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3-19 19:24:33

理论工作要点

理论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2012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海峡西岸产业聚集新高地的重要一年。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对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区委要求和年初全镇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为做好今年全镇理论武装工作,特制定工作要点如下:

总体要求: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七届十次全会、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区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接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紧密联系建设海峡西岸产业聚集新高地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展开深入的学习和讨论。通过学习研讨,进一步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改革开放、拓展五缘六求、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进一步理顺发展思路、凝聚发展力量、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为我镇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学习中要努力做到三个统一:一是理论学习与理论研究相统一。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用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二是理论学习与理论实践相统一。增强运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使科学理论切实转变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转化为于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理论学习与理论宣传相统一。着力回答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用科学理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调动干部群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海峡西岸产业聚集新高地建设的积极性。

工作重点

(一)理论学习方面:

今年的干部理论学习要按照省委常委会的要求及省委《关于学习贯彻同志在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精神,把学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专题展开,全镇各部门可结合自己的实际作适当调整,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专题: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

各基层党组织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必须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专题:围绕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和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十次全会、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区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

各基层党组织要紧密联系建设海峡西岸产业聚集新高地和建设和谐侨乡的实际,紧紧围绕我镇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围绕十一五规划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有重点、分步骤地展开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把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十次全会、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区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上来,凝聚力量,不断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三专题:加强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各基层党组织要紧密联系我镇三农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同志重要讲话申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等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的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深刻认识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现实意义;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主要任务,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工此反哺农业、城市文持农村的方针,认其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形成工此和农业相互促进、城市和农村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专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扎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各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坚实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重要支撑,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有力保障等问题,展开深入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深刻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扎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扎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制约,不断提高全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第五专题;深化改革开放,扎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各基层党组织要紧密联系我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紧紧围绕同志提出的深化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当前推进改革取得新成效、开放取得新进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在推进改革中要注意把握好的若干问题展开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深刻认识深化改革开放,扎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深化改革开放,扎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点领域;深刻认识推进改革中耍注意把握好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等重要问题,努力实现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更大成绩、发挥更大作用的根本要求。

第六专题:坚持以人为木,扎实搞好和谐社会建设。

各基层党组织要紧密结合我镇建设和谐侨乡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等问题,展开深入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深刻认识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和基木要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加快推进和谐侨乡、平安亭江建设,不断巩固和发展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趋势。

第七专题:加强对侨工作,扎实扩大海外交流合作。

各基层党组织要紧密联系我镇对侨工作实际,着重围绕如何发挥亭江在对侨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通过学习讨论,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对侨工作方针政策;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对侨工作的形势分析;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当前对侨工作的主要任务,全面贯彻中央对侨工作的方针政策,依托五缘、拓展六求,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产业聚集新高地作出新贡献。

第八专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扎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各基层党组织要紧密联系建党85周年的实践,接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认真组织学习同志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领导同志建党85周年重要讲话。要把学习党建理论同深入学习贯彻《》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深刻理解党内政治生活、组织生活的的重大原则和党内各项基本制度,深刻理解党员的权利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不断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学习贯彻《》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同深入学习同志一系列讲话紧密结合起未,同深入学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重要文件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今年党建工作的各项部署,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第九专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各基层党组织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同志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中关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讲话精神。耍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讨论宣传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木要求,牢记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为建设海峡西岸产业聚集新高地和构建和谐侨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理论宣传方面:

各基层党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耍注意培养自己的理论骨干,结合各自实际,用群众身边的典型事例,用群众自己的生动语言通俗易懂地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镇上下营造学习贯彻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浓厚氛围。文艺工作者要把科学理论融汇到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戏曲、小品等作品中,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镇理论宣讲员耍进--步发挥作用,深入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进行宣讲。基层理论武装工作要以社区和农村乡镇为重点,抓典型、抓载体、抓创新,推动基层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广泛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抓住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把广大农村党员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实践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教育部门要继续针对学生特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提高理论宣传的质量和效果,推进理论宣传取得新成效。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教育,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深入人心。

学习的组织和领导

理论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和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以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增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更高起点提升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海港新城开放开发,推动科学发展、提升跨越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

二、主要内容

(一)以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加强理论武装。

1.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丰富、内涵深刻,集中体现在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充分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全会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深刻领会关于深化改革的“六个必须”要求,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又要注意抓住重点。

2.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召开以来,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是指导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系列重要讲话,既要在全面把握理论体系上下功夫,也要在深入把握重点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认识上一致、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同心、情感上认同、行动上同步。

3.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深刻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牢牢把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定,前进道路上不动摇。

4.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学习《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培育和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细化、具体化,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注重思想观念的引领、行为规范的约束和日常工作的养成。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5.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准确把握其具体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继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结合机关效能建设、结对共建和送温暖活动,进一步转变作风,着力解决基层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

6.学习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认真学习、严格遵守,严明政治纪律,反对“”,不断规范从政行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7.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努力学习党的历史以及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增强提能善政能力。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市委《实施办法》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贯彻《条例》和《实施办法》,在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中走在前头,在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中走在前头。

(二)以全方位多形式宣传为重点,加强舆论引导。

1.拓宽宣传渠道。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多媒体方式进行宣传,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宣传工作。

2.完善现有的信息平台。以现有的环保局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网站功能,充分发挥其窗口作用,加强我局工作动态新闻报道,增加宣传覆盖面,把环保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宣传出去,使之成为的全面完善、群众信任的环保交流平台,树立环保形象。

(三)以提升能力素质为重点,加强人才培养。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坚持民主集中制,团结协作,善于管理;坚持廉洁自律,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关心职工生活。服从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积极主动地开展环保各项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继续深入开展环保“整训月”活动,强化理论学习和环保业务培训,坚持多学善学、多听善听、多思善思、多写善写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理论知识讲座等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理论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围绕市委“三个年”活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强理论学习与强化作风建设相结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街道机关学习教育内容,创新学习教育方式,拓展学习教育渠道,全面提高街道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营造“快乐学习、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努力建设“跨越发展、幸福和谐”新。

二、学习内容

1、政治理论学习。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及本市党代会及“两会”精神为主线,全面深入领会201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分析把握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切实贯彻“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构筑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营造浓厚的“兴工强街”氛围,努力推进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业务技能学习。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开展“三个年”活动的总体部署,紧贴当前街道招商引资、项目拆迁、综合治理等中心工作,根据干部自身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由各个岗位的干部分别作专题讲座,增进干部之间对不同岗位业务知识的学习,引导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做好工作的本领,力争在街道培育主导产业、强化项目建设、转变工作作风上取得明显成效。

3、调研剖析交流。结合街道年度发展思路,学习研究影响和制约街道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如何进一步优化提升服务城市功能、如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进一步增强内部动力和活力等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上下功夫,在强化街道职能、优化为民服务、促进和谐建设上进行深入思考、深入调研、专题研讨,组织干部开展座谈讨论、经验交流、问题剖析等活动,提高干部在工作中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要求

1、健全学习制度。认真制定学习方案,严格执行学习规定。中心组集中学习原则上每月一次,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2天;机关干部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24天。要求每位干部于3月中旬前提出授课课题报街道宣传办,由街道理论中心组根据工作安排确定学习专题,宣传办负责制订学习计划,组织相关学习教育。街道干部要严格遵守学习制度,合理安排工作,确保学习到会率。

2、创新学习形式。根据学习内容及实际情况,采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学习研讨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办法,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专题讲座,街道领导、干部分别就岗位业务及典型事例作学习交流等形式,提高机关干部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理论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每逢岁末年初,起草工作要点就成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笔杆子”们必做的“功课”。那么,我们该如何针对下一年度的工作目标、任务、措施作高度概括,条理叙述,准确表达,以增强工作要点的指导性、预见性、可行性和约束性呢?具体来讲,主要应把握好三项基本要求。

一、内容选择要抓住中心,突出重点,概要安排

工作要点是各单位用于部署和安排年度工作的一种专用文种。其内容涉及的多是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重要措施等中观问题,略具可操作性。写作时,执笔人既要抓住中心工作,选择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关键事项等内容作为重点,又要高度概括,择其要者而述之。切忌不分轻重主次,把所有工作甚至日常事务性工作都罗列到“要点”中来,弄成“大杂烩”。首先,执笔者要充分调查研究,把握全局工作,在熟悉全面情况、掌握工作重点的基础上理清头绪、分出主次,找出主要工作,列出工作要点。其次,要科学设置目标,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有关指示、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既不过高又不过低地制定目标,使目标明确、具体、量化,让人一目了然。第三,要周详制定措施,围绕创新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清楚交代每个事项的做法、程序、要求,做到既有定性要求,也有定量指标。比如某学院工作要点在分解“以拓展学历教育为主题,提高继续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目标任务时,制定了“做好学历成人教育”、“加大短期培训力度”等具体措施的同时,还提出“2011年增加5个以上培训工种类别行业,培训规模力争达到5000人次。”的量化指标,让人清楚明白,便于操作执行。

二、结构布局要规范严谨,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纲目性是工作要点的特有结构。在结构布局上,执笔人要注意要点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前后次序,通过总述把各部分内容“拢”到一起,使之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整体统一。一是采用“总—分”结构形式产生“内聚力”。工作要点正文内容一般分为前言和主体两部分。前言部分为总纲,统领全文,高度概括、简明扼要地说明制定要点的目的依据、指导思想或工作布局。主体部分为分述,对目标、任务、措施层层分解,按主次、重轻、大小顺序一一列写,做到具体明确、条理清晰。二是利用逻辑联系形成“内聚力”。工作要点较少用过渡性与转折性文字,主要依赖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形成一个统一整体。这种内在逻辑联系是通过作者对工作的认真分析,按照由分散到综合、由段落到全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归纳提炼而形成的,或者由总的思路到各方面工作、由各方面工作到主要工作逐层分解而形成的。写作中执笔人应注重逻辑顺序,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由主到次,从大到小,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如对文件的学习,应按中央、省委、市委的顺序排列;叙述“发展理念”,则从“学习—树立—深化—创新” 层层递进。三是使用工整对称的小标题来增强“内聚力”。工作要点常使用小标题撮要明确分任务,呈现主次关系。说明措施时,若较单纯的、能用一段说明的,则以首句做中心语,后面为具体措施要求;若措施较多,则分层说明,以小标明立项,下面分段说明,做到井然有序、结构严谨,颇有章法。比如某学院要点:一、围绕教学抓党建,为打造“优秀员工的摇篮,职业经理的基地”提供政治保障。1.以全面更新思想观念为基础,加强思想建设。……2.以全面建立“快捷高效”行为准则为关键,加作风建设。……3.以全面加强“规范管理”为基点,加强制度建设。……(以下略)。

理论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政策;注意力分配;教育部《工作要点》

中图分类号:G64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69(2012)04013104政治决策总是在复杂背景中进行。按照政治学家布赖恩·琼斯的观点,个人和政治系统都同样倾向在不同的时间关注不同的问题。他认同西蒙的稀缺注意力概念和有限理性理论,并认为政策选择的变化来自于注意力的变化,注意力的变化又源于不同的决策语境。琼斯的决策制定模型提出了对政治行为新的理解。

文本不仅是信息承载之地,更是意义敞现之所。“文献文字的自然分布状态,携有语言的大量信息”\[1\](P244),而“在形成教育政策文本的过程中,教育政策主体往往把教育政策所表达的实质性内容隐含在不同格式的合法化的文本之中”\[2\]。本文对以教育部《工作要点》为代表的教育政策进行文本分析,从政治行为注意力的分配及其转换的视角观察我国教育政策对效率与公平问题的注意力分配状况和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策变迁。

一、研究方法与信度效度检验

(一)研究样本

政策样本:1986年至2010年间原国家教委和教育部《工作要点》,共计25份。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工作要点》以年为单位,每年年初出台,不仅是全国教育工作主要状况的即时折射,更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社会变迁和教育事业动态变化中及时的重要政策文件。

(二)变量选择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常常难以平衡的一对矛盾。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凸显,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是我国教育政策制定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选择教育政策中的“效率”、“公平”问题作为变量,考察国家教育政策对两者的关注。

(三)研究方法及考评指标

“文本分析可以涉及词汇、语法、话语衔接和文本结构四个维度”\[3\](P75),词汇是构成文本的基本要素。通常情况下,话语陈述总是侧重于人们所关注的内容,用词的丰富与否可以折射出特定要素在文本中受关注的程度。本文提取《工作要点》中“效率”、“公平”这两组变量的关键词①进行编码归类;再对每组变量中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词频统计,计算出每年各组变量的用词量。由于各年《工作要点》长度不一,单个文本关于某项事务用词量的多少并不能直接反映其在文本中的重要程度。为了消除文本长度对用词量的影响,需要计算出每组变量的用词量占每年文本用词总量的百分比,用以表示该组词在文本中的累积覆盖率。累积覆盖率高,说明该年《工作要点》中对此项事务的内容分配较多,话语关注度较高;反之,说明《工作要点》中对此项事务的内容分配较少,话语关注度较低。通过累积覆盖率可以观察到该组变量在《工作要点》中受关注度和《工作要点》关注点的发展变化。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7月第12卷第4期余源晶:效率与公平:教育政策注意力的不均衡分配及其转变(四)信度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提取的关键词能否反映变量特征关涉研究的可靠性。为保障研究质量,需对关键词的提取进行信度检测。为消除不同时间段政策内容的异质性对结果的影响,在进行信度检验时,以改革开放后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纲要》颁布后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为时间节点,对研究对象进行20%的分层随机抽样。研究者邀请同行专家共同编码,根据相同标准分别独立提取各变量的关键词,检验Cohens Kappa一致性系数。

经计算,“效率”变量的信度系数为0801,“公平”变量的信度系数为0869。通常Kappa值达到080以上的信度较为可靠。本文两组变量的Kappa值均在080以上,且在001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表明两编码者间的一致性程度较高,编码具有研究所必需的信度,关键词提取较可靠。

2效度检验。效度是指测量结果对所要考察内容的反映程度。在关键词提取的可靠性得到保障之后,还需检测两变量用词在教育政策文本中是否存在结构性相关。在内容分析中,建构效度检验颇具说服力\[4\](P18-21)。建构效度考察测量工具是否反映了概念和命题的内部结构\[5\](P195),其基础就是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6\](P446)。同一假设的多重指标彼此间聚合或呼应时,建构效度即存在。

统计两组变量各年使用关键词的词条数,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变量在001水平正相关,Pearson系数为0810,说明政策文本内两组变量用词存在显著的结构性相关,效率与公平是教育政策关注的一组内容。

信度效度检验结果表明,关键词的提取与变量选择具备研究所需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

二、教育政策注意力的不均衡分配

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效率”与“公平”两组变量用词累积覆盖率的发展几乎一直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但政策话语对二者的注意力分配有较大差别。“效率”用词在各年文本中的累积覆盖率只有两年低于4%,其余年份都在4%到9%之间;“公平”用词的累积覆盖率多数年份在2%以下,最高年份将近4%。这表明我国教育政策对效率与公平的关注始终有所侧重。

图1有关“效率”、“公平”用词累积覆盖率示意图

理论工作要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教育政策;教育行政;管理价值;政治价值;法律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当代教育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表示要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其潜台词就是人民对当前的教育并不满意。可以说,在历届“两会”上,教育部领导都会“焦头烂额”,不得不面对众多记者和广大网友近乎批判和炮轰式的提问。教育部领导似乎也习惯了各种批评指责,并不时透露出无奈和委屈。那么,为什么教育部的工作既得不到社会的理解,也得不到中央领导的认同?我们认为,价值是更能体现事物本质规定性的,更能反映主体追求的所在;因而,探索教育政策所追求的价值可能是解答教育行政部门“两难窘境”的“金钥匙”。

从现有研究看,相关学者对教育政策价值的基础概念和结构性特征,教育政策的价值类型和价值内容,某些具体类别的教育政策价值,甚至某些具体教育政策价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一些较为深刻的结论,给予我们较大启发。然而,无可讳言的是,目前教育政策价值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价值的定义比较模糊和混乱,教育价值和教育政策价值的概念常被混淆;第二,研究方法比较陈旧,研究水平总体不高。客观地说,大多数研究既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思辨研究,也不属于规范的科学研究。同时,这些研究大多以教育学、政治学和科学学为基础,鲜有从行政利学的角度切入。作为公共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必然符合公共行政的一般规律,因此,从行政科学角度研究教育政策价值,应是该领域研究的应有之义。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期望通过较为规范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以扎实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具体分析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总结出我国教育部门行政活动的逻辑。

二、研究设计

(一)技术路线的确立

首先,对教育政策进行价值类型和价值内容的分类,并实现概念的操作化。然后,以教育部(国家教委)1987-2013年“工作要点”为研究对象,逐一分析每项“工作要点”,并将其归到各类价值及其相应的价值内容中去。对27年“工作要点”的价值分析完毕后,就可以发现我国教育行政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最后,以本文的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就可以挖掘教育部行政活动的内在逻辑。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选择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作为研究对象,是出于以下考虑:第一,教育部是主管我国教育工作的最高行政部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贯彻执行教育部的政策,因而该样本具有代表性;第二,教育部的年度“工作要点”会印发到全国各级教育行政组织,体现了当年全国教育行政的基本态势,因此,文献具有权威性;第三,数据的可获得性,教育部1987-2013年27年的工作要点都是公开信息,便于查找;第四,内容的集中性,“工作要点”以相对较少的文字承载了教育部主要的工作信息,便于开展科学研究。

(三)研究方法的选择

很显然,文本分析法是处理“工作要点”的有效手段。该方法本质上是一种编码,是将原始材料转换成为标准化形式材料的过程。它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经济性强――教育部历年的活动浩如烟海,如果采取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势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采取文本分析,无疑是较好的选择;第二,可信度高――较之于实地研究,文本分析可以进行多次编码,可以极大提高研究的信度;第三,非介入性――在本文分析中,研究主体和研究对象相对分离,有利于研究者保持中立立场,这对评估研究而言,十分重要。

(四)概念的操作化

在当代社会,公共行政是复杂的,它几乎涉及人类事务的各个领域,这种复杂性使得任何单一的向度的研究均不可能使人们获得对公共行政系统而全面的理解;因而,公共行政的研究应当以多种途径展开。实际上,在公共行政研究史上,这种“应当”已然成为现实:长期以来,在公共行政领域,一直存在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即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罗森布鲁姆教授系统总结了这些途径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管理-政治-法律”三维分析框架。

的确,公共行政既是管理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还是问题。教育行政作为公共行政的组成部分,也是如此。具体而言:首先,从公共资源、公民信任和公共权力的投入到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的产出,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注重管理问题,以达到效率最大化;其次,基于“政治-行政二分”原则,行政不是处于真空的,它必须服务于政治,并争取外界最大程度的认同,因此教育行政必须有相当程度的政治考量;最后,在体制下,公共行政应当尊重宪法,尊重法律,做到依法行政,因而教育行政的整个过程,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运作。

显然,这三种途径具有不同的价值诉求和价值取向,有时不同途径的价值甚至可能是对立冲突的。比如,在公共政策的形成阶段,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的提高就会降低管理效率。因此,只有从不同视角分析,才能正确理解和有效解决公共行政问题。正如张成福教授所言,平衡矛盾和冲突正是公共行政艺术的精髓所在。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决定采用“管理-政治-法律”的框架对教育部27年的“工作要点”进行分析,以期对教育部工作的价值取向及其行动逻辑做一探索性研究。

当然,人类社会具有无限的复杂性,公共行政也是如此;因而,对于公共行政的认识和研究,也绝不仅限于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但是,正如戈夫曼所言,“框架”是人们用来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认知结构,它“能够使它的使用者定位、感知、确定和命名那些看似无穷多的具体事实”。从管理、政治和法律三种途径认识教育行政和教育政策的价值诉求,是人类认知简洁性需求和教育行政复杂性现实的调和,是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逼近。这是研究的固有属性,也许也是研究的魅力所在。下面,笔者将对三类价值及其内容作出具体说明。

1.管理价值及其价值内容

公共行政思想创始人威尔逊认为,“公共行政的研究目标在于:一是研究政府如何适当而成功地运作;二是政府如何能在花费最少的金钱与资源的条件下,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来从事各种活动。”怀特也指出:“公共行政研究的起点应以管理为基础,而非以法律为基础;因此我们应多加注意‘美国管理学会’的活动,而不必太在乎法院的判决。”因而,效果、效率和经济的最大化是公共行政的重要价值诉求。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管理价值的具体内容划分为效果、效率和经济。“效果”指的是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自身努力或调动其他力量,实现某种结果,也就是要使政策能成功实施;“效率”指的是教育行政部门企图以最小的经济和资源代价,获取最大化的政策效果,体现的是一种比值;“经济”则指的是减少财政经费投人,通俗地说就是“厉行节约,少花钱或不花钱”。

2.政治价值及其价值内容

阿普尔比认为,公共行政应是“一种政治过程”。华莱士・赛尔对此做了具体的说明,他说:“从终极意义上讲,公共行政是政治理论中的一个问题,即民主社会中(行政)的基本问题是对大众控制的责任,行政机关的回应力以及官僚对民选官员的责任。在行政机构的自由裁量权运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这些问题是政府运作的重中之重。”从经验观察看,公共政策作为实现政治目标的手段,无疑也是承载政治价值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研究认为政治价值的内容首先包括代表性、回应性和责任。其中,“代表性”指的是,教育政策是否吸收了各类公众的参与;“回应性”指的是,公众对政策有不同态度或不满时,教育部是否采取了相关措施;“责任”指的是,教育部门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并对各种教育活动进行强有力的监督。考虑到中国实际,笔者又添加了“国家利益”、“执政党利益”和“政治稳定”三种政治价值,这是由于从意识形态和执政地位的角度说,“执政党利益”确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国家利益”则是从的角度切入并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另外,鉴于高校稳定是教育部门的重要使命,本文将“政治稳定”也作为单列的政治价值内容。

3.法律价值及其价值内容

“资源不充足永远不能成为州政府剥夺一个人宪法权力的充足理由。”这句话道出了公共政策中法律价值的核心意义。究其本质而言,公共政策是为了确保个人合法权益不受伤害,即对诸如自由权、隐私、生命权等基本人权的保护;因而公共政策体现了宪法的精神。同时,根据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公共政策必须遵循宪法理念,确保社会平等与公正。不仅如此,公共政策在有效实施法律过程中,还要体现正当程序原则,追求程序正当。

基于这样的考量,笔者将教育政策的法律价值界定为三个内容:一是“公平公正”,它指的是每个适龄儿童、青少年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弱势群体还应受到补偿和优先考虑;二是“个人权利”,它是指宪法赋予受教育者自由选择、自由表达、自由结社在内的基本政治权利;三是“正当程序”,它是指教育政策的生命周期应当体现基本的程序规范。

三、研究的展开

(一)原始数据的获取

从教育部门户网站搜集到了除1998年之外的,从1987年到2013年历年的教育部“工作要点”。为了确保资料的完整性,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最后在《教育财会研究》1998年第1期上搜集到了“国家教委1998年工作要点”。这样,1987年到2013年教育部“工作要点”资料就全部搜集完成了。

(二)“工作要点”的分类逻辑

由于教育行政具有较强的复杂性,目的和手段有时表现出彼此交混和彼此转化的特点。从严格意义上说,对每个“工作要点”,都应按照“紧密度”在各个价值类别和价值内容中进行不同赋值;但其结果将是数以千计的文本乘以数十项类别,从而产生的数十万个工作量,这远远超出人工作业的限度;况且,“紧密度”的定义原则和测算方法也将面临严峻的科学性检验。因此,在本研究中,笔者决定对“工作要点”只进行“1”或“0”的赋值,也即对紧密度最强的价值类别及其价值内容赋值“1”分,对其他赋值“0”分。

(三)“工作要点”的定类转化

为了便于对“工作要点”体现的价值类型及其价值内容进行定类转化,笔者对三类十二种价值内容进行了编码。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教育部(国家教委)从1987年到2013年27年的“年度工作要点”的定类转化,并最终形成了相应的27个数据表。

(四)“工作要点”价值的初步统计

表1具体展示了1987-2013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体现的价值类别及其价值内容的频次。据此可以直观地发现,在教育部27年1113个“工作要点”体现的价值类别中,管理价值以596个频次和53.5%的比重高居榜首,政治价值则以305个频次和27.4%的比例位列第二,排在第三的是法律价值,只有212个频次,占了19.0%(注:因四舍五入的缘故,各项比例之和可能不等于100%;下同)。

从价值内容看,数据分布较为不均,降序后的结果是:“效果”589次,占52.9%;“执政党利益”145次,占13.0%;“公平公正”145次,占13.0%;“责任”98次,占8.8%;“正当程序”67次,占6.0%;“国家利益”36次,占3.2%;“代表性”21次,占1.9%;“效率”7次,占0.6%;“政治稳定”5次,占0.4%;“经济”、“回应性”和“个人权利”都为0次,所占百分比也相应为0。

四、研究发现

(一)教育部行政活动的三个阶段

基于1987-2013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体现的价值类别及价值内容(表1、图1),结合相关历史事实,我们可以将教育部行政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7年开始到1992年结束。该阶段的特征是政治价值占当年总价值点的比例波动性明显。一个突出的表现是,1990年“执政党利益”在教育部“工作要点”中体现的频次和比例突然增大以及“政治稳定”价值的突然出现,使当年的政治价值频次和比例突然高过一直居于领先地位的管理价值。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工作要点”通常于年初;因而较之往年,“执政党利益”和“政治稳定”等政治价值在1989年的出现频次和比例并无特殊之处;然而“89”发生后,教育部在第二年即将“确保党的利益”和“实现高校稳定”作为其当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几年的整顿,党和政府对高校加强了管理控制,“”影响日益减退;因而体现政治价值的“工作要点”的频次和比例也逐步下降。

第二阶段从1993年开始到2001年结束。该阶段的特征是管理价值占当年总价值点的比例遥遥领先,甚至在某些年份,管理价值是政治和法律价值之和的两倍多。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之后,重启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讲求实效也相应成为教育部工作的重要价值目标。与此同时,政治价值和法律价值暂时“退居二线”,在“工作要点”中表现出出现频次较少和相应比例较低的特征。当然,除了个别年份,管理价值一直是教育部工作的主要价值,只是这个阶段的高频次和高比例特征比较明显。这无疑说明:主导教育部工作的是管理价值;换言之,教育部主要从管理的角度安排工作,体现的是某种管理逻辑。

第三阶段从2002年开始到2013年结束。该阶段的特征是法律价值所占比例日益增大、日趋平稳,甚至在某些年份,法律价值的出现频次占到当年所有价值点的近三分之一,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变化。从价值内容看,“公平公正”日益受到教育部的重视,成为教育部行政活动的重要考量对象。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教育产业化过程中,教育领域的公平问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引起了社会公众的不满和中央领导的关注;因此,在本阶段,教育部采取了较多措施,力图解决教育领域内的公平问题,进而形成了法律价值所占比例日益增大、日趋平稳的特征和局面。

(二)教育部行政活动的价值特征

1.管理价值是我国教育行政的主导价值,但政治和法律价值的地位日趋重要

从图1可以看出,除极少数年份,在教育部每个年度的“工作要点”中,体现管理价值的工作计划一直多于体现政治价值和法律价值的工作计划;但从整个趋势来看,管理价值占当年总价值点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教育部2013年的工作要点陈述中,体现管理价值的活动数比例已下降为32.4%。这说明教育部在进行工作规划时,其关注点已从效率、效益转向政治价值和法律价值。这可能与宏观的社会发展阶段有关,即与整个社会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讲求实效为标准”逐步转向更加“注重政治文明”、“追求社会公正”有关。

2.“效果”、“执政党利益”和“公平公正”是教育部工作的主要价值内容

从总体上看,“效果”、“执政党利益”和“公平公正”分别是管理价值、政治价值和法律价值的主要价值内容。具体地说,“效果”在管理价值中成为“独大”,可以说,在教育部工作中,从管理出发就意味着从效果出发;“执政党利益”则是政治价值的主体,在305个政治价值频次中,其比例近乎一半,可以认为,在我国教育行政中,实现执政党利益是最大的政治价值;同时,“公平公正”是法律价值的“多数”,在212个法律价值频次中其所占比例高达68.4%,可以看出,宪法精神所规定和倡导的社会公平公正也是教育部工作的重要使命。

3.“代表性”和“公平公正”价值的趋势相同且日益重要

从图2可以看出,“代表性”和“公平公正”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教育部尊重和重视各类利益相关者之时,便是“公平公正”这种宪法价值彰显之日。同时,从图2我们还可以看出,“代表性”和“公平公正”两类价值内容频次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从2009年到2013年这五年中,“代表性”在教育部“工作要点”中共出现11次,超过27年21个总频次的50%,体现了教育部日益重视多元主体利益的价值观念,这可能与治理理念的兴起有一定关系。同样,“公平公正”在2001年到2013年这13年中共出现101次,占其总频次的66.7%,可能的解释是,随着教育公平问题的日益严重,教育部采取系列措施,力图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公众的满意度。

4.“责任”和“正当程序”的重要性没有提高,甚至有越来越不重要的趋势

从表1和图3可看出,1987-2013年,“责任”价值在教育部“工作要点”中的地位表现出“低比例,高稳定”的特征。这说明了教育部在27年的改革实践中,在“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并对各种教育活动进行强有力的监督”方面没有取得实质的进步。这种现象可能是教育活动的行政监督成本过高,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对行政监督的功能替代造成的。同时,从图3还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后,“正当程序”价值占当年总价值点的比值越来越小。也就是说,教育部工作对“正当程序”这一法律价值的尊重,非但没有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而不断提升,反而具有“越改越不按程序来”的趋势。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

5.“政治稳定”和“效率”价值呈零星分布,“经济”、“回应性”和“个人权利”没有得到任何体现

从表1可知,“政治稳定”只出现5次,且集中于1989年之后的几年,其原因已在上文陈述。同样,“效率”价值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本世纪零星分布,但其出现的时间没有任何规律可言。这至少说明两点:一是教育部对效率极不重视,在“工作要点”中表现出“想起来就写上点,想不起来就拉倒”的特点;二是我国政府日益兴起的绩效管理运动对教育部的影响微乎其微。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一直提倡“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里的“省”,就是指“经济性”,就是要不断减少行政成本开支,不断地将教育经费用在该花的地方。但是,从教育部“工作要点”和我国教育实际看,一方面是人们不断抱怨教育经费一直没有达到GDP的4%,另一方面又丝毫不见教育部重视教育行政的经济性。这种现象,值得反思。

另外,教育活动和教育事业复杂多变,教育问题和教育政策间的互动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在实施教育政策的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应极大关注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态度;如果发现政策受到多数公众的不满,就应及时作出回应,并考虑对政策做出调整。我们推测,“回应性”在“工作要点”中的缺失,既可能是教育部门缺乏“回应性”行政经验的问题,也可能是教育部门“好面子不愿承认错误”的表现。

最后,受教育者包括集会、游行和结社在内的基本“个人权利”,在教育部“工作要点”中也难觅踪影。在西方国家,“个人权利”作为宪法精神的基石,在各种教育行政活动中都有重要体现;甚至在美国教育领域发生的个人权利纠纷,促成了新的宪法判例,重新阐释了美国整个国家的宪法精神。现在,我们大力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但在一些普遍的政治权利问题上,我们却采取回避态度。这需要引起注意。

(三)教育部行政活动的基本逻辑

通过对以上发现的分析,结合我国相关教育实际,我们可以深入挖掘出教育部行政活动的内在基本逻辑。

1.教育部行政活动必须遵从执政党的意志

教育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一切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不论从“指导思想”还是“工作方针”,都明确提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领导地位。可以说,教育部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执行党的意志,服从党的指挥。

具体来说,教育部行政活动必须遵从执政党的意志在“工作要点”中体现为:第一,教育部的工作必须贯彻党的意识形态;第二,执政党决定教育部门的领导体制;第三,不断加强干部、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部门必须常抓不懈的任务。在定类转化过程中,“工作要点”所展示的“宣传党的意识形态”,“加强教师党支部的建设”,“理顺高校的党政领导体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政工队伍建设”,“把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纳入高校党课团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重点任务就很明显地体现了教育部行政活动的上述逻辑和特征。

2.教育部行政活动不断体现弱势群体利益

从理论上讲,教育对于打破社会阶级固化,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实现社会的健康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教育又能抑制社会流动,复制社会阶级,这是因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基础和教育资源是完全不同的,公民的教育机会和权利是不均等的。因而,教育部应该着力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流动。从27年教育部“工作要点”看,应该说,教育部对教育公平越来越重视,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通过教育政策,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等化;第二,通过教育政策,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均等化。比如,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就规定:“落实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实施针对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工程。加大对中西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的扶持力度。”“继续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研究制订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补助计划。完善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再如,近年来开设的“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等计划项目也是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均等化的重要举措。

3.教育部行政活动客观上维护了教育部的部门利益

通俗地说,所谓“部门利益”是指有关权力部门在从事立法、司法或行政行为的活动中,不适当地强化、扩大本部门及其成员的职权,巩固和扩大本部门的可控资源的倾向。从教育部“工作要点”可以看出,自觉不自觉地维护其部门利益是教育部行政活动的客观结果。在具体的“工作要点”中,教育部通过各种“工程”、“计划”、“基地”,通过起草国家教育法律法规,通过强化国家教育行政管理,不断扩大权力范围,增强资源配置能力。虽然其出发点可能是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客观上却起到维护和扩展部门利益的不良后果。部门利益若得不到有效遏制,将会提高教育行政成本,降低教育行政效率;甚至可能给教育腐败提供土壤和空间;更为严重的是,还可能增强政治风险,因为教育涉及亿万百姓,教育行政机构的部门利益及其不良后果可能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从而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合法性。

4.教育部的行政改革进程较为缓慢

所谓“行政改革”,指的是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然而,行政改革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政治行为,是权力的再次划分,因而必然会受到多方抵制。加之教育工作的“敏感性”,又进一步造成了改革的拖延和迟缓。我国教育部门的行政改革主要有两个指向:一是经费,即要提高效率,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二是权力,即要向公众开放,向社会放权。从教育部“工作要点”看,这两项都没有很好的表现。具体而言,首先,教育部对效率“看得很淡”。在27年的“工作要点”中,“效率”价值只有零星的出现,且这些条文大多只是停留在“厉行节约”的政策倡议层面,谈不上科学管理意义上的效率。其次,教育部简政放权“步子不大”。从27年的“工作要点”来看,教育部的简政放权步子过小,甚至有扩大权力范围、增强部门利益的趋势。虽然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多次提出要让社会力量参与到教育工作中来,然而笔者在定类转化中发现,这种参与仅局限在利用社会力量拓宽教育经费投入渠道的层面,在权力配置等实质性问题上,教育部没有积极的放权姿态。

五、结语

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对教育政策效果负有直接的和主要的责任。教育行政过程,可以从管理、政治和法律的路径加以理解。在每种路径中,教育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对公众的定位、认知模式、预算方式、决策观和职能特征都不尽相同。当然,根本性差异在于每种路径展示出的不同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

价值追求表现了教育部工作的基本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部行政活动的内在逻辑。以对1987-2013年教育部“工作要点”的分析统计为基础,结合相关教育实际,笔者总结归纳了教育部行政活动的三个阶段和五个价值特征,并推断了教育部行政活动的四条内在逻辑。这是本研究的贡献所在。

然而,本研究还有以下两点局限:第一,样本量不够大。如果能获得1949-1986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诸如“工作要点”类的政策文本,则可以进行更长时间跨度的分析,从而更能准确地揭示不同政治环境下教育行政的价值取向,更能清晰地把握教育行政部门活动的基本逻辑。第二,数据分析不够深入。本研究主要是采用了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对各种价值间的相互关系缺乏深入的分析,对操作性指标也缺乏科学的建构过程。

理论工作要点范文第7篇

一、学习理论与业务知识——着眼于思考问题与灵活运用

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和领导的高标准严要求,我处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学习上强调持续和深入,要求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方面的学习要深,要能结合思考分析现实和政协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在统战理论和政协知识方面的学习要专,要能以较扎实的功底完成政协的重要文字材料;在经济、文化、法律等各类知识的学习方面要广,要能以较宽的知识面适应政协不断拓宽工作领域的要求。

二、起草文字材料——着眼于适应各种课题的文章和各类文体

起草了约十几万字各类材料。一是领导讲话。有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代拟稿、省委省政府向全国政协负责同志汇报重视支持政协工作的代拟稿、省政协负责同志在发挥界别作用研讨会上的讲话;二是重要会议的材料。有九届三次会议常委会工作报告、政治决议和工作报告决议、委员讨论情况的综合汇报、会议期间委员提出的主要意见和建议、关于省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在全国政协召开的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上的论文;三是重要文件。有建设信用*建议案、进一步发挥界别作用的意见(试行)、20*年工作要点等;四是年鉴。有《人民政协年鉴》20*年*卷、《*年鉴》20*年政协篇;五是其他材料。有发挥界别作用研讨会实施方案和调研方案、报全国政协的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规定》的修改意见、参与起草*日报纪念政协55周年专版文章、江淮时报和省电台上刊播的《落地有声的开局》通讯稿*日报《同心谋全局协力写华章》专版通讯等,还参与了研究室对国务院工作报告修改意见稿的起草。六是新闻稿。人民政协报记者站全年发稿近60篇,4万字,其中头版头条4篇,为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我省政协和统战工作发挥了一定作用。

我处的文字工作有以下特点,一是领导要求严格。重要讲话材料的起草都是研究室领导和我处同志一起讨论提纲,稿件由处里到研究室往往就要数易其稿,字斟句酌。二是修改、讨论层次多,特别是工作要点和常委会工作报告,往往要经过近十多个环节的修改。三是材料内容跨度大,从一般的政协工作到建设诚信*,范围很广,因此对我们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我们在起草诚信*建议案时,先是搜集、阅读大量背景材料,然后尽可能参与每次调研,在充分占有材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起草。四是文体的跨度大,如从机关文字到新闻稿和理论文章,文体和风格差别很大,但我处同志通过学习,细心琢磨,挤时间在人民政协报、*日报、江淮时报等媒体上发表了多种文体的稿件,其中与研究室领导合写的《落地有声的开局》获全国政协好新闻评选二等奖,胡建军的一篇论文获省直工委一等奖。五是政协工作向新的领域开拓,使材料的难度加大。如发挥界别作用研讨会材料,题目比较超前,很难找到多少借鉴,因此很多观点都是依靠思考和琢磨得出来的。

当然,文字材料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综合处是研究室的一个部门,很多材料是由研究室领导审阅把关、讨论修改或者共同起草,最后由省政协领导审阅定稿的。

三、承担界别研讨会的筹备工作以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着眼于提高适应各项工作的综合素质。

除了文字材料,我们还注意提高适应各项工作的综合能力。如承办发挥界别作用研讨会的筹备工作。一是参与了会议开法的谋划。由于会议是首次召开,没有经验可供借鉴。我处对会议的开法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意见,包括调研工作、研讨重点、需要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等;二是认真地从网上、报刊、书籍和有关材料上收集整理了全国政协领导关于发挥界别作用的论述,了解和掌握全国各地关于界别研究的情况;三是参与了到合肥等4市的调研;四是承担了全部交流发言材料(约8万字)的组稿、审阅、校印和汇编成册。在组稿、审阅过程中,为保证材料质量,我处同志提出修改意见,反复与各调研组以及市政协同志进行协商,有的材料经过几个来回才定稿。

另外我处同志还参加了一些调研、视察,并抽人参加了多次常委会议小组秘书等会务工作,以及领导交办的一些其他工作。

去年我处是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完成这些任务的。其中,处长担任记者站长,占去了不少精力,胡建军担任赵培根副主席的秘书,任吉梅参与宣传处筹备政协论坛为期近1个多月。但全处同志齐心协力,克服困难,经常加班加点,从不计较得失。

当然,我们在理论功底方面、把握领导同志思路、分析问题的深度以及文字能力上还有不少欠缺之处,有待在今后工作中继续改进。

20*年,我处将根据工作要点的安排,在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和各项业务学习的基础上,未雨绸缪、积极准备,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一、抓住一个重点:

根据工作要点的安排,加强制度建设理论研讨会是我处今年一项最重要工作,我们将尽早准备,研究会议的目的、效果和开法,起草实施方案,将任务进行分解和分工。在此基础上准备会议材料的起草,并力求在以往系列研讨会经验的基础上使筹备工作做得更加完满。

二、做好4项工作

1、4月份之前的工作重点是起草构建和谐*资政会建议案。对这个全新、前沿的课题,我们准备以任务促学习,对和谐社会力求有一定研究,在综合各项调研材料的基础上力求提出有见解的意见和建议;2、5月份完成《人民政协年鉴》20*年*卷、《*年鉴》20*年政协篇的编撰工作;3、研讨会结束后,重点做好20*年省政协工作要点和完成九届四次全会有关材料的起草工作;4、记者站争取在发稿数和质量上都有所进步。数量上争取不低于60篇、4万字,质量上力求在深度上有所开掘,并继续参加江淮行新闻采访活动。

三、完成其他任务

理论工作要点范文第8篇

一、加强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市人才办《市贯彻落实省“英才计划”任务分解表》、《2020年区人才工作要点》,提高对人才工作认识,为全面推进“四最”建设提供支持。

二、强化政策宣传

加大高层次人才团队招引力度,结合财政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向企业宣传我区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我区。

三、做好资金保障

理论工作要点范文第9篇

关键词:气象服务;工作要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P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需求也越来越高,气象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下,也逐步转变为商品,无论是从服务的范围还是手段上,气象服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无论其范围和手段怎样变化,其工作的要点却仍然要围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展开,只有坚持这样的工作要点,才能够使气象服务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良好的发展,进一步实现它的价值。

一、气象服务的工作要点

(一)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建设两个服务体系

为了能够使气象服务的作用发挥的更加明显,在气象服务的工作中,必须要坚持公共气象服务的方向,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来突出气象服务的防灾减灾功能。同时要加快对“两个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建设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两个服务体系,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对基础业务的巩固和加强,对不同气候变化所形成的不同气象服务应该予以积极的应对。与此同时,应该加强气象服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整体的业务水平,将气象服务的重点放在服务的质量上,打牢服务的基础。

2、为了能够使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得到强化,相关部门就要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充分的完善,并且从根本上对气象灾害的预警能力和水平进行提高,做好灾害的应急处理。同时,加大气象服务的服务范围,以此来达到更好的预警效果。

3、为了能够使气象服务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未来的工作上,应该将重点放在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开展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二)增强气象服务的预测预警能力

目前,气象灾害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这些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山洪、城市内涝、地质灾害、风暴潮、森林火灾以及农林病虫害等气象衍生的灾害,气象服务的预测预警能力能够针对即将到来的这些气象灾害进行预警信息的,从而使人们以及相关部门对灾害做好及时的防御,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人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增强气象服务的预测预警能力也是气象服务的工作要点之一。增强其预警的能力,首先要将先进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气象服务的各项工作中,做到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其次,要研究制定各个相关部门启动预案的气象条件,以此来提高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率。最后,气象服务工作的要点中还应该做好对突发灾害的预警信息机制,确保气象灾害信息的准确度,为人们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三)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提高服务质量

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也是气象服务的工作要点之一,随着气象灾害造成危害的不断加大,对气象科技服务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提高服务质量已经成为了气象服务工作的当务之急。由于缺乏气象服务科技人才,使得气象服务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人员分配不合理等情况,大大影响了气象服务工作的效率。因此,在未来气象服务发展的工作中,要将在岗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重视起来,加强对农业气象、气象科技服务与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逐步解决人才匮乏而引起的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状况,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科技人员业务水平,完善科技气象服务系统。例如,建立完善防雷技术服务系统、公共气象影视节目系统、网络气象服务系统、建立和完善铁路、电力。油田、养殖等行业的专用气象网站。

二、气象服务的发展趋势

(一)气象服务的企业化和商业化趋势

从目前我国气象服务的发展趋势来看,气象服务将会逐步向企业化和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在市场资源配置发生基础作用的背景下,气象产品无论是生产还是流通都离不开市场,而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导致了传统的气象服务不能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不能充分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气象服务正在逐步朝着企业化、商业化的方向发展。

1、气象服务企业化

气象服务企业化指的是气象服务产品为了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变化的需求,从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原则来运行的一种制度。

2、气象服务商业化

从我国气象服务的发展趋势来看,商业化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进行大规模的发展,气象服务商业化指气象产品成为了商品,有其使用的价值,并已经逐渐步入了商业化行业,气象服务也因此而成为商品性的服务。

为了使我国气象服务的发展能够更好的想企业化和商品化的趋势发展,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该转化观念,树立正确的商品意识,面向市场的经济需求,合理的调整气象服务的结构,形成综合性的服务体系,加强对气象服务的宣传工作,开展拓销,强化基础研究,使我国气象服务在面向企业化和商业化的发挥趋势上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安全气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由于气象灾害的发生造成了很多地区都承受了很大的损失,气象灾害也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在气象服务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安全气象将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想要有效实现安全气象,就要进一步提高气象的服务质量,从相关的各个方面入手,从各个角度实现安全气象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公共气象的发展趋势

从我国长期的气象服务发展来看,公共气象在气象部门一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无论是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还是国防与人民生活中,公共气象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公共气象是我国公共性的社会资源,也是一项公益事业。

随着我国气象服务的不断发展,公共气象必然会成为气象服务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因为公共气象服务开展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防止灾难的发生,能够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所以,在对其发展的要求上,就应该在现有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将其服务范围进行延伸,并且将其服务功能进行不断的拓展。气象服务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为社会市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公共产品。每个部门都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整个气象服务系统的服务功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四)资源气象服务的发展趋势

我国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未来的气象服务工作要点应该放在这些丰富的资源上,对这些资源进行游戏的开发工作。为国家能源的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气象相关部门可以从风能、太阳能等资源的区划以及资源利用的规模、效益方面着手,进一步推进气象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管理、服务、研究工作,使我国的气象服务能够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气象服务于市场经济的的联系日趋密切,为了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对气象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到充分的掌握,并且按照其发展趋势,采取正确的管理方法,坚持其工作要点,从而使气象服务能够更好的为社会的进步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文韬.论我国气象服务市场化[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2)

[2]方文清,梁家琼.论专业气象服务课持续发展若干问题[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8(4)

[3]李明哲.气象服务工作要点以及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2012(6)

[4]何乃民,吴艳.展望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J].黑龙江气象.2005(2)

理论工作要点范文第10篇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重要一年,也是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全面提高人口和计划水平的关键一年。为确保我区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更加显著成效,区人口计生委决定组织开展计划生育调研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从构建和谐计生这一主题出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调研工作,深入基层,贴近实际,依靠群众,围绕《南开区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调研活动,促进年度人口计生重点工作的完成、亮点工作的探索、难点问题的破解。为促进我区人口计生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研课题

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调研课题分为两项。

(一)规定调研课题:

1、对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考;

3、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的思考;

4、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能力创新和载体创新,加快建立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二)自命调研课题:

各单位调研的自命课题,要紧紧把握全年工作要点,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从工作的重点、问题的焦点、群众反映的热点、维权与服务工作难点、特色亮点工作出发,自命调研课题。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法及典型经验,从而促进本单位工作的开展,取得好的成绩。

三、具体安排

调研与创新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4月16日—5月31日)准备阶段。

各单位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决定》精神,围绕《南开区年工作要点》,结合本单位的重点工作、难点问题,认真研究确定1-2个调研课题,并将调研课题、实施方案分别于4月20日、5月31日前上报区计生委办公室。

第二阶段:(6月1日—9月30日)实施阶段。

各单位按照确定的调研课题及实施方案,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工作。在调研和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改进、调整工作思路,总结经验、做法,确保调研工作有效地开展并取得实效。

第三阶段:(10月—11月30日)交流、表彰阶段。

区计生委将通过《南开人口信息》对各单位在调研创新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和做法进行交流、推广,并适时对具有创意、新意的调研材料以及通过调研方案的实施取得成功经验、创出特色工作的单位进行表彰。

四、总体要求

1、高度重视。这次专题调研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区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全区人口计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各街道要高度重视,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组织好调研活动,防止敷衍塞责、走过场。

2、精心组织。要合理安排好日常工作,不仅要落实好调研写作人员,做好方案的实施,更要加强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研究,通过试点和论证确保调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3、注重时效。这次调研活动从4月16日开始至11月底结束,各单位统筹安排,要按《实施意见》各阶段的要求准时上报规定内容,确保年内完成调研课题任务。

上一篇:民生工作要点范文 下一篇:大调解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