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4 07:40:40

科学课教案

科学课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统筹教育;实验创新;通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嘉峪关市第一中学“实验技术创新统筹教育中心”,自2015年5月成立以来,在理科实验、技术教育和创新活动这三项工作的统筹运作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用创新的理念、技术的方法扎实开展科学课程实验,推动科学课程和技术课程教学,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基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达到了“技术推进学科教学,创新驱动整体教育”的目的。为了继续探索和常态化开展统筹教育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必要不断完善统筹教育的具体内容及运作措施。今后,三项工作要在如下具体内容和运作措施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一、理科实验――实验创新常态化

1.仪器、实验室、实验员配备达标。(1)教学仪器登记准确且将报废仪器及时下账。(2)实验室、仪器室配备达标且设施完善无损。(3)实验教师必须专职且熟悉业务、爱岗敬业。

2.应开实验百分之百开出、开全。(1)学校审定的应做实验要有明细表。(2)每学期要预定实验开出计划表。(3)每学年排一次学生实验座位表,并督促学生实验时对号入座。(4)实验开出过程要在相关记录表上详细记载。(5)所有应做实验实行学生监督制(在实验开出情况一览表上打√或打×)。

3.融合技术思想和方法开展科学课程实验。(1)用技术的思想和方法改进教材上较难操作的实验装置。(2)用创新理念和技术方法改进欠理想的物化生教学仪器。(3)用技术设计的思想方法研究制作物化生实验教具。

4.探究、创新实验常态化开展。(1)教导处统一排定高一和高二各班实验课表。(2)物化生三科教研组长负责组织科任教师,每学期给两个年级的物化生学科各拟好18个实验。(3)实验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实验,而且必须和任课教师共同管理实验。(4)实验开出过程必须记录,实验报告任课教师及时批阅。(5)鼓励学生自行设计、自己管理兴趣探究实验。(6)鼓励学生结合通技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自制教具。(7)积极运用“三D打印机”技术,解决自制教具和科技创新作品中一些结构复杂零件难以加工的问题,大大提升作品质量。

5.推进技术融合科学课程教学探索工作。(1)物化生三科教研组长带头研究技术融合本学科的实施方法。(2)所有物化生老师每学期上一节技术融合学科的课。(3)信息技术教师自由选择学科,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学科融合的课。(4)技术融合学科教学的教案在期末统一交教导处装订存档。

二、技术教育――国家课程校本化

1.通用技术必修理论课每周开一节(含2课时内容)。(1)通用技术两册必修课必须由专职教师教授。(2)要有科学合理的两课合一的通用技术两册必修课的理论课教案。(3)每个教案中至少含物、化、生实验创新成果各一个案例。

2.通用技术必修实践课集中5天进行操作训练。(1)编写内涵通用技术必修1、2教学目标的实训教材,2016年暑期开始使用并逐渐完善直至正式出版。(2)高一学生暑假集中5天在酒钢职大实践,制作錾口榔头并参观车间设备。(3)在实践中让学生亲历技术设计过程和体悟一般的技术思想和方法。

3.通用技术选修课7个模块最少各开1个班。(1)通用技术选修课应当由具备技术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兼职开出。(2)教导处排定7门(每门至少1个班,每班至少15人)选修课课表。(3)开设选修课场所由教导处统筹协调解决,无需专门教室。

4.通用技术课程应结合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实施。(1)必修理论课讲解技术理念时多选用科学课实验创新成果作案例。 (2)必修实践课训练学生操作技能时要渗透点拨技术的思想和方法。(3)每学年高一学生进本校通用技术实践室2~3次,提倡制作教具。

三、创新活动――校本活动课程化

1.各种创新性活动按原方案常态化组织实施。(1)部分活动应升华,使其不断逐渐课程化。(2)各类活动必须精心设计并且要有计划安排表。(3)各类活动实施情况要如实记录并附照片佐证。(4)各类活动要及时总结和奖励,并将花名册和照片存档。(5)组织评奖要公开、公正、严肃、认真,且必须有评委。

2.创新作品产生于通用技术必修1的项目驱动教学过程中。(1)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伊始,通技教师给学生布置本学期实践“作业”。(2)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收集作品(附“实践创新作品登记表”和“学生作品信息卡”)并及时评价、打分。(3)评价后仍将作品及其表、卡退给学生本人保管,要求在寒假继续完善。

3.高一级学生每年在5月份参与一次创新成果竞赛。(1)高一第二学期4月征集班上挑选的一定数量作品,并按相关规定组成评委评选优秀作品;同时,收集科学和技术学科教师的教具和科技创新作品参评。(2)高二级学生原则上不再参与本次竞赛,有好作品的同学亦可自愿参加。(3)入选的校级奖作品和班级奖作品,均择期以隆重仪式由校领导颁奖。(4)统教中心或教研室保存作品获班级、校级奖励结果明细表。

4.给全体师生创造参加市、省、国大赛的机会。(1)升到高二的第一学期(11月份),向市上推荐上报参加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优秀作品,并统一组织积极参赛。(2)到高二的第二学期(4月份),市上推荐的部分优秀作品参加全省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3)获得省级一等奖的作品在同年8月参加全国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4)用喜报形式嘉奖荣获全市、省、国所有作品的师生,并将其奖状复印件存档。(5)将优秀的科技创新作品收到学校,在校科技成果展室展览,以启迪后届学生的创新意识。(6)鼓励各科教师积极辅导学生研制创新作品并参与各级科创竞赛活动。

四、工作拓展――统筹范围扩大化

1.研究性学习被纳入统筹教育的工作范围。要求学生将创新理念和技术设计方法渗透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最终形成研究成果;对辅导教师有计划进行提升能力的培训,有效实行研究性学习导师(教师)负责制。

2.将技术渗透融合的学科拓展到数学学科。信息技术教研组长蔡军兵老师研究出“用可视化编程工具Scratch实现高中数学算法”,还建立了“用可视化编程工具Scratch来实现高中数学算法专题网站”,率先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1] 邵艳秋.“统筹法与图论初步”的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D].贵州师

范大学,2008.

[2] 吴艳.重庆统筹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机制研究[D].重庆师范大

学,2010.

Research on the Specific Content and Operation of Overall Education Planning in High Schools

SHANG Yu-hu

(Jiayuguan No. 1 Middle School, Jiayuguan Gansu, 735100, China)

Abstract: The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Overall Education Planning Center” has achieved phased objectives in science experiment, technic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ctivity in Jiayuguan No. 1 Middle School. In order to explore and carry out overall education planning in later stage, we should complete the specific content and operation of overall education planning constantly and pursue for greater development.

科学课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程目标 教学

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教学内容覆盖面极其广泛,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培养科学精神,让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广泛运用到生活中去。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其内容并不拘泥于一点,主要内容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学生共同的需要,所以,教师要紧扣课程目标,从而有效落实课堂教学。

一、把握教材内涵,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教师在上课前应该预先做好备课教案,在上课时按照教案,有条理地展开,以这样的方式教学,学生们就不会感到所学知识过于混乱,教师还要将本堂课所要教的内容详细分析一遍,对于内容能充分把握,只有当自己已经理解透彻时,才能将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此外,教师还要抓住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针对性地学习。教案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理解范围,小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时,会感到理解困难,老师应该耐心地指导,细心注意每位学生的认知能力,老师的工作应不偏不倚,兼顾到每位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课堂的乐趣。一节成功的课在于,一是老师能够将自己的教案做得合理化,二是学生们能享受到课堂的乐趣,三是老师和学生们之间有互动,相互讨论,共同探究。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掌握好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知识的传授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有多精,同学们能理解多少。课上的时间比课后的时间更有价值,保证同学们能在课上学到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一堂课的精髓所在。

二、调整已有目标,不同年级不同对待

科学的知识既有容易的也有困难的,老师要根据学生们的能力水平,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课件,当有偏差时,老师要及时调整,确保每一堂课都能上的有意义,不要求学生们能学会所有的知识,但要保证他们能掌握大部分的知识。老师还要划分一个程度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老师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给中低年级的学生上课时,主要是普及基本的常识性科学,辅助增加一些非常识性科学知识,而在给高年级学生上课时,就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亲自体验科学的神奇和乐趣,先发现问题,再从实验中找到答案,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课程,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在思想上能意识到科学的价值所在。例如,中低年级的科学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们介绍“光、电、植物等原理”,这些知识都是比较贴近于学生生活的知识点,而高年级学生的课程则涉及到宇宙的奥秘或者人体组成,呼吸等较深的知识点。同样都是科学,但是老师的上课方式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还应该对自己的授课进行自我评价,发现不足的地方及时改进,学生与老师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三、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就是要改革教师的教学模式,从而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创设情境是这门学科中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当学生有了兴趣,那就意味着他有了动力,学习中一旦有了动力,那么学生吸收知识的频率也会相应加快。在学校中,老师担任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不仅是要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更是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学习中不再被动,而是应该主动地去探究。因此,老师的态度是一个关键,老师的喜好直接影响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为老师应该做到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动力就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随之提高。小学生们的好奇心通常都比较大,教师在上课时应该给学生们创设情景,让同学们亲自体验,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应该将生活和科学结合起来,给同学们用科学的方式,增加学生们的科学常识,让同学们充分理解生活离不开科学知识,科学知识也离不开生活的道理。其次,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变换来教学,小学生们的好奇心不会保持太久,教师应使用自己的方式吸引学生们,使自己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永远有一种新鲜感。

四、开放学习空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老师应该给予同学们足够的空间思考,在学生们思考的这个时间段中,学生们不仅是在开发自己的大脑,也是在努力将老师所教的知识尽量吃透、理解。课堂的气氛应该是轻松的,老师不要给学生过大的压力,应该让学生们自由思考,相互交流讨论,在有条件的基础上,老师还可以带领同学们做做实验,让学生们能亲自体验到科学的乐趣,从而爱上科学。学习说到底还是学生们自己的任务。给予学生空间,可以使学生们不那么抗拒学习。例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时,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物体(木头、水、叶子、铁等等),让同学们思考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首先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两个概念的差别,再给学生们时间和空间来思考,在水这个问题上,一些同学认为是导体,一些同学则持反对意见,老师可以用小灯泡来做个实验,看看水是否能通电,当以科学的方法来得出答案时,同学们才能真正的将知识记在心中。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应该起到一个辅助作用而不是强硬灌输。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要使得学生们能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需要广大老师的努力。因此,我们要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新,最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科学课教案范文第3篇

探究活动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还时常会被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束缚,这样不但会挫伤孩子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更会打击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我曾被这样的事例深深地触动过。

那一次,我上三年级下册的《冷水与热水》。上课了,我拿着一瓶冷水一瓶热水及几个杯子,走进了课堂开始上课。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我所带的材料,我倒出了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让孩子们上来摸摸,并说说触摸的感觉。当时孩子们的热情非常高涨,都想争着来试试。课堂上给我的感觉是一点也不够安静,纪律明显不合我的意愿。当时我就叫了几个学生上来触摸了一下两个杯子,让他们说了说他们的感受后,引入了本课的主题之一:“你能用一瓶冷水和一瓶热水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的水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觉得怎么样倒会比较合理呢?……”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孩子们就忙开了,都纷纷举手想要显示一下自己的能耐,有的人就开始争论了起来,“倒一半热水再倒一半冷水,就能倒出一杯不冷不热的水来。”“先倒一半热水不好的,应该先倒一半冷水才好呢。”我怕课堂纪律乱了,也怕驾驭不了自己的课,就三言两语把孩子们讨论的气氛压了下去。之后,孩子们就不敢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了,一堂课下来,一点也没有了科学课的气氛,当时真的感到异常失落。

下课后,我把一个开始时比较调皮的男孩叫到了我的办公室,笑着问他:“你一开始好象什么事都想试试,为什么后来就不怎么说话了?”“老师,我真的很想试试,但怕惹你生气,就不敢说了。”这话让我震惊了。

于是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难看出,我的脑子里还是那些老套,传授知识,向孩子们灌输我自己的备课教案。当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各抒已见,讨论研究的时候,我却三言两语把孩子的探究欲望压了下去,这难道还是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课吗?课程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那么科学教师就更应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其中的乐趣,《冷水和热水》的开头是那么好的一个机会呀!可就是因为我没能好好把握,没有深刻理解课程标准下的基本理念的真正含义,致使整堂课没有了科学课的气氛。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孩子们的“探究活动”注重的是过程,意思就是让孩子们经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是让他们通过集体讨论研究从各自“零碎”的想法中相互凑合,使之趋于完整、合理的过程,让他们能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而这些都是我们用几十倍传统的灌输的方法也无法做到的。我怎么能用三言两语把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给压下去呢?其实在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当学生们在实验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否定或者纠正它们,有时甚至还对学生进行批评与责备。实际上这扼杀了孩子们进行反思的机会,阻止了孩子们作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磨灭了学生反复实验、重新成功的兴趣。

孩子的话让我感悟,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该尽快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不能再让孩子们怯生生地坐在我的课堂上任意摆布,看我的眼色行事了。而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转到引领孩子们对科学的理解,对科学的研究、及对科学的方法、过程的理解上,真正地成为科学课的组织者、引导者及孩子们亲密的伙伴。

卢梭是以发展儿童的独立精神著称的一位人本主义教育家,他甚至提出教学的最伟大、最重要、最有用的规则,就是“勿吝惜时间,损失它吧”。

科学探究中,只有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才能预防和清除学生的精神压抑,不断使学生振奋精神,乐观自信,朝气蓬勃,在科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课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学习能力;探究;创新;自主合作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就十分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以教学为重心,创造自主的、探索性和创新性的教学语境

1.1 转变教学理念。长期以来形成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满堂灌”,进行繁琐的课文分析,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记。可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还要培养较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变口若悬河的讲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1.2 改革备课方法。以往撰写教案时往往把教学步骤、教师的提问及问题的答案作为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更多关注的是教学效果,说白了即考试时如何让学生少丢分,得高分,知识领域关注多,学生能力发展关注少;教师抄写教案用时多,钻研教材用时少。等等弊端导致课堂上很难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将备课教案改为从学生自学开始,注重学法的指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找出的疑点。

2 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2.1 以学生为本,营造宽松的教学、学习氛围。教育是“活”的教育。现在学校里的规矩很多,课堂上的规矩更多。如此之多的规矩,把天真烂漫的孩子训练成“年纪轻轻的学究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行为上的循规蹈矩导致思维上的亦步亦趋,这必然束缚孩子的思维,窒息孩子的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2.2 质疑交流,探索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当一个学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

3 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1 注重点拨。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教学中注重课堂中的点拨,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愿望。课堂点拔是一门艺术。教育者点拔有方,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例如:《质量守衡定律》的讲解中,我先演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衡的现象,由此启发学生思考原因: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保持守衡?学生普遍感到困惑,在这样的情况我就指导学生阅读:水电解实验的分子、原子结合的示意图。点拨学生思考原子,分子个数种类的变化,并归纳出质量守衡定律的内在原因在于“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未变,只是发生了重新组合。”收到了良好效果。

3.2 启发激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初中生学习动机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人对某方面的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探究和创新,更不会有进一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如在“物体沉浮条件”演示实验中,我先把一只鸡蛋放入一杯清水中,出现下沉的现象,在清水的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鸡蛋慢慢地浮起来了,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渴望知道产生的原因,进而进行“物体的沉浮条件”的教学,将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好奇心,转化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古语说的好:“投之以桃,报之有李。”新世纪的初中科学在接受了当今世界先进文化信息的浸育后,理当勇于忍痛破除现成套路,着眼素养锐意创新,以生为本,把课堂作为教师的“讲坛”变为学生的“学坛”,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学生成为自我再生产的自觉主体。

参考文献

[1] 《“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课题实施方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全国课题协作组)

[2] 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3] 俞国良:《创造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6

[5] 龚春燕,何云山:《创新学习论》,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

[6]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2001.8.6

[7]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

[8] 睢文龙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科学课教案范文第5篇

网络教学允许一部分同学先行一步,使得学生因材施学成为可能,教学效率必将得到大幅度提高。上好一堂网络课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各层面学生应有更深的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个层面的学生学习网络课教案。切忌将所有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的、一古脑儿地堆在网上,然后说同学们你们去学吧。

利用一切工具进行教学活动皆以提高效率为前提。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改变师生的交流方式上课,要注意适度使用:一方面现阶段使用这种交流的技术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较之教师完全通过现代化媒体教学,学生通过媒体学习这种间接的交流方式,在许多方面仍然有其优越性。

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陈至立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engaged learning),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教育中应用技术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教学形态由被动型向投入型转移。 ——《用教育技术支持教育改革》——1993年美国教育部

一、什么是网络?

网络的实质是资源共享、是零距离,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一种新型的工具。

二、当前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逐渐暴露出许多弱点,比如,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班级集体教学活动的前提下难以实施;以语言讲述为主的表达方式,使得某些教学信息的传输与接收遇到困难;教学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怎样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等。

三、什么是网络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现代教育技术已悄然向第三阶段——网络教学(Web-Based Instruction)过渡,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中,学生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首先在局域网(如校园网)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若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要求,则可进入Internet网,以寻求更多的资源或信息。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网络教学先进的教学理念预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

①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

②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③网络教学把媒体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④网络教学真正落实了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谈谈已知的几种网络课模式:

(1)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上课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收集相关材料,制作成网页;课上教师交待课堂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任务的理解掌握情况,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交流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然后教师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上课方式充分使得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向知识的探索者的转变;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重点解决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从而避免了以往课堂上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学生无事可干或者尚未掌握前一部分知识的学生又无所适从的被动局面。网络课最善于解决目前班级授课制之中的分层次教学问题、个性化教学问题。网络教学允许一部分同学先行一步,使得学生因材施学成为可能,教学效率必将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正是班级授课制前提下,网络教学的最强生命力之所在。

由此也可以看出,上好一堂网络课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各层面学生应有更深的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个层面的学生学习网络课教案。切忌将所有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的、一古脑儿地堆在网上,然后说同学们你们去学吧。认为只要学生找到了答案便是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学生看到的信息便是学生自己的信息了吗?学生需要多少时间理解消化所看到的信息?学生通过何种方式理解掌握信息?很明显看到了不代表理解了、掌握了,否则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大堆教科书,还需要各科教师吗?一些网络课的组织者为了告知同行们:学生在本堂网络教学课中理解了、掌握了,课前花大量时间让学生看材料、帮学生分析材料。结果是可以想象:课堂交流气氛特热烈,所有学生的问题看上去解决了、任务也都完成了。殊不知,这些问题是这堂课上解决的吗?这些任务是在本堂课上完成的吗?其实本堂课仅仅进行了一个集体汇报,而作为课最重要的部分:引导各层面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被无情的抛弃了。这里只注意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却忽略了教师主导作用。这样的教学与牧羊人人放羊没什么两样。提高教学效率只能成为一个美好的愿望。

怎样更有效的引导各层面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一直是教育者研究的最重要的课题。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要研究,在网络教学中更不容回避。忽视了这个过程不是教育方法的进步而是教育方法的倒退。

(2)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上课

网络课上教师将部分课堂任务用BBS或电子邮件,同学们用BBS或在线聊天进行课堂交流,学生用BBS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交课堂作业。

网络有先进的BBS、在线聊天等实时交流技术,它为各个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网络教学使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为他们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网络教学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利用一切工具进行教学活动皆以提高效率为前提。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改变师生的交流方式上课,要注意适度使用:

一方面现阶段使用这种交流的技术尚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师生利用这种工具表达思想的技能相差很大。我们不能排除有些同学有很好的观点,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时束手束脚,反而影响课堂效率的现象存在;其次利用这工具所能表达的内容本身也有很大的局限。社会课的问题讨论多以文字为主,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交流。但是它无法准确表达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一般可以通过音量、语速、语调来表达

);在自然科学课程问题的讨论中有许多问题是通过公式、符号、过程来表达的,现阶段交流平台(bbs、在线聊天等)解决这个问题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即使网络技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也不能用技术完全取代课堂教学,特别在基础教育领域,因为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较之教师完全通过现代化媒体教学,学生通过媒体学习这种间接的交流方式,在许多方面仍然有其优越性。如:班级课堂秩序的管理;自然科学课程还有很多操作能力的要求(如:解题能力、运算能力、逻辑能力等),仅仅通过这种文字讨论的方式无法实现培养这方面能力的目的。

科学课教案范文第6篇

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理、不适应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教学基本理念,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做到会学、乐学,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成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教学方案,既要坚持实干、苦干的精神,又要提倡巧干、创新的方法,做到师生和谐,共同发展,营造教研兴校,科研强校氛围,加强校本培训和科学课基地的建设,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搞。

二、具体目标

1、七年级入学率99%,

七、

八、九年级固率为99%。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使用率100%。

3、教师继续教育、各类培训合格率100%。

4、体育达标率为100%,特长生参赛获奖居区前列,上机率为100%。

5、教师全期全勤率95%。

6、图书、器材使用率为100%,完好率为96%。

7、教学事故发生为零。

8、各年级期中、期末调考成绩居区全列。

三、教学工作思路

“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构建和谐校园”;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工作主线;以改革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创和谐师生关系为重点。大力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继续学习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切入点,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整合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努力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四、教学工作重点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的常规管理,建立对教师的科学评价机制,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将学生成长记录袋进入学生档案,以便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以教学基本理念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认真开展好“教学质量管理活动月”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通过扎实开展“五项活动”认真做好“四个结合”,规范、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实践“好课”标准。

4、继续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落实“三清”。

5、加强教研、校本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主动性和职能作用,将集体备课、说课落到实处。

6、规范教学的管理,做好教务工作,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五、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关于教师行为规范

科学规范的管理是保障良好教学秩序的关键,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要规范教师的行为。

1、教师要认真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要按要求履行请假手续。

2、教师要服从学校安排,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保质保量的按照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3、教师要衣着打扮得体,符合教师身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给学生做好表率。

4、教师要有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主动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对学校工作进行民主监督,要坚决执行学校已经形成的各项决议。

5、教师要按课表上课,教师个人不得擅自停课、调课和代课,对已排定的课表一般不再更改。教师因病、事不能上课,要提前请假,由教务处负责安排调课,调课通知单要通知到任课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

6、教师上课要讲普通话,要写规范字,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不得讽刺、挖苦学生,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7、初三年级的教师要继续发扬上届初三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团结合作,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确保各项目标的完成。

(二)、关于集体备课

1、以备课组长为核心备课,组员要积极配合组长的工作,认真完成组长布置的任务。

2、集体备课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组长负有组织协调和提出总体规划的职责,每个组员都对搞好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负有责任。

3、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

①开学前一周,备课组长要召开备课组会做好学期备课组计划。②确定每章节详细的教学方案,教学重点、难点和教法。③每周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备课,确定每节课的教学安排,教学重点、难点和教法,要重点研究教法和课堂练习的选配。集体备课的成果同科教师共享,要根据班情、学情调整集体备课教案。

4、教研组长每月至少参加所在学科备课组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每周按学校指定的时间开展说—授—评活动,学校鼓励各组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研究。

5、备课组要坚持自主命题,包括练习、测试、考试题等,禁止直接照搬课外套题,要充分体现出备课组及每名教师自己的思想和水平,提高练习、考试的针对性,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6、各备课组要充分发挥组内每一名教师的智慧,特别是那些有一定经验和教学建树教师的作用,在组内营造积极上进、团结协作、认真研究的良好风气,促进整个备课组水平的提高,为教师的工作和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7、为加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管理和监控,教务处要定期对各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教案质量进行审核、不合乎要求、质量不过关要重备。

(三)关于课堂教学

要树立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主渠道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途径是加强课堂规范化管理,明确和落实课堂教学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为目标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方式、手段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和改革。

1、教师要根据集体备课的精神和自己对教学的处理,提前写出教案。教案要求要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和教学参考,明确课堂上所学知识、方法、思想在课标中的要求和地位,以及其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位置。教案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活动(包括动手记笔记,动手尝试,还包括学生思维的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不仅要重视教法的设计还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和强化训练。题目选择要难易、容量适中,符合学生实际。要参考课标和课外习题尤其是中考题的要求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以课本为载体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禁止全面照搬课外参考书,备课组长每周要对教师的教案检查一次,并在教案上签字,教师没有教案不得上课。

2、课堂教学应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实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

“低起点”。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本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可以通过问卷、谈话、诊断性测试、预习检查、口头或书面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水平,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

“小步子”。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教学的步子要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把产生挫折事件的频率减至最低程度,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动机。

“多活动”。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改变教师大量讲解的倾向,使师生活动交替进行。调节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大量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多表现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活动时间一般达到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教师一次持续性讲课控制在10分钟之内。

“快反馈”。在每一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这种快速的反馈,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乐于接受下一个任务,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乃至调节教学的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

3、教师要提前到达教室候课,做好教学准备,教师上课不得迟到,不得提前下课,上课应保持良好精神状态,要有激情,以教师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课前应将手机关闭,上课期间教师不得接听手机。

4、上课铃响后教师要组织好课堂的秩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供起码的保证。各位老师要重视课堂礼仪,上课要起立问好,要保证学生能够安静下来,投入到学习中来。

5、教师要设法根据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课堂要安排10-15分钟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要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指导作用,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乐学、会学为目标组织学习,禁止满堂灌。

6、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管理和调动等多种手段及时有效的进行调节,确保学生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7、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要积极主动的和班主任联系,充分了解所教的每名学生,和班主任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心理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

8、教师要按时下课,要科学安排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要适当,语文、数学、外三科课后作业不超过40分钟,其他学科不超过30分钟,每天总作业量最多不超过2小时,提倡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明确预习内容和要求。积极主动的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

9、教师对学生作业要及时批改,提倡给学生作业写评语,要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作业讲评。教务处每学期召开2次学生座谈会,抽查学生作业2次,了解教师布置作业的情况。

10、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状况,由备课组长组织全组人员进行自主命题,及时检测,安排教学计划时应当计划出进行随堂检测的时间。

11、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和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一起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保证学生有积极的学习状态,防止两极分化,也防止个别学生的消极行为影响班级和年级的整体氛围。

12、为了做到教与学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课堂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各教师课后要认真阅读课堂反馈本,慎重对待学生的困惑、意见、建议,要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以后的教学策略。

(四)关于课外活动

1、提倡教研组和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小组,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提高我校的学科竞赛水平。

2、课外活动小组要有活动计划,有活动内容,有固定时间,有活动地点,有活动记录,有活动总结和活动效果。

3、课外活动小组计划要在教务处备案,教务处要加强对课外小组活动的检查和指导。

(五)关于听课评课

1、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要写评语,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听组内教师的课,师父要听徒弟的课。

2、领导干部要做到“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校长、教导主任听课不少于35节。

3、要重视听课后的评课活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关于教学档案管理

1、教务处要建立健全教师教学业务档案,要根据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使档案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教研组长要认真填写教师公开课评议记录,说—授—评活动记录,教师要认真填写教师常规汇编,教研组长要配合教务处,搞好各种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共同做好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

3、教务处收集的教学档案资料有:教学计划、培优补差计划、自身专业素质提高的学习计划及校本培训计划,教学总结、教师公开课教案、说课材料、评课记录、教学反思、期中期末质量分析、教师的获奖情况、学生竞赛获奖情况等。

(七)关于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示范意识和效率意识。要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厉行节约,为教育教学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1、加强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逐步整理、修改和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规范教学,提高效率。

2、坚持学情调研反馈制度,通过课堂反馈本、家长—学生—教师联系本、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反馈情况做到及时落实。

3、要认真执行区教委中教科关于学籍管理工作的意见,依据学校学籍管理办法,严格学籍管理,对借读、转学、病休和复学的学生要严格审批程序,对借读、转学的学生要经校长审批,教导处登记,才能接收,任何人不得善自做主,以个人的行为接受外校学生,要进一步完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档案建设。

(八)关于校本教研

1、本学年校本教研的主题是:开展“教学质量管理活动月”活动,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研组要围绕校本教研主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继续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本学期要取得一定的成果,学科备课组要以集体备课为重点,以组内做课为主要形式,以落实教学常规为主要内容,通过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要坚持每周一次教研组说—授—评活动。学科教研活动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要有计划、有专题、有要求、有效果、有总结,教研组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2次,备课组长要抓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每周至少1次。

3、要强化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研究意识,以规范教学常规为研究重点,以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从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要注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促进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在10月份要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活动,使青年教师在教材分析、编写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学科专项基本功六个方面考核达标。

5、发挥区、校学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继续做好骨干教师的展示课活动,做好校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

科学课教案范文第7篇

利用一切工具进行教学活动皆以提高效率为前提。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改变师生的交流方式上课,要注意适度使用:一方面现阶段使用这种交流的技术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较之教师完全通过现代化媒体教学,学生通过媒体学习这种间接的交流方式,在许多方面仍然有其优越性。

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陈至立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engagedlearning),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教育中应用技术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教学形态由被动型向投入型转移。——《用教育技术支持教育改革》——1993年美国教育部

一、什么是网络?

网络的实质是资源共享、是零距离,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一种新型的工具。

二、当前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逐渐暴露出许多弱点,比如,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班级集体教学活动的前提下难以实施;以语言讲述为主的表达方式,使得某些教学信息的传输与接收遇到困难;教学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怎样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等。

三、什么是网络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现代教育技术已悄然向第三阶段——网络教学(web-basedinstruction)过渡,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中,学生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首先在局域网(如校园网)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若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要求,则可进入internet网,以寻求更多的资源或信息。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网络教学先进的教学理念预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

①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

②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③网络教学把媒体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④网络教学真正落实了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谈谈已知的几种网络课模式:

(1)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上课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收集相关材料,制作成网页;课上教师交待课堂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任务的理解掌握情况,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交流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然后教师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上课方式充分使得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向知识的探索者的转变;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重点解决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从而避免了以往课堂上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学生无事可干或者尚未掌握前一部分知识的学生又无所适从的被动局面。网络课最善于解决目前班级授课制之中的分层次教学问题、个性化教学问题。网络教学允许一部分同学先行一步,使得学生因材施学成为可能,教学效率必将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正是班级授课制前提下,网络教学的最强生命力之所在。

由此也可以看出,上好一堂网络课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各层面学生应有更深的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个层面的学生学习网络课教案。切忌将所有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的、一古脑儿地堆在网上,然后说同学们你们去学吧。认为只要学生找到了答案便是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学生看到的信息便是学生自己的信息了吗?学生需要多少时间理解消化所看到的信息?学生通过何种方式理解掌握信息?很明显看到了不代表理解了、掌握了,否则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大堆教科书,还需要各科教师吗?一些网络课的组织者为了告知同行们:学生在本堂网络教学课中理解了、掌握了,课前花大量时间让学生看材料、帮学生分析材料。结果是可以想象:课堂交流气氛特热烈,所有学生的问题看上去解决了、任务也都完成了。殊不知,这些问题是这堂课上解决的吗?这些任务是在本堂课上完成的吗?其实本堂课仅仅进行了一个集体汇报,而作为课最重要的部分:引导各层面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被无情的抛弃了。这里只注意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却忽略了教师主导作用。这样的教学与牧羊人人放羊没什么两样。提高教学效率只能成为一个美好的愿望。

怎样更有效的引导各层面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一直是教育者研究的最重要的课题。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要研究,在网络教学中更不容回避。忽视了这个过程不是教育方法的进步而是教育方法的倒退。

(2)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上课

网络课上教师将部分课堂任务用bbs或电子邮件,同学们用bbs或在线聊天进行课堂交流,学生用bbs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交课堂作业。

网络有先进的bbs、在线聊天等实时交流技术,它为各个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网络教学使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为他们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网络教学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利用一切工具进行教学活动皆以提高效率为前提。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改变师生的交流方式上课,要注意适度使用:

一方面现阶段使用这种交流的技术尚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师生利用这种工具表达思想的技能相差很大。我们不能排除有些同学有很好的观点,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时束手束脚,反而影响课堂效率的现象存在;其次利用这工具所能表达的内容本身也有很大的局限。社会课的问题讨论多以文字为主,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交流。但是它无法准确表达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一般可以通过音量、语速、语调来表达);在自然科学课程问题的讨论中有许多问题是通过公式、符号、过程来表达的,现阶段交流平台(bbs、在线聊天等)解决这个问题显得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即使网络技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也不能用技术完全取代课堂教学,特别在基础教育领域,因为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较之教师完全通过现代化媒体教学,学生通过媒体学习这种间接的交流方式,在许多方面仍然有其优越性。如:班级课堂秩序的管理;自然科学课程还有很多操作能力的要求(如:解题能力、运算能力、逻辑能力等),仅仅通过这种文字讨论的方式无法实现培养这方面能力的目的。

科学课教案范文第8篇

河南省公办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该继续向哪方面发展,怎样解决面临的困难?本文对河南省部分公办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以期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促进河南省公办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发展,给政府的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三个城市郑州、焦作、开封,在该城市中选取省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一级园等26所不同幼儿园的教师和园长,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问卷123份,其中有效问卷11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5%。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问卷设计参照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问卷,结合河南公办幼儿园实际情况,在专家指导下多次讨论和试测后完善形成。问卷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科学课开设情况、科学设施及图书、科学课教学情况、教师专业化成长等调查。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本研究结合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访谈法、文献法、观察法进行验证与修正,以对调查结果作出客观的解释,并期望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信息

教师基本信息显示,河南省公办幼儿园教师中,男性占2.5%,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访谈表明,河南省幼师学校的男生毕业后,有考上公务员的、有到私立幼教机构工作的,大部分并没有到幼儿园工作。男幼师在科技、体育方面都很有特长,在教学中会更多地放手让孩子去做,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很有好处。但由于男幼师没有得到真正的社会认同,自身缺乏长远职业规划,看不到职业前景,导致男女幼师比例失衡。幼儿时期正是孩子思维发展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男幼师的奇缺对科学教育的开展不利,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有负面影响。教师中81.5%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52.1%有小高以上职称,63.9%以上具有5年以上教龄,说明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访谈表明,公办园教师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及薪资水平感到基本满意,这与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幼儿教育更加关注、政府对幼教实施了各种倾斜政策密切相关。

(二)幼儿园科学课开设现状

幼儿园科学课开设现状调查显示,河南省公办幼儿园中重视科学教育比例为74.8%,具体表现在78.2%的幼儿园每周有一次以上科学课,75.6%的幼儿园每周都检查科学课教案,但仅有12.6%的幼儿园能够组织科学周、21.8%的幼儿园能够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8.4%的幼儿园开设科学兴趣班。调查数据说明幼儿园虽然能够按照《纲要》开设五大领域课程,但科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不够丰富。访谈表明,个别公办园的科学教育开展得非常好,设有科技周,能参与科学教育课题研究。跟踪调查表明,这些园的幼儿在后续求学期间,普遍表现出爱提问、爱思考,能进行深入探索,其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均高于普通孩子,说明幼儿科学教育对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但有些公办园的科学教育却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以应付上级检查。这些园对科学教育的认知程度较低;也有一些园虽然认识到了科学教育很重要,但由于科学课涉及学科知识多、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等原因,影响了科学教育的开展。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设施及图书现状

调查显示,69.7%的幼儿园有专门的科学活动室,但只有17.6%经常使用,86.6%的幼儿园各班都有科学区角,但只有37.8%科学玩教具能够做到每周更换。访谈表明,公办幼儿园大部分都有科学活动室,但某些活动室存放的是年久失修的科学玩具、某些活动室则变成了仓库。班级的科学区角由于材料不能经常更换,导致区角不能有效地发挥科学教育的作用。在科学书籍方面,能满足教师用书的园占68.9%,但幼儿所用科学绘本不够的园占94.1%,表明幼儿园对幼儿科学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他们似乎并没有确认阅读科学绘本也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实际上,幼儿的科学不同于成人的科学,幼儿的科学,是生活中的科学、是游戏中的科学,不是冰冷的公式数据,也不是枯燥的原理定律。幼儿科学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科学绘本、科学童话、科学诗歌或科学剧,幼儿科学是而且应该是充满灵性和诗意的。

(四)幼儿园科学课教学现状

科学课教学与教师自身科学素养和教师执教能力密切相关,我们从这两方面对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1.教师的科学素养。关于科学素养的解释有多个版本,但其核心内容基本一致。《科普法》和《纲要》均指出,科学普及的任务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据此,我们从四个方面设计了10道题目,每题1分,总分10分,对河南省公办幼儿园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得分呈正态分布,总分以7分与8分为主,其中得8分的占总调查教师人数28.6%,得7分的占总调查教师人数39.5%,最高分9分,最低分5分,平均分为7.1分,说明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81.5%的教师认为竞争精神属于科学精神,表明教师对科学精神还存在误解;科学思想总体得分率较低,这和我们科学教育中长期缺乏科学哲学的教育有关。科学思想是指人们思考科学问题时的一种理念,例如“世界是物质的、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认识的”,它对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导向作用。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人选择“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表明教师具有一定的科学思想,然而教师们认为“世界可以完全被认知”,表达了她们对科学的盲目崇拜;认为科学能够解决问题,夸大了科学的社会功能。2.教师的科学执教能力。教师的科学执教能力现状调查所示。在教育目的方面,大部•92•张国玺/河南省公办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建议分教师能够认识到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还要培养科学兴趣,但只有31.9%的教师认为科学教育要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表明大部分教师对幼儿的思维发展缺乏关注,降低了科学教育的价值。实际上,幼儿科学教育的本质在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脑科学研究表明,0—6岁是孩子大脑发育黄金期,6岁孩子的大脑体积已经达到成年人大脑体积的90%。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幼儿可以像成年人一样有条理地思考,采取行动干预周围环境,他们在思考和行动过程中学习,只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想法和行动逻辑。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讲授法仍占69.7%,表明教师普遍擅长高控制的课堂,虽然教师们在理论上认同探究法,但只有42.9%的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探究法。随堂听课发现,大部分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教师还不能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和运用指导语。幼儿只不过是一个执行者,没有获得真正自我探索和操作的机会,这与其他研究者的结论一致。说明教师并没有掌握什么是真正的探究性学习。在师生关系方面,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要积极地以合作者和对话者的身份介入儿童的学习活动,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而非知识的源泉,幼儿应当是主动学习者,而非知识的接受者。虽然教师都学习过教育理论,但有76.5%的教师选择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幼儿是模仿学习者,知识接受者。在教育评价方面,当幼儿的做法与老师预设的正确答案不同时,49.6%教师仍选择将幼儿引导到正确答案上来,更多关注了探究的结果,对探究的过程缺乏有效指导。这与我们随堂观察的结果一致。上述结果表明,幼儿教师虽然学习了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念,但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还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策略,而这种内化过程需要大量的教学实践才能实现。在教材选用方面,调查表明,幼儿园中67.2%选用其他出版社的教材,版本有近十种,22.7%选用园本教材,10.1%选用自编讲义。在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各行其是,在知识的系统性与设计的趣味性上还十分欠缺,同时不利于用统一、科学的标准进行横向评价和整体评价各园的科学教育质量。因此,应尽快组织编纂河南省统一的乡土教材和参考资料。

(五)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基本信息调查表明,大部分公办园的教师是通过幼师毕业进入幼儿园的。教师获得科学课教育技能的主要途径是职前幼师学校的学习经历、职后幼儿园的培训经历、参加科学课听课、赛课和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的经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调查如图2所示,分别有53.80%和93.30%的教师认为职前学习中和职后培训中科学课课时偏少、77.30%的教师认为赛课中科学课比例偏少,历年河南省各个地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大赛获奖名单也佐证了这一观点值得指出的是,课题研究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着深刻影响。《幼儿科技活动实践研究及师资培训》、《基于实践的幼儿园科技教育课程建》、《河南省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的相继开展,涉及河南全省各地公办幼儿园,组织了大量的科学公开课,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活动案例,提高了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执教能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以提高,从被动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的人数逐渐增加。

四、结论及建议

调查表明,目前河南省大部分公办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稳定,能够按照《纲要》要求开设科学课、建立活动室和活动区角等,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建议:

(一)加强政策倾斜和职业指导,引导男幼师成为科学教育领袖型教师

幼儿教师中男性比例过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科学教育的开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政府部门应当给予男幼师政策上的倾斜,招生时免交学费、就业时优先;幼儿园应该对男幼师进行职业指导,给男幼师备带教师傅,在各种科学课比赛中,发挥男幼师优势,给予锻炼机会,使其成长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袖型教师。

(二)加强对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赛课中科学课的获奖比例,增加科学教育的吸引力

2012年3月,美国了《美国教育改革与国家安全》,指出在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社会,教育关乎国家安全,要进一步重视作为核心课程的科学教育。我国幼教界长期以来认为唱歌、跳舞是幼儿园的主要课程,科学教育可有可无。在各类幼儿教师公开课中,参赛科学课和获奖课的科学课都廖若星辰,导致幼儿教师进一步忽视科学课。建议教育部门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理解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利用赛课的导向作用,提高赛课中科学课的获奖比例,提高科学课对幼儿教师的吸引力。

(三)加强教学管理,量化科学设施的利用率,为科学教育提供物质条件

公办幼儿园虽然花大力气建立了科学活动室等硬件建设,但大部分幼儿园并没有充分发挥科学活动室应有的科学教育功能。在教室的区角中,活动材料也往往不能及时更换。因此,幼儿园在教学管理方面,不能满足于只建立科学活动室,要更加注重科学活动室的利用率;不能满足于只在区角投放科学活动材料,更应注重活动材料的使用率和更换频次。

(四)幼师学校应该进行课程改革,开设“科学领域活动与指导”的领域课程,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提供人才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幼儿教师具有开展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能力。科学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只有经过深入的专业学习才能胜任此项工作。因此,幼师应该进行课程改革,针对五大领域开始相应的领域课程,例如针对幼儿园科学领域开设“科学领域活动与指导”专业课程。教师专业化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告诉我们,科学领域课程应该包括四部分,即科学的内容知识、一般教法知识、关于儿童的知识和科学领域教学法知识。因此幼师学校应当包括科学玩教具制作、科学史和科学活动方案设计在内的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师范教育要具有实践性,幼师学校要面向幼儿园,培养出与幼儿园无缝对接、即岀即用的学生,就要加强教育实践环节。现在幼师学校的教育见实习课时安排过少,更没有针对各个领域的专业实习。幼师学校可以在校内开展科学领域微格教学训练和说课训练。其中,微格教学是一种缩小了的教学环境,将日常课堂教学进行分解和简化,只训练学生的一种技能或只进行教学中的一个片段。说课是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微格教学和说课,将科学领域的教学实践和科学领域教学理论有机结合,是培养实践性幼儿教师的有效途径。

(五)幼儿教师应该做反思型教师,通过观摩和反思等途径,提升科学教育专业化能力

幼儿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育活动的指导和对幼儿的心理把握方面基本没有困难,她们在开展科学教育中普遍感到自身科学素养的不足。目前,我国的教育界正在进行着静悄悄的革命,幼儿教师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做反思型、研究型教师。通过观摩卓越教师的科学课、反思自己的科学课、进行网络学习、参加科学领域的赛课等,拓宽科学教育专业化发展途径,建构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科学领域学科知识体系,提升科学教育专业化能力。

科学课教案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4—0594—02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内科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加强多元化教学模式与教学资源的共享,系统、全面和科学地建设内科学教学资源库尤为重要。可以为教学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从而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1 建立内科学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

1.1 丰富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改革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资源库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校园网建设医学多媒体教学资源,是现代医学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促进教师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掌握、改善,也将为学科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平台的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弥补稀、缺病种。实现资源共享

在内科学见习课期间,多数典型、少见、特殊、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病种是很难随时可见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近年来,笔者注重收集一些典型病例的症状、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及视频图像,对于特殊病例或典型病例采用专人照相,统一整理和保管,不断充实内科学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另外临床教师不但承担临床理论课的教学任务,还承担繁重的医疗及科研工作,备课中利用资源库提供丰富的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1.3 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在资源库中有大量的课件、动画、录像、图片和教程文字等素材,既能呈现阳性体征、说明机理,又能展示操作过程,生动形象,使学生在线学习得到全方位、多层次与多角度的内容服务,并可以感受到网络学习中的零距离感,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内科学教学资源库涵盖的内容及建设要求

2.1 内科学教学资源库涵盖的内容

内科学教学资源库分为素材资源库、内科学精品课程和内科学网络课程3个子系统。根据内科学课程特点及资源库建设需要,笔者按照树状目录的形式构建了数据模块。一级目录按照文件类型和内容分为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视频资料、病例分析、实习指导和练习题等9个模块组成,二级目录按照疾病类型分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6个类别。各素材库模块又包括以下素材:①图像:病理体征图片,影像学图片如X线、CT、MRI及超声等图片资料。②文档:内科常见疾病和特殊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案等文字资料,课程教案、实习指导、病例分析、练习题等文字材料。③动画:教学动画,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代谢过程演示等。④多媒体课件,包括自主开发的各系统疾病的多媒体课件。⑤视频:课堂教学录像、体格检查、临床常用诊断技术和技能操作等视频资料。

2.2 内科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求

随着素材的积累日益丰富,为解决素材如何存放与查找等问题,需要对各类素材进行科学分类及管理,规范建设资源库。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所收集图像、文档、动画、声音和视频等素材进行压缩、编辑等处理,将所有材料编辑归类整理,有针对性地对资源内容进行描述、置标,便于检索。资源库采用了按素材类型和按内科学各大系统疾病相结合的划分,提供相关主题和站内搜索服务,既体现学科的科学性、严谨性,又力求实用、方便、清晰,使用户一目了然。

3 内科学教学资源库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3.1 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库信息量大,针对性强,实际应用价值大。教师可以利用网上资源库提供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备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需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制作出包括文字、动画、声音和图像等要素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多媒体课件,并获得最佳授课效果。借助校园网络,教师可以在教学终端上调用资源库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赋予了教师对教学资源应用的灵活性,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创造立体的教学空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2 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学生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不可能看到所有的病种,如冬春季多发的“支气管哮喘”、秋冬季多发的“消化性溃疡”等。内科学教学资源库可以弥补临床典型病例不足的难题,学生通过资源库可以查阅典型病例的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X线、B超、CT等)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等资料,使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更能适合目前的教育模式。

3.3 在能力考核、课外自学及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为检验临床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资源库建立了相应的配套自测试题,题目涵盖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以选择题和病例分析为主,供学生网上考核,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利用资源库进行自学,查阅与教学有关的所有文档,方便快捷地取得教学资料(如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进行在线学习或复习,可访问教师提供的学习参考网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科学课教案范文第10篇

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不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医用有机化学》仅仅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问题意识不强,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人,老师主宰着课堂提问的局面,课堂上学生几乎不提出任何问题,课下与学生也很少交流,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方法的指导,重“学会”,轻“会学”。备课中,老师比较重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轻备学生,不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化学知识基础。再加上分段上课,知识点的衔接不当,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不强,老师对多媒体的过分依赖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学习《医用有机化学》的兴趣不高,学生普遍认为《医用有机化学》的内容太枯燥,与实际联系不大,以后没有多大用处。近日笔者对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医用有机化学》的兴趣。对09级临床专业某一合堂班(总人数为223人),发放问卷223份,收回问卷222份。在大一所学的课程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只选一门)。学生非常重视与医学关系密切的课程,如《人体解剖学》或人文学科的课程,如《大学语文》;对数、理、化、生等课程兴趣不大;对《医用有机化学》课程感兴趣的同学仅占7.66%。因此,在《医用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教学及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创新时代的要求,是摆在医用有机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教学改革探索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作为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把单纯培养知识技术型人才观念转变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观念,把“维持性学习”的陈旧教学观转变为“创造力为本”的创新教育观[3]。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思想观念、创新思维能力、理论水平、知识结构、教学技巧、语言艺术、教学方法、教学热情、探索精神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总结。以教师特有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以对知识不懈的追求和探索去激励学生,以对学生的真情关爱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关心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和学生的人生导师。因此,切实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进行医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2学要求根据教育部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等工作职责的精神,高等学校医药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自然科学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在2009年工作会议上决定对医药专业自然科学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组织、实施立项研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制订获得立项,我教研室参加了该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统一制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目的与任务、参考学时、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实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处理建议、考试考核办法等。受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托,医学化学学会于2011年3月11至13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教学研讨会,深入研讨并通过了“医学专业化学及化学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3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是激励学生学习与创新的不竭之源。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感兴趣,就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一个成功的教师,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迫切地去追求知识[4]。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医学与有机化学的联系,穿插有机化学发展简史,介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取得的成就及有机化学在生活或社会中的典型案例,开设综合设计实验,利用网络进行答疑或讨论,培养学生化学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4培养愉悦情绪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对学生身心有着潜移默化、深刻有力的影响。积极、愉悦的情绪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信心并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消极的、抑郁的情绪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丧失信心和希望或陷入不适度的焦虑状态有损健康[5]。为此,我们在《医用有机化学》教学中,课前课后多与同学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知识水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拘谨、畏难情绪及部分差生的自卑心理;利用教学艺术及技巧,营造宽松、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营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寓教于乐。

5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紧密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精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集体备课时,经过反复研讨,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纵线以各有机化合物为序,横线以各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为序,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多维的知识体系。如有机理论的主线:路易斯共价键理论、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振论。有机反应的主线:游离基反应、离子型反应。游离基反应又分为:游离基取代、游离基加成。离子型反应又分为亲电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取代和亲核加成。突出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论与实验的联系、与后续课程学习的衔接、在医学中的应用、有机化学发展最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等。确定每一章节重点内容,补充教材上没有的重要内容,或专业、学科进展的前沿内容,删除教材上的重复内容或后续课程将要重点讲授的内容,制订教研室集体教案。

6灵活运用教法目前,国内医学院校较有影响的教学法有多种,比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优越得多,并各有优点及局限性。课堂教学中不论教学内容为何,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即使是启发式教学,也会使课堂教学显得单调、气氛不够活跃,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集各教学法之优点,尝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加以灵活运用。如问题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现代课堂讨论法)、“精讲—多练—及时反馈”三段式教学法、创新思维教学法等。通过巧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发展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巧用辅助手段应用多媒体CAI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首选途径[6]。我们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医用有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在课堂教授中插入了大量动画素材。如环己烷椅式构象与船式构象的转化,SN1反应、SN2反应、E1反应、E2反应的机理等。再如在多媒体教室教师用机上,我们装上ChemOffice软件,在课堂讲授中随时利用Chem3D,制作分子模型,在各个角度来展示各类化合物的三维立体结构。突破微观限制和时间、空间限制,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可以将课堂上难于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形象地用计算机模拟处理,把抽象、难懂的内容变成了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直观形象,增强了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分析和记忆,课堂气氛变的生动活泼,既解决了化学原理抽象、分子结构复杂、有机反应繁琐的困难,又弥补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差的不足,即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同学的主体作用,教学双边关系处理得当,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8科研融入教学科研离不开教学,教学需要科研促进。将教师的科研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如讲到取代羧酸时,将聚乳酸的合成及其医学中的应用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9创新实验内容突出能力培养,全面考虑医学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摈弃陈旧的、低层次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了现代化学以及与分子医学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体现了当今医学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方向。为兼顾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把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统筹安排,所开设的实验项目均为综合性实验,实验学时由原来3个学时(单个实验)改为4个学时(综合实验),实现了实验内容的创新,节约了实验学时,提高实验教学效益。每次实验结束后,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态度、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给出实验成绩,并将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期终考试成绩。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点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改革成效

1教学评价近三年我室主讲教师学生课堂教学评价优秀率均在85%以上,优良率在98%以上。教师互评优秀率为90%以上。

上一篇:班队会教案范文 下一篇:拔萝卜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