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

时间:2023-02-26 16:45:29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第1篇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逐渐被提上日程,在内部控制方面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财政拨款的一个事业单位,主要职能就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为公共卫生提供服务,而其职能的发挥需要资金以及资产的支持,这就需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但是现阶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的水平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加强对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组织,其主要的社会职能为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突发疾病以及为公共卫生提供必要的服务,由此可见,疾控中心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是是十分必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有利于对各种活动开展的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节约成本,在保证充分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的前提下,减少对国有资产的消耗。另一方面,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产的闲置率,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以及为公共卫生事业服务的能力,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项社会职能完全发挥。总之,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势在必行。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的现状并不乐观,在实际内部控制工作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可以总结为如下方面: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人员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高,因而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环境,单位内部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流于表面,导致内部控制工作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当然也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控制目标。2.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财务管理方面都比较薄弱,虽然有些单位顺应时展的潮流建立了新型的会计制度,但是由于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难以提高。3.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和控制规章制度,导致资产管理不够科学和规范,影响了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4.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不能有效的控制各种费用的支出,资产闲置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资金浪费。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程度比较低,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难以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三、探究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国家和政府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力度,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人员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教育,让领导人员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提高内部控制的认识,从而促进领导人员积极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建立以领导人为组长的管理小组,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同时,还需要将内部控制水平作为考核领导人员绩效的主要指标,单位领导人对内部控制负有直接责任。其次,还需要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员工的教育,使员工主动参与到单位内部控制当中,形成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局面,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最后,需要建立内部审核制度,并注意提高审核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一旦发现单位存在资产管理不合理或违法乱纪的问题一定要追究到底,并对相关的责任人做出严厉的惩罚,并责令相关部门改善存在的问题。(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首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摒除过去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利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其次,根据新会计准则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有效。最后,单位还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三)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力度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根据国家的要求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建立台账制度,有效解决“管物不管账、管账不管物”所造成的问题,保障单位内部各种收支都及时入账,并且需要对往来账目进行核查,避免出现呆账和坏账的情况。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员和物资都需要记录清楚,相关的人员需要签字,避免在出现问题时无法确定责任人。其次,定期对单位的资产进行盘点,以清楚掌握单位的“家底”,并且还需要对单位的一些药品和药剂保存是否科学以及是否在保质期内等进行检查,以免造成资产浪费或流失的情况。最后,还需要加强对资产管理和控制的力度,对于单位一些比较贵重的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延长使用寿命。(四)提高资金控制的水平,加强对物资支出和采购的控制在内部控制当中,资金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说,由于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相对医院这样的事业单位经济实力较弱,这就更加凸显了加强内部控制,节约成本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对资金的控制水平,需要建立完善的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度,资金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审批制度执行,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同时还需要建立资金使用情况的盘点制度,防止发生违法乱纪的行为。最后,还需要加强对物资支出和采购的控制与管理,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购买清单,尽量减少资产闲置情况的发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五)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严重滞后的情况,对于内部控制和管理还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比较低,为了解决这种情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提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适当增加一些投入开发一套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避免和减少内部控制工作当中出现的人为差错,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说,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意识比较薄弱、财务管理不科学、缺乏完善的控制和管理制度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江莉.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的探究[J].中国市场,2015(14).

[2]姚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6).

[3]夏会东.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08).

[4]温靖玄.探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医药前沿,2014(1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第2篇

关键词:疾控中心 预防控制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254-01

疾病控制档案是指在从事疾病防治卫生监测及其他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计算机磁盘、光盘等不同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一、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主要是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以及各种文体事物中形成的档案材料。一是有关综合管理方面档案。包括上级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各种传染病、计划免疫工作规划,卫生监督、监测质量的要求,工作规划、总结,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种会议通知纪要等资料。二是疾病预防控制管理方面的档案。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如:儿童预防接种疫苗的管理材料,卫生监督材料,疫情、感染事故、食物中毒、个别违法案例分析材料,以及各种毒理检验材料、化验材料。各种传染病、地方病、慢性非传染的防治规划方案,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评价,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个案调查、专题总结及传染病死因报告卡。常规“四苗”接种率的有关表、簿,以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和处理报告。三是卫生监督监测的各种法律文件和各种规范的文书。如:各种发放证照的书面申请、现场监测数据、样品检验、实验结果报告。开展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等材料。

二、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体制及其职责

第一,档案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由一名中心主任负责领导档案管理工作,并列入分管主任岗位职责。本中心设立档案室,负责中心文书档案管理,对各种门类、载体的档案由各科所进行管理。中心档案室的主要任务是:

(1)负责建立健全本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和检查各科室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等

(2)负责中心文书档案资料的接收、整理、分类、鉴定、统计、保管。

(3)负责组织本中心各科所档案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开展档案信息交流。

第二,各部门的档案工作实行科主任负责制,设1-2名兼职档案员,具体负责本科室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纳工作。

第三,将档案工作列入各科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范围,每个工作人员应做好档案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纳工作,将工作中产生的档案材料工作完成顺序,及时整理齐全,交本科室档案员整理后归档,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三、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主要有

凡是反映本中心工作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字、照片、录音带、光盘等不同载体的文件均应收集归档。

(1)上报、下发的文件及下级单位的有关资料,请示与上级的批复。

(2)本中心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条例、规章、制度、组织沿革、大事记等。

(3)本中心召开的党政职工代表大会,业务会议通知、记录、纪要等会议材料。上级颁发的奖状、荣誉证书等。

(4)各种国产和国外进口的仪器设备的全套随机文件材料,主要包括购买申请、批复、大型设备的招标书、合同、图纸、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校准证书、使用、校查、保养、随机软件等。

(5)疾病预防控制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传染病和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防治规划、总结和监测点的记录。

(6)计免、疫情、计划免疫方案,免疫效果观察和接种事故调查,疫情报表和统计分析。

(7)消毒杀虫灭鼠计划,实验数据标本,监督审批材料。

(8)空气、水和公共场所监测记录、报告。预防性卫生评价材料。

(9)农村改水改厕等调查评价材料。

(10)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监测评价材料,防护措施研究材料。

(11)检测使用的各种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及相关资料,检测报告存根。

(12)质量体系文件及质量体系运行产生的相关记录。

(13)宣传教育规划,宣传手册、照片、录像等材料。

三、结语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第3篇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药学人员;药学服务

药学服务是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向社会公众提供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各类服务,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改善和提高人们生命质量[1]。药学服务要求基层疾控中心药学人员不断加强药学专业等知识的学习与参加业务技能的培训及完善管理,具备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临床医学基础知识、临床药学、生物学知识和疾病防控知识等和开展疾控中心药学服务工作相适应的实践经验和能力,通过开展药学服务,指导患者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药物。笔者结合我中心药学工作实践经验和疾病预防、控制与治疗实际,对基层疾控中心药学服务的形式、内容进行了探索,现报道如下。

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概况

我中心是集疾病预防、控制与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疾病防治机构,设有预防医学门诊、综合门诊、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并设立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与治疗业务科室,承担着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流感、狂犬病、手足口病等法定传染病及有关地方病的预防、控制或治疗工作,配备有与之相适应的疾病预防、控制与治疗药品;且承担全市预防接种门诊疫苗的冷链运转与预防接种业务管理和督导工作。

2药学服务的形成及内容

2.1参与疾病预防、控制与治疗

药学人员配合门诊及相关业务科室为疾病的预防、控制与治疗选好药、用好药、管好药,共同担负起疾病的预防、控制与治疗工作责任。中心药学人员深入有关门诊,与医师探讨相关疾病的防治;深入全市各预防接种门诊,督查疫苗的储存、使用与管理等情况,确保疫苗质量,保证全市人民能得到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接种服务;深入血吸虫病流行区,向流行区人群宣传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参与药物杀灭钉螺工作,发放血吸虫病防治药品。

2.2审核与调配处方

门诊药房处方的审核与调配是我中心药学人员的日常工作。医师处方、药学人员调配处方及交待用药注意事项正确与否,均会影响到用药者疾病的防治和身心健康。故药师审核处方对确保临床安全用药非常重要[2]。如1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门诊医师给予红霉素胶囊口服联合林可霉素静脉滴注治疗。但药学人员在审核处方时发现这属于有药理拮抗作用的用药不适宜处方。红霉素可降低林可霉素抗菌作用(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两药联用有部分交叉耐药现象,且联用后伪膜性结肠炎的发生可能性增大,故两药不宜联用或交替使用。疾控中心药学人员应具备较丰富的药物合理应用知识及审核处方能力和临床用药经验,以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

2.3开展药物利用研究

药物利用研究的相关指标较多,包括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剂量(DDD)、金额指标、限定日费用(DDC)、处方数量、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指标。开展药物利用研究,可促进药品利用信息监测工作,推动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对于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将起到促进作用[3]。疾控中心药学人员可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某种药物使用的相关指标,进行药物利用研究。

2.4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

在基层疾控中心药学工作中,药物经济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对比分析与评价不同药物的防治方案、药物防治与其他防治方案、不同药学服务与医疗社区服务所产生的相对经济效果。我中心药学人员注重搞好药物经济学评价工作,使疾病防治的成本、效益、效用比达到最佳水平,以减轻患者与社会的经济负担。

2.5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

我中心门诊药房设立用药咨询窗口,由药学人员在窗口开展咨询服务,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基层疾控中心药学人员应利用自身岗位条件开展所属范围内的咨询服务,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药物咨询是药学服务的基本工作,是临床药师直接面对患者用药相关问题答疑的途径[4]。我中心药学人员对用药者和公众应提供的药学信息内容有药品用药咨询、用药选择、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用药注意事项、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药品的价格与报销范围等;药学人员对我中心医护人员应提供的药学信息内容有药品适应证、使用方法、药品不良反应、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药物中毒或过敏时的抢救及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新药(疫苗)信息、特殊人群用药调整等。

2.6开展药学健康教育

药学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合理用药,保障人民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并研究药学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的一门科学[5]。药学作为医疗、预防与疾病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正得以体现。我中心药学人员与医师针对不同季节多发病、传染病、地方病,广泛搜集资料,制订相应的宣传教育计划。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项目培训、提供科普教育材料、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资料及药学咨询等方式向公众传播相应的自我保健知识,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药学人员通过参与药学健康教育活动,引导患者做出理性、健康决定,预防不合理用药,帮助公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7开展药学监护

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美沙酮口服液用于阿片、吗啡及海洛因成瘾者的脱毒(戒毒)治疗。美沙酮属于品,又为高危药品(单剂量初次100mg顿服可有生命危险;用药过量时可引起失明、下肢瘫痪、低血压、右束支传导阻滞、呼吸困难、昏迷乃至死亡)[6],应按品和处方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管理和监督使用。我中心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自2006年9月开诊以来,通过强化美沙酮环节、流程、患者准入管理等药物治疗的规范管理,促进了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工作的正常开展。门诊发药处工作人员在接到处方后,认真审核每例患者的治疗卡、处方及服用剂量,发药时仔细查看其姓名、治疗号、常用量、处方量、服药时间。美沙酮维持治疗属长期治疗,美沙酮口服液应用量大,需长期服药,且针对的是特殊使用对象,因而让患者长期服从药物治疗尤为重要。截至2014年12月,我中心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入组患者共445例,在治患者117例,日均治疗60例次。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药学与相关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服用美沙酮的监护,让每例患者在工作人员监督下服药,避免冒名使用、外带药品等现象的发生,防止药品发生流失和危害社会治安。面对患者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治疗医师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消除患者疑虑,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巩固治疗效果。门诊发药处药学人员告知患者口服美沙酮期间应做到4不要:不要使用其他阿片类物质;不要使用镇静催眠剂;不要使用其他戒毒药物;不要饮酒。使患者能合理、有效、安全地使用美沙酮口服液。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最根本、有效、经济的措施。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有计划、按步骤接种各种疫苗,在相应人群中形成有效免疫屏障,最终才能达到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传播与流行的目的。预防接种实施的基础是疫苗的配置与使用(冷链运转),只有妥善储存和运输疫苗,并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证机体接种疫苗后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7]。我中心药学人员承担全市疫苗的采购、接收、储存、分发、冷链运转及使用管理工作任务,在所有疫苗冷链运转过程中全程温度监控并登记存档。2012年至2014年,我中心向全市各预防接种门诊冷链运转疫苗741次,共运转里程33220km。3年中,我中心管理的全市各类疫苗共使用1637180支(粒)。全市疫苗冷链运转、分发及使用无差错,无事故,为全市各预防接种门诊提供了有效的疫苗冷链运转和预防接种服务。我中心预防医学门诊的药学与相关医护人员根据国家免疫规划与预防接种方案加强对疫苗接种者的监护工作。实施接种前,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对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对发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登记并上报,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监测与处理工作,保障受种者安全有效地接种疫苗。血吸虫病防治服药者:吡喹酮是治疗与预防血吸虫病的首选、常用药物。2012年至2014年,我中心用吡喹酮治疗和预防血吸虫病共1138人次,发放吡喹酮片共20484片。吡喹酮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有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过敏反应等,在服首剂药1h后可出现头昏、头痛、乏力、腹痛、关节酸痛、腰痛、腹胀、恶心、腹泻、失眠、多汗、肌束震颤、早搏等;成人服药后多数心率减慢,儿童则多数心率增快[8],有严重心、肝、肾病及有精神病史者应慎用。为保证服药者用药安全,我中心药学与医护人员注重对服药人群进行用药指导和药学监护,在向服药人群发放吡喹酮时交待其使用方法,提示服用吡喹酮期间的注意事项,防止过量用药,以及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处理措施。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对人体的损害,以防范和降低吡喹酮的用药风险。

2.8药学干预

药学干预要求疾控中心药学人员对医师处方进行规范性和适宜性监测,对发现的问题与医师沟通,及时调整给药方案。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了其乱用、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当前医药界关注的热点[9]。我中心皮肤性病门诊用于治疗性传播疾病的抗菌药物用量相对较大,中心药学人员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做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防治抗菌药的过度使用,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管理水平。药学人员对于临床中存在的常见用药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医师进行宣教、培训,以增强医师合理用药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10]。我中心药学人员通过对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有效干预,门诊医师抗菌药的用药水平明显提高。

2.9处方点评

我中心按处方点评制度与处方点评量化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组织中心相关药学人员、医师、业务管理人员和中心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评价处方书写规范与药物使用的适宜性。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科学严谨的学风,进行学术性和理论性分析,结合药学和行政干预手段,促进合理用药水平[11]。处方点评有利于规范处方,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水平,减少用药错误,降低医疗风险[12]。如某冠心病伴缺铁性贫血患者,医师在同1张处方开具复方丹参滴丸和复方枸橼酸铁铵糖浆合同时服用治疗。复方丹参滴丸中的丹参除内含有丹参酮外,还含有丹参酚,枸橼酸铁铵分子中有Fe3+,两药同服,在体内可发生络合反应,生成不溶性的丹参酚-铁络合物,不利于铁的吸收。在处方点评中发现此处方后,药学人员明确指出此为中成药与化学药配伍禁忌的用药不适宜处方。通过处方点评,了解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其原因。基层疾控中心药学人员要应用所学的药学知识,体现出“专业水平”的服务,保障用药安全。

2.1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

随着药品(包括疫苗)的层出不穷,要求基层疾控中心药学人员做好药品不良反应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与报告工作,关注用药者在用药过程中所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药源性疾病造成的危害。建立我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点,由药学部门专人负责定期深入各监测点,了解并收集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由医师与药学人员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药学人员分析与整理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规定要求上报。我中心药事委员会督促各相关门诊和业务科室主动填写药品不良反应及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并加强对基本药物、中药注射剂、高风险类药品、疫苗的重点监测工作。

3体会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公众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药学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医院、疾控中心以及社会对药学人员提供药学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基层疾控中心药学人员应明确其职责定位,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训,加强疾病防控、临床、药物防治与联合用药知识的学习,完善管理,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充实药学服务内容,延伸药学服务范围,根据社会不同人群、年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给予不同形式的药学服务,逐步建立一整套具有特色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药学服务体系;积极向用药者宣传药学服务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与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坚持以人为本,以用药者为中心,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充分发挥其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从而提高用药者的医疗及生活质量,促进医疗、预防与药学健康发展。

作者:胡进平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廖瑞斌,翁开源,陈洪进,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学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药事,2014,28(6):660-663.

[2]杨木英,刘茂柏.门诊药师在处方审核中的作用与问题[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14):1217-1219.

[3]闫庆松,杨悦.药物利用研究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0,21(4):318-320.

[4]刁红星,何梅凤,唐细兰.窗口咨询与电话咨询在药学服务中的质量比较[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1):1775-1776.

[5]李东,谢守霞,肖永新,等.药学健康教育[J].中国药业,2006,15(20):1-2.

[6]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376.

[7]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7.

[8]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48.

[9]胡进平.某中心门诊部抗菌药利用调查[J].药物与人,2014,27(10):24-25.

[10]计成,葛卫红,张海霞.药学干预对促进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19(2):165-166.

[11]张石革.“医改”深化和药房自动化实践下的药学监护[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1):4-1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第4篇

关键词:疾病预防中心;档案特点;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时,形成了大量的业务技术档案,档案管理是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档案工作更应与时俱进更好地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服务。

一、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常见问题

1、档案综合管理能力差

资料移交归档没有相应的规范,以致有些科室资料没有进行分类就拿来归档,有的科室资料都不归档;有的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比较落后,有的单位档案管理科室对档案缺乏整体管理能力,许多数据资料未能及时归档。缺乏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绝大多数单位档案管理员都是非专业人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很多单位也比较缺乏,很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更换频繁,获得档案专业助理馆员技术资格人员极少。

2、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不全并且档案未能及时归档

很多单位有专用档案库房,但有些单位没有档案柜、防盗门窗及防火、防潮设备,按照国家标准,必须配备档案移动式密集架、空调、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等较为先进的设备。

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人员不专业,一些单位档案未能及时收集上交,以致档案堆积过多,未进行规范整理,很多单位只重视行政文书、业务、人事、会计等档案的收集归档,往往忽略基建、仪器设备、科研项目等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以致有些资料遗失。并且很多档案资料非常珍贵,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资料进行研究利用。[1]

二、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

1、提高档案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需要各疾控中心设立专门的专业化档案管理室,并录取相关专业且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工作人员,对档案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在上岗前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持证上岗,同时,要设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疾控中心领导要组织档案管理工作者到兄弟单位进行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型的工作研讨会,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工作人员还要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的相关技能,如医学、法律、计算机等,增强档案管理能力。

2、完善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

良好的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在加大对该工作的资金投入上,疾控中心要针对各自的不同情况,配置不同的软硬件设施,确保档案室的高效、安全运作。中心领导要从投入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用标准、规范的准则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要在档案室配备防火、防潮、防盗等各种设备,确保档案室的安全,同时,要在档案室内安置空调、移动密集架等

基础设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善。中心领导要建立档案管理检查小组,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3、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信息化社会的进步迫使档案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化管理,才能使档案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更好地完善档案采集、管理等,为档案信息的合理、科学管理提供方便。档案管理人员手工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效率低,查阅不便,而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起来就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信息的及时查询。要切实改变当前大多数疾控机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尚未归档的现状,制定专项疾控电子文件归档制度,采用先进成熟适宜疾控工作的电子软件,切实达到与纸质文件同步归档。

4、实行档案两级管理

将档案管理工作分成中心级和科级的两级管理。中心级的档案具有综合性、学术性的特点。而科级的档案则是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这些档案资料要根据其服务对象的发展情况而变化,具有易变性。疾控中心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制定出明确的档案两级管理工作标准,明确区分中心级档案和科级档案。成立中心级档案管理部门和科级档案管理小组,由专业人员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以下是列举两级管理范畴:

①中心级业务档案的范围

业务工作法规、标准、技术方法和业务工作规划、方案、措施等重要文件材料;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生常见病等疾病防制方案及总结;疫情年报、月报表, 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 疾病监测年报、月报表; 资料汇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包括作业指导书、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射线防护、职业卫生的各种监测计划、总结以及专题性调查分析与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的有关材料(如调查报告及现场调查记录或年度综合性分析总结);科学研究过程形成的有关材料;微生物学、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性总结;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题性总结等。

②科室级业务档案的范围

疫情、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材料(如个案调查表, 现场调查记录, 人员寻访记录, 检验结果及处理报告);专题调查, 包括调查设计、分析、调查报告或总结;常规性卫生监测材料(如技术规范标准、监测记录、记事, 监测小结, 控制结果, 监测报告以及经常性卫生检查、抽查材料);预防性卫生监测材料(如服务对象新、改、扩建项目的审查材料;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 包括体检表、检验单、统计表); 培训计划、教材及小结;实验室检验的法规、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如检验原始记录、结果报告)等。

根据以上疾控中心档案分类,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列举如下:

①做好档案的评估分类

档案形成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归整处理,待文件涉及的事务处理完毕,档案人员即可以对档案的保存进行价值评估,根据档案的类别和重要程度分别进行初步的筛选和整理:筛选一部分不重要的暂放别处;将涉及跟疾病健康等有关的留存下来,以备随时查阅和调用。评估工作对档案人员是个严峻的挑战,它要求档案人员有发展的眼光和专业的知识,能够在数量众多、内容庞杂的文件中挑选出那些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进行归档。

②做好档案收集工作

在档案最初归档时要认真检查形成档案的一系列材料,发现有附件而未及时归档的要催要,同一事项有外来文件未按时上交的要跟踪收回,以避免长时间留在个人手中而遗失。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档案整理工作必须从平时做起。对于登记后的资料,首先应鉴别该文件是否具有保存价值,如果其中一部分随着现行效用的完成,失去其保存价值就淘汰;有些资料,退出现行领域后,却具有储存价值,能使后人通过其载录进行借鉴,因此应按档案整理规范要求重新装订归档。

③疾病档案的筛选和管理

疾病档案的筛选和管理很重要,疾控中心进行传染病档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方便以后查找信息,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本着负责的态度,确保传染病档案收集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尤其要注意平时积累并进行及时记录,把收集到的全部文件资料按照科学的分类方法进行立卷,形成目录卷宗,对不同病种、不同疫情的传染病资料务必要收集整理完备,杜绝出现缺漏现象,确保传染病档案的系统性、完整性对于传染病档案所使用的文字、图像等都要符合国家的标准,编写出的文件资料要与国家标准的真实参数、数据相符,以方便其他工作人员查阅参考。[2]

④多交流,接受新知识

档案人员要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对遇到的困难要多请教上级档案主管部门,不能凭主观臆断,一定要结合本单位的职业特色。同时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强化责任和职业意识。利用各种机会,多沟通多交流,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明浩,侯海翔.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备档案管理的思考[J]. 兰台内外,2010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人民东路居委会片区有人口5000多人,其中居民小组5个,人口3208人,流动人口1801人,灾民搭建的帐篷主要规划在县武装部及县医院旁飞龙广场两桥之间的沿江大道上。经调查棚户区搭建帐篷233个,实有2379人居住,其中:男1273名,女1106名,16岁以下人群354人,17-60岁人群1588人,60岁以上人群268人。管片区内有一所县医院、一个个体诊所,灾民就医比较便利。

管片区内所辖食品生产经营户261家,其中饭店52个,饮食摊点23个,副食店186个。管片区内有水冲式公厕1座,单位水冲式厕所3座,无临时应急厕所,无污水处理系统,粪便经化粪池排入了河道,一般生活用水不经处理排入涪江。

全城共有34个垃圾暂存地,距县城5公里处,有一垃圾处理场,每天收集生活垃圾50-60吨。经焚烧炉,只能焚烧垃圾约40-48吨,并进行填埋。有一专人每天用DDV喷洒一次。

县医院、疾控中心受灾情况:县医院业务用房受损8810平方米,仪器设备损失近千万元;县疾控中心办公用房受损1600平方米(62间),居住用房受损1500平方米(25户),仪器设备损失暂无统计。

二、传染病监测情况

传染病监测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收集2007年1月份-2008年4月份,该县传染病发病情况。

2007年平武县共发现法定传染病15种,计1042例,无甲类传染病病例。年报告发病率558.31/十万,死亡2例(1例艾滋病,1例痢疾),死亡率1.07/十万。乙类传染病9种,计429例;丙类传染病6种,计613例。流行性腮腺炎占第一位(426例),病毒性肝炎占第二位(甲肝12例,乙肝211例,丙肝1例);感染性腹泻占第3位(140例);肺结核病占第4位(114例);细菌性痢疾发病21例。

2008年1-4月份:病毒性肝炎发病60例(甲肝1例,乙肝59例);麻疹25例;肺结核病54例;痢疾4例;感染性腹泻16例;猩红热5例;流行性腮腺炎最多127例;霍乱2001年该县首次出现输入性病例1例,2002年-2007年未发生病例;乙型脑炎2006年发病2例、死亡1例,2007年至今未发生病例。疟疾2004年发病6例,全部为从海南省打工输入性病例;2005年发病1例,为2004年未彻底治疗复发病例。1984年??2003年连续20年未发现疟疾病例,是省市认定的基本消灭疟疾控制的标准县。

该县疫苗免疫情况:据2007年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调查:建卡率97.14%;建证率98.57%:卡介苗接种率95.71%,卡疤率92.38%;脊灰疫苗接种率为92.85%;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90%;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0%;“四苗”全程92.14%;乙肝疫苗接种率90.66%。

(二)掌握县医院2007年至今的传染病发病报告情况。

2007年县医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2种574例,主要为: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猩红热、肺结核病、细菌性痢疾等。2008年1月5月26日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种198例,主要为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猩红热、肺结核病等。

(三)入棚户调查,主动搜索病例。分两组深入棚户灾民中逐一仔细询问调查,宣传传染病防病知识,共发现发烧病人1例(已痊愈),腹泻病人2例(已痊愈),湿疹8例。

三、饮水卫生与食品安全情况

截止5月26日,已有11个小饭店,1个卤肉摊,18个副食店开始营业,除1个饭店,1个副食店无卫生许可证外,其余均有卫生许可证,未发现过期变质食品。有1家饭店为集中供餐点,我们重点进行了检查指导。对县自来水厂、乡镇水厂水源水、居住地自来水末梢水累计采集15份,进行了现场快速检验,检验项目包括余氯、氨氮、亚硝酸盐、PH、总硬度、氟化物、总铁、六价铬、砷、氰化物、汞等,除2份氨氮超标外,其余水样理化项目均符合卫生要求。

四、病媒生物密度监测与消毒杀虫工作情况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情况:

苍蝇灭前每视野10个,灭后每视野2个。蚊虫灭前每视野0个,灭后每视野0个。鼠密度10%。(粉迹法)

(二)、消毒杀虫情况

1、截止5月26日,共喷洒消毒药剂66kg,喷洒面积累计79000平方米,喷洒杀灭药剂31.5kg,喷洒面积累计44300平方米,发放小喷壶89个,标杀5kg,百高克5kg,大功达10kg,消毒粉40kg。在临时居住帐篷或住所周围5到10米范围内,使用2.5%的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100倍稀释,做滞留喷洒,防止蜱螨侵害。

2、针对医院临时救治场所、灾民集聚地等重点场所,投放了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大隆等毒饵。为防止老人和儿童误食中毒,要求医疗机构储备一定的维生素K1解毒剂。

3、每天对灾民棚户内空气使用0.5%的含氯消毒剂或0.5%的过氧乙酸消毒。

五、心理干预情况

89名灾民和学生进行了心理干预疏导。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第6篇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探究

1 引 言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的一个社会福利组织,其主要工作就是控制突发疾病、为公共卫生提供服务,预防疾病的发生。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完善的内部控制就更有必要性。内部控制的作用,一是对突发疾病的反应能力以及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二是合理控制相关成本。比如,针对疾病控制的管理制度,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机制,已经对医疗器械、疫苗的采购和使用的控制以及对中心各部门行为的规范。这些制度不仅影响了中心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还对中心能否有效管理各部门的业务量和成本起着关键作用,还可以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因此,内部控制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作用至关重要,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2.1 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环境

良好环境是构成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再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特殊性,其承担的职责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对疾病的预防,还包括对公共卫生的监管;此外,中心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得经费来源,这就给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带来了一定困难。再加上对内部控制缺乏了解,没有市场竞争带来的效益方面的压力,使得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这些都导致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合适的内部控制体系难度很大,即使有一部分已经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也仅仅是一种形式,在整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系中,没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来保证相关制度的有效运行。

2.2 财务管理薄弱

作为一种公共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很多职责都关系着社会大众的生活和健康水平,比如国家免疫规划、重大疾病控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等。而在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范围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相对应的,给其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现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还是在传统的职责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的工作要求。比如,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虽然都制订了相对完善的会计制度,但是其财务人员素质较低,无法准确了解疾病预防控制的相关业务的流程,而且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无法对中心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其他的支出实施控制,导致很多业务难以落到实处,阻碍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公共职能。

2.3 对资产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制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资产就是和医疗相关的物资,如疫苗、试剂等。但是中心对这些资产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控制手段,财务部门在资产的管理过程中,仅仅负责在核算环节和付款环节监控。也就是说,财务部门所做的工作就是把领用或采购情况在账簿上记录,而对于是否想成坏账、呆账等情况,财务部门甚少关注。虽然现在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采用政府采购制度后,物质在采购环节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对于使用环节的控制依然很不理想。“管物不管账、管账不管物”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在收到相关部门调拨的物质后,不能及时入账,没有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状况定期盘点,对于疫苗和试剂不能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保存,导致疫苗、试剂的变质。

2.4 不能有效控制费用支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多种经费来源渠道,处理财政拨款之外,还包括自身业务的相关收入以及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这些都构成了中心的经费来源。正是这种经费来源的多样性,而且中心本身缺乏对资金的管理制度,导致其资金使用情况比较混乱,使用标准不明确、不完善。比如,在费用报销的时候,只需要领导的签字即可,这种制度导致中心内部资金浪费、流失,以及资金被挪用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都给疾病预防控制心的资金管理带来挑战,进而影响其发展和职能的发挥。

3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说,如果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在中心内部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对中心领导层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教育,提高其对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使其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而为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除了对管理层加强教育之外,对于普通员工,应该采用一系列手段宣传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和重要性,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在中心内部上下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观念,以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实施,并保证制度的实施效果和效率。比如,在对一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审查时,查出在资金管理和使用出现违规现象,资金不合理使用现象严重。对此,该中心对内部管理层、财务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针对在审查中出现的问题,相互讨论,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其执行情况纳入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有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而针对内部控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浪费、损失、非授权使用等问题,进行评价,找出控制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和补救措施。

3.2 加强对物资支出和采购的控制

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物资的采购和支出管理薄弱的现象,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对这方面的控制。和普通企业以及其他机构不同的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的物资主要是疫苗、试剂这类有效期较短而且价格较高的特殊物品。由于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可预测性,为了应付突发事件,在采购物资的时候,采购的数额以及采购时间的选择都需要经过认真分析。针对这一特殊情况,为了确保中心采购业务的顺利进行,要求中心在内部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将采购的所有过程都建立相应的审批制度。以疫苗的购买为例,在采购之前,需要建立采购审核制度,根据中心的实际情况分析需要疫苗的数量以及对质量的要求,以此来保证疫苗的采购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并在整个采购的过程中,成立由纪检检查、财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联合成立的小组,共同参与、分工明确,共同管理。在物资使用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授权,根据情况的不同,分为普通决策和特殊决策,在针对特别事件的时候,还应该采用集体决策。

3.3 加大对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力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产的主要特点就是,其来源大多数都是由政府拨款购买或上级拨付,只有很少一部分价值不高的资产由自己采购。比如,像实验设备等高价值资产都是由上级单位拨付,并有财务部门和相关技术部门验收。当验收完成之后,交由资产管理部门并登记在册。在拥有资产期间,还要对资产的维护和运行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上报相应单位并及时解决。另外,在加强中心资产管理和控制方面,还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加强对中心内部专业人员的管理知识培训。比如在实验设备的管理中,要求相关人员在对设备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设备经常性的维护。同时,规范操作人员操作设备的行为,尽量避免由于不规范操作导致的设备损坏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在验收完固定资产之后,管理人员还应该以账务记录作为一句,编制固定资产明细表,并由财务人员根据账册上数量对实物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保证账实相符,防止固定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3.4 加强对资金的控制

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费来源的多样性,这给其资金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这对这种情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以此加强对中心资金使用的监督和控制。首先,在中心内部建立资金使用的审批和授权制度并严格执行,确定资金业务办理人员的业务职责和权限。其次,建立和执行现金盘点制度,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盘点,确保没有违规使用资金现象的发生。如果发生违规现象,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解决相应问题,保证资金的高效使用。最后,对于中心大额资金的使用,需要相关部门的集体决策,只要经过集体决策同意之后,方可批准对大额资金使用。

4 结 论

国内大多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内部控制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其内部控制薄弱的现象很普遍。不仅阻碍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福利。因此,作为现代管理的组成部分,必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部控制建设,以保证中心能够实现其任务目标,保护国家财产,并降低运行成本,减少财务风险,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夏会东.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8).

[2]范淑芳.浅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策略[J].中国市场,2015(4).

[3]刘福生.关于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4(44).

[4]王明艳.关于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4(44).

[5]刘爽.关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4(49).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第7篇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经济状况的不断繁荣,在这种新社会背景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也进行了有效的更新和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任何工作都缺少不了财务部门的支持,所以,在今后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中,将财务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具有十分长远的意义。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完善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现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按照相关问题的产生进行比较规范的规划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进行阶段性的提升,以便用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进行管理与建设。本文以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有效性的提高办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有效办法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运行过程中,由于这种机构属于国家直接进行监管的机构,所以,在该机构的运行状况中,肩负着国家全面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以及科研的一系列工作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的完善对于整个社会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财务管理是整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基础,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不仅仅可以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身稳定健康发展,还可以在新形势的要求下,有效的适应于现实社会状况,顺应时代的整体发展需求,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能力,可以在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服务过程中,更加完善地为国家和人民提供服务。

一、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阶段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按照之前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社会要求状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了国家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以及干预的责任,在面对现在疾病的多发状况下,为了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传染性判断以及疾病与安全之间的预防以及控制的要求,就应该按照现有的背景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财务管理操作,以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具有更加全面的服务内容展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资金大多数都是由国家财务部门进行拨款完善,政府对于疾病控制中心的财务问题,一般是给予比较全面的支持和帮助的,但就是因为资金的流动比较随意,在国家的法规中,对于这种资金投入也没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导致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财务管理阶段的内部控制制度空缺,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财务问题的忽视情况的产生,所以,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阶段,存在着相关内部制度缺乏的状况,这种状况就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不能有效的进行实施。

(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阶段中心不明确

在现有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中,不难发展,相关管理阶段中心任务并不是十分明确,这种不明确的状况就展现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中,正是由于制度上的缺失,财务管理工作始终找不到工作轴心。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第一,应该就财务管理的目标进行制定,第二,进行财务管理的重点分析。这两点的结合,才能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阶段相应工作的完善。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阶段中,首先应该进行相关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这种目标的确定就是将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规划,按照现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进行财务管理重心的确定,就是将财务管理的重心划归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常资产的管理活动中,将之前忽视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对以往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自我革新。正是因为如此,这两种问题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疾病控制中心整体成本核算以及控制的效果,在整体进度方面也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财务管理缺乏相关的系统监测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系统的设定只有初步的规划,并没有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进行相对应的检测,这种未检测的状态,使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已经不能有效的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状况,从而使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实施出现了相对应的局限性。该问题的出现,也是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实施效果的重要原因。

二、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有效性的提高办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完善,在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也应该进行相对应的提升,以方便适应现在的社会环境状态。

(一)明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工作重心

想要进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工作的良好推进,首先应该进行工作重心的明确,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金收益最大化的展现。第一应该进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在该基础上,有效的进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消耗的控制,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资金使用在规定的位置上;第二,应该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金情况进行优化的管理,对于收付款项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运转资金的透明化状态,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的推动。

(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工作重心的完善之后,就应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这种制度的构建应该结合现有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内部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以之前的制度为基础,进行相关细则的更新和完善,查漏补缺,杜绝制度上的缺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部分应该对下面的分支进行内部制度的完善,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一应该进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计监督职能的使用,在会计监督的范围之内,尽可能的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的完善,保证国家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得资金投入有比较充分的使用;第二,应该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财产进行定期的盘点以及清查,这种制度的完善就可以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内部控制中,实现相互监督的机构,约束每一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内部工作人员。

(三)创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理念

在新形势的要求之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理念也应该进行针对性的更新,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管理模式下的创造能力。在现有全新模式的要求下,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来说,应该不断地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技术性以及超前性的意识。在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财务管理中如果没有树立这种意识,就容易导致财务人员的技能使用存在十分明显的局限性,很难满足现实社会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的需求。面对该问题的出现,就应该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人员积极地转变自身的管理观念,在现实的社会状况中,进行职业技能的自我发展,在创新模式的要求下,进行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且,在这种背景下,还应该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人员积极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将新型的思路以及新型的方法进行头脑的填充,以便更好的适应于现在社会发展背景对财务管理的新要求,实现疾病预防控制创新思维财务管理理念的实施,保证疾病预防控制成本核算的一体化展现,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

(四)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新形势下进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完善,就应该将新技术进行充分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使用状况的不断延伸,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进行信息化的深入,将现在的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设置,这种方法的实现就可以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构建和完善。这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工作开展程度,还可以进一步的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系统建设的能力展现,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为财务管理模式的误差进行强有力的控制,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相关地域传染病等疫情传播的应急能力。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面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来说,今后也会有更加全面的进步。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面对这种问题的产生,应该由相关的财务管理技术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再结合现在社会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只有时刻保持及时解决问题的心态,才能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任务进行充分的完善。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创新过程中,应该最大程度地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准确性的提升,同时,还方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有效使用全新的技术形式,为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提升奠定比较稳定的基础。

作者:张胜利 单位: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李亚林,王琳霞,桂习平,李智.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有效性的提高办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274.

[2]王向南.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李炜.天津市高校廉政风险成因及内控机制构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

[4]刘新宇.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1.

[5]朱庆跃.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政治体系构建的历史实践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

[6]刘霄仑.基于COSO与Basel体系并行实施背景下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2.

[7]蔡正茂.区域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的方法学和指标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9.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第8篇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利用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是与各种恶劣的疾病、传染病打交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性非常强。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如果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不达标,会直接影响档案的管理和使用,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开展,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口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者数量稀缺,一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只能“将就”或是由其他职位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达标,水平良莠不齐,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整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的开展。同时,这也是我国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是导致行业混乱的关键因素。(二)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不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做出规范化的要求,没能建立起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致使档案管理工作混乱,档案资料梳理不清晰,归档不仔细。在需要调取使用档案的时候,往往要浪费很长的时间用于寻找档案,效率低下。另外,档案的制作规程不够规范统一,很容易出现前几年和近几年的制作标准不一,装订规则不一,给档案的装订保存造成困难,降低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三)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低。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科技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应当将信息技术引入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存档,梳理档案条例,方便进行永久保存和随时调取,这样不仅减小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能够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尝试建立起自己的档案管理系统,但是系统适应性差,功能不健全,使用起来束手束脚,一直难以发挥预期作用。所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也是迫在眉睫的。(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力建设和发展医疗卫生行业。但是,作为医疗卫生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疾病防治工作,却没有得到多少资金支持。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和建设一直十分缓慢,而且,在一些小型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十分简陋,各种基础设施不达标,开展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二、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优先聘用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首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提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设立专门的部门,招聘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同时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在业务技能提升的同时,让档案管理人员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复杂性、保密性等多重特点,所以在招聘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时,一定要严格把关,重视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一旦发现合适的人才,不要吝惜,给出较好的待遇,让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无后顾之忧,将精力集中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的离职几率,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二)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就必须建立起严格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以我国的《档案法》为核心,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制定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的制作和归档工作,制定统一的检索条例,方便档案的检索和调取使用。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定期对档案书里情况进行检查,用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三)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水平,适应当今信息化发展的潮流。档案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的信息化水平,培养专门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建设完整的电子档案信息库。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进行梳理,积极与档案管理系统的编制人员进行沟通,使得系统功能更加完备,更加切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根据各种查询需要,完善档案管理系统的查询功能,提高查询效率,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四)加大对疾病防控工作的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是医疗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支持力度,增加在此方面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础设施,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档案管理可以为疾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充足的依据,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档案使用的效率,对于保障老百姓的健康,对于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整体水平,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余惠红 单位: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陈君英.疾控中心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3).

[2]葛兰英.如何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第9篇

关键词:疾控中心;专项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2

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金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专项资金管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做好专项资金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增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金使用的针对性,通过有效的专项资金管理能够很好地引导资金流向需要的地方,满足相应的资金需求;二是有利于提升专项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其实就是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时效性、科学性加以核查,确保资金管理高质高效;三是有利于降低财政资金运营成本,优化社会资源,使得有效的社会资本得到最大程度的作用发挥。

一、当前疾控中心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专项资金存在“专款不专用”的现象

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有指向的专项资金,本来是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却存在较为严重的资金滥用问题。首先,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像一个“大染缸”,为了所谓的灵活性、一致性,对所有进入资金库的经费“去标签化”,采取统收统支的方式进行资金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资金都不具备“专项”属性了,在使用上更多是以领导意志为转移,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放,看似以需求为导向,实则经不起审计考证,过于随意的操作会导致原本急需区域成为真空地带。其次,在当前中国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这既有利于统一管理但也存在过于层级化的问题,很多政策(包括资金)经过层层传达(拨付)之后往往会出现“资金流失”的现象,导致最后专项资金的使用无法支撑专项服务,专款专用成了一句口号。

(二)专项资金运转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专项资金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提高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原因在于它的“专”与“快”,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资金运转效率低下的问题。首先是在资金的拨付流程上缺少时效性,从专项资金调查、立项到审批、拨付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在拨付手续上出现问题将会影响资金到位问题,对于有时间限制的专项资金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3年的H7N9预防专项资金拨付过程中就曾因为拨付不及时导致H7N9的预防工作开展受限,这与当前过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层级化管理弊端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对于基层单位这种问题就越突出。其次是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扎堆、闲置的问题,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不能很好地进行使用,导致资金进入闲置状态,经常出现因为怕资金回收才在最后期限内扎堆使用、突击使用,这不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运转的效率,也影响专项资金使用的质量,可想而知匆忙的资金使用必然会导致资金使用的效率低下、质量低下。

(三)专项资金缺少有效可行的审计机制

之所以会出现“专款不专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少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有效审计。一是审计缺位,目前审计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非常不足,这源于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所以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金使用缺少相应的审计概念,更别说要细化到专门针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二是审计简单,目前某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计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财务核算,也就是重点只是针对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数据核对,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专款不专用”的一种纵容,正是因为审计不注重考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所以对于专款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就无法衡量,这也就失去了针对专项资金审计的意义。三是审计困难,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审计特别是有效审计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一方面需要有一个健全可行的审计制度,更需要一批具备审计专业知识又能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审计工作的专业队伍,这在当前是相对比较缺少的,当然也缺少审计过程中的经费保障,种种原因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部审计困难。

二、加强疾控中心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规范化: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设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项资金被“去标签化”、“专款不专用”的问题,很重要的是要加强专项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建设,从认知上、操作上进行建立相的使用规范。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认知强化专款专用的严肃性,既然采取专项资金的方式拨付资金,必然有其顶层设计的合理性,也证明在实际操作中有相应的需求,至于因应每个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可以在专项性和灵活性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但是这就要求地方提供科学的更改依据并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提出申请,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提前做好预算(计划),因地制宜的提出资金使用安排,尽量避免挪用专项资金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在资金拨付方式上要有一个规范化的流程,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当中要杜绝“谁有钱谁说话”的现象,对滥用权力的单位(领导)要严加惩处,对资金拨付的数目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公示公开,确保专项资金在从上而下流动的过程中保值足额。

(二)标准化: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率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率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的标准化流程,进而促进资金运转效率的不断提升。一是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要标准化,不管是专项资金的调研、立项还是审批、拨付都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流程,确保专项资金管理(特别是拨付)只要按照流程化操作就没有问题、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有特别紧急的专项资金拨付要建立“紧急拨付绿色通道”,简化专项资金的拨付流程,采取直接拨付到位的方式缩短拨付时间。二是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安排的标准化,为了避免专项资金闲置、使用扎堆,需要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有一个标准化的使用规定,包括资金使用的时间跨度以及在各个时间段的资金投入安排要与业务工作的实际开展工作配套,对于闲置资金的界定与回收等方面可以有标准化的设定。之所以要强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率,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专项资金的运转效率,让专项资金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这其实也是在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成本控制的一种重要体现。

(三)制度化:完善专项资金审计制度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审计离不开对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只有把审计搬到制度化的层面才能真正推进审计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充分重视审计的重要性,对于事业单位属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能因为具备公益性就逃避审计工作,另外要把审计当成完善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而不是当成单位运营的一种负担,特别是对于专项资金的审计意义更大。其次,审计要兼顾数据核对与效益审计,一个健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计机制不能只是关注数字还要看到效益,这就要求建立区别于企业的审计制度,一方面要有对资金使用的数据核对,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求更加细化,要细化到专项资金的每一项经费支出,确保资金使用在数字上没有出入,这是最基本的;另外一方面要在数据核对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性、合理性、目的性、有效性”分析,凸显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性。最后,要加强审计保障,一是要有人员保障,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事业单位)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效益审计概念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有经费保障,要把关于审计的资金纳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预算当中,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有限开展。

三、结语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管理,是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保持专项资金的指向性、目的性;思考如何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加快资金运转的效率,降低资金管理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思考如何通过制度化的审计考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目的性、有效性,彰显专项资金管理的效益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不断朝着专业、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启.略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J].中国经贸,2015(2).

[2]胡菁.试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第10篇

(一)专项资金存在“专款不专用”的现象

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有指向的专项资金,本来是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却存在较为严重的资金滥用问题。首先,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像一个“大染缸”,为了所谓的灵活性、一致性,对所有进入资金库的经费“去标签化”,采取统收统支的方式进行资金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资金都不具备“专项”属性了,在使用上更多是以领导意志为转移,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放,看似以需求为导向,实则经不起审计考证,过于随意的操作会导致原本急需区域成为真空地带。其次,在当前中国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这既有利于统一管理但也存在过于层级化的问题,很多政策(包括资金)经过层层传达(拨付)之后往往会出现“资金流失”的现象,导致最后专项资金的使用无法支撑专项服务,专款专用成了一句口号。

(二)专项资金运转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专项资金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提高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原因在于它的“专”与“快”,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资金运转效率低下的问题。首先是在资金的拨付流程上缺少时效性,从专项资金调查、立项到审批、拨付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在拨付手续上出现问题将会影响资金到位问题,对于有时间限制的专项资金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3年的H7N9预防专项资金拨付过程中就曾因为拨付不及时导致H7N9的预防工作开展受限,这与当前过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层级化管理弊端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对于基层单位这种问题就越突出。其次是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扎堆、闲置的问题,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不能很好地进行使用,导致资金进入闲置状态,经常出现因为怕资金回收才在最后期限内扎堆使用、突击使用,这不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运转的效率,也影响专项资金使用的质量,可想而知匆忙的资金使用必然会导致资金使用的效率低下、质量低下。

(三)专项资金缺少有效可行的审计机制

之所以会出现“专款不专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少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有效审计。一是审计缺位,目前审计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非常不足,这源于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所以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金使用缺少相应的审计概念,更别说要细化到专门针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二是审计简单,目前某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计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财务核算,也就是重点只是针对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数据核对,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专款不专用”的一种纵容,正是因为审计不注重考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所以对于专款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就无法衡量,这也就失去了针对专项资金审计的意义。三是审计困难,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审计特别是有效审计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一方面需要有一个健全可行的审计制度,更需要一批具备审计专业知识又能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审计工作的专业队伍,这在当前是相对比较缺少的,当然也缺少审计过程中的经费保障,种种原因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部审计困难。

二、加强疾控中心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规范化: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设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项资金被“去标签化”、“专款不专用”的问题,很重要的是要加强专项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建设,从认知上、操作上进行建立相应的使用规范。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认知强化专款专用的严肃性,既然采取专项资金的方式拨付资金,必然有其顶层设计的合理性,也证明在实际操作中有相应的需求,至于因应每个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可以在专项性和灵活性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但是这就要求地方提供科学的更改依据并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提出申请,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提前做好预算(计划),因地制宜的提出资金使用安排,尽量避免挪用专项资金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在资金拨付方式上要有一个规范化的流程,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当中要杜绝“谁有钱谁说话”的现象,对滥用权力的单位(领导)要严加惩处,对资金拨付的数目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公示公开,确保专项资金在从上而下流动的过程中保值足额。

(二)标准化: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率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率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的标准化流程,进而促进资金运转效率的不断提升。一是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要标准化,不管是专项资金的调研、立项还是审批、拨付都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流程,确保专项资金管理(特别是拨付)只要按照流程化操作就没有问题、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有特别紧急的专项资金拨付要建立“紧急拨付绿色通道”,简化专项资金的拨付流程,采取直接拨付到位的方式缩短拨付时间。二是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安排的标准化,为了避免专项资金闲置、使用扎堆,需要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有一个标准化的使用规定,包括资金使用的时间跨度以及在各个时间段的资金投入安排要与业务工作的实际开展工作配套,对于闲置资金的界定与回收等方面可以有标准化的设定。之所以要强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率,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专项资金的运转效率,让专项资金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这其实也是在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成本控制的一种重要体现。

(三)制度化:完善专项资金审计制度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审计离不开对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只有把审计搬到制度化的层面才能真正推进审计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充分重视审计的重要性,对于事业单位属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能因为具备公益性就逃避审计工作,另外要把审计当成完善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而不是当成单位运营的一种负担,特别是对于专项资金的审计意义更大。其次,审计要兼顾数据核对与效益审计,一个健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计机制不能只是关注数字还要看到效益,这就要求建立区别于企业的审计制度,一方面要有对资金使用的数据核对,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求更加细化,要细化到专项资金的每一项经费支出,确保资金使用在数字上没有出入,这是最基本的;另外一方面要在数据核对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性、合理性、目的性、有效性”分析,凸显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性。最后,要加强审计保障,一是要有人员保障,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事业单位)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效益审计概念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有经费保障,要把关于审计的资金纳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预算当中,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有限开展。

三、结语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管理,是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保持专项资金的指向性、目的性;思考如何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加快资金运转的效率,降低资金管理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思考如何通过制度化的审计考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目的性、有效性,彰显专项资金管理的效益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不断朝着专业、高效的方向发展。

作者:廖启 单位:仁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张玉启.略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J].中国经贸,2015(2).

[2]胡菁.试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

上一篇: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范文 下一篇:控制变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