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安全生产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07 15:28:58

农业安全生产制度

农业安全生产制度篇1

关键词: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控;控制模式

建立健全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公众健康安全,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需要。是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

1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意义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着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稳定,也关系着文登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及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售前、售中、售后等各个重要环节。实现农产品各个生产环节与过程无间隙的全程监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2对文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的分析

随着文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的日益完善,以标准化生产为载体,以质量检测为保证,创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6大监控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借鉴公安系统治安管理模式,探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把全区16个镇、办、管委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为16个网格区域,确定了区、镇、村3级监管责任人,建立起功能齐全、辐射面广的网格监管模式。

3构建科学的控制体系

为实现文登区农产品‘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的管理目标。创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6大监控体系,做到“从田头到餐桌”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建设责任组织与体系。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担负着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使命,因此,应不断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督查督办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安全投诉举报制度、风险评估预警制度、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制度、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制度、3级联动检验检测等各项工作模式,形成上下“统一领导、部门联合”的长效监管机制和管理、执法、技术三位一体的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是产品质量安全首位责任人,对所生产、销售农产品质量负责。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标准化。基于农业产业体系需要和构建体系的强大竞争力,不断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分体系标准化建设,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挥各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基地规范化,形势多样化,生产标准化”,逐渐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农产品“三品”认定认证和品牌建设。积极挖掘龙头企业和一些重要的以合作经营为主的经济组织在标准化方面的推动作用,以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体系,构筑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技术屏障。安全监控体系的建立。加强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严格控制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关键环节,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力度。强化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抽查,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强化农产品生产消费全程监管,全面开展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适宜性评价,推行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划分,指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强化农产品市场准入,建立完善市场准入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合理运行机制,确保将各大、中、小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100%纳入监管范围。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建立。以文登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基点,敷设各镇农产品检验检测站等区域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残快速检测点,联合各企业、基地自律自主检测,完善设施建设,改善基层检测机构的各项硬件和软件设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检测体系的整体作用。引进专业人才,完善加强各职能部门信息共享和互认机制,形成职责分工明确、工作协调有序的检测机制和体制,有效避免重复检测、检测资源浪费等现象。建立农产品质量问题追溯体系。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对农产品实行产地编码,建立源头数据库。建立区、镇、企业(基地)、农安员各级联动的安全追溯网络体系。建立监控网络,运用信息手段,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结合名优品牌建设,规范条形码标识,逐步实现本地区农产品条形码编码的标准化和全覆盖。从产地到市场,从源头到消费者的全程智能信息监控,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问题可追溯体系。建立预警应急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例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月检月报制度,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强化季节性专项监督抽检等。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预警能力,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的有效处理。

农业安全生产制度篇2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产地环境安全;基础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壮大体系、培育能力、强化动力,高度重视监管的协调一致,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协调统一、易于实际操作且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建立条块结合、权责分明的检验检测体系,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认证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涵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农产品产业链。

一、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中质量安全问题,表现在市场上,但问题大多出在生产上,实施标准化的生产是保证质量安全、消费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进程。

一是提高农业标准化意识,增强农产品安全理念。立足“大市场、小农户”的基本国情,树立和强化农业标准化意识,通过标准化生产、工业化经营、市场化管理,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二是制定标准化生产发展规划,加快制订完善农业标准。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中心,建立完善农业标准化法规体系,逐步实现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和标准管理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以适应农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将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纳入标准管理轨道,逐步建立全程技术操作规范,以及环境、安全过程控制等方面的俗迹建立配套完善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三是支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机构,引导和鼓励标准化生产。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作为扶持重点,落实政策,完善机构,给予经费支持,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机构迅速配齐人员、置齐设备,确保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工作的顺利推进。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普及、宣传工作的力度,引导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各环节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积极引用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鼓励采用国际标准。

二、认真抓好产地环境保护监测工作

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和源头,因此要重视产地环境的保护、监测和整治。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虽然环保部门加大了“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达标排放”的执法力度,但随着经济发展,工业的排污总量已超出自然的自身净化能力,特别是近郊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水污染未得到根本性控制。在农业生产上,农业投入品(如化肥、农药、馆料、植物生长激素等)使用不科学,农业生产过程中副产品(如作物稻禾干、畜禽粪便等的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不到位,也可造成环境污染。为此,建议如下:

认真贯彻执行环保部关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条例,加快制定出台针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管理办法,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和力度,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有效监督管理,努力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以产地环境安全分类管理制度建设为重点,启动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的划分,探索实施“生产准入”制度,从产地环境切断有害物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途径,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的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农产品原产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凡符合无公害生产环境标准的基地,将列入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设立环境监测点,给予大力保护;凡处于工厂四周、受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的农田、菜地,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要求的要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规定,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环境因素,着力开展农产品产地适宜性评价。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引导鼓励政策,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辅之以政府提供贷款、减免税收的政策鼓励等条件,吸收社会投资发展环保产业。

三、严格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

农业投入品包括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肥料、种子、兽药(渔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用于农业初级产品生产、加工、储运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及其它用于农产品,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物品。农业投入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直接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着人们健康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控制,从源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建议如下:

加强科学研究,培育产量高、质量优、抗性强、效益好的农作物和动物新品种,加紧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兽药,努力提高肥料、词料和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引导企业生产无害、无污染、低毒、低污染的农业投入品,淘汰高毒、高污染的产品,并加紧研制替代产品。研究出台专门的政策法规,对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进行考核,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对农业化学投入品销售渠道进行清理,实行专营管理与专供管理,鼓励用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营销农业生产资料。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农资市场。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兽药和有毒有害物质的监管为重点,建立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公告制度,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加强对最终使用环节的指导,规范用药,形成农业化学投入品产、供、销、用全过程链式管理模式和有效控制机制,促进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的净化,保证农业化学投入品质量的安全和规范科学使用。

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坚决打击和取缔无证销售行为,为优质农业投入品销售创造良好环境。

四、结束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应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保障,以建立农业标准体系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完善监管体系为支撑,取切实有效施,解决目前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适应农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永波.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扬州大学,2009.

[2]刘冬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3]阎会平.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产品质量[J].山西农业,2000(7):22-23.

农业安全生产制度篇3

关键词:农业环境;农产品认证;基地管理;陕西西安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大量工业野三废冶、生活污水和垃圾等进入农业环境,加上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及农膜等生产资料的滥用,造成我国土壤、灌溉水、大气等农业环境急剧恶化。农业环境污染不仅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还会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西安市农业化程度较高,农业污染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1西安市农业环境现状

近年来,西安市在农业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部分地区农业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缓解。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农业环境恶化趋势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与农业发展新阶段、新形势的需要及应对入世严峻挑战不相适应,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1.1工业对农业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西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野三废冶排放量逐年增加,且治理率较低,导致大气、水及土壤中铅、汞、镉等重金属和化学品污染状况较普遍。

1.2农业投入品污染

农业投入品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的种子、种苗、饲料、肥料、兽药、农药、渔药、饲料添加剂、作物生长剂和其他控调剂等物品。在野高投入、高产出冶思想的引导下,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一直居高不下。此外,农业生活垃圾未经处理和人、畜禽粪便未作完全腐熟施用于农田以及秸秆、树枝渊叶冤焚烧等都会对农业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2改善农业环境的建议

为了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笔者从农产品认证和基地管理对改善农业环境方面展开讨论。

2.1加强野三品冶认证和监管,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1.1野三品冶认证的特点。我国农产品认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农产品野三品冶认证存在目标定位不同、产品质量水平不同、生产方式不同、认证的运行方式不同、认证方法不同的特点。无公害农产品定位于规范农业生产,绿色食品定位于提高生产水平,有机食品定位于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无公害农产品代表中国普通农产品质量水平,绿色食品达到发达国家普通食品质量水平,有机食品达到生产国或销售国普通农产品质量水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科学应用现代常规农业技术,绿色食品生产将优良的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常规农业技术相结合,有机农产品生产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依据标准强调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在认证时,检查、检测并重,注重产品质量[1-2]。有机食品认证实行检查员制度,国外通常只进行检查,国内一般以检查为主,检测为辅,注重生产方式。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行政性运作,公益性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是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有机食品认证是社会化的经营性认证行为,因地制宜,市场运作[1,3]。农产品认证工作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主体,以绿色食品认证为导向,以有机食品认证为补充。从以上野三品冶认证要求和发展方向可以看出,野三品冶的生产过程都是以控制影响环境因素为主,通过产地选择、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引导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达到农业和谐稳定发展,对农业环境的巩固和改善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2.1.2促进认证的措施。为提高野三品冶认证规模和总量,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摸清家底,以指导、支持区、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挖掘认证潜力,加大认证数量,提高认证规模和覆盖面,从整体上提高基地认证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宣传以及农产品安全质量专业培训工作,使全社会认识到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的重要性,从生产环节把好农产品安全质量关[4];三是要实施野以奖代补冶的激励政策,对认证工作进行奖励,激发认证积极性,加快野三品冶认证快速发展。

2.1.3强化品牌农产品认证和监管。品牌农产品包括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5]。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高度重视品牌效应,充分发挥产业和区域优势,积极开展品牌农产品认证、登记和评选工作。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扶持措施,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品牌农产品认证、登记和评选工作健康发展。根据西安市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品牌农产品的监管,是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要按照生产经营规范性、认证管理有效性、产品质量安全性、包装标识合法性的要求,采取市场引导、政策激励、制度创新、体系完善、宣传推介、品牌保护、监督检查等措施,树立和提高品牌农产品的信誉度和竞争力。

2.2基地建设与管理

农产品基地是农业污染的主要源头,只有把好源头关,才能有效控制农业环境的次生污染。因此,要加强基地标准环境建设步伐,强化基地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2.2.1加强源头治理,优化农产品生产环境。加强源头治理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治本之策。围绕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控制,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1-2,6]。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和无公害基地认定工作,并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环境条件,提出禁止生产区域建议。

2.2.2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起点,运用野统一、简化、协调、优选冶的标准化原则,通过制定标准与实施标准,促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推广应用[1-2]。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条件。只有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才能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经营水平,才能完善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1,7]。一是加快农业生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推广。制渊修冤定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满足全市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需求。同时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工作,采取浅显易懂的方式,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经济组织中推广标准化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二是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扩大示范规模和总量。按照野按标生产、健全档案、强化监测、培育品牌、包装标识、实施准出冶等要求,规范基地生产行为。重点加强按标生产、健全档案2项要求的落实,认真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积极开展规范化生产档案管理试点工作,加强对标准化示范基地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三是要加大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引导和投入力度,将其作为推动都市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纳入农业重点建设项目之中,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野一村一品冶建设、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紧密结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野三统一冶。

2.2.3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严把准入关。必须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内涵要求,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建立合理化管理机制。一是重点解决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问题[8-9]。二是严格市场准入,建立严格的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索证索票及生产经营许可和登记制度[1-2]。三是开展经常性的执法监督。开展对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执法检查,严厉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及其他农业投入品的行为[1-2,10]。

3配套监管办法

3.1强力推进产地准出制度

从2007年起,西安市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具体内容为市辖区内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的农产品,应在自检和委托检验合格的基础上,由当地区、县农业主管部门开具农产品产地证明方可上市销售。准出制度的实施,可有效促进基地标准化生产水平,防止农业投入品违规使用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3.2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

西安市从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准入制度是一种政府强制措施,对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准予进入市场经营,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依法进行处理。西安市目前实行5项准入制度,即野入市验证、无证抽检、信息公示、安全承诺、不合格产品就地销毁冶。准入制度的实施,一方面可保障上市农产品消费安全,另一方面可有效督促基地生产行为,防止农业环境的次生污染。

3.3加强监督检查

实行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要以完善基地、市场监管措施为抓手,逐步建立管理、监督、处罚、服务、应急为一体的监管工作格局,依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一是严格市场准入管理。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实行准入制度,逐步扩大监管范围和品种。同时要加强对准入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二是要强化监督监测,消除质量隐患。将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相结合,将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测相结合,重点监测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农产品配送企业等场所,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强化基地管理。以环境治理、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为抓手,降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3.4加强农业执法

农业执法是农业部门履行好职能的重要手段。应强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主体地位,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农业行政执法体制,以有效维护农业生产经营秩序[11-13]。通过执法的整治、警示作用,推动农业依法生产、守法经营,促进西安市农业环境的根本好转。

3.5推行安全信用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采取宣传教育、示范引导、行业自律、检查监督等措施,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形成具有西安市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在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中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对诚信基地和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对失信企业要进行惩戒,增加其失信成本,并记入企业质量安全信用档案,限制其经营行为。用2~3年时间基本建立起农产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用披露以及安全信用奖惩等项制度,为安全生产和合法经营奠定坚实基础。

农业安全生产制度篇4

关键词: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5-02-1

1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建设

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是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基础。各乡(镇)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合土壤普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情况,做好主要农产品分类划区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继续抓好已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工作,结合各自优质、特色农产品特点,积极加强农产品基地认证工作,对已认证基地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积极推广,引导群众按标准化要求操作。在基地管理上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成立基地领导小组,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建立详细的生产档案,明确基地名称、范围、负责人,落实责任,进一步提高全县农产品基地管理水平。县农牧局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推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局属农业技术推广单位要切实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新技术,改善农产品产地条件。

2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责任制

科学合理的使用农业投入品是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前提。农业综合执法部门要积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责任制,逐步完善农资打假工作长效机制。配合农业行政专项执法活动,切实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以及工业“三废”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和破坏农业生态环境的行为。组织成立一批农业投入品定点采购点,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定期抽检,确保投入品的质量,保证群众的利益。突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对不符合规范的限期整顿,达不到要求的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取缔。建立健全限用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档案制度,实行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管理。

3完善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

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的基础。建议实施基层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标准化建设,制定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乡镇检测站的建设标准,明确硬件、人员、经费配置要求。为了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必须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确保出基地的农产品要有准出证,入市场的农产品要有检测报告。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要制定产地农产品监测计划,加大对产地农产品的检测力度,重点解决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问题,配合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做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在内部建立农产品自检机构或者委托县农产品质检中心对生产的农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可入市交易。农户自产、入市交易的农产品提倡采取自愿的方式,向县农产品质检中心申请检验,由县农产品质检中心出具检测报告。对经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由监督当事人销毁。

4强化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

认真落实农产品生产基地安全监管各项制度,集中行政、技术、认证、执法等资源,强化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抓好农产品产地准出。目前,全县15个蔬菜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均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做到不承诺不上市、不检测不上市、不合格不上市。针对各乡(镇)农技服务人员和监管人员、农产品生产基地负责人、种植大户及农民有组织分层次地开展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高基层农产品监管人员监管能力,不断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准确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

5推进农产品生产档案规范化,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控性

严格督促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记录,要求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以及常年从事农产品种植大户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项农事操作进行档案记录,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种植大户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觉性。同时,逐步对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编码,对每个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每个大棚逐个进行编号。要求每一个编号记录与生产过程同步,从种植到采收过程中,所有田间管理和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要保证真实、详细记载,以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识别、可溯源。

6积极打造农业精品名牌产品,全面推进“三品”认证工作

农业精品名牌产品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后延,打造精品名牌产品,保障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任务。各乡(镇)、办事处要积极鼓励引导基地、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精品名牌农产品,注册农产品商标,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局属农业技术推广单位要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经营水平,不断完善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三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促进农产品规模再扩大、质量上档次、管理上水平。

7逐步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证明制度,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关

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是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重要举措,是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关的关键环节,是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基础。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要求,通化县农业和畜牧业局决定在已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5个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在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产的农产品上市时,逐步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证明制度。

农业安全生产制度篇5

2013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严格对照“平安”创建要求,围绕“两个确保”目标,按照“强意识、重基础,严监管、建机制”的工作思路,加快农业标准化应用,强化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进一步夯实农业安全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健全监管网络,强化监管责任,进一步增强基层监管能力;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强化查处力度,进一步提升执法监管能力;创新全程监管模式,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大力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狠抓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着力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安全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水平。

二、主要目标

在全面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区平安办、区安委办、区食安办交办的各项要求的基础上,确保完成以下重点工作目标:

1、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抽检任务,确保全区农畜水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控制在98.5%以上,确保全年无重大农业安全生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2、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点创建工作,巩固提升上年50个点,今年再增加30个以上的创建点;进一步完善评优方式,建立较为科学的评分制度。

3、全面推进以“我诚信、我发展”为主题的“安保诚信”工程,全区农资营销单位和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销售单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率达到100%。

4、努力扩大主要农产品的监测面,各镇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全面运行,重点对辖区内主要农产品开展上市前农药残留等快速检测,全年监测数量达到5000份以上。

5、着力推进“三品一标”培育工作,确保新增无公害农产品7只、绿色食品3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2万亩以上。

6、探索开展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和可追溯制度建设,确保全区试点单位达到10家以上。

7、探索建立农业投入品联合监管机制,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共同实行重大行动联合检查、信息线索互通、重大案件移交和建立定期会商制度,进一步强化源头监管,加大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

三、主要措施

(一)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着力规范三品认证管理

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实施。加快实施蔬菜、水果和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加大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力度,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

2、强化“三品一标”认证管理。严格规范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程序,严把认证质量审核关,提高认证产品信誉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证后监管工作。

3、示范点创建工作扩面提质。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点创建工作,在巩固提升上年50个点的基础上,今年再增加30个以上的创建点,树立更多的典型标杆,扩大辐射带动面。进一步改进创建要求,在继续要求完成上年提出的创建要素基础上,重点在指导每个创建单位建立主要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等方面,作进一步规范提升;进一步完善评优方式,建立较为科学的评分制度。

(二)强化主体责任落实,着力推进“安保诚信”工程

1、积极培育企业自律诚信。举行以“我诚信、我发展”为主题的农产品“安保诚信”工程启动仪式,全区农资营销单位和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销售单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实现全覆盖。建立全区重点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库,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队伍的培训培养工作;加强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质量安全管理的指导与服务,推进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

2、开展农产品产地准出示范。制定工作方案,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从农业龙头企业、专业生产合作社、“菜篮子”产品入手,先行试点、逐步扩大,指导企业实施以“产地编码”、“二维码”、“三品一标”证书、产地准出凭证为主内容的追溯模式,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不断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和可追溯制度。

(三)健全基层监管网络,着力推进监管责任层层落实

1、健全基层监管网络。结合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重点构建和完善区、镇(开发区)、行政村三级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明确各级监管机构、职责和人员,做到职能、责任“双落实”,人员、经费“双保障”。

2、加强培训指导。实行基层监管人员有计划分级培训,重点组织乡镇监管站长和检测员等集中业务培训;指导镇(开发区)、村建立监管和协助监管的运行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四)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1、开展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以蔬菜、葡萄、草莓等为重点,强化农药监督管理,严查、严打在用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行为;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和技术指导,严防超范围使用农药,落实安全间隔期、台账记录制度,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

2、开展畜产品专项整治。以生猪、家禽、湖羊为重点,严厉打击违规添加“瘦肉精”等非法投入品行为,加强抗生素和饲料安全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加大兽药和饲料生产使用环节监管力度,认真落实养殖档案记录和休药期制度。

3、开展水产品整治。以温室龟鳖、鳜鱼、黑鱼等特种水产及饵料鱼为重点,完善渔用药物、饲料使用管理规范,强化用药执法检查,严格查处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氯霉素等国家明令禁用药物行为。积极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和生态模式,调整养殖密度。

4、开展农资打假行动。联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开展“绿剑”专项系列执法行动,深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畅通农资经营主渠道,切实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源头关,确保农业投入品监督抽检合格率稳定控制在90%以上。

(五)规范安全风险监测,着力强化监测结果应用

1、完善监测制度。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确立的监测法定职责,着力构建起部、省、市、区、镇(开发区)五级联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监测机制。各镇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全面运行,对辖区内规模生产基地主要产品开展上市前农药残留等快速检测,检测结果可作为企业自检结果。

2、加大抽检力度。继续以风险高、隐患大的初级食用农产品,以及日常消费的大宗农产品、地方特色农产品和省名牌农产品等为重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和“三品一标”生产单位、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为主要对象,配合市级以上业务部门开展产品抽检。

3、规范监测行为。加强抽检人员管理,进一步提高依法、科学监测水平,进一步提高监测效率。加强各镇检测室和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检测室管理,进一步提高速测的品种、数量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自检、初检效果。

农业安全生产制度篇6

[关键词] 叙永县 农产品 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098-01

一、叙永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

叙永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辖25个乡镇,231个村(社区)。耕地面积3.67万hm2,农作物种植资源丰富,播种面积9.48万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18万hm2,总产28.87万t;经济作物2.3万hm2,总产20.95万t。在四川特色农业产业区划中被确定为川南优势早茶区、赤水河优质鲜食甜橙区、全国优质烤烟基地、脱毒马铃薯繁育和种植基地、四川省63个10万亩以上蔬菜生产大县。但由于叙永县属乌蒙山连片特困区,是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经济基础较差,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较为落后。2008年以来,通过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1],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多年来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

2008年底,成立了叙永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并于2009年通过公开招聘和内部调剂方式,落实了6个人员编制,其中3个专职管理人员、3个兼职管理人员。2010年11月叙永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项目申报成功,通过了省农业厅和发改委评审,现正与多个项目整合修建叙永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综合楼。2012年,县乡(镇)村三级按照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要求,经县编办批准,在25个乡镇增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岗位,确定专人负责。每个村聘请1名协管员。由此,初步建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得以全面展开。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逐步完善

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先后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协查协作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度》、《重大农产品违法案件逐级报告制度》、《叙永县农产品检验检测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督查通报制度》、《产地准出制度》、《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制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投入品管理制度》等20多项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度;同时,以县政府名义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联动制度,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制度保障[2-3]。

3.“三品一标”工作稳步推进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政府推进农业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4]。开展了农产品产地环境调查、农产品产地周边重点污染源调查、农业污染源普查,因地制宜制定了安全农产品产地建设规划。编制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规划。建设了水稻、马铃薯、烤烟、茶叶、甜橙、竹笋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水稻、蔬菜、茶叶、甜橙等作物产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0.65万hm2,企业建立了绿色食品大米原料基地0.07万hm2。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了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农业生产者安全生产技能有所提高。禁用农药已基本退出我县农业生产领域,农药化肥使用趋于规范。已制定了茶叶、柑桔等作物生产技术地方标准,使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目前已建成1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中1个部级示范区,4个省级示范区,6个市级示范区,总面积0.9万hm2,辐射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面积0.14万hm2。同时,全县有2.12万hm2耕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6个,面积0.17万hm2;获得认证的有机食品2个、有机转换产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24个。全县按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面积达到1.2万hm2,标准化生产覆盖率为33.2%。

4.专项整治和常态化监管紧密结合

利用现有的检测设备每月进行两次果蔬农药残留的快速抽检和结合重大节假日进行专项抽检。抽检范围包括农贸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年抽检蔬菜水果茶叶等40余批次,样品500余个,合格率达98%以上。每逢重大节假日,由县农业局牵头,联合食安委成员单位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行动,包括开展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农产品抽检、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等。同时,严格执行农药经销登记制度,实行持证销售,并做好农业投入品的执法监管工作。共查获证照不全或无证无照的经销商29家,办理违法案件52件,查获违规种子1950公斤、农药120公斤。对全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资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获得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产品均进行了全面的监管工作。

二、主要存在问题

1.安全意识仍然淡薄

生产者重产量轻质量的意识仍比较普遍。由于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片面追求产量,忽视了质量。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农产品价格偏低,农资价格过高,产出与投入比例失调,投入的多,产出后回收的少。购买农药肥料,就是要求价格低,效果好。只有这样依靠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来增收,而不是求得质量安全。从消费者而言,其鉴别能力和维权意识不足,加上消费能力的制约,即使明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义,大多数人仍然存在着重价不重质现象,遇到质量问题不能依法处理。

2.行政监管尚有死角

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对县城、超市管理较多,而对乡镇、农贸市场管理较差,产品例行监测不到位,行政处罚不到位,对农户更无法监管。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大多数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等,均是散装上市,既无包装,也无标识,更无商标,消费者无从辨别农产品质量的优劣,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后,难以进行源头追溯。

3.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

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的组织形式,缺乏对农产品生产的统一规划、指导,难以保证统一实施统一的生产技术措施,农产品生产无序竞争,产品品种杂乱,不利于质量检测。一是农业标准推行力度不够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数量少、面积小,推广普及率较低。二是通过农产品产地安全认证的基地,农产品生产还不规范,生产基地技术指导到位率差,田间生产档案记录不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尚未实施,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执行较差,部分已通过认证的产品没加贴标志。三是地方适应性农产品生产标准少,除少数几个重要产品外,大多数农产品缺乏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安标准。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认识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广大群众教育宣传,帮助他们提高认识。二是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工作,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及时公告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动态,做好每月的农产品检测结果公告,对严重违规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予以曝光,借助社会舆论形成广泛的监督效应。三是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宣传。增强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引导消费者树立无公害、健康的消费理念。通过宣传培训改善生产者与销售者的诚信意识,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由他律变为自律,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2.强化源头管理,实行市场准入

一是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对建立标准化示范区和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个人和组织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建设优势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实现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三是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同时,便于实施监管和质量追溯。

3.加强部门协作,全面实施监管

一是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进一步规范化肥农药使用。二是监管应做到城乡并重,监管品种应以县优势农产品,市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农产品为重点,对生产、销售的不安全农产品依法进行查封、扣押或无害化处理,对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生产者、销售者应从严从重处罚。三是加强部门联合,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乡镇、村延伸机构的作用,增强执法力度。四是加强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检测能力。

参考文献

[1] 卢良恕.建设现代农业,确保新时期国家食物安全[J].中国农业信息,2008,3:4-6.

[2] 王关琴,舒畅成,张富仙,等.对县(区)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J].农业质量标准.2005,4:31-32.

[3] 李艳,吕晓峰,徐凯,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302-302.

农业安全生产制度篇7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源头监管、标本兼治”的原则,着力构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标准建设、检验检测、质量认证、风险应急五大体系建设,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推动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新进展,不断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总体目标

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总目标,着力构建和完善县、乡(镇)二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年底前100%实现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全覆盖。建立健全相关责任制度和监管制度,责任到人;继续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消除风险隐患,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确保全县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监测速测法定性监测合格率平均达到95%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监管机构建设

1、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2012年县、乡(镇)要完成组建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的工作。做到“六有”,即有机构、有人员、有职能、有场所、有设备和有经费。县、乡(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可依托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水产畜牧机构通过加挂牌子、赋予职能、充实人员、完善条件进行建设。乡(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要纳入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可依托现有农技服务机构实施联合建设,也可独立设置;每个乡(镇)至少设置2—3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每个行政村至少设置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

2、加强监管机构条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县、乡(镇)二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网络建设,积极向上级申请。配备快速检测所需的交通工具、检测设备、工作用房(办公用房和检测用房不少于40)和运行经费。要督促和引导辖区内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经营企业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检员,负责内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3、加强监管机构能力建设。开展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认证队伍培训。强化“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复合型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才队伍培训。县对在岗监管、检测人员轮训2次以上。

(二)加强监管制度建设

1、切实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强化农产品生产者和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以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委员会和各类农产品生产主体为依托,建立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责任机制和承诺机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生产单位和农户,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公示制度和不合格产品退出制度。要求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牌和包装标识、统一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统一建立生产档案记录、统一农业投入品采购使用、统一组织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管理)。开展农产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实行“黑名单”制度,凡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一律不得享受扶持等优惠政策。

2、建立相应监管制度。积极推行鲜活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市场管理,对包装的农产品实行入市备案、标签标识、定期检查、索证索票等制度,探索对未包装的初级农产品实行入市备案、检验检测合格后上市制度。探索实行农药实名购买制度,积极推进高毒限用农药定点经营和农药经营备案,严格执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行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溯源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在食品监管部门设立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县政府对非法制销禁用农兽药、禁用高毒农药、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行为实行举报奖励。

(三)加强农业投入品治理整顿及产地环境安全监管

1、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依法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严格办证条件,强化证后监管,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要依法吊销经营许可证、登记证、营业执照。加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贮存和使用禁用农兽药行为。严查在蔬菜等作物用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行为和在水溶肥料中违规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为。督促和指导生产者按照标准使用农药兽药,严格遵守禁用、限用高毒农业管理的有关制度,禁止在蔬菜、茶叶、中草药等作物上使用高毒农药,严禁在养殖环节使用违禁品,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使用档案,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和兽药休药期的规定。支持和鼓励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农资配送工作。

2、加强产地环境安全监管。开展产地环境质量检测,划分农产品产地安全区域,并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区域布设定点检测点位,开展定期定点检测,掌握产地环境质量变化动态。重点加强对重金属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对用于农业生产的垃圾、污泥、农用薄膜、农用包装物等废气物污染农田的监管,防止造成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强对重点污染农田的监管,落实相应的废气五排放制度。积极推进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的治理修复工作。

3、深化监督检测。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查,严格规范检测行为,逐步扩大检测种类品种和检测参数。例行监测工作以主要生产基地为重点,确保所有“菜篮子”主要生产基地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加强监督抽查,针对重点季节、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以及重大活动,适时安排监督抽查,提高监测工作针对性。加强会商分析,强化“检打联动”,对监测农兽药超标的种植业、养殖业产品,要及时通报监测结果,并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对产地和经营者进行追溯和依法查处。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组织制定适宜本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制度,对风险隐患实施全天候,定点动态跟踪监测,努力提高风险预警能力。依法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质量安全信息。

4、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巩固已有专项整治成果,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防止出现反复。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治理行动,逐个产品排查问题和隐患,确保取得实效。种植业要以禁限用高毒农药为重点,强化监管;水产畜牧业要继续以“瘦肉精”、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物品为重点强化监管;农资打假要在春耕、夏播、秋冬种时期开展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查办制售假劣农资和违禁物品的大案要案,深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各地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制度,针对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及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突出重点,强化执法,专项整治。

(四)大力实施标准化建设

1、加快标准推广。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为切入点,深入推进标准菜园、果园、茶园、养殖场示范建设。积极开展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创建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创建活动,整体提升标准化水平。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定和登记工作,强化证后监管。

2、加强“三品一标”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登记。加强“三品一标”认证体系建设,严格“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程序,实行数量与质量并存,强化质量。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证后监管,进一步落实生产制度、技术标准、档案记录、包装标识、质量安全追溯等环节的管理措施。一旦在查验中发现问题农产品,坚决销毁处理。支持“三品一标”企业、基地开展市场营销和品牌宣传,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推进产业化。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

1、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完成本辖区内肉类、蔬菜、水果、粮油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任务。县、乡(镇)两级检测站着重开展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督导检查和产品质量安全速测筛查,确保产地农产品生产安全。进一步加强重要节假日、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期间的专项和突击检查,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加强预警分析和联合执法。整合各有关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资源,强化监测结果信息报送与共享,加强数据采集汇总分析,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各部门执法监管机构与检验检测机构间的协调配合,根据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结果,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做到违规必查,违法必究。

3、加强应急处置和舆情监测。健全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报送网络,提高信息报送时效性,确保问题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严格信息,决不允许擅自不客观、不全面、不准确的信息误导公众。加强与新闻宣传部门的信息沟通,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队伍作用,加大正面宣传,正面引导舆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做到反应快速、处置及时,按照“依法、科学、有力、有序”的应急处置原则,有效控制事态扩大和蔓延。要按规定和程序及时报告。

四、时间安排

(一)工作部署阶段

制定方案,部署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乡(镇)农业部门要围绕我县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案并结合本辖区和本行业实际,制定监管工作方案,切实开展各项监管工作。

(二)工作实施阶段

1、监管体系建设。2012年10月底前县及重点农产品产出地和集中地乡(镇)要完成组建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的工作。做到“六有”,即有机构、有人员、有职能、有场所、有设备和有经费。

2、监管制度建设。县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状,层层签定责任状、建立相关制度和机制。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认证队伍培训。2012年5月县农业部门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岗监管、检测人员的培训计划,5—11月举办2期以上培训班,对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认证人员进行培训。

4、加强重要节假日、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期间的专项和突击检查。组织相关部门在“五一”、中秋、国庆、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重要会议、活动等期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5、农业投入品治理整顿工作。3-4月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3—6月组织开展全区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和蔬菜农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9—12月组织开展全县秋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3—12月组织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种子质量执法年和化肥打假专项治理活动。

6、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全县创建1—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乡(镇)。

7、抓好农业标准化建设。县与乡镇创建1—2个共建整体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

五、责任分工与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地方政策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要求,各乡镇政府要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严格实行属地管理,建立主要领导同志亲手抓,分管领导同志直接负责的工作制度;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制,完善综合协调机制,支持监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对监管部门进行评议、考核;要进一步将监管责任重心下移,强化乡镇政府、村委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责任。

(二)强化部门协作。县食品安全、农业、工商、质监、公安、经信、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安监、环保等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加强沟通、形成合力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实行对食品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程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更加有力、有序和有效。

(三)加大财政支持。县、乡(镇)政府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投入机制,持续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经费投入,重点支持监管机构建设、条件建设、队伍建设、技术培训、农业标准化、农业投入品监管、风险监测、专项整治和执法办案等,特别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必须的交通工具、检验检测设施设备和运行费用等投入,使各级监管部门具备与履行职责相适应的工作条件。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

农业安全生产制度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以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为基础,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对农产品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

制定实施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初步建成2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和5个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监管和执法力度,使我县生产的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省农业厅规定的标准;加强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工作;加强2012年期间供沪蔬菜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蔬菜供应安全。

三、工作重点

(一)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启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工作。狠抓标准化生产,不断完善蔬菜、水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开展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工作。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抓好2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和5个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的建设。对从事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较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经营的农产品,实行产地准出制度。经检测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不得运销出产地,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置。在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较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制度,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在城区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等单位销售的新鲜蔬菜和猪肉,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对不能提供农产品产地证明、质量安全检验合格证明、农业“三品”认证有效复印件、规范的购销合同复印件和进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的,必须经检验检疫部门抽检合格后,才能入市销售。

2、围绕“三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扎实做好现有农产品品牌的保护、监管工作,整合品牌资源,扶持品牌健康发展。稳步推进“三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今年争取新认定认证17个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带动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高。

3、全面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县农业、畜牧、质监、工商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加强对农药、肥料、种子、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全面推行农药经营准入管理,坚持农药条码管理,加强行业自律,从源头杜绝剧毒农药的销售,禁止高毒农药在蔬菜、水果、药材产区使用。加强对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物品的检测力度,净化投入品市场。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确保农产品生产环境安全。对农资经营店实行经营许可制度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要求建立购销台帐。

4、开展农产品抽样检查,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日常监测。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超市等企业要认真开展自检工作,通过企业自检,禁止不合格农产品入市销售,确实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全县蔬菜、水果、药材、畜牧、水产业要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档案,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超市均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购销台帐,加强检测数据的保存和上报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的顺利实施。加强产地和市场的抽检工作,并根据检测结果,依法进行处理。加强对“三品”产品的监管工作,对监测发现的不合格农业“三品”产品坚决查处,责令停止使用或撤销农业“三品”标志。

5、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工作。县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监测,增加监测频率,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防止重大农业污染事故发生,确保我县农产品生产安全可持续发展。

6、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力度,打击违法生产经营。深入开展春、秋两季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行为,重点清查、查封和销毁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确保农业投入品市场规范、有序。对抽检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要立即责令停止销售,根据生产档案、购销台帐,追溯产品源头,依法进行处理,实行案件查处、产品追踪和结案报告制度,情节严重者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二)重点保障我县供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1、加强供沪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管。供沪农产品基地应达到“三有”要求:一是有记录。按照标准化种植规程组织生产,建立健全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使用档案和生产记录。二是有检测。生产基地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开展自检工作,或委托有关质检机构定期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三是有标识。基地生产的产品应该有包装标识,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识等产品认证的应按规定进行标注。所有供沪蔬菜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开据产地证明。

2、加强基地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各供沪农产品基地要加强产品检测,严禁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和易引发急性中毒的违禁药物。产品在收获出售前要经过检测机构检测,质量不合格的,立即就地封存并销毁,不得进入市场销售。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要追查源头,并进行查处。

3、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对本县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清理整顿,进行登记备案,建立完善进销台帐,100%纳入监管范围,坚决依法取缔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监测,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生产经营假劣和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坚决打击销售、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行为,确保不出现因农业投入品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全面实施产地准出制度。对已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可凭有效认证证书复印件进入组委会指定的批发市场进行交易。其他未获得相关认证的产品,应由主管部门指定的机构、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根据生产基地检测报告或委托经省级农业行政部门认可的县级以上质检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核发产地(检疫)证明后才能调出基地。

5、积极配合实施供沪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期间,所有供沪蔬菜都要通过上海市江桥、江杨、曹安、上农批、龙上、西郊等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入上海,坚决杜绝场外交易行为,实施市场准入制度。蔬菜生产基地必须建立供沪农产品生产基地档案,根据供沪农产品的要求,加强对生产基地农民的培训指导,全面落实产地(检疫)证明、检测报告、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制度、包装标识等相关事项,避免因手续不健全等原因给农民造成损失,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行行政“一把手”负总责,确定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专抓此项工作。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单位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保民生、保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同时,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衔接,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有力,配合到位,形成合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二)搞好宣传培训,强化舆论引导。围绕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工作水平,积极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验检测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等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培养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管理和技术骨干。要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重点,采取召开群众会议、印发宣传资料和广播电视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有关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力度,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的农产品生产、消费安全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和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任务。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单位要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原则,细化工作任务、措施和要求,严格实行责任包干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生产基地100%纳入全程监管,农业投入品100%纳入监管,供沪蔬菜100%检测。

上一篇:集中采购意义范文 下一篇:高中生网络安全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