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9:15:27

科技论文

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2.摘要的修改。请按照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要素补充修改中英文摘要,对背景材料不要交代太多,但结果和结论尽量详细,应包括重要数据。原稿摘要内容欠详细,语言表达尚需完善。英文摘要还需要改进,请按照补充后的中文摘要认真核对修改。本刊所发表的论文被EI收录比例很高,请尽力写好英文摘要,争取被收录。如果作者对英文摘要把握不准的建议请英文好的同行专家或外籍专家协助把好语言关。

3.关键词的选择。为便于检索用,一般列3-8个关键词,主要从《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选出,或从《汉语主题词表》选出。主要关键词一般包含在题目、摘要、子标题、正文里。正确选取并核对无误。中英文关键词应完全一致。

4.引言的修改。请参阅近年已发表的相关论文,特别是作者曾发表在拟/已投稿期刊的相关论文,补充修改引言,简要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交代该文的研究背景,分析前人研究的优缺点以及与本研究的关系。国外的应用情况如何?本研究的着眼点和特点在哪里?有何创新?按照本刊的格式在论文中引用之处标引(请不要标注在标题上)和文后著录参考文献,把参考文献补充到期刊所要求的篇数以上,一般建议教材和工具书不列入参考文献。建议采用第三人称,不要用第一人称,如“我国”。引言、摘要、结论不重复。

5.材料与方法。若文章的材料与方法交待不清楚,应补充详细,交待方法步骤和使用材料的规格,使试验具有可重复性。

6.结果与分析。请加强对试验结果与应用效果的分析。不能堆砌或罗列图表数据,应通过比较、分析、解释、说明、统计、判断、推理、概括等,采用统计分析技术和定性与定量综合法,从数量的变化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归纳出数据所反映出的规律性的东西,使结论水到渠成。在统计图表上出现过的事实,没有必要再用文字重复叙述,只要指出这些数字所说明的问题即可。结论是对研究所收集的事实材料的客观归纳,应以事实与数字为主,文字叙述简洁明了,结论明晰准确。切忌以偏概全,夸夸其谈,任意引申发挥,妄下结论。

7.结论的修改。论文的结论部分需要如实概括文章的研究成果。表述应该精炼,最好分条陈述,条理清楚。讨论应该置于“结果与讨论”中。

8.作者简介与作者单位。请参阅期刊论文格式,补充作者简介,包括学历、职称、专业方向,详细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件等。若有通信作者也请标识清楚。若论文受基金项目资助请注明项目编号。作者单位署名应准确到院系或研究室等,要写全称,同时注意中英文单位应一致。同一个作者若有多个单位署名可采用数字编号分别指明。

9.正文中的公式

文章中公式,字母,变量,需要逐一说明所代表的量的名称及其国际单位,上下角标等须仔细核对,清晰标出,确保无误。单位请用规定的国际单位制。科技期刊排版规定,文中出现的向量、张量、矢量、矩阵都要应用黑斜体(黑斜体指加粗的斜体)表示,而黑斜体变量的下标、矩阵元素和一般变量用斜体表示。

文中表示相同意义的变量全文应统一名称,大小写应一致。

只有那些被下文引用的公式才需要序号,公式的序号从1开始排序,不要按章节排号;公式序号直接用括号括起即可。

10.文章中的插图和表格

文内插图,请尽可能用计算机绘图,图中数字、文字、符号、图注,一律标注清楚,坐标图须标明坐标量的名称及其单位,照片图须标明图的上下方向及序号,提倡使用彩色图片(欢迎使用数码照片)。

1)插图和表格都要有标题,分图要有分图小标题,图题字数不要太长(对图的解释性词语应放在正文中),且应在正文中按顺序引用。2)补充图题、表题英文对照,列于中文图题、表题之下。3)表格应用三线表表示。4)插图和表格的序号从1开始大排序,不要按章节排序;分图序号按a,b,c排序,不要括号。5)若文中的插图要求出彩图,请在修改稿的第1页注明,彩图将加收彩图费,否则请不要用彩色表示;6)图表中的文字请用中文描述;7)插图和表格中的文字请用6号字书写,若字号太小将无法校对。

11.参考文献。请参照各刊投稿须知补全参考文献信息,要求著录准确,不缺项。

12.压缩篇幅。

若论文冗长,文字表达不精炼,应该适当压缩删减。若有不规范确切之处,请仔细修改。若期刊有版面限制,应考虑。

13.语言文字和逻辑表达。科技论文中的用词应当规范准确,避免口语化,表示同一概念的词或术语全文应统一用词。文中第一次出现的英文缩写若不是众所周知的,应给出英文全拼,下文中再次出现时可直接用缩写;未被下文引用的括号中的英文缩写应去掉。语言表达自然流畅,符合逻辑。

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2.摘要的修改。请按照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要素补充修改中英文摘要,对背景材料不要交代太多,但结果和结论尽量详细,应包括重要数据。原稿摘要内容欠详细,语言表达尚需完善。英文摘要还需要改进,请按照补充后的中文摘要认真核对修改。本刊所发表的论文被EI收录比例很高,请尽力写好英文摘要,争取被收录。如果作者对英文摘要把握不准的建议请英文好的同行专家或外籍专家协助把好语言关。

3.关键词的选择。为便于检索用,一般列3-8个关键词,主要从《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选出,或从《汉语主题词表》选出。主要关键词一般包含在题目、摘要、子标题、正文里。正确选取并核对无误。中英文关键词应完全一致。

4.引言的修改。请参阅近年已发表的相关论文,特别是作者曾发表在拟/已投稿期刊的相关论文,补充修改引言,简要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交代该文的研究背景,分析前人研究的优缺点以及与本研究的关系。国外的应用情况如何?本研究的着眼点和特点在哪里?有何创新?按照本刊的格式在论文中引用之处标引(请不要标注在标题上)和文后著录参考文献,把参考文献补充到期刊所要求的篇数以上,一般建议教材和工具书不列入参考文献。建议采用第三人称,不要用第一人称,如“我国”。引言、摘要、结论不重复。

5.材料与方法。若文章的材料与方法交待不清楚,应补充详细,交待方法步骤和使用材料的规格,使试验具有可重复性。

6.结果与分析。请加强对试验结果与应用效果的分析。不能堆砌或罗列图表数据,应通过比较、分析、解释、说明、统计、判断、推理、概括等,采用统计分析技术和定性与定量综合法,从数量的变化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归纳出数据所反映出的规律性的东西,使结论水到渠成。在统计图表上出现过的事实,没有必要再用文字重复叙述,只要指出这些数字所说明的问题即可。结论是对研究所收集的事实材料的客观归纳,应以事实与数字为主,文字叙述简洁明了,结论明晰准确。切忌以偏概全,夸夸其谈,任意引申发挥,妄下结论。

7.结论的修改。论文的结论部分需要如实概括文章的研究成果。表述应该精炼,最好分条陈述,条理清楚。讨论应该置于“结果与讨论”中。

8.作者简介与作者单位。请参阅期刊论文格式,补充作者简介,包括学历、职称、专业方向,详细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件等。若有通信作者也请标识清楚。若论文受基金项目资助请注明项目编号。作者单位署名应准确到院系或研究室等,要写全称,同时注意中英文单位应一致。同一个作者若有多个单位署名可采用数字编号分别指明。

9.正文中的公式

文章中公式,字母,变量,需要逐一说明所代表的量的名称及其国际单位,上下角标等须仔细核对,清晰标出,确保无误。单位请用规定的国际单位制。科技期刊排版规定,文中出现的向量、张量、矢量、矩阵都要应用黑斜体(黑斜体指加粗的斜体)表示,而黑斜体变量的下标、矩阵元素和一般变量用斜体表示。

文中表示相同意义的变量全文应统一名称,大小写应一致。

只有那些被下文引用的公式才需要序号,公式的序号从1开始排序,不要按章节排号;公式序号直接用括号括起即可。

10.文章中的插图和表格

文内插图,请尽可能用计算机绘图,图中数字、文字、符号、图注,一律标注清楚,坐标图须标明坐标量的名称及其单位,照片图须标明图的上下方向及序号,提倡使用彩色图片(欢迎使用数码照片)。

1)插图和表格都要有标题,分图要有分图小标题,图题字数不要太长(对图的解释性词语应放在正文中),且应在正文中按顺序引用。2)补充图题、表题英文对照,列于中文图题、表题之下。3)表格应用三线表表示。4)插图和表格的序号从1开始大排序,不要按章节排序;分图序号按a,b,c排序,不要括号。5)若文中的插图要求出彩图,请在修改稿的第1页注明,彩图将加收彩图费,否则请不要用彩色表示;6)图表中的文字请用中文描述;7)插图和表格中的文字请用6号字书写,若字号太小将无法校对。

11.参考文献。请参照各刊投稿须知补全参考文献信息,要求著录准确,不缺项。

12.压缩篇幅。

若论文冗长,文字表达不精炼,应该适当压缩删减。若有不规范确切之处,请仔细修改。若期刊有版面限制,应考虑。

13.语言文字和逻辑表达。科技论文中的用词应当规范准确,避免口语化,表示同一概念的词或术语全文应统一用词。文中第一次出现的英文缩写若不是众所周知的,应给出英文全拼,下文中再次出现时可直接用缩写;未被下文引用的括号中的英文缩写应去掉。语言表达自然流畅,符合逻辑。

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CN:11-5484/N)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现已更名为《中国科技论文》。

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科技翻译是把国内外科技知识和研究成果经过查阅、收集、翻译、整理后准确及时提供给需求者的信息转换和传递工作。本文针对新经济时代科技翻译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科技翻译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专业能力、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等

新经济是指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驱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其主要特征是:知识化、创新化、全球化、网络化、科技化及持续化。2l世纪,在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已高达60—8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即新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变为一场科技的竞争。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对以科技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生活进行更广阔和更深层面的交流合作及信息共享。科技翻译是把国内外科技知识和研究成果经过查阅、收集、翻译、整理后准确及时提供给需求者的信息转换和传递工作。科技翻译作为各国科技工作者之间学习探讨包容吸收他人先进技术的一座桥梁,在促进国际信息交流乃至提高全民科技素质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科技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普遍应用的今天,我国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技翻译也将融入国际市场。科技翻译应如何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科技翻译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将从新经济时代下对科技翻译工作者新挑战的角度出发,对目前科技情报翻译的大环境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如何提高科技翻译工作者的素质提出几点建议。

一、新经济时代对科技翻译工作的挑战

科技翻译就是把国内外高新科技知识和研究成果经过查阅、收集、翻译、整理后准确、及时地提供给需求者的信息转换和传递工作。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伴随知识经济发展和经济科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的创新能力对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将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创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新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合作与交流更加广泛,科技翻译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中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大。科技翻译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水平。科技创新需要高水平的科技翻译,机械工业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工作暂行管理办法》中将图纸技术资料的翻译、转换作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关键环节,将翻译工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提到了一定的高度。日本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们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二战后通过对引进技术的大量翻译转换、消化吸收,提高了本国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所以认真研究科技翻译工作,提升科技翻译工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新经济时代的需要。

因此,科技翻译要向信息嘏务业延伸,科技翻译人员必须树立为科技服务的意识,将有应用前景的科技资料翻译整理出来,供科技人员参考和领导决策。这就要求加强科技翻译队伍的组织领导,打破效率低、分散和个体操作的小作坊翻译方式。加强横向联系,逐步形成翻译网络和群体优势。与此同时,要加快提高科技翻译人员的素质,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提高翻译效率。科技翻译作为科技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全球科技信息、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对科技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要适应新经济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须有一支熟悉翻译资料的背景知识和专门术语、具备广博的科技知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科技翻译队伍,才能提高科技翻译的质量。在新经济时代,人们对翻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虽然目前在我国翻译队伍中,人数最多的是科技翻译工作者,与目前市场经济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也是科技翻译工作者。然而,当前科技译文的质量仍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以科技创新为主体的新经济时代,对科技翻译工作者的科技专业知识更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新经济时代科技翻译工作者应具有的素质

1.科学素养

新经济时代,科技翻译人员应有科学意识,知识渊博,涉猎多门学科,了解所译学科的专业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知识、概念、术语不断涌现,同一单词在不同领域里表达不同的意思,专业不同,意思迥异。如:leader,(机械)导杆,(电力)引线,(电影)片头。因此,如果没有广泛的科技知识,不掌握较多的科技词汇和专业知识,从事科技翻译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这是由科技翻译的多学科性质决定的。如果不熟悉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就不可能翻译好有关该学科的资料。要译好有关学科的文献(如论文、技术资料、招投标文件、技术规范、产品说明书等)将是困难的。如commonlaw应译为普通法,而不懂法律的译者会译为共同法。把“胃舒冲剂”译成StomachComfortableLotion”,则大错特错,贻笑大方。造成这种误译的原因就是译者对专业术语不熟悉,对专门术语信手乱译、乱造词,使译文与原文相去甚远。再如水利水电行业涉及水文学、气象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测量学、水力学、岩土力学、电工学和土木建筑等基础科学,及与水法、水利规划、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水利机械、机电与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高压输电、电信、计算机、大坝监测等几十门专业。要做好水利水电方面的科技翻译,译员应熟知上述专业知识,译文读起来才有专业味道;否则,不能充分体现技术文献中的“科技语言”,影响译文的表达和质量。

2.专业能力

(1)表达和理解能力

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一)表达功能型文体表达型文本注重表情达意,包括:(1)严肃的文学作品;(2)权威性言论;(3)某些文学作品,如信件。纽马克认为,对于表达型文本的翻译应该采用语义翻译策略,即以源语文本为中心,要求译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在结构和词序上力求接近原文。

(二)信息功能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强调的是信息的“真实性”,作者的语言是次要的。信息功能文本包括非文学作品、教科书、学术论文和报纸杂志文章等。纽马克认为,对于信息型文本的翻译应采用交际翻译策略,即以译语读者为中心,传达文本语境意义,注重信息传递效果。

(三)呼唤功能型文本农业科技文本旨在向读者受众传达农业科技知识,强调信息的真实性。所以通常属于信息型功能文本,可采用交际翻译策略,力求选词用字准确专业、措辞精准严谨、逻辑清晰、行文通畅。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先了解农业科技英语的特点。

二、农业科技

文本的文本特征农业科技文本是指有关农业科学技术的专业类文本,其文本特征主要表现在词汇和语法方面。(1)词汇方面:农业科学词汇跨多个学科,普通词语术语化。例如culture这个词,通常指“文化”、在微生物学领域则表示“培养”,如bacterialculture指细菌培养。此外,农科术语多派生词与复合词及缩略语。(2)语法方面:农科英语广泛使用名词及名词化结构、非限定动词、被动语态以及长句。

三、翻译策略

(一)直译对于句式简单、结构单一、词汇意思明确的句段,为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可采用直译,使得译文在形式内容上贴近原文,直观易懂。原文:Guargrainsareasourceofguargumwhichhasmanyusesinfood,pa-permanufacturing,textileprinting,andharmaceuticalindustries.译文:瓜尔豆胶源自瓜尔豆谷粒,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造纸、纺织印染和医药行业。原文讲述的是瓜尔豆胶的作用以及最佳用途,主要运用主谓结构“Guargrainsare...”,后面是详细的说明,同时套用了“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增加信息量。译文采用直译法,简洁明了。

(二)意译当直译无法准确恰当地表达出原文意思或容易产生歧义时,可采用意译。原文: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译文:RainingalltheJunewillsurelybringabigharvest.原文传达意为六月连阴雨可滋润庄稼,确保大丰收。此处黄金指代丰收,非指实物黄金。因此译文中可用“harvest”来点出“黄金”的真正含义以传递作者的真实意图。

(三)套用对于中国特色词汇,有约定俗成的译法,为避免歧义可直接引用,使读者更易接受。譬如菜篮子工程(VegetableBasketProject)、三夏(夏收、夏种、夏管)(threesummer)(summerharvest,summerplanting,sum-mermanagement)。

(四)长句处理可采用拆分、转换、重组,旨在完整翻译出原文信息,做到准确无误。原文:Multi-spangreenhousecoversanareaofrelativelylargeareaandcanbeachieved0.5-3hectaresaccordingtotheproductionneeds,generallyequippedwithbetterheating,cooling,ventilation,shadingandir-rigationsystems,agriculturalproductioncanbecarriedoutthroughouttheyear;Solargreenhousegenerallylessthan0.13hectares,andthesupportingsystemisnotperfect译文:连跨式温室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可达0.5—3公顷,面积大小可视生产需要进行调整,通常配备了更好的供暖、制冷、通风、遮阳系统和灌溉系统,可全年生产;太阳能温室面积一般小于0.13公顷,而且配套体系也不健全。原文仅一句话,但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对比介绍了Multi-spangreenhouse和Solargreenhouse,通过分号连接这两个并列部分,分句中又嵌入并列成分和非谓语结构。译文采用交际翻译策略,对原文语序进行重组,将两种greenhouse分开介绍,同时再将前后两个分句分为几个简短的并列成分,用逗号和顿号隔开,使之符合汉语的表达,便于中国读者接受。

(五)转换译法对于某些名词化结构、被动句、非限定动词、排比句等的处理须以译文读者为中心,进行灵活转换,以准确传达文本语境意义,达到良好的信息传递效果。原文:Facilityagricultureisartificially,constructedthroughtheuseoffacilities,tochangeitsinternalenvi-ronmentelement,asplanting,breedingandotheragri-culturalareasofproductionandtocreatefavorablecon-ditionstoimprovethequalityofagriculturalandlive-stockproductionandincreaseagriculturalproduction.译文:设施农业指通过使用配套设施,人为创造或改变其内部环境要素如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领域,创造有利条件以提高农畜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农业。原文包含非限定动词“constructed”“tochange”,逻辑关系错综复杂,结构繁复。译文打乱原来的语序,将表示方法手段的语义成分“through...”提前,同时将被动态的“constructed”转化为汉语的主动表达“创造”,使得全文紧凑,结构清晰,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

(六)增减译法对于某些重复出现或省略内容的翻译处理,需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交际翻译策略,以真实反映原文意思为宗旨。原文:However,itwasobservedthat(Cropwateruseefficiency)mightnotprovidemuchinformationaboutthecompetitiveoryieldadvantageofonepartic-ularspeciesoveranotherbecauseimprovedWUEmayactuallyrestrictgrowthwithrelativelysmallincrementsinyieldandstillWUE,asaratio,isimproved译文:然而据观察,作物水分利用率可能不会提供太多关于某一物种较另一物种的竞争优势或产量优势,因为改进后的作物水分利用率通过相对小幅增产可能实际上会限制作物生长。同时,作为一种比率,作物水分利用率仍有待改进。原文介绍作物水分利用率,用词简练,结构紧凑,语意连贯。译文将被省略成分如another所指代的“species”译出。同时,将某些成分如relativelysmallincrementsinyield译为“相对小幅增产”以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便于读者理解。

四、结语

国家对农业政策历来重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农业科技英语翻译市场潜力巨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文本功能理论为广大翻译工作者提供了一种解决思维,为农科英语翻译带来了便利。总之,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一种生产力,新形势下的翻译工作者们应当充分利用各种翻译理论和翻译软件,做好农业科技英语的翻译工作,为国家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科技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经济科技翻译信息

新经济是指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驱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其主要特征是:知识化、创新化、全球化、网络化、科技化及持续化。2l世纪,在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已高达60—8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即新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变为一场科技的竞争。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对以科技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生活进行更广阔和更深层面的交流合作及信息共享。科技翻译是把国内外科技知识和研究成果经过查阅、收集、翻译、整理后准确及时提供给需求者的信息转换和传递工作。科技翻译作为各国科技工作者之间学习探讨包容吸收他人先进技术的一座桥梁,在促进国际信息交流乃至提高全民科技素质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科技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普遍应用的今天,我国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技翻译也将融入国际市场。科技翻译应如何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科技翻译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将从新经济时代下对科技翻译工作者新挑战的角度出发,对目前科技情报翻译的大环境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如何提高科技翻译工作者的素质提出几点建议。

一、新经济时代对科技翻译工作的挑战

科技翻译就是把国内外高新科技知识和研究成果经过查阅、收集、翻译、整理后准确、及时地提供给需求者的信息转换和传递工作。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伴随知识经济发展和经济科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的创新能力对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将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创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新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合作与交流更加广泛,科技翻译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中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大。科技翻译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水平。科技创新需要高水平的科技翻译,机械工业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工作暂行管理办法》中将图纸技术资料的翻译、转换作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关键环节,将翻译工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提到了一定的高度。日本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们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二战后通过对引进技术的大量翻译转换、消化吸收,提高了本国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所以认真研究科技翻译工作,提升科技翻译工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新经济时代的需要。

因此,科技翻译要向信息嘏务业延伸,科技翻译人员必须树立为科技服务的意识,将有应用前景的科技资料翻译整理出来,供科技人员参考和领导决策。这就要求加强科技翻译队伍的组织领导,打破效率低、分散和个体操作的小作坊翻译方式。加强横向联系,逐步形成翻译网络和群体优势。与此同时,要加快提高科技翻译人员的素质,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提高翻译效率。科技翻译作为科技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全球科技信息、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对科技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要适应新经济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须有一支熟悉翻译资料的背景知识和专门术语、具备广博的科技知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科技翻译队伍,才能提高科技翻译的质量。在新经济时代,人们对翻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虽然目前在我国翻译队伍中,人数最多的是科技翻译工作者,与目前市场经济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也是科技翻译工作者。然而,当前科技译文的质量仍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以科技创新为主体的新经济时代,对科技翻译工作者的科技专业知识更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新经济时代科技翻译工作者应具有的素质

1.科学素养

新经济时代,科技翻译人员应有科学意识,知识渊博,涉猎多门学科,了解所译学科的专业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知识、概念、术语不断涌现,同一单词在不同领域里表达不同的意思,专业不同,意思迥异。如:leader,(机械)导杆,(电力)引线,(电影)片头。因此,如果没有广泛的科技知识,不掌握较多的科技词汇和专业知识,从事科技翻译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这是由科技翻译的多学科性质决定的。如果不熟悉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就不可能翻译好有关该学科的资料。要译好有关学科的文献(如论文、技术资料、招投标文件、技术规范、产品说明书等)将是困难的。如commonlaw应译为普通法,而不懂法律的译者会译为共同法。把“胃舒冲剂”译成“StomachComfortableLotion”,则大错特错,贻笑大方。造成这种误译的原因就是译者对专业术语不熟悉,对专门术语信手乱译、乱造词,使译文与原文相去甚远。再如水利水电行业涉及水文学、气象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测量学、水力学、岩土力学、电工学和土木建筑等基础科学,及与水法、水利规划、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水利机械、机电与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高压输电、电信、计算机、大坝监测等几十门专业。要做好水利水电方面的科技翻译,译员应熟知上述专业知识,译文读起来才有专业味道;否则,不能充分体现技术文献中的“科技语言”,影响译文的表达和质量。

2.专业能力

(1)表达和理解能力

表达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理解的深浅正确与否影响译文的质量。对原文的理解越透彻,对原文所体现的专业知识了解得越深入,译文的表达就越确切。只有通过透彻的理解和准确的表达才能产生好的译文。如:

Electricityisaveryusefulservantwhenitiskeptundercontro1.如把该句译为“电受控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仆人。”说明译者没有准确地理解原文、选择词义,表达也就欠妥。根据上下文,该句应译为“电在受控时才能很好地为人类服务”。准确无误地理解原文是科技翻译的首要条件。理解并不是翻译,只是翻译的第一阶段,也是基础阶段。辨义为翻译之本,理解是表达的前提和开端,表达是理解的目的和结果。对原出谬误的理解,结果必然是谬误的表达。只有在正确、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前提下才能谈表达。表达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科技翻译应重理解、次表达。法国释义派翻译理论研究人员提出对原文“理解一一脱离原文的语言形式一一表达”这一翻译程序。就语言本身而言,理解其表层意义不难,难的是理解其深层意义、联想意义,难在“言外之意”。

(2)词义选择能力

一词多义在英语中很普遍。译者要根据内容和所属专业从诸多义项中正确选择词义。由于所属专业不同,同一科技词汇可能具有不同的词义。即使属于同一专业,同一科技词汇在不同的句子中也可能具有不同的词义。如:Eachinstrumentiscon科技翻译“蓄水池”,而非“水库”。再如joint(建筑)接缝;(医学)关节。在新经济时代,出现大量科技新术语。由于科技翻译要译出前沿的新科技成果,新信息密集,往往没有现成的详细资料可参考。有些词在辞典里也无法查到,如memetics这一语用学新术语,原指生物学上因模仿而扩散,转指在媒体的扩散作用下语言的传播,这就要求译者根据上下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创造性地翻译,音义结合创造性地译为“模因论”。有些词即使能查到,却在专业上赋予了新的含义。这时,译者应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根据资料的上下文进行辨析、判断,正确地选择词义,准确地翻译科技术语。

(3)驾驭译出语和译人语能力

新经济时代要求科技翻译人员精通译出语语法包括词法、句法和惯用法,并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各种翻译技巧。科技资料译文的读者多是本领域的专业人员,因此,译文要符合专业说法,才能不隔,不致雾里看花,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翻译技巧很多,但归纳起来大致为以下三种:推敲词义、组织句子和正确表达。如:将transferswitching译成“转移开闭”,会使读者不解其意,按专业说法应译成“倒闸操作”。再如:

译成“单母线的继电保护相对简单,故仅需要每条线路上的继电保护和单母线的继电器。虽然专业人员能从译文中猜出其意,但译文不符合专业说法。因此,这句可改译为“因仅需对每条线路和母线进行继电保护,所以单母线的继电保护相对简单。”意思显豁,易为专业人员理解。由于译出语和译入语表达方式不同,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为了使译文流畅,需按照译入语的习惯适当增词或减词。例如.“抽水蓄能电站在高峰用电时间发电。”“用电”这个词不能少(指用电高峰时间而不是其它时间),虽然原文并无该词。那么为什么原文不写成power—consumingpeakhour呢?这是因为原文作者认为在特定的上下文,读者能意会高峰时间指的是什么,但翻译后译文读者不一定能意会。为了清楚,还是增词为好。

翻译是一种语言实践,总有一些规律可循。翻译技巧就是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科技翻译人员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发现这些规律。译人语是要和读者见面的翻译终极产品,所以,译者的译入语造诣对译文质量起关键作用。科技翻译人员应能确切地表达原文的技术内容和语言风格。在深刻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还应熟练掌握译人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段,才能得心应手地选词、造句、组织译文,使其“准确、通顺、得体”。如:由于对测量和控制各种用途的物理变量的需求与日俱增,仪表制造技术一定会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脚。此译文恰当地应用汉语成语,使译文通顺得体,形象生动。

3.科学态度

翻译是一次再创作。科技翻译要求采用专业术语,译文应概念准确,完整地再现原文的信息。如:

科技论文范文第7篇

创新是我们认知世界与认知社会的重要动力,无论在科技方面还是侨联侨务行为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首先,我们坚持并牢固地树立十七大的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轴心,本质是推动经济社会朝向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最后的目标在于确保涵盖广大归侨侨眷以及海外侨胞等群体的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毫无疑问,广大侨胞在整个社会主义的建设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也是确保国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队伍。贯彻并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即应该利用好海内外的“两个平台”以及科技创新方面的资源,服务于国内的经济社会建设需求,要切实地掌握侨联侨务行为的特点及其所需,维护他们的合理权利,通过创新机制的媒介,让他们的创新理念通过科技创新的途径去实现自我,激发他们建设国家社会的积极性与创新性,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深入侨界的创新行为特点,挖掘出创新型资源、思路与措施。我们欣喜地看到,部分地区诸如上海侨联侨务将科技创新与侨联侨务创新有机地整合起来,积极地开拓凝聚侨民的组织途径,并以“三区”(社区、商务楼宇区与高新科技园区)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经由“三区联动”的途径促使侨联侨务的组织模式及其实践日益创新化,同时将上述处于现代化环境中的新型面貌改变为“立体化的新侨之家”。摸索出能够显现出“海派”特点的侨务侨联的工作模式,持续性激发基于海归群体为轴心的侨民实现自我价值与回报祖国的正能量。

2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强化创新力

调研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工作创新。创新科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侨联侨务行为的创新,是它内在的发展动力与源泉。侨联侨务行为创新的渠道包括思维上的创新、机制上的创新、模式上的创新、制度上的创新与品牌上的创新等。科技创新多体现在科技体制的改革,目前表现为贯彻并落实科教兴省与人才强省战略的基础上。强化地区的科技创新系统的构建,成为多个省区改革科技机制的关键步骤。推动科技资源迅捷地由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转变至企业,构建新型化的创新主体,加速围绕公司为重点的技术创新系统的打造;探究研发具备自主性知识产权的原发性技术,从而让科技创新链处于中游的商品化服务过渡至企业化的服务领域,构建起类别完备、功能先进的社会服务系统,强化服务中小型对象的高科技公司的创业中心建筑物;政府相关部门在进行科技创新的管理时,改变以往的直接性管理,而采用间接化的管理方式,改变原先中介机构所担当的政府职能,实现原先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性改变,调整经济的内部结构,完成生产力质的转变,强化综合性的竞争实力。结合侨联侨务行为创新课题,首先须强化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创新性思维。要实现创新,须做好学习的工作,首先须学会学习,包括书本与文件,科学合理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来充实自我,形成创新的意识。第二,多向先进的侨联侨务单位学习创新的经验。第三,建设创新型学习的组织机构,即积极地组织侨联青年委员会、侨联委员与基层侨联等组织单位学习科技等创新知识。第四,定期开会,对创新学习的感悟加以总结,通过互通通报的方式,了解工作的具体进度及其不足之处,汲取他人的有益成分,拓展创新的理念与工作方法,提升自我的素养与多种能力,学会用科技创新武装自我。第五,采用一切对侨联侨务行为创新有利的方式,诸如研讨会与评比优秀论文等方式加强创新理念。

3构建推动机制创新化的平台

侨联侨务行为的工作主体并不多,但事务却比较地繁琐。因此,只是借助于侨联相关机关工作者难以体现出侨联侨务的功能。构建相应的平台,有效地调动多方社会人士的积极配合,共同地实现科技创新,并为推动整个社会奉献力量。具体构建的平台如下:(1)搭建侨商会,即为侨资侨属公司提供科技创新的资源共享平台;(2)建立法律顾问委员会,在市人大与法律界等相关人士的作用下,建立共同维护侨联侨务行为创新的保障性平台;(3)积极与其他地区的侨联侨务合作,通过签订《框架协议》等方式搭建平台,完成资源共享的目的,跨地区地实现不同地区侨联侨务的合作;(4)强化和侨办、人大与政协等组织机构间的关联性,共同构建“四侨联动”性质的“大侨务”平台,通过这些组织机构获取最新的科技,并为侨民所服务,为推动侨民当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4巧妙利用好现代化科技,采用创新式的工作方式

互联网的出现,也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也使得侨联侨务的创新更具有现实性。全球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内在关联性的世界,因此,须充分地使用好这样的现代化科技工具,构建联网站与侨商会网站,强化和侨资侨属公司、归侨侨眷与海外侨胞等不同主体间的关联性,及时地运用创新的科技元素,传递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政策内容与侨联、侨商会及其成员的工作情况,反映归侨侨眷的心声,提供与创新科技相关的咨询,并征求海外侨胞与归侨侨眷等群体的意见与建议,从而促进侨资侨属公司、归侨侨眷与海外侨胞与祖国大陆的沟通合作,让他们获得最新的科技信息资源。

5结束语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科技创新与侨联侨务行为创新之间存在着诸多需要我们去化解的问题,我们应该准确地把握好它们之间内在的关联性,明确创新的重要地位,强化创新理念的积极性,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强化创新力,构建推动机制创新化的平台,深入地了解广大侨联侨务组织、侨民的实际情况及所需,及时地获取科技创新信息,让侨联侨务的创新行为有所落实,并据此联系当地的党委政府部门的工作情况,确定工作的方向,理顺工作的发展走向,提出创新的工作理念,从而不断地推动侨联侨务行为取得创新的成果。

科技论文范文第8篇

最近几年,我国政府的责任问题已经倍受媒体与群众关注,在政治学、伦理学和法学等领域,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长期专注于这一问题。但不足的是,其中仍处于对西方学者观点译介阶段的占据了他们所有研究的很大一部分。到目前为止,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和研究成果有:国内较早研究责任问题学者之一的张成福教授,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在他的《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等文章中关注到责任问题,后来又在《责任政府论》一文中较为详细地探讨了责任政府的性质与政府应承担的有关责任。张教授认为,在实质意义角度来讲,政府只有在真正能够保障社会利益、真正能够履行责任时,才具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同时还把政府责任视为政府社会回应力、政府的义务和法律责任的整体概念,包括道德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政府的侵权赔偿责任和政府的诉讼责任五个方面。他认为,责任政府既是当今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之一,又是一种对政府的公共行政在进行民主控制上的制度安排。对责任问题也高度关注,在他的《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一书中可以看到,他从对公共行政中的信念观点和责任辨析切入,指出了官僚制作为责任中心体系的局限性,认为信念与责任是有机统一的,公共行政是交换正义的供给者,提供社会正义是其道德责任。《论政治责任》是我国当前较为系统研究政治责任的一部著作。作者从政治责任的主体、内容结构、范围三个方面为政治责任的内涵做了界定,认为政治责任即为政治官员履行制定符合民意之公共政策与推动符合民意之公共政策执行的职责,以及在这些职责没有履行到位时,依照有关法规所应该承担的谴责和制裁。的《政府责任论》,是目前我国关于政府责任开展总论性研究有且仅有的著作。作者理清政府责任涵义,详细介绍了在不同视野(控权论、管理论、平衡论)中行政法律责任的特点与内涵。作者看来,政府行政责任有三个方面,一是与行政赔偿责任,一是合法性审查与行政违法责任,一是行政机关的刑事责任。较为详尽地分析了政府责任的逻辑前提,认为委托关系是政府责任能够存在的基础、权责一致原是政府责任能够存在的主要要求。理论方面较详细地分析了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缺失这一问题,认为改革开放后,一些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某些缺失,一些地方政府只追求眼前政绩,因行政行为不当,损害了当地群众的权益。由此,他们主张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委托理论,来促进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的提升。从公共行政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和经济学等方面对政府责任的特征、内涵与要义进行了分析。但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够从实践层面,尤其农村科技服务供给方面深入研究政府责任的文章仍不多。

二、关于农村科技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责任的研究

从作者搜集文献来看,目前对政府于农村科技服务供给中的责任研究尚未涉及,只是有少量关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责任研究。少有的研究,也没有把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责任加以提炼。少数专家学者从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层面对政府的责任做了分析,较为具体地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中政府责任问题,认为根本弊端是政府责任边界不清,他们提出在把握我国现有养老保障特性的基础之上,使政府责任的边界清晰和法制化。)在统筹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政府责任研究中,指出了农村公共服务由谁提供,关系到政府、市场及多元主体的选择,但是政府在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起关键作用,负最主要的责任。他提出我国农村的科技服务供给不足症结,是政府的责任与范围不清,上至中央政府供给责任不到位;中间地方政府供给责任移位;下至乡镇政府供给责任缺失。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他提出要建立和营造各级政府间合理的合作格局:各级政府要合理分担农村的公共服务总成本;各级政府责任的划分与财政筹资能力相协调;明确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各级政府的具体责任。中国农大教授认为我国目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相当的不足,供给责任与供给主体划分不明确;乡镇公共产品供给依然主要依赖制度外的筹资;乡镇政府之财权难于保证其事权;政府,尤其中央政府,应该承担起更多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等。这些问题,既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不够重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现实体现,也是我国政府在新农村建设初期,功能不全的内在原因。同时,这也是本文选择这一命题,力争解决这一问题之意义所在。

三、简评

农村科技产品的供给对农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就我国目前农村科技产品供给现状而言,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制度的改革值得肯定的地方越来越多,但整体来说还是不容乐观,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各级政府对这个问题一直以来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没有出台足够接地气的相关政策,没有发挥其在农村科技产品供给中应有的责任。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多元的农村科技产品供给模式是平衡我国农村科技产品供需关系的必经之路。

科技论文范文第9篇

1.高校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高校的科研力量在近几年显著增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每年都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其中部分科技成果具有产业化的应用前景,是我国专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高校研究开发人员总数保持在25万左右。作为我国科研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有所提高,但对于大学生的科技成果保护,在转化为专利方面亟待加强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转化的速度。

2.国家政策法律情况

我国虽然颁布了与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知识产权的保护法规制度立法的时间较迟、发展缓慢,尤其在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方面的保护措施更有待提高和加强。高校作为知识产权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主体,对学生本身就是一项重大考验。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架构,对知识产权的归属及制度问题几乎没有辨别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转化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最终导致成果转化效果的亏损,学生逐渐失去了创新的热情。

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

高校向社会机构和企业的技术转移所做的工作不够,高校的管理机构的效率低下,不能有效推动知识产权向社会扩散,阻碍了扩散的速度和影响力;同时,全国各高校的科研评价制度普遍存在以科研课题申报、数量作为科研评价的重点,对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不重视,缺乏知识产权战略导向。

二、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1.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强

根据高校的相关抽样调查,虽然对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了解的人员占45%,但是能进一步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执法过程,以及利用法律武器和手段保护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发明创造和合法权益的不足10%。这种淡薄的知识产权意识致使目前高校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流失已成为普遍现象。另外,大学生对专利保护的申请认识不足,高校对大学生的新发明和新创造向来都是重视奖励,但是却忽视了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的保护。

2.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成本较高

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本是多方面的,它主要有知识产权的开发、取得、交易、使用和诉讼等方面的活动给个人或单位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在我国,尤其是高校,对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成本较高,知识产权的所有人若对产权进行相关的处理,则需要支付相当高的经济成本以及相当长的时间成本。若要在我国申请相关的专利,申请的过程较为繁琐,而且每个过程都会花费一定的费用,另外,科技创新成果的专利审批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少则一年,多则三年。专利的过高专利费用及过长申请时间抑制了科研人员从事技术发明和创造的积极性。

3.知识产权权属不清

知识产权控制的核心是权利人控制他人利用其成果的保护。在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环节中,激励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直接影响科技成果产出的数量、质量及转化进程。我国专利法规定,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专利权利归属于雇主,这不仅使得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专利归属于雇主,而且发明创新成果专利的申请人也是雇主。虽然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发明人也能享受到专利效益的分配权利,但是在实际中,各高校都在强调专利是归属于高校单位所有,而没用相应的激励制度以回应专利发明人。仅强调专利的归属权而不注重专利利益的分配权,其结果导致发明人将职务发明非职务化,以规避法律的约束,使得高校非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远高于职务发明专利申请的比例,造成重大发明少、专利的技术层次和实施率、高校职务发明比率都较低的现象。

三、对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1.政府层面

(1)发展高校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事业

要想将大学生科技成果中的知识产权进行很好的转化,就要在高校中搭建相应的转化平台,建立一系列严格的资产评估体系。有了这种评估系统,才能有效地保护大学生的知识产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2)加大专利保护的投入力度

目前,我国企业赞助的高校科研经费比例很少,绝大多数经费是由政府赞助的,而且经费的额度也有限。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科研投入经费的额度已超过了3%,而我国的科研经费的比例不到2%,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其本质上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动力的保护,其结果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是把科技成果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主要途径,使得科研成果的价值能够得到应有的体现。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专利保护的投入力度。

2.高校层面高校的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存在巨大的浪费和损失。高校作为专利知识产权管理的主体,承担着社会服务的功能,有责任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高校应加快知识产权向生产力的转化,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1)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核心

高校在知识产权管理中,针对老师涉及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科技成果的考核。对大学生知识产权成果科研管理来说,应将专利的转化环节纳入高校科研管理的职能中。

(2)培养知识产权全过程的保护理念

在高校的科研过程中,学校的相关领导、项目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都应有较强的保护意识。一项科研从申请立项到完成计划直至转化到实际生产后,中间的每一个过程都应纳入知识产权的范畴,因此,高校应将知识产权管理的理念贯穿于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

3.学生层面

(1)将知识产权教育融入教学体系中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高校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在教育方法和内容上有所侧重。理工科类的学生参加的科技创新活动较多,社会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对专业科技数据和知识产权数字化的保护进行教授;文科类的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较多,因此,在教授过程中多涉及著作权保护、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同时应将知识产权作为课程管理纳入教学体系中,切实提高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建立专门服务于学生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既是学校知识产权战略、学校知识产权制度的制定者,又是专利成果管理部门与成果转化部门关系的协调者,同时还是学校有关知识产权争议和纠纷的解决者。因此,高校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形成管理人员专业化、场所完善化、经费可落实的和谐的管理体系。专门管理部门应真正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在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上落到实处。

科技论文范文第10篇

摘要:为帮助青年科教工作者提高科技论文写作水平, 依据有关的国家与行业标准, 详细地介绍了科技论文的含义、分类与基本特征,阐述了科技论文的撰写格式内容和写作要点。以期使读者在科技论文写作中,能够把握原则,突出重点,准确、清晰、全面、科学地反映其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学术性和应用性,提高论文质量和投稿的命中率。

关键词: 科技论文;特征;写作技巧

0引言

科技论文的作用在于展示、保存、巩固科学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进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应用,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和文明水平,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时,科技论文也是国际和国内评价一个学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水平的标准之一,是进行技术鉴定和评审技术成果以及科研院所进行重大技术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与科技人员申请学位和评定技术职称的依据之一[1,2]。因此,科技论文的撰写与发表是科学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撰写并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应该是每一位科研教学人员的追求责任。当今,面临科技迅猛发展、科技论文加速增长、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为了帮助广大青年科教工作者将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及时加以总结、整理,提高科技论文的撰写质量、发表层次与成功率,供全世界范围内的同行探讨,以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和科技工作的发展,结合自己多年的科技工作与审稿经历,对科技论文的特征和一般写作规范及要点加以探讨。

1科技论文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1.1 科技论文的一般含义什么是科技论文?目前还未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与科技管理经验的一种论说性文章[2], 它是以建立在科学实验和调查基础之上获得的科技成果为对象, 遵循科学逻辑思维方式进行分析推理,采用科技语言阐述原始研究结果,按照一定的写作格式撰写,并经过专家严格审查后才能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3]。科技论文是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4]。

1.2 科技论文的分类科技论文目前还未有统一的分类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1.2.1 按照研究成果的性质和内容不同的分类。

据此,可将科技论文分为论证型、科技报告型、发现、发明型、计算型和综述型五类,这是目前期刊所刊登的科技论文主要涉及的类型[5],着重介绍如下:

1.2.1.1 论证型——是对基础性科学命题的论述与证明的文献。如对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学科及其他众多的应用性学科的公理、定理、原理、原则或假设的建立、论证及其适用范围、使用条件的论述。

1.2.1.2 科技报告型——在国标GB7713-87中[6],科技报告是指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者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献。许多专业技术、工程方案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论证文件,亦可列入本类型。这样的论文一般应该提供所研究项目的充分信息。原始资料的准确与齐备,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往往使它成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与基础。科技报告型论文占现代科技文献的多数。

1.2.1.3发现、发明型——记述被发现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和人类使用这种发现前景的文献。阐述被发明的装备、系统、工具、材料、工艺、配方形式或方法的功效、性能、特点、原理、使用条件等的文献。

1.2.1.4 计算型——提出或讨论不同类型(包括不同边值和初始条件)数学物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其他数列或数字运算,生物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运算,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原理、数字结构、操作方法和收敛性、稳定性、精度分析等,它往往是计算机软件进一步开发的基础。

1.2.1.5 综述型——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科技论文,与一般科技论文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要求在研究内容上具有首创性,尽管一篇好的综述文章也常包括有某些先前未曾发表过的新资料和新思想,但是它要求撰稿人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资料基础上,提出在特定时期内有关专业课题的发展演变规律和趋势。

综述文章的题目一般较笼统,篇幅允许稍长,它的写法通常有两类:一类以汇集文献资料为主,辅以注释,客观而少评述,某些发展较活跃的学科的年度综述属此;另一类则着重评述,通过回顾、观察展望,提出合乎逻辑的、具有启迪性的看法和建议。这类文章的撰写要求较高,具有权威性。往往能对所讨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1.2.2 其它分类

1.2.2.1 按照写作目的不同,科技论文可分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类。学术论文是为了在学术会议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位论文(包括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是为了申请相应学位,以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体现作者的科研能力[4]。

1.2.2.2 按照研究方法不同,科技论文可分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三类。理论型论文是运用理论证明、理论分析、数学推理等这些研究方法获得科研成果的论文;实验型论文是运用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获得科研成果的论文;描述型论文是运用描述、比较、说明的方法,对新发现的事物或现象进行研究而获得科研成果的论文。

1.2.2.3 按照研究领域不同,科技论文又可分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与工程技术学术论文两大类。这两类论文的文本结构具有共性,而且均具有长期使用和参考的价值。

1.2.2.4 按照研究结果不同,科技论文又可分学术性、应用性、综述性三大类。学术性论文突出自己的创新工作;应用性论文要突出具体的创新方案和方法;综述性论文要有“综”有“述”。

1.3 科技论文的基本特征

1.3.1 科学性和准确性——这是科技论文在方法论上的特征。它不仅仅描述的是涉及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命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论述的内容具有科学可信性;科技论文不能凭主观臆断或个人好恶随意地取舍素材或得出结论,它必须根据足够的和可靠的实验或调查数据或现象观察作为立论基础。科学性和准确性体现在论文内容上,就是方法先进、方案可行、技术成熟、观察仔细、记录精确、演算正确、资料真实、表达准确、反映客观全面,能经得起实验复核验证和实践的检验;体现在写作态度上则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反对科学上的不诚实态度。

1.3.2 创新性或首创性——这是科技论文在内容上的显著特征,是科技论文的灵魂。它要求论文所揭示的事物的现象、属性、特点及其运动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见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而不是对前人工作的复述、模仿或解释。一般来说,做了前人未做过的工作,获得了前人未曾获得的结果和结论,属创见性论文;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有新发展,获得了前人未提出的较完整的结论或结果,属发展性论文;获得了与前人不同的结果或结论,属争鸣性论文。

1.3.3 学术性——这是科技论文在质量水平上的特征。他要求论文具有从设计科学的实验或调查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更新、更深地理性认识的特性,即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资料通过科学分析、推理、提高到学术理论的高度。

1.3.4 逻辑性——这是科技论文在论说形式上的特征。它要求论文应遵循逻辑学的客观规律展开论述。即要求论文前提完备、试验或调查证据充分、逻辑思维严密、图表精制、推断合理、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简明、文字通顺、表述确切、前呼后应、自成系统。不论文章所涉及的专题大小如何,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性的前提或假说、充分的论证素材和可靠的推断结论,不应出现牵强附会甚至无中生有的结论。

1.3.5 规范性——这是科技论文在写作格式和语言表达上的特征。它要求论文的撰写格式必须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即按科技论文写作的国标格式[6-10] 进行撰写,论文涉及的语言文字、专业术语、计量单位等都要符合标准规范。

1.3.6 有效性——这是科技论文在发表与交流方式上的特征。当今,只有经过相关专业的同行专家的审阅,在正式的科技刊物上发表或在一定规格的学术评议会上答辩通过、存档归案的科技论文才被承认是完备和有效的,它表明论文所揭示的事实及其真谛已方便地为他人所应用而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1.3.7 应用性——这是科技论文在实践性上的特征。它要求论文在理论、方法或技术上都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就是说论文所研究的问题都是由生产实际、社会实践和科技活动中产生的,反映了相关领域的新问题;研究结果都是相关领域的新成果,对生产、科研、教学和社会活动等相关领域有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意义和应用效益。

2科技论文的格式内容和撰写技巧

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包括题目、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即论文的内容)、致谢、参考文献等以下主要格式内容。

2.1 题目(Title)题目是论文的总纲,一般由研究的“对象”、“范围”、“深度”等3个要素组成。 题目像一条标签,拟题必须做到:“对象”定义准,“范围”表述清,“深度”表达恰当,应题文相切,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作用。拟题目的技巧是:

2.1.1 文字简练,含义确切。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把文章的特定内容、研究目的范围、或是所研究的某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出来,做到题文相扣,独创新颖。一般题目字数要控制在20个字以内。若简短题目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者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题目以名词为中心词的偏正词组结构命题为宜,少用动宾词组结构,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如“研究一种提取DNA的新方法”为动宾结构,可改为偏正结构“一种提取DNA的新方法”。

2.1.2 规范醒目,便于检索。要求题目醒目、易读好记,应包括论文的主要关键词,其中术语学名规范,特色突出,可检索性强。

2.1.3 避免范围过大。题目和节段标题切忌大题小作或者小题大做,不能随意拔高(随意采用“……机理研究”、“……的规律(或模型)”、“……的理论”、 “……系统”等;力求通俗。

2.1.4 节段标题与分标题拟定合理。要考虑全篇论文的内容恰当分节,以节段的内容为根据拟定标题;几个节段主题的排列次序,应从时间、因果、重要性、复杂性、相似性与相反的对比等方面来考虑,必须分节合理、自然,使内容有条理、有联系,并且突出重点,文字简练规范。一节的开始,应该有一个主题段;一段的开始,应该有一个主题句;主题段和主题句应该将该段(句)所需阐述或讨论的问题提出来;每一节或每一段,应该有一个结束段或结束语。

2.2 作者署名(writer’ssignature)作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作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设计、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主要贡献的并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论文署名作者首先是文责自负的责任者,其次才是荣誉。署名人数不宜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作者身份署名,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曾参与的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贡献表示谢意。合写论文的作者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作者署名置于题目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另外,还要标明作者的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署名下方。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注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

示例:廉振民1,王晓安2

(1.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2.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2.3 摘要(Abstract)摘要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是论文的点睛之处。摘要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的独到观点,并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不须看正文就能通过摘要了解正文中的必要信息。不同类型的论文其摘要的撰写格式和内容有所不同。

论述类论文摘要应写成报道性摘要(Information abstract),其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研究方法(The methods used)、研究结果(The principal results)(包括主要发现、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要结论(Major conclusions)。一般应写成冠以“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11],篇幅以300字左右为宜。向核心及其以上学术性期刊(或论文集)投稿多选用报道性摘要。

创新内容较少的简报、问题讨论以及技术类论文摘要可写成指示性摘要(Indicated abstract),使读者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其内容包括:做了什么研究工作,取得了什么性质和水平的成果以及成果的特征。篇幅以100字左右为宜。

综述类论文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综述的主要目的、资料来源、综述时所选择的研究数目及这些研究是如何选择的、提炼数据的规则及这些规则是如何应用的、数据综合的最重要的结果和结论。可以写成报道性摘要,也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摘要(Informative-indicative abstract)[2], 即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价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其余部分则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达。篇幅以100-200字为宜。

中文摘要一般使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12],不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摘要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语、代号等,除了公知者外,须注明全称或加以说明。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语译名的术语,可使用原文或在译名后括号中注明原文。

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根据美国《工程索引》(EI)的要求,一篇较好的英文摘要应较好地回答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1)What you want to do(目的);(2)How you did it(方法);(3)What results did you get and what conclusions can you draw(结果和结论);(4)What is original in your paper(创新独到之处)[13]。

在开头交代论文的目的时,英文摘要的首句不要重复题名或题名的一部分,同时摘要中要尽量少谈或不谈背景信息。

关于英文摘要的文法“EI”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1)尽量用短句;(2)用主动语态而不用被动语态;(3)要尽量简洁,去掉一切并不增进对摘要理解的多余字句;(4)介绍过去所做的工作时用过去时态,介绍结论时则用一般现在时态。

中文摘要一般置于题目和作者姓名下方,英文摘要(含英文题名、汉语拼音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置于中文摘要的下方。

2.4 关键词(Keywords)关键词是指能表达论文主题概念或内容特征的术语或词组,以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一般每篇论文选择关键词3-5个,必要时也有多到6-8个词汇的。关键词一般是从其题目、摘要和正文中选出。其词汇可以是名词、动词或词组。发表的论文如果不标注关键词或对关键词选择不当,就会降低论文的被检索率。

关键词按其重要性排列[14]。一般来说,第一个关键词列出该文主要研究对象;第二个关键词列出该文研究成果名称或若干个成果的总类别名称;第三个关键词列出该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对于综述或评述性学术论文,可写“综述”或“评述”;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论文,应写所应用的方法名称;第四个关键词列出在前三个关键词没有出现的、作者认为重要的名词或术语。如有需要,第五、第六个关键词等列出作者认为有利于检索和文献利用的其它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关键词作为论文的组成部分,分别置于中、英文摘要段之后。

2.5 其他

2.5.1有的期刊要求在篇首页关键词后标注“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和“文章编号”等项目(一般由编辑部完成)。

2.5.2对于各类基金资助课题产出的论文,应在篇首页地脚处注明资助单位及其项目编号。

2.5.3学术类、技术类期刊一般都在篇首页地脚或文末标志“作者简介”,“ E-mail”,“通讯作者”,“ E-mail”;同时标志“收稿日期”和“修回日期”( 一般由编辑部标志)。

2.6 正文(The text of thesis/ paper)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它是对论文如何提出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中找出实质性结论的一个完整的论述。该部分是著作者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学术性的集中体现,决定着论文的学术和技术水平[1]。

科技论文的正文写作要走格式化、规范化之路。正文一般都分若干节段来写,每节需列什么样的标题,各学科有其独自的结构格式,以自然科学的大部分学科(如生命科学)的科技论文为例,正文一般包括引言 (或称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与讨论四部分。

2.6.1 引言(Introduction)引言又称前言、序言、绪论或序。引言是科技论文的开头,目的是向读者交代本研究的来龙去脉,意在唤起读者的注意,使之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概括的了解。本节写作内容及技巧要点包括:

2.6.1.1 研究背景。通过文献研究说明“为什么”研究该问题,该研究与前人研究结果的关系,该领域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2.6.1.2 研究主题。说明该论文拟研究的内容(不要展开讨论)、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即研究目的),创新点是什么。如果论文是现场调查报告,应说明工作场所、协作单位;有时间性的工作,应说明工作期限和时间。

2.6.1.3 研究的应用前景。任何研究工作都有其潜在的用途,有的本身就是一项应用研究,即便某些基础性较强的研究,也是可大致预测应用于某些方面的。所以在引言的结尾处指明本研究成果可用在何领域或可间接起到何种作用和意义,无疑会给读者一个完整的概念,也是吸引读者继续细读论文的一种手段。

2.6.1.4 写作要求。引言一般不立标题,不分段。引言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实事求是,叙述清楚,禁绝空话,不有意抬高自己或贬低他人,避免前后重复。引言的背景文献材料要具体、准确,要从大量文献中挑选出与该课题内容直接相关的文献,用简洁的语言将前人研究的主题思想表达出来;遇到文献不多的冷门课题,则检索引用的背景文献的专业范围可宽一些。

2.6.2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材料与方法”是形成科技论文的前提条件。本节里,要详细完整地把实验所用的器材、方法和一切条件,即得出结论所必须的一切条件逐项说明。

2.6.2.1 器材条件。大致包括以下各项①样品材料的来源、性状、采制方法;②生物的种和属(应注明其拉丁学名)、品系、来源和繁殖代数、遗传特征、健康状况;③动植物的数目、分组、性别、年龄、体量;④仪器或药品的厂牌、型号或批号;⑤试剂的浓度、酸度。

2.6.2.2 试验设计和步骤。大致包括以下内容:①试验处理的因素和水平;②试验设计的方法,如正交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等,并说明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③培养或饲养或栽培等的条件。如培养基或饲料、膳食的构成和配制方法;试验的季节、设施、温度和湿度、土壤和水肥等条件;④试验的操作方法(包括观测与数据采集方法)和步骤、试验期限等。凡是仿照别人的方法,仅提出该方法的文献出处便可,如对旧有的方法有所改进或作者自己设计的方法,必须把这一有关部分明确提出并叙述清楚。若是理论研究工作,则应明确阐述立论的前提、依据的实验材料、自己提出的简化假设或模型,以及主要的推理或数学演算的方法与步骤。

2.6.3 结果(Results)“结果”是论文的论据。这一节是一篇论文的最重要部分,其内容是叙述试验观察到的现象、展示获得的科学数据与图像等资料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说明其必然性;引用自己或别人的以往研究结果作为旁证,得出必要的结果、结论和推论,说明这些结论和推论的适用范围。如果研究工作已与生产相结合,还应说明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情况和效果。本节写作内容及技巧要点包括:

2.6.3.1 确定分析的项目内容。分析内容要明确,要有科学逻辑关系;可视试验结果列出若干节段标题;

2.6.3.2 明确分析指标。分析指标要准确,公知,要指明出处或说明新指标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2.6.3.3 确定科学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应与试验设计方法对应;试验数据的处理应作严格的统计分析;

2.6.3.4 提炼有效的科学证据。提炼的证据要充分有效,并结合相关表、图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即将试验获得的用以说明某种现象或规律的典型数据、图象照片,经过分析整理列成表格,或者描绘成曲线图或者提供实物照片进行有条理的论证。

2.6.3.5 结论要客观、正确,不得与试验相互矛盾。

2.6.3.6 写作要求。遵循文字叙述在前、表图跟后的原则,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简明通顺,逻辑性强。不需在文字上重复表或图中已有的数据,只需强调或阐述其重要发现及趋势。

2.6.4 结论与讨论(Conclusion and discussion)结论与讨论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说明本研究/调查结果的结论及其作用和意义,解释现象、阐述观点,为后续研究提出建议。结论与讨论是体现论文创造性和理论性特点的核心部分内容,最能反映作者掌握的文献量和对某个学术问题的了解和理解程度。其中,“结论”是整篇论文的总论点,“讨论”是论证的过程[15],本节里,都要进行详细说明。

2.6.4.1 结论(Conclusion)。结论是将研究结果经过推理、归纳等逻辑分析而得出的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应注意,结论并不简单等同于论文中的研究“结果”,它是对“结果”的深层次理性凝练。其写作内容及技巧要点是:①简述由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和推论,一般一个结论或推论一句话,要准确完整、简洁明了,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有争议的部分和缺乏证据的结论不要在这里写出。②说明结论适用的范围和作用。③说明本研究发现了哪些新的规律、发展和改进了哪些已知的学术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能解决什么现实问题。④对该项研究的展望。

2.6.4.2 讨论(Discussion)讨论就是对结论的正确性和逻辑性的论证过程。一篇论文如没有进行“讨论”或讨论不全面,其“结果”或“结论”的可信度、科学性和利用价值就会丧失殆尽。讨论部分最难写,它是一般论文作者写作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与国际作者的差距所在。要写出高质量的“讨论”,作者必须具备该研究领域的丰富知识,熟悉其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这就需要阅读该领域几乎所有公开发表的论文。国内外著名期刊审稿时,常常会因为讨论不全面而退稿。在进行讨论时,要针对“引言”部分所提及的目的和期望,重点对由研究/调查结果中得出的主要结论和新发现给以因果解释或论证。其写作内容及技巧要点是:①探讨所得结论/结果与原来的期望是否符合并说明理由;②本研究所得结论/结果与其他学者已发表的是否一致?如不一致,提出说明、解释或推测;③指出结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即可支持或反驳相关领域中现有的理论或技术方案,或是对现有理论或技术方案的修正;④对试验误差和影响试验结果或结论的限制因素进行解释,并提出如何有效控制的改进措施;⑤应当指出试验中的例外情况,或那些缺乏联系的结果以及目前无法解释的异常情况;⑥指出本研究还有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并建议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或课题;⑦引证要准确,解释要科学,表述要全面、辩证、客观、切忌武断。

按逻辑讲,讨论应是对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和解释,即说明由试验得出的结论或创新点成立的证据、条件,影响因素、理论与实践价值、局限性等。因此,建议结论与讨论分开表述。如果不能从试验结果导出结论,则“讨论”也可以直接对试验所得重要结果进行解释、比较、说明等;通过讨论,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

2.7 致谢(thanks)在科技论文结论与讨论之后,要对曾给予论文重要帮助的人们(直接提供过资金、设备、人力以及文献资料等支持和帮助的团体和个人)表示感谢。对被感谢者不要直呼其名,而应贯以敬称,如某教授、某博士、某先生。尤其不要把他们的工作单位和姓名写错[1] 。谢词要写得诚恳但不能使人有轻浮、吹嘘的感觉。

2.8参考文献(Reference documents)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数量较少或参考文献陈旧的论文,一般都创新性不足,其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令人生疑。因此,一篇合格或优秀的论文,凡文中引用的文章、数据、论点、材料,均应列出出处。参考文献的选择、引证应科学、全面、规范,其著录应采用国家标准GB/T7714[10]。其应用著录要点如下:

2.8.1 选择与本研究有紧密联系和有价值的一级文献或著作。

2.8.2 选用最新的参考文献,由近及远,以5年内的最好。

2.8.3 一般学术期刊要求至少标引3条,以多为好,大部分EI收录的中文期刊的参考文献数量都在10篇左右,SCI收录的文章的平均参考文献数量则在10篇以上[16]。

2.8.4 尽量选用高层次期刊的文献,如权威期刊和影响因子较高的其它核心期刊,少选著作。此外,应尽可能引用一定数量的外文期刊文献。

2.8.5 采用顺序编码制。

2.8.5.1 在引文处右上角标方括号内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如:“……陈××[1]、胡××[2,3]、张××等[4,6],对这一问题作了研究,统计学模型见文献[6]。”

2.8.5.2 参考文献表的著录按在文章中引用的顺序排列。

2.8.5.3 参考文献项中的每条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对相同的项目不得用“同上”或“ibid”等表示。

2.8.5.4参考文献项中,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或 “et al”(也有些期刊要求全部列出),作者姓名之间用“,”分开;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外文作者的名字部分可缩写,并省略为缩写点“.”。

2.8.5.5 参考文献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类型标识字母置于方括号内,位于篇名或书名(析出文献同时位于篇名和被析文献题名文字结尾)结束符之前。文献类型标识如下:期刊文章[J],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报纸文章[N],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其它未说明的文献类型[Z],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17]当电子文献被引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式(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18]。

2.8.5.6 著录格式,各期刊目前还未有统一标准,可按拟投稿期刊的具体要求书写。大多数期刊常用的著录格式为:

①期刊文章著录:[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示例:[1]邓朝军,易干军,曾继吾等.荔枝体胚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学观察[J].果树学报,2006,23(5):760-762.②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文献著录:[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示例:[2]杜荣骞.生物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6-203.③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著录:[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施启顺,柳小春,江铁山,等.猪血浆蛋白多态性与日增重关系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138-143.

3结束语

科技论文是科研工作者对其研究工作的一种展示性总结,是推动学术交流和科技进步的主渠道。它具有鲜明地特征和撰写规范。一篇成功的科技论文所具备的基本特征是其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性与科学性及其表述的逻辑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因此,写论文时,应根据研究的内容与获得的资料,理清所研究问题的逻辑关系与顺序,再确定论述题目和各节段论述标题,然后按规范格式及其写作要点逐一阐述和论证。在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方法、结果、结论、讨论等各方面都必须注意,做到要素齐全、内容科学、文字精练、语言通顺、层次分明、表述准确、符合逻辑,能客观地反映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便于交流,促进科技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浩元.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及顺利发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3:(2):1-9.

[2]刘志壮.科技论文写作的技巧与规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5):210-212.

[3]默铧.科技论文写作讲义Ⅰ[J].北方蚕业,2009,30(2):59.

[4]科技论文baike.省略/view/4286893.htm2010-9-11.

[5]萧忠敏.关于科技论文的写作[J].莱钢科技,2006,(5):68-76.

[6]GB/T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7]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6-23.

[8]GB/T6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S].科学技术期刊有关法规和标准选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2:103.

[9]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S].科学技术期刊有关法规和标准选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2:112-114.

[10]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5.

[11]屈燕,岳延红.科技论文摘要写作要点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5): 183-185.

[12]中国当代医药编辑部.科技论文“摘要”写作要求[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109.

[13]大连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英文摘要的写作[J].2010,29(4):271.

[14]刘敏.科技论文写作应注意的问题[J].广东水利水电,2009,(1):75-78.

[15]张久权.科技期刊论文写作系列讲座VIII-讨论[J].中国烟草科学,2010-08,31(4):86.

[16]熊刚,华龙海.科技论文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写作规则[J].中国科技信息,2009,(7):246-246.

[17]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S].

上一篇:历史论文范文 下一篇:行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