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学习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7 05:15:18

集体学习材料

集体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一、领导重视,统筹安排,营造良好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氛围

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教育局党委的要求,贯彻“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学校本着把学习提高贯彻始终、把解决实际问题贯彻始终、把走群众路线贯彻始终、把领导干部带头贯彻始终、确保教学活动与日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的原则,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认真研究部署,成立了以总支书记为组长,主任、副主任为副组长,中层领导干部为成员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系的学习实践活动,制定了《乌鲁木齐外国语学校第十二中学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方案》,并利用会议、橱窗、板报、校刊、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到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来,使全校上下形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学习,认真调研,积极破解影响系科学发展的难题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学校领导班子带头,以年级为单位,集中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刻剖析,通过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讲话精神与联系实际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准确地把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明显增强,并都写出了内容深刻的心得体会,领导班子成员还写出了个人剖析材料。

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发动广大教师,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教师关于影响系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收到有价值的建议意见十余条。

随后,系领导班子认真梳理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分析、检查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制度措施、工作成效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整改措施。

通过学习、调研、查摆,我们的办学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标准更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并牢固树立了为实现科学发展做贡献、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办好事的决心和信心。

三、努力实践,科学发展,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有了科学发展的理念,有了符合科学发展的制度措施,有了广大师生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和扎实、勤奋的工作作风,我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意识形态领域、反渗透活动,继续抓紧抓好干部、党员、教师三支队伍建设。

(二)、德育工作不断创新

本学年学校德育工作继续遵循“巩固成熟点,解决重点、难点,开发新起点”的原则,不断探索和创新,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迎接自治区级德育达标校的复验,对我校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对我校自20*年取得自治区级德育达标校以来在德育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与了充分肯定。

2、注重提升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根据具体情况,按照新的《班主任管理办法、费用发放办法》,通过班主任培训、新老班主任座谈交流等形式,提高班主任队伍的素质。

3、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周活动周”的教育水平和增强其辐射功能。

4、加强对学生会工作的指导、管理,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会对学校的管理的有效性。

5、以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拓宽德育渠道。

(三)、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办学宗旨,紧紧围绕落实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考核及常规管理,迎接新课改,进一步完善教研教改制度。

(五)、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创建文明、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六)、依法治校、依法执教。

(七)、学校重视工会工作,充分发挥了团委工会作用,初步形成了校园管理网络,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八)、校园环境、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九)进一步加强外语特色教育教学工作,拓展特色教育的新渠道。

20*年,我校被授予“自治区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光荣称号,顺利迎接市级汉语言文字示范校专家组对我校申请市级示范校工作进行验收。

集体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领域活动;区域活动;学习材料;整合

皮亚杰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因此,教师应创设并有效地利用材料,融知识经验于材料中,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进行学习。领域活动的学习材料,往往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目标精心设计,操作方法的指向性强,结构好且比较单一,目的仅仅停留于幼儿对该学习内容的掌握。区域活动材料丰富多样,幼儿能自由地选择,自主地学习,它能满足孩子的个性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如果将区域活动和领域活动学习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优势互补,可以帮助每一个层次的幼儿充分发展,从而优化和完善我们的学习课程。本学期我们对领域学习材料进行深入探究,在材料的操作方法、操作难度、探究角度、知识点的挖掘等方面进行层层深入的拓展,从而生成系列化的区域操作材料。

一、同一知识点不同区域材料的拓展

领域活动的学习材料是幼儿在教师统一指导下一起操作的学习材料,由于活动时间有限,幼儿对学习材料的探索往往不多,还有深入下去的需要。如果将这些材料发散式地延续到各个区域中,拓展出多样玩法的区域材料,将会满足幼儿继续探索的需要,使其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如,在开展数学活动“按颜色分类”时,我们发现幼儿完全被所创设的环境感染,探索的积极性很高,到了活动结束时,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很高。为了进一步满足幼儿探索的热情,我们决定在各区域中创设相应的区域环境,让幼儿进一步探索。于是,我们在数学区创设了“颜色列车”的环境,让幼儿根据车厢的颜色贴上相同颜色的图形宝宝;在自理区创设了“果树开花”的环境,让幼儿根据树干的颜色系上相同颜色的花;在美工区创设了“花儿朵朵”的环境,让幼儿根据花瓣的颜色涂色。

二、同一知识点不同操作难度的拓展

在领域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学习材料往往是“统一式”的材料,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些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对老师提供的材料轻而易举就学会了,材料对他们失去挑战性,使他们有一种“吃不饱”的感觉,而一些反应慢的、悟性低的幼儿,由于时间不允许,则被迫终止。因此,我们可以在区域中提供一些较有挑战性的或层次性的材料,让他们继续探索。因此,我们对区域学习材料的多元教育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尝试从材料的操作难度上进行多个层次的拓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领幼儿不断地深入探索,同时也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找到自己能挑战的材料,通过跳一跳就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实。如,以数学活动《感知数量》为例,随着幼儿学习进程的发展,我们将这一材料拓展出四个递进式的操作难度和操作要求。第一层次:我们投放了小猫图片,贴有小鱼的夹子,让幼儿根据小猫肚子上圆点的数量夹上相同数量的小鱼夹子,重点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第二层次:我们用布和网布剪成的裙子形状,并在上面分别贴有数字和圆点。让幼儿根据上衣上的数字匹配圆点数量相同的裙子,让幼儿学习数字与圆点的匹配。第三层次:我们又增投了“翻牌比多少”的材料,让幼儿随意翻起一张卡片,与同伴比谁卡片上物体数量多,让幼儿感知多少和一样多。这一系列不断升级的挑战使单一的领域活动学习材料变得多元化,持续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有效地促使幼儿在这一系列活动不断扩充探索经验,提升探索能力。

三、同一材料不同探究角度的拓展

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一些领域学习材料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和探索的。经过我们的充分挖掘和探索后,一些领域学习材料在区域中继续发挥它的教育功能,不断生成新的探究角度,使幼儿对这些材料的探究由此及彼,层层深入形成网络。

如,我们以数学活动《认识图形》的学习材料为基点,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了塑料图形玩具,对其功能和玩法进行多角度的探究,多层次的生成和拓展,从最初的探索了解各种图形的外形特征,到进一步引导幼儿按图形或颜色分类。接着我们利用这些塑料图形上有洞的特征,提供了线,让幼儿按图形或颜色有规律地穿线,最后拓展到让幼儿通过想象将这些图形拼摆成不同的物体。在此过程中,幼儿对各种图形的外形特征有了更加全面的体验和认识,还获得了跨领域知识经验的建构,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也提高了。这种对同一学习材料多角度的挖掘和探索更有利于孩子整体性的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活动中环境和材料的准备对幼儿游戏、学习的诱发作用和暗示作用是非常大的。而在整合性区域活动中,学习材料是孩子探究、学习和发展的刺激物与中介,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是教师引发、支持孩子探究的桥梁。在幼儿园,只有对区域活动和集体教育活动这两种学习材料加以整合,才能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集体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认知精制 思维互动 有效互学 策略

精制,是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理论分支――认知精制理论的重要概念。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如果学习者要将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认知重组或精制。[1]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J.R.莱文教授于上世纪80年代,在一篇关于认知精制研究的总结性文章中,对精制作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精制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并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做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发。[2]例如一位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治疗感冒的原理时,他从老师那里得到一条信息:实验研究表明,维生素C可以促进白血球的生长。这一命题中的“维生素C”“白血球”两个概念会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维生素C能有效治疗感冒;白血球可以杀灭病毒。在被激活的原有经验的作用下,学生通过思维加工产生一个新的理解:维生素C促进白血球生长,生长的白血球杀灭感冒病毒治愈感冒。这个感冒治愈原理的产生,不是外界提供的新知识,也不是原来的旧知识,而是通过思维产生的,这个过程就是认知精制。[3]其本质属于奥苏贝尔在认知心理学中所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内涵的范畴。

基于上述分析,认知的精制是学生对所学信息附加内容的过程,它可以是逻辑上的推理,也可以是对信息的扩展和延伸,还可以是增加已知例证、补充某些细节、进行某种类推等,只要是增加了与新信息相关联的其他内容都属于对信息的精制加工。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效的互学不仅仅是浅层的动作、语言互动,更多的应该是内在的思维互动。为此,在学科课堂的互学组织实施过程中,从增强思维互动、促进认知精制的视角改进互学实践,是提升互学有效性的必然之径。以下以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互学为例,提出认知精制视野下的有效互学的三策略。

一、任务:促进思维互动

在维果茨基看来,儿童之间的互动,最有可能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会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比单独行动更为高级的行为。同时,合作学习理论认为[4],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才产生了教师与学生、教学与教学内容等从属性的矛盾。为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互学有效发生在小组成员之间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互学中的任务设置应聚焦学习内容的本质核心,给学生提供深度思维互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处产生思维精制,在思维互动中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高效达成互学目标。然而,很多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互学,往往不是把最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新知学习环节中的一个互学、展学片段。

教师出示互学任务:请以第4行第5列为例,设计出更简洁的表示方法,先独立设计,再在小组内交流。课堂上一个小组的交流过程如下:

成员1:我设计的方法是“4,5”,表示4列5行。

成员2:我设计的方法是“4.5”,表示4列5行。

成员3:我设计的方法是“4丨5―”,表示4列5行。

成员4:我设计的方法是“4列5行”,表示4列5行。

该小组成员展示了互学的不同简洁表示方法“4,5” “4.5”“4丨5―”“4列5行”后,教师提出了进一步的核心重点问题:请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作为全班集体学习的问题,由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点对点的单向对话归纳数对的要素特征:都有4、5;都是列在前,行在后;都用一个符号把4和5隔开……

上述小组合作互学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了对“4列5行”的不同简便记法,这很重要,它一方面是后面归纳提炼用数对确定位置方法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也一定程度地发生了认知精制,至少是增加了“已知例证”。但从“思维深度互动”的角度看,后面教师在全班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更具有思维价值,因为这些共同点就是数对的本质属性。对概念本质属性的提炼过程更具有思维互动的必要,应该把它交给小组互学,可以提出这样的任务要求:(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简便记法。(2)这些不同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以课堂学习的重点问题、核心问题、难点问题引领学生小组互学,增强互学的思维互动深度,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交流中经历精细的思维加工,实现有效的思维精制。

促进学生深度思维互动的互学任务至少应该具有可能性、挑战性、核心性的特性。1.核心性。就是互学的问题任务应该是与教学重难点解决直接相关的问题,而不是重点之外的枝节问题。将课堂核心问题交给学生互学解决是充分发挥小组功能作用、提升互学实效的前提,否则互学只能是作为课堂的点缀出场装点门面而已,这也是不同教师课堂教学理念差别的具体体现。2.可能性。即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任务。小组互学的问题任务应该是在个别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的基础上,一部分学生能解决而另一部分学生不能解决,或是个体能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而不能解决问题的全部,但集全组之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即落在小组集体的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任务。3.挑战性。即小组互学的问题任务要对小组团队形成挑战,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挑战,个体能解决的任务没有必要引入小组互学,需要通过小组集体一定的努力才能解决的互学的问题任务才能有效促进小组的内在学习动力。

二、材料:支撑思维生成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一或简单的合作形式,以及合作性不强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合作的兴趣。美国J.R.莱文教授提出了认知精制十大原则[2],其中第十条原则是:精制并不对一切作业有益。只有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制策略相契合时,才有助于学习的精制。这就是说,互学材料的选择要具有挑战性、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在互学时生成新观点、新方法,产生高级认知精制。怎样的学习材料才有利于学生在小组互学中的思维互动生成,有效地促进互学过程中的高级认知精制产生呢?下面“数字编码”教学中的小组互学过程能给我们以启示。

互学问题:邮政编码的编排有什么规律?

互学材料――四个不同地址及其对应的邮政编码: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72号 400030

重庆市沙坪坝区井口村 400053

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 408304

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7号 101106

互学过程:一个小组成员先静静观察学习材料,不一会儿有所发现。

成员1:(有所发现似的)哎!蛮有规律哟。第一个4代表重庆市,1代表北京市。

成员2:不对呀,前面两个重庆市有3个0,后面重庆市只有1个0。

成员3:哦,我懂了。40应该代表重庆市,10代表北京市。

成员2:是不是两个数字一组,分别代表不同的地区。

成员4:我们分组看看。(用笔把地址和邮政编码分别分组,如下图)

四人小组在共同圈画中达成了邮政编码的前两位表示省市、中间两位表示区县、最后两位表示投递局的共识。

上述互学过程中,教师的设计用最少的学习素材承载了要探究的数学规律,有效支撑了互动中的思维生成,学生在互学中用分组的方式,找到了地址与数字编码的对应关系,小组内成员相互启发,不同的观点引发各自在头脑中的思维精制加工,高效地达成了小组互学的目标。

对类似上述成功的小学数学课堂小组互学过程深入分析,不难发现,有效支撑小组互动过程中思维生成与精制加工的学习材料普遍具有结构性、互赖性、可接受性的特点。结构性,即呈现给小组互学的学习材料要把学生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结构要素,内隐于学习材料之中,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对学习材料的互动研讨,发现要学习探究的数学知识内涵。互赖性,指小组内不同成员的学习材料的相互依赖,或是每一个小组成员只拥有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资源,需要汇集所有成员的学习材料才能达成完整解决问题的小组目标;或是每一个成员的学习材料中都隐含着要学习探究的数学知识,但都不能充分、有效地验证独立发现的准确等。这样具有互赖性的学习材料促使小组成员相互支持,相互依赖,形成解决问题的强大凝聚力,进而生成互动探究的内在动力。可接受性,就是给学习小组提供的学习材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如学生熟悉的、常见的情境材料,能引发好奇心的话题等,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合作互学的动机,提升互学中思维精制的效率。

三、指导:引领思维提升

美国的一项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背景下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方法和预期认知进程的详细阐述,有助于提高群体成员的讨论效率,进而提升成绩[5]。这说明互学中教师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进行引导的重要性。只要深入日常的常态课堂,不难发现小组互学往往有这样的表现:很多时候学生学习互动时能够进行思维精细加工,但他们并非一定会对学习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并非会对学习材料进行有效的思维加工。这需要我们在学生互学中及时、适当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对学习任务、学习材料准确、及时地进行思维精制,提升学生在互学中的思维互动水平。如“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中的互学――用数对拼图,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张被等份分割成16小张的风景照片,16小张上面依序标示数对,让学生运用数对拼出完整的图片。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合作拼图过程:

(小组内先有约20秒时间的摆弄、观察)

成员1:大家看,每个小张上面都有数对。

成员2:我们按数对来一列一列地拼。(大家同意)

成员3(组长)进行分工,成员1拼第一列,成员2拼第二列,成员3拼第三列,成员4拼第四列。

小组成员各自找寻自己这一列的小图片,如成员1找出标示有(1,1)(1,2)(1,3)(1,4)的小图片,成员2找出标示有(2,1)(2,2)(2,3)(2,4)的小图片等,并按序排列。最后把排好的四列拼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风景图片。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教师反复提示:大家一定要学会发现图片上的小秘密。还特别在一个小组中进行提问:发现了什么小秘密?进行反馈。在互学后全班展示反馈“怎么拼成的”过程中,两个组的展示都是浅显的同一方法结论:按数对拼成的。

上述互学过程中,教师反复强调的“小秘密”,指向的是图片上的数对,它是明明白白标记在图片上的,没有必要反复提醒,倒是“怎么利用数对快速地拼图”的方法没有任何点拨,其实上述这个小组的拼图方法很好:按数对,1人负责拼一列,再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图了。由于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对感性操作的思维精制加工,结果是互学中做了就做了,老是停留在直观层面,没有任何可操作的、理性方法上的收获。

互学中小组成员的思维精制必然需要引起学习者对信息的积极思维加工,在这一思维精细加工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在互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适切性、生长性、启发性等方面优化引领学生思维,提升小组成员思维精制的质量。适切性,就是教师在互学中的指导要适时、适当,及时切中学生互学中的思维盲点和思维拐点,引导学生有效解决互学问题,引导恰到好处,低于小组互动思维水平的引导不利于学生思维提升,大幅度高于小组互动思维水平的引导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学生思维会因为无法企及而望而生畏或徒劳无功。生长性,指教师的指导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生成,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教师的引导发挥的是助产术的作用,让学生的思维顺着教师的引导生长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如上述“用数对拼图”的互学中,“怎么利用数对快速地拼图”的引导比“图片上有什么小秘密”的引导更具有生长性。启发性,是与引导的生长性紧密联系的引导维度,教师在对学生互学过程中思维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实施对学生思维有催化作用的提示、提问、点拨,学生一旦采纳教师的引导建议后思维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灵光乍现、恍然大悟的感觉,能有效解决互学问题。

华盛顿合作定律[6]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的人力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这种合作中,假定每个人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互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课堂中基于认知精制视角的互学组织,应从任务促进思维互动、材料支撑思维生成、指导引领思维提升等多个视角进行优化,方能把影响互学的各种因素变为方向一致的能量,达成事半功倍的学习实效。

参考文献:

[1]Wittrock,M C.The Cognitive Movement in

Instruction.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78(77).

[2]袁军.说精制[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3(5).

[3]周国韬. 也说精致――谈精细加工在认知学习中的作用[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4(4).

[4]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5]刘电芝,王秀丽.国外关于群体认知过程的研究――合作学习研究的新思路[J].全球教育展望,2008(3).

[6]林芳,孟昭洋. 合作学习的内在因素与影响因素[J].黑龙江史志,2013(23).

[7][美]罗伯特・E・斯莱文.合作学习与学习成绩:六种理论观点[J].外国教育资料,1993(1).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 400030

集体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数学课程 资源 高中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数学课程资源的界定

根据信息资源学的观点,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客观存在或存在物。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数学课程资源应该既包括《标准》所说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等,也包括有利于数学课程实施的各种无形资源、隐形资源,如智力资源、文化资源、习俗等社会资源,等等。

2 课程资源的划分

如果要正确理解课程资源,必须对课程资源有比较明确、清晰的分类。这种区分,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课程资源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说明课程资源具有丰富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下面我们就按照数学课程资源性质、存在方式和分布的空间三个标准来分类:

根据性质,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

根据存在方式,分为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显形资源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等。隐形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和社会的风气、家庭氛围、师生关系等。

根据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也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之内、能够促进数学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各种资源,都属于校内数学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数学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资源对于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利用率也更高,因而校内资源占主导作用,而校外资源则起辅助作用。校内、外数学课程资源对于数学课程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内部的数学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利用校外数学课程资源的力度,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

3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1 挖掘教材潜在价值,创生数学课程资源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素材和重要工具,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教材作为丰富而重要的课程资源,蕴涵着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潜在价值,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处理教材,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

3.1.1 “活”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充分发挥教材功能

用“活”教材体现在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选择学习材料首先要考虑的是用好教材提供的材料,尊重教材又不“唯”教材,“基于”教材又能“再生”教材。

首先,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善于对教材进行教学法加工,将教中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其次,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注意挖掘材料的价值,充分发挥材料的功能。要合理呈现学习材料,注意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可以是文字、图表、实物、媒体等多种形式;呈现的时间要适当,可以整体呈现也可以分步呈现。注意充分挖掘学习材料的价值,可以是同一材料在一节课中多次使用,可以是材料的分层使用,还可以是通过教师的追问、引申使学习材料的教育价值发挥得更加充分。

3.1.2 改编教材提供的材料,拓展学习资源

教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实现教材功能的最优化,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适当增减:即以教材的学习材料为本,适当增加、删除,或增加与删除结合的形式,以期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

改头换面:教材中有部分内容较好的学习材料,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具体的名称、人物和情境不符合具体情况,从而作一定的“改头换面”,变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与具体班级学生相适应的有效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展开联想:由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展开联想,创设新的学习材料。这种材料与教材原有材料比较,可能从形式上、内容上、呈现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区别,这种方式也是有效开发学习材料的主要手段之一。

3.2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升课程资源的价值

3.2.1 提升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价值

数学教师是重要的数学课程人力资源,他们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利用和积累,还决定着能否实现自身的主体价值,发挥数学教师这一人力资源的优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要系统了解数学课程资源的类型,加深自身对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认识,不断提升自己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与能力。二是要掌握各种教育技术,动手制作一些有用的课件,训练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在图书馆、网络上查询资料的方法,提高自身搜集资料的能力。三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专长,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具有自己的个性。四是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探索网络环境下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方法,发挥教师集体合力。

3.2.2 综合开发

(1)融汇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数学资源的开发要将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中,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从数学史中汲取养料,这样,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能较快地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容易获得真实的内心体验,感受到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到人类的文明与智慧。因此,对现实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挖掘加工是开发有效学习资源的重要策略之一,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资源,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挖掘和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农村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西部开发,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

(2)重视学生积极参与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显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了,他们本身就成了特殊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兴趣等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3.3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与数学有关的信息技术为数学的学习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迅速、高效的网络媒体资源,已成为每位教师的必备素养。

参考文献

集体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材料 教育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200

曾经看到一则名叫“太难了”的网络视频,视频内容是:一个看上去像是幼儿园大班的小女孩在奶奶的“指导”下背诵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三十五……”,一旁的奶奶厉声呵斥小女孩,反复练习“三五一十五”10次,小女孩磕磕绊绊都说对了。可接下来小女孩从头开始背,一背到“三五”时就会出错。最后小女孩哭着说:我一点都记不住这“三五”,这“三五太难了,太难了,一点都不简单”。

看到这则视频,我为这个小女孩难过,更为现在的幼儿数学教育难过,孩子这是在学数学么?这样的“学习”有意义么?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幼小衔接”么?从这个案例至少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个,学习内容“小学化”。乘法口诀应该在小学2年级才会接触到,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来学习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第二个,学习方法“小学化”。没有实物或图片来辅助,没有学习情境,没有方法引导,完全是在成人高压下的死记硬背,学习过程不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

《指南》指出:成人应该“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如果没有学习材料,不能通过生活和游戏情境来构建这些知识,而是一味地要求幼儿通过机械识记得方法“记住”这些知识,很可能会摧毁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甚至可能会导致幼儿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乃至厌恶、憎恨的负性情绪。可现实中,有很多幼儿在成人“赢在起跑线上”错误思维的指导下,正经历着视频中小女孩的遭遇,正接受着这样的数学教育。除了家庭因素影响,社会舆论、社区、幼儿园、小学等因素相互关联、错综复杂,也是造成幼儿数学教育“小学化”的因素。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机构,在预防和纠正幼儿数学教育“小学化”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操作活动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学习材料是幼儿操作活动的载体,是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媒介。幼儿正是在与数学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体验,构建起了相应的数学概念。在这里,我主要从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面来谈一谈幼儿园数学教育如何避免“小学化”。

一、数学材料来源于生活,符合幼儿认知经验

幼儿园数学教育“小学化”的表现之一便是让幼儿学习那些远离自己生活,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运用的知识,正如那个小女孩背诵乘法口诀。幼儿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数学教学活动如果来源于生活,或者以生活情景为素材,对幼儿的学习就会更加有意义。比如大班数学活动:小老鼠买米。教师将空的可乐瓶和矿泉水瓶修剪成大号和中号的“米罐”,把一次性纸杯当成最小的“米罐”。这些简单而且幼儿熟悉的学习材料与“小老鼠买米”这个生活情景结合起来,能帮助幼儿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从而在操作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二、数学材料要有层次性和变通性

强调材料的层次性,主要是因为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在数学活动别明显,面对同样的材料,有的幼儿轻松完成,完成后无所事事;有的幼儿感到困难,迟迟完成不了。因此,教师在提供数学类材料时应尽量体现层次性,在难易程度、操作规则等方面多一些变化,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要。如,提供同一结构不同层次的材料,实物、实物图片、点子符号、数字等不同层次的材料可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幼儿,又能适应幼儿从直观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还可以提供同一概念多种变式的材料,比如提供多种多样的三角形,让幼儿充分观察之后归纳三角形的本质特征。

强调材料的变通性,主要是指充分挖掘材料的价值,做到“一物多用”。比如对于幼儿收集的瓶子,可以让幼儿点数总数;可以让有按高矮排序;可以让幼儿找出第N个瓶子,发展序数概念;还可以玩分类游戏――按材质分类,按瓶子的功用分类,若为瓶子穿上不同颜色衣服,还可以按颜色分类……这样,通过目标和规则的变换,同一组材料可以支持幼儿多项学习活动。

三、数学材料要有适度的开放性和结构性

幼儿在与数学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材料的结构性过高,就容易限制幼儿的想象和操作,幼儿的操作学习过程往往呈现出高结构、高控制的特征。例如,在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时,常见的材料是实物或图片,常见的教学过程是幼儿先观察教师演示实物或操作图片,得出数的组成的规律,然后进行操作验证并口述结果。操作材料结构性过高,幼儿虽然可能学到了数的组成与分解的知识,但并不能体现出建构数学关系的思维过程,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形成。

如果材料过于开放,材料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就容易使操作流于形式,不易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可能会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究,至于材料中是否包含特定的数学关系,幼儿可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数学关系,幼儿获取这些数学关系可能需要的关键性经验和途径是什么,教师心里根本没底。这样的操作活动就变成了幼儿的自由玩耍,这种情况在集体操作、小组操作中均存在,在数学区角活动中出现的更多。可以说,在这样的活动中,仅有“儿童在先”,没有“教师在后”。

在大班数学活动:小老鼠买米课例中,为了帮助幼儿掌握容量守恒现象,提供形状不同容量相同的容器2套、大罐子1个、杯子1个,让幼儿在感受“一样多”的同时体验探索方法的多样性。这些材料具有适度的开放性,既让幼儿在操作学习中获得数学经验和知识,又不限制幼儿的操作思路。同时,这些学习材料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能够让幼儿通过操作理解和解释什么是“守恒”,“守恒”的条件是什么,从而使探究活动深刻且具有目的性。

集体学习材料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学;操作性学习;有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73-03

在当前构建以儿童发展为本、尊重幼儿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教育过程中,许多教师在幼儿数学教育实践中,常常出现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的随意性,无法真正实现“在了解幼儿学基础上的教”,不能真正发挥数学操作性学习在数学教育中应有的作用。那么,如何根据幼儿操作性学习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支持策略,让幼儿的数学操作性学习变得有效呢?本文以大班数学活动“学习倒数”为例,来探讨本话题。

一、采用多种操作性学习形式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的基础上,对于同一个学习内容,幼儿喜欢有变化的操作性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根据数学学习的内容,灵活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的操作形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经验,让幼儿通过与材料、与同伴的交互作用,有效地习得顺数倒数的知识。

1.个别操作。提供“毛毛虫”、“卡片接龙”、“连连看”数学操作性学习材料,让幼儿独立完成顺数倒数的操作性学习。

2.小组操作。由于个别操作材料的局限性,幼儿在操作几次后兴趣就会减退,学会的幼儿不愿意重复。教师可设计两人或三人为小组进行合作的操作性学习材料“玩纸牌”、“翻数卡接着数”,让幼儿和同伴在合作、互相指正中完成顺倒数的操作,既体现合作性又体现趣味性。

3.集体操作。集体操作一般是融操作于游戏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方式。让幼儿在自由自在的各种游戏活动中操作材料、学习数学,幼儿就能玩得高兴、学得轻松。集体操作在幼儿熟悉玩法的情况下可采用竞赛形式,以从中提高熟练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投放适宜的操作性学习材料

什么样的材料就可引发什么样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的,可以说,活动材料直接关系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幼儿对适宜的材料的操作过程,便是将数学知识逐步内化的过程。

1.材料应含目的性。材料是达到目标的阶梯,在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在了解幼儿能力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意图选择活动内容,并把学习内容物化为操作性强且科学耐用的材料,使幼儿在亲自动手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如“毛毛虫”、“架桥过河”游戏和上面提到的“玩纸牌”、“翻数卡接着数”等活动,教师都是围绕让幼儿更好地建构顺倒数概念的目的来设计的,这些动手实践可以使幼儿在操作性学习中进一步理解顺数的逐一递增和倒数的逐一递减关系,帮助幼儿从半抽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2.材料应具多样性。幼儿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幼儿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内化外部世界,同时也建构着新知识。只通过一两种材料进行操作性学习,往往会局限幼儿的思维。因此在同一个数学内容的学习中,教师提供的材料的种类应避免单一化,只有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或者挖掘同一材料的多种玩法,才有利于幼儿在不同的操作性学习中积极思维,更牢固地建构相关的数学概念。为此,教师针对“幼儿操作易受思维定势影响,不易转变思维方向”、“思维的不可逆性”的特点,设计投放了“排排队”、“翻数卡接着数”、“玩纸牌”等多种操作材料让幼儿选择;设计“玩纸牌”的二人、三人玩法和牌多牌少的玩法等。

3.材料应有层次性。材料要适合幼儿发展水平,材料的投放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别差异,以保证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投放同样的材料完成同一教育目标的情况下,再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投放内容层次不同的材料;或者针对材料提出不同要求,以适合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让幼儿更有兴趣地去操作、探索。

三、制订恰当的操作性学习规则

数学操作性学习的规则是操作性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幼儿只有懂得了规则,才能减少操作性学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达到操作性学习的真正目的。为此,教师要设计相应的数学操作性学习规则,引导幼儿理解规则,并按照规则操作。

1.隐性规则。隐性规则多运用在按份投放的数学操作材料上,那么如何让幼儿更有目的地操作呢?教师可以设计操作程序示意图,或设计一个可供幼儿检验正误的材料或活动参照卡、答案对应卡等,让幼儿进行自我对照、自我校正,达到独立操作、自主学习的效果。如在“毛毛虫”操作图中标注“110”或者“101”,让幼儿依据标注进行操作;再如连线操作,标注绿色的点“110”,红色的点“101”,连对后有一个完整的图案。

2.显性规则。操作性学习材料的第一次投放要交待清楚,使幼儿明白规则是什么,怎么做;然后在活动中密切观察了解幼儿实施规则的情况;有需要时可对原规则进行调整、补充完善。如在“翻数卡接着数”中,二人先商量顺数或倒数,再用“锤子、剪刀、布”的形式决出输赢,赢的人把卡片翻在桌上,接着数,然后反面盖回去,“冼冼”卡片,重新来;当倒数时翻到“1”和顺数时翻到“10”,都重新翻1张,可从中训练幼儿的注意力和反应力。

四、实施观察的操作性学习指导

幼儿在学数数活动中存在发展的差异性,即在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学习方式、已有经验等方面有差异,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在数学操作性学习中的表现,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幼儿有效操作、有效学习。

1.操作前的观察指导。操作前,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表情和动作,对个别幼儿加以关注,了解无法展开操作的原因并及时指导。如在“翻数卡接着数”的两个幼儿,没有完全明白操作要求,把卡片全部重叠在一起,不知道如何接下去时,教师就再次给予提示:要先把卡片全部摊在桌面上,这样的指导就有助于幼儿能把本次的操作性学习顺利进行到底。

2.操作中的观察指导。操作过程是幼儿思维外显化的过程,幼儿操作的过程因动作、经验、习惯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操作中,教师应观察幼儿操作的具体过程,然后进行分析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在“毛毛虫”的操作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操作“毛毛虫”时,在顺数时有的是在“毛毛虫”最左边先放“1”,再在最右边放“10”,接着在“1”后面放“2”,然后在“10”的左边放“9”,最后按顺序把剩余数字摆完整。在倒数时有些幼儿是从右到左,把数字卡片从“1”逐个地放到“10”,问他排得对不对,则毫不犹豫地回答“对”。于是教师分析:“毛毛虫”上呈现的操作结果虽然是一致的,但却反应出不同幼儿对顺数与倒数的理解水平不同,对顺数与倒数内在规律的把握不同。有的或者没有明白操作要求,只是机械地记住了相应数字的位置,而把头尾容易记的数字先放入毛毛虫身体的左右两边,类似在“摆图”或“拼图”,认为只要能摆对就行。最后,教师分析不同幼儿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问题和困难,给予不同的指导。如针对倒数中把1到10从右排到左的情况,教师适当加以点拔和启发,让他们用正确的方法重新操作,获得经验,这样就避免幼儿的操作性学习无效。

3.操作后的观察指导。在操作性学习中,关注过程不代表忽视结果,由于班生数的原因,无论在集体教学还是区域活动,要观察每位幼儿的操作过程是相对困难的。因而,观察操作结果的对错也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让教师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哪些幼儿在本次操作性学习中有困难,还可以让教师直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水平,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如在操作“毛毛虫”时,有个幼儿按倒数摆时,教师发现“毛毛虫”从左到右呈现的居然是数字1到10的反面,问他这是摆的倒数吗?他点点头。于是教师分析:该幼儿只是简单地把倒数理解为“倒一边”、“翻一边”,根本没有理解倒数的真正意思,鉴于观察到的操作结果,教师要适时进行个别化的指导,让他们的操作性学习变得有效。

五、重视适当的操作性学习表达

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语言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在进行数学操作性学习中同时用语言表达其操作过程,能够对他们的动作实行有效的监控,并提高其对自己动作的意识程度,从而有助于动作内化的过程。如幼儿在前期的倒数时易出错;而且当教师问幼儿是怎么摆时?有的幼儿不能用语言正确表达是顺数和倒数,或者说不出来,或者模棱两可,这说明幼儿的学习还只停留于感性体验,还没有真正建构顺倒数概念,于是教师就要多引导幼儿用语言对动作进行调节,如在“连线”、“毛毛虫”、“玩纸牌”等顺倒数操作性学习中,引导幼儿边做边说,用语言修正动作,让幼儿每次连完或排完后,都和同伴、老师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排的,用语言对动作进行归纳,让幼儿知道自己是按倒数排的,或者是按顺数排的,使感性经验通过表达逐渐清晰和分化。

参考文献:

[1]丁育婷,卢秋玲,等.幼儿数学操作活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集体学习材料范文第7篇

月日,美术学院全体团员在教室召开了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动员大会,党总支副书记胡桂香、团总支书记张卫东向全体同学做了动员报告,使同学们对这次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晚:各团支部书记在电教室召开会议,商讨并制定了此次活动的开展计划。版权所有

在领到学习材料和读书笔记后,各团支部便积极有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由于级学生正在实习阶段,活动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各团支部书记还是尽最大努力,利用晚上和周四例会时间组织同学集体学习《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材料》,使同学们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洗礼,通过学习材料,反省自身不足,及时弥补。

级四个团支部联合开展活动,严格点名制度,确保每次活动顺利进行,每次由一个团支部负责联系教室、租借影碟,分别于月日、日、日、日在电教室观看了影片《五月、八月》、《红河谷》、《冲出亚马逊》、《地道战》等爱国影片,这几部影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爱国情结,很多场面感人泪下。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学习教育,使人印象深刻,铭记于心。同学们纷纷表示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团员先进性活动的开展。

月日,级共同组织各支部团员到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进行版权所有了一次入团宣誓仪式。仪式结束后,同学们还到革命烈士陵园为长眠在此的烈士们敬献白花。在这种严肃静穆的环境中,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升华。大家表示将把烈士们的这种革命精神体现到以后学习、生活中,使自己各方面得到提高,让这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级各团支部在开展集体活动的同时,也在各支部内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班级特色。级油画班还与山东大学联系,准备配合山大管理学院学生会组织开展一次由山大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协办的“泉城广场汽车容载量大赛”。级国画班还发挥专业特长,举办了硬笔、软笔书法和篆刻评比,并将选取优秀作品制作成一幅宣传海报。此外,级国画班还制作了在月日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宣誓仪式上所用的白花。级综合绘画班组织了班级同学开展了一次小型的讨论会,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在此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的体会、感想。级艺术设计班组织班级同学学唱了爱国歌曲《红旗飘飘》,调动起大家的爱国热情。

级新生在此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结合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开展了各种多彩多样的集体活动,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他们利用周末组织班级同学游览了千佛山、植物园、泉城广场等济南各大景点,活动中同学们相互交流入学以来的各种体会感想,为以后的共同学习生活增进了感情。级摄影班还为班级起了一个“度奇迹空间”的名字,激励同学们共同努力,创造班级奇迹。另外,英语是美术学院学生的弱项,级新生在一入学便加强了对英语的学习,他们组织同学一起交流英语学习经验,以学唱英语歌曲、举办英语角等各种形式使枯燥的英语学习生动有趣起来。

月日晚,级各团支部组织同学集体观看了影片《五月、八月》、《暖春》,反响极好。

集体学习材料范文第8篇

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布置安排,积极开展“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了学院团员的爱国爱党意识。第一阶段的活动即将接近尾声,我院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初见成效,现将我院开展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0月13日,美术学院全体团员在4201教室召开了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动员大会,党总支副书记胡桂香、团总支书记张卫东向全体同学做了动员报告,使同学们对这次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晚7:00各团支部书记在电教室召开会议,商讨并制定了此次活动的开展计划。

在领到学习材料和读书笔记后,各团支部便积极有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由于2001级学生正在实习阶段,活动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各团支部书记还是尽最大努力,利用晚上和周四例会时间组织同学集体学习《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材料》,使同学们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洗礼,通过学习材料,反省自身不足,及时弥补。

2002级四个团支部联合开展活动,严格点名制度,确保每次活动顺利进行,每次由一个团支部负责联系教室、租借影碟,分别于10月15日、18日、22日、27日在4602电教室观看了影片《五月、八月》、《红河谷》、《冲出亚马逊》、《地道战》等爱国影片,这几部影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爱国情结,很多场面感人泪下。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学习教育,使人印象深刻,铭记于心。同学们纷纷表示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团员先进性活动的开展。

10月28日,2002级共同组织各支部团员到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进行了一次入团宣誓仪式。仪式结束后,同学们还到革命烈士陵园为长眠在此的烈士们敬献白花。在这种严肃静穆的环境中,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升华。大家表示将把烈士们的这种革命精神体现到以后学习、生活中,使自己各方面得到提高,让这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2002级各团支部在开展集体活动的同时,也在各支部内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班级特色。2002级油画班还与山东大学联系,准备配合山大管理学院学生会组织开展一次由山大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协办的“泉城广场汽车容载量大赛”。2002级国画班还发挥专业特长,举办了硬笔、软笔书法和篆刻评比,并将选取优秀作品制作成一幅宣传海报。此外,2002级国画班还制作了在10月28日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宣誓仪式上所用的白花。2002级综合绘画班组织了班级同学开展了一次小型的讨论会,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在此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的体会、感想。2002级艺术设计班组织班级同学学唱了爱国歌曲《红旗飘飘》,调动起大家的爱国热情。

2004级新生在此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结合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开展了各种多彩多样的集体活动,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他们利用周末组织班级同学游览了千佛山、植物园、泉城广场等济南各大景点,活动中同学们相互交流入学以来的各种体会感想,为以后的共同学习生活增进了感情。2004级摄影班还为班级起了一个“22度奇迹空间”的名字,激励同学们共同努力,创造班级奇迹。另外,英语是美术学院学生的弱项,2004级新生在一入学便加强了对英语的学习,他们组织同学一起交流英语学习经验,以学唱英语歌曲、举办英语角等各种形式使枯燥的英语学习生动有趣起来。

10月28日晚,2004级各团支部组织同学集体观看了影片《五月、八月》、《暖春》,反响极好。

集体学习材料范文第9篇

10月13日,学院全体团员在4201教室召开了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党总支副书记胡桂香、团总支书记张卫东向全体同学做了动员报告,使同学们对这次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晚7:00各团支部书记在电教室召开会议,商讨并制定了此次活动的开展计划。

在领到学习材料和读书笔记后,各团支部便积极有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由于2001级学生正在实习阶段,活动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各团支部书记还是尽最大努力,利用晚上和周四例会时间组织同学集体学习《团员先进性教育学习材料》,使同学们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洗礼,通过学习材料,反市自身不足,及时弥补。

2002级四个团支部联合开展活动,严格点名制度,确保每次活动顺利进行,每次由一个团支部负责联系教室、租借影碟,分别于10月15日、18日、22日、27日在4602电教室观看了影片《五月、八月》、《红河谷》、《冲出亚马逊》、《地道战》等爱国影片,这几部影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爱国情结,很多场面感人泪下。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学习教育,使人印象深刻,铭记于心。同学们纷纷表示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团员先进性活动的开展。

10月28日,2002级共同组织各支部团员到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进行了一次入团宣誓仪式。仪式结束后,同学们还到革命烈士陵园为长眠在此的烈士们敬献白花。在这种严肃静穆的环境中,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升华。大家表示将把烈士们的这种革命精神体现到以后学习、生活中,使自己各方面得到提高,让这次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2002级各团支部在开展集体活动的同时,也在各支部内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班级特色。2002级油画班还与山东大学联系,准备配合山大管理学院学生会组织开展一次由山大主办、我们大学协办的“泉城广场汽车容载量大赛”。2002级国画班还发挥专业特长,举办了硬笔、软笔书法和篆刻评比,并将选取优秀作品制作成一幅宣传海报。此外,2002级国画班还制作了在10月28日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宣誓仪式上所用的白花。2002级综合绘画班组织了班级同学开展了一次小型的讨论会,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在此次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体会、感想。2002级艺术设计班组织班级同学学唱了爱国歌曲《红旗飘飘》,调动起大家的爱国热情。

2004级新生在此次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结合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开展了各种多彩多样的集体活动,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他们利用周末组织班级同学游览了千佛山、植物园、泉城广场等济南各大景点,活动中同学们相互交流入学以来的各种体会感想,为以后的共同学习生活增进了感情。2004级摄影班还为班级起了一个“22度奇迹空间”的名字,激励同学们共同努力,创造班级奇迹。另外,英语是学院学生的弱项,2004级新生在一入学便加强了对英语的学习,他们组织同学一起交流英语学习经验,以学唱英语歌曲、举办英语角等各种形式使枯燥的英语学习生动有趣起来。

10月28日晚,2004级各团支部组织同学集体观看了影片《五月、八月》、《暖春》,反响极好。

集体学习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冲动 大班幼儿 教育策略

每年带班都会遇到有冲动行为表现的幼儿。《纲要》指出:要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话音未落,他就高高地举起双手急于回答,可是当老师让他回答时,他的答案要么就表达不清楚,要么就错误率很高。心理学研究表明,5-6岁幼儿的个性心理特征越来越趋向于稳定。此年龄段幼儿的冲动行为容易得到改造。因此要通过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冲动行为进行改造。幼儿园的集体组织及其活动,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都能影响幼儿。还有班级中的气氛,儿童在班级的地位,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活动中同伴之间的关系,都会对幼儿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这些活动中幼儿逐渐能看清自己,发现自己冲动行为的表现,并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慢慢改掉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身修养,并沿着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在多年的教学中细心观察,对于冲动行为表现的幼儿总结了以下几点教育策略:

一、尽量增加幼儿思考反应的时间

冲动型的幼儿总是急于回答老师的问题,有时候他并没有思考就高高举起双手,这时候作为教师要尽量增加幼儿思考反应的时间。不能一看他举起手就让他回答,老师要适当延缓他思考的时间,可以故意把提问的语速放慢一些,也可以让其他的幼儿先回答给他做个示范的作用,或者让幼儿先组织好语言再回答,总之老师要尽可能地增加幼儿思考反应的时间,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大班有个叫任彭宇的幼儿就有冲动行为的表现,总是喜欢抢着回答问题,而且错误率很高。有一次,我的话音未落他又高举右手,这时我故意没有看他,希望他可以思考一下再回答。我在教室里走了一圈,转身看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站起来,这时我走到他跟前对他说:“孩子,你很棒,很积极,有的小朋友也想说,咱们给别人一次机会,老师相信你能说得更好,可以吗?”结果在我的引导下,他点了点头,仔细倾听别人的回答,当任鹏宇小朋友站起来回答的时候,语言组织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强迫他延迟对学习材料的反应

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需要幼儿自己看清学习材料自己想出答案,教师要不断提醒幼儿先将学习材料看清楚,了解透彻再发表意见。老师永远都不要强迫他加快速度,永远不要让他和别人比快,永远不要催促他赶快做出答案,这样只会增强他的冲动。在一些需要操作材料的活动中冲动型的幼儿总是不认真听操作步骤就急于动手操作,结果是作品完成的不完整。这种幼儿总是自以为是,自己觉得明白了其实并不是完全清楚的。在大班的一节美术课上我教幼儿折花和叶子,可是当我还没做完示范时,任鹏宇就想动手折起来,这时如果我不及时对他引导,他又会像以前一样不能完整地完成作品,于是我对他说:“任鹏宇小朋友你听得真认真,老师想让你当个小老师,等老师说完步骤以后,我想请你给不懂的小朋友再把步骤说一遍,你愿意吗?”任鹏宇听了以后说:“我愿意当小老师。”说完便认真地看老师做示范,然后还当了小老师,把折纸的步骤又讲了一遍,接着他在折的时候终于顺利完成了作品。可见,并不是他做不好,而是总是好冲动,没有认真地去思考。

三、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对冲动型的幼儿教师要采取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办法。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对他进行一定的控制外,教师也可以在游戏时找机会对他进行单独谈话。冲动型幼儿的表现欲很强,他喜欢被关注,总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我在大班设置区域时专门对他们考虑,我创设了一个生活区“悄悄话”。冲动型幼儿总是喜欢大声说话,抢话题说,而且说得还不清楚。而“悄悄话”这个区角正好可以克制他们的冲动地行为。首先你必须得小声说话才叫悄悄话,这样他自然地就会放低声音,而且给他说的权利,想什么就说什么。其次对说的要求很高,必须先在心里组织好语言然后再有条理的说,不然你说的别人根本听不懂。而且我会主动到“悄悄话”的区角里找冲动型的幼儿谈话,慢慢与他交流,引导他先听清我的问题经过思考然后再慢慢回答,这样时间长了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

四、家长给幼儿树立榜样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中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所以老师发现了冲动型的幼儿后应主动与家长交流,告诉家长孩子的表现,并与家长交流解除的办法,要求家长给孩子树立榜样,当孩子在家里向家长提出问题或要求后,家长千万不要立即回答,要经过思考后再回答。自己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上一篇:师政治学习材料范文 下一篇:两学一做学习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