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资金申报范文

时间:2024-03-06 16:00:33

涉农资金申报

涉农资金申报篇1

第二条对农民直接补贴的财政资金是指财政部门安排的发展粮食生产、扶持农民、解决农民生活困难的专项补助资金。

第三条对农民直接补贴的财政资金(以下简称涉农补助资金)实行“政府制定补贴政策、社会公示、主管部门监督审核、财政部门核拨资金、委托金融机构发放”的管理原则。

第四条对农民直接补贴的资金主要包括:

(一)对种粮农民的粮食直接补贴资金。

(二)对种粮农民的水稻良种补贴资金。

(三)退耕还林粮食补助折现资金。

(四)退耕还林生活补助。

(五)库区口粮差价补助资金。

(六)其他涉农补助资金。

第五条涉农补助资金的申报。涉农补助资金原则上由农民申报,乡镇政府组织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等相关部门对农民申报情况进行核实。不需要农民申报的,由村、乡镇(区、办事处)或具体组织办理单位代为如实填报。申报内容包括农民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居住地详细地址、申报补贴项目及数量、补贴金额等。乡镇财政所和县(市、区)财政局按照省财政厅、省税改办的统一要求,对审核后的农户基本情况实行微机管理。

第六条涉农补助资金的公示。乡镇政府对农户补贴项目的数量和金额核实后,农民对核实结果签字认可。为便于农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对乡镇政府核实后的农户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家庭人口、补贴项目、补贴数量、补贴标准、补贴金额),以村(组)为单位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县(市、区)、乡镇政府要设立举报电话,安排举报接待人员,及时调查和纠正公示期间群众举报的问题,将核查情况予以公布,并及时更改。

第七条涉农补助资金工作的职责分工:

税改办负责统筹、协调涉农补助资金的落实工作,具体包括:协调财政部门有涉农补助资金职责任务处(科、股)的相关工作;制定、印刷和分发《*省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监督卡》;牵头组织相关软件开发、培训和信息传输管理工作;负责与委托发放补贴资金的金融机构(以下简称代办机构)签订委托发放协议;协调、统一相关数据及口径;及时督促、检查各项涉农补助资金落实到户等工作。

财政商贸处(科、股)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收集整理相关数据资料;负责制定对种粮农民粮食直接补贴、退耕还林粮食补助折现资金和库区口粮差价补助的具体操作办法,以及以上三项资金的筹集、审核、分配、拨付、专户管理和资金发放的监管等工作。

财政农业处(科、股)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收集整理相关数据资料;负责制定对种粮农民的良种补贴和退耕还林现金补助的具体操作办法,以及以上两英资金的筹集、审核、分配、拨付、专户管理和资金发放的监管等工作。

乡镇政府组织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等相关部门对农民直接补贴的基础数据资料进行申报、公示、审核等工作。

乡镇财政所负责《*省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监督卡》填写发放工作;依据乡镇政府审核的农户的有关数据,进行微机录入、汇总、上报工作;负责涉农补助资金的储蓄存折或现金的发放工作。

第八条涉农补助资金的发放程序。乡镇政府按照本办法的要求组织申报、公示、审核后,由乡镇财政所汇总,并按补贴范围的职责分工,上报县(市、区)财政局相关科(股),县(市、区)财政局相关科(股)将汇总后的数据交县(市、区)税改办,税改办将审核后的数据协调一致后及时反馈给县(市、区)财政局商贸科(股)和农业科(股)收到税改办审查确认的有关数据后,提交代办机构,同时拨付资金。代办机构收到县(市、区)财政部门的资金后,在规定时限内按涉农补助资金发放清册将补贴资金存入“财政涉农补助资金活期储蓄存折”上;同时,向县(市、区、市直)财政局商贸科(股)和农业科(股)反馈资金存入情况,并将所有存折与乡镇财政所办理移交手续,并确保及时向农民兑付,方便农民取款。第年11月份前,代办机构要与县(市、区、市直)财政局商贸科(股)或农业科(股)办理资金的结算事宜。

第九条涉农补助资金按规定的标准和时间发放给农民,原则上实行“一折通”发放,委托农村信用合作社办理。离农村信用合作社较远、不方便农民取款的村,由财政所直接发放补贴现金,如果农民愿意发放存折,财政所也要发放存折。但是,无论以哪种方式发放,都必须由农民签收,不得由乡镇部门和村(组)集中代领转付,也不得抵扣任何款项。

第十条县(市、区)税改办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与其他金融机构签订委托发放涉农补贴资金协议,并将有关情况报省税改办备案。

涉农资金申报篇2

第一条为规范涉农惠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涉农惠农资金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棉花良种补贴、油菜籽良种补贴、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项目补助、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新型农民科技补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以及其他惠农资金。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本市涉农惠农支出的各项资金,包括上级财政追加的资金和本级财政安排的资金。

第四条各镇(含区、处、场,下同)和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各专项涉农惠农资金管理办法,负责涉农惠农资金各项数据和相关材料的审核把关,负责项目的实施、督导和验收。

市财政部门负责全市涉农惠农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资金的申报

第五条各镇和有关部门应当立足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协调和配合,提供详实的数据和相关材料,积极向上争取各项涉农惠农资金。

涉农惠农资金数据的确认申报,应当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统计。各镇、村组或涉农惠农资金的主管部门是确认申报的责任主体,负责申报数据和相关材料的审核、公示和确认,确保项目基础的真实性。

第六条涉农惠农资金项目确定后,各镇和有关部门不得改变项目内容、实施时间及资金用途。根据实际情况确需调整的,必须报市政府批准。

第三章资金的发放

第七条涉农惠农资金的发放应当坚持“基础做细,程序简单,公开透明,便捷群众”的原则,主要采取“一折通”的形式进行发放。

第八条“一折通”是指在金融机构为农民开设的固定补贴存款帐户,每户一个存折。涉及农户的补贴资金必须通过该存折发放。

“一折通”的支付程序:(一)各镇和有关部门按照各专项涉农惠农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相关数据进行审核、公示和确认,并上报市财政部门;(二)市财政部门对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查,根据审查合格后的数据核拨各项涉农惠农资金,实行上折发放。

第九条对于依照有关规定不能通过“一折通”形式发放的涉农惠农资金,项目主管部门在征得市财政部门的同意后,可以采取直接支付或报账制的方式发放。

第四章资金管理

第十条各镇是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和油菜籽良种补贴的第一责任人,其他涉农惠农资金的第一责任人是项目主管部门。

各镇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涉农惠农资金的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实施项目的督导检查,进行绩效考评。

第十一条市财政部门应当对涉农惠农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第十二条市审计机关应当对涉农惠农资金进行全过程审计监督,并向市政府汇报审计情况。

第十三条负责涉农惠农资金存取的金融机构应当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各项资金安全、方便、快捷地发放到农民手中。

金融机构必须在发放到农户的“一折通”存折上加盖“补贴专用折”专用章,并不得销户。

实行“一折通”发放的涉农惠农资金必须由农户持本人的身份证或户口本和“一折通”存折到金融机构方能支取。

未经农户本人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携带农户的身份证或户口本和“一折通”存折到金融机构支取涉农惠农资金的,金融机构不得支付,否则将依法追究当事人和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市政府每年不定期开展涉农惠农资金专项执法检查。市纪检监察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应当坚决查处,公开曝光。

第十五条各职能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协调和配合,严格遵守审核程序,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涉农惠农资金的专款专用,促进农业发展、促使农民增收、保证农村稳定。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市财政部门在拨付资金时,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或追缴拨款:

(一)弄虚作假,骗取国家涉农惠农补贴资金的;

(二)套取、截留、挤占、挪用、贪污、私分涉农惠农补贴资金的;

(三)拒不接受市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检查的。

涉农资金申报篇3

1、支农资金管理主体不顺。一是支农资金管理部门多。目前,支农资金管理有财政、发改、交通、民政、扶贫、农发、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多个部门。二是同类资金涉及部门多。如:涉及农村公路资金的有发改、交通、扶贫等部门;涉及土地整理的有农业、国土、农发办等部门;涉及农民培训的有扶贫、农业、人社等部门。三是资金下达渠道多。同一个项目,有国债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等。

2、立项不科学。这些年,随着国家投入的不断加大,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一些地方急于争取资金,对项目的可行性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盲目夸大项目效益,立项报告真实性不够,可行性内容空虚,对风险评估不够,缺乏科学性。“办公室项目”多,项目申报随意性大。

3、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一是资金使用重复。目前,项目管理普遍不规范,申报随意性大。一些项目经过包装后,同时向多个部门申请资金。多头申报、重复申报严重。更有甚者,以此套取国家资金,谋取个人私利。二是资金使用分散。支农资金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有些项目资金使用分散,发展重点不突出,效益低下。

4、资金监管难。由于支农资金管理部门多,来源广,同一项目可能得到多个部门的扶持资金,而各主管部门之间又缺乏配合,信息不畅,给监督检查带来难度,难以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和违规资金的多少,跟踪管理流于形式。

5、个别项目资金有被挤占套取现象。由于一些项目管理费难以到位,或个别项目单位经费紧张,在无其它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在项目建设资金上打主意,使项目建设内容大打折扣。

1、部门之间不协调。现行体制下,支农资金条块分割、分头管理,在政策和资金的分配上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往往是各自为政,缺乏沟通、配合。客观上,部门利益思想仍广泛存在,许多部门仍掌握着对财政资金的“二次分配权”,严重影响了支农资金的正常运转和及时拨付,甚至滋生腐败的温床。

2、预算分配不健全。现在,国家对“三农”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但是,每类项目建设,地方一年到底有多少资金,年初预算很难准确地反映。另外,支农项目和计划一般都由业务主管部门自行研究决定,并按各自渠道上报、批复,而一些主管部门对项目批复的随意性较大,透明度不高,不便于地方对资金的统筹安排。

3、事权财权不统一。支农资金并未按其性质归类管理,许多业务主管部门职能交叉、重叠,资金管理混乱,出现同一部门管理多类资金,同一项目可在多个部门争取资金的现象。这也造成了支农资金多头申请、重复申报,甚至损失浪费,同时,加大了监督检查工作的难度。

4、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目前,我国仍有许多县的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财政增收困难,预算安排捉襟见肘,事业单位经费和绩效工资难以保障,在无其它增收渠道的情况下,许多单位想方设法在支农专项资金上做文章,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同时,财政的困难,也使得许多项目配套资金难以真正落实到位,造成一些项目难以按设计要求完整落实到位,工程量有所折扣,项目实施进度缓慢。

5、县级规划不到位。县级部门没有对全县项目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缺乏通盘考虑,项目库建设不到位,难以按照规划统一申请立项,统筹考虑,往往是由项目单位自行申报,而上级部门难以全面掌握下面的详细情况,项目的合理性难以判断。资金到位后,更缺乏统一的监管协调机制,对资金的使用方向不明,到最后,项目资金来了多少,做了什么,没人清楚。

1、充分赋予县级统筹资金权限。为反映支农资金全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资金过于分散,对上级下达的专项,除给农民的直接补贴、救灾资金等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外,在不改变其基本用途的前提下,由县财政把握总量、优化结构、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真正做到同类项目一个部门批,同类[:请记住我站域名/]资金一个笼子出。

2、深化预算制度改革。一是完善预算分配制度。在转移支付项目的设立上,按资金性质,如农村公路、水利、林业、土地整理等大类设立;在分配上,按各地农业人口、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水利工程处(座)数等,并结合当地财政收入及经济状况合理确定转移支付规模。二是完善现行支农项目和资金下达方式,取消部门对财政资金的“二次分配”权,支农资金打包下达到县,增强县级财政在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中的自。县级项目报省、市备案,除重大项目外,省、市对县的项目建设和资金安排不过多干预,只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县级政府对资金使用安全负责。

3、充分理顺支农管理部门,合理调整各部门的职能。发

改委等综合性的部门不具体分配资金、审批涉农项目,主要负责预算执行的监督、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及政策的研究,将预算的具体执行、项目的具体审批和组织实施等职能划归相关主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具体组织项目实施,并对项目建设的真实性、质量、项目效益等负责。财政部门要确保财政资金到位率,同时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日常监管。4、适时调整县财政配套政策。近年来,国家对基层的大量投入,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确起到了巨大作用,但相当一部分项目都要求地方配套,对一些财政困难县来说,压力相当大,配套不到位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造成工程质量低下或不能按计划完工,影响资金效益发挥。建议在国家财力已经好转的情况下,逐步取消县配套。

涉农资金申报篇4

国家出台的每一项强农惠农政策,下拨的每一项专项资金都明确了资金的管理原则和使用范围,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都能严格按照国家所规定的管理原则使用各项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但极少数仍然出现滞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白条列支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其根本还是由于管理不严、监督不力等因素造成的,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抑制上述问题的出现,构建有效的专项资金监管长效机制,就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强农惠农政策落实

在过去经济体制框架下,财政专项资金投入面窄、量小,仅局限于民政救灾救济,其它项目资金很少涉及到村民个人,而现在的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财政专项资金已向多元化、多方位扩展,既有私有股份制企业、个体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又有政府性的公益事业等众多方面,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范围越来越广泛,资金投入量越来越大,监督和管理越来越复杂。我们已不难看到,当前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现象,基层的很多单位和部门要求财政解决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特别积极,一旦得到财政的扶助支持后,就不重视资金的管理,真正能把项目资金落实到实处并发挥资金应有的效应的不是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政策观念不强,对国家的扶持政策认识不到位。因此提高落实政策意识是重中之重:一是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和主管部门要切实强化政策宣传领导,要把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列入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宣传措施,单位的分管领导要重点抓,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二是要切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简报、报刊、杂志、有线电视和新闻媒体以及单位的墙报宣传栏、宣传车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贫政策和各种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以及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全面提高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意识和法制观念,使之形成上下联动做宣传,人人参与抓监督;三是相关职能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针对强农惠农政策要求,制定出学习计划,经常组织本部门的干部职工学习强农惠农政策等规章制度,研究资金管理办法,促进管理措施落实,形成一个共识,明确一个道理,强农惠农资金是民生工程、阳光工程,要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落实好每一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二、健全制度,促进专项资金规范管理

健全制度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规范管理的关键,作为县一级财政部门在强化专项资金管理措施上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1)明确专项资金的管理原则,实行专项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及按管理级次实行报账制。(2)明确专项资金管理范围。(3)明确资金的拨付渠道、拨付程序、拨付时限。(4)明确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是在构建管理机制上要加快改革力度。(1)对支农项目建设资金要全面实行报账制和招投标制,从制度上和源头上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2)对社会保障资金、涉农补贴资金,凡是发至个人的资金要全面实行“一卡通”直补制,实行专户直达直付制度,并由银行受益人专用存折;(3)为有利于财政专项资金统一核算管理,要全面推行乡财县代管的管理体制,并健全核算管理制度;(4)要建立专项资金质效评估制度,明确财政部门与项目主管部门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行评估验收的责任,并对工程质量和使用效果进行张榜公布,做到公正、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5)要建立专项资金动态管理制度,明确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项目主管单位,时刻关注人员变动情况和资金是否落实到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下年度资金的落实掌握第一手资料,进一步促进落实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政策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应付过关,真正把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实处。

三是有关涉农资金项目主管局和镇(乡),应根据各自主管的项目资金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使之形成制度管理网,在各个系统、各个口子、各个点都能得到有效落实,使每一项专项资金都能在制度的监控下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公开,标准公开,让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全程监控,努力从源头上防止各种违规的问题出现。

三、构建监督机制,促进专项资金安全运行

构建财政专项资金全程监控体系是财政部门切实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行为的一项重要手段,如何构建一道有效监控机制,必须要把握好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监督检查三个关口:

一是要把握好事前项目申报审核关。项目申报是从下而上,每一道关口都有自身的局部利益,为了规范这一行为,财政部门必须按照上级财政部门印发的《财政专项资金申报管理办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出《本级财政专项资金申报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申报管理要求,严格按照项目申报有关程序和有关基本原则进行择优选项,科学论证、合理排序、滚动管理和项目申报前应做出的项目规划、项目选择、现场查核和项目评估,特别是项目评估这一关尤为重要,必须严格依据上级财政立项指南,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业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确定申报的项目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估论证,出具专家评估意见,取得第一手资料,对民政等涉农补贴资金要从上而下认真通过审核,逐一核对,努力从源头上制止虚报,抑制那些申报项目动机不纯的单位与人违规骗取财政资金行为。

二是把握好资金拨付使用事中监控关。(1)财政部门对各项专项资金的拨付和资金使用事中监督都要落实管理责任制,明确各自应承担的工作职责,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工作制度,对拨出的每一项专项资金都要进行一月一自查,有计划地会同有关项目主管部门深入基层镇村两级和项目点进行跟踪问效督查,做到拨款程序无漏洞,跟踪督查不走过场;(2)建立网络监控体系,要充分利用网络掌握专项资金指标信息,采取主管局与乡镇所连网建立资金拨付指标账,如实反映资金运行情况;(3)为有利于专项资金统一落实事中监控管理,建议所有涉农资金都应通过镇(乡)财政所专户统一拨付,归口管理。

涉农资金申报篇5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分散现象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有利于逐步规范涉农资金投向,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财政资源,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克服“缺位”和“越位”现象,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涉农资金的整体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当前,我县整合涉农资金的条件已经具备,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正确认识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面临的形势,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推动涉农资金整合工作。

二、明确重点,有序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工作

现阶段,我县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的重点是支持农业生产类资金,包括用于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资金。各有关部门要突出重点,全力支持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一是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项目,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二是涉农专项资金的申报立项要向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确定的重点产业和区域倾斜。三是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涉农专项资金进行归并或按照资金用途重新分类打包,集中支持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确定的重点产业和区域。四是对上级下达长期不能实施的项目和结余资金由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使用工作领导小组批准重新整合立项。五是进一步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真正实现涉农资金的有效整合。

三、科学部署,积极搭建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的平台

(一)以全县总体规划为平台。根据我县农业农村发展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资源条件,制定支持优势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长期规划,以规划引导和促进各部门涉农资金的整合和统筹安排使用。

(二)以主导产业和优势区域为平台。根据我县实际,积极打造主导产业、优势区域整合平台,引导投向相近、目标相似、来源不同的各项涉农资金集中投放,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集中财力解决制约主导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充分挖掘主导产业优势,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以重点涉农专项资金为平台。要继续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重大专项资金为平台,推进涉农资金的整合和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建立健全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的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成立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使用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项目申报、立项、涉农资金投入、投资效益分析等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各部门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创新管理模式,减少事权交叉,逐步形成部门间分工明确、责任统一、相互协作与制衡的工作机制。

(三)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为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严格资金监管。全面实行涉农资金管理“阳光操作”。继续推行和完善涉农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专家评审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物资集中采购制和资金报账制等规章制度,促进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的科学、合理、规范、公正。

涉农资金申报篇6

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县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和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涉农补贴政策的落实还需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基层财务管理还比较薄弱;项目实施进度缓慢,项目进度拨款滞后造成项目资金滞留;项目资金核算不够规范;一些挤占、挪用及骗取财政支农资金的现象仍然存在等,严重影响了财政支农资金的安全运行和高效使用。农口各有关部门要站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强化财政支农资金规范管理,用制度和机制保障财政支农资金运行安全和合理有效使用。同时,要根据财政支农工作和支农资金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切实把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与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改变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监管,以及项目资金落实到位严重滞后的状况。

二、加大规范预算执行的力度

(一)规范预算执行

各农口有关部门要按照基本支出均衡拨付、工程性项目支出按进度按比例拨付,扶持性补助支出按政策早启动、早到位的形式拨付财政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须凭招标合同、发票、验收等资料安排补助资金);据实结算的支出项目,要努力做到均衡分季下达,年底结算。要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关规定,认真研究,积极推行支农项目补助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要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要按照招投标制度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按规定落实财政支农资金县级报账制度,避免资金被截留、转移和挪用。任何单位不得违规将财政资金通过主管部门或所属单位转给非项目单位使用,更不得将财政资金通过地方主管部门或有关企业转回本单位使用,严禁以任何形式用财政资金设置账外账和私存私放。

(二)加快支出进度

各农口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快支农资金拨付进度,杜绝滞留资金现象,确保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各农口主管部门要积极会同财政部门,提前布置项目申报工作和加快项目立项程序,对常规性的工程项目要尽早启动前期申报工作,并尽量简化项目立项程序,加快项目立项进程。对扶持性补助项目要限定申报期限,及时公示确定财政补助对象,对部分扶持政策明确、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项目,可以采取提前拨付或预拨的形式下达资金,以进一步加快支农资金支出进度。从2012年起,支农资金支出进度原则上分季进行,确定补助项目的资金量每年10月底前必须达到预算的90%以上,资金拨付进度至每年11月底前必须完成预算的90%以上,如未能完成财政将调整收回当年的部门支农专项资金,并将此作为该部门下年度财政安排支农资金规模的重要因素。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加快支出进度与规范管理的关系,要防止出现集中支出和突击用钱、违规用钱行为。要坚持将加快支农支出进度与确保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并重。

三、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积极推行财政支农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或财政直接支付)制度,按规定实行支农资金县级报账制度,进一步减少中间环节,堵塞漏洞,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运行。从2012年起,各农口部门在安排补助资金时要使用财政统一软件格式进行发文,并在调查核实项目的同时要将项目实施单位的银行帐户开设情况同时上报以利于资金的直接拨付。对应实行财政报账制的支农资金,农口主管部门要协助财政部门把关,严格报账手续,规范报账程序。对项目实施进度缓慢、未按规定要求和内容实施的,要采取停止拨款、追回支农资金等措施。从2012年起,当年安排的支农项目如未启动实施的原则上不再安排资金给乡镇掌握使用的做法。

四、规范立项程序,加强项目管理

(一)实施财政支农项目库管理制度

为更好地解决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项目重复、多头申报等问题,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建立项目监管的长效机制。从2012年开始,我们将充分利用省财政厅、市财政局的财政支农项目库管理系统和平台,加强项目基础资料管理,逐步建立项目建设前后相关数据、影像资料的搜集、整理的管理制度。

(二)加强项目立项管理

一是要规范项目申报程序。农口各部门要对需要申报的支农项目,要及时制定、立项指南,明确资金的用途、补助标准、管理措施及工作要求等,提高项目申报工作的透明度,并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负责,杜绝无序申报、重复申报和随意争取财政支农资金的行为。从2012年起,财政部门对农口各部门报送的项目补助对象进行严格审核,对多头、重复、连续安排补助的项目进行剔除,对农口主管部门安排立项特别是向省、市财政部门申报的补助项目要进行同步调查并出具审核意见。二是继续实行项目标准文本管理制度、专家评审制度和公示公告制度,探索开展财政支农项目公开竞选制度,规范项目立项行为,进一步提高立项环节的公平性、公正性。

(三)加强项目实施管理

一是强化项目约束机制,实行工程招投标制、政府集中采购制,条件具备的实行资金报账制。二是完善项目监管机制,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三是建立健全项目问效机制,对完工的项目要实行验收总结和绩效评价制度,在选择社会影响较大、财政资金补助较大的支农项目实行绩效评价试点的基础上,按照不同项目、不同资金类别,逐步建立完善财政支农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加强政策宣传,完善公示公告制度

涉农资金申报篇7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战略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果,以具体建设项目为抓手,切实提高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确保圆满完成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

(二)编制必要性。

通过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紧紧围绕突出问题,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项目为平台,集中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使财政涉农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成2020年减贫任务,综合贫困发生率保持在2%以下。

(三)脱贫目标。

通过整合项目的实施,2020年上半年减少贫困人口310人,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10065户29853人。

(四)综合效果。

涉农整合资金的投入,解决了项目资金短缺问题,扶贫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提升,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产权进一步明确,全县劳动力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得以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提升。

二、整合资金范围及规模

(一)整合范围。

以XX省财政厅和XX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扎实做好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及资产收益扶贫等工作的通知》(X财农【2020】X号)为依据,统筹整合使用省、市、县三级安排使用于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各类资金统筹谋划,按需而整,充分发挥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的积极作用。

(二)资金规模。

应整合规模10649万元,实际整合资金6644.5万元,具体:

1、省级资金。省级资金4637万元,其中:省级一批财政扶贫资金4026万元,省级二批财政扶贫资金311万元,省级农田建设补助资金300万元,占比69.8%。

2、市级资金。市级扶贫配套资金657.5万元,占比9.9%。

3、县级资金。县级配套资金1350万元,20.3%。

三、建设任务

(一)扶贫产业项目:1.投入资金3021.15万元,属资产扶贫购置养鸡设备,年收益302.115万元,用于37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和村集体经济,形成的资产归县政府所有,可带3080户10640贫困人口脱贫,户均增收300元以上。

2、投入资金31.2万元,发展杞柳种植312亩,每亩补贴1000元,涉及61户210人。3、投入资金75万元,用于刘屯扶贫车间,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受益20户20人。4、投入资金20万元,用于周庄扶贫车间20万元,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受益5户5人。5、投入资金25万元,用于大屯村菌菇产业再生产,购置菌棒4.1万棒,受益贫困人口187户590人。6、投入资金387.7万元,在扶贫产业园区内建成菌棒加工厂,占地6700平方米,日产标准菌棒2万个,形成的资产归县政府所有。7、投入资金657.5万元,在扶贫产业园区内建设自动化烘干车间,配备全自动菌菇分选、烘干设备、自动分选、烘干设备、自动包装机及厂房,形成的资金归县政府所有。8、投入资金100万元,在科研中心配备菌种繁育设备,形成的资产归县政府所有。9、投入资金197万元,在扶贫产业园区内建设高标准鲜菇仓储保鲜冷库1座,占地200平方米,形成的资产归县政府所有。10、投入资金34万元,在大屯、闫小寨各建设冷库1个,形成的资产归村集体所有。

(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入资金2070.95万元,用于村容村貌治理,计划硬化道路26万平方米,涉及53个村,受益10000贫困人口。

(三)电力设施项目:投入资金25万元,计划在牛庄菌菇大棚园区配备电力设施,解决园区生产用电问题,形成的资金归村集体所有,受益10户20人。

四、项目实施

(一)项目申报

项目入库主要流程是:村级项目申请、乡镇项目审核、县级项目审定并入库。

(二)项目论证

申报项目按照类型分类,分年度、分部门汇总,依照县级脱贫攻坚职责分工,报经县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县级相关行业部门严格对照县级“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行业部门规划,对乡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的科学性、合规性、必要性、可行性、绩效性等进行论证,并出具论证审核意见。

(三)项目审核

县扶贫部门结合脱贫攻坚规划合理确定项目库储备规模,报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定扶贫项目,经公示无异议,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项目库并予以公告,及时反馈乡镇人民政府、县级项目主管部门。

(四)项目批复及实施

实施方案中的项目从县脱贫攻坚项目库中选取,编报实施方案后,经县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后实施。

产业项目实施由龙头企业和相应乡镇村集体、贫困户,按照县扶贫脱贫领导小组批复的项目计划进行实施,项目完工后验收。相关部门及乡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跟踪监督,严把工程质量标准关。

基础设施类、产业配套类项目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中标公司与项目业主签订项目实施合同,并按合同施工。

(五)项目验收

由项目村提交验收申请,经镇初步验收合格签字盖章后,由镇向县扶贫办提交验收申请,县扶贫办会同镇政府、驻村工作队、监理、村两会、贫困户代表、以及相关行业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验收。基础设施类验收组只对项目建设基本内容(包含面积、长度、数量)负责;项目监理对实施的基础设施类项目所有的质量和数量按要求进行把关负责,包括灰土厚度、灰土比例、商砼质量、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建设数量等(包含面积、长度、数量),确认项目质量合格后在验收表上签字并出具项目监理有关资料。

产业项目类验收组只对扶持标准负责,乡镇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对项目建设资金到户、权益到户真实性负责。

(六)资金拨付

扶贫资金拨付实行报账制管理办法。扶持资金直接到户的直接支付到贫困户的卡(折)上;权益到户的根据验收情况,由县财政拨付到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提供的账户上;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监理确认工程质量合格后拨付到施工单位账户。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领导小组职责全部纳入县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职责范畴,全面负责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工作,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县情实际,抓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相关工作。

(二)加强项目与资金管理。

审计、财政部门要把财政涉农资金作为监管重点,重点检查统筹整合情况、使用绩效情况、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三)完善绩效评价。

对各项目单位整合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对资金使用安全、发挥效益大的乡镇给予重点倾斜。对资金落实率低,影响扶贫成效的,扣除项目资金。

(四)项目资金公告公示。

涉农资金申报篇8

一是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动态化管理,规范有序。2019年1-6月全县城乡低保共有1157户3752人(其中精准扶贫低保兜底一批721户3052人)。2019年6月,按照省、州精准扶贫比对和“城乡低保专项治理普查清理”工作的要求,对全县城乡低保进行了清理,共清退农村低保32户,189人,新增112户,403人;2019年7月1日起,全县共有城乡低保1210户3938人(其中精准扶贫低保兜底一批730户3092人),低保兜底和残疾人低保3361人,月人均补差185元,577人农村低保按180元进行补差发放,1-11月农村低保共计发放资金927.285万元。

二是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全县有符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条件的残疾人458名,因2019年5-6月,按照省、州精准扶贫比对和“城乡低保专项治理普查清理”工作的要求,对全县城乡低保进行了清理,7月全县有符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条件的残疾人497名,按照每人每月90元的补贴标准,1-11月共发放资金47.519万元。

三是落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全县符合申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条件的残疾人共计650人,其中一级残疾263人,月补助标准80元,二级残疾387人,月补助标准50元,因重度残疾人实施动态管理,截止9月全县符合申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条件的残疾人共计642人,其中一级残疾260人,二级残疾382人,1-11月共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4.293万元。

四是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回头看整改工作。1、针对民政局整改的21条,剩余的12户,县民民政局将与上级部门积极对接,力争纳入农村低保,在没有明确政策规定前提下,我们将按照临时救助政策的规定和程序实施救助,待明年7月低保动态调整时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核申报。1户享受老龄补贴,所发放资金按年度兑现,资金报告目前已报县财政局,待资金到位后,立即兑现。2、针对60户涉及的其他问题:涉及医疗自付费用高的52条,由卫健局、医保局整改;涉及住房安全无保障的13条,由县住建局整改;涉及残联残疾人的14条,其中10户为一级二级残疾人,已享受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低保政策补助,4户已完成评残工作,14个问题已整改完成,民政局按照相关标准按月兑现资金;涉及教育负担重的8条,由县教育局整改;涉及农业农村局的7条,由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整改。全县涉及60户、116条问题中,除民政局整改外涉及其余的六个部门问题于2019年9月13日召开的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大排查成果运用督查整改推进会进行安排,43户通过民政局范围纳入临时救助。

五是业内资料迎检准备情况。目前各科室工作人员以将迎检相关资料准备完善以备查。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进一步抓好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行动落实和工作落实,切实整改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健全保障扶贫工作机制,确保保障扶贫各项政策落地。

上一篇:安全隐患大排查自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生态养猪养殖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