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19 09:55:46

疾病预防方案

疾病预防方案篇1

2004年疾病预防控制科工作管理实施方案 文章作者:fxcdc2003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7月7日0:30 为加强科室管理,明确科室人员的工作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经济指标和工作职责,发挥每个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完成中心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制订科室人员管理、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及经济指标 1、按照省、市、县要求,做好全县的计划免疫管理,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学校卫生工作,突发公共卫生处理,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托幼机构的消毒监测采样及饮食、公共卫生行业消毒效果监测等工作。 2、全年完成创收任务34.50万元:生物制品销售20万元,学校卫生不收、收费不出收据、白条收费、私自收费以及挪用坐支等现象发生,违者由中心按有关规定处理,并由当事人承担一切后果。 4、收入项目按中心下发的《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年工作实施细则》第五条第四款执行,要严格成本核算。 5、业务开支一律由各组承担,包括业务费、培训、学习、会议费、差旅费、招待费、交通费等涉及业务的费用。要严格财经手续和中心财务管理的有关制度,保证足额,及时收缴入帐,所有支出,必须按照经用人签字,科主任证明,科室财务专管员登记,会计审核,出纳支付的程序办理。 6、严格执行劳动纪律,有事事先请假,按时上下班,不得随意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不得闲谈与工作无关之事,上班时间不得打牌、下棋而影响工作。 7、工资待遇打破工资界线,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实行绩效工资,以分配为杠杆,激励科室人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有效发挥。对未完成工作任务和经济指标组的人员工资的发放,扣除应上缴科室部分及业务开支外,按实际数额发放。对超额完成任务的组,人平工资超0.9万元,超额部分二八分成,科室得二成,八成归组所得。 8、收缴款项到帐时限为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止。 二、工作考核 1、科室收入,开支帐目一律公开,人人都有监督和被监督权,对不合理开支涉及谁由谁负责承担。 2、各项社会性工作必须保持全市中等水平,在全市末位者扣除工资500元。 3、学校卫生六病防治主学生体检必须完成10个乡镇,报告在20天内返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必须完成19个乡镇场,城关、县直不留空白,消毒监测效果评价报告书必须在15天内送达乡镇场,城关、县直7天内送达,未完成任务者,一项未达到要求的将扣除本组人员工资的10%。 4、无故旷工,不遵守劳动纪律,不服从调配者一次扣除当月工资10%。 5、其它未尽事宜,按中心有关制度执行。 6、本管理实施方案时效为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止,如无意见,科室人员签字执行。 中心领导: 科室负责人: 科室人员: 2004年3月10日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疾病预防方案篇2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是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疾病预防、卫生学评价、公共卫生监测、卫生检验检测、健康促进与教育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像以及其他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其真实地记载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要职能活动,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信息和重要依据。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是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利用工作。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一、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文件收集归档齐全完整

疾病预防控制文件材料是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验检测、健康教育、科研培训及党政工团等活动中形成的各种门类、载体的原始记录,是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直接来源。疾病预防控制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工作,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实际的管理对象,是疾病预防控制档案部门取得档案的重要手段。随着《档案法》的贯彻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因重视不够而导致文件材料收集不全,一些人把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当作“家底”据为己有,不愿归档;因归档制度不明确而导致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不及时;因整理不及时而导致文件材料移交归档不规范等。这些在日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因此,一要提高认识,加强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提高对疾病预防控制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档案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业务素质,明确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责任。将档案意识根植于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的头脑中,使领导和有关人员把对档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落实在行动上,要像抓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那样抓文件材料的收集和归档;二要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文件材料及时归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文件材料归档制度,以保证归档工作的标准和规范;三要按时归档,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文件材料的规范整理。按照《档案法》,文件材料应当由文件材料形成部门归档,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移交目录。

二、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

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档案室藏量的丰富和优化与否起决定作用。疾病预防控制档案部门要加强档案的接收与征集工作,千方百计扩大档案的接收范围和征集门类,力争做到档案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质量优化,这就要求建立一个综合性质的档案室,以便对归档的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可以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信息资源,便于利用。

三、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补充机制

要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补充机制,广泛开展档案的征集工作,想方设法收集散存于领导和个人手中的资料,以增大室藏档案的时间跨度,增大所藏档案的信息量,弥补所藏档案资料的不足。另外,要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开发和利用,还要严防档案资源的流失。一要加强档案人员的自身权益意识,不能只注重开发而忽视档案资源的流失,还要加强档案人员的责任感,将严防档案资源的流失提到认识的高度上来。二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建立严格审查制度,利用机密档案要逐级审批。三要加强法律意识,档案工作人员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坚决遏止有意流失档案资源的不正当行为。

四、拓宽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开发利用的服务范围

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者要有效地开发利用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资源,就必须转变旧的观念,确立全新的观念。一要树立主动服务观念。服务性是档案工作的根本属性,只有确立服务的观念才能产生自觉的服务行动,要变被动为主动,将利用者的需要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技能和水平,为利用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档案服务。同时,在日常查档接待中,要注意了解档案利用者的需求,耐心听取利用者对利用工作的看法、建议,及时调整利用工作的内容和方向,这样才能使档案工作者在档案开发与利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二要树立开放观念。档案工作者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意识,从封闭走向开放,主动融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增强应变能力,有效地提供开发和传递信息的职能;三要树立竞争观念。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档案工作者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在档案部门与其它部门间广泛开展竞争,要从竞争中产生开发提供档案信息的强大动力;四要树立协作观念。现代社会,档案工作者必须确立协作观念,走整体化协调发展之路。

五、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造就新型档案人才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而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基础,现代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必将对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面对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如果档案工作者不迎头赶上,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就会使档案工作者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准备不足,就会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档案工作者要有一种紧迫感。一要加强思想意识的转变,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创新,只有求新才能发展。要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后盾。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工作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从知识的形态来看,疾病预防控制档案是最直接、最原始、最新鲜、最准确的知识载体,是一门研究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本身的业务水平尽快跟得上时代、跟得上档案事业的发展。二要档案工作者努力学习档案专业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熟悉疾病预防控制的全过程,提高自己的业务指导能力和水平。三要尽快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对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要适应形势,努力学习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技术,以达到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

疾病预防方案篇3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管理;利用

当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量较多,2012年达到3490个,其中省、市(地)、县(区、县级市)分别为31、406、2808个,这些机构需要应对的疾病预防环境较为复杂,且规模总量较大,如2012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达到321.69万例,再如对学校的监督来看,被监督学校数量达到22.4万所,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必须有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并规范其管理和利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维护公民个人隐私,又辅助政府决策等功能的目标。

1.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与利用的必要性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既有各种规章制度,也有统计数据、研究报告,还包括卫生监督相关资料,其管理的规范及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随着社会公众对政府服务信息公开期望的增强,这种规范化管理将为信息的公开和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1.1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推动各种法规制度的执行

疾病预防控制法规制度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而规范其管理,既可以便于政府决策者、相关监督机构以及社会公众查阅,而且这种系统性的存档可以为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提供参考,从而便于制度法规得到执行。

1.2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中包含大量的调查报告、统计资料以及疾病材料,这些调查报告与材料既包含对以往数据的一种统计,可以发现各种疾病预防事件的发展规律,从而便于人们从规律中得到启示,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排,尽可能的推动疾病预防与控制,也包含当时针对疾病预防控制采取的举措,取得的成效,可以为类似疾病出现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参考。

1.3有利于强化卫生监督与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还包含对学校、对国境口岸的卫生监督资料,截止2012年,全国被监督学校达到22.4万所,78.2%的学校已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这些档案的管理对于预防疾病控制,推动卫生监督与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

2.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与利用的基本途径

要对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并推动其应用开发,必须把握好其基本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规范化管理与利用水平。但从实践来看,目前这种开发应用还处于较为粗放的阶段,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档案服务决策、服务社会的作用尚未得到全面的发挥,这为未来进一步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与应用提供了方向。

2.1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基本途径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包括档案的建立、档案的保存、档案的查阅以及外借管理、档案的销毁等内容,其规范化管理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三条。首先,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即要针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实际情况,制定细化的、针对性的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档案管理的任意一个环节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执行。其次,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在实践当中,涉及档案管理的各个流程要规范,如档案的存档要有责任人签字审核后依照一定的规则分类存档,在档案的借阅中要有负责人的签字才能查阅,如果要外借必须履行完善的手续。通过流程的规范化推动管理的规范化。再次,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即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利用电子档案等方式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做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以更好的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同时这种电子化管理还可以为档案查询等提供便利。

2.2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利用的基本途径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利用包括供卫生、疾控部门利用,还包括供研究者、统计单位利用,其规范化的利用途径也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对档案数据的开发利用,通过统计软件或者统计手段,挖掘数据中隐藏的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找出疾病预防控制的内部规律、发展态势,从而为相关个体提供参考。其次,对疾病预防控制经验的对比总结,通过对同类疾病不同预防控制方案的比较,对不同疾病应对方案的比较,可以发现各方案的优劣,从而便于形成一套完善的应对方案,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再次,对疾病预防控制问题的查摆,通过对档案的查询,可以发现疾病预防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就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向。

3.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管理与利用的思考

疾病预防控制不仅事关政府部门各项工作,而且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因而规范其档案管理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工作。实践当中,要以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前提,以档案管理的创新和档案利用的创新为导向,积极推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3.1完善基础设施为档案规范化管理与利用奠定基础

档案规范化管理与利用的前提是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做为保障,首先,要积极构建档案管理场所,特别是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单位,要积极利用现有的办公场地开设专门的档案室,并购买档案架、档案袋等配套设施,通过设施的完备推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为档案管理和利用提供便利。其次,要积极开发各种软件设施,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通过与档案管理软件供应商合作,开发出符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实际的管理软件,通过软件实现档案数据的查询与管理。特别是,这一过程中要积极推动档案的电子化管理,通过将纸质档案进行编码,并与电子档案相对应,做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管理模式。

3.2创新渠道推动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的提升

首先,要创新性的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在贯彻执行《档案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要根据档案管理信息化等要求,制定出台适应时代要求的档案管理制度,如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信息归档制度等,以此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其次,要创新性的完善档案管理模式,在当前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分级管理体系下,要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明确归档信息的收集、整理、存档工作,避免由于工作衔接失误导致信息失真。再次,要创新性引入档案管理新理念,将服务等理念贯穿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3.3创新渠道推动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规范化利用

首先,要组织力量对疾病预防控制档案所包含的信息进行研究,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相关部门要通过成立课题组或者领导小组等方式组织研究力量,甚至可以引入高校、研究机构的力量参与到档案信息的挖掘与开发当中,以此对档案的历史信息、档案信息与疾病预防控制实践关系等问题展开研究,形成一系列高档次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这种研究不能是一次性的探讨,而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在档案信息更新后即组织展开研究,通过动态的分析推动档案信息的利用。其次,要积极推动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研究结果的应用,在档案研究成果完成后,要将相关的成果报送给政府决策者,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此外,部分对社会公众有关的研究成果还应当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公开,通过信息公开帮助公众了解疾病预防控制信息。

【参考文献】

[1]齐玉萍.浅谈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J].华章,2013(18).

[2]刘雪玫.浅析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利用[J].云南档案,2013(4).

疾病预防方案篇4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及问题;管理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其利用的范围也得到了扩大,并且在多媒体传输和现代信息化技术等领域有了更多的应用,从而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效率。对于疾病控制中心而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为保证病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只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下面内容中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1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缺乏重视

在对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解后,发现我国一些特殊地区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部门,甚至一些地区并不存在相关的部门,而由于信息化水平降低,就不肯建立相关的信息科,出现这类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当地政府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并不重视,甚至对其没有真正的了解。其次,由于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是一个较为繁琐的事情,所以在管理前期并不能发挥有效的效果,自然就不会被政府所重视。即使有些地区有相关的管理部门,但是管理人员受到专业素质的限制,对管理工作并不能胜任,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增加了困难,所以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化管理就不能得到稳定的发展。

(二)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

由于政府的重视程度不高,那么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就缺乏一定的积极性,特别是档案信息化管理本身是一个比较单一的工作,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自我放松的情况,因此管理人员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工作;其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受到资金的限制,管理者的厌烦度会再度增加。

(三)专业结构有失平衡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管理对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在具备计算机技术后才能更好地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但是,在对我国疾控中心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研究后,发现我国许多疾控中心用的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员,甚至有些人员都不是医疗工作者,其次在对人员进行招聘和分配的过程中,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在疾病预防信息化管理中只占有很少一部分比例。导致专业结构不平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就难以进行。

2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化管理措施分析

上述内容我们已经说过档案管理可以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依据,还可以为在发生传染性疾病时提供有效的资源,所以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保证群众健康的重要依据,我们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滞留和不稳定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提出以下措施。

(一)提升管理者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简单并且枯燥的工作,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多元化管理方向,特别是将档案管理的方法融入信息化后,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增加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所以,提高管理者的信息化水平成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对管理者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进行定期的培养,保证其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系统,在面对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可以进行及时的解决。

(二)提供最佳的管理环境

我国《卫生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已经明确地提出:“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要和该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发展,并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进行不断的提升,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随着要求的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必须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更优越的环境,而对环境进行改善可以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更好的发展下去。此外可以在设备上对其进行优化,比如对档案存储库房、档案信息化管理数据库,信息化管理服务器以及良好的阅档环境等硬件设备进行改造和提升。在设备软件中,可以加强使用。以人员配置为基础,对人员加强规范管理,并在档案管理部门中设置相关的领导,让管理工作分配更加细致化,并形成明确的责任制度,保证信息化管理的畅通。而建立相关的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可以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也是多方面的,特别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涉及的资料和内容都比较多,所以传统的文件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这也是建立数据库的主要原因,更是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真实情况,并让一些主要的员工参与到数据建立之中,提高数据库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在建立的同时,应该重视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应用,例如文档管理软件、文件共享软件、照片管理软件以及系统管理软件,这些软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可以更快地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效率和水平。

(三)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者而言,主要的工作目标就是将管理更加标准化,从而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管理的积极作用,但是,我国大多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信息化管理中都过于随意,甚至管理工作如同虚设,管理过程不规范。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由于以上原因,在建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需要建立管理内容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使得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增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属于一个独立的系统,所以在其各个管理层面中,都应该遵循相关的标准,才能真正的发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最终可以使这项工作得到更稳定的发展。

3 结束语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在面临突发的传染性疾病时,这些信息都可以起到强有力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其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措施。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化管理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是这也意味着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敏. 浅谈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问题[J]. 才智,2014,12:311.

[2]李宏茹,崔永平.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法的探讨[J]. 医学动物防制,2007,12:955.

疾病预防方案篇5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涵盖了各种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疾病、计划免疫、卫生检验、学校卫生、食品卫生等各类公共卫生的档案信息。疾控中心档案是历经长期收集、积累、整理而逐渐形成的,是各类传染病逐步绝迹的历史见证,能够为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随着社会经济朝着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加强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促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对预防已灭疫情再次爆发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提升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普及,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不断增强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解决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易损坏、难查找的不良问题,从而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工作人员查找和使用档案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次,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朝着开放化、网络化和系统化的方向转变,大幅度地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毋庸置疑,疾控中心档案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提升疾病预防工作的水平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疾病预防的逐步重视,增强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疾病预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是疾控中心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置。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将纸质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档案数字化装置和信息网络系统,涵盖了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器、交换机、信息安全系统、存储器和路由器等硬件和软件设施,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计算机网络。因此,疾控中心要不断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置,建立并不断完善先进的档案信息系统,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的各个部门,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升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水平,为疾病预防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利帮助。

(二) 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涵盖档案资料的数字化以及电子文件的采集和接收,其建设的工作主要有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的数据库建设、电子档案和专门数据库的建立。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直接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是衡量档案信息化水平的关键要素。因此,疾控中心要不断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加快目录数据库的建立进程,确保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提升数字信息资料的采集和整合水平,为全面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持。

(三)提升档案人员职业素养。档案人员是推动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力量。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努力提升档案人员的职业素养已经逐步成为疾控中心推进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疾控中心要重视档案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工作,定期对其开展职业培训活动,努力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和职业素养。与此同时,疾控中心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四)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疾控中心要深刻理解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不断增强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疾控中心要严格依据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充分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疾控中心的工作特点,建立并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并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特别要对电子文件的采集、整合、保存等工作,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绩效考核这一方式的积极作用,努力提升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强化安全管理水平。疾控中心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利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安装保密性较高的系统软件,及时检测操作系统的软件的安全漏洞,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升级和安装补丁程序,确保疾控中心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此外,疾控中心要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有效地将各种计算机病毒抵御在档案管理系统之外,提升档案管理系统的防护水平,避免未授权系统的入侵和电子文件的篡改,切实有效地保障疾控档案的安全性,从而为疾控中心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安全可靠的参考资料,提升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水平。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疾控中心要不断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努力提升档案人员职业素养,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和不断强化安全管理的水平,这对提升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x,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疾控中心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水平,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明涛.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黑龙江档案.2016(03).

[2]吴桂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4(32).

[3]李敏.浅谈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问题[J].才智.2014(12).

[4]曾瑞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4(01).

疾病预防方案篇6

【关键词】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5)21-45-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非常重视。疾病预防体系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展。这种体系在疾病预防控制、突发事件应急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1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工作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系统,他既承担着政府部门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责任,同时又兼有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职能,他需要不同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同时也需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但是,当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分工合作机制,基层普遍存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能力建设不足而又承担过多指挥与协调责任,使得各个部门之问的工作职责不能落实到实处。

1.2应急处置能力滞后

随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经济的飞速发展,传染病的种类、类型不断出现变化,这就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些非传染病危害,如食品、饮用水安全,环境、职业危害等问题所引发的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这就需要我们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机制,加大设施投入,加快设备更新,增强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能力。

1.3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专业性强、危险性高、责任重大,需求德才兼备并具有较强群众工作能力的工作者。但是,当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过程中过多的缺乏专业人才,很多疾病控制部门人员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这些都大大抑制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展的步伐,再加上经费、编制等问题,造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难以引进拔尖专业人才。总体上来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性人才,急需一支理论知识和实践比较丰富的疾控队伍。

1.4多头管理模式

图1显示,多头管理模式造成管理的松懈及混乱,卫生局内部就有妇幼科、防保科、红十字会和医管中心4个部门,存在重复及交叉管理,布置任务及考核时间独立,缺乏有效的考评体系,多头管理的弊端,使得基层医院工作积极性不高,疲于应付。

2解决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建议

2.1整合各部门的工作职能

为保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稳步发展,各级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对相应的职责进行调整。目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明确和完善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对工作中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即归类管理,这种管理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如:(1)避免了职责重复,浪费资源;(2)避免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2)提升工作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2.2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组织管理。成立应急领导小组与相应职能应急小组,全面负责突发事件应急措施,保证各路专业技术人员能第一时间在突发事件现场集结。(2)应急人员应该加强培训,提高现场处置水平。(3)完善工作程序并定期组织演练。各职能部门根据常见突发事件,如: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等提前制定工作程序并定期组织演练,使应急人员能够临危不乱,从而提高应急能力。改进慢性病管理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慢性病防治的管理。首先,应该以民众健康为核心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向人们宣传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对对慢性疾病的认识和预防,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其次,应改进慢性疾病管理模式,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使得慢性病管理机构工作能落到实处。最后,要善于运用各种资源,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提高管理效能。

2.3构建专业技术队伍

疾病预防控制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了能够更好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为了系统建设疾病预防控件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应储备高素质。

培养和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建立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专业技术队伍。各个职能机构应该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对人才进行优化、重组,尽可能的引进高素质、专业型领人才,全面提高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能力,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提高疾控应急处理水平,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自从自2003年非典发生以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政府加强了疾病控制预防投资力度,虽然取得了成效,但是经费问题一直存在。为了解决疾病预防控制发展过程中经费不足的问题,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引起重视,建立健全的经费管理制度,使得疾病预防控制管理能够有一个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对疾控工作公益性活动等进行深入落实,从而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2.4加强对预案的编制和管理,健全和完善预案体系

加强SARS、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等传染病类应急预案的制定及施行,同时注意事故灾难类、自然灾害类、群体性心因事件等预案体系的制定。协调和衔接各类工作,实现预案的动态管理。

2.5做好物资、经费储备和应急装备配备,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物资、经费的提前储备至关重要。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必须建立起来,制定科学的应急物资储备录、储备计划和调拨、更新、报废等管理制度,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

2.6加大卫生应急检测检验设备的投入,提高卫生应急检验能力

要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必需更新实验仪器设备,提高实验室的检验检测能力。

3结语

疾病预防和控制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然而在许多地区,由于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差,一些封建思想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个人卫生习惯和不科学的生活方式,都直接影响着疾病控制和预防体系的建设。此外,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过程中,人才缺乏直接影响中国的预防治疗工作顺利和有效开展。不能有效地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态度,使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如何预防疾病也体现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团队的专业水平,一些工作人员缺乏医疗知识,也是其中原因之一,以上这些都制约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疾病预防方案篇7

Preemptive therapy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ytomegalovirus disease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Abstract】 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preemptive therapy guided by cytomegalovirus (CMV)PP65 antigenemia and prophylactic therapy. METHODS: Eighty cases who had undergone renal transplantation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2 groups: ① preemptive therapy group (n=40), who were given ganciclovir (GCV, 250 mg/d) once at least 1 CMVPP65 positive cell per 2.0×105 PBL (peripheral blood leucocyte) till the antigenemia became negative. ② Control group (n=40), who were given universal twoweekprophylaxis with GCV (250 mg/d) beginning at the 3rd week after transplantation. A 3month followup was conducted and the efficacy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preemptive therap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incidence of CMV disease, CMV active infection, relapse of CMV disease, CMVrelated mortality and sideeffects of ganciclovir. But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in the former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latter [(8.5±3.2)d vs (14.0±0.0)d]. Twelve of the 15 highrisk cases in the preemptive group received preemptive therapy, of whom 2 cases developed CMV disease but were cured. CONCLUSION: Preemptive therapy with ganciclovir, a more selective and shorter course of treatment, is as safe and effective as universal prophylaxis in preventing CMV disease and protecting highrisk cases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Keywords】 kidney transplantation; cytomegalovirus;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s; preemptive therapy

【摘要】 目的: 比较早期治疗与对所有患者进行预防性用药两种方案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尸肾移植后患者80例分为两组: ① 早期治疗组(n=40),即在术后若监测到CMVPP65抗原血症阳性,则给予更昔洛韦(250 mg/d)治疗,直至抗原血症转阴;② 对照组(n=40),所有患者从移植后第3周开始均给予更昔洛韦(250 mg/ d)治疗,持续2 wk,随访时间3 mo,观察两组对CMV疾病的预防效果. 结果: ① 早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在CMV疾病发病率、CMV活动性感染率、CMV疾病复发率、CMV相关死亡率以及更昔洛韦副作用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前者的平均疗程(8.5±3.2) d较后者(14.0±0.0) d缩短. ② 早期治疗组15例高危患者,12例接受早期治疗,发生CMV疾病2例,均得到有效治疗. 结论: CMVPP65抗原血症指导的早期治疗能有效的预防CMV疾病的发生和保护高危人群,缩短了预防疗程.

【关键词】 肾移植;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早期治疗

0引言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是肾移植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术后早期最主要的感染和死亡原因. 据报道,CMV活动性感染率在肾移植受者中为50%~75%,其中有10%~30%的患者发展为有症状的CMV活动性感染(CMV疾病). 而且一旦发生严重的CMV疾病,特别是肺间质性炎症,死亡率高达25%[1]. 所以,及时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是降低移植术后CMV活动性感染所致不良后果的关键. 目前使用抗病毒药物阻止CMV活动性感染和(或)疾病主要有两种不同方案: ① 对所有的移植后患者进行预防性用药; ② 早期治疗,即在常规监测中,通过敏感的诊断技术,发现无症状的CMV活动性感染就给予抗病毒治疗. 以上两种方案,在各个移植中心均有应用,但尚没有各种方案的比较研究. 我们利用CMVPP65抗原监测指导早期治疗方案,比较早期治疗与对所有患者进行预防性用药两种方案的临床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尸肾移植患者且患者及家属同意接受本项临床观察为研究对象. 200306/200401我院尸肾移植受者80(男54,女26)例,年龄18~67(平均39.1±11.6)岁.

1.2方法

尸肾移植后患者简单随机化分为两组:早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CMV监测: 对照组患者,术后3 mo内每周采患者外周静脉血监测CMVDNA, CMVIgG, IgM;早期治疗组,术后3 mo内每周采患者外周静脉血监测CMVDNA, CMVIgG, IgM以及CMVPP65抗原. 其中CMVDNA的检测采用定性PCR法(PCR诊断试剂盒由上海复兴高科技有限公司提供),CMVIgG, IgM采用ELISA法(检测试剂盒由深圳华美公司提供),CMVPP65抗原采用免疫荧光法(荷兰IQ products公司的CMV Brite试剂盒),并计数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数.

CMVPP65抗原血症阳性,CMVPCR连续2次测定阳性以及CMVIgM阳性,具有一个即可诊断为CMV活动性感染;以上三条中的一条,加上下列表现:发热(体温>38℃,持续超过2 d),白细胞减少(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统计软件用SPSS10.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结果

将两组的年龄、性别、原发病、术前透析时间和方式、供肾冷热缺血时间、组织配型、CMV血清学配比和免疫抑制剂方案进行均衡性检验,经χ2检验两组病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

2.1CMVPCR首次检出阳性和CMV疾病发病时间对照组CMVDNA首次阳性检出时间(51.5±19.1) d,早期治疗组(22.9±14.7) d(P

Tab 1显示,两组在活动性CMV感染、CMV疾病、CMV相关死亡、更昔洛韦副作用、CMV疾病复发的发生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早期治疗组的平均疗程较对照组缩短.

2.2两种预防方案对CMV高危人群的预防效果以供者CMVIgG阳性或应用OKT3作为CMV感染高危患者的标准,早期治疗组共15例高危患者. 其中12例接受早期治疗方案,CMV疾病发病2例(发病率13.3%),均治愈. 对照组16例高危患者,均接受持续2 wk预防性治疗,CMV疾病发病3例(发病率18.8%),2例死亡(死亡率12.5%),上述两组CMV疾病发病率和CMV相关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出现,人/器官的存活率不断提高. 但移植术后感染仍是威胁患者及移植器官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并发症,一方面诱导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并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2];另一方面引起宿主免疫抑制,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严重威胁患者及移植器官的存活.

由于CMV疾病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故主张早期给予预防性抗病毒化疗,以期在CMV感染发展到CMV疾病前阻止病毒的复制. 目前预防性抗病毒的化疗方案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是对所有的移植后患者进行预防性化疗. 这种方案虽然可以使CMV疾病的发生率降至0~9%,但需要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治疗. 由于更昔洛韦引起粒细胞缺乏所致的细菌感染也增加,而且扩大的治疗使病毒的抗原递呈受抑制,机体抗CMV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重建时间延迟,增加了后期CMV疾病的发病率[3,4]. 第二种方案是早期治疗(preemptive therapy),即在常规监测中发现无症状CMV活动性感染即开始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这个方案最经典的研究是Boeckh等[5]报道的以CMVPP65抗原指导的更昔洛韦预防组中,8.8%发生CMV疾病,显著高于术后100 d均给予更昔洛韦治疗组(0.9%),并将实验不理想的原因归结为CMVPP65抗原阳性诊断标准定得太高. 后来的一些报道修正了上述诊断标准,而获得满意的预防效果. CMV疾病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决定于移植器官的种类和免疫抑制的强度. 一般来说,肾移植临床表现较轻,死亡率小. 所以对于肾移植患者是否均需给予预防性治疗仍需讨论,而且上述两种方案的对比性研究尚未见报道.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设计此实验:将肾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预防性用药组(对照组)和CMVPP65抗原血症指导的早期治疗组,并比较两种方案对CMV疾病的预防效果. 结果表明,早期治疗组与对照组在CMV疾病发病率、CMV活动性感染率、CMV疾病复发率、CMV相关死亡率,更昔洛韦副作用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这说明两种方案在预防CMV疾病效果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另外早期治疗组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平均疗程短于对照组.

Kelly等[6]报道的早期治疗方案中无一例发展为CMV疾病,而本研究有2例发展为CMV疾病. 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更昔洛韦的剂量不同所致. 他们所采用的剂量(5 mg/kg,2次/d)远大于本实验组的剂量(4.2 mg/kg,1次/d,60 kg计算). Egan等[7]的报道也是采用较大剂量而无一例发展为CMV疾病. 所以对于目前已取得很好预防效果的剂量来说,提高更昔洛韦的剂量是否会减少CMV疾病的发生,应做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共死亡2例,均在对照组. 我们认为有以下三个因素在起作用: 第一,所有患者均接受预防性治疗,增加了耐药病毒株的产生;第二,短期的预防治疗,暂时抑制了病毒的复制,机体抗CMV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重建时间延迟,导致机体对CMV感染的抵抗力下降,这一点从对照组CMVDNA首次阳性检出时间和CMV疾病的发病时间较早期治疗组推迟可以反映出来;第三,早期治疗组可依据抗原阳性细胞数来确定治疗的疗程. 因此,有选择性的早期治疗,避免了上述缺陷,更有利于CMV疾病的控制.

已有研究表明危移植患者CMV活动性感染和CMV疾病发病较其他患者高. 所以对于高危人群的有效预防也是决定预防方案优劣的重要方面. 本研究依据供者血清学阳性或接受OKT3治疗为标准确定高危人群. 两组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而Rondear等 [8]报道对上述定义的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治疗,CMV疾病的发病率为47% . 说明尽管本研究早期治疗组未对所有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但CMV疾病的发病率较文献报道要小得多,证明早期治疗方案能有效的保护高危人群.

综上所述,CMVPP65抗原血症指导的早期治疗方案能有效的预防CMV疾病的发生和保护CMV感染的高危人群,预防治疗的疗程明显缩短,适合临床需要,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Dunn DL, Najarian JS. New approaches to the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after transplantation [J]. Am J Surg, 1999; 161(2): 250-255.

[2] 燕航,白玲,薛武军,等. 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抗心磷脂抗体的关系[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8):1710-1712.

Yan H, Bai L, Xue WJ,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and anticardiolipin antibody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J]. J Fourth Mil Med Univ, 2002;23(18):1710-1712.

[3] Goodrich JM, Bowden RA, Fisher L, et al. Ganciclovir prophylaxis to prevent cytomegalovirus disease after allogeneic BMT [J]. Ann Intern Med, 2002; 118:173-178.

[4]Garcia A, Niubo J, Benitez MA, et al. Comparison of two leukocytes extraction methods for cytomegalovirus antigenemia assay [J]. J Clin Microbiol, 2001; 34: 182-184.

[5] Boeckh M, Gooley TA, Myerson D, et al. Cytomegalovirus pp65 antigenemiaguided early treatment with ganciclovir vesus ganciclovir at engraftment after allogeneic marrow transplantatio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J]. Blood, 1999; 88:4263-4071.

[6] Kelly J, Hurley D, Raghu G.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and cost effectiveness of preemptive therapy as directed by CMV antigenemia and prophylaxis with ganciclovir in lung transplant recipients [J]. J Heart Lung Transplant, 2003; 19(4): 355-359.

[7] Egan JJ, Lomax J, Barber L, et al. Preemptive treatme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cytomegalovirus disease in lung and heart transplant recipients [J]. Transplantation, 2002; 66:747-752.

疾病预防方案篇8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现状问题研究

客观来讲,目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面临着相对较多的有待改善的现实问题,具体可划分为以下三个层面内容:

(一)档案综合管理能力较差。目前多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料的归档移交欠缺合理规范,甚至存在着相应科室资料未曾分类即作归档或直接不予归档的情况。出现该类问题,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制度的落后不无关联,因管理机制欠缺完善,众多单位档案管理单位缺少对档案整体管理协调的能力,造成众多数据资料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实现归档处理,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纰漏。

(二)优秀档案管理人才不足,工作安排欠缺合理。多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专业型人才引进机制不足,缺乏对口的卫生专业技术档案管理人员,但对一些必要的卫生科研档案,需要由专业人员做出研究及利用,方能发挥其实际价值,由此也导致了工作重心偏颇问题。同时,现有管理人员多为非专业人才,且面临着年龄较大的情况,对于新型计算机技术掌握不足,难以适应电子化方案的管理标准要求,另外众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为外聘人员,岗位更迭情况频繁,能够获得档案专业助理馆员以上的技术型人才尤为困缺,因为管理人才的不足,也导致档案收集上交不及时;档案堆压未处理;过于重视行政、业务、人事、会计等档案的整合归档,忽略科研项目、设备仪器、基建等档案的收集整合,档案资料严重缺失。

(三)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欠缺完善。现代科技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了由传统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过渡,因此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备,是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譬如空调防潮设备、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档案室防盗门窗、防火设备等。但是从现实层面来看,目前诸多地方单位依然面临着软硬件配套设备不足的情况,工作中一度沿袭着传统的档案柜归档存放管理模式,由此一来也极难达到国家档案管理标准所提出必须配备移动式密集架、计算机、空调、档案管理软件,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标准,而产生管理技术难以吻合时展需要的差距性问题。同时因档案管理设备不足,也易造成纸质档案受潮、意外烧损、丢失,电子档案、技术型档案难以归档的情况,亟待处理改善。

二、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问题的存在,笔者立足于自身工作单位——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路径之上,提出了自身对于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工作优化的建议,具体表述如下:

(一)强化重视,落实档案管理工作责任。领导重视是工作有序开展的保证,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可相应借鉴苍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制定的等级管理机制,实行由中心“一把手”主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档案管理领导体制,在科室管理岗变动时,及时调整充实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另聘任档案馆员1名,专职负责档案管理工作,以此认真做好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督促,确保立卷、归档等工作准确无误。同时各科室可专门设置一名助理档案员,负责本科室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及立卷、归档工作,按时将已整理档案材料向综合档案室移交,确保归档资料的完整。通过建立合理的岗位负责机制,由主要领导负责统筹监管,由分管领导具体抓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落实,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相对繁琐的工作一一细化落实到具体的档案工作人员,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各项指标的细化、分解,即可有效解决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运行。

(二)完善构建档案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中,需有针对性强化专业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做到具体岗位、具体专业型人才负责,更近一步实现传统档案管理与现代电子档案管理的同步进行。如苍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中,即定期组织了中心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与上级档案局与卫生部门所组织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并于培训结束后,定期在内部实施全员档案知识考核,践行了定岗、定责、定人、定奖惩的管理体系,将知识培训、扩充直接同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奖惩相关联,营造了良好学习氛围。由此也最大化避免了因管理人员自身不足而造成的文件归档整理不足情况,达到了档案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化,实现人尽其才的管理效果,为众多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有益思考。

(三)强化档案管理业务建设,优化档案保管条件。首先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从建章立制入手,建立各种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严格按照收集、鉴定、整理、接收、立卷、归档、销毁、保密、统计、修改、补充等规章制度执行,实现规范化管理。同时可设立温湿度登记簿、借阅档案登记簿、查阅档案登记簿、档案利用效果登记簿,做好档案统计台账。根据工作职能和任务,制定各种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和可操作性,提升档案利用率。其次应严格做好文件材料准确性的审查落实,做到分类与编号、账目与实存档案相符。尽可能的对档案保管条件予以优化,确保档案保管的安全性。从档案室、阅览室配置层面加大容纳空间,实现专屋、专柜、专盒、专用、专人保管,落实防火、防潮、防盗、防蛀、防暴晒等软硬件设施,定期开展档案室及周围环境的消毒、杀虫工作,加大力度逐项落实档案保管条件,确保档案保管的安全与完整,杜绝档案违法事件发生。

(四)综合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现实中,为了充分发挥档案资料信息功能、知识功能、可助功能,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事业持续发展,文书处理人员应与档案管理人员相互配合,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大力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注重开发利用与保密、档案保护技术以及档案基础业务工作建设,编制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以便快捷准确检索,提高档案利用率。此方面,苍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既严格遵循了上述规程,为社会各界提供了良好的可助功能,还先后为卫生领域学者的学术研究、县级卫生防疫书目的编著、突发卫生事件处理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服务功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依然面临着众多有待改善的问题。苍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针对此类问题所予以的处理对策及所获取的成绩,值得众多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思,以及时调整管理观念,契合时展需求,展开档案管理工作的定向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制造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下一篇:教师校本研修目标责任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