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4 10:36:46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改 学习领域 学习任务 企业岗位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59-01

本人根据多年来企业工作实践,社会调查和教学实践经验,对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仅供同行参考。

1 我国中职汽修专业发展概况

1.1 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很多职业学校由于教师的培训和企业实践不足,没有专职的实训教师,几乎全为外聘教师,对设备管理和学生教学管理工作就难以全面到位。

(2)实训设施设备老化不足。

由于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设备更新换代较快,汽修专业一次性投入较大,由于学校资金不足,设备投入较少,设备老化现象严重。

(3)教学方向偏移,极端而不全面。

有的学校,汽修专业国家投入车多,师资力量雄厚,与丰田或大众公司合作,建立起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只是对小轿车修理教学到位,而对大型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修理没有教学,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而汽修专业的学生基础不同,教学内容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1.2 社会、企业对汽修学生的要求

企业对汽修学生的技术水平不会要求太高,但要求基本功扎实,要求某一项技能熟练,而现在学校的毕业生所学内容与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相距甚远。

2 实施全面课改,实行全面项目教学内容

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企业实践和社会调查结合我国技能人才等级标准,本人将汽修专业的项目安排如下。

2.1 学习领域一:汽车维修基本功训练

学习任务:(1)汽车清洗。企业社会对应岗位:汽车洗饰店洗车工。(2)汽车轮胎修理。企业社会对应岗位:轮胎专卖店和4S店机修工。(3)汽车保养和二级维护。企业社会对应岗位:各汽车专业4S店售后服务岗位。(4)汽车驾驶模拟训练。企业社会对应岗位:汽车驾驶员。

2.2 学习领域二:发动机机械结构修理

学习任务:(1)油底壳和机油泵的修理。(2)缸盖的修理。(3)曲柄连杆机构的修理。(4)缸体的检查、修理。(5)发动机组装及其在车体上的拆装。(6)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修理。企业社会对应岗位:汽车4S店和汽车修理厂机修工。

2.3 学习领域三: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学习任务:(1)汽车传动系的修理。(2)汽车制动系的修理。(3)汽车转向系的修理。(4)汽车行驶系的修理。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修理厂:机修工岗位。

2.4 学习领域四:汽车电器修理。

学习任务:(1)汽车电气的组成。(2)汽车电源系统的修理。(3)汽车照明、信号、仪表的修理能力。(4)汽车辅助电器修理。(5)汽车电图的识读。(6)汽车空调系统修理。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修理厂、专业4S店汽电工岗位。

3 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

通过以上四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在学校已经打下一定的汽车维系基础,学校要联系多家汽车维修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安置学生在企业教学实习半年,并派专业老师在企业跟踪服务,学生在企业实习中一方面巩固完善学校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企业的侧重点的不同,由跟踪老师汇总后交回学校记录存档,为下一阶段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课改提供依据。

4 进行专业方向分工

学生在企业教学实习完成后,按照企业要求和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四个专业方向,工程机械维修、轿车维修、大型货车维修、汽车营销四个专业方向进行新学期的学习。

5 各专业方向的学校领域设置

5.1 工程机械维修专业学校领域

学习任务:(1)液压元件的维修。(2)液压系统故障诊断。(3)柴油机燃油共轨技术。(4)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工程机械售后维修岗位。

5.2 大型货车维修专业学习领域

学习任务:(一)液压元件的维修。(二)汽车举升和转向液压系统维修。(三)汽车多桥转向和传动系统维修。(四)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大型货车修理厂维修岗位。

5.3 小轿车维修专业领域一: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学习任务:(1)认识电控发动机。(2)电控发动机空气供给和排放控制系统修理。(3)汽车电控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和点火系统维修。(4)汽车电控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维修。(5)汽车随车自诊断系统维修。(6)汽车电控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7)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4S店和小轿车修理厂机修工。

小轿车维修专业领域二: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

学习任务:(1)认识汽车自动变速器。(2)拉维娜式自动变速器的检修。(3)辛普森式自动变速器的检修。(4)自动变速器的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4S店和小轿车修理厂机修工。

5.4 汽车营销专业学习领域。

学习任务:(1)计算机打字。(2)计算机办公软件的熟练应用。(3)汽车销售流程和营销礼仪。(4)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4S店销售岗位。

以上是本人多年经验的总结,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于不影响学习的领域可同时进行,针对学习领域中学习任务可将与其有关的学习内容编制在一起进行教学,形成一体化学材,同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根据企业需求,对学材内容不断改进,并围绕学材内容改善实训设施,提高学校课改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出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工人。

参考文献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2篇

一.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

要运用科学的管理,传统的“胡萝卜加大棒”管理模式已经过时了,我们要用现代现代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现代管理要把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结合起来,重视人地作用,要做到以人为本。现代企业的经营观念主要有:

(1) 战略观念 全面系统地看问题,要有全局、面向企业未来的发展观点。

(2) 市场观念 要了解市场,确定对策去占有市场,赢得市场。

(3) 用户观念 企业要树立一切为了用户的观念,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

(4) 效益观念 关键在于,对外如何赢得市场,如何多完成任务;对内如何降低成本。

(5) 竞争观念 要通过竞争去获得市场,要做到“质量以优取胜,价格以廉取胜,服务以好取胜”。

(6) 时间观念 把握好决策的时机,努力缩短生产周期,坚持效率观念。

(7) 变革观念 企业要保持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事前有预测,环境变化时有对策。

二、与人沟通

与人沟通,这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能力,我们要学会善于与人沟通。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主动地与维修厂的员工进行交流,不懂就问,有时也会聊一些生活上的小事,使我们在这三周里相处得很好,厂里员工也很乐意把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让我们学到不少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由此,我明白了,在与他人的沟通之中我们要保持主动、积极的态度。

三、汽车维修的相关专业知识

(1)在顶岗实习中,博辉汽车维修厂的相关服务归类与书本上的分类是有所出入的,它的汽车美容主要是洗车而已,其实真正的汽车美容是这样的:汽车美容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与一般的洗车、普通打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专业汽车美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自身的系统性、规范性和专业性。所谓系统性就是着眼于汽车的自身特点,由于表及里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保养;所谓规范性就是每一道工序都有标准而规范的技术要求;所谓专业性就是严格按照工序要求采用专业工具、专业产品和专业手段进行操作。汽车美容应使用专业优质的养护产品,针对汽车各部位材质进行有针对性的保养、美容和翻新。使经过专业美容后的汽车外观洁亮如新,漆面亮光长时间保持,有效延长汽车寿命。

(2)汽车美容的具体服务项目概括为:

1)防爆隔热膜。包括前挡、后挡、侧窗。通常用的有绿色、天蓝色、灰、棕色、自然色等。

2)车身美容。车身美容服务项目包括电脑洗车,去除沥青、焦油等污物,上蜡增艳与镜面处理,漆面方程式处理,新车开蜡,钢圈、轮胎、保险杠翻新与底盘防腐涂胶处理等。

3)内饰美容。内饰美容服务项目可分为车室美容、发动机美容及行李箱清洁等项目。其中车室美容包括仪表台、顶棚、地毯、脚垫、座椅、座套、车门内饰的吸尘清洁保护,以及蒸汽杀菌、冷暖风口除臭、室内空气净化等项目。发动机美容包括发动机冲洗清洁、喷上光保护剂、做翻新处理、三滤清洁等项目。

4)漆面处理。漆面处理服务项目可分为氧化膜、飞漆、酸雨处理,漆面深浅划痕处理,漆面部分板面破损处理及整车喷漆。

5)汽车防护。汽车防护服务项目包括安装防盗器、倒车雷达、静电放电器、汽车语音报警装置等。

6)汽车精品。作为汽车美容服务的延伸项目,汽车精品能满足司机及乘员对汽车内部附属装饰、便捷服务的需求,如车用香水、蜡掸、脚垫、座垫、座套、把套等的配置,能使汽车美容服务贴身贴心,宾至如归。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技能培养;“基地‘加’企业”;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29—02

为了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全面的就业竞争力、从业适应力,全面实现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成了学校各专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探索新型的技能培养模式,也成了每个职业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科研目标。

一、新型技能培养模式的提出

学校针对注册入学、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生源,通过对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研究,对目前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对职业教育技能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实践与完善,总结出适合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满足企业用人需要的技能培养模式——“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在三年短暂的学历教育年限内,把他们培养成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均符合当今生产第一线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建立生源基础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的教育“接合点”,为学生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进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内容

“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内容是从技能分析、教学要求、组织形式、培养途径以及师资、经费和设备等着手,初步构建“基地‘加’企业”式的技能培养模式链,然后依据企业调研和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培养方案,并加以实施。“基地”指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指校内、外对口生产企业。为了解决多数学校校内实训基地条件差、与生产实际脱节,不能满足技能训练要求,而直接到企业上岗又满足不了生产技能要求的实际问题,探索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有效途径,根据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我们把专业技能分解为基础技能与基本技能而进行分阶段培养。基础技能为掌握和运用某项专门技术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的能力单元,如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和专用设备的规范使用等等。基本技能为应用已经掌握的基础技能完成企业某项生产任务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或设备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完成生产任务等等。基础技能是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基本技能是在生产实践中对基础技能的熟练运用和巩固提高。基础技能在校内实训基地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或项目教学等模式进行训练培养,基本技能在有条件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战或模拟训练培养。在学生熟练掌握基础技能、初步掌握基本技能的条件下,再到校内外对口企业的生产岗位上,在师傅指导下通过产教结合、顶岗实习等训练方式,对已经掌握的基础技能和基本技能进行应用、巩固和提高,最终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基地+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架构如图1(“品字”型结构)所示:

图1 技能培养模式内容链图

三、“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教学环节

从以上“结构图”可以看出,两个小“品”字沿着技能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教学结构链,每一个教学环节与其相连的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赖、互相补充、不可分割。从链条的始端到链条的终端,学生完成了对职业技能的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生疏到娴熟的过程。其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基础技能环节

在这个教学环节,汽修专业学生要掌握钳工操作技能、机械识图技能、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及设备使用技能和汽车维修常用电气检测仪器仪表使用技能,主要涉及到的课程是《汽车机械基础》、《钳工实习》、《机械制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和《汽车结构认识拆装实习》。其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课堂与实训车间融为一体,老师和师傅互为角色。专业课教师要具有现代企业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通过在实践的观摩和体验中“有的放矢”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去掌握某些“概念”和“公式”。即便是一些比较适宜课堂知识传授的基础知识课程,也要尽可能地通过与实践、实物、实例的结合上来学习掌握。各个基础技能的培养目标如下:

钳工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钳工常用设备、工具、量具和仪表;能进行测量、划线、錾削、锉削、锯割、钻孔、攻丝、套丝、刮削、研磨规范操作。

机械识图技能:能运用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公差配合基础知识及标注方法,识读较复杂的汽车零件图和装配图,检测发动机、底盘各总成的基础零件。

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及设备使用技能:能正确选择与规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和机具(设备)。

汽车维修常用电气检测仪器仪表使用技能:能正确选择与规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电气仪器、仪表。

(二)基本技能训练环节

学生在掌握技能基础后,就进入了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环节。基本技能包括:汽车驾驶操作技能、汽车维护作业技能、汽车修理作业技能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作业技能。主要涉及到的课程及实习有《汽车驾驶实习》、《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二级维护实习》和《维修企业顶岗实习》。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产教结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里所讲的“产教结合”教学,不是边生产边教学,也不是生产+教学,而是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是以教为主、以产辅教的教学过程。其教学过程始终渗透着生产过程,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与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在学校实训基地学习的技能到企业能够直接用得上,达到“无缝对接”。在这个教学环节,老师即是老师又是师傅,学生即是学生又是学徒,教学相长,共同克难攻坚,使学生在既定的教学计划和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掌握基本技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各个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如下:

汽车驾驶操作技能:达到汽车驾驶员C1执照考核要求。

汽车维护作业技能:能按照汽车维修手册独立完成汽车一、二级维护作业项目,并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

汽车修理作业技能:能够按照汽车修理作业的相关修理、装配标准和工艺规范完成汽车零件的检测分类、总成部件检修、总成大修和竣工验收工作。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作业技能:能够利用仪器仪表检测、诊断与排除汽车使用中发生的常见故障。

(三)基本技能在生产岗位上的体验与应用环节

校内实训基地再“必真”,与企业生产的环境、过程、条件、工艺对接得再一致,也赶不上企业快速发展对岗位技能的高标准要求。因此,已在校内实训基地掌握了基本技能的学生,还需要到企业生产岗位“真刀真枪”地体验和感悟,直接在生产岗位上真正完成对技能基础的运用和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在这一环节,学生虽然是直接在企业生产岗位上体验,但还不能像一个企业职工那样独立担负起生产任务,还有一个对岗位生产技能边体验、边感悟、边掌握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环节仍然是教学环节,或称之谓岗位生产性教学环节。也只有在这一阶段,学生才能完成在直接生产岗位上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使其所学技能成为生产技能。根据汽车生产岗位分为:诊断工位、机修工位、电器工位、完检工位。这一环节,各个工位的培训目标如下:

诊断工位:主要负责对客户车辆进行常规检查,包括以下检查内容:第一,清洗气门积碳,清洗喷油嘴,以及更换火花塞。第二,检查空调、清洗空气滤清器;第三,检查刹车油和刹车片。第四,车轮动平衡和胎压。根据检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需要维修或更换的零部件。

机修工位:能够对车辆发动机、车身、悬架、转向等部位的零部件或总成进行正确的拆装工序,按照工人师傅的指导,完成对汽车零部件的维修数据的测量与统计工作。

电器工位:要求实践学生能够读懂汽车电气线路图,熟悉电气零部件的组织按照部位,按照电路图判断出故障点。

完检工位:要求实践学生熟悉二级维护的所有检测项目,能够熟练完成汽车灯光、制动、动力、电气等方面的线路检测与故障诊断。全面掌握汽车电路、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方面的理论知识结构。

(四)对基本技能的巩固提高环节

学生初步掌握了企业生产的基本技能,还要在企业生产岗位上完成对基本技能的巩固和提高环节。在这一环节,学生到企业在师傅的指导下,直接顶岗进行做工,在反反复复的工作中来完成由生疏—熟练—精确的熟能生巧过程,锻炼成为一名毕业后到企业直接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的技术能手。这一环节与前三个环节不同的是,前三个环节从总体上讲都属于教学环节,是在老师和师傅的直接指导下完成的。而这一环节是直接在生产岗位上在师傅的总体引导下,完成对前三个环节所掌握的基本技能的巩固提高过程。这一环节的岗位,称之为企业生产岗位,我们同样分成四个工位,各个工位的技能目标将按照实际生产来定,比企业实训岗位技能目标稍高。

诊断工位:主要负责对客户车辆进行初步的故障诊断。确定车辆故障产生原因,并且能够初步估算出针对故障或损坏的部分的维修成本;同时,要编写出维修工艺卡,为下一步维修做好工艺卡片。

机修工位:主要针对车辆发动机、车身、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架、转向等部位进行检测维修,同时,可进行汽车二级维护及油路、气路的检修与日常维护。

电器工位:主要针对蓄电池、交流发电机与电压调节器、起动机、点火系统、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汽车电器仪表与显示系统、汽车车身电器装置、汽车空调系统等做检修与零配件的修复与更换。

完检工位:主要针对修复过的车辆进行系统完整的检测,包括车辆外观、内部及性能方面,确定检测数据符合规定范围后,由完检负责员工签字,交付客户验收。

完成了这一环节的巩固提高过程,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了到企业能够用得上、留得住、站得稳、发展快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总结

职业教育主张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基地+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用岗位技能,实现了由传统教学方法向技能型教学方法的根本转变。通过四个教学环节对学生培养,学生对职业技能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企业安全操作意识增强,并具备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G].

[2]许晓峰.浅析中职学校如何开创新型技能培养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0,(8).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汽车教学;汽车二级维护;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25-02

一、引言

汽车维护是为维持汽车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作业,我国汽车维护制度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季节性维护,走合期维护。汽车厂商根据自己产品特点对汽车维护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一汽大众公司的维护制度分为每6个月或7500公里首次保养,每12个月或15000公里定期保养,每24个月或30000公里定期保养,每48个月或60000公里定期保养;宝马公司则要求用户每10000公里保养一次。以上这些作业都是由汽车维护这门课程来完成教学,而汽车二级维护正是这门课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项目,因为无论哪一种分类方式我们都可以发现,二级维护是所有维护分类中项目最全的一个,它包含了日常维护,走合期维护,一级维护和季节性维护的所有内容,它又与学生的就业紧密联系,所以上好汽车二级维护这个项目对整个汽车维护课程有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是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的一些体会展开讨论。

二、以往汽车二级维护教学方式及效果

1.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现状。汽修专业学生大多素质偏低,思想不稳定。从生源上来看,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是中考的落榜生。他们选择学习汽修专业,仅仅是为了学习一门修理汽车的技术,凭借一技之长求职谋生,所以他们学习的重点在于“会”动手,而操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就往往忽视。企业以安全生产为根本,而规范性和系统性则是安全生产的保障,缺少了这些东西学生到岗后还需再培养。

2.以往汽车二级维护教学方式:简单项目导入式教学。汽车二级维护出自《汽车维护》,是其中的一个项目。这本书包含五个项目:汽车维护绪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包含走合期维护和季节性维护);二级维护;免拆维护;典型汽车二级维护。每个项目下面又包好若干小项目。以往的教学方式都是按照顺序,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先讲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季节性维护和走合期维护,再到二级维护。项目逐个增加,直到二级维护项目也变得比较完整。例如解码器的使用是每级维护都需要用到的,在一级维护的项目中就会介绍它的使用,二级维护则是验证之前讲解的效果,不作讲解。按理来说教学效果应该较好,可事与愿违,这种教学方式除了理解能力较好的同学能接受之外,并不具有普遍效应,总结了一下,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二级维护项目众多,讲解过程中经常根据需要导入单个项目,比如刹车片检查项目中需要用到游标卡尺,我就会停下来教会学生使用它再进行下一个项目。其次是二级维护大的教学目标,其下根据需要又设置多个小的教学目标,那么多头任务下学生在处理好个体和总体的关系时主次不分,混乱,教学效果差;另外,因小项目的教学目标必须服从二级维护这个大的教学目标,导致小项目在讲解时无法深入展开,学生缺乏系统训练则导致操作的不熟练和不规范。最后二级维护项目众多,可很多项目是检查,如果无法领会其检查的意义,很多同学在操作的过程中易容走马观花,甚至遗漏待检项目,出一些小事故。曾经有同学顶岗实习的时候因油底壳螺栓没拧紧就交车,车主开车离去后,在路途中螺栓滑落,飞快的车速使螺栓再次弹落在油底壳上,导致油底壳损坏。因为是高档车,汽修厂和相关负责人都受到投诉和高额的赔偿。总之,以往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按照项目清单(各品牌厂商保养清单)完成每级保养的每项任务,没有项目的整合,操作过程显得无序。

三、企业调研情况分析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对我校历年合作单位,如昆明星宝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做了一些跟踪调查:近五年我校汽修专业每届学生将近160人左右,其中从事机修工种的大概占50%,机修工种的日常工作以保养为主。针对二级维护顶岗实习情况,我了解了到企业对实习学生的要求:(1)能相互配合完成保养任务;(2)要求操作过程具有规范性以保证安全。

四、改进后的二级维护教学方式及效果

改进后的教学提高了二级维护的可操作性,加强了学生之间配合程度,量化了考核评估体系。具体改进如下。

1.把二级维护分成若干操作性极强的项目,以任务引领的方式加以强化练习。根据项目设置把项目分成汽车常用工具的使用演练(包括维修工具和检测工具),汽车油、液的检查及更换(包括“三滤”),底盘螺栓松紧度检查,四轮定位检查,车轮动平衡,轮胎的拆装及修补,灯光的检查等小项目,每个小项目都配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及重点难点的攻克,拓展练习等。通过专项练习提高了二级维护的可操作性。改变学生对汽车二级维护就是走马观花做检查的观点。

2.以就业为导向,分工明确,加强学生之间的配合。目前汽车维修厂、4S店汽车维护都讲究配合,一般是双人维护。那么专项训练后更多是整个项目的整合操作及A、B两个同学之间的配合。工作组织A、B两人的任务清晰,分工明确,有具体时间要求及量化操作要求,如表一。这样的分工不仅提高了效率,也让考核评价有了量化的依据。

3.完善评估体系。注重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引入教师、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例如在上表中有完成情况一栏,那么这个就可以由其他同学根据操作者的情况填写(为了便于考评,A、B两位同学在操作的过程中需大声报告检查项目),一方面可以通过交流获得经验,另一方面从侧面深入理解工作过程。同时,我们也添加了自评,这个自评需要操作的A、B两个同学各自总结,找出问题,以备改进,这体现的就是过程评价的特点。

五、结论

分模块教学强化学生对二级维护小项目操作的规范性,整合后的双人维护教学更贴近实习岗位的岗位要求,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更适应学生的就业,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项金林.汽车维护[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杨庆国,蒋志伟.汽车整体维护与检测[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东莞理工学校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教学模式

一、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与企业合作,共推“互联网+”教学模式

东莞市的多数传统企业已经意识到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会给企业的营销、信息管理及生产过程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东莞理工学校确立了“双核双线、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双核”即“高新技术”和“职业素养”,以企业具体岗位为依托,培养适合现代企业信息化需求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型、高素养人才。对用人单位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提炼职业能力要素,根据要素设置课程、开发教材,完成学生的基础实训;由公司提供正在开发或者运维的项目,经过校企双方的深度沟通,筛选出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典型任务,作为学生的综合实训项目;组织顶岗实习,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根据市场调研及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议,结合该专业特点及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广州逸信深度合作,在现有课程基础上深化改造,推陈出新,新开移动互联网IT技术企业应用、手机App软件开发等课程,与企业共同合作编写教材,并制定了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通过共建专项技能培训基地以及校园信息化工程,大大提高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岗位竞争力。

为适应“互联网+”新常态下的教育教学,职业教育必须设法占领学生的碎片时间。为此学校与广州逸信合作开发“教学云课堂”手机App,打造碎片学习平台;发动老师将课程知识点微课化,录制微课。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助力让学生真正做到随时随地想学就学,实现碎片化学习。

在课程评价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根据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提出了“3A评价体系”。简单地说,“3A”就是评价主体为“自评、互评、教师评、企业评”,评价客体为“态度(Attitude)、能力(Ability)、行为(Action)”等三个维度。借助移动互联网,企业直接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了解一线企业对聘任人才各方面的需求。广州逸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工信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合作建设成立了华南培训基地,是工信部授权可以进行MIT移动互联网认证培训等工作的华南地区唯一公司,在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企业应用,以及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学校依托广州逸信公司,进行深入校企合作,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使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紧密对接,增强学生竞争力。

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汲取四大汽车品牌优点,创新实训模式

1.资源整合,与四个汽车知名品牌岗位标准对接

汽修专业教师在企业调研中发现,大众汽车的产品线最为丰富,营销体系完善;丰田汽车的售后服务流程最为规范,可操作性强;保时捷的机修堪称业界的典范,最为严谨;博世汽车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及先进仪器世界闻名。

(1)资源整合思路。资源整合思路基于以下三点:一是与保时捷、大众、丰田、博世四个品牌企业已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二是要求整合四个品牌的优质资源,避免岗位教学内容重复;三是要求做到教学内容与品牌岗位要求及标准对接。

(2)资源整合的效果。依托汽车行业协会,寻求当地大众、丰田、保时捷、博世汽车行业品牌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整合优质企业资源,与汽车知名品牌岗位标准对接,在第五学期设置“大众售前服务”“丰田售后服务”“保时捷机电维修”“博世汽车故障诊断”4个岗前培训模块,进行轮换学习。

(3)资源整合的具体过程。

一是在大众订单班的基础上,与该市6家大众汽车4S店共建“大众汽车技术校企共同培养平台”,依托大众公司强大的产品线和一流的营销体系,利用校内岗位能力培训基地,开设“大众售前服务技术”岗位培训模块。

二是在与丰田顶岗实习基地合作的基础上,与7家丰田汽车4S店建立“丰田汽车技术校企共同培养平台”,依托丰田公司完善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开设“丰田售后服务”岗位培训模块。

三是借助“保时捷品质实习生培养”项目,引进相应设备及培训内容,选拔6位教师参加保时捷师资培训。根据保时捷的铜级技师的规范标准,开设“保时捷机电铜级技师”岗位模块培养。

四是与博世(深圳)有限公司签订“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建设”合作协议,引进博世先进检测设备及技术,建立“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开设“博世汽车诊断”培训模块。

2.全面开展汽修专业各项改革

在当地6家大众汽车4S店、7家丰田汽车4S店、东莞保时捷中心、博世汽车检测设备(深圳)有限公司共4个品牌多家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校企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驱动学校汽修专业各方面改革。

(1)推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汽修专业教师通过企业调研,获取最新的汽车市场、人才素质、职业技能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四个品牌企业委派技术骨干参与研讨论证制定校方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岗位对接品牌标准、模块培养汽修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品牌对接,模块培养,能力递进,德技双馨”为特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第五学期设置“大众售前服务”“丰田售后服务”“保时捷机电维修”“博世汽车故障诊断”4个岗前培训模块。学生在4个模块进行轮换学习。

(2)推动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共建专家工作室。工作室聘请四个品牌管理层及技术骨干任校企合作工作室的技术顾问,汽修专业根据课程需要聘请专家定期到校兼课和开展讲座。同时,工作室以校企合作校本课程开发为抓手,培养汽车专业教师的实际岗位操作技能。

(3)推动汽修专业“五位一体”实训基地建设。在与四个品牌岗位培训标准的对接中,很重要的一环是教学环境与企业实际工作场景的对接,汽修专业与四个品牌多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3个,在校内模拟品牌汽车实际工作岗位场景,建成校内包含保时捷、大众、丰田、博世故障诊断四个品牌的“汽车岗位能力培训基地”1个,另外为保证“岗位培训模块”的师资力量,设立东莞市技师工作站及校企合作专家工作室,建设成集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技能考核、师资及企业职工培训、技能竞赛、教产合作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五位一体”)的实训中心。

三、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创新生产性实训模式

学校、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下称高训中心)与企业共同商讨制定长效运行机制,由高训中心提供实训平台,引入企业资源,校政共同制定企业准入门槛,把合适企业的生产任务引入高训中心,学生参与实际的生产性项目实训。校政企三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生得以参与生产性实训。

数控专业开展了“三平台、三环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依托学校、高训中心和企业三者的平台,把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融入到基础能力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环节当中。

构建“学校、高训中心与企业共育”三元管理机制,创新校政企“过程共管”的实训管理机制,形成“责任共担”的运行约束机制,完善“多元参与”评价机制,实现“成果共享”;建立平等互利、责任相应、三方互动管理制度,在制度层面规范校政企三方合作关系,确保生产性实训的健康运行。

1.构建“校政企共育”的三元培养机制

三方合作协议明确三方责任与义务,构建了“校政企共育”的三元培养机制:高训中心提供实训所需的设备、场地和企业环境,企业提供实训所需的耗材、刀具,实训产品归企业所有,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生产性实训。三方共同参加学生的实训过程管理和评价学生实训效果,企业技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将开展生产性实训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

2.形成“过程共管”的运行机制

学校、高训中心共同制定《企业准入退出公共实训平台的管理办法》《生产性实训运行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了合作企业的甄选、生产实训项目的管理,确立生产性实训是为教学服务,不是以追求企业的生产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明确了企业技师与学校专业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1)校政共同确定合作企业。选择合适的企业进入实训平台是奠定生产性实训取得实效的基础。校政共同制定管理办法,框定引入企业的类型、层次,通过筛选、商议,确定进入公共实训平台的企业,确保进入企业有充足的资源服务于职业教育。为了保证合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长久性,企业生产须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产品要处于成长或成熟期,有市场生命力,生产技术含量也适中。

(2)校政企共定生产性实训任务。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进入高训中心企业的生产订单可能多样化,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开展生产性实训。校政企共同确定合适的生产性实训任务,选择具有典型性、递进性和完整性的项目开展实训教学。学生通过2~3个典型性项目实训,掌握相应技能后,具备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在实训项目组织编排时注意递进性,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实训教学规律。学生完成的每一个实训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涵盖对应职业岗位关键技能。

(3)实训与教学相互服务,双师有效指导。合作企业的生产必须服务于教学要求,企业开展的生产项目必须以能够完成实训教学为前提。在实训过程中,学校、高训中心始终监督着企业的生产活动,要求企业的员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实训初期必须放慢生产节拍,让学生有时间消化学习内容,同时企业向学生提供加工所必需的资料如图样、工艺卡、程序资料等,用于学生非生产时间自学。企业技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加工工艺和方法,以样件为实际案例共同教授学生,及时解答学生现场的问题,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专业理论与企业技师实践经验的优势。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既能得到理论的指导,也能获得实践经验的传授,学以致用,能快速有效地获得专业技能。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6篇

一、“现代学徒制”的价值取向

2014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决定》提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 学徒) 的培养为核心, 以课程为纽带, 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既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 也不同于单纯的学校教育, 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 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现代学徒制的双元育人,其主要特点是企业由单纯用人和参与育人,转化成育人的一元,其育人功能上升到法律层次,企业具有用人与育人并举之功能,实现了产教的融合。

二、中职学校构建“现代学徒制”专班的探索与成效

近年来,笔者学校不断探索实践“双元三段、分类定制、校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6月至今,学校汽修专业与广东永奥投资集团联合办学,建立了三届“永奥汽车专班”,通过“双元三段式现代学徒制”的模式,共同培养职业化的机修、销售、接待、钣喷、客服等汽车售后服务人才。

(一)“双元三段式”

“双元”是指学校和企业。“三段”是指学生培养的三个阶段,经过“职校人――企业人――职业人”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性,适应社会的发展。第一阶段: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由学校专业老师开展教学。第二阶段:学生参加专项岗位技能强化实训,培养职业素养,由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开展教学。第三阶段: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学校派出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跟踪管理。

(二)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源于永奥集团人才梯队培养的雏鹰计划,指对学徒等基层员工的培养,目的是使其成为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

(三)培养计划

(四)合作成效

1.初步实现了两个对接。通过定向培养,专业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集团内部的培训资源,充实了学校的课程体系,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

2.学生获得了人生出彩的机会。学生会在总结报告中如是说“我们中职生,没有驾照,没有经验,想进入车行不可能的,没有你们就不可能有我这段时间的快速成长”“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我很腼腆,现在的我已经充满了自信,无论未来会怎么样,我会努力地过好每一天。”

3.学生积累了职场经验。学生接受了企业理实一体的系统培训,从事了岗位工作,体验了企业文化与制度,奠定了职业意识,为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

4.学生坚定了“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信念。学生苦练技能,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也获得了报酬,坚定了“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信念。

5.学校积累了校企合作典型经验。本专班是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案例之一,为我校相继开办的电商“台湾班”、汽修“东风南方日产班”和即将开办的汽修“日本课程班”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中职学校构建“现代学徒制”专班的问题与破解

近年来,职业院校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与实践。然而不少职业院校的探索遭遇了“企业不屑于与学校合作”或“第一年合作,第二年不再合作”的局面。

(一)原因分析

1.法律、政策等保障不足。2014年8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从国家层面完成了现代学徒制试c的顶层设计。然而,政策往往“扶强不扶弱”,“现代学徒制”试点以高职院为主,能获得国家政策和资源扶持的学校和企业少之又少。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

2.校企之间投入与产出失衡。笔者学校在学徒制校企合作之前,某高管曾说:“学校和企业是社会中两个分工不同、目标不同的团体组织,双方只需做好各自的事情即可,没合作必要。学校只需让学生学好该学的、能学的,就够了;毕业后,符合我们条件的,我们就招聘,继续培养。当然,我们更多是社会招聘。”这其实就已经道出了企业不愿意进行校企合作的原因。然而,在中职学校构建“现代学徒制”专班则更举步维艰,因为中职学生具有其特殊性:尚未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普遍缺乏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学徒身份不能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二)破解方法

1.教育、财政、税收、劳动等政府部门协同出台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扶持“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相关法律、政策、制度。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省市镇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迅速响应起来,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制度,促使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育好人、用好人、留好人,鼓励企业主动发起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通过委托管理、购买服务、专项拨款、税收扶持和发放成本补贴、育人奖、社会贡献奖等利好政策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此外,劳动部门应放宽学徒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年龄限制,确定“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以保障学徒的合法利益。

2.学校主动寻求与企业的共同利益点,建立密切联系。校企双方能否合作、能否长期合作,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学校要在提升办学口碑、育人质量的同时,主动寻求与企业的共同利益,真正建立起“学校是企业用人的阵地,企业是学校育人的前线”的关系,实施校企双方交互育人:(1)师资共享,学校拥有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企业拥有职业化、行业经验丰富的培训师,可以互补互用。(2)学校拥有完整系统的育人场室、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等教学资源,企业拥有技能训练的实战车间,各取所需,资源共享。(3)学校甚至可以成为企业的“培训学院”,采用“现代学徒制”形式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

3.根据岗位能力需要,校企共建课程体系,研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以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课程体系为例(如下图所示),在校企通用职业素质和机修工学徒特有专业品质的基础上,根据汽车维修4S店或维修厂机修工的小工、中工、大工三个层次的能力需求,将专业技能和基本技能划分为八个等级,共36门理论课程和实操课程。

4.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培养学徒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2014年6月,总理指出:“职业技能人才应该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更应该是有敬业精神加职业精神的人才。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职业技能,更要培养职业精神。”因此,中职学校要将职业素养课程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组建师资队伍,开发好职业素养课程,如《形象与礼仪》《服务意识》等,让中职学生从入学起接受职业素养的洗礼。

5.创新德育模式,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提升学徒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班级企业化管理是指在班级管理中采用企业管理架构,在教育中吸收职业制度和职业文化。以汽修专业班级为例,可借鉴汽车4S店管理架构,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培养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汽车运用与维修;试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043-02

一、背景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制下学生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以致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在顶岗实习中企业往往重使用轻培养,普遍存在被企业当成廉价劳动力、跳槽频繁等问题,这些制约了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2014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响应教育部号召,我校于2014年9月,新生入学时选择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402班作为试点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验。

一直以来,学校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尝试过校企合作、半工半读、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模式,为搞好“现代学徒制”打下坚实基础。学校与建阳鑫顺捷、奔腾、迅驰、复新四家综合实力较强,多次合作的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现代学徒制试验,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企业、学校和师生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积极性很高。

二、现代学徒制含义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一种交替式学习和培训,把实习作为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将传统的学徒制与现代学校教育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先进职业教育制度。它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是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最佳形式,是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典型模式。它既不同于单纯的学校教育,也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它的实施改变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知识与能力的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分离的局面,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变革。

三、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做法

1.开展现代学徒制过程中,时间上按照“1年+1年+1年”模式。第一年,学生在校完成汽修专业相关基础课程,进行有关汽修企业及其岗位素养与技能的感知性教育教学;第二年,学生半工半读,进入汽修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实习,一周教学时间实行“2.5+3.5+1”机制(两天半在校学习,三天半在企业见习,一天休息);第三年,学生直接进入汽修企业实习。身份上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模式进行逐渐转变。

2.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制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确认试点汽修企业为建阳鑫顺捷、奔腾、迅驰、复新四家;岗位有机修、钣金、涂装、装潢、四轮定位、轮胎、洗车、营销八个;学生数共40人;制定实施办法和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实习计划、实纲,编写实习教材和实习生手册。第二阶段学生作为学徒到汽修厂轮岗实习,每个轮训岗位一位带徒师傅,五位学生学徒,为了确保学生在学徒时期岗位与技能轮训到位,学校对每个岗位的师傅按技能要求的不同予以补贴。通过第三方考核,学生岗位技能全部过关,从学徒转为准员工。第三阶段是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不足,检验和修正实施方案,表彰奖励先进企业及个人,并兑现相关政策。

3.为了克服课程建设与企业需求不尽相符的现状,我们根据岗位要求,与企业共同编写汽车发动机、底盘、电器电控、空调、美容与装潢等方面的教材,在企业给学生授课,同时也要求企业派员讲授技能课程,校企双主体育人,尽可能地缩小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四、成效

1.学生技能水平显著提升,并突显个人专长。汽修1402班陈林庆、林智斌两位同学进入学徒制班后,对汽修企业及其岗位素养与技能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在汽修实训别认真、好学,在一年级下学期就代表学校参加福建省汽修专业技能竞赛,并分别获得车身涂装(涂漆)和车身修复(钣金)项目三等奖的好成绩。经过轮岗轮训后,学徒班同学的技能水平普遍明显提升。2015年汽修专业代表学校参加省赛的选手总共12名,学徒班就占了8名(2014级共有四个汽修班),现代学徒制的成效可见一斑。

2.增强学生的岗位责任、岗位意识,促进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在轮岗实训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和师傅共同的岗位,与师傅共进退。比如给汽车喷漆,喷漆工作没完成,师傅就要加班,学徒也要陪着一起加班。只有师傅顺利完成工作,学徒才能下班。因此,很多学徒很快进入了岗位角色,增强了岗位意识。

通过轮岗实习,学生们很清楚的知晓以下几点:①汽车结构是从事汽车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②维修人员应具有汽车新结构、新技术知识。③维修工必须有熟练运用设备和仪器的能力,以利于提高修车率,保证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④汽车维修作业中的场地清洁、工具清洁、机件清洁、着装清洁与使用设备、量具、仪表检测汽车故障、各种参数、间隙配合是同样重要的,缺一不可。⑤汽车销售与维修接待人员应掌握相关的营销策略和技能。这些心得,只有学生参与到汽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有深刻体会。

通过现代学徒制教学,学生真正参与到了汽修企业的生产过程,体验到了汽车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异同,从而使其学习更有指向性和社会性,为今后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现代学徒制也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到现场接受汽车修理训练,接受汽车修理工作熏陶,了解到与自己今后汽车修理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知识面,扩大眼界,反思自身,更清楚地认识未来发展的方向。

3.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中,汽修专业的教师轮流安排带学生到企业岗位进行学徒轮训。学校汽修专业教师、企业汽修师傅相互学习,共同教授学徒。汽修专业的教师在修理一线耳濡目染,学习讨教,无疑为“反哺”教学打下扎实基础。通过带学生到企业轮岗训练,使得汽修专业的教师有了很多与企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感触颇深:①现在汽车大量使用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电脑板等部件,结构复杂,但维修量少,诊断量多。原先的基础维修技能逐渐淡化,原先的听诊及经验判断已被仪器诊断所替代。综合这些因素,作为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人员必须在中职教材的基础上做一定的调整,在教学中渗入新车型相关内容。②理论课坚持“理论”够用原则教学,结合实物展示教学。决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了很多似懂非懂的理论,到实际工作岗位好像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现代汽车修理中都以换件修理为主,有相当多的汽车部件只要知道其功用即可,而现在的中职汽修教材理论太细。

五、思考与期望

1.现代学徒制在试点取得一定成功后的延伸。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徒班试点成效是显著的。我们期望能把现代学徒制推广至整个汽修专业乃至全校所有专业,但受条件限制,有一定困难。若汽修专业四个班都作为现代学徒制班,首先面临的是合作企业数量跟不上。由于我们是位于闽北的一所学校,地理位置偏僻,经济不发达,加之四线城市大中型企业较少,中小型企业在资本原始积累的时候,思想还没有到达要承担培养岗位技术工人这一社会责任的高度。学徒制一不小心就会面临“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另外汽修企业在学徒培养过程中所付出的精力、材料消耗、设备损耗等费用较大,一位师傅要负责3~5名学徒的培训,还要占用生产设备,在维修工作繁忙时难以兼顾。虽然现代学徒制全面铺开还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小范围试点的成功使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学徒制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相信只要企业、学校、学生、政府四方共同努力,找到共同利益的诉求点,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能很好地推行“现代学徒制”了。

2.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就业指导。学生轮岗实习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①部分学生在某些不喜欢的岗位实习的时候,懒散不积极,不愿意主动向师傅讨教,甚至出现顶撞师傅及领导的不良现象。②部分学生就业心态有问题,到企业学到技能本领后,一不如意就想着跳槽。所以针对试点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学校应加强对学徒工的过程管理。在学生学徒期间也要跟进管理,组织班主任、专业教师下企业带队,及时注意学生的动态,及时沟通,调整就业心态,避免学徒工流动性太快,尽量减少企业的用工损失。

3.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调动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单边利益驱动是没有生命力的,必须落到实处以实现校企互补双赢。企业需要用工,企业用工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发展,是为了追求利润和回报。政府要在法律和制度上明确企业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制定诸如在税收、资金、财务、人员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使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4.推行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现代学徒制是目前职业教育的一剂良药。它的基本功能正好克服了阻碍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使新时期的职业教育释放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量能量。如果我们能把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做起来,将有利于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校与企业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3).

[2]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7).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模式

相对于广西其他教育发达地区,防城港市(以下简称“我市”)的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如办学规模小、专业设置少且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职业教育在当地经济建设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人才培养的作用。“防城港市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课题组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参观学习、探索研究后认为这是一个多层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须得社会各方的同时努力。

为做好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我们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观,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探索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课程改革的思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口就业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面向我市人才需求、适应企业岗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方能增强社会对学校的信心,增强学校影响力,让学校走上强校之路。

一、以就业为导向,明确社会需求,是学校办学的风向标要做好中职学生技能培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向哪个方向培养的问题。从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近年学生就业情况分析,现在人才市场上普遍存在“找人难”和“找活难”并存的矛盾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中职学校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必须加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研究,了解当地经济发展,了解当地产业发展,了解当地企业分布,了解企业岗位设置,了解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以此为学校工作思路,集中精力进行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工作。

防城港市近年来大力发展大工业、大物流、大商贸、大旅游,并逐步建设成为面向东盟乃至更大区域的钢铁能源、商贸、物流、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滨海旅游胜地,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兴港口工业城市。我们应当从当地经济发展出发,在这些行业中寻找我们的发展机会,改革和发展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模式。

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做到:

(1)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与职业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岗位或工种,一个职业往往有一个或几个岗位或工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瞄准职业岗位需求变化,使所设置的专业及在校生规模与职业岗位及人群规模变化趋势相一致。

(2)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适应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观念,通过各种系统、规范、有效、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毕业生具有从事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3)引导学生做好专业选择。目前初中毕业生选择中职专业有很大的盲目性。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对新生给予必要的专业指导和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帮助学生选择既适合自己个性发展也能方便其就业的专业。

(4)科学规范地设置专业。遵循局部与全局相协调的原则,建立严格、规范、有序的管理体系。学校在了解清楚社会需求之后,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发展方向,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规划布局,设置相应的专业,发挥自身优势,避免与周边职校恶性竞争。

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学生职业技能发展方向企业对录用中职人才的要求主要有三方面:①思想品德方面。要求纪律性强,能吃苦耐劳,有合作精神等优良品质。②职业能力方面。具备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文化知识,具有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工作能力,比如:记事、写作、礼仪、合作等能力。③职业技能方面。具有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能够完成岗位所需要的技术类工作。

学校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三方面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让学生适应企业的需要,既是对学生自身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新挑战。

(1)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细化专业方向。通过加强市场研究工作,把握好每一个职业群对应的职业技能方向,了解相关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制订相应的专门化培养方向,为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依据。

(2)以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为目标调整课程体系结构。为了适应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实现以职业岗位需求设置专门化模式,必须调整课程体系结构,适当减少文化基础课课时;突出文化基础实用性和针对性,增加专业课课时,突出实用性,强化核心课程教学。

(3)在德育课中突出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整体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竞争力。在专业基础课中突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为以后学习专业技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专业技能课中体现出实操能力的重要性,强调综合技能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工作职位的能力。

(4)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的新需求。现代技术日新月异,对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中职学校必须要适应社会的新要求,紧跟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相关课程,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

三、校内实训场所的合理建设是学生职业技能提高的支撑中职学校的实训教学是体现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课程支撑起教学的半壁江山。实训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在实训课程中,学校的教学内容要结合企业生产任务,模拟企业生产流程,将技能训练融入生产,实现理实一体化。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在中职学校,有没有足够的实训场所,有没有足够的生均设备,已成为评判职校办学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之一。合理的布局专业实训场所,是一项重要、严谨的工作。课题组何耀德和陈欣两名老师曾多次主持过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对实训基地的建设都有着丰富的经验。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建设校内的实验、实训场所,一般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实用性。所建设的实验、实训场所一定要足分考虑专业课程设置,能满足专业课程使用。

(2)前瞻性。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让实验教学设备和工艺技术在较长的时期能满足教学需要。同时充分考虑实验、实训场所的可升级。

(3)仿真性。专业实训室的搭建具有模拟现实职业氛围,真实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和职业体验条件,力求接近现代企业职业环境。

(4)共享性。尽量按照专业群或技术应用大类集中建设教学实践基地,不强调与所设专业一一对应。这样既可避免重复投资,又能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率。

(5)特色性。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经济特色,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坚持自己的特色,切忌照搬。

我市各中职学校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实训条件不足,依靠学校自身力量甚至地方政府部门也没办法解决,应积极参加基地重点实训基地建设的申报,多方争取建设资金。

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是实现学生职业技能与社会需求接轨的有效途径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之外的重要补充,是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间实现良好转换的桥梁,是课堂知识向企业知识转化的必须手段。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及稳定,以下是我校汽修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应用的例子:

2012年我校2011级汽修专业学生共30 人安排在防城南方汽修厂实习,实习期为两个月。防城南方汽修厂是我校合作企业,是我校的校外实训基地。该厂全部三个厂区都为学校开放,汽车美容、快修、机修、钣金等多工种让学生轮训,厂方并派出有经验的师傅作为指导老师。两个月后,学生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大多能达到企业要求,该厂还吸收了我校12个学生成为其正式员工。

从以上例子可看到,良好示范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实习实训的重要保障,学校必须为每个专业都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在进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时我们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互惠互利、共同建设”的原则。学校和企业双赢,才能保证合作的顺利。学校利用基地条件安排学生实习,培养学生的企业工作经验;基地则可借助学校的力量加强生产及人员培训等工作。对于企业,有一定吸引力的实训基地是企业可以从学校中得到补充高素质员工的途径。

(2)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实习基地建设要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能完成实习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内容,保证实习教学质量。

(3)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实习基地同时应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的企业文化,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身心素质方面的提高与完善。

(4)建立稳定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学校和企业必须设计良好的运行机制,保持实习基地的长期稳定运行,形成一个稳定的教学环境。

五、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有力保证据了解,我市职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非常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①东兴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直接从普通中学转型为职业学校,整个教师队伍几乎是普高的原班人马;②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上思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2000年到2012年之间几乎没有新教师补充,10多年的教师队伍断层;③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有的学校某些专业10年来只有一两名专业教师苦苦支撑。

职业教育的前景是广阔而美好的。尽快地造就一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技能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营造一种重知识、重技能的良好氛围,促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展已势在必行。

(1)政府必须大开方便之门,为职业教育引进人才。现代经济社会,依靠学校一点微薄的经济,不可能吸引真正有能力的技术人才。没有体制的保证,也许那些技术精英们都不会把眼光在职业教育中停留片刻。

(2)学校应当建立教师成长规划,保证原有班底的不断进步。教师要对自己有明确的成长规划,明晰奋斗目标,使自己有专业成长的紧迫感,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激励自己。同时,通过成长规划指导和监控,吸收新知识,参加课题教研活动。

(3)启动校内(或地方)名师计划。在原有班底的基础上打造一支具备理论功底扎实、科研和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比如选出一批专业骨干,给予专门的经费支持,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专门的课题要求,等等。

(4)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加强教师培训管理。学校每年都应派出教师参加自治区、部级的职业师资培训学习,学成后可提高教学水平,并成为人才储备。同时学成的教师应在校内开展培训,传递知识、共同进步。

(5)坚决贯彻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的文件精神。学校应制定具体方案,使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常态化、制度化。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及把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到教学上来。

切实加强我市师资队伍建设,将有利于促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发展,有利于全面推动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重视技能比赛,让学生在技能比赛中获得荣誉感及成就感(1)中职学校开展技能竞赛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内心渴望荣誉,被认可的心理,并能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给学生一次成功的体验,不仅让学生获得荣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态度,甚至价值观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学校要多创造这种机会,把技能竞赛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充分发挥其“以赛促学” 的作用。

(2)技能竞赛能够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是学校专业办学的指导,给学校专业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方向。通常技能比赛的项目都是根据企业实际工作要求、流程设置的,所以比赛项目设置上非常贴近现代企业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学校专业设置可充分参考大赛的知识要求,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3)技能竞赛能够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当学生在参加竞赛的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挑战。教师在辅导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更全面的知识,这个过程会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让自己的专业知识能更新进步,教出来的学生质量会更高。

如今技能竞赛已成为全国职业教育的重点工作,学校更好把这个教育的利器用好,让技能竞赛在中职技能培养中产生更积极的意义,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七、行为规范的养成是学生潜心学习技能的保证通常,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基本是中考成绩较差,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行为习惯、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表现不理想,并且逆反心理较重,不太愿意接受教师的劝导。因此也造成了课堂纪律得不到保证,职业技能培养收效甚微。我市中职学生也是如此,做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对中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1)行为规范养成是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的关键点。三年中职,其中校内学习时间两年,新生入学第一学期能否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决定学生培养的成败。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该是学校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的中心工作,“齐抓共管”“花大力气”“下狠手”“去芜存真”,确保早日形成良好教学氛围。

(2)重视激励的作用,给学生更多的宽容和耐心。激励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自身潜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可采用多谈心,多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3)强化规范,常抓不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加强对《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学习,从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讲究文明、注重仪表、注重卫生、注意安全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中生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应作应为。

(4)学校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与配合,经常进行家访,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氛围。

对中职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用我们的爱心,从一点一滴抓起。让教育不断贴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一次次地有所感悟、有所成长。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长期的坚持,为学生明天的职业素养打下良好的根基。

八、加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技能培养的基本单位。通过加强班级管理,培养良好班级学习氛围,是学生技能培养的首要前提。要做该项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校要注意对教师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培训,提高教师班主任工作能力。通过定期送培、经验研讨交流、建立班主任考核机制等方式,建立一支健康向上、认真负责的班主任队伍。

(2)班主任工作须遵循“教”与“管”相结合的原则。“教”与“管”相结合是指把班级的教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班主任对学生既要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寓教育于学习中,又要凭借必要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约束其行为,实行严格管理教育。

(3)班主任工作须遵循严格与包容相结合的原则。严肃对学生进行管理,允许学生的过失,给学生改过的机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

(4)班主任工作须遵循拦阻与疏导相结合的原则。当一个班级出现不良现象时,这时我们可采取拦阻的方式,减少学生犯错的可能。但过多的拦堵容易使学生和班主任对立,增加教育阻力。为此,拦阻与疏导必须结合起来,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明辨是非。

(5)班主任工作须遵循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长期的习惯决定教育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班主任付出最大的耐心,进行反复的教育引导。

(6)班主任要把班级工作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及时了解学生技能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的实训态度,与科任老师一起共同为学生技能培养营造更广阔的空间。

九、重视学生第三年顶岗实习,实现学生向技术工人的华丽转身顶岗实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一定要在真实工作岗位上以进行实践。实践证明,认真地做好顶岗实习工作,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水平,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应用能力,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就业机会,为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打下基础,这是推进工学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有效措施。

据了解,我市职校很长时间以来并不重视学生的顶岗实习,常见的现象有:①顶岗实习和就业含混不清,把大部分学生往珠三角一带安排,到劳动密集型企业做普工,不利于学生成长;②让学生到单位顶岗实习,这部分学生很多其实无所事事,这其实是放任不管;③没有相应的回访制度,学生去向学校根本不清楚。

因此,在安排顶岗实习前,学校必须为学生把好企业关,有严格的管理措施,通过制订周全的顶岗实习计划、顶岗实习中强化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强化顶岗实习的督查等方式,才能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十、结束语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期间,通过大量的走访、观察、研究和实践,发现了我市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探索总结出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模式,为我市中职学校办学提供了工作方向思路,对我市中职学校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办公室编.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教学标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王晓敏,等.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及思考――基于广州番禺的实证调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史增芳,薛书彦.浅析工学结合理念下的顶岗实习管理.技术与市场,2010(4).

史文生.论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导向作用.河南教育,2008(6).

史文生.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激励功能.中等职业教育,2009(32).

〗魏虹.对中等职业教育造就高技能人才的几点思考.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2).

曾庆军,等.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调查分析.职教论坛,2000(12).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实践

根据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思路,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从2013年起,四川省采取本科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合作培养的方式,选择部分专业,开展了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汽服专业)是首批参加试点改革的专业。该专业由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华大学、四川港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挥三方的优势联合培养,合作三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监管培养质量。四年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在汽服专业学生管理工作中进行了切实研究、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得出一些基本认识和经验。

一、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目标

以汽服专业为例,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适应汽车维修行业不断变革和汽车维修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落实对应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势必应提出全新的学生教育管理目标。目前,由于这一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时间不长,在学生管理目标定位、管理服务内容侧重点等方面还比较模糊,多数院校仍延续传统的本科学生管理+高职学生管理的方式,亟待创新。

(二)“1+3”学制使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变革

四川省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采用的是“1+3”新学制教学,即:学生第一学年入学后在本科院校就读1年,第二学年至第四学年在高职院校就读,最后一年还有3~6个月到企业顶岗实习。“1+3”的新学制不仅仅是学业时间和学业地点的变换,变换中产生的新问题、发生的新变化,让学生管理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的变革。

(三)新类型、新层次的管理对象给学生管理

工作带来新问题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是本科教育的新类型和职业教育的新层次。面对这种新类型、新层次的教育对象,接踵而来的也是新的问题,对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由于高考成绩普遍偏高(四川省2013年至2015年招生层次为二本;2016年招生层次为一本),这类学生到高职学院后难以适应大的学风环境,部分调剂学生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现阶段招生的90后或00后学生,个性较为独立、思想较为倔强,有些还有较复杂的心理问题(如自闭症、轻度抑郁),他们对高职和本科两种教育管理方式接受能力不同,若管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对立或冲突。这一系列的新问题都需要教育管理者认真研究、因势利导。

(四)新型学生管理模式对管理队伍提出新要求

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的管理,无论从业务能力还是综合素养方面,都对学生管理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工作要求。目前,根据笔者走访省内试点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院校了解到,很多院校这部分学生管理队伍建设都比较滞后。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学历、职称和个人素质亟待提升;学校整体的培训教育、奖惩考核、协调联动等配套制度没有跟上;部分老师在承担本科班教育管理的同时,还承担了较多的其他事务性工作,精力较为分散,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二、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中同样如此。学生管理者需在管理过程中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一般规律,通过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方法论等,结合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的阶段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班团会宣传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党团建设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日常事务管理

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对高端技术技能型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服务育人体系化设计,总结凝练工作经验,创新学生事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做好奖助勤贷、宿舍管理、资料报送等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三)学风建设和学业指导

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核心是技术技能,落脚点是人才,学生学术水平和实践技能是检验改革试点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学风建设和学业指导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与专业老师有效对接,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联合导师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建议,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或研究项目,培养学生学术爱好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等,对最终实现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

(四)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教育

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未来的职业发展情况是检验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成败标准之一。因此,学生管理者要结合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广泛收集整理职业指导案例,开展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教育,包括职业素养、职业规划、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考研、出国等方面的系统指导。

(五)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四川省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采用“1+3”学制,将在不同学校学习,学生面临适应不同管理方式的情况加重了学生心理教育的复杂性。学生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学生的新特性,加强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学习,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谈心谈话,及时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对重点学生进行危机评估、实施干预、妥善预后及跟踪回访。

(六)各类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学生管理者应积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高质量的学生活动,提供素质拓展、企业调研、开放实验室、专业技能竞赛等机会,调动学生全员参与,以专业和兴趣为导向,在多种活动中巩固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能力。

(七)对外联络与研究

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由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合力共管,院校企之间应加强联动和交流互动。在学生培养阶段,如未承担主要教学和管理的院校(或企业)作为第三方应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于目前承担主要教学和管理的院校来说应主动加强与第二院校和企业的联络。同时,还应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的调研和走访,主动总结工作实践,研究工作规律和理论。

三、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

(一)确定“服务为本,引导为先;精准定位,突出特色”的管理理念

不同于高职学生的约束性管理,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学习基础较扎实,主动性较强,思维活跃,因此,在汽服专业的管理过程中,四川交职院汽车工程系首先树立“服务为本,引导为先”理念,时刻贯彻“以学生为本”思想,淡化“管”强调“理”。突出学生管理的服务职能,主动为学生搭建服务平台。例如在毕业生就业服务方面,汽车工程系针对汽服专业的就业倾向,提前组织汽服专业学生开展企业调研、考研指导会等活动,满足学生需求。针对高职本科部分学生潜在的心理波动和适应性问题,搭建心理咨询平台,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开展“不惧阴霾,我心向阳”主题心理班会、组织本科班学生进行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增进学生之间交流。同时,在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中,汽车系还以“精准定位,突出特色”的理念为指导。四川交职院院副院长陈斌教授认为:“相对于纯本科而言,高职本科把本科的理论知识与高职的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力求达到理论与技术的一体化。”在汽服专业学生管理过程中,汽车系将学生管理与职业能力目标相结合,搭建专项发展平台,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竞赛、专业项目、完成实践课题,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模拟招聘、实训室开放等,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宝马、丰田、奥迪、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标致雪铁龙、芬兰磨卡、中国平安等合作企业为依托为学生提供对口的实训场所和实践岗位;通过前往四川港宏集团、建国汽车等企业走访调查的方式,依托系内的成都市汽车体验教育科普基地、四川省安全重点实验室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二)科学制定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系列制度

为了使汽服专业学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四川交职院汽车工程系积极与本科院校、合作企业沟通,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结合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学生特点,出台了一系列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制度。例如:2013年在全省率先制订并试行了《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辅导员竞聘制度》,面向四川交职院全院教师公开招聘本科班辅导员,竞聘者通过讲解本科班管理构思及策略,通过面试答辩后择优选拔本科班优秀学生管理人才。此外,截至目前,已出台的针对汽服专业的学生管理制度还有:《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考核制度》、《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奖励制度》、《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违纪处分条例》、《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宿舍管理办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退休学管理办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请销假制度》、《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教育办法》等8个专项制度。

(三)探索构建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新型学生管理模式

1.成立了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部

为做好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从2013年起,四川交职院汽车工程系成立了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部,由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分管,并配备学生干事1名,统筹管理全系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工作,联络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班各个辅导员和导师。

2.建立了三方一体学生管理联动机制

通过近四年时间探索与实践,四川交职院汽车工程系建立了“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合作企业”三方一体的学生管理联动机制,三方共同制定针对高职本科学生管理的统一标准和实施计划,融合各方的管理优势,形成了教育管理合力。通过每年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研讨会、每年新生的入学教育、学生到企业的专业教育和其他三方参与的学生活动,使人才培养的三方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对接更加顺畅。以第一届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2013级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为例,在三方一体的学生管理联动机制下,针对大四学年学生有考研、就业、创业的不同需求这一新问题,三方迅速反应共同协商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方案,让继续深造考研的部分学生回到大学,由西华大学主要负责属地管理,四川交职院学生管理职能继续保留;让选择就业的学生参加宝马、奥迪、大众等品牌定向班学习后到企业顶岗实习,由企业和四川交职院共同管理;让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学生继续留在高职学院,日常管理和创业由四川交职院主要负责。三方一体的联动机制,为正在探索阶段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试点中出现的新问题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提供了平台,并形成了共同解决问题的合力。

3.采用了“分级两化”的学生管理方式

在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中,汽服专业以年级为单位“分级”,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实行分年级学生管理工作。通过制定各年级的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分年级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教育管理,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在班级管理上采用“企业化”和学生管理内容“项目化”相结合的“两化”方式。以汽服15-1班为例,该班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了汽车4S店,企业员工由全班同学组成,辅导员出任董事长,设立总经理、部门经理和相应部门,每位学生对应各部门普通员工身份:销售部:信息员、展厅主管、库管、试驾员、接待员;售后服务部:前台接待(SA)、索赔、信息员、配件员、计划员、仓管员、车间主任、调度、救援司机、质检员、班组长、中工、学徒、机修、机电、钣金、喷漆、调漆员;财务部:出纳、会计、收银;客服部:回访员、预约员、信息管理员;行政部:人力资源、行政后勤、食堂、保安、行政司机、保洁员;精品部:仓管员、精品安装工、精品销售员;二手车部:评估师;定损理赔部:保险员、理赔员。班级管理采用“企业化”方式,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的环境下提前熟悉企业的管理模式,促进其“学生角色”到“社会人角色”的适应。同时,各类学生教育管理内容和学生活动实施“项目化”管理方式,把学生在班团会、课堂、社团、宿舍、公共场所的表现与个人的综合评价、评先评优挂钩,实施绩效考核,营造职场氛围,改变传统死板的教育管理内容赋予新的形式和活力,最终实现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教育管理从“思想———态度———行为———习惯”的全面塑造和深化。

4.创新打造了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团队

根据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的三方合作培养模式,四川交职院汽车工程系创新建立了“双辅导员+三导师+学生助理”的学生管理团队。“双辅导员”中1名来自本科院校,1名来自我院汽车系,两名辅导员友好结对、双向沟通,全面负责学生在校四年的学生管理工作。“三导师”即通过人才培养三方沟通,我们为每个班级配备了本科院校学术导师1名,负责指导学生展开学术和课题研究;配备了高职院校学业导师1名,负责指导学生四年的学业生涯;配备了企业技能导师1名,负责指导学生技术技能的提升。“学生助理”主要从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班优秀学生中遴选,让更多的有上进心、学习能力和自觉性强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激励当中。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四川交职院汽车工程系出台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本科班辅导员队伍建设及相关政策,为学生管理人员提供多种专业培训机会,加强管理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鼓励学生管理人员提高学历和职称,提高工作技能,努力成为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班高水准的专业学生工作者。

5.加强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科学研究

四年的工作实践中,四川交职院汽车工程系高度重视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和总结。多次组织学生管理团队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院校学习关于高职本科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要求本科班辅导员每年定期到企业走访,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高职本科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管理人员参加国内研修、学术会议、学生管理工作研讨,开拓眼界,吸收高层次知识;积极争取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科研立项等,为进一步深入科学研究创造条件。四、成效及反思作为首批试点院校,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自2013年参与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试点工作以来,截至目前,汽车工程系汽服专业共招收了四届本科班,目前在我院就读的2013级、2014级、2015级学生共计144人,2016级学生现在西华大学就读,将于2017年9月转入我院。在汽服专业培养的四年中,我系大力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各本科班组织参加活动多次获得优异名次,班风正学风浓,1名学生保送研究生、2名学生考取研究生,杨文浩同学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进入国家集训队,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等,学生素养广受全院师生好评。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工作才刚刚起步,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对学生管理工作不断进行总结和分析,力争探索出符合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更科学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的路子,使学生管理工作在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雅博.云南省高职本科院校办学模式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2]吴金旺.郭福春.基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四年制高职本科模式研究———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6(08):15-22.

[3]阳帆.我省试点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企业1+1+1>3[N].四川日报,2015-9-15(05).

[4]刘畅.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探索性研究———以成都高等纺织专科学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5.

[5]范伟弘.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法学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数控编程加工实习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