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发展范文

时间:2023-03-09 18:58:16

农业信息化发展

农业信息化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问题;策略

1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信息利用能力薄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成果越来越多,每天有上万的农业信息化成果。但是,这些农业信息化成果只有不到百分之十倍农业企业及农户采用。这是因为我国农业信息的利用率较低。首先,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用户较少,并且,大多数是年轻人用于网络交际、玩游戏等,很少用于农业发展;其次,我国农村地区极少农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农业信息利用能力薄弱。

1.2农业信息网络效应较低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生产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加强当地国内外农业市场及农业发展政策的认识。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农户采取小型生产经营规模的发展方式,导致农户的农业收入较少,不愿投入较大资金引入人农业信息技术,导致农业信息网络效应较低。

1.3农业信息使用成本较高

首先,农业信息使用的硬件成本较高。农业信息化发展要求农合购买计算机设备、开办互联网。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买不起计算机,支付不起昂贵的互联网费用。高昂的农业信息花费使农民望而却步;其次,计算机软件和服务费用更高。农民使用网络的培养相当于一年农业收入的百分之是,大多数农民不会使用信息技术,被信息技术排斥在外。农业信息使用成本较重阻碍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2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2.1提高农民信息使用能力在农业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农业信息的使用者是农民。而农民的素质及信息使用能力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信息使用能力。首先,要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宣传,使农民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意义,加强农民对信息技术的额重视;其次,要培养农民的信息技能。

2.2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去。为此,相关部门应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例如,相关部门开展电子农业、农家乐等农业发展项目,为农民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

2.3加强农业信息基础建设

农业信息基础建设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农业信息基础建设。首先,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电视、电脑、电话等传播媒介的合作,为农民提供完善的信息;其次,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农业信息基础建设,开展资金补贴,鼓励农民购买计算机设备,开办互联网服务,使农民能够及了解网络上的农业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贸易;最后,相关部门应积极构建农业综合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丰富的农业发展信息,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2.4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树立信息化发展的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其次,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引导,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扶持和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基金为农业信息化提供资金支持;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加入农业信息系化发展中,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投资,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业信息化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但是,由于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时间较短,农业信息化发展缺乏充足的实践经验,我国农业信息化过程中仍存在着农业信息利用能力薄弱、农业信息网络效应较低、农业信息使用成本较高的呢过问题。为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我们必须提高农民信息使用的能力、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信息基础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策略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我国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农业信息化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发展;农业发展;陕西省

随着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农业信息化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是通向农业现代化的“云梯”,农业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1]。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代表着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最新要求,既是我国信息的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以农业信息化助推农业发展,是当前破解“三农”难题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在此背景下,对加快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进行研究探索,以更好地服务于陕西农业信息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陕西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

近年来,陕西省农业信息化了得了一定进展,为农业增长、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全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金农”工程的实施,陕西省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成为支撑陕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一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通讯水平稳步提升。二是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逐步实现。三是涉农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四是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五是各具特色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初步形成。

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农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

当前陕西农业信息化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推进与实际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尚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另外,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也很不平衡,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咸阳等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而陕南、陕北地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

1.2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

陕西农业信息化资金短缺,难以满足发展农业信息化的需要。陕西的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收入困难,一部分区县往往依靠中央转移支付的资金支持工作运转,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方面与东部发达区县相比,差距较大。陕西地方财政对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信息化发展。因此,解决好投入问题是解决陕西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

1.3农业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共享

陕西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现象存在,缺少有效地统筹和协调。农业信息的共享率低,信息重复建设严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很难形成合力,导致了人力、财力、物力的多重浪费,这将是阻碍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大瓶颈。

2.加快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2.1以农业信息化助推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助推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有助于农业产前预测,避免因对市场不了解而出现盲目生产,最后无法实现销售的情况;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农民实施现场管理和监控,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有效信息;先进的信息技术还能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尽快实现产品销售。以农业信息化助推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需要建设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网络信息平台,包括农业科技新知识、新方法,农业市场供求信息等;需要增强农民信息意识,通过对农业信息的掌握来计划和实施农业生产经营。同时,还要对广大农民进行信息知识使用培训,让农民能熟练掌握,运用信息技术,使农业进一步增收增产。

2.2加大对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力度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突出政府对“三农”的支持与保护,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要完善以政府投入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信息化融资体制,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等投入。尤其是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各级政府要安排一定资金,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给予重点扶持。政府财政应每年安排必要的试点专项经费和工作经费,要建立多元的投入机制,加大对农业信息化资金的投入,全方位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进度,通过农业信息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2.3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通过组织制度安排的管理运作协调,开发利用各类农业信息资源。要在网上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中心,收集、分析、信息资源加大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建立多层次信息资源开发体系;要开发及整合农业信息化资源。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战略性规划,加强信息资源与涉农平台的整合,加强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快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全面构筑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4进一步深化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

加强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农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应用。一要加快信息技术武装现代农业步伐。推广应用农业精准化生产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情监测、农产品质检测、农产品市场预警监测、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中的应用。二要不断强化农业电子政务建设。加大推广使用力度,带动和推进全省农业系统电子政务建设;搭建平台,推进乡村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推协电子政务向乡村延伸。三要用农业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形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水平。

3.结语

农业信息化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发展现代农业为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契机。“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加快陕西农业信息化,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是促进陕西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对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快推进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以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N].经济日报,2014-03-15(3).

农业信息化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农业;现代信息技术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时代的变革浪潮正在快速兴起,现代信息化技术时代已经来临。现代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颠覆传统思维的新观念,是一场全新的思维革命。推进农业领域和信息领域相结合,是传统农业向现代信息农业转变的发展进程。当前党中央及国务院积极推进农业领域和信息领域相结合,并将信息化作为新农业的主要建设手段之一。农业与信息化如何共同发展?目前制约农业信息化及其发展进程的具体因素有哪些?今后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又会如何?以下将作一些探讨。

1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农业信息化,是人们在进行与农业相关的生产以及活动中,借助电脑技术和信息网络化、无线通信、云数据信息、智能技术等高科技的现代信息手段,对农业各个方面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利用等,最终达到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信息化农业转型,提升农业生产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农业信息化以信息和数据作为中心要素,对农业各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不单单是一种独立要素,更对其他要素起辅助作用。农业信息化将极大程度地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对物质及能源合理化利用有重要意义。

2目前农业信息化的现状

当前中国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在实践运用以及理论研究方面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起步相对缓慢,但是发展进程较快,在农作物、农垦、农机、农产品销售、农业教育等方面已经有着明显的信息化改革。现如今已完成农业模拟技术和农业专家技术,在农作物生产或管理时,可提供辅助决策,包括为作物科学引种、施肥及土地合理化管理提供系统化的信息资料帮助等。信息技术在农作物病害或虫害治疗方面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起到维护和防范作用,尤其对可能出现的农作物病害或虫害进行提前预警防范。对已经出现的农作物病虫害,能够快速提供治疗技术信息。农业调查数据技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推广模式,有利于农业实现信息数据标准化、服务规模化,最终保障农业信息数据可进行远程传输或追踪服务。信息化技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农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有效组织。信息技术凭借其出众的创新能力和便捷的网络性能,在农业生产形式、产业结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农业各个方面都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提升而日益更新。

3制约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必须承认目前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但不可否认,对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整体农业信息化程度由于起步晚,因此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制约农业信息化进程的相关因素很多,下面分析其中两点主要因素。

3.1信息化进程较慢

农村网络信息化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农业信息化数据库建立速度较慢,信息基础项目薄弱,缺少统一规划。农业信息化技术在系统理论研究方面,与实践运用发展不协调,同时成果实践转化开发和推广未能落实。

3.2农业信息人才缺乏

部分农村仍采用传统落后的生产管理及经营管理模式,农业信息化生产水平比较低,尤其是在信息人才方面的缺失,特别是专业系统学习与农业相关的信息技术,并且能够和农业专业技术相结合的优秀人才。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属于杂乱无序的状态,不能完成数据信息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农业信息化发展。

4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是必然的。只有适应发展趋势,不断完善新型农业信息化技术,才能使其投入现代农业数据化及信息化的大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从内部完善自身不足和外部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入手。

4.1完善自身不足

中国农业想实现信息化,首先要从自身农业实际出发,加大信息化进程,加强改革力度。具体来说,必须加大农村科技文化教育扶持力度,增加专业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落实农民农业信息的知识基础。这样才能加大农业信息化的掌握力度,政府才能更好地落实农村网络信息化的普及以及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4.2学习国际先进技术

应学习国际成功经验,并且在借鉴国际信息化先进技术基础上,寻找并探索适合中国农业国情的信息化发展技术模式。并借此机会大幅度进行中国的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快农业经济发展,以最大程度提高利用信息化的能力。

5结论

中国的农业领域,未来将是信息和数据的天下,农业技术创新主要将在信息化和数据化上体现,农业技术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强大支撑。通过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依靠先进发达的网络技术,保障农业生产、农业知识、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各方面加速发展,从而从宏观上增强中国农业稳定平衡生产,有效地促进农业科研教育发展、农业市场经济繁荣,为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农业信息化发展范文第4篇

一、江苏省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目前省内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在家电下乡等国家政策扶持下,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有了较为可观的改善。但由于江苏省经济发展较快,政府财力需要同时投入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特别是对城市建设投入较多,这就导致投入在农业信息化发展方面的资金较为有限。目前农业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建设跟不上农业信息化发展需要,不少农村地区存在网络普及率和电脑拥有率较低、网速较慢、网络使用费用较高、网络增长条件和空间不足等现象,这些现象使得目前的农民和农业企业主要还是依靠手机等现实网络获得相关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脚步。

(二)政策体系不完善农业信息化涉及包括当地政府、涉农企业、当地高校、科研机构及农民在内的六大主体,此外涉及商业部门、农业部门、信息部门、统计部门等大量相关部门,同时也涉及较大的学科跨度。因此,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在这其中,完整且具有指导意义的农业信息化政策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在政府层面保障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作用。目前,江苏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缺乏完整的政策体系的支持。首先,江苏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政策只是各个部门内部自行出台的相关政策,缺乏由政府牵头的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统筹。其次,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缺乏政府主导性质的目标明确的中长期发展计划,难以形成具有协同推进特点的支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批政策。最后,江苏省内缺少专门负责统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专有部门,各部门之间缺少能够加强联系、互通有无的纽带。

(三)信息惠农亟待发展江苏省农业信息化要得到稳步发展,信息惠农工作的广泛开展,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是工作重心之一。在这其中,涉农信息的搜集、整合及公布利用,新型信息技术的利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和推广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江苏省农业信息服务就已有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能力宣传力度不够,当前的服务水平不足以形成完备高效的服务体系,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评估制度较为缺乏,难以衡量和推动现有的服务水平,对物联网的利用和推广也不够成熟。此外,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在农业信息的收集及中起到的作用还较为有限。因此,江苏省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尚处于较为低层次的阶段,对农业信息的收集利用,涉农主体所获利益的提高起到的作用有限,可以说是并不能够满足农业企业和农民的需求,信息惠农仍然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空间。

(四)观念落后1.江苏省内相关部门在宣传和推广农业信息化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精力,这就使得农业企业很难系统全面地从官方渠道了解农业信息化的宗旨和实施方法。不少江苏省农业企业只是从自身的角度并依赖自身的能力对农业信息化进行理解。最终,大部分农业企业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只停留在创立公司网站、公布产品信息等为实体交易服务的层面,很难做到切实通过参与农业信息化而为企业带来直接效益。2.就江苏省广大的农村人口而言,农村网民的受教育程度低直接导致了对农业信息化的狭隘理解。目前,江苏省大部分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中青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因此,农村网民主要由留守老人和儿童组成。农村老年人口基本不倾向于了解农业信息化的相关内容,而留守儿童目前的受教育水平较低,因此对信息化的认识主要停留在休闲娱乐这一层面。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乡镇网民获取信息的能力便有所欠缺,即便面临目前已有的信息化设施设备也不能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获取最新、最全面的农业发展信息。

(五)人才匮乏农业信息化建设面临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在数量上,从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员数量较少;二是由于缺乏对农业信息化专有人才的培训,现有的少数农业信息化人员得不到专业培训,知识的更新换代较慢,而信息化产业是一个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的产业,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工作在农业电子商务一线的人员并不是掌握着最新技术的人员;三是人才培养结构不够合理。目前省内相关院校侧重于培养研究性人才,因此真正能够立足于农村,从事农业信息搜集、处理、整合、公布和维护的实际人才并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四是各院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不够合理,很多院校设立的是信息管理、计算机、经济管理以及与农产品生产研究相关的独立专业,并不存在适用于农业信息化需求的既懂得管理,又懂得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江苏省农业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2014年1月,由世界银行、国家发改委联合举办,国家信息中心承办的“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模式研讨及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明确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强化合作,从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体系完善、拓宽涉农信息服务等三个方面,进一步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目标。江苏省也应借助此次会议的精神,围绕这三个方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一)建设基础设施1.在基础设施硬件普及方面:首先,应该与电脑企业合作,针对电脑下乡出台相关政策,从而提高电脑在农村的拥有率;其次,可以与电信运营商合作,一方面加大农村地区网络信息站点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向农民提供较实惠的网络使用资信优惠,从而提高江苏省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再次,还可以尝试在政府服务部门提供公共免费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络资源,从而为农民吸收更多的农业信息化知识提供平台。2.在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应该着手建立成熟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这样的信息平台应涉及农业生产运作的所有环节,提供全面的涵盖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步骤各个环节的信息,并设置专家问答板块,从而积极有效地指导农民和农业企业生产流程。3.在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的整合方面,可以考虑由省内专门部门集中收集、筛选、加工、整合各乡镇农业信息资源并公布在指定的信息平台上。当数据规模上升到一定层次后,则应投入人力建立信息数据库,并定时加以维护。在信息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法律体系的保障和信息标准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

(二)建立政策体系首先,应由政府负责成立专门的农业信息化推进部门,由推进部门负责明确各个相关部门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对各部门农业信息化相关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从而做到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合理协作,在政府管理层面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保证。其次,在明确各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应制定江苏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长远战略,并确立重点发展目标,制定完善的运行规则,指导和约束农业信息化的规范化发展。同时,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可获得性、可靠性及有效性等,也应给予重视,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依法管理。另外,信息平台的建设维护和发展,新型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都需要政府政策的保障。最后,完善的政策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是政府政策中对农业信息化相关企业及个人活动的补贴政策,从而在政策层面激励农业信息化良性发展。

(三)拓宽涉农领域信息服务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是拓宽涉农领域信息服务的基本保证。有了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农业信息化的相关主体就可以依赖体系获得需要的信息。简单而言,有了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涉农主体就可以明确定位自身所需要的涉农信息应由体系中的哪一部分提供。若所需信息更加复杂,应向上寻取哪一部门的信息服务。此外,农业信息化服务方式也需要创新,具体而言,可以尝试由主要涉农企业联合建立服务中心的方式,通过信息网向农民提供包括土壤培育、良种选择、农作物科学培育、收割、科学存储、产品销售及市场维护及拓宽等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同时,应积极创办江苏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利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探索江苏省农业资源最优、经济受益最大的农业生产模式。另外,各涉农主体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及涉农人才和交叉性人才的培养也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四)转变观念1.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宣传力度。可以建立直属乡镇机关领导的宣传机构,并组织专门的专业人员定期向农业企业及农民宣传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及基本内容,使其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上升到专业层次。其中,指导企业及农民意识到农业信息化对打破传统的被动等待报价的营销观念,帮助企业及农民主动掌握市场价格行情的积极作用也非常重要。同时,对接受并有效利用农业信息化的企业及农民,政府部门应主动给予相应的补贴及奖励,并向其他地区推广以鼓励更多的企业及个人加入到农业信息化的利用中来。2.提高江苏省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一方面,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学校和教师向农村人口提供接触和了解信息化的机会,从而引导他们在受教育阶段就树立正确的信息化观念。另一方面,还应该在学校的教材和课程中做到因地制宜,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相关内容宣传推广,从而使农村人口在受教育阶段树立成熟的农业信息化观念。除学校外,一些公共部门也应投入到农业信息化教育环节中来,基于受教群众的特点,开展便于理解的计算机课程,从计算机运用、网络资源的搜索等各个方面入手提高农民利用硬件设备查找各种信息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农民利用网络平台产品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安全意识、道德意识也应同时进行教育。

(五)培养人才为了加快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一是应注重对现有农业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具备最新的信息技术水平,同时,也要安排他们学习农业经济、农产品营销等知识,从而确保目前的农业电子商务人员拥有综合性的农业信息化知识。二是政府应出台奖励政策,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尤其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农村就业或者创业。另外,在大学生村官招聘时也应倾向于招聘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大学生,以便这部分大学生村官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将所学尽早地应用到工作中去,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建设充当主力军。三是应尽力增加每一个县区技术学校中的专业师资力量,只有从培养教师的角度入手积极培养人才,才能从根本解决农业信息化人才不足的问题。省内各高校则应从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入手,争取设立综合农业知识、管理知识、信息处理知识的综合性的,针对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专业。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从源头入手,从一开始就着手培养符合农业信息化发展需求的专业高水平、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四是可以由政府出面与高校合作,聘请高校的科研人才组建专家咨询系统,这样不仅可以向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农业信息化方面的咨询服务,也可以解决高校教师科研项目难以落实的难题,达到双赢的局面。

农业信息化发展范文第5篇

休闲农业信息化就是通过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休闲农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改造,对休闲农业的产品开发和推广环节广泛实现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以满足供求双方对信息的实时与精准化需求。休闲农业能否得到更快的发展,除了自身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外,还依赖于信息的传播和休闲农业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便让公众及时了解当地休闲农业资源情况、休闲特色项目所在和休闲农业的决策规划,使休闲农业的产品或服务得到更广泛、更快捷的传播,信息化是提升休闲农业核心竞争力的不二途径。从全球来看,世界休闲农业信息化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首先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广播、电话通信信息化;其次是20世纪70~80年代的休闲农业计算机数据处理和数据库开发阶段;最后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休闲农业网络传播和信息技术、科技在休闲农业特色项目中的运用等[6]。具体来讲,世界休闲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世界休闲农业宣传推介信息化,全面展示休闲农业风采,在旅游竞争中抢占先机。例如,网站推介,传递休闲农业产品或者特色服务,让顾客和观众找得到;通过全景漫游或者虚拟实景体验,让顾客和观众移动鼠标,提前体验休闲农业;甚至通过在网络游戏中嵌入休闲农业景点[7],创新实现休闲农业景点信息化展示手段,激发和引导潜在顾客消费;通过电子地图定位标注等,根据用户需求策划特色休闲线路、向导服务,引导高品质农业休闲消费。②世界休闲农业的预订促销的信息化,通过网络、电话、短信即可预订,实现休闲农业“吃、住、玩”贴心服务以及安全、正宗、物美价廉的特色农产品,让顾客享受到打折服务,满足顾客需求,刺激休闲农业消费。③世界休闲农业项目本身的信息化,把信息技术恰当运用到休闲农业项目中,在保持“农味”特色基础上,加大科技在休闲农业项目中的应用,完善和优化服务功能,提高休闲农业参与性和趣味性,去吸引顾客和观众。④世界休闲农业管理及内部办公信息化。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本地区及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情况和实时态势,科学管理指导休闲农业经营,从而提升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扩大影响,锻造核心竞争力。

二、国外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比较

1.美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美国休闲农业的信息化进程,得益于美国农业信息化的战略实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通过将国家意志注入本国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首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接着又倡导“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并通过立法手段,利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同时,美国通过建设部级农业和农村科技信息中心群,获得了公益性农村信息资源的有效积累、科学管理与广泛运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规模化、专业程度高的涉农信息数据中心(库),对包括美国休闲农业在内的农业发展、旅游发展产生了很好的推动作用[8]。毫无疑问,美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使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受益匪浅,获得长足发展。美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是美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另一显著特征。美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源于休闲农业的市场需求。为了推动休闲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投资效率比值,美国不断利用市场手段推动农业信息化应用层面的竞争。例如,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就开放了电信市场,通过不断的市场竞争,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产业重组,并适时根据市场的基本需求,构建了以政府为主体,5大信息机构为主线,国家、地区、州三级相连的农业信息网,形成了完整的包括休闲农业在内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有力推进了美国休闲农业信息化进程[9]。2.法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法国农业旅游协会作为非政府组织,有力推动了法国休闲农业发展,是世界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成功典型。法国农业旅游协会创新思路,有效整合休闲农业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合理运用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适时构建休闲农业网络信息化平台,向休闲农业经营者提供咨询培训以及进行休闲农业整合营销等贴心服务。同时,法国农业旅游协会在国家旅游政策指导下全面制定休闲农业的行业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倡导和督促休闲农业行业自律以推动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早在1954年,法国联邦国营旅舍联合会就进行“法国农家旅舍网”建设,很快成为各国竞相效仿的成功典型。此后各类农业旅游社团组织和中介机构(如法国农业与渔业协会、农业商会、法国国际旅游推广协会等)陆续成立,有力促进了休闲农业的信息化发展经验交流,丰富了信息化传播手段,加强了信息化人才培训。随着法国农业旅游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成熟运作,休闲农业行业自律的成效明显,法国政府对本国休闲农业的“管理职能”随之转变为“监管职能”,相关行业协会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加凸显。另外,法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农民信息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曾在本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初期免费向农民赠送电脑,引导农民接触和使用信息技术,为休闲农业信息化全面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3.日本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日本主要采用政府主导型的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路。从自然环境来看,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并且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休闲农业发展并无优势。但日本为建设信息化休闲农业,不断重审休闲农业价值,重视休闲农业信息化工作,并把其视为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其中,日本政府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重大举措:第一,日本政府日益注重休闲农业的立法完善和体系健全工作,先后制定实施《农山渔村余暇法》、《农山渔村宿型休闲活动促进法》等,主导休闲农业信息化的市场规则及发展政策的制定,甚至是有关资金的筹措工作等。第二,日本政府注重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注重农业信息系统建设,并倡导U-Japan国家信息化战略,为休闲农业信息化的持续和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日本政府注重农业旅游信息网的建立,建立了权威性的休闲农业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为休闲农业顾客和经营者提供及时、全面、精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日本创新休闲农业信息技术展示,是日本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另一亮点。日本往往借助信息技术甚至是生物技术等,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休闲农业新景点,它一般建于距离城市较近的区域,使其成为休闲农业的科技特色景点,农业科技教育功能凸显,具备了很强的科普教育功能[11]。

三、国外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对中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启示

在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较慢,休闲农业也刚刚起步,信息化水平更低,信息技术在休闲农业发展上还不能实现城乡范围广覆盖,休闲农业信息化水平提升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应借鉴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宝贵经验,并立足本国国情,积极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道路,使中国休闲农业向纵深发展。1.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主导作用日本政府主导型的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给中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带来很好的启示。休闲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面广、部门多的重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工作,优化休闲农业信息化组织的结构,合理分配农业信息化组织的权力格局,减少沟通的壁垒,提高组织管理的执行力和权威性。同时,还要明确休闲农业信息化的建设目标,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统筹规划,重点推进、协调发展,强化农业信息化的管理和监控,制定科学的信息建设效果评估制度,引领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为此,要加强宣传,提高相关部门领导和员工对搞好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纠正他们的思想认识偏差,积极对待与解决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进一步加大休闲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力度美国重视休闲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力推进了美国休闲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国休闲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也有5个重点:一是建立多种农业信息数据库以及农业实时信息机制的平台,建立传统媒体与现代信息网络优势互补的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休闲农业基础信息网络的全覆盖。二是实时监督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发展状况,提供各种有助于农业信息交流的渠道和设备,适时推进门户系统与政府内部管理系统的有效结合,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数据的实时共享。三是进一步加强网络标准化建设,开发与使用全国标准统一、具有信息采集、存储、预测、传输、以及查询检索功能的农业信息应用软件系统,保证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和信息安全。四是加强信息化规章制度建设,监督农业信息的质量真实性、有效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规范信息市场,维护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并促进信息的共享。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于各级农业信息中心及其网站的软硬件建设、系统维护和运行经费,重点支持大型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保证中国休闲农业信息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12]。3.推动休闲农业信息化服务业的发展农业决策和农业发展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对服务业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应加强中国农业信息化服务业建设,努力为其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一是开发休闲农业信息化服务业市场,需要政府、社会、休闲农业劳动者多方参与,引入市场供给机制,使大量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本进入到农业信息化领域,建立分梯度、多层次信息市场,还要主动、动态、多样式做好服务工作。二是搞好农业信息化资源建设,既要做好农业信息数量建设,吸引企业、民间及龙头村等参与开发、研制和配置信息数量,又要提高农业信息质量,利用技术深入挖掘信息,打击虚假信息,增强农业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和推广度。三是丰富农业信息的传播途径,主要采用电视、电脑、多媒体声像、录像带、VCD等载体,通过文本、图形、声音和视频信息等表现形式,开展实时教学、科学研究协作活动,使各种专家咨询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融合于现代信息技术之中,促使信息产品更好更快地进入市场,对中国休闲农业发展有莫大的作用[13]。4.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信息化意识法国非常重视农民信息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法国政府曾在本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初期免费向农民赠送电脑,引导农民接触和使用信息技术,为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中国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小农思想因素的制约,造成休闲农业从事者对农业信息化重要性方面认识不足,在休闲农业发展中全凭个人经验操作,对先进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往往被动,使用信息化生产推广方式的意识总体淡薄。加强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要重视广大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基本素质培养。具体来说,既要利用报纸、广播、宣传栏、宣传手册等传统形式,又要大力借助电视、广告、互联网、手机等新型媒体,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方式,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成果展览,让休闲农业劳动主体认识到信息化成果所带来的市场和经济效益,提高农民对信息化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通过对农民信息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全民参与信息化的积极性,舍得在信息上投入,善于从农业、科技部门获得信息,具备网上学习、信息查询、简单的数据分析和一定的市场意识等基本素质。5.加快休闲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建设没有现代化的专业人才就不可能推动休闲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当前,很多地方农业信息工作人员普遍严重不足,专业知识薄弱,技术能力低,且流动性大,直接导致大量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仅停留在低水平开发状态,信息质量不高,农业信息采集、汇总不科学,很难满足推进该地区休闲农业信息化的技术要求。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重大项目,各层次的信息化专业人才不可或缺。为此,必须加快培养一大批具有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农业知识的信息化专业人才,为中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农业信息化发展范文第6篇

1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特点

1.1国内农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特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耕地面积只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对于这样的现状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增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在这形势下发展农业信息化更是现在工作中重中之重。1.1.1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为农业信息化道路指明方向我国政府从2004年到2014年连续11个“中央1号文件”都对农业信息化内容有所涉及。尤其最近三年更是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场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重点加强面向基层的涉农信息服务站点和信息示范村建设。2013年提出的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4年在“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更是以大篇幅对信息化体系建设进行阐述。这11个“中央1号文件”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国加速农业发展走有中国特色新型信息化、城镇化的现代农业之路指明了方向。1.1.2政策支持全面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我国开展的农业信息化起步的时间比较晚,但是一系列政策的开展加速了农业科技的推广,推动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其中“金农工程”目的是加速和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立“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还有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启用以“12316”短信息服务专用代码,并以“12316”代码为纽带,统筹规划语音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全力打造“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树立农业系统信息服务的统一品牌和形象,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这类工程的开展都全面推动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建设、

2国外农业信息化对我国的启示及今后发展策略

2.1立足国情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就全国的情况来看,发展农业信息化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比如,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农村公共信息化服务资源严重短缺等。因此,发展农业信息化,我国政府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加大农业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电信运营商到偏远地区为农业相关从业者提供计算机网络技术、远程信息技术等最大限度满足全国范围内不同信息化水平用户的需要,确保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2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必须纳入法制轨道由于我国农业信息化立法相对滞后,信息安全问题比较突出,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窃密、虚假有害信息和网络违法犯罪等问题突出。这就严重阻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只有将农业信息化发展纳入法治轨道,通过国家层面的统一立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引导、规范和保障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裴立威 单位:阜新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农业信息化发展范文第7篇

一、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农业信息化发展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将在信息化发展的推动下,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使农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高效益化,降低生产成本,使农民的收入增加。 同时,农业信息化发展,将加强信息流通,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由于农产品的绝对过剩,而是因为信息服务不及时,错过了销售的时机。相反,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及时准确的提供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拓展了销售渠道,农民可以利用网络销售自己的农副产品,减少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使自己能直接获得最大的收益。同时农民还增强了市场观念,能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根据市场信息进行有目的的生产经营,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降低了农业风险。农民生产一直都受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农业风险对农民的不利影响。从市场风险来看,农民处于信息获取的弱势地位,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民在生产上具有盲目性,在产品销售上具有滞后性。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可以使农民及时主动的掌握市场信息,从而能准确的制定生产销售的决策,从而降低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从自然风险来看,农业信息化发展为农民带来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准确的预测信息(病虫害,天气等),从而改善了农民靠天吃饭的传统,降低了自然风险,有利于农民的增收。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就业结构的转变,促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鼓励富余劳动力出外打工以获得劳务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是劳动力的转移目前仍受农民自身能力和劳动力需求信息的制约。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和劳动力需求信息,促使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升农村的就业结构。

二、大力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

加大农业信息化投资,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宏观调控,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政府不仅仅是信息产品市场的一个用户,一个重要节点,更大程度上是以市场创建、支撑和调节者的身份介入农业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而投资是其重要角色的体现。

1、增加财政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的正确投资是国家农村信息产业与信息技术发展的保障。目前,政府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比例都远远不够,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所处不同区域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确定不同的投资额度,进而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在这方面,可以参照经济发达国家以及国内的发达地区对农业的投入,决定在农业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同时,也要对有代表性地区进行抽样调研,综合分析所得数据,从而得到最佳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量。

2、根据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先领域和优势项目。

农业信息化以网络农业为代表,应把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政府需要加大农业信息化的投入,整合和利用各种优势资源,确保产、供、销的畅通和优化循环,这对于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及提高农业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

3、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对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建设、资源开发、网络延伸和终端建设,对农业信息的采集、、接收有巨大作用。应建立统一的宏观管理机制,制定有关的优惠政策,创造更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以吸引、鼓励、引导、扶持集体与个人兴办农业信息企业。

4、加大农业信息化队伍建设投资,发挥政府的组织管理作用。

农业信息的开发和应用离不开农业信息化队伍的建设。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政府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继续实施各类优秀人才计划,提高农业信息化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优化科技队伍结构。此外,要注重农村信息员的培养,面向基层为农民服务。

农业信息化发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山东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131-01

1 农业信息化

1.1 农业信息化特征

信息化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则称为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不仅泛指农业及农业相关领域的信息集合,也是农业信息的整理、采集、传播等农业信息化进程[1]。将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与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与水平,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高[2]。农业信息化主要内容有农业物联网、农业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安全品溯源、精确农业等。农业信息技术逐步走向智能化、集成化、系统化,这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

1.2 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农业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信息化,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协调发展[3]。1994年12月,为了加速和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上提出“金农工程”。1996年,中国农业部建立了部级的中国农业信息网。2013年6月,国家成立了农业部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2013年11月,党的十提出了推进“四化同步”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融合,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农民生产生活相融合。显然,国家对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是越来越重视,并且为发展农业信息化做出了有效地举措。

2 山东部分农业资源状况分析

2.1 山东水资源状况

通过查阅《山东统计年鉴》[8](下同)表明山东2003年至2012年,水资源总量逐年波动。2003年至2012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03年山东水资源总量近500亿立方米,而2012年仅为273亿立方米。表明山东水资源面临严峻考验,水资源作为当今紧缺的必需农业生产资源,倘若其进一步减少必将抑制山东农业发展。

2.2 山东气候降水状况

山东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14℃,山东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 mm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季节分布很不均衡,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于夏季,易形成涝灾,冬、春及晚秋易发生旱象,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4]。

2.3 山东农耕肥料施用量的状况

通过数据[8]可以看出,山东近12年来,农用钾肥和复合肥施用量逐年增多,增幅显著;作为农业重要肥料的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逐年略有减少。面对我国肥料资源不足,利用率低,损失严重的紧迫局面,如何提高肥料高效利用成为当前的焦点。除此之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肥料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通过上述表明,山东水资源不足、肥料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的基本省情制约农业发展。农业资源和环境信息化、农业生产和农业管理信息化和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化将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也是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由于农业信息化离不开智能农机装备的技术支持,所以农业机械拥有量的持续增加也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间接的保障。

3 山东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议

3.1 农业科技信息化

山东省各地的农业科技成果颇多,但由于信息交流不畅,农业生产急需的实用技术得不到保障,导致农业技术与生产活动相互脱节的局面。因此,加快农业科技信息化,可以加强农业科研和生产活动的信息沟通,加快农业新技术成果的实践,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5]。

3.2 增加农业信息传播形式

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的实施方案,合理利用中国农业信息网所提供的信息。保障农业短信服务等通讯服务的正常运行,完善服务水平,提高信息的时效性。规范农业期刊内容,保障先进农业技术的可靠性。借助手机AAP软件,设立农业信息微信账号,通过微信向社会农业相关信息。

3.3 发展要借助高新技术

农业信息化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将遥感技术、系统理论、物联网技术、专家决策系统、GIS、GPS等技术应用于农业,可实现农业精细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进一步加大3S技术应用于粮食种植面积、土壤墒情、水旱灾害、农作物产量等监测预测,为农业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3.4 明确建设的主体关系

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主体。政府、农民、企业、涉农科研机构和农业协会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协调分工,最大程度获取农业信息化领域的价值。只有明确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关系,才能有效杜绝分工不明确,机构不合理以及责任不清的问题,为农业信息化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4 结论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同时,更要符合山东人多耕地少、水资源不足、肥料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的基本省情。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力由相对落后的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6]。今后,山东应主导农业信息化的多元化发展,着重对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资源信息建设、农业信息技术的产业化等方面加大力度。另外,由于山东不同地区的农业技术水平差异性较大,因此,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为山东全省推广农业信息化奠定基础[7]。

参考文献

[1] 曹卫星.农业信息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杨全海.澳大利亚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启示[J].农业经济,2013(1):27-28.

[3] 刘林森.现代信息化推动精确农业发展[J].信息化博览,2013(3):51-53.

[4] 宋翠翠.山东省水资源储备模式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2.

[5] 李道亮.现代农业与农业信息化[J].中国信息界,2008(5):66-70.

[6] 高军.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以泰安市岱岳区为例[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09.

[7] 刘一江,梁骏.广西发展精确农业的研究[J].广西农学报,2014(2):35-39.

农业信息化发展范文第9篇

1)各级政府涉农单位系统网站建设及办公自动化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四川省把与农业相关的信息服务网站一并纳入省农业厅的专业性网站,方便各种农业信息的查找与共享,使得农业厅的各办公单位真正实现办公的自动化,全面化,高效化。

2)具有较为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组织体系与平台。截至2014年,四川全省的17个市、州82%的县(市)以及65%的乡镇都有专门的农业信息服务机构或组织。截止到2013年的年底,四川省农户上网的数量达到12.17万户,四川全省县乡两级共计有专门的农村信息化机构2402个,有7937人专门从事农村信息化工作,四川全省的665个农业网站中有农户自己建立的网站390个[1]。

3)各种创新性的顺应时代变化发展趋势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措施纷纷出台。四川省建设了面向三农的“12316”热线系统,有需要的人士可以通过这个“12316”系统进行农业政策咨询、农业信息服务以及网上活动。从整体上看四川省的农业信息化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别和问题[2]。

2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政府重视度较低,政策实施力较差。当前,四川许多的基层农村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够,对农业信息化的概念模糊,农村的农民就可想而知了,虽然现在在四川许多市县基本都拥有涉农信息服务网站和相关的涉农支持政策,但由于政府支持度不高,导致执行力度较低,有些先进的生产模式,没有传达到农民那里。

2)信息数量少、质量不高。目前,在四川专门从事农业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的专业人员比较少,而且由于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使得采集数据的方式比较原始,而且采集到的数据精准度不够。在质量上,许多农业部门传上去的许多数据都是不达标的,有些更甚是胡编乱造的,这样就可能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

3)农民文化素质低,接受新技术、应用新技术能力低。就目前来看,四川省的农村农业种植人员文化素质都是比较低下的,在这些种植人员中,大部分都是初中文化水平以下的,而且年龄大都是45岁以上的居多,高中文化以上的人基本没有从事农业生产,这些充分表明就目前四川省来讲,农民文化素质令人担忧[3]

4)专业农业信息人才缺乏。在当前四川,这些人才比较缺乏的,都是一些只会网络技术的,不懂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这样会导致他们上传的信息不够准确和完善,从而导致农民得不到相关准确的数据,阻碍农民生产,导致严重后果。

3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1)培育和完善良好的体制机制。建议政府加强各部门的政策实施力度,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统筹规划,协调共进,切实做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市场与政府力量的有机集合。政策支持,尤其要支持那些利润小,作用大的市场服务行为,如减免其税负、加大贷款支持、降低贷款利率等。

2)组织实施一批示范项目。为了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建议实施下列示范性项目:第一类:基础支撑类信息化项目。建设省级农业应急指挥平台,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省级农业资源基础数据库,省级农业云计算服务中心等基础支撑设施项目等。第二类:生产应用类信息化项目。如精准农业、设施园艺、养殖业智能化管理等项目。

3)加大资金的投入,拓宽渠道,降低成本。目前四川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太小,资金的不足直接导致生产的落后,加上经济基础的薄弱,政府应该拓宽资金渠道,多方争取资金的介入,按照政府带头,市场运作的方式,扩大资金来源。

4)提高农民接受信息的能力,并大力培养相关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农村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有关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核心成员、农产品经纪人等的培训,提高采用信息技术及终端设备的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县乡干部、大学生村官及其他信息服务队伍的培训,提升其为农服务能力[4]。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四川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整个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根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好对策,推动四川省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

农业信息化发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寿光;农业信息化;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寿光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寿光市是山东省农业强市之一,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寿光市立足蔬菜产业优势,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以推动农业现代化。

(一)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到2012年底,寿光市有线广播电视网入户率达到99%以上,基本实现了户户通;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94部,移动电话67部,电视102台,电脑10台,实现了广播电视、电话和宽带网络的“村村通”。 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遍地开花的基础上,又建立起覆盖市内35个涉农部门、产业组织及执法单位的信息咨询服务平台,让方便快捷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直通农家。

(二)信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2005年 12月,成立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中心;2006年5月,投资30万元建成“三农”服务信息平台——寿光农业信息网,随后在全国农业部门中率先开通远程视频咨询服务系统和“12316”农技服务热线;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配备了信息服务配套设施和服务车辆,成立了信息采编室、专家远程视频服务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室等,开发了系列信息管理服务系统;依托农资经营点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建立了360多处农村信息网络服务站,促进了信息服务进村入户。

(三)现代物流信息与服务平台建设初具规模。投资20亿元,建成占地面积3000亩的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年蔬菜、水果及农副产品交易量100亿公斤;投资4000万元,建成蔬菜电子拍卖大厅,克服了传统交易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投资1300万元,建设的蔬菜电子交易市场,每年交易额达330亿元;新建成的农贸物流整体调配调度中心和信息平台,实现了对全市农村商品流通的综合管理;目前正在开发的“省钱猫”手机蔬菜销售平台,可以让各地用户在娱乐中完成寿光蔬菜的网上订购和配送。

二、寿光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育和成长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寿光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环节薄弱。长期以来,各部门普遍存在“重硬轻软”的思想,对信息资源建设尤其是信息技术研究缺乏必要的重视。虽然涉农网站建设和发展速度较快,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却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仍然不高,为民服务功能较弱,指导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缺乏信息资源统筹、共享机制。由于缺乏宏观发展规划和部门间的统筹协调,信息采集、分析和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信息资源分散、交叉重复现象普遍,信息集成共享程度低,信息的权威性和指导性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广泛。受条件、环境的种种限制,一些社会力量的信息化意识比较薄弱,寿光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扶持和部分龙头企业的带动,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广泛支持参与、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围。

(四)农业信息人才短缺。寿光市还未形成完善的信息人才培训机制,农业信息人才队伍仍不健全,既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又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复合型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寿光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大瓶颈。

(五)农民信息意识淡薄。随着寿光农业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多数农民逐步开始对信息服务有所需求。但农民的综合素质整体偏低,信息意识淡薄,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不强,导致农业信息服务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加快寿光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当前,农业信息化已成为主导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方向、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寿光市应抓住机遇,统筹协调、突出重点,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一)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要两手抓:完善各类信息传输网络建设;继续推广“三电合一”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行业在网络服务方面的优势;建立覆盖面广、内容全面的信息网络数据库;强化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政务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和创新。

(二)健全农业信息化网络体系。要继续加强政务网站建设,完善市、镇、村涉农部门局域网建设,还要着力加大特色农业网站建设力度,逐步构建起以“寿光农业信息网”为门户、各镇村涉农网站为平台、特色农业网站为支撑的农业信息网站群,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协调作用。新形势下政府应把加强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把满足农民信息需求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制定信息服务发展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构建农业信息标准体系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使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四)加强农业信息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机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发展农村教育,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规格的农业信息服务队伍。

(五)促进农业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在农业信息服务实践中,要根据用户的不同特点和各类信息的不同属性,选择适当的传播方式,既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又要利用好报纸、广播、电视、电话等传统信息传播手段,做到“土洋结合”,多渠道、多手段地传播农业信息,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信息和传播窗口,扩大农业信息的覆盖面。

参考文献:

[1]贾兴华.浅析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5(08).

上一篇:语文阅读题范文 下一篇:口语翻译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