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2-21 04:26:40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20__年我市疾控工作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市卫生工作总体部署,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卫生局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标准,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鼠疫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控为重点,扎实开展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各县(市、区)疾控中心要以完成市卫生局《__市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内容为全年工作重点,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分管领导抓科室,科室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责任书指标进行细化,明确职责,任务到人,定期督导检查,对责任书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于20__年6月30日前将责任书实施情况半年总结报市疾控中心,并于11月30日前上报责任书落实情况全年工作总结。要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把积极开展“疾控机构进医院”工作做为重点来抓,在人员、制度、措施、考核指标方面进行落实,对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加强重点呼吸道与肠道传染病的疫源检索,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进一步加强肺结核病人转诊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医疗机构肺结核病人转诊率和转诊到位率。

二、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最大限度减少传染病危害

(一)鼠疫防治

一是要按照《__市疾控中心鼠疫应急预案》的要求,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宣传方式,确保疫区群众和进入疫区人员全覆盖。二是要充实和稳定鼠疫防治队伍,加强人员培训力度,做好实验室检验、流行病学调查、消杀等疫情处理的日常演练工作。三是要不断扩大鼠疫疫情监测范围,密切掌握鼠间疫情动态,要采取蹲点和重点监测相结合的办法,做好鼠疫疫情的预测和预警工作,对旅游、施工作业人员进入较多的重点疫区,采取灭獭拔源等有效方式,严防疫情发生。四是要进一步落实鼠防检疫卡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加强对偷运獭皮等不法行为的检查与发现力度,防止疫区内的鼠疫宿主动物外运。五是要继续加强鼠疫联防、联控工作制度,除了本地区疫源县之间、与疫源县相邻县之间及外省外地区相关疫源县之间签订鼠疫联防协议书外,还要与进入疫区的厂矿、企业等签订协议书,明确职责,落实协防任务。六是要根据当地实际,更新和完善《鼠疫应急预案》,对疫情储备物资进行检查、补充、处理。

(二)结核病防治

一是要开展《__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__年)》终期评估,制定《__市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20__-2020年)》及20__-2015年实施计划相关工作。二是要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计划及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和实施我市1个点(玉门市)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三是要组织筹备并实施好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整合项目,确保从目前按轮次运转的管理模式向整合为一个项目管理模(来源:文秘站 )式的平稳过渡,如期完成各项指标。四是要按照《第八轮__市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实施方案》,完成市本级和敦煌市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指标。五是要以《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新指南》为指导,全面提升dots实施质量,完成病人发现率、治愈率和卫生部结核病防治“五率”技术指标。

(三)艾滋病防治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做好中长期规划和行动计划评估工作,建立和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机构和长效运作机制,全面、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咨询检测、行为干预和关怀支持等一系列工作。二是要加强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随访与管理,保证70%的病人得到规范的随访和治疗管理,对新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流调率达到100%,首次随访率达100%。四是要做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工作的启动和实施,不断探索、总结、推广经验。五是各县(市、区)疾控中心要完善艾滋病防治专门科室的设置,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工商、 文化、公安等部门和一些非政府组织的优势,做好协调和技术支持工作。

(四)肝炎防治

在乙型肝炎防治工作中,一是要认真组织实施乙肝防治规划,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城市在90%以上,农村在85%以上。二是要认真做好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的补种工作。三是要积极开展甘肃省大学生乙肝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实施项目,完成我市两所高校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在甲型肝炎防治工作中,市县两级疾控部门要按照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甲型肝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甲肝疫情处置预案。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防控氛围,要以学校、农村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甲肝防控知识,培养公众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二是开展疫苗接种,建立免疫屏障,对2周岁以内儿童纳入国家规划免疫免费接种,2周岁以上人群实施自费、自愿接种。三是要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甲肝疫情报告工作,提高预警预测能力。四是要明确工作职责,落实防控措施,要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易感人群甲肝疫苗接种工作,同时要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食堂饮食管理、饮水消毒及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的督查。

(五)继续加强以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霍乱等传染病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完善应急机制,规范应急管理,健全调查和处理各项工作流程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应急工作技术指导方案。二是要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和疫情分析工作,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98%,及时率达95%,准确率达95%以上,及时、定期分析疫情信息,建立预警、预测平台,对当地传染病谱按月进行排序,制作疫情简报,为政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三是要开展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广泛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四是要做好物资储备,完善部门协调制度,健全部门间和地区间联防联控机制。

三、继续抓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工作

一是要按照__市政府下发的《__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及考核评估标准的通知》要求,继续深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苗针对性接种达到规定要求。二是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推进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三是落实健全异常反应接种处理和报告制度。四是继续做好无脊灰状态维持工作,确保afp各项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要求,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建立完善的麻疹监测系统。

四、抓好业务培训及学术活动,提高疾控队伍整体素质

结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际,采取在岗培训和送出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培训途径和提高培训效果。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专业,制定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邀请省内外专家授课,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完成本年度继续医学教育任务。积极鼓励专业人员撰写学术论文和开展科研项目,提高学术水平和活跃学术氛围。

五、开展以实验室改造为依托的项目建设工作

充分利用“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有利时机,成立以中心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项目工作,筛选论证重大项目,找准切入点,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鼠疫实验室改造、流动监测检验车辆、实验室仪器设备、冷链设备、疫情网络直报设备等方面的项目,力求在前期项目谋划和积极争取立项上有所突破,为推动疾病预防控制硬件建设再上新水平。

六、加大职业病防治和农村饮用水监测力度

要求各县(市、区)开展厂矿企业职业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的摸底调查,对辖区内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厂矿企业进行核实调查和建档,督促企业完成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的职业病体检,认真分析危害作业场所职业防护上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帮助企业提高预防职业病的能力。重点要求肃北、敦煌对矿山企业基本情况以及职业危害因素种类、防治机构设立情况、接害工人情况等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本地职业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网络报告。积极开展农村饮用水监测,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生活饮用水安全,按时完成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

七、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一、切实抓好重大疾病防控“十二五”规划实施

(一)血、寄、地病防治:一是血吸虫病防治。全面落实查灭螺、查治病各项措施,高质量地完成血防查、灭螺,查、治病等年度任务。进一步压缩钉螺面积,降低钉螺密度。加大疫情监测和防急感力度,做好沿江重点地带的监测预警,健全渔船民血防工作机制,确保不发生本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配合省血防所,推进“数字血防”建设。句容市通过国家和省联合组织的血防传播阻断达标评估,京口区和新区要完成血防传播阻断达标自评工作。二是寄生虫病防治。健全疟疾疫情报告、通报等制度,继续推行“1-3-7”散发疫情处置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工作规范,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疟疾诊断能力;强化与有关部门协作,有效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对新发现的疟疾患者免费提供抗疟药物治疗,建立重症病例救治专家组,提高重症恶性疟救治能力;有序推进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扬中市和润州区通过消除疟疾省级考核评估。继续抓好食源性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巩固消除丝虫病工作成果。三是地方病防治。严格落实《食用盐碘含量》国家标准,加强对儿童、孕妇等重点人群碘营养及相关健康状况监测,动态掌握碘营养状况,强化地方病防治宣传教育。

(二)艾滋病和性病防治:认真实施省、市《“十二五”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五扩大、六加强”措施,进一步扩大艾滋病检测网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测点建设,继续推广PITC策略和快检方法,力争今年全人群检测覆盖率超过10%,进一步提高病例发现和病例管理水平,降低晚发现的比例。创新高危人群宣教与干预工作方式,提高干预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破解经性传播的防控难题。进一步完善定点医院设置,改进医疗服务,为全市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300人以上,提高药物维持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工作质量,维护艾滋病患者的就医权益。探索对感染者实行早期抗病毒治疗,并强化治疗前咨询和随访干预,促进感染者“早发现、早治疗”。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提高艾滋病感染者的关怀救助水平,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提升防治工作效果。积极开展第三轮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

(三)结核病及麻风病防治:一是结核病防治。进一步完善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发挥疾控机构的牵头作用,强化与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协调配合。按序时进度完成全市1600例肺结核患者的发现工作任务;强化对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10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高危人群(50%)的筛查,促进患者早期发现;并为全市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抗结核治疗。全面实施中盖结核病项目二期工作,落实完善肺结核患者的医疗费用报销流程,减轻贫困患者看病就医负担,确保利福平敏感、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报销比例分别不低于80%和90%;规范肺结核患者诊治,患者管理及交通、营养补助发放率100%;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纳入治疗率不低于85%,督导访视率100%。二是麻风病防治。进一步健全麻风病监测系统,落实定点诊疗机构职责,加大麻风病例早期发现力度,对新发现的麻风病患者免费提供规范化的药物化疗以及畸残预防,降低畸残率,提高患者的规则治疗与管理率,继续实施“春风行动”二期项目,落实对麻风病畸残者的关怀救助。

二、努力提高急性传染病防控水平

保持传染病疫情稳定,全市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趋势,妥善做好各类暴发疫情应急处置。坚持科学有度、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全面做好全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继续做好霍乱、流感、手足口病及虫媒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置。推进传染病疫情监测与预测预警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监测质量,及时发现疫情苗头,提高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处置能力,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妥善处置各类学校传染病突发疫情。协助南京做好我市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与防控等卫生保障工作,确保第二届青奥会的顺利进行。

三、全面提升预防接种免疫规划服务能力

(一)制定预防接种服务规范要求。根据市《规范接种,安全健康》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加大预防接种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力度,根据各预防接种单位实际,及时增加预防接种服务频次,加强预防接种安全管理,科学规范地提供预约告知服务,大力开展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提高儿童家长参与预防接种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实现“实施方案”中的目标。

(二)建立异常反应补偿机制。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提高及时报告和快速处置能力。根据省卫生厅制定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与鉴定办法》及《异常反应补偿标准》,做好我市异常反应个案的补偿工作。

(三)继续保持高水平接种率。为全市6岁以下适龄儿童免费提供国家免疫规划11种一类疫苗接种57万针次以上(其中农村儿童30万针次),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强化流动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与管理,及时进行相关疫苗的补种,并纳入系统管理。新建预防接种数字化门诊8个以上。进一步加强疫苗针对传染病防控,强化疫情监测,规范开展查漏补种和补充免疫,巩固无脊灰成果,持续推进消除麻疹工作。

(四)规范第二类疫苗的接种。根据省卫生厅制定的《第二类疫苗使用指导意见》,规范和改进全市第二类疫苗的接种服务,重点解决在告知、预约、收费、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接种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四、扎实推进慢性病和精神疾病防治工作

(一)深入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围绕建设“健康”、“健康”主线,更新观念,调整思路,将慢性病防控融入“大卫生”范畴,统筹现有资源,形成防控合力。进一步完善慢性病防控网络与综合防控工作机制,整合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三类机构功能,巩固和拓展“三位一体”慢性病综合防控模式及内涵。以辖市、区为单位开展全人群死因监测、“慢五病”登记报告和慢病及其危险因素核心指标监测,提高慢性病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利用。认真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润州区、新区分别申报、创建部级、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京口区、丹徒区、丹阳市、扬中市、句容市进一步做好部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现场考评的准备工作。建立慢性病筛查制度,加大慢性病高危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现力度。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健康管理率分别达40%、50%,规范管理率达到80%以上。探索慢性病社区预防、随访与大医院临床治疗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京口区、润州区做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社区规范管理示范点工作,增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及时总结项目经验,为全市推广慢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工作夯实基础。结合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完善口腔卫生保健服务网络,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宣传,推广儿童窝沟封闭等行之有效的口腔卫生保健适宜技术,抓好儿童口腔疾病干预(窝沟封闭)项目,加强项目督查,提高工作质量,全面完成省厅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规范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治管模式。认真贯彻实施《精神卫生法》,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管理网络内涵建设,强化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和管理率,在册患者管理率保持在80%以上。强化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探索建立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方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落实对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治疗、居家管理、社区康复的有效衔接。开展重性精神疾病规范治疗管理项目试点工作,通过市精神卫生中心、疾控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开展重性精神疾病规范治疗管理工作,形成一套符合我市实际的精神疾病治管模式,并逐步在全市推广。加强《精神卫生法》学习培训,贯彻落实《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病和出院信息网络直报制度,做好患者的登记、网络报告和救治管理,逐步提高治疗率和规范管理率。

五、不断加强疾控机构综合处置能力

(一)全面加大疾控中心能力建设。按照第二个“三年千万”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继续加大投入,加快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实验室检测、诊断实力。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网络系统,努力提高各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率。进一步加强各级疾控机构技术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推进公共医师培训制度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制度,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媒体舆论热点,正面引导,及时、准确地信息,通达社情民意,科学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谐发展。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一、继续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1.继续贯彻落实《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规范化考核评估机制。

2.进一步加快疾控中心建设进度,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备,今年底全部完成建设项目。

3.加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和疾控机构基本信息系统的管理,做好信息分析、评估工作。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县级以上疾病控制管理、现场流行病学、实验室检验管理等疾控人员的培训。继续举办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为各市培养现场流行病学骨干。

5.加强*年度中央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专项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能,促进我省疾病防控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加强重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6.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制定和实施《*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0年)》。成立省级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争取到*年底,对全省50%的县级以上主管领导干部培训一次。落实“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争取年底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65%。完善监测检测体系,继续加强高危人群筛查,4月底前完成公安系统监管场所艾滋病筛查工作。加强示范区督导,总结推广综合防治工作经验,加大力度推进美沙酮维持治疗、安全套使用和针具市场营销等干预措施,*年美沙酮治疗门诊数量扩大到10个以上。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切实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做好免费抗病毒药品的管理,加强艾滋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7.继续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工作,进一步做好非典、人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加强流感疫情监测,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各项工作。完善与农业等部门传染病防治信息的通报、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管理,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8.继续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加大归口管治力度,加强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和追踪工作,加强乡镇中心卫生院查痰点的建设和查痰质量控制工作,逐步开展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的免费治疗工作,开展耐药结核病以及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控制工作。保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100%,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保持在80%以上,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90%以上。

9.加大狂犬病预防控制力度,遏制狂犬病疫情上升势头。加强重点地区督导和疾控专业人员犬伤后伤口处理知识培训,编制防治知识宣传资料,加强对农村地区宣传,普及防治知识。

10.加强鼠防机构建设,完善鼠疫防治管理系统和监测网络。抓好原鼠疫疫源地的灭蚤工作,降低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的密度和数量,加强南方九省鼠疫联防工作。

继续抓好霍乱、流脑和登革热疫情的监测和疫情处理工作,防制疫情暴发和流行。

三、加强免疫规划工作

11.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加快进度,*年底前全省完成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规范门诊建设。加强冷链设备的更新、补充和管理工作,组织制定《*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开展专项督导。抓好儿童卡介苗、脊灰糖丸、麻疹苗、百白破苗、乙肝苗和乙脑苗等“六苗”基础免疫,保持“六苗”接种率达90%以上。建立健全乙肝监测系统,加大乙肝防治宣传力度,开展*年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乙肝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在重点地区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或查漏补种工作,巩固无脊髓灰质炎成果,有效控制麻疹。开展人群免疫水平、疫苗效价、免疫效果和AFP监测。继续加强流脑疫情监测等预防控制工作。

四、抓好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12.制定落实《*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10年)》配套文件,加强重点地区肝吸虫病防治工作,加快肝吸虫病防治进程。开展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实施十周年纪念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专项督导,推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

13.做好《血吸虫病防治条例》颁布后的宣贯工作,加强疫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继续开展原流行区交叉查螺工作,做好粤沪闽桂浙五省区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加强以中小学生为重点的宣传教育工作,巩固消灭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14.以实施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的实施为契机,推动全省疟疾防治工作开展;做好疟疾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和正规治疗工作;加强基层镜检站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报病意识和防治能力。抓好全省消除丝虫病总结评估和世界卫生组织消灭丝虫病认证准备工作。

五、稳步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

15.加强监测和重点市县麻风病防治工作督导,继续推进全省基本消除麻风病进程,做好麻风畸残康复工作。加强性病监测,推行性病规范化门诊试点工作。

16.逐步开展和扩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控制危险因素,降低肿瘤、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学生常见病的发病率。继续做好糖尿病防治示范点工作。加强肿瘤登记、危险因素控制和鼻咽癌、宫颈癌早诊早治试点工作。继续开展伤害监测以及社区口腔综合防治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1.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工作。

2.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人员能力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检测能力。

3.加强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的督查和指导,落实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责任,强化医疗机构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4.完善各项卫生应急预案,更新和充实应急物资储备,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监测和预警工作,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准备工作。

二、夯实免疫规划基础工作

1.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策略,巩固免疫规划达标成果,确保以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90%以上,维持无脊灰状态和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做好疫苗的储运和管理,所有一、二类疫苗使用信息均应转入到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做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2.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要求及时上传率达90%,备份率90%以上,重卡率低于2%以下,接种报表与接种系统符合率达到95%以上。

3.加强预防接种监测工作,妥善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防止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接种。

三、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1.加强传染病信息报送质量管理和信息建设。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制度,对法定传染病登记报告应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要求各类传染病报告率达95%以上。

2.做好对手足口病、流感、霍乱等重点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对传染病的日常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做好聚集性和重症手足口病、“新破”疑似麻疹、百日咳、流脑、乙脑、甲肝、15岁以下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狂犬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工作,要求对每一例重症手足口病、疑似麻疹、狂犬病例应做好标本采集送检工作,全年应完成60例手足口病病例,20例发热出疹性疑似麻疹病例的标本采集送检工作。

3.加强外环境霍乱疫情监测。4—10月份,各医疗机构应开设好肠道门诊,按要求规范填写好腹泻病人门诊登记簿,切实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县人民医院腹泻病人霍乱弧菌疫源检索由县人民医院负责,县妇保院、中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腹泻病人标本统一送县疾控中心检测,县疾控中心应定期开展对江河水系、外环境和海水产品霍乱弧菌疫源检索工作。

四、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省2014年—2015年结核病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如期完成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任务数。

2.认真落实农村困难人群耐药肺结核病人救治政策。

3.开展以县为单位的结防机构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确保新肺结核发现率达70%,病人治愈率达85%以上。

五、加强艾滋病防控工作

1.进一步加大艾滋病监测与检测力度,保质保量完成VCT人员、哨点人群、娱乐场所工作者、公安羁押监管人员和性病门诊的筛查工作。

2.创建右水、白鹅等2个艾滋病宣传示范乡镇。

3.做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管理工作,提供CD4+及病毒载量的检测工作。

4.为艾滋病人提供快捷便利的抗病毒治疗和母婴阻断,完善艾滋病病人治疗信息管理系统,并为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及致孤儿童提供生活救治,关怀帮助,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

5.做好娱乐场所工作者,男同、吸毒人群、性病就诊者的干预工作。

6.广泛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加强艾滋病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工作,进一步做好青少年及党政干部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

7.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2个初筛实验室及10个艾滋病检测点人员的检测水平,创建县妇保院艾滋病初筛实验室。

六、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

1.做好碘缺乏病省级监测工作,完成等6个乡镇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利用电视、手机短信、户外广告等宣传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2.根据《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提出的工作目标,做好肿瘤登记和死因监测报告工作。

3.根据《2013—2015年县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方案》提出的工作目标,做好线虫病、疟疾防治工作。

七、做好重大卫生宣传日宣传活动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1、提供咨询。向辖区居民公布咨询电话,提供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咨询。

2、宣传教育。发放和张贴有关甲型HIN1流感防控的宣传资料,《甲型HIN1流感家庭预防指南》等主要宣传资料一户一册(份),使公众了解预防知识,知道该病可防可治,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3、预检分诊。必须设立预检分诊处、发热(流感样)病例专门诊室和输液留观区域。要加强对预检分诊及有关科室的岗位管理,落实值班人员和工作职责。

4、疫情登记。对发热、流感样症状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必须做好登记工作,详细记录病例的家庭地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详细记录病例的疫区接触史、病人接触史等流行病学情况。

5、转诊与报告。一旦发现聚集性的流感样病例、流行病学史明确的流感样病例、症状较重的流感样病例,必须立即转诊到县第一人民医院,并立即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随访观察。落实好社区责任医生,做好对密切接触者、流感样症状病例、甲型HlN1流感轻症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7天家庭健康随访和医学观察,每日上下午上门各测量体温一次,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填写《甲型HIN1流感居家隔离和医学观察患者转诊单》,立即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甲型H1N1流感病人出院后的随访工作。

7、分类告知。针对社区不同的可疑流感对象,分别发放《流感样病例居家治疗指南》和《流感样病例健康告知卡》、《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指南》和《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健康告知卡》、《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居家隔离治疗指南》和《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健康告知卡》。

8、培训指导。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公共卫生管理员、卫计联络员的培训和指导,重点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知识、管理规范、报告流程和转诊制度进行培训。

9、防护用品。准备好口罩等有效防护物资,及时提供给医务人员和发热病人。

10、配合工作。配合县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配合乡镇(街道)政府、村(居)委会、有关单位和部门的防控工作。

11、现场消毒。对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人家庭,要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负责对辖区内的疫点进行现场消毒,指导疫情波及的单位和社区的消毒。同时切实做好控制院内感染的各项工作。

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工作要点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范文第6篇

2007年疾病预防控制(爱国卫生)工作要点

一、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继续加强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绩效评估研究;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三年建设进展分析评价工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作;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与科学管理,认真做好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装备建设工作;继续开展省、地两级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干部的科学管理培训;推进以案例研讨为主要形式的现场流行病学和常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培训工作;结合疾病预防控制重点项目的实施,组织开展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二、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的管理,强化传染病疫情预测预警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的分析利用。制定下发《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置工作规范》和《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方案》,强化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和考核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会同教育部门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大检查。

三、加大《艾滋病防治条例》宣传贯彻力度,全面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提出的各项防治措施。加强流动人口防控工作,深入开展“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加大对性传播和吸毒传播干预措施的落实力度,继续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和安全套使用的覆盖面,稳步提高治疗人数和保持率。完善以就地治疗、家庭治疗、社区治疗为主的医疗救治体系和救助模式建设,探索制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综合管理办法。

四、落实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坚持不懈地推进结核病防治工作。制定全国耐多药性结核病防治工作框架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工作,逐步建立区域性参比实验室。强化重点措施,在防治工作中提高“五率”(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逐步建立医疗机构发现病人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查指导合作机制。确保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维持在100%,新涂阳病人发现率保持在70%以上,治愈率在85%以上。

五、贯彻落实《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和2006年全国血防工作会议精神,协调血防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部门,结合农业、林业、水利、卫生专项规划的实施,在重疫区全面推广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努力在年底基本达到疫情控制的目标。制定下发《疟疾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落实发热病人血检,疟疾病人及时发现,规范治疗和间日疟休止期根治等各项防治措施,尽快遏制部分地区疟疾发病上升趋势。做好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逐步制定、完善土源性线虫病、肝吸虫病和包虫病防治等相关技术规范,探索适合我国农村特点的寄生虫病干预模式。

六、进一步做好《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强常规免疫规划工作,尤其是流动儿童常规免疫工作,规范预防接种行为。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及时妥善处理。继续做好维持无脊灰工作,加大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力度,落实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强化流脑、乙脑等疫苗针对疾病综合防控措施。

七、继续完善全国流感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开展全国流感实验室监测网络能力评估,切实做好流感暴发疫情调查处理工作。落实与检验检疫机构的通报机制,严防输入性登革热疫情传入和蔓延。严格按照《登革热疫情现场调查处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做好登革热疫情的报告、流调和处理工作。加强与公安、农业、药监等部门的沟通配合,落实狂犬病防治措施。强化对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的培训,做好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布病疫情高发省的防控工作。

八、组织开展《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的中期考核评估,落实《实现2010年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行动方案》。完成重点地区、重点地方病的防治现况调查,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和防病优先的原则,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九、继续完善《国民营养改善条例(草案)》和《中国慢病防治规划纲要》(草案),开展癌症早诊早治和淮河流域重点地区癌症防治工作,完成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深入开展心血管病、糖尿病等防控项目,制定《加强慢病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意见》,促进社区慢病有效防控措施的推广应用,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程,编制学生健康维护规划,开展“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

十、落实中办、国办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促进心理和谐。促进精神卫生法立法进程,制定《全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加强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示范项目和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的管理,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完成《中国伤害现状报告》,开展伤害控制试点工作,探索伤害控制与健康城市和卫生乡镇创建活动的结合点,做好伤害发生、死亡信息的调查收集工作。

十一、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卫生创建活动,推动健康城市、镇建设试点工作和国家卫生村创建工作,修订《国家卫生区标准》和《国家卫生镇(县城)标准》,编制技术指南和考核程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55周年纪念活动。完成全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调查报告,进一步推进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促进社会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卫生防病工作。加强病媒生物控制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范文第7篇

认真贯彻执行。现将《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印发给你请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

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年。全面贯彻全省和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为抓手,推动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以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等重大污染病防控工作和推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为重点,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全面推进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评估。确保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达标和专业人员培训率达到90%以上。

二、大力推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一)继续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战略。

(二)全市开展对8月龄—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力争全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0.5/10万以下。

(三)完成全市15岁以下群第三剂次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完成对0.11万名高校新生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和乙肝外表抗原阳性母亲所生育的新生儿大剂量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做好对所有15岁以下新发乙肝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工作。

(四)加强预防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五)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弥补机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演讲以县为单位覆盖率达60%以上,48小时演讲率60%以上,48小时调查率达80%以上。

(六)加强对流动儿童惯例接种工作的管理。强化AFP监测,确保AFP各项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做好流脑、乙脑等疾病监测工作。

三、着力抓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污染病防控工作。

(一)以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艾滋病感染者发现率、管理率、治愈率和干预措施覆盖率“五率”为基本工作目标。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以中央转移支付项目为龙头,统筹实施全球基金滚动项目,整合和规范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贵溪市第二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扩大艾滋病防治教育和干预的广度与深度,强化暗娼、男男同性恋、流动人口等人群艾滋病监测,积极开展艾滋病宣传示范区创评工作,每县(市、区)至少创立12个艾滋病防治宣传示范乡(镇)和街道(社区)加强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做好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和检测点申报与验收以及督导检查工作;建立健全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提高工作质量。

(二)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战略。提高现代结核病控制的实施质量。一是紧紧抓住肺结核病人发现和治疗这两个关键环节,积极开展结核病控制的各项活动。继续坚持全市现代结核病控制战略覆盖率100%全面完成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在70%以上(421例,其中:贵溪例,余江例,月湖区例)病毒治愈率在85%以上的目标;二是加强对号防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结防机构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三是积极应对耐药结核病、流动人口、肺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这三大挑战,提高防治工作质量和水平。

四、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霍乱、流感、狂犬病等重点疾病防控工作。切实加强手足口病监测;继续开展霍乱弧菌的外环境检索和外埠食品疫源检索工作;加大流感网络实验室和监测哨点医院工作力度;组织开展狂犬病流露处置规范培训;加大全市医疗机构诊疗记录登记指导和检查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污染病疫情演讲管理工作。

六、积极开展慢病防治工作。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为抓手。加强农村地区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的规范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努力减少疾病负担;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死因监测工作,确保及时率>95%迟审率<5%

七、加强多部门合作。争取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艾滋病、结核病等工作经费;加强教育部门协调与配合,进一步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和学校污染病防病技术指导工作;与农业部门合作,加强人畜共患污染病防控工作。

八、加强污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范文第8篇

一、传染病防制工作

大力开展了传染病防控、监测工作,1-6月份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470例,报告发病率167.08/10万,手足口病报告46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未发生重大疫情。积极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宣传、培训、督导工作。

二、加强了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管理工作

我局组织疾控人员组成疾控规范化管理考核小组,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分别对全县14个基层卫生院按照《省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管理考核细则》进行了考评,考评结果14个基层卫生院均已达标。

三、加快了疾控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我县疾控中心检验人员进修率已达100%,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规范化建设通过市级考评达标。

四、强化了艾滋病防治工作

1、有9个基层卫生院检验人员参加了市级培训,取得了个人培训合格证,9个卫生院正在开展艾滋病检测点建设筹备工作,准备7月份申报验收。

2、全县艾滋病新发艾滋病无死亡,病人治疗全面规范。

五、结核病防治工作

今年上半年完成新发涂阳病人40例,初治涂阴38例,肺结核病人转诊率达100%,追踪率100%,追踪到位率95%。

六、免疫规划工作

1、保持了以乡镇为单位常规免疫接种率达90%以上目标,已通过省厅复评考核达标,1-6月份全县共完成免规接种47875针次。

2、全县麻疹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无麻疹发病报告。

3、按照要求开展了AFP病例监测,维持了无脊灰状态。

4、开展了疫苗针对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各项监测指标达到国家方案要求。

5、落实了免疫规划县级配套经费,县财政预算经费17.5万元。

6、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率达到100%。

7、在小松中心卫生院和屏山中心卫生院开展了优质服务门诊创建工作。

七、慢性病防治工作

制定了肿瘤登记和居民死因监测实施方案,召开了启动会,对人员进行了培训,该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八、卫生应急工作

按照今年卫生应急工作要点和卫生应急大比武工作要求,对卫生应急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开展了卫生应急演练。我局在5月16日组织全县疾控队伍进行了卫生应急知识大比武,全县31名疾控人员参加了大比武,大比武理论知识测试后,组织参赛人员观摩了县疾控中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模拟演练,取得了满意效果,对理论测试取得前三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了全县通报表彰。

九、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有待下半年进一步加强的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范文第9篇

明确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卫生工作的要求

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建议》的基本精神,明确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任务,回答了如何发展、靠什么发展和为什么发展的问题。联系到卫生工作的实际,有如下几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第一,关于“十一五”时期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问题

“十五”期间,我国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发展逐步加快。卫生事业突破了单一依靠政府的发展模式,努力调动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医疗卫生服务规模、服务条件、服务水平都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特别是经过抗击非典的斗争,我们加大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应急救治体系、应急卫生队伍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等方面迈出了很大步伐。疾病监测网络不断健全,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发现、控制、有效治疗等都在不断改善,建立了强有力的应对禽流感疫情防控体系。2004年与2000年比较,儿童免疫疫苗接种率由85.3%上升到87.3%;农村改水受益的人口比例由92.4%上升到93.8%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55.2%上升到60%;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由44.8%提高到53.1%。2004年,城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1.4%,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到77.1%,提前实现了2010年65%的规划目标;婴儿死亡率由32.2‰下降到21.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39.7‰下降到25.0‰;孕产妇死亡率由53/10万下降到48.3/10万;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已将近72岁。这些重要指标的变化,充分说明了“十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就。

但是,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医疗卫生服务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矛盾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

一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任务艰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不够健全,尤其是在农村和基层;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应急救治能力不强,一些重大疾病流行蔓延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队伍薄弱、执法能力不强,人才队伍不适应工作需要,以及工作经费缺乏有效保障等。二是我国正面临着疾病谱的快速转变,新发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原有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数又不断增加,疾病预防控制面临巨大挑战。三是医疗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矛盾,优良资源过多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不适应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四是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不合理,公益性质淡化,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严重。今后,卫生事业发展必须要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预防与医疗之间、中医与西医之间、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之间、不同层次的卫生服务之间协调均衡的发展,特别要把发展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作为重中之重。

第二,关于卫生工作体制机制改革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卫生事业也面临着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对于卫生体制改革,我们既要看到取得的明显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既不能用成绩掩盖缺点,也不能用缺点抹煞成绩。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历史形成的,有些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有些是其他方面的问题通过医疗卫生服务反映出来,有些确实与卫生体制改革滞后、监管不到位有关。卫生体制、机制存在什么问题?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如何改革?还需要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我认为,当前卫生管理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公立医疗机构垄断的局面还没有改变,96%的医院是公立医院,政府、社会、个人多渠道发展医疗服务事业的局面没有形成,医疗机构之间科学有序的竞争没有开展起来,医疗服务资源满足不了群众需求;二是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没有理顺,由于政府办医院过多,财力难以支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医院收入的90%以上来自医疗服务收费,客观上形成了靠市场筹资维持运行和发展的局面。这种靠市场筹资的机制是导致医疗机构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医疗费用大幅攀升、群众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及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和效率。

第三,关于卫生工作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

《建议》突出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实现社会和谐。这些要求体现在医疗卫生服务上,就必须坚持卫生事业维护公众利益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必须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特别要注重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公共卫生需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普及健康知识教育,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关注困难群众,维护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和服务收费公道,不能为个人和小团体利益而损害群众利益。

医疗卫生服务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我们要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怀着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执政为民的意识,勇于正视矛盾,敢于承担责任,迎难而上,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于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这些目标和要求涵盖了卫生工作的各项重大任务和重点工作。

“十一五”期间卫生工作的总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全面、持续、协调发展。以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改革医疗服务体制和机制,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维护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坚决纠正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一)强化政府职能,努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的卫生工作职能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降低重大传染病发病率,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衡量政府卫生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二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整顿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加强医疗机构运行管理,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同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制定鼓励政策,创造宽松环境,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壮大医疗卫生资源。三是加强卫生行业监管,按照属地化原则,建立不分医疗卫生机构隶属关系,由当地政府实施行业监管的机制,严格医疗资格准入,规范医疗秩序,强化医疗质量评价,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维护群众经济利益和就医安全。加强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监管,纠正不正之风,减轻群众负担。四是加大卫生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应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进一步加大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力度,优化卫生投入方向和结构,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经费保障要与改革运行机制相结合,扭转其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维护公益性质。加大医疗救助工作力度,关心贫困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居民的看病就医,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中央政府应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卫生发展的转移支付,加强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五是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意识,改善群众生活工作环境,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

(二)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2005年底,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础建设基本完成。但是,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增强能力、提高水平的任务更为艰巨。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目标主要是降低发病率。卫生部《关于疾病控制体系建设规范》要求进一步完善服务模式,明确职能责任,提高服务能力,健全监测网络,完善运行机制,落实工作任务。这既要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积极努力,也要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信息监测网络体系,建立规范、科学、有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建立畅通、快速、准确、标准统一的国家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完善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医疗救治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全面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反应、救治、监督和指挥决策能力。

(三)集中力量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要从维护国家稳定、维护社会公平、维护农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和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思路已经比较清晰,关键是抓好落实。一是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扩大试点范围,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管理办法,调整补助标准,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利益。在集中解决好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的同时,要注意兼顾农民普遍受益。二是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重点加强乡卫生院和县医院的建设。三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网络建设,健全农村防疫和疫情的监测报告体系,每个村都应有专人从事疫情监测报告工作。四是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扩大农村卫生人才定向招生,继续组织城市医生对口支援农村工作。五是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管理,完善运行机制,落实必要经费,防止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要研究建立适应农民经济水平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和医疗服务规范,为农民提供安全、低价的基本医疗服务。

(四)继续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城市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应围绕四个问题进行:一是逐步改变医疗服务由公立机构垄断的局面,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国家、社会、个人共同筹资发展的格局。二是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实行严格的分类管理。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承担能力和人民基本医疗需求,科学确定公立医院的规模,并将一部分公立医疗机构改由社会力量举办,以便为群众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政府集中财力办好一批公立医院,加大投入、转换机制、严格管理、明确政策,使其真正成为为群众提供优质、低价的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医院。公立医院不以营利为目的,国家控制医务人员的工资总水平。三是对现有医疗机构不分行政隶属关系,实行属地化的卫生全行业监管,依法监管医疗服务的质量安全和收费标准,严肃查处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四是积极探索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推进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改革。改革以药养医机制,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格,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规范药品集中采购,降低药品的不合理价格。

(五)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要坚持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实行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加大城市医疗卫生资源调整力度,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居民对基本医疗卫生的需求。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使广大居民普遍享有费用比较低廉、质量比较优良的服务。合理分流病人,减轻大医院负担,充分发挥大医院和高水平医生医治疑难病症和危重病人的作用,优化医疗资源结构,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六)加强卫生法制建设

健全卫生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

“十一五”期间,要加紧制订《初级卫生保健法》、《艾滋病防治条例》、《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护士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订《食品卫生法》、《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同时,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方面的监管,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卫生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关键在这五年。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卫生部2006年十大工作要点着力解决百姓关心问题

卫生部日前印发了2006年的十大卫生工作要点,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工作要点指出,2006年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认真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秩序,严格医疗卫生服务监管,认真研究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行风建设,促进医疗服务行业风气的好转;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继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治。要点指出,要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体制、机制改革,明确职能定位,转变服务模式,落实工作责任。加强规范化管理,研究制订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建立科学考核评估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完善全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加强疫情报告信息的分析利用。科学确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研究探索公共卫生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推进各级卫生应急指挥机构建设,完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工作规范和技术方案。开展卫生应急策略与技术研究,加强专家库和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开展培训和演练,优化物资准备和应急装备,提高卫生应急能力与水平。完善预测预警指挥决策系统,逐步实现计算机自动预警。组织实施化学中毒、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建设和应急医疗救治信息建设项目。探索建立规范、科学、有序、高效的应急救援模式。广泛开展卫生应急教育,密切多部门合作,加强联防联控。

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新发传染病的应急处置工作和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准备。贯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和《艾滋病防治条例》,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强化临床用血安全管理,推进美沙酮维持治疗和针具交换试点,坚决打击非法性病诊疗活动,做好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落实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遏制艾滋病的扩散。做好SARS、鼠疫、霍乱、结核病和人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监测和督导检查,落实防控措施。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加强规划免疫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逐步扩大免疫规划范围,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做好乙肝、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强化部门协调,加强监测和宣传教育,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严格控制血吸虫病疫情。认真做好全国消除丝虫病的评估工作。探索包虫病、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有效干预模式。继续做好碘缺乏病、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等重点地方病的监测、病情调查和防治工作。

开展慢性病防治策略研究,制订慢性病防治规划,推广有效干预措施,加强慢性疾病防治。继续做好牙防工作。推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后续工作,提出改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建议并组织实施。开展全国精神卫生调查,加强精神卫生机构网络建设和社区防治工作。

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要点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2005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新增试点健康发展。探索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落实财政补助资金,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运行;合理调整试点方案,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和覆盖范围;制定完善医疗机构服务行为规范,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收费和服务行为的监管,规范进药渠道和药品价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健全合作医疗管理和经办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加强人员培训,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管理,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开展试点绩效评价,指导各地完善试点方案,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范文第10篇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当前消除麻疹和应对新疆输入性脊灰疫情,保持无脊灰状态的严峻形势和重要性、紧迫性,认清形势,精心谋划组织,周密部署,确保本次查漏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实现今年消除麻疹的目标、维持无脊灰状态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各乡(镇)要实行行政领导和业务人员分片包干制度,要落实驻乡驻村(社区)督导员制度。实行逐级包片,县包乡、乡包村,县级由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有关人员组成督导组,各乡镇要由卫生办、医疗卫生单位有关人员组成督导组进行督导。对于包干责任人要有具体的督导频次和目标责任要求。通过包片督导,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督促纠正。

二、采取常规接种、查漏补种、强化免疫等各种措施,坚持优先接种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的原则,提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针对消除麻疹和维持无脊灰状态工作和形势的需要,今后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工作中,要切实落实卫生部在关于印发年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出的麻疹疫苗和脊灰疫苗优先接种的要求。本次春季全县组织开展集中查漏补种工作后,各乡(镇)卫生办、县乡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对辖区内既往常规工作薄弱的区域、督导中发现的薄弱区域要有计划的开展查漏补种和接种质量评估。按照省疾控中心的要求,要长期性的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即乡级每月一次、县级每两月一次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各乡镇在每月常规接种结束后要排查漏种儿童,于次月补种后与常规免疫报表一并上报汇总表。确保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2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要将麻疹类疫苗和脊灰疫苗的接种率作为免疫规划检查、督导和考核的主要指标。要切实提高接种技术,提高免疫水平,保证高水平免疫成功率。

三、搞好麻疹和AFP病例监测,提高医疗机构麻疹诊断报告水平

县乡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及时开展麻疹疑似病例和AFP病例的监测及标本采集送检工作,开展各科室疑似病例主动搜索。同时,指导和检查本医疗机构落实好院内感染管理措施,防止造成传播扩散。消除麻疹的关键时期和维持消除麻疹过程中,医疗机构要实行科学、严谨的临床疑似麻疹病例诊断和报告制度,尽量减少误诊误报。各医疗机构应建立疑似麻疹病例临床诊断专家组,对每例疑似麻疹病例都要实行专家会诊制度。

四、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实行双向管理,全面提高接种率

除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和管理工作外,还要做好本地外出务工人群中适龄儿童(人群)预防接种宣传和督促、提醒工作。各乡镇、各接种点要经常对外出务工人员出入动态进行摸底调查和掌握,有免疫接种适龄儿童(人群)外出者,特别是存在免疫空白的人群,应要求儿童家长或村医及社区医生通过各种通讯联系(包括电话、QQ邮寄预防接种告知书等)方式督促其到当地接种疫苗,消除免疫空白。

五、积极开展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

根据省卫生厅、教育厅联合下发的文件《关于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甘卫疾控发〔〕331号)要求,各乡(镇)要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学初,小学和托幼机构中各开展一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尽最大可能的发现免疫空白人群和针次不全人群,并及时予以补种和报告。今年3月(春季入学)查漏补种的重点放在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上,对辖区内学校开展麻疹类疫苗的专项查验和补种工作,确保麻疹疫苗和脊灰疫苗的补种率达到98%以上,要对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对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

六、提高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

县乡各医疗单位负责对就诊的麻疹、风疹疑似病例采集血标本,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并立即通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采集的血标本应在24小时内送至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标本后,将血清和标本送检表在48小时内送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血清学实验室。发现暴发疫情时,要快速送检。

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出疹后28天内采集,全血量不少于5ml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七、加强督查力度,落实麻疹、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上一篇:采购工作要点范文 下一篇:经济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