相适应,是审理此类案件的难点。

《意见》指出,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对事故原因、损失大小、责任划分作出的调查认定,经庭审质证后,结合其他证据,可作为责任认定的依据。对于多个原因行为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在区分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的同时,应当根据原因行为在引发事故中所具作用的大小,分清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确认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合理确定罪责。一般情况下,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决定性、关键性作用的,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对于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从业资格、从业时间、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现场条件、是否受到他人强令作业、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情况等因素认定责任,不能将直接责任简单等同于主要责任。对于负有安全生产管理、监督职责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其岗位职责、履职依据、履职时间等,综合考察工作职责、监管条件、履职能力、履职情况等合理确定罪责。

进一步明确了危害生产安全犯罪案件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把握尺度

一方面,《意见》明确了实践中对安全生产危害严重,社会反响强烈,应当特别强调予以从严惩处的若干情形,规定具有这些情形的原则上不得适用缓刑,其中包括:非法、违法生产的;无基本劳动安全设施或未向生产、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作业人员劳动安全无保障的;曾因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被监督管理部门处罚或责令改正,一年内再次违规生产致使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关闭、故意破坏必要安全警示设备的;已发现事故隐患,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发生重大事故的;事故发生后不积极抢救人员,或者毁灭、伪造、隐藏影响事故调查的证据,或者转移财产逃避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投资入股生产经营企业,构成危害生产安全犯罪的;贪污贿赂行为与事故发生存在关联性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与事故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以行贿方式逃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或者非法、违法生产、作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尚未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事故发生后,采取转移、藏匿、毁灭遇难人员尸体,或者毁灭、伪造、隐藏影响事故调查的证据,或者转移财产,逃避责任的;曾因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被监督管理部门处罚或责令改正,一年内再次违规生产致使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数罪并罚的。刑罚执行过程中适用减刑、假释时,不仅要看其服刑期间的悔改表现,还要充分考虑原判认定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从严掌握。另一方面,对于事故发生后,积极施救,努力挽回事故损失,有效避免损失扩大;积极配合调查,赔偿受害人损失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罚,确保宽严并用、罚当其罪。

为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意见》强调,人民法院要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工作。对于审判中发现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应当发出司法建议,促使有关部门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和制度建设,完善事故预防机制。对于造成重大伤亡后果的案件,要充分运用财产保全等法定措施,切实维护被害人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被告人没有赔偿能力的案件,应当依靠地方党委和政府做好善后安抚工作。对于社会关注的典型案件,要重视做好审判情况的宣传报道,规范裁判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发挥重大、典型案件的教育警示作用。

企业生产安全履职报告范文第6篇

一、工作目标

扎实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坚决防范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力争实现“双零”工作目标,全力确保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平安平稳持续态势。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落实

1.严格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安全准入门槛,推动煤矿企业依法办矿、合法开采,保护职工生命安全,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规定向属地政府报送年度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履职情况和敏感时期专项报告。

(1)抓好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五职矿长等关键岗位的履职评估。每年1月31日前企业负责人报告上一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履职情况,并且传至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中“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栏,并在本企业公示。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十个一次”工作,即每个月至少带队全面检查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主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讲评会;每季度至少主持研究一次安全生产工作;每半年至少给员工上一次安全生产辅导课;每年至少主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总结表彰动员会、向职代会做一次安全生产工作述职、组织签订一次全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书(员工承诺书)、组织一次安全生产知识技能竞赛、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组织一次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重点推进五职矿长执行安全管理“五个一”,即每周组织开展一次全面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彻底“反三违”集中行动;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全员集中安全培训;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系统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标梳理;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覆盖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按规定开展专项辨识。企业要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内部考核,强化责任追究,建立“人人有责、层层负责、各负其责”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完善“明责、职责、履责、问责”的安全生产责任运行机制。强化对五职矿长、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实行季度目标考核,并兑现奖惩,确保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县应急管理局每半年对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履职情况进行综合排名,年终市应急管理局组织煤矿企业班子集体履职情况考评,对排名末尾的煤矿领导班子进行约谈,并列为重点监管煤矿,加大监管频率;对考核不及格的矿领导班子,责令限期整改或者改组;对考评不及格的个人视情况进行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改正、重新培训上岗。

(2)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一是建立矿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煤矿重大安全风险预判防控实施办法》,重点加强煤矿接续计划、煤矿安全系统、提升运输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主体责任落实、淘汰退出等方面的风险研判,明确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职责和流程,建立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应用机制,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指导生产作业、操作规程、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急救援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等技术文件的编制与完善。将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由矿级领导向区队、班子、岗位延伸。科学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按规定开展年度风险辨识评估和专项风险辨识评估,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要逐项确定风险等级;落实“一图一牌三清单”,即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制作安全风险告知牌。制定《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明确针对每处重大安全风险应采取的技术、管理、工程等管控措施,以及每条措施落实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技术、时限、资金等内容。煤矿应在井口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显著位置,悬挂重大风险告知牌,提醒职工关注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监督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二是按照市煤矿“7·15·30·90”隐患排查机制要求,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和工作制度,明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职责。矿领导下井带班过程中要检查带班区域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排查事故隐患。矿长每周组织分管负责人及相关科室、区队对矿井的各系统、各环节、各场所进行一次集中排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对全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及管控效果进行排查,对煤矿自查和煤监部门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按事故隐患等级进行登记、治理、验收、销号,并按照“两个十五天”的要求上线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应在井口和重大隐患区域显著位置进行公告警示。

(3)强化煤矿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强化矿井水、火等重大灾害超前治理,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投入,严格落实煤矿领导下井带班和进班会制度,加强员工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技能,认真组织各项应急演练提升煤矿应急救援水平,做好机电设备日常检查和维护,如实填写煤矿“9+5”记录等基础台账。

(4)实行安全生产承诺制度。煤矿须在承诺书中承诺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依法依规生产。承诺书由煤矿矿长和煤矿企业主要股东共同签字,加盖煤矿公章后,报送县政府及应急管理等部门备案。年产9万吨及以下煤矿发生较大事故的直接依法强制关闭,并依法追究承诺人的法律责任。

2.严格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责任落实。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强化煤矿安全监管执法和煤矿“打非治违”力度,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重点对煤矿安全生产履职情况与现场实际进行监管。

(1)坚持严格规范精准执法。一是要牢固树立执法意识,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执法。认真落实煤矿分类精准监管执法工作要求,突出重点、找准薄弱环节,立足防范事故,开展有针对性检查;落实计划检查工作机制,规范执法文书制作,严格执行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年度煤矿执法监管计划,认真开展专项检查(或安全体检),对发现存在隐患的煤矿一律依法依规惩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一律实行停产整顿、挂牌督办。对不服从安监指令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难以排除的,责令关闭退出。二是实行“一矿一策”精细化监管,各级监管执法部门在监管执法过程中要落实《市保留煤矿2020—2025年“一矿一策”安全监管措施方案》,开展精准执法,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煤矿要组织重点检查,督促企业落实风险管控措施。三是严把煤矿复工复产验收关。煤矿复产必须严格按照《省煤矿复工复产验收工作实施细则》执行,未经县应急管理局组织验收和县政府主要领导签字同意的不得复产。在严格执行《细则》第九条的基础上,煤矿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各县区不得受理其复产验收申请:煤矿主要生产系统和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不完善的;矿井“五职”矿长等主要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专职机构配备不全的;煤矿未向县区政府签订承诺书的;矿井提升和人员可进出井口未按要求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并正常运行的;煤矿水文地质情况不清的(2018年之后未重新开展地面物探的、煤矿与相邻矿井及周边已关闭矿井相邻关系不清的;采掘区域未做防治水物探的;采掘工程平面图未标注防治水“三线”的;老窑、采空区开采状况或积水状况不清的;有透水预兆未采取措施的等);未编制年度采掘方案的;密闭未编号管理和上图的;采区支护形式和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掘进工作面永久支护未按照要求及时跟进和临时支护不符合要求或无临时支护的。

(2)推进作业区域定点管理。煤矿月度作业计划由乡镇应急管理所、县应急管理部门现场验收、审批,采区设计由县应急管理部门或有资质的技术服务单位现场验收、审批,水平延伸工程由市级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审批、验收。煤矿月度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必须明确具体作业区域、下井总人数、各作业区域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风险管控措施,并与煤矿年度采掘方案和井下实际作业点布置情况、《市保留煤矿2020—2025年“一矿一策”安全监管措施方案》要求相符。煤矿需将井下密闭设置情况在报送月度作业计划时同步报县应急管理部门备案。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煤矿存在违反作业区域定点管理、擅自启封井下密闭的,依法从严处罚。

(3)实行安全生产诚信制度。煤矿有违反安全生产承诺及下列情形之一的,将录入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生产经营单位一年内发生生产安全死亡责任事故的;无证、证照不全、超层越界开采等非法违法组织生产经营建设的;执法检查发现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未及时进行整改的;未按规定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或在规定期限内未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的;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治理整改的;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的,以及逾期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未依法依规报告事故、组织开展抢险救援的;其他应列为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的行为。不良信用记录管理期限一般为一年。以不良信用记录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的主要判定依据。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纳入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9万吨/年以下矿井一年内发生较大(含)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或累计发生2次及以上死亡事故的;存在拒不配合监管执法、暴力抗法行为的;存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行为的;经监管执法部门认定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其他行为。

(4)严厉打击煤矿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县、乡镇应急管理部门将“打非治违”贯穿执法工作始终,严查整治赶进度抢产量、超能力超强度、超层越界、以掘代采、开采安保煤柱、隐瞒作业地点、瓦斯超限不撤人、无风微风作业、违法承包转包、破坏监控、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有透水征兆不撤人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对责任人员实施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按照《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

(二)加强煤矿安全基础建设

1.狠抓煤矿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一是推进煤矿落实“一优三减”措施。煤矿企业要优化生产系统,合理编制生产接替计划,改进生产工艺,要严格落实减头面、减人员、减班次具体措施。煤矿企业一个水平(盘区)最多只能安排一采两掘,同时生产的水平不得超过2个,原则上小煤矿取消夜班生产作业。二是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基础。县辖区内所有煤矿必须达到三级及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矿井标准,未达到三级及以上等级的不允许复工复产,对标准化管理体系有效期满,未按要求申请复核的一律按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未达标矿井进行监管。市应急管理局对辖区内已取得等级的煤矿开展动态随机抽查,对标准化管理体系滑坡的煤矿,进行撤级和通报。对发生事故、证照过期注销、停产超过6个月、“三量”不达标导致采掘接续紧张、无正规回采工作面、采用木支护、未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井田范围内积水情况,以及未配备负责采煤、掘进、通风、机电、运输、地质测量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煤矿,要坚决撤销等级,逾期整改不到位的,提请当地政府依法淘汰退出。

2.积极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一是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于长期停产煤矿及“僵尸企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整改到位的煤矿,煤炭质量和环保要求不达标、资源储量不足、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不达标的煤矿要积极引导有序关闭。二是加强去产能煤矿的安全管理。对关闭退出的煤矿应根据关闭退出时间表,明确停止生产的时间,倒排工期,制定关闭退出工作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需要回撤设备材料的煤矿,必须制定《井下回撤设备材料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报县应急管理部门批复。对已停产的煤矿申请提前关闭退出的,各县应急管理部门要及时将煤矿提前关闭退出的信息函告同级有关部门,并函请公安部门停供和封存并回收火工产品、电力管理部门限制供电,坚决杜绝煤矿明停暗采、昼停夜采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三是严格准入门槛、规范产能核定。停止审批新建和改扩建低于30万吨/年和开采深度超过600米的矿井,新增产能必须实行机械化开采,实施产能置换,严禁违规核增产能、盲目扩大产能。

(三)加快煤矿信息化建设

1.落实信息化建设任务。各煤矿全面落实国家煤监局关于煤矿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充分运用好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工业视频联网系统,确保实时监控、有效运行、专人管理。

2.落实监控平台日常管理。各煤矿要设立专门视频监控室,配备专职人员,严格日常情况及异常情况登记报告制度。

3.落实企业监控平台与智慧应急平台对接。各煤矿按规范要求设置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实现与县、乡应急监管平台对接,并联通至市应急管理局监管平台。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严格落实“全员培训”和“岗位持证上岗”制度,严禁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作业。

(二)加强煤矿安全监管干部教育培训。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有计划举办煤矿安全监管专题业务培训班,注重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培训,所有人员要经执法资格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建设。对于煤矿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任务重的应急管理部门,应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等形式聘请有专业技术知识、年富力强的专业人员充实监管力量。各涉煤乡镇至少应配备一名懂专业、能下井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煤矿监管并要逐矿明确专人盯守或巡查。

企业生产安全履职报告范文第7篇

事故调查处理(以下简称事故查处)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具有惩处事故责任者、警示教育干部职工和群众、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重要作用。多年来,从《企业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事故查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事故防范及整改措施落实。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这项工作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生产安全事故的概念混淆不清。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属于生产安全事故,对于这一认定一般没有异议。但将学校安全事故、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工程质量事故、民房修建和拆除施工事故,认定属于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就比较多;对生产经营包括建设施工、装卸搬运、运输经营等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特种设备事故,是否属于生产安全事故的认定就迥然不同;对非法违法开采导致的矿山事故、非法存储或者加工导致的烟花爆竹与危化品等事故,认定为刑事案件的现象也相当普遍。

二是事故查处工作的时间过长。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发生的重大、特别重大事故中,有70%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查处工作、80%以上的重大事故查处工作没有如期完成;在不少地方,一般事故、较大事故调查处理的如期结案率也非常低,甚至有些地方没有一起事故查处工作能按期完成,事故处理周期最长的长达1年甚至2年时间。

三是事故查处的着重点不明确。事故查处工作中,各有关方面过多关注了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有关行业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履职履责情况,却往往漠视了事故发生单位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过多考虑了对事故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却往往忽视了对事故防范及整改措施的研究制订和督促落实。

四是事故查处协调机制不健全。在事故查处过程中,有关成员单位存在各自为政现象,有的以办案保密为借口,单独进行先期调查;有的以政府不能干预司法为由,进行独立办案,致使事故调查工作缺乏沟通和协作,难以实现协调、高效的运转,影响着事故查处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

五是事故查处责任追究不够科学合理。事故问责和对事故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中,牵涉被问责和追究责任的人数过多,涉及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相关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偏重,涉及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偏轻,甚至在政府及其有关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受到严格追究的情况下,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往往没有受到依法依纪追究。尤其是对民营等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缺少有针对性的政策法律依据。

六是近年来接连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故谎报瞒报现象严重,较大和一般事故的谎报瞒报现象更为突出。有关保险机构一直在为事故统计伤亡人数与实际赔偿补偿人数的数倍相差而焦虑不安,世界卫生组织也在不断指责我国的事故统计数字过于虚假,各类安全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数字严重失实。

深层次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主要问题,分析其深层次原因:

一是事故统计和指标考核不科学。《安全生产法》和《条例》先后提出了生产安全事故的概念,但对什么是生产经营单位、什么是生产经营活动和什么是生产安全事故,没有以法律条款给出明确注解,致使事故性质认定缺少法律依据和可操作性。如将生产经营单位扩展到自然人,将存在交易、有劳动报酬的劳务活动均作为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将事故起数和绝对死亡人数作为考核指标,造成考核压力过大,由于担心影响政绩,有的地方政府及其行业监管部门,不愿上报或者虚报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由于惧怕事故问责和严格处罚,事故单位不依法如实报告,宁愿用成倍高出标准的赔偿私下来“花钱买平安”,甚至为逃避责任追究,将生产安全事故认定病亡事件、刑事案件或其他事故。有关工伤保险机构已发现,过去工伤赔付中因突发急病死亡而视同工伤的人数不足10%,而今已超过工伤赔付总数的75%。因病工亡,已成为一些地方特别是企业逃避责任追究、降低违法成本的重要渠道。

二是调查处理工作中存在着相关不确定因素。《条例》明确规定了事故调查报告形成时限、报请政府批复结案时限和处理意见及防范整改措施落实时限,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多种因素影响着事故查处的如期进展。一方面,由于事故现场抢险救援条件复杂、次生灾害较多,或因技术原因调查需要委托有关单位和邀请权威专家,进行检测检验、鉴定论证等延长了时间。另一方面,由于纪检监察机关等待上会研究的时间较长,由于上一级政府安委办挂牌督办从听取汇报到上会研究的时间过长;由于报请负责事故查处的人民政府研究批复,需要提交不定期召开的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等待时间也较长,这些时间少则一个月,多则数个月。同时,还因为有些机关文件材料运转较慢等。

三是对主体责任单位及其责任人员的处理不到位。事故查处过程中,本是由于直接责任人员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和冒险蛮干导致的事故,却株连了层层很多“有点”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甚至牵涉了不少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本是由于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管理、单位负责人决策错误、工程设计存在缺陷、非法违法生产、未按规定解决好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而致的事故,却对岗位职工、基层和现场管理人员重罚重处。由于追逃力度不够,对因为较大、重大甚至特别重大事故发生负有刑事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往往逍遥法外。

四是事故查处工作体制机制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事故查处工作规定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安监部门牵头组织,实际上安监部门的主要工作变成了协调服务。尤其是在省辖市、县(市、区)工作量相对较大;一般事故查处中,协调难度之大、工作推进之艰难,常让人望而却步。甚至是这边事故调查工作刚开始,那边组织或参与事故调查的工作人员就被参加事故调查的检察机关请走了。这项工作在很多层级或者地方也缺少独立性。

五是事故查处的法律法规不衔接和不统一。由于我国部门立法的缺陷,《条例》颁布实施后,铁路交通、电力等事故的调查处理也先后颁布了行业法规,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修订中作了相应规定;道路交通、火灾事故、军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也先后了本部门规章,甚至有的部门还出台了文件。但对铁路交通、道路交通、特种设备、火灾、电力等事故中的生产安全事故如何规范、统一地实施调查处理,已成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在事故性质、类型、等级和调查处理程序的不相衔接、不相统一,致使实际工作中,应当依法实施调查处理的生产安全事故却没有做到依法调查处理,甚至导致很多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不了了之。同时,《条例》颁布实施后,由于与其配套的行政处罚执法文书尚未制订,加上有的司法机关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同理解,致使安监部门依照《条例》规定实施的行政处罚普遍遭遇不妥当的裁决。

六是事故查处的防范重点没有突出出来。通过依法、严肃、认真调查处理已发生的事故,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针对性防范措施并加以落实,有效遏制和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是事故调查处理的根本出发点。但事故调查过程中,这一中心任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放在重要的位置,有些领导总觉得事故调查报告批复了,事故相关责任人员受到处理了,事故查处的工作任务就完成了,基本不考虑也不安排事故防范及整改措施的制订和落实问题。

七是依法彻查严处谎报瞒报事故的机制尚未形成。接到谎报瞒报事故举报后,安监部门想核查出来却没有手段,仅靠劝说、走访、询问核查不出真实结果;公安机关知道有工作职责,但没有相关审批手续和本单位领导的指示,难以实施各种手段和措施开展立案侦查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具有强硬手段和措施,却没有工作职责。加上有些地方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有关执法监察机构为了政绩,持放任态度;事故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为逃避责任追究、行政处罚,故妄为之。

对策与建议

抓紧修订《安全生产法》和《条例》。目前,《安全生产法》的修订正在进行。建议在其修订中,首先要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为安全生产依法监察体制,将不必要的行政许可和属于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的职能与业务,调整到行业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中;其次要用附则或者专门条款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生产安全事故的概念和范畴,切实解决其可操作性。明确规定对属于生产安全事故的铁路交通、道路交通、特种设备、火灾、电力等事故,严格依照《条例》规定进行调查处理;对不属于生产安全事故的,依照各自行业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加快改革事故查处工作体制和机制。建议在各级人民政府安监部门设立相对独立的事故调查工作机构,并在修订《条例》时,将现行事故查处工作机制,调整为在负有事故调查处理的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事故调查处理分阶段分工负责工作机制。事故调查阶段,由安监部门具体组织,行业监管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织参加并支持,组成事故调查组,着重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情况及相关情况,事故发生经过、直接和间接原因,认定导致事故发生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形成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处理阶段,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组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工会组织参加并支持,组成事故处理组,着重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实施对事故责任人员的党纪、政纪和刑事责任处理,形成事故处理报告。然后,由安监部门负责,将事故调查报告与事故处理报告综合为事故调查处理报告,提请负责事故查处的人民政府批复落实。

建议国家尽快制订事故查处工作规范。明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批复、落实、结案、备案等工作程序,主要内容,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事故查处工作纪律。同时,建议修订《条例》时,要明确事故查处工作期限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适当延长,并将事故因抢险救援不能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委托具有规定资质的机构进行鉴定、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论证或现场模拟等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工作时间。进一步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提高行政效能,切实树立事故查处工作的权威。

切实强化对事故发生单位的问责和惩处。杜绝事故的关键就在于强化事故发生单位的源头管理,建议事故查处工作中,要强化对因为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和冒险蛮干的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要强化对因为非法生产、违法建设、制度缺失、设计缺陷、投入欠账、隐患不改、劳动组织不合理、培训教育不落实等问题导致事故发生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追究。针对事故发生单位因违章、违法和非法等不同情节导致的事故,在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规定的范围内,实施相应比例的罚款,性质越严重、罚款数额越高;针对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因违章指挥、违规管理、违法履职履责和非法冒险蛮干、强令冒险作业行为导致的事故,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范围内,实施相应比例的罚款。责任越大,罚款数额越高。通过浮动罚款和事故问责的有机结合,促使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人员增强自律意识,强化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企业生产安全履职报告范文第8篇

区级安全生产责任书【1】

为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确保完成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暂行办法》的规定要求,各县(区)人民政府必须履行以下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和完成以下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具体内容为:

一、工作职责

(一)加强综合管理

1.县(区)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要主持或者委托分管领导人组织召开本级人民政府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县(区)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政府常务会议或者专题会议,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上的突出问题;支持、督促本级人民政府其他领导人履行分管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职责,发现疑难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审定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重要文件和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并批准下达执行;组织考核本级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安全生产责任情况,并按规定给予奖励或者惩罚;按照规定指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依法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2.县(区)人民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人负责部署安排本县(区)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召开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领导和支持本级人民政府安监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负责领导分管部门、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督促检查上级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决定、决议和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及时处理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3.县(区)人民政府其他领导人直接领导分管部门、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将上级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决议和工作部署贯彻到分管部门、行业(领域),并组织实施。领导分管部门、行业(领域)的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工作,督促分管部门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采取措施确保分管部门、行业(领域)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监督检查分管部门、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督促责任单位及时处理存在问题和隐患,分管部门、行业(领域)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按事故性质和等级赶赴事故现场,负责组织事故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

4.县(区)人民政府要将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分解下达到乡(镇)政府、部门和企业,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考核奖惩激励约束机制。

5.县(区)级财政预算要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经费、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资金的投入。

6.每季度组织一次全县(区)性安全生产大检查,并组织督查组对所辖各乡(镇)安全生产履职情况进行督查;全市、全区、全国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期间和节日长假期间组织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及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

7.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大非煤矿矿山开采重大灾害预防与控制、危险化学品安全监测预警和事故应急、烟花爆竹药药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等科技项目开发力度,推广应用安全生产科技成果,组织修订安全技术规程,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8.督促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企业以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危险性较大行业和领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专项用于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

9.健全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企业以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危险性较大行业和领域的安全费用提取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的投入。

10.全面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约见警示、黄牌警诫暂行办法》,对事故隐患不整改、年内重复发生同类型一般事故、发生险肇事故、发生死亡事故和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予以约见警示或黄牌警诫,责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11.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12.按时向市人民政府和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报送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总结、半年和全年履职报告、自检自评考核情况和国家、自治区关于安全生产重大部署及相关专项行动的贯彻落实情况材料等。

(二)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1.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攻坚年活动,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机构,指导督促辖区内所有企业包括规模以下的小企业,全面、彻底排查治理安全事故隐患,企业单位隐患自查自纠率要达100%,隐患整改率要达95%以上。

2.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实行隐患排查、报告、登记、治理、销号全过程监管制度,督促相关单位和企业对排查出来的隐患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明确整改内容、整改要求、整改期限、企业直接负责人、部门监管责任人和政府督办负责人进行整改。

3.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市人民政府10项左右、县(区)人民政府10项左右、乡政府5项左右、村委会3项左右。列为市、县(区)、乡镇、村委会年度重点监督整治的隐患项目,要在1月底前确定下来,重大隐患由各级人民政府挂牌督办整改,列为年度整治任务的隐患(年度计划)整改率要达100%。

4.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健全、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定期检测、检验设施、设备和检大危险源的安全状态,对存在缺陷和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要及时治理整顿,依法进行安全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三)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1.扎实、深入开展非煤矿山、道路交通运输、水上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制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整治内容、整治标准、整治责任单位和落实责任人限期进行整治。

2.进一步加强平安畅通县区、交通安全文明村、农机安全村创建活动。

3.落实向每个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派驻安全监管人员制度,加强对烟花爆竹生产的日常安全监管,盯死盯牢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

(四)、加强基础工作和强化源头管理

1.进一步加强对持证企业日常监管,发现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不具备从事生产活动以及对不按要求完成整改或限期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要依法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实施关闭。

2.认真执行新建和改扩建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督促计划、经济部门每季度将新、改、扩建工程项目清单抄送同级安监部门备案,督促新、改、扩建工程做到安全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督促、指导各类企业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推动企业安全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每个县(区)年内要推动15家以上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并力争达标。

(五)、加强安监机构和队伍建设

1.进一步加强县(区)安监队伍建设。要给县(区)安监局配足安监人员,安监人员编制到位率要达到100%。各县(区)要根据工作重点配备必须的专业安监人员,并保证安监工作所必须的工作经费、办公场地、工作车辆和安全检查必须的器材、设备等。

2.建立健全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明确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落实工作经费。

3.加强农村基层安全监管力量,辖区内每个村配备1名兼职安全员,组织村级安全员接受安全生产培训,增强安全员的安全监管能力。

4.督促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设,配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企业要达到100%。

(六)、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

1.依照《安全生产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本县(区)年度、季度和月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政府职能部门和公检法、纪检监察机关等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重点解决好辖区内屡禁不止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行为。

3.负有监管任务的相关部门,要全面履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暂行办法》职责,强化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执法活动,做到公正执法,严格依法行政,执法环境良好,提高执法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七)、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1.组织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认真ѧϰ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公民的安全生产法制意识,确保《安全生产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2.加强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领导,制定本县(区)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成立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开展形势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守法意识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生产知识。

3.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生产、安全管理的负责人必须经过安全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合格证。

4.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安全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相应合格证。

5.督促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专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并持证上岗。

(八)、加强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1.加强本县(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完善本级政府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年内至少组织一次演练。

2.督促企业依法建立应急救援组织,落实应急救援人员,配置应急救援器材和装备,并落实救援预案涉及的救援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保证应急救援启动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经费。

3.辖区内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后,按国家和自治区事故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准确上报上级管理部门,杜绝瞒报和迟报现象。并迅速组织救援、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4.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对辖区内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并严格责任追究。辖区内立案查处的事故要按规定期限全部结案,一次死亡1人(含1人)以上事故调查结案批复文件及处理决定报送市安委办。

5.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工作制度,做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和通报工作。

二、控制目标

(一)20XX年安全生产控制目标。有效预防伤亡事故,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年度控制考核指标以内,力争20XX年的安全生产比上年稳定好转。

(二)具体目标。各县(区)安全生产控制目标详见《20XX年全市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附件一)。

(三)杜绝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大事故;不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事故;一次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须比上年有所减少,且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较大事故起数以内。

三、履职考核

(一)各县(区)政府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情况,作为本县(区)安全生产工作实绩的考核内容。

(二)市政府组织督查和考核以本责任书规定的工作职责和控制目标为依据。考核细则另行下发。

(三)安全生产履职考核评定办法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考评分900分以上为优秀,900分以下至800分良好,800分以下至700为合格,低于700分为不合格。

(四)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突破年度控制考核指标的,考评等级降低一级。

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确定为不合格:

1.各类事故死亡人数超过年度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20%以上。

2.年度内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

3.道路交通年内发生三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

4.工矿商贸及其它行业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

(五)考核以季度检查、阶段督查,年终考核的方式进行。市政府7月中旬组织督查组对各县(区)履职情况进行督查,次年1月中旬对各县(区)进行全面考评。

(六)各县(区)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本级政府安全生产考评办法,严格检查考核制度,做到奖惩兑现。经考核达到优秀等次的要给予奖励,不合格的要通报批评。

(七)县(区)政府要分别于今年7月上旬和明年1月上旬,认真填写好《县(区)安全生产履职报告书》(详见附件二),由行政主要负责人审签后于今年7月5日和明年1月5日前,分别上报市人民政府和市安全生产委员会。

xxx人民政府

签字人:

签章时间:20XX年X月XX日

责任单位:

签字人:

签章时间:20XX年X月XX日

区级安全生产责任书【2】

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全区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市人民政府下达给我区的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按照分级管理负责的原则,特签订本责任书。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分管安全生产和分管其他工作的副乡镇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区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和分管其他工作的负责人为本辖区、本系统、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人,对本辖区、本系统、本单位安全生产负责。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及省、市、区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决定,切实履行职责。

三、目标责任

(一)事故目标。

较大及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实行零控制。

(二)工作目标。

1.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政府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和会议精神。

2.全面履行安全生产各项职能职责,全面完成区政府及区安委会(办)布置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任务。

3.认真落实行业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好辖区、系统、行业安全管理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工作。

4.安全机构健全,人员落实,责任明确。

5.按要求准时参加市、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安全生产培训。

6.认真落实辖区、系统、行业全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好本辖区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和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7.各类伤亡事故报告及时、准确、不瞒报、不谎报,做到安全生产信息畅通。

8.辖区、系统内发生各类事故后,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援,并协助上级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9.定期开展本辖区、系统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重大事故隐患于每月25日前书面向区安委办报告,并采取措施做好事故隐患的整治工作和完成省、市、区下达的隐患整治任务。

10.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逗硬执行隐患治理分级挂牌督办制度,按时完成省、市、区挂牌督办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整治任务。建立打非治违工作长效机制,实现打非治违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11.加强安全社区建设、帮扶工作。按照《国家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的标准,水宁寺镇在20XX年3月底前通过省级验收;东城办事处、江北办事处在20XX年10月底前通过省级验收;清江镇、回风办事处在20XX年11月底前通过省级验收;大河乡、花溪乡、化成镇、凌云乡、三江镇在20XX年11月底前通过市级验收;其余乡镇(办事处)、区级部门要按区政府要求完成帮扶任务。

12.各类安全资料齐全,事故、隐患档案完善,按时按量报送安全生产政务信息。

13、认真完成区委、区政府和区政府安委会及安委办布置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任务。

四、考核方法、时间、内容及奖惩

(一)考核方法:先由各责任单位自评,写出书面总结于12

月30日前报区安委办,再由区安委办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考核。

(二)考核时间:当年年底前。

(三)考核内容:按区目督办年内考评细则执行。

(四)奖惩:

1.对考核得分在91分以上单位为先进单位(由区政府给予表彰),70-90分的责任单位为合格单位,70分以下为不合格单位。考核结果纳入区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安全生产工作一票否决:凡责任单位年内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一次重伤10人以上事故的;虽无人员伤亡其事故经济(财产)损失在500万元以上的;对一般事故隐瞒不报、谎报的。年内发生两次各死亡2人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年内发生三次各死亡1人的生产安全事故的。

本责任书一式贰份,下达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各执一份,经下达责任单位、责任单位代表签字生效。执行时间自20XX年1月1日起至20XX年12月31日止。

下达责任单位:xxx区人民政府责任人:

责任单位:

20XX年XX月X日

责任人:

企业生产安全履职报告范文第9篇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牵头,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原则,紧紧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相关会议精神,真正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抓好“四个建设、六个重点”工作措施,扎实开展全镇安全隐患大排查,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全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使全镇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四项指标稳步下降;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各项安全生产考核指标控制在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以内。

三、排查时间

此次排查治理工作时间开始,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全面加强辖区内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各村(社区)、乡属有关部门、联村办要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台帐。

四、抓好“四个建设”

一是巩固基层建设。落实各村、乡属有关部门安全监管人、财、物,强化各村、乡属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责、权、利,实现各村、乡属有关部门安全生产有人监管、有能力监管、有手段监管、有经费保障。将工作重心全面落实到抓安全生产工作中来,要建立村级安全协管员的准入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考核方式,督促村级安全协管员通过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及时查找和报告身边的安全隐患,积极配合协助乡镇、县级有关部门执法行动。

二是保障基础建设。加大安全投入,对安全设施、设备予以保障,督促各企业改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安全管理人员,优化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结构。以安全宣传和培训为主线,加大对安全执法人员、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安全执法人员、安全监管人员的安全执法和监管水平。

四是推进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动态监管系统建设。进一步发挥履职动态监管系统的作用,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履职,深入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五、突出“六个重点”

一是矿山企业。扎实抓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非煤矿山整顿关闭工作,认真落实各村及有关部门领导联系矿井和安监员驻矿制度,确保隐患早发现、早整治。

二是道路交通。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和超限超载行为,继续开展道路交通隐患治理,狠抓道路交通重点时段和重点路段检查管控工作,加强源头管理工作,努力探索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方法,完成2015年道路安保工程,不断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三是建筑施工。加大施工现场视频监控覆盖范围,确保现场安全管理落到实处,特别是深基坑、脚手架、临边防护、施工用电、高空作业等高风险作业环节操作规程的遵守,杜绝违章行为,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四是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全面清理检查学校、超市、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设施,对不符合安全条件的限时整改或提请关闭。

五是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严防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爆炸、燃烧,强化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等各环节隐患排查治理;加强油库等重点区域,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等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力度;严厉打击烟花爆竹企业“三超一改”、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同时,强化对其他行业领域的安全检查和督促工作,切实遏制和预防事故发生。

六是食品药品。全面排查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建立台帐,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及时查处,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组织领导。各村、乡属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要求,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细化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二)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和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生产法律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安全生产知识,进一步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督促企业加强班组、车间、厂级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逃生自救能力。组织安全管理干部进行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管理知识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认真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和职业病防治工作。严格执行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三同时”规定,依法开展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进一步加大对职业病防治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职业危害相关知识,督促企业完成职业危害申报工作。要求企业对员工实行上岗前、在岗期、离岗时职业病防治检查和备案登记,强化生产作业现场职业病防治管理,严肃查处职业危害事故。

(四)切实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加强对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建设施工、学校、沼气、消防等行业(领域)和人员密集场所以及节假日、“两会”期间等重点时段的安全监管,防止和避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企业生产安全履职报告范文第10篇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打造“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市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基层、打基础、抓整治、排隐患,全县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安全生产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安全生产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现结合我县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奋斗目标: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目标责任制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秩序明显改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各项指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内。到2012年,实现全县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有较大幅度下降,有效遏制较大事故,杜绝发生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明显好转。

二、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体系

层层分解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和工作目标,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县“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类企业安全目标的过程控制,突出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鼓励和引导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高执行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工作奖惩机制,及时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乡(镇)或部门,发现一次的,实行诫勉谈话,发现两次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并在全县通报批评,发现三次及以上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对完不成年度安全生产指标任务,考核不合格,辖区或行业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当年评先选优资格。

三、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要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要推广应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建立和落实企业安全技术措施费用提取制度、风险抵押金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确保安全生产需要;要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积极采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风险评估、安全评价等方法,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要规范高危行业招工和劳动用工管理,依法实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严格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有效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逐步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

四、落实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认真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真正实现打基础、强基层、依法履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推进安全生产法制、监管体制和执法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源头治本,夯实基层基础,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一)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乡镇、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统一领导,强化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度。主要领导做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认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在“一把手”负总责的前提下,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安全生产任务分解到各个分管领导,明确党政班子成员必须对分管口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分头抓的领导班子安全生产责任共担机制。

(二)认真落实行政正职安全生产履职报告制度。为强化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从今年开始,在各乡(镇)、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单位)推行行政正职安全生产履职报告制度。每年年底,各乡(镇)和相关部门正职必须向县人民政府和县安委会报告安全生产工作和目标完成情况,以确保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监督管理。行政正职安全生产工作履职报告制度列入年度安全生产考核,由县安委会办公室对履职报告提出点评意见,经县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同意后由县安委会进行通报。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体系。各乡(镇)、县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本辖区、本行业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工作机构,狠抓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加大安全监管资金投入,做到机构、编制、人员、设施、经费“五落实”。切实加强村(居)委会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明确专人负责,逐步实现村(居)委会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企业要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认真落实政府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即安委会例会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执法制度、隐患排查整改制度、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挂牌督办制度、隐患排查治理信息通报制度、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重大危险源监控办法、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度等。要结合本乡镇、本部门、本企业的实际,制订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实施细则,通过制度管人、管事,构建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

五、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安全生产许可是国家行政许可的重要内容和法定制度,是从源头上制止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进入市场的重要手段。必须依法实行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在提出开办申请之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依法进行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在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办理安全生产许可手续后,生产经营单位方能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对未通过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的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有关部门不予办理行政许可手续。要加强对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动态监管,对取证后放松管理、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暂扣、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要严厉打击无证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坚决予以停产停业整顿或取缔。

六、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严惩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继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努力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巩固隐患治理成果。督促企业逐级建立并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隐患信息档案,保证隐患治理所需资金,确保隐患彻底治理。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综合督查和专项检查制度,定期对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要通过下达整改指令书、挂牌督办、建立信息管理台账等有效措施,切实抓好整改落实。要关口前移,依法做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评估和监控工作,切实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重点设备的安全监管和动态监控,发现隐患和异常现象要立即消除,确保万无一失。进一步加大事前预防性执法监察力度,对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拒不整改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或单位,依法从严查处。建立“政府指挥,部门联动,定期碰头,情况互通”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安全监管部门和各牵头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组织牵头协调作用,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对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等“三非”的排查和打击力度。

七、突出重点,进一步深化安全专项整治

坚持把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公众聚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采取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措施,持续不懈地抓下去。坚持专项整治和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务求实效。

(一)扎实开展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非煤矿山企业的日常监管,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督促企业及时排查整改事故隐患,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必须责令其停产整顿,经安监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非煤矿山,必须全部停产整治,限期达到安全生产条件;对在限定期限内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予以关闭。对未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超层越界开采、无视停产整治规定擅自组织生产的非煤矿山,一经查实坚决予以取缔关闭。

(二)扎实开展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安全专项整治。突出抓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环节的整治,重点加强和规范加油站(点)的安全监管,对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一律停止经营活动,对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取得相关证照或经整改验收不合格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强化对民用爆炸物品和烟花爆竹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非法经营和非法运输、非法储存民用爆炸物品和烟花爆竹的行为。

(三)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以“平安畅通县”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以危险路段、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长途客车、大型货车、小型客车、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以及农业机械为整治重点,进一步强化农村道路安全监管,严格车辆安全检验和驾驶员考试,严厉打击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超载、违法载客等交通违法违章行为,加强对事故多发点、段和危险路段的排查治理,严密防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扎实开展建筑施工及城镇公用设施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建立和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资质备案制度、竣工验收制度、重大安全隐患督查制度。要对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设计、施工、监理、工程管理、试验检测、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管,落实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施建筑工地精细化管理,深入排查房屋、市政等建筑工程安全隐患,以防范脚手架、起重机械倒塌、施工坍塌和触电、工地模板构件垮落和高处坠落事故为重点,深入开展重点建设项目、城镇公用设施、建筑设施和房屋拆除等为重点的安全整治,切实加强农村建房的安全监管。

(五)扎实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整治,加强对“三合一”、“多合一”生产经营单位的重点检查,组织开展商场、市场、学校、医院、网吧、酒吧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易燃易爆单位、耐火等级低的密集建筑区的消防安全整治,对重大火灾隐患实施政府挂牌督办,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

(六)扎实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整治。进一步规范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强化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定期检验和特作人员持证上岗工作。加大对特种设备非法制造、非法安装、非法使用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性能检测检验工作,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此外,发改、文化、教育、卫生、林业、旅游、水利、商业、供销、供电、气象等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行业安全管理,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的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健全工作机制,制订整治方案和规划,采取过硬措施,提高整治质量和效率,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八、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各乡(镇)、县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和有关企业应按照县政府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完善各辖区(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队伍建设、储备救援物资,开展应急演练。要加强日常特别是节假日期间的安全值班值守工作,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坚持24小时专人值班,保证一名领导干部在岗带班,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处理及时、指挥有力。有关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赶赴现场,调动各方力量,迅速开展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九、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重大举措,宣传安全生产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忽视安全生产、导致严重事故的要予以曝光。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新农村建设之中,扩大宣传阵地,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等活动,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家庭,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理念,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和群众自身保安意识,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十、严肃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

上一篇:项目经理岗位履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医生履职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