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2 20:12:55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__*农垦禹洪水利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调整,水利市场的份额出现了僧多粥语少的现象。几年来,我公司产值由原来的两千万元迅速下滑到了几十万元,公司的发展和走向乃至生存成为了大家的焦虑,如不及时扭转这种颓废的现状,必然造成人员流失,机械闲置,企业面临破产。在压力和困惑面前,在生存和发展面前,我们坚定地选择了“拓宽企业经营渠道,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奋斗改变命运”的道路。

一、构建和谐团队,努力让好的人才留下。

一个企业能否崛起发展并良性循环,人、技、机、财、物管理是关键。在一个公司处于低谷时期,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更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才共享和人才交流市场化,传统的限制人才流动的手段无法再挽留能人,社会上更有吸引力的机会随时向每个人招手。为此,我们为了让好的人才留下来做了一些努力。

第一,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感召人才留下。公司在人员管理上,实行了全方位目标管理,每项工作都量化指标,做到人人有职责,层层有签约,改变以往经济指标领导扛,技术指标员工扛,赢利指标无人扛的现象,做到人人身上有担子,奖罚指标人人有,年初拿出一笔钱,兑现激励每一位员工去自觉努力工作,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把大家的心思和力量凝聚到一起,共同谋发展、人人干实事、人人干成事。

第二,创造优越条件吸引人才留下。首先,高薪面向社会广招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公司技术顾问,发挥其在社会上各自联系成员的力量,为公司揽活和提供市场信息,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收获颇丰。其次,全力为员工办理晋升职称事宜,从各个方面时刻关心员工自身利益问题。20__年,公司拿出10余万元,补贴购买公司承建的鑫地怡园小区房屋的员工(每人约1-2万元),为此让近20的员工住上了自己盖的房子。迅速培养有潜力的年青人,采取出钱培训、给机会、加担子等方法锻炼他们,使其尽快成长并走向管理岗位。对脚踏实地并在工作中取得效果的员工,给予物资奖励,对耗时不出活、耗能不见效的员工给予末位淘汰。

第三,优胜劣汰适应人才留下。当今及未来的市场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保证是优秀人才的争取和管理。我们公司在多年的经营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人才标准并在用人上得到全面落实。那就是:“品质好的,有才能的提升;品质好的,才能差的培养;品质不好,才能再高的走人!”按照这样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标准,凡应聘到公司员工均按《劳动法》签订“劳动合同书”,确定合法身份,享受一切应有的待遇,同时每年考核履约情况,有意和严重违约的坚决辞退,从源头上把住用人质量关,企业做到了“能者上、庸者下、适者留”的用人机制。

二、全面打造一流的工程,在竞争中占稳市场

打造一流的工程关键是靠先进的技术和严格质量管理,这样才能在竞争的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多年来,我们公司始终坚持三级技术把关和质量控制模式,严格履行“三检制”,做到了“立足本班组,监督上班组,服务下班组”,这些做法已成为公司质量活动的主要内容。

第一,狠抓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不放松。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以质取胜是禹洪人始终不渝的追求。公司在确定全年总体目标管理时,将质量管理指标列为一票否决,即工程质量不达标其它各项指标全被否决,这种做法大大增加了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同时,我们通过ISO9001:20__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使我们企业的各项管理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几年来,公司上下员工牢固树立了“重合同守信用,创建精品工程,靠科技与诚信实现持续发展”的方针。使每个员工的头脑里都形成“只有打造精品工程企业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只有诚实守法经营企业才能持续发展”的理念。公司明确要求“合同履约率要达到100%,顾客满意率实现98以上,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争取100,工程优良品率力争在50以上”,一向严格要求自己的禹洪人正是靠这种理念,在市场竞争中初步站稳了脚跟。

第二,狠抓质量第一的责任制落实不放松。我们公司在强化质量观念的同时,加大了质量目标的落实工作,每年初公司都与员工签定责任状,将所有责任状的项目细化成百分制,在实际执行中与工资、奖金挂钩;与提拔重用到重要岗位挂钩;与年终奖励分红挂钩。并采取“重奖成绩突出者,考核末位淘汰制”的办法,从主管经理到普通员工,层层签订质量管理责任状,并实行质量与劳动报酬挂钩的管理考核制度。员工在工作中根据公司的质量目标、方针以及自己的责任目标,严于律己,严把质量关。

第三,狠抓质量第一的考核与评比不放松。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公司严抓质量考核,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杜绝质量事故发生。在材料的选用上,我们坚持选用大厂产品,并且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料试验单,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前提下,还要进行二次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场用于工程,以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实行全方位质量管理,将ISO9001:20__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贯穿于企业施工的始终。几年来,公司各项目部施工的所有工程,都达到了优良标准,受到了多方的认可,使公司承揽施工过的嫩江干流堤防富裕牧场段消险加固工程、黑龙江省克山农场水土保持工程,获黑龙江垦区水利水电优质工程;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客运站工程、查哈阳农场交通综合楼工程,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优质样板工程;鑫地怡园小区工程,被齐市城乡建设魅力鹤城争创十佳评审委员会评为“十佳精品”楼盘。

三、强化经营管理理念,在竞争中降低工程成本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管理是大事,大事要做细、细节决定成败的原则,通过强化管理,企业收到了显著效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第一,全面强化了机械管理。施工机械是施工企业最主要的生产工具,没有施工工具,人是无能为

力的。经过多年的积累,我们公司共拥有各种施工机械355台套,价值达3177.1万元,我们为每台套设备建立了完备的档案,做到机械施工有定额,大、中、小修有计划,对操作机械的驾驶员签订专项《劳动合同》,从资格认定到劳动效率都有严格考核制度,使之做到既有高效率的劳动成果,又有精心的维护与保养,避免拼设备,一招烂的现象发生。在企业施工任务少的时候,防止机械设备过多的闲置,我们实行了集中有偿租赁,公司机械设备的利用率高达95以上,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全面强化了财务管理。一个企业要发展、要扩大,关键在于财务的管理。我们在财务管理上,利用财务软件辅助企业管理,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如:在资金管理方面,实行计划管理,一切财务活动,都必须编制计划按计划进行;在成本管理方面,实行分口管理,按照业务分工统一由有关职能部门归口管理,费用支出有明确的负责人;在核算管理方面,实行报帐制,二级管理一级核算;在内部审计方面,实行总会计师定期到各项目部审核。通过一系列的强化管理,财务部管理水平有了较高的提升。

第三,全面强化了物资管理。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物资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材料等物质的管理上,加大了力度,全面实施“采购有计划,出入有手续,使用有标准”的原则。在采购材料时,先由项目部制定采购计划,上报审核后,再由采购员进行统一采购,为降低成本,要求采购员要全部实行比价采购;材料在出入库时,严格按照出入库手续办理,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材料使用实行材料消耗定额管理,竣工库存砂石、水泥不超定额的1%,木材、钢材不超定额的5‰。我们将工程材料预算数与材料实际支出数节约的差额与项目部实行五五分成,实现了节约必有奖的承诺。

第四,全面强化了安全生产工作。我们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经营管理及施工管理的首要任务,一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与安全生产制度,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每年初,公司都与各部项目经理签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各项目经理部依照《安全法》组织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及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严格规定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创造了连续五年未出现过安全生产事故的业绩。1998-20__年连续五年被黑龙江省农垦总局__*分局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四、努力抢抓机遇,在竞争中拓宽经营渠道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垦区水利施工任务越来越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困境。如果不拓宽经营渠道,扩大市场触角,企业经营将会亏损或倒闭,抢抓机遇,开拓市场奠定了我们的希望。

第一,拓宽经营渠道,顺应市场需求。我们公司的运营支柱是水利水电施工,单一化的经营使我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拓宽企业经营范围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由禹洪公司控股,投资1157万元,于20__年6月组建了__*鑫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利用禹洪公司的良好信誉,20__年在查哈阳农场开发了1.3万平方米商品楼,当年顺利竣工,使公司在建设领域迈出了充满希望的一步。20__年,鑫地公司又在__*市龙沙区民航路地段开发了“鑫地怡园小区”,现已全部竣工,由于商品楼户型好、质量高、外型美观,得到了政府和市民的高度评价,被齐市城乡建设魅力鹤城争创十佳评审委员会评为“十佳精品”楼盘,在首届__*百行百业服务质量满意度民意评价活动中被评为“百姓口碑最佳服务单位”称号。

为开拓多元化经营渠道,我们还把施工重心倾向于其它建筑施工,20__年与__*市交通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设立__*市交通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第八分公司,承建施工了省农垦总局太平湖分场至拉甘公通乡路项目。尽管此次是公司初次踏进公路领域,但工程的质量却被建设指挥部和监理看好。今年9月,公司又在垦区农村公路泰来农场段招标一举中标,再次验证了公司的诚信和实力。

第二,立足垦区建设,开拓地方市场。在走出垦区,拓宽垦区外水利市场方面,公司积极地参与了地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了亚行贷款项目松花江堤坝肇东段消险加固工程,创造产值670万元,上缴税30余万元。公司的查哈阳分公司积极参与克东等土地复垦项目、甘南等农业开发项目、查哈阳农场等、水稻良种繁育基地等项目,共创造产值1,387万元,上缴税金63余万元。

在风险、期盼和拼搏中,我们公司以诚信经营的理念一路走来,几年来,不断强化管理水平,内强自身素质,外树企业形象,使企业各项管理水平呈直线上升,多次被评为先进施工企业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从宏观上说,项目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在当今项目林立的时代,项目管理不仅是大型、复杂项目管理的有效方法,而且已成为21世纪政府或企业组织和管理的一种主要形式。

项目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益处

1、合理安排项目进度,有效使用项目资源,确保项目能够按期完成,并降低成本。通过项目管理中的工作分解、网络图和关键路径PDM、资源平衡、资源优化等一系列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可以尽早地制定出项目的任何组成,并合理安排各项任务的先后顺序,有效安排资源的使用,特别是项目中的关键资源和重点资源,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并有效降低项目成本。

2、加强项目总包与分包的合作,提高项目施工力量的综合战斗力。项目管理提供了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方法,可以增强各施工力量的合作精神,提高项目全体人员的士气和效率。

3、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实施成功率。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的影响。

4、尽早发现项目实施中的问题,有效地进行项目控制。项目计划、执行状况的检查、反馈和处理,能够较早发现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和隐含的问题;可以使项目决策更加有依据,避免了项目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可以有效进行项目的知识积累。通过规范的制度,在项目结束时进行总结,以将更多的项目经验,转换为企业的财富。

总而言之,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运作效率。它在运作方式和管理思维模式上最大限度地利用内外资源。它使项目得以实施顺利,降低项目的风险性,最大程度地达到预期目标。

二、加强建筑施工项目宏观管理的对策

1、强化政府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国家应积极引进、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认真总结我国的项目管理经验教训。制定规范的项目管理政策和措施,尽快与国际项目管理接轨。

在广泛总结各行各业项目管理经验教训和吸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应制订我国的项目管理实施准则。实施准则是指导和规范项目业主、工程师(业主人)和承包人管理行为的基本原则。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项目管理法规体系。

2、建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项目管理学科和专业的基础,世界各国的项目管理专业组织纷纷建立各自国家的项目管理和知识体系。我国应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形成我国项目管理学科和专业基础;引进“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推动我国的项目管理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使我国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资质水平能够得到国际上的认可,这已成为我国项目管理学科和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3、规范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定工作

在中国的国情下,对以国有资产为主的项目业主,其委任、职责、权限、利益、管理行为和制度等,都有某些特色,急需加以规范。随着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编写的《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的出版发行,项目管理MBA抢滩中国,我国加入WTO催动项目管理热,眼下全国火爆的培训市场,说明我国现代项目管理新时代的到来。

三、施工项目管理应把握的原则

从组织方面讲,应根据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状况,制定相应的项目管理流程、制度、方法。同时在组织机构、资源配置、项目经理职权等方面给予项目实施以支持。

1、项目实施中应特别强调项目计划的作用,并根据项目的执行情况和项目控制措施进行更新。

2、项目计划应包括项目基准计划和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基准计划是进行项目评价和项目控制的依据,不能随意变动;而项目实施计划则根据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相应调整,控制权限在项目经理,但执行结果应通知相关的项目关系人。

3、项目经理的大局观。项目的成败关系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整体利益,应该有大局观,不能将项目成败仅仅看作一方的成败。

4、项目的实施应以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为依据。不要期望项目实现更多的功能,达到更高的质量要求。衡量项目成功与否的依据是是否达到了项目预期的综合目标(成本、时间、范围、质量)。

5、沟通和协调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因素是项目成败的关键,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对于项目的实施都很重要,如何与项目各参与方沟通,平衡他们的利益,把握他们的期望值,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6、重视项目总结和项目积累。项目总结应包括技术经验总结、管理经验总结、人员评价等。

四、优化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

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就是比较实际状态和计划之间的差异,并作出必要的调整使项目向有利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解决计划和实际状态之间总会存在的一些差异。

任务委派:最好有文字记录,如任务较简单,可用责任矩阵描述,而复杂的任务应给每个人任务书。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委派时最好要当面沟通和确认,并得到作业班组及人员的承诺。

检查:检查的目的是比较实际情况与计划差异,以确定当前的状态。较正式的检查方式有例会、周报、汇报;非正式的方式包括口头询问、非工作时间的交流。此外,交付物的质量和提交情况、变更记录也是重要的检查手段。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管理;制度;项目;关系

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用来规范人类行为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侧。无疑企业管理制度就是用来约束企业办事规程和企业员工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制度与管理是一种彼此制约又彼此推进的关系,企业制度如何形成、如何更新完善、如何发挥作用都是来源于企业管理,又作用于企业管理的。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诞生,发展及演变

企业在发展初期,因为职工素质、人员结构、发展水平、规模、效益等因素影响,只能依靠简单的人管人、领导管职工、领导说了算的“人治”管理方式来管理企业,但是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人力资源与日充实、生产结构调整变更等一些发展的要求,领导一个人的智慧已经无法周全的为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考虑,顾此失彼或错误的决策都会把企业带入深渊,换句话说,也就是“人治”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企业便随之走上了“法治”管理的道路。“法治”管理阶段也就是科学管理阶段,其最大的管理特点就是制度大于一切,任何人任何领导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领导的权威可以去影响他人,但不能制裁他人。这种依靠制度的管理,对制度本身有着严格的要求,制度首先是来自于工作实践,是对实际工作的一种科学的经验总结,用文字把这些经验概况起来形成制度条文去约束其他人,这就是依靠制度管理的“法治”管理。

“法治”管理也就是科学管理的最高阶段是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是指符合外部标准(即法律、法规或其他相关规定)和内部标准(即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标准化管理可以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管理等各个方面,标准化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作用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根据世界各国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企业要实现标准化管理,首先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出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标准,以占据市场优势;其次是建立起以产品为核心的有效标准体系,使产品以一种稳定和持续增长的态势发展下去;最后则是把标准化向纵深推进,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产品开发,市场是多变的,企业的发展必须迎合市场的需求及变化,生产多元产品来扩大市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在生产、效益、人员素质、产业结构等各方面都达不到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但标准化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和重视。以延长石油集团为例,经过深入分析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延长石油集团确定了“一元主导、多元支撑”、“油气并重、油化并举、油气煤盐综合发展”的产业战略,将产业构架从单一的石油探采加工转变为以油气探采加工为基础、油气煤盐一体化综合发展,这样的调整正是延长石油以标准化管理为奋斗目标的战略举措。

二、制度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及制度建设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管理达到一定水平以后,需要把好的管理经验进行概括总结上升为制度,然后再用制度来保证管理,制度来源于工作实践,在通过管理作用于实际工作,用制度规范和约束实际工作中的行为就是管理,这就是二者的关系。任何一个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之上的规范化企业,都应当通过内部规章制度来体现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并以此从制度上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有效培育企业自身文化。从不同类型的企业角度看,其规章制度所反映的内容是不同的,规模较大的公司将规章制度既包含企业发展方向及宗旨,又包含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的行为准则,通常既有激励内容也有管理内容,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则只是将规章制度视为员工劳动纪律的内部强制性规定。所以说企业的制度建设成果与该企业的管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只有制度建设得到重视并取得成效,管理水平才能提高,经营效益才能得到保障。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中,由于企业规章制度存在问题因而导致败诉的,占所有败诉案件的28%,所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制度建设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企业员工提供工作导向

引导和指导员工行为,以提高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同样的工作,由不同的人去完成,在工作效率和质量上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原因在于个人素质、工作方式及性格差异等,致使相同的工作不同的人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在工作上存在相互协调和制约的关系,业务往来通过授权的方式来鉴定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范围、职权和职责。把工作中的成熟经验上升为制度,来规范同一工作岗位的职工,等同于为工作找到了捷径,与此同时,用制度来划分工作职责与职权,各部门就可以各司其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请示和报告环节,也就避免各部门互相推诿的情况,工作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2、有利于实现企业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目标

企业在其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制定各种管理方针和经营目标,作为处理日常经营活动的准绳。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可以增强企业的管理功能,将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及目标反映在管理制度中,可以确保信息的畅通传递,同时将一些执行中遇到的偏离企业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管理人员,有助于管理阶层及时调整,进而推进实现目标。

3、有利于营造平等、互利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护企业所有者、企业经营者以及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有效堵塞管理漏洞,防止或减少贪污盗窃行为的发生。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凌驾于领导职权之上的管理形式,这就给职工一个心理上的保障,职工的行为只要是制度范围内的,就可以不必根据领导的主观偏好来行事,这样便于职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就等于给予了职工相应的工作职权。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依据制度来行使职责和权力,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习惯,可以杜绝个人主义及私欲的滋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4、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是良好企业文化的一种象征

只有企业的管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才可能建立起相对规范和完善的制度体系,也就是说拥有健全完善制度体系的企业一定是基础管理规范,管理水平较高的组织。一个拥有规范制度体系的企业,其制度严格执行的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塑造企业高效管理的形象,相应的社会评价也就提高了。

三、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

1、成立机构、明确责任

制度建设工作是企业各个部门共同的职责,制度是由下而上,源自于各个工作岗位上的管理经验,但是必须有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制度的规范、审查、考核、评价及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指导、监督工作。制度建设管理部门除了要负责统筹各部门间的管理制度,把握好制度的协调性、系统性,对制度进行统一的梳理外,还要负责企业内部的制度培训及宣传贯彻工作,负责制度建设工作的人员要熟悉企业各项工作流程、权责范围及管理现状,并且善于总结与表达,能够将好的管理经验用文字表述出来,上升为制度。

2、明确制定和执行制度的原则

制定制度的首要原则就是“不违规”、“行得通”,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标准,盲目套用一些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完全不顾本企业实际,或是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违反质量或技术标准。只有符合企业现状和发展要求的制度,才能被执行,才能起到作用,所以制定制度必须是“低标准、严要求”,只有行得通的制度,才能执行下去,然而既然已经是“低标准”了,就必须严格去执行,认真落实制度的每一条每一款,执行制度是制定制度的目的,也是保障。

3、将规范的制度形成流程及格式体例

任何部门在出台制度之前必须是经过深入调研、反复修改、征求各方面意见以后形成草案提交制度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审查主要从制度内容和格式着手,是否违法违规,是否与现行制度冲突、重复,是否符合企业管理方针等要求,审查合格后由主管领导会签并上会研究,会议通过的草案由办公室发文公告,上升为制度。制度文本要求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事项清晰,一般包括目的依据、使用范围、具体规范、解释部门和实施日期等内容,格式分为总则、分则(可根据具体内容命名)、罚则、附则四部分。

4、构建完善更新制度机制

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技术、新要求、新环境等因素的改变,制度需要不断更新,所以规范的制度管理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还要有健全的制度更新机制。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动态跟踪每项执行中的制度来完善制度体系,形成“总结―上升―提高”的良性循环,并把这一过程规范化,使制度可以不断适应新的要求。

5、加强管理制度的宣传贯彻及监督指导工作

制度出台后,只有被大家熟知才能被执行,所以出台一项制度一定要经过一定时期的宣传。用制度管理企业,按流程进行工作,是企业高效管理的根本原则,也是企业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只有在思想上树立这种制度意识,制度才能发挥其作用。制度起草部门及监督部门在制度出台初期,需要进行指导各执行部门的实际操作,特别是技术上的相关制度,监督指导有利于制度取得实效及达成最初目标。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转型;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研究

一、引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在经济体制得到了巨大改观,市场经济逐步代替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成为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体制。伴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变,使得我国企业需要进行改革,以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因此企业如何在竞争中占取优势,企业必须想办法转型,企业在转型同时还应加强管理,通过创新和改变企业的管理理念,为实现企业的科学稳步发展提供保障。笔者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展开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希望为企业在进行工作中开展创新管理提供借鉴。

二、企业管理创新概述

在当前新的社会经济体制下,只有通过对企业管理模型进行创新,才能实现对企业工作的创新,进而影响企业的产品共产品工艺和产品理念。所以,对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来书,必须通过管理创新来顺应社会的转型发展,通过对企业管理模型的创新,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说对于企业的管理创新具有一定的高风险,但是对于企业的管理效率的提升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企业管理就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和资源组织整合,这种新型的资源整合模式就是管理创新。企业资源整合其实就是一个资源的优化配置流程,将优势资源与劣势资源分开,二者进行优化合理配置,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不仅要对产品生产进行管理,而且还应对销售和售后服务板块进行管理,从根本上实现产品生产全周期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的要求。国内外专家作者对于企业的管理创新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他们研究结果认为企业的管理创新在于创新概念总结,实现对企业内外环境实时管理。

三、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

企业的创新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步骤,目前我国正处于企业创新和管理的关键时期,主要包含了概念模型提出以及构建管理情景。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转型北京以及国企管理理论制定的标准下,来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模型。社会转型期进行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必须要将新理念用于管理之中,如人性化管理、基本模型管理理念等均应该被用于企业的管理创新之中。我国企业进行改革经历了多年的实践,企业管理者逐渐将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模式结合起来,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企业创新管理应该切合我国的经济实际,将传统管理与现代创新管理不断融合,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水平的提升。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我国企业开展管理创新已经刻不容缓,如何将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将会成为社会转型期企业创新管理的关键。在我们当前很多企业中,其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是我国企业在适应当前新的经济形势和体制下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探索,只有充分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真正了解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的含义,才能为企业实现真正的创新改革。

四、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的研究

在当前全球经济背景之下,企业面临着多元化、竞争激烈、不稳定因素以及技术变革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管理作为企业发展必须可少环节,如何在构建企业创新管理模型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社会经验总结实现创新管理概念模型构建

针对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的研究,首先设定其主要原则,主要是以传统理性作为其根本原则,按照人们对现有世界经济已有的经验进行总结和理解,从而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概念的构建。对于传统理性的理解,如理性人假设、人心性本善理论等等,这些对于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的构建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是企业传统管理经验的升华。

2.结合可靠性性和实用性构建管理创新概念模型

在当前新的社会经济体制下,只有具备了可靠性和实用性的企业管理创新模型才是人们认可的,它才会实现企业管理的在时空层面的连续性。企业管理创新不仅要保证企业的创新实用性,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的构建,必须考虑到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出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现代管理模式的差异,为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在社会转型期中有效开展提供帮助。

3.管理创新分析全面分析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分析

全面分析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对于合理利用企业的管理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创新中必须满足创新的概念和实践内容相符合,不能够出现企业管理创新和实践相背离,一切管理理论知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正如伟大哲学家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的构建是否成功,需要在企业管理中实践执行,然后通过总结相关经验为实现事业管理水平提升提供支持。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保持模型和管理策略相一致,实现对企业管理创新概念全面分析,进而确保企业管理模型具备可靠性和实用性。

五、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了集体经济,使得我国经济从本质上发生了改变。社会转型期如何保障企业较高的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做出优秀的产品,而且还要具备优质的企业管理办法。如何实现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对接,将成为近年来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而社会转型期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将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祝昌人.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7:211-212.

[2]徐静.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概念模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0:2.

[3]王敦海.浅议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2:77-78.

[4]韩雪.创新概念模型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4,18:61.

[5]孙海哨.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分析[J].才智,2013,11:287-288.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ecora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good or bad, not only on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valuation, use and live also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Especially the decoration engineering of rectification and repair will give owners and construction units to bring a lot of trouble. According to the modern decoration engineer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strengthen the problem puts forward some own views views.

Key words:Architecture;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1前 言

技术管理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制度,结合项目的技术特点、难点,对施工现场的技术力量、技术方案、操作技术、技术检验、工程技术资料归档等进行合理的安排。良好的技术管理可以有效地保障施工的正常运行,并通过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以保证和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及充分利用人力物力,提高劳动生产力,达到降低成本,保证工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目前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并均能贯彻执行。但是,尽管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经常大量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却往往容易忽视如何去提高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水平。因此,加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装饰工程技术特点

装饰工程是科学、技术、艺术融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装饰工程虽然是建筑工程的继续,但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因此对装饰工程的科学、技术、艺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装饰工程施工中有个装饰设计再创造的过程。装饰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其施工与设计的创新构成,装饰工程不单纯是为建筑物美化,而且还担当环境艺术美化职能;不但为室内空间整体协调,而且还要求室内外呼应一致,不单纯是为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包括室内陈设和装饰。装饰工程中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机具、新工艺向环保型发展,使装饰工程与现代科学、技术、艺术的发展更加密不可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使社会的方方面面正悄然地发生变化;信息爆炸与信息高速公路令世界变小。搜集、整理、比较、筛选有关装饰业的最新科技信息和动态,使我们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变为可能。每年的各类展览会和博览会,使我们很直观的了解和搜集到最新的业内信息,各种专业报刊和网上信息,又成为我们了解最新业内动态的便捷途径。

3.如何有效加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3.1加强技术人员的管理与培训

技术人员已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人才专业结构的合理组合已成为企业人才发展规划的重点。就装饰工程而言,设计与施工是两个重要的部门,所要求的技术人员的标准相对较高。专业设计既要全面又要有所侧重。而管理层的人员配置又需要管理加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综合素质越高,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就会越大。人才发展规划是根据企业规模、实力和发展规划而制定。因此,在企业发展的大目标下,制定技术人员发展规划及实施办法,

有计划有侧重地逐步招聘,培养和合理使用人才,并不断地更新知识。还要不断调整,平衡、优化,使企业人才资源配置合理,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

3.2加强收集和利用技术信息

技术信息包括技术规范、规程、相关法规、技术资料、文件、论著等。充分收集和利用技术信息,就可以有效地提高项目现场的技术管理水平。

(1)应加强技术标准、规程、相关法规的收集工作。技术标准、规程、相关法规是技术管理的依据。满足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规程是采取何种施工技术的前提条件。公司内部的技术标准、规程则是标准化管理的保障,因而,有效的技术管理首先必须收集相关的技术规范、规程,满足技术规范、规程的要求。

(2)加强收集和利用已有的技术资源。技术信息的收集,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企业外部的媒体,公开发表的书刊及互联网上的技术资源;二是企业内部的技术档案。多年来,我国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建设,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各类公开发表的专业期刊、杂志、论著刊载了众多的技术应用实例和管理经验总结。而各企业也一般都有大量的技术档案。企业保管的技术档案一般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和施工经验总结;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机械的实验研究资料及其经验总结;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情况分析及补救措施记录;有关的重大技术决定和技术措施;施工日志和有关技术管理经验总结。技术档案的这些内容,均来源于各施工现场,非常具有使用的借鉴价值。企业内外的这些技术资源内容广泛,门类众多,在工程开工前及施工过程中,项目现场的技术管理人员应根据本工程的技术特点和难点有目的地去收集相关的信息,加以分析、利用。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资源,将其应用到施工中,无疑可以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成本和加快施工进度。

3.3积极改造技术和应用新技术

现代装饰技术与以前传统的装饰技术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主要还是因为不同的材料、工艺、设备的技术更新改造而引起的。现代纳米技术的出现,可预见,必然会对涂料工业注入新的发展力量,划时代的新型涂料产品有可能会不断涌现,那么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也同样在发生着变化。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不管是在设计还是在预算等方面,都使我们受益匪浅。要想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必须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化管理的深度,提高计算机的自动化水平。要想推进建筑装饰行业向高一层次发展就要从积极和敢于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入手,对已掌握的安全、环保、高效、节能等方面的产品和技术,要优先利用,从前期谈判就应向业主介绍和推荐,设计时积极采用,从而形成企业优势。在这里还应看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在一定的时段或一定的经济环境中,这种应用可能有阻力或不被业主认可,但这只是暂时现象,纵观时代的进步,优胜劣汰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方面谁走在前面,谁将会在将来有更多的机会和能力赢得市场。

3.4加强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工程质量是否达标,是衡量装饰装修企业和项目经理管理水平高低的两大要素,同样也是质检部门评定质量的依据。因此,对施工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进行实时跟踪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通过实时的跟踪检查可以对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的效果,技术措施是否得当,分项工程的质量,质量评定纪录,质量保证资料进行监督和修订,从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质量得到保证,工期得到满足,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各人自检、班组互检,下道工序检查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的检验模式与班组长、质检员、项目经理的检验模式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解决问题。质检员进行全过程跟踪,直到不合格得到纠正。通过有效的检查和奖罚,使现场操作人员真正懂得“员工的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将给企业带来利益,一切马虎了事的工作态度将使企业失去应有的竞争力,最终走向灭亡”。要使现场管理人员懂得“如果技术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从而引起技术资料的不完备,工程质量上不去,都要受到严厉的处罚”。这种机制从另一方面扭转了装饰装修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传统的意识和价值观,使各项检查达到了目的。

4.结语

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给装饰行业带来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面对蓬勃发展的装饰工程大市场,全社会应当从源头开始,认真扎实抓好装饰市场治“乱”、装饰工程质量治“差”、装饰企业治“弱”的工作,建立健全装饰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以保证装饰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尚昆.建筑装饰施工内外墙饰面涂装方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8).

[2]何涛.房屋建筑装饰饰面工程施工工艺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3).

[3]彭秀川.装饰工程现场管理浅析[J].科技资讯,2009,(04).

[4]余震宇.简议装饰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09,(04).

[5]薛玲雅.建筑装饰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8).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前言

技术管理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制度,结合项目的技术特点、难点,对施工现场的技术力量、技术方案、操作技术、技术检验、工程技术资料归档等进行合理的安排。良好的技术管理可以有效地保障施工的正常运行,并通过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以保证和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及充分利用人力物力,提高劳动生产力,达到降低成本,保证工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目前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并均能贯彻执行。但是,尽管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经常大量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却往往容易忽视如何去提高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水平。因此,加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装饰工程技术特点

装饰工程是科学、技术、艺术融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装饰工程虽然是建筑工程的继续,但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因此对装饰工程的科学、技术、艺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装饰工程施工中有个装饰设计再创造的过程。装饰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其施工与设计的创新构成,装饰工程不单纯是为建筑物美化,而且还担当环境艺术美化职能;不但为室内空间整体协调,而且还要求室内外呼应一致,不单纯是为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包括室内陈设和装饰。装饰工程中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机具、新工艺向环保型发展,使装饰工程与现代科学、技术、艺术的发展更加密不可分。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使社会的方方面面正悄然地发生变化;信息爆炸与信息高速公路令世界变小。搜集、整理、比较、筛选有关装饰业的最新科技信息和动态,使我们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变为可能。每年的各类展览会和博览会,使我们很直观的了解和搜集到最新的业内信息,各种专业报刊和网上信息,又成为我们了解最新业内动态的便捷途径。

3.如何有效加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1)加强技术人员的管理与培训

技术人员已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人才专业结构的合理组合已成为企业人才发展规划的重点。就装饰工程而言,设计与施工是两个重要的部门,所要求的技术人员的标准相对较高。专业设计既要全面又要有所侧重。而管理层的人员配置又需要管理加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综合素质越高,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就会越大。人才发展规划是根据企业规模、实力和发展规划而制定。因此,在企业发展的大目标下,制定技术人员发展规划及实施办法,有计划有侧重地逐步招聘,培养和合理使用人才,并不断地更新知识。还要不断调整,平衡、优化,使企业人才资源配置合理,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

(2)加强收集和利用技术信息

技术信息包括技术规范、规程、相关法规、技术资料、文件、论著等。充分收集和利用技术信息,就可以有效地提高项目现场的技术管理水平。

首先,应加强技术标准、规程、相关法规的收集工作。技术标准、规程、相关法规是技术管理的依据。满足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规程是采取何种施工技术的前提条件。公司内部的技术标准、规程则是标准化管理的保障,因而,有效的技术管理首先必须收集相关的技术规范、规程,满足技术规范、规程的要求。

其次,加强收集和利用已有的技术资源。技术信息的收集,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企业外部的媒体,公开发表的书刊及互联网上的技术资源;二是企业内部的技术档案。多年来,我国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建设,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各类公开发表的专业期刊、杂志、论著刊载了众多的技术应用实例和管理经验总结。而各企业也一般都有大量的技术档案。企业保管的技术档案一般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和施工经验总结;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机械的实验研究资料及其经验总结;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情况分析及补救措施记录;有关的重大技术决定和技术措施;施工日志和有关技术管理经验总结。技术档案的这些内容,均来源于各施工现场,非常具有使用的借鉴价值。企业内外的这些技术资源内容广泛,门类众多,在工程开工前及施工过程中,项目现场的技术管理人员应根据本工程的技术特点和难点有目的地去收集相关的信息,加以分析、利用。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资源,将其应用到施工中,无疑可以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成本和加快施工进度。

(3)积极改造技术和应用新技术

现代装饰技术与以前传统的装饰技术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主要还是因为不同的材料、工艺、设备的技术更新改造而引起的。现代纳米技术的出现,可预见,必然会对涂料工业注入新的发展力量,划时代的新型涂料产品有可能会不断涌现,那么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也同样在发生着变化。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不管是在设计还是在预算等方面,都使我们受益匪浅。要想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必须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化管理的深度,提高计算机的自动化水平。要想推进建筑装饰行业向高一层次发展就要从积极和敢于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入手,对已掌握的安全、环保、高效、节能等方面的产品和技术,要优先利用,从前期谈判就应向业主介绍和推荐,设计时积极采用,从而形成企业优势。在这里还应看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在一定的时段或一定的经济环境中,这种应用可能有阻力或不被业主认可,但这只是暂时现象,纵观时代的进步,优胜劣汰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方面谁走在前面,谁将会在将来有更多的机会和能力赢得市场。

(4)加强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工程质量是否达标,是衡量装饰装修企业和项目经理管理水平高低的两大要素,同样也是质检部门评定质量的依据。因此,对施工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进行实时跟踪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通过实时的跟踪检查可以对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的效果,技术措施是否得当,分项工程的质量,质量评定纪录,质量保证资料进行监督和修订,从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质量得到保证,工期得到满足,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各人自检、班组互检,下道工序检查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的检验模式与班组长、质检员、项目经理的检验模式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解决问题。质检员进行全过程跟踪,直到不合格得到纠正。通过有效的检查和奖罚,使现场操作人员真正懂得“员工的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将给企业带来利益,一切马虎了事的工作态度将使企业失去应有的竞争力,最终走向灭亡”。要使现场管理人员懂得“如果技术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从而引起技术资料的不完备,工程质量上不去,都要受到严厉的处罚”。这种机制从另一方面扭转了装饰装修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传统的意识和价值观,使各项检查达到了目的。

4.结语

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给装饰行业带来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面对蓬勃发展的装饰工程大市场,全社会应当从源头开始,认真扎实抓好装饰市场治“乱”、装饰工程质量治“差”、装饰企业治“弱”的工作,建立健全装饰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以保证装饰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尚昆. 建筑装饰施工内外墙饰面涂装方法[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9,(18) .

[2] 何涛. 房屋建筑装饰饰面工程施工工艺的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3) .

[3] 彭秀川. 装饰工程现场管理浅析[J]. 科技资讯, 2009,(04) .

[4] 余震宇. 简议装饰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J]. 科技资讯, 2009,(04) .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1.1经验论根深蒂固,管理会计理念很难与管理层融合

由于我国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很短,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正在探索之中,管理会计理念还很淡泊,即便是有一些管理会计理念也是粗线条的,并未形成体系。在这种大背景下,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受到了限制,这种状况亟待解决。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还沉溺于家族式管理或粗放式管理之中,根本不重视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正是由于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理念的重视程度不足,才导致企业“昙花一现”的案例比比皆是,究其根源就是管理会计理念的缺失。大多数管理者是完美的“经验主义”者,管理经验始终作为他们首要的管理手段,而没有与时俱进更新管理理念,导致了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无法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造成了企业发展停滞不前或过早夭折。另一方面,企业缺少优秀的管理会计人员,大多数会计人员理念还停留在财务会计的核算与监督上,管理会计的精髓在哪里根本没有概念。在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根本没有能力推进管理会计工作,更谈不上发挥管理会计决策、控制、考核与评价的综合职能。因此,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有待改善。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

1.2忽略管理会计的战略性意义,短期行为严重

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实践中,没有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过分强调成本控制和企业的短期效益,与企业战略决策严重背离,失去了自身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管理会计信息的反馈机制形同虚设,没有一个有效地沟通渠道,导致管理决策信息滞后,竞争者的信息缺失等严重影响企业战略决策不良问题。现阶段,虽然有一部分企业应用了一些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管理会计的精髓,在应用过程中收效甚微。

1.3管理会计缺乏实践经验总结而导致实用性不强

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的理念被多个相关学科相继引用,推动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同时也改进了管理会计明显不合理的假设。管理会计理念中许多定性的分析方法,很难应用到实践,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经济预测、本量利分析等方法在我国企业实践工作中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成效。而管理会计体系却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其仍停留与原有的初级理论上,发展缓慢。当前,管理会计学逐渐成为各大高校的会计专业必修课,学术界对其的研究深度不断加大,并在实践中产生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但由于缺乏对成功案例的系统研究和总结,管理会计并未在我国企业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与推广应用。

2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应用的对策

2.1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会计体系

目前,我国在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方面很薄弱,没有比较成形的理论体系,而国外的管理会计理论与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可借鉴性不是太高,这使得被全盘吸收的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中国企业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管理会计,必须建立与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知识的掌握,主要来自理论界,实务界中的案例虽然鲜活但是并没有整理成册。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应当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电算化处理会计数据的收集、传递、加工、处理、储存、输出功能。我国管理会计通用软件的设计还处在萌芽阶段,更谈不上应用了。虽然管理者也意识到管理会计的强大作用,苦于实践经验的缺失而无能为力。有效的管理会计体系应将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应用的成功经验加以科学、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特别要加强典型案例研究,使企业管理会计研究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路,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2.2为管理会计提供良好的应用环境

首先,加速建立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企业的管理会计的应用从“要我用”转变为“我要用”,使企业内部自觉产生善于应用管理会计的驱动力。第二,巩固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决策的有效融合,推动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理念进行科学的战略决策,切实做到出资、审查等工作的责任到人。

2.3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决策者是否重视管理会计,直接决定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因此有必要培养企业领导者的管理会计理念,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水平。懂管理的领导队伍加上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才能有效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深度应用和推广。管理会计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由于各国的文化和理念的差异,全盘照搬他国的管理会计理论是行不通的。我国企业必须总结自己的企业特点和实践经验,努力构建自己的管理会计体系。要更好地应用这种体系,必须全面提高企业管理会计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随着现代企业治理制度的普遍推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双剑合壁”是必然的,管理会计一定会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为企业有序发展的助推器,最终成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1.1经验论根深蒂固,管理会计理念很难与管理层融合

由于我国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很短,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正在探索之中,管理会计理念还很淡泊,即便是有一些管理会计理念也是粗线条的,并未形成体系。在这种大背景下,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受到了限制,这种状况亟待解决。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还沉溺于家族式管理或粗放式管理之中,根本不重视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正是由于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理念的重视程度不足,才导致企业“昙花一现”的案例比比皆是,究其根源就是管理会计理念的缺失。大多数管理者是完美的“经验主义”者,管理经验始终作为他们首要的管理手段,而没有与时俱进更新管理理念,导致了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无法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造成了企业发展停滞不前或过早夭折。另一方面,企业缺少优秀的管理会计人员,大多数会计人员理念还停留在财务会计的核算与监督上,管理会计的精髓在哪里根本没有概念。在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根本没有能力推进管理会计工作,更谈不上发挥管理会计决策、控制、考核与评价的综合职能。因此,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有待改善。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

1.2忽略管理会计的战略性意义,短期行为严重

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实践中,没有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过分强调成本控制和企业的短期效益,与企业战略决策严重背离,失去了自身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管理会计信息的反馈机制形同虚设,没有一个有效地沟通渠道,导致管理决策信息滞后,竞争者的信息缺失等严重影响企业战略决策不良问题。现阶段,虽然有一部分企业应用了一些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管理会计的精髓,在应用过程中收效甚微。

1.3管理会计缺乏实践经验总结而导致实用性不强

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的理念被多个相关学科相继引用,推动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同时也改进了管理会计明显不合理的假设。管理会计理念中许多定性的分析方法,很难应用到实践,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经济预测、本量利分析等方法在我国企业实践工作中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成效。而管理会计体系却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其仍停留与原有的初级理论上,发展缓慢。当前,管理会计学逐渐成为各大高校的会计专业必修课,学术界对其的研究深度不断加大,并在实践中产生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但由于缺乏对成功案例的系统研究和总结,管理会计并未在我国企业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与推广应用。

2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应用的对策

2.1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会计体系

目前,我国在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方面很薄弱,没有比较成形的理论体系,而国外的管理会计理论与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可借鉴性不是太高,这使得被全盘吸收的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中国企业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管理会计,必须建立与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知识的掌握,主要来自理论界,实务界中的案例虽然鲜活但是并没有整理成册。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应当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电算化处理会计数据的收集、传递、加工、处理、储存、输出功能。我国管理会计通用软件的设计还处在萌芽阶段,更谈不上应用了。虽然管理者也意识到管理会计的强大作用,苦于实践经验的缺失而无能为力。有效的管理会计体系应将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应用的成功经验加以科学、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特别要加强典型案例研究,使企业管理会计研究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路,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2.2为管理会计提供良好的应用环境

首先,加速建立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企业的管理会计的应用从“要我用”转变为“我要用”,使企业内部自觉产生善于应用管理会计的驱动力。第二,巩固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决策的有效融合,推动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理念进行科学的战略决策,切实做到出资、审查等工作的责任到人。

2.3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决策者是否重视管理会计,直接决定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因此有必要培养企业领导者的管理会计理念,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水平。懂管理的领导队伍加上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才能有效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深度应用和推广。管理会计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由于各国的文化和理念的差异,全盘照搬他国的管理会计理论是行不通的。我国企业必须总结自己的企业特点和实践经验,努力构建自己的管理会计体系。要更好地应用这种体系,必须全面提高企业管理会计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随着现代企业治理制度的普遍推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双剑合壁”是必然的,管理会计一定会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为企业有序发展的助推器,最终成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为了实现管理会计的可复制和广泛应用推广,可以采取质量管理、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等体系建设的类似做法,成立专家团队,做好管理会计的顶层规划设计,制定能形成体系的管理会计应用标准,划分行业、层级、管理类别,制定配套指引。该体系标准既要包括通用管理体系的要素,例如:管理目标、组织机构及职责、配套规章制度、管理流程、评价指标及标准等,又要包括管理会计体系的标准要素,例如:会计信息支持或共享、工具手段、改进与创新、管理人员素质等。同时,基于企业成功经验或按标准要素的重要程度,可对管理会计体系标准要素设置权重分值,通过独立、客观的中介评价机构,对企业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达标评级认证。

二、制作企业成功实践案例集

先进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来自于经济活动实践,可操作性强,对其他企业的借鉴参考价值较高。因此可以搜集选取企业优秀管理会计实践经验,包括实践中出现的失败教训或曲折过程,将其归纳总结、分门别类,形成典型案例集。同时,为了增强可读性和指导性,在总结管理经验之前,可以先对经验总结的整体框架和要素进行规范,包括:管理背景、基本的理论思想、主要做法、取得的经济效果、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配套的规章制度、建设过程及里程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未来改进方向等。在案例集形成后,通过视频、文字及表单等媒介和培训、宣传、研讨等形式将企业管理会计的优秀经验进行推广,以逐步提高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整体应用水平。

三、加快培养管理会计人才队伍

管理会计对岗位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既懂管理会计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可以考虑从多方面着手:一是对优秀的财务人员实行多岗位培养锻炼,不局限于财务审计相关岗位,可以适当选取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管理创新、质量管理等非会计的管理岗位上短期任职;二是选派优秀的技术工艺、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学习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不断融入管理会计理念;三是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也能锻炼人才,企业可分批选派管理人员去先进企业接受中短期培训,或直接从事管理会计具体岗位工作,通过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实践来发掘培养人才;四是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以将管理会计专业的授课和企业工作实践结合,这样既能解决企业人才短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又促进学员知行结合,获得更为具体、直观的实践经验。

四、努力推进管理会计语言的通俗化

与财务会计报告不同,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更多是企业内部机构和人员,相对而言,使用者对会计专业知识了解较少,尤其是制造企业中生产一线的工人。管理会计要想富有成效地付诸企业实践,获得企业各方面的广泛认同接受和支持配合非常重要,而管理会计理念要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管理会计信息能够被各责任单位听懂和理解才是关键。因此,应将管理会计的专业语言“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管理语言,使管理会计的语言通俗化。

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现有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大多来源于经济社会的具体实践,例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罗伯特·卡普兰的作业成本法和平衡计分卡管理等。我国管理会计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应从长期所处的“象牙塔”中走出来。可选取3~5家典型企业并与其进行长期合作,开展管理会计实践研究。最好同时选取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企业和正在建设完善管理会计体系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定期开展现场调研,带着问题和研究课题在企业实地观察、访谈、调查、测试等。运用理论知识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同时把企业典型的实践活动形成教学案例,从中逐渐提炼出管理会计理论并不断将其完善。

六、注重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生产模式不同,管理会计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也存在差异,管理是有成本的,不能完全照搬照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要注重成本效益原则,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尤其是在将管理体系嵌入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要综合权衡信息产品的性价比。国内ERP、BI等管理会计软件的价格相对较低,但功能上有较大局限性,国外软件功能强大,产品和实施费用相对较高。企业不能盲目地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要在管理效率效益、信息系统适用性和建设支出中进行权衡,分阶段地建设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七、倡导实践应用中的理论思想适度融合

在企业实践的不同发展阶段,管理会计在项目中所起作用有所不同,可以考虑将各种管理理论与思想适度融合,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EVA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精益管理等。只要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就不必拘泥于哪个管理理论或思想。例如:全面预算管理在优化资源配置中具备优势,平衡计分卡在战略管理、绩效考核中具备优势,作业成本管理、精益管理在优化业务流程和准确挖掘企业价值贡献环节中具备优势。企业具体经营管理活动往往涵盖战略管理、资源配置、价值再造、绩效考核等多方面内容,不能仅靠应用一两项管理理论解决所有问题,在实践中有必要根据管理需求将不同的理论思想适度融合。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1、企业营销中的精细化管理发展过程。企业营销中的精细化管理与粗放式的管理相对,就是对企业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划分,然后实现量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我国的各行各业的管理都逐渐地融入新的概念,并与世界接轨。随着中国与世界彼此影响的加深,我国的市场经济进入到了知识化,全球化的时代,随着国家之间交流的深入,企业可以学到世界各国的先进管理经验,竞争的方式也有传统的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粗放型过渡到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的集约型,即精细化的管理。2、电力营销管理中出现精细化管理的必然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这样大的市场走进了世界各国的视野,对我国的各行各业也有很多的影响,重要的不是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而是先进的管理经验。中国的电力市场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市场,我国进入WTO之后,经济出现了大繁荣的景象,市场的竞争环境也越来越好。当今,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优化,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发展,因此精细化的管理是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必然选择。

二、电力企业营销中的精细化管理的定位

在当前的市场机制下,电力营销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营销的管理模式,其市场的营销定位是当前电力企业重点工作,整个电力企业所制定的生产经营的策略都应该服务于并服从于电力营销的需要。再者,建立新的电力营销的理念。在未来,我国的电力营销的市场将成为买方的市场,这是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电力企业应该转变之前在卖方市场的体系下进行电力营销的方式,积极有效寻求一种能够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并能促进市场健康有力发展的电力营销的机制以及相应的体制。

三、电力企业的营销过程中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提高企业的信誉度。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信誉度,这是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电力企业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市场竞争中,要做到合理竞争,要真诚的对待客户,这在无形中会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企业的信誉度自然就提高了。那么如何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呢?笔者依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1.1提高电能的品质。商品的品质是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的关键,在电力行业中,电能的品质更为重要。因为电能的品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如果电能的品质一直都不能得到保证,那么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几乎是不可能的。电力企业应该时刻关注电能的品质,这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1.2完善供用电营销服务体系。供用电营销服务体系,是提高企业信用度的重要措施,进入市场之后,电力企业也属于服务行业,只有提高后期服务的质量,才能提高用户心中的地位,电力企业要时刻地关注供用电营销服务体系,以防出现问题,不断地完善营销服务体系,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信誉度。1.3加强企业营销的服务质量。加强企业营销的服务质量,主要目的是树立良好的企业营销服务形象。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长期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场充分的发挥了它的作用。无论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公众越来越看重服务的质量,电力企业的职工应该改变传统的理念,在市场上要有竞争服务的意识。相关的电力企业应该相应的减少营销工作中环节,提高效率,加强服务质量,是树立良好形象的最佳途径。2、灵活运用价格巧用灵活调整价格是企业增加市场份额,扩大知名度的主要手段。电力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价格的调整。这样既能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又能给民众留下良好的形象,进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灵活运用价格优势可以采取一下几种方法:第一,电力企业可以根据居民一天中不同时间的用电情况进行价格的调整。这样有利于提高居民合理用电的意识;第二,对不同的用电各户实施不同的价格,比如有些商业大楼,电能的消耗很大,就要提高电费的价格,这样既能提高商户节能减排的意识,又能缓解普通居民用电的状况3、提供优质的服务,完善“精细化”的管理系统提升电力企业的售后方面相关的管理水平,按照“精细化管理”模式以及理念,完善售后的管理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通过媒体的宣传,为电力营销提供社会舆论氛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还可以建立和规划相关的电力营销方面的信息平台,从而将真正的智能的商业模式引入到电力企业的营销过程中,促进电力营销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提高,最终达到电力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四、结语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电力行业必然会优化自身的管理,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都是以单纯地增加生产要素为主,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实现管理的精细化是必然的选择,只有精细化的管理才能提高电力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也希望能够为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对工作内容的总结范文 下一篇:工作人员工作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