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02:00:05

企业管理职称论文

企业管理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访问工程师;高职院校;服务企业;校企合作;途径

作者简介:崔海军(1979-),男,江苏盐城人,硕士,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结构工程、桥梁工程、高职教育研究。

刘荣红(1979-),女,江苏海安人,大学本科,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音乐教育、高职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院校“政府导向、校企合作、服务地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1SJD880075)、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访问工程师”+“企业导师”之“双师”模式实践与研究(登记号:GYE39)。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了“访问工程师”项目,制定了访问工程师实施办法。但高职院校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在项目获得的收益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导致企业参与“访问工程师”项目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因此,高职院校在“访问工程师”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如何依托项目服务企业的方式和途径,确保“访问工程师”项目的顺利实施。

一、基于访问工程师项目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的内涵分析

(一)访问工程师的主动

基于访问工程师项目高职院校开展为企业服务,访问工程师作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桥梁,并且在企业现场实践。因此,访问工程师应积极主动,结合生产实践和企业情况,利用学校资源和个人才智主动地为企业服务,为企业解决困难,创造效益,让企业欢迎和接受。这种服务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服务,高职院校的访问工程师是实现企业服务的重要主体。

(二)高职院校的配合

访问工程师在企业开展企业服务,仅靠个人力量其服务能力极其有限。高职院校作为派出组织,要为服务提供硬件资源、财政资源及人力资源的支持和帮助。高职院校应积极配合在企业的访问工程师,开展有成效的企业服务,保证为企业服务的质量。

(三)合作企业的获利

访问工程师来到企业,主要是为了培养生产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访问工程师要让企业欢迎和接受,就要在项目实施期间让企业得到利益。因此,在访问工程师项目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的企业服务一定要让企业从中获利,促进企业生产和发展。这种服务要以企业的获利作为要求和目标。

(四)校企双方的共赢

基于访问工程师项目高职院校开展为企业服务,不仅企业在服务过程中得到了利益,而且高职院校在服务的过程中,锻炼了访问工程师,提高了其生产实践、科研及专业服务能力,同时拓展了高职院校教育内涵,加强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及校企合作深度。因此,高职院校的这种服务实现了校企双赢,是学校和企业的共赢。

二、基于访问工程师项目高职院校背景下服务企业的途径

(一)丰富和扩展高职院校教育内涵,为企业进行专业相关教育和培训

高职院校基于访问工程师项目开展校企合作,应充分借助项目和企业的联系,为企业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改革和创新教育内涵,拓展教学对象和内容。这样既实现了为企业服务,获得企业的认可和支持,又丰富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内涵,提升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力。

1.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优先提供优秀毕业生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访问工程师实施期间,应调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积极主动改革教学模式,和企业洽谈、联系,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为企业量身定“教”,并优先提供优秀毕业生。这样,高职院校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提供支持,成为企业优质员工培养基地,不仅为企业解决了招工和用工问题,而且拓展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校企双赢,共同发展。

2.协助企业进行新入职员工培训

高职院校访问工程师在企业访问实践期间,应主动融入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协助企业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收集资料,编制企业培训标准、教材,并参与培训。这样,一方面帮助企业进行新入职员工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培训,访问工程师和企业新进员工建立了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为访问工程师访问项目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人脉支持,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校企合作打下基础。

3.组织企业员工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学历教育培训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许多生产企业主管部门及生产企业对企业员工有职业资格资质要求,需要员工参与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试。而企业员工由于长期在生产实践第一线,没有充分的时间复习、看书和理解;同时执业资格考试涉及内容多、范围广,而生产一线的企业人员长期从事某一领域工作,只是精通和熟悉某一方面知识,导致企业人员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另外,许多企业员工都有学历提升的需要,企业也有对雇用农民工基本职业技能的培训要求。因此,访问工程师可针对所在企业执业资格考试情况、企业工人学历提升教育需求及农民工职业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要求,帮助企业组织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学历教育培训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拓展高职教育服务内涵,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提升企业的内在实力,切切实实地为企业带来利益和好处。

4.指导企业员工职称论文撰写和发表

企业技术人员都有晋升职称的需要,而工程职称评审基本条件之一就是需要相关专业论文。由于企业人员长期在生产一线从事实践工作,相关知识理论及论文撰写方法和技巧相对欠缺。因此,企业人员尽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经验,但往往难以总结、提高和升华,难以将工程的实践转化成理论成果,形成研究论文。我们的访问工程师在企业可以调研企业人员职称晋升和论文撰写、发表情况,开展论文撰写专题讲座,给他们讲解论文的选题方法、论文的格式、结构形式、文字的运用以及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技巧等方面,帮助和指导企业员工完成职称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服务企业员工,让企业员工从内心里接受高职院校访问工程师的到来。

5.拓展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服务企业领域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而企业高素质人才的来源,除了“引进来”途径,结合中国大多数企业实际情况,更多的应该在企业内部培育学习文化,抓好企业内部员工的继续教育。而企业职工的学习、继续教育和进一步提高需要丰富且最新的学习资源及相关信息。访问工程师可以作为企业和高职院校的联系沟通桥梁,将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向访问企业开放,并根据企业特色和企业员工继续学习需要,增加企业特色馆藏资源,帮助企业解决继续教育学习资源和信息资源匮乏等情况。同时,为了便于企业员工使用图书馆相关资源,应针对企业员工开展文献检索、网络资源使用方法及相关知识的讲座。这样,通过服务企业,不仅仅是高职院校走进企业,而且吸引企业和企业员工走进高职院校,真正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

(二)加强和创新产研结合,帮助企业技术研究和科研开发

访问工程师来到企业,不能仅仅作为参观者或旁观者拍摄照片、拷贝资料。访问工程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技术服务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并加强自身的专业业务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让自己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和科研开发,成为企业欢迎和需要的对象。

1.在企业兼职、担任技术顾问,协助企业管理及技术难题攻关

高职院校教师可借助访问工程师项目,在企业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承担一定的工作业务,帮助企业解决某些技术问题,使自己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企业的一员,和企业相融合,既实现了为企业服务,又得到了生产实践的锻炼。另外,访问工程师还可以协助、参与企业管理,在企业进行技术难题攻关、设备技术改造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方案,供企业参考和抉择。

2.为企业整理生产实践资料及档案资料

企业要对生产实践后的实践资料与档案资料进行整理、总结、验收和归档。比如土建工程,需要对项目各个阶段工程资料进行整理交有关单位验收和归档,作为土建工程竣工验收的必备资料。我们的访问工程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料整理能力,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帮助企业进行生产实践资料管理及整理,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同时,在管理和整理资料过程中,对整个工程实践有总体的掌握,为以后的专业教学改革准备第一手的生产实践资料。

3.校企合作,协助企业申报科技攻关课题

高职院校老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科研经验以及课题申报技巧,但缺乏实践经历和实践案例,难以寻找研究方向和具体研究点,而生产企业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实践案例以及许多值得提炼、总结和升华的研究点,但缺乏研究经验、方法和技巧。因此,高职院校访问工程师来到企业后,应注意细心观察生产实践和收集相关实践资料,加以总结,和企业技术人员研讨形成研究课题,向相关科技管理部门申报科技攻关课题。这样形成校企合作共同研究,使企业愿意参与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

4.帮助企业提炼、建设企业文化,利用学院媒介为企业宣传

高职院校里面聚集着专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以及求学、求知的当代大学生,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氛围。由于高职院校从事的是高等职业教育,这种文化带着很强的专业性、职业性、开放性以及融合性,和企业、行业有许多内在联系,对企业文化的提炼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同时,高职院校老师长期生活在校园的专业文化氛围中,擅长文化提炼和建设。因此,高职院校的访问工程师可以和学院的宣传部门联系,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建议和方案,帮助企业打造特色企业文化,并利用高职院校的院报、学报、网站等学校媒介为企业宣传,扩大影响力,服务企业。比如笔者在班级报纸《市政工程简报》开辟“合作企业”专栏,在学校院报及系部报纸进行“校企合作”专题报道,介绍企业及其文化特色,既宣传了企业,又让同学们认识到企业内在特色和特征,实现校企双赢。

(三)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校企互动和交流

深化校企合作,就需要打破学校和企业的界限,使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资源、技术及人力得以互通和交流,形成合力,在服务高职院校教学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企业,真正地形成校企一体化和校企双赢局面。

1.校企人员互动,相互兼职,相互聘岗,开放资格考试途径和门槛

高职院校的老师以访问工程师身份走进企业,就是促进校企互动和交流的一种创新和突破,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化访问工程师项目制度,比如,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的寒、暑假及周末时间,应系统规划,让教师和企业能够系统地融合,鼓励教师走向企业并为企业服务,实现自身价值。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创造机会和途径,让企业技术人员如访问工程师的企业导师及企业的一些专家等,能够到学校兼职,给他们相应的岗位并发聘岗证书,给予津贴和补贴。这样,学校和企业之间人员进行有组织、有系统地相互聘岗和兼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开放资格考试途径和门槛,企业技术人员可以考取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专业教师可以考取专业执业资格证书,共同提高和促进,形成“校企一体”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和技术队伍。

2.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企业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参与和组织的主体不仅仅是学校,企业也是非常重要的主体之一。高职院校要借助访问工程师和企业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比如给予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教授聘书、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证书、教学团队成员证书、荣誉证书及其他奖励、激励措施,为企业技术人员提供服务平台,使他们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得到学术价值的实现,从而具有成就感和满意度,增加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主人翁意识。

3.开展试验研究服务、技术咨询,形成校企技术服务平台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层面,访问工程师应该搭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桥梁,推动学院和企业共同组成技术服务平台或技术服务研究室之类的机构,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为相关企业、行业开展试验研究服务、技术咨询服务及产品包装、加工服务等等。通过服务,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创收,为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为企业的技术技改项目服务,将服务企业的项目工作引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之中,直接把企业项目转化为实训教学项目,达到培养学生、锻炼教师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服务企业的目的。

(四)高职院校应配套政策、制度予以支持和保障

基于访问工程师项目高职院校开展为企业服务,学校应配套相应的政策、制度予以支持和保障,比如高职院校设置企业导师兼职职位及相应的职称,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与地方政府合作,由政府牵引,举办校企合作专题年会,奖励和回馈合作企业;院校领导重视企业服务,给予财政制度支持,解决校企合作后顾之忧;报地方政府备案,给企业挂牌“学生实训基地”“访问工程师基地”等等。这样,通过政策、制度的支持和保障,使服务正规化、持续化,让企业放心、安心。

参考文献:

[1]朱方鸣.高职校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的意义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14):60~61

[2]蔡晓双,李汾娟.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访问工程师项目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4):57~59

[3]余龙波.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企业继续教育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280~281

[4]朱发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5):31~32

企业管理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自加入WTO后,我国全面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国外企业获得的优惠待遇与国企之间的差距缩小很多,主要差异集中在各自内部管理上。在此形势下,创新对国企管理有着动力推进作用。

1创新理论综述

创新理论起源于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他在《经济发展理论》等著作中提出“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中,并不断加以完善,从而形成了创新理论体系雏形。20世纪80年代克里斯托弗•弗里曼在研究日本经济时,发现日本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以技术创新为主导,辅以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在短短几十年里使日本成为工业化大国。丹麦学者本特阿克•伦德瓦尔通过考察技术创新的厂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国家创新系统中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的各组成部分。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国家竞争力钻石模型,认为国家竞争力反映在企业创新能力基础上,政府应该为国内企业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彼得•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著作中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并认为企业家必须学会进行系统地创新。

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创新主要指企业的自主创新,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和突破产业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能力,系统地推进创新的后续环节,从而达到技术创新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进而实现技术创新带来商业利润和价值的活动;有的学者认为自主创新是以企业为核心,各创新主体出于竞争的需要主动开展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持续的创新活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行为和过程。

2现状分析及创新对策

作者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和实体调研,概括出国企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弊端,并结合理论研究成果,提出初步的创新思路和一些探讨性对策建议。

2.1思想观念创新

国企深受管理者思想观念的外在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等重大行为。21世纪初期,不少国企高层受传统体制束缚,思想比较固守,偏于官僚作风和形式主义,不熟悉国内外市场,不了解资本运作,不善于内部管理,更谈不上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与方法,无法适应市场化体制和竞争的要求。员工思想也囿于传统观念,害怕变化导致“铁饭碗”不保,宁愿固步自封,安于现状。

国企的改革、创新能否成功,关键是管理者、员工能否在思想上接受变化带来的任何风险结果。首先,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拓宽视野与思路,坚持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实现社会、顾客、企业、员工、环境的共赢,开创企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其次,员工要认识管理的重要性,提出管理新思路,主动吸收新知识,提高整体管理能力。最后,企业上下思想要保持一致,确保改革有思想驱动力,可以通过职代会、工会等各种民主方式,让所有员工广泛参与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培养责任感、使命感和迫切感。

2.2组织结构创新

大多国企仍保留传统的组织形式,机构繁多,呈现“大而全,小而全”的小社会现象,除了生产机构、行教师职称政机构外,还有与生产无关的辅助机构,人员配备数目庞大,编制不明,一岗多员。一般都是以行政为主的直线组织,等级层次多,部门职能重叠,推诿扯皮、“踢皮球”的现象屡见不鲜。组织结构的臃肿混乱,导致企业中心工作不能有序开展。

国企应遵循国家所有、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分工监督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与自身产品或服务结构的特点,科学合理规划,调整传统组织机构,重新划分职能,严格责任制度。一是剥离辅助产业使其职能社会化和政府化。二是设计符合实际的直线式、职能式、矩阵式相结合的组织结构,精简行政服务等非生产主体,达到少而精,扁而平的效果,构架出满足中心工作的组织结构。三是分析岗位需求,以岗定人,编制岗位职责,明确具体职责到个人。最后,制定符合内部工作流程优化有序的部门协作机制,形成适应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生产经营响应机制,打造办事高效的团队。机构创新为企业管理打下坚实的组织保证。

2.3基础管理创新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企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基础管理也日益复杂化。但目前,国企的基础管理存在有缺陷,主要有:规章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匹配度不高,执行流于形式;员工责任心不强,容易形成“小团体”,部门协作效率低;信息管理基本停留在收集环节上;现场管理比较混乱,人、机、料、法、环等缺少统一的管理标准;技术成果市场化响应速度慢,产品附加值缺少竞争性;质量管理薄弱,意识不强。基础管理的不足,导致企业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市场占有率和整体经济效益。

加强基础管理是国企面临的重大问题。首先,管理者带头重视基础管理,亲自督促检查各部门、员工切实抓好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认真查找问题,制定措施整改。第二,规范工作流程,夯实基础管理平台。从部门职责和岗位权限入手,更新和完善与企业相统一的技术、管理、工作等标准体系。第三,加强质量管理队伍建设,建立符合第三方审核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职工质量意识。第四,加强现场管理,以精细管理为标准,做到定置有序、标识清晰、物流通畅、设备完好、信息正确、生产均衡的安全文明生产局面。第五,合理实施信息化建设,健全信息管理体系和内部信息反馈系统,提高信息交互性、实用性,为管理者科学决策和及时应变提供可靠依据。第六,健全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强化审计监察部门职能,有效规避经营、法律风险。总之,管理制度宁缺毋滥,要狠抓基础管理的执行力,不落实就不会取得实效。

2.4薪酬考核创新

目前,大多国企清楚认识到自身薪酬考核存在的弊端:(1)分配制度严重受到传统体制等因素约束,缺乏市场适应性、灵活性、激励性。工资分配沿袭传统的岗位等级制度,与职务等级挂钩,而与工作业绩、岗位职责不相关。“平均主义”等现象导致某些员工承受的责任风险与收益不均等,不利于他们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考核指标多定性、少量化,缺少人性化激励因素,考评不严格、不科学。考评者往往主观臆断被考评者的业绩,真实性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国企要做到:一是围绕中心工作,统筹兼顾,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建立分配合理、激励有效的工资结构,增强员工凝聚力。二是狠抓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和完善的部门考核标准与员工绩效考核办法。首先,重点抓好管理人员与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奖金额与部门业绩挂钩;其次,抓好各岗位人员的经济责任制考核,综合均衡管理、技术、销售、工人等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参照市场,确定合理的薪酬和上升幅度,利用分配机制改革拉开重点岗位和核心人才与其他岗位、人才的薪酬差距。确保层层有考核、人人有考核,起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作用,形成个人绩效与收益、升迁、奖金等相互制衡的联动机制,激发员工的奋斗精神,增强企业活力。

2.5人才管理创新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少国企的人才队伍在素质、数量、培养、使用上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有:(1)人才队伍比较薄弱。由于体制、待遇等原因,人才呈现“畸形”发展,二线冗余人员多,但又缺乏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2)人才引进困难。由于经济效益不佳、待遇相对偏低或者地处偏远地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容易因为“水土不服”或者缺少有效的培养与激励机制,引进后又迅速流失,导致人才稀缺。(3)缺少对人才引进、使用、培养的战略规划,致使人才难以被发现培养,后备人才素质不高、数量不足。

针对人才工作被动局面,国企要积极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以人为本,创新思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战略规划,落实人才建设的具体措施,培养和造就结构合理、布局优化、素质优良的人才梯度队伍。二是在育人和留人上下功夫。首先是育人,根据岗位需求为员工提供培训或继续深造机会;其次是留人,确保引进一批,留住一批,用好一批,预防人才流失。针对人才结构特点,做好职工职业生涯规划,将个人前途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三是做好人才内部流动。人才培养要考虑岗位特点,控制在相关联的岗位间流动。加强分类指导,保持各类人才比例均衡发展。四是打造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方式,充分挖掘人才潜能,开创“人人有活干、人人能干活、人人干好活”的良好局面。

2.6企业文化建设创新

随着知识全球化,市场竞争已从产品、服务上升到企业文化品牌方面。从目前国企推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看,还有很教师职称多误区,突出有:企业文化表象化,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深入了解,片面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理解比较肤浅;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范围狭窄,内容陈旧,生搬硬套企业精神、愿景等,毫无特色;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视企业文化为时尚,盲目跟风,与管理工作脱节,以为导入CIS或VIS就一蹴而就,缺少持之以恒的系统性。

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文化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国企要培育创新优秀的企业文化,以人本文化为核心,以诚信文化为根本,全员参与,催生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一是精心策划,利用多种媒介广泛宣传企业形象,征求多方意见,锤炼文化元素,努力营造学习型企业的文化氛围。二是领导重视,突出企业文化地位。紧密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和战略需要,深入调研,按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思路,认真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融会贯通,形成新时期企业的核心理念。三是突出核心,强化员工诚信意识,打造“诚信”品牌,营造企业向社会讲诚信的氛围。四是不断创新,追求卓越,追求综合效益的持续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3结语

企业管理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我国加人wt()后,随着中国融人国际经济体系步伐的加快,作为管理科学核心部分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日益受到重视。一方面,中国的“人世”将使一些产业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人世”也给具有人力资源优势的中国带来巨大机遇。人力资源会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80年代传人我国。人力资源从广义上说就是劳动力资源,并不是说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是资源。从狭义上说是一个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所能控制和运用的劳动力。人力资源会计是以人力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确认、计量和核算,并在财务报表中予以反映,以便为企业内外信息需求者提供人力资源现状及变动信息的一种会计方法。本文主要对供水行业实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一、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人世的波澜加速了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活融人世界市场经济通行规则。长期以来我国居于垄断地位的城镇供水市场已成为跨国水务公司涉猎的目标,地方保护、行政垄断和行业垄断将进一步被打破。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将在国民待遇的原则下分享城市供水领域的资源,城市供水领域在更大和更深程度上引人竞争已是大势所趋。人力资源是企业四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所谓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今经济发展对人的因素依赖程度加强,随着我国劳动力人事制度改革的深人发展,人力资源的质量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也持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对人力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核算的必要性越来越明显。在重视知识、技术、信息的知识经济时代,谁赢得了人才,谁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力资源的投资开发占企业投资总额的比例日益增大。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供水行业也开始引起一些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员,而这些人才的引进成本大大高于一般员工。这对于还是公益事业的自来水行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因此,运用人力资源会计进行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价值的确认、收益的核算,有助于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进行科学的预测、决策,从而杜绝人才浪费、人才积压的现象,真正实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为企业管理者规划、评价和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策略时提供重要的相关信息。人力资源投资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投资,会计要为经济决策提供信息,理应提供有关人力资源投资的增减、人力资源价值的大小、人力资源利用效果等方面的信息。人力资源会计可及时披露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利用现有信息为企业管理当局进行人力投资决策和有效管理提供依据,以为外界投资者预计、比较、评估企业的资源状况及由此带来的获利能力,以便作出正确决策提供资料。传统会计通常将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支出作为当期费用人帐,未能将其在受益期内合理摊销,使损益表的净收益失真。不能提供人力资源投资及其变动情况、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果、人力资源经济价值等方面的信息,无法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和控制的需要。而人力资源会计将这部分投资作为资产入帐,使计算出来的利润更切实际。而且在发生裁员和员工流失时,使当期利润能反映这部分损失,使决策者引起注意。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提供了手段,使人力资源会计的实际应用成为可能。

二、人力资产的计量

企业要具有健全的劳动用工合同制度。企业通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使服务于企业的劳动者具有相对固定性。合同中应规定违约条款,为今后员工途离职时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依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分析管理,详细记录每个员工的录用时间、职务、职称、工作年限、报酬、特长等,并严格考勤,及时进行业绩考核。同时要求对各类员工有相对统一的报酬标准,以减少企业核算人力资源价值时的主观随意性。目前有人认为应将员工进人企业前的各种教育投资全作为企业的资本,但我认为将该部分支出全部资本化,一方面存在计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资本化后的受益分摊期很难确定。为便于核算,只将企业为取得某个人力资产所发生的招聘成本,选拔成本,录用成本,安置成本应入该人力资产价值,反之,费用发生后末取得该人力资产,则此费用应计人当期费用。取得该人力资产后可能还要发生岗位培训,脱产培训等费用,可与前面的费用一起在合同期内摊销。如员工在合同期内辞职,企业可就尚末摊销完的费用及由此带来的损失进行索赔。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记人“人力资产”,按生产部门、管理部门、销售部门进行归集,信息需求者可以据此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分布,从而可以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是否合理,还可以此作为预测企业未来前景的工具之一。人

企业管理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一、前言

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硕士毕业论文,是会计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推进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衡量工业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任何环节出现缺陷都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只有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每一部分,才能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故而,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有利于提高工业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就如何有效加强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进行探讨。

二、有效加强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在新世纪之初,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关控时期,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然而,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工业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各种违法乱纪现象愈演愈烈,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尽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虽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监督、检查措施不力.没有施行真正意义上的内部会计控制是主要原因之一。国际、国内的客观环境对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迫切要求工业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

三、如何有效加强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1)加强工业企业会计系统控制工业企业会计系统控制可分为会计核算控制和财务管理控制。工业企业应该明确财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管理、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核算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管理、资产管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损失处理管理、资产损失处理管理、资金管理、银行保函管理、成本费用管理、收入管理、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财务会计报告管理、外埠单位工程财务管理、发票及收据管理、对外担保管理、企业效绩评价等,建立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业绩考核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费用报销制度、会计档案保管和财务交接制度等,确保公司会计工作行为规范,有效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同时,工业企业可以制定《财务管理过程控制办法》,明确财务预算控制、货币资金使用控制、商品销售控制、债权债务管理控制、成本费用控制、投资控制,以及监督检查等,针对各风险控制点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加强经济业务过程的控制,预防各种弊端,严把企业财经纪律关,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确保公司健康运营。

(2)加强工业企业财务支出的内部控制工业企业的财务支出实行分级管理,在每一级的财务开支中,坚持“一支笔”审批的原则,没有授权、委托,他人不得审批财务开支。各部门应将“一支笔”审批人报工业企业财务部门备案。工业企业财务开支严格执行预算,每一笔开支必须有审批人、经办人签字方可办理报销手续。基本建设项目和单项工程维修项目按实际工程进度和合同规定付款,应充分考虑审减金额及质量保证金。设备购置费由采购部门、使用部门负责人审批和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后方可办理报销手续。

(3)加强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业企业财务部门财务系统维护人员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运行工作,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进行,未经授权不得办理审核、出纳业务。工业企业财务部门各个终端用户应设置密码并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终端用户应对密码泄密引起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财务人员在财务部门局域网内计算机上使用外来磁盘及其他存储介质,应先交财务处计算机维护人员进行安全检测。工业企业财务部门财务系统维护人员应在每个季度初定期组织工业企业财务部门各个终端用户对电脑进行杀毒软件的升级。职称论文财务系统数据应每月在服务器和光盘上同时备份,财务处长应随时抽查财务数据的备份情况,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

(4)加强工业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货币资金是指现金、银行存款、国库零余额账户额度及其他货币资金。办理货币资金的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坚持原则,保守秘密,不断提高会计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货币资金业务必须经过审批,经办人员持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的收付。货币资金的审批实行分级管理,财务人员对越权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有权拒绝办理。工业企业各单位办理货币资金的支付按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审核、支付复核、支付款项的手续进行,上述五个程序分别由不同人员执行。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工业企业计划财务部门的银行存款账户、国库集中支付零余额账户应由出纳科长指定专人办理银行存款账的对账及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对未达账项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每月十日前各管账出纳人员应将银行余额调节表报科长审核后报送财务主管。各单位的库存现金应做到日清月结、确保现金账面金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发现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作出相应处理。财务印鉴章与支付票据分别由不同人员管理和使用且不得存放于一个保险柜,支付票据包括支付令、支票、汇票委托书、信汇单、电汇单等。

(5)提高企业管理层人员素质,多学科知识的穿插学习。企业管理层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理应对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负责。要做到率先垂范,应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对现有管理者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地培训,让我们的管理人员加强对内控制度的重视,娴熟的掌握内控流程,坚定不移的执行好内控制度。通过部门之间的交流学习,把企业管理者培养成既懂得本部门业务又能了解相关部门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经济形势发展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完善,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的关键制度,减少因制度漏洞导致的一些老生常谈问题的发生;对于制度比较健全的单位,领导要带头执行,并严格要求单位内部人员认真执行,避免制度成为摆设,确保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

(6)加强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和披露工业企业审计与资产管理部要定期检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缺陷,评估其执行的效果和效率,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企业审计与资产管理部要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并将检查中发现的内部会计控制缺陷和异常事项、改进建议及解决进展情况等形成内部会计控制报告,向董事会和列席监事通报。如发现企业存在重大异常情况,可能或已经遭受重大损失时,应立即报告企业董事会并抄报监事会。由企业董事会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必要时要及时报告深交所并公告。企业董事会依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报告,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情况进行审议评估,形成内部会计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企业监事会和独立董事要对此报告发表意见。同时,工业企业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经济形势发展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完善,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的关键制度,减少因制度漏洞导致的一些老生常谈问题的发生;会计毕业论文范文对于制度比较健全的单位,领导要带头执行,并严格要求单位内部人员认真执行,避免制度成为摆设,确保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

[摘要]内部会计控

--> 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推进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衡量工业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本文首先分析了有效加强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其次,毕业论文从加强工业企业会计系统控制;加强工业企业财务支出的内部控制;加强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管理层人员素质,多学科知识的穿插学习;加强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和披露等方面,就如何有效加强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业企业 内部会计控制 财务支出

参考文献:

[1]李磊,邓剑雷.试论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j].中国商界(下半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月),2010,(05):174-176

[2]晋甄鸿.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几点建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9):115-117

[3]胡敏.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6,(04):106-109

[4]魏杰.创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工业企业学报,2007,(01):121-123

[5]屈向宇.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2):141-143

企业管理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基于微观管理视角,剖析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存在工程项目工期紧张,技术创新时间不足,方案创新潜伏风险、课题研究行政垄断,基层人员难以涉足等问题。技术创新疲软的深层原因主要有学习功利化、机制行政化、产权虚假化。加强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改革,应该重视学习,推进二次开发;建立健全技术交流机制,完善技术创新奖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开辟内部课题申报渠道,营造宽松环境;完善技术人员晋升机制,避免用非所长。

关键词:

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01402

在竞争日益激烈和开放的建筑市场环境中,除了人才,技术的创新与储备成为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谁拥有的技术创新越多,谁在发展方式转变中迈出的步伐就越大,谁的市场竞争力就越强。如何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无疑成为国有施工设计企业迎接竞争和挑战需要关注和深思的重要课题。

1 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管理现状

工程项目千差万别的地质条件、项目规模、施工难度,都给国有施工设计企业创新工艺、设备和材料带来了外在动力和压力。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生产会议、工作报告、方案讨论上喊得最响亮的口号。专利申报、课题研究、方案评审,都为国有施工设计企业开辟了技术创新的有效形式和方便渠道。可在现行管理环境下,国有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却表现出一副疲软状态,缺乏动力、活力和激情。

1.1 工程项目工期紧张,技术创新时间不足,导致质量难以提升

施工设计企业服务的对象大多是工程项目业主。虽说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施工难度也随之增加,可业主对工期的要求却越来越严格,有的甚至十分苛刻。要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夺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主导,施工设计企业唯有迎合业主的苛刻工期要求,技术人员也唯有按照常规加班埋头绘图。如此一来,施工技术人员疲于应付工期,缺乏时间学习以更新日新月异的知识结构,缺乏时间抬起头来进行技术总结以储备新的技术经验和技巧,技术创新自然也就成为无源之水的口头空谈。

1.2 施工现场安全至上,方案创新潜伏风险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除去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教育与训练、安全保护措施等方面的原因,施工方案创新带来的潜在风险难以忽略,也难以预见。在安全质量至上、以稳求发展的环境下,技术人员创新的施工方案,有可能在方案评审的过程中就被纂改甚至得以枪毙。长此以往,基层设计人员的创新热情慢慢磨灭在长期不被采纳和接受的惯性中。

1.3 课题研究行政垄断,基层人员难以涉足

在科学网主办的“2011年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中,湖南大学新任校长赵跃宇以“两不承诺”高票当选。“两不承诺”即在任期内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他的“两不承诺”获得如此赞许从另外一个方面反衬了科技人员对于厘清行政与学术的希冀和期待。对于科研课题的行政垄断,不只是高校教育体制存在。在产科研一体化的背景下,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国有企业,国家课题、总公司课题、局级课题,层层行政垄断的现象即行政权力影响甚至绑架科研的学术不端行为十分普遍。学术被行政绑架导致的一个尴尬局面就是:领导事务繁忙、应酬缠身,无心无力精心搞科研,却可以凭着自身在申请课题、争取经费以及科技评奖中的权力优势,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无功截取学术成果,名利双收;而潜心参与研究的基层设计人员,只有在行政领导排完成果署名位置之后,渴求成果能挂上自己的名字就足以幸运,劳心劳力却名利双无。申请与研究、成果与归属的两张皮,严重挫伤了基层技术人员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2 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疲软的深层原因剖析

国有施工设计企业目前招聘的人才一般都是硕士研究生学历,从事技术研究与创新的学习能力与理论水平不是缺乏,而是富足;从国家课题到单位自主设立的研究课题,为技术研究与创新指明了方向;大型工程项目的陆续上马,也为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外在动力。而所有这些优势条件却没能激发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能动性,究其原因,价值取向、管理机制、社会氛围难辞其咎。

2.1 学习功利化

自国家主抓建筑市场资质以来,各国有施工设计企业为了尽早拥有市场绝对竞争优势的特级资质,纷纷出台各类注册类资格考试的重金奖励制度。“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基层技术人员的业余时间都用于备战各类资格考试,而工程技术总结只有在撰写职称论文的时候才得以重视,工程方案创新不但不能获取收效而且连被采纳的希望都渺茫,自然搁之脑后。

2.2 机制行政化

在现行体制内,行政级别与科研水平几乎是等同的。科技进步奖、课题申报甚至职务科技论文,都以各种限制性条件垄断在拥有行政级别的领导手中,机制的行政化随之而来的是奖项、课题、署名的行政排名,基层设计人员根本无法以自身名义申报奖项、申报课题以及论文署名。除此之外,国有施工企业技术人员晋升的最后渠道都是行政岗位,造成了技术人员宝贵技术经验的严重浪费。

2.3 产权虚假化

尊重知识产权,是激发技术人员创新的最起码要求。纵观各领域知识产权现状,学术论文署名造假习以为常,科技奖项非研究者截取司空见惯,课题申报领导领衔是基本套路,所有这些已成为科研机制内不成文却大行其道的“潜规则”,即使被坦然接受,却无形之中磨灭了基层技术人员潜心研究与创新的积极性。

3 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改革路径

管理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致胜的法宝,是能够带来生产力的无形资产。良好的管理能把单位的人、财、物合理有效地结合起来、组织起来、调动起来,以尽可能少的人员、尽可能低的成本、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工作,进而带来效率的提升、效益的提高以及人才的成长,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企业价值目标。

3.1 收集学习先进技术资料,推进二次开发

广泛搜集国内施工设计技术的前沿资料,搜集翻译国外施工设计技术的最新成果,是为技术人员及时动态地掌握和学习施工领域前沿技术的一项基础工作。虽然见效甚微而间接,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却是技术人员积极探索和消化吸收先进理念和技术省时省力的捷径,是加快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知识铺垫,是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走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和自主研究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消化吸收先进施工技术和工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施工设计实践加以筛选、借鉴、总结和完善,在学习中推进技术创新的二次开发。

3.2 建立健全技术交流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共享技术经验

技术交流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激发的过程。各个单位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技术经验和优势,交流中的探讨,会让经验的吸收和推广应用来得更加直接和有效。要重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与外部的交流和联系,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与智力、知识、信息资源丰富的大学、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产学研合作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其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创新规律,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机制,是优化企业科技行为的有效实现形式和途径。因此,要充分利用博士后流动站这一产、学、研的学习交流平台,加强与高等院校的理论交流,加快企业人员知识更新步伐,培养企业所需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人才。与兄弟单位建立技术人员交流机制,相互委派技术人员,学习各自的设计标准,借鉴各自的技术优势,以达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升竞争之目的。在单位内部各工程项目之间,开展技术交流讲座,探讨各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点和值得推广应用的标准化设计,在提高施工设计效率的同时,逐步推进工程项目中某些工艺设计的创新性和标准化。

3.3 完善技术创新奖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和研究,不能一蹴而就地完成,更不会立竿见影地见效,它需要企业着眼长远利益和稳健发展,建立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和长期固定的奖励基金,激发员工甘于潜心研究的动力和活力。首先,国有施工设计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加大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建立以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发资金支持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其次,企业应根据科技创新的财务预算、创新项目的难度和适应性,制定具体的科技创新经费管理办法,做到专款专用,奖励言而有信,从制度和管理上为技术人员的创新提供预期待遇和奖励保障。最后,在创新技术申报获得奖项之后,奖金的发放比例应向基层设计人员倾斜,使付出精心和努力的基层设计人员在不能获得名的情况下,求得利的安慰。

3.4 开辟内部课题申报渠道,营造宽松环境

扛不住行政、科研一肩挑的体制绑架和惯性影响,企业内部可以通过设立科研课题基金,鼓励基层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设计特色、专业知识、兴趣爱好,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从而在单位内部促进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合理配置、相辅相成、高效运转、良性互动,营造一种体制宽松、思想自由的科研环境。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重点工程项目创新实践平台,激发基层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灵感和热情,踏实钻研,建功立业;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完成营业总额目标的同时,实现整体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步提升。

3.5 完善技术人员晋升机制,避免用非所长

除了技术职称,从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设计室(所)主任直至总工程师,是目前国有施工设计企业技术人员顺畅的晋升渠道。而“僧多肉少”的岗位设置,晋升机会让大多数设计人员望尘莫及。即便升至总工程师,进一步提升就只有总经理之类的行政职务。如此晋升机制,势必造成技术人员多年技术经验和创新思维的严重浪费。为企业技术创新人员设置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平行的评价体系和晋升机制,消除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待遇差别,打造“行政的归行政,管理的归管理”的人事管理机制,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同时,避免科技骨干用非所长、稀缺技术资源过多流失。

参考文献

[1]毛胜国.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J].四川有色金属,2012,(1):6266.

[2]柏木钉.大学校长不做科研行不行[N].人民日报,2012227.

[3]杨长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风险及其防范[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14,(1).

[4]徐志伟.谈谈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体制的建设[J].广东建材,2005,(6).

企业管理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年轻管理人员;不良倾向

abstract: the author put this essay for the purpose of giving correct guidance to some young mangers. by discussing four kinds of undesireable tendencies, he point out that every young manger should strengthen self-management and avoid those undesirable tendencies.

key words: corporation; yong mangers; undesirable tendency

伴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和深化,企业通过人才招聘,许多年轻的大学生走进了企业部分管理岗位。他们年富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开拓进取意识强,这无疑是其一大优势。但是他们虽然在学校接受了专门的马列主义系统学习,但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素养相对缺乏,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个人成长经历的坦荡与逆境中,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特别是当前开展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企业年轻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每一个年轻管理人员都要十分注意党性党风修养和职业道德建设,防止和克服不良倾向和行为的发生。

1不能把“等价交换”引入到企业的党内生活和日常工作管理中

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人们遵循的原则是物有所值,“等价交换”,这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行为规范。党员的生活准则是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的立言行事都看职工群众满意与否,高兴与否,答应与否。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文明小康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的企业管理干部都要认真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现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着腐败现象,都与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党内生活密切相关。“不给钱不办事,给钱乱办事”,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党内生活都会被搞乱,党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也就无从谈起,甚至会造成整个风气、道德的败坏,从根本上动摇企业的文明发展。年轻的企业管理人员正处于向上成长时期,思维活跃,观念更新快,更要十分警惕腐败行为,应积极投身到“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去”,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力和政治鉴别力,防止把等价交换原则用错了地方。 职称论文

2不能把经济趋利看作是唯一的要求

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我们要承认人们通过正当的社会途径追求自己利益的道德合理性。社会主义道德应该通过诚实劳动,改善管理、依靠科技进步的手段来谋求利益。但是,我们的党性和我们国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企业年轻管理人员不能把自己的生活目的和意义仅仅局限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能因为追求物质利益而引发道德失范和秩序混乱。“仓廪实而知礼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以及和谐社会的要求都是在尊重个人利益的同时,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奉献精神,而年轻管理人员应在这一方面走在前面,成为表率。

3不能把损人利己当作正常的竞争手段

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原则”不仅对经济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而且培养了人们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把“公平竞争”的原则引入道德规范,无疑是道德领域里的巨大进步。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竞争有正当与不正当之分,正当的竞争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促使人们努力发挥自身潜力,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进步;不正当竞争则引发了许多非道德的倾向,如现在社会上有的企业管理人员为了一己私利而损人利己,利用一切机会,采取种种手段,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甚至不惜雇佣杀手置他人于非命,还美其名曰“竞争”。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社会主义道德鼓励的是正当竞争,并建立起正当竞争的规则和规范。我们必须明白,损人利己已不是竞争,而是道德败坏。年轻的企业管理人员必须积极地同一切损人利己的行为和思想作斗争。这样,我们才能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我们才能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4不能把个人英雄主义当作是自己人生奋斗的信条

企业管理职称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企业;年轻管理人员;不良倾向

伴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和深化,企业通过人才招聘,许多年轻的大学生走进了企业部分管理岗位。他们年富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开拓进取意识强,这无疑是其一大优势。但是他们虽然在学校接受了专门的马列主义系统学习,但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素养相对缺乏,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个人成长经历的坦荡与逆境中,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特别是当前开展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企业年轻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每一个年轻管理人员都要十分注意党性党风修养和职业道德建设,防止和克服不良倾向和行为的发生。

1不能把“等价交换”引入到企业的党内生活和日常工作管理中

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人们遵循的原则是物有所值,“等价交换”,这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行为规范。党员的生活准则是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的立言行事都看职工群众满意与否,高兴与否,答应与否。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文明小康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的企业管理干部都要认真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现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着腐败现象,都与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党内生活密切相关。“不给钱不办事,给钱乱办事”,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党内生活都会被搞乱,党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也就无从谈起,甚至会造成整个风气、道德的败坏,从根本上动摇企业的文明发展。年轻的企业管理人员正处于向上成长时期,思维活跃,观念更新快,更要十分警惕腐败行为,应积极投身到“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去”,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力和政治鉴别力,防止把等价交换原则用错了地方。职称论文

2不能把经济趋利看作是唯一的要求

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我们要承认人们通过正当的社会途径追求自己利益的道德合理性。社会主义道德应该通过诚实劳动,改善管理、依靠科技进步的手段来谋求利益。但是,我们的党性和我们国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企业年轻管理人员不能把自己的生活目的和意义仅仅局限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能因为追求物质利益而引发道德失范和秩序混乱。“仓廪实而知礼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以及和谐社会的要求都是在尊重个人利益的同时,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奉献精神,而年轻管理人员应在这一方面走在前面,成为表率。

3不能把损人利己当作正常的竞争手段

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原则”不仅对经济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而且培养了人们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把“公平竞争”的原则引入道德规范,无疑是道德领域里的巨大进步。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竞争有正当与不正当之分,正当的竞争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促使人们努力发挥自身潜力,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进步;不正当竞争则引发了许多非道德的倾向,如现在社会上有的企业管理人员为了一己私利而损人利己,利用一切机会,采取种种手段,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甚至不惜雇佣杀手置他人于非命,还美其名曰“竞争”。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社会主义道德鼓励的是正当竞争,并建立起正当竞争的规则和规范。我们必须明白,损人利己已不是竞争,而是道德败坏。年轻的企业管理人员必须积极地同一切损人利己的行为和思想作斗争。这样,我们才能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我们才能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4不能把个人英雄主义当作是自己人生奋斗的信条

企业管理职称论文范文第8篇

作为在测试与评估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ThomsonPrometric(普尔文)认为:一个有效的企业学习计划会始终将知识评估作为员工培训和员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好的评估和测试系统能够完善企业的学习计划并有助于发掘员工的潜力及企业的潜力。而企业员工的测评和评估则是现代人事管理的一项专门技术,它是借助于心理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为基础的一种综合选才的方法体系,它能对人的知识水平、智力、特殊能力、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素质进行综合测评,为现代企业进行人才选拔和安置、个人选择职业提供重要参考。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人员测评和评估已被广泛应用于挑选从学徒工到总经理的各级工作人员,成为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选拔工具和技术手段。

测评与评估对企业的重要性

随着人才市场的迅速膨胀及企业预算减少且工作量增加,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而出现的一种积极效应。企业在发展中,员工和企业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利害关系,员工应该对企业发生的变化很快做出反应,而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将有助于他们更好的适应新工作环境,提供员工的适应能力。员工培训可以为企业组织内成员创造持续学习的机会,营造员工与企业的共同理念,提高组织的绩效,达到组织和员工“双赢”的目的。

从长远看来,学习计划会使企业的招新及裁减人员的费用减少,更重要的是,旨在提高企业经营体系和经营过程的学习计划会给企业带来更多客源,也会促使企业运转得更加有效。另外,企业为员工培训机会不仅能够更经济、可靠地获得人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而且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培养员工对企业产生持久的归属感及对企业的忠诚,从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之一。目前,国际上企业都十分重视培训工作。国际大企业家的培训总预算一般占上一年总销售额的1%—3%,最高的达7%。

《首席学习官》(ChiefLearningOfficer)商业智能委员会(BusinessIntelligenceBoard)所做的分析证明,企业有必要致力于劳动力资源的长期发展,并提出了三条有利于学习和企业成功的广为适用的真理:第一,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它为员工发展而做的投入。第二,必须经常评估并更新学习计划以确定它们是否与企业现状相符。第三,企业需要明确衡量出学习计划的效果。

全球著名的测试与评估机构ThomsonPrometric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ThomsonPrometric的总裁及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布兰尼克(MichaelBrannick)认为,可靠的知识评估会让企业家的员工看到学习计划的效果,从而保证企业家的进步并让企业家认识到为未来的成功所需做的努力。事实上,有了相关而有效的评估和测试系统,员工在技能上的差距会减小,从而使企业能顺利实施其战略方针。一旦学习投资有了成效,知识差距上的优势就成为企业家重要的资产。在获取这一资产的过程,企业家也就扩展并保护了最终效益。这样,在市场占有率和收入增加的同时,运营费用将会减少。

ThomsonPrometric作为全球教育认证领域的领先者,多年在评估认证领域的发展,使其在世界的6大洲141个国家建立认证考试网络,可用25种不同语言提供2,400多种考试,涉及IT领域证书认证、学业考试(GRE、GMAT、TOEFL)职业证书考试及不同行业的测评、评估。另外,ThomsonPrometric公司在推动测评与评估行业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对企业测评和评估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ThomsonPrometric认为,在企业内部不断推行测评与评估,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及人力资源TCO的有效降低。

企业员工在测评与评估中成长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让员工知道公司是因为对他们足够重视,故而为他们进行智力投资,并且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最初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他们。而测评与评估就有助于将企业的最终目标更加明确,也可以通过简单易行的三步骤确定员工的水平。第一步,用员工能力水平的评估和测试结果确定学习计划的内容。第二步,列出学习建议,然后通过学习提高相应的技能水平。第三步,测试、衡量学习过程是否有效。

根据上面的三步骤,企业管理者已经非常清楚对项目领导人的能力要求。企业管理者还知道,这一项目如果成功,会有高品质产品投放市场,从而为企业带来收入——因此项目领导人的能力与企业管理者的收入增长直接挂钩。首先,企业管理者开始评估Mary的知识水平,获知她的能力水平。她在营业本领、创造力、数据处理能力及应变能力方面表现不错,但在人员管理方面得分较低,而这种能力对一个想领导整个技术工程的人来说又是必须具备的。

这一评估过程对这一员工提出了具体而中肯的期望。由于她缺乏所需要的人员管理能力,因此很明显她还不能担任她想要的领导人一职。这一点企业家要坦诚的告诉Mary,这样会使她以积极的态度制定个人发展计划。然后坦诚地就其学习结果做一沟通,这样会增加其对领导的尊重和信任。正是这种合作会帮助企业家和Mary共同制定出她所需要的管理培训。

一位受益于评估的专业人士说,“我认为企业管理者的想法是,现在的我是值得信赖的,并且我能胜任我的工作。两年的时间里,企业管理者的说法由‘我们不会让你接触这一系统’转变为‘现在你可以决定你想任用谁’。有了这些培训和认证,在一位高级工程师离职后,我就被安排到了那个职位。”

测评和评估决定企业发展

测评与评估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测评与评估,是指企业在组织培训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在工作分析、岗位说明、绩效标准和管理以及培训要素之间的流程管理,这种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绩,并在提高业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绩效标准,进而使企业培训进入良性循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

如果企业家忽视评估和测试员工的必要性,则会对整个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如生产力下降、招新及裁减人员的费用增加、业务计划执行不力,这些因素会最终导致一个致命的结果——企业的倒闭。企业管理者如果不设计学习计划以完成业务目标并随后对结果进行评估,那么有一个结果是肯定的,企业家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回报减少。员工再忙,也会注意到企业家没给他们提供个人发展及提升的机会。

上述评估——学习——测试模型在很多行业都会带来积极效果,包括技术服务行业、金融服务行业、通讯业、医疗保健服务行业、人力资源行业。正如评估和测试在不断地发展,涵盖的行业越来越多,并且测试方式也日愈灵活一样,企业家的学习计划也必须随企业家战略的发展而改进。在去年很有价值的员工训练项目现在或明年可能就不会那么有用了。为了发掘出那些灵活的员工,即那些能和企业管理者一起发展并成熟的员工,企业管理者对学习计划的衡量体系也必须不停地改进。这不仅仅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简单的测评和评估,而是衡量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成功的有力佐证,对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企业管理职称论文范文第9篇

《会计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只有持证者才能上岗,这既是对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对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

(二)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地记账、算账和报账,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纪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

财务法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和遵守经济法、写作职称论文会计法、证券法、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另一方面,还应掌握时事政策知识、财政税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电脑操作知识等相关知识。

(三)坚持原则。依法办事严格实行会计监督,依法办事,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前提。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日寸、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和完整,不但要体现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记录上,还要体现在财务报告上,使单位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监督部门能依照法定程序得到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

(四)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会计人员追求的一种境界。做好会计工作。无疑是需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但这并不足以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也同样重要。

(五)出谋划策.搞好服务会计是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通过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参与预测和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写作论文会计人员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的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改革.从会计工作的角度,对投入产出进行可行性论证,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参与单位的预测和决策,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万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六)保守秘密

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有机会了解到本单位的重要机密。如对企业来说,关键技术、工艺规程、配方、控制手段和成本资料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机密。这些机密一旦泄露给明显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会给本单位的经济利益造成重大的损害。对被泄密的单位是非常不公正的。所以,泄露本单位的商业秘密.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会计人员应当确立泄露商业秘密是大忌的观念,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保守秘密,不能信口吐露,也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向处界提供。

二、优化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途径

一)加强宣传教育在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会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之中.

此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还要从会计专业的学生抓起,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使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就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与此同时,还应重视舆论宣传的作用,舆论可以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起到扬抑作用。在会计领域中,只有形成了扬正抑邪、褒善贬恶的社会舆论环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注重克己自律会计人员应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对照和自我调整。不断地提高觉悟和修养。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非强制性的、以内心力量起作用的社会规范。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其对决策的有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准.会计从业人员经常单独承担某些工作任务,而且总是同钱物打交道,更应慎独自律,洁身自好。

(三)树立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淘汰速度加快,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受一次性教育就一劳永逸的事情。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和国民的共同目标,也是会计人员必须坚持的,论文写作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工作的需要。从学校毕业后若不继续汲取新知识,则在校所学知识会很快过日寸,或者知识根本就不够用。终身学习确有其实质上的必要,欲适应未来的会计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是不可缺少的。

(四)加强继续教育,不断增加新知识加强继续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合理规划培训内容。继续教育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学以致用,兼顾长远发展,真正做到帮助会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水平。

企业管理职称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应用状况;未来趋势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

与具体社会化特性的财务会计不同,写作论文管理会计具有企业化(个性化)和行为化特征,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运用充满个性化色彩,它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所以理解管理会计的特性是认识管理会计在企业有效运用的基本立足点。

1.我国管理会计取得的成果。2O世纪8O年代,管理会计完成了从执行性管理会计向决策性管理会计的转变之后,又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创新,使得现代管理会计从广度、深度和高度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我国的管理会计的应用状况比前两年有了长远的发展,日本九州大学西村明教授认为:现阶段中国的管理会计主要处于成形型管理会计与传统型管理会计阶段。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者在科学决策与内部管理控制中越来越迫切需要管理会计信息的支持。在这种情形下,部份国内大型企业采用了管理会计的多样化技术方法,如:企业应用本一量一利分析方法测算企业一定时期的产销量、预期利润和保本点等;实行责任会计用以规划和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考核各级管理人员的业绩,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新产品的设计成本和生产过程中的制造成本。在制定长期投资决策和各项短期经营时企业也重视应用了管理的技术方法。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状态与企业规模及经营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管理会计的应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管理控制水平有比较明显的作用。回顾这几年,有些企业运用管理会计帮助企业创造很高的效益,如邯钢全厂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营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对组成成本的各项指标逐项进行比较,找出潜在效益,将使用的原料和出厂产品均以市场价为核算参数,进而核定出产品的内部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然后层层分解落实,实行成本否决。这样的战略使邯钢在社会经济市场上赢得了顾客,创造出更多的利润。

2.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主要问题。第一,在应用内容上,现阶段我国的管理会计应用还不普遍,某些技术方法缺乏必要的关联与支持,没有形成一整套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应用网络(体系)。而在理论方面,由于模型设计上过于简化(如单一产品、单一工资),与实践脱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生产实践,譬如成本差异分析等。第二,从全国来看,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不均衡。在目前情况下,我国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较为理想,其收效亦较显著。但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经营管理状况较差的企业则较少应用管理会计(甚至没有应用),传统的管理思想和会计原则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第三,在主观思想上,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仍然处于一种漂浮状态。这样使得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动力明显不足,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以至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主动性不够强,在多数企业都是因上级主管部门行政要求和统一部署的结果,基本上属于一种被动行为,甚至形成管理会计岗位可设可不设的传统思想。第四,在战略环境下,仍以财务管理为主导,管理会计从属于财务报告的程序和要求,使得内部会计系统无法为管理决策和控制活动提供相关的指导信息。无效的管理会计系统使企业无法通过垂直统一的管理和多样化政策来获取收益。这样管理会计给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3.我国管理会计的特点。结合我国管理会计在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和主要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的管理会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理论上,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对内深化与向外扩展并举,其次应用的指标从滞后性向前导性转变,再次计量方式货币性与非货币性相结合。第二,在实践上,应用的指标从滞后性向前导性转变,应用最多的方法为财务分析、本量利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等,管理会计处于成形型管理会计与传统型管理会计阶段,理论与实务脱节。由此可见,我国的管理会计的应用前景是令人鼓舞的,但应用状况与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推广先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方法任重道远。

二.我国管理会计的未来趋势

不少学者认为企业是由流枉(而不是部门)组成的。写作硕士论文企业经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流程的执行过程。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能够为顾客带来价值的是企业的各种业务流程。每一个业务流程就是由一系列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组成,而顾客并不关心企业如何进行这一系列活动,他们关心的是活动的结果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也就是说,只有各种活动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才能创造价值。而企业只有通过业务流程把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杰出的人才和优秀的战略结合在一起才能集中体现企业的绝对优势,要保持这种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而管理会计则是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这也就决定了管理会计的主题应该从企业价值增值转移到核心能力的培植。核心能力对企业组织及其人力资源具有高度的依赖性,21世纪管理会计将“以人为本”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构建其基本的框架。这个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维度以价值增值为目标

企业实现价值,离不开管理会计的价值计量。为解决基于价值的管理(VBM)实务中面临的困境,应整合作业成本管理与VBM的核心内容建立基于作业价值信息系统的基于价值的管理理论(AVBM)分析框架。这样可以通过战略规划提供关键价值决策变量,客观反映公司宏观价值环境的根本特征。

2.顾客维度以质量为核心

质量不仅包括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而是包括顾客从所购的产品中得到的全部有形和无形利益,写作职称论文也就是包括产品、服务、质量、使用说明、声誉、商标和顾客认为重要的任何因素的质量。管理会计的目的是要为顾客创造价值。增加顾客价值意味着提高质量。如为顾客提供令人舒适的、愉快的非物质的服务或信息,给顾客送去温暖,让顾客产生良好的印象。

3.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以价值链为核心

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以价值链为核心,实行成本管理会计从而进行研究与开发能力评估,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最好的方法是实行价值链管理。价值链管理的主要方式是流程再造。这种流程不仅涉及到企业的内部流程,也涉及到与企业相关的外部流程,包括与顾客供应商,及其他相关外部利益主体发生关系而形成的流程。价值链管理以使企业的全部活动和作业相关化有效化为原则,达到为顾客创造价值,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总之,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将大有作为,具有广阔的运用空间,企业应该充分认识管理会计的特性,转变观念,结合企业具体管理情境,积极探索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企业的运用途径,并创造性地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胡玉明.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M]

[2]潘飞.管理会计[M].

上一篇:企业创新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矿山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