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与计划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08 11:37:26

目标与计划管理

目标与计划管理篇1

【关键词】 锅炉产品 计划 目标管理

引言

锅炉、汽轮机、发电机是发电环节中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锅炉产品结构最为复杂,零部件最多,也是兑现合同过程中备受关注的对象。那么怎样做才能使锅炉产品更好的兑现合同、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呢?这也是各生产制造企业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发现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计划和目标管理工作,需要针对电站锅炉产品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计划管理,因为计划做好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有效合理地调度配置公司资源,才能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及员工工作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有计划后还要进行过程跟踪控制,要让科学计划与目标管理紧密结合,使兑现合同工作有双保险,只有这样才能让兑现合同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最终满足用户需求。

1. 锅炉产品的特点

1.1部件杂多。锅炉是发电设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之中重量最大、零部件最多的一个产品设备,普通的30万或60万超临界锅炉部件数都在300个左右,百万机组部件个数更多。而每个部件里又有数包或数十包产品,每包产品中又往往包含上百个零件。所以锅炉产品的生产组织过程困难相对较大,也往往是用户重点关注的对象。

1.2生产周期长。电站建设是一个大的工程项目,从前期准备、破土动工到安装调试、运行发电的周期非常长,一般60万机组都需22个月左右。而锅炉产品从开始技术准备设计、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产成发运的普遍周期也在18个月左右,整体周期很长,具体部件生产过程中需有一个详实的计划。

1.3锅炉产品通用性差。由于锅炉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地理位置、地震列度、风速、设计院管道布置走向等,所以基本上是一台炉一个样。不同机组、不同用户产品之间完全窜用的可以性是零,具体部件之间窜用的可能性也很小,即使能窜用,也往往需要进行适当修改,这直接决定了锅炉产品不能批量生产,不能像服装或食品一样可做适量的储备。

2. 计划排产需考虑的因素

2.1合同交货期。合同是执行的根本,各项计划工作要紧紧围绕合同执行,如资料准备进度、配套件厂家的选择、生产交货日期、回款节点等。在项目正常执行的情况下,各项工作不应超越合同条款,否则将面临罚款的风险。

2.2现场进度实际情况。对锅炉部件进行计划排产时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有些项目合同签订的早,当时确定的交货期不一定符合工程实际进度。可能由于现场打桩原因不具备接货或吊装条件,这时就需对构架、预热器等部件做以后退调整。也有可能现场进展较快,原要求时间不能满足电建安装需求,这时就要进行适当提前调整。

2.3风险情况。在具体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的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受项目核准、融资贷款、预期效益等因素影响,有些项目往往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变数,尤其是近几年,火电效益大幅度下滑,甚至大面积亏损。有些项目即使是核准了也迟迟不动工或者是由于资金原因进展到一半就停下来,所以计划排产时还要结合实际防止“烂尾楼现象”的出现。

2.4资料、材料准备情况。产品计划的排产时间有指导技术准备计划、材料准备计划的作用,反过来技术、材料准备的完成时间反过来也会影响产品计划的合理排产。所以产品计划排产时要关心资料、材料准备进度,例如设计的完成时间、工艺的完成时间、材料配套性等,以便给生产制造留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周期,否则只顾按要求进行排产,计划对生产的指导作用将削弱,也不会被下游部门所接受。

2.5车间生产能力。生产供货完全按用户的要求是个理想状态,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还受车间产能影响。例如按需求这个月需要供货1000吨,但生产能力最多只能干出800吨怎么办?这就是计划需要提前考虑、测算的问题了,需考虑哪些部件可以适当提前调整,哪些部件可以适当后推调整。

3. 做好计划管理的建议措施

管理的前提是计划,计划的前提是目标。任何工作都应该从计划开始,没有计划就不会有成功。制定计划首先应该确立目标,因为计划是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在管理工作中,计划的完成是通过一系列目标的实现为基础的。因此,要执行计划,最重要的是搞好目标管理。即使是执行上级的计划,各级组织也需要有自己的“小计划”。针对以上锅炉产品的特点和计划排产所受的影响因素,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计划管理。

3.1确定目标。首先要弄清计划排产最终达到的结果,目标要越确切越好,这样才能越容易实现。目标包括公司的总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建议要有长期、中期、短期三类目标)。其确定要遵循以下原则:(1)具体性的原则,要切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2)可度量性的原则,即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3)可实现性的原则,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4)有挑战性的原则,要让大家“跳起来够桃”,这样目标具有导向性,还有激励的作用;(5)时限性的原则,要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3.2搜集信息。包括项目基本信息(核准情况、融资情况、现场进度、水压目标、发电目标等)、现有人员和生产设备加工能力能否工期需要、图纸设计、材料(包括原材料与辅料)资源能否满足生产加工需要、检查测量装置能否满足产品质量需求等。

3.3信息融入计划,滚动排产。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去伪求真,分析出主次影响因素后,在遵从以上“五原则”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排产各锅炉部件。另外针对锅炉部件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周期长的特点,建议实施滚动计划排产,公司级的计划滚动周期要在9个月以上(一些材料采购周期要6个月、生产周期要3个月)、生产部门级的计划要4个月左右,以便指导具体车间、生产单位有计划的开展各项工作。

3.4加强过程控制。计划的实施应严格按照计划安排推进,以保证交期和质量设计满足顾客需求,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计划以致出现非预期结果。怎样保证计划的不“跑偏”?就得加强过程控制,要以“短期计划”的实现来保证“中长期计划”的实现。例如月度生产计划需要周作业计划来保证,周作业计划要以日作业计划来保证。同时在这里建议“作业计划”要与“目视管理”相结合,通过颜色、横道图、曲线图等来表示进度,让具体操作人员一目了然。那么怎样保证短期计划的实现呢?过程考核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实用工具,要对工作不到位、不尽职尽责的人进行处罚,对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当然,在考核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在进行目标实施控制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如:目标是年初制定的,年尾发生了金融危机,那么年初制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因此在实行考核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调整和反馈。

3.5总结吸收,不断提高。锅炉产品的特点,直接导致了其执行的困难,每一个项目的执行不可能一番风顺,总会遇到些磕磕碰碰,但这也是一个机会,一个总结提高的机会。通过总结可以快速培养、提高工作能力,可以寻找出工作规律有效推进工作前进,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这有利于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

结束语

诚信的企业需想方设法去满足用户要求,去兑现合同。而完美的兑现合同要以计划的顺利实施来保证。因此“计划怎么编制、如何执行实施”已成为各项工作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希望通过此篇文章让大家对“锅炉计划执行”有个新的认识。

目标与计划管理篇2

关键词:计划管理;目标管理;作用;应用办法

1 计划管理及目标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体现的重要作用

1.1 有利于推动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企业中的建立

质量是建筑企业赖以生存的命脉,只有保证建筑质量才能提升企业的信誉度,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拥有立足之地。而目标管理就是以质量保证体系为根本而形成的管理模式,其管理内容涵盖了整个施工项目的前期施工设计、施工计划指导书,以及中期项目施工中重点施工工序的技术达标管理,并明确了主要责任人应付的管理责任,后期竣工验收指标等内容。目标管理不仅可以提升施工质量,还可促进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水平。计划管理,就是对目标管理的实施进行监督及协调。

1.2 促进了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

时下人们对建筑物质量与建筑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为了达到人们使用需求,在进行项目施工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确定时,为了达到目标管理中对质量管理的要求,就要选择先进的、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及选用与新工艺相匹配的建筑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确保了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了目标管理的实施要求。同样,目标管理的应用也促进了新工艺与新材料的研发力度与应用范围。由此可见,在工程管理中应用计划与目标双重管理的重要性。

1.3 有利于成本控制

在计划与目标双重管理实施中,明确制定了每项施工所需的建筑材料和每种材料的使用范围,从而降低了采购成本。并且,在施工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设立的责任人,并明确的责任人所需承担责任,真正做到了责任到人,从细节抓起,提高了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保证质量管理无死角。即达到了项目对的施工质量的要求又可提高工程进度,降低了工程的安全隐患,延长了工程的使用期限。

1.4 有利于调动建筑企业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计划与目标双重管理中不仅对每一个员工进行了职责认定,还对此项职责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将员工与责任及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公开奖励,对工作懈怠的员工予以批评和扣罚相应的奖金。责任制与奖惩制度的推出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使员工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达到提升集体责任意识的目的,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1.5 有利于协调施工中临时出现的变更问题及时调整工程预算

在项目施工进行中难免出现超出计划内的特殊情况,比如建筑设计与现场施工情况出现偏差,这时就要求计划管理人员新自到施工现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领导及部门,通过协商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缩短工程的延误时间,及时更改预算,尽快恢复施工,确保施工进度。

2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使用计划管理与目标管理的办法

从上文论述中可以表明计划管理与目标管理在工程施工管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目前施工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计划与目标双重管理的实施不仅可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还可降低施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凝聚员工的向心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充分证明了计划与目标双重管理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下面就针对施工企业如何将计划与目标双重管理方法应用到工程管理中去,进行分析。

2.1 将建筑工程作为建筑施工管理目标的中心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要想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有效的运用计划管理及目标管理,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建筑工程作为建筑施工管理目标的中心。只有以建筑工程为中心,才能够确定建筑企业目标管理的大方向,促进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的目标确立。因此,在建筑企业的目标管理中,聘用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管理人员,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进行编制详尽的计划书等,促使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能够按照相关的目标进行展开,从而促使建筑施工管理中目标确立的更加规范与完善。

2.2 制定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大体目标

将建筑工程确立为建筑施工管理目标的中心后,还应当制定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大体目标即建筑施工的方向。建筑施工管理目标的制定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作,作为建筑施工企业首先要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与调查了解。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与企业外部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都进行一定的了解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的相关情况。只有对于这些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才能确立一个既符合企业的健康发展,又能够在社会竞争中占据一定的竞争力;同时,符合国家规定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当将企业所确立的目标,交由企业中优秀的管理工作者建立讨论组进行讨论,从而找出所确立目标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进而使所制定的目标更加的规范、完整,更加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

2.3 将建筑施工管理的大体目标再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

当建筑施工管理确立了一个大体的目标后,还需要计划管理对这些大目标进行一一的分解,分解到具体的单位,甚至是个人,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建筑施工管理的大目标得以实现。这样按照规定将建筑施工管理的大目标进行细化的分解,能够使具体的责任细化。当工程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找到相关的负责人,还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使建筑施工管理制定的目标在企业中的分工达到规范,防止因为目标职责不明确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通过计划管理,可以分清单位各项目的重要性而决定资金投入的侧重性及先后性。

2.4 打造品牌目标树立企业品牌信誉

在计划目标与管理目标所制定的需要完成的大目标的基础上再确立一个项目为企业“品牌”目标,倾力打造,树立企业自身的品牌信誉,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的依凭,为企业赢得有力的发展空间。“品牌”目标的树立不仅能为企业赢得信誉,更能为企业获得良好的口碑,促使企业的项目得到广大民众的亲赖,奠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品牌目标的树立对企业工程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得企业工程管理得到更有效更加合理的运用和分配,为工程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确保了建筑企业的质量信誉,使施工项目得以顺利完工。

3 结束语

计划管理与目标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施工管理质量,是建筑工程管理中重要的管理方法。在工程管理中同时应用计划与目标双重管理,可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作者明确论述了在建筑企业中应用计划与目标双重管理办法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此管理方法对建筑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起到的作用,并提出了应用此双重管理的办法。

参考文献

[1]陈顺华.质量目标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中华民居,2013(8).

[2]徐静瑶.浅议施工管理有效体系的合理构建[J].科技资讯,2009(35).

目标与计划管理篇3

随着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在开展计划管理过程面临部分理念误区,通常更为关注编制计划、生产性计划、短期行为,而对于企业经营性计划、长远计划、计划管理控制忽视,尚未将计划目标指导功能最大限度体现出来。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提升计划管理认识,通过观念的转变,实施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计划管理;短期行为;经营性计划;计划目标

由于现阶段企业管理的一项关键内容为计划管理,在当前高速推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一些企业理解计划管理粗浅,甚至将其当成市场经济对立面。这也就使得企业计划管理不善,各项经营活动管理缺乏方向感与预测性,势必会对经营战略决策正确性造成影响,提升企业效益特别难。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企业计划管理面临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1现阶段企业计划管理面临问题

一是理解不到位,关注度较低。一些管理人员认为政府出于计划经济阶段企业下达的各项命令性计划属于企业计划。要想达到政府计划目标,做好管控计划,层级分解计划目标,严格管控,以便可以实现命令性计划。可是实施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并不下发命令性计划,绝对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需求产品。另外还在变化的市场背景下,在变化的形势下,计划根本跟不上,那么计划制订意义比较小,受到这样含糊理念,使得关注计划管理程度较低,计划管理相对松散。二是忽视长远计划,关注短期行为。一些企业往往关注眼前利益,往往关注短期行为。这主要是长远市场环境具备的不可预测性与变化项,部分企业关注长远计划比较低,即便部分企业确立长远计划目标,然而根本没有明确的手段确保实时长远计划,更多流于形式,使得短期行为脱离或者偏离长远计划,无谓消耗企业战略资源,威胁企业发展甚至生存。三是忽视经营性计划,关注生产性计划。由于相对容易管控生产性计划,部分企业可以轻松管控生产性计划。可是经营性计划存在着外部特别难预测的市场环境与特别高的运营资本要求,还有的是在计划经济年代延续的思维定位,特别多的企业忽视经营性计划,关注生产性计划,阻碍企业效益的稳定与提高。四是忽视管控计划,重视编制计划。一些企业特别关注计划编制,然而一些企业监督、管控、检查执行计划不到位。尤其是受到时间跨度大的影响,长远计划存在特别多的不可预知元素,部分企业初期计划效果比较差就失去自信,尚未积极调控,使得长远计划没有很好执行,使得短期行为引导功能丧失。企业编制特别关注短期行为,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应该周详,编制通常耗费几个月时间。另外管控考评方式联系不密切,使得考评指标偏差计划指标特别大,计划管控缺乏相应措施。五是计划系统不全面。基于时间不符企业长远计划延续性比较差,远景目标模糊。基于计划部分企业总体计划系统不全面,脱离企业总体计划,还有企业设计产品、开发新产品计划与技术革新计划作为相关专业部门计划执行,阻碍优化整合企业总体资源。六是计划脱离实际,计划目标指导功能尚未充分体现。根据不确定市场环境,各种资讯有复杂来源,可靠性比较差,导致比较容易在计划遇见与决策环节出现偏离,一些企业不关注调控计划,使得实际与计划存在更大偏差。还有一些企业计划编制太保守,这也就导致计划脱离实际,尚未将计划目标指导功能充分体现,严重阻碍企业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2现阶段企业计划管理水平提升的对策一是转变观念,提升认识。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确立计划管理理念,市场经济阶段计划管控着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在当前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当企业没有生产经营计划,根本就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氛围下处于有利位置,全部企业发展甚至生存的必须条件就是强化计划管理。二是构建完备计划管理体系,确立全面计划管理组织架构。各个企业必须确立全面系统企业计划管理组织架构,构建完备计划管理体系,切实保障企业计划管理的实施。三是做好企业计划管理,将依据提供给计划制定,还发挥计划的落实、组织、管控、协调、监督等正面作用,基本上计划管理根本工作有计量、定额管理、统计数据、原始材料等。四是树立大局观念,为计划的严谨性提供保证。计划管理工作应该牢固树立个人服务集体、小局服务大局。企业内部的所有单位目标服务企业大目标,这也就是各个分厂、部门目标服务全厂目标,各个车间目标服务分厂目标,各个班组目标服务车间目标,各个专业目标服务总体目标。与全局观相互关联,应该严谨计划,企业内部的各个单位、部门应该对待整个企业计划目标。更改目标应该让之前编制单位根据规定管理制度办理,根本不会出现越权更改、执行。五是计划管理必须效益优先。企业计划管理必须按照效益优先要求,计划决策错误肯定会出现严重损失,再好执行也会发挥不了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企业计划管理应该根据效益优先。另外计划管理存在着资本运营理念,应该在计划管理范畴内纳入企业的流动资本、货币资本、商业资本、固定资本、别的非物力资本,统一的安排与运行,以便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够最好提心出企业经营效益。六是运用好计划综合平衡。计划管理人员必须实施细致详尽调查研究工作,凭借着调查工作来做好大量一手数据的掌握,基于此研究分析所掌握的技术以及经济学理论,对比若干个方案。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还应该广泛的征求群众的意见与建议,以便让职工讨论制定计划与现实施行环节当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使得制定出来的方案可操作性更强。除此之外,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推进完成计划,计划指标必须积极可靠与合理科学,如果太保守的计划比较难将职工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出来。计划的制定过程当中还必须预留一定空间,使得可以将存在的意外情况考虑进来,安排计划进度与部门任务应该做到全盘性考量。七是有效的将企业计划决策与预测能力提升。计划管理人员在计划制定之前必须对企业现阶段所处的外部环境全面评估判断,比如市场实际需求、同行业发展情况,尤其是必须将企业内在的优势与劣势考虑,基于此基础所完成计划方案才可以将能够依赖依据提供给决策。

参考文献

[1]梁昌娟.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生产运营中实施计划管理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4,(05):40-42.

[2]左敏.浅谈EPC项目的计划管理与进度控制[J].钻采工艺,2011,(06):105-108.

[3]上海市审计局课题组,宋依佳,林忠华.审计计划管理与组织实施方式方法创新研究——基于一项问卷调查的研究[J].审计研究,2011,(05):35-39+34.

[4]周文略,马毅敏.基于矿业集团化经营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11,(06):32-36.

[5]陈锦洪.浅谈发电企业集团管控下的全面计划管理[J].经济师,2011,(01):267+269.

[6]许端阳,徐峰.产业共性技术的界定及选择方法研究——基于科技计划管理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0,(04):73-79.

目标与计划管理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综合计划;专项计划;管理

作为国有企业的电力企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做好电力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意义重大。综合计划是对企业各项计划的管理,它可以确保各项计划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执行效果。综合计划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必须做到科学严格管理。只有做到对公司资源和需求进行统筹优化,统领公司各项目标,才能不断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1.综合计划管理概述

综合计划是指综合平衡、统筹优化公司核心资源和需求,形成公司年度发展目标,它是落实公司战略和规划的实施方案。综合计划管理是对综合计划项目储备、调整、考核等过程进行管理,是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保障。综合计划的目标是促进公司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还可以可以促进公司集团化运作,实现资源集约化配置。加快推进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综合计划管量体系

在纵向上,做到“一级决策、两级管控、三级实施”管理,国家电网是决策中心,省电网是执行中心,地市县公司是保证作业中心。横向上,各部门做到统一协调,要职责分明,开展项目方案的研究,做好计划和分析。

3.综合计划管理的意义

综合计划管理依据公司战略,落实各项规划,对资源实施统一配置,做到各个部门协同运作,能够提高公司整体运作水平,促进公司全面发展。综合计划在人、财、物全面集约的基础上,综合投资能力和投资需求,加强各专项的统筹平衡,突出计划目标的整体性、全局性、系统性,主要经营指标、各专业项目集中下达,计划一个口,项目一条线,促进了各专业管理的集约化、扁平化。综合计划扭转在发展投入管理上重资本性、轻成本性,重指标、轻项目的现象。在加强投资管理的同时,不断细化成本专项设置,做实成本投入项目,精益化管理落到实处。综合计划管理明确项目划分标准、优化管理流程,解决项目管理要求不统一、时间不同步的问题;推动成本核定标准制定,解决各单位成本核算不一致、可研与计划不衔接等问题。借助标准成本,提高可控费用等指标核定的科学性。加强电网项目源头管理,全面推行“三通一标”,为项目可研、工程初设、集中规模招标和工程竣工决算提供依据,为项目投入产出测算、造价差异分析创造条件。

4.综合计划的内容

综合计划包括指标管理和项目管理。综合计划指标管理分为:一是发展投入指标,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基建投资、技改投资、零星购置、营销投入、信息化投入、大修投入、研究开发投入、管理咨询投入、教育培训投入、项目新开工规模、投产规模等。二是资产质量指标,主要包括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上缴投资收益、电费回收等。三是供电服务指标,主要包括城市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城市供电可靠率、农网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农网供电可靠率等。四是营业业绩指标,主要包括售电量、购电量、线损率、营业收入、经济增加值(EVA)、利润总额、可控费用、职工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等。项目管理主要包括设置电网基建、小型基建、生产技改、非生产技改、零星购置、生产大修、非生产大修、研究开发、营销投入、信息化投入、管理咨询、教育培训、股权投资13个专项计划。按照规模及审批权限,专项项目分为限上、限下、零星3类。

5.综合计划管理建议

5.1建立综合计划管理的监督管控机制

建立综合计划管控机制,以达到保障综合计划的实施和不断提高各项计划的执行力。综合计划管控机制,可以监督专业计划是否符合企业综合计划,是否能够按时达到目标。要从以下方面来开展监督工作:一是测算年度综合计划指标和任务,要把任务分配到各个部门,责任落实都具体的部门,传达企业综合计划目标,明确考核评比标准,定时考核和评比,做到全面监督。二是电力企业落实管理计划,形成部门评比考核制度,对综合计划进行考核和评比,确保完成任务。三是做好预算管理,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凭借综合计划管理资金运作,不断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5.2加强项目管理工作

要强化基础管理,不断健全制度标准和基础台账。各个项目管理部门要完善相关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各部门要严格执行项目的规定和要求,按照项目的管理范围和专项计划管理,整合项目需求,避免项目出现多头申报的现象。各单位要利用电网规划、发展计划以及电网发展和经营诊断结果,做好项目储备管理工作。还要做到编写项目方案、能够确保内容完整且具有可行性。在安排项目时要做到,合理安排项目,避免出现集中审评的不良现象,影响工作的效率。应该重视县公司的项目要求,以便保障项目具有合理的规模。还要加大投资力度,优先解决瓶颈项目。另外还要构建专业队伍,公司要开设培训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5.3加强专项计划,做到与综合计划协调管理

电力企业是电力生产性企业,它的综合管理不是各项计划的汇总,而是对企业的全局性问题进行协调与平衡处理。各项专业计划和综合计划的合理性都会对公司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编制各种专业化计划书时候,都应该依据公司年度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将专项计划纳入到公司综合计划中去,使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融会贯通,以便达到专项计划更好服务综合计划的目的,最终能够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5.4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机制

目前,电力企业仅仅是对经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比,这样存在种种的弊端,不利于企业提高综合计划管理水平。因此,综合计划应该加强对经营和资金运作的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机制,可以做到强化项目计划和资金预算的联系,保证项目运作的各个环节紧凑衔接,避免工作脱节造成严重影响。

5.5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数据信息质量

规划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普遍应用,可以为强化综合计划管理以及加强项目全程监控提供技术手段,应该不断扩大信息系统应用范围,做到与ERP、物资管控、财务管控等业务系统的融合与共享。现代信息技术为管控效益提供了支持,加快信息化建设,要做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数据质量,从而提高综合计划管理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6.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电力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综合计划管理能够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做到不断提高资产质量和提升服务水平。综合计划管理在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方式等方面,不断作出改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综合计划管理对电力企业的进行全局性与各项专业计划进行优化组合与调控。综合计划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综合平整,以达到落实各项计划,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喜利,晁阳,张晶,张海生,杨帆,白庆祥.强化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思考[J].陕西电力,2009,07(5):130-134.

目标与计划管理篇5

关键词:综合计划;电力企业;思考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电力企业面临的宏观形势和内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全面建立电力生产市场化、实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应时而生。市场经济的作用形式使计划管理从事后调节转向了事前调节。计划工作不再是固守计划体制,沿袭计划模式,而是利用计划的全局性、前瞻性,促进企业效益的最佳实现。

综合计划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在各专业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企业年度全面的工作计划。综合计划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计划”,所有的管理目标都是以某种“计划”的形式来实现的,而且各类计划的制定应和企业的战略规划协调。从综合计划管理的层次来看,通常都是年度经营计划,但又不仅仅是各类计划的汇总,而是注重于对各类计划的管理和协调,通过宏观层面的管理来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

一、综合计划管理的核心理念

落实战略:综合计划管理是全面落实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其核心任务就是保证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进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管控协调:综合计划管理旨在促进形成企业良性运行的管理机制,通过对企业年度综合计划的全过程管理,全面管控与协调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实现从条块分割向集团化运作的转变、从资源分散向优化配置转变。

综合指导:综合计划作为公司年度工作目标,明确了企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实施方案,通过调整优化各专业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并加强计划执行过程的监督管理,引领各项业务的开展。

二、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实施效果

1.突出了计划管理的刚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发电企业财务、生产、计划营销管理等指标进行有机结合起来,将发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考核指标、生产经营任务等纳入综合计划中,使其成为实施发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综合计划管理内容涉及发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利润经营考核指标、技改项目、自控大修项目等,成为发电企业各专业层面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提升了发电企业绩效指标,减少了预算偏差,降低了成本费用,实现了计划的刚性管理。

2.提高了计划管理的过程管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企业财务、生产、计划营销管理等指标进行统一运作,协调发展,形成一体化的运作纽带。综合计划管理应以计划制定、计划执行与控制、计划调整、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为主线,对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分析、调整、考核等全过程进行管控,并加强发电企业各部门、环节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力度,形成强有力的综合计划过程管控协调机制,确保完成上级公司下达的目标、任务、计划,努力实现发电企业的战略目标。

3.确保了年度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综合计划是发电企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实施方案,是实施发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基建、经营和科技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有力手段,通过实施和加强综合计划管理,把企业年度工作目标,特别是业绩指标、重点工作、投资项目、成本入账计划等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部门工作主线,全力推进,有效地促进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的衔接程度有待细化

发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各职能部门管理职能没有充分融合,管理工作还存在壁垒现象,各职能部门只是将管理理念围绕部门专项计划进行“自转”,没有系统地将部门专项计划指标与企业综合计划指标进行统一运筹,“自转”没有围绕“公转”,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专业计划管理和综合计划管理没有统一运作,存在两分离的现状。且发电企业各职能部门在综合计划安排上自我加压意识比较薄弱,计划安排比较笼统,造成发电企业安排年度综合计划缺乏精细化的专业措施和方案。

2.综合计划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没有全面建立

发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建立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计划管理只对经营结果进行管控,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的全过程,不利于计划管控的范围与深度的拓展,对全面管控企业年度的整体经营成果没有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

3.综合计划的预控管理和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发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以来,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但在具体的过程监督和过程管理与控制方面还存在管控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预期指标,整体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深化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建议

1.加强综合计划管理与专项计划管理的精细化协作

发电企业综合计划不是简单地将各种专业计划汇总,而是要从企业全局考虑,对未来一年企业各类专业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综合计划编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企业发展战略,与各类专业计划有着直接关系。发电企业计划管理部门在组织专业管理部门编制各类专业计划时,应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种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结合企业年度发展目标,将各专业层面的计划与综合计划目标指标进行统一运筹,细化专项计划编制,明确到具体项目、具体内容和资金需求,要与综合计划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2.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

目前,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只是对经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过程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可以有效改变以往投资项目打包下达,实现项目计划与资金预算直接关联,将资金预算明确到单项工程项目,确保计划安排、项目实施、资金账务和投资完成统计紧密衔接;避免因实际施工计划及工作量严重脱节、变动过大等问题。结合企业往年完成实际,可从预算角度出发,对资产经营中的可控费用、修理费用、成本费用等量化指标,确定每季度应完成的资金入账比例,实现成本费用均衡发生,减少年底“冒大数”的现象发生。预算管理与综合计划相结合的模式,对加强资产经营、工程进度、费用控制和指标值的控制力度,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绩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加强对综合计划管理的监督,建立内部管控机制

发电企业应根据年度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企业综合计划内部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综合计划下达的预期指标。首先,要对年度综合计划指标和目标任务进行测算,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室和专业部门,编制下达年度目标计划,重大项目、重要工作、重大工程建设要纳入发电企业重点工作计划中,明确完成目标和考核标识,并细化到月,按月进行月跟踪和评价,进行全面监督、评价和考核。其次,发电企业应将实施的年度业绩目标考核、部门责任制考核、综合计划管理、重点工作完成等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发电企业“四位一体化”的绩效考核平台,形成部门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通过对月度重点工作、综合计划管理考核和管控,确保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的全面完成。最后,以综合计划管理为手段,全面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项目费用使用管理工作,以综合计划管理来跟踪资金流向、资金运作和资金周转率,从而提高综合计划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林俊;吴至复.一种新型的基于综合计划管理系统的绩效评估模式[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2):52-55.

[2]李欢.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优化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9):41-44.

[3]徐静进;罗弦.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施研究[J].电力信息化,2007,(12):19-20.

作者简介:

目标与计划管理篇6

关键词:物资计划;协同管控;供应链

作者简介:毕子健(1984-),男,河北唐山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物资部计划管理高级主管,助理工程师,招标师。(北京

100053)王翎颖(1985-),女,四川遂宁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物资供应公司招标工作部物资采购主管,工程师。(北京 100075)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3-0172-02

为全面提升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物资计划管理水平,发挥物资计划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探索建立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物资计划主动协同管控机制,前端超前掌握项目建设储备和物资需求情况,跟踪项目实施进度,建立物资需求计划与综合计划、里程碑计划等企业管理核心计划的联动协同机制,并定期组织修编,实现物资需求计划与综合计划、项目里程碑计划的有效衔接;后端与采购实施、库存管理、物资供应对接,实现需求、利库、采购、供应的统筹管控。供应链前端与后端管理的有机结合,达到了提升物资计划全过程协同管控的目标。

一、建立物资计划协同管控机制的目标及意义

建立物资计划协同管控机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超前参与、主动服务、高效协同”的物资计划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实现全口径、全过程的物资计划管理。

从业务管理角度建立和完善物资计划协同管控机制的意义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物资部门能够提前掌握全年各个招标批次的需求计划申报规模及需求结构,便于提前对公司全年的需求计划申报、招标采购、合同签订、物资供应等业务进行统筹和安排;二是项目部门(单位)能够根据项目的开工、投产等时间点,将项目的各类物资需求对应到全年的各个招标采购批次,明确需求计划的申报时间,安排全年的需求计划申报工作,避免由于错过招标批次延误工程的物资供应。

二、物资计划协同管控机制的实施策略及范围

1.实施策略

为提高物资计划管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有效地引领、协同供应链各个业务环节,建立物资计划协同管控机制,一是要突出做好物资需求计划与综合计划、里程碑计划的有效衔接,实现联动管控;二是要突出物资计划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的引领作用,实现对公司供应链体系的全过程管控、协同。

在物资计划协同管控机制的实施中,首先要根据不同类型项目的需求特点,建立项目需求模型。在综合计划、里程碑计划下达以后,根据全年批次计划安排及项目的进度要求,编制需求计划与综合计划、里程碑计划的联动关系表,确定各个项目所需的各类物资需要纳入的招标采购批次和需求时间,进而确定采购实施、合同签订、到货接收等时间点,实现需求、采购、供应等环节的统筹协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项目调整、工期变更等情况,项目单位(部门)需要提前提出调整申请,调整物资计划协同管控关系表中对应项目的相关信息。

物资计划协同管控机制管理结构如图1所示。

2.实施范围

物资计划协同管控的实施范围包括物资业务范围、项目范围、物资范围、协同部门范围四个维度。表1具体说明了四个维度专业管理范围的实施现状及下一步计划。

表1 物资计划协同管控专业管理范围表

序号 专业管理

范围维度 各阶段实施范围

现阶段 下一阶段

1 物资业务范围 物资计划管理与招标采购、合同签订、物资供应等供应链业务环节实现协同联动 在此基础上,实现物资计划与供应商管理、质量监督管理等其他供应链相关管理环节的协同联动

2 项目范围 探索建立电网建设项目类物资的协同管控机制 待成熟运行后逐步扩展至所有项目、非项目类需求,实现物资计划协同管控机制的全口径推广

3 物资范围 一次设备、二次设备、通信设备、装置性材料 所有物资类需求,并逐步开展非物资类需求的协同管控

4 协同部门范围 基建部门 运维检修部、营销部、科技信息部等公司各个专业管理部门

三、物资计划协同管控实施流程

物资计划协同管控实施在现阶段的体现形式是物资计划协同管控关系表,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物资部门组织编制并定期修订关系表,作为各类项目具体实施的重要参照依据。物资计划协同管控关系表的编制流程如图2所示。

物资计划协同管控关系表编制工作分为各类项目需求模型编制、协同管控关系表编制审核两个阶段,具体流程说明如下:

1.各类项目需求模型编制阶段

编制各类项目的协同管控关系表,首先需要建立各类项目需求模型。在需求模型编制阶段,公司物资部门(物资计划专业)组织各专业的专家编制各类项目的需求模型;公司专业主管部门对相关项目需求模型进行审核、提出修改意见;物资部门(物资计划专业)根据审核意见修订、整理,形成各类项目的需求模型。

2.协同管控关系表编制、审核阶段

各类项目需求模型编制完成后,公司物资部门(需求计划专业)根据当年的综合计划及工程里程碑计划,结合需求模型,形成协同管控联动关系表填报模板,组织各需求单位(部门)开展协同管控联动关系表(前端)填报工作;填报工作完成后由公司本部各对口专业部门组织审核;各需求单位(部门)根据公司本部各对口专业部门的审核结果进行修订,并上报至公司物资部门;公司物资部门(需求计划专业)组织专业专家、专业部门开展复审工作,形成协同管控联动关系表(前端);在此工作基础上,公司物资部门(招标、合同、供应等专业)对应各个项目编制采购、合同、到货等方面的内容,形成协同管控联动关系表(后端);公司物资部门(需求计划专业)综合前端、后端内容,形成完整的协同管控联动关系表,并予以下发,作为各类项目具体实施的重要参照依据。

四、指标体系保证

建立、完善物资计划协同管控机制,发挥其联动企业各类管理核心计划、整合供应链资源作用,需要将该项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公司物资计划管理的对标指标中予以体现,以保证该项工作得到充分的执行。在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2013年的物资计划管理指标中就充分考虑了该项工作,2013年物资计划管理指标由四部分组成,具体内容为:物资计划管理指标=物资采购计划报送准确率*30%+物资批次采购计划完成率*40%+协议库存物资采购计划完成率*20%+计划审查专家贡献率*10%。其中,物资采购计划报送准确率是前端物资计划协同管控水平、物资计划编制质量的综合体现;物资批次采购计划完成率、协议库存物资采购计划完成率既是物资计划与综合计划、里程碑计划协同水平的反映,也是对公司供应链体系全过程管控、协同程度的体现。

五、管理成效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通过建立物资计划协同管控机制,提高了物资计划与综合计划、里程碑计划等企业各类管理核心计划的联动协同水平,加强了物资计划对供应链整体运作的引领作用,具体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需求预测能力,统筹物资全流程管理

通过提前掌握各个集中招标批次的规模与需求构成,实现了需求计划申报、集中招标采购、合同签订、物资供应等各个环节的统筹安排。

2.明确需求申报批次,提升项目进度管控水平

物资计划与综合计划、里程碑计划联动协同机制的建立,明确了项目中的各类需求应该申报的招标批次,进而明确招标采购、合同签订、现场到货的具体时间,从而提升项目进度管控水平。

3.协同管控机制建立,助力同业对标指标提升

建立协同管控机制,有效地提升了供应链的运作水平和物资供应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公司物资计划、标准化管理指标稳步提升,截止到2013年6月,物资采购计划准确指标由2012年初的75.01%提高至99.83%,物资标准化指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六、提升方向

目标与计划管理篇7

中图分类号:C816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项目进度管理也叫项目时间管理或者工期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项目管理过程中重点控制内容之一,项目进度管理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进度目标,编制进度计划和资源供应计划进行进度控制,在与质量、费用等项目目标协调的基础上,为了确保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项目目标,对项目活动进度及日程安排所进行的管理过程。它与项目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范围管理等协调作用,相辅相成合力确保能够准时合理安排资源供应,节约工程成本,如期高质量的完成项目目标。本文结合中化扬州石化仓储项目(以下称本项目)进度管理案例,主要阐述如何进行项目进度的管理与控制。

2、项目简介

中化扬州石化码头仓储项目位于扬州化学工业园区,一期占地面积235亩,建设23.6万立方米共54座石化储罐,年周转量162万吨,新建码头一座,总投资约4.5亿元。

3、项目进度目标的设定与进度计划的编制

3.1项目进度目标设定

项目目标设定前,结合公司资源状况,综合考虑工作程序合理性、拟分包计划以及竣工验收计划等环节,充分估计五通一平施工、施工环境和拆迁等因素对进度的影响,在确定进度控制总目标时,必须符合SMART原则,即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同时适当保持一定的提前量,确保确定的项目目标合理。

3.2进度计划编制

项目目标确定后就要进行计划编制,计划编制前首先要进行作业结构分解(WBS),作业分解结构是指为完成项目所必须进行的具体活动,是整个进度管理的基础,作业分解结构也是工序排序、工序工期估算及项目进度计划制定的基础。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是根据项目工序的分解和定义、项目工序的顺序、各项工序工期和所需资源所进行的分析和项目计划的编制,项目进度计划是项目计划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项目进度控制的基准,是确保项目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的重要保证。

本项目计划编制前组织专题会议确定项目施工总体部署,根据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以及计划管理的需要来划分施工工序,建立作业分解结构(WBS),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工艺要求,明确工艺流程,从而决定施工顺序,并组织各专业人员初步确定每道工序所需要的工作时间;然后借助Project软件编制项目里程碑计划及总进度控制计划。

4、项目进度计划审核

项目总进度计划编制完成后,作为进度管理控制的依据,同时也是施工方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依据,也是审核施工进度计划的依据。在审核施工总进度计划时着重审核以下几点:

通过对施工进度计划的审核,有效保证了进度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为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执行、分析以及调整奠定了基础。

5、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

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是指用项目进度计划指导施工活动,落实并完成计划。为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保证各进度目标的实现,本项目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6、项目进度管理方法与措施

6.1、项目进度管理方法

编制进度计划的目的就是指导项目的实施,以确保项目工期目标的实现。由于项目计划只是预测而对未来工作作出的安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因此制定一个一劳永逸的计划是不实际的,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不断监控项目的进程,不定期或者定期进行检查、对比、分析和调整,以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尽可能的按照进度计划进行,同时不断掌控计划的实施情况,并将实际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偏差,使项目按照预定的进度目标进行,避免工期延误。

进度控制管理方法多种多样,常用方法有横道图比较法、‘S’型曲线比较法、‘香蕉’曲线比较法、前锋线比较法和列表比较法等。本项目选择横道图比较法和‘S’型曲线比较法进行进度管理。

6.1.1横道图比较法

本项目按照每周召开一次进度例会的方式对上周进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下周计划安排进行审核,每月进行一次进度动态分析。

采用进度月报和周进度工作汇报会方式收集进度数据资料,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和统计成具有与计划进度可比性的数据后,用施工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其比较方法的步骤为:

(1)编制横道图进度计划;

(2)标出计划完成任务累计百分比;

(3)标出相应日期实际完成的任务累计百分比;

(4)标出实际进度线,并从开工日标起,同时反映出施工过程中工作的连续与间断情况;

(5)对照横道线计划完成累计量与同时间实际完成累计量,比较出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

6.1.2‘S’曲线图比较法

‘S’型曲线比较法与横道图比较法不同,它是以横坐标表示进度时间,纵坐标表示累计完成任务量,而绘制出一条按计划时司累计完成任务量的‘S’型曲线,将施工项目的各检查时间实际完成的任务量与‘S’型曲线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比较的一种方法。

‘S’型曲线的绘制步骤如下:

(1)确定单位时间内计划任务完成量;

(2)根据检查周期内各作业项目实际完成工程量,计算不同时间累计完成任务量;

(3)根据累计完成任务量绘制‘S’曲线;

(4)将实际完成量与工程进度控制 ‘S’曲线图相对应的计划完成量相比较,检查本检查周期内的进度以及整个工程进度的滞后及超前。

同横道图比较法一样,‘S’曲线比较法也是在图上进行工程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直观比较。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规定时间将检查收集到的实际累计完成任务量绘制在原计划‘S’曲线图上,即可得到实际进度‘S’曲线,如图(一)所示.

图(一)‘S’曲线比较法示意图

6.2、项目进度管理措施

6.2.1组织措施:本项目业主方设立专业计划管理工程师进行进度管理,同时要求监理、承包方均配备专职、专业进度管理人员,形成业主、监理、施工三级进度管理体系。要求施工单位根据项目总体进度计划建立分层次的施工指导计划,建立业主、监理、施工三级计划管理模式,形成计划管理控制体系和保证体系,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监理、施工方三级进度管理体系,为项目进度管理的规范化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方依据业主的总体进度计划安排,编制用于指导施工的三级甚至四级施工计划,其计划编制的合理性、可行性取决于施工方综合管理实力和施工经验,而监理对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执行、纠偏实行审查式管理,很好的承担了事前控制任务,发挥了基础作用,减轻了业主管理负担,而业主作为项目管理的集大成者,利用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切实实现了管理出效益的科学管理理念。

6.2.2技术措施:进度管理遵循动态控制原则,借助进度软件进行辅助管理,实现进度信息化管理。采用日常与定期管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收集反映项目进度实际状况的信息。为保证进度数据资料的准确性,进度控制工程师与各专业工程师不定时沟通,并定期现场察看施工项目进度,确保准确掌握施工的实际进度,并按月对进度数据进行整理,利用进度管理方法与计划进度对比,分析偏差,制定纠偏措施,动态调整、掌控进度计划。本项目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借助计算机网络将施工、监理、业主三方的管理人员电脑纳入项目局域网,建立进度计划管理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引进Project进度管理软件,组织专项培训,保证了进度软件的使用效果。

6.2.3合同措施:在施工合同中明确约定项目进度管理要求,包括开工日期、竣工日期、进度管理方式、进度管理方法与措施、进度管理人员配备与培训、进度管理软件选择、人、材、机等的投入,在实施过程中对照进合同、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等安排专人检查施工单位劳动力投入、施工机械、材料(特别是施工方供应材料)的到场情况是否满足进度要求,根据实际进场情况,结合进度计划,有针对性的制定对应措施,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合同管理在进度管理过程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合同中明确的进度要求,给进度管理提供了管理依据。

6.2.4经济措施:组织召开进度计划专题会分析偏差产生原因,制定纠偏措施,适当延长每日施工时间并要求施工单位加大人员和施工投入,制定奖励措施,开展各种形式的“会战”活动,掀起大干、快干高潮,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各专业分包单位进行“百日大会战”活动,活动过程中累计支付激励奖金达10余万元,赶回了因人员投入不足而滞后的工期,同时极大地促进了进度管理。

6.2.5 其他措施:工程后期项目部分计划进度滞后较多,编制进度计划时备存的时间余量被消耗殆尽。后期采取统计剩余工作量,按照实际工作量倒排施工进度计划的方法,按周编制施工计划,施工安排细化到日,按日检查督促人、材、机的投入与当日工作量完成情况,依据当天工作量完成情况,及时跟进并有针对性的调整周进度计划,合理调整进度安排,及时消除进度偏差,为后期项目进度的完成提供了可靠保障。

7、项目进度管理评价与成果

7.1、进度管理方法评价

7.1.1横道图记录比较法具有记录比较方法简单,形象直观,容易掌握,应用方便的优点,被广泛地采用于简单地进度监测工作中。但是由于它以横道图进度计划为基础,因此,带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如各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显,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无法确定,一但某些工作进度产生偏差时,难以预测其对后续工作和整个工期的影响。

7.1.2通过比较实际进度‘S’曲线和计划进度‘S’曲线,可以查看工程项目实际进展状况、工程项目实际进度超前或拖后的时间、工程项目实际超额或拖欠的任务量及后期工程进度预测。

7.2、项目进度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7.2.1在审核支付月进度款时没有依照月进度实际完成情况,导致部分控制措施无法落实执行,以致项目计划调整频繁,给进度控制带来不便。

7.2.2在数据收集工作中,大量数据来源于施工单位,导致数据准确度大大降低,给数据分析带来较大影响。

7.2.3没有对招标投标计划以及材料采购计划进行分析与整合,给项目进度管理与控制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7.3、项目进度管理特点

本项目进度管理包含两部分内容:各作业项目的进度管理和工程总体进度管理。实际管理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成,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为项目进度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4、项目进度管理方法优点

7.4.1图表简明,可操作性强,结构完整,可以反映整体工程的进度执行情况。

7.4.2参建各方对整体项目的进度管理工作有较为全面和统一的认识,增强了按计划完工的信心和决心。

7.4.3在进度的检查过程中,可方便查找进度影响因素,如劳动力、材料、机械的投入等。

7.5、项目进度管理成果

经各参建方努力,中化扬州仓储项目按计划目标顺利进入试运行,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项目风险,实践了本项目进度管理方法与措施的有效性,为以后的项目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经验积累。

8、项目进度管理结论

目标与计划管理篇8

    建立健全企业投资管理体系,从企业、项目两个层面建立投资决策管理标准体系。在企业层面,以企业健康经营、持续发展为目标,依据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设定投资规划(一般为3—5年)、投资计划目标,以企业财务、人力、管理等资源约束为边界,通过投资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对投资总量进行框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投资机会与企业能力的矛盾,协调投资与发展的关系。同时,结合对中长期经济发展周期及产业发展预期的研判,形成总体投资规划。在项目层面,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判断为辅,从项目经济性、项目风险可控性、资金保障及合法合规角度对项目投资进行分析。在投资管理闭环系统建设上,以投资规划为起点,分解年度投资计划,通过立项评审、投资决策环节对投资计划内项目进行筛选;进入项目投资实施环节后,以项目管理方式关注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三方面风险;项目收尾后,对连续几个运营周期进行全范围分析评价,形成投资后评价,与项目立项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形成投资的经验与教训,重视投资后评价结果在后续投资项目中的应用。最后,强调项目投资必须有进有退,建立投资退出机制(含低效资产清理),六个业务流程共同构成投资计划闭环管理系统。

    (二)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将投资计划作为企业战略实施重点与战略紧耦合

    所谓战略,布鲁森?亨德森在《战略的起源》中提出,企业战略是引导并推动一家企业获得成功的一体化选择。因此,将资源部署到所选择的活动上的过程即为业务规划、投资规划形成过程。而规划是主动地去寻求一种能够发展可持续竞争优势并将其不断扩大的行动计划,投资计划是企业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企业以战略目标、资产布局调整目标作为投资计划指导原则,保证投资计划与战略方向、规划目标的一致性。第二,投资计划采用“W”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制定方法,将企业战略自上而下贯穿到各下属公司,并要求下属公司以企业战略目标、规划目标对标,及时调整本公司投资计划,即通过集团整体规划指引各单位发展规划,通过上下贯通的战略规划确定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以有益于保证集团及业务部门的目标、资源配置及支持机制保持统一,实现战略规划对投资计划的指引与约束。

    (三)加强投资计划管理方法研究,建立科学的投资计划管理方法

    第一,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打破传统投资计划制定以定性分析为主思路,以定量、定性相结合方式展开。定性分析即对宏观经济、政治环境、企业战略符合性、项目合法合规性等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即以数据分析为主,建立多种分析模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模型边界条件。建立投资项目经济性模型,对项目经济性(如IRR、NPV)进行指标分析;建立投资结构分析模型,确定资源配置结构和区域布局;建立投资规模优化模型,根据规模与效益的敏感性分析识别最优投资规模;建立项目学习曲线模型,根据项目学习曲线确定项目投资计划及资金安排。第二,推进投资计划管理精益化。引入精益化管理理念,根据企业管理成熟度水平逐步实现精益化管理。年度投资计划逐步做细,要求投资计划逐步分解至季度、月度,提升投资计划编制准确率。推动企业3年滚动投资计划编制,提升长期投资预测的准确性,控制企业整体投资方向与节奏。第三,提升投资计划管理灵活性,鼓励企业捕捉市场机会。将企业投资总额分为计划内投资与备用资金两部分,在计划内投资总额外预留一部分备用资金。与之对应,投资项目分为计划内投资项目与计划外备选项目两类。计划内投资与备用资金的比例划分依据所在企业投资计划管理成熟度确定,成熟度高的企业可适当放大备用资金比例,允许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项目研发情况及时调整投资计划,提升投资收益。第四,引入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投资计划管理,加强投资风险分析。企业投资计划管理不仅是投资计划编制环节,更需遵循“PDCA”(计划、执行、验证、改进行动)流程。搭建信息化平台,建立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库,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加强投资项目风险分析,采用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对项目的不确定性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企业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应性投资项目。

    (四)结语

上一篇:财务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下一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流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