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25 10:47:28

理论课教学

理论课教学范文第1篇

一、分析非智力因素的干扰

由于技师学院的有些专业在学生入学时,对学生的要求门槛稍低,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学生对理论课学习有畏难情绪,对教学活动不能主动配合,对自己掌握知识的信心不足。因而教师可采取适当方式,调整他们这种心理状态。当学生有所进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逐步调动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有的学生由于学不得法,觉得已经下了工夫,但印象不深有些遗忘,因而也需给这些学生以指导。使他们懂得,学不会,觉得不扎实是暂时的,学知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做过大量实验后,分析得出遗忘是正常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难易是相对的,鼓励学生要有信心,学若得法,就能达到目标。

二、教学策略上的准备

根据教学任务,教师确定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有目的地创设一定情境,提出一定条件,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动口、动手、动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比如:激励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创设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的情景,或者运用分组讨论、竞争抢答、图片展示等激发学生兴趣。准备充分的教学策略,可在突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上有益处。

三、考虑不同层次学生情况

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笔者在教学安排时设置不同层次问题,布置不同层次作业,有全体学生均可完成的基础达标式的作业,也有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完成的能力提升式作业,让不同层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有参与机会,学生在学习上就会产生成就感,而一次又一次成功,会使学生找到自信,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参与意识也会提高。

四、认真指导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生学习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认真指导学生学习活动是重要一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做笔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行讨论是必要的。同时还需不失时机地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如:学生阅读时,怎样掌握要领,进行应用时,怎样介绍科学分析方法等。凡是学生有能力进行自学的,尽量指导学生自学,使他们看、听、说、做、想多种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样对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摆脱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均有很大好处。

五、讲课时要富有启发性

善于调动学生思维,使其以愉快心情接受知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可有利于学生加深了解知识。富有启发性的讲课,可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也说过“对没有充分思考的规则进行死记,只能获得表面知识,而表面知识是很难在记忆中保持的。”因而应教学生会“思”,而不是会“背”,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才可形成能力。

六、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教学语言精炼,详略得当

教师保证把上课后30分钟左右的最佳学习时间,用在指导学生突破难点和加强重点上。还要锤炼语言,力争简明规范,生动有趣,中心突出,条理清晰,引人入胜,通俗易懂,增加感染力。教师讲完课后,尽量布置一些加深知识综合运用和联系实际的题目进行训练。这样对灵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均有益处,有助于保证教学效果。

七、合理运用好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若把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动态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带来生动情境,以动画、视频、音乐等媒介把学生快速带入问题情境,可以更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总之,在职业教育中,职业技能只是教学环节的重点之一,而不是全部,职业教育还需要理论授课的充实和引导。理论知识对实践有实际指导意义。因此做好技师学院的理论课教学,提高理论课教学效率,对提升技师学院的教学水平和层次,均有促进作用。

理论课教学范文第2篇

一、寓思想性于知识性之中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特征,其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学生不能自发地产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是必要的。应依据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地阐述基本概念,论证基本原理,强化基本观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寓思想性于理论知识性之中,一是要体现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尝观点、方法;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一些学生对学习政治经济学有两种倾向:视为理论过时了,否认真理的普遍性;机械静止地认为有的现行政策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而降低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此必须用理论的科学性打通学生的思想,说明真理的生命力在于发展,应根据社会进步和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条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把真理当成模式生搬硬套。有的学生对社会上腐败问题的滋生蔓延,错误认为是由于改革开放造成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这就必须说理透彻,启迪学生辩证思维。

政治理论的概念是很抽象的。如果教师纯理论化、模式化说教,学生不容易理解,索然寡味,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如果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和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学生会感到理论离他们遥远,从而会淡化学习兴趣,甚至对理论不情愿接受。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走出误区,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实效。

教学应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始终为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做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四有”体现了合格人才的素质要求,为此应坚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偏重或忽视了哪一方面都是顾此失彼的倾向。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素养,并广泛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把教学内容放在社会大环境当中,贴近时代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

坚持《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评价标准。《教学大纲》规定了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科学地表述了教学的内涵、外延、方法、途径,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准则,教学评价也应以此为依据。应加强教学目标管理,把教学目的、任务转化为教学目标,激励教师、学生为达到教学目标努力进取。

二、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理论同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密切相关,是对实践的高度概括、总结和升华,并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直观教学学生容易接受,并可使学生具体应用理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体会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丰富内涵及学习的重要意义。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思潮非常活跃,社会生活绚丽多彩。其中有正确的思想、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不乏有消极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使学生耳濡目染,发生不良影响,对政治理论课教学冲击很大。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教学是注定要失败的。必须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形形的腐朽思想、行为侵蚀的能力。学校教育是学生社会化过程的起始阶段,使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社会生活,为将来参加工作步入社会增强适应能力,这是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理论如何结合实际,笔者认为:

1.运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讲授体现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如讲解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并存及一部分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等经济学问题,用现实情况说明理论、论证理论,用理论分析现实情况,进而深化理论学习,使学生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2.学生有习惯于比较的思维特点,教学中可通过比较鉴别,给学生以冷静的思考和理论的启迪。如新旧社会及改革开放前后的纵向对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从感性到理性深化对执行基本路线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认识。横向对比:把我国改革开放、人民当家做主、充分显示无比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同两级分化、虚伪民主及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义对比,使学生对资本主义本质有深刻地认识,坚定“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的信念,真正明白“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①

3.体现主导性与突出主体性相结合。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不盲从、不迷信,然而往往因为其理论基础不丰厚,认识狭窄、肤浅,缺少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内心会有很多质疑、迷惘和误解。教师一言堂,学生对理论知识生吞活剥,教学难以奏效。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欢迎学生提出问题并充分发表见解,教师顺势启发引导。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使学生在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中开拓视野,充实知识,接受教育。

三、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然而改进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教学与教育相结合。备课挖掘教材思想内容。讲课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克服盲目性、油水分离的弊端,增强说服力和实效性。

精心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教师注入情感,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开展课外活动,补充和延伸课内教学。进行专题研究,组织讨论、论辩、知识竞赛,互相交流,加强学生自我教育,促进科学理论的内化。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学校教育旨在育人,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完成的。根据政治理论课固有的特点,切忌教学与育人分离,知识性与思想性分离,学校与社会、教学与实际分离。在新的形势下应更新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路子。

理论课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教学评价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2015年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公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1]这份文件对于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推动课程教学持续有效进行的必要手段,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系统的基础性依据。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如何“把理论变成物质力量”,即“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需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德育的客观规律,全面掌握理论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提供诊断和咨询建议,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其次,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立足课程教学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系统的本质性理论依据。遵循2014年教师节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要求,检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标准和依据必须从作为授业解惑的主体———教师的层面入手。再次,人的终极发展理论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系统的目标性理论依据。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人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中获得解放而对自我本质的全面理解、丰富和完善。马克思进一步指出,未来社会的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在社会主义的历史维度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进一步深入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的主要方式和关键环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评价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第一,评价目标错位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是传授科学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就实际教学情况来看,理论知识的灌输一向受到高度重视,而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被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度倾向理论化。通过理论教学过程学生是否真正深入理解原理、理论的传授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这些问题并没有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第二,评价指标简单化。科学性、客观性、可行性的评价指标,关系到整个评价体系的最终结果。当前,保守的教学评价方法依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常见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多通过布置论文、课堂讨论和期末笔试来进行,侧重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具体实践,难以真实的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果。良好的评价目标体系应该全方面反映学生的表现,如理论的理解与分析、社会实践的能力、思想道德行为的准则等。第三,评价过程片面化。要全面、系统、科学的对“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除了要求评价者主体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具体的评价手段和知识,还必须了解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学生的具体思想动态等。现实评价过程中,作为评价者本身各方面条件并非完全达标,还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难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第四,评价结果失真化。采集和分析教学现象整体特征形成的评价结果,例如对教师和具体教学过程进行测评,往往缺少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很难得到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况。这样所得出的评价结果难以反映具体而复杂的教学全过程,难以甄别相同评价数值下隐藏的不同教学现象,更难以反映和解释被评价客体的行为与复杂背景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模式改革的对策

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提出“坚持管理与激励并重,建设导向明确、系统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评价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项目,必须多管齐下来提升其时效性。第一,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元评价系统。注重元评价体系,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发展与完善。元评价(Meta-evaluation)是对评价本身的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理论和价值标准对教育评价技术的质量及结论进行评价与研究。[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元评价体系包括对评价方案的评价、评价组织的评价、对评价结果和效用的评价等,从而保证评价的组织机构的专业性、权威性,评价的领导机构和成员结构的合理性、公正性,评价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使“教”、“学”、“评”三者实现良性互动。第二,设计科学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指标体系由指标项目、权重集合和量化方法三部分构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影响着指标体系的整体———指标体系质量的变化。从宏观角度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与设计应该做到目标匹配;指标完备,准确反映教育目标;符合思想品德要求,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可行性强;指标体系符合课程教学实际,资料和信息客观真实。从微观角度来说,要求指标独立、整体完备,实现指标体系的最优化;权重体现出指标项目之间的内在关系,保障权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意义重大;科学量化的方法要与指标体系的评价目的、应用范围相适应。第三,倡导多样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方式。首先,改革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由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5]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应以课堂教学质量为主,引导教师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其次,完善学生考核评价制度。在传统的认知框架下,考核评价侧重应试教育,重点放在了理论教学和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的关注和培养不足。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要逐步采用多样化的考试试题和考试形式,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思考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加大平时成绩比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调查报告、演讲辩论、社会实践等活动并纳入考核评价。再次,注重对学生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的考察。课堂教学之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难对学生平时的思想政治表现作出评价。需要建立综合考评制度,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和学工处教师等共同参与,从而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第四,建立专业、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并非单纯以“评”来检查和监督“教”与“学”,而在于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互动来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督查制度与跨校、跨学科检查制度,专家不定期开展巡查,及时公示评价结果,收集分析评价反馈并形成整改机制。建立完善教学质量测评体系,设置教学质量观测点即时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同时突出“评”在教学管理中的服务功能,完善教学质量测评机制。建立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必须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正确评价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制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从学校的层面来说,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管理和学科建设,形成积极向上、德才兼备的学生群体;从教师的层面来说,有利于专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从学生的层面来说,有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指导自身实践的向导,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N].2015-1-2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理论课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30-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必要的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学习正确的锻炼方法;掌握必备的体育锻炼及生理卫生、运动保健的知识和要求;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良好惯。

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体育教学的质量。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体育理论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和改进:

一、注意体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学科,涉及面广。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体育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教师不仅要坚持理论学习、钻研业务、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更要注重平时体育资料的积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体育教师只有能够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立足课本,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立足于课本,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正确地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抓住学生的普遍性。

1、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根据学生生理上的变化而引起的心理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初步了解人体结构、机能和身体生长发育的知识。

2、结合实践课的教学,有机地渗透相应的教学内容

通过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操作,促使学生了解体育和卫生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两个重要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个人生活卫生、公共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

3、结合实际,传授基础知识,做到学有所用

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体育活动和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以及学生爱好的体育项目,积极开展体育理论课教学。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科教学进度及单元计划,结合所教运动项目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技术理论,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而且还要向学生讲解各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介绍裁判方法。

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不能凭兴趣出发,还要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要从整体和全局出发,正确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各个学年乃至整个小学阶段都能够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科学的体育理论基础知识。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上课的效果,也体现出教师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的高低。

1、根据教学内容,搜集参考资料,精心编写教案

按教材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好教案的讲解与教学方法。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的重点、难点,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数据及事例,补充到教案里去,以增加课的趣味性。另外备课还要考虑到上课时遇到的突发事件,例如学生可能会问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或者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而不认真听讲等现象,这些都要准备考虑充分。

2、准备好必要的教学工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因此,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授课中应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极书工整,图文并茂。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生活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说服力的事例和数据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上好体育课。

五、课后要反思

每次理论课后,教师都要及时而全面地进行总结。根据课中教师对学生们听课的表情,注意力及情绪的反映,课后学生们的意见反馈,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改进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生动事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理论课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军事理论教学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内容,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2007年2月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重新印发了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把军事理论课列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的开设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中应结合普通高校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提高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一、准确定位课程性质、要求和目标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教学学时为36学时,将考试成绩和学分记入学生档案,此外,应积极开设与军事课相关的选修课和举办讲座。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好深度和广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质量。”《大纲》明确规定高校军事课教学的目标:“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二、把握上好军事理论课的标准

(一)内容准确,处于前沿

一堂好课,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前沿性是基础,军事理论课尤其是这样,教师对于教学内容里提到的数据、日期、时间、人物都要准确无误。对于这些知识,要加强专门记忆,平时多积累常识,因为军事理论也是从国家军事中来的,而国家军事的形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要多关注军事频道、军事网站和军事期刊、杂志,用心捕捉信息,及时掌握最新军事动态,丰富教学内容。

(二)方法灵活,多措并举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一堂课不可能只用一种教学方法,但也绝不是很多种教学方法的胡拼乱凑,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精心设计和编排教学方法。在实际的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将讲授、自学、讨论、探究、观看影音资料、实地参观、科学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三)手段新颖,激发兴趣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设备或媒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阶段。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改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为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辅助教学,紧跟时展步伐和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要求,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余犹未尽,回味无穷

一节课的结束部分,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的总结和升华,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并启发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将最佳教学效果从课堂的点辐射到课后的面,从而起到以点带面,让学生自主拓展学习。

三、探索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一)对理论性强、较抽象的内容,教师就要将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有重点、系统地讲解知识, 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图解化、形象化,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如新军事变革这个教学内容,还可充分运用视频动画技术, 插播运用高科技、新式武器战争的影像资料,使军事理论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有趣味。

(二)对常识性的教学内容,可以学生自学、讨论,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提炼,把一些较难识记的东西,精心提炼、编排成顺口溜,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军事理论课并非所有的章节都需要教师进行讲解,比如对当代热点问题,可以采取讨论与探究结合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开设网络课堂,进行网上教学,采取“讨论式”、“解答式”、“辨论式” 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在网上通过QQ、微博、博客等电子平台解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了解该课程的前沿学术动态,便于学生及时获取最新消息。实行军事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教学,不仅可以节约财力、人力和时间,还可以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定将成为我国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发展方向。

(四)抓住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各章节的诱导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要想使教学效果最佳化,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阶段狠下功夫。一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写好教案提纲,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工作。二是通过集体讨论,完善教案,反复试教,不断切磋、总结提高。三是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反馈,对教学程序进行总结。这些措施既能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又能确保教师在教学中的严谨性,在军事课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案例教学法,推动师生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军事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在讲授“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台海形势”、 “南海形势”、“之争”、“朝核问题”等国际焦点问题来展开分析。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案例的研究和学习,搜集军队和国际国内最具有现实特点和意义的时事新闻作为教学案例,这样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Z].2007(2).

[2]吴咏梅.论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8).

理论课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218-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1]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做出了明确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实效性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必须切实地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目前广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课题组对该区高职院校1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现对调查结果及原因进行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课题组于2014年5月、12月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问卷调研。调研的对象主要是2013、2014级学生,涉及的学校主要是经贸类高职院校或经贸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本次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0份,有效率96%。

二、调研内容与结果

图略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广西经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了较大成绩

1.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得到了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认可。统计显示,35%的调查对象认为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有必要,另外有50%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其必要性;22.5%的调查对象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非常可行,有55%的调查对象认为可行;25%的调查对象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今后的发展非常有帮助,有55%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帮助。2.部分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调查统计显示,20%的调查对象表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非常感兴趣,40%的调查对象表示感兴趣;60%的调查对象表示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同时,15%的调查对象认为是被老师所讲授内容吸引;44.8%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认真做笔记。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调查统计显示,25%和40%的调查对象表示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总体印象非常满意和满意,20%的调查对象表示较满意;51.3%和35.1%的调查对象认为该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上课内容熟练和较为熟练;20%的调查对象表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非常感兴趣,40%的调查对象表示感兴趣;22.5%的调查对象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非常可行,有58.9%的调查对象认为可行,60%的调查对象表示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4.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专业开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调查统计显示,29.2%的调查对象表示对该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专业开展教学非常满意,32.4%的调查对象表示较为满意。5.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调查统计显示,51.3%和35.1%的调查对象认为其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上课内容熟练和较为熟练;25%及40%的调查对象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总体印象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

(二)区经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西经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1.仍有部分高职学生对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未到位。调查统计显示,12.5%的调查对象认为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太必要,还有2.5%的调查对象认为没必要;15%的调查对象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太可行,7.5%的调查对象认为可行;有20%的调查对象表示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课程是必修课程,还有2.5%的调查对象表示单纯应付考试拿学分,以及有2.5%表示受到学校课堂纪律约束。这些调查统计数据表明仍有部分高职学生对高职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统计显示,30%的调查对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表示不太感兴趣,还有10%的调查对象表示反感,合计超过40%的调查对象对课程缺乏兴趣;15%和7.5%的调查对象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今后的发展帮助不大或没有帮助。有10%和5%的调查对象表示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总体印象不太满意和不满意;10.8%的调查对象表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表现看其他的书或打瞌睡,3.6%的调查对象表示心不在焉,根本不听。兴趣是最好老师,当学生对该门课程缺乏兴趣甚至反感的时候,对该门课程的认可度就会大大降低,这就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该门课程的动力及积极性,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统计显示,8.3%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教学内容不熟练,5.3%的学生认为很不熟练;20%的调查对象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方法问题;14.2%的调查对象认为是教学手段问题;有的学生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能逃课是最主要原因,42.4%的调查对象认为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不感兴趣,还有7.6%的调查对象认为是老师讲授效果不好。有些老师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统计显示,17.2%的调查对象认为老师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最主要原因是理论功底欠缺,掌握的本学科知识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49.4%的调查对象认为是因为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3.4%的调查对象认为是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落后、教学内容缺乏活力,教师素质不够高成为制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4.结合专业开展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结合专业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较大的作用。然而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结合专业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工作还不尽如人意。如12.8%的调查对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专业开展教学不满意,25.6%表示很不满意;18.2%的调查对象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逃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学习关系不大。5.教师的综合素质需进一步提升。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学生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调查统计显示,17.2%的调查对象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的原因是理论功底欠缺,对本学科知识的把握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49.4%认为是教学手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3.4%认为是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10%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言谈举止、年龄、个性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教师的个人修养。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来看,存在着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目前来说,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的消极影响。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想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通过网络传入我国,对高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以致一些高职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淡薄,价值取向多元化、功利化甚至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分配方式、利益关系、就业方式等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这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存在导致理论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淡化了高职学生的政治热情,少部分高职学生甚至出现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抵触情绪;再次是市场经济逐利的影响,使部分高职学生出现了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一切从“有用”出发,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显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又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因而出现部分高职学生学习上只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难以提起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第二,学校的保障措施不力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大部分高职院校从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及经费投入等方面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但仍然有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深刻理解,仍然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一些管理者只重视专业课的教学,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属于专业课,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所具有的作用;一些管理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具体要求不能认真贯彻执行,在教学、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保障措施不力,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整体薄弱,挫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配置不足,教学、科研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第三,教师的素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实效性的高低。一方面,教师知识面的狭窄影响了教学实效性。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开办培训班和研修班、组织教学比赛、教学观摩等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但由于主客观原因,每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还是较少,再加上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以爆炸性速度更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及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新知识,必然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教学时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教学方法的单一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接受介体。”[2]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收效果。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仍习惯于原来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受知识结构及思维定式的影响,有些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有些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内容上,视频材料陈旧、枯燥,缺乏吸引力,跟不上形势发展,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方式上,对视频材料只播不评,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满堂放’;技术上,缺乏相应的电脑知识,造成视频材料与理论知识的不衔接、不紧凑。”[3]多媒体课件也成为课本的翻版;也有些教师过度采用视频、音频、图片资料,课件变得华而不实,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长期以来,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上的偏差是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第四,高职学生的特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产生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过程。教学实效性如何不仅仅取决于教师,学生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的组成部分,除了具有与本科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外,还具有本身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比较复杂,既有高中毕业的学生,也有中职学生和职高毕业的学生,与本科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失落感、自卑感强,自我认同感较低;学习能力、基础知识较差,尤其是对待理论学习的态度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上属于被动学习,学习目的上功利主义明显,部分学生出现轻理想重实惠、轻做人重技能、轻职业道德重职业能力、轻奉献重索取的现象,这导致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比较抵触,这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是多面的,只有多方协助形成全力,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

[2]叶华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理性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3]杨晓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视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

理论课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兴趣;实践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mpor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ecomes more and more social recognition. As the main chann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while basically can be guaranteed, b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duc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t present, "inefficient" phenomenon exists generally. Therefore, to carry out the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analysis, find a proper breakthrough point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teaching in the important problem demanding prompt solution.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and particular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n sum up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finally in detail from four aspects and discusses the measures that can promote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Interest;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C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及特殊性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整个高职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具有不可替代性。2005年,中央和教育部门根据实践的发展需要对政治理论课进行调整,新方案中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现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三门课程,作为一个完整学科的要求,它已具有了理论性和应用性、独立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比较科学严谨的学科结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近年来在不断地进行着并且取得了—些成效,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集中表现在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思想教育功能被弱化,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方面。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普通高考第四、五批录取的学生,他们不仅文化基础较弱,而且人文修养也较差。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效果,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现实问题。

二、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尚未根本转变,对思想政治课不足够重视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被重视是思想政治课创新发展的重大障碍。当前顺应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大都重新定位了其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普遍强调“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这本无可厚非。但随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质教育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比如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践(实训)教学往往是结合市场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被以各种“根据学院实际情况”或是“根据专业特点”理由予以削减或减弱;思想政治理论课科研经费投入偏少;该课程教师也常常面临被边缘化的尴尬。上述不重视思想理论课发展的情况,必然导致该门课程发展的滞后,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情感亲近

思想政治课的上课形式一般属于大课形式,即两个班甚至多班合上,因此人数众多,这就导致了课上不可能跟学生进行太深入的情感交流。而思想政治课又多是理论灌输,这就使得学生认为某些观点并不太符合实际,也就对某些理论并不能真正信服,从而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而教师又往往会认为是学生理解不到位,思想局限性大,甚至难以管理。师生这种心理上的不相容,在目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际中并不少见,这样必定大大影响课堂环境,教学效果不好也就不足为奇。

(三)教学内容与高职大学生实际脱节

由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本科院校同用一门教材,因此不能完全体现高职院校的实际特点。另外教材的内容太过偏重理论性,与实际联系较少,更没有做到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相结合,这也是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激起学生浓郁学习兴趣的原因。而在考试中,学生往往需要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不能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四)实践教学活动缺乏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环节缺乏一直都是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的最大障碍。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仅仅局限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单一做法,很少有能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这样的实践活动特别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及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工厂、农村和社区进行参观和调查,也可以聘请一些社会上有声望的专家学者给学生做相关的专题报告,另外也可以多组织一些类似知识竞赛、辩论会这样的活动。此类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参加的热情,而且会大大增加他们追求知识的热情。当然,要顺利开展这些活动,首要的便是经费问题,而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活动中的经费还是捉襟见肘。

三、推进高职院校思想理论课教学的措施

(一)加强对思想理论课的重视

高职院校要切实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营造人人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人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氛围。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殊的课程性质、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使得它不同于一般的学科,不能按照普通学科的要求和模式来管理。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需要“由学院党委来直接领导和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既有利于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地位,又有利于统筹各方力量,将学生处、团委、辅导员队伍等方方面面的力量结合起来,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战线。”这不失为一条可资借鉴的有力举措。因此,我院成立了以院党委杨京媛副院长直接领导和王良教授负责的思政理论课教研室,并从2008年开始先后引进五位相关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教师,给予了足够重视。

(二)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课堂的教学设计应努力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要取自于现实生活,多把学生关心的或有能力、有兴趣做的现实问题搬上课堂,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如我院已普遍应用,课堂不同方式的时事新闻的播报与解读及互动等。

2、讨论-辩论-演讲式教学模式

讨论-辩论-演讲式教学模式就是对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观点以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由教师拟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学生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组间辩论,然后各组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通过各组选派代表参加下一节课的演讲。可以让学生在课外作充分的准备,如撰写演讲稿、制作PPT等,最后引入竞争机制,由师生共同选出冠亚军。我院已实验多年并在今年正式全院推行的课题制教学法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演绎,并以《课题制教学法实施方案》的方式于本学期正式全面使用。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

从校外聘请一些专家学者与职业规划专业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作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社会,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和就业能力。专题内容选择上要“精”。所谓“精”就是经过提炼或选择的精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

可以聘请一些有威望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报告,阐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对“争端”、“”、“问题”的分析与“解读十”等。也可以就大学生自身的热点问题开设专题讲座,例如“就业问题”“恋爱问题”“健康问题”“社交问题”“礼仪问题”等。除上述方法外,我院还利用天津市和我院历届的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通过他(她)们的鲜活事例去感染和影响高职大学生。专题讲座教学法运用得当,既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又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实效性。

(三)造就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教师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应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我院在职青年教师(除其中一位硕士在读,今年毕业和一位现为马列专业博士在读)均为硕士研究生毕业,并且我院思政理论课教研室每年都有一次以上培训和每学期的集体备课及不定期常规教研外,还要自己业余时间去其它兄弟院校听课和完成学院青年教师每月三次的听课任务。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育人的基本知识,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和德育观念,以系统全面、扎实深厚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非常重要的德育资源,高职院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教师队伍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搞好师德建设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对教师特别是“两课”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培训,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充分发挥师表作用。

(四)将思想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

为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发挥其实效性,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同学生的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并按照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我院先后与邓颖超纪念馆和小站练兵营等地建立实训基地,将思政理论课延伸到校外;每年任课教师都要根据所带专业不同和发展,及时调整教案和案例及教学设计等。其中,可以通过学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产权结构及生存环境的等方面的考察,来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进一步增进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多多提供一些到相应岗位实习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这对提升学生的人生精神境界是大有裨益的。

结语

综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紧密联系当前高职学生的实际,不断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并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才能确保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张晓君,卢省花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P126~128

[2]李茹.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些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P91~94

[3]钟秋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P82~84

理论课教学范文第8篇

(一)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高校学生虽然已经有自己的主见,但是还未形成自己的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非常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社会生活的影响,缺乏对人和事物的客观判断。首先,现代的高校学生缺乏信念,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缺乏信心,这都是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的结果。第二,高校学生越来越缺乏诚信意识,作弊和抄袭现象司空见惯。第三,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被家里的大人百般呵护,缺乏独立的能力,并且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不愿与人分享,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很难融入集体生活,集体精神和团结意识缺乏。

(二)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学生升入高校,开始了更加专业的学习,往往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经常会花大部分的精力来学习专业知识,学校也更加重视学生在专业上的能力培养,反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品质上的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般较为浅显,也没有具体的价值观念来引导和培养学生们的正确道徳观念的形成。然而人们的不加重视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不重要了。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在于教学生如何做人,在于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因此,学校需要增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并且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加强两者之间的结合,利用理论和实践的共同作用,来促进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的发展,推动学生的道德品质的进步。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

好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良好的校园环境来推进。良好的校园环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学习,从而推动学生在思想上的进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当前社会环境混乱,价值观缺失的问题,高校应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认识到是非对错,认清社会中的各种不良现象,真正明白好与不好。而且,高校应该倡导诚实诚信、公平公正的良好风气,用马克思主义主义思想引导学生的思想,建立校园规范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积极正确的校园环境的营造。学校要尽力为学生和老师营造一个自然环境良好、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为师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提供优良的环境和场所。不仅如此,学校还应该重视学校的学习和教学风气,帮助建立温暖愉快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中的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二)采用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包容万象,不仅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还有国内外的时事政策,这些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阔眼界,能够用自己的标准去判断事情的是非对错,从而以更加开放,并以兼容并包的态度去接受和认识这个广漠的世界。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其所处的世界不仅广大且异彩纷呈,从而有一个谦卑的心去对待它,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难以满足这一要求的,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刚好给教师一个认识世界的机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具体的实例,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国内外所发生的大事,并将自己的意见看法发到班级群里进行探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三)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聘任和培养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思想,理论,政策和方针的主要宣扬者和传播者,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引导人。高校必须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聘任制度,建立更加合理的标准来选聘任课老师,全面提高思想政治老师的整体素质。高校应根据学生人数,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需要来聘任一定数量且素质较高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同时,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创新意识和不断学习的精神。此外,高校应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养工作,对思想道德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新任教师的岗位要求,促进其更快更好的适应本职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马虎,必须坚持先培训在开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引导教师在教学上采取多种手段,通过生动幽默的讲学,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原本枯燥的政治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人生的法门,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总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教学任务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视,端正观念,并且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对社会的意义所在,从而采取措施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从而实现社会对学生在思想上的要求。本文通过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聘任和培养三个方面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上奠定良好的基础。

理论课教学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我国自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引发了人们在社会意识领域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众多方面的巨大变化,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校政治理论教学作为为国家培养未来合格建设者的重要途经,如何面对这种变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是一个新的课题。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大学生即未来劳动者的如下素质:德育;竞争、合作、实力、平等意识;心理素质;听说读写能力。要克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目前存在的弊病,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运用,搞好学法指导,改革高校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迅速向前发展,同时也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目标、思维方法、道德风尚、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特别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如何适应经济基础的这种深刻变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市场经济服务,这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必须正确面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教育为市场经济服务,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经商赚钱,而为市场经济培养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有用之才,才是教育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功能最集中的体现。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为市场经济服务,必须考虑它的学科特点。由于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象职业技术教育那样直接训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直接培养能为市场经济顶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才,因此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任务只能是提高大学生——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为他们将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大学生经过高校的既定培养,素质好,质量高,人才的素质就会相应提高。可见,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虽不能直接培养劳动力,却可以通过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富有创造力、卓有成效的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因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培养的未来人才素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着力于培养大学生——未来人才的如下素质:

1.1德育为先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按照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照般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所以,要使现在的大学生将来在工作中适应市场经济,就要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感情。

市场调节、等价交换、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规律的三个基本要素。实行市场经济,将使得生存竞争、等价交换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原则,那种人际关系的开放性、流动性对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道德上的互助、回报和评价机制产生巨大的冲击。市场经济会造就人们的务实精神,也会形成功利主义,使人们的行为受功利驱使,缺乏对价值的追求;能够培养人们的自主性,也会产生利己主义,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负面现象。要使大学生将来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合格有用之才,就要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注意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引导他们遵纪守法,对人民负责,有主人翁精神,忠于职守,对工作埋头苦干,精益求精,团结互助,乐于助人,先人后己,见义勇为等,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后,具有基本的社会公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打好基础。

1.2渗透一定的市场意识

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学会掌握了这些特点和规律,才能在市场经济中成为胜者。因此,要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注意渗透一定的市场意识。

1.2.1竞争意识。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调节作用,而资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竞争来实现,各行各业都存在着竞争。没有竞争意识,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中就无法生存。但是又必须让大学生懂得,社会主义的竞争是要使自己上去,同时还要带动竞争对手跟上来。这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用卑鄙手段把对方整下去是不同的。

1.2.2合作意识。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里,无论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必然是合作关系、伙伴关系日益加强。为此,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教育学生具有合作能力,在合作中取得成功。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不具备合作能力,没有良好的互助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发展都会受到损害。当然,大学生必须知道,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但同时也有合作,在合作中的人才要具备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否则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合作能力本身一种很强的竞争能力。

1.2.3实力意识。竞争的实质是一种实力的对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谁能运用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达到较高的学术境界,形成更强的行为能力,主动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的最新成就,谁就具有了保证和发展自己的实力,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要让大学生懂得,未来竞争实力必须在大学阶段打下牢固的基础,为此需要勤奋学习知识,刻苦练习技能,充实自己。

1.2.4平等意识。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通行的规则,它的实行要求有一种形式上的平等关系,同时也要求人们应该有必要的平等意识,因而需要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启发大学生维护正义,坚持公平,识别和抵制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

1.3进行心理素质培养

在市场经济中,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并能面对激烈竞争、困难和挫折、成功与失败等各种因素,随着环境条件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达到与外界的心理平衡,这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也是未来个人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因此,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意志、毅力和耐挫力,自主意识和自主性,自信心和自制意识,进取意识和风险意识,惜时、求效和诚信意识等。让他们有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和强烈的生存发展能力,更要有良好的稳固的心理素质。

1.4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是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息反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与需求的及时协调。在市场经济中,迅速捕捉、正确分析、及时输送信息,将变得极为重要。因此,就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要靠在大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重视大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教会大学生自我学习,让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大学生,未来的社会是科技的社会,知识的社会,终身学习的社会,而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教育他们作为一个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肯于学习,还必须要善于学习,不具备学习能力的人将很快成为社会的落伍者。

1.5渗透就业意识。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条件下,读好书、考高分、上大学、端“铁饭碗”成为当时社会的普遍需求,以至形成千军万马共挤独木桥的严峻局面。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原来的“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已经不“铁”了。因此,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意识的教育,让大学生意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着各类的人才,社会主义社会里,各种正当的职业都是社会需要的,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此,就会有利于他们将来形成正确的就业意识,安心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岗位的工作。

2.目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弊病

应该说在广大高校“两课”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努力探索下,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可喜的成绩,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面前,则暴露出诸多不适应之处:

2.1德育不够力。目前,绝大多数“两课”教师已重视了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从整体上看不够得力,效益不高。其表现有三:一是节外生枝,借题发挥,生拉硬扯,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是德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脱节,造成整体效益不高。三是联系实际不够,特别是涉及市场经济方面的内容时,常常感到比较棘手。

2.2课堂教学讲析多,训练少。学生学习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对所学知识消化不良,难以通过运用形成学习能力,影响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而教学效率不高。

2.3重读写,轻听说。听说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它在人际交往和信息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却轻视甚到忽视听说,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就必然会对未来劳动者在市场经济中适应岗位工作造成不利。

2.4政治理论课考试存在不少弊病。如光考读写,不考听说,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这些问题的不同程度存在,均有碍于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3.对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1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

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就必须首先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当然,转变教育观念应该是个社会性的问题,不应该只是“两课”教师的任务。“两课教师”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得到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得到行政部门的有力支持。但是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解放思想,冲破束缚,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就要继续在高校政治课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德育的有机结合。要善于联系在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求得实效。还要重视听说教学,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听说能力,注意使大学生全面打好基础,在各方面都能有所提高。大学生应该提高的素质包括很能多方面,需要大学阶段的所有学科各司其职,共同承担。高校政治理论课毕竟是大学诸多课程中的一种,它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无法起到大百科全书的作用。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既要注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又要顾及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能越疽代疱。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还有一个“两课”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问题。教师的读写能力不强,难以有针对性地点拨大学生;教师的听说能力不强,则难为人师以教好学生。

3.2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40分钟是教学阵地,要提高效率,关键有三点:一是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编排体系和本节课要教学的内容、对照大纲的有关要求,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避免走弯路、做无用功;要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大学生学会学好,保证本节课达到既定的目标;三是要有时间观念,搞好课堂设计,合理安排每一个环节,充分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忽视了时间因素,也同样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运用。高校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性、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着眼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因此,高校政治理论教学必须面向实际,注重运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学科的特点。为此,要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的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活动,创设必要的条件,让大学生从中接触社会实际,从中了解“实际”对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需求,启发大学生为满足这种需求而进行实践和锻炼的自觉性。如此,则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政治理论课需求的适应性。

3.4搞好学法指导,培养自学习惯。方法好比是“过河”的桥和船,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教会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得利当时,而且能够终身受益。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素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未来岗位工作都是极有用处的。在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广大两课教师对教法比较重视,并进行广泛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丰硕成果。但是相比之下,对于学法的研究和指导就显得非常薄弱,至今尚未引起普遍的重视,至于自学习惯的养成,由于非一朝一日可就,难以毕其功于一役,故必须从一时一事抓起,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不可有所懈怠,更不能有丝毫轻视。总之,尚需在今后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一步搞好学法指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3.5改革高校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根据目前高校政治理论课考试状况,有必要进行以下方面的改革:关于考试内容,应该变只考读写为听说读写的全面考查;变注重基础知识为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变注重考查思维的结果为注重考查思维的过程。关于考试形式,应该变单纯的闭卷考试为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关于考试安排,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办法。听说考试分散在平时进行,记入阶段性考试总分。高校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势在必行,企盼着广大“两课”教师克服困难,开拓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来,为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迎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当代广西》2005.第18期

理论课教学范文第10篇

一、课堂教学价值把握主观化

从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看,个体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知、情、信、意、行各要素共同运动的结果。首先,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论断给后人的启示是不能忽视美德知识的教授,正所谓“明荣乃立身之本,知耻是立德之基”。其次,思想道德观念或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又绝不只是思想道德知识学习的过程,还是受教育者情感体验的过程。任何成功的思想道德教育都离不开丰富的情感体验。因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4]。最后,思想道德观念要外显为行为并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则需要受教育者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始终坚定自己的信仰。显然,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科学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它需要以认知、感染、体悟等综合方式去潜移默化,熏陶、内化、体验和实践是思想道德素质养成的根本途径。知性德育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把道德完全看作是理性范畴的东西,过大地估计了课堂教学对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以为通过理论课教学达成思想政治道德知识的传授与问题分析能力的提高就能决定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而忽视了感性、非理性过程和实践因素,把完整的知、情、信、意、行的德育过程演变为单一的认知、思维过程,颠倒了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关系。所以“,知性德育尽管有效地解决了学生道德判断与道德认识领域的问题,但不能解决道德情感与道德素养的协调与统一,造成学生道德认识与情感、知识与行为的脱节,最终导致德育的空泛和无力”[5]。从理论课教学的实际功能看,通过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和实施能对受教育者的道德与政治认知能力给以有效地训练,也能通过情境教学使受教育者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但是,无论对教学内容如何精心实施,与现实如何紧密结合或情境化,课堂终究不能取代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但是,受教育者不是理念世界的存在而是现实生活的个人,其道德情感体验和对道德问题的判断绝不会因为走出课堂而终止,反而在课堂之外变得更加复杂起来。就情感体验来说,受教育者在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情感体验往往会伴随着更多的矛盾冲突和困惑。然而,道德情感的体验过程只能且必须植根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土壤之中。因此,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形成发展,相比于课堂的情感体验,受教育者于现实社会生活中道德情感体验对其思想素质的发展更为根本。同时,从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形成发展的内外化机制看,个体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实质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实现,既需要教育者的有力引导,更需要受教育者开展积极的自我教育。“没有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作用的发挥,教育者所传授的教育内容就不可能为受教育者所真正认识和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6]。然而,个体自我教育的进行,除了课堂教学,还有更重要的社会生活。因此,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只能也必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通过真实思想道德问题的解决,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最终形成。“意识在任何时候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7]。所以,有效的高校德育应充分关注大学生的道德生活,努力推动生活德育的实施。基于以上分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理论课教学并不能解决个体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发展的所有矛盾,它主要针对思想认识矛盾的解决而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与思想素质的发展,相比于个体的社会现实生活,课堂教学的教育作用虽是必需的但也是有限的。因此,当前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研究者认为,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的操行表现应成为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直接依据。沿此思想,进而有研究者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主体应包括用人单位并且要高度重视用人单位的评价意见。这实质是对课堂教学功能属性的任意扭曲,是对课堂教学价值需要的主观化。价值是主体性的事实但也是客观的。价值客体的功能属性规定了它对主体的潜在价值。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只是把潜在价值转变为现实价值。因此,对理论课教学价值的把握,一方面必须遵循理论课教学与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发展的客观联系而不能主观地想当然;另一方面,必须承认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对个体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发展的影响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且深刻复杂的客观事实。认为课堂教学能对个体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从知到行、从内化到外化地全面负责,这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乌托邦。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需要从社会到学校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各司其职,形成思想政治的合力教育。概言之,认为学生操行是评价高校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实质是知性德育思维的产物。

二、教学评价取向行政化

有效教学评价的过程,应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双方相互分享彼此经验,就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手段乃至评价结果共同讨论、协商的过程。教学评价如果没有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充分碰撞和交流,就不会有“倾听”、“共享”、“你—我”关系的建构,就难以生成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样性差异的包容与尊重,源于情境特殊性的教师个人知识就会被抑制。但是,面对变动不安的教学情境,教师必须依靠自己的源于情境特殊性的知识———实践性学识才能有效地解决存在的各种教学难题。对教师而言,“教无定法”实质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实践不是技术性实践而是反思性实践,教学过程是教师不断地行动又不断地反思再行动的过程。针对特定的教学情境,教师必须调动经验所赋予的默然的心智考察问题,在同情境进行对话中展开反省性思维,致力于复杂情境中产生的复杂问题的解决。因此,理论课的教学评价应充分包容教师教学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彼此经验的深入交流,通过包容性的教学评价鼓励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从而有效地推动教师实践性学识的生成。所以,强调教学评价过程中的协商对话,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合规律性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着明显的行政化倾向。首先,教学评价的管理取向突出。教学评价常常被理解为教育管理者对教师教学进行管理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实践层面则主要表现为组织相关人员(教学领导、教学权威以及学生)对教师进行评课、评教。其次,教学评价的结果取向突出。教学评价往往被作为获得教师教学效果信息的手段而使用,理论课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只是一个接受评价的对象。评价者与教师形成的只是监督与管理的行政关系而不是学习共同体的关系。最后,教学评价的量化取向突出。明确的结果才能成为管理的依据。所以,基于管理取向的理论课教学评价表现出对学生操行、学生教学反馈等方面量化的重视就是必然。但是,行政化取向的教学评价无疑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尤其是忽视了引导理论课教师自身对课堂教学生活的深度反思和师生教学情感的体验,也忽视了评价者与教学实践的行动者———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很难想象,一个被工具化的教师如何实现与学生心灵的交流,一个被边缘化的角色如何实现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与行动。没有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的优化何以可能?因此,有效的理论课教学评价应充分凸显教育的价值取向,强调评价即研究、评价即体验、评价即反思,积极关注师生能否在课堂教学生活中成为自我,能否对当下的教学生活展开反思与批判,能否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生活。所以,理论课的教学评价应把促成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的充分实现作为自己科学发展的根本价值来追求。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应回归现实。基于课堂教学教育作用的有限性,只有从有限性的现实出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才能真正作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在教育效果的有限中追求教学境界的无限应成为思政课教师的生存方式。然而,当下基于行政化的需要而把一些似是而非的所谓成绩、结果、效果套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当中,只能导致理论课教师无法正确地理解课堂教学,也必然无法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

上一篇:基层社会治理范文 下一篇:科技风险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