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工作范文

时间:2023-03-21 06:36:10

企业社会工作

企业社会工作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工作生态系统理论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能再单纬度的从经济创收来考量企业的价值,企业责任也已不再是之前仅限于为自己创造利润,为政府创造税收。另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媒体传播为助力,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呼声也传遍世界。一些较好的承担起社会责任的企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推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自身创造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是维护企业长远利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互利”行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由于其注重经济效益,会使得部分公益效果削减,此时急需企业社会工作者为企业塑造公益价值观。

一、文献综述

学者陈讯,韩亚琴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包括经济、法律、伦理和自愿性责任等方面,并从历史发展角度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古典观点和社会经济学观点。李伟阳,肖红军从时间纬度,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个别研究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广泛关注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全球发展阶段。生态系统理论源自人类生态学。该理论可应用于个体、家庭和其他如学校、工作场所等组织。Bronfenbrenner(1979)在考量了各种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人类发展模型,将社会环境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目前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的研究尚不多见。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分层

笔者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微观企业社会责任,中观企业社会责任,宏观企业社会责任。

(一)微观企业社会责任

微观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指企业对自己的员工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不仅要善待员工,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定期培训,以促进员工的进步和成长,工资报酬要达到法律或行业规范标准,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不得超过国家标准,且要按照法律规定支付费用。其次企业要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不仅仅将员工视为创造利润的工具。此时需要企业社会工作者来作为企业和员工之间沟通的桥梁,努力为企业员工争取更多的权益。日本松下公司就很好的维护了员工的权益,在日本经济危机爆发时,各大企业纷纷裁员自保,松下新之助却提出终身雇佣制,和员工一起度过难关。虽然在危机下企业承担了很大的压力,但是当企业很好的履行了对员工的职责,员工将会对企业无限忠诚,为企业尽职尽责,且员工之间会团结一心,团队合作精神会大大提高,在员工中间树立起“企业就是家”的理念,会共同追求共同奋斗。有学者研究证明,不能善待工人而产生的负的外部性后果,比起环境污染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中观企业社会责任

中观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要对自己的顾客及消费者负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大环境下,这是企业最能自觉履行的社会责任,因为消费者手中掌握着企业生存的决定权,一旦企业无法使消费者满意,消费者将把手中的资金选票投给其他企业。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各企业越来越重视服务质量的提高,高度贯彻顾客即上帝理念。尽管大部分企业都能认识到承担起对消费者责任的重要性,但很多企业仍将其流于形式,重服务轻质量,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甚至将消费者的安全置之不顾。三鹿是我国奶粉业第一品牌,但因没有承担起对消费者的责任,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因而迅速破产。企业已经能够认识到承担对消费者责任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切实的贯彻实施,为保证企业生存,必须切实的承担起对消费者的责任。

(三)宏观企业社会责任

宏观社会责任,指企业对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公益的责任。早期经济学家认为企业的唯一社会责任是创造经济价值,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观点已受到社会大众的拷问,企业的利益来源于社会,理应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企业要依靠自然环境发展。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自然环境收到破坏已经危机人们的健康,笔者认为企业应当承担起保护自然环境的职责。诺基亚建造的中国园“绿色大楼”,因为使用了大量的环保材料建筑,虽然费用增加了不少,但却实现了节水37%,节能20%。诺基亚使用了紧凑环保型手机包装盒后,两年间节约了超过4亿欧元的包装和运输费用。实践证明,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不是一件花钱的事情,反而能够为企业节省一笔巨大的运营成本。对于企业社会公益责任,笔者认为这是一项自愿性责任。但履行社会公益责任并不是一项毫无回报的企业社会责任。加多宝王老吉坚持多年“王老吉―学子情”项目,为贫困高考生提供助学金,捐赠金额数千万。2008年汶川地震后,加多宝王老吉捐款一亿,受到了全国网民的热烈追捧,网友打造出“捐款就捐一个亿,饮料就喝王老吉”的网络热词,并倡导“封杀”加多宝王老吉,即一旦出现在货架上立即抢购一空,当时很多地方出现了脱销现象,加多宝王老吉当年销售量增加130%,成为罐装饮料销售冠军。2009年加多宝王老吉出现了“添加门”事件,但官方澄清后其销量并未受到影响,这也与加多宝王老吉长期承担社会责任,建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还能够取得名牌效益。

三、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一个重要领域,2009年4月,“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大大加强了对于企业社会工作的关注。企业社会工作在介入企业社会责任有其专业优势,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知识、技巧以及独特价值观是协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大优势。

在推动企业承担微观社会责任时,社会工作者要努力为企业员工谋取自身发展。员工的福利和保障问题有时也需要企业社会工作者同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合作。社会工作关注人的个别化,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及专业视角,这些都使得社会工作者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企业员工争取更多的权益。企业中观社会责任方面,企业社会工作者虽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销售服务环节,但可以与企业销售部门合作,对客户宣传企业文化,提供企业形象的指导。不可否认,企业社会在工作者在帮助企业塑造良好企业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社会工作者在宏观企业社会责任承担上,更能体现专业性。目前公共慈善事业已经成为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工作恰恰是关注弱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的专业,因而企业的公益慈善事业是企业社会工作者介入的重要领域。企业社会工作者协助企业开展公益慈善事业能够使得企业慈善事业更加完善,发展更加高效,惠及更多人群。

四、结论

企业社会责任包含的内容丰富,范围广泛,笔者采用生态系统理论将其分为三层,这三个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有一定次序的。作为一个企业,首先应当满足其职工的利益需求,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如果忽视职工的权益,单纯靠压榨职工获得利润,这样的企业是无法长久运行的。企业产品进入市场后,要对消费者负责,只有争取到更多的消费者,企业才有利可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广大企业深谙这一道理,但却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为消费者承担起责任,为图眼前利益而采取杀鸡取卵的发展模式,这样的企业最终将被市场淘汰,收到法律制裁。宏观企业社会责任虽是自愿性责任,但很多企业也看到了公益事业带来的品牌效益,争相投身公益事业。在此过程中,由于部分企业过于追求媒体宣传效应,忽视了对受助者的保护,或者没有真正帮助到受助者。企业社会工作者在公益事业开展方面,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同时,为社会弱势群体带来更多的帮助。

目前企业社会工作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只有部分中大型企业设置有企业社会工作岗位。在为数不多的有社会工作岗位的企业里,企业社会工作仍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下工作,通过与销售部门,宣传部门,决策部门的合作来开展各项工作,没有自己独立发展的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工作会逐渐得到关注,终将会赢来企业社会工作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杨靖.社会工作介入企业社会责任策略[J].社会工作,2011(09).

企业社会工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现状与挑战

一、企业社会工作的概念

什么是企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尚属于缓慢发展的过程中,而作为其中一个方面的企业社会工作,则更加不为人们所认可,或者说,认可度非常低。如何加快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企业社会责任入手,来带动企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与职业化。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和“助人自助”为指导进行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而企业社会工作是从西方工业社会工作中发展而来的。关于企业社会工作的定义,学者们还未形成一致定论。企业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帮助案主(员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确保案主(员工)的身心健康,帮助案主(员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为企业创造最大的财富,从而促进企业的目标更好、尽快的实现。

二、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现状

众所周知,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舶来品”,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接受与认可。而且,目前国内学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还不多,很多都是借鉴了西方国家的著作。但是,西方的毕竟是西方的,和我国国情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在借鉴过来后,还存在着一个本土化的过程,而学界、社会工作行业正处于这一过程中,在实践中探索着。

在理论方面,企业社会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果。社会工作理论本身侧重于强调“以人为本”的专业价值理念,非常重视组织中的人际关系。社会工作对于案主而言,其功能之一是促进人与环境的适应与协调。Paul.Sheila认为,企业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实务的一个专门领域,它试图处理和满足企业中的问题和社会需求。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将企业社会工作用于解决企业员工关系问题以及相关调查的研究都不是很多,对如何具体操作的研究相对缺乏。

从实务上讲,近几年来,我国社工服务已经逐步开始进入企业,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在深圳、上海等发达地区,企业社会工作已经进入实务化操作阶段。但是,由于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进入国内的时间较晚,在国内还是个比较生疏的概念,企业社会工作实务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三、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企业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新的工作领域,在社会工作尚未得到人们普遍接受、认可、了解的中国,对于企业社会工作者而言,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无疑是具有很大挑战的。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意社会的展现,人口结构的变化等都为我国本土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也对本土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理论与实践的不足

首先,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从西方引进的新专业、新学科,本土化过程尚在进行中,而作为其中一个分支的企业社会工作,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引进、学习的阶段。企业不同于学校、社区,它拥有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不同的企业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以上因素对于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有何影响?这些问题都缺乏理论上的指导。

其次,企业社会工作不仅缺乏相应的理论,而且由于企业的特殊性,其实务的开展也存在着很大的挑战。我国大多数本土企业并不知道企业社会工作,他们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运用行政等手段来开展工作。另外,我国的企业社工实务发展缓慢,缺乏相应的企业社工人才,在职的企业社工缺乏经验,所开展的企业社工服务得不到企业的很好认可,而且企业大多以营利为首要目的,讲究效率,对社工理念的不认可,导致企业社会工作开展难,企业社工实务不足的局面。

(二)社工理念、从属、角色与企业的冲突

目前在国内,企业很少购买社工服务,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理念的冲突。企业是以营利为首要目的的,而社会工作主张助人自助,企业的首要目的和社工的专业价值观、理念产生了冲突。

其次,社工在企业中的从属问题。众所周知,目前国内企业内部并未设置单独的社工部门,企业对社工的从属哪个部门也不是很清晰,因此,企业社工往往从属类似行政、人力资源或工会等部门,在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中缺乏独立自主地位,缺乏支持,会受到很多部门的掣肘。社工在企业内部由于没有明确的定位,其身份就非常的尴尬。社工在进入企业提供社工服务时,应充分了解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包括组织架构、自己所属部门等环境因素,起到融洽不同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

最后,社工的角色定位问题。在企业,社工的案主应该是和企业相关的一切人员,即包括公司员工和管理者。但是,社工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接触最多、问题最多的往往是那些比较底层的企业员工,而针对这类案主,企业社工可能会更多的从他们的角度来开展工作,为他们谋取福利,但矛盾随之而来。企业购买社工服务的初衷,是想社工帮助解决问题,帮公司获得利益的。因此,社工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既要获得管理层的认同和支持,又要为员工谋求福利。面对两个服务群体,社工在其中的角色是很难把握的。

四、结语

对于一名企业社工而言,很多时候,中立,是社工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但值得考虑的是:如何运用好自己的专业能力去为企业服务,并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做到不被管理层操控,又能协调、融洽的处理好自己与员工、管理层的关系?只能说,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闫晓娟.企业社会工作及其在企业内部员工关系管理中的运用[J].社会工作,2011.

[2] 刘七生.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进展与反思[J].社会工作(下半月),2008(10).

[3] 高钟编著.企业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

企业社会工作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工作 员工福利 社会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当年富士康跳楼事件发生后,深圳市职工继续教育学院徐梅教授开展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心理与社会介入分析—以深圳富士康公司为例》的调查研究,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角色认知和心理特征以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社会工作介入途径与解决策略是一个必须值得关注的大问题;2010年崔柳教授又发表了《浅论现代企业员工管理的福利主要方法》,文章介绍了员工福利管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性,重点结合我国目前企业员工福利管理的现状和呈现的问题,探析了现代企业员工福利管理的几种方法。

2010年我国在深圳举办了“首届全国企业社会工作建设研讨会”,会议通过总结、研究、交流探索本土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展望本土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途径,推动了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在研讨会上,云南大学钱宁教授做了题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定位与作用》的主题演讲,阐述了当前我国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介绍了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在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角色与功能,重点强调了发展企业社会工作对政府、企业、劳动者等不同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高钟教授提出了中国大陆企业社会工作所面临的理论准备不足、实践不足等挑战,认为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关注点应该放在目前中国企业员工主体—第二代农民工身上等等全新的理论观点。目前全国有二百多所高校已经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教育,对企业社会工作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将理论与观点进一步深化、提升、范围不断扩大,现已转为对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实务方法设计,同时对企业社会工作进行不断的发展和推广,范围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福利的视域更加宽广,这些都将促进企业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更加和谐。

二、研究意义

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格局的调整、信息急剧的膨胀、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员工压力越来越大,而我国企业福利制度又普遍落后,员工遭遇侵权事件时有发生。个别企业员工与企业矛盾不断加深,富士康这样的跳楼事件就是警钟,员工与企业的矛盾必须重视,企业管理不但要考虑经营和发展,更要考虑到员工的福利。企业社会工作旨在成为员工提高福利水平的机构,成为当前中国企业福利发展中的一个亟待加强专业介入的新领域。然而企业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与实务探究还不够,特别是有关中国本土化企业社会工作实践路径的研究很少,企业社会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现实的发展困境。在民政、社区等领域社会工作专业对口单位,因编制问题而导致社工专业毕业生难以进入,第三方社工服务机构又寥若星辰。由此可见,加强和高度重视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福利的理论研究和路径的探究势在必行,不但要重视还要有紧迫感。

三、企业员工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

1、员工缺少表达福利诉求的途径。以富士康为例:高级管理层与普通员工基本上是完全分离的,制定相关福利制度的管理者往往是通过汇总中下层管理收集的信息来参考制定福利制度,而中下层管理者呈报的信息大多数又是去满足管理者的利益需要,没有切实反映普通员工的需求,所以导致信息失真,制定的福利制度无法满足员工的需要。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制度不够健全,不够科学,员工没有途径去表达自己的福利诉求。即使是规模较大的公司,也只是在之前那些传统的福利制度下履行职责,无法与时俱进满足新生代员工的福利诉求和新形势下员工的福利需要。

2、我国现今有大多数员工缺乏福利意识。尤其是我国北方的一些企业员工表现更为突出,权益流失、权益受侵的现象更是履有发生。对企业福利认识不够,对自己的合法权利不能进行有效维护。比如:企业员工下班时,保安会对员工进行“例行检查”—搜身。如果发现车间有丢失东西的情况,整个车间员工都会被追究责任。但是很少有员工站出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

3、企业现行福利制度上的结构不合理。福利项目和结构设计单一,严重地忽视员工福利的多元化需求。在员工福利管理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在设计员工福利的时候都以企业为主导,整体计划基本由企业管理层的个别人来制定,员工很少有机会能够参与到这一过程之中,由于缺乏员工的参与,员工无法表达自己真实的需要,因此容易导致设计的福利计划和员工的需要有着种种的不符,这样就容易导致员工对企业管理的不满。

4、普通员工福利水平较低。据资料获悉:富士康公司在员工薪酬方面普遍高于同行业,但是仍然不能阻止员工跳楼,所以福利制度不能仅仅限于员工薪酬方面,员工的心理、情感、家庭等方面也是企业福利制度应该设计的方面。而在富士康中,真正缺少的就是对员工心理,情感方面的关怀。除此,也有部分企业漠视员工福利,企业常常将以人为本挂在墙上,写在纸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常常大打折扣,不提供给员工最基本的法定福利;另外还有不少企业只重视高层管理者和高级员工的福利,对普通员工的福利不重视,轻描淡写,更是使得公司内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对立情绪加重,挫伤基层员工的士气。

四、企业社会工作对员工福利的介入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民生也空前改善,但是大多数企业管理制度并没有与经济发展同步,甚至滞后经济发展的步伐。笔者认为: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与国外的情况有所差别,所以我们不能照搬国外企业社会工作的方法,我国企业社工应该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员工福利的介入工作:

1、 企业社会工作为员工提供咨询服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新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员工面临的挑战与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以及由此引发一系列的个人、家庭、社会问题等等。企业社会工作的咨询服务、心里疏导就是对有工作、生活、家庭、情感上面困难的员工,提供咨询服务,以便协助解决其个人问题,恢复其工作积极向上的常态。

2、 企业社会工作应建立起企业与员工沟通桥梁。企业社工为企业与员工的联结者,能有效的起到企业与员工之间桥梁的作用。企业社会工作除了在企业内部起到桥梁作用外,还要积极地连结企业外部资源,使企业员工得到更好地、更广泛的服务。如将心理压力过大的员工转介到专业的精神心理医院;为需要继续教育者介绍相关的教育单位;为本企业员工子女联系社区教育资源等等。

3、 企业社工应适时调节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企业是不同人群的集合,必然会有各种人际的冲突发生。所以企业社工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调节这些冲突,解决因冲突而产生的危机。企业社工要承担起这个责任,要努力锻炼自己评估冲突本质和原因的专业知识,能够深度解析问题从而使双方达成共识,创造适当的气氛来缓解以及解决冲突,使得冲突能在各方最大利益的情况下得到解决,避免和减少冲突造成的损失。

4、 企业社工应为员工“维权”与“充权”。企业社工的重要职责就是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企业社工在充分学习与理解各项政策、法令、方案、措施的基础上,为企业员工进行咨询,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在企业内,员工尤其是普通员工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他们在为自己争取员工福利服务时,难免受到企业利益团体的不理解。这时,企业社工向员工提供信息,为员工需求正确性辩护,指导员工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使得员工应享受的福利及时获得。

5、 企业社会工作应为员工“增能”,提高员工能力与素质。我国个别企业对员工的再教育还是比较缺乏的,使得员工在应对危机时显得非常脆弱和力不从心。现在社会中,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每个人的任务。经济结构的转型使得员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处在激烈的竞争中,所以员工必须要不断学习与增强个人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企业社会工作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培训员工,为企业员工设计不同的教育,培训发展方案,开设各类课程,评估课程实施结果,以此来提高员工及整个企业的能力与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内动力,为员工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能力,提供智力支持。

6、 企业社会工作应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福利制度。企业社工应该在对员工福利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福利制度。如采取“多元化福利”,经济的高度增长使人们的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员工低层次的需求普遍都能得到满足,但员工新的需求、新的期盼又产生了,员工开始重视心理、感情、家庭方面的需求。多元化的福利制度可以满足不同员工对福利计划的不同需求。从而缓解员工职业压力、精神压力、不满情绪,从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优化企业形象、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的凝聚力等等。使福利制度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福利势在必行,应该加大力度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虽然已经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重视,但笔者认为重视的还不够,重视的范围还不广,重视的层次还不深。富士康员工连续的跳楼事件虽然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但富士康毕竟还是一家大公司,出了那样的大事件,人们的关注度还是很高的,可是那些没有曝光但尚且也在这方面存在问题的中小企业,他们的员工也有着富士康员工一样的福利诉求,而企业是否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和措施为员工服务,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还没有!企业社会工作虽然发展的时间很短,进入中国的时间更是不长。但对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社会共组的需求是迫切的。在倡导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的今天,企业社会工作有其巨大的生存空间和发挥其优势的土壤。但是我们同样需要正视,目前我国企业社会工作还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自身的不足,各方面都不够成熟。而且大部分人对企业社工还不了解,对其具体功能还存在很大的疑问。但我们坚信企业社工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努力开拓服务领域和介入员工福利的空间,一定可以在为解决企业员工和企业矛盾,在促进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释放出强大的正能量;在提升企业效率以及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钟主编.企业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2]周沛.一项急需而有价值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论企业社会工作[J].社会科学研究,2005,(4).

[3]周丹红.社会工作介入企业员工非经济利探析.《商场现代化》,2010年3期

[4]方舒.工业社会工作与员工精神福利《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6期.

企业社会工作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工作;研究综述

一、关于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方法的研究

(一)直接的介入方法

1.个案工作t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这种针对不同员工的个别化问题,特别是在心理疏导、家庭生活、工作环境等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用个案工作的方法为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个案工作强调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个人或家庭)进行一对一的互动;协助案主发挥自身潜力,帮助案主有效处理问题,以增进其社会适应功能。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也建立了信任合作的关系,在共同讨论,研究案主的问题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拥有的资源状况时,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达到了共同成长的目标。

2.小组工作。小组工作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支持以达到成员的态度、人际关系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的改善,它强调通过小组过程和小组动力来影响组员的态度和行为。在企业中,员工们往往面对同一问题或经历着相似的经历,员工可以在团体中通过团体互动与方案活动去思考问题、分享感受与经验,并共同计划、相互协调,用团体的力量来共同解决问题。它可提升小组中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个人的行为和态度在群体互动中发生转变;在小组过程中,员工也可以学习到适应社会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小组工作这一工作手法在企业中也培养了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增强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在员工中创造出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气氛。

3.社区工作。所有的企业都处于一定的社区之中,企业的正常生产、员工的工作与生活都与社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社区工作以企业所在社区与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活动,了解并解决社区所面临的问题和社区需求,积极调动社区内外资源,调整和改善社区关系,培养社区居民自助、互助以及自决精神,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民主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与能力以达到社区福利水平的提高。社会工作者在解决企业和员工所面临的问题时并不是仅仅将目光注视在企业内部当中,而是必须联接、调动企业所在的社区内外资源和力量并将之加以整合,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企业与员工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间接的介入方法

1.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行政是一种间接社会工作,其中,政府福利部门或社会服务机构根据社会福利的政策、立法或决策,按照一定程序将之转化为实际服务。通过执行与实施社会福利政策,对企业员工提供服务和帮助,这是一个将社会福利政策转化为具体的助人服务。企业中的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对国家社会政策的了解协助企业积极了解国家的劳工政策,监督并帮助企业良好的贯彻国家针对员工的相关福利政策。

2.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研究包括三个主要部分;需要评估、方案开发和方案评估。在企业中运用社会工作研究可以了解员工的信息、对员工的需要、问题以及个人与其所处的环境有所把握;结合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方法设计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或服务计划;在具体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和实施后针对方案对解决员工问题或需求有效性进行评估,了解具体方案的实施效果。企业社会工作研究既可以在服务过程中验证已有的服务方案和社会工作理论,又可以在实践中发展出新的社会工作理论以及新的服务方法与技术,这对于推动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社会工作督导。企业社会工作面临的服务对象比较多,不仅包括企业员工,还包括企业和企业所在的社区等。企业社会工作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在服务过程中产生一些焦虑或紧张,这就需要经验丰富、资深的社会工作者对其给予帮助,以便更好的为企业和员工服务。

二、关于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的研究

第一种观点认为:模式有三“(1)企业组织聘用专任的社会工作者,在其企业组织内设立服务部门,此称公司模式或厂内模式。(2)企业组织与一般的社会服务机构订立契约,由该机构提供社会工作的服务给员工,此称为契约模式。(3)工会聘用专职的社会工作者为工会会员服务,此称为工会模式。n该观点认为,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企业社会工作的刚刚起步由此带来的是大多企业都采取的是厂内模式,故企业社会工作者是企业招聘来的员工,这样容易被员工认为是资方派来的监视员。鉴于这种情况厂外的契约模式是较好的补充选择。

第二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的、普遍适用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该观点我国企业应该建立多元化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建立不同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对于中小型私营企业,建立企业服务外包模式,这是在中小企业集中的区域建立社会工作机构,企业向机构购买所需服务的费用,当企业或员工需要服务时,机构向其提供服务。(2)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会模式。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会组织比较发达,在其中社会工作者依靠工会的力量开展专业服务。(3)对于大型、实力雄厚的企业或知名企业,建立企业内模式。因为这类企业比较关注员工的福利,重视员工在企业中的发展,设立社会工作服务部门可以很好的满足企业内员工的需要,使企业与员工沟通渠道顺畅,协调双方关系,降低劳资冲突,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第三种观点认为: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模式有两种:即以企业为本的合作模式与以社区为本的支持模式。“社会工作者在公司人力资源或工会等部门任职,为员工提供专业服务”。这是前者的主要内涵,后者被分为更为具体的两部分,一个是社区支持系统,另一个是家庭支持系统。企业社会工作应从社区层面帮助企业员工建立并支持这种支持网络,这是在一个更广泛的层面上对员工及其家庭进行的服务。

三、企业社会工作中的其他研究

1.对企业主负责还是对员工负责?2009年4月在苏州举办的中国首届“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_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他们认为,虽然双方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但是这种对利益的追求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双方要在企业正常发展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以求双赢,保障员工权益、福利有利于提高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并促进企业效率的提升,对员工负责(忠诚)即是对业主负责(忠诚)。二者有着内在的统一。

2.中国企业社工的主要任务。我国企业绝大多数员工的文化水平的比较低,低程度的受教育水平势必造成企业员工不了解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怎么去维护其合法权益。切实维护

企业员工的利益,就要充实与增加他们的权能。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在业余队他们进行职业与文化的再教育,对此,很多青年员工是认同的,此观点认为目前我国企业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员工进行业余教育。

3.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企业在生产、创造价值时,除了对企业主负责之外,也要对员工、消费者、社区以及环境负责,企业落实这些责任有助于企业长期良性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职责需要相关人员加以落实,企业社会工作者实际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者,企业社会责任职责的几大领域都属于企业社会工作的实际工作范围。企业社会工作者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教育可以使其扭转长期科层制所带来的忽视人性所带来的各种弊端,使管理者在实践中自觉的履行企业社会工作责任。

4.企业社会工作介入私营企业农民工问题的研究。马亚静、潘素芳、刘梦认为,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在私营企业工作的农民工所受到的工资克扣、拖欠问题严重,劳动时间过长、强度大,劳动条件差、工资低,劳动福利保障水平差,在城市中工作适应性与生活适应性问题也成为农民工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企业社会工作者利用其专业特长,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方法为农民工提供有别于政府行政手段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服务,帮助农民工解决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应对困难的潜能和生活质量。其具体开展涉及五个方面:(1)维护、争取农民工的基本权益。(2)为农民工开展就业和教育培训。(3)对农民工进行心理辅导。(4)开展康乐活动,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5)策动社区资源,给农民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5.关于企业社会工作本土化开展的因素分析研究。朱贵平,李正东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SPS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类型、工作岗位与职务身份等因素都影响着企业社会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企业员工以及企业内部及对其有所需要,另~方面也受到了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许多体制上关于科层制、市场化、文化等因素的排斥。制度体制的制约性体现在企业员工目前在解决其问题时更加依附于党政手段,也表现在企业管理层对工会更有兴趣。文化体制制约性则与我国国民文化及对于企业社会工作的认同与倡导度相关。

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研究将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D企业社会工作理论研究。虽然企业社会工作理论来源于社会工作理论,但毕竟有所不同,它关注的是企业,应该将结合实际情况将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及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进行融合,发展出特色鲜明的企业社会工作理论。我国学界应在这一领域加强研究,创造出合乎我国实际的企业社会工作理论,以便于更好的指导实践。(2)拓展实务方法。目前对于企业社会工作的研究还主要围绕社会工作几大传统方法进行,如个案、小组等方法,对于其他的工作方法探索较少,积极探索其他工作方法空间较大。(3)加强实务研究。当前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实务研究还比较少,案例和实务研究资料还显得不足,补充、扩展这一方面有利于在此领域中进行更好的教学,使学生对其有更好的理解。(4)加强定量研究。关于企业社会工作的定量研究目前很少,运用这一方法分析有利于很好的描述我国企业社会功能工作所处的状况,不但能为相关研究及其政策制定提供充分的依据,也保证了研究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莉亚,贾存福,童敏,个案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2]周慧,企业社会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科学文摘,2008(1)

[3]李林风,论工业社会工作方法在我国企业工会工作中的运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

[4]王思斌,熊跃根,社会工作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1

企业社会工作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工作;企业;员工

现代社会基本上属于工作社会,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最活跃的时期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一个人的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的生活,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对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企业社会工作作为从事企业管理中员工与社会、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相关工作被引入现代企业中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

不管是在国内或是在国外,企业社会工作从来都是以一个整体的形式来进行讨论研究的,并没有因为企业社会工作在大型的国有企业或者是小型的民营企业中应用的不同来进行分类研究。企业社会工作的前身是西方的工业社会工作,其起源与工业革命以及工人运动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工人阶级作为巨大的政治力量在19世纪中期以后登上历史舞台,迫使资产阶级实行包括建立伤残、医疗、困难救济等项目的社会保障制度,以缓和阶级矛盾,企业社会工作就在那个时期兴起。

(一)欧洲的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欧洲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社会工作的。德国产业社会学学者达伦多夫认为“企业”是一种双重结构,即统一结构与斗争结构,“企业”依靠强制而得以保持不稳定的运行。

伦敦塔维斯托克人际关系研究所作为英国的企业社会工作研究的中心,主要是对企业理论进行实证研究,他们更加注重员工问题调查,以及企业经营者的社会背景、选拔训练、升级等情况,对英国的钢铁工人以及纺织工人的教育和经历进行了普遍的调查。

法国并没有关于企业社会工作或者产业社会学的说法,跟这些比较接近的就要数劳动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但同样也是偏重于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企业中的社会工作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法国政府对于企业员工的薪水、企业内部社会关系以及企业技术变化等方面的研究颇为重视,并于20世纪60年代拟定了相关课题进行研究。

(二)美国的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20世纪初期,美国的企业社会工作研究与实践步入正轨,并迅速发展起来。美国于1940年正式将社会工作引入工业并发展出工业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且将工业社会工作应用于不同的企业之中。美国的企业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健康、财务、家庭、消费事务以及法律协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受美国的影响开始着手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日本通过对本土企业的组织、工会的领导以及员工士气等进行实证调查来开展企业社会工作。

(三)中国的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我国大陆地区关于企业社会工作的研究起步较晚,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上。很多学者认为我国大陆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体现在:员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化解企业的潜在危机以及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方面。

香港的企业社会工作主要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分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和90年代初期。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香港的企业社会工作形成了一整套协助雇主解决雇员个人、家庭和工作等有关问题及困难的服务计划。相比较而言,台湾的企业社会工作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台湾的企业社会工作由“劳工辅导”发展到“员工协助方案”,社会工作者在这期间积极投身于“员工协助方案”的推动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是台湾政府大力支持与激励企业社会工作的推广与应用。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对于企业社会工作的应用重心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其目的大致是一致的,都是希望通过企业社会工作来提升企业的效率以及企业与企业内部员工的和谐相处,不管是大型国有企业,还是中小民营企业都需要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

二、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引入企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健全,我国处在了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关头。在我国,不论是大型国有企业还是小型私有企业,都在企业组织结构、分配方式以及员工权益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员工们承受着过多的心理压力,身心健康甚至是家庭和睦方面都亮起了红灯,这大大影响了员工工作过程中的精神集中程度,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生产事故频发,企业的竞争力逐渐下降。因此,为了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企业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到企业管理中来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小型私有企业受制于企业规模和不完善的管理,在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员工合法权益地维护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企业社会工作是运用专业知识去满足员工的需要,从各方面去影响员工。通过企业社会工作的几种模式的运用,探索新时期小型私有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并在实践中总结契合新时期小型私有企业发展的策略。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当今我国的主要思想内容,面对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企业员工问题,企业社会工作处理企业劳工问题符合我国的基本国策,并且企业社会工作作为一项处理员工与企业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社会之间问题的专业活动,能够运用专业理念、技能、方法等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与服务方法

(一)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企业社会工作作为协助企业与个人及其家庭关系处理相关的社会功能和其相应的人际关系的专业方法,一方面要通过向个人提供相关服务来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要通过向企业提供服务来防止个人问题的发生,同时也使企业功能得到正常而有效的发挥。也可以说,企业社会工作其实就是通过利用工作的专业技术来帮助解决企业中的人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此来满足员工及其家庭的需要,并且对企业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所以说,只要了解了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掌握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1、企业与政府之间

这里的政府是指一个社会公共权力的运作机构。在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中,政府并不仅仅是企业关系中一般的利益相关者,政府对企业起着一定的宏观调控以及监督管理的作用与职责。这是政府作为公共管理机构所应有的职责,政府要求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同时政府也要给予企业经济政策以及公共服务方面的支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保护企业合法的利益,并且在政府的倡导之下,企业需要参与政府所主导的相关公益活动。企业社会工作的工作内容就包括协调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作为由企业出发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保障企业与政府之间有效、正确的沟通。

2、企业与员工之间

在企业之中,企业与员工之间有着最为密切的利益相关性,企业中的员工即劳动者,他们在履行自己的义务、完成劳动的过程中也享有劳动者所应有的权利,这一部分也是企业社会公工作的重点。劳动者的权利主要是指处于劳动关系中所享有的与劳动有关的权利,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广泛的劳动者权益。同时,企业要顺利、高效的生产就必须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员工才有更高的工作效率。企业社会工作不仅是保障员工权益这么简单,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凝聚力、企业员工归属感,所以企业社会工作的重点也包括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

3、企业与社会之间

这部分主要包括企业与消费者以及企业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同时,企业必须扎根于社区,与社区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只有正确的处理好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企业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企业社会工作需要注意的就是建立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感,要对消费者负责。同时,企业应该积极的参与到社区建设之中,不论是企业的员工还是企业所面对的消费者都来自于社区,因此企业要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社区提供相应的便利,并做出积极贡献。

(二)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方法

企业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辅导(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组织与社区计划、社会行政和社会工作研究。

面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不同的工作方法所带来的工作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美国工作学家霍利斯指出,“个案工作的目标在于促使个人内心需要更充分的满足和个人社会关系更充分的表现”;小组工作方法主要用于员工成长、干部培训、上下级之间的沟通等,小组工作方法能够使员工之间更合理的思考问题、分享经验与感受,能够培养企业的归属感;社会工作研究则作为探求事实真相过程的一种方法,主要针对一些重大问题按照社会工作研究的程序来开展研究等。

参考文献

[1] 刘斌志,沈黎.工业社会工作:美国经验与本土探索[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2] 沈黎.台湾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与启示[J].南方论报,2009年,第6期.

[3] 钱宁.工业社会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企业社会工作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瓶颈;变革需求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3(C)-0199-01

企业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门知识、服务方法,通过提供社会工作的各种服务,包括咨询、团体服务、实质方案,帮助企业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维护自身权益,更好的适应企业生活,发挥工作能力的工作方法。在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相对于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社会工作来说,属于较新的领域。企业社会工作并未设立专门岗位,而是以政府企业一些部门和工会等为载体提供相关的基本服务。

一、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1、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特点

我国的企业社会工作一般是由政府有关机构、企业的劳动工资和(或)人事管理部门、工会和社区等来实施,向企业职工及其家属提供服务。一方面帮助职工解决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另一方面满足职工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协调员工人际关系和劳资关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发展,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2、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内容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社会工作提供的服务也更加广泛。企业管理者、工会以及相关机构人员的合作日益密切,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内容更加具体。主要有:

(1)员工基本利益保障

员工安全保障。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预防工作伤害及一些意外伤害;完善员工职业伤害补偿、医疗保险、人寿保险;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医疗保健服务,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员工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

员工生活保障。完善失业保险、员工福利金、退休金等机制,关心职工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解决生活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员工更高需求满足

帮助员工协调好人际关系。包括劳资关系、职工与管理者的关系和职工之间的关系。排除员工职业交往中的干扰因素,协调关系、缓和矛盾、促成合作,帮助职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为企业发展扫如人员关系的障碍,更好的团结一个企业。

开展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等教育活动。满足职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变迁,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使员工掌握必备的专业技术和高新技术,从而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及竞争激烈的要求。

二、当前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瓶颈

经营管理者目光狭隘,限制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还保留着传统保守的思想,把职工看做简单的劳动力,忽视其基本权益的保障。为了追求当前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忽视职工的基本福利如健康、工伤、失业等劳动保障,企业工会也受其控制,导致职工处于明显的弱势。

工会软弱无力,立场选择错误,没有有效维护员工利益。当前企业社会工作主要是以工会的形式进行,工会就其本身的功能来说应该将重点放到员工利益的维护和充权上面,但当前工会多是在福利执行和保障既有的政策制度的执行,并没有切实的代表广大员工的利益。企业员工最迫切的要求是希望工会维护其切身利益,维护他们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权利。而在实践中,工会往往为员工做不了主,显得软弱无力。当企业损害到员工利益时,一些工会往往是站在管理层的一边,导致其群众基础弱,获得的员工信任和支持不够。其影响管理者的能力也无法增强,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其为员工服务、替员工说话的作用。

三、企业社会工作变革需求

鼓励企业设立专职的企业社会工作者岗位。使企业主认识到企业社会工作的功能:不仅能够帮助员工解决好工作和家庭的困扰,避免干扰正常工作,而且能够帮助企业了解相关劳工法令,遵守国家劳工政策,改善劳资关系,缓解员工与企业及经营者的矛盾。

大力发展企业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教育是推行企业社会工作教育的根本前提,当前社会工作教育在各高校都普遍建立起来,但其人才素质的专业性培养还不够。社工人才的培养比较盲目,没有针对性。企业不会希望雇用一位不从事生产,仅局限于本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需要深入学习企业社会工作的相关课程,如:企业管理、劳资关系、人事管理等课程,并且全面了解企业活动的实质、企业责任、员工地位以及公司的决策,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最后,企业社会工作想要获得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国家政策发挥导向性作用,从企业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抓起,鼓励高校开设有特色优势的社会工作专业,引导高校培养出更具“实用”价值的人才。使企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发展企业社会工作对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参考文献:

[1]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73―377.

[2]薛海.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和内容[J].中国社会工作.

企业社会工作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一、企业社会工作的概念

关于企业社会工作定义,学者们还未形成一致定论,而关于其命名角度的争论也使得研究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学者从社会系统角度给予命名,如工业社会工作、职场社会工作、工厂社会工作及企业社会工作;另有学者从社会群体角度来命名,如劳工社会工作、雇员社会工作、职工社会工作。其中以工业社会工作(Industrial Social Work)、企业社会工作(Corporate Social Work)与职业社会工作(Occupational Social Work)较为普遍使用。而名称的不同恰好反映了企业社会工作不同时期与环境中,人们对其关注焦点和具体应用的差异。职业社会工作强调个人在职场中面临的困境,注重引导职业人的生涯成长和转换,在平衡职业与家庭、职业追求与日常生活需要的关系方面提供支持,以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

工业社会工作更加注重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使企业在提升员工福利的过程中增强其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归属感,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意愿,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及经济目标的实现。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分工的更加细化以及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无论是以产业或者是职业角度来界定都明显具有局限性。企业作为经济的载体,出现了跨领域跨国界的大型企业,也相应的出现了各种新兴的事物,打破了长久以来以产业和职业界分的局限。

高钟等在《企业社会工作》一书中将企业社工定义为:企业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主要在企业内外从事员工的生产适应、环境协调、福利保障、职业生涯发展的管理工作,其目的是在员工职业与福利发展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效率。

二、关于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的研究

(一)“厂内模式”

即企业设置专门的社会工作服务部门并聘用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对于实力雄厚的企业而言,宜采用这种模式。此类企业大多拥有雄厚的实力,包括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资金实力,同时对于先进理念的接受能力也更强。在人性化管理和员工福利运动的带动下,这些企业大多更加关注员工的福利与发展。因此在此类企业内设置专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或者岗位提供专业服务,也符合企业的管理理念。这种模式为我国目前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的主体,这种模式能够使得企业社会工作介入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然而由于社会工作在国内发展不足,社会认可程度不高,企业员工往往将社会工作者视为资方的管理者和监视者,这些都无利于社会工作活动的开展。

(二)外包模式或契约模式

由于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尤其是企业社会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具备建立具有普遍性和统一性的介入模式,应当根据不同企业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建立相应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对于中小私营企业而言,由于资金等成本压力中小企业更适用于采用服务外包模式,在其需要时通过购买的方式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即企业通过与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签订协议,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在企业中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活动。这种模式能够节约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成本,在当前情况下能够保证企业社会工作介入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

(三)工会模式

即将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配置与企业的工会机构之中,为企业的工会成员提供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这些企业绝大部分拥有工会,工会组织相对比较发达,宜采用工会模式。即将社会工作的职能嵌入工会组织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工会组织的力量和渠道开展专业服务。

(四)其他观点

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模式主要有以企业为本的合作模式与以社区为本的支持模式两种。前者认为应将企业社会工作看作是企业活动的一部分,将企业社会工作融入企业的人力资源或者工会部门职能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在相关部门中任职更好地位员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后者所提出的支持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社区支持系统,另一种是家庭支持系统。顾名思义,这种支持模式主要是依靠社区的力量对员工及其家庭建立起支持网络。

以上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的划分。除此之外,邱新芳认为的三种模式包括:员工服务模式、顾客服务模式与社区社会责任模式。南燕认为的模式有六种包括:深圳模式(政府购买模式)、央企模式(企业自建模式)、上海模式、东莞模式(联合建站)、清溪模式及宁波模式。从以上各家学者观点可以归纳出,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大致分为嵌入模式和外包模式。一种以企业自建为主,在企业内部成立相应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或者在相关部门设置岗位;另一种以购买为主,企业通过购买等外部合作方式与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建立服务关系。笔者认为针对问题的不同,不同的介入模式有助于相互弥补,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

企业社会工作范文第8篇

[关键词]裁员;企业社会工作;价值观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084

1研究背景

11裁员现状

近年来,新一轮的“裁员潮”也在中国出现了,许多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宣布裁员计划,国内制造业企业是裁员重灾区,部分企业裁员幅度达3/4。

12裁员对象

根据目前国内企业裁员的一般标准,被裁员工主要有在企业工作年限较短的、学历不高的、没有优势技能的员工。这部分普工群体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学历不高,一般为中专以下水平;二是家庭收入水平不高;三是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许多是来自农村。这部分人在裁员大潮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而再就业的竞争力也不大。

2企业裁员产生的问题及影响

1员工产生负面心理

(1)被裁员工产生负面情绪。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访问对部分被裁员工的心理反应进行了访问,并对此种心理反应作出心理解读。被裁员工会产生愤怒、失望、悲伤、不知所措以及对自身前景灰暗的判断。部分员工还会产生损坏工厂设施、对工厂管理者施暴等极端的行为。这种负面心态会对被裁员工家庭以及裁员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害。

(2)留任员工人心不稳。在裁员过程中的留任员工一般是白领等资历或职位较高的员工,企业裁员对这一群体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一是担心薪水降低。二是降低对企业的忠心度,从而降低工作效率。三是产生“离心力”,部分留任员工会为得到高额补偿并找到跳槽机会而主动辞职。

2裁员对企业的负面效应

调查显示,面对经济不景气职场裁员消息频传的情况下,有高达70%的企业没有对员工进行任何安抚或动员工作。因而只有少量企业员工表现出团结的态度,而大部分职场白领都感觉人心不安,职工担心自己公司也会裁员。

3裁员对其他依附行业的影响

一个工厂周边一般会有饮食行业、住房行业等依附于工厂员工这一消费群体的“商业环圈”,而一个工厂集聚区的裁员导致很大一部分的工人消费群体流失,进而影响到周围的饮食经济、租房经济等,那么这个地区的经济平衡就会有波动。

3从社会工作视角应对裁员问题

1在裁员企业中开展社会工作的可行性

(1)裁员危机处理的需求。在上文中分析了企业裁员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员工、企业和社会的影响,社会危机需要提前预防,而在此过程中,企业社会工作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宏观上来看,企业裁员这一现象会对企业以及社会劳动力转移产生影响,从微观上来看,被裁员工是处于弱势地位,往往是最需要支持的,社会工作者在提供资源和帮助的过程中是能起到重大作用的。

(2)企业社会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贴近民生。在产业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企业经济的发展往往是最受关注的,而在此过程中的被裁掉的普工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却很少受到关注,但这同样是一个很大的群体,社会工作者的跟进支持能够很好地填补这一部分的空缺。

(3)社会工作作为我国新兴行业需要在企业中发展推广。企业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实务在企业中的运用和延伸,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企业社会工作介入的价值观――个人企业兼顾的综合服务价值观在裁员这一问题上,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企业社会工作有不同需求,社会工作发展中出现相互对立的两维价值观――企业管理价值观和员工福利价值观,这在根本上影响着企业社会工作,成为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根据笔者自身在东莞某企业的实践经验,基于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思想理念,笔者认为在处理裁员问题上应采取个人企业兼顾的综合服务的模式,社会工作者、企业、员工以及社区应共同发展针对员工个人及其家庭的支持与帮助,分析现有局势,协调各方关系,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双向发展。

3针对裁员问题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和具体内容

(1)个案介入法。一是针对个案主要是被裁员工的介入,对个案进行心理疏导。由于金融危机影响,裁员成为不少企业的必修课,而被压力笼罩下,员工的心理状态也成为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美国发明的员工帮助计划(EAP),也逐渐被国内众多大型企业所接受。实践证明,7~10次心理疏导能有效缓解被裁员工的心理问题。二是帮助个案寻找新的就业资源,提供信息上的支持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企业社会工作者要秉持着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引导被裁员工重拾信心;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充分发挥好这一众多的劳动力群体的生产能力。

(2)团体介入法。通过企业社会工作者将部分被裁员工、企业管理者、留任员工联系起来,组成小组进行交流辅导。这种方法可以让不同主体相互接触,了解不同立场的想法,从而缓解因裁员带来的各方主体间的矛盾,促进各方共同发展。同时,还可以链接各方资源,沟通多方信息,以最高的效率解决裁员带来的问题,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

(3)问题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按照裁员重点问题来进行针对性的社会工作介入,主要有几个方面:①企业员工关系建设。企业员工关系建设通常有三个重要的目标:建设企业文化;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氛围;上传下达,加强沟通和理解。②被裁员工发展道路。被裁员工是裁员问题中企业社会工作需要关注的主体,在裁员后,企业社会工作者联系工会,以保障员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增加员工的社会福利。另外,企业社工机构可建立员工服务中心,专门为被裁员工提供就业信息和相关指导。③周边行业转移问题。对于依附在工厂周边小吃经济和租房经济等,可在裁员后收集与之相关的信息,进行宣传,引导这一部分行业合理转移,减少损失,扩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

4结论

1研究结论

本文从社会工作视角下对企业裁员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将社会工作的相关方法渗透到被裁员工、留任员工、裁员企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提出了关于裁员问题运用个案介入法、团体介入法和问题分析法针对不同主体的解决办法,旨在为解决裁员所引发的问题以及企业社会工作自身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1研究展望

在技术迅速更新换代的时代,裁员现象不会消失,由此引发的问题也将会长久存在,这就需要企业社会工作来应对这一问题。而企业社会工作在国内发展不成熟,甚至很多企业中没有渗透企业社会工作这一概念,这也是社会工作者自身需要思考的地方,企业社会工作也需要在企业中不断发展。因此,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将渗透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周慧企业社会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科学文摘,2008(1).

企业社会工作范文第9篇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市场经济日趋健全,我国企业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巨变,员工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所以员工和企业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对身心双重压力依靠员工自身能力无法有效解决,企业社会工作作为职工权益的维护者和企业矛盾的协调者,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中介绍了企业社会工作的相关概念,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工会工作的介入点和介入途径。

关键词:企业社会工作;工会工作;介入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结构的多元化和劳资关系的复杂,企业要创新工会模式,实行民主管理,完善相应制度,形成职工和企业共赢的局面。企业社会工作自出现以来,逐渐在港台地区普及,在各大企业得到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国应借鉴西方和港台先进经验,在工会工作中介入企业社会工作,这是新形势下企业工会工作拓展和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社会工作的概念

企业社会工作是英文译文,有时候也译作职业社会工作。通过大量文献研究,企业社会工作可定义为:在企业管理中引入发展完善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工作模式。通过不同工作模式的建构,运用多种社会工作专业手法,帮助企业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包括物质困难和精神问题[1]。通过这种工作形式激发员工潜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提升企业生产和管理效率,缓和劳资关系,建立和谐融洽的生产环境,最终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双赢局面,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企业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具体领域,在工作开展中会设计到工作的主体和客体两个因素,从而形成其特有的行动机制。企业社会工作主体包括政府机构、社团组织、企业等系统;客体包括企业员工、管理人员、员工家属以及社区等。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企业社会工作的行动系统,并在此系统的作用中构建社会工作行动机制。

二、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工会工作的点

(一)维护并争取职工权益

企业社会工作对工会工作的首要介入点就是维护和争取员工权益。就员工自身来说保护争取自身权益是他们在企业生存的基础。在企业发展中很多企业侵犯员工合法权益,而员工缺少争取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甚至很多员工缺少争取自身权益的意识[2]。就工会和企业社会工作目标来说,虽然工会、企业社会工作职能上存在差别,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要提高职工满意度,帮助企业顺利实现生产目标。所以维护职工权益,满足其合理需求是工会和企业社会工作的根本宗旨。

(二)解决职工心理问题

通常情况下职工都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但是当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或者出现变故的时候,一些新员工心理素质较薄弱容易出现适应上的困难。比如企业改制后企业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变化较大,员工在适应过程中心理容易出现问题。所以解决员工心理问题也是确保企业顺利发展的关键。所以企业要想办法疏导员工心理问题,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建立员工心理疏导渠道,从而有效避免矛盾积累和激化,防止危机的出现[3]。

(三)建立有效沟通途径

国有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利益关系以及资源分配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容易产生负面影响。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和职工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渠道,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运用专业手段,构建良好的沟通网络,帮助职工争取福利,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4]。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沟通渠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首先是通过工会组织的小组活动进行,其次是通过工会组织的教育培训进行,最后是社工联合工会建立社区和家庭咨询服务。

三、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工会工作的途径

工会是党和国家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是国家政权的有力支柱,工会代表着会员和职工的利益,是解决企业和职工矛盾的有力组织。企业社会工作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介入工会工作。

(一)企业内部培训

对企业工会人员进行社会工作理论培训,虽然我国企业社会工作起步晚,发展滞后,但是我国工会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如果能将两者结合,利用高校或者工会教育培训资源对工会人员进行培训,并以这些人为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主力,不但可以发挥工会工作的优势,同时可以利用社会工作专业的长处。这种介入途径的优势在于:企业社会工作人员来自工会人员,他们了解企业管理和经营模式以及员工工作和心理状态,这有利于社工工作的开展;工会人员和企业管理者沟通便利,障碍较少,这是因为工会工作是受到法律保护的[5]。这种介入途径的缺点是:工会人员开展企业社会工作可能不够专业,虽然通过了培训但是工会人员毕竟不是专业的社工,在处理社工问题是方法生涩,态度不专业。

(二)外部人才聘用

工会可以利用会费聘请职业社工开展相应工作。这是比较容易的介入途径,这种途径的优势在于:首先外聘的社工人员在工作开展时更加的专业;其次外聘的社工人员长驻企业,相对比较了解企业和员工的情况,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更加的有针对性。

(三)企业外包形式

工会和社会工作者机构签订协议,由社工服务机构负责企业的社会工作服务。这是一种商业化的介入途径,在企业所在区域内部找到合适的社工机构,企业可以把需要帮助的员工转入社工机构,让其得到及时的协助[6]。外包途径的优势在于:和外聘社会工作者相比,外包到专业的社工机构更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其次,外聘的社工在组织和企业联系不那么紧密,容易取得员工信任。

四、结语

因为所有制改革、工会职能缺失、制度不完善以及政府对资方的倾斜,近年来我国劳资矛盾和集体争议引发了多起。面对日益严峻的劳资关系,企业工会必须创新工作方法,引入企业社会工作进行协助。企业社会工作是新形势下企业和谐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吕青.嵌入与建构:企业社会工作“工会模式”[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3,06(27):38-41

[2]刘斌志.和谐社会视野下企业社会工作对工会工作的发展与创新[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7,01(23):13-16

[3]王雅静.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4]张玲.从社会工作角度思考企业工会变革的方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5]陈琛.工会参与企业社会工作研究[D].苏州大学,2013

[6]沈黎,刘斌志.和谐企业视野下的工会工作与企业社会工作[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6(11):12-13.

作者简介:

陈捷,浙江省宁海县行政学院,中共宁海县委党校。职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社会民生问题。

企业社会工作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企业妇女歧视 企业社会工作 问题 策略措施

一、妇女歧视的根源

在社会上,传统思想的影响再加上某些方面限制导致妇女歧视十分普遍,虽然现在这种歧视跟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还是很常见。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地位。由于我国传统男女分工是“女主内,男主外”,所以男性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承担了养家糊口的任务,而女性则是相夫教子,S持家庭生活。这种传统的分工方式导致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处于劣势,进而影响了其社会地位。随着近现代社会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人们对妇女权益开始重视,国家也制定法律法规来维护妇女的权益,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就是专为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其中规定了在政治、经济、文化、婚姻家庭等方面妇女跟男性享有平等的权益。但是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现在社会中妇女歧视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在传统思想里,男人的成功标准是事业的成就,事业成功了,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而对女性而言,成功的标准往往是看她的家庭是否幸福,即使事业很成功,家庭不幸福,还是会被很多人不尊重。还有像“女孩生得好不如嫁得好”“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思想还是影响了很多人。这都导致部分女性被剥夺受教育权利,中国女性的文化程度总体落后于男性,这直接影响了女性的就业、参政议政、社会生活等方面。所有说妇女歧视的根源既有社会方面,也有文化方面。

二、企业存在的妇女歧视问题

(一)女性就业中的歧视

在就业中,女性歧视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工程类企业,经常会要求“限男性”或者“男性优先”。虽然随着国家就业促进法颁布,企业的招聘简章里这类性别歧视不明显了,但是在实际招聘过程中,还有存在“男性优先”这条心照不宣的规则。招聘单位认为:刚毕业的大学女生,过两年就要结婚生育哺乳,再加上每个月还有几天特殊的日子,所以相对男性而言,女性对工作的精力和时间的投入都处于劣势。

(二)工作过程中的歧视

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没有针对女性工作中的特殊保护措施,其工作环境跟男性一样。在企业工作的女性,由于缺乏家庭、企业等特殊保护,极易受到同事、领导或其他工作中接触的异性的骚扰或伤害。

女性在企业中的歧视除了受伤害之外,还表现在工作安排、晋升等出现歧视。女性受到的提拔机会比男性少很多,企业的高管团队中也是以男性为主。

三、企业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与技巧

(一)增权与倡导,促进社会公正

要想解决企业中妇女歧视的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女性的自身观念。发生企业歧视的原因中,除了社会原因之外,妇女需要了解自身的问题。首先就是女性自信心不足,这样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其次就是文化程度低;再次就是文化程度低导致的法律意识薄弱,当遇到歧视的时候不懂得寻找解决措施;最后就是部分女生性格懦弱,缺乏抗争精神。所以企业社会工作需要加强女性的技能培训和提升其文化程度来解决这些问题。

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提升妇女的权利意识。女性由于自身的权利意识比较差,再加上社会因素,所以对其赋权显得更加重要。通过赋权,使得妇女能够认清自己的社会处境,并引起她们自己的重视,再寻求解决的办法。企业社会工作应该对妇女进行免费的权利培训,让她们知道自己应该享有哪些权利,当自身权利受到侵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去维护。社工也要多对妇女进行鼓励,让她们相信通过维权是可以改变自身的处境的,增强她们的信心。

(二)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妇女歧视

1.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的方法介入

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介入企业妇女歧视的主要措施。个案工作是对受害女性进行专门的针对性的帮助,与她们面对面的交谈,倾听她们的遭遇和困扰,使得她们能释放心理的压力。同时专业性的对她们受到的歧视进行解释,分析产生的原因,不要让她们产生自卑心理。对受害女性进行疏导之外,还要对她们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使得她们不要有自卑心理,增加她们的自信。社工的态度不能出现怜悯和同情,因为受到伤害的女性心理比较脆弱,一定要维护她们的自尊心。

小组工作是企业社会工作者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介入,对女职工开展相关的培训,教授她们保护自己的方法,使其尽量避免发生歧视骚扰等伤害。可以把企业中的女性组成小组,让她们相互交流,针对妇女歧视的案例进行探讨分析,再加上社会工作者给她们专业的讲解相关知识。这样还能给她们提供一个倾诉途径和场所,同时获得情感支持。

2.建立对女性歧视的权利救济机制

权利救济机制是指对在就业过程中遭受了性别歧视的女性提供帮助的一整套服务体系。权利救济机制委员会是由政府组织成立的单独机构,专门针对在就业过程中遭遇不平等的弱势人群提供权利主张。从法理上来看,权利救济机构应是一个独立于行政的具有一定司法权利的由专门人员组成的临时性机构,在有人提出权利申诉时开展工作,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弱者权利不受损害。权利救济机构遵循举证倒置原则,并为权利受损方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其工作范围逐步扩展至工作条件、工资福利、晋升、教育培训、退休、解雇等领域。

参考文献:

[1]王菊芬.妇女权益保障与妇女发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郭慧君.浅析男女同工不同酬[J].收入分配,2011,(06).

[3]刘静.中国职场女性歧视现象研究[J].法制与社会(下),2011,(05).

[4]闫晓娟.企业社会工作及其在企业内部员工关系管理中的运用[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01).

[5]张海燕.中国女性就业现状与解决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09).

[6]陈扬.浅谈女性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4).

上一篇:信息化建设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