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3-17 10:30:44

农业工作思路

农业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

2006年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关键之年。我们农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省、市、县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为目的,以环境建设为抓手,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为载体,强服务、壮产业、优结构、铸品牌、增投入、夯基础,不断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二).工作目标

2006年我们的工作目标是:

—农业总产值达19.7亿元,增长8%;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60元,增长9%;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39万亩,粮食总产达10万吨以上;

—全县茶叶总产量达到3400吨以上,总产值达到3.3亿元,其中名茶产量达到2800吨,产值3.2亿元;

—实现全年水果产量7.5万吨,产值1.4亿元; —全年社会性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0万亩,产量20万吨,产值2.5亿元;其中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次,产量2.13万吨,产值3600万元;

—全年水产品总量达到1万吨,产值达到1.5亿元;

—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产值达到7700万元。

(三).工作重点

农业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要用一流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来武装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要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稳定粮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按照资源禀赋和规模化、设施化、产业化的要求,加快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聚;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创新农作制度,积极发展节约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使杭州农业产业体系体现先进性、高效性、集约性和可持续性。

(二)创新“两区”建设

要用工业化的理念、融合化的思路、集成化的措施,来推进“两区”建设,提升“两区”水平。园区建设上,要突出基础设施和条件装备,推进土地流转和新型主体培育,实现一二三产多功能融合,提升园区的效能和内涵。在粮食功能区建设上,要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功能区的建设与保护,在区域内实施高产创建和推进社会化服务。

(三)创新“菜篮子”工程

要巩固提升现有“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果,针对“菜篮子”产品季节性、结构性、区域性短缺问题,在加强基地保供能力上下功夫、在完善调控机制上下功夫、在流通体系和价格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努力实现“稳价保供”的目标。同时,要努力提升“菜篮子”产品的品质,重点是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检测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开展留地蔬菜质量检测、瘦肉精检测和“三品”标识专项治理,强化预警管理、标准生产和质量安全追溯,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

(四)创新农业科技

要按照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提高科技的到位率和贡献率;要发挥在杭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服务农业的作用,组织科技攻关;要深化完善“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市级示范乡镇;要着力研究推广一批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专项,提高农业丰收计划项目的实施水平和效果;要重视农民素质培训,提高他们应用和推广先进科技的能力,使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五)创新农业主体

一是创新农业生产主体。落实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向农产品优势产区集聚,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强对成长型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业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工商企业、农村经纪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从事农业开发。二是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强化对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要重视农村经济人队伍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交易等新型业态。三是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构建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农业生产及经营形成全方位的服务。

(六)创新农业文化建设

农业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稳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综合开发和乡村劳动力转移,放手促进非农产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减负固基,富民强县。

今年,我县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采取综合措施,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农民增收工作,又要分类指导,下大力解决重点乡村、重点农户的增收问题;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力争使农业产值达到110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300元,同比增长6.1%。

二、明确三个途径,加快农业和乡村经济发展

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农民增收快渠道

坚持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服务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源和现实的基础条件,着力打造区域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引进、选育、推广一批优良品种,突出区域特色,重点抓好特用玉米、蔬菜、畜禽、林果等产业的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生产。

一是做大玉米产业。重点突出特用玉米产业。今年要做大做强鲜食玉米产业,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加工能力,努力向标准化生产、群体化加工方向发展,年内全县新增鲜食玉米种植2万亩,总数达到4万亩,新上鲜食玉米加工企业4家,总数达到14家,加工量达到5000万穗。加大对三利秸杆与盛隆草业公司的扶持和引导,推动玉米轴为原料的糠醛加工等玉米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使我县的玉米产业开发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

二是做大畜禽产业。要围绕我县的粮食资源、秸杆资源优势,加快畜禽、畜种结构的调整,突出抓好商品型、生态型畜禽品种,加强养殖小区建设同时要加大对畜禽产品的防疫检测,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奶牛业重点抓好李青庄、郭磊庄、城、苏家桥等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小区奶牛养殖新增3000头,力争全县奶牛养殖量达到13000头;肉羊产业重点抓好优质肉羊繁育推广和屠宰加工,并全部实现舍饲圈养;猪鸡产业以永春肉联厂为龙头,重点抓好王玉庄、邹家庄等地的产业化基地建设,使全县暖棚猪养殖量达到10万户以上。鼓励引导以村为单位的养殖小区建设,推动全县养殖业快速发展。

三是做大瓜菜产业。要充分发挥我县近临张家口、京、津地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错季、精细、无公害、订单型瓜菜,并依托瓜菜加工企业,重点抓好郭磊庄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整合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今年新增瓜菜种植面积1.1万亩,总面积达到5.2万亩。

四是做大林果产业。以片8万亩杂果林基地为依托,结合全县退耕还林工程,抓好退耕还林区的嫁接改造。依托果品加工企业,重点抓好高庙堡万亩杂果林产业化基地建设,建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林果产业基地。加快对柠条、沙棘的开发利用,提高其转化率、利用率合商品率。

2、提升劳务经济水平,铺就农民增收新渠道

要通过发展小城镇、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等多种措施,为农民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使农民实现由“村里人”向“厂里人”、“城里人”的身份转化。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在县、乡两级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兴办劳务中介服务组织,有组织、有规模、有计划的输出劳务。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保证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相关部门要落实好政策,保障农民外出务工增收渠道的畅通。全年实现劳务输出2万人。

3、抓好非农产业,促成农民增收多渠道

发展非农产业是推进乡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把发展非农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用工业“大车”拉动相对弱势的农业“小车”,通过对接农业资源增强工业活力,提高农业活力,提高农业效益。积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以资金、设备、技术信息等多种形式参与农业开发,鼓励非农业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和运销业,兴办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社会服务组织,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由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促进乡村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要积极扶持乡村非农产业争创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三、抓住六个重点,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把乡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乡村沼气等工程建设,作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抓手,加大力度,提高质量,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户、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乡村基础设施。

加强以“水”为中心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蓄、打、节、引多种措施,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措施。完成新打机井30眼,新挖潜流3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要积极探索做大做强产业基地的路子,争取3—5年内时间将我县的30余万亩基本农田全部实现基地化。同时要抓好饮水安全,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继续实施农业生态工程,巩固和提升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继续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坝上生态农业、二十一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生态项目工程;树立精品意识,建设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精品工程;积极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加快农业工程与“四荒”资源权属改革进程,保护治理成果,全县森林覆盖率要达到18%。

2、突出发展龙头企业,着力提高经营水平

要认真落实“谁有能力谁当龙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政策,抓住“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提高带动力”三个关键环节,全面落实《县关于对农业产业化龙头服务扶持办法》。要坚持开放引进一批,大力发展一批,嫁接改造一批,不断壮大龙头企业的整体规模和实力,实现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形成良性互动。对新办的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强创业扶持和服务。重点抓好脱水蔬菜厂、()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绿野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农贸、生态科技、鲜食玉米加工、秸杆等龙头企业的建设。要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年内力争创出2—3个全省知名品牌。

3、加快乡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乡村改革

继续把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作为深化乡村改革和推进乡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要围绕市场和龙头企业的生产需要,以种养殖大户、营销大户和土专家为带头人,组建各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和壮大乡村经济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信息灵通、视野广阔的优势,引导农民进行种、养殖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围绕鲜食玉米加工、燕麦加工、脱毒薯种植、瓜菜加工、大棚猪养殖、柴鸡养殖、机械制造加工等产业,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高素质的乡村经济人队伍达到80人以上。

4、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科技推广中的示范作用。大力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

加大教育培训农民的工作力度,要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整合资源,把撤并的学校建成职业技术学校、乡村成人业校,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满足农民对实用新技术的需求,全年乡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人数比上年增长20%;围绕优势特殊产业发展,全年乡村劳动力专业技术培训人数比上年增加15%;争取每户都有1—2个科技明白人,使每个新增的乡村劳动力都能掌握1—2门实用致富技术。扩大乡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认真做好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全年培训农民工比上年增加15%。

5、强化农业对外开放工作,拉动优势产业的发展

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推动贸易农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县农业优势,以开放促项目,以项目带开放,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合接触同优化内部环境结合起来,广泛吸引外部资金、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在聚焦,坚持用开放的思维谋划农业乡村工作的新思路,用开发的举措拉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要有开放的观念,要解放思想,强化开放就是发展的观念,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二是要有开放的信息,提高开放效率;三是有开放的渠道,要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利用各种关系合人才,抓住一切机遇,拓宽开放渠道;四是要有开放的环境,要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地域环境,吸引投资。

6、继续抓好“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在重点项目上求突破

“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是乡村经济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工作抓手,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在巩固成果、提高水平、稳定增收-

上把“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活动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千村经济振兴”活动已经出列的贫困村要继续巩固扶贫开发成果,未出列和新列入的43个贫困村,要坚持走开发式扶贫路子,重点抓好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周转棚、周转畜、劳务输出等工程。专项资金要捆绑使用,投向贫困村,使扶贫工作整体推进。要坚持以经济强村为龙头,以“两转移一置换”(即农业向工业转移、乡村向城镇转移、农民置换成职工)为载体,确保经济强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贫困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带动整个乡村经济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要把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在巩固提高第一批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主体意识,紧密结合“村村通”“村村绿”等工程,推进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主街亮化工程和“一建(建沼气池)三改(改水改厕改圈)”。

四、深化四个制度,促进农业乡村的稳定和发展

1、完善一制三化工作机制

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加强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和村民自治的示范带动作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大乡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度。认真组织实施“素质工程”,全面提高乡村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的素质。要把解决“三农”问题的成效作为检验领导干部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要做好乡村支部换届工作,确保稳妥顺利进行,不断提高乡村党组织的活力。

2、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度

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是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规范乡村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和管理程序,不断提高村民自治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认真落实民主选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村级民主决策机制;认真落实村级民主管理制度;抓好村务公开工作,规范和完善民主议政日和民主评议村干部等民主监督制度体系,完善人民群众建议征集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健全对村务和村干部的监督机制。推进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注重实效,坚持同发展乡村各项事业和改善农民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3、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贯彻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创新乡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监管机制,切实抓好乡村财务审计,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加大对乡村财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力度,提高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推进乡村税费改革,加强对乡村“一事一议”筹资的监管,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认真贯彻土地承包法,稳定完善土地承包政策,进一步规范地土流转程序。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妥善化解乡村两级债务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定期督察调度,推动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完善对农业重点工作的责任制度

农业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努力实现农业工作开门红

——新洲区2006年农业工作思路及春季农业工作打算

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

(2006年2月25日)

各位领导: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新洲是一个农业大区,农业在区域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近几年来,新洲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都市农业大区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市场,尊重规律,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加快了都市农业建设步伐,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2月16日召开了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2005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今天,市政府又召开全市农村工作座谈会,这对各区做好“三农”工作是一个较大的鼓舞。下面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将新洲区2005年“三农”工作思路及春季农业工作打算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作一个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市领导批评指正。

一、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两大市场,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突出板块基地(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统筹各类要素,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加快都市农业大区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奋斗目标

无公害蔬菜常年园18.5万亩,总产150万吨;双孢蘑菇800万平方米,总产7万吨;生猪65万头,肉类总产5万吨;良种蛋鸡860万只,总产6万吨;无公害水产品7万亩,总产7.4万吨;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达到50%;农业产业化经营覆盖率达到50%;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力争农民打工收入占纯收入的40%;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户达到40%;农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21.03亿元增加到21.97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由2004年的3590元增加到3841元。

(三)工作措施

1、落实三农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务农的积极性。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中央1号和省委1号文件,这两份文件含金量较高,有很多惠农政策,作为农业大区的新洲,我们将认真贯彻上级会议和文件精神,加大以良种补贴、粮食直补、购机补贴和粮食最低保护价等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严格规范涉农收费,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认真落实化解村级债务政策,加快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全面总结徐古改革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国有农场改革,促进农场更好更快的发展;严格农村基本农田保护,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确保5月底以前全面完成,千方百计调动农民务农的积极性。

2、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构建都市农业大区框架。一是围绕六大产业抓调整,在蔬菜产业方面,以双柳10万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园为主,逐步带动李集、邾城等地蔬菜产业的优化升级;在食用菌方面:以武汉长华公司为龙头,以徐古为核心,推进东北部山区和丘陵岗地农民种植双孢菇。在畜禽产业方面,以阳逻升阳公司为龙头,引导农民饲养肉牛、水禽和特色动物,兴建专业化、集约化的养殖小区。在鱼类产业方面,以三大水产板块为重点,大力建设“三带(周武线、新施线、阳大线)三区”(涨渡湖生态旅游园区、武湖休闲园区、特色加工区),做强做优鱼类产业;在林竹产业方面,以东部山区和丘陵岗地为主体,引导农民发展公益林、商品林。二是围绕市场需求抓调整,瞄准鲜食型、加工型、专用型的农产品,积极引进和开发新品种,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和企业的需求;三是围绕粮食自给抓调整,继续调减小麦、中稻等作物,扩大双季稻和粮经兼用型作物,确保粮食安全;四是围绕避灾节本抓调整,压缩高耗水作物,扩大节水型、耐旱型作物,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避灾,发展节水避灾减灾农业;五是围绕特色产品抓调整,着力提纯复壮旧街的药材、阳逻的扁豆、汪集孔埠的土豆、李集的小香葱等;六是围绕文化底蕴抓调整,突出民俗文化之旅、农家休闲之旅、孔学文化之旅,引导区内外资本开发道观河、将军山、涨渡湖、桃花湖、七仙湖等重点景区;突出发展农家乐,重点抓好以阳大、新施、新道公路沿线为主的农家乐项目建设,发展乡村休闲农作和生态旅游,构建都市农业大区框架。

3、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龙头企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连接农民和联系市场的桥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区优势产业带和重点建制镇的布局实际,以实施“四个一批”(引进、扶持、改造、发展)为重点,以民营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为取向,优化区域环境,发展龙头企业,扶持以双柳农产品加工、升阳食品、徐古长华、涨渡湖中创食品、三店大兴等为主的龙头企业,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众创业,引进和培育一批生产型、加工型和流通型的龙头企业,并运用政策、资金等要素,引导企业向园区和小城镇聚集,共享基础和环境设施,降低建设和生产成本,实现企业集群和专业化分工,同时,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4、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省委、省政府确定2005年为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年。按照这个要求,重点在综合技术抓优化、关键技术抓量化、实用技术抓简化上下功夫。一是推广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是推广良种应用、设施农业、三高三省、轻型简化栽培、良田良法良制配套、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病虫草鼠害防治、综合防灾抗灾等技术;二是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标准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引导科研部门、农村经营户建立示范基地,推广生态模式,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和效益。

5、推进农村劳力转移,增加广大农民非农收入。要想富裕农民,就必须转移农民、减少农民。2005年,全区在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阳光工程”这条渠道,以农广校、技校、商校、二职高等为基地,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其素质和岗位技能,挖掘农业内部和外部的就业空间,进一步壮大区级劳动力中介组织,完善区街两级劳动力市场网络,建立健全社会化的劳动力服务网络体系,加大本区域内用工协调,大力扶持培育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全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力争2005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达到1.3万人,增加广大农民的现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

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新洲是一个农业大区,地形地貌特殊,自然灾害频繁,农业难以摆脱靠天收的现状。2005年重点是加固连江支堤,启动堤防达标工程,完成7座水病险水库整险,更新改造4处大型泵站,建设蓄水4万方以上当家塘50口,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加快改造等级公路20.9公里,硬化村级公路200公里;加强体育硬件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提高宽带、数字电视普及程度;利用农业部能源国债项目,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100口;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和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7、加大引资引项力度,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一是创新优势环境,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始终将抓好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重点之重点、中心之中心,凡是区域以外的资金就积极地去引,区域以外的项目就努力去争,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在硬环境建设方面,加快区街两级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完善区域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建设品味,为投资创业者提供通讯、传媒、电力、交通、金融和信息服务。二是建搭招商引资引智平台,以规划建设各类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区、农产品市场和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完善配套设施和落实优惠政策,大力改善软硬环境,增强投资的吸引力。三是加大项目包装推介力度,抓住国家投资农业和外商投资重点,积极推介区内优势资源和项目,引进区外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盘活农村存量资源。四是加大跟踪协调服务力度。对已申报的项目和签约的意向项目,建立领导联系和跟踪协调服务制度,确保项目早日立项、早日开工、早日见效。

8、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一主三化”战略的思路,依托武汉这个大都市,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村经济,实行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和街(镇)村统筹,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一是统筹城乡规划与建设,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城镇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村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等,统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统筹建设。二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按照现代经济发展规律,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推进产业集聚升级,完善技改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快发展以旅游、商贸流通、金融信息服务等为主的第三产业,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完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构建都市农业新框架。通过整合城乡各种资源,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形成城乡联动、产业共兴的局面。三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加强农民就业服务,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合作医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制度,同时,大力发展城乡教文卫事业,确保社会稳定和事业发展。四是加快相关制度改革,以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务工环境、子女入学、农村公共投入为重点,建立城乡同等的国民待遇,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2005年春季农业工作打算

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季主动,全年主动。为了实现2005年农业工作开门红,在当前春季农业工作中,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制定区委1号文件。根据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以及即将出台的市委1号文件,区委、区政府将组织涉农部门负责人学习,吃透精神,领会实质,并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讨论,听取意见,集思广益,认真研究,高标准、高质量地制定2005年区委1号文件,以此推动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抓好农业“五春”工作。以春播、春调、春繁、春防、春管五春为主,引导农民淡化节日气氛,及早谋划2005年春耕生产,同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传播抗灾知识,引导农民开展以清沟、施肥、防病为主的田间管理,防治好动物疫病,减轻灾害损失。2005年全区规划种植早稻26万亩,棉花10万亩,蔬菜16.5万亩,花生2.5万亩,中一季稻11万亩,玉米及其他2万亩,在田作物清沟达38万亩次,施肥达26万亩次,防病达29万亩次。

3、备足春播春调农资。组织区农业、供销等部门,发挥农资购销的主渠道作用,广泛筹措资金,组织人员跑市场、摸信息,多方采购种子、农膜、肥料、农械等生产资料,做到质优价廉、数量充足。目前,全区已备优质种子190吨,肥料55000吨,农膜780吨,农药300吨,农械11000台套,基本能满足广大农民春耕生产的需求。

4、开展各种支农服务。以开展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动员街镇场区、相关涉农部门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实行重心下移,开展各种支农服务。一是组织千名干部下基层,指导和帮助基层开展农业春播春调、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等工作;二是开展农村小康建设,利用市派工作队和区派工作组,组织干部进驻贫困村,帮助贫困村开展工作;三是搞好技术进村入户,动员农口相关业务部门以技术培训、电视讲座、送科技下乡等为途径,千方百计搞好技术服务;四是筹措春耕生产资金,动员区信合、财政、农发行等部门,多方筹措资金,改善金融服务,帮助农民和企业解决缺资的困难。

5、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一方面组织街镇场区和相关涉农部门干部跑市场、摸信息,进一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加大对本地、本市30多家龙头企业的衔接,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销定产,切实解除农民调整的后顾之忧。

农业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兴工强农”的战略部署,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攻,着力培育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经营主体,认真做好“科技兴农、产业富农、项目强农、服务惠农、依法护农”文章,打造农业升级版,争当发展排头兵,在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中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330万吨以上,蔬菜总产稳定在300万吨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1%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0%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病虫害疫情,

(三)工作措施

1、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结合农业部门职能切实抓好“一流转五服务”工作。大力推广“安邦模式”“泉湖、东冠模式”等模式,致力做好土地流转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检验检测等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十百千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即用三到五年培育10个领军龙头企业、100个示范性家庭农场、1000户种粮大户,力争五年内土地流转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全市加入新型经济组织的农户比重提高到50%以上。

2、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坚定不移地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三农”工作的首位,继续实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动员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将生产计划、关键技术、帮扶措施落实到位,确保遏制耕地抛荒和“压单扩双”取得明显成效;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度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开展“万千百”粮食高产创建攻关行动,以智能温室育秧为突破口,实现育秧方式的大变革,同时加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水肥藕合,“机艺”融合,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增产技术的普及力度;进一步完善“谁种粮谁受益”惠农补助机制;建立健全财政投入、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的粮食生产发展新机制。

3、全力抓好“菜篮子”提质工程建设。进一步落实按辖区内城镇人口人平3.3厘最低保有量建高标准专业蔬菜基地、蔬菜产业发展资金按辖区内城镇人口人平不少于7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蔬菜基地按3000元/亩的标准将部门资金整合到位等蔬菜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全市蔬菜生产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在中心城区建设部级、省级三万亩蔬菜标准园,其它县市区着力建设8大特色蔬菜基地,包括衡山1万亩的早白薯,衡东2万亩的黄贡椒,县3万亩香莲,祁东16.5万亩的黄花菜、5万亩香芋,常宁3万亩无渣生姜,耒阳2万亩的白菜,衡南2万亩的香西瓜等。

4、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市本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要按照每年不低于20%的增速逐年加大投入,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投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出台的关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用水、用电、用地、办证、税收等优惠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市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55”工程,即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农业局局长,5名责任人每人要抓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一个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一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原料供应基地、一个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济组织。全力打造粮食、畜禽、油茶、林木、果蔬五大百亿支柱产业,茶叶、烤烟、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支持县城所在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力争五年内,全市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过亿元的50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550亿元,年均增长20%。

5、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健全市、县、乡并延伸到村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力争全市农业标准化核心示范面积突破200万亩,实现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禁使用高毒剧毒农药和滥用添加剂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新提高。

6、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整合农村远程教育及涉农部门的信息服务资源,搭建农村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可供网上查询的全市主栽品种的生产规程、病虫害防治、水肥施用等的数据库时建立县有农技员,市有专家平台的全天候的远程科技服务系统,准确及时地为农民提供各类科技信息服务;加大先进适用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实现主推品种优良化,主推技术规范化,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生产服务社会化,产业经营集约化;以阳光工程为抓手,以种养大户、合作组织带头人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

7、切实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农业行政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示范窗口创建,力争全市综合执法机构全部实现创建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拓宽农业执法领域,积极开展耕地质量专项执法、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动植物检疫等专项执法活动,严厉打击各类坑农害农行为。

农业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二oo九年主要工作的回顾

###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工作,各村协调配合,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目标,各项工作推进扎实,成效显著。2009年农业生产计划目标完成良好,粮食及各种农作物又取得丰产丰收,农民增收明显。全年畜禽无重特大疫情,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层次提高。

一、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已有二年时间,现初具规模,发展良好,各项目在完成一期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二期的申报和项目的深化。邮佳花卉基地二期综合生产区已开工建设,绿妮瓜果完成研发室建设和部级瓜果基地的申报,瓜果研究所已开展工作,以循环经济、生态化生产的食用菌二期工程逐渐展开。林娟渔业合作社标准化鱼塘建设年底完工,鹿溪猪场浦东白猪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土地流转基本完成,绿化工作正逐步施工。上海精文公司花卉基地500亩土地流转完成,目前正在土地平整和园区规划。

为了提升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的整体水平,在镇政府的领导下,正在规划设计农业休闲旅游功能,加强项目间的协调发展,突出都市型农业特色。

二、以迎世博会,食品安全示范镇建设为契机,确保食用农产品的安全

三、农业水利管理工作扎实有效

利完成推进北澜港,北界沟黑臭河道治理,疏浚河道6.73公里,土方21.73万立方米,建成立式块石护岸7.32公里,护栏亲水步道各5.31公里,使###镇河道景美水清?

四、加大畜禽整治力度,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六、认真开展各类农民专业培训,增强为农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

七、搭建营销平台,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镇在近年来重视专业合作社,农业营销平台的建设作为09年工作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会是现代农业发展、规模经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农技推广的载体,也是产销的纽带。目前已有合作社25家,合计投资规模近6000万元,大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层次,生产水平,管理服务功能。甜得来桃子专业合作社、一品千寿合作社、六甜合作社,阿邱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带动了全镇水蜜桃的健康发展,使###水蜜桃处于紧俏状态,合作社收购单价4.5元/500克,在原南汇区属于前列,保护了农民利益,促进了农民增收,敬亭蔬菜合作社的管理模式,使蔬菜安全提高了层次,得到了市农委、区领导的好评。

八、推进土地完善工作,加快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

作为农村土地完善,建设流转中心试点先行镇,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今年基本完成土地完善工作。目前各项推进工作有序开展,服务平台建设紧锣密鼓,这是关系社会稳定,保障农民利益,推进农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保证。

2009年一系列工作顺利开展,党委政府的正确的领导,各级的关心指导,保证了计划目标的实施,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美化,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一点不足和困难,有待于今后工作的克服和改进,主要是:

一、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展较慢,与农民意识差距有关。阻碍了现代农业的推进,规模经营小,新技术推广难度增大。

二、粮食种植面

积进一步减少,粮食保有量完成难度加大。

三、畜禽整治工作难度增大,治理与养殖矛盾突出。

四、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由于项目申报原因,一些项目进度较慢,影响整体发展。

五、食用农产品源头监管工作面广量大,外来种养户多,规模小,结合程度低,总体文化素质较差,管理难度加大。

六、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待进一步提高层次,缺乏营销机制,带动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 2012年农业工作初步设想

2012年是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农村改革的关键之年,###农业要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抓住高效生态农业建设重点,积极配合推进农村配套改革试点,以迎世博创农业品牌为突破口,做强、做精###农业品牌,使“为农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上一个层次。

要完成上述指标,2012年需要推进的主要工作有:

2、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平台建设。这是一个惠农服务农民,保障农民利益,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实事工程。

3、积极推进畜禽整治,健立动物防控长效机制,在原有取得实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长效管理工作。

4、创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特色,完善监管制度。加强联户组长、养殖专业户的培训、监督,加大宣传力度,做到监管全覆盖。加强检测力度,做到畜禽、蔬菜检测合格率100%,认真做好“迎世博”活动的农产品安全监管,形成自律、监管、督察、检测、反馈的农产品生产监管体系。

5、认真做好河道整治农田灌溉等水利工程。村沟宅河整治、农村基础水利、中小河道整治,是服务农民、美化农村、农业生态化的有力保证。

7、抓好林果管理,控果提质,增加收益。从秋冬开始,加强技术指导培训服务,及时做好病虫预测预报和服务,增强农资服务内容,提升果品质量,提高亩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8、抓好世博特供基地建设和监管。###镇有四个基地:甜得来桃子基地、敬亭蔬菜基地、阿强蛋品基地及绿妮西甜瓜基地,主要工作是加强监管、建立档案、可追溯制度、严格操作规程。

9、做精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现代化、规模化、集体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真正起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能,为农民发展种养业提供技术支持,提升合作社内在素质,增加合作社收益。

10、开拓农民专业培训思路,提升为农服务水平。认真了解农民技术需求,针对性开展技术培训。加强为农服务,切实做好跟踪服务。

认真完成镇党委、政府、区农委、水务局等有关单位的工作任务,解决###镇农民的实际问题,全力以赴抓落实,推进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

农业工作思路范文第7篇

一、建立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机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农业公共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大对新期绿种植合作社联合社夹洲岛!联合开发有限公司的扶持力度。建设万亩精品蔬菜基地的技术指导、服务。以古寺新农种植合作社为龙头,建设好500亩小水果种植示范基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培育、发展一批小水果种植户。以华源种植合作社为龙头,建设一个千亩油茶基地,带动各村油茶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二、加强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一是机构建立:镇级设立防汛防台指挥部,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日常防汛防台工作,村级设立防汛防台工作组,全面负责防汛防台工作。二是制度完善:镇级防指制定防汛防台值班、安全检查、巡查、监测预警,会商系统管理,抢险队伍管理,防汛物资储备与调配,避灾场所管理,信息报告制度。村级防汛防台工作组依据实际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三是全面完成各项工程,总结农田水利畅通工程三年行动先进经验,形成农田水利建设长效机制。除上级下达的计划外,重点抓好河道清淤整治和小型河坝维护维修工程。

三、今年全镇计划早稻种植5000亩,中稻种植1.5万亩,晚稻种植2.5万亩,蔬菜种植2.6万亩,油菜种植1.5万亩,其他经济作物种植1万亩。鼓励土地向种粮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培育一批规模种植示范大户,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并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

四、强化农产品及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坚持现场抽样检查与群众举报相结合,严格监督农产品源头。二是对农资销售进行监督,坚决不让农民买到一瓶假农药、一斤假种子,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五、病虫害防治:我站做好信息上传和预报下发工作。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一旦发现虫情灾害,做到及时上报,对于病虫情报做到及时翻印下发。同时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和水稻生长季节,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措施,将技术措施印发至农户手中,并张贴。

六、加强农机监管,并适时督促农机驾驶人员参加安全月活动。切实做好一年一次农机年审工作。

以上是我站2016年的工作思路也是今后的工作重点。在未来的一年里我站也会齐心协力努力完成以上工作为多彩__添砖加瓦。

一、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二、全面完成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骨干大山塘除险加固

三、建立健全的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和监测体系

四、小流域河系治理和末端渠系改造

五、协助建设一个两万亩蔬菜基地和农产品服务配套中心

六、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中心和网点及农残检测中心

农业工作思路范文第8篇

一、围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实现较大突破

牢固确立产业化是提升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强化项目建设是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的理念。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力提高国家资金注入和“三资”的开发投入,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以宝应湖农业开发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核心区综合治理项目建设。通过宣传发动,提高认识,积极配合农业示范区建设,以西刘堡、渔业村为主体,在做好农民搬迁安置,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等方面问题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清障等工作,促进宝应湖农业生态示范园建设的顺利开展;二是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标,全面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2007年,继续以机场路沿河的大桥、北闸、南闸、西刘堡等村为主,围绕建设万亩高标准农田,通过申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投入达万元;实施以西刘堡村为主的6000亩省级优质稻米基地建设项目,投入xxx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万元;三是培植壮大规模农业企业,加快重点农业项目做大做强。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进一步培植以宝泰米业、金玫瑰园、乡村大世界园艺为重点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拉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依托宝泰米业通过实行订单收购、定点收购,加快了粮食转化,促进了粮食深度加工,提高了经济效益;依托金攻瑰园、乡村大世界园艺有限公司,通过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进一步扩大了花卉、苗木的种植;依托宝应湖、渔业、渔场等基地,着力培植地方“六小品种”的养殖,带动了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加快了全镇水产养殖的发展。

二、围绕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业生产经营成效明显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当前政策向“三农”倾斜的机遇,十分重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促进农业经济振兴。一是突出科技兴农。积极开展科技三下乡等活动,送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给农民,努力提高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份额。

1、认真做好科普宣传。在科技普及上实行“三改三扩”,即改过去只培训条线村干部,扩大到村组干部及农户代表;改过去集中培训,扩大到基层培训,改单一培训扩大到多项培训。据统计,今年共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32期,培训人员达2800多人次,镇农技中心,水产站等部门印制发放《__镇病虫情报》、《__水产》、《__农机》等8000多份,针对季节和病虫害发生情况,适时发放科技明白纸13万份,各类科技信息资料3100份,经过努力全镇农业科技普及率达80%。

2、加强农业科技指导。镇农业条线的镇村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坚持深入田头、圩头,精心组织指导,面对面、手把手传授防治病虫防治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有关知识。先后组织实施了“小麦一喷三防”、秧田控虫、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水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畜禽防疫防治等项长规与突击活动,有效抑制了病虫害和疫情的发生,取得了小麦单产820斤的超历史记录,水稻在大灾之年取得单产1150斤的好收成,全镇生猪检疫率达100%,没有禽流感等疫情发生。

3、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在落实国家良种补贴面积8万亩次的基础上,全年向社会提供良种三麦98万斤,水稻30万斤,良种推广覆盖率达100%。加大轻简栽培推广力度,全镇轻简栽培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84%,其中机插秧面积1.0万亩,水直播面积2.0万亩,抛秧面积1.2万亩,麦套稻0.5万亩,小麦免少耕面积达100%,最大程度的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指导帮助渔民发展网箱养殖,积极推广“稀、大、高”养殖模式,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其中河蟹每亩纯收益在2000元以上。二是突出品牌立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农业生态优势,积极培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品牌,进一步打造“__”牌大米、“宝应湖”牌大闸蟹、“朗亭”牌马铃等品牌,全镇农产品品牌已达个。大大提升了我镇农业产品的对外形象,逐步使__农业走出宝应,走向全国。三是突出投入强农。重视项目建设投入。今年农业项目建设投入累计达万元,其中,农业生态示范园区治理项目投入万元,国家土地平整项目投入万元,土地复垦项目投入万元,以及科技示范基地等项目投入万元。继续加大对新添置农机县的补贴投入,全年共新增各类农业作业机械台套,投入补贴资金达万元,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加快对农田水利设施配套资金投入。重点实施了以官沟、三团、刘庄等村为主的土地平整项目区的配套,以大桥、西刘堡等村为主的土地复垦区的配套,以运西和南片为主的防汛防旱工程的配套等,今年新建农桥座,圩口闸4座,80泵、50泵26座,350泵7座,全镇水利配套投入资金近950万元。从而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三、围绕构建和谐发展平台,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新农村建设是“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作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年我们坚持着力抓好以下几点,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大力开展“三村联创”活动。1、宣传发动,增进共识。通过召开会议,印发宣传资料等,大造舆论,赢造浓郁的创建氛围。2、精心组织,典型推动。继去年三里村创全市小康先行村后,今年在大力推广三里经验的同时,着力培植以三里、东升为主的市小康示范村,以齐心大桥、船闸为主的县小康先行村,做到以典型引路,推动面上创建活动的开展,逐步升档进位,逐年达标领牌。3、加强指导,整体推进。镇“三村联创”领导小组负责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镇农经中心、农技中心等部门具体镇实施。4、咬定目标,加快创建。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各村(场)把“三村联创”作为实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措施来抓。镇党委政府出台了相关配套奖励政策。目前创建工作进展顺利,三里村已于今年月通过市小康示范村验收。

二是着力拓展“双增”渠道。1、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优质粮、草莓、特水、花卉等优质高效新品种,加大培植力度,使之成为种养主角,促进农民增收。2、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就业。重视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先后进行了15期20个班的培训,培训人数达1400多人次,提高了我镇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技能和劳动素质。今年共新增一般农民纳税人企业个,向县外输出劳动力12868人,其中新增外境劳务输出71个,成建制输出800人,就地转移19844人,输入421人。全镇农民今年人均纯收入达6020元,比去年增加近570元。鼓励村(场)、有关居委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培大培强增收亮点,广群村级增收财源。大力压缩村级非生产性开支,实现村级减债万元,新增无债村个。

三是大力整治乡村环境。继续开展以整治村庄、河道、家沟家塘为重点的乡村环境整治活动。先后清理河道110条,14.9km,完成土方47.9万方,投入近132万元,结合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投入万元,实施农村改厕4800多座,新建垃圾池个,配备村庄卫生管理员名。制订实施了村庄家沟家塘联户保洁公约,农村卫生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四是搞好第二轮中心村庄和村民住宅小区规划,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在调查研究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全镇规划了80个农户住宅小区,并分别与有关村进行了对接,其中已有22个小区正在实施。加大小区配套投入,做到水、电、绿化等配套设施同步跟上。花庄小区、齐心小区、三里马庄小区等已成为新型农户住宅小区的示范小区,其中,花庄小区和三里马庄小区已分别被县市确定为农民住宅示范小区。

五是切实加强村民自治。坚持从规范村级财务入手,大力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制订了《__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管理暂行办法》,全面实行村级财务“双代管”,适时组织财务清理、审计,对25个村进行了财务清理,6个村(居)主要干部变动进行了财务审计。

六是加快农村通达工程建设。坚持把好工程质量关,加快实施进度。今年共实施了路、路、路等条公里的镇通村公路建设,累计投入资金万元,其中,镇投资金万元。路等条路均已通过市、县验收,切实改变农村交通状况。

四、围绕树立条线形象,为农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今年来,全镇农业农村条线的广大党员干部都能主动服从分工,积极开展工作,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瞄准条线全年目标任务,团结拼搏,踏实苦干,为促进全镇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水平作出了较大努力。一是服务重点下移。镇农技中心、农经中心、水产站、劳动所、水务站等农业后勤部门,切实转变服务理念,改变衙门作风,主动深入基层,把培训工作办到村(场),把涉农资料送到农民手中,加强与农民群众的交流,耐心宣传解释有关农民群众提出的实际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使农民群众十分满意。二是服务承诺到位。农业后勤部门积极实行承诺服务,公开服务内容、服务要求,主动践行承诺,尤其是在发放“三项补贴”资金,查假治假、科技服务等方面,把农民的利益放在最高利益上,一诺千金,确保言行一致,服务到位。三是服务措施扎实。建立了有关服务管理责任制,实行“一站式”服务,建立规范的服务章程、规章制度、服务流程,服务内容任务逐一落实到每个岗位,服务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真正把为农服务,为民服务落到实处。

为进一步增强农业条线工作责任,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对照镇党委政府制订的《__镇2007年农村经济工作暨干部目标考核奖励意见》、《__镇2007年度农村经济及农业生产目标考核办法》和《__镇2007年度农业服务部门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的要求,由镇农业条线负责人牵头分阶段进行督查,组织考核验收,将工作实绩与经济效益挂钩,有效调动了农业后勤部门和基层农村一线同志的积极性,增强做好为农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新成效打下了坚实基础,树立了农业条线的整体形象。

今年以来,我镇农业和农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在打造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高效农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实现小康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年。2008年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围绕镇党委提出的“开票销售突破五十亿,财政收入超双亿”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务实进取,努力为建设文明、富裕、和谐新__而奋斗。

2008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指标是实现农业增加值亿元;农业条线利用三资万元,其中外资万美元,争取国资万元;农业劳动力转移万人,其中境外输出人,输入人;争创市级小康先行村个,县级个;新增一段纳税人企业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村级减债万元,新增无债村个。

围绕以上工作目标和要求,2008年农业和农村将力争在以下个方面求突破。

一、要求真务实,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求突破。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围绕打造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按照市场需求、效益优先原则,适度缩粮扩经,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充分发挥有机食品基地核心区效应,做大做强有机产业规模,提升高效农业、标准化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推进农产品营销,搞活流通,积极培育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着力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2008年力争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个。

二、注重引导,在拓宽致富渠道上求突破。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重点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整体素质。深入实施科技入户、推进“双带”工程,培植致富典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逐步实现由务工潮向创业潮转变。新增劳动力培训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扩广运用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一户带多户和新品幅射效应,促进农民增收,集体增收。2008年争取培植生猪养猪大户20户,家禽养殖大户20户以上。

三、依托载体,在发展板块经济上求突破。以农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化。发挥土地整理综合效益,注重农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放大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核心区、正润生态园、金玫瑰园等农业园区优势,加快产业集聚效应,形成高效农业经济板块。强化品牌宣传,积极开展农业招商,扶持“三资”农业发展,促进项目和资金向农业园区集聚。2008年力争新增招商引资项目个,引资额达万元。

四、硬化措施,在新农村建设上求突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完善中心村庄和农民住宅小区建设。加快乡村道路、环境保护以及农村医疗、文化设施建设步伐,2008年力争以推进农村通达工程为主,完成镇通村、村通村道路条,公里。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以村庄河道整治为抓手,深入实施“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工程,切实改善镇容和村容面貌,提高农民群众的居住和生活质量。2008年力争看清疏浚各类河道条,公里,完善土方45万方,完成农田林网12000亩,成片造林500亩,四旁植树15万植株。重视加强村民自治,切实保护和充分发挥村民民利,认真搞好村务、财务公开,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建设。严格控制和防治新的村级债务,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作健康发展。

农业工作思路范文第9篇

一、主要工作实绩

(一)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1、粮食生产又获丰收

粮食生产在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克服长期低温干旱及雷暴雨等极端天气的不利影响,连续4年获得丰收,实现总产28.72万吨,较去年增加0.5万吨,完成预期目标的106%,属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其中夏粮面积47.36万亩,总产13.94万吨,秋粮面积44.39万亩,总产14.78万吨。

2、设施农业不断壮大

新增设施蔬菜2000亩、设施杂果1000亩、露地蔬菜3050亩,发展中小拱棚1.1万亩,全县设施蔬菜面积突破1.3万亩,蔬菜播种总面积达8.2万亩,总产量达15万吨。设施化程度的提高,极大的促进了蔬菜生产上档升级。

3、生态养殖健康发展

畜牧业步入持续均衡发展阶段,规模化、生态化已逐渐成为畜牧生产的主体。全县已有年出栏生猪千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28家、存栏万只以上的蛋鸡场7个、出栏万只以上的肉鸡场40个、奶牛场6个。建成大中型及养殖小区沼气工程7个,还有7个工程正在建设之中,生态循环经济发展逐渐加快。“金永丰”、“沛民”、“猪将军”等6个品牌畜产品远销全国多个城市。全年出栏生猪30.1万头、禽类82.7万羽,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2.53万吨、0.98万吨、1.45万吨,完成市考指标的120%、196%和161%,畜牧业总产值达5.5亿元。

4、一村一品产业不断提升

全县已拥有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0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2个。新申报了48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和3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出产了涵盖农业各领域的一批有XX特色的农产品和工艺品。40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年产值预计可达6.658亿元。

5、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

全县24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了农业部“一体化”认证,4个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了市上验收。在全县建立了4个农药残留检测点、19个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1个动物防疫实验室和1个植物检疫点,对全县12个定点屠宰场派驻了动物检疫员,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产品安全防护体系。除日常监测检疫外,开展了7次大型联合执法检查活动、4次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配合省市开展专项检查6次,确保了人民生活安全。

6、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

全县拥有农业龙头企业59个,固定资产总值9.2864亿元,经营收入达7.9亿元,带动农户93100户。深加工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了产品销售链。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12家,发展会员28096个,带动农户46539户,遍及全县21个乡镇168个行政村,其中30多家与超市签订了直供合同,实现了农民、超市、消费者三方共赢。

7、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全县新增新型农机具4958台,农机总动力达到36.13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完成机耕作业64.2万亩,机播作业81.1万亩,小麦机收41.5万亩,玉米机收5.6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面积81.45万亩,利用率达94%。全年无重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

8、农村经营管理逐步规范

全县366个行政村实行了村务公开,经营管理逐步规范,农民负担不断减轻。全年成功流转土地22902亩,为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166个行政村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试点,申请财政奖补资金2933.58万元,32.49万人受益。

(二)项目任务圆满完成

1、农业综合开发。在4个乡镇11个行政村累计投资1210万元,新打和改造机井90眼,配套设施齐全,提前半年完成了1.6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并启动了2011年3个乡镇5个行政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2、扶贫开发。年初确定的11个扶贫重点村完成投资1330万元,实施改厕、改圈、改厨630户,硬化出村道路58.3公里,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新启动了45个扶贫重点村建设,

已硬化道路168公里,修桥8座,完成投资3284万元。移民搬迁95户409人,85个贫困村全部与帮扶企业实现对接,帮扶工作全面展开。

3、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完成中央补贴资金816.48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4958台,受益群众3936户。玉米联合收获机从无到有发展到了81台。

4、沼气池建设项目。投资450万元,建成户用沼气池3000口,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全县农村户用沼气池总数达18000余

口。金永丰大型沼气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

5、信息入村工程。104个农村信息站点已全部建成,全县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达到396个,累计各类信息28775条,网上成交金额287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40%和359%,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6、长庆油田供菜基地建设。投资514万元,建成5000亩蔬菜供应基地,占地10亩的蔬菜加工检测中心运行良好,累计实现净菜供应4.85万吨,经营收入达73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12.3%。与长庆油田6500万元的订单农业,创出了产销直接对接的新路子。

7、金圪塔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成功流转土地1000亩,建成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500余亩,成立了“金土地蔬菜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值280万元。占地100亩的50栋日光温室大棚正在建设之中,明年开春可投入生产。

8、良种补贴项目。完成投资843.4万元,补贴小麦良种41.84万亩,玉米良种41.96万亩,水稻良种0.36万亩。

9、农民科技教育工程。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257场次,培训新型农民15220人次;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100人,农业综合开发培训农民3000人次,农机驾驶员培训150人,学历教育培养乡村农技干部63人。

10、温饱工程。覆盖山区及沿渭14个乡镇83个村,总投资22万元,实施面积22255亩,超额完成255亩。

11、粮食高产创建项目。两个小麦万亩丰产示范片亩产达505.4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出183.7公斤;两个玉米万亩丰产示范片亩产达600.1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出267.2公斤。

(三)不稳定因素逐步得到化解

1、畜牧长临工问题圆满解决。47名长临工中44人已经领到补偿金,共发放补偿金48.194万元,其余3人正在积极做工作,长临工队伍情绪稳定。

2、农民身份曾受聘在基层农技机构工作过的人员发放养老补助资格审核工作已结束。全县符合发放养老补助条件的人员共755人。

3、种子体制改革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8名分流职工挂靠到县农场,解决了养老金缴付问题。其他政策性安置到我局,但无工资的人员个人养老统筹缴纳工作协调良好,所有人员思想平稳。农牧企业包袱逐渐减轻,发展平稳。

二、具体工作措施

1、抓好关键环节,确保丰产丰收。一是做好病虫监测预警。建立了10个病虫测报点,组建了30人的村级植保员队伍,病虫情报22期、制作电视专题节目2期,预警准确率达95%以上。二是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共进行玉米秸秆还田36万亩,玉米灭茬旋耕覆盖38.45万亩。三是抓好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科技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使农民科学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全县45.6万亩耕地施用了配方肥,占全县耕地面积66%,为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2、实施科技项目,推进高效农业发展。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机化推广、良种统供、农民培训、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向品牌化、高效化发展。

3、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民务农积极性。加强项目监管,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三、存在问题

1、设施农业发展较慢。我县经济底子差,难以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设施农业发展较慢。

2、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功能弱。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企业,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企业拉动力不强。

3、农业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规范完善的产业化经营和服务体系尚未真正形成,农户、基地和龙头企业之间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农民的质量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法律意识较弱。

4、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基础上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成为制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

四、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农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重点,全面实施“74321”工程,加快XX现代农业发展,稳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主要工作目标:实现肉类总产2.2万吨、蛋类总产0.6万吨、奶类总产1.1万吨、蔬菜总产14万吨、粮食总产2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60元。

(一)做优四大产业

1、稳定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积极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加快改造中低产田,优化品种结构,抓好高产创建,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攻单产、促总产、提品质,实现粮食总产25万吨。

2、发展设施农业,做优蔬菜产业。以长庆油田生活后勤服务基地为中心,以设施建设为重点,打造5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做好蔬菜加工,严把蔬菜质量关,提高蔬菜附加值,巩固产销对接模式。以金圪塔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基础,扩大设施蔬菜规模,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设施蔬菜,努力把尚村镇打造成我县第三大蔬菜基地。带动全县发展设施蔬菜1.6万亩,使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8.5万亩,总产突破14万吨,向10万亩的发展目标迈进。

3、发展生态养殖,做强畜牧产业。以金永丰、天马、秦韵等规模养殖场为龙头,围绕瘦肉型生猪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肉牛、奶牛基地建设。抓好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治工作,加大沼气工程建设力度,新建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3处,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综合利用工程10处,户用沼气池2000口以上,大力推广“畜—沼—菜(果)”生态模式,示范带动全县生态农业循环发展。力争年出栏生猪30万头以上。

4、发展观光旅游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道文化展示区建设为契机,建设沿山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名优特色农业产品,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实现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接待收入1300万元。

(二)强化三大保障

1、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三品”认证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产地检疫和定点屠宰检疫,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新建农药残留检测室1个、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基地5个,进行农药残留样品检测10000个以上,确保畜产品产地受检率、屠宰检疫率、出场肉品持证率、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全部达到100%。

2、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保障。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和疫病防控实验室的作用,强化动物疫情预警监测和疫病防控,保证物质供应和应急储备,确保畜禽建档率、挂标率、免疫率全部达到100%。

3、强化植物疫情防治保障。加快苹果非疫区疫情监测站建设项目建设步伐,建立健全县、乡、村植保网络体系,抓好村级植保员培养和技术指导。抓好全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警预报、统防统治与应急防治管理,严格植物检疫,确保植保防灾救灾的社会效能。

(三)创新两大机制

1、创新农业规模化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板块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2、创新农产品营销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引导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营销大户和科技人员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实现“信息共享、利益均占、风险共担”。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县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以上。

(四)实现一个目标

努力把*建设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1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60元,增长15%。

(五)抓好七项工作

1、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培育板块农业。着力打造西安金圪塔现代农业示范园、西安金永丰农业生态养殖园区、长庆油田生活后勤基地、XX秦韵生态养殖示范园区、西安竹林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五大农业园区,以园区建设带动主导产业优化聚集,培育特色板块农业。

2、加强项目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加强沼气、良种补贴、温饱工程、都市农业等项目建设,做好45个扶贫重点村建设、1.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工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3、发展一村一品,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在做好40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主导产业提升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新申报示范村和示范乡镇的产业提升工作,积极培育“一乡一业”、“一县一业”,推动我县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4、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396个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和XX农业信息网的维护管理,年农产品供求信息15000条以上,实现网上销售农产品1200万元以上。

5、加强科技培训,为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撑。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和创业能力。培训农民人数不低于1.2万人次。

6、加强农业行政执法,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积极协调,建立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推进农业法制化建设,切实依法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超级秘书网

农业工作思路范文第10篇

一、 工作思路

(一)落实一个新理念。即贯彻落实和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通过创新兴农、协调助农、绿色护农、开放促农、共享富农,推进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

(二)确立两个工作目标。一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确保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始终保持在全省的领先地位;二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切实提升农业竞争力。

(三)构建三个体系。一是产业体系,即构建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四个百万亩”和“一个百万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生产体系,即不断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农业供给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更好适应资源与环境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经营体系,即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形成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创新与运用的体制机制。

(四)提升四个水平。一是提升重要农产品供给水平;二是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水平;三是提升农业风险防范水平;四是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五)强化五个支撑。一是强化科技支撑;二是强化装备支撑;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四是强化政策支撑;五是强化法律支撑。

二、重点工作

(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进一步优化提升“四个百万亩”。落实“四个百万亩”长效管理,确保全市总量410万亩以上,按照形成功能区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品种布局,提升质量效益。

稳定优质水稻种植。全市稳定水稻面积110万亩以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升优质粮食品种覆盖率,建成一批规模连片的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加快发展特色水产业。优化水产养殖结构,减少湖泊河荡网围养殖面积,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培育一批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水产种业企业和种苗培育基地。

加大蔬菜产业发展力度。注重“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加大叶菜类、时令类蔬菜生产供应力度,大力发展“水八仙”、食用菌等特色蔬菜,2016年全市新建和扩建“菜篮子”基地2000亩。

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优化和调整我市畜禽养殖空间布局和养殖结构,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畜禽养殖场建设,重点在各级各类农业园区及规模种植业基地中布。开展养殖场综合治理示范创建。加快推进生猪屠宰行业清理整顿,优化畜禽屠宰企业布局,推动标准化改造,鼓励和引导重点生猪屠宰企业前延后伸,逐步实现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等一体化经营。

(二)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水平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制订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统一建设内容、统一监督考核、统一上图入库,实行永久保护,全市新增高标准农田5万亩。

加快标准化池塘改造。制订完善鱼池改造的标准和内容,开展标准化池塘改造工程建设,新增标准化池塘2万亩。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部级、省级农业园区水平,继续开展市级园区认定工作,支持农业园区建设创业孵化集聚区,形成一批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完善、要素齐全、合作开发的现代农业园区,全市新增农业园区面积7万亩以上。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提升粮食烘干能力,提高农机装备、农机作业和农机管理服务水平,2016年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8.5%。

(三)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组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

加快推进职业农民培育。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培育力度,开展职业农民认定工作,落实新型职业农民社会保险补贴政策,2016年全市新增职业农民1000名以上,培训现有从业人员2000名以上。

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8.5%。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综合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件建设,加大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重视农业物联网基地建设和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化改造升级,2016年建成市级以上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10个以上。

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利用外资和农产品出口,借力用好国内国外、市内市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016年全市农业利用外资和农产品出口增长5%以上。

(四)做好“加法和减法”,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

持续开展“绿色”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沿水、沿路、沿工业区、沿农业园区生态防护林建设,积极探索森林抚育新机制和新模式,着力推进中幼林抚育,狠抓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严控林地使用定额和林木采伐限额,进一步加大乡土树种、古树名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力度,继续推进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全市新增农村林地绿地6000亩、中幼林抚育面积10万亩。

不断加强湿地保护和管理。抓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加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保护红线管理力度,注重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和生态因子评估。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2.5%。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合理轮作、种植绿肥、测土配方、种养结合等生态模式和技术,探索实行耕作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加强耕地质量评估与检测。联合国土等部门,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与评定机制,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探索适合苏南地区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集成技术。

进一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积极推广病虫草绿色防控技术。实施规模畜禽场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快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建设,2016年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4%。开展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探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2016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96%。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业风险防范能力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加快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信息平台,提高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水平。大力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地产优质农产品品牌。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切实开展各项农业投入品等专项执法行动。有序推进农产品检测,完成市级农产品监测中心整体搬迁。优化提升生猪定点屠宰质量实时远程视频监控平台,强化生猪屠宰行业监督管理,稳步推进牛羊家禽屠宰管理。

加强动植物疫情防控。加大重大动物疫病、各类水生动物疾病的防控力度,强化禽流感等主要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及风险评估,有效遏制加拿大一枝黄花、桔小实蝇等有害生物蔓延势头,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

加强农业生产安全管理。狠抓森林防火、渔业生产安全、农机作业安全和单位内部安全等责任制的全面落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加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加大农业加工型龙头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创建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额增长5%以上。

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引导更多经营主体入驻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平台,探索运行地产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专业平台,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30亿以上。

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编制社会化服务体系规划,制定标准,科学布点农机库、仓储、农资配送点、农业配套用房等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农资、育秧、植保、收储、烘干等社会化服务主体,支持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

上一篇:国有企业工作思路范文 下一篇:安全工作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