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特点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3:35

电子政务特点

电子政务特点篇1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一、引言

对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来说,其主要包括了电子中的直接信息资源(电子邮件、网站信息、电子公文、在线审批、注册等),这些信息资源是整个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整体。与此同时,在电子政务信息中的一些由于电子技术所形成的附加资源和以往实物材料电子化处理后的资源也被包括在内。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类型较多,在进行整合与共享操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实际特点进行科学的操作,确保相关信息资源得以安全、高效、高质量的利用。

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特点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本身具有多维性、集成性、开放性、标准性与交互性的特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被接受和利用,其包括了生活方面、就业方面、经济方面、教育方面、医疗方面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大到政府公文公告,小到网上审批与申报和信息查询,政府的政务信息资源的种类繁多,并且服务于广大民众、企业等多种类别的对象和群体。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包括了文字信息、声音信息、图像信息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较为丰富,并且具有较强的集成性与可利用性。开放性也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开放性的特点有助于现阶段廉政工作的有效开展。政府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其开放性的特点要受到严格的控制,适当的对信息进行公开和限制利用。标准性需求也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信息资源与实物类型的信息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其对于技术标准的需求较高,要提高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规范性和标准性的建设工作,不断的提高整体技术水平。以往传统政务信息的流动主要是以单项流动为主要方式,信息的传递过程相对固定。而现阶段的电子政务信息本身具有较强的交互性特点,可以更好的接受社会公众的反馈,信息的传递实现了沟通和交流,整体的传输效率更高。

三、提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效果的思路

第一,对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科学的审批和控制。对于一些较为重大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和投资,要进行深入、具体的调研,并且结合信息化工作的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统一的立项审批控制机制,让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更加科学,这也是后期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重要前置环节。第二,从组织、技术与业务三方面入手,为信息资源的利用提供基础保障。部分地区和行业部门对于电子的开展缺乏一个科学的认识,整体思想意识相对保守,这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限制和影响。针对这种问题,相关管理者要与信息化专家小组进行合作,加强相关投入,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基础上,利用专家小组对于业务和技术方面的问题给予全面解决。管理者要给电子的开展提供全面的保障,有效的减少后续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第三,政企携手。作为具有较强公益性特点的电子政务项目,很多企业不愿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太多的资金,而这一项目的投资回报相对较慢,整体经济效益不够明显,并且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错误性投资行为。对于这种情况,政府方面要加强引导,合理的调节企业利益,发挥牵头作用,实现交互性的投资和发展。第四,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过程对于人才的专业素质需求较高,在信息资源管理人才队伍的构建上,要提高人才体系的综合素质水平和专业性,打造一支具有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优秀管理队伍,并且不断的完善人才队伍资源配置,增加相关的通信方面和系统工程方面的人才引入。第五,完善整合和共享制度。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需要一套科学的制度作为保障。对于相关的机构设置、运行维护以及人力需求等方面,制度上要给予相关的保障。为了更好的提高整合共享效果,要适当的运用激励机制,促使各部门的信息平衡、对称。针对于信息资源方面所存在的安全风险,对有关法律法规也要进行完善,推进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因分置于各地方、各部门,表现为“物理上分散”的格局,资源整合和共享程度不足,为此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将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列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战略行动,同时制定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交换体系标准,就是为了形成“逻辑上集中”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支撑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但是在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工作的开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不同的区域、部门、行业的差异性较大,有关政策与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我们要紧密的把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实际特点,采取科学的思路来开展相关工作。

作者:雷东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政务信息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李颖鹏.关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2(03).

[2]洪伟达.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概述及其与增值开发的关系[J].电子政务,2011(05).

[3]李俊.浅议我国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化管理[J].电子制作,2014(06).

[4]汪玉凯.电子政务建设的“矛盾”[J].计算机,2003(Z3).

[5]许桂珍.实施电子政务建设之我见[J].图书馆论坛.2003(01).

[6]王秋凤.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03(01).

[7]蔡东宏.影响我国电子政务进程的症结与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3(06).

[8]陈艳红.电子政务[J].中国档案,2003(06).

[9]刘全利.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反思[J].航空计算技术,2003(02).

电子政务特点篇2

关键词:电子政务 基础性技术标准 特性

所谓电子政务基础性技术标准,是指对电子政务领域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具有广泛适用范围或包含通用条款的标准。电子政务基础性技术标准能够规范并指导电子政务基础性软硬件平台的建设,保障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以及信息安全等。此类标准在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其他标准的基础,失去它的支持,其他标准的建设如同空中阁楼,电子政务亦将无法正常推行。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一部分:总则)在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中明确提出:要“突出重点”,“重点研究解决电子政务建设所需的共性、基础性标准化问题,集中力量抓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安全方面的关键性标准项目”[1]。基础性技术标准作为现阶段电子政务标准化的重点,对其进行特性研究是标准化研究的题中之义。明确电子政务基础性技术标准的特性对于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维护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电子政务标准化,推动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

作为电子政务发展助推器的基础性技术标准,其特性是在网络信息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制度日臻完善以及现代政府行政管理手段日益信息化、规范化所共同营造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对其特性的研究离不开对信息技术、行业竞争、知识产权和现代政府管理等因素的考量;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电子政务基础性技术标准的公共物品特性、基础性、通用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等特性表现较为突出。

一、公共物品特性――纯公共物品特性和准公共物品特性[2]

标准的历史由来已久,然而无论是秦始皇时代统一度量衡,还是18世纪末英国纺织工业革命中首次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技术标准,甚或信息时代的IT标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标准一旦公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对标准的使用均不会影响其他个人或组织对该标准的使用――借用微观经济学论述纯公共物品本质特征的一个术语,即“非竞争性”。上述标准之间的不同之处则在于:由此前两者具有纯公共物品特性,统一的度量衡及工业社会的技术标准还具有纯公共物品的另一个本质特征――“非排他性”,即不可能阻止不付费者对标准的使用[3],而信息技术标准并不如此。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有些技术标准通过和专利相结合获得了知识产权属性。虽然这些信息技术标准仍然是非竞争性的,但它们借助知识产权具有了明显的排他性――如果达不到标准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只有向标准体系寻求技术许可并支付高额的费用才能获得相应的生产技术,否则便被排除在市场门槛之外,其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征符合经济学对“准公共物品”的界定[3],因此具有准公共物品特性。信息技术标准成为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各种各样的标准战应运而生,远至VCD行业的SVCD与VCD之争,近至微软力挺其OOXML(Microsoft Office Open XML)文档格式技术规范成为国际标准掀起的滚滚硝烟,信息产业的标准战愈演愈烈――而这些,都是标准的准公共物品特性惹的“祸”。

具体到电子政务基础性技术标准,它涵盖的范围很广,不同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各不相同,对其特性不能一概而论。就术语标准和信息表示与处理标准而言,它们在对象、制定机制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以下分别对术语标准中的“电子政务术语”和信息表示与处理标准中的OOXML与UOF进行具体的分析。

“电子政务术语”是由电子政务总体组提出,由中国标准化研究所、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和中国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共同制定。其规范的对象是电子政务领域的专业术语及其释义。该标准不设立任何技术门槛,不阻止任何组织对其的使用,具有显著的非排他性,加上其本身所具有的非竞争性,可知该标准具有典型的纯公共物品特性。

而诸如OOXML、UOF(Unified Office document Format)等业务文档格式标准则有不同的表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电子公文、设计图纸、地理信息等为代表的电子文档信息日益普及。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文档格式标准,大量的电子文档信息被禁锢在一万多种格式中,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文档标准格式标准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基础标准之一,它不但能从技术层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为电子文档信息价值的发挥起到重大作用,而且还能促进相关软件产业的发展。OOXML是由微软公司为Office 2007产品开发的技术规范,于2008年4月2日被ISO正式宣布成为国际标准[4]。微软宣称OOXML绝对是一个能让用户自由读写的文档格式,但是很多人认为OOXML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微软开放的只是技术规格并非源代码,企业仍可能面临侵权威胁。而且微软可能挟原有文档格式DOC作为事实标准的优势,以OOXML一统XML文档格式的天下从而获得更大的垄断力量。这些将给国产办公软件的发展带来长期压力。UOF是由国家电子政务总体组所属的中文办公软件基础标准工作组组织制定的《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国家标准。作为国产文档标准,中国拥有UOF的自主知识产权,它成为摆脱技术标准受制于国外的关键因素,关系到中国电子产业的未来。作为文档格式标准,无论是OOXML还是UOF都和知识产权相结合,具有排他性,因此信息表示与处理标准具有典型的准公共物品特性。具有准公共物品特性的基础性技术标准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要保持与国际、国外技术标准的兼容性,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资源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保障能够和国际信息互联互通,避免中国成为“信息孤岛”;但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合理的兼容度,避免在外来标准的圈子里“带着镣铐跳舞”,避免受控于外来标准,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民族工业、维持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电子政务基础性技术标准涉及的情况比较复杂,对其特性的分析不能“一刀切”,要分析该标准是否和知识产权相结合,如果没有,则具有纯公共物品特性,反之,则具有准公共物品特性。两种特性标准的制定机制不同,前者由技术驱动,国家是制定标准的主体;而后者与企业利益、产业发展以及国家信息安全等相关,由市场驱动,企业是制定标准的主体,国家起到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标准才能真正代表先进的技术水平,在实践中可操作性强、易于被采用,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且有助于保护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这也与我国“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电子政务管理思想是一致的。明确电子政务基础性技术标准的纯公共物品特性与准公共物品特性,有利于充分利用标准化手段指导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可靠,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与产品的开发,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竞争力。

二、基础性

电子政务基础性技术标准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石,为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信息安全提供了前提和支撑,是其他标准的技术基础和方法指南,具有基础性。

以接口标准为例,由于电子政务业务的特殊性,特别需要考虑到纵向的业务交换关联和横向的业务管理关联,而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传递则必须通过数据接口来完成。数据接口是机构内部各系统以及机构之间不同系统衔接、交互的关键和基础。然而,各个系统往往是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下自行开发的,数据格式、结构、类型千差万别,编程风格各异,各软件公司技术保密。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就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很难实现数据交流和共享,从而导致系统之间衔接性比较差,进而影响关联业务的处理。接口的要求对于数据元标准、文档格式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等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对接口的标准化工作有利于复杂、异构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并能通过通用产品的大量应用,有效缩短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进程,同时也能在接口标准化的前提下积极促进相关标准的建设。

三、通用性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共享和政务一体化。信息共享的难点在于消除由“千家万户搞出来的‘自己的标准’”[5]所造成的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而政务一体化的难点在于消除我国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的“政出多门”,实现业务关联性较强的政府信息系统之间(如税务、财政系统等)的互联互通互操作。要解决这些问题,电子政务标准化必须坚持“统一标准”的方针,制定能够普遍适用于不同机构、不同系统的标准。作为信息互联互通互操作的前提的电子政务基础性技术标准,必须具有通用性,在电子政务领域是普遍适用的,是跨业务系统、跨机构、跨地区的。

以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为例,它是描述各类信息资源内容的标准,是进行信息资源的发现、定位、管理和整合从而实现共享的关键。政务信息资源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信息,具有门类广、类型复杂、结构多样化等特点。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只有具备通用性,充分体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典型特征,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要求,才能被普遍接受、共同遵循,才能有助于实现信息共享。

四、系统性

电子政务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网络基础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相互支撑,信息安全和管理贯穿其中。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要统筹全局,通盘规划,不仅要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协调一致,还要考虑到软硬件的兼容、信息交流与共享等。因此,诸多电子政务基础性技术标准可以用来规范电子政务基础性软硬件平台的建设,并保障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以及信息安全。它们绝不能彼此孤立或发生脱节,更不能互设障碍甚或相互对立,必须成体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电子政务基础性技术标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要保证标准之间相互支撑、相互协调、相互约束、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科学的有机体,从而给与电子政务建设全方位的支持。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标准总体组编写的《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一部分:总则)可知,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由两个层面六个部分组成,包括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管理标准等。除管理标准之外其他五个部分的主要内容都是电子政务基础性技术标准,例如总体标准中的中文信息处理标准等,应用标准中的数据元标准、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等,应用支撑标准中的信息表示与处理标准、资源定位标准等,网络基础设施中的寻址与域名解析标准、组网标准等。这些标准之间是相互支撑、相互配套的。这些标准的制定必须遵循电子政务基础性技术标准的系统性,明确系统性在标准体系中的地位,充分考虑到该标准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及与其他标准之间的关系。

五、动态性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同时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更新换代,这使得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也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电子政务基础性技术标准作为其他标准的技术基础和方法指南,虽然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更要随着技术的发展进行动态维护。否则,它不但不会对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而可能会保护落后、阻碍创新。因此,动态性成为电子政务基础性技术标准的一个重要特性。

动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传统意义上的标准修改、修订、废止等;二是对标准实施动态维护与管理,使其具备受需求驱动和对需求快速应答的特征,能够不断地根据电子政务建设需要进行实时增补、完善和公布。其中,第二点对标准的维护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实现信息共享所需的数据类标准中的数据项标准――行政区划代码标准为例,只有依据既定的技术评审指南和维护程序,对代码实施连续不断的注册、维护和管理,才能在行政区划结构调整时快速、有效地支撑与此相关的各种信息技术应用,确保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

六、结语

本文论述了电子政务基础性技术标准的公共物品特性、基础性、通用性、系统性、动态性等特性。这几种特性的作用不完全相同,公共物品特性决定了电子政务基础性技术标准的制定主体和制定机制;而基础性、通用性、系统性和动态性,决定了电子政务基础性技术标准的作用机理和维护要求。明确电子政务基础性技术标准的特性是践行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的保障,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

参考文献:

1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一部分:总则[Z].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5:3-4

2 魏曼.地方公共物品及其理论演变[EB/OL].(2005-04-04)[2008-04-05].bjpopss.省略/bjpssweb/n19569c58.aspx

3 李保红,吕廷杰.技术标准的经济学属性及有效形成模式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5-28

4 Roger Frost,Jonathan Buck. ISO/IEC DIS 29500 receives necessary votes for approval as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EB/OL].(2008-4-2)[2008-4-5].省略/iso/pressrelease.htm?refid=Ref1123

5 赵国俊.电子政务标准的类型、级别与形式[J].情报资料工作,2005(6):27-29

作者简介:

钱毅,男,1973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档案信息化、标准化、电子文件管理,著有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马林青,女,1982年出生,河南郑州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电子文件管理、政务信息化。

电子政务特点篇3

摘要:将公众满意引入到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的测评中。首先分析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质量特性,并定义了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和电子政务顾客;然后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科技接受模型和自服务技术,建立了符合电子政务自身特性的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与企业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公共部门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区别。

关键词: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公众服务质量特征;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

2000年以来,随着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系统评价日益成为了电子政务研究的热点。在国外,世界市场研究中心(WorldMarketsResearchCenter)和布朗大学(BrownUniversity)[1]、TNS(TaylorNelsonSofres)公司[2]、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DPEPA/UNDESA)与美国公共管理协会(ASAP)[3]、欧洲委员会(EuropeanCommission)[4]、爱森哲(Accenture)公司[5]在近三四年的跟踪测评过程中均发展出了一套各自的测评体系。在国内,北京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6]、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7]、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8]、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研究课题组[9]分别对中国城市政府网站进行了评价。

一个以公众满意作为最大使命的政府必须要清晰地思考这些问题。而欲得到清晰的答案,只有依赖对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的科学测量。同时公众满意是电子政务能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只有通过对公众满意度进行了测评,才能了解公众的需求,从而确定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

一、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的质量特征

(一)电子政务公众服务与电子商务服务相比较

(1)服务提供者的唯一性。政府通过电子政务提供的服务(例如工商登记、)大多数是唯一的,没有竞争者,或者被法律、法规限制为“独家经营”的,公众不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如果公众选择了政府这种在线服务的方式,就只能在电子政务网站上完成所需的服务。服务提供者的唯一性是电子政务服务与电子商务服务最大的区别,如果顾客对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服务不满意的话,可以在其他相似的网站上获得这种服务。因此政府必须通过服务回收(servicerecovery)来为公众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

(2)服务对象的异质性。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具有多层次、多样性的特点。电子政务是给任何人、适合社会群体提供公共服务,而电子政务顾客由于地域、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等外界影响因素的不同,会导致不同行业、地区、人群之间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不同而造成的“信息落差”的现象。在中国行政区域非常广阔,人口素质差异较大,这就导致了中国在不同城市之间(东部、西部和中部)、不同城市之间(如北京、上海、深圳与西部北部地区)、城市与乡村之间、不同教育程度的阶层和不同收入水平的阶层之间的比较严重的“数字鸿沟”现象。

(3)服务标准的公正性。政府通过电子政务无法在短时间为公众提供最好的服务结果,但只要公众认为他接受的服务是公正的,结果是公开的,他仍会觉得满意。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标准要确定、一致。政府通过统一平台或跨平台结构提供服务,数字的一体化要求系统的各项指标规范化、标准化。目前中国最需要建立的规范与标准主要有:应用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基础信息、政府信息与公共信息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政府电子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政府公网域名的规范化标准化等。此外,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保证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结果和质量的一致性。

(二)电子政务公众服务与传统政务公众服务相比

1.适用性。电子政务通过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的应用,使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具有突破时空限制的特性,可以让公众随时随地接受政府服务。随时是指电子化公共服务打破时间的限制,没有休息日和假日,将政府部门的办公服务模式转化为7×24(7个工作日×24小时)。而传统公共服务则受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作息时间的限制。“服务不打烊”可以说是电子化服务最具优势的质量特性;随地是指公众不管身处何地,只要通过网络,点击鼠标、键盘登录政府网站,就可获得相应的服务。

2.集成性。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有很强的集成性,它把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通过网络集成在一起,让公众享受“一站式”服务,以有效地节省服务时间,提高服务效率。集成性地电子政务要求政府不同部门打破各自为政的传统做法,进一步理清关系,建立快捷、顺畅的处理流程,让公众获得高效、全面的政府服务。

3.个性化。在传统政府公共服务模式下,政府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提供的服务只能是粗放性的,不可能按照公众个人的服务要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中,政府服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得为公众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成为可能。同时,公众在电子政务这个虚拟市场上,顾客多数是自服务的,可以在多种服务项目和服务通道中自由选择。

二、电子政务公众满意的基本内涵与理念

(一)顾客满意的含义

自1965年Cardozo[10]首次将顾客满意度引入营销学后,顾客满意问题在企业界受到极大重视,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可将其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类:(1)特定交易型满意。顾客满意限定于对某种特殊购买行为的后评价,亦即特定交易型满意可以针对某种特定产品或服务交易提供特定诊断信息。顾客满意是在特定环境下,对于使用产品所获得的价值程度的一种即时的情绪性反应。(2)累积型满意。累积型满意系顾客针对某产品或服务消费的全部经验而累积的整体评价,累积型满意可促进企业对顾客满意加强投资。(3)认知评价满意。认知评价满意是顾客将实际从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认知表现与事前对产品或服务表现的期望作一比较的认知过程评价。(4)感情性满意。认为满意的情感性定义为顾客主观觉得很好而随之产生满意感,反之亦然。

(二)顾客容忍理论

顾客容忍理论(ZOT)是指顾客心理接受跨度,在这个接受跨度中顾客认为所接受的服务是可以接受的,并且顾客在容忍区内对服务质量变化的感知性不如在容忍区之外的情形。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在1991年就发现顾客对服务有两种不同层次的期望。第一种是理想的服务(desiredservice),定义为顾客渴望得到的服务水平。第二种是适当的服务(adequateservice)[11]。从此可以看出,ZOT的特点就是顾客的期望由一个点扩展为一个区域。

(三)电子政务公众满意的内涵

电子政务公众满意的定义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服务对象:公众是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顾客”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与公众已经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一方面政府应用让公众了解更多的政务工作,另一方面,公众有义务和责任参与政府的相关决策与管理工作。因此,电子政务的实施,要求公众从被管理的角色转变到“顾客”和“主人”的角色上来,而电子政务服务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高满意度。2.服务内容:公众感知的对象是政府提供的电子服务

政府为公众提供的电子服务包括以下内容: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公民电子税务和电子证件服务等。

3.服务平台:政府为公众提供电子服务的平台是网络系统

一方面影响公众满意度的指标就要增加关于网络应用水平方面的指标,例如网络设计的艺术性、网络信息的安全性、网络运行的实用性等等。另一方面,公众满意度测评时信息的获取是来源于公众本身,这就需要对公众做问卷调查。传统政府在进行公众满意度测评时,主要是通过电话采访、实地调查、设立办等渠道来获取信息。

4.满意形成过程:公众满意的形成经历了输入、服务过程和输出三个阶段

公众的事前预期(即顾客容忍区)有两种水平的期望,即理想服务和适当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有三种状态,即超出理想的服务、达到适当的服务和低于适当的服务;事后感知有三种状态:满意、不满意和愉悦。

三、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测评

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测评就是将公众满意引入到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的测评中,通过测评公众对电子政务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来评估电子政务的绩效,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属于一个很新的领域。美国从2001年[12]开始将美国满意指数(ACSI)方法应用到对联邦政府网站进行测评。

(一)美国公共部门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

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是一种新型的以顾客为基础,用以评价并改善组织绩效的一种测量体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为应对科学技术发展变化、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环境条件,为解决财政赤字和社会公众对政府高效、回应和高质量供给服务的能力失去信心的问题,普遍发起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理念的“新公共管理运动”。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总体签署了《设立顾客服务标准》的第12862号行政命令,责令联邦政府部门制定顾客服务标准,要求政府部门为顾客提供选择公共服务的资源和选择服务供给的手段。“新公共管理运动”顾客至上理念的确定和上述法律、法规的制定,促使美国满意指数(ACSI)应用到美国公共部门,并建立了美国公共部门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13]。

(二)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建立

在建立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时,本文分析了计划行为理论、科技接受模型和自服务技术。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14]是由理理论发展而来的。该理论指出顾客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都能影响顾客的行为,而顾客的行为会影响他们的满意程度。因此,在分析电子政务顾客满意时,一定不能忽略这些因素。

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简称TAM)是FredD.Davis[15]于1986年首次提出,包含具体的理论框架(frame)及测量方法(scale),用以解释并使用者对新系统(或新科技)的接受程度。Davis等人把影响使用对系统接受程度的因素归纳为感知上有用(Perceivedusefulness/U)和感知上易操作(Perceivedeaseofuse/EOU)二大层面。如果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易用性和效用,无法弥补在网上交易存在非人员接触,需要学习等所带来的损失,那么顾客就会转向传统方式。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电子政务的效用和易用性是顾客是否满意门户网站e-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

自服务技术(SelfServiceTechnology,简称SST)[16]也称作基于技术的自服务。自服务技术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没有人员的接触,顾客通过技术支持可以获得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如果运用得当,它可以使客户与组织机构之间的交易更有效、更节约时间。实际上,网络是自服务技术的一种主要类型。在电子政务门户网站这个虚拟市场上,顾客多数是自服务的,他们查询想要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以及在网络上在线执行业务。

基于上述理论的分析,结合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自身的特殊性,本文建立了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

该模型以公众满意为中心将公众满意的前因后果构成一个系统性的网络链条,共有公众期望、感知质量、信息、过程、公众服务、预算执行、管理革新、感知易使用、感知有用、感知使用能力、公众满意、公众抱怨和公众信任共13个变量。

本文建立的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与企业顾客满意度指数相比,有以下特点:(1)企业顾客满意指数模型测量的是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较少设计公共产品和服务,电子政务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基本上包括信息、过程、公众服务、预算执行、管理革新这五个方面,因此感知质量从这五个层面来反映:(2)在前因变量中减少了感知价值。感知价值一般是指产品给顾客带来的所有利益的总和与顾客为此所付出价格的比值。因为政府通过其门户网站免费为顾客提供服务,在这个层面上顾客没有付出价格,因此无法体现感知价值。(3)电子政务提供的公共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垄断性质,公众是否忠诚体现得不是很明显,所以原模型中的顾客忠诚由公众信任所代替了。

本文建立的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与美国公共部门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相比,有以下特征:考虑到电子政务为公众提供的是一种电子服务(electronicservice),公众客在享用电子服务时一个学习和接受的过程,故根据TPB、TAM和SST在前因变量中增加了感知易使用、感知有用和感知使用能力三个潜在变量。(1)感知易使用(PerceivedEaseofUse)是指电子政务顾客易于操作交易流程,可以实现一步到位的服务。(2)感知有用(PerceivedUsefulness)指电子政务顾客在使用门户网站时感知是否获得了准确、最新、全面、适合自身偏好的信息服务。(3)感知使用能力(PerceivedBehaviorControl)是指电子政务顾客感知外界是否具备了使用门户网站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本组织(或本人)是否具备了足够的知识来自行使用门户网站。

四、结论

电子政务特点篇4

[关键词]电子政务;演化模式;智慧政务;驱动因素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16)02-0022-05

自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以来,全球刮起了一股“智慧风”,“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相继出现,“智慧政务”(SmarterGovernment)也应运而生。从20世纪末的“政务电子化”作为政府辅助优化决策的管理手段,到后来“政府再造”政府机构使用相互独立的信息系统,再到如今建立起来的G2G、G2B以及G2C网上通信渠道,便捷、智能、高效的电子政务迅速发展起来。[1]为此,一些学者开始研究电子政务发展的模式,Gartner(2000)[2]从电子政务使用界面形式变化的角度,提出“网页阶段-交互阶段-交易事务处理阶段-政务改革阶段”的电子政务四阶段理论。Layne&Lee(2001)[3]则从电子政务内容变革的层面,提出“文献编目阶段-交易事务处理阶段-政务垂直整合阶段-政务水平整合阶段”电子政务四阶段理论。在此基础上,联合国和美国公共行政学会(2002)[4]结合内容和形式的变化,提出“新兴阶段-发展提升阶段-交互阶段-交易事务处理阶段-无缝全面整合阶段”的电子政务发展五阶段理论;Moon(2002)[5]修改了Hiller&Belanger(2001)[6]的电子政务五阶段模型,提出“简单信息阶段-问答双向交流阶段-服务及交易阶段-纵横向整合阶段-政治参与阶段”。这些研究大多是从电子政务发展形式上进行划分,尚未结合技术架构层面的特征。我们知道,电子政务的每一个阶段都显示出不同程度信息技术复杂度、公民意愿采纳度以及管理改革的深度。随着ICT(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信息与通讯技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目前国内外电子政务正如火如荼地向“智能模块集成化、需求响应人性化”的智慧政务阶段过渡。针对目前对智慧政务认识不足、缺少针对性的综合分析的现状。本文在回顾世界电子政务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电子政务技术和功能上的变化特征,探究其演化模式背后的因果机制,总结提出“数字政务”到“智能政务”,再到“智慧政务”的演化模式,并针对“智慧政务”的概念、功能、架构及分类的具体体现,就如何推动智慧政务的发展提出对策,以期在中国更好地发展智慧政务。

一、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一)电子政务发展概述

Layne和Lee认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演变会随着其技术复杂性、集成难度的增加而经历四个阶段:一是文献编目阶段,通过构建政府机构网站提供政府信息;二是交易阶段,政府机构之间可以进行网上交易;三是在政府职能领域的垂直整合阶段;四是横向集成阶段。前两个阶段主要重视开发政府信息服务的电子接口,属于数字政务阶段;后两个阶段专注于在现有政府结构下的电子整合。结合技术架构特征和应用形式,我们将电子政务发展路径归纳为“数字政务-智能政务-智慧政务”的演化路径模式。“数字政务”是以政务信息数字化为特征。

(二)数字政务、智能政务、智慧政务的比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子政务从技术视角来看经历了从最初的数字化时代点线思维到现在智能化时代的模块化集成,再到即将步入的智慧时代系统集成的发展变化。电子政务各阶段的发展模式———数字政务、智能政务以及智慧政务的特点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数字政务、智能政务以及智慧政务三者在出现时间、运作方式、技术特征以及代表性应用上均存在差别,且三者是电子政务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形式。政务运作方式由办公自动化及政府网站,发展到在线事务处理(如电子采购及招标等)及在线双向交流,再到系统集成性的市级监测反馈服务系统(政府门户网站服务),运作趋向客制化服务。政务技术特征由平台界面的单向点对点服务,发展到系统应用模块化、实现目标工具方法均明确的程序化事件的双向交流服务,再到决策协同化、敏捷化以及业务自适应的集成化系统服务,政府电子职能系统开始进行同功能机构纵向整合、不同功能机构横向整合。1.数字政务(DigitalGovernment):点对点的电子政务数字政务(DigitalGovernment)是最早出现的电子政务形式。它是指政府通过互联网、多台计算机相连通的局域网等系统,行使人工传递文件、信息以及下达命令等政府职能,主要表现形式是办公自动化OA系统、政府网站建设,信息采集采用GIS、遥感等技术。数字政务运作特点是政府和信息技术的点对点通信,即政府仅根据需求调用单项相应技术进行单向交流,这是一种仅在平台界面上的运作方式。数字政务的代表性系统架构图(以红星电子政务综合处理平台架构为例)见图1。该电子政务系统架构遵循标准化的分布式体系结构,以电子政务的安全体系贯穿始终,以电子政务应用领域框架、电子政务平台、通用中间件DBMS以及基础体系———操作系统为主要架构实现点对点通信。红星电子政务综合处理平台特点是具有B/S三层结构设计,支持CORBA/EJB等组合软件体系结构;独立于数据库平台以及应用服务器平台;应用基于rsXML的电子政务标准,即使用统一的数据接口、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有统一的业务工作流引擎;是可定制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政务业务管理系统;具备动态配置与管理工具。2.智能政务(IntelligentGovernment):模块化的电子政务智能政务(IntelligentGovernment)是指政府依托网络系统,通过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协调、有效、科学、延续的在线事务处理与交流。[8]具体来说,智能政务是政府依托信息化的决策支持系统、传输反馈系统、量化考核和数字分析模型等,将所服务对象的数据转变为不同类别的信息或知识,并提供分类别、个性化的服务,实现科学化决策和智能化执行,向人们提供诸如在线事务处理、24/7服务、智能决策、网上交易等服务。智能政务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政务在线交流、电子司法档案、电子培训、电子身份证、电子税务、电子采购及招标、电子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等。智能政务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政府与政府、政府与公众以及政府与企业的网上交流通道。智能政务的运营特征是政府以业务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为突破口向纵深方向发展;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业务与协同决策需求更加迫切;政府与民众进行双向(如“24/7”的全天在线服务)、模块化交流;通过预先设定系统目标,并从一系列备选方案中寻找目标最优解来处理现实问题,在诸如电子税务等结构清晰的工程项目研究上有广泛发展。智能政务运作的系统架构图见图2。由图2可见,在智能政务系统架构中,规范标准与安全管理贯穿架构始终,智能处理主要包括三层,即政务智能层、软件工具层及基础技术层。政务职能层注重多部门的协同业务和协同决策来解决用户问题;软件工具层通过在线分析形成问题、数据仓库获取相关数据、数据挖掘形成相关知识;基础技术层可通过数据存储、分析算法、数据可视化及知识管理等工具制定决策或选择不同决策路径的方法和过程。用户进入政府门户网站可选择服务,提交信息并等待政务系统的决策分析答复,智能政务系统会根据用户数据及政府原有存储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形成相应的信息或知识反馈给用户。3.智慧政务(SmarterGovernment):系统集成化的电子政务到目前为止,“智慧政务”尚未有确切的内涵阐释,借鉴IBM智慧城市的电子政务定义,智慧政务的内涵在于为了实现政府内部业务系统之间以及与外部(横向/纵向)业务系统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与系统集成,实现政府各部门流程、资源的重置与集成以提供给市民及公司便捷、优质、低成本的一站式服务,实现跨职能部门的业务联动与系统集成以完成并联审批,实现网上行政监察和法制监督系统的透明、廉洁、高效运行,而建设含流程引擎管理的贯穿的服务总线、内网门户和外网业务、专题数据库及衍生的中心数据库。[10]通过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层面上的传感器系统获取大量实时数据,通过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层面上事件处理软件提取传感器原始数据流中的业务相关事件,并运用集成中间件配置事件的业务背景,实现对现实世界运行系统实际行为的全新洞察,通过更深入的智能洞察层面上的可视化配合业务规则及分析的运用,来优化各项运作系统,最终使政府服务与管理达到和谐可持续发展、系统高度集成、无缝化连接的高阶段电子政务系统。智慧政务是政府依托网络系统(如物联网、互联网),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等)使政府服务与管理达到和谐可持续发展,通过系统集成,有机地组合成一个一体化的、功能更加强大的由诸如政府信息资源系统、城市运行监测系统、社会保障系统、公共安全监管系统等组成的应用性系统,实现管理、服务的无缝化连接,为人们提供更客制化的服务选择、更透彻的需求分析以及更便捷的智慧响应。具体来说,智慧政务以完善法律基础、强化公共服务、高投入换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政治参与以及改革政府管理机构为前提,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互联互通,借助这种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获取大量数据,整合现有城市管理系统资源,展开政府、企业、公众及自然等多元主体互动的公共事务创新,增强城市、自然、人类和产业系统之间的透明度,发展、描绘、执行、监督和完善政府政策,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透明和全方位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智慧政务的主要操作特点是移动性、普及性(通过移动设备、通信设备进行服务,如手机、电话、智能电视、计算机等)、全时性、即时性、客制性(针对被服务者个人的服务)、易用性以及知识交互性(民众之间、民众与政府之间、民众与企业之间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主要技术特点是系统集成化、业务全面化、服务衔接无缝化、应用整合化、信息安全化、个人资料私密化、政务架构重新设计化、决策协同性与敏捷性以及业务自适应等。其中,决策的协同化与敏捷化以及业务自适应是智慧政务技术的关键需求点。首先,多人或实体的协同决策(CollaborativeDecision-Making,CDM)会得到更好的决策结果。来自商业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BI)系统的信息和来自社交软件(SocialSoft-ware)所收集的协作输入信息,通过一定的准则(如决策时间限制、决策价值、需求符合度、实施承诺以及对利益方关系的影响等)进行协同度权衡,可支持用户获得高质量的决策结果。其次,敏捷化是现今决策的另一突出需求点。随着蝴蝶效应在全球范围内的加剧,混沌理论要求智慧政务能够具备在混乱环境下规则且迅速地处理业务的功能。这就要求建设智慧的敏捷机构(RequisiteAgility),在混乱环境中以最快的执行速度遏止事态的恶化。[11]第三,业务自适应需求点,具体来说是指在业务处理分析过程中,根据处理数据的数据特征自动调整处理方法、顺序、参数等,使其与所处理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结构特征相适应,最终得到最佳结果。自适应使得智慧政务在时刻进行自身调整以保证网络运作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大量的智慧终端随时判别用户需求,支持不同业务之间的合作、综合和分布式创建,实现系统运行的便捷、流畅、高效。

二、电子政务演化的驱动因素

(一)信息技术进步

信息技术发展到了支持高效能系统集成的阶段,新兴技术的出现加快了演化的发生。智慧政务的产生正是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的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发展的新方向,并非是一种全新的政务形式。随着全球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体与物体(或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物联网解决了信息自动采集、获取和传输的障碍;云计算通过网络向用户按需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平台、软件等IT服务,解决了信息高效处理的问题;以第四代移动通信相关无线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的突破进展,为移动宽带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4G服务拓展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地理空间,解决了信息高速传输的问题;系统集成技术有效地集成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通讯及业务应用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大综合大集成提供了可能。

(二)经济高速发展

经济的高速发展,雄厚的财政支持能力使得智慧政务发展无后顾之忧。目前,国内众多城市已启动智慧体系建设,对建设智慧城市的财政投入也在不断提升。2010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25.8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宁波市县两级财政2011年以来每年计划投入10亿元建设智慧城市,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参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新兴产业。大数据时代庞大的数据信息使传统数据中心和设备面临着运行成本高、系统稳定性差、管理难度大等问题,这会催生电子政务发展模式的改变,进一步驱动其演化为智慧政务。主要表现在服务方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变化,是动态的,这也极大地提高了对个体服务的便利性和智能性,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三)政府管理需求

随着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智慧城市的出现,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的理念对政府的建设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内部及城市之间联系不断增强,民众对政府服务及社会服务的需求趋向个性化、便捷化、效能化,城市运行模式的智慧与否成为承载繁盛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键,更成为提供令民众满意服务的根本。建立一个科学、智慧化的服务型城市整体运作模式成为当务之急,而保证这种城市模式安全、全方位、系统性、合法性运作的前提就是以政府机构为依托,“智慧政务”应运而生。智慧政务通过应用大数据信息、云综合计算等新技术,使政府管理流程更优化,机构设置更合理,同时解决各部门职能交叉、审批过多的问题;政府信息资源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利用,亦使得部门运作更公开、透明,跨部门之间更好的协同,政府监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政府办事效率随之提高,管理成本降低,推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城市公民和企业提供无缝衔接的政府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快了电子政务向智慧政务演化的发展方向。

三、中国发展“智慧政务”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采集与管理面临的挑战

电子政务、智能政务及智慧政务,是基于信息采集与管理的电子化政务,故信息的采集和管理问题备受重视。在智慧政务的信息采集与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采集前的设备问题,即基础数据采集设备没有普及,数字化时代尚未完成,直接进入智慧化时代进行数据采集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国家加强基础信息设施建设。二是采集中的信息问题,即(1)采集何种个人信息?由于个人与组织的利益出发点不同,故何种个人信息(如工作种类)可以被正确采集成为关键;(2)不同种信息记录的详略度及侧重点的记录标准应如何制定?(3)如何保证个人信息采集的精确性?信息采集的精确性能够保证政府通过分析信息做出正确的有利于人民和国家发展的决策。三是采集后信息的管理运用问题,即如何保证个人信息使用中的整合性和妥善性?信息使用的整合性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系统;信息使用的妥善性可以使得每一条信息的收集都有其用途,保证其使用的合法性。

(二)政务流程整合及信息整合面临的挑战

在经历了电子政务的建设政府信息门户、建设政府在线事务处理之后,智慧政务的建设重点应放在政府业务垂直整合以及政府业务水平整合上。Layne认为在此阶段会形成一些部级的物理性或逻辑性集中的数据库。如何进行系统整合是智慧政务建设的重点。同时,在建立智慧政务整体运作平台之后,应当建立市级数据仓库,同各机构数据库保持实时连接,进行信息整合。数据仓库将各部门数据统一到同一个数据平台上,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提炼,按照使用目的或主题进行分类,以便于查找和调用;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基础引擎,建立分析模型,形成定制的分析流程,从而形成有价值的分析结果。

(三)参与公共政策的公平性

当前政务参与系统中,虽然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规定,推选一定数量、比例、结构的公众代表,采取适当的途径和渠道,做到让公众全过程参与,但仍旧存在一些困难。首先,由于公民自身素质参差不齐,主人翁意识薄弱致使其参与意识较弱,而且,政府部门不愿让低层次公众参与。其次,参与渠道不足。目前,公众主要以制度性的参与途径(如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代表大会)为主要渠道,另外,民众还可以通过参与社团或者官方、半官方政策咨询机构,通过听证制度、政务信息网、政策公示以及党和政府开设的来信来访、领导接待日、各种不定期的座谈会等参与政策过程。但对于个体公民来说,能够直接参与制度性途径的机会太少,多数是借助于社会舆论、民间咨询机构、特殊的社会关系网等非制度性的途径参与。第三,参与制度尚未健全。当前各地政府虽制定了一些相关参与制度办法,但缺少保证其实施的相关法规,使公众参与政策制定成为了形式主义。总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受阻,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参与权、委托权以及监督权的公平性受到挑战。

(四)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

正如Thompson,J.D.[12]提出的技术和环境是导致组织决策合理与否不确定性的两种基本来源,技术风险和信息安全成为智慧政务发展的两大障碍。IT技术的迅速敏捷发展,使利用信息网络的安全漏洞或后门窃取、倒卖信息获取利益,或在互联网上恶意公开个人信息的泄密窃密事件频繁发生。病毒感染防不胜防,网络攻击从技术炫耀转向利益驱动的现象愈演愈烈。IT技术在不断提升信息价值的同时,也给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地威胁。智慧政务依托于物联网与云计算,物联网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智慧化,但对信息的安全性和可信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云计算使企业以即付即得的方式获取IT资源,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但云计算涉及网络、存储、终端各个层面的安全问题,其中大量的数据聚集涵盖非常广阔的范围,包括大量的企业运营数据、客户信息、个人的隐私和各种行为的细节记录。这些数据的集中存储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也使智慧政务时代的信息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伟.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案的综合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3(2).

[2]Baum,C,DiMaio,A.Gartner’sfourphasesofe-governmentmodel.http://gartner3.gartnerweb.com/public/static/hotc/00094235.html.2001.

[3]LayneK&LeeJ.DevelopingFullyFunctionalE-government:AfourStageModel.GovernmentIn-formationQuarterly,2001,18(2).

[4]UN&ASPA.BenchmarkingE-government:aGlobalPerspective.NewYork:UnitedNationsDi-visionofPublicEconomicsandPublicAdministra-tionandtheAmericanSocietyforPublicAdminis-tration,2002.

[5]Moon,MJ.TheEvolutionofE-governmenta-mongMunicipalities:RhetoricorReality.PublicAdministrationReview,2002,62(4).

[6]Hiller,J.S.&F.Bélanger.PrivacyStrategiesforElectronicGovernment.RowmanandLittlefieldPublishers,NorthAmerica,2001.pp162-198.

[7]钱军,潘远明,蒋立,郑代传.电子政务应用技术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01(11).

[8]杨博.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J].管理学报,2005(2).

[9]程建华,李新友,潘春燕.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政务智能[J].电子政务,2006(Z1).

[10]智慧的政府.智慧的城市解决方案———电子政务[EB/OL].http://www.ibm.com/smarterplanet/cn/zh/government/nextsteps/index.html?re=sph.2011.

[11]GeneA.Brewer,BruceJ.Neubauer,&KarinGeiselhart.DesigningandImplementingE-Gov-ernmentSystems:CriticalImplicationsforPublicAdministrationandDemocracy.Administration&Society,2006,38(4).

[12]Thompson,J.D.OrganizationsinAction:SocialScienceBasesofAdministrativeTheory.NewYork:McGrawHill,1967.

电子政务特点篇5

二一世纪是信息化以及网络纵横的时期,现今时期已经步入了1个信息化助力社会全方位立异的首要时代,信息科技将进1步成为推进经济增长以及知识传布利用过程的首要引擎。跟着政府体制的改革的步伐深刻,政府信息化建设患上到了高速的发展。1015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利用获得了显明进展:大多数政府机构的核心业务已经完成不同程度的信息化;部委、省级、地级以及县级政府网站的具有率分别为九六%、一00%> 九八.五%以及八三%;金关、金税、金盾、金审、金信、金水、金农、金保等1批重大电子政务工程施展首要作用,电子政务整体架构开始构筑,为今后同享,联动奠定基础。工业以及信息化部下发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1025"计划》的通知(工信部规(二0一一) 五六七号文件)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发开展始步入深度融会、效果导向的新阶段,电子政务对于增进提高治国理政能力以及建设服务性政府的作用将更为显着,拥有重大战略意义。电子政务建设自身就是1项项目工程,因而必需在其建设中釆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及法子。依照项目管理理论来施行,可整合资源,分清各个阶段主要利益者不同的权力以及责任,能够依照预定的进度、本钱、保质保量的完成电子政务项目,解决电子政务中各个阶段的困难,并终究交付客户使用。通过采取先进的、科学的、规范化的、被广泛认可的“项目管理”法子,管理日趋壮大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工程,已经成为业界的广泛共鸣。最近几年,项目管理在我国的推行以及利用有了飞速的发展,项目管理作为1门系统学科愈来愈被人接受。项目管理影响力不断增强,利用领域在不断扩展。项目管理的理念、法子及标准已经患上到众多企业、政府部门以及相干机构的认可,并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及组织机构中1种无比有效的以及利用广泛的管理法子,许多支柱产业以及领先行业中都引入了项目管理运作模式以及行动规范综上所述,本人认为电子政务建设迫切需要项目管理利用钻研法子。钻研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利用模式将有力加快晋升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增进政府信息化及社会信息化过程。

一.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电子政务是1项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它有着用时长、投资大、影响面大、触及广、风险高的特色。1个稍大些的电子政务项目要经由可行性钻研,立项,咨询,计划,系统建设,交付运营等多个环节。1个环节稍有不慎,都将增添系统工程建设失败的风险。如何通过项目管理法子晋升电子政务系统工程建设的胜利率,降低项目的失败率对于于行业内软件而言无疑是拥有较大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首要课题。。我国目前现状是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低级阶段,再加之信息化项目管理人材的普遍缺少,缺乏成熟、有效的项目管理模式引导,政府部门作为业主单位在建设进程中大多没有引入项目管理的理念以及法子进行管理,致使电子政务项目有着高失败率,1些深层次的问题不断浮现,如:项目管理缺少计划以及系统性,缺少有经验的团队,缺少相干标准等问题时常是致使项目失败的缘由。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信息化项目的胜利率不足三0%,电子政务项目胜利率则更低。这跟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总体发展是亲密相干的。项目管理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中正在扮演着愈来愈首要的角色。值患上说明的是,我国通过项目管理法子施行电子政务项目历史不长,要想通过项目管理法子解决电子政务项目中呈现的进度延迟,需求蔓延,预算超支等管理问题是不切实际的。但我仍然但愿通过钻研电子政务项陌生命周期的各个管理流动,引发建设单位以及承建单位双方的思考、注重。跟着科学软件项目管理体系的不断完美,管理法子以及手腕不断地提高,我国软件企业施行电子政务进程中的项目管理水平也将不断提高。

............

第2章相干理论结述

二.一项目管理相干理论综述

项目管理流动触及到了达成1系列目标相干的流动(如任务)的总体。这包含计划、进度规划以及运行保护组成项目的流动的进展。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PMI)对于项目的定义是:组织中所有拥有1次性自始自终而非延续性的工作,或者是为到达1个特定目的而将人力资源以及其它资源结合成1个短时间的组织。通常1个项目有下列几个特性:(一) 1次性1次性指项目里的工作是1次性完成而不是重复完成,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出发点以及终点。

(二)独特性独特性指每一个项目都是独特的。项目没有可以完整相同的情况,也不会有完整照搬的先例。项目的时间、地点,内外部的环境、社会前提各自有别,因而每一个项目的进程都是不同的。(三)目标的肯定性项目在1开始就有肯定的目标,然而项目各个阶段性目标可以相同,也能够不同。目标可以分成:(a)时间性目标,在规定的时段内或者规定的截止时间以前必需完成的目标;(b)成果性目标,如提供特定的产出物或者服务;(C)束缚性目标,如给定的资源是限定的;(d)其他需知足的请求,含必需知足的请求以及可能需要知足的请求;(四)流动的总体性项目的所有流动都是彼此关联的,1个流动的收场是另外一个流动的开始。非症结流动中部份流动可以是没必要要的,但缺乏症结流动则极可能致使项目没法继续推动。(五)组织的临时性以及开放性项目临时性指项目组的成员常常是临时组建的,其人数,成员,职责是在不断变化的。良多人员可能在项目的不同时段不同程度的参与项目流动,在项目收场后,人员仍是要转移其原先组织。严格意义上来讲,项目组织没有边界,跟着环境的变化可能临时开放或者关闭。(六)成果的不可挽回性项目特色之1就是1次性。这个特色抉择了项目首先要尽可能做到1次性胜利。由于资源已经经耗损,作坏了可以重来的设法是不可能的;项目不分好坏,它不同于出产批量产品,合格率达九九%以上即是合格产品。项目在必定前提下启动、执行,1旦失败就永久失去了从新进行原项目的机会。因而项目有较大的不肯定性以及风险性。

二.二电子政务理论概述

二.二.一.电子政务含意

电子政府是实体概念,主要是树立1个信息公然、与民互动的网站,侧重点在政府信息网络化;而电子政务是1个程序概念,主要是通过电子手腕完成行政目的,侧重点在政务。电子政务的内容无比广泛,国内外也有不同的内容规范,通过钻研的系统对于象来分,电子政务可以分为图部份;通过项目来分,可主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一.政务部门内部的电子政务主要是

电子政务特点篇6

(1)钻研违景

一.钻研的理论违景

电子政府是关于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构建更好的政府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把‘e’放在政府前面,就是由于承认公共管理正处在应用信息以及通讯技术以转变它的内部以及外部的瓜葛的进程当中”[二],而“电子政府的特殊的地方,在于公共部门使用互联网以及其他数字装备来提供服务、信息以及民主”[三]。它拥有两个方面的首要特征:1是与其他领域的信息技术利用相比,电子政府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范式。基于当代信息技术的特定属性以及信息网络环境,和信息化引发的行政生态环境的根本扭转,电子政府建构了1个与信息网络社会图景相1致的网络化、无缝隙、智能化以及民主化的政府治理模式,这1模式既维持了自己的核心主意,如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同时也对于其他公共管理的观念以及模式拥有兼容或者包容作用,如服务精神、治理、协同政府以及民主介入。

2是与公共行政以及公共管理的其他理论流派相比,电子政府拥有更强的技术特征,如英国学者安德鲁 查德威克所说,“电子政务的发源以及主要特征,揭露了电子政府曾经被至关狭隘地定位为1项行政管理改革规划,而不是1种复兴民主以及公民权力的行为途径。加强协商、介入以及公民对于政策的影响,似乎是后来才添加的东西,排在政府内部机构提高效力以及消减开支以后”[一]。这1内在的矛盾抉择了电子政府在工具与价值、手腕与目的、技术与政治之间,始终存在争论以及分歧。“电子政务早已经不但是1个技术问题,乃至也再也不是系统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的问题,必需将其放置在公共管理的大违景下,才能发现更有价值的钻研问题,患上出更具实践指点意义的钻研结论。”[二]跟着信息技术泛在性以及渗入性影响的日趋增强,在过去10年里,学术界已经经超出了技术论以及工具论的理论局限,摒弃了电子政府单纯作为1项管理工具的观点,认识到电子政务“由‘电子’以及‘政务’两部份组成,二者之间存在本色区分。前者是技术工具范畴,寻求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不乱性,以效力为基本目标取向。后者主要实现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秉持社会公平的价值理念,寻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电子政务自身包含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部份,其应然瓜葛是工具理性必需为价值理,归属于价值理性。”[三]电子政府对于于新的政府治理的变革性作用,患上到了普遍性的承认,但问题是这类影响是拥有抉择性的影响,仍是只拥有单1效果的影响?是信息网络环境或者是信息技术的固有特征塑造了电子政府的基本图景?亦或者是政府治理有着本身的发展逻辑,信息技术只是强化了业已经呈现的变迁图式?由此发生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电子政府是政府改革的1个工具,需要为政府治理变迁贡献气力?或者是电子政府至少在某1个方面形成了公共管理变迁的目标模式,政府自身也需要为电子政府的构建做出适量的调适。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不同的学者仍存在显明的分歧。

1些学者相信电子政府对于“政府再造”拥有首要意义,但他们始终坚持,电子政府是政府改革的1个必要手腕,如欧文 E.休斯(Owen E. Hughes)认为,电子政府是与新公共管理改革互相关联的改革运动,“技术的存在自身其实不能抉择所但愿的结果,其实不存在甚么自动的组织变革”,“很显然,技术变革对于公共管理变革发生了影响;但这些技术并不是致使新公共管理的技术抉择因素。事实是,电子政府只是强化了向业已经产生的新管理情势的变革”[一]。也有的学者关注于电子政府对于公共服务的特定影响,强调电子政府在政府战略中提供公共服务的优先性,“不但是强调信息通讯技术在执行公共服务上的先进性,而是更强调电子政务手腕在提供公共服务和可以派生出更好的公共服务方面所拥有的出色可能性以及多功能性”[二],“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超出了工具论以及技术论的范畴,刚好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外部动力,奠定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技术基础以及社会基础”[三]。这类观点实质是将电子政府视为公共管理发展中的1个阶段性的思潮或者是从属于其他公共管理变革的工具性实践,显明低估了电子政府对于传统公共管理的替换性价值。此外1些学者相信电子政府增进更好的政府治理,如提高效力、削减本钱、科学决策、扭转政府与公民交换的传统沟通方式,和更好的民主。相干的阐述如:“电子政府不但将扭转大多数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而且还将扭转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基本瓜葛”[四];“电子化政府的1个影响是组织以信息活动为基础而不是以等级为基础”,它“会需要更少的基层人员,需要更强能力的低层工作人员以及较少的中层管理者,还需要眼界更加开阔的高层工作人员”[一];“电子政府将扭转政府内部的运转进程,电子政府仍是决策进程的辅助工具”[二];电子政府“顺应了‘后福特主义’”的组织情势”,“不仅能带来更加迅速的沟通,而且还能引发机构内部权利结构的长时间的根本性变革,指挥以及节制系统的垂直性的总体等级体系,将会被更疏松、更灵便的水平管理网络所替换”[三];“电子政府是自现代福利国家树立以来第1次呈现了‘重塑’政府并让它变患上更好的真正时机”[四]。这类观点对于电子政府的认识显然更加深入,但其钻研的取向上仍存在单向性以及简单化的偏向,表现在普遍承认电子政府理论上的先进性以及电子政府构建对于政府变革的踊跃作用,但对于于“电子政府构建触及到的繁杂的体制性、结构性的变革以及利益瓜葛调剂,和政治、权利以及风险”[五]却较少提及,这使电子政府的理论体系不够完全,也致使了电子政府构建以及政府管理变革的实践较少取得理论上的指点以及支持。

第1章 电子政府构建的政府基础的概念属性

在国内外电子政府构建的理论钻研成果以及各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经验当中,与电子政府构建的政府基础有关的零散讨论已经在进行,为从这些零散的认识成果中汲取有利成成份为我所有,需要对于相干成果予以综合考察,以界定电子政府构建的政府基础的概念,并揭露其属性以及作用。

1、 电子政府构建的政府基础的概念

概念是反应1类事物特有属性的思惟形态,是咱们思考、论证、解释以及分析的工具[一]。电子政府构建的政府基础作为1个概念,应当对于它所反应的1类事物或者现象进行抽象性的描写。因为它所面对于的其实不是1个可以直接察看的对于象,因而它不能是1种严格的概念定义的情势,而只能是对于那些相干事物(电子政府构建中的政府作用的事实以及趋势)从历史现实以及理论抽象中剥离出来组成1个总体,进而整合成1个概念。

(1) 电子政府构建的政府基础的内涵

电子政府构建是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的行政实践,其理论与实践先进性都是由

电子政务特点篇7

跟着互联网技术在全世界规模内日趋普及,宽带接入技术广泛进入寻常百姓家,各国企业开始以“E企业”的姿态登上市场竞争的舞台, 老百姓也开始以“E公民”的角色投入斩新的“E家庭”糊口。 在这类“E环境”中,政府每一周5日、逐日8小时的传统工作模式显然已经经远远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请求,1种以公家服务为中心,以更小、更快、更现代、更经济、更高效为特征的e-government(电子政务)便成为取而代之的新型管理与工作模式。

中国的进展是喜是忧

在世界各国踊跃提倡的“信息高速公路”的5大利用领域中,电子政府(e-government)被排在了谝晃?其余4个领域分别为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文娱)。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为构建电子政府、施行电子政务而分秒必争。

中国是世界上第2大电脑市场,电话、无线通信市场在国际上也居于前3位。可以说,现代科技给中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机遇,它使咱们具备了进1步追逐发达国家的必定的前提。然而,新科技革命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目前,因特网上只有不足千分之1的信息是中文信息,这与汉字在世界上具有至多使用者的情况是极不相称的。长时间以来,我国政府部门掌握着社会资源中八0%有价值的信息和三000多个信息数据库,但其中大部份信息资源没有被充沛开发以及有效应用,大部份数据库也都仍是死库,没有在市场活动中施展出应有的增值作用。这类尴尬局面致使国家的信息市场长时间处于浑沌状况,垃圾信息、失真信息随处可见,政府部门的职能没法患上以正常行使,企业与个人也没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所需要的各项信息与服务,从而给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带来巨大的损失。跟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刻,信息部门不但要保证硬件装备的更新与改造,还要在信息录入、信息更新、信息深加工和信息加工后的增值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以确保政府部门办公的灵便、高效、快捷。恰是在这样的国际违景以及国内环境中,我国政府终究下定决心要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电子政府,施行电子政务。一九九九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把推动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信息化作为工作重点,但愿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以改良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终究实现办公自动化以及信息资源的同享。这更为坚定了我国推广电子政务的决心,从而促使我国政府终于向电子政府迈出了可喜的1步。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二日, 由中国电信总局以及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主办、联合四0多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在北京举办,从而拉开了一九九九“政府上网年”的序幕。在政府上网工程先期上网的单位包含外交部、科技部、文化部、建设部、农业部、外经贸部、信息产业部、国家经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国防科工委、国务院发展钻研中心、中国贸促会、林业局等,该工程自启动以来患上到了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新闻媒体的广泛响应,中国电信总局还针对于施行该工程的政府部门出台了“3免”的优惠政策,即在规按期限内“减免中央及省市级政府部门网络通讯费、组织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免费制作政府机构部份主页信息、组织ISP/ICP免费对于各级领导以及相干人员进行上网基本知识以及技巧的培训”。从中央到处所的各级政府机构都把政府上网当作1项重点工程来抓,迄今为止,“政府上网工程”的发起单位已经增至六0多家,以为域名的政府网站从最初的一四五个已经经发展到目前的二九七二个,其中部委级站点占一0%, 省级站点占二六%,市级站点占三0%,县和县级下列的虚拟主机情势站点占三四%,从而掀起了政府信息化、电子化的高潮。

施行中的“政府上网工程”

依照中国电信总局的整体假想,我国将通过启动“政府上网工程”和相干的1系列工程,实现迈入网络社会的3部曲:第1步,施行政府上网工程,在公家信息网上树立各级政府部门的正式站点,提供政府信息资源同享以及利用项目;第2步,政府站点与政府的办公自动化联通,与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紧密结合,政府站点演化为便民服务的窗口,实现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到政府部门办事的程序,构建电子政府;第3步,应用政府职能启动行业用户上网工程,如“企业上网工程”、“家庭上网工程”等等,实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联入网络,通过网络既实现信息同享,又实现多种社会功能,从而全面迈入网络社会。

目前,我国政府上网工程的施行任务主要仍集中在第1步,即组织气力协助各级政府部门尽快树立正式网站,探索出政府网站的计划、利

用开发、设计制作、运营以及宣扬推行等方面的模式,在全国规模内建立以及推行1批典型的政府网站以及利用开发项目,提出政府网站技术规范以及专业化建设运营的建议等等。依据中国电信总局对于我国七二家部委以及国务院直属机构的调查,目前已经有一00 多个各级政府部门在网上树立自己的站点,其中外经贸部获得了凸起的成果。到一九九八年一0月,外经贸部在国家互联网上树立了四个站点——外经贸部主站点、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站点、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站点以及中国技术出易会站点,这是所有部委中树立站点数量至多并且走访次数10分可观的站点。其中外经贸部主站点的日走访量到达六0万人次,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站点使外经贸部为秋天广交会胜利联络了七00多家境外企业参会, 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站点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中汇集了全国各类商品二0,000多种, 中国技术出易会站点则树立了拥有三五00项可转让技术的大型数据库。可以说,这4个站点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施展了踊跃的推进作用。

我国施行政府上网工程的最根本、最首要的目的,就是要推广电子政务。从目前的发展状态看,我国政府所获得的成果是值患上确定的。

电子政务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由传统政府的管理职能向现代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变。在现代网络社会,传统政府的管理职能已经经愈来愈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社会愈来愈需要政府的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指点,公家愈来愈渴想通过信息化的政府获取快捷、利便、自主的服务。可以说,信息社会的管理便象征着服务。政府只有适时地调剂本身的职能、尽快向新型管理服务职能转变,才能够顺应社会的呼叫、知足公家的需求。电子政务的施行恰是要以此为目标,将1个廉正、高效、高水平服务、高水平决策的全新政府形象展示在泛博公家眼前。

据悉,我国广州天河区为了建立“企业型政府”的全新形象,将于二00一年八月正式启动电子政务规划。届时,泛博公家只要轻击鼠标, 就能够从互联网上了解到整个天河区政府的最新动态和政府的各项公文、抉择、法令等等,更令当地老百姓高兴的是,今后交纳煤气费、停车费、垃圾清算费、物业管理费等多项费用,只需在互联网上敲敲点点就能够办到;今后若是想做点小本生意,也没必要再为来回于工商、环保、公安、税务、卫生、消防等部门加盖公章而犯愁了。天河区的沙河镇是该区内自然村至多、散布较广的1个镇,该镇率先使用了触摸屏查询系统,从此村委会告别了手工记账,履行财务管理电算化,从而让村民们看到了1本“放心账”。另外,各村在人多地段还设立了电脑触摸屏,使村民们可以直接进入乡、镇乃至区政府的相干站点查询信息,从而充沛施展了人民大众的监督作用,有效杜绝了人情账、变通账和各种不公道开支。

中国自一九九二年正式开通互联网以来,在信息网络的建设、运作以及保护等方面已经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一九九四年开始,我国前后树立了教育科研网以及邮电部公家信息网,上网人数从一九九七年底的六一万人发展到一九九八年六月底的一0七万人;到一九九八年一0 月初, 已经注册带有gov 域名的网址达一二00多个,并且发展势头迅猛。在被定为“政府上网年”的一九九九年,由中国邮电电信总局推出的“政府上网工程”在信息产业部的支撑下正式启动,该项工程的施行规模包含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二九个部、委、行、署以及国务院直属机构和上述单位的省级机构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地市政府。目前“政府上网工程”初见成效,部份站点的运营已经进入良性循环,而且依据有关单位的请求以及社会需求,政府上网工程的施行规模正在进1步扩展。中国各级政府机构人员之所以如斯踊跃地推动“政府上网工程”,恰是由于他们认识到了构建网上政府、施行电子政务在信息技术社会的历史必然性。中国信息学会副会长、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乌家培教授认为这类必然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1,政府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最大使用者。政府、企业、家庭是经济行动的3个主体,信息化应当首先从政府的信息化开始。政府信息化是先导,企业信息化是基础,家庭信息化是方向;第2,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具有者。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看,政府的信息资源至多,占总信息资源的八0%,因而,政府应该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方面先行1步。不但政府内部需要信息交换,社会公家也需要及时了解政府的信息。因而,政府上网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政府上网减缓了我国长时间以来在信息建设领域中所面临的辣手问题,不但丰厚了因特网上的中文信息资源,而且相对于均衡了政府在硬件、软件以及信息服务业上的投资比例。另外,政府上网对于我国政府扩展政策宣扬、增添执政透明度、增进对于外开放都拥有首要的现实意义,它有益于政府职能的有效行使,有益于行政流程的简单化以及科学化,也有益于我国政府在互联网上形象的建立。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推进下,朝着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家的电子政府目标稳步前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患上以充沛开发以及有效应用,进而实现其本身的市场价值;大量信息数据库在市场活动中萌生诞生机以及活气,进而施展其优化资源配置和增值的功用;众多信息产业界的中坚气力也通过网络获取政府的宏观引导以及组织

,进而营建有益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我国启动电子政务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与1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政务的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究其缘由,1方面,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毕竟才刚刚开始,我国在信息技术、装备、人员等方面不可防止地会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难题,因此阻碍了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另外一方面,构建成熟、完美的电子政府是1个漫长而又艰巨的进程,它还需要靠大量资金的投入来完玉成部转变,这其中的规则是不同于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的,二者的资金来源以及张罗渠道、方式等皆大不相同。此外,对于于电子商务来讲,有时候发展的速度或许比发展的准确度更会对于企业有益;而对于于电子政务而言,政府却不得不对于发展的速度慎之又慎。政府肩负着为尽量大的规模内最泛博公家提供信息以及服务的使命,这象征着政府必需要发展所谓“全民互联”技术,以知足形形的用户需求。政府每一前进1步,都必需加倍谨慎地率领庞大的公家队伍同步前进;政府每一投入1笔资金,都必需加倍地对于其开消负起责任。这些因素抉择了包含美国在内的任何国家推动电子政务战略的速度都是比较慢的,特别是与其它任何新兴科技领域相比,电子政务的发展简直宛如蜗牛速度迟缓前行。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低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资金短缺、资源匮乏是我国的具体国情,这必然会使我国政府把推广电子政务的步子放患上较慢1些。因而,咱们应当客观地看待本国的具体国情,将国外推广电子政务的先进经验以及技术与之相结合,有规划、有步骤地构建拥有中国特点的电子政府,走出1条有中国特点的信息化电子政务道路。

推广电子政务是1项繁杂而艰难的工程,咱们应当沉着严肃地面对于电子政务在推广进程中可能呈现的各种难题,1方面要找出这些难题呈现的本源以便有备无患,另外一方面要制订出解决这些难题的可行性方案,以确保电子政务的顺利推广。

一、数字鸿沟问题

信息时期给人类带来了先进的信息及通信技术,使世界各国都取得了进入网络经济以及网络社会的历史契机。对于于那些已经胜利挖掘以及应用本身潜力的国家而言,信息时期会使他们的经济增长态势急剧膨胀、公家福利大幅改善、民主政体更为完美;对于于泛博发展中国家而言,信息时期会使他们取得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并之前所未有的高效力实现相当首要的发展目标。然而,信息时期也给人类带来了1个不容低估的困难——数字鸿沟问题。人类只有益用信息技术,将面前这道数字鸿沟填成1条布满“数字机遇”的大道,所有美妙的前景才能真正变成现实。

数字鸿沟问题不管在发达国家仍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在美国,有六0%以上的网络用户是年收入超过七.五万美元的家庭;在英国, 高收入家庭接入互联网的比例是五0%,而那些低收入家庭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只有三%,经济前提制约着他们成为E公民;此外1部份人则因对于因特网不甚了解而对于此嗤之以鼻,认为网络信息冗杂乏味,是与其实际糊口绝不相关的虚无之物;还有1些人乃至因为各种缘由而始终对于因特网维持着敌意。在中国,数字鸿沟问题显患上更加显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区之间的软硬前提差异造成这样1个现象:绝大多数应用现代科技的家庭都是收入较高者,而至关多的人依然没有能力、没有机会去认识以及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新鲜事物。以甘肃定西某学校为例,该校的电脑、软件、教师、教员尽管样样齐备,但电脑仍然被锁着不用,学校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他们即便把1年几万块钱的全校预算都用在这上面,也仍然不够电脑上网的费用。

为了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我国接踵采用了许多踊跃有效的措施。以大连为例,通过下岗职工再培训规划,许多下岗教师患上到了接触电脑、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经由培训中心的培训,他们已经经能够应用现有的各种前提在其它培训场所培育以及教育更多的学员。4川省为了推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系统的教育培训行将在那里全面开展,以使边远山区的孩子们有机会接触信息时期的先进科学以及技术。

二、安全与保密问题

安全与保密问题是所有电子政府都必需妥善解决的1个首要方面。通过为全部公民配备各自的数字签名,并在电子公务的处理进程中对于信息及秘要履行最高标准的维护,电子政府不但将会对于网上传递服务的方式充溢信念,而且还将给整个经济领域的电子商务发展注入1支兴奋剂。然而,假如政府在安全以及保密问题上呈现闪失,那末它们就将失去公家对于政府的信任。

为了保证电子政务的安全性,政府必需从不同方面做好防范措施。首先,在电子政务投入使用以前,必需设立电子认证机构,由认证机构通过密码技术来确认本人的身份和电子邮件是不是来自本人或者政府机关;第2,必需鼎力开发计算机防病毒技术以及计算机安全技术,避免不法份子半途篡改数据等犯法行动;第3,必需在法律上逐渐树立以及完美相干的法案,给予电子署名与手写签名、盖章相同的法律保障,制订出规范电子政务安全性的法规,例如“制止非法入侵网络法”、“电子银行法”、“网络信息维护法”等等;第4,必需在政府各部门树立安全管理体系,包含安全检测、运行安全、信息安全、计算机安全、人员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网络公共秩序安全等等;第5,必需不断完美密码技术,充沛应用与电子政府相适应的电子安全技术,(包含用户身份的验证、网络的安全、主机的安全、内容的安全、系统的安全、通信路线的安全等等),以便对于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进而保证电子政府的高效运作。

三、观念转变问题

构建电子政府是1项技术性极强的工程,而观念问题因为不触及任何技术专业的问题,因而对于我国电子政务的推广似乎并没有大碍。

长时间以来,与文件打交道是我国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之1,这就培育以及造就了1大批业务精干的公务人员,他们的好文笔、好书法始终是其工功课绩中不可缺乏的闪光点。政府机关浩繁庞杂的各种文件、规划、讲演、通知、统计、信函、电文、备忘录等等,从拟稿、上报修改、定稿、批复等环节无1不是通过大量公务员及层层领导的手工撰写而完成,再由打字员打印、校稿,最后签发、存档,1周工作5、6天,周末假日关门,月月如斯,年年如斯,几10年如1日。然而,跟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世界,树立1个迅速高效、节俭利便、安全可靠、容量大功能强、二四小时全天候的

信息管理系统已经经成为提高管理水平的首要手腕。为了尽快地实现政府职能的现代化转变,为了更好地为公家服务,我国政府必需加紧时间为迈入无纸化办公的全新时期做好筹备。政府办公方式的转变让良多人在心理上难以适应,虽然政府部门已经经接入了内部的网络,但许多人却不愿接受电子政务的浸礼,不愿应用网络完成文件的构成以及实现它的功能。他们留恋并习气于传统公务文书情势,宁愿手写文件并亲身呈送领导。在许多人看来,只有这类看患上见、摸患上着的方式才最可靠。在不少政府部门中这类传统政务方式使不少政府官员自觉不自觉地滋生了程度不1的衙门风格,而这类风格与拥有平民化本色的现代信息网络经济社会格格不入。幸亏,愈来愈多的公务员开始注重以及接受电子政务,尤其是年青1代公务员,他们对于新生事物拥有天生的敏感以及热忱,这是咱们构建电子政府的1个有益前提。

四、网站建设的长时间性问题

目前,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尽管出现燎原之火之势,但许多已经树立的政府网站都存在着短时间效应的弊病。1些地区为了赶时兴、走过场,仓皇地树立网站、注册域名、配备硬件装备,但热过1阵子后,那投资几10万乃至上百万元的网站便再也无人问津。这不但有悖于国家倡导政府上网的初衷,而且造成为了人、财、物等资源的极大挥霍。还有1些地区盲目投资兴修政府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因为缺少长远的战略规划,造成地区内网络基础设施的重复性建设,既给各政府垂直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造成为了没必要要的麻烦,又违抗了区域性网络的“1个大脑以及1套神经系统”原则,从而增大了建设地区性统1政府网络的难度。

政府网站的建设是我国推广电子政务的出发点,它不是要给上级领导以及普通老百姓“做秀”,而是要在因特网上真正建设1个内容丰厚、服务快捷、实用性强的电子政府,而这需要1个按部就班的进程。

五、数据来源的繁杂性问题

在我国的电子政府逐渐构建完成之后,政府的网上利用会愈来愈广泛,数据库的信息来源也会愈来愈繁杂。如果在推广电子政务的早期,政府对于形形的数据库缺少统1的计划,就会造成相同信息在不同数据库中的重复,并且彼此没法互相连接。在这类情况下,如果某1个人的数据稍有变化,就需要到政府的各个部门一一进行修改,这不但没有提高政府的办事效力,反倒给公家服务带来了极大不便。因而,在我国构建电子政府的低级阶段,咱们必需注重数据来源的繁杂性问题,注意加强政府各部门和处所政府间的调和,争夺把数据库利用系统建设患上既能彼此互相独立又能彼此互相连接,从而有效防止因重复建设而酿成的重复投资。也只有建成这样的信息数据库系统,才能使电子政府的公家服务体系名不虚传地施展作用。

六、信息的时效性问题

从我国目前已经树立的政府网站看,几近所有的站点都有1个通病,就是信息的更新速渡过于迟缓,根本没法保证让泛博公家及时、准确地了解政府各部门的最新动向。有些网站的信息1个月才更新1次,还有些网站已经开通了数月,而网上的信息却自开通以来从未更新过。这些政府站点的网页主要由简介与图片形成,所的信息基本都是关于政府职能机构的介绍、政策法规的讲授和首要会议精神的转达等。这些信息当然应当,但作为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家的窗口,政府网站如果只是在网上1些陈腐过时、枯燥无味的信息而涓滴施展不出电子政务所独有的高效、快捷的优势,那末企业将会对于政府的网上采购失去兴致,老百姓将会对于政府的网上服务失去信念,从而使电子政务的推广变成1纸空口说。

七、信息技术水平问题

现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堪称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水平自然成为抉择1个国家能否顺利实现电子政务战略规划的症结性因素。我国的信息技术较世界领先技术的差距还至关远,计算机造价昂贵、速度太慢,利用软件匮乏,能够知足我国用户需求的、汉字化了的利用软件更是几近没有。1些单位投入巨资购置了先进的硬件装备,却因没有实用的软件而导致装备常年闲置于尘土当中;还有些单位虽然采购到或者者开发出了1些利用软件,但终究仍是因为易用性不甚过硬而将装备置之不理。电子政务的推广必需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而后进的信息技术无疑会使电子政府在网上即时处理公务遭到极大的限制,因而,我国必需斗胆引进以及吸收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提高本国的信息技术水平来加速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

八、收费方式问题、 个人社会保险号码与信誉卡普及问题及其他

电子政务战略规划是1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它1步步被予以实现的进程中,咱们必然还会遇到种种可预感或者不可预感的困难。收费方式问题就是其中1个使人头痛的问题。1些政府官员认为,电子政府的运转费用可以来自多个方面,比如在政府网站上为企业进行有偿广告服务、向申请在线服务的公民意味性地收取1点费用等等都是可以采纳的办法。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刘鹤指出,电子政府的网上信息不是无偿的,它需要采集、加工以及,对于于公道的资金来源需要解决,应当坚持信息共担、信息同享的原则,但具体的收费方式还有待我国政府进1步钻研以及讨论。此外,我国目前还没法为公民配备各自的社会保险号码,信誉卡在全国规模内也没有普及,这些都是摆在我国政府眼前的首要问题。

国外施行电子政务的启示

电子政务及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的电子化、自动化、无纸化目前正在1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中快速发展。电子政务(e-government)在许高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相对于成熟的发展期。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进展以及钻研显明滞后。无非,这倒为我国政府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科学化的电子化政务方式创造了优良的前提,使政府可以没必要再走发达国家曾经经走过的弯路,从而能为国家节省大量开支。

美国:让公家更快捷更利便地了解政府

在众多施行电子政务的发达国家当中,美国是起步较早、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目前已经进入扩建以及推行施行阶段。1张包罗县、市、州、联邦和各行各业在内的电子政务超级无形大网正在这个网络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中1步步张开。

美国的克林顿政府曾经踊跃提倡以及推进电子政务以及建设电子政府。二000年六月,克林顿宣告“要在三个月内建成1个超大型电子网站——‘第1政府网’(firstgov.gov)”,旨在加速政府对于公民需要的反馈,减少“橡皮图章”以及工作环节,让美国公家能更快捷、更利便地了解政府,并能在1个政府网站站点内解决竞标合同以及向政府申请贷款的机会。“第1政府网”内容丰厚,分类详实,1方面完成为了全美五0个州和各地县、市的有关材料及网站链接,另外一方面又按经济与商业、农业以及食物、艺术以及文化等行业进行归类,各类行业介绍及网站也已经能随点随通。美国政府网的网上交易也已经经开展,在全国规模内实现了网上购买政府债券、网上缴纳税款和邮票、硬币买卖等。

在美国一九九九年电子政务互联网研讨会上,当时的商业部长达莱表示他将努力把他所领导的部门建设成为真实的电子商务部,并且呼吁美国政府在二00二年全面实现无纸化办公。美国弗吉尼亚州州长哥尔摩也指出:政府常常采取1成不变的运作方式,沿袭保守并且缺少变革,总以为过去的规定已经经10分完备。然而关闭大门、将新鲜的思路拒之门外的做法其实不可取。各级政府应当全面开展电子政务,应用电子技术解除政府与普通百姓之间酿成的距离与障碍,激励市民领袖以及商界领袖加入到决策制订的行列中,以便充沛发挥各自的才华并充沛获取应有的权益,共同

迎接互联网时期的挑战。

美国施行电子政务已经具备优良的基础设施,有密如蛛网的电话路线以及有线电视野路可资应用,后者的宽带网路现正在加速扩建以及推行当中,此外还启动了无线上网技术,这为全天候网上办公日趋转化成社会实践提供了可能。例如,美国各地的星级宾馆以及饭店的房间都有专门的连网接口,就连机场的公用电话上亦然,只要你手中有台电脑,即可随时接入上网。这是美国推广电子政务可贵的硬件设施。目前,不但白宫、国务院和联邦政府1级机构已经经全体上网,并具有功能很强的网站,所有的州级政府也全体实现上网,而且几近所有县市政府部门也已经经树立起自己的网站,无非内容以及功能方面有所差别。美国各级政府需要做的是如何将1个个独立的网站连接起来,做到网网相联,以便履行更为有效的管理以及应用。

美国政府网站的内容无比丰厚, 以美国的农业市场服务机构(AMS)为例。AMS由政府出资兴修,在全国搜集产品价格, 每一天通过网络以及其它媒体公布农副产品市场的信息,目的是匡助公民们(尤其是农场主们)了解市场、同等竞争;再以美国政府的“犯法信息中心”为例,它拥有超级图象处理、指纹辨析、管理自动化等功能,使普通用户在任何微型电脑或者挪动话机中都可以链接进入该信息中心以获取各种有关罪犯的信息,以有效协助有关部门缉拿罪犯。另外,密苏里州政府向公家提供详细的儿童护理服务信息以及父母求助热线,同时还在网上提供“收养儿童照片簿”,使那些意欲收养孩子的父母可以进入政府的开放主页,依据春秋查看孩子们的详细情况;康涅狄格州把政府的行政、司法以及立法部门聚拢到1起,居民如果有甚么问题,可以当即被导入与他(她)有关的一六九个市政当局中的任何1个; 西弗吉尼亚州政府的网站只需要居民输入各自的社会保障号码,便可查看他们税收减免的情况,该州还开放了全州就业数据库,内容详细,分门别类,便于查询,同时还有完全的在线申请表格。

美国最著名的政府站点是美国白宫站点,它的主页作风庄重朴素,内容既包含正式严肃的最新新闻和联邦热门事件,也包含较为轻松的有关总统、副总统的家庭情况介绍等话题。白宫站点实质上是所有美国官方网站的中心站点,该站点上有1个美国联邦政府站点的完全列表,可以连接到美国政府所有已经上网的官方资源。同时白宫站点和所有内阁级(至关于我国部委级)的站点都提供了文本检索功能,可以通过症结词查找这些站点上的所有文献以及文章。

据最新统计,美国二.八 亿人口中大约有1半人不同程度地已经使用互联网。从一九八五年到二000年,美国人在办公场所以及家里使用电脑的比例从三0%增长至七0%,美国家庭的电脑具有数从一五%猛增到六0%。如斯众多的民众使用电脑以及上网,是美国树立电子政府的优良社会前提。

依据美国最近出台的《政府纸张解除法案》,美国将尽量在二00三年一0月之前实现政府办公的无纸化功课,以使美国公民与其政府的互动瓜葛实现电子化。马里兰州规划到二00二年该州政府服务的五0%要全体实现电子化,到二00四年到达八0%。其它州也有相似规划。据美国佛里斯特钻研公司发表讲演称,依据现在的情况,美国政府规划在最近两年以内仍将保持以民众为主的低风险网上服务,尔后经由经验累积、调剂以及机构改革3个阶段后,到二00六年时,美国各级政府就将能从网上接管三.三三亿份来自企业以及民众的各种申请以及讲演,并将在政府网站上推出一.四 万种网上申请服务项目。届时,便是美国电子政务及电子政府时期真正到来之日。

英国:在5年内使每一个英国家庭都能上网

就在1年前,英国政府还在为至关数量的家庭谢绝因特网而头疼不已经。据1项调查表明,这其中有五二%的英国人表示,即便将来也仍不会上网,而费用问题则是迫使他们作此抉择的主要缘由。当英国政界轰轰烈烈地推广电子政务时,英国公家的这类反映无疑给政府设置了1道巨大的障碍,同时也让它认识了解决地区以及阶层之间数字鸿沟问题的紧急性。英国首相布莱尔针对于数字鸿沟问题制订了“在5年内使每一个英国家庭都能上网”的规划,并且在信息时期尤其内阁会议上提出,英国政府机构服务的上网率要在二00二年到达二五%。

现如今,英国已经经有四0%的政府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给公家,这远远超越了预先设定的目标,而且照此发展下去,到二00二年,英国的政府上网率将可能到达七五%。

英国贸工部小企业以及电子商务国务大臣帕特里夏·荷维特女士二00一年一月一五日访华时说:“英国政府的目标是,到二00五年,所有的政府服务必需实现上网,目前这1目标已经实现了3分之1。政府已经责成每一1个部门以及机构制定自己的电子政务策略,并与有能力提供这些技术的公司树立火伴瓜葛。”此外,英国已经于二00一年一月启动政府的网关, 该网关把公民网站、商业以及部门网站与政府的办公室系统等安全地连接在1起,提供每一年三六五天以及每一天二四小时的“无缝”服务。

英国国家统计局的讲演显示,目前英国的成年网民中,有一八%的人使用政府机构网站获取服务或者官方文件等信息,政府机构网站的总数已经达一000多个,每一礼拜的走访要求超过二000万。英内阁办公室国务大臣麦克卡特尼说,英国在使用新技术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获得了实质性进展,人们现在可以通过网络使用多项政府服务而无须再排长队。以“英国在线”为例,该网站自去年一二月开通以来,已经经收拾了一000多个政府机构网站的信息,匡助用户迅速、利便地寻觅所需网站,匡助用户获取关于就业、理财、旅行、糊口等方面的政府信息与服务。最近,它又开通了1些新的网上政府服务,例如,英国气象局通过手机短动静方式向公家发送本地区天气预报,驾驶标准局开设驾驶理论网上摹拟考试服务等等。

电子政务战略规划的施行是1项无比繁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但需要长远的目光以及谋略,还需要强大的来自最高层的推进。政府领导人虽然没必要精晓计算机编程语言,但他们必需深谙电子政务的战略意义并熟练掌握日常糊口中操作电脑以及因特网的基本技巧。这就好比1个交响乐团的指挥,他不见患上会高超地吹奏钢琴、小提琴等各种乐器,但却必需全面、扎实地掌握乐理知识并对于此拥有敏锐的感悟能力。为此,英国政府首脑在全面施行电子政务以前就抉择针对于政府部门人员的具体需要而全面及时地开展培训,而施行电子政务后备气力的贮备则通过教育体系来进行长时间培育。同时,英国政府领导人认为,英各级政府必需成为1个拥有雄厚经济实力以及政治权利的领导集体,它要足以高效地统率政府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促使他们能够通力协同合作。为达此目标,英国政府任用了赫赫着名的“电子特使”、著名的电子政务专家Alex Allan来指点英政府各部以及机构施行电子政务,而政府中的高档官员也都乐意自称为“信息时期的政府护卫者”。

德国:全力追逐信息时期前进的步伐

与上面两个国家相比,德国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方面显患上相对于滞后。从互联网的用户数量来看,美国为五0五0万户,占居民户数的四八.七%;英国为0万户,占居民户数的二七%;德国为七一0万户,仅占居民户数的二0.七%。从上网时间来看,美国用户每月平均在网上漫游一一.三小时,英国用户为五.一小时,德国仅为四.九小时。从与互联网联网的学校比例来看,美国为九0%,加拿大为七0%,荷兰为五0%,而德国仅为四0%。依据慕尼黑的福尔萨民意测验所的调查,德国至今仍有三/四的

人“不知互联网为什么物”。为了扭转德国在这1方面相对于后进的被动局面,德国政府从去年开始制订规划,以期全力追逐信息时期前进的步伐。

德国政府提出了“全部上网”的一0点赶超规划,这个规划强调“应用互联网犹如学会读书写字1样首要”,具体目标是今年所有的学校都要与互联网实现联网; 信息产业的职业培训岗位到二00三 年要扩展到六0000个,学习信息技术的大学生尽快翻1番; 全体公共藏书楼都要实现联网;从去年一0月开始,各地劳动局都要举行“互联网驾驶证”培训班,给失业者开办使用互联网的知识普及课。到二00五年,德国联邦政府的1切公共服务都将能够从网上获取。另外,德国政府还激励社会各界联合加大信息技术的发展力度。经济界为此成立了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的“德国二一世纪”协会,施罗德总理亲任该协会的参谋委员主席,前总统罗曼·赫尔佐克担任声誉主席。该组织提出,要为社会转型创造最佳的框架前提,国家行政机关要成为使用现代技术的榜样。

新加坡:为构建电子政府而不懈努力

跟着电子政务这1新概念的提出以及逐渐推行,全球愈来愈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并了解电子政务,而且开始着手为构建电子政府而不懈努力。在这个庞大的队伍之中,新加坡这个只有四00万人口的迷你型国家,却早已经悄悄地走到了队伍的最前列。一九九九年,美国群众服务管理部将新加坡的电子政府网站评为世界上最早进的综合服务网站。

新加坡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发展电子政务,目前其电子政务的发达程度已经备受众人瞩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以及加拿大的1些省都以新加坡为样板来建设自己的电子政府。新加坡的电子政务系统完整是受国家节制,没有私人的介入,政府每一年要在这项工程上花费大量的资金,如今新加坡已经经为未来三年电子政务的保护预留了八.七亿美元资金。但电子政务的履行也为政府节省了许多办公费用。以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个人所患上税的上税服务为例,它每一处理1笔无比简单的业务就会节俭费用一.五四美元,每一年累计可节俭三四.三万美元的办公费用。现在,新加坡的电子政务估量每一年可为其政府节省二三00万美元,政府但愿今后它能够每一年节俭的资金到达四六00万美元。据介绍,到今年七月, 新加坡电子政府可以为其公民提供二00项以上的电子政务服务,届时, 新加坡的公家们将从1个名为“电子公民中心”的站点轻松获取医疗保健、商务、法律法规、交通、家庭、住房、就业等各项网上信息以及服务。

日本:全面进入办公电子化、无纸化时期

为了加速政府信息化、电子化的过程,日本政府于二000年三 月正式启动了“电子政务工程”。这项电子政务工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因特网等网络系统办理各种申请、申报、审批等手续,施行政府网上采购规划。该工程预计将于二00三年之前全面投入实际使用,届时,日本政府将在网上办理申报税金、递交有价证券讲演、核电站建设、出口产品审批等政府各部门的三000多项业务,政府网上采购规划也将全面实现。为了保证电子政务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日本政府于二000年三 月向国会提出了《电子签名与认证法案》,从而使电子签名拥有同本人签字、盖章平等的法律效率。依照该项工程的规划,日本政府将在二00五年之前让政府各部门的主要业务全体通过互联网进行,这标志着日本将全面进入办公电子化、无纸化的时期。

法国:踊跃接受因特网电子政务

从一九九七年起,法国开始逐步接受因特网电子政务,目前已经经在因特网上建成为了大约六0个政府机构站点,已经入网的政府部门包含教育、电信、环境等部门。法国政府建有1个政府各部门站点的索引站点,各个政府部门站点都在左上角有1个该索引站点的标志,该站点提供了按名称、职能等等方式检索政府机构的功能。法国比较著名的有爱丽舍宫站点以及总理站点,在这两个最高政府首脑站点中,用户可以发E-mail与总统联络,还可以了解政府内阁成员的个人情况、政府年度工作讲演等等。

以上国家施行电子政务、构建电子政府的经验堪称各有千秋。虽然其它国家在施行电子政务时不可能一成不变地照抄照搬这些经验,但这其中所蕴涵的可取的地方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启示,却值患上每一1个行将构建或者正在构建电子政府的国家斗胆鉴戒以及当真学习。所以,咱们就国外施行电子政务的经验给中国所带来的几点首要启示拟作下列简单总结:

第1,施行电子政务、构建电子政府势在必行,各级政府必需要建立高度的紧急感;

第2,电子政府由国家投资、受国家节制、为公家服务;

第3,电子政府不单单是网站与软件的简单利用,应该全面开展电子服务,使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远程教育调和发展;

第4,施行电子政务势必迅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5,施行电子政务必需以提高公务员的个人素质为条件。

施行电子政务的前景

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是电子政务的推广者,更是电子政务的受益者。首先,电子政务为政府机构向全国甚至全球的开放创造了前提,同时也促使政府行使系统对于信息变化的反映更加麻利;其次,电子政务将使政府咨询与合作的双向渠道患上以贯通,从而进1步增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之间的互相理解、支撑与合作;第3,电子政务将把公务员的提拔轨制晋升到1个公然、公正、公平的新层次;第4,电子政务将使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愈来愈高,有益于政府的勤政、廉政建设,有益于杜绝1切腐败现象以及不正之风;第5,电子政务将通过提高政府的办公效力来大大削减公共行政本钱,进而降低各项税收费用。以美国为例,IBM 公司将亚利桑那州的汽车注册业务上网之后,平均注册1辆汽车的时间从四五分钟降到了三分钟,本钱从每一辆汽车的六.六0美元降到了一.六0美元, 这项服务上网后总共节省了七0%的费用。

电信部门

电子政务的发展还将给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无穷商机。在美国,许多电信部门为了取得免费为政府建网的机会而竞争10分剧烈。虽然这在1般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精明的电信部门自有它们的如意算盘。例如,电信部门尽管免费为政府网站树立了各级虚拟会议会场,然而政府今后每一次召开电子会议,都必需向电信部门交纳必定的费用,这些费用将是电信部门1笔很可观的收入。因特网的服务商们1致把五00 万的上网人数公认为赢利的临界点,而倘若我国各级政府机构都能实现上网,那末我国的网民数量就将有更大的突破。正如广东省数据通讯局副局长罗向阳所指出的那样,政府部门施行电子政务之后,企业以及泛博公家如果想找政府办事或者是查阅有关信息就必需上网,这类促动作用要比由电信部门去发动或者者由IT企业去拉客都更行之有效,它将为信息产业提供巨大商机。

全社会企业

电子政务的广泛推广,将使企业可以通过因特网直接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以及交换,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

由海关总署牵头、国家一二个有关部委联合开发的口岸执法系统,将于二00一年在北京、天津、上海以及广州四个进出口口岸试点运行。该系统开通后, 进出口企业只要与电信公网连接,就能够通过电子口岸的公共数据中心,在网上直接向海关、国检、外贸、工商、税务等政府机关申办各种进出口以及行政管理手续,从而彻底扭转了过去企业为了办理1项进出口业务而来回于各部门的状态,实现了政府对于企业的“1站式”服务。

施行电子政务还将为企业本身争夺到更多的订单,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美国患上克萨斯州立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系主任Andre Whinston曾经指出:“G-to-B的市场会变患上无比巨大。就拿政府采购来讲,在网上就可完成向合同商拍卖程序,进行产品开发、交货,乃至可以完成航天企业与国防部之间搭卖产品的关联交易。政府采购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

公家

以公家服务为中心,让他们享遭到最利便、最体贴的服务,这才是我国施行电子政务战略规划的终究目的。电子政府建成之后,政府网上办公的方式将使泛博公家可以在任什么时候候、以自己最满意的方式获取所需的政府服务。

附:电子政务的内涵

与e-co妹妹erce1样,e-government也是1个地地道道的泊来品,学者以及媒体多将其译为“电子政务”,最近“电子政府”的称谓有逐步增多的趋势。1些国内学者认为,电子政务最首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线,建构1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患上公家解脱传统的层层关卡和书面审核的功课方式;而政府机关之间和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经过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互相沟通,并根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获取的情势、人们请求的时间及地点等,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从利用、服务及网络通道等3个层面进行电子化政府基本架构的计划。

另外一些国内学者则认为,电子政务其实就是各级政府机构的政务处理电子化,主要包含政务电子化、信息公布与电子化、信息传递与交流电子化、公家服务电子化等等。

有些西方学者指出,所谓构建电子政府,实质上就是把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转变成新型的管理体系,以适应虚拟的、全世界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同时也适应社会的根本转变。所谓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其特色是集中管理、分层结构、在物理经济中运行。相比之下,新型的管理体系,即电子政务,它的核心则是: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以及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在网上施行,而大量决策权下放给集团以及个人,政府必需斟酌从新确立本身的职能。

电子政务的主要利用情势

电子商务情势

在以证书认证中心(CA)和公然密钥等技术构建的信息安全环境下,推进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以电子数据交流技术EDI 进行通讯和交易处理;

电子化政府采购及招标

在电子商务的安全环境下,推进政府部门以电子化方式与供应商联线进行采购、交易和支付处理功课;

网上福利支付

运用电子资料交流、磁卡、智能卡等技术,处理政府各种社会福利功课,直接将政府的各种社会福利支付、交付给受益人;

电子邮递

树立政府总体性的电子邮递系统,并提供电子目录服务,以促进政府之间和政府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效力;

电子资料库

树立各种资料库并向人们提供便捷的法子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得;

电子化公文系统

公文制作及管理实现电脑化功课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公文交流,公文制作更为规范化科学化以及无纸化;

网上报税

在互联网上或者其它渠道上提供电子化表格令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在网络上报税;

网上身份认证

电子政务特点篇8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站建设;数字鸿沟;行政效率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超过5亿。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网络的便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电子商务活动当中去,同时,对电子政务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早在1999年,我国就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而在更早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办公自动化建设就已经拉开了电子政务发展的大幕。经过2O多年的发展,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的快速增长,我国电子政务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抓住历史机遇,使电

子政务再上新的台阶,正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研究者们的新课题,本文拟在梳理我国电子政务过去的发展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相关问题的分析,对我国电子政务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与特征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是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遍应用而兴起的政府工作方式的一种转变。但它并不仅仅只是工作方式的一种转变,从政府开始用上电脑,进行单机版的办公自动化,到组建政府局域网,进行联网协同办公,再到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政府信息和开展政府服务职能上网,电子政务已从一开始的一种工作方式的转变升级为一种涉及政府组织结构转变的深刻变革。1993年,在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首倡“E-government”以后,全世界对电子政务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各种电子政务研究机构也纷纷建立,对电子政务的概念也各有理解,甚至对电子政务的提法也各式各样,如信息化政府、网络政府、数字政府等。

总体上来说,电子政务的概念可以表述为: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二)电子政务的特征

1.电子政务类型多。政府是整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是国家的统治机构,是为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组织。职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四个大的方面,具体又分为若干小项。每项职能的实现都属于政务的范畴,而电子政务正是要通过电子化的手段来实现政府的一些职能,因此内容也非常广泛,总体上来说,包括以下几个类型:《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简称G2G,包括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培训系统、业绩评价系统等;(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简称G2B,包括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服务等;(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简称G2C,包括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等。电子政务繁多的类型对应了政府繁多的职能,不同类型的电子政务通常由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来完成。

2.电子政务发展具有渐进性。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局与美国公共管理学会曾将各国电子政务的网站建设划分为起步阶段、提高阶段、交互阶段、在线事务处理以及无缝链接五个阶段。电子政务能够达到的阶段不是政府单方面的事情,与整个社会的网络环境、网民的数量、政府工作人员的电子政务处理能力等都有关系。其发展阶段是一个综合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经历了这样五个阶段,政府不能脱离自身情况和当地社会环境直接开展最高级别的电子政务,由起步阶段到无缝链接阶段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政府工作人员的培训、更新,政府组织结构的配套变更,政府服务对象的习惯引导和形成等,需要一定的时间。当然,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政府,因为如果真正是一个符合需求的系统,政府服务对象会自然选择,而几乎不需要引导,201 1年6月上线的铁道部网络订票服务即是一个例子,在2012年春运一开始,该网站就创造了每天1O亿次点击的记录,虽然网站不堪重负,致使网民订票体验极差,但足以说明网络订票业务是一个符合公众需求的事物(铁道部网络订票应不属于电子政务范畴,本文不讨论这一问题,仅作一相似例证)。

3.电子政务不是简单的政府工作电子化。电子政务需要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不能简单理解为把现有的工作完全照搬到网上。在网络环境中,时空限制被打破,可以使原有的一些复杂的程序变得简单,也可以使原来难以操作的一些流程容易实现。例如,工商登记的名称预核准,可以使申请者预先自行在网上通过数据库比对,查看所拟名称是否已经被使用。在传统工作条件下,这一点是难以实现的,而在电子政务中则会比较轻松实现,这一微小变化也会使政府行政效率提高,申请者得到方便;又例如,在电子政务条件下,交警处罚不用当场收钱,只开罚单,由银行代收罚款,这种工作流程的变化在传统工作条件下也是难以实现的,是电子政务中的工作流程创新。

4.电子政务包含政府内部工作电子化和服务职能电子化两个层次政府本身是一个组织机构,其内部的管理和协调同任何组织内部的管理都是类似的,为了更高效率的工作,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办公也是政府自身管理的需要。通常情况下,要实现对社会服务的电子化,首先要在政府部门内部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办公。这与一个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是类似的。在实现政府内部管理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之后,再开展对社会服务职能的电子化。通常一个政府的电子政务需要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如此安排实现这两个层次的电子政务。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状况

首先是国家层面很重视。从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开始,电子政务就已经成为我国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 1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办40号文件),显示了政府对发展电子政务的决心。201 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了(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作为未来5年推动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的发展确定了基调:电子政务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要坚持将科学发展观贯穿电子政务发展全过程,要坚持把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把深化应用和突出成效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和加强管理的有机统一。据国脉电子政务网的统计,仅2011年一年,国家层面的关于电子政

上一篇:集中采购优势范文 下一篇:水利工程测量实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