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4-11 15:48:28

疾病预防应急预案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琳姑娘”为你整理了这篇疾病预防控制应急能力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应急能力,是有效遏制疾病传染蔓延,保障基层群众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巩固脱贫攻坚验收成果的重要保障。为切实提高全区疾病防控应急体系建设,根据区政协2020年工作安排,今年7月以来,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牵头组织开展了碧江区疾病预防控制应急能力建设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区内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卫生院等单位实地走访调研,赴遵义市播州区、印江县等地学习考察,深入了解情况,广泛听取和收集意见建议,就如何加强我区疾病预防控制应急能力建设,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碧江区疾病预防控制应急能力建设基本情况

今年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根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快速响应,科学应对,精准施策,积极处置,带领全区人民齐心抗疫,疫情防控有效并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疾病预防控制应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强化组织保障,夯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础。碧江区辖区现有市级医疗卫生机构4个,区级医疗卫生机构4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村卫生室68个,医疗机构床位数4176张。区属医疗卫生机构总编制数1317名,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468人(其中在职在编872人,临时聘用596人),村医141人。碧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54名,现有在职在编人员49人,内设办公室、免疫规划股、流行病防治股等8个股室。主要负责全区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工作。

(二)开展防控监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一是完善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体系,相继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以及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等,基本实现了全区网络畅通,运转有效,对疫情实行实时监控,加强传染病早期预警。二是建立健全了区、乡、村三级疾病防控网络,同时建立了延伸到各乡镇的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三是区疾控实行24小时疫情监测值班制,每天至少4次对传染病网络直报进行审核,动态掌握全区传染病发生情况。四是对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伤寒等重点传染病实行预警反应机制,一旦出现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三)建立应急预案,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应急指挥体系进一步健全,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区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特别是自年初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县级领导干部任副组长,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碧江区应对新冠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先后建立《碧江区卫生健康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碧江区卫生健康系统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预案》和《碧江区道路交通事故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快速抢救预案》。三是充实调整了应急队伍建设。由应急管理、专业处置、技术保障、后勤保障、新闻宣传等人员组建了碧江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四是加大了应急设施、设备等硬件及应急物资储备的投入。进一步充实了应急专用车、手推式大型喷雾消毒机等大型设备,全面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

(四)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一是保障传染病防治工作经费,每年区级财政配套经费18万元用于传染病各项工作开展。二是区疾控中心建设项目已经列入省级2020重大项目库,且省级前期项目编制经费已经下达80万元。三是通过整合抗疫特别国债735万元、中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补助结算资金104万元、中央支持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补助资金806.08万元、区级财政投入资金682万元,共计2327.08万元,用于区发热门诊规范建设、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核酸检测物资储备、哨点工程建设、乡镇转运能力建设、冷链能力提升、冷库硬件建设、流调现场处置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物资储备等9个方面疫情防控能力提升建设,基层疫情防控网将进一步筑牢。

近10年来,全区无甲类传染病发生;近3年平均发病率低于上级要求400/10万的指标,持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无白喉病例报告。2014年10月,碧江区通过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考核验收,成为铜仁市首家授牌的“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区)”。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疾控队伍建设较滞后。一是现有人才数量不足。根据中央编办《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2014〕2号),疾控中心人员编制应按照常住人口1.75人/万人的比例核准,全区按43万人口计算,核定编制应为75名,现有54名,与编制、人员配置标准相差甚远。二是人才队伍不稳定。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的通知》(人社部发〔2020〕13号)文件精神,平均每人月防疫津贴为260元-560元,目前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每月津贴平均为90元,薪酬体系不完善。2017年以来,已有5名工作人员调离(2名副高职称、3名中级职称),2名技术骨干辞职。三是人员结构不合理。50人中学预防医学和检验专业的只有21人,非医学相关专业的有4人;其中:40岁以上18人,50岁以上9人。四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匮乏,人少事多,身兼数职。

(二)疾控业务用房严重不足。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2009〕257号)和《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规定,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面积标准应达到60㎡/人,按现核定54人编制计算建筑面积应达3240㎡,若按75人编制计算建筑面积应为4500㎡,其中实验室面积应占35-42%,现全部业务用房不足1500㎡,且地处城市主干道旁。由于办公用地面积不足地域局限,一定程度影响疾病预防控制应急能力提升。

(三)预防控制体系不完善,网络信息监测防控尚需优化。一是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为居民建立规范健康电子档案,提供连续性、系统性、全过程的健康管理服务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应急预案体系欠完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预案体系无法有效衔接。

(四)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疾病防控是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需要公安、卫健、大数据、市场监管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联动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领域依法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保障。综合应急管理,部门、乡镇街道职能职责还不够清晰,整体工作推动不平衡,疫情防控网还需进一步筑牢。

(五)健康教育宣传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健康教育宣传开展主要还是卫生健康部门根据流行病易发季节,制作疾病防控宣传册、宣传折页,或通过义诊、固定宣传标语和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方式进行宣传。相关部门没能主动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宣传,老百姓重医轻防的思想普遍存在,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仍需提高。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专业队伍综合素质。一是增加疾病防控编制,严格把控人才引进质量关口。建议编制部门依据我区疾病控制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现状及工作实际需要制定疾控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二是建立健全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完善专家参与应急工作的机制,开展专家会商、研判、培训和演练等活动,全面提升疾控人才队伍能力。开展乡镇疾病防控应急能力延伸培训,充分调动民营医院的积极性,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技术骨干力量投入疾病防控工作,组建一支能科学有序处置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疾控应急队伍。三是完善用人制度,稳定基层专业人才队伍。鼓励医学专业人员到公共卫生岗位工作,在公共卫生岗位工作满一定年限且做出一定成绩的,在职务晋升、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二)完善疾控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一是快速推动区疾控中心(新区)建设。区疾控中心新区建设项目选址在碧江区川硐新区云董,设计占地面积为858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预算总投资4602.29万元,项目已列入省级2020重大项目库,且省级前期项目编制经费已经下达80万元,但后期项目的开工建设,需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二是加强我区医疗资源配置,把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二期、区传染病医院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三是进一步完善提高疾控医疗设施设备,财政部门在统筹资金时向疾控应急工作重点倾斜,逐年增加区级财政投入,以提高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防控、风险评估、应急诊断及处置能力。

(三)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强化三级信息监测网络建设。一是医疗机构要强化呼吸道、消化道等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并将信息化管理系统与传染病报告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做到传染病报告准确及时。二是要加大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指导工作力度,重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组、医疗机构保健科培训和能力建设。三是指导辖区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照《贵州省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储备应急物资,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切实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强化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信息监测网络,在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工作中要充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智慧化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四)强化部门应急协调统筹,着力提升疾控应急处置能力。将疾病防控工作纳入全区重要民生工程,确定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建立问责制度。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一是在政府平台上及时我区疾病预防控制动态、重大疫情、公共卫生事件等内容,并将疾病监测的主要数据用于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二是强化部门横向联系,加强部门协调,充分整合资源,及时有效的共享数据、信息。三是完善预案体系,建立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定期评估修订制度,并形成定期演练制度。四是全区应急物资统筹调度,科学分配,提高非公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确保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能发挥重要作用。

疾病预防应急预案篇2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

按照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加强疾控中心的基础建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已经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已投入使用。通过硬件建设,大大改善了疾控机构的工作条件。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结合本地区传染病发生流行特点,制定了《应对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和《汉川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人力、技术、设备、物资储备等方面加强了卫生应急工作,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为提高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养,加大了培训力度,对市疾病控制中心的业务骨干进行了重点培训。认真做好计量认证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实验室的管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急性传染病防治

1、紧急疫情处理:

2、网络直报:为了确保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报告,程序规范,保证全市疫情报告网络的畅通。针对当前传染病信息报告不及时的问题,我们严格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全面对我市疫情网络直报情况进行整改,使我市传染病直报及时报告率较去年的有较大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市、乡两级疫情报告网络体系,对全市34名传染病信息管理员实行聘任制,责职到人,奖罚分明,实现了疫情报告定领导负责,疫情资料定责任人收集,疫情网络直报定人员操作。健全了以传染病病例个案报告为基础的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解决了疫情及时报告与订正、常规监测与突发事件预警和流动人口疫情报告管理等诸多问题。我们现已能按月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并建立健全定期公布传染病疫情制度。32个疫情报告网络直报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明确、程序规范、网络畅通。

二、寄生虫病防治

1、疟疾防治:按照上级有关业务部门有关精神,我们于xx年年4月28日如开了全市12个疟疾镜检站的培训动员会,并于xx年年5月1日-xx年年10月1日开展了对疟疾的主动监测我防治工作,目前全市的疟疾镜检工作已按要求完成,共完成对11599人的疟疾镜检,均无阳性病例报告。今年无疟疾新发病例报告。

疾病预防应急预案篇3

“非典”后十年,广东省卫生系统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基础建设、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科学管理等,构筑起了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防疫大堤。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向《中国医院院长》记者讲述了广东省医疗卫生体系十年磨剑的点滴。

《中国医院院长》:广东省卫生系统用十年时间铸建起防疫大堤。面对新疫情,此防疫大堤如何发挥拦截作用?

姚志彬:“非典”十年来,广东省卫生系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广东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卫生应急机制体制建设全面加强,医疗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推进,粤港澳以及国际合作进一步拓展。

可以说,过去十年是广东省卫生事业投入最多、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群众受益最广的十年。

就传染病疫情控制而言,传染病防控非卫生部门一家之力,需要政府多部门协调,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现在,政府多部门的合作机制已经建立,社会参与的自觉性提高。其次,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渐完善,对疫情早发现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再有,随着卫生应急机制体制的建设健全,发现疫情后的反应速度与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同时,防疫大堤在一次次实战中不断加固。2006年,广东省成功处置了4起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在流行病调查、实验室检测、疫情应急处理以及医疗救治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2008年手足口病肆虐期间,将防控重点聚焦于死亡、重症、聚集性病例等一系列的控制策略,有效遏制了疫情进一步扩散。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广东省全国最早提出在全省实施对病例治疗、学校停课、检测权限等进行地区分类管理的策略,果断试行“轻症病例社区隔离”、“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的措施,并全力推进疫苗接种。2010年,东莞市发生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广东省及时发现疫情、准确诊断,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疫情,为应对新发传染病提供了成功经验。

《中国医院院长》:“非典”后政府加大了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投入,疾控体系筑起了疫情早发现的哨所。广东省疾控体系的建设完善有哪些具体体现?

姚志彬:2003年以来,广东全省各级疾控中心新改扩建项目109个,包括省疾控中心、21个市级和87个县级疾控中心,新改扩建面积达74.81万平方米,总投资30.9亿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办公楼的落成,标志着2003年抗击“非典”取得胜利后,历经近十年,广东省覆盖省、市、县的公共卫生体系全面建成。

我们做了相关统计,2012年全省疾控中心办公和实验场所占地面积合计22.5万平方米,办公和实验场所工作用房面积70.0万平方米,分别比“非典”前的2002年增长了85%和105.8%。

同时,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探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省疾控中心和湛江、韶关、潮州、佛山等市疾控中心实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大部分市、县级疾控中心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管理,逐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21个地级以上市的疾控中心都已实现财政全额拨款,疾控机构的公益性得到体现。

而且,疾控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近十年来,全省各级疾控中心人员数量总体上升,硕士研究生以上及大学学历等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大幅增加。

此外,广东省还投入大量资金更新疾控机构的实验室设施,购置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建成了广东省传染病应急和监测实验室网络,2010年又将网络扩大到泛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实验室网络的建设,还增强了广东省疾控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农业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疾控中心、荷兰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国际组织和国外权威传染病防控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医院院长》:十年间,广东省应急体系如何逐步健全完善?

姚志彬:首先是卫生应急机制不断完善,省疾控中心、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职业病防治院应急办先后成立。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是目前国内第一家省级应急医院,应急大楼已于去年启用。截至2012年11月,全省共有16个市卫生局设置了卫生应急机构,有14个市疾控中心设置了卫生应急机构。

第二是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健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制定卫生应急预案900多部,包括《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预案》等总体预案,以及《广东省流感大流行卫生应急预案》等单项预案。“横到边纵到底”的预案体系已经建立,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增强。

第三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更加完善。逐年加强诊断试剂、血清、特效解毒剂、药品、防护装备等物资储备,现库存储备药械近4000万元,并建立了应急物资配送的绿色通道。在特大洪灾和低温灾害救灾防病中,全部救灾防病物资能在24小时内安全运达灾区。在印度洋海啸救援和汶川地震救援中,我省大胆采用包机、专列等方式,第一时间将救灾物品发送到灾区。

在卫生应急人才队伍方面,广东省有60名紧急医学救援卫生应急队员和40名突发急性传染病类卫生应急队员,随时承担国内外卫生应急任务。同时还有318名高级职称专家组成的卫生应急专家库,成立了覆盖传染病、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抗洪救灾等专业的省级专家队伍12支。暨南大学和广东药学院分别开设紧急医学救援和卫生应急管理专业,提供可持续发展人才。

此外,广东省的卫生应急预警和决策机制逐步建立,规范突发急性传染病的信息报告。每年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督导检查,提高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全省21个市均建立完善了流感监测哨点医院,100%的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均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每年分季节进行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分析评估预测,组织专人跟踪国内外新发传染病的发展态势,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并组织专家分析研究。

《中国医院院长》:就医疗急救能力而言,广东省取得了哪些进步?

疾病预防应急预案篇4

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应急队伍

为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科学管理,我中心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制定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对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根据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态势,组织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与此同时,我中心还组建了四个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业组和三支应急处置队伍。同时应急值守工作,安排24小时专人值班,应急处置队伍24小时待命,做到人员到位、联络通畅、反应迅速,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防控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试行)》、《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指南(试行)》、《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南通市甲型h1n1流感疾病预防控制方案(试行)》。结合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中心及时制定了海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对储备工作,加强疫情的监测、报告、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

三、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处置能力

为提高甲型h1n1流感防控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我中心多次对疾控人员进行了多层次的业务培训,4月29日,我市疾控中心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和防疫、消杀科全体人员共32人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5月9日,我们对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组织各专业组及3个应急队伍成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技术培训,5月12日,又对疾控中心全体职工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健康知识测试,合格率100%。5月15日,召开了海门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培训会议,全市各级医疗单位的负责人、防保科科长及乡镇卫生所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后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试。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五次实战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置队伍的实战经验和处置能力。

四、做好物资储备,配备应急装备

按上级要求,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物资储备,包括消杀药品、检验检测试剂、个人防护用品等,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

高标准配备了应急处置装备室,制定了工作制度,流调、消杀、采样、健教各类物品存放整齐,一应齐全。

五、开展健康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让群众广泛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1、制订了海门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2、强化与新闻媒体的链接,4月28日以来,我们与××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日报等大众媒体广泛合作,采用专栏、专访、专题讲座、专题报道、咨询等多种形式,适时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报道。

3、编印和发放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资料。《××健康教育报》第三期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刊,共印28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1万份;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小折页2种各2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展板一套共8块。并及时下发了省和南通疾控中心编印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宣传3种5000份。

六、加强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定时进行疫情监测、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分析工作。

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的监测,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以确认是否存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督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对下列病例的监测和发现:两周内来自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及地区的流感样病例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医护人员中具有典型流感症状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此类病例立即采样送检并对病人进行隔离。

1、流感样病例监测

人民医院是我市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按照统一规定和要求,哨点医院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登记,每周对典型流感样病例、中青年病例、重症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5-10例,送疾控中心保存后统一送市疾控中心检验。

2、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根据《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接到各医院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的报告后,按照方案要求提请卫生局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并按方案要求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实验室采样检测工作。人民医院继续搞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及时发现重症甲型h1n1病例。

严格实行疫情24小时值班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七、落实防控措施,及时处理疫情

6月22日8:30,我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刚从澳大利亚回国发热症状病例,在接到疫情报告后10分钟内,我中心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样送南通市疾控中心检测。15∶30,南通市疾控中心对我市所送该病例咽拭子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6月23日3∶18,省疾控中心对该病例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经省、××市专家组会诊后一致认为:该患者系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根据卫生部下发《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试行)》,我中心对病例发病前1日至隔离观察前所有长时间停留过的地区(疫点)进行了严格的终末消毒。

疾病预防应急预案篇5

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应急队伍

为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科学管理,我中心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制定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对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根据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态势,组织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与此同时,我中心还组建了四个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业组和三支应急处置队伍。同时应急值守工作,安排24小时专人值班,应急处置队伍24小时待命,做到人员到位、联络通畅、反应迅速,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防控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试行)》、《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指南(试行)》、《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南通市甲型h1n1流感疾病预防控制方案(试行)》。结合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中心及时制定了海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对储备工作,加强疫情的监测、报告、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

三、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处置能力

为提高甲型h1n1流感防控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我中心多次对疾控人员进行了多层次的业务培训,4月29日,我市疾控中心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和防疫、消杀科全体人员共32人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5月9日,我们对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组织各专业组及3个应急队伍成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技术培训,5月12日,又对疾控中心全体职工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健康知识测试,合格率100%。5月15日,召开了海门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培训会议,全市各级医疗单位的负责人、防保科科长及乡镇卫生所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后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试。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五次实战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置队伍的实战经验和处置能力。四、做好物资储备,配备应急装备

按上级要求,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物资储备,包括消杀药品、检验检测试剂、个人防护用品等,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

高标准配备了应急处置装备室,制定了工作制度,流调、消杀、采样、健教各类物品存放整齐,一应齐全。

五、开展健康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让群众广泛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1、制订了海门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2、强化与新闻媒体的链接,4月28日以来,我们与××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日报等大众媒体广泛合作,采用专栏、专访、专题讲座、专题报道、咨询等多种形式,适时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报道。

3、编印和发放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资料。《××健康教育报》第三期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刊,共印28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1万份;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小折页2种各2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展板一套共8块。并及时下发了省和南通疾控中心编印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宣传3种5000份。

六、加强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定时进行疫情监测、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分析工作。

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的监测,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以确认是否存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督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对下列病例的监测和发现:两周内来自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及地区的流感样病例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医护人员中具有典型流感症状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此类病例立即采样送检并对病人进行隔离。

1、流感样病例监测

人民医院是我市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按照统一规定和要求,哨点医院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登记,每周对典型流感样病例、中青年病例、重症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5-10例,送疾控中心保存后统一送市疾控中心检验。

2、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根据《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接到各医院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的报告后,按照方案要求提请卫生局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并按方案要求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实验室采样检测工作。人民医院继续搞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及时发现重症甲型h1n1病例。

严格实行疫情24小时值班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七、落实防控措施,及时处理疫情

6月22日8:30,我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刚从澳大利亚回国发热症状病例,在接到疫情报告后10分钟内,我中心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样送南通市疾控中心检测。15∶30,南通市疾控中心对我市所送该病例咽拭子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6月23日3∶18,省疾控中心对该病例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经省、××市专家组会诊后一致认为:该患者系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根据卫生部下发《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试行)》,我中心对病例发病前1日至隔离观察前所有长时间停留过的地区(疫点)进行了严格的终末消毒。

疾病预防应急预案篇6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2009年3月18日以来,墨西哥发生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目前已波及到美国、加拿大等28个国家,其中有确诊病例的国家和地区有15个。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此次疫情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甲型H1N1流感警戒等级提升至第五级。

5月1日,卫生部正式公布2009年第8号公告,确定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为了有效防控和应对可能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认真做好监测防控和应急准备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编制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我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指南(试行)》和《吉林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预防和控制本市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

2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及职责

成立集安市卫生局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见附件)

领导小组的职责:

(1)在市政府领导下,负责全市卫生系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制定卫生系统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统一指挥甲型H1N1流感的应急处理,对各医疗卫生单位防控工作提供指导。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态势,组织力量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进行应急处置。

(3)向市政府报告有关甲型H1N1流感以及应急处置情况。

(4)对医疗卫生单位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和责任制落实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加强与市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2.2 成立甲型H1N1流感应急反应机动队和医疗救治队

(1)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措施提出建议;开展疫情监测、现场应急处置和流行病学调查。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承担甲型H1N1型流感病例应急医疗救治和技术指导;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3 卫生局和医疗卫生单位的职责

2.3.1 卫生局

(1)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我市卫生系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组织开展应急准备和技术培训,对基层防控和应急工作提供指导。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及发展态势,组织开展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3)按照规定向市政府、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甲型H1N1流感以及应急处置情况。

(4)对基层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和责任制落实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组织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恐慌,并组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6)确定市医院为我市甲型H1N1流感定点医院。

2.3.2 医疗机构

(1)立即制定本单位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成立领导组织机构,成立相关应急处置小组。全面实施预检分诊制度。

(2)负责开展对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工作。负责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救治工作。做好院内技术培训、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外环境。

(3)按要求采集、保存样品,专人专车送到指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感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并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4)市医院要成立本院包括中医药专家在内的医疗救治专家组,及时救治病人。定点医院对甲型H1N1流感病人实行先收治、后结算的办法,不得以医疗费用为由拒绝收治或延误治疗。

(5)做好有关卫生宣传教育和病人心理辅导工作。

2.3.3 市疾控中心

(1)市疾控中心要制定本单位防控工作预案,成立相关工作队,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定时进行疫情监测、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分析工作。

(2)负责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对现场进行调查消毒处置,开展对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对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

(3)负责医疗机构从事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考核。

(4)组织必要的诊断试剂、疫苗、消毒药械、卫生防护用品的储备。

2.3.4 卫生监督所

(1)依法开展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检分诊、疫情报告等的监督检查,负责监督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和疫点、疫区预防控制措施落实。

(2)围绕应急处理工作,开展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工作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和公共场所等预防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

(3)依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调查处理应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3 即日起,各医疗卫生单位实行甲型H1N1流感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要求每日上午10:00前将过去24小时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发病、转归等情况汇总,以电话或传真方式向疾控中心报告,疾控中心11:00前向卫生局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 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执行卫生部《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预防控制工作执行卫生部《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指南(试行)》。

附件:1、集安市卫生局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2、集安市甲型H1N1流感应急反应机动队(第一、二、三队)

3、集安市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队(第一、二、

疾病预防应急预案篇7

(一)编制目的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流感大流行是指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从而引起流感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广泛流行。流感大流行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传播迅速和波及范围广等特点。

为认真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监测、疫苗、药物和公共卫生干预等准备工作,有序高效地落实流感大流行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流感大流行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大力宣传流感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立足于早期发现,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2、高度警惕、有效防范。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出现预警信息,快速反应,及时应对。

3、依法管理、依靠科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流感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依靠科学技术,及时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工作,实现流感防治的科学化、规范化。

4、条块结合、分级控制。区流感大流行准备与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防治流感大流行工作统一指挥调度,区卫生局对本辖区的流感大流行的防治工作负总责,各镇乡(街道)负责做好各自辖区内的疫情报告和相关防治工作。根据流感疫情的态势,实施条块结合、分级控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三)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以及《贵州省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和《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定。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区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工作及流感大流行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工作。其他流感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应急预案和防治方案执行。

(五)应对工作阶段划分及应急反应分级

参照《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相应规定,将本区应对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应急阶段和结束阶段。

新亚型流感病毒疫情划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分别实行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应急反应。

流感大流行各应对阶段的划分由有关专家判定,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辖区内实际情况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令,研究辖区内疫区的划定和宣布事宜,向区人民政府和市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议。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指其他国家分离出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生病例,或卫生部已宣布启动应对准备行动的无应急反应阶段。

2、应急阶段

(1)蓝色预警,Ⅳ级应急反应阶段:其他省份发生人类感染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病,但未发生人传人。

(2)黄色预警,Ⅲ级应急反应阶段:本省发生人类感染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病,但未发生人传人;或外省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传播范围相对局限。

(3)橙色预警,Ⅱ级应急反应阶段:本省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传播范围相对局限;或外省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出现较大范围传播。

(4)红色预警,Ⅰ级应急反应阶段:我区发生人类感染新亚型流感并发病;本省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在省内人群中持续快速地传播,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向较大范围扩散或影响多个省份;卫生部或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发生流感大流行。

3、结束阶段

卫生部判定流感大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则应急响应工作结束。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流感大流行应对工作领导小组

区人民政府成立流感大流行准备与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担任组长,负责准备与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有卫生、公安、工商、经贸、物价、财政、农业、民政、交通、教育、环保、食品药品监管、铁道、武警、驻区部队等部门和系统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区卫生局。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承担组织协调及日常工作,向领导小组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具体事务。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区卫生局:为应对工作牵头部门,一是负责领导、协调本区域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妇幼保健机构做好流感大流行预防控制、医疗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包括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应对流感大流行年度准备工作计划;加强流感监测工作和监测系统建设;做好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干预准备工作;定期组织流感防治专家组分析、评估流感疫情,并及时报告;定期对准备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等。二是配合市级有关部门,建立流感监测信息交流机制和渠道;共同做好物资、药品储备;积极开展流感预防控制技术培训及交流活动。三是及时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报告有关流感监测信息,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区财政局:将流感大流行应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同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

区经贸局:整顿和规范药品贸易市场,加强应对期间药品、医疗器械和人民生活必需品贸易的监测,负责组织应急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防护用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和调度,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

区物价局:加强应对期间市场价格的预警预报监测,加大对市场价格行为的监督检查,整顿和规范药品价格、医疗收费,依法查处违法收费行为,维护市场物价稳定。

区教育局:加强学校、托幼机构可疑疫情监测,在专业部门的指导和协助下组织实施学校中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在校内发生和流行,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

*公安分局: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与疫情有关的突发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落实强制隔离措施,配合和支持交通部门开展交通检疫。

*工商分局:负责加强市场监管,维护紧急状态下的正常市场秩序,督促和协调有关企业做好应急药品、试剂、防护用品、生活必需品等物资的生产供应。

区交通局:负责职责范围内的交通检疫,防止疾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优先安排事件处置工作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和紧急救助物资的运送。

区农业局:组织好动物疫情的防治工作,开展与人类接触密切的畜禽相关传染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在发生疫情的农村,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开展农民健康教育,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应急处置药品的监督和管理,在职责范围内组织开展突发事故的查处,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配合。

区民政局:疫情发生时,负责对特困病人进行生活和医疗救助。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社会捐助工作,接受、分配捐助的资金和物资,做好款物管理和发放工作。

区委宣传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舆论监督,正面报道有关信息,加强应急处置的宣传报道、危机心理干预和防病知识普及。

区人劳局:协助卫生部门按照规定及时支付参加医保人员、新农合人员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积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医疗救助费用。

*地电公司:负责现场电力输送,保证应急处置机构重要部门的电力供应。

其它有关部门根据本部门职责和突发传染病疫情处理的需要,在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各镇乡(街道)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在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二)专家组织

区卫生局建立流感专家组,主要负责为疾病诊断、疫情级别确定以及采取的重要措施等提出建议;对流感应对准备提出咨询建议;参与应对流感大流行有关预案、技术方案的编制修订;提供流感大流行应对工作技术指导及培训;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领导小组及专家组工作机制

区流感大流行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了解准备和应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大流行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新预案;通过简报等形式反映准备与应急工作进展情况;通过组织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措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指定要指定负责股室和人员,确保信息和政令的畅通。专家组根据应对情况,合理安排专家积极开展流感大流行应对有关技术科学研究,分析流感应对形势,采取适当形式,及时为应对工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及时提出应对工作建议。

三、应对措施

(一)准备工作

当本预案规定的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阶段工作启动后,在流感常规防治工作基础上,加强以下工作。

1、监测

(1)监测系统建设。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要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感监测工作要求,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流感监测工作,做好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有咽痛或咳嗽症状之一的病例)的采样、标本的登记和送检工作。

(2)监测工作内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要立即熟悉,并按照《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在认真做好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监测等常规监测基础上,加强甲型H1N1流感、人禽流感等疫情的应急监测工作。

(3)报告。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以及卫生部的最新要求和规定进行报告。

(4)新亚型流感病毒的确认。本区首次报告发现人类病例中分离出新亚型流感病毒,需经卫生部确认。

2、流感疫苗准备

(1)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流感疫苗接收、分配、接种管理等工作,为流感大流行应对提供及时有力的疫苗保障。

(2)疫苗使用优先人群

大流行期间的疫苗使用,优先考虑保护为社会提供基本服务的人群和老人、儿童等高危人群,降低流感新亚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3、抗流感病毒药物准备

(1)药物储备。区卫生局负责拟定药物储备的品种和数量,报送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储备。药物储备和调用按照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医药储备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2)药物使用策略。抗流感病毒药物优先用于临床患者的治疗,预防用药优先使用人群包括老人、儿童、职业高危人群及患有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等。

药品使用和预防性用药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治疗性用药由乡镇及以上医疗机构负责。药物使用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

4、医疗救治机构准备

区卫生局指定定点医疗救治机构,收治新亚型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和流感大流行发生后的危重病人,并制定启动临时医疗救治点的工作预案。各定点医疗机构立即对收治条件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迅速解决,确保达到定点救治条件。

5、人员准备

区卫生局负责组建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实验室检测等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和以临床医学专家为主的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本辖区流感防治工作业务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指导做好病人诊断、救治和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

定点医疗救治机构要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危重病人的救治。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组建由素质高、业务精的流行病学、消毒、实验室检测等专业人员组成的疫情应急调查处理小分队。

6、技术准备

区卫生局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技术培训,培训对象包括流行病人员和实验室人员,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和乡村医生,专业人员应当熟悉并掌握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和技术要求。启动应对准备阶段工作后,立即组织一轮次加强培训。

区卫生局要制定应急演练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应急演练,总结提高应急意识和实战能力。

7、经费和物资准备

在上级部门和区各机关的支持下,区卫生局安排落实防治专业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疫情监测、病人救治、应急疫情调查处理等工作所需经费,保障各项防治措施得以落实和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安排审议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及时落实相应经费,保障应对工作顺利开展。

8、部门沟通

区卫生行政部门保持与农业等有关部门沟通,及时掌握有关工作动态信息。

(二)应急反应

各有关部门在区政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落实相应的应急反应措施。

1、Ⅳ级应急反应

在强化各项日常准备工作的同时,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组织流感专家组开展我区流感大流行危险性评估工作。

(2)强化联动机制,建立高危人群监测点,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

(3)强化流感样病例、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人禽流感疑似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本市有关文件要求和规定进行报告。

(4)公路等交通部门优先安排卫生部门有关标本和预防治疗药品运送工作,确保有关检测、诊断和预防救治工作及时顺利进行。其他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应应对工作。

外地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病例后,区卫生局迅速向区流感大流行应对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启动与农业等多部门协作机制,及时沟通有关信息。

2、Ⅲ级应急反应

在Ⅳ级应急反应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

(1)增加监测频率,扩大监测覆盖面,及时发现和排查疑似病例,特别是不明原因肺炎及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的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交通部门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人员实施交通检疫措施,测量体温,对体温≥38℃、具有流感样病例症状者进行医学观察。

(3)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机制,每日信息通报,及时掌握我区及周边地区相关疫情的动态,有针对性地调整防控措施。

(4)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市民自我保健意识。

(5)疫苗和药物。区卫生局组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上级流感中心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掌握有关疫苗和药物研制、生产、分配信息,确保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开展,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

(6)消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和指导做好对可能污染的物品、用具的消毒工作。不需要进行空气和外环境消毒。

(7)健康教育与咨询。本区疫情发生地卫生院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及时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教育群众出现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就医,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外公布咨询电话,接受群众有关流感防治知识的咨询。

3、Ⅱ级应急反应

在Ⅲ级应急反应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监测。本区卫生机构设立并公布疫情报告专用电话,鼓励群众报病,及时进行排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预检分诊工作,配备专业人员,对发热病人进行甄别和鉴别诊断,对可疑病人要及时进行隔离,并采样分离病毒。

(2)疫苗和药物。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组织下,区卫生主管部门及时实施疫苗应急接种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单位医务室可作为应急接种点,但医务人员应先经规范培训,接种点要符合预防接种的基本要求。根据治疗和预防工作需要,区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拟定抗流感病毒药物使用计划,逐级报告到省卫生厅。

(3)区卫生局每日向领导小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本区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情况。本区未发生疫情时,区卫生局每日向领导小组报告省内外疫情及本区应对工作概况。

(5)其它公共卫生措施

检疫:本地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人员实行交通检疫措施,进行详细登记,测量体温,询问有关症状,对体温≥38℃者进行医学观察。对可疑病人,立即送当地医疗机构作进一步医学检查,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本地对来自疫情发生地人员实行健康随访制度,要求每日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健康状况,出现症状者,立即送当地医疗机构进一步医学检查。

健康教育:区卫生部门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教育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病人就诊时或与他人接触时要戴口罩。

4、Ⅰ级应急反应

大流行期间,全区各种应急处置资源由上级政府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

(1)医疗救治。区卫生局根据流感流行情况和上级指令,调动一切医疗资源,加强本区或参加外地危重病人的救治,在必要时,建立和启用临时医疗救治点。医疗机构就诊的所有呼吸道疾病患者均须佩戴口罩,口罩由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负责提供。

(2)监测策略调整。流感监测的重点调整为收集和报告流感样病例就诊数、住院病例数和严重病例、死亡病例情况,病人药品使用和耐药情况、疫苗和其他物品的使用情况,为掌握疫情进展、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医疗救治、疫苗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

(3)疫苗和药物。区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组织评估、预测本区疫苗和药物需求量,联系协调上级有关部门最大程度地满足药物、疫苗的需求。

(4)区卫生局每日向应对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本区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情况,以及本区应急工作情况。

(5)其它公共卫生措施。区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宣传方案,运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及宣传画、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向群众普及防治知识,劝阻群众取消或推迟赴疫区非必要的旅行,劝阻疫区群众取消或推迟赴非疫区的旅行。

区卫生局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就实施疫区封锁、交通检疫、停产、停业、停课等措施向区政府提出建议,并报告市卫生局备案。

区卫生局设立统一的咨询热线电话,24小时解答群众有关流感防治的咨询、举报和投诉。

(三)流感大流行结束

1、评估

流感大流行结束后,区卫生局组织对流感大流行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流感大流行的危害、现场调查处理情况、疫苗和药物使用情况、病人救治情况、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区人民部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2、善后处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对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人员的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补偿。

四、督导

(一)准备工作的督导

区流感大流行应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工作情况的督查。各级领导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督查。各级督查工作原则上每年不少于一次。督查内容包括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的建立和行动机制,监测系统建立和运行,疫苗、药物准备,医疗救治准备,培训及演练,健康教育等。督查组成员由区应对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抽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业务处室负责人组成,并由1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带队,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责任追究制,采用有效形式开展督导检查工作。督查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和通报,对需要整改的,进行动态跟踪督办。

(二)应急工作的督导

疾病预防应急预案篇8

20**年,全镇传染病防制、疫情管理工作以甲型流感、人禽流感、霍乱、不明原因肺炎等重大疾病防制为重点,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管理,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继续加大督导、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综合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重大疫情预测预警能力,确保我镇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一、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要着重规范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程序,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大对疫情信息的利用,加强疫情预测预警,为我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1、高度重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落实各项制度,强化责任意识,确保直报网络正常运行。对每个网络直报单位要进行网络直报技术现场工作指导,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促使网络直报月报告率达100%。

2、定期对疫情进行分析,全面掌握辖区内的疫情动态,每日对门诊日志进行审核,每月5日、15日、25日对门诊日志实行双填字制度,定期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信息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重卡等情况。

3、加强传染病疫情的预测预警工作,定期及时书写预测预报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局,充分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对传染病信息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浏览报告卡片,主动搜索报告病例的聚集现象,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暴发,特别是出现时间、空间等病例聚集情况时,要实时做出预警。对网络直报预警系统每日浏览一次,同时对存在预警信息进行核实,如是暴发疫情,要迅速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并将结果反馈至市疾控中心。切实做到传染病监测完成率达100%;暴发疫情、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暴发疫情调查率达100%。

4、继续指导辖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规范门诊登记、传染病疫情信息核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填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等工作,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确保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科室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衔接,保证疫情报告及时、科学、准确,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发生。促使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达100%;医疗机构无传染病漏报。同时,严格遵循《全国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方案》要求,每年要开展一次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评估辖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现状,并将调查结果及时上报市疾病控制中心。

5、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必须不少于2次上网审核直报单位所报卡片,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及时审核卡片之外,还要求每天15:00之前的报告卡15:00之前必须审核。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点每天15:00之前诊断的报告卡必须当日进行网络直报。疫情直报点对疑似病例要及时进行核实订正;对逻辑错误卡片要及时进行核实订正;在每日审卡完成后,对年初至当日已确认的卡片进行查重;每日查看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公告栏,对上级相关工作要求做出安排部署和落实,并做好工作记录;每月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卡和统计报表导出后,以电子文档形式保存。

6、接到职责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后,要立即对信息进行审核。信息确实者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其中,事件相关信息级别只能选择未分级。在网络直报的同时,立即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并配合县疾控中心在进行网络直报的第二个工作日之前对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级确认,并于分级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订正分级。

7、按照《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逐步做好死亡病例监测工作。

二、传染病防制工作

(一)人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1、要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的管理,密切注视呼吸发热病人的动态情况,督导检查辖区内呼吸发热门诊做好病人就诊登记,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2、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照卫生部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要求,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要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诊疗、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早期发现病人的意识和诊疗能力。一旦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医院应在12小时内组织专家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3、继续开展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人群中流感样病例的发生及其流行特征,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流感或流感样病例的暴发或流行。

4、强化与教育系统的协作配合,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学校、托幼机构建立流感、水痘、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落实晨检和缺课登记制度。一旦学校、托幼机构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相关症状聚集性发病现象,要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确诊疫情后指导学校做好消毒和密切接触者管理,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若突发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按规定进行事件的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5、及时开展免疫接种,做好重点人群的保护工作。各预防接种门诊要充分认识流感、水痘、肺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积极做好组织、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充分认识疫苗接种的重要意义,自觉接种疫苗,提高重点人群的保护率。

(二)急性肠道传染病

要高度重视我县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统一部署,要严防霍乱、手足口病等急性肠道传染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1、各村卫生室要强化工作责任,专人负责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要完善急性肠道传染病各项应急预案,理顺肠道传染病工作流程。要建立健全肠道传染病应急机动队,并做好机动队培训、演练工作,提升应急机动队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要配备必要的药械、交通工具及个人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切实做好急性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2、加强腹泻病门诊监测工作

加强对腹泻病门诊和专桌的督导、管理工作,腹泻病门诊实行独立区域,20**年5月1日~10月31日实行24小时开诊。要强化医疗机构全员培训工作,认真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腹泻症状病人首先要到腹泻病门诊排查治疗,确保及时发现和隔离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腹泻病门诊医务、检验人员要熟练掌握腹泻病诊断、治疗、抢救、检验、疫情报告、抢救知识,认真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做到“有泻必登、有泻必查、有泻必治、有泻必报”,不得有任何漏项。县级腹泻病门诊霍乱快诊率必须达到100%,可疑标本必须经由检验人员或腹泻病门诊医务人员按要求封存,详细登记基本资料后,及时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鉴定。

3、加强疫情报告,严格疫情处理

各村卫生室及本科室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要用最快办法逐级向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尽快上送菌株进行鉴定。对霍乱疫情,要按照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的具体要求,及时进行处理。其工作重点是迅速划定疫点、疫区,严格隔离、彻底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快速灭蝇、彻底消毒饮水和外环境,对密切接触者及疫区的现症腹泻病人采便检验和预防性服药,搞好环境和食品卫生。

5、认真做好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痢疾、伤寒等的监测和防控

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对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痢疾、伤寒等的防治工作,开展全员培训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和诊治,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对重症病例应迅速转入上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重点救治,同时采集标本送检。要加强对其他传染病的监测与管理,掌握疫情动态,提高对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处理能力。

6、卫生宣教

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广播、宣传单、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和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以提高群众的防病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各腹泻病门诊要在5-10月份经常进行预防肠道传染病卫生知识宣传。要印发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宣传单,做好重点人群的预防霍乱、手足口病等急性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

(三)自然疫源性疾病

1、狂犬病防治工作

(1)我院按照《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设置规范(试行)》和《旬阳县疾控中心狂犬病监测方案》等要求,加强对辖区医疗机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的技术指导,及时掌握暴露数量和处置情况。各村卫生室狂犬病门诊要每月5日前将上月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情况形成文档,同时汇总上月暴露和处置情况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甘溪中心卫生院。

(2)科学有效处置疑似狂犬伤人事件,遏制狂犬病疫情;发现可疑犬伤人事件要立即报告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组织人员对暴露人员根据暴露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2、乙脑防治工作

(1)广泛开展卫生宣传,在流行季节做好防病措施,教育群众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2)加强乙脑疫苗接种,保护重点人群。

(3)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医疗机构培训,及时发现和转诊病人,坚决避免延误治疗现象发生。要加强疫情报告,防止漏报和迟报,要做好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发病率和病死率;发现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和处理。发现暴发和出现死亡病例,要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调查处理报告。

3、钩体病防治工作

(1)在流行季节前广泛开展宣传,提高群众(特别是农民)对该病的防病知识的知晓率,教育群众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2)加强疫苗接种,保护重点人群。

(3)加强医疗机构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此病诊疗水平,及时发现和转诊病人,坚决避免延误治疗现象发生。要加强疫情报告,防止漏报和迟报,要做好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发现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和处理。发现暴发和出现死亡病例,要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调查处理报告。

(四)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

按照各种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要求,为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得到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支持,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各村卫生室要配合甘溪中心卫生院,努力做好甲型流感和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的实验室样品采集,对麻疹、乙脑、钩体病等我县高发传染病要采集血液标本。

三、应急机制建设

1、举办重点传染病防制培训,以逐级培训机制继续加强基层的应对能力;

2、开展那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的演练,提高应对突发重大疫情、传染病暴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做好防护物资准备和后勤保障工作,及时预测预警,规范处理、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

四、传染病防控督导工作

上一篇:旅游市场细分概念范文 下一篇:辣椒的栽培技术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