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范文

时间:2024-04-02 10:44:43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篇1

关键词:电工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整合

机电类专业的教学理论基础来自于电工基础,而现代教学则是指要运用信息技术与理论基础知识结合,通过教学的过程与教学的开发、评价、利用与管理实现教学优化。而伴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被运用在了教学领域中,对于电力专业的课程改革而言,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工基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当前电力学科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一、电工基础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来讲,一般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组成等等专业性的基础课程教学,这些基础性的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电子基础的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与其他的传统学科教学不同,电子基础课程的发展非常快,且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做支持,要保证基础技术的时代性与先进性。因此,要求从事电子基础教学的教师必须有充足的经验与先进的教学观念与技能,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以及媒体等学习工具,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电子技术课程学习是一项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的学科,而面对当前高校的课程改革,出现学时压缩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来高效完成课堂任务。此外,一般从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专业教师与电子技术类的专业学生的信息素质普遍都较高,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敏感性、接受能力与适应性都比较强,这也正是体现电工基础学习必须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

二、电工基础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原则。

电工基础的课程整合必须满足丰富的内容,能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引导下,充分考虑电子专业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联系,通过系统性的方法,使得两者之间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整体性的协助教学。而电工基础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才能有效、整体性的提高电工基础教学效率。

1、明确信息技术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电工基础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主体,不能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取代了电工基础课程的主体地位,要保证整合性能继承个体的特征。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只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信息技术,但不能太过花哨和繁多,这样很可能偏离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

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工基础课程存在着某种联系,但教学目标与学科特点也尤其督导的地方。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是取代而是服务,具体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的是教学模式的改变。电工基础课程中的多媒体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带入,这些辅助服务应用在哪里,使用的量等都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设置的,所以,电工基础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必须根据课程的实际特点与情况出发。

2、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工基础课程整合的优点。

前面说到,电工基础课程中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运用只是用于服务作用,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多无法超越的优点。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电工基础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无非就是基础的图形、线路、图标以及原理结构的分析,缺乏趣味,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不能形成。而通过新颖的、生动的、以及丰富多样的画面、图像、声音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复杂的电路图形、内容等生动的表现出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问题策略,还能促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另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不仅能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更全面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教师通过对知识材料的巧妙编排与展示,使得许多重点与难点变得具体、形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更进一步加深了知识在脑海中的记忆,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检测与复习反馈;此外,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电力知识实验,通过实践,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能培养其技能与各项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除此之外,真正的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电工基础教学,协助学生完成知识的交流、构建与讨论,进一步促使学生形成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仅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杨冬云. 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工基础》教学的整合[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5:151+153.

[2]张海银.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电工教学改革的探索和思考[J]. 科技资讯,2008,15:209+212.

[3]段俊玲. 信息技术与电工基础教学的课程整合初探[J]. 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6:125.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篇2

关键字:数字航道;信息化测绘;信息网络服务

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测绘领域的不断渗透、融合,以“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我国的测绘技术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实现了由传统测绘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体系的转化和超越[1]。在现代化测绘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空间数据采集、获取和分析处理技术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建立了多平台、多角度、多传感器构成的高分辨率、高精度、多时相、多光谱的地理空间信息获取技术,实现了网格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地学知识的自动、半自动提取和综合分析,为实现信息化测绘提供了技术支撑。

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航道测绘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数字航道”的建设,对航道测绘的信息化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航道维护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也依赖于航道测绘的信息化服务,建立长江航道的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是实现信息化测绘和“数字航道”的基础和保障。

一、数字航道基本概念

“数字航道”是航道在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中,对航运提供信息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数字航道”是指以航道为对象,以地理坐标为依据,将干流航道及相关的附属设施以多维(立体的和动态的)、多尺度、多分辨率的信息进行描述,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遥感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进行真实航道的虚拟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规划、设计、建设、养护、管理和综合应用。

“数字航道”系统主要由平台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和专题业务数据基础设施)、服务层(航道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层(专题业务应用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和保障层(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规范)等组成[2](如图1所示)。其中平台层是系统的基础,是信息和数据传输的通道;数据层是系统的核心,是系统应用和服务的主要内容;服务层是系统的关键,是系统应用与系统数据之间连接的纽带;应用层是系统的根本目标,是对各级管理部门和社会大众提供信息服务的窗口;保障层是保障系统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的依据。

图1 数字航道构成框架

从图1可以看出,“数字航道”工程是集计算机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系统和相关政策法规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航道测绘是构建“数字航道”系统中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为数字航道提供及时、准确的航道空间信息参考。航道测绘的信息化发展,将更好地服务于长江数字航道,维护航道基础空间数据的快速测量、更新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二、航道信息化测绘的核心内容

为了提高测绘成果的服务能力,现代测绘需要加快向信息化测绘的发展和转变,提升数据采集、处理和应用能力及其信息化水平,提高数据服务的实时性和服务渠道。

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层次结构主要是由技术层、数据层、管理层、服务层和应用层5个层次及技术的创新、支撑与保障体系,数据的获取、建库与更新体系,信息的整合、集成与导航体系,产业化和社会化信息应用服务体系4个体系组成。信息化测绘的本质特点在于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在信息化测绘体系建立后,将能够实现测绘生产自动化、测绘成果数字化和多样化、测绘服务网络化、测绘产品社会化,提升测绘数据的获取能力和测绘成果的服务水平,真正发挥测绘成果的社会效益。

航道测绘的信息化发展和建设,必须以信息技术和现代测绘技术为支撑,要加快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基础工作:(1)加快构建航道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即建立高效的现代化航道测绘基准体系(如CORS系统),建立航道连续性实时监测系统,并构建起服务体系;(2)建立航道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与更新体系,利用常规测量手段,配合多波束测量、航空遥感等先进测绘技术,建立航道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更新体系;(3)加强航道的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建设,以电子航道图和航道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建立面向航运的航道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航道测绘的应急保障服务能力;(4)提升航道测绘装备水平,配备面向信息化测绘服务的快速高精度测量设备,建立信息化测绘装备体系;(5)建立航道的信息化测绘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航道测绘的管理,提升航道测绘的标准化处理能力。

三、“数字航道”与信息化测绘的关系思考

1.两者的关系思考

“数字航道”是连接各级管理单位、采集各种航道信息、面向社会提供高效实时信息服务的综合应用系统,是管理内部业务、支持领导决策、服务社会公众的综合平台。“数字航道”要有准确的航道基础空间数据作支撑,同时也是信息化测绘在航道的具体应用,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1)数字航道的建设,将促进信息化测绘在某航道的发展。“数字航道”将构建一套连接干线的高效通信网络,以及重要的航道空间基础信息、维护管理信息等信息基础平台,并通过与沿江其他通信网络的有效衔接,向航运的用户及沿江地方政府等,提供全面的航道信息服务。

(2)信息化测绘在长江航道的构建,将提升数字航道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信息是数字航道的基础和核心。在数字航道体系中,信息可以分为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其中空间信息是业务管理和对外服务的重要基础,是实现船舶导航定位、某航道畅通安全管理与决策的核心。

2.航道构建信息化测绘

在某航道构建信息化测绘的主要任务面向“数字航道”构建信息化测绘,要以航道测绘的业务需求和管理实际为基础,以实现航道空间数据基础信息的自动采集和综合服务为目标,开展有关技术标准体系的制定,确定信息化测绘的主要内容和建设体系。当前,我们认为在航道构建航道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关键在于:

数据采集的信息化,即实现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实时的水上水下航道信息采集,并实现即时、高效、准确的数据传输;

(2)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即建立干线统一的测绘数据处理和管理平台,实现全线测量数据的集中化处理、存储、管理和维护;

(3)信息服务的集中化,特别是某航道测绘数据服务,将由数据中心提供基于Web GIS、桌面地图、船舶导航、电子海图等多种形式的空间数据服务,实现各种应用和服务的集中管理,增强数据时效性,全面实现航道测绘成果的社会化应用。

四、结语

信息化测绘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测绘行业的科技进步,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在某航道的构建,将促进“数字航道”的建设和发展,并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航道信息服务形式,真正实现实时、高效、准确的航道信息,实现某航道测绘由“生产”走向“服务”,由“静态”走向“动态”,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网络”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健雅,朱庆.浅论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

[2]杨品福,高凯春,陆英.面向“数字航道”的测绘信息化服务探讨[D].北京:测绘出版社,2008.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装备;高中美术;电子白板

1引言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教育教学带来重要支持和帮助,也促进了现代教育改革的进程,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改变了传统美术课堂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方式,丰富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内涵,为美术课堂教学带来重要发展契机,也为学生美术素质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2明晰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的重要内涵

现代信息技术对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形成重要技术帮助,其应用发展空间巨大。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正确运用,最大限度发挥其技术功能,以信息技术装备为主导载体,为课堂教学带来重要直观展示机会,帮助教师创设适宜教学情境。美术教师要用心体会与感悟信息技术给美术教学带来的正面促进作用,要努力转变思想意识、强化具体实践尝试,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转变思想观念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丰富的内容、强大的功能及灵活的手段等资源优势,为现代课堂形成重要助力,同样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形成有力冲击,要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对美术课堂教学的支撑和帮助。要从思想上实现转变,认识到信息技术装备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学科教师要带头从观念上进行更新,切实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对学校发展、教学质量、教师能力及学生综合素质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主动为现代教育手段运用创造有利条件[1]。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性,积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运用与设备维护,更好地发挥现代技术装备的功能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要积极参与到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认识到提高学习主动性,不仅能掌握现代信息知识,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科文化素质的培养及综合能力的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基础设施配备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效运用要以基础设备作为前提,它是信息技术运行的最基本保障。基础设施包括基础平台及学科知识系统,也就是常说的硬件及软件两大部分。基础平台是软件运用的基本保障,它又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如楼房、功能室等关联设备;另一方面为计算机、白板、投影仪、网络硬件、音箱等附属设备,这一类是所有程序及软件运用的基本组成部分。为了让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学科资源有机融合,必须完善基础设施配备。在美术教学中要配备美术信息技术教室,配备专业的美术教学软件,还要有一些辅助配套设施,如绘图仪、现代美术资源库,用以进行现代美术课堂学习与训练。这些基础设备会耗费较多财力、物力等,需要设立专项资金,尽可能让各项硬件指标达到相关部门规定的标准,保障程序的正常运行,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效率。提升设备运用实效受传统教学及学校实际影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并不尽如人意,有些学校由于受当地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思想认识等影响,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基础设施薄弱也就不能保障信息技术软件的正常运用,基础建设不达标也可能导致许多新技术装备功能发挥不出来,影响到实际教学中的整体运用。也有的学校虽然配备了相关设备,在实际运用中却流于形式,出现现代技术与应用严重脱节,严重影响到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功效的发挥。要结合具体美术教学实际,完善信息设备管理制度,如设备管理制度、信息技术装备后续维护管理办法等,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2]。

3加强现代信息装备与美术课堂整合

美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学科,对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道德情操以及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生在身心及思维发展方面呈现特殊性,可以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强化与美术课堂的有机整合,对高中生的艺术能力培养及综合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明晰资源整合要义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主要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块画板外加几张美术挂图,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形式单一,易产生枯燥厌烦感,学习效率自然也不会很高,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习兴趣,更不要说提升艺术能力,发挥美术课堂的艺术感染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其鲜活的画面、个性的动画与文字、动态的视觉,为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教学手段。在美术课堂中灵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Windows中自带绘图软件、金山画王、艺术字天地等专业美术绘画软件,可以很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也利于学生个性潜质和美术能力的发掘与培养。教师要结合教材、学生及教学手段实际,加强研究分析,优化教学设计方案,将每一节美术教学要点与现代信息教育手段有机结合,既让学习要点得到充分展示,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到美术专业知识,并逐渐养成相应的艺术及信息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灵活运用,提升效率美术课堂教学中视觉效果最为重要,学生也最易受到新鲜事物的感染与熏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努力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美术教学活动中,尽最大可能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3]。在备课环节,教师要选用恰当的信息教学手段,如视频展示要用视频播放器,视频播放器与视频格式要兼容(如flv、mov、afs、mpg等格式),展示图片可以用Windows自带的图片处理功能,也可以用专业图片编辑软件,还可以用实物展台进行投放。学生动手实践的专业课,如绘图制作等,可用电脑自带的绘图软件,也可以用专业的绘图制作软件,如Photoshop、金山画王等,无论运用哪种操作软件,都要提前进行相应软件的准备,如下载安装与调试等,确保相关软件在教学活动中正常运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互动学习设计,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如网络共享、网络虚拟空间、互动学习教育平台、课堂学习虚拟空间等。教师通过交互平台将教学要点进行演示,学生集中统一观看,非常方便快捷。学生还可以将课堂的个性学习成果通过网络科技手段与其他人共享,教师和其他学生都能第一时间观看与评价。学生还可以将作业存放在平台空间中,教师及时进行批阅点评及推介。多样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及个性发展,大大提升学习效率。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对科技知识水平要求较高,要想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较好发挥出来,需要将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先要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展开多元专业性教学设计。信息技术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对教师展开专业培训至关重要。但有些学校配备了专业信息技术设备,由于缺少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严重影响到信息技术水平的发挥,也影响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为此,要提升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水平,需要从不同方面给出政策支持。一方面通过主题培训引导教师进行学习,学校要邀请相关人员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对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特点、具体功能及运用进行学习,软件的具体操作,包括音频、视频、图片、文本等信息的相关操作,常用的班班通工程中的电子白板、鼎易实物投影、PPT演示文稿等具体操作,也是重要学习内容。通过主题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运用,再通过开展多种课堂活动进行强化,如美术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运用活动讲课、说课等,还可以通过优秀教师的公开课、新教师的汇报课、小组集体备课等途径,让教师加大运用信息技术的力度,促进美术课堂信息化教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汲取外地现代信息技术装备与美术课堂教学融合的经验,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将信息化美术课堂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注重技术装备的后续维护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属于现代高水平科技产品,在运用过程中要由专业人员操作,才能更好地将设备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用。学校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具体实际与设备特点,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与维护,对出现的异样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对于硬件本身问题要进行调换或维修,对于软件程序问题要及时进行更新或重装。在设备长期不使用时,要将设备移至安全、干燥的环境中,防止长时间潮湿的空气侵蚀设备主体,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具体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装备为信息技术运用提供保障,也让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进行考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纠正认识偏差现代教育信息化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但设备的硬件与软件部分都存有一定的优势及不足。对于艺术性较强的美术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恰当选择运用,让教材、硬件及软件形成最佳配置,真正实现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飞跃性发展。体现适度建设基础装备是信息化运用的前提,但在实践中要立足自身实际,不盲目追求高标准,也不能为节省成本随意选择。这样会严重影响信息技术高效能发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要多方论证与分析,配备出经济性、实用性高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自我效能与资源优势,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控制应用实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不能将所有美术课堂教学方式都用科技手段代替,这样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科学控制运用,不仅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掌握美术技能,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现代信息技术为美术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了美术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加大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强化设备后续维护,努力为高中美术课堂学习保驾护航,更好地促进新课改精神的高效落实。

参考文献

[1]袁亚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9):17-18.

[2]罗艳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历程概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9):21-22.

[3]高敬敬.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课程教育研究,2013(4):126.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篇4

关键词:基础测绘;智慧城市;应用

就现有的研究,测绘技术在数字化及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还大多是停留在文字及使用方法的表面上的论述。对其测绘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工程实例上的推广介绍尚还较少,为此,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对基础测绘技术在河北省保定市雄安新区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进行做简要的论述。

1 智慧城市的特征及建设的主要内容

智慧城市以低碳环保为理念,集现代化城市与数字城市的所有特点及优点,可以理解为是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共同协同作用下进行发展建设起来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本质上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和精确定位系统的现代科技作为后盾,但实质上还是由基础物质提供保障,通过各种技术有效相结合为城市的,其管理和运行实现人们心目中的理想、信息及绿色化,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又相互依连,这是由于智慧城市的发展依托互联网的牵头,而互联网的发展又靠物联网提供基础支持,为此,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物联网和互联网的相互结合。可以为建设一个新型的城市生活系统,实现以人为本及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有利的条件。智慧城市的最大特点是各种信息的融合然后加以利用。因此,智慧城市的主要内容:在生活当中,充分发挥智能自动系统对各种信息进行简化处理后再服务于社会,如现代生活的科技、空间信息的反馈及定位技术的综合使用(云计算技术、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技术)实现系统信息化的管理和城市智能化的建设。

2 基础测绘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实例

基础测绘工作要遵循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定期更新、安全保障的原则(保证基础测绘成果安全)。同时基础测绘使用数字化的技术,包括测绘、网络及3 S等技术,在用于城市的测量时,可为城市的合理规划提供技术及指导上的支持。另外,还可运用于大地、房建、地形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测量,可完成不同种类的测绘。例如,针对房建和交通设施上的建设使用的工作内容,主要体现在基坑的高程和距离上,在选定的区域内,通过使用规划专用的地图,放样测量及验收的工作步骤,以完成数字城市建设的规划。本文介绍几种测绘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在建设雄安新区中的应用。

2.1 水准仪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测出两地面点之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的高程和高差,推算出另一个点的高程。高差法是利用水准仪测量,如图1 所示,已知地面上A点的高程为HA,欲测定B点的高程HB,需要先测出A与B两点间的高差hAB,为此在A与B之间安置一台水准仪,再在A和B两点上各竖立一根水准尺。根据仪器的水平视线,分别读取A及B尺上的读数a和b,则B点对于A点的高差为:hAB=a-b。最后,B点的高程可表示为:HB=HA+hAB。

图1 水准测量原理示意

2.2 3S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用

3S技术集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于一体,如遥感技术工作原理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谱进行探测。而城市空间数据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部分,其包含着地理空间信息、交通控制信息、现状构筑物信息、土地开发信息、各种资源利用以及数字高程模型信息(DEM)等。在空间数据框架中,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为城市的空间、地下管道及地下资源等进行收集数据,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科学性的管理和决策及规划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未开发土地的面积也随时发生改变,因而也往往会按照相关要求对土地变更,这时就可利用动态GPS(RTK)技术具有的精度高和速度快的优点对原有土地的地理坐标、权属及类型等数据进行变更。把变更的数据共享纳入GIS系统中,便可在数字地图上显示出变更的各要素,从而为土地的管理提供方便、及时的查阅,这体现了3S技术在土地管理方面的应用。另外,3S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信息采集中的应用,通常采用手持GPS、RS来进行绿化调查并以GIS为绿化信息建库平台实现3S技术集成,最后以提高绿化信息的精确度,通过流程再造可以更高效的完成绿化调查工作。该方法在雄安新区的建设中进行了实践及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测绘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用发展趋势

自动化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技术,为此自动化测绘技术在将来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21 世纪大放异彩,应用范围广泛,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正如前文所述,智慧城市是节约资源型和高效的城市,而通过自动化及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使得对大地或城市生活监测必定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提高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特别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机器人及测量仪器系统的更新换代,自动化测绘技术将向着5G技术、大规模集成系统自动化技术、数字化、三维可视化技术及人工智能化的方向迈进,甚至足不出门便可完成测绘测量的工作。

4 结语

为适应现代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求,跟上信息化时代步伐,充分重视和应用测绘技术对促进城市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可谓是现代智慧城市发展的一味催化剂。对此,应不断加强并推广测绘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充分发挥智慧城市的各个优点,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人民。

参考文献

[1]耿宗信,何丹青,姜山.测绘新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 25(5):109-110.

[2]侯跃强.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8,31(18):137,143.

[3]刘浩佳.测绘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地理,2016,9(2):112-113.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篇5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经营战略

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关系到企业的筹措与控制、关系到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的提高,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在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基础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现代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通过互联网环境下财务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企业财务管理通路的完善、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流通效率的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强化财务管理能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应注重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保驾护航。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特点的分析

了解并掌握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特点是提高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 根据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特点,企业应认识到这一全新财务管理方式所产生的特定环境,了解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对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同步化作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的集成与综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以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为基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1、整合企业信息化资源-------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的基础

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需要企业对原有信息化资源进行调研,针对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需求确定网络设备优化方案,分步开展网络信息管理设备的建设。通过硬件系统设计、网络环境设计以及软件环境的设计,提供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环境。在对企业原有硬件系统基础上,分析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需求,确定硬件优化与设计方案。在硬件设备服务器及相关设施完成后对企业的网络环境进行评测,以满足财务信息化安全为基础进行网络环境设计。在确定上述内容后,根据企业的经营范围、财务管理内容等进行软件环境的设计。并对市售财务管理软件进行评价,以此为基础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环境。

2、建立集中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的关键

根据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的要求,现代企业在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中还应建立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以核心数据库为基础,将企业各职能部门子系统与中心数据库相连接,满足集中核算及会计动态核算需求。在建立集中财务管理模式时,现代企业还应对各部门相关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以此满足集中财务管理模式需求、促进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3、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为了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系统自身的安全性为基础,以企业内外部网络系统中软硬件防火墙为重点保障企业财务信息安全。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应强化系统使用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及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避免误操作等问题对财务信息安全的影响。通过系统使用者安全意识的培养,使操作人员在计算机的应用中能够时刻保持良好的安全使用习惯、避免病毒及木马入侵造成的信息安全隐患。

三、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作用

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够使企业改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组织设置及管理方式,以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决策权、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而且,针对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需求,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也能够更加完善。通过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还有助于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助于企业财务监控能力的提高。利用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实时性与准确性,为企业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加快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方式、是现代企业规模化发展中必须的重要基础。利用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实时性、准确性,提高企业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掌控能力。通过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运用还有助于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企业快速市场反应能力的构建,提高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建国.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分析[J].财务管理与培训,2012,8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篇6

信息时代,教育科研走向何方,人们只能预想而不能作出科学定论,但有一种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现代教育模式的变革必然要建立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平台的基础之上。传统教学模式必然要向网络化的开放的教育模式转变。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必然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策略就是要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提出

广义的课程整合概念是指课程设置的名目不变,但相关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与操作内容,学习手段等课程要素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1]

课程整合的概念提出以来,不同的时期赋予了不同的外延,特别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有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而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成为课程整合的主要内容。

2000年10月时任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 发表讲话,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指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及它所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

2、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关系

1.1信息素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的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作为科学素养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素养,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21世纪中显得格外重要。为此,重视并努力培养学生掌握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于信息技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各种信息,加深和拓展青少年对信息本质的认识,内化和提升其信息素养成为时代的必然。

1.2信息化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包括教育的大众化、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国际化和教育的信息化。其中,教育的信息化更是实现教育的大众化、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支柱,也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首先,信息化教育将在传统教育方法基础上增加"人--机"对话和"人 --机--人"对话的新教育方法;信息化的教育不仅会使正规教育制度的教育内容更易为学生接受和领悟,而且还会带来教育内容的丰富、更新和发展。其次,信息化教育可以使学习者摆脱学校课堂的时间和地域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使远距离教育正规化, "个别指导"、"小组教学"等新教育组织形式将日益普遍 ,并将最终带来学校教育制度和整个国家教育体制的现代转型,使之更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弹性。最后,信息化教育带来国际社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动向、新成果,为人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基础和外在条件。信息化的教育,使人们产生观念上的变革,从而促进教育向现代化方向迈进。

1.3信息技术引发学习的革命

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而代之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与兴趣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生长的联系。[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信息不再是单一隔离的语意、书面符号交流,而是集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形态于一体的超文本系统,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与拓展、更新。同时信息技术使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成为可能。由此可见,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育领域中的任何改革,包括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都不能置它于不顾。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

一是由从集体教学和单向化的信息传输转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和交互式的学习方式。自17世纪以来,课堂教学一直是世界各国、各种类型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体现了大工业生产的特征,具有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等种种优点。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对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其弊端也愈显突出,如不利于学习者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而网络和多媒体系统所具有的交互功能,则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种不同选择。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条件等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参与的情况,使学生能够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真正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

二是教学模式发生改变。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步在教育界得到认同,协作式教学正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接受。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究者;教学内容是学生以提高业务素质为核心学习内容;教育技术不仅是教师的教学的工具,而且是学生能动学习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意义构建为核心,通过建立教学情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协作,与理论紧密结合的实践,使学生达到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通过意义构建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可以说协作式教学是最能体现网络特性,也最有利于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策略之一。

三是从封闭式教学转向为开放式教学和跨时空的资源分享。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传统的封闭式教育已经或正在改变,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将成为教育和教学的重要形式。教育和教学活动将不再局限在狭小的教室和学校空间内,也不再是一个教师教几十个学生,而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开放,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平等地接受教育。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交互式教育环境和全球化教育程序的引入,教育的整个面貌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没有围墙的学校、家庭式的教育环境和网络化的大学等等新概念,将会逐步成为现实,最终导致一场新的教育革命。 四是信息技术提供多样性的外部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方式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且利于知识的保持。

五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超文本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建立全新的信息组织结构。超文本是一种新颖的非线性文本管理技术。超文本组织信息的方式不同于通常印刷品的线性方式,它与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有相似之处,可以更有效地处理信息。[4]新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应关注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不必把时间用于组织和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时必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CD—ROM,网上教材的方式,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从各种信息中获取学习材料,拓宽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力戒走入误区。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为学生建造发挥潜力的课堂教学环境。摆脱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播放工具,用来展示知识内容的形式做法。过去,人们往往从表面、从技术层面去考虑二者的关系,因此较多看到的是两者之间直接的和形式上的联系。在这方面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认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主要是引起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另一种是把信息技术本身作为教育的一项内容,认为让学生学习一些信息技术,让教师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就是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了。这两种认识不能说错误,但却是很肤浅的,如果我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一步,就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很难实现真正的教育变革。例如,现在多媒体技术在许多学校的教学中得到了应用。但是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价值,没有转变教育观念,许多教师往往单纯从提高形象性和感官效果上去运用多媒体。其结果,用形象思维简单代替了抽象思维,用形象生动的"满堂灌"取代了原来抽象单调的"满堂灌",教师讲得更"精彩"了,但学生学的却更加被动,只不过这种被动由原来被迫的变成了自觉自愿的。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定位新的教学过程要素的关系。

首先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要求教师要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思想,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演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在转变角色的过程中要克服对信息技术的焦虑感,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挑选、组合教学软件,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进程,做好完整的教学计划,且对教学过程不断进行处我评价,反思和改进,使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教学中。其次,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结构,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及时反馈性解决学生转变带来的问题。保证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第三、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能力的训练和情操的培养,尤其是要重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第四将媒体由教师的讲演工具,转变为教师活动的体现者和学生的认知工具。[5]

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通俗地讲,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浏畅。[6]要达到“整合”的目标,作为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学科教育的根本目的,了解传统教学与新的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点,结合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近几年的实践也能证明,“整合”思想符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规律,也符合中国国情,是值得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只有在先进的教育技术平台上,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律,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素质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孙杰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2]《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教育应用》,王咸伟李克东,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孙杰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4]《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光盘教材》,安宝生,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2001年3月

[5]《对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几点思考》,陈维嘉,《中国远程教育》2001第九期

[6]《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安宝生,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年5月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篇7

关键词:测绘技术;信息化;工程测量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地理信息量不断扩展的今天,数据单位已经达到了TB,面对各行各业的需求,信息的管理出现了“既多又少”的局面,一方面海量的数据无法有效的得到处理;另一方面用户想要获取到自己所需的数据又无法找到,得不到快速高效的回答。所以地理信息的处理加工要求向着智能化、自动化以及实时化方向发展,这是对系统整体格局的适应也是数字化提升的要求。

二、信息化概述

全球信息网格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发展的今天,人们所面对的是当下3G互联网时代,网络以及计算机的发展使得人们在进行信息的检索和查询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GIS时空数据,同事还能够网格计算网络资源。正是由于网格计算你的发展,使得在该种环境下,空间信息的全球统一化成为了必然的趋势。至此多级空间信息网格的概念应时而生,这种概念以用户作为出发点,对时空数据通过粗细网格进行统一的管理。该种结构的基础理念是以地理坐标作为基础框架,依据社会发展的差异性将全球范围进行划分,以粗细不同的网格作为基本单位,地球地心以及全球网格的中心店是整体坐标的参照物,将不同网格中的地物和地物属性进行存贮,这种存贮方式在国家经济数据的空间统计中较为适用,便于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若能够有效解决多级网络同实际不同比例尺的空间信息之间的相互装换问题,那么GIS技术会从理论上上升到一个新的技术高度,空间数据的应用更是能够得到飞速发展,从辅助决策以及空间分析上更进一步。并且明确了信息化测绘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目标。无论是自然界的变化还是人类活动都是以时空作为框架进行变迁的,地球及其周围的空间是所有活动的信息载体,可以作为信息计算的基础。信息时代是以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终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且随着网络的移动化,终端的便携化,时空信息服务越来越趋向于大众化,这是未来时代的基本特征,也是保证信息产业是否能够正常运转的核心内容。因此,公共产品、平台以及服务是信息化测绘能够得以推广应用的基本依托。

三、任务以及特征

在当前的测绘发展中,信息化测绘已经逐渐成为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该体系的建立是对测绘业务流程具体化的一种体现,其体系内容包含以下几点:测绘的现代化基准、地理信息资源以及实体化获取空间信息、网络化服务和自动化处理等体系。通过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应用,对测绘体系信息化建设予以加速,推进信息化转变,这是目前国家信息建设中测绘事业发展工作迫在眉睫的任务,当然也是令测绘事业能够更快更好发展的根本途径。信息化测绘有着十分明确的目标,具体分为两方面内容:首先是测绘技术以及测绘方法的发展,对现代化的测绘设施建设予以加强;其次,要对服务予以保障,加强测绘保障服务的可靠性。前者同后者相辅相成,密切相关。保障服务的实现是以技术的发展为条件的,是实现保障服务的基本手段;而技术的发展需要以保障服务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是信息测绘进行体系建立的最终目的。信息化测绘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保障服务的转变上,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层次上的提高。信息化测绘在支撑作用上有所强化,在此基础上提升作用同样有所发展。

(二)模式上的变化。测绘服务模式逐步的从普遍、被动的服务向着主动按需的方向发展。

(三)质量上的改善。要求产品服务要在优质化的基础上增值化,以应用需要为测绘基础,尤其在现势性上,测绘成果应当具有明显的改观。

(四)效果上的增强。保证测绘保障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以及适宜性,使得其成果能够成为其他业务的成功基础。

四、信息化测绘的若干关键技术

(一)城市地理信息共享标准。由于标准化工作未得到重视的危害有滞后性,往往被忽视,而一旦发现失误再去弥补,代价很大,有些工程需要重来。主要包括:地理基础框架与地理信息分类标准、数据质量标准和分发服务标准等。

(二)现代化城市测绘基准体系。该技术不仅可逐步取代传统的城市测量控制系统,还可以提供实时动态的空位置服务,将带来城市测量的历史性进步。

(三)智能化移动测量技术。移动测量技术是多传感器集成技术、空间同步技术、自动提取技术、移动信息实时传输等技术的总称。

(四)无人飞行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无人飞行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主要包括:长航时无人飞行器技术、传感器姿态控制技术、平流层平台摄影测量技术与应用、航空摄影二维及三维信息的提取技术等。

(五)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技术。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技术主要包括:基于遥感信息的地物要素变化的发现与测定技术、级联更新技术、基于时态的增量更新与历史数据保存技术等。

结语

信息化测绘是建立发展在数字化测绘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的测绘技术,是测绘生产力提高的必然要求,以信息化作为基础依托,在劳动强度上空间数据的获得要更加容易,以高技术含量作为优势,其技术的推广使用前景较为广阔。新技术的使用需要时间去证明,城市信息化测绘在龚恒测量中的应用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选择,因此希望其能够继续在不断的发展中为工程测量行业提供最有利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石锦昌.经纬仪望远镜上光学对中器制作成功[J].矿山测量,1981(02).

[2]洪立波.工程测量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A].纪念中国测绘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C],1999.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篇8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学科;教学整合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国已步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我国提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不仅是提倡要培养现代化的人才,更是要求在教学中也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教育作为我国的基础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更能提高小学的课堂质量,为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1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条件

1.1 国家政策提供机遇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发展,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基础教学实践中,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和各学科的资源整合,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得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环境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增加更为有力的学习工具。另外,邓小平同志曾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一直在探寻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这一教育方针提供了契机[1]。小学教育作为我国的基础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成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为我国更好地实现教育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2 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对新鲜的事物更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更能发挥其作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由于更新快,发展迅速,其新鲜程度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的学科教学整合更能满足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对其课堂学习和自身发展都有益处。

2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2.1 以老师为依托,改变教学方式

在课堂中,老师的主导地位始终是不变的,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其对课堂的教学模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学科教学中,首先得以老师为依托,改变其传统教学观念,从而改变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上课的工具只有教材和黑板粉笔,学生上课注意力基本集中在教材和黑板上,课堂中只有毫无生气的文字,而小学生因为自制力差,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方式难免会显得枯燥,从而降低课堂质量。要想提高上课质量,活跃课堂氛围是关键,如何把课本上“死”的东西变“活”,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运用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2]。

2.2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只有辅助作用,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更不能取代教材占领课堂的主要地位。要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必须以教材内容为宗旨,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发散思维,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教材内容变“活”,从而达到课堂预期的效果。例如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在教学生认识字母或拼读单词时,由于一系列因素,导致一些老师发音可能不准确,这不仅影响上课质量,对小学生英语基础的学习更是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而如果老师在上课之前在网络上收集下载资料,利用多媒体准确发音教学,让学生准确的发音,这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新鲜的教学方法更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欲望[3]。

3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

3.1 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小学教学质量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对色彩鲜艳的东西以及动画尤其感兴趣,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学,老师在课堂中把教学内容通过声音、图片、文字和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不仅生动形象,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多种感官的刺激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掌握知识。例如在上小学思想品德课时,在讲到有关的思想品德故事时,老师可以结合课堂内容以动画片的形式播放寓言故事或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如《孔融让梨》、《掩耳盗铃》、《狼来了》等大家所熟悉的故事,同时对故事进行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在视觉享受的同时理解故事中的意义,寓教于乐,提升教学质量。

3.2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对课堂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发挥他们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趣味性强的特点,而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画,只要任课老师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做好充足准备,在课堂中一改传统的手捧书本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首先激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在备课时利用网络搜集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外小知识,利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在课堂上表现出来,便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另外,由于小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都比较好奇,在课堂中老师需要学生利用多媒体答题时更能提高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致,从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3.3 拓展思维,提升认知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的技术,具有新鲜性,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也就意味着把新时代最新的知识融入到了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课本知识范围以外的问题,这时候现代信息技术便能发挥尤为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超链接技术,可以使老师在课堂中以新的教学手段引入课本以外的知识,其新鲜的表现手法为学生提供新颖的课堂环境,使他们认识到课本以外的东西,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5]。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设置情景,设置问题并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解疑中拓展他们的思维。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小学教育作为我国的基础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在其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小学学科教学中不仅能帮助老师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的教学热情,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果.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J].新校园:理论版,2012(5).

[2]修树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14(4).

[3]张萍.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23).

上一篇:创业相关理论知识范文 下一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调研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