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集体备课

时间:2022-10-17 01:34:19

探索集体备课

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推进到今天,我们面对的还是这样一个问题:新课程改革,到底要改变什么?从改变课程,改变教学方法到改变考试方式,教育界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大动干戈,但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分数还是那个分数,课堂还是那个课堂。负担还是那个负担。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教师还是那个教师。面对新的课程,新的教育理念,很多教师还是固执地习惯性地摆弄自己的三斧头;还是年复一年地用现成的教案一板一眼地在一问一答中完成文本的浅读,知识的传递。在机械的重复练习中完成只是习题的学得和知识的巩固,教学还是缺乏明显的广度和深度。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大学习、终身学习”的生活态度,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教师的学习态度。但现实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始终认为自己在学生面前是“教”师,“教”是教师的尊严和法宝,还是不愿像学生一样去做好学生,从而做好“学师”。宁愿占用大量学生的时间重复低效的“教”,不愿自己去花很多的时间认真钻研高效的学,从而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久而久之,教师的学习能力在退化,其结果必然影响教师教的能力,进而影响学生学的能力。教师只有从学习和学生的视角理解教材和教学过程,才能真正实现教案向学案的转化,教和学的相辅和相成。因此可以说,把我们的教师下放,让他们当好学生,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学校实现高效课堂,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础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改变过去备课中个人保守、盲目、随意、肤浅等问题无疑是实现高效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症结所在。只有注重在备课的深度、广度方面进行深入钻研、领悟,才能自觉地实现教材知识的再创造再加工,才能使自己的教学避免单一化,达到一个新层次、新境界。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使自己获益匪浅。备课时,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可以在课程、教法、学法等方面吸取营养,充实自己。从这个意义上看,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无疑是个教师学习成长的平台,有利于教师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是富“水”济“花”的好办法。实践中,我校认识到,集体备课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管理活动,也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既需要管理层的合理引导,更需要教师们的积极配合。集体备课的首要工作,是抓好对备课组的制度管理和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搞不好会变味。刚开始的时候,教师们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没有认真考虑教法,集体备课时,就你一句我一句不得要领地胡扯一通,结果一无所得。后来,大家总结了经验教训,一改以往的做法,设想出一套要求明确、内容具体的集体备课模式。我们的做法是用刚性的程序保证集体备课的广度展开,我们的集体备课排除一切干扰,每周六固定三个小时,分四个备课单元进行,每个单元设定一个主持人。第一单元:课堂会诊,每次集体备课有1―2名青年教师上课15分钟(单元中的重难点),其他教师做学生,在课堂情境中学会处理预设与生成,反思与优化。课后全组教师进行会诊式讨论,为保证质量,会诊过程作小组记录。第二单元,教材解读:全组教师认真阅读教材,读通读懂,分析知识架构,把握难度梯度,为保证这一讨论的厚实性,每周二之前,各备课组长将教材解读任务要求通知到每个教师,教师要通过教材,教案及网上查询资料完成必要的自学并做好书面作业,活动时在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的引领下重点围绕目标有效、方法有效、思维有效、训练有效的要求进行教材的有效解读。第三单元,教学案例剖析:备课前一周,由备课组长确定案例内容,全组教师必须提前备好规定教案,在活动时各抒己见,重点围绕教学目标为什么这样确定?教学环节为什么这样设置?作业设计要达到什么目的进行广泛的交流,求同存异、去伪存真,进一步明确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这两个备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第四单元,教学反思,教师针对上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情景再现,或媒体演示,或作业展示,或疑难会诊,全体教师进行反思讨论。为了保证各年级备课组的教学质量,教导处对备课组的活动不仅提出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指导,从备课的程序、讨论的内容等方面进行指导。每次集体备课前,都要将各组活动准备,活动内容汇总成表,包括主持人,主讲人,上课人一一在列,既明确职责要求,也便于监督和规范,活动结束要形成书面记录。每学期学校对教师的集体备课情况都进行比较性评价,评价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的活动频率和深度;对教师的备课笔记进行展示,并由全学科组教师比较性评价;学年末对教学成绩优秀的学科组提高学科质量系数,直接与经济挂钩,以此来促进备课组建设。

认识与体会

1.集体备课要体现集体智慧优势

备课组作为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基层小组,最有能力、最有条件吸取新的教学思想,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无论管理层抑或备课小组,都应具备创新意识,博采众长,努力把集体备课活动变成学习新思想、尝试新教法的科研活动。必须让中、青年教师当好学生,老年教师当好评委,骨干教师当好导师,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集体备课要有效,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有分工才能合作,有合作才能有集体优势,青年教师应该成为集体备课的主体,成为最大的受益者。骨干教师应该成为灵魂,成为示教和自我提升的引领者,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发挥不同的作用,是保证集体备课真正有效的关键。

2.集体备课要明确是教学的一种准备

集体备课在实施过程中如果追求所谓的统一、高质,必然导致一部分主备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不是从自身对教材的研究出发,不是从本校师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备课,一些教师直接把名师的教案或实录剪贴过来打印出来,又不进行结合实际的重新整合修改加工和完善,在这样的教案中,我们找不到教师自我研读教材的心得与感悟,也找不到教师自我对教学程序的精心设计,更谈不上教师对备课和课堂的教学得失的反思与改进。教师走进课堂所使用的所谓集体教案既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也没有精细完整的教学流程,教学的随意性和无效现象随处可见,这样的课堂要想取得高效益即使不是一句空话,也只能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集体备课不能与集体教案对应,集体备课是教师知识储备、方法准备、策略预备的学习过程,进行集体备课之前,要先明确备课的内容,提出备课任务,要求教师先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把握好重点和难点,确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方向,充实与教材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素材。此外,还要求教师认真阅读与教材有关的报纸杂志。这样,才能了解有关教法、学法,才能吸取他人好的教学经验,开阔自己的视野。做好这项工作,不仅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学习准备,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集体备课时要围绕备教材、备教法学法、备学生展开,着力解决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这两个问题,为课堂教学做预设和生成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意外”发生,如何应对这些“意外”,往往可以成为备课活动中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们的教学反思就显得尤其重要。在集体备课时为教师提供这样的一个渠道和平台,能使教师吃一堑长一智,为教师的成熟和成长做好准备。

3.集体备课必须培养学习精神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旧知识淘汰很快,作为教师的我们知识够用吗?我们能守着不变的知识教几十年的书吗?新课程的开放性、研究性、选择性、多元化、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等诸多特性使教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一个真正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一定是一位热爱读书、善于思考、勇于丰富自我和超越自我的人。学习,不断提升着教师自身的学养;学习,不断丰富着教师的阅历;学习,不断升华着教师的思想和境界。学习是相互的,我们有必要向名师学习,更要学会向同事学习。教师要敢于把自己放在新课程的手术台上解剖,“蹲”下身来,摘下面具,敞开心扉,敢于承认自己许多方面的无知,亮出真实的自我。看到差距才会懂得努力,看到不足才会学习进步,这是教师有修养的一种表现。学会与同事交流,让知识的火花在碰撞中闪光,学会与自己交流,与书籍交流,让教与学生成教育智慧的契合点。教师应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并把自己置于终身学习的地位。

总之,集体备课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平台,值得我们努力探索。

上一篇:小学生网络运用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下一篇:赛前功课做得好,平常心态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