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科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11:41:44

农业新科技论文

农业新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推广农业新科技;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农民科技知识的培训,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农村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引进力度,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和农业资源配置调整,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广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本文以个人在农村实际工作经历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推广农业新科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对农业科技的信仰、提高学习和掌握农业科技知识能力,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

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精神和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加快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按照有利于科技与农业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合理配置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现有基础,集中力量从事重大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农业科研机构应逐步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机构,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的农技推广队伍,逐步形成国家兴办和国家扶持、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为依托,建成国家农业科研基地和产业综合研究中心,加强农业基础研究、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和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吸引高层次的外国专家和科技精英开展合作研究,提高科技实力、人才优势和创新地位。通过学科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调整,建成一支高素质的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三、加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

加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有关部门要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合格的载体。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高、中等农业院校、成人院校、农业职业学校、农干校等各级各类农业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健全的培训制度,为全面实施各类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奠定基础。

四、加强现有农业科技成果的熟化和转化

对一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要进行工程化开发,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以抢占市场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在种子(种苗)、种畜禽、疫苗与兽药、农药、肥料、饲料、农产品产后加工和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等方面,建成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使其为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发挥重要作用。

五、加强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在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开发推广的同时,必须加强农业、农村的资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如农产品下脚料的利用、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等,如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会造垃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改善会造成农民生产生活的二次污染),因此加强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

六、加强农业技术的引进力度

按照新的引进原则,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增强我国农业技术储备的前沿技术为主,以提高主要大宗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先进实用技术为主,以促进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技术为主,加大技术引进力度。以农产品商业化、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工厂化农业为目标,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及手段的引进,以提高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强科技储备和发展后劲。

七、加强科技投入和资源配置调整,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条件支撑

政府既要加强对农业科教资源的宏观调控,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采取新的举措,对现有农业科教资源在重点领域、方向和任务上进行有效配置和系统整合,切实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农业科技产业,鼓励社会、企业设立农业科技创业基金;争取金融、保险系统对农业科技投资予以倾斜,放宽农业科技贷款限制,加大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力度;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和吸引国际组织和国外企业投资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和生态环境事业,才能有效地加快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宝文.努力开创农业科教工作新局面在全国农业厅局科教处长会议上的讲话

农业新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也使农业机械的推广内容越来越丰富,体系越来越多元化。农业机械推广本身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才能完成的项目,不仅要有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更主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推广体系。国家在农业机械推广体系中一定要明确定位,在宏观调控中做好监督、管理、制定政策、采取措施、拨款支持等工作,让农业机械推广工作能够有依据、有条理、有保障、有经费。广东省的农机推广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工作模式较落后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发展中的主要竞争力就是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将新的农业技术转变为现实可用的、地头田间的现实生产力,就要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技术。事实表明,计划经济时期农业机械推广体系确实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尤其是在推广初期,自上而下的部署,使得技术能较快地推广并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但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推广方式与现有的农业结构、农业发展现状有了很多不匹配的方面,使得近几年的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不尽如人意。

1.2力度逐渐减弱

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最迫切的问题,而农业机械推广则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但从近几年的现实情况来看,广东省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工作力度有所减弱。经过市场经济的冲击,政府的调控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主要体现在管理和引导的作用上。目前,大批基层农业机械推广站经过改革已经进行了整合,给推广工作开展增加了难度,即使有政策支持,但仍缺乏资金。同时,目前很多农业机械推广的模式与管理都缺乏与时俱进的时代感,许多工作人员的想法还停留在原有的计划体制里,对推广工作的转变难以及时适应,对自己的工作职能了解不清、定位不明,在推广的内容和方式上比较传统,与现在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无法抗衡,当然难以收到想要的效果了。

1.3工作经费支持不足、人员素质较低

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经费支持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对推广工作的认识不足,所以在推广工作的投入支持也不够。经费和投入的不足,直接加大了推广工作开展的难度,另外,不论是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还是知识培训、人员配备等软件设施方面,都对推广工作造成了直接的影响。由于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特殊要求,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也比较高,不仅仅需要工作人员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现在很多工作人员对推广工作的认识和了解都很欠缺,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总体上对农业机械推广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所以,很多省份都采取了一定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第一线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广大农民利用新技术。

2农业机械推广机制探讨

2.1树立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推广理念

2008年1月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发[2008]1号文件,提出了“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增收的若干意见”,强调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2003年广东省人大实施了《关于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议案》,提出“水稻上台阶,特色创一流”的发展目标,全省农机化得以快速发展。农机推广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农机推广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加大农业生产力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更好地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前进,首先应该转变工作思路,农业机械推广的最终目的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引进新技术新装备,从而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另外,现在的农业机械推广与以往的计划体制下的推广工作有所不同,应该形成“自下而上”———从农民利益出发,让农民尽可能轻松地从事农业劳动,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收益,保证农民的农业收入。

2.2建设完善的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体系

在原有推广观念下建立起来的农业机械推广机构作用逐渐减弱的今天,我们需要在新的理念下建立起适应发展、促进推广工作的新机构。但是,现在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没有或相对较少农业机械推广试验基地、农业机械学校和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等相类似的机构。据2012年统计,广东省地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19个,总人数137人。在没有试验基地(相关推广机构)的情况下,很多推广工作都是靠着农业机械推广人员走村串户、利用简单的传媒工具(例如发放宣传单宣传品、幻灯片演示、播放科普视频等)来进行讲解和传播,收效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因此有必要借助依靠专业的农机推广机构,抓好推广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注重宣传、培训相结合,让农民能听懂、能接受、会使用,真正做到农技推广推广深入并扎根农村。值得欣慰的是,全国近几年在这项工作上也开始加大力度,如广东省政府就已经根据不同的农业区域和农业类型,结合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率先扶持建立了30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其中水稻生产机械化基地8个,园艺作物生产机械化基地13个,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基地5个,畜禽养殖机械化基地4个。同时,通过利用这些基地的不同经营主体运用农业机械,引导农民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和技术,发展规模和集约经营,探索农业机械化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使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窗口”。

2.3经营服务相结合调整农业机械推广发展道路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进行不顺的另一原因,是现在部分农业机械装备价格较高、运营成本也高,影响其推广与普及。因此,在农业机械推广时,应注重走“经营与服务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道路,用长远的眼光,秉承“服务于产业之中”的宗旨,以农机服务为突破点,通过提供相关的经济补贴、开展培训、设立推广基金等方式进行牵头与推动。

2.4开拓与多元化需求相适应的推广渠道

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意味着农民对于农业劳动方面的技术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农民需要了解更多的农业机械化信息、更多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所以推广渠道也要更加多元化,适应农民的实际需求。以前农业机械站的推广渠道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但现在我们处于信息社会,大量信息充斥市场,多元化的推广渠道有助于农民更多更好地接触和感受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据2012年统计,广东省通过创新推广渠道,较好地推动了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开展,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到2414万kW,比2005年增加将近700万kW;拖拉机拥有量达到35万台,比2005年新增2万多台;配套农具36万多台(套),比2005年新增4万多台(套);联合收割机拥有量1.8万多台,比2005年新增1.3万多台;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亦提高至50%以上。农业机械推广部门要加强与农业机械生产、科研等机构的及时与有效沟通,并多做调研和反馈,发挥农业机械使用者和生产者之间的桥梁作用,使农业机械生产真正的运用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服务于农业,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实际的贡献。

2.5重视人员专业素质养成注重农业机械推广创新

从事农业机械推广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业务要过硬,才能够做好推广工作。因此,更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相关知识储备的更新,另外要“有所专、有所精”,同时,也要根据人员本身的素质、特点等进行分类培养,做到“人尽其才”。创新是技术发展的生命力,也是推广工作能够取得成效的核心。在推广工作中,一定要与实际的农业生产结合,“注重效率,按需推广”,要注重推广方式、内容、渠道的创新,注重田野调查,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新、分析和研究,才能走出一条灵活高效、互惠互利、协调发展的推广之路。

3结语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内容,而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则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进器。广东在建设现代农业强省过程中,一定要把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摆上重要的位置。

农业新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新常态下河南省经济运行特点与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河南省金融服务的实体经济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潜力与发展政策研究 新常态下河南省技术转移人员能力提升研究 新常态下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优化研究 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实证研究 新常态下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中原经济区建设下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研究 人口红利转变视阈下河南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新常态下河南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制约因素及转型路径 产业融合背景下河南省旅游新业态发展研究 产业升级背景下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现状研究 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省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省体育协调发展研究 跨文化视域下河南省的国际形象:现状与构建策略 河南省就业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河南省排污权交易制度配套政策研究 河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战略的政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占江.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12):113.

[3]赵志伟.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5).

[4]武文韬.经济新常态下优化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创新环境问题分析[J].创新科技,2015(08):73-75.

[5]陈怡.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10):44.

注 释

[1]人民网河南分网:

[2]占江.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12):113.

[3]赵志伟. 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5).

[4]赵志伟.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5).

[5]武文韬.经济新常态下优化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创新环境问题分析[J].创新科技,2015(08):73-75.

[6]陈怡.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10):44.

农业新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品牌个性理论;品牌发展策略;区域品牌;品牌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82-02

东莞市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作为东莞市政府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载体,是实现东莞制造2025新一轮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区域。作为东莞产业支援服务中心,松山湖还是东莞重点景区,目标是以科研产业、教育产业作为依托,大力发展市场中介及金融、物流、会展、旅游等服务产业。但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品牌,东莞虽然投入巨资进行品牌形象塑造,但还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区域特质,配套设施不算成熟规模化发展,东莞市政府在其品牌形象定位时不能精准化描述其主要功能。

本文将品牌个性理论作为基本的论证基础,分析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作为一个区域品牌的品牌个性,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品牌发展策略及营销策略。

一、文献综述

(一)品牌个性。1997年,品牌个性的测量由珍妮弗・阿克尔(Jennifer Aaker)提出,定义为“一组与品牌相关的人类特性”。根据阿克尔的研究,品牌个性特征有五个主要集群:(1)纯真(Sincerity);(2)刺激(Excitement);(3)称职(Compe-tence);(4)教养(sophistication);(5)强壮(Ruggedness)。一般情况下,品牌个性被认为是“品牌资产的强有力支撑”,也是建立消费者忠诚度的主要驱动力和打造与消费者良好互动的有效品牌手段。品牌个性提供了与产品相关的属性,能有效满足客户心目中的象征性和情感功能。

(二)区域品牌。区域品牌主要是指某个地区或行政区域在产业市场具有较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的品牌、形象或商誉,“是区域内产业、企业、产品或服务及其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表现”(凯文莱恩凯勒)。区域品牌与当地政府主打的产业及特色经济密不可分,是某个地域内企业品牌的集体行为,也表现为由区域和产业名称为核心构成的区域产业集群。

国内学者李光斗则提出了新的阐述,分别从品牌市场力、品牌忠诚力、品牌核心力、品牌领导力分析品牌竞争力。本文主要着眼于品牌个性理论,认为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应找准符合该地区的品牌个性元素,并以此为依据打造属于自己区域品牌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二、松山湖在品牌个性理论分析下所对应的品牌策略

从以上关于品牌的基本理论来看,虽然大量研究都在构思如何品牌,却很少研究品牌个性理论在品牌发展策略中的具体关系。因此,在对品牌人格理论进行细致分析后,本文大胆尝试品牌个性理论分析松山湖这个区域品牌。

(一)松山湖的品牌个性

东莞松山湖作为东莞政府为高校研究机构、高新科技产业、软件研发企业和金融服务企业打造理想工作场所的重要区域性品牌,园区设置了办公区域、图书馆、博物馆及生活设施配套中心等满足产业功能需要的各类设施,但园区设施的空置率较高,在配套设施完善力度上还需加大力度。

对应如下品牌个性理论的五大特质,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无疑符合五大维度中的刺激(Excitement)维度。紧扣品牌个性理论中刺激(Exciting)这个元素,松山湖应满足顾客及消费者追寻以下几大目标的要求:大胆、英勇、想象丰富、时尚。创业的激情能够激发大胆的需求满足度,但在想象丰富及时尚方面,松山湖的配套设施远远未能达到此种要求。

(二)东莞市松山湖的品牌形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本文将从概念创新、功能创新、业态创新三个方面具体阐述松山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的建议。

1.概念创新

松山湖一开始作为创业孵化园,满足了创业者追求刺激大胆的个性理论。但在中后期规划的时候,引入了衣食住行等配套设施,如北区创意生活城和万科生活广场,但在配套上主要注重“食”和“住”两方面,较少考虑来此创业者的“衣”和“行”。因此区域品牌在后期定位应该注重概念创新,逐步把创新的成果落实到筹备、设计、装修、陈列、布置和运作中,和艺术、教育、零售、商业地产等不同行业相融合,紧扣品牌个性理论中刺激(Exciting)维度。

松山湖区域品牌的生命线最重要的基础是吸引人来消费、投资创业,其次才是作为教育产业孵化园,必须先有来源才能更好地规划。松山湖需要充分考虑投资者及消费者对科技园区及旅游景区的功能需求,建立起完善的医疗、休闲、商业、银行、公安、邮电、通迅等现代化的区域服务体系。要把松山湖建成大家乐意来创业、冒险及玩乐的地方,再也不能只提供一个概念,认为配备了基本的酒店、商务配套设施、购物商场及购物中心就可以了,如何盘活存量资源,把现有的设施捆绑销售,同时推陈出新,是松山湖创新的最大障碍及挑战。2015年,松山湖入驻了松山湖华为终端基地和台湾科技园等新兴企业及产业链条,但在基础配套设施上仅有万科生活广场和创意生活城两个以饮食门店为主的概念商城,远远缺少艺术、购物等必备的设施。

2.功能创新

在功能创新上,应该考虑现有设备的重复使用率,包括在原有的中心办公区成立联合办公空间(co―working Space)等新型办公形式,在旅游淡季利用商务会议展览及艺术节等特色活动减少配套设施空置率,不会形成现在周末人多平时人烟稀少的产业空心现象。市场营销需联动各个经济部门,提高坪效,增加会务收入、展览收入及酒店收入,松山湖在未来应该打造成涵盖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孵化园等多元化角色。比如可以在行政中心区改造成的艺术空间欣赏一场当代艺术展,在创意市集和兴趣长廊学习烘焙、绘画或是陶艺课。还能在创意生活城观赏乐队的演出。

3.业态创新

松山湖需要彻底颠覆在周末及节假日客流量较大,创业园无法积聚足够商家的现状,以积聚人气为主要目的,利用互联互通技术创新区域品牌的新模式,把整个创业园的资源通过电子商务、O2O等形式展现出来。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的配套设施能够满足来此创业及旅游消费的顾客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但在高层次的需求如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上,松山湖园区比较缺乏。以万科生活城――松山湖人气最旺的配套商业中心为例,在衣食住行四大模块上“衣”这一块急缺,没有满足本地创业者及消费者购物的需求。而在其他配套设施上,医疗、休闲、邮电、通迅等许多设施还不完善,无法有效满足人才的需求。

三、结语

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若想成为东莞未来的标杆项目,除了需要政府的推动力度、落地政策,还需要做出有价值、有底蕴的区域品牌。将投入功能创新、业态创新及功能创新的成本转化为土地的增值,从而实现投资回报,这才能实现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的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

参考文献:

[1]徐鹏,赵军.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资产增值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8):40-43.

[2]李华富.区域品牌竞争力测定模型构建[J].商业经济,2012(2):74-76.

[3]赵红,张晓丹.基于品牌个性维度的品牌定位诊断方法及时政研究[J].管理学报,2010(7):1039-1045.

[4]赵军,邢明军.区域品牌:一个特指“产业集群”的品牌概念[J].河北学刊,2008(5):237-240.

[5]白凯.国家地质公园品牌个性结构研究:一个量变开发的视觉[J].资源科学,2011(7):1366-1373.

[6]李飞星,王美媛.中国南珠产业产品品牌与区域整体品牌个性维度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2012(7):103-109.

农业新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南疆 农业科技 知识服务 体系构建

在新疆,天山山脉将新疆一分为二,天山以北称为北疆,天山以南称为南疆。南疆包括五地州,分别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和田地区。与北疆相比,南疆五地州的自然条件相对恶劣、沙漠分布广、降水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远远滞后。截止2013年度,南疆五地州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疆的27%左右,农村经济总收入占全疆的35%左右。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政府财政收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南疆农业科技服务水平相对低下。

1.南疆农业科技服务现状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由科技服务组织、机构或实体将农业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相关信息通过教育、培训、媒介传播、决策指导等方式介绍给农民,并利用相关基础设施、政策支撑环境等构成的系统。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效率高低直接制约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高低。近年来,南疆农业科技体系逐渐趋于完善。

1.1农业科技投入服务不断增长。

政府在农业科技工作中始终围绕“三农”问题开展工作。首先,注重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和引进,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其次,不断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着力将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生活中推广开来,为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保驾护航;再次,从农业生产的根本入手,引导农民运用先进技术的同时懂得合理开发和利用耕地、草场、森林、水资源等农业生产要素,为南疆农业的良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以上以政府为主导开展的农业科技活动使得近几年来南疆农业在良种繁育、节水灌溉、高效栽培、健康养殖、疫病防治等新技术的开发和集成应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使得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此外,近几年来,农牧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增长,以阿克苏为例,虽然总体上农牧业收入占到家庭收入水平的80%左右,但是从统计资料看,农民的收入水平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农民手中的收入增多了,自然会将收入中的一部分用于科技投入。在我们前期所做的调研中(见图一),3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会积极主动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并且在不使用新技术的原因中(见图二),有接近3成的受访者表示是受费用的制约。基于此,一旦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民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必然会增加。

1.2农村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一方面,开发适于南疆农村农民使用的信息设备和推介方式,降低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成本,推进农村信息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探索适用于南疆的科技服务模式。南疆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当前主要有“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特派员+协会+农户”、“科技特派员+企业+农户”、“科技特派员+基地(示范园)+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运行模式。多样化的模式可以为农民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农业科技服务。

2.南疆农业科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科技服务客体存在的问题。

2.1.1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从相关统计数据看,南疆目前文化教育和北疆还有较大差距,南疆五地州受教育程度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制于南疆教育水平低下,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量内地或北疆的低文化素质的人口迁入导致。从表一可以看出,南疆农民的文化素质明显低于全疆,以受教育在高中及以上层次看,除了巴州地区高于全疆水平,其他四地州明显低于全疆平均水平。比较突出的是阿克苏地区,受教育程度是高中及以上的农民所占比例只有3%,其次是克州3.9%,和田地区4.3%,喀什地区5.9%。

2.1.2农民观念陈旧。

明显偏低的受教育水平,一方面,制约了农民的观念,导致很多农民对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排斥,另一方面,即便接受了新科学技术,也会由于自身较低的文化素质的制约,导致在使用新科技的使用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增大,最终导致新科技的推广受阻。而使用新科技所导致的风险又会进一步影响人们对新科技的看法,久而久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对于南疆科技服务体系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如何走出困境值得思考。

2.1.3农民科技投入有限。

虽然从整体看,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观察其收入的构成不难发现,增长的部分主要源自于非传统农业。而传统农业如种植业和养殖业,其收入非但没有增长反而在下降。以南疆主要种植业的棉花种植为例,近三年以来,一方面,棉花种植成本不断提高(主要是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棉花价格不断走低,还有国际市场上优质低价棉花对新疆棉花的巨大冲击,导致棉农收入水平不断下降,甚至要依靠政府的补贴才能有所盈利。在这种背景下,农民很难有更多经济能力投入到农业科技中。

2.2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主体存在的问题。

2.2.1一线科技人员缺乏。

当前的南疆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存在严重的科技人员缺乏状况。在前期调研中,40%以上的受访农民希望农技人员能够提供到田到户指导生产,而现实是在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存在严重的人员缺乏,一线科技人员很少能亲自到田到户指导。加之南疆地广人稀,且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即便是到田到户指导其成本也非常高。分析南疆一线科技人员缺乏的原因主要是南疆自然环境恶劣,工资待遇低,导致很多科技人才不愿到南疆就业,使得一线科技服务人员数量少;另外,由于南疆基础设施缺乏、工资待遇低,导致原有一线科技服务人才的逐步流失,农业科技人才后备力量不足。

2.2.2一线科技服务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培训不足。

当前南疆一线科技服务人员受教育程度低,培训不足的状况十分严峻。从现有的基层科技服务人员看,虽然学历层次较高,普遍在大专以上学历,但是很多目前从事农业科技服务的人才所学专业并非农技推广。这使得有限的农技服务人员并不能都提供专业的高效的农技服务。此外,大量高学历、专业的农业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一些科研机构,如高校和农科所等,从事着上游的科研工作,这些科研人员一般很少直接参与面向农民开展科技服务。另据统计,农技推广人员中,每年只有不到10%的人员参加过培训,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仅有不足3%。而获得培训机会的多为县级农技人员,真正在农村一线的农技人员的培训机会少之又少。这直接导致一线农技服务人员知识结构陈旧。

2.2.3科技服务人员主动性差。

通过前期调研,在受访者中,60%左右的人反映没有农技人员进行入户指导,70%左右的受访者反映农技服务人员服务质量差,态度不好。大量农技人员反映工作繁忙,除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接受上级指派的其他工作,导致身心疲惫。导致农技服务人员主动性差的原因主要是农技人员的待遇低,农技推广机构的考核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存在较大漏洞,使得农技人员干与不干一样,干好干坏一样,农技服务人员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在农技推广服务中可能出现消极懈怠。

2.3农业科技服务媒介存在的问题。

目前南疆科技服务媒介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南疆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农民能够使用的媒介资源较少,从前期调研看,对农广播不断衰败、对农电视节目入户率低(尤其是低收入农民,入户率不足34%)、专门针对农民的广播电视节目少、质量不高。而获取农业科技信息便利的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先进的媒介资源由于成本高昂、农民素质较低等原因,因此在南疆使用范围不广。大部分拥有智能手机和电脑的农民仅仅是将其用于打游戏、看电影等娱乐项目,真正用于服务农业生产的很少。

3.构建新型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在南疆构建新型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着力构建既能满足农民需求又能推进农业发展的合理、可行、高效、创新的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增加财政农业科技投入,构建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国计民生,而农业科技水平直接制约农业的发展前景。农业科技投入带有明显的公共产品的特征(最显著的是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外溢性),所以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还是应以政府为主,引导社会资源向农业科技进行投资。从南疆农业科技的现实看,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方向主要是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经费投入、科技推广经费投入等。在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同时,加强对投入资金的监管,使之切实服务于农业科技。

3.2提高农民和科技服务人员素质。

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但可以通过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实现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掌握。如开展农业科技普及培训,利用多种媒介将新品种、新技术、新资讯,送进农户家中,送到田间地头;对一些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可以针对其所在的行业开展短时期的集中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对一些对职业教育感兴趣的农民,可以在家门口就近通过送教下乡、半农半读等方式给予系统的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任重而道远,需要长期待坚持和努力。

要提高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人员的素质,就必须强化现有农技服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农技人员尤其是一线农技人员的科技培训,不断更新农技人员的知识储备,为其服务农民打下坚实基础。

3.3科学规范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绩效考核,提升服务的主动性。

针对基层农技人员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应着力于改善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的待遇水平,同时引入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农技服务人员进行表彰,充分激发农技服务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待遇得到提高,自我价值得到体现,这样才能使基层农技服务人员踏踏实实地为农民提供高效、热情的科技知识服务。

3.4构建高效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切实提供农民所需的科技知识。

在充分了解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需求内容、构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传统的媒介(如:电视、电话、广播等),加快南疆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整合,提升信息的有效性和多样性,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新媒介(互联网络)拥有诸多传统媒介没有的优点(便捷、快速、互动、共享等),但受制于其所需的投入巨大,目前其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从长远看,新媒介必将得到长足发展。在构建高效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时,要充分考虑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应用和整合。

在推动南疆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必须依靠科技投入,而科技投入离不开完善的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未来农业发展的出路在科技、潜力在科技、希望也在科技。因此,构建好新型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对南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雷.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邬震坤.基于农户视角的新型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2.

[3]胡艳丽.新疆扶贫开发中的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4]黄燕.农业现代化视角下兵团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农业新科技论文范文第6篇

北科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许强在多个场合讲到:总结世界知名科技园区的特色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十年的建设实践,世界一流的高新科技园区应具有五大标准和四大关键要素:标准即“环境清新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高度聚集、自主创新活跃、推动区域发展”;关键要素即“政府是科技产业和园区建设发展的决定力量,良好的知识环境和创新环境是园区建设发展的必要条件,高质量、高速流动的人才和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是园区发展的动力,高新科技园区发展需要国际化和为民族服务的企业家精神。”

毫无疑问,北科建集团酝酿已久。科技园区开发的龙头企业,用十年的不辍努力打造了中关村西区、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园等城市功能区和专业化科技园区的全新面貌和国内外知名品牌,最简明、最深刻、最有新意的回答了科技园区的标准和关键要素问题。

这背后既隐含着沉甸甸的果实,又寄予着殷切的期望。

新世纪 新探索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办斯坦福研究园(硅谷),创造了美国经济领跑全球经济的惊人奇迹,使依靠科学技术快速提升综合国力成为主导。在二十一世纪抢占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的共识后,科技园区开发建设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无论是60年代以硅谷、波士顿128公路科技带为代表的老牌科技园区,还是80年代以来以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区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园区,无一不在为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新科技园区而努力。2005年9月,国际科技园协会第22届世界大会召开,就如何创建世界一流的高新科技园区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从代表世界一流的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中国台湾新竹、英国剑桥、法国索菲亚、韩国大德、日本筑波等科技园区的普遍特点看,科技园区在引领世界产业走向高端,成为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源地;具有很强的内生增长机制,从创业企业中培育出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大公司;聚集大量高端要素和专业集群,并创造新时代前沿的模式、制度和文化,籍此总结了世界一流的高新科技园区的标准和关键要素。

世纪之交,政府决策者审时度势及时抓住科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大力实施了科教兴国和科技强国战略,并在1999年作出了建设中关村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重大部署。2005年6月,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代表的我国诸多高新科技园区,发表了建设世界一流高新科技园区的创新宣言,努力向世界一流的高新科技园区迈进。2005年,温总理视察中关村科技园区,对科技园区建设的功能定位和作用发表了重要讲话。2006年科技部在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新阶段推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重大举措,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3个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科技园区。

中关村西区、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以其浓厚的科技文化底蕴,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北科建集团,在党和国家领导的关怀关注下,在基本完成科技园区大建设之后,又一次踏上了探索之路。

新视角 五标准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深化的严峻形势和建设中关村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区的艰巨任务,北科建集团对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标准和关键构成要素的研究,充分反映和回应了广大科技园区的愿望和心声,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现代化国有企业的崇高使命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更给我们作出了信心、力量、希望的生动注解。

在环境清新优美,在园区开发中强调环境建设。世界一流高新科技园区突出强调的是清新优美的自然地理环境,如硅谷坐落在盛产大樱桃的旧金山南部谷地,初期生态环境以农业为主,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波士顿128公路科技带都隐蔽在公路两侧的丛林中,环境优美、宁静。中关村西区开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科技,师法自然,映射传统”的设计理念,保留了三处古建筑和30多棵古树,并广泛吸取了美国城市中心区、法国拉德芳斯广场、日本新宿、香港中环广场的成功经验,在众多的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化建筑中,营造了一块幽雅别致的都市绿洲――城市空中花园,面宽190米,纵深500米,面积达10万平方米。中关村广场花园上面绿树成阵,郁郁葱葱,鸟鸣偶闻,绿化率达到50%。同时,中关村软件园采用生态“浮岛”的理念,软件园、生命科学园容积率平均达64%,绿地率45%,为科技者创造了优美的创新环境。

基础设施完善,设施建设强调先进。世界一流的高新科技园区素所具备的完善的基础设施应是水电气供应充足,道路通畅,通信方便,市政设施完备,居住教育条件完备,娱乐休闲设施配套,能够形成一条龙服务,并向电子化、网络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达到自我良性运转。中关村西区建设了四通八达的地面交通体系,建设了我国第一条地下交通环廊和综合管廊。利用国际先进的冰蓄冷技术,建设了经济环保的集中供冷站,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重要标志,开创了我国地下空间利用的先例。

产业高度聚集,落户企业注重品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安德瑞斯(D.B.Audretsh)对硅谷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指出,技术革新能力和市场国际化是制约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而聚集地的优势恰恰在于能够保证企业的上述能力,从而实现1+1>2的效能。微软、新浪、百度等入驻中关村西区,中关村软件园落户的IBM、甲骨文、路透社、汉王科技、华为等170家软件研发顶尖企业和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进驻的美国健赞、瑞士先正达、生命科学研究所、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组研发及工程中心等6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协同效应和完整的产业链条。

自主创新活跃,技术进步强调自主创新。创新是经济活力的来源。从熊彼特(J.A.Schumpeter)的技术创新学说到诺斯的制度创新学说,都将创新视为营造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中关村软件园短短八年就获得自主知识产权1800多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近年来在国际生物医药领域发表的论文占国内总数的62%,获得国内外专利4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67项,承担国家863、973项目25项,。

推动区域发展,效益指标突出区域贡献。推动区域发展,造福民生,提高生活水平是科技发展的归宿。如今的中关村广场已经形成了总部经济云集,高科技产业链覆盖了从高端到低端的整个市场,呈现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为10多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2009年区域企业上缴税收19亿元。2008年中关村软件园实现产值170多亿,生命园技工贸收入达到90亿元。

新表述 四要素

达到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标准的要求,需要按照科技园区培育、成长、形成的客观规律,各级政府和社会各届需要共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是科技产业和园区建设发展的决定力量,开发模式突出政府主导。世界七大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强调政府主导、政企联动、共谋发展、共享成果。金融危机后的硅谷,将其发展方向定为新能源和生物医药,而这正是奥巴马政府所一贯主张的美国发展的第三极;日本筑波、新加坡裕廊和中国中关村,则把政府主导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经过十年的实践,中关村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成功模式。

良好的知识环境和创新环境是园区建设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新科技园区的发展,需要足够的智力支持,包括高端前沿的知识聚集和不断推动的创新实践,也包括园区内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及过程中体现的质量和创新速率。目前,硅谷已经拥有高新企业近万家,工程师近30万,集中了世界上近1/4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加州近1/6的博士。英国剑桥科技园拥有3.5万名高科技研究人员,年贸易额高达40亿英镑。中关村西区更是借助于全国最密集、最顶尖的科研资源,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33所著名大学和以科学院为代表的60家科研机构,5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据全国的28%,2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占全国22%,21个部级开放式实验室,这些已成为园区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高质量、高速流动的人才和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是园区发展的动力。人才是知识、技术和创新能力的载体,是科技园区发展的最关键要素。科技园区的目标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效益附加,手段则是平台服务。其中的重点是金融机构(风险资本)和中介机构两大平台体系的搭建。国内外成功的高新科技园区,均围绕着产业网络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其中包括商业服务机构如管理咨询、会计、法律、培训机构等,以及行业协会和创新服务机构。

高科技园区发展需要国际化和为民族服务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一张“名片”。只有具有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才能主动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和国家的需要,更好地兼顾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大胆进行科技创新和新科技的产业化。硅谷以谷歌拉里・佩奇和塞吉・布林、苹果乔布斯等为代表的成功企业家,在创造了瞩目的经济奇迹的同时,也塑造了开放、思考、鼓励冒险及宽容失败的企业家精神。中关村以柳传志、邓中翰、李彦宏等为代表的一批创业者,坚持自主创新、先行先试,培育了以联想、中星微、百度等一批高技术品牌企业,在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充分发扬了国际化和为民族服务的企业家精神,带动了一批批有志之士投身到高新科技的创业之中。

农业新科技论文范文第7篇

__市畜牧兽医局兽防站__1990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兽医专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中共党员,现任__市兽疫防治站副站长、高级兽医师。担任__市畜牧兽医学会秘书长、__市家禽业协会副秘书长。近年来,积极参与申报“三元猪产业化养殖技术推广应用”成果认定和评奖材料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工作,该项目获省政府科技推广三等奖和省第七届“金桥工程”优秀项目三等奖、获__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其撰写论文10余篇,其中在《__省畜牧兽医》等省级刊物发表5篇,2篇论文获__市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论文获__省第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桃园围网饲养土鸡》被评为__市首届青年人才论坛优秀奖,20__年参与的《关于发展__现代畜牧业的思考》、《融入__城市圈 发展__畜牧业》获__省畜牧兽医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融入__城市圈发展__畜牧业》获__省农业厅金点子特别奖。20__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20__年度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先进个人”,20__年被__市科学技术学会聘请为“__市农村实用技术团讲师”,20__年、20__年分别被聘请为“农信通”、“农技110”专家和全市“一村一名一大学生”培训教师。20__年2月被__市科学素质工程小组授予20__-20__年度“__市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20__年以来,根据__市委组织部、__电大安排,本人被聘请为“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师,在全市各地讲解了《家畜解剖基础》等6门课程,按照教学要求,结合培养目标,在讲课时,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注重把握“必须、够用”的原则,减少理论性过强的内容,重点结合我市畜牧生产实际,并结合了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力求使学员掌握动物生产、疫病防控等知识,注重增加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内容,并力求传授国内外畜牧兽医新科技、新知识,推广畜牧兽医先进适用的养殖模式,为农民提供“学得到,用得好”的实用技术,拓宽学员视野,为农村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使这些人成为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应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民发家致富创业的带头人,为建设我市畜牧业现代人夯实基础。

在备课中,本人根据每门课程每个单节的学习目标,教学活动建议,认真讲解重点、难点和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及复习思考题,搞好学员的实验指导和实习指导,力求做到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把手机号码告诉学员,坚持24小时为学员服务,目前,有很多学员走上畜禽科学养殖致富道路。

几年来,培训“一村一名大学生”近千人次,学员合格率高,圆满完成了市委组织部、__电大指定的教学任务,深受各县市区电大学员的好评。

农业新科技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认识,多方面促进农业的现代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关键。

诱导创新理论认为历史上有多种农业增长道路,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国家应该有不同的农业增长道路。那些劳动力丰富而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应该走生物和化学技术进步的道路;那些劳动力稀缺而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国家应该走机械技术进步的道路。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认识到了把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直接移植到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导致高度无效率的增长。

相反,强调市场需求的诱导创新理论,则认为市场需求决定创新努力的有效配置,不同产业产品的发明数量与产出销售额密切相关,由此引申出三个命题:技术发明是一种经济活动,与其他经济行为一样,追求预期收益;预期收益取决于该项发明产品的预期销售额;而采用发明后的预期销售额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产品目前的市场销售额,认为农业技术推广和使用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盈利性,技术创新的收益是与农业研究的外部效应——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有关,而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率又受到经济利益的支配。

近年来一些学者运用上述两种理论对中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认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目前仍然是诱导性的。从要素稀缺性来看,虽然中国农村和劳动力市场很不完备,要素价格无法正确体现要素相对缺乏程度,但是作为生产者的农民仍然为追求产出最大化而寻求相应的技术发明。从市场需求来看,尽管中国的主要农产品特别是主要粮食作物还受到遗留下来的统购统销价格体制和行政命令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农产品价格和需求数量在政府政策的限制之下不能正确体现市场需求的强度,但由于农民是利益最大化的主体,农产品生产规模仍然能较好地反映市场需求规模,因而农业科研单位依然可根据实际需求规模选择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创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农业进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农业经济迎来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其利弊如何最终取决于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近10年来,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使粮食价格也随之提高。如何搞好科技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瓶颈的问题所在。

一、浅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障碍

在我国,由于农业生产者数量庞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虽然广播电视、报刊等传媒在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最主要、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仍然是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与农业生产者面对面的沟通。然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信息持有者尚未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传播特点,农业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传递者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传递机制,加之由于近年来面对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原本效果不错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大量涌现的新形势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日趋严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科技传播渠道建设障碍,我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很快,但网上资源匮乏,因此网络用户稀少,加之用户入网费用的提高,进一步限制了网络信息的开发。同时,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水平低,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信息时效性不强,也大大限制了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加上普遍无偿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现象,使得成果拥有人(包括成果转化开发单位和各级推广组织)的经济利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严重者甚至无法收回成本。从而形成一个怪圈:免费或过低的收费,将使科技成果与信息的供给者血本无归,而过高的收费又往

往造成潜在用户的流失使得新科技无法得到推广。加强农业推广工作是科技转化的前提。

二、创新科技转化的对策

对于怎样提高创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进一步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是有效提高科技转化的重要手段。进行制度创新,改革农技推广项目的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的农技推广项目招投标竞争制度,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条件,解决其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以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使农技推广工作得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新生力量的扶持及建设,以弥补了政府农技推广部门的不足,填补农业科技推广的一段真空地带。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以农民专业协会为代表的民间科技推广组织的作用,积极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在建立扶持政策的同时还要为涉农企业等中介组织提供良好的政策空间。融技术、产品、服务于一体的中介组织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技术成果、技术转化、技术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利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率。结合国情,注重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采用多种信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并要加快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通过政府和民间、国内和国外等多种投资渠道,加大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投融资力度,促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在线推广。在信息传播中建立并实施信息的准确、规范,实现标准化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避免无效和错误信息的出现。导致农业生产者对信息产生不信任而使科技成果的应用受阻。

三、有利于科技转化的因素

农业经济多样化发展(传统的粮食开发机制转向大食物开发机制,传统的种植业二元结构机制转向三元结构机制,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转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传统地耕地资源开发机制转向多次增值的现代化农产品制造业机制。)必将为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带来新的契机,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带来强大的需求之风。

而在近期举行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战略专家座谈会”也作出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建设,以依托科技中介这一“红娘”,为科研成果与“三农”牵线搭桥的决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红娘”队伍,初步形成开放功能完备和高效运行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以满足各类农业科技创新活动需求。解决中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整体市场尚不成熟,农业科技中介机构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政府管理封闭使技术信息流动不畅、科技成果缺乏实用性、小农生产形式与科技成果推广相矛盾、中介机构的能力和认识不适应市场需求、资金不足等。科技中介的大规范建立也将为科技成果的转化起到推动作用。

四、总结

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认识,多方面促进农业的现代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关键。运用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律,增加信息流通的价值,是科技转化的必要条件。科技成果转化将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所在。把握其信息特点,遵循信息传播规律,改善信息传播条件,以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将是提高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佟屏亚.中国的高产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J].作物杂志,1997,(4):12~15。

农业新科技论文范文第9篇

《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现已更名为《中国果业信息》

《中国果业信息》(50-1173/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本刊沟通果业信息,聚焦产业发展,立足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动向,探讨业界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示最新科技成果。融新闻性、实用性、指导性、可读性为一体,为我国水果生产、科技、经贸活动以及各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大型果场、龙头企业、产业协会规划决策提供参考。是果树行业各级管理人员,科研及技术推广人员,专业户,企业、协会工作人员,水果生产者与经营者等业界人士的必备刊物;是涉农企业展示形象、推销产品的理想平台。

《中国果业信息》是一本以果业科学与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果业学科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技术方法和新现象,旨在推动中国果业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已成为中国果业的重要学术刊物之一。

该期刊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中国果业学科的发展和进步,提高果业生产技术创新和应用水平,并为科研人员和农业从业者提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的交流和分享平台。该期刊的主要内容涵盖果树分类、果树繁殖与育种、果树生态与环境、果树栽培与管理、果品采后处理与贮藏等领域,刊登的文章包括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技术论文、实验研究成果等。该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得到了广大读者和同行学者的高度认可,被广泛引用和转载。

农业新科技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推广农业新科技;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农民科技知识的培训,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农村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引进力度,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和农业资源配置调整,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广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本文以个人在农村实际工作经历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推广农业新科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对农业科技的信仰、提高学习和掌握农业科技知识能力,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

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精神和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加快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按照有利于科技与农业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合理配置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现有基础,集中力量从事重大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农业科研机构应逐步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机构,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的农技推广队伍,逐步形成国家兴办和国家扶持、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为依托,建成国家农业科研基地和产业综合研究中心,加强农业基础研究、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和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吸引高层次的外国专家和科技精英开展合作研究,提高科技实力、人才优势和创新地位。通过学科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调整,建成一支高素质的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三、加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

加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有关部门要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合格的载体。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高、中等农业院校、成人院校、农业职业学校、农干校等各级各类农业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健全的培训制度,为全面实施各类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奠定基础。

四、加强现有农业科技成果的熟化和转化

对一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要进行工程化开发,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以抢占市场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在种子(种苗)、种畜禽、疫苗与兽药、农药、肥料、饲料、农产品产后加工和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等方面,建成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使其为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发挥重要作用。

五、加强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在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开发推广的同时,必须加强农业、农村的资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如农产品下脚料的利用、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等,如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会造垃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改善会造成农民生产生活的二次污染),因此加强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

六、加强农业技术的引进力度

按照新的引进原则,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增强我国农业技术储备的前沿技术为主,以提高主要大宗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先进实用技术为主,以促进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技术为主,加大技术引进力度。以农产品商业化、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工厂化农业为目标,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及手段的引进,以提高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强科技储备和发展后劲。

七、加强科技投入和资源配置调整,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条件支撑

政府既要加强对农业科教资源的宏观调控,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采取新的举措,对现有农业科教资源在重点领域、方向和任务上进行有效配置和系统整合,切实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农业科技产业,鼓励社会、企业设立农业科技创业基金;争取金融、保险系统对农业科技投资予以倾斜,放宽农业科技贷款限制,加大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力度;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和吸引国际组织和国外企业投资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和生态环境事业,才能有效地加快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宝文.努力开创农业科教工作新局面在全国农业厅局科教处长会议上的讲话

上一篇:专业课程论文范文 下一篇: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