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01:07:04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第1篇

>> 浅谈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及正确恋爱观的培养 高职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及调适 高职院校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及对策 浅析音乐类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及教育对策研究 大学生恋爱心理实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群体不良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与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高校女大学生恋爱心理误区及健康恋爱心理的培养 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与教育 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对策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表征与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 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浅谈 浅析我国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的表现及对策 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加强信仰教育 浅析高校大学生恋爱心理误区及教育途径 大学生恋爱心理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赵晓敏 刘歆")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爱情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给大学生带来成长的同时也会带来伤害。当今大学生的恋爱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特点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心理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147-02

在当代大学的校园里,爱情一改20世纪七八十年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样子,成为每位大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大学生恋爱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爱情是那样的独具魅力,拨动着每位大学生的心弦。肖晓鸿的研究结果显示有85%的大学生谈过或者正在谈恋爱。赵锦权于2011年对广州市10所高校30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1.7%的大学生正在谈恋爱,有23.1%的大学生表示还没有找到合适人选,仅有10.6%的大学生表示目前不打算谈恋爱。而且职业院校、师范院校和医学院校比理工类院校的学生谈恋爱比例要高。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没有完全成熟,使得他们在感受爱情魅力的同时,极容易受到伤害,小则情绪低落、伤心难受,大则人格扭曲,精神失常。因此,对大学生恋爱心理进行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在阅读文献和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

经过日常教学工作中与学生的接触、对学生的观察,我们发现大学生恋爱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恋爱动机多种多样

恋爱动机指恋爱行为产生的原因,即一个人为什么要恋爱,它能反映人的恋爱价值取向。当被问及恋爱动机时,大学生的回答各式各样。大多数人认为大学生活太无聊,如不谈场恋爱就无聊透顶了。这类学生谈恋爱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有的是为了排遣寂寞,而有的则完全是因为生理需求,有的仅仅是因为大家都谈了,自己不谈会被笑话,这纯粹是虚荣心和攀比心在作怪。当然也有学生是抱着非常认真的态度谈恋爱的,这类学生不仅仅是想谈场恋爱,而是想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

蔡融指出,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包括:(1)生理需求;(2)心理需求;(3)物质需求;(4)社会影响;(5)家庭影响。李奕慧等列出了大学生恋爱的七种动机:(1)寻找人生伴侣;(2)因寂寞而寻找情感寄托;(3)证明自己的价值和魅力;(4)生理和性的需要;(5)同学和社会的影响;(6)恋爱游戏;(7)其他。总之,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多种多样,早已不再单纯。

2.轻视恋爱结果

当被问及有没有想过两个人毕业以后怎么发展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没有想过,过一天算一天,也许毕业那天就分手。这类学生对恋爱抱持的态度是注重过程而轻视结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少数的学生回答说这个问题真的想过,可是越想越纠结,引来很多烦恼,结果就不愿意再想了。也有少数的学生回答说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两个人将来是要结婚的,会一起努力到同一个城市打拼,但是做出这种回答的大学生少之又少。宋迎秋等的调查显示有39.3%的同学认为恋爱“不一定会结婚”,13.4%选择“不会结婚”,36.8%选择“希望会结婚”,只有10.5%的同学肯定地回答“会”,也就是约9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恋爱不一定会走向婚姻。赵锦权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有65%的学生同意或基本同意“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淡化了传统的爱情道德观念。可见,大学生在谈恋爱时并不看重恋爱结果。

3.爱情与学业难平衡

在大学校园里经常看到一对情侣每天都在一起,不管是上课还是吃饭。上课的时候总是一起坐在教室的某个角落,不停地聊天。课余时间,两人往往相约外出约会。爱情成了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事情,学习不再被重视。在大学中,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很多大学生因为谈恋爱而心系对方,无暇顾及学习,难以保持爱情与学业的平衡。赖小林等的调查发现30.8%的大学生认为恋爱肯定影响学习,58.4%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可获得学习动力。赵锦权的调查发现在对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上,8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业高于爱情”,只有9%左右认为“爱情高于学业”。虽然调查结果似乎是爱情对学业影响不大,但有研究者认为这正是大学生恋爱的一大特点,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第一。这往往也成为一些大学生的苦

恼,他们主观上想把大好的时光用于学习,可是谈了恋爱之后不由自主,很难再专心学习,导致成绩大幅度下滑。

4.难以应对爱情中的挫折

对恋爱中可能发生的挫折如表白被拒、长期追求无果、失恋等,大多数大学生难以应对。当这些问题出现时,往往导致他们情绪极度低落、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无心学习、无心交友、陷入痛苦的泥沼而无法自拔。有的同学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完全消极颓废。极少数的同学甚至产生病态心理,做出极其过激的行为,触犯法律,毁人毁己。赵锦权的调查显示,54.7%的学生有过失恋经历,面对失恋挫折有半数以上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心理才能够逐步恢复正常,而有26.8%的学生陷于失恋的痛苦情绪中难以自拔,有的甚至走向极端或轻生。宋迎秋的调查也表明,面对失恋,有27.5%的同学选择“接受不了失恋的打击和痛苦,要求对方说明原因或追究责任”,10.2%的学生选择“远离爱情,避免再度受伤”。

5.恋爱方式不文明

热恋中的大学生感情比较丰富,情绪十分强烈,渴望与对方有亲密的身体接触,于是在教学楼、食堂、操场、校内景点等经常看到大学生旁若无人地过度亲密,行为不检,令行人心中生厌。调查发现,对于公共场所的亲昵行为,有13.7%的大学生认为是“很正常的事”,男女之间有性别差异,有20.3%的男生选择“很正常的事”,而女生只有5.5%选择这一项。这种行为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形象,给他人带来不良印象,影响校园文化。

6.发生率增高

大学生生理发展成熟,然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面对性的生理需求,有些大学生难以控制自己,过早地偷尝禁果。再加之受到西方性解放观念的影响,对性抱持开放的态度,觉得发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导致大学生发生率增高。李奕惠于2011年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32.6%的恋爱中的学生有发生过,远远高于赖小林于2003年对大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的男生的5.5%,女生的6.4%。有些同学甚至仅仅为了满足生理需求而去谈恋爱,这往往给年少的大学生带来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

二 教育对策

1.加强对大学生的恋爱与性知识的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恋爱和性知识的教育,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邀请专家进行讲座等方式,向广大学生讲解正确的恋爱观和性观念。使他们明白什么是爱情,高质量的爱情是怎样的,如何去恰当表达自己的爱,如何去经营、珍惜一份爱情,以及大学生需要了解哪些性常识,明白什么是健康的,远离危险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教会女生在恋爱中保护自己。

2.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恋爱中的挫折

恋爱中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挫折面前不知如何应对或是错误地应对。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挫折应对教育,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宣传栏、团体活动、讲座等向大学生传递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使得他们在恋爱中遇到挫折时,知道哪些方式是万万不能采取的,哪些方法是有效的,以及要去哪里寻求帮助,找谁寻求帮助或如何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自己。

3.教育大学生养成文明的恋爱方式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讲座、宣传栏等教育学生学会文明的恋爱方式,使学生们明白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的过度亲密行为是不文明的,既是对自己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使他们学会表达爱要分场合,适时适当表达。

4.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作用

每个高校都设立有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面对恋爱中的挫折以及平衡恋爱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方面,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无疑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从新生入学开始的新生适应讲座、心理健康课到心理讲座,都可以向大学生传递恋爱心理知识,教会他们什么是爱,如何表白,恋爱中如何沟通,如何面对恋爱难题等。另外,心理辅导中心也可以通过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有情感困惑的大学生。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43-0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科技事业上也有“天宫”“神八”;文化上欣欣向荣;唯独教育,一直在前进,一直在探讨着正确而合理的前行路径。大学是由学生时代迈入社会的桥梁,单从大学的角度来透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大学青年,他们的价值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他们的恋爱观上,我们即可见一斑。

运动场上,一对对耳鬓厮磨,互吐甜言蜜语;林荫道中,一双双挽手并肩,相谈人生幸福。仿佛这就是他们两个人的世界,真正地心无旁骛,这就是走进大学校园普遍的情景,似乎与学习的氛围很难相容,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情形在大学校园里不得不称之为司空见惯。一个大学生的第一节恋爱课上,老师如是说:学校不赞成但也不反对谈恋爱。从当今大学生恋爱的趋势来看,女生远远多于男生,而且结果都与初衷相违背,于是发生了一幕幕诸如大学生为情所困,被同学孤立,被老师批评,被恋人抛弃,甚至有了轻生念头的现象。到这里我们不能再以恋爱自由来看待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不能再由他们用其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他们所谓的幸福。

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疏漏。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长廊中很少正式提及人类的爱情,倒是一些古诗中常有倾诉衷肠的句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而大部分的教育则是家国大义、人生理想等。更何况是家庭,自小父母长辈的训诫就是努力学习,发奋图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久而久之,对于恋爱教育和性心理的启蒙则成了空白,所以当大学生远离家庭之后,恋爱早已成为了不可逃避的课题,他们只能自己摸索,很容易陷入误区

2.学校教育的欠缺。翻开中国大学生的学习历程,从小学到初中,再升至高中,最后千军万马奔赴考场,成绩合格方能进入梦寐以求的象牙塔,为自己搭建一个更高的平台面向生活。他们从前的课本上有文学、自然科学,单单缺乏心理学,即使有的学校开设心理课,面对升学压力的老师和学生不得不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转瞬又是夜雨秋窗,黄卷枯灯下的莘莘学子。学校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场所,更是锻炼和培养人才的摇篮,不仅仅只是增长大脑的知识储备,更要完善学生的做人原则。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这些都很遥远。当学生摆脱应试桎梏,自然长舒一口气。

3.周边不良环境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带给人们效率和方便的同时,也挟杂着许多糟粕。打开电视,一部部赞美讴歌青春男女爱情故事的电影,一档档充满作秀和炫酷的娱乐爱情节目,一首首作词不当营养不良的爱情歌曲。更别说大学生接触的最平凡的网络了。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即使是一个健康有为的年轻小伙也难以保证不被其诱惑。

4.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作为教育者,往往提及学生问题,总会第一步想到教育体制或者教育环境和教育者自身的不足。可我们不能回避的真理是问题主体就存在着不和谐的思维。前面提过应试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偏向发展,不能全面塑造一个有志青年。但就国情而言,应试教育是一种相对公平选拔人才的考场。大学生在踏入大学之前自然有过艰辛和压力。然而,他们在摆脱这种压力的瞬间,没能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松懈不得,这是一种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我国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9~24岁之间,这是青年性心理由萌动到成熟的时期,对异性的向往和对性的渴望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而谈恋爱则是接触异性的开始,故恋爱往往是青年最频繁的话题。笔者从多年的观察发现,恋爱其实是刺激消费的一种强大外力,在我所教育的学生之中,谈恋爱的花费远远超出一个普通学生的正常消费,这些资金来源大部分就是学生的家庭。谈恋爱的他们大都迷茫空虚,缺乏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动力,没有规划,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

为了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心态,恋爱观的疏导尤为重要。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第一堂恋爱课。在大学生进入校园的时候,给他们上一趟恋爱课,对于这堂课,老师或辅导员应该重视,因为,新生的大学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大学之路宽阔而分支多。上好这堂课,能有效地规避将来出现的恋爱问题。学校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必须囊括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让他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位置。

2.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制定大学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从狭义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看,此阶段主要是职业的准备期,主要目的是在于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好准备。客观而言,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至关重要,而能够担此教育重任的人应该具备丰富的职场经验和并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训练。有了规划,大学就不再是一场迷茫朦胧之旅。

3.组织积极向上的活动。在学习的间隙,老师或班委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有关于大学生恋爱的活动。如,老师可以请一些有名或者有经验的教授讲师进行一次恋爱讲座,借以疏导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学生团体或班委可以组织以大学生恋爱为主题的辩论会或班会,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吐露心声,同时还能让老师和同学了解他们的恋爱心理,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单独进行引导,从而减少不正确恋爱观造成的后果和危害。

4.净化周边环境。对周边的不良环境,学校有必要与相关部门联合,打击一些违规违法的宣传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同时开展相关法律讲座,让大学生明辨是非,自觉自主远离不良诱惑。

大学生恋爱不是一个绝对话题,对于它的讨论永远不会有定论,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所存在的现象进行合理分析、合理引导。在教育的改革征程上,积极探索,积极提出合理建议,这样才能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晓璐.浅析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中的性别缺失[J].广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

[2]卢红辉.浅谈当前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9,(5).

[3]赵娟.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和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7,(17).

[4]吴承越.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恋爱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冲突;冲突解决模式;恋爱关系质量

分类号 B849

DOI: 10.16842/ki.issn2095-5588.2017.03.005

1 问题提出

沙利文的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因感受到异性间强烈的吸引,青春期的个体有可能会对某一异性产生喜欢与爱慕的情感,并渴望与之建立恋爱关系(贾晓明, 2003)。实际的调查数据也表明,大学生恋爱现象非常普遍,比例从30%~53%不等,甚至可达63% (何影, 2010)。对大学生来讲,恋爱关系有其重要的心理意义,诸如自我价值感的确立,归属感和亲密感需求的满足等(Meier & Allen, 2009)。

然而,由于性别、个性、家庭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恋爱关系中的双方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冲突。国内一份调查表明,恋爱问题占本科生心理咨询案例总数的12.9%,排名第三(冯蓉, 马喜亭, 2015)。本科生常困惑的问题集中为恋爱过程中的患得患失,这说明拥有了恋爱关系不等于就真正拥有了亲密关系给人带来的幸福与满足;而且,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恋人对恋爱关系的未来走向都是不确定的,这可能与大学生恋爱冲突频繁,同时又不知道如何有效解决冲突有关。既然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指导大学生如何应对冲突,在面对冲突时选择积极的解决模式是大学生恋爱咨询中的必然选择。

有关恋爱冲突对恋爱关系的影响,已有研究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有研究者发现恋人之间的冲突与恋爱关系的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Campbell, Simpson, Boldry, & Kashy, 2005),并且冲突会一直影响恋人之间的关系,激烈的争论甚至可能会导致恋人倾向于否定彼此的恋爱关系(Fincham, 2007)。也有研究者认为,冲突本身并不足以影响亲密关系的质量,其解决方式才是关键因素,这一点在夫妻关系的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当夫妻面临冲突时,他们的冲突解决模式可以显著的预测婚姻满意度,甚至可以预测几年后夫妻关系的变化(Bradbury & Karney, 1993),并且夫妻双方的建设性沟通模式对婚姻满意度的正向预测力最强(琚晓燕, 方晓义, 戴丽琼, 2012)。那么,在恋爱关系中,冲突和冲突解决模式到底哪个因素对恋爱关系质量的影响更大?而这两个因素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共同对恋爱关系质量产生影响?这是本研究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探讨大学生恋爱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是从人格等个人因素(张田, 傅宏, 2013)和亲子依恋等家庭因素(刘文, 毛晶晶, 俞睿玮, 李凤杰, 2014)的角度进行,很少从恋人间互动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恋爱冲突方面的研究则更多在关注恋爱暴力这个极端现象(奥登, 周虹, 白文兴, 2014; 何影, 张亚林, 王纯, 李丽, 张迎黎, 2012),对于日常恋爱冲突的研究还比较少。国外研究者指出,恋爱关系中的冲突及解决模式可能会延续到将来的婚姻关系中(O’Leary, Barling, Arias, & Rosenbaum, 1989; Gottman, & Levenson, 2000)。国内研究者也指出,大学阶段的恋爱经历是个体获得后期婚姻幸福的保证(孙时进, 李淑梅, 2010)。由此可见,对于大学生恋爱冲突和冲突解决模式的现状特点,以及这两个因素对大学生恋爱关系的影响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被试

本研究以恋爱中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从北京市四所不同类型大学(综合类、工科类、文科类、医科类)选取1052名本科生作为研究被试。根据被试对于题目“是否正在恋爱中”的自我报告,最终筛选出正在恋爱中的有效被试323名(其中,综合类高校有效被试87名,工科类高校有效被试84名,文科类高校有效被试108名,医科类高校有效被试44名),剔除回答不完整和不认真作答的问卷后,剩下有效问卷 319份,有效率为98.76%。具体被试信息详见表1。

2.2 研究工具

(1) 恋爱冲突的测量选用由苏彦捷和高鹏(2005)编制的“亲密关系冲突问卷”。共包含10个题目,采用7点评分,从“意见总是一致(1)”到“意见总是不一致(7)”,得分越高代表个体在恋爱关系中体会到的冲突越多。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

(2)恋爱冲突解决模式的测量选用由Heavey, Larson, Zumtobel和Christensen(1996)修订的“沟通模式问卷”(Communication Pattern Questionnaire)。共包含16项目,分成“建设性沟通”(指双方在遇到冲突时均能以积极的方式面对问题,进行协商并努力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法)、“要求-回避”(指遇到冲突时,被试/恋人积极地寻找协商和解决的可能,而恋人/被试则采取回避的方式)、“相互回避性沟通”(指双方在遇到冲突时均用回避的方式应对)三个分量表。采用9点计分,从“最不可能(1)”到“最有可能(9)”。得分越高,表明恋人之间采用某种冲突解决模式的频率越多。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

(3)恋爱关系质量由两个指标构成,包括恋爱关系满意度和恋爱关系承诺度。其中,恋爱关系满意度采用《简版亲密关系满意度问卷》,该问卷由Patrick, Knee, Canevello和Lonsbary(2007)修订,共6个题项,采用7点计分,从“完全不赞同(1)”到“完全赞同(7)”,得分越高代表个体对当前恋爱关系的满意度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恋爱关系承诺度采用《亲密关系承诺度问卷》,该问卷由Rusbult, Verette, Whitney, Slovik和Lipkus(1990)编制,邱莎莎(2010)修订,共5个题项,采用7点计分,得分越高代表个体对恋爱关系的承诺度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

2.3 研究流程

首先,本研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问卷施测,由经过严格培训的心理学研究生和被试学校的老师同时担任主试。施测过程采用统一指导语且匿名作答的方式,在自习课或主试任课老师的课堂上完成,测试时长30分钟,测试结束后当场回收问卷。之后,使用SPSS21.0将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 。

3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恋爱冲突和冲突解决模式的现状特点

对大学生恋爱冲突总分、冲突解决模式各维度以及亲密关系满意度和承诺度总分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建设性沟通冲突解决模式、亲密关系满意度和承诺度得分均高于各量表的中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M建设性沟通=6.16, M满意度=5.65, M承诺度=5.90);大学生恋爱冲突、相互回避和要求-回避冲突解决模式的得分均低于各量表的中值,处于中等偏下水平(M恋爱冲突=2.74, M相互回避=3.34, M要求-回避=3.07)。其中,性别差异明显,具体而言,男生感知到的冲突明显高于女生(M男-女=0.38, p

在恋爱冲突解决模式方面,以三种模式得分为被试内因子,以性别为被试间因子,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首先,大学生恋爱冲突解决模式主效应显著(F(2,318)=304.69, p

Contrast检验显示,大学生建设性沟通模式得分显著高于要求-回避模式得分和相互回避模式得分

(F(2,318)=18.33, p

3.2 大学生恋爱冲突、冲突解决模式与恋爱关系质量的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恋爱冲突、冲突解决模式与恋爱关系质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恋爱冲突与恋爱关系满意度和承诺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恋爱关系中的冲突越多,关系质量越差;同时,恋爱冲突解决模式中的建设性沟通模式与恋爱关系满意度和承诺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相互回避模式和要求-回避模式与恋爱关系满意度和承诺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恋爱中积极的冲突解决模式使用越频繁,恋爱关系质量越高;消极的冲突解决模式使用越频繁,则恋爱关系质量越低。此外,恋爱冲突与冲突解决模式中的建设性沟通模式呈显著负相关,与相互回避模式和要求-回避模式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在恋爱关系中,大学生体会到的冲突越多,他们越倾向于选择消极的冲突解决模式。

3.3 恋爱冲突、冲突解决模式对恋爱关系质量的预测作用

3.3.1 对恋爱关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首先,把性别放入第一层;接着,把中心化后的自变量(恋爱冲突、建设性沟通、相互回避和要求-回避)放入第二层;最后把中心化后的自变量之积(恋爱冲突×建设性沟通, 恋爱冲突×相互回避, 恋爱冲突×要求-回避)放入第三层。

从表5可见,在控制性别变量后,恋爱冲突、建设性沟通、恋爱冲突×建设性沟通进入了回归方程。具体而言,恋爱冲突对关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建设性沟通的冲突解决模式对关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同时,建设性沟通与恋爱冲突的交互作用显著。

采用简单斜率检验进一步分析建设性沟通解决模式在恋爱冲突与恋爱关系满意度中的调节作用。以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的方法将调节变量(建设性沟通解决模式)划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控制协变量的条件下,分别考察两组被试的恋爱冲突对恋爱关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恋爱冲突对恋爱关系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作用在低相互沟通组(β=-0.57, t=-8.02, p

亲密关系满意度影响中的调节效应

3.3.2 对恋爱关系承诺度的回归分析

采用同样的方法考察恋爱冲突和冲突解决模式对恋爱关系承诺度的回归模型。从表6可以看出,在控制性别变量后,恋爱冲突、建设性沟通、相互回避、恋爱冲突×建设性沟通进入了回归方程。具体而言,恋爱冲突对关系承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建设性沟通的冲突解决模式对关系承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相互回避的冲突解决模式对关系承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同时,建设性沟通与恋爱冲突的交互作用显著。

以同样的方法进行简单斜率检验的结果表明,在控制协变量的条件下,分别考察两组被试的恋爱冲突对恋爱关系承诺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恋爱冲突对恋爱关系承诺度的负向预测作用在低相互沟通组(β=-0.52, t=-7.13, p

4 讨论

4.1 大学生恋爱现状

从均值结果可知,大学生总体恋爱关系比较和谐,即使在遇到冲突时,也会更倾向于以积极的方式面对问题,通过沟通和协商努力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法。这一结果提醒我们应该客观地认识大学生的恋爱冲突行为,而不能随意将问题严重化和扩大化。

另外,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几乎所有变量中(要求-回避沟通模式除外)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具体而言,男生感知到的恋爱冲突明显高于女生,并且男生报告了更多相互回避的冲突解决模式和更少建设性沟通的冲突解决模式;男生对恋爱关系的满意度和承诺度也都显著低于女生。对于解决冲突的模式,男生的回避倾向更明显,这一结果跟以往研究结果类似。以夫妻为对象的研究发现,在解决夫妻冲突方面,丈夫比妻子更多地采用回避的方式(Baucom, Atkins, Eldridge, McFarland, Sevier, & Christensen, 2011)。关于宿舍冲突解决方式的研究发现,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采用回避方式解决冲突(邓林园, 刘丹, 伍明明, 方晓义, 2015)。这可能与社会普遍存在的性别角色标准有关:男性角色的标准通常为事业有成,不感情用事,情绪不外露,而女性角色的标准通常与人际关系、情感有关,喜欢聊天,爱发泄等(Hall, 1994)。

有研究指出,在婚姻关系中,虽然丈夫报告的回避性冲突解决方式明显多于妻子,但丈夫报告的婚姻质量,尤其是婚姻满意度要高于妻子(邓林园, 戴丽琼, 方晓义, 2014; 梁丽, 郭成, 2014),这与本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在本研究中,男生对恋爱关系的满意度和承诺度都显著低于女生。这可能与在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中的性别角色存在一定的转变有关:在恋爱关系中,更普遍的情况是男生主动追求女生,为了确立和维持恋爱关系,男生对女生更为包容,因此,在被追求和被包容的关系中,女生的满意度会更高,也更愿意将关系持续下去;当进入婚姻关系之后,受“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以及现代生活压力的影响,大部分女性在不轻易放弃事业的同时也需要更多地卷入家庭,在事业和家庭的平衡与冲突的较量中,女性对婚姻的满意度可能会降低,而婚姻中的大部分男性只需要关注于事业即可。

在本研究中,男生感知到的恋爱冲突明显高于女生。这与以往针对友谊关系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女孩的友谊表现为具有更高水平的支持性(Colarossi, & Eccles, 2000; Jenkins, Goodness, & Buhrmester, 2002),而男孩的友谊有更高水平的冲突性(Updegraff, Helms, McHale, & Sales, 2004)。邓林园,刘丹, 伍明明和方晓义(2015)

的研究也发现,男生的宿舍关系也比女生表现出更高的冲突性。

4.2 恋爱冲突、冲突解决模式与恋爱关系质量的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恋爱冲突与恋爱关系质量的两个指标(满意度与承诺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恋爱关系中的冲突水平越高,关系质量越差;回归分析也支持这一结果,无论是否考虑冲突解决模式的调节作用,恋爱冲突均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恋爱关系满意度与承诺度。

亲密关系满意度是指个体对所处的亲密关系质量的主观感受和判断(Rusbult, 1980)。根据社会学习和行为交换理论,关系满意度下降是关系中积极行为减少而消极行为增多的结果(刘漪蓉, 2012)。亲密关系中的冲突体现了个体之间的不相容性,常常涉及到消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恋爱关系中冲突越多,个体对这段关系的满意度也就可能越低。这一点在以往的实证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Cramer(2003)的研究证实亲密关系中冲突的消极行为与关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

亲密关系承诺度是指个体保持亲密关系的愿望或意图(Rusbult, 1980)。Rusbult的投资模型认为满意度Q定了亲密关系中的“承诺”,当个体在亲密关系中体验到幸福的时候,是愿意与现有的伴侣保持关系,也更容易对亲密关系做出承诺(刘洁, 2014)。在本研究中,亲密关系满意度和承诺度呈高度显著正相关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恋爱冲突在显著负向影响恋爱关系满意度的同时,也在显著地负向影响个体对这段关系的承诺度。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恋人冲突之后如果能进行良好的沟通会缓冲恋爱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交互作用分析的结果显示,随着恋人之间建设性沟通水平的提升,恋爱冲突对恋爱关系质量的消极影响明显减弱。这一结果与婚姻关系领域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无论是国外研究还是国内研究均发现:积极的沟通方式与婚姻满意度和稳定性有很高的相关;消极的沟通方式则与离婚率呈正相关,并能在很大程度上预测离婚率(Stanley, Markman, & Whitton, 2002; 曾红, 2012)。婚姻不幸的家庭比婚姻幸福的家庭呈现更多的消极沟通方式(Christensen & Shenk, 1991)。

4.3 本研究的局限

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有待改进:(1)本研究样本均取自北京市,考虑到大都市的价值观念和极为丰富融合的文化底蕴,大学生对恋爱关系及恋爱冲突的认知可能与其它地区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而,本研究的结果推广需谨慎;(2)有研究指出,冲突解决行为对婚姻关系满意度存在同伴效应,伴侣更多建设性的冲突解决行为可以使个体注意到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因而有利于进行深入的交流,获得更多的亲密感(刘泽文, 崔萌, 韩易静, 2014)。但是在本研究中,由于条件的限制,被试中的男性比较少,无法进行恋爱关系中同伴效应的检验。

5 结论

(1)大学生恋爱冲突总体水平较低,恋爱关系质量较高,冲突解决模式较积极,三者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2)恋爱冲突、相互回避和要求-回避模式与恋爱关系质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建设性沟通模式与恋爱关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

(3)建设性沟通模式在恋爱冲突影响恋爱关系质量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随着恋人之间建设性沟通水平的提升,恋爱冲突对恋爱关系质量的消极影响明显减弱。

参考文献

邓林园, 戴丽琼, 方晓义 (2014). 夫妻价值观相似性、沟通模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 心理与行为研究, 12, 231-237.

邓林园, 刘丹, 伍明明, 方晓义 (2015). 父母冲突与大学生宿舍冲突方式的关系: 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 心理与行为研究, 13, 145-152.

冯蓉, 马喜亭 (2015). 研究生与本科生常见心理问题差异性研究. 教育与职业, 6, 94-96.

何影 (2010). 大学生恋爱及恋爱暴力调查与暴力影响因素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中南大学.

何影, 张亚林, 王纯, 李丽, 张迎黎 (2012). 大学生恋爱及恋爱暴力行为发生情况. 中国学校卫生, 33, 1153-1159.

贾晓明 (2003). 学习建立亲密关系: 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中国青年研究, 6, 67-69.

琚晓燕, 方晓义, 戴丽琼 (2012). 澳门和东北地区夫妻沟通模式与婚姻满意度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10, 131-137.

梁, 郭成 (2014). 高校已婚青年教师的婚姻满意度与成人依恋.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8, 865-868.

刘洁 (2014). 亲密关系建立与维持的影响因素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吉林大学.

刘文, 毛晶晶, 俞睿玮, 李凤杰 (2014). 青少年恋爱关系, 内隐倾向发展特点及其与依恋的关系. 心理科学, 37, 395-600.

刘漪蓉 (2012). 亲密关系中的满意度与冲突研究综述. 社会心理科学, 27, 290-294.

刘泽文, 崔萌, 韩易静 (2014). 青年恋人的成人依恋、冲突解决行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8, 597-601.

奥登, 周虹, 白文兴 (2014). 童年期被虐待经历对大学生恋爱暴力发生的影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2, 1247-1249.

邱莎莎 (2010). 成人依恋、亲密关系动机、与大学生亲密关系质量的相关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

苏彦捷, 高鹏 (2005). 亲密关系伴侣在冲突中的行为及其归因.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42, 122-130.

孙时进, 李淑梅 (2010). 研究生特定群体婚恋问题研究. 心理学探新, 50, 60-65.

曾红 (2012). 婚姻沟通模式、主观幸福感及其关系的研究. 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49, 123-127.

张田, 傅宏 (2013). 宜人性对大学生恋爱宽恕的影响: 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 508-511.

Baucom, B. R., Atkins, D. C., Eldridge, K., McFarland, P., Sevier, M., & Christensen, A. (2011). The language of demand/withdraw: Verbal and vocal expression in dyadic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5, 570-580.

Bradbury, T. N., & Karney, B. R. (1993). Longitudinal study of martial interaction and dysfunction: Review and analysi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13, 15-27.

Campbell, L., Simpson, J. A., Boldry, J., & Kashy, D. A. (2005). Perceptions of conflict and support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The role of attachment anxie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8, 510-531.

Christensen, A., & Shenk, J. L. (1991). Communication, conflict and psychological distance in nondistressed, clinic, and divorcing couple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9, 459-463.

Colarossi, L. G., & Eccles, J. S. (2000). A prospective study of adolescents’ peer support: Gender differences and the influence of parental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9, 661-678.

Cramer, D. (2003). Facilitativeness, conflict, demand for approval, selfesteem, and satisfaction with romantic relationships.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37, 85-98.

Fincham, F. D. (2007). Attribution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From balkanization to integration.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Gottman, J. M., & Levenson, R. W. (2000). The timing of divorce: Predicting when a couple will divorce over a 14-year period.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62, 737-745.

Hall, C. S. (1994). A ubiquitous sex difference in dreams revisite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 1109-1117.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心理与行为;大学生;情绪化特征;干预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7.01.239

1 大学生情绪化特征的概况

1.1 大学生情绪化特征的内涵

1943年,在《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一文中,马斯洛正式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即五种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上述五种需要是按顺序逐级递升的。一般说来,当下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以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形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当他的基本生理需要未被充分满足,必定会影响其他几项高层次的需要的实现。[1]学生作为社会的一类特殊群体,当大学生的五种需要未被充分满足时,就会产生上述的情绪化问题。

情绪化是指缺乏对自己情绪控制、不能很好地克制不良情绪,也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得体情绪的思想状态、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心理学家把情绪界定为四个基本类型,即喜、怒、哀、惧,认为其他情绪都是从基本情绪中分化出来的。[2]大学时期是青年心理逐步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情绪丰富多变,生理基本成熟而心理尚未成熟的时期,时而单纯,时而复杂,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会因为知识学业、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产生各类不理解和不适应,从而导致情绪化。随着大学生的步入校园、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以及恋爱情感的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带有鲜明的特征。

1.2 大学生情绪化特征表现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他们的情绪特征不仅具有青年期的强烈性特点,还有自身一些鲜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消极性和依赖性。此特征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步入校园时期,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理想大学与现实大学的差距使学生产生挫败感,通常带着遗憾、失落、沮丧的情绪入学,表现出对学校或专业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形成消极心态;另一方面,大学生受社会经验和认识限制,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生活,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具有明显的依赖性,从而会出现畏惧、退缩等畏难情绪。

(2)阶段性和层次性。在学习活动中,大学生的情绪特征表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的现象。新生陌生感与好奇感、自豪感与自卑感混杂,情绪波动感较大,学习环境、课程、方式的改变,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困惑、迷茫,丧失学习信心;大二、大三逐渐失去了那种毫无掩饰的单纯和率真,面对专业课及学习成绩、考研的压力,往往被一种无助和抑郁的情绪所淹没,很长时间不能摆脱,抗挫折能力较差,同时缺乏对专业知识的客观评价,对工作前景缺乏正确认识或者不感兴趣,导致缺乏学习热情;毕业班学生面对毕业论文及择业问题,压力感倍增,会表现出沉默寡言、充满焦虑等情绪。

(3)内向性和表现性。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大学生的情绪又表现出内向性和表现性的双重特征。大学生会在某种场合将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隐藏于心。学生依赖感较强,安全感较弱,在集体生活中变得敏感、脆弱,缺乏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能力和技巧,产生人际交往障碍。自卑、孤僻、消极的不良情绪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经常发生。恋爱方面,大学生恋爱观较为开放,重感情、易冲动的情绪产生较强的表现性,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同时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

2 大学生产生情绪化特征的原因

不同性格的行为动机和基本心理需要各有偏好,偏好程度决定大学生对某方面事项的敏感性,这些敏感事项也就成为个体情绪产生的敏感源即情绪诱因。[3]大学生的不良情绪的产生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社会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思想和生理的成熟程度。由于刚刚成年就步入大学校园,大学生的生理趋于成熟而未完全成熟,心理方面未趋于稳定。面对一些新生事物和环境思想不能从容地适应和接受,时而独立,时而依赖,很容易被情绪所左右,产生情绪冲突。

(2)大学生情绪体验不够深刻,畏难情绪很重,压力大。由于当今的“95后”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大学生承受苦难的能力非常差,一旦发生不顺心如意的事情或者是学习困难,情绪马上转为悲观,害怕困难,不敢担当,甚至很长时间会陷进无助的困境中,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面对高校年年扩招,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父母的期望、自己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一直围绕在大学生的头脑里,进而产生很多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自卑等复杂情绪。

(3)社会因素及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社会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在生活浪潮和物质利诱面前,中学时代的率真和单纯渐渐退去,从众心理使大学生们失去了性格的自然性,在人际关系方面时常表现得很内向。人际交往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弱,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差也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处理。[4]

(4)恋爱动机不端正,心理承受能力差。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衽际焙苌侔蚜蛋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自主性强,缺乏责任感。面对单相思、爱情错觉、失恋等恋爱心理挫折,不仅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还会产生许多失去理智的严重后果。

3 对大学生情绪化特征的干预策略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随着人们对情绪功能的认识加深,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情绪应对的适应价值,考虑到大学生的情绪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在管理心理与行为视角下,真正地解决大学生情绪化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3.1 思政策略

高度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完备预防干预体系。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出现情绪心理上的障碍是一种客观现象。毕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成熟的时期,单凭大学生自身的力量,还不能顺利地实现心理成熟和社会成熟的任务,还避免不了种种障碍和问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情绪化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当然,高校成立预防和干预领导小组也是必不可少的。

3.2 抗挫折策略

在大学生发生情绪化倾向时能及时遏制不良情绪并采取积极引导。大学生在挫折面前经常会手足无措,面对困难情绪比成人更强烈。这时候正确的积极引导,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在发现学生朝着不良情绪化方向发展时及时遏制,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显得尤为重要。

3.3 危机策略

高校要具备健全、完善的心理健康辅导机构,心理健康咨询老师要真正地把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帮助大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扰的心理咨询机构必不可少,要配备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真正地为情绪化学生解决心理的实际困难,而不是简单流于形式。

3.4 调查策略

高校要经常能开展心理问卷调查进行宏观监控。心理问卷调查是简洁地反映大学生内心真实想法和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经常开展心理问卷调查显得尤为重要,这样能够避免遗漏因情绪化问题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一些学生。

3.5 引导策略

辅导员专业化素质要过硬。辅导员是大学生在四年学习生活中影响最深的人,辅导员的一言一行,包括对待学生的各种态度、处理学生事务的方法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内心发展。专业化素质过硬的辅导员会很实际地解决很大一部分情绪化学生的心理问题,其为高校心理工作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

3.6 心理策略

高校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类型的心理课程。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为应对不期而遇的危机做好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能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类型的心理课程,这样会为大学生面对就业时而产生的情绪化问题扫清障碍。同时,通过建立心理辅导室,发挥心理辅导室沟通、疏导的作用,使他们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向正能量方向发展。

3.7 制度策略

高校应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制度就是执行力。通过国家各项法律制度、学校各项的规章制度及大学生手册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同时,建立完备的心理危机预警制度、心理问题学生的后期跟踪制度,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最大限度地避免心理突发事件的出现。

3.8 网络策略

随着现代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端正专业思想及技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医学管理人才。积极尝试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创新教育方式真正地提上日程。在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下,利用网络发展,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从理念到内容、方法、途径与运行模式。当然,如何化解大学生网络心理服务需求强与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不能满足之间的矛盾也是迫在眉睫。[5]

4 结 论

曾经说过:“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管理心理与行为视角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难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机制,不仅可以减少危机事件发生,对充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高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种便捷、有效的途径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安妍.不同情绪状态下自我监控能力与人际素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

[2]任宝崇.组织管理心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刘伟.大学生情绪化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4]赵莹.“情绪与面具”:大学生情绪管理创新实践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30).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第5篇

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与教育恋爱》

有一句话说的好:工作者是美丽的、快乐的。是的,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热爱命运、热爱事业的人,人生才是充实的、幸福的、美丽的、有价值的。我想是的,不痴不成才,对于我们青年教师而言,也许追求事业的过程,其实就是与教育恋爱的过程,就是追求教育女神的过程!工作6年来,在领导、同事们关心和爱护、帮助与支持下,自己在充满书香与儒雅的校园里快乐进步与成长。今天,借此机会,首先表达一份自己对大家多年的帮助与关爱,表示诚挚的谢意!

今天,学校给我的讲话主题是“热爱教育事业”,这个命题,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作为青年教师,自己和自己所挚爱的教育事业,一直更象恋人的关系?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追求艺术之神,就需要全神贯注,需要加倍付出,否则得不得她的青睐。我想,追求教育事业,同样如此。在与教育恋爱的过程中,自己深深体会到四个字:酸甜苦辣。今天,我就以这四个字为纲,以我投身教育事业的足迹为纬,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成长点滴感受。

首先说第一个字:

事实上,自己作为一个中学的班主任,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最先我体会到一个字就是“酸”字。自己雄心勃勃,想做一番事业,想当好班主任,可是老虎吃天,无法下手,一开始又感到茫然,心里自然有点酸。刚走上教师岗位,不知道怎样与学生相处,似乎多情反被无情恼,心里酸楚楚的。就象谈对象,对方的脾气、性格、爱好,一无所知,怎么谈啊,不谈,又不甘心,所以酸酸的感觉才上眉头,又上心头。

众所周知,班主任这个头衔并不是那么好当的,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方方面面都得想到做到,来不得半点懈怠,所以每位班主任都在兢兢业业的工作,唯恐出一点差错。班主任分内的事我们尽心尽力的去做,有些不该班主任做的事我们也要去做,有时费力还不讨好。有时,需要动员家庭和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才奏效。比如,我们班的同学就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他父亲是做生意的,一天到晚忙的脚不沾家,父子俩没有时间沟通。优越的家庭条件,造成了这个同学的马虎性格特点:任性贪玩,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甚至旷课,还说假话说睡过了头没人叫醒。后来,经过与家长共同努力,才纠正了这个学生不少毛病。而在这个学生经常旷课的那些日子,自己作为班主任的我,又要上报校长又要给家长打电话,处境非常尴尬。一些人不理解我,反而嘲笑我教育无方,给我冷言冷语时,我总感觉到像是有一盆冷水从头泼到脚,真是感觉心酸!尽管如此,我还是爱我的学生们,爱我的工作岗位,因为人民教师,往崇高点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任重道远。酸只是瞬息间的心理,更多的时刻,自己这在洒满阳光与爱的从教道路上。

我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中学教师的基本品质,是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同时也是我们消除酸楚的明智之举,去爱自己的弟子,爱每一个学生,包括他们的缺点。学生们没有食物,阳光,空气等物质需要的满足就无法生存,没有爱的精神需要的满足也无法健康,幸福的成长。教师要用心爱孩子,用爱和孩子交流,在教师和孩子之间架起一座爱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信任自己,接纳自己,才能容易的和孩子沟通,进而引导教育孩子,达到改变孩子的目的。只要有真爱,一切困惑与郁闷包括酸楚,便会烟消云散。

接下来,说说第二个字:

教育事业是甜蜜的事业,今日的辛勤耕耘,我们一定能够迎来明天的金色收获,迎来桃李遍天下。对于经过自己亲手培养而成为国家栋梁的学生,作为教师永远感到骄傲与自豪。

而这种甜蜜,是靠过硬的教学本领做支撑的。一个教学和班级管理的门外汉。无论如何,是品尝不到这种丰收以后的甜蜜与欣慰的。同时,要酿造出甜蜜,必须象蜜蜂一样四处去采蜜,千山万水,采集百花,这样才能修成“正果”、

因此,为了当一个称职的班主任,教育理论、为人处世、畅销书籍是自己阅读的三大主题,《教育学》、《心理学》、《学与教心理学》、《给教师的建议》、《生命与教育》、《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生命德育论》、《》、《迷恋人的成长》……在工作和学习中,自己还非常注重和同事们一起探讨交流,共同提高。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的教学与班级管理实践中去,同时,充分尊重家长,与家长密切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是我们班年龄比较调皮的学生,经过观察与分析,我发现他功课不扎实的原因,主要是上课不认真听讲,总是东张西望,做事情比较散漫,坐在那里也没有精神,这种懒散造成了他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自然无法专注地进行学习了。通过与妈妈的交流,他妈妈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心,觉得自己在家里对他包办得太多,致使他缺乏动手的机会,所以对学习东西兴趣不大。针对此种情况,自己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和家长配合多引导帮助,多提醒督促,多表扬鼓励,少包办代替,最终。使这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备一桶水”,为一名地理教师,自己能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地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始终要求自己在专业上精益求精,认认真真备学生,扎扎实实备教材,对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力求落到实处。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情带进课堂,把思考带进课堂”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近6年来,多次参加各级赛课,承担公开课和观摩课。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努力将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撰写的论文《》《》《》发表在《》,《》等报刊上,另外撰写有余篇文章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在教书育人、班级管理、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2007至2010年,自己所带174班每学期都评为校级优秀班级;2009年,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校“教坛新秀”;2009年,在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并授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2009年,湖南省新课改培训期间为地理学科参培教师上旅游地理专题研讨课,得到省教科院专家的好评;2009年,评为长沙市优秀教学能手;2009年所写“爱的教育”德育论文评为长沙市一等奖;2009年校青年教师赛课评为二等奖;2010年,174在高考中实现学校的最高目标,参加校青年教师赛课评为二等奖,获得“青年教师培训”优秀学员;2011年,所带227班分别被评为校级优秀班级、优秀教学班级、长沙市优秀教学班级。获得学校一等奖的第一名,自己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员;2011年,所教的高二214,223,216评为校级优秀教学班级,获得校级第二届五四青年奖;2012年,被评为长沙市优秀班主任

感谢领导,感谢学校,感谢命运,感谢学生,自己感觉并没有做什么,就得到组织上这么多的荣誉,自己觉得受之有愧。即使做出点什么,也是自己和学生们、家长们、包括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自己非常珍惜我与学生们的佛缘,这是自己从教6年的感悟。总是心怀一颗感恩之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以苦为甜,苦中有甜。

第三个字:

说到“苦”字,我想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刻苦,吃苦。确实!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必须吃得苦中苦,不怕累上累,才能赢得学生们的敬重,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威望。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因此,我的感受是,不仅要当好苦行僧,还要善于当苦行僧。自己为自己制订的目标:强健的体魄扎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心里素质。奋斗口号: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

一次放学后,我看到一个叫的孩子在爱跑步,觉得这个孩子的爆发力特别强。于是自己就利用课余、周末、寒暑假时间,请体育教师帮为这个孩子进行体育启蒙训练,单双杠、长跑、木马等。学习体育需要投资的,而这个孩子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父母又没有经济来源。于是,自己还经常为这个学生垫钱,让他去观摩体育赛事。如今这个孩子已进入一家体院深造学习。她的父母亲逢人便说:“我们一个农村家长懂什么啊,要不是老师挖掘了我家孩子的艺术才能哪!”

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做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一幅精彩的画面,一件漂亮的小制作,一个有创意的想法,一个闪动智慧的火花,都是我的快乐,都是对我职业的安慰。身为教师,收获的不仅仅应是这些,更应该是来自学生对我本身人格魅力的折服。看到许多学生表述着要当像我一样的教师的向往,收到毕业多年的学生寄来的问候,我深为欣慰。我在三尺讲台前默默耕耘,从未想到能够收获到讲台以外的如此多快乐。

从走上教育工作以来,慢慢也体会到了生活的苦味,无论什么事情,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啊。我想,生活就是这样子吧,看似平凡,但是我想其中的味道只有亲自去尝试才会知道。而要真正把生活工作过得精彩,要靠自己去体会,去寻找和创造快乐。

在班级管理上,我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自己日复一日地用自己的爱心,去热爱工作、热爱孩子。从教以来,自己牺牲了无数假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补习功课、做学生思想工作和家访、带领学生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活动、每次出差回来都要给学生买纪念品等,一切的辛苦付出,自己无怨无悔。并且,正人先正己,以自身良好的形象去影响每一个学生,感化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

我想,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用心去做,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那样在精神上才有动力,才有奔头,不会觉得苦累,觉得艰难!

最后一个字:

辣能刺激人的食欲,让人吃得多、吃得香。教师职业的辣味事件也刺激着我坚强成熟起来。

家长之辣,让你难以想象。那年,我当班主任,晚上,一个喝醉酒的学生家长找到我,硬说体育老师打他孩子了,看他的样子就是找茬儿的,我费了好多口舌把这尊神请走。没想到,一会儿,从体育老师家中传出了叫喊声,我急忙去看,好家伙,两人正支架子呢。不知那来的勇气,我大吼一声:“我是班主任,有问题找我。”然后,趁势把他们拉开。就这样,一场老师、家长之间的暴力摩擦平息了。这是我第一次品味家长之辣,至于后来,家长半夜砸门、上班纠缠的事,我也经历了一些,但总能和平解决,家长的辣辣出了我一种责任的勇敢和智慧。

学生之辣,让你脸红脖子粗。我上课一般比较民主,学生可以随时提问题,但有时也真辣得你难堪。教初中时,一次上《榆钱饭》公开课,学生给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红白喜事”一词中,“白事”也是“喜事”?当时,我满脸通红,傻在那儿,因为我备课时,没注意到。这个问题把我辣得够呛,但也教会了我备课要认真细心,一字一词都不能放过。

领导之辣,让你羞愧难当。有一次,校长听课,我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精神振奋。下课后,我得意扬扬,满以为校长会表扬我,然而,校长说:“课下,我向学生问了一下,此文的作者是谁,有五个学生说不知道。”这句话辣得我张口结舌。但从此,我也学会了讲课要脚踏实地。

在对辣的品味中,我茁壮成长起来。

有一份感情,没有天空的辽阔,却足以让我们铭记于心;有一份恩情,没有大海的深沉,却教我们不敢忘记;有一份热情,没有高山的豪迈,却让我们潸然泪下——这是在一次演讲活动中,我的一个学生代表自己所带K227的全体同学,向我倾吐的一句心里话,听后,我非常感动,一瞬间,自己暗暗对自己说,所有的酸甜苦辣,所有的风吹雨打,所有的坎坎坷坷。

归结为一个字: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心理健康 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理应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教学模式也应从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心理特点出发,使大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然而近年来,现今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理论实践与思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现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作进一步思考。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

据最近一项研究调查表明,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认为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优化自我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克服自卑心理”、“控制不良情绪”等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他们现存的心理不健康问题。目前,现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材编排上侧重于心理发展规律及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与高校大学生平时学习生活明显脱节,与大学生实际心理需求产生错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往往存在“脱钩”,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内容陈旧等问题逐步凸显。

1.2课程设置单一化

课程设置单一化,即是指众多大学只在大一新生班级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在其他年级如大二、大三、大四等则未设置、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而导致整个大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在大一已经全部讲授完。然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大一新生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成的首要任务是寻找自我和调节心态;大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健全人格”和“适应社会”;大三学生教学目标更多的是职业生涯规划、求职心理、就业压力等,然而现今大部分高校仅在大一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立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级特点、学生的实际需要,目标设置不具体、不明确。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能针对大二、大三、大四等不同年级分别设立针对性、具体化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泛”而“空”,不具体不明确。

1.3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通过作者对长沙理工大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众多高校的现场实地调研,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心理健康教学经验,不难发现,现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而讲授法受学生的欢迎程度却比较低,因此常常出现学生厌学、逃学、“隐性逃课”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极不理想。从目前的课堂情况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形式主要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方式过于传统,为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紧迫。

1.4课程考核单一化

通过作者对长沙理工大学等五所高校现场实地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方式,其中开卷考试、撰写主题论文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采纳的主要方法,虽然有平时成绩如作业提交、考勤、到课率、旷课率等方面的考核,但是很多流于形式,对实施全方位、全角度、全维度地评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瓶颈。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1课程设置多元化

高校领导和心理健康教师应高度重,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不同心理需求,对课程设置实施全面改革,可实施“对症下药、量身定制”课程设置,实施课程设置多元化,教学目标具体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基础上,还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心理需求作为公共选修课“对症下药、量身定制”开设一些心理健康课程,采取“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模式。公共必修课应涉及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和基本心理需求,公共选修课则针对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开设不同主题或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分年级、分主题进行,设置系列化的课程,如学习心理学、恋爱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工作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等,为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每个年级的需求不同“对症下药”、“量身定制”课程,针对性、具体性解决大学生每个年级阶段的心理问题,推动课程设置多元化、教学目标具体化,避免一次课堂教学目标“泛”而“空”,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注意力,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2.2教学内容实用性

针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教材及教学内容、章节的选择,高校与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应通过众多本科、高职院校实地调研,在遵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实地学情分析,通过问卷、调研、访谈等形式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调研、问卷与实地访谈与调查,了解大学生针对心理健康教学目标以及大学生现存的问题,喜欢教师“讲什么、怎么讲、如何讲、什么方式讲”等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量身定制”、“对症下药”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强调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实用性的统一。有调查研究显示,60.5%的大学生不喜欢老师讲复杂难懂、理论性高的教学内容,这进一步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传授、选择应避免复杂难懂,应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实际接受的程度,应遵循“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的法则,教学内容强调实用性,能解决孩子们的实际问题。

2.3教学方法多元化

针对心理健康教师课堂上教学方法单一、方式过于传统、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体验活动、小组讨论、行为训练等形式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参与度、体验度,引导同学们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学习心理学理论提出:成人学习80%是由于自身体验而获得成长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方法改为“你做我听”,引入互动体验式教学,教与学形成一种积极地互动,通过互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和统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是一门填鸭式的灌输课,而是一门体验性、参与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体验课程。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并重视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增强课堂授课形式的灵活性,强化授课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

2.4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

为全方位公平、公正地考核、评估大学生的课程教学效果和大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方式在设有撰写课程主题论文、开卷考试、问题解答的基础上,应采取活动展现、案例讨论、比赛答疑等多种考核方式,对全面、综合性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奠定基础。

2.5注重优秀师资队伍的培养与选拔

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主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要建设一支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应坚持少量、精干的原则,在按比例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基础上,高校还应鼓励、积极推荐高水平的、有丰富实战经验心理学理论背景的教师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另外,学校应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培养,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法讨论,参加心理健康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以及教育教学培训等活动,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水平,为保证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为一名大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未来。心理健康乃大学生健康之本,各大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一系列制度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管力度,逐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满足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等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多元化知识的需求与满足,让在校大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作者简介:陈志伟(1982-),女,湖南长沙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教育等。

参考文献

[1] 陈志伟.浅析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5(6).

[2] 甘映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09(2):93-94.

[3] 刘海燕,宁淑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4] 欧贤才,杨晓玲.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多重偏差与匡正[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

[5] 马前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3(19).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要怒从根源上排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就必须加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要建立公平的竟争机制和富有人文关怀的校园风气,提高大学生战胜心理疾患的能力。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之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表现

大学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障碍、交往障碍、爱情障碍、就业障碍等。这些障碍如不及时排除,易引发许多心理疾患,如引发神经衰弱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同时,这些障碍还易导致大学生人格障碍症,如因过分追求完美导致的强迫型人格,嫉妒心理导致的偏执型人格,自卑心理导致的回避型人格,缺少竞争意识导致的依赖型人格。虽说患有以上障碍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约占大学生的27%左右),但是其潜在的危害性是非常严重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丝毫也不能放松,因为稍有松懈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

引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但错误的人生认知和道德迷失是引发心理危机的重要原因。

1.人生认知误区引发心理障碍

(1)学习误区。学习上的第一个误区是过分追求完美。追求完美并不为错,但过度追求则会损伤人的身心健康,易导致强迫型人格障碍症。过度迫求完美的学生往往品学兼优,在高中曾是学校或班级的尖子生,来到高手云集的大学仍想名列前茅,有些学生能如愿以偿,但更多的学生却会因自己的实力定格于适当的位置。对这一间题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对待,但仍有少数学生不能悦纳自己。他(她)们不断给自己加压,以致于神经衰弱。2004年3月笔者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份,有效问卷396份。调查结果显示:

这是在未开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前调查的,有呢6%的学生表示仍要“再努力”,这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的奋乡‑.取精神,另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缺少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志。如果这一心态不及时进行教育,有少部分学生就会发展成过分迫求完美的心态。及时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将会使他们正确对待生活、交往和以后的就业,有益于健康人格的行成。另有7.1%的学生表示“自卑”,这种心态源于过分迫求完美,只要排除了这种心态,“自卑”就会消失。

学习上的第二个误区是缺少奋发进取精神。有一部分学生来到大学后自认为实现了理想不愿再刻苦学习,只要能及格就算完成了任务。由于缺少远大人生报负,这部分学生得过且过常处于甘居平庸的心态。(下面的表2和表3是对这一心态的调查)。

表2有14%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不如别人时不做任何努力便处于“知足”心态,有10%的学生感到“自卑”;表3有13.4%的学生对“无论办什么事情”抱“完成即可”的心态,这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少部分学生缺少奋发进取的精神。缺少奋发进取精神的原因是他们缺少远大的人生理想。他们缺少竞争意识,学习和生活上得过且过,缺少抗挫力和调控力。这其中有个别学生终日沉溺于网吧,在黄色和暴力信息的诱惑下不能自拔,有个别学生以不断更换情侣来填补心灵的空虚。他们缺少人生责任感更缺少奉献社会和他人的精神,他们关注的只是自己。马加爵是这其中典型的例子。

(2)交往误区。大学生进校后,困扰他们的常常是人际交往。农村来的学生性格较内向,不太主动与人交往,心里有苦闷之事也不愿与人诉说。城市来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幼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性格,与人交往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另外封闭心理、嫉妒心理、冷漠心理也是造成大学生走进交往误区的重要原因。在座谈中,大部分学生都谈到同学之间普遍缺少一种信任感、坦诚感,缺少互爱互助精神。有的同学不善解人意,缺少爱心和同情心,有的同学嫉妒心强,对学习成绩、工作能力、家庭条件比自己强的同学常存不平衡心理,有的同学心胸狭小,对同学们之间无意的伤害常常耿耿于怀,有的同学家庭条件优越,总想凌驾他人之上,有的同学经济困顿,总有一种自卑心理。

(3)爱情误区。谈恋爱在大学校园已是普遍现象,至于走进伊甸园后的结局怎样很多大学生是不考虑的。目前大学生的爱情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跟着感觉走;寻求寄托;攀比;从众;爱情之上。以上这些认知错误导致诸多心理障碍。前五种属于不负责任,把圣洁的情感视为儿戏。“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时髦话语,许多大学生怀着浪漫的心情追逐过程的美丽,至于过程之后是什么他们很少考虑。这种恋爱观虽然损伤了许多大学生的心灵,但后来者仍义无反顾,这种怪圈不仅反映了大学生恋爱观的不成熟,更反映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享乐观。最后一种是把爱情看作人生的惟一,这对心理的损伤最大,大学校园里的自杀案件多与此有关。

2.道德迷失引发心理危机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传统的道德观念日益衰微,人们的价值观念走向多元。多元的价值观念一方面打破了昔日僵化的价值体系。使人们开始新的视野,另一方面又使人们利己的自然属性在失去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下恶性膨胀。为富不仁、见利忘义、、坑蒙拐骗充斥社会。这些不良风气无时不在侵蚀着宁静的大学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选择。下面是笔者的一组调查向卷,它反应了大学生对当前世风的评价和对道德境界的认同。

表4有39.6%的学生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价值不大或没有价值。当然,无论在哪个时代要做到这一点都需要道德的崇高,问题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学生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价值不大”?说明传统的道德观念已被不少人所抛弃,经济利益超越道德规范之上正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并且这种风气正在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由表5、表6、表7可见,大学生对道德境界的选择逐渐呈下滑趋势。一个人知道感恩就会乐于回报他人和社会;一个人懂得知耻、能反躬自责,就会远离罪恶;一个人有博大宽容之心就会化解人世间的仇恨。大学生做为社会的优秀群体,应该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大学生中有10. 1%的人不能宽容别人的过错,这个数字令人担优,它正说明了马加爵事件的悲剧根源。

大学生的道德危机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爱情方面。 学习方面的道德危机主要表现在无故旷课、考试作弊。考试作弊目前已成为学校的大害,作弊的学生不被老师发现则沾沾自喜,不以为耻,一旦被老师发现,不反躬自责反迁怒老师,全然没有一个大学生的道德底线。

人际交往方面的道德危机主要表现为不讲诚信、抵人利己,缺少爱心、同情心、宽容心。爱情方面的道德危机主要表现在对爱情不负责任和越轨。目前各高校都有在校外悄悄租房同居的学生,他们怀着青春的萌动偷食禁果,全然不知这会毁了他(她)们的一生。造成大学生越轨的主要原因是网上黄毒,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对大学生正确爱情观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二、心理障碍干预措施探究

1.加强人生理怨和人生责任教育

大学生进入高校后面临着一个重新确定目标的问题。初入大学他们雄心勃勃,但往往到大二便开始松劲,因此对学生要及时进行人生理想教育和人生责任教育。许多荒废学业的学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人生理想和人生责任感。

2.加强道德和审美教育

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导致道德观念的混乱,尤其社会过分宣扬的张扬个性、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价值使人生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不知所措。他们误认为我行我素就是张扬个性、和传统决裂就是自我实现。有些学生甚至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可以不顾他人和社会利益。如果对此不加强教育,将会导致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滑,并危机到民族的未来。加强道德教育除了依靠学校教育外社会还应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加强舆论监督规范网络道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抵制各种不良现象的能力。

审美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人生境界是非常重要的,高校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审美教育尤如一个富有张力的生命舞台,它以丰富多彩的画面为受教育者展现出一个斑斓的世界,激发他们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超越平庸向崇高的精神王国飞升。正如18世纪德国伟大的戏剧家、美学家席勒所说:“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而来”。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人文精神教育会让学生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认识自我,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并学会如何排遣心中的苦闷、如何保持乐观豁达的心胸。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靠(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学》两门课,但这两门课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并不多,建议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增开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

4.加强课外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除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课外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也很重要。课外心理健康指导主要指定期举办心理专题讲座,结合学校实际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还包括校院网上的心理知识介绍、心理问题解答等。

5.加强主体自我教育

主体的自我教育、自我排遣是防范心里危机的重要保障,只有主体的自我觉悟才能从根本上排除心理障碍。心理咨询的宗旨是助人自助,咨询师的任何启发解答都是为了让咨询者释放心中的压力,自己走出阴影。因此加强主体自我教育除了人生观教育外,还要教育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战胜逆境,迎来柳暗花明。加强主体自我教育还可采用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心理剧、情景剧的形式,让他(她)在自编自演中充分体会自己战胜心理障碍的快乐。这种形式不仅喜闻乐见还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运用这种形式时,老师要给以指导。

6.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

三级心理健康机构包括校级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院系级心理健康组织、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目前各高校都有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并有专人负责,但缺少院系和班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容易造成心理防范上的疏漏。院系和班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要由专职辅导员负责。三级心理健康机构形成对学生自下而上的关注,容易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把可能引发的心理危机扼制在萌芽状态。

7.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2004年6月24日教育部在中南大学召开直属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对2004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无疑,这将使全国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迈上新台阶。在做心理健康测评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测评表的科学性和合乎国情性,二是学生填表时的诚意性。另外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不能仅凭此表,还应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因为这才是最实际的。一般说来学生的心理障碍随学年的推进递增。这将是一个浩繁的工作,它需要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工作者的敬业精神。

8.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公平的竟争机制

良好的校风、科学的管理、公平的竞争机制是从源头防范学生心理障碍的最好屏障。营造富有人文关怀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学业的成功,更有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目前有些高校疏于管理也是造成恶性事件的原因之一。像马加爵连续一个礼拜不去上课,在寝室上网无人过问,这是严重疏于管理的表现。而他每天杀一个同学,连续失踪4天的学生无人问津更是不可思议。学校对马加爵事件应负疏于管理的责任。另有一些高校教学松散,老师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并且存在不公平的竞争机制,也是造成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9.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温馨的校园气氛,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排除他(她)们心灵的孤独感,让他(她)们在新的大家庭中获得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还会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一般说来每个大学都有她的校园文化特色,只要充分挖掘这一财富,她就会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发挥重大作用。

10.建立心理擂导网站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第8篇

一、研究主题分析

对相关论文分析发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成因、对策是研究的核心主题,在274篇论文中,此类论文共263篇,占 95.99%,而研究评价理论的论文仅有11篇,仅占4.01%。可见,现状、成因、对策研究是热点,而评价理论研究相对薄弱。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法律素质五个方面,前三方面是评价的热点和重点。在思想素质评价方面,主要围绕人生价值观、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而展开,其中,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选择和评价标准、对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的奉献精神、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是评价的核心内容。在政治素质评价方面,主要围绕政治态度(观念)、政治热情、政治觉悟、政治立场、政治取向、政治信仰、政治视野、政治分析能力、政治鉴别力、政治评价等问题而展开,其中,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信仰、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态度、对国内外形势的关注和认识、对国家重大政治问题和政治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入党动机、对党的热爱是评价的核心内容。在道德素质评价方面,主要围绕社会公德、诚信道德、恋爱道德、家庭道德、职业道德、校园道德、网络道德、道德评价标准而展开,其中,社会公德、诚信道德和道德评价标准是评价的核心内容。在心理素质评价方面,主要围绕自我意识、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而展开。此外,有个别论文从公私观、义利观、竞争观、消费观的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从生命意识、民主意识、自我意识、宽容意识、感恩意识、权威意识、法律意识的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从人际交往、合作精神、独立生活能力、学习目标、勤奋学习的角度开展研究。

综上所述,十五年以来的研究主题鲜明突出,评价的核心内容能抓住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重点问题即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而展开,评价内容丰富,研究角度多样,重点突出,体现时代特征。但以上研究均从认知与行为状况两个基本视点展开,缺失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因素的评价,也没有深入考察大学生思想道德动机水平,因此,目前的结论在深刻度和客观性上有待提升。

二、研究方法和评价对象分析

对相关论文分析发现,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基本研究方法。在263篇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的论文中,定性研究论文总计159篇,占60.46%,定量研究论文总计104篇,占39.54%,呈现以定性研究为主、以定量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特点。在定性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系统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如,有的论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史料的分析,概述了新中国60年来五个不同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特点,包括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期、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90年代、21世纪五个不同时期的大学生。[1] 绝大多数的论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素质进行了系统分析,有个别论文比较了当代中外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社会公德素质、自我价值认识、个性心理素质的基本特点。[2] 在定量研究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有少数文章采用了以问卷调查为主,以访谈、座谈、讨论为辅的方法,对数据的分析统计均使用了百分比统计法。定量研究过程规范性和严谨性不足,绝大多数的调查没有经过信度和效度检测,有不少论文甚至连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也没有介绍,有的调查抽样不够科学,样本代表性不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论的可信度和科学性。可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注重传统研究方法且相对单一,重定性而轻定量研究,对数据的分析运用停留在最基础的百分比层面,定量研究规范性和科学性有待加强,新的、适切的、更严密的研究方法有待开拓,如,对社会学、心理学、模糊数学等学科相关研究方法的借鉴和运用。

在评价对象方面,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生是评价核心主体。在263篇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的论文中,以普通高校大学生为评价对象的有253篇,占96.18%,以高职和成教院校的大学生为评价对象的有10篇,占3.82%。在以普通高校大学生为评价对象的论文中,形成了类别研究风格,主要有15类评价对象,即综合类、师范类、文史类、理工类、医学类、体育类、司法类、艺术类大学生,还有少数民族大学生、独生子女、女大学生、贫困生、台湾大学生、80后、90后。在分类研究中,重点对综合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作了评价,此类文章共有84篇,在以普通高校大学生为评价对象的253篇论文中,占33.2%。可见,评价对象全面且丰富,分类科学且具有代表性。

三、评价理论研究基本结论

对相关论文分析发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理论研究十分薄弱,在274篇论文中,此类论文仅有11篇,仅占4.01%。到目前为止,已初步探讨了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内涵,研究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意义和功能、评价标准、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的实施与保障、评价结果的使用、评价工作的完善等。

关于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内涵。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思想道德素质内涵作了界定,认为它“是指一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心理特征,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由于人的内心世界具有内在性、复杂性、多样性等特征,因而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测评就具有相当大的难度。”[3] 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包括十方面内涵,即“爱心、集体荣誉感、团结协助、谦虚、诚实、信用、文明、精神状态、胸怀、遵纪守法”。[4]关于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有学者认为它“是在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以全方位收集学生活动信息为基础,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过程、水平作出定性、定量的分析和判断。它既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实自然状况的分析与评价,也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检验与总结。”[5]

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意义和功能、评价标准、评价原则。有学者认为评价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评价应发挥五方面的功能,即“前瞻、导向、选拔、诊断、反馈”。[6] 有学者提出了“真、善、美”评价标准,认为要“用真、善、美的多维效果去衡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7] 有学者提出要以“以社会发展利益为标准,即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标准来评价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8]在评价原则方面,提出要“坚持动态与静态、定量与定性、全面与重点相统一,坚持过程与效果、历史与现实、现实与发展相统一,坚持班级与系级、教师与学生、家庭与学校、学校与社会相统一”。[9]有学者提出了“科学性、导向性、独立性、可行性”的评价原则。[10]

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传统的经典评价内容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素质五个基本方面,包含十方面的评价指标,即“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文明道德、协助精神、开拓创新、遵纪守法、综合能力、文化修养、身心健康、学业成绩”;[11] 有学者结合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新要求和新发展提出了六方面的评价指标,即“诚信品质、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自我控制、个性发展、人文素质”。[12] 在评价方法方面,目前主要有评语、考试(德育类课程)、档案袋(行为表现)、实证评价(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四种基本方法,在具体的评价实施中,有学者主张要采取“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社会测评、学校评价”[13]的操作方法,而目前经常运用的是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学校评价。在评价表述上有定量与定性两种方式,有学者主张“应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摒弃“绝对量化”的做法、“用模糊评价法取代评分法”。[14]

关于评价的实施与保障、评价结果的使用、评价工作的完善。在评价的实施与保障方面,要设立专门的评价组织机构,要建立、健全评价制度,要设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案,要建构评价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要开展常规性的评价检查和监督,要保障评价信息的及时公布、反馈和合理使用。在评价结果的使用方面,使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与学校要求是否一致,便于他们修正自己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适度奖励和惩戒的重要依据之一;评价结果可作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成长发展的档案材料,是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思想品德考察的重要依据;评价结果还是学校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15]在评价工作的完善方面,要“综合运用心理学、管理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技术,利用各种测评方法进行优势互补以提高测评的信度和效度”,“积极开发思想道德素质测评的网络平台”,[16]建构可以随时调整的、开放的、科学的思想道德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四、未来研究走向

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成因、对策研究已取得丰富成果,评价理论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今后要使研究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果,需加强评价内容与方法的科学化研究、创新评价方式方法,建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强化类别研究和评价理论研究。

1.加强评价内容科学化研究,建构科学的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是否科学制约着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到目前为止,在理论上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内容达成共识,即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法律素质五个基本方面。但对十五年以来的相关研究论文分析发现,在实际的评价中,人们往往重视对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评价,而忽视对心理、法律素质的评价,而且在对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评价时只关注某部分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典型性有待深化研究。今后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法律素质的评价,深入研究能反映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法律素质五个基本方面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核心指标,建构全面性、典型性的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促使评价内容的科学化。

2.探索评价新方式。到目前为止,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是围绕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法律素质五个基本方面(主要是前三个方面的素质),从认知和行为表现两个试点展开,也即是评价结果只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认知水平和行为表现的评定。国内外影响最广泛的“三元论”认为,思想品德结构由认知、情感、行为三要素构成,以“三元论”为依据衡量目前的评价可发现缺失情感因素的评价。由此,笔者认为,“三元论”为创新评价方式提供了理论支撑,未来的研究可以以“三元论”为依据,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认知、情感、行为水平开展综合评价。思想道德素质的多样性、复杂性使得它比知识、能力评价困难得多,而情感评价更是难中之难,迎难而上的新探索,将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开辟一片新天地。一直以来,评价还缺失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动机水平的考察,如何客观评价动机水平,这也将是今后研究的新视点。

3.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和创新。上文对研究方法的分析可知,定性和定量研究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基本研究方法,重定性而轻定量研究是当前的研究走向,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都比较单一,有些定性结论依据不足,定量数据分析均使用了单一的百分比统计,定量研究规范性和科学性有待加强,绝大多数的调查没有经过信度和效度检测,有的调查抽样不够科学,样本代表性不足。鉴于此,笔者认为今后应增加定量研究,逐步形成在定量基础上的定性研究风格,定性与定量研究都要大胆尝试多种研究方法,诸如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中成熟的、适切的研究方法。当前,模糊数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也应积极探索用模糊数学的分析方法对统计数据作出定性与定量分析,增强定性与定量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克服“拍脑袋得结论”的现象,以增强评价结论的科学性。

4.加强评价标准与评价对象分类研究、强化评价理论研究。评价标准规范和制约着评价指标体系,以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一直以来社会标准占据主导地位,今后的研究应该关注评价标准的完善,综合研究社会标准、学生个体发展标准、学校教育标准的有机统一,以促使评价的科学化,这是因为作为社会人的大学生,他们思想道德素质既有社会的规定性、又有个体的特殊性,还有学校的制约性。

一直以来,普通高校大学生是重点评价对象,在对其评价中已逐步形成类别研究风格。但至今,类别研究仍十分薄弱,在上文提及的十五类评价对象中只重点关注了综合类大学生,而对文史、理工等其他十四类别大学生的研究还不多,在253篇以普通高校大学生为评价对象的论文中,仅有29篇文章研究文史、理工等其他十四类别大学生,仅占11.46%。可见,今后应加强对不同类别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研究,特别是加强比较研究,如,不同时代、不同学科大学生的比较,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比较等,以把握不同类别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共性与个性,探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规律,提高评价的现实价值。

评价理论研究一直以来都十分薄弱,在274篇论文中,此类论文仅有11篇,仅占4.01%,可见,加强评价理论研究刻不容缓。今后应加强评价理论创新研究、国外评价理论的介绍与借鉴研究、国内成功评价经验的理论提升研究、评价模式研究、评价范例研究等。

可以相信,随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实践的丰富与发展,随着评价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评价研究将会取得更丰富的、突破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吴敏英,陈青山.新中国60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轨迹及其启示[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9):5~11.

[2]刘华香. 当代中外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比较研究及启示[J]. 前言,2006(5):83~86.

[3]邓秀芸,李志国 .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测评的内容与方法[J]. 教育长廊(中旬刊), 2009(4):54.

[4]罗群.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解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1(10):39.

[5] [6] [12] [13]孔凡莉. 构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体系[J]. 思想政治教育,2008(7):68~69.

[7]孙庆斌,孙琳琼.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多维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真、善、美的统一[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8):87.

[8]宋宏.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评价和举措[J]. 教书育人,2002(9):5.

[9] [11]刘希贵,张成. 21 世纪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标准与评估实践研究[J].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9(12):12~13.

[10] [14] [16]邓秀芸. 浅析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测评体系的重构及保障机制[J].法制与社会(中),2009(7):273~274.

[15] 文士博.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体系的要素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53.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第9篇

倾听是一种美德。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倾听上升到艺术范畴,则要求教师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抛开话语霸权与权威意识,更多地关注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从学生的发言中捕捉带动课堂的有效信息。教师要能够抓住启迪学生思维的契机,引导学生活跃的思维走向一个发展、体验、探究的世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感受和兴趣,关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碰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会不会倾听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观紧密相连。是把学生引进自己设计好的圈子,限定学生的思维,唯恐课堂“大乱”,还是打破思维定势去倾听学生,真正体现以学生的认知为主?近日笔者在某市听了几节参加全国竞赛的语文课,一位教师上《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明显地忽视了对学生的倾听,而是本着预设性课堂模式,“牵”着学生向既定结论进行求同思维。如师问:“‘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差点儿结了婚’这句中哪个词语值得玩味?”生答:“差点。”师急忙说:“找得好!这词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事实上没结成婚,二是有过一场恋爱。锁定恋爱风波,让我们解读别里科夫……”师问:“从对漫画的态度,我们揣测一下别里科夫的心理。”生答:“恐惧、害怕。”师启发说:“用四个字来说!四个字!”生迟疑,师说:“我来概括吧――惊恐万状!”

这样的教学,其实质是教师心目中只有答案而无学生,当教师骄傲地宣称:“还是让我来说吧”“还是让我来概括吧”时,无形中已替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学生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因话筒不在其面前,这位教师就说:“那算了吧!”这种不愿倾听、不尊重学生、自己总是高高在上的教学行为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吗?能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与教师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吗?只能让学生忐忑地揣测自己的回答是否符合教师的意图,陷入四个字或两个字的狭隘胡同,怎么会有心灵的碰撞呢?怎么会有民主和谐、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呢?

一位教师在教《窗》时设计了一个题目:假如这个故事没有完,又有一个病人住进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问题的设计很有创意。有的学生故事情节编得曲折动人,有的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有的学生的语言富有诗意,如“一觉醒来,阳光洒满了窗口”。只有善于倾听的教师才能善于发现,才不至于盲目鼓励,错误引导。

因此倾听艺术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是语文教师除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人格魅力、睿智多思的头脑外,还应具备让学生回归课堂主体的心理基础。早在1921年,陈独秀在《新教育是什么?》中就提出“现代教育是学生教先生”的观点。当代信息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渠道更加宽广,教师用知识建立的权威被打破,教师不再是学生在知识上的唯一崇拜对象。再加上青少年特有的年龄特点:有强烈的求知欲,观察世界的眼睛充满了探索性,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想象力丰富,思维跳跃激荡。因此顾明远教授指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魏书生主张“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能用现成的答案、固定的思维方式去同化学生,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浙江江山中学郑逸农)。有了这种心理基础,教师才可能放下架子,打破权威意识,去倾听学生;才会在倾听时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才会在倾听时发现学生发言中的亮点,激活学生思维,创造出宽松、民主、和谐融洽、平等互动的教育生态环境。

二是倾听时应本着鼓励的原则,不能随意打断学生。心理学上有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爱的效应,究其本质,是爱心让被爱者觉得被关注和欣赏,从而唤醒他内心的追求。课堂上教师做一个忠实的听众,会使学生感觉到这位听众喜欢自己发表的见解,从而意识到自我存在的重要性,以致说得更明白,即教师的倾听激励了学生想要表达的愿望。如果学生发言声音小或结结巴巴,或由于紧张语无伦次,有的教师忍不住不屑或不满,这对学生伤害最大。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让怯懦的人勇敢站起来,让无能的人有能,让无知的人有知。”在笔者所听的这次比赛课中有一位老师做得很好,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她用了很多这样的语言,如:“要不要老师配合?”“他读得怎样?大家评评看。”“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他考虑得很细致,是位细心的同学,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位老师抛开了话语霸权,用充满激励的话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敢于表达的情境,所以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课堂气氛亦很活跃。

三是具备教育机智,善于抓住引导的时机。教师的倾听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辨,激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只是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现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状态,在其“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引导他们经过争辩、讨论、探究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钱梦龙老师就善于倾听学生提出的疑问,并把所有的问题迅速归纳整理,理出一条对理解课文有益的思路,这是在倾听中披沙拣金。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辅导员 探索 工作方法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是专业学习的指导者,是人生发展的导航者,是生活心理的关怀者,是班级事业的管理者,是国家各项事务的服务者。所以辅导员身兼多职的,在工作期间,辅导员不仅要了解学生、教育学生,还应研究学生,指导学生按照学校的意志有所行动,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要想有效的引导,工作方法就有很多技巧和讲究,这些技巧和方法要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是相通的。下面就谈一下对如何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的一点体会吧。

一、塑造个人魅力,提高个人素质

个人魅力和个人素质指一个人的人品、学识、才能、情感、意志等素质的综合表现。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个人魅力、个人素质都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学习状态、生活方向等,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与其个人内在的人格魅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辅导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及个人素质使自己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

1、塑造个人形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组织者,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求辅导员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辅导员应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保持正确得体的坐姿、站姿、走姿;穿戴整洁、文明;言谈举止高雅、文明;情绪控制得当,喜怒有常,喜怒有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理事熊卫平提到,一个完整的信息=7%语言+38%语气+55%表情,可见表情在礼仪上起着多么关键的作用,所以辅导员应该恰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情。辅导员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应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并将礼仪、个人形象与兴趣相结合,提高个人的职业魅力,从而以身作则,更好地指导学生。

2、严于利己,以身作则。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高校教师队伍和党政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用自己的品格行为影响自己的学生,要求辅导员应该严于利己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工作上应积极主动按时完成,要求学生的事情自己应该首先做到,法律、学校明文规定不能做的事应带头遵纪守法。榜样的力量是无声的也是无穷,辅导员应以自己作为榜样激励学生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辅导员是否德才兼备对其声望的影响是十分大的,辅导员是否受学生爱戴和尊重,对于其影响学生的能力和程度也是十分明显的。所以辅导员应该严于利己,以身作则。

3、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活到老学到老,不能因为自己工作繁忙或者懒而忽略了学习,辅导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首先,辅导员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利用课余时间多多学习相关知识,并学以致用; 其次,加强培训, 除了进行政法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外,还应着重进行了辅导员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培训。辅导员工作不光需要热情,更应该扎实掌握相关工作理论和方法,才能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再次,主动学习《大学生教育心理学》,《卡耐基成功之道》《人性的弱点》等相关书籍,为更好地利用心理学途径了解学生的心里动态和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打下基础。最后,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工作,不断反思、改进,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与提升。

二、确立决策机构,采用恰当方式管理班级

辅导员是学院、系部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 同时也 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管理能力。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 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做好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辅导员, 必须把班级管理作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学虽然只是短短三年,但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想要这个班集体具有凝聚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而又创新的管理方法。

1、辅导员领导下的班干负责制。各个高校按照1:200的比例,每个辅导员配比200名左右的学生,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且如果每次重要的非重要的决策都由辅导员来亲自通知和要求,渐渐地学生会对辅导员产生过度依耐和审美疲劳,也将降低辅导员的个人威信。但如果采用的是辅导员指导下的班干负责制,不仅减轻了辅导员的负担也给学生干部自我锻炼的机会。小事班干自己负责到底,解决不了的事辅导员提供指导帮助。班干部着手工作之前,辅导员给予班干适当的培训,将管理班级的相关方法和在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给班干打预防针并引导他们摸索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2、自我教育法。辅导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班干部也要以身作则,在学习上、工作上、活动上都应该积极主动起带头作用,加强自身修养。创造必要的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其中受到自我教育。鼓励班干带领班级同学养成遇事尽自己最大努力,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成长。班级活动出现意外事件时,班干应带头寻找问题所在并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在认识错误的基础之上和班级同学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3、民主管理法。每个老师都想认认真真地管理班级,非常担心班集体会出什么事情,常常导自班级管理过分紧张,使学生无从适应。这里其实就涉及一个在管理中的“抓”与“放”的问题。《高等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到教师管理学生的四种方法: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其中民主型管理模式是最优的管理方式,因此我们应采取以民主型管理为主的班级管理模式。这里的民主,不仅要求辅导员对待每个学生、每件事情要公平民主,还要求班干部在处理班级事务时要公平民主。我认为班集体管理应该松严适度,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充分相信学生;既不能让学生进行“放羊式”的学习,也不能把学生框得过死,应把握好这个尺度。任何一个团队,都离不开一个具有核心的领导机构。团队的精神面貌、进取精神都决定于这个具有领导核心的机构。班集体领导机构的健立决定于同学们的认知,由他们集体决定领导机构的建立,要充分体现他们的民利,尊重他们的选择与决定。

4、以旧带新法。大学是学生独立的开始阶段,初获自由的学生大部分满怀激情,渴望在象牙塔里活出自己的自由和精彩,特别是新生班干,激情很高,但由于缺少经验,处处磕磕碰碰。老生班干,对于各种常见问题或者突发问题都有相应的应措方法。在新生的第一节班会上,将指定的老生班干介绍给相应的新生班认识,并给于老生班干足够的权利和威信,让老生在辅导员指导下帮忙管理班级。老生班干年龄和新生相仿,对待问题的看法相类似,这样的以旧带新法,不仅可以促进老生班干能力的发挥,也能更好地管理新生班级。对于部分既带新生又带老生的辅导员,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减轻了辅导员的负担,也能增进新老生之间的交流和感情,还能防止老生对于辅导员由于精力问题“冷落”老生班级而抱怨。

此外,辅导员还应充分利用班级信息员提供的信息反馈,及时了解班级的大小事情。并采用预防法、鼓励法、兴趣教育法相结合的方式,及时遏制不良行为的产生;充分发现每个班级的闪光点,并鼓励班干引导班级的同学,发挥班集体的优势,在各种系级、校级活动上为班级争光。

三、采用巧妙方式,促进学生活力发展

我们知道这样一个词汇――“温室的花朵”,一般是用来形容生活在当今社会的青少年。这让我联想到:生活在动物园里的狮子、老虎,若把它放归自然,它必将面临死亡的威胁;长期生活在室内的花草,若把它放到室外,可以想象它能否经得住外界风雨的洗礼。大学是个小小的社会,大学生在这社会里要学会独立,学会生活,学会竞争,学会摆脱“温室花朵”的称号,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活力,要有激情,要有自信,要有荣辱感。如果一个辅导员只是告诉学生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这并不利于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五花八门的实际问题,而且有时极有可能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辅导员要做的就是鼓励并引导大家寻找最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失败为教训,以成功为动力,点燃学生的激情,适度进行竞争。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也努力为迎接社会的挑战做好准备。

1、点亮学生的激情。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当今社会最具创造潜力的优秀群体。这个群体的健康发展需要激情和灵感,激情包括生活的激情、学习的激情、探索的激情、自我表现的激情等。激情让一个人处于兴奋状态,让人积极的做每一件事。拥有激情的学生才能更大胆地进行探索和学习,才能更积极地进行学习和创新,才能更主动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和亮点,拥有激情的人生才有意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表现自己,多参加学校活动,如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等比赛,发掘学生特长。利用各种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点亮学生的激情,丰富学生的生活。

2、竞争的妙用。竞争是指个人与其他人一起活动时,想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可以说通过竞争想超过别人是人的一种本能,只有和别人比较时才表现出来。竞争─是使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克服惰性,是进步和发展的催化剂。竞争包括个体的竞争和集体的竞争,个体的竞争有助于个体的进步和发展,集体的竞争有助于班集体团队意识的培养和对班集体的维护。利用竞争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在学习上、能力上、潜力上、组织上进行良性竞争,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前进动力,也使学生为了班集体的荣誉而更自觉克制自身的不良行为和促进班集体的团结。竞争是生物生存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正因为竞争的存在,也就促使竞争双方发现弱点互相提高,从而促进了双方的发展。但竞争--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辅导员在促进学生竞争意识养成的同时,应避免不正当的竞争和竞争弱点带来的反面效果。

3、适当组织班集体活动。大学生活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充实大学生活,以及在各种活动中各种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等的培养和发展。辅导员应鼓励并指导班干部组织各种各样的班集体活动,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防止学生因无聊而沉溺于网络游戏。1、鼓励班干部组织春游和秋游,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尽情享受大自然美好风光,也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动手、勇敢下厨,分享自己的拿手好菜。2、鼓励学生组织班级篮球赛、排球赛、跳绳比赛等,让男生参与到女生的擅长的活动中来,也让女生加入到男生擅长的比赛中去,可以自行制定相应的比赛规则。比如男女混合篮球赛,女生进一个球可以加十分,男生进球就以正常的分数来算。3、鼓励班级组织各种各样的演讲比赛、辩论赛、主题班会比赛、轻唱比赛等,班级内的各种活动,可能质量不是很高,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每个人的各种潜能都可以得到挖掘,也促进了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

四、利用多方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诚然,做好一名管理员是每一个辅导员的份内之事,从管理入手也是有大文章可作的,但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要求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或是停留在做好一个管理员的层次,随着弹性学制和后勤社会化等改革措施的进一步深化,辅导员不仅要做好一个管理者的身份,还应利用多方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1、深入宿舍。宿舍是学习之外较为轻松的环境,白天辅导员因为工作上的需要和接触,晚上辅导员应利用闲暇时间深入宿舍了解学生学习之外的生活。所以辅导员不仅要鼓励班干部每天到各个宿舍了解同学们生活需要,还应该经常亲自将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生活上的困惑,并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加强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2、QQ、飞信平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隐私,学生也不希望自己的隐私在同学面前讨论,所以可以鼓励有需要帮助的同学通过QQ、飞信和老师交流。对于特殊学生,深入实际跟踪,利用QQ飞信及时引导和帮助,在轻松的聊天环境中,以朋友的身份,了解最新动态,及时引导和帮助。

3、QQ空间、博客平台。网络时代,学生很习惯将自己的情绪和动态表达在QQ空间上或博客上,辅导员应通过这些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对于部分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加以了解并开导鼓励,防止不必要的事情发生。辅导员也应利用空间博客,适时写些通知、活动总结、自己的工作感想以及对学生的期待,并在文章及评论里和学生交流互动。也可以利用博客平台,转载或分享一些励志文章和先进文化,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4、利用班会课和班级活动为平台。每个月一次的主题班会,将“感恩”“如何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大学生如何正确理财”“大学生正确的恋爱心理”等主题,通过班会的形式传达主题思想。也可以鼓励班干利用班会,组织班级辩论赛、歌唱比赛等各种活动,展示学生的优点,也丰富学生生活。

总之,要当好一名辅导员,应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业务水平,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管理好学生,就应做到方正自己良心,奉献一片爱心,表达一片诚心,唤起学生的信任。并利用多种平台、多种方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放心。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术论文网职称与写作指导中心《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初探》

上一篇:心理学认识自我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学心理课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