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心理范文

时间:2023-03-22 19:16:51

恋爱心理

恋爱心理范文第1篇

1.你认为恋爱最终所达到的目的应当是:

A.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爱人。(3分)

B.成家过日子,抚育儿女。(2分)

C.满足性的饥渴。(1分)

D.只是觉得应该,没有明确的想法。(1分)

2.你对未来伴侣的要求主要是:

A.特别爱家,上进能干。(3分)

B.容貌漂亮,风度翩翩。(2分)

C.人品不错,能体贴帮助自己。(4分)

D.只要爱,其他无所谓。(2分)

3.你决定和对方建立恋爱关系时的心理根据是:

A.彼此各有千秋,大体相当。(5分)

B.我比对方优越。(4分)

C.对方比我优越。(3分)

D.没想过。(2分)

4.你认为最佳开始恋爱的时间是:

A.自己成熟,懂得人生和爱情的内涵,确定了事业主攻方向。(5分)

B.听天由命,“月老”不会忘记每个人的。(4分)

C.先下手为强,越早越主动。(3分)

D.还没想过。(2分)

5.你希望自己怎样结识恋人:

A.青梅竹马,情深意长。(4分)

B.一见钟情,难分难舍。(3分)

C.在工作和学习中逐渐产生恋情。(5分)

D.经熟人介绍。(3分)

6.你认为推进爱情的良策是:

A.极力讨好取悦对方。(4分)

B.尽力使自己变得更完美。(6分)

C.百依百顺,言听计从。(5分)

D.无计可施。(3分)

7.你希望恋爱进行的时间是:

A.越短越好,最好是“闪电式”。(4分)

B.时间依进展而定。(6分)

C.时间要拖长些。(5分)

D.自己无主张,全听对方的。(3分)

8.你觉得了解对方的最佳途径是:

A.精心布置特殊场面,不断对恋人进行考验。(4分)

B.坦诚相待地交谈,细心地观察。(6分)

C.通过朋友打听。(5分)

D.没想过。(3分)

9.你倾心的恋人,暴露出缺点和不足,你会:

A.采取婉转的方式告知并帮助对方改进。(6分)

B.很意外而伤脑筋。(5分)

C.立刻犹豫动摇。(4分)

D.不知道如何是好。(3分)

10.你已恋爱,一位条件更好的异性向你表示爱慕,你会:

A.说明实情,痴情于恋人。(6分)

B.对其冷淡,但维持友谊。(5分)

C.瞒着恋人和其来往。(4分)

D.感到茫然无措。(3分)

11.你忽然发现你的恋人另有所爱,你会:

A.静观其变,进退自如。(5分)

B.参与角逐,继续穷追。(4分)

C.抽身止步,成人之美。(6分)

D.不知道。(3分)

得分分析:

得数为65分以上的,你拥有很健康的恋爱心理 。

你懂得爱什么和为什么爱。不怕挫折和失败,所以你会大胆地走向你的梦中情人,你的婚姻注定是美满幸福的。

得42~64分的,你拥有很平常的恋爱心理 。

你向往真挚而美好的爱情,然而屡屡失败,一时难以如愿,你不妨多看看成功的朋友。不断校正爱情之舟的航线,这样你与幸福就相隔不远了。

得31~41分的,你拥有不健康的恋爱心理 。

你的恋爱观念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甚至有不健康之处,如果你以轻率的心态进入恋爱,劝你慎重考虑或及早退出。

得分是30分以下的,你的恋爱心理极不健康。

恋爱心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生;恋爱了;心理特征;心理教育

一、中职生的恋爱心理特征

1、的好奇心理

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中职在校学生入学平均年龄在15岁左右,处性生理发育的开窍期。科学研究表明,直接连系性生理开窍的是大脑脑垂体前叶分泌的性激素。性激素的激活唤醒了性意识的觉醒。“所谓性意识觉醒,是指个体意识到本人的性别,两性之间的影响,以及对待两性的态度和举措规范。大部分中职学生生理已趋成熟,性意识已经完全形成,对异性产生好感,爱慕,渴望“爱”与“被爱”。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

有些男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中职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时,往往仅凭自己的直观感觉,如第一印象、身材容貌、衣着打扮,过于注重外表。外表美,看着“顺眼”,是中职男女学生选择恋爱对象的首要条件。

3、依赖心理

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他们的情感世界出现了“饥荒”,孤独空虚随之产生,感情没有寄托,接下来也就自然的在校园生活中寻找感情的交流和满足,这时,“爱情”对于这些渴望情感寄托的中职学生来说,是无法拒绝的。但由于学生们的内心状态还不完全成熟、很不稳定,社会阅历少,对爱情看法也比较单纯,很容易出现一种心理上的巨大变动,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中职学习生活,甚至影响了自己一生,造成无可弥补的恶果。所以必须加大对中职学生的恋爱心理教育

4、补偿心理

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部分女同学,为了追求高档服装、鞋帽和化妆品,因受自己经济条件的限制,于是她们就想到了找男朋友来满足自己的物质享受,当男朋友囊中羞涩不能满足其要求时,便会不屑一顾地与男友分手,再寻找新的目标,通过不断变换男友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二、中职生的恋爱心理教育

1、加强生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康的性心理

中学阶段,生理卫生课经常被列为边缘课程,加之部分中职学生在中学期间没有形成积极的学习习惯,在进入青春期后,他们对自身的生理发育状况了解不够清楚,容易造成对性生理的一些误解,进而在心理上产生问题。因此,针对处于性生理发育基本成熟阶段的高职学生,学校应该加强生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对人的生理状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摈弃害羞心态,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为形成正确的性心理和恋爱心理奠定基础。

2、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形成健康的恋爱心理

针对中职学生的恋爱心理表现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形成正确的爱情观。首先,明确男女性别的差异。如男性具有独立性、攻击性,情绪较稳定;女性则温和,对安全有强烈的需要,多愁善感,想象丰富,好嫉妒等。中职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这些差异,有利于他们在与异往的过程中,完善个性品质、培养健康的性心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心理辅导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作为一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需要通过后天学习的。恋爱的过程也是学习实践爱的能力的过程。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爱的能力,才能真正地去爱他人,也真正地爱自己,体验到恋爱给人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爱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的素质,它表现在恋爱过程中的很多方面。包括表达爱的能力、接受爱的能力、鉴别爱的能力、解决爱的冲突的能力等等。能够用良好的言语沟通来有效地使恋爱双方的关系实现协调,使爱情长久。

3、开展恋爱心理咨询活动,解决恋爱困惑

一些中职生总感觉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

所以,对于有这种心理困境的中职生应指导他们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挖掘和排列一下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闪光点及特征,并学着变换一下思维方式,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去对比,以增强自信、悦纳自己;其次,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看到事物的两面性。一个人是否对异性有吸引力?是否非要在大学期间拥有如意恋人?并不意味着你今后的生活如何,“迟到的爱”也许会是真爱,早到的爱也许提前消失。

还有些中职生不知如何面对婚前和“试婚”现象。这除了与中职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

三、小结

总之,中职生应该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中职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中职生活开心快乐。

恋爱心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后备军,在校期间,由于生理发育的成熟以及各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使得他们容易走入恋爱的行列。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应该如何正视原因,直面问题,正确教育大学生,使其正确面对恋爱问题,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社会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影响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既有个人因素,又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社会因素。

1.影响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的个人主观因素

首先,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生理上已经基本发育成熟,尤其是性器官和第二特征的发育成熟,使他们的性心理不断觉醒,导致他们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从而产生接近异性的强烈愿望和冲动。这是人的成长过程中所必经的一个阶段,也是大学生恋爱心理产生最直接的原因。其次,大学生迈入大学的校门后,脱离了家长和学校对自己过多的约束,被压抑的性意识开始萌发起来。特别是初入大学的新生,由于远离父母的照顾,生活中有许多的不适应,便会产生寂寞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某一异性对其多加关心和帮助,则会一见倾心,内心的寂寞感加上生理的发育日趋成熟,导致大学生的性萌动。

2.影响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客观因素

首先,从大环境看,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不完全成型,还处在成长和不稳定状态,所以,极容易受外来思想的影响。而且由于青少年又具有很强的个性,追求新潮,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特别是恋爱思想。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与人之间联系和沟通的渠道越来越多。特别是近些年,网络越来越得到年轻人的青睐和追捧,因此,大学生的交往媒介不仅仅局限在面对面的交流和接触,而越来越多的是通过网络,通过虚拟的空间进行交流。这种虚拟的交流方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打破了传统的现实局限,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再次,人们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同之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影响了还处在发展徘徊期的大学生,使得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容易发生扭曲,恋爱的动机不纯。最后,大学校园的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学校园是青年人相对高度集中的地方,年龄相仿,朝夕相处,专业一致,兴趣相投,有比较多的共同语言,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而萌发爱情的种子。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由于心智尚处在发展时期,还不定型,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在大学生恋爱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恋爱,从众心理严重。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已经基本成熟,性心理也日趋成熟,而且由高中的闭塞环境到迈入大学里的自由和轻松环境,导致了大学生容易迷失自我。由于高年级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恋爱,因此,他们也受高年级的影响,或者一个班级或宿舍里一旦有一个同学迈入爱情,当代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显现出来,再加上课程的相对轻松和心理的空虚,更是加大了这一趋势。其次,恋爱目的不纯。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随着社会发展的而越来越多元,社会上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也对大学生的恋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造成了大学生的恋爱目的是为了排除寂寞,把恋爱当作“消愁的甜茶”等。再次,追求理想和浪漫主义的爱情。当代大学生虽然在意识上已经比先前的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这种进步并不能阻拦大学生对美满爱情的追求,而且当代大学生又是充满个性的大学生,自主意识增强,这就使得他们在追求浪漫的过程中,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缺乏真正的了解和认知,因此就很容易在恋爱过程中,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容易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心理措施

对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恋爱心理很大程度上都是随波逐流的,随意性比较强,因此,学校应通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学术报告、文体活动、教育影片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从多方面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培养知爱、懂爱、惜爱、赏爱的高素质新青年,营造积极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主要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主要目的,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恋爱观属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范畴,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首先必须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再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系列讲座。最后,教育学生要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和行为,升华爱的行为。

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应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奋斗与创业放在首位,因为它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之一。要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要理解对方,为个人和对方营造一种轻松和快乐的氛围。没有人追逐爱情只是为了被约束,相互信任是自信的表现,责任和奉献则意味着个人道德的修养,它们是获得崇高爱情的基础。

恋爱心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恋爱;恋爱心理特征;心理困境;解决方法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大学生恋爱也早已不再新奇了。卧谈会上、餐厅饭桌旁、课间教室里,都常有兴致勃勃的谈论。一些恋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成双成对活动在校园里。爱情是那样独具魅力,拨动着同学们的心弦,令人寻觅和向往。然而,恋爱问题恰恰也是大学生最感困扰的问题之一,因为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当事人心理痛楚、人格扭曲,甚至引发精神失常的例子在大学校园里时有发生。

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大学生恋爱心理的阶段特征是什么?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困境有哪些?大学生如何避免恋爱中的心理危机?

一、什么是恋爱

恋爱,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定义。现代定义为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但在远古的母系社会、古代的父系社会时,爱情有另一种体验,并不是单纯的一夫一妻制。

二、当前大学生通常反映出的恋爱心理特征是什么

1.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3.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4.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

三、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困境

恋爱心理困境之一:

总感到自己缺乏吸引力,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不敢坦然与异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

上述心理困境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对恋爱吸引力的误解与缺乏科学的认知。表面上看似乎人们的择偶心理倾向于外在魅力,实际上男女大学生,在选择异性对象的条件上大多都认为性格、才能、人品和兴趣爱好更具吸引性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应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以增强自信;其次,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迟到的爱”也许会是真爱,早到的爱也许提前消失。

恋爱心理困境之二:

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这种恋爱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友情和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及心理冲击。

揭示爱情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应自然。择偶中的逆反心理、从众心理等都会事与愿违,极易伤害自己和同学。为此,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学会控制感情,勇于说“不”,不自作多情,更不要错把迷恋当爱情。

恋爱心理困境之三:

由于上大学时心理年龄都还很小,思想也不成熟,没有能力去处理那失败的恋爱带来的问题。所以,许多大学生在恋爱前都会考虑到恋爱失败怎么办?害怕承受不了而不敢爱。甚至于有些大学生在恋爱失败后,由于承受不了失败恋爱的打击,思想上看不开,成天沉溺于失恋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更甚至是走上犯罪和自我毁灭的道路,例如:报复、自杀等一系列过激行为,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

恋爱心理困境之四:

不知如何面对婚前和“试婚”现象,这除了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 由、性解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

四、大学生如何避免恋爱中的心理危机

对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危机,辅导的重点在于优化大学生们对婚恋与性科学知识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强化大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即对自己、对朋友、对父母、对社会和集体承担不同的责任。

具体做法:

一是开设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恋爱与成才、恋爱与身心健康、恋爱与人格塑造等方面的辅导课,以及性生理、性心理、性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教育;

二是进一步为大学生们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服务机会与条件;

三是为大学生们提供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机会,让他们去感受为社会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功心理体验。

总之,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五、结束语

恋爱,不要功利,未来的变数很多,现在出色的未必将来就是胜者,你和他/她都是如此; 一切随缘,不要为了排遣寂寞和无聊而去寻找恋情,要对自己和别人负责,其实找些朋友比找个恋人更容易happy; 但是如果真的遇见让自己心动的人,那就抓紧机会主动上前吧,学生时代的恋情还是很珍贵的,值得回味一生。

参考文献:

[1]《社会心理学》 作者:(美)泰勒(Taylor),(美)佩普劳(Peplau),(美)希尔斯(Sears).

[2]《恋爱心理学》 作者:烨子.

[3]《完全图解恋爱心理学》 作者: 穆铭.

[4]《男人的真话与谎话》 作者: 李达烨.

[5]《情爱物语——情爱告白 》 作者:彭彦彰.

恋爱心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普遍化;心理问题

正值青春年华时期的当代大学生,普遍投身恋爱的海洋,是极其正常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普遍恋爱的现象背后,我们应该探讨的是这一现象的表现,产生原因,以及产生的心理问题。本文将就以上三个方面试以探讨,以期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学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基本情况调查

恋爱已经成为现在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恋爱现状,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了我们对大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工作。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1.本组通过传统的问卷调查和新媒体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73份,由于统计数据表的损坏,本组遗失了32份调查表。因此,有效问卷共541份。

2.本组通过随机采访的方式进行问答调查,共采访300人。

(二)问卷调查内容

1.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2.大学生恋爱意向调查

(三)问卷调查结果

1 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

项目 性别 年级 是否恋爱

人数 男 女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是 否

284 257 185 147 119 90 372 169

百分比 52% 48% 34% 27% 22% 17% 69% 31%

2 大学生恋爱意向调查表

对入校谈恋爱的看法

项目 急切地想谈恋爱 顺其自然 不想谈恋爱

人数 162 352 27

百分比 30% 65% 5%

性别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人数 104 58 171 181 12 15

百分比 64% 36% 49% 51% 44% 56%

(四)随机采访内容

1.你觉得大学生恋爱普遍化受什么因素影响最大?

2.你认为大学生恋爱会产生什么心理问题?

(五)随机采访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分析

当代大学生恋爱呈现出普遍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趋势,根据本组调查数据显示,得出以下成果分析:

(一)大学生恋爱普遍化现象分析

1.大学生恋爱已成为普遍现象,65%的同学表示自己正在谈恋爱。

2.对于大学恋爱的看法,65%的同学都认为应该顺其自然。但是从高中高压生活中解放出来的大学生们,仍有30%的同学表示想要尽快开始恋爱,其中男生占了64%。

(二)大学生恋爱现象普遍化的产生原因

根据随机采访的结果分析,约34%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恋爱普遍化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约31%的同学认为是受到思想(包括个人思想和他人思想)的影响,约26%的同学认为是受学习负担减轻的影响,也有约10%的同学表示是受家长意向(同意孩子大学谈恋爱)的影响。

(三)大学生恋爱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约21%的同学认为是“思想极端”,约8%的同学认为是攀比心理的出现,也有9%的同学认为会产生自大心理。更多的同学则认为会产生“过于自卑”和“过于盲目”的问题。31.3%的同学认为会产生自卑心理,30.7%的同学认为会产生过于盲目的问题。

三、大学生恋爱普遍化的分析

(一)恋爱普遍化原因分析

根据对问卷调查的调结果整合,以及对已发表的相关期刊文章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观点:

1.社会环境导致恋爱普遍化

(1)学校和家长的高压减轻甚至消失

我国初高中教育阶段,学校严打“早恋”现象,社会普遍不认可此阶段的“在校情侣”。而高考一结束,许多家长都默认孩子可以开始谈恋爱,且大学老师并不会过多干预学生的个人生活,打压恋爱。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进校之后就有极大的恋爱需求,导致大学生恋爱普遍化。

(2)学习压力减轻

我国国情导致许多学生在高三备考时期背负了巨大的压力,一旦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学生背负的各种压力骤然减轻。突如其来的轻松导致许多学生刚入学觉得不适应,用谈恋爱来丰富大学生活。

(3)社会舆论导向推动大学生恋爱普遍化

社会舆论对于初高中情侣往往持批判态度,而大学生情侣往往容易收到大众的祝福。因此社会舆论对大学生恋爱持支持态度也推动了大学生恋爱普遍化。

2.思想转变导致恋爱普遍化

(1)社会思潮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信息的传播,自我解放的思想盛行,当代大学生接受并吸收“享受青春”等思想。加上社会思想趋于开放化、开明化,当代学生更多的选择在大学开始恋爱。

(2)“大学生=成年人”的观念深入人心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都是生理年龄为十八九岁的青年男女,因此很多人将“大学生”和“成年人”之间划上了等号,认为凡已满十八岁的健康青年都是具有自我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做出恋爱选择是正常的。

(二)心理问题分析

1.恋爱普遍化导致的心理问题

根据对随机采访时同学们提出的观点的调查整合,以及对已发表的相关期刊文章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观点:

(1)严重的自卑心理

在恋爱中,如果恋爱时双方差距明显,且双方在交往过程中,未能平衡差距,则弱方极易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严重的自卑心理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强烈的自我否定则会使其由停滞不前变成自甘堕落。

(2)自大心理

同等情况下,强方也会产生自大心理。过于自负会导致学生对许多事件的预估判断能力减弱,极易对自己、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危险。这种心理的人也极易与他人发生矛盾。

(3)思想极端化

一些大学生在恋爱失利后易产生极端思想。表现为自残、自我放弃,或极端报复。这类人一般具有固执、爱憎分明等性格特点。

(4)盲目心理

不少大学生由于是初次恋爱,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会在恋爱中出现盲目心理。这类人沉浸在恋爱中的人极易与身边好友、甚至亲人产生矛盾,只相信恋人的所言所为。

2.恋爱心理问题的预防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及时注意到自己及恋人的心理变化,按时自测,学会自我解压。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关注心理健康。一旦发现心理问题深化可能导致心理疾病时,须及时就诊。

四、结语

经过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翻阅资料等方式,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思想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恋爱具有普遍化倾向。

大学生恋爱普遍化导致大学生极端思想、自大心理、自卑心理和盲从心理等问题出现。

总之,大学生恋爱是追求爱情的正常表现。但是在恋爱过程中,倘若未能学会健康的恋爱,将会给生活带来巨大的障碍。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当了解恋爱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培育良好的心态,养成健康的心理,正确面对,从而树立健康、科学的恋爱观,健康恋爱。

参考文献:

[1]周晓芳.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

[2]帅煜朦.当代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成人依恋与恋爱压力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肖璇.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J].中外医疗,2010(30).

恋爱心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33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069-02

[本刊网址] http://

一、绪论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爱情究竟意味着什么?在课程繁重的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为了理想和追求,禁锢了爱情。而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自主的环境,于是爱情被解放了出来,变得光明正大起来。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恋爱已经是一门大学时代的必修课。

二、恋爱成因

什么是爱情?词典里的里爱情是这样说的:“人际之间吸引的最强烈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性。”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用正面的词汇来来表述爱情。爱情一旦出现,将成为人们大部分情绪的来源。当代大学生的爱情是怎样的?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又是怎么来的?

(一)生理发育成熟。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8-23岁。而这个年龄段的男女青年正处于性生理发育完全成熟时期,性意识明显增强,恋爱的欲望变得空前强烈。

(二)少了约束。家长觉得孩子长大了,不应该过多干涉孩子私事,少了念叨和干涉;老师是只要学生们不违反校规校级,一般不会干涉他们的个人生活;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觉得自己是成年人了,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恋爱便成了很正常的行为。

(三)好奇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生理和心理也逐渐成熟起来,对异性也越来越好奇。他们渴望了解异性,渴望被异性了解,恋爱的欲望更加强烈。

(四)从众心理。对于当代大学生都有一个从众心理,那就是看到自己身边的朋友、室友等都有了陪伴,有人关心,心理会有一定程度的失衡。还有一些大学生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而加入恋爱的行列。因此,很多大学生都是因为心理失衡而恋爱,因为别人而恋爱。

(五)排解寂寞心理。当代大学生大多都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内心孤独寂寞。加之大学的生活学习环境都比较自由,空闲时间很多。特别是周末或节假日,同学们各忙各的,寂寞心理更加强烈。而谈恋爱就成了一种的消除空虚寂寞的好办法。

(六)价值追求。随着偶像剧的轮环热播,爱情的味道弥漫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大学生正是追剧的群体,他们渴望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渴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恋人。他们会在碰到聊得来的异性对象时努力开始发展,成就一段恋情。

三、恋爱心理的特征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方式各式各样,那他们的恋爱心理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一)自主性强。当代大学生在涉及到恋爱的问题上,一般个性突出。他们大部分重感情、易冲动,不受传统习俗的约束。在和恋爱对象确定关系前,一般不会征求双方父母的意见。

(二)恋爱动机简单化。当代大学生想法简单,没有经历太多世事,恋爱过程中想得很少,更没有考虑到将来是否结婚。他们恋爱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心理需要爱和被爱。

(三)自控力与耐挫力较弱。当代大学生,特别的女大学生,一旦开始一段恋情,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他们一般对恋爱对象都十分的依赖,有一点点波折就会十分痛苦,很难走出来。

(四)恋爱盲目性较大。大部分大学生在恋爱中不知道爱是什么。他们跟异朋友谈恋爱,只是把这种经历当作是一种实践活动,为以后的恋爱打基础。有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谈了很多场恋爱,盲目性很大。

(五)恋爱公开化。在电视电影的带动下,在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恋爱方式摒弃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内敛含蓄、深沉唯美的精髓,更多的是随意流露自己的情感。他们乐意公开场合手拉手,甚至搂搂抱抱,卿卿我我。

(六)浪漫色彩浓厚。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更多的是展现自己好的一面,给恋爱对象留下美好的印象。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在乎那种爱慕之情和对人生的美好愿望,就想这样一直爱下去,没有婚嫁的想法。这种恋爱的浪漫色彩,掩盖了太多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缺乏磨炼和现实基础。

四、大学生恋爱类型

恋爱是一种人生艺术。大学生的恋爱因为心里动机不一样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根据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可以把他们的恋爱类型概括为以下几种:

(一)比翼双飞型。一般这类学生都基本具备成熟的人格和健康的恋爱观。有一定的感情基础,能理智的处理感情,能正确的引导爱情,恋爱关系比较稳定。能把爱情转化为生活学习的动力,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二)心理慰藉型。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时期,渴求被关注被理解。当身边的环境不能满足这种被关注和理解的心理需要时,一部分学生就会用恋爱的方式寻找异性的救援。这种在外来看来是谈恋爱,对他们自身而言不过是寻找心理的慰藉,排除内心的孤独罢了。

(三)生活实惠型。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毕业找工作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事情。恋爱也成了他们今后何去何从的手段。这部分学生非常关注对方的家庭条件和发展前途。也许彼此之间爱慕之情一般,但是为了自己能搭上一艘顺风顺水的船,于是开始了恋情。

(四)浪漫理想型。这部分学生一般感情较丰富,却缺乏冷静的思考。浪漫的爱情对他们来说就是生命的源泉。像大部分琼瑶剧中的男女主角,他们把爱情想得非常美好,一旦认定了某个人,就会奋不顾身的追求,甘愿为对方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这部分同学一旦感情受挫就会非常痛苦,难以自拔。

(五)心理攀比型。这部分大学生往往精神世界不充实,恋爱只是证明自己的能力和魅力,弥补空虚的精神世界。于是他们与异朋友、谈恋爱,为的只是精神需要,满足卑微的自尊。特别是当看到身边也许还不如自己的同学朋友都双双对对,就觉得恋爱成了一种攀比。

(六)型。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露骨的描写及演艺刺激着大家的眼球。一部分大学生在青春期荷尔蒙的指示下对性充满着渴望,并进行真实大胆的尝试,追求刺激。于是,一种以满足望为目的的恋爱心理由此产生。这部分大学生把恋爱当做娱乐,逢场作戏。交往过程中注重外表,追求感官上的愉悦,无视爱情。

五、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适

爱情,人类永恒的追求和不竭的精神动力之一。爱与爱、爱与人生、爱与永恒紧密相连。另外,爱情也依附智慧与耐心,由相爱的人共同酝酿。而大学生应该如何做好恋爱心理的调适呢?

(一)提高心理素质,正确认识自我。一切成功都始于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康恋爱心理的前提。大学生在恋爱中,往往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他们可能会因为爱情变得很盲目,过高或过低的评价自己,产生盲目乐观、自以为是抑或是有自卑心理,妄自菲薄。所以,健康的恋爱要求大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作为知识大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以增强恋爱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恋爱观是指对待择偶和爱情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提倡的是树立科学的无产阶级的恋爱观。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志同道合的爱情

大学生恋爱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只是在恋人的选择上应该以志同道合为前提。这样才能把恋爱和生活有机的结合,使得爱情和失业都能丰收。

2.弄清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

爱情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一定要清楚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热恋的中的人儿总是认为爱情便是一切,殊不知没有事业的爱情不会长久。因此,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爱情服从于学业,促进学业的进步。大学生恋爱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卿卿我我而忽略了学习,否则爱情之花难开长久。只有爱情与学业、事业相结合,才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才会真正开花结果。

3.懂得爱情是责任和奉献

爱情不是得到和占有,而是责任和奉献。一般来说,一个人必须要对社会尽应尽的责任,还必须对家庭尽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属于私人生活的性质,主要依靠道德的修养和自觉的责任感来维持的。而大学生一旦选择恋爱,就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的精神,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

(三)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恋爱本身是一件风险极高的爱情赌注。因此,提高爱情受挫折抗打击能力非常重要。主要通过增强理智、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来应对挫折。当真正面临失恋或者理想的恋爱对象拒之千里等情况时,能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和转移,来减轻痛苦,努力使自己变得勇敢和坚强,为以后的恋爱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四)矫正恋爱中的不良行为

大学生在恋爱中,有些行为应该给予矫正,如亲昵过度、三角恋和婚前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形成健康向上的恋爱心理,这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张丽宏,赵阿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

恋爱心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大学生恋爱是校园中一个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由恋爱引发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恋爱观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许多高校还将其纳入心理健康课教学体系中。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大学生恋爱的现状,了解群体文化对大学生恋爱教育有何影响,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恋爱心理教育、辅导、咨询工作。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于2012年3月-5月进行。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在湖南某理工学院13322名二本在校学生(其中女生6521)中抽取了365名学生作为被试,样本涵盖该校文、理、工等十五个院,其中男生201名,女生164名;大一92名,大二90名,大三83名,大四90名,大五10名。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问卷调查 S版》作为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5份,回收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为93.42%。在参考了百度文库公布的相关问卷,结合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并与若干在校学生座谈的基础上,研究者经过反复修改编制成该问卷。

2 调查分析与结论

(1)恋爱的基本情况:所有被试中从没谈过恋爱的占30.37%,所有被试中正在谈恋爱的占39.26%;这与《当前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现状调查研究》(欧阳宇2011年《毕节学院学报》)调查得出的39.8%比例高度一致。曾经谈恋爱,现在没谈的占30.37%;二者相加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为69.63%,这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关系研究》(林玲2008年第3期《思想理论教育》)所调查出有过恋爱经历的为65.1%也相差不大 。调查显示在所有正在谈恋爱及曾经谈恋爱的学生中,恋爱平均持续时间在2年以上的占17.78%,1-3个月的占14.81%,4-6个月的占12.59%,7-12个月的占10.37%,1年以上,2年以下的占12.59%.。从恋爱次数来看,在校学生恋爱过1次的36.3%,2次的20.74%,恋爱3次及3次以上的占12.59%。在谈恋爱的学生中大二的最多,占43.4%,其次为大一、大三,均为18.87%,大四与大五合计18.86%。总体来看,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并基本处于尝试恋爱阶段。

(2)对恋爱的认知与态度:对 “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问题,选择“生活枯燥,排遣寂寞”的占21.37%,选择“积累经验,体验人生”的占19.53%,选择“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的占19.26%。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排前五位的分别是,道德品质占18.17%,才华能力占17.7%,个性与性格占17.7%,与自己志同道合占15.84%,外表漂亮占12.73%。可见大学生的选择恋爱对象更侧重于精神性因素。这表明大学生重视双方关系融洽,双方心理的相容。有文章提出“90后大学生择偶观更现实,趋向于恋爱对象的优越物质条件”。那到底是调查有误,抑或在校大学主观择偶标准与实际选择有出入,或者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则需在以后进一步研究了。

所有被试中认为谈恋爱有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占19.26%,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基本无影响的占31.85%,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轻微影响的占42.22%,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严重影响的仅占6.67%。而在“恋爱与学业发生冲突怎么办”中,所有被试中选择以学业为重的占63.7%;而23.7%的被试回答没想过这个问题。这表明在校大学生对学业是比较看重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对学生引导时可以更多的着重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从学生终生发展上着手,而不能习惯性地认为其对学业有负面影响,否则思想教育工作只能流于说教。

在关于恋爱与婚姻关系中,65.93%的被试选择了“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在对恋爱的理解中,51.11%的被试选择了“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选择“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的占26.67%,另有2.22%的被试选择了“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此处与“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中的选择看似矛盾。表明一方面大多数学生主观上认同恋爱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而不会赞同“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但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引发恋爱的机缘更多地是“生活枯燥,排遣寂寞”、“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这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朋辈群体的影响。

(3)对于大学生恋爱相关问题的看法:对于“看到热恋中的大学生在公共场合里拥抱、接吻、亲热时”的态度,有15.56%的选择了“很正常,那才是恋爱”,11.11%的被试选择了“无可厚非,如果是我,也会欣然接受的”,说明共有26.67%的属主动接受。另有30.37%的被试选择了“不太能理解,要有所收敛”,10.37%的选择了“那样不好,但没办法,只当没看见”,15.56%的被试选择了“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是不会去做的”,说明共有56.32%的被试是被动接受这一现象的,二者相加对此持接受态度的为67.41%。有17.04.%的被试选择了“反对”,并认为这些行为是不文明行为。可见大多数人面对此现象时更多只是一种无可奈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程教育可适当引入投射心理、反投射心理、群体意识等理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公众的影响后再反观其是否得体。

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的看法中,28.15%的被试选择了“坚决反对”,选择“是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很自然,”的占40%,选择“虽不支持,但包容”的占25.19%。这说明65.19%的被试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不否定的态度。而有部分研究者基于各种理论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赞同态度, 也有研究者认为恋爱同居带来的不良后果究竟有哪些方面,以及这些不良后果的程度如何,在现实中可能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和群体性差异。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教育。

(4)对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的看法:被试中42.96%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大学生恋爱教育,因为同学们心中有很多困惑”,被试中37.78%的认为“非常有必要,但要改进方式、方法”,只有9.63%的被试认为“不必要,那是学生自己的事”,另有7.41%认为“不必要,教育了没有什么效果”。在关于我校大学生中因恋爱问题而产生的不良问题,40%的被试认为问题较多,比较严重,另有33.33%的被试认为不清楚。仅有4.92%的被试选择了“学校老师教诲”。这说明一方面学生渴望得到帮助,另一方面学生在这方面的帮助因种种原因得不到学校教师的帮助。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的严重缺失。研究者认为应从人的终生发展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进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恋爱、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法纪意识教育。不可简单直白地要求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那样只会是教育工作者理想化的一厢情愿。

参考文献:

[1]李艳文,贺伟.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研究,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6).

[2]贺晶,黄琳庆,刘列夫.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浅议.《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3]卿大咏.怎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企业家天地,2007(4).

[4]蔡宜旦.大学生婚恋观变化比较研究.浙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3(4).

恋爱心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185-02

古往今来,爱情都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大学校园里,爱情更是得到了社会、家庭、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十分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在大学期间谈过恋爱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80%,而且女生的比例还要略高于男生。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婚姻家庭大辞典里对爱情是这样描述的:爱情是存在于人类两性之间的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人类男女间基于生命繁衍的本能和确保身心最大快慰而产生的互相倾心和追求的生理和社会的综合现象。

本文认为,所谓爱情就是男女之间基于生理的、心理的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形成的最强烈、最真挚、最持久的吸引和倾慕之情。首先,爱情是在男女之间产生;其次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包含认知成分,不等于低级情绪;第三爱情有其生理基础,包含和性感在内,不等于纯粹的精神恋爱;第四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恋爱心理,则是人们在生理成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和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以自我意志为标志,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好奇、接近、恋爱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1]。

一、大学生恋爱的动因

大学生的恋爱与社会上的一些恋爱不同,它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阶段、特定的人物之间产生的。大学生的恋爱相对于成人的恋爱来说显得更单纯、非功利化一些。但随着校园逐渐融入社会之中,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也显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一)生理发育成熟

当前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处在18岁~22岁之间。生理学认为,这一年龄段的青年人生理各方面变化仍处在迅速发展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在生理的各方面都基本发育成熟或趋于成熟。生理上的成熟,特别是性器官的成熟和第二性特征的发育,必然导致性意识的萌发和觉醒,导致对异性向往、追求和爱慕的情感产生。这是人类的自然属性,也是爱情萌生的原始契机,是大学生恋爱的内驱动力。

(二)情感需要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一方面他们渴望与人交往、渴望他人理解,另一方面又存在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渴望展示自己。尤其在有异性的场合,会千方百计地展示自己的优点和能力,表现得会更加出色,在与异往时会出现一种愉悦感,提高心理兴奋程度。所以,当他们遇到理想的恋爱对象时,就寻找机会进行试探与追求。有调查显示[2],在恋爱的主要目的上,有58.40%的大学生选择了“感情寄托”,说明情感的需要是导致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研究表明[3],恋爱并不完全是出于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也有其他非感情因素,如“孤独”、“空虚”、“寻求享乐”、“功利”等动机。另外,大学生在恋爱方式上也逐渐多元化,开始出现“快餐式”的恋爱、功利式的恋爱、网恋等。在处理失恋的方式上,也存在很多不理智的方式,有些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心理因素

导致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因素非常多。首先,渴望与好奇是导致大学生恋爱的首要因素。未知的事物对人来说总是神秘的,充满了诱惑力。再加上许多影视作品对爱情故事的渲染,对于许多没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来讲,尤其具有诱惑力。所以当爱情来敲门时,他们就会去尝试一番,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好奇。

其次,从众和攀比心理。个人在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被称为从众心理。有的学生本来没有谈恋爱的念头,但是看到周围的同学谈,就会激起恋爱的动机和行为。尤其是同宿舍的几位同学,一旦有人开始谈恋爱,其他人也会陆续谈起来。另外,有的学生谈恋爱则是为了攀比,满足虚荣心。比如,有的学生看到同班同学找了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对象,其他人也会想找一个超越别人的对象,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却不多考虑双方的兴趣、性格、背景是否合得来,是否有共同语言、目标和理想等。

最后,摆脱孤独与寂寞也是导致大学生恋爱的因素之一。现在大学生大多是远离父母亲人来异地求学,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常常会产生一种无助、孤寂的感觉。另外,大学生还常常面临人际交往、择业就业、学习考试的压力,使他们产生压抑感。而只有恋爱,与异性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转移注意力,也可以借助恋爱来摆脱孤独感。

(四)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网络时代为信息的传递创造了最快捷简便的渠道,加之大学生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参加,他们正逐渐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去,并受其影响。如西方的恋爱、婚姻价值观念正逐步通过其影视作品、网络媒体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使价值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部分大学生价值观中的消极因素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如一味追求享乐、没有责任心、游戏人生等。中国人婚念观的改变、家庭矛盾的冲突对大学生也是个冲击,因此,他们既渴望婚姻,要建立在符合个人意愿的感情基础上,又不免受到西方婚恋观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在是否恋爱、如何恋爱等问题上产生诸多疑问,难以抉择。此外,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分层化,使得人格还不完善的大学生在面对恋爱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4]。

二、大学生的恋爱特点

(一)恋爱行为公开化、恋爱年纪低龄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恋爱也呈现出了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特点。首先,大学生的恋爱时间前移,出现低龄化。很多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很短的时间内,如一两周的时间里就开始了恋爱,这种恋爱常常是盲目的,一见钟情式的,没有感情基础的恋爱。其次,大学校园里恋爱的人数增多。在大学谈恋爱被认为是一种很时尚的行为和潮流,有的寝室甚至多达三分之二的学生处于恋爱或即将要恋爱的状态。第三,恋爱的行为公开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大学生的恋爱已经司空见惯,已经被学校、学生和家长所接受,因此,大学生的恋爱已不再是遮遮掩掩,见不得光的行为,大学校园随处可见情侣一起吃饭、上学。

(二)恋爱关系过程化、恋爱结果脆弱化

大学生毕竟还没有迈出校园,尤其在经济上、事业上没有独立,因此,对双方的爱情并不会有真正的物质基础保障和承诺。在一项以“大学期间谈恋爱的主要目的”的调查中发现:28.3%的大学生选择“体验爱情的幸福”,37.6%选择“充实大学阶段的生活”,11%选择“将来结婚成家”,由此可见,大学生注重恋爱的过程,而不注重恋爱的结果。因此,大学生的恋爱常常强调的是爱的“现在进行时”,把恋爱与婚姻相分离,不考虑爱的“将未完成时”;谈恋爱不以婚姻为目的,常常只是寻求感情寄托,恋爱成功率很低;“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毕业就分手”等口号在大学生中逐渐被接受。

(三)恋爱动机多样化,婚恋观念开放化

有研究表明,大学期间有过恋爱经历的占70%,其中37.4%的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在于消除寂寞,57.6%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的目的是“体验爱情的幸福”、“充实大学阶段的生活”、“赶恋爱的时髦”等,追求的是“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将爱情进行到底”仅仅是校园爱情童话。

三、大学生恋爱的教育对策

大学生恋爱在大学校园里是不可能杜绝也杜绝不了的现象,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要对症下药,正确引导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充满乐趣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并且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该采取各种活动,如定期开展讲座为学生传授恋爱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业、生活和恋爱之间的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和情操,吸引和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目光和兴趣,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校园活动中,降低学生恋爱的几率。

其次,引导大学生端正恋爱动机。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感情,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精神生活,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是,爱情也不是人生的最终目的。学生应树立“只有拥有正确的爱情观,才能寻求到和建立起美好爱情”的观念。学校、社会、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动机,树立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恋爱。如在正确的时间谈恋爱,恋爱时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经济基础、家庭背景、门第等条件来判断人,而应该将“情投意合”和“志同道合”结合起来,注重恋爱对象的性格、内在品质、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防止恋爱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动机,使大学生能够克服消极因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正确认识和把握恋爱、学业、生活之间的关系。

最后,增强大学生失恋抗挫折的承受能力。失恋是恋爱过程中常常不可避免的,很多失恋学生不愿面对失恋的现实,痛苦万分,大学生应作做好接受失恋并承受失恋所带来的痛苦的准备。大学生应该认识到,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应理智地认识到爱情既然有成功的、甜蜜的,那么也有失恋后的痛苦和苦涩。何况人生的挫折有很多,恋爱挫折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学校和教师方面,应该对失恋的学生多加关心和引导,帮助其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分析在此次恋爱过程中的得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让学生学会在挫折中成长,不断改造自己,磨炼学生的人格和品质,增强挫折的承受能力,迎接更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俊燕.“90后”女大学生爱情观探究[J].德育与学生工作,高教论坛,2010,(6).

[2]袁立.当代大学生恋爱态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4).

[3]方小年.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5).

恋爱心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高中生 恋爱心理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3.085

High School Love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ZHU Qianyun

(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Abstract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in adolescence, they learn to withstand the pressure and also suffer from various problems such as troubled love, so th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love the status quo,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terview survey article by 300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lity of their current situation in love, in love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paper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igh school students impro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reasonable choice of educational content,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school - Family - Social integrative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love give proper proper guidance.

Key words high school students; love psychology; education

本文通过对高中生恋爱情况的调查,分析高中生的恋爱心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对策,为解决高中生的恋爱困惑,妥善处理恋爱与学业、友谊的关系,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 高中生恋爱状况与分析

本文采取访谈方法对某地高中生进行随机访谈。访谈高一至高三学生各100名,男女各半,共300名学生。

1.1 恋爱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初恋在年龄15岁时达到最高值。有过恋爱经历的高中生初恋年龄基本在18岁以内,相比于过去同龄人他们对异性的期待和渴望是比较强烈的。有过恋爱经历的男生41.5%,女生39.2%;非独生子女中有过恋爱经历的人占了44.3%,明显高于独生子女的恋爱人数;三个年级中,高三年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最高,占了41.9%,高二年级次之,为41.2%,高一年级最低,为37.1%;文科生谈过恋爱的比例为46.2%,而理科生仅为35.1%;普通高中谈过恋爱的占41.1%,重点高中占了38.9%;城市学生有过恋爱经历的为53.5%,城镇的为41.0%,而农村有31.5%。

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男女生都处于青春期,对异性的好奇与吸引、对爱情充满向往。加之传统文化的影响,男生可能更为主动,女生则较为被动,所以男生的比例略高于女生。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需要把关注与爱分配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孩子可能更希望获得别人的关心和爱护,所以非独生子女的比例高于独生子女。文科生相对于理科生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更加注重感性思维,而理科生更理性,所以文科有过恋爱经历的人明显高于理科。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生理与心理不断发展成熟,对于异性也更加向往,所以随着年级升高比例会逐渐增加。重点高中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面,而普通高中的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会接触很多除了学习以外的东西,所以普通高中谈恋爱会多于重点高中。农村的学生相对于城市的学生,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会更多的把精力放到学习上。

1.1.1 恋爱观

对于恋爱的态度,在接受调查的高中生中,表示不应该干预的看法的人数占了调查总人数的51.6%。进一步比较,不同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在不断的发展成熟,对恋爱的认识与学业的关系问题上,并没有发生大的转变与不同。在恋爱过程中,男生、理科生、重点高中的学生较为理性,面对爱情与学业的冲突更能冷静的处理。这可能是重点学校对学业要求更高,教师家长也督促提醒使然。

在关于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上,认为爱情与学业同等重要的占了39.1%,认为学业高于爱情的人占37.8%,认为爱情高于学业的只占6.6%,同学们在看待爱情与学业这两者的关系时并没有把爱情看得更加重要,至少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学业在其心目中的分量不少于爱情分量,学生并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他们在恋爱过程中还是很注意学习。

有65.4%的高中生认为恋爱最终目的是结为情投意合的伴侣。16.1%的学生认为最终目的是成家过日子,12.1%的学生则没有想过恋爱以后的下一步,6.4%的学生则只是为了满足的需要。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恋爱是为了将来考虑,做准备,可见现在的高中生还是有一定的思想,并不是为了单纯的。

1.1.2 恋爱原因与方式

高中生恋爱的最大一个原因就是从感情出发,顺其自然,占55.5%,其次就是为了避免孤单,占23.3%。目前高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中缺少了同伴的陪伴,导致他们很容易感觉孤独,当有异性向他们靠拢,给予他们关心、支持,就很容易发展感情。由于逆反心理、面子问题谈恋爱的高中生很少,可见他们还是有一定的思考,而并不是盲目的。

高中生不谈恋爱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没有考虑过,占33.3%,其次就是认为“不现实,以后不可能在一起,没意义”,占28.9%,16.7%的高中生虽然有了喜欢的人,但还是认为应该以学习为主,12.8%的人只是由于没有合适的才没有恋爱。最后因为对方不同意而没有恋爱的占8.3%。可见大部分高中生还是从当前的学业和未来考虑,由此也可见,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叮嘱还是起着一定的作用,他们会觉得现在还是以学习为主。

当恋爱失败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正确的行为,其中50.1%的学生选择好聚好散,23.5%的学生选择了发奋学习,当然也有学生做出了消极的反应,18.9%的学生沉溺于悲伤中,5.6%的学生又重新选择恋人,0.5%的学生转爱为恨,1.4%的学生更是选择了伺机报复。男女生失恋时,男生更容易选择发奋图强或者好聚好散,而女生更多的是选择好聚好散。

高中生最常见的恋爱方式就是日久生情,占了66.2%,其次就是一见钟情,占了23.0%,接着就是朋友介绍占了6.1%,其他3.4%,最少的就是网恋了。可见在高中生中,学生还是通过接触、通过时间的积累,才有了感情的。

有55.1%的学生认为感情在恋爱过程中最重要,43.3%的学生认为两者都重要,只有1.6%的学生认为物质条件重要。可见,在恋爱过程中,学生还是更加注重感情方面,可能是由于对生活没有担忧之处,一切都有家长安排。

1.2 恋爱动机与标准

通过调查发现,高中生在恋爱动机与标准上,情感性>婚姻性>消遣性>功利性>性>面子性,从总体上看,高中生的恋爱动机还是比较注重情感,比较端正,以积极面为主,当然男生、理科生的消极动机强于女生。

择偶标准:个性品质>才智>外表>家庭背景,高中生在择偶时更加注重的是对方的内在品质。文科生、女生对对方有更高的要求。非独生子女对才智的要求高于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在家庭背景和个性品质上要求高于非独生子女。重点高中生在家庭背景、个性品质、才智上的的得分都高于普通高中生。普通高中生对外表要求高于重点高中生。不同家庭来源的学生对个性品质的要求都是最高的,对家庭背景的要求是最低的。

1.3 恋爱教育方面

绝大多数的高中生(75.3%)都认为学校应该正面引导,19.4%的学生认为应该顺其自然,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坚决禁止。对于管理方面,有48.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管理有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足,还有33.4%的学生认为学校管理不当,引起反感,说明学校管理方法还有待提高和改进。教育方式上,学生认为教师在发现学生恋爱的时候更多的采用处分,达到了39.9%,其次就是分析利弊,进行引导,达到了31.0%,教师选择禁止的占了25.1%,不作为的老师只占了4.0%。可见有一部分教师对待学生谈恋爱会采取强制措施,又有一部分教师会采取引导的方法。强制管理引起学生的反感。对学生心理健康引导上,从未进行占53.9%,偶尔进行的占30.6%,说明学校在相关方面的引导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当然大部分学生对开展此类教育活动持无所谓的态度,占总人数的54.8%,希望开展的学生为25.3%,非常希望的为13.3%,可见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需求。

2 教育对策与思考

通过对高中生恋爱状况进行调查访谈,可以了解反映高中生对与恋爱相关方面的认识,为我们进行妥善的教育引导提供依据。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我们的教育要妥善引导,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当然也只有真正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对症下药,教育才能有效果。因此对高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的因素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最优化。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中生心理素质。通过开设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课程、活动,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体验各种生活情景与不同情绪,提高挫折承受力,学校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优良氛围,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2)合理选择教育内容,开展健康的性教育。通过对高中生进行访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高中生进行教育,除了相应的学科知识外,还应努力提高与加强情感教育与性教育、提高道德意识,审美能力与体验各种情绪的能力。

(3)学校―家庭―社会综合一体,提高高中生综合素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深刻的,社会这个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因此对高中生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应该做表率,做到教书育人,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家长应积极面对孩子遇到的情感问题,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引导孩子正确选择,让孩子感受到亲密安全的氛围;当然也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社会监督,净化社会环境,为孩子提供一片纯净的沃土。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形成综合力量,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用心观察,体验,使自己内外协调一致,不断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 金国婷.高中生的爱情观与爱情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2] 彭秀珍.大学生爱情心理及教育对策分析[J].玉林师专学报,1999(1):75-78.

[3] 梁晓珍.高中生恋爱现状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4] 曾宏燕.爱,你准备好了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31.

[5] 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359-360.

恋爱心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主导需求偏差;认知偏差

针对高职生恋爱趋向问题,我们对三个年级的学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5%的学生正在谈恋爱,25%的学生有恋爱趋向,20%的同学目前不考虑恋爱问题。数据证明高校恋爱现象已非常普遍。但是,高职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容易导致许多恋爱问题,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1.高职学生恋爱现象原因分析

1.1学生个人主导需求发生偏差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并且认为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高职生的年龄阶段具有性生理已发展成熟,人格尚未发展成熟的特点,另外,性观念日益开放,问卷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婚前是很正常的。上述条件说明,高职生容易产生由生理需求导致的恋爱动机和行为。

高职生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家庭生活贫困,有些学生入校就有自卑倾向,人际沟通能力较弱,性格孤僻。新的集体住宿条件带来不同性格、行为习惯学生的沟通和包容成为必然,而人际交往能力差、性格孤僻的学生往往成为宿舍被遗弃的孤儿。这类学生在宿舍群体中得不到友谊往往会倾向于通过寻求与异性更亲密的恋爱关系满足爱和被尊重的需要。许多高职生谈恋爱后, 更加脱离集体,社交圈子越发狭小, 并且会出现多角恋爱, 致使同学关系僵化,进一步影响人际交往。

高职学生因为高考落榜,被社会的眼光归类为没有前途的队伍,因此许多学生在高考事件中受到了强大的心理冲击,如果没有家长和老师及时给与心理干预,很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自卑、自我认知差、缺乏信心等心理问题。相反,很多名牌高校的学生,社会认可度高,自信心强,大多数人具有远大的理想目标,在有限的大学时光中更有可能集中精力和时间去完成学业和事业上的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实现梦想和目标。因此高职学生由心理问题带来的大学目标缺失也可能导致学生丧失自我实现需求,自甘堕落,误入歧途,以恋爱行为满足生活空虚。

高职学生的年龄仍属于青春期,阅历和经历都很少,正处于即将步入社会阶段。社会媒体曾将80、90后的年轻人比喻成草莓,外表光鲜亮丽,却经不起一点压力。或许是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的欠缺, 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 许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和行为习惯,却普遍有着心理素质差,责任感不强等特点,人格发展还不健全,缺乏爱的能力。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学生很可能在美好的校园环境中,由于自我需求的满足和逃避学业压力的双重因素而加快恋爱的步伐,很可能因为缺乏责任感和自制力在性的问题上铸成大错。我国法律已经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这一条款对学生的校外租房无形中提供了法律依据,加大了学校对于学生统一管理的难度。另外,有些学生心理素质差,不会处理失恋等问题,导致校园里发生由恋爱为导火索的冲突事件。

根据主导需求导致行为动机,进而产生行为的原理,如果学生的主导需求不是自我实现,其他需求动机产生的恋爱行为就很可能导致不良后果,耽误学生的学业和前程。

1.2认知偏差导致恋爱行为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们的心里问题往往是由对某一问题认识的偏差引起的。人格尚未发展健全的学生谈恋爱行为也可以通过某种错误认识而引起。经调查,具有恋爱动机的学生有以下几种认识:认为如果大学时代不谈恋爱就很失败,爱情是大学的必修课;谈恋爱是一种时尚等。调查显示,这类学生的择偶标准往往不切实际, 选择对象理想化,对于是否大款,长相是否漂亮很看重,体现出歪曲的价值观和强烈的虚荣心。

2.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主导需求和思想认识偏差等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以引导学生自我实现高层次精神需求,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为抓手开展教育工作。

2.1心理干预:

学校要及时进行入学教育,排除社会、家长对高职教育的负面认识。通过专业前景剖析、职业发展方向解析、入学心理疏导等专题讲座,解除学生心中疑虑,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建立新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引导学生以学业发展为自我实现的基础目标,充分利用校园各种软件、硬件教学资源努力学习,为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恋爱动机出现的可能性降低。

辅导员老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与学生谈心,尤其针对人际交往能力弱、自卑的学生要主动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深入了解其恋爱认识和心里问题症结,通过无条件关注、倾听、积极参与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正确渠道获得友爱、尊重,扩大交际圈,积极发展自我能力。

对已经产生恋爱问题的学生,辅导员老师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2.2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演讲比赛、文体活动等校园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校园要能够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快乐的内心体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全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以师德建设带动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和爱的能力培养等。

参考文献:

[1] 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7).

[2] 张玉堂,马忠丽.大学生恋爱观的偏离、成因及对策思考.甘肃高师学报, 2002,7(4).

[3] 欧晓霞.当代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的调查研究.廊坊学院学报, 2006,6(4).

[4] 赵洪伟,董枚枚.大学生恋爱心理及性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 2006(4).

[5] 历玉英.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5, ( 4).

[6] 胡珍.当代大学生的恋爱与择偶[j].中国青年研究, 2002, ( 6) .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心理范文 下一篇:犯罪心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