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研讨发言材料范文

时间:2024-02-23 10:05:33

队伍建设研讨发言材料

队伍建设研讨发言材料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成效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关系着整个建设项目的成败,制约着建筑行业的效益,因此,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管理成效是尤为重要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建筑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施工管理现场的成效,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问题。在施工现场时常强调要注意施工安全,但是,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在施工现场出现作业人员不带安全帽、从事高空操作的人员不带安全帽等现象,以及施工现场缺乏相应的警戒线,特别是在通道口以及电梯井口。各级的安全检查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安全管理不到位,最后,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2、企业法人行为问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1)建筑工程的施工严重违反正常的流程,企业法人自主改变施工的工期、行政干涉比较严重,无法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工程的施工进度。(2)建筑工程的法人责任不够完善,施工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管理意识不强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等。(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压价现象,造成工程降低项目管理资金投入的状况。

3、技术管理问题。由于部分管理人员缺乏的管理经验,对建筑的材料以及工艺掌握不熟练,对施工图纸设计部合理,在现场经常出现违规操作,导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浪费了资源。

4、材料管理问题。建筑施工项目部不能很好的预测建筑材料的变化趋势,致使在购买材料时往往是高价购买,造成材料的成本增加;在材料的用量上也没有秉承节约的原则,造成某些材料的浪费;施工现场往往需要种类繁多的材料,管理人员没有将材料很好的进行分类,导致在材料的堆放中出现相互影响,降低了一些材料的性能。

5、设备管理问题。设备管理人员没有对其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致使设备的功效降低;项目部没有制定相应的设备需求计划,出现设备进场时间不对以及出现设备的配置不合理的现象[1]。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成效的有效提高

1、加强施工队伍管理,提高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意识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占据主导地位。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的好坏。因此,(1)必须加强对施工队伍人员的职业道德、思想政治等多方面的教育,促使施工队伍了解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定期对施工队伍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促使施工队伍人员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提高自身的质量意识,并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到施工质量现场管理工作中去。(3)对施工队伍人员进行质量意识培训的同时还需积极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促使施工队伍人员技术的提高[2]。

2、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坚持以“安全”为第一工作要点。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对工程的质量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行安全施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1)完善施工现场管理的内部机制,将责任分配至每一个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积极营造安全第一的工作氛围。(2)促使管理人员做好安全培训工作,从施工的根源抓起,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基础性工作。(3)对施工安全管理定期进行评价和检测,针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等[3]。

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全面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的图纸,对工程施工的程度进行合理的优化,充分利用和发挥施工队伍工作人员的技术,促使施工条件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将高科技的奇偶数认真落实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工序上。(2)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细节管理,积极落实施工方案,确保施工管理组织能够有效的展开和进行[4]。(3)加强对施工监测工作的管理,对已经竣工的工程进行详细的排查与测量,确保每一个供工序均符合工程质量的要求。

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管理,并制定科学化的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针对施工过程中将会出现的难点、重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因此,施工现场管理要求施工工作人员必须对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质量过程中的控制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确保施工人员熟悉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完全掌握工程设计图纸的内容与结构,以便于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认真的贯彻于执行等。

5、做好材料的采购以及发放工作,实现设备的优化配置

项目管理部门应该做好材料的供应,采购以及发放,合理堆放材料。具体表现在;①在材料的采购上应该尽早的进行市场调查,实行货比三家,从而降低材料成本。②在材料的发放上应该做好领用登记,严格按照施工的进度凭借材料发放单进行领取,不能随意领取,并且对材料进行调查跟踪,做好记录,避免材料明丢失,材料库存管理人员应定期的盘点仓库,确保材料的正常使用。当前,提倡文明施工,应该对设备实现好的管理,提高施工的质量。①在文明施工现场应加强设备的优化配置:在施工前期,应该根据施工的计划制定相应的设备,根据施工的长短,制定设备的类型以及数量,严格制定设备的进出场时间,降低设备的使用费用。②应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了解设备的性能以及特点,合理配置,对其精心维护,科学的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成效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的进度,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使施工企业在日益竞争的建筑行业中占有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晶,浅议施工现场管理[J],中华民居,2012(6):864-865

[2] 余辉平,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成效的途径与措施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10(8):261-262

[3] 邹海忠,对施工现场管理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2(16):521-522

队伍建设研讨发言材料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建筑施工;现场施工管理

工程建设的现场管理,对工程的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对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及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及安全造成影响,所以,一定要高度注重工程建设现场的施工管理,而且要严格进行管理。

1 现场施工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

⑴把工程建设看做是对象,签署和企业的项目经济包揽责任合约,全面执行合约的条例及许诺,对企业负起责任。

⑵开始建设之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图纸审核,明确施工的策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工程顺畅开始,提供人员、用料和器械设备优化配置策略,并且组织分步进入施工现场。

⑶依照施工策略,定期进行施工的准备工作,达到工程的需求。

⑷在施工的过程中整好每个工程项目的组织及控制,紧紧盯住每个项目施工的标准及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最后优化施工目标。

⑸根据施工计划及施工人员设计的要求,借助施工任务清单或者施工项目承包合约的形式,做好工程项目各个部分的施工管理。

⑹进行项目竣工交接验收的准备作业,妥当的落实交工及返回保修的工作。施工建设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是把经济利益作为中心,落实节约的要求,以“双增双节”促进施工管理,深入发掘企业内部的潜能,减少工程的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施工管理工作的重心是施工现场,它关系到企业不同部门的职责,综合的反映了全公司的综合管理,也和项目的进程、质量、安全、成本和资金周转等很多问题相关。所以,公司的运营、生产、规划、质量、安全、资料、物品器械的供应及财务等等,一定要在某种程度上坚持“现场第一,增强服务”的原则,积极的帮助、引导及监管项目,做好施工管理,给项目施工管理造就优秀的环境,做好技术、资料供给和生活等等方面的服务工作,促使现场的施工高效运作,造就以现场施工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及很多保障系统,做到及时处理好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及问题。

2 现场施工项目管理

2.1技术管理

技术是核心,坚持建立“技术为上”的意识思想。一个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往往很复杂,需要的机械设备、工具、材料品种、各类人才等十分繁多。这就要求我们对现场的情况十分了解。要做到这一程度,我们必须做到以下的几点要求:第一,研究图纸,巡察现场。研究图纸的目的是更好的了解设计图。巡察现场的目的是更好的把设计图与现实的情况结合起来,反复的巡察、剖析、研究,一遍一遍地优化,最终明确最好的策略,做出一个合适的施工组织计划,并且严格的根据该计划施工。第二,了解工作人员的素质、队伍的素质。人员素质和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项目的成功和失败。因为一切的项目都是人来完成的,所以要坚持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

2.2质量管理

一定要坚持建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及思想。从技术的层面开始,要想确定施工的质量是不是达到了相应的设计要求及相关的标准,只是严格的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程序是不行的,还要有相对应的质量检测体制,并且要讨论建设健全的质检体制质量检查方法,对不同的工艺,不同的步骤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质检标准,来保障项目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2.3材料管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不管怎么准备技术,无论多么高的人员素质,多么齐全的设备,都没有用。可见材料管理的重要性。材料管理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进程;材料管理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材料管理的得当与否也直接关系着项目的盈利与否。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对材料管理的重视程度,针对材料管理,必须搞好下面几个工作:第一,材料的供应。按照项目的进程和计划,明确所需要的用料的种类、质量以及规格,仔细的计算所要求材料的数量,向材料供应商购买。第二,材料采购。面对种类很多的材料采购单,一定要理清种类、个数、规格和出产的地方,防止购进的材料与要求的不一致,影响项目的进程。第三,材料堆放。按照现场施工进程及计划状况,合理地安排用料入场,检验材料入场,抽样测试,并向业主汇报检测的结果。对于不满足标准的用料,必须退回供应商那里。对供应商提供的不符合标准的材料,要争取赔偿;对采购人员购进的不符合标准的材料,必须给予其处罚。一定要点算仔细进场的材料然后入库,造册登记,规范账本,存放整齐有序。第四,材料发放。用材的发放必须根据仓库的规章制度来,不能乱发。必须按照项目工程的进程及计划状况,凭借工程用材领取单发放材料。要随时跟踪监督发放的用材使用情况,防止用材的丢失及浪费。

2.4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也被称为成本控制。成本管理的好坏,影响着整个项目的成败。因此,要特别重视成本控制。成本控制主要是要管理好及控制好劳动人员、用材以及设备的使用率等等的投入,应该投入的还是要投入,但是不能有磨洋工的现象;对材料,该用就用,该买就买,但是绝不能浪费和丢失;对设备的使用,努力保证其完好率,坚决避免滥用设备的现象,还要防止出现设备闲置的现象,要把设备用在最该用的地方。

2.5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

建筑工程包括的施工队伍特别的多,不同的施工队伍一般要在相同的工作面上施工,这就要求对施工的任务一定要安排合适,要使他们相互协调合作,共同完成施工任务。例如,土建部分的木工队伍、钢筋队伍及砼队伍间的协调合作等等。各个队伍间要加强学习,明了自己的职责,还应该提高队伍的责任感,明了施工人员的权利、义务及责任,落实事故责任感。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规范不同的原始记录,仔细做好平时的生产情况、安全监测及设备维修情况等的记录。队伍就好比一个特别的家庭,队伍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相互信任。所有的工作要求大家一起合作完成,应多一些实干,少一些评论,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对于施工人员一定要采取人性化管理,敬重他们的主体意识,一线工作人员具有很多的实践经验,一定要及时倾听及接纳他们提出的合适的建议和意见,积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将队伍的结构搭配和协调好,对工作人员进行组合,使其最合适,以达到相互取长补短的效果,相得益彰。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参与意识,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是施工人员可以主动参与提高质量的行动中,主动遵守操作规定,严格执行产品标准。

总而言之,管理施工现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时刻做好预备工作,准备好各个方面的应对方案,齐心协力,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企业的各个层面、各职能部门都与项目现场施工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在企业的管理体系提供的监督和保证的前提下,管理的好坏关键在于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执行力。

参考文献:

[1] 李浩明. 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科学管理[J]. 科技信息, 2012 (29): 343-343.

[2] 黄宝松. 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J]. 中国建设信息, 2006 (02X): 49-51.

队伍建设研讨发言材料篇3

一直以来,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改革都备受关注,人们从很早就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发现了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且是我们一直以来都没有很好解决的。目前,国内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下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的研究。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聂志平的《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问题探讨——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2010),文章中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定位、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现代汉语区别与衔接、教材与课程体系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曾毅平的《“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2001),文中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性质、教学的内容、教学语料的选取、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开课时间等方面做了探讨。其中,他认为教学内容可进行一些改变,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可以进行压缩,另外增加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民族等内容;语料的选取方面可充分利用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材料、利用港澳和海外学生语言生活方面的材料以及当代社会语用方面和大学生群体的语言变体材料;教学方法上可以引入讨论和专题调查等方式。关彦庆的《关于“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思考》(2010)一文也从课程定位、课程教学、师资队伍、教材等方面对语言学概論课程的建设加以研究,将其仍定位在基础性、理论性课程之上,提出了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的教学方法。此类的研究还有李树新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2004)、王红梅的《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刍议》(2004)等等。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的研究。张先亮的《关于“语言学概论”内容与方法的再思考》(2010)一文提出不能一味地追求讨论法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联系课程及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联想法、调查法、提问法、实践法等等,其中特别强调讲课的趣味性即通过有趣的例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陈青松等的《“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用例选择和使用原则》(2012)一文对于怎样选择教学用例提出了有效、注意、情感三原则,这篇文章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罗耀华等在《“语言学概论”课程创新教学尝试》(2006)一文中提出“启发式教学、点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模式。此类研究在杜道流9、熊赛男等人的文章中也有相关论述。 

(3)与现代汉语区别与衔接研究。大多研究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文章都会提到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内容与现代汉语教学内容有重合之处,对重合内容该怎样进行教学,也基本上会有一些区分和讨论。将此问题单独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彭泽润等的《“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协调改革研究》(2007),该文从“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地位和教材建设现状分析中,发现两门课程为了更好的教学需要进行协调改革,主要在教学内容上形成互补,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教材中术语规范统一,内容紧跟学科前沿,语料要各有侧重来源。此方面的研究在梁驰华和蔡旭等人的文章中也有相关论述。 

(4)教材与课程体系研究。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材是此课程急需改革的重点之一,许多文章都提出了“现有教材不适应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发展”这一观点,呼吁编订适应新形势的语言学课程的教材。岑运强的《语言学概论教学再探——谈语概教材的编写》(1997)从语言学概论教材的编写上探讨了语言学概论教学问题。他提出教材编写要注意方向问题,要作到面向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应用和面向未来;教材的内容要在不断批判、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的语言学史的范围内选择,要选择那些经过历史经验公认有效的,并对汉语研究最为有用的理论;教材采用语言和言语的语言学以及内部和外部语言学双重框架;在编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新颖性、简明性、实用性和准确性。陈淑萍等的《教学体系构建与师范生语言能力培养——以“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为例》(2009)指出目前“概论”教材建设,主要存在两方面情况:一是缺乏针对性,二是缺乏时代性。师范类院校“概论”教材建设,既要保留以往教材中优秀的内容,又要充分吸收已有公论的现代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方言以及当代语言研究的新成果,努力使“概论”成为介绍和推广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阵地;同时还要坚持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的转变。此外,申小龙的《谈“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2005)及纪秀生的《高师语言学概论教学新体系的构建》(1997)等文章也在这方面做了相关研究。 

(5)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师资问题也是大家讨论的一个重点,师资方面的研究不多,但问题却很突出。如教授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师大多不是来源于理论语言学专业,大多教师兼讲授现代汉语及其他课程,不是专职的语言学教师等等。彭泽润等的《大学“语言学概论”课程问题和对策研究》(2010)针对语言学课程师资问题,提出增加课时和学期、加强师资力量和成立单独的教研室等对策。王健《“语言学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2005)中认为语言学概论课程定位不明的表现之一是没有专任教师。张丽《“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11)中指出针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未设置语言学教研室,缺乏专业教师,一般由现汉和古汉教师兼任等问题。陆晓华《应用型本科院校语言类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究》(2010)中提出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对启迪学生语言类课程的自主学习,起着导向性引领作用。周翠英《语言学概论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2004)中提出崇高的教师威望是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做到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等看法。 

(6)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方面的研究。刘淑霞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0)中提出在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考核中,技能训练、口头语言表达应在总成绩中占一定比例。课堂积极发言者、课外实践论文都纳入考核方式中,最后期终闭卷也要体现出基本知识记忆及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两方面。肖灵《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2009)中提出要改革学业评价方式:一是平时学习状况与学习成效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观察问题和应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实践调查、撰写课程论文、课堂反应等几个方面进行;二是传统的考试,考试的内容一部分是教材或老师讲授过的语言学原理,一部分是应用语言学原理分析具体的语言现象。两种考核的最终总和便是学生的成绩,二者所占的比例不应相差太多。考核方式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对平时学习状况的关注,改变学生只关心期末成绩的错误认识,真正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素质。赵贤德、王红梅等也提到要“改变考试方式,教学检测多样化”。 

此外,谢奇勇的《对“语言学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反思》(2010)与冯学民、姜云龙的《语言学概论课双语教学初探》(2010),梁蕾的《地方本科院校“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现状和反思》(2012)等都提到了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双语教学问题;申小龙《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文化内涵》(2004)和马慧《试论语言学概论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2009)提出语言学概论课程中应该具有中国传统的人文内涵与意识;李红《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教学改革探微》(2011)从对外汉语专业角度研究了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设置、内容等问题。 

针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文章至少有上百篇,这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该课程进行了研究,目的都是想让这门课程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简单的总结以期对后人有所帮助。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黑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jg14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队伍建设研讨发言材料篇4

[关键词]教学体制;管理模式;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60101040引言

高校教育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国家对高校投资力度的加大,高校实验室结构也日趋多元化、精细化。燕山大学从2005年便启动了“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坚持教学体系创新、办学特点和管理体制创新为学校办学的基本原则。材料学院在此项目的资助下,于2005~2008年将材料综合实验室,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金属产品工艺、性能优化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科学、合理地整合为一个中心实验室――燕山大学材料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这一整合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突出表现在学校科研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这一矛盾,改革实验室管理与建设也成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各大高校对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均处在探索阶段,传统的管理体系仍存在较多问题:一是功能单一,专业面狭窄;二是未实现实验室对外开放及交叉学科交流,不能充分有效利用资源;三是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2]。材料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为协调科研教学工作与实验室建设,从实验室教学体制、管理模式、技术队伍3个方面着手,经过6年的运行、改革、探索,制备一套合理有效的实验室管理和建设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1改善实验教学体制

构建实验教学新体制是一项重大改革,它涉及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内容、实验教材、实验教学方法、考试方式以及实验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同时要兼顾科研和社会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3]。改革体制需要考虑3个要素:理念(idea)、体系(organization)及方法(strategy),如图1,三者相互影响,共同实现实验教学体制的改善。

1.1实验教学理念的创新

以提高本科实验教学水平为出发点,用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以培养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及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为目的,为材料领域研究机构和工矿企业输送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中心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以学生为本,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从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理念,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4]。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对有条件的课程采取开放式教学,增加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学生探索的实验考核方法,推行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

1.2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

材料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包括金属材料、焊接、超硬材料、硅酸盐、高分子材料及材料物理在内的多学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实验教学。除教学功能外,还兼具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多学科实验基地、与大型仪器公司的联合实验室等中心枢纽式公共实验平台功能,具有很强的特色。本中心兼具实验教学、材料制备及分析测试3大功能,因此,中心在建设过程中要考虑教学与科研的高度交叉,并加以利用、保持特色,形成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第6期赵晓洁乔琪王鹏于金库改革实验室管理体系提高科研及教学质量

教学研究2016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2008年新的教学计划内容,确定新的教学实验课程由中心固定的人员担任,包括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及安排相应的课程等。

1.3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

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材料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根本任务[5]。本中心负责材料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全校机械类院系实验教学工作,针对不同类别学生的特点安排实验,既要适应学时减少,又要提高实验教学标准,中心在已有的基础上拟对各类本科生的实验课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以“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全面素质和促进创新意识培养”为实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配合理论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结合实验教学的特点,改造原有的实验课,重组实验内容,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求,构建实验教学板K,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的教学思路建立多层次实验课程体系。

在一级学科层面上开设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在二级学科层面上开设基础实验和设计实验。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基础实验的设置要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专业基础实验中的每门实验课程均包括样品制备方面的实验内容,由基本技能型实验到高级型实验,综合性和研究型实验增多。

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围绕大型精密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编写综合性实验指导书。通过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开展,加强学生对实验设备的了解和使用,为参与课外实验课题和项目打好基础。同时,鼓励教师将课题组的科研成果或对已报导的成果加以改造,引入实验教学,由学生通过自查资料,自拟方案,独立完成。

2改善实验中心管理模式

材料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物理等的多学科综合性实验中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测试中心,国家级珠宝玉石检验站,河北省金属产品工艺、性能优化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金刚石工具工程技术研发分中心,中国微型高分子化学实验研究中心,中国微型化学实验研究中心北方基地。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日趋复杂,传统的分布式管理模式和集中式管理模式均各有利弊[6],为保证统筹规划,合理调配,实现共享,建立了因地制宜的动态化管理模式,以保证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7]。

2.1动态管理模式

首先,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采取对外开放式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其次,从事实验室工作的教师和技术人员由中心进行管理,负责考核聘用,加强人员流动,引进高技术人才,同时鼓励实验室人员走出去学习进修;再者,学术和科研信息的开放,能够避免各实验室研究课题的分散性和低水平重复性,提高科研效率。开放和流动都是为了达到联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联合的目的则是提高竞争力,竞争是实验室发展的动力[8]。四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相互关系如图2。

材料综合实验示范中心设置了专家顾问组,负责对实验中心的发展方向、大型仪器设备采购计划、重要规章制度和重大维修计划等的筹划。在教学方面,为规范管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中心制定了 “实验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实验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研究生担任实验助教的执教规定”等规章制度,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落实到位。

中心现已实现了由中心统一安排实验教学和规划实验改革,统一调配人员,统一采购计划和调配仪器设备,由中心统筹规划和组织实验楼的规划、房屋安排等。中心建立实验室综合管理数据库对中心的实验教学、实验设备、实验药品耗材、经费等实施规范的数据库管理。各类教学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为开放式实验教学提供充分的保障。

2.2开放信息平台

中心现有多台套的服务器,特别是3台曙光大型计算机服务器,满足了材料设计、材料计算等方面的要求。网络教学系统挂靠在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网站上,设置兼职网络维护人员,建设网络教学系统,学生可以方便地在中心网页上查阅有关教学信息,与相关教师和实验教师进行教学对话,在网络上预约相关实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站将实验教师情况、实验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实验项目课件、实验教学录像、实验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信息等资源上传共享,实现了方便快捷的网上预约实验。

3改善实验技术队伍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保障,而实验室水平取决于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并相对稳定的实验人员队伍对于高校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9]。示范中心从实验室技术队伍的结构组成、人员素质、用人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并收到较好的评价[10,11],如表1。

根据《燕山大学实验技术队伍培养提高管理办法》,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实验队伍建设。近几年来,中心除留用、引进一批优秀硕士毕业生充实实验队伍外,还培养了一批在职博士研究生,并将其安排到重要岗位,多人次派出学习有关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操作分析技术。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津贴等利益分配方面实行改革,使实验队伍相对稳定,为中心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随着中心的发展,计划引进和留用4~12名博士学位人员,以充实和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操作分析能力,使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制定与教师同等的引进政策,使引进的博士能够扎根本职工作;对已获博士学位在职人员,确有能力者,落实同样政策;鼓励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以同样政策留用,为中心建设提供新的动力。本中心现有博士学位人员4人,在读博士5人。

建议学校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审等相关政策上充分考虑实验教学的特点,制订更为完善的评价体系,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和地位,使中心的岗位更有吸引力,这些措施将保证和促进中心队伍的顺利发展。为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中心在原有基础上制订、实施实验指导教师上岗培训制度、研究生助教培训制度等。

3.2调整人才使用制度

中心有关实验体系、实验内容、实验技术的改革与更新,须经中心顾问组讨论,报请学院学术委员会批准。新实验教师上岗前,除要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培训外,还要在中心接受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1年,认真完成预备实验,通过试讲,才能上岗。由于中心实验教学任务繁重,中心每年都要培训研究生,并参与实验教学工作。学院制定了研究生培训、考核程序,通过规范管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中心组织实验教学人员参加国内外专家学术报告会,规定每年听取各类专业报告3次以上。每年组织1次实验教学和管理骨干到兄弟院校和科研单位参观学习,且在学习结束后向中心及全院有关教师、研究生等做学习汇报。

4结束语

材料学科实验性很强的特点决定了实验中心教学的重要性,材料综合实验示范中心在改革及探索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具备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的动态化管理模式,定精进的实验技术队伍。新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实现了资源合理配置,提升了示范中心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了实验室科研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建东,王海燕,胡总.高校开放实验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2):2223.

[2] 杨晓飞,汪诗林.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9698.

[3] 成丽,王素霞,尹红梅,等.实验教学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建设与科学管理,2007,26(10):119.

[4] 赵鹏,谭金芳,彭文博.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7273.

[5] 张淑华,王晖,郭爱民.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实行开放式实验室的探讨[J].医学教育,2002(3):4950.

[6] 徐海滨,任文轩. 浅谈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J].科教文汇,2012(2):183184.

[7] 何晓阳,朱利泉,朱亚萍,余志.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J].实验室建设与科学管理,2006(25):113114.

[8] 由长延,陈灵犀.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问题探析[J].科学学研究,2000,18(1):9294.

[9] 李林法.加实验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14):122125.

[10] 朱建峰.构建全面管理体系,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331332.

[11] 姚志刚.实验队伍稳定发展的一些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215216.

Reforming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to improve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Zhao Xiaojie1,2,Qiao Qi1,2,Wang Peng1,2,Yu Jinku1,2

(1. Material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Yanshan University;

2.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Hebei066004,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minent probl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xperimental?teaching and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t the present stage,Material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Yanshan University commence three aspects of teaching system,management mode and team construction and formulate effective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ensuring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teaching,and these strategies have achieved initial success.

队伍建设研讨发言材料篇5

传达学习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研讨会发言材料1:公司

公司各级党组织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高潮,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会、支部大会等多种形式,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代会精神,把会议精神层层传达,贯彻落实到分公司、到项目、到支部,把公司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要深刻领会党代会报告,谋划好本单位的发展,在改革中找到出路,在创新中谋发展,在风险把控中做成绩。要切实把党代会的精神与年度的工作目标相结合,确保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要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浙安队伍,严格遵守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营造廉洁务实的企业风气。

下一阶段的党建主要工作,公司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企业“促转型、调结构、强管控、稳增长”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一是要牢固树立党建主导意识,加强党建引领。二是要切实增强“四种意识”,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提升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三是要切实加强党委抓基础,建强基层组织,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四是要切实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五是要严肃认真开展党的各项组织生活,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六是要进一步优化提升干部和人才队伍素质,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七是要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落实,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2017年上半年即将过去,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树立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理念。作为浙江安装的党员干部,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高质量推进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促进公司2017年度各项指标任务圆满完成落地,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传达学习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研讨会发言材料2:检验检疫局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两个高水平”“六个浙江”“四个强省”和“‘7+1’任务举措”等系列新目标、新要求、新部署,科学描绘了浙江的美好未来和实现路径。其中多项部署,与检验检疫工作密切关联。丽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要深入地组织开展好学习宣贯活动,切实用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提振精神士气,要围绕检验检疫的主责主业,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在助推丽水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队伍建设研讨发言材料篇6

文体活动,送温暖送清凉活动,保证每年一次教工外出疗休养和体检,进一步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气氛。进一步浓厚“潼港是我家,发展靠大家”、“责任重于泰山,理想高于一切”的育人氛围。以下为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校长学期工作报告材料范本材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参阅。

校长学期工作报告材料一

一、指导思想

____年是学校实施四年规划的关键年。学校将以党的十_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秉承“依法治校,以德立校,深化内涵,彰显特色,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责任教育,继续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细化学校内部管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

二、主要工作

(一)优化校园环境建设和谐家园

1、精神文明建设

继续抓好文明创建,以党支部挂帅,以工会为载体,全体师生全员参与。积极开展文明组室、文明班级的创建活动,学校组织师生参与迎世博主题活动,重视发挥工会的作用,支持工会的读书活动,文体活动,送温暖送清凉活动,保证每年一次教工外出疗休养和体检,进一步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气氛。进一步浓厚“潼港是我家,发展靠大家”、“责任重于泰山,理想高于一切”的育人氛围。

2、人文校园的建设。

妥善协调“三种关系”——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关心激励教师,继续做好免费工作早餐的供应工作,组织好教师旅游休闲活动,共享世博成果;二是畅通沟通渠道,不定期召开教职工、家长恳谈会、交流会,沟通思想,了解需求。三是开展世博主题活动:主题:欢庆精彩世博共创和谐家园。

3、加强师德修炼。我们要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教师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迎精彩世博,与文明同行”为主题,开展教工校园礼仪系列活动,制定教师校园礼仪规范;组织世博礼仪系列讲座;开展教师校园礼仪大赛,评选“礼仪教师”,引导教师做一个懂礼仪、有涵养的人。引导教师“言语思美、行为思正、工作思进”,做到敬业爱生、能教善教、创新奉献。进一步完善并努力实施《潼港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引导教师增师识、强师能、修师德,努力建设学习型团体、敬业型集体、研究型群体。

4、平安校园的建设。

继续争创新一轮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德育室要加大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教育、检查力度,各位班主任更要将学生的行规、安全教育管理作为班主任的重点工作,全体教职员工要履行好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责任,把学生的安全时刻放在心上,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消除,发现学生中有不安全现象及时予以阻止和教育。在全国第二个“512防灾减灾日”举行一次疏散演习。校园安全无小事,我们人人都有责任为确保校园一方平安作贡献。

(二)继续深化“责任教育”,初显学校办学特色

1、依据“小学生责任教育”校本课程标准,进一步完善“我的责任”校本课程教材,抓好落实校本进课堂,积极开展“责任教育”课程教研组活动,在教研中要继续针对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案例讨论研究,让教研活动、评价活动有效地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本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2、在抓好责任教育进课堂和责任教育专题活动的基础上,尝试研究建立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责任教育评价激励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形成比较完善的责任教育体系。

3、抓好德育、少先队的各项常规工作。认真抓好班主任(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期末进行班主任的述职考评,评选优秀班主任,全面落实“两纲”,夯实学生行为规范基础,开展各类特色主题活动和家长学校活动,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4、抓好责任教育专题活动。以少年军校与小学生社团为载体,扎实开展实践体验教育。重视发挥和拓展学校德育基地的效能,使少年儿童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军人严格的组织纪律和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好作风,体验敬老助困、乐于助人的好风尚,体验热爱家园、维护集体荣誉的好品德。

5、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制定以“责任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班风建设目标让责任教育成为班队活动的主题,制定能自我约束的班级公约,倡导书香班级,让学生在书籍中寻找道德的真善美。要进一步加强班集体建设,注重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培养。在抓好行为、纪律、卫生等班级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力求逐步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

(三)完善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1、抓好教学常规。

细化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的常规要求,本学期重点抓好作业的批改、后三分之一学生的抓差补缺,继续加强月考的质量监控,强调学业成绩的合格率。

2、抓好学科竞赛与毕业班的教学。

强调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学生,考察学科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度。各学科开展形式多样的能力竞赛。高度重视毕业班教学工作,特别是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抓差补缺,确保我校的教育质量稳中有升。

3、抓好随班就读工作。

关注特殊学生,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档案管理和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

4、合作互助,研讨课堂教学。

要切实加强合作备课,优化备课环节。教师要重视对共享资源的二度修改,重视练习设计的研究,重视课前准备,切实提高电子备课的效率和质量。教研组内教师要相互合作,人人上课、听课、评课,通过“说课、议课、点评”,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发言,人人受益”

5、抓好体卫艺科工作。

(1)深入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提高体育课质量,杜绝放羊式。抓好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好两课两操两活动,巩固广播操,训练一支能在艺术节上展示的学生广播操队伍。

(2)卫生室要加强校园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的检查和反馈,特别要抓好教室整洁的检查和反馈;上好双周三的健康教育课;做好“六病防治”工作;健全学生卫生健康档案,特别是特异体质学生的归档工作。继续抓好甲型流感的预防工作。加强食堂管理,确保师生用餐安全。

(四)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发展

按照学校制定的校本研修实施方案,确定学期研修目标要求,制定研修计划,有机整合校本科研与校本教研,强化校本研修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建立教师个人发展自我评价制度。在“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这个学期在师德、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和措施,期末针对目标、措施进行达成情况的自评,以此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2、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学校要创设条件、提供平台,组织、引导教师自觉学习,充实底蕴。第一,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要继续开展各类校本培训,组织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开展网页评比、课件制作评比等系列现代信息技术技能比赛。第二,借助“校园网络”,让教师们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找到一条方便快捷的通道。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观看特级教师上课及专家讲座录像,并开展评议、交流等活动。第三,要倡导教师自觉读书学习。学校将结合新教育实验,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要规范教师阅读课的管理,并组织读书心得演讲和征文比赛。

3、引导教师严格自律。我们要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教师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在教师中树立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乐于奉献精神。要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开展评选学校师德之星、办公室活动,全体行政成员更要注重细节、率先垂范。我们要开展以师德师风为话题的沙龙、主题的演讲、征文等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在教师考核中,将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校审评和学生、家长的评价结合起来,同评优聘职相挂钩。

4、激励教师积极进取。根据学校教师的实情,落实分层要求,进行分类培养。制定完善《潼港小学校级骨干评选办法》,在教师申报的基础上,分步组织理论与实践的考核,符合条件者,授予相应称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与津贴,通过压担子、搭梯子、指路子等方式,提升其层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成长创设平台与阶梯。

校长学期工作报告材料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学习共同体为目标,以校长的办学实践为主线,以校长的自主研修为基础,以学校发展诊断为切入口,充分发挥名校长的引领作用和工作室成员间的团结合作,努力提升校长办学的综合能力。

二、工作目标

借助名校长工作室这一核心平台,充分发挥名校长的引领、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全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工作团队,探索符合北镇实际及特色的校长队伍成长机制与便捷通道,为均衡北镇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1、个人规划。工作室成员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结合工作室两年规划方案,科学地制定出本人的两年专业发展规划、年度研修计划,明确今后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步骤。

2、理论学习。工作室成员要加强对教育理论、教育专著的学习和研究,通过分组学习、交流研讨、读书沙龙、管理名著解读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认识。工作室为每个成员提供适当的图书等学习材料,要求每位成员每年阅读1-2本教育专著,并撰写好10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或心得,每年至少在工作室博客上发表不少于2篇工作感悟,交流心得体会。

3、专题研讨。工作室建立“专题式”主题研讨制度。由主持人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带着专题深入到各自学校全方位展开诊断式服务,尝试建立每年度两次专题性研讨会。

4、教育考察。有计划地组织工作室成员外出培训、观摩学习、考察名校等。

5、课题研究。工作室成员要根据个人研究方向承担一个课题研究,撰写课题实验方案,积累课题研究资料,定期在工作室博客上发布研究信息,工作室将督促并鼓励全体成员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各成员每人将至少撰写一至二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交流,对优秀成果工作室予以经济奖励。

四、主要工作时间安排

1、20__年7、8月份:添置名校长工作室办公设施、设备;起草工作室两年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学年计划、主持人和工作室成员岗位责任,并组织通过;

2、20__年9月份:讨论、研究工作室成员个人发展规划、学年研修计划、课题研究实验方案;讨论“学校文化建设对促进特色学校发展的研究”;

3、10、11月份:赴成员学校就学校文化与特色学校的发展进行学习调研;

4、12月份:召开“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发展研讨会,工作室中期工作自评总结会;

5、20__年3月份:组织“学校文化建设对促进特色学校发展的研究”培训讲座。同时整理上半年针对课题研究的各种成果。

6、20__年4月份各成员校开展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五、具体要求

1、工作室成员要紧密联系各自学校的实际展开研究,以自己的办学实践为主线,边学习边研究,借此推动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工作室成员对工作室安排的工作要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示范引领,工作室运行相对分工,张成玉、关华校长全面负责中学校长办学过程性研讨、学习、调研等活动的开展及相关资料的整理;王春香校长全面负责小学等学校办学过程性研讨、学习、调研等活动的开展及相关资料的整理。

3、工作室成员在本年度内对照名校长考核细则、工作室考核细则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并达到优秀以上等次。

校长学期工作报告材料三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年,要在__县教育局和__镇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为终极目标,贯彻落实教育局和中心校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质量强校、教研兴校之路,实施学校主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办学水平的新突破。

二、工作措施

(一)细化落实平时工作,做好招生工作促进学校发展。

1、细化工作,严格按照指标要求,扎实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统计、整理和归档工作。

2、做好学前班招生工作。主动与村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工作,想法设法保证学校生源。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队伍素质。

1、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能力。从教育发展的新高度来推动学校的发展,以先进的理念、优质的教育服务,限度地发掘学校的内在潜力,创造出新的教育教学业绩。

2、加强师德教育,树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教师形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活动,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道德。

3、研训结合,以研促训,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学校将请骨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和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交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三)坚持德育首位,提高育人实效。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沟通校内外德育工作网络。要充分发挥少先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功能,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让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2、抓好学生常规教育。少先队要全方位地抓好学生的常规管理,特别是抓好学生的集队、上操和课间行为规范等,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3、要加强德育科研工作,改进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以班队活动、队会课为阵地,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继续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形成良好品德。

(四)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使教学常规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建立健全各种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学校检查、教师互检和交流互动。学校将加强不定期抽查,完善对教学常规管理的检查评估、反馈通报制度,并把检查结果列入教师个人和学校评估档案,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

2、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乐学。

3、做好毕业班工作,做好学生和老师的思想工作,定期进行座谈,争取创造佳绩。

4、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要以校本教研为抓手,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说课、评课、反思交流、案例分析、专题研究等形式,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并落实在课堂上。

总之,新的学年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是繁重的,任务是艰巨的,希望全校广大教师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振奋精神,积极进取,务实拼搏,勤勤恳恳做园丁,兢兢业业育桃李,与时俱进,为开创文光教育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队伍建设研讨发言材料篇7

高等教育的职能是培养人才论文联盟、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培养人才是首要的和主要的职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可以归结为两大方面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即人才培养模式问题。[1]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是不相同的,[2]如研究型大学侧重于培养基础知识宽厚、创新意识强烈、具有良好自学、自主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通识性人才,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而教学研究型大学则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作为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准。同时对于不同专业又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材料科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以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为要求,以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突出的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为手段,以人为本,并结合各高校的自身优势,充分体现国家“十二五”规划对于材料科学领域作出的明确要求。基于这一认识,为了提高材料科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大材料”(material)教育背景下开放式(open)个性化(individuation)人才培养模式(简称为moi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该培养模式的实行旨在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材料工程专业人才。

一、moi人才培养模式的由来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材料科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遵循小专业模式,即按材料的特性和用途进行细致的具体分类(如金属、非金属、高分子材料等),分别学习材料结构、性能、加工、使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不同专业间的彼此界限分明,知识体系缺乏相互联系,致使学生除了对本专业领域的知识有相当了解外,对其他材料领域知之甚少,特别是在涉及学科领域交叉或新材料开发方面倍感吃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学科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狭窄,并不能顺应时展的潮流。显然,“小材料”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和当代科技发展对本科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大材料”学科教育背景下,实施开放式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moi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及培养理念

为培养材料工程专业的优秀人才,在“大材料”教育背景下,结合江西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区位优势与学科特色,形成了“开放式、个性化”、“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以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以企业需求和学科发展为导向、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关键,以多元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全面开展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通过构建学科基础教育平台,消除单一专业烙印;注重“大材料”各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性,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出发,实施人才分流培养机制;重构基本核心课程体系,“量身订制”专业课程并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推行教师培养导航制,优化师资队伍;实现“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moi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举措

1.实施人才分流培养机制

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差异出发,以生为本,为充分实现因材施教,moi人才培养模式拟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即在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之后,结合学生兴趣及特长分方向、分层次进行个性化培养。

首先,实施“工科专业+人文管理”教学,培养通用型的复合人才,即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培养的同时,加强外语、法学、管理等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既懂工程又会外语、掌握法律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大材料”教育背景下,以全面系统的知识学习和综合思考能力培养为主,加强基础教育、学科知识横向与纵向间的联系,允许学生在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上根据自我兴趣、自主选择专业导师,淡化专业界限,打破专业壁垒,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培养具有更宽专业视野而且对材料科学领域适应性强的通用型人才。

其次,在完成了通识教育及学科基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愿报名和专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中选拔出数理基础扎实、外语水平较高、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建材料学科“试点班”,突破常规意义的导师制,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管理,由导师“量身订制”培养方案,在导师指导下以科研项目为驱动,培养具有相当创新能力的学术型精英人才。并且对于优秀人才直接推免,进入研究生学习。

最后,根据企业的特殊人才需求,建立“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定单式”培养模式。企业、学生、学校通过签订三方培养协议,实行定向培养机制。学生前三年在校以学习为主,即理论教学和部分实践教学环节由学校组织完成,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由学位和企业共同组织完成,实行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签订劳动合同、正式上岗。该人才培养机制具有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

2.理论课程体系改革

理论课程体系的改革总体上需按照“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制备”、“材料结构及性能表征”及“应用”等四要素原则重构“大材料”基本核心课程体系,夯实学科基础,突出学科基础教育的平台性,并结合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专业课程的设置需突出个性化,进行“量身订制”。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而言,在夯实学科基础之上,引导学生选择性修习法学、经管、外语等人文素质课程;对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加大职业操守的培养和职业拓展训练,重视生产技能实训,促进学生就业时与企业“无缝对接”;对于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而言,将基于材料学科已形成的特色方向(如钨、稀土及铜合金新材料、锂电池材料材料、光伏材料等),通过强化“固体物理”、“高等化学”、“材料热力学”等基础知识,开展科研方法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

3.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1)moi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合理设置实验教学进程,突出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化,使教学内容分层次、分模块,并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不断提高学生实验技能水平。具体而言,实验教学进程分割成体验期、学习期和创新期,相应地,在各期设置不同要求的实验模块。例如在体验期,开出普通化学实验之类的公共基础实验;在学习期,主要开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如样品制备及金相显微镜使用实验等)及专业课程实验(如有色金属显微组织观察实验等);在创新期,由学生自主选择方向、设计实验内容并开出实验(如有色金属压力加工实验等)。通过不同阶段开出不同类型的实验,使实验全过程化、层次化、模块化,引导学生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最终做到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转贴于论文联盟

(2)在公共实验的基础上,提倡并鼓励学生申请开放式创新实验基金。多年实践证明,创新实验活动在本科生中对于推动学术风气方面收效良好。moi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前期活动成功开展的基础之上,制订并完善开放式创论文联盟新实验基金审批、立项制度,保障资金支持切实到位。创新实验基金制度将为学有余力的研究型、学术型学生提供更宽阔的专业发展空间。在开放式创新实验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介成果,如推介参加省级大学生科技创作挑战杯竞赛。在近年挑战杯竞赛中,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已连获佳绩。

(3)在金工实习、认识专业等公共实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规格,个性化地制订专业实习内容。在成绩评定时,注重对实际效果的考核评价。

对于研究创新型人才专业实习以科研团队为实习基地,通过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来完成。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通过提交学术报告或以的形式进行成绩评定考核;对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其专业实习依托于企业并服务于企业,以工厂为实习基地,紧密结合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跟踪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广泛调研,在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中进行定向式学习,将依据企方的评价结果和意见进行成绩评定;相对工程应用型而言,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实习环节设置更为灵活,可以在本行业的相关工厂,也可以在有色冶金行业相关公司从事实习,遵从“宽口径”原则,对实践效果的评价也主要是基于企方评价结果和意见。

(4)人文实习是moi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本科生人文素质、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所提出的重要举措。通过人文素质拓展,可以进一步健全大学生人格,陶冶大学生情操,同时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环境和氛围,从而成为课堂教育的有机延伸和必要补充。

4.优化师资队伍

(1)moi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师资队伍的规划遵循导航制,即结合我校“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方针,紧抓江西省有色金属行业的区域优势和我校学科特色,根据材料科学领域长期发展所凝练出的教学科研方向,教师进行培养规划的统筹兼顾、发展方向的灵活修饰,因势诱导,通过师资梯队建设和教师队伍锤炼促进学科发展。

(2)大力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即确定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制定《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指导教师职责》,成立“青年教师导师制”领导小组,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协调行动,使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在导师制的大前提下,大力开展各种教育教学促进活动,通过专家讲座、名师辅导、交流研讨、参与互动、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示范模仿、反思构建等方法,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3)教学科研团队在moi人才培养模式上承担着本科生导师的重要职责,团队的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推行教学科研团队首席讲师制,由首席讲师来负责本科生人才培养计划,并通过首席讲师在科研教学方面的领军作用,以点带面,进而促进团队的科研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4)为突出开放式实践型教学,弥补课堂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的不足,并进一步充实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引进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通过定期邀请企方高级技术人员及管理高层进入本科生讲堂,对本科生进行工程实践知识培训和职业操守教育。

四、结束语

队伍建设研讨发言材料篇8

独立院校非通用语拓展型教学模式国际化教学团队

一、引言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和教学活动程序,以实现特定教学目标,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把教学模式归纳为四种类型,即信息加工型、个性教学型、合作教学型和行为控制型;在中国最普遍的划分则是注入式、启发式、问题式和范例式。调研发现,多数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定位是当前多所独立院校须积极主动思考的问题。因此,笔者尝试通过探索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来进一步深化独立院校教育国际化进程。

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在对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期间的演讲中提及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斯瓦西里语版本在坦桑尼亚热播,使得少人熟知的微小语种斯瓦西里语成为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这也似乎带来了文化交流领域的一个信号,让非通用语种重新活跃在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当中。“非通用语”这一概念由来已久,它的定义有多个版本。2000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家外语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基地的通知》中,对于非通用语的定义为:在国际交往中使用范围不很广泛的外国语言,即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和阿拉伯语之外的其他所有语种;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对“非通用语职位”中“非通用语”的描述则是: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等非英语语言,即把非通用语的范围扩大到了除英语外的很多热门语种。本文将针对独立院校中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的创新模式展开探索,研究中的“非通用语”概念偏向于上述第二种,即除英语外的其它语种。

二、独立院校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一)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现状

各高校语种专业的设立分布有很强的地域性。如西北地区急需阿拉伯语人才以满足民间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东北地区对俄语、日语等需求量更大;在广东、广西等南方省区,由于边境贸易发达,对越南语、泰国语等需求量很大;沿海大城市如上海等,更偏向于法语、德语等热门语种。因此,独立院校在语种专业设置上更充分尊重社会实际需求,在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设置上也加重了实践比例,体现了独立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此外,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使之与外语教学理论有机结合?如何创新教学模式以达到社会实践人才需求?笔者从教学模式中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入手分析其不足,并借鉴国内外优秀教学经验,尝试探索教学改革创新方法,以最终实现培养应用国际化非通用语人才的目标。

(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客观因素影响

适合教材不足。国内出版教材话题陈旧或表达不够地道,与国内课程的匹配度较低,适应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型教材几乎没有;国外引进教材有针对性的视听说教材少之胜少。资料种类不足。视听说材料种类少,难易度参差不齐。随书附赠的MP3光盘,无视频内容,而教师下载的相关视频,时间长度是否合适?与教材所学内容的关联度均有待商榷。教学课时不足。多数独立院校的视听说课程课时较少,学生更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听说练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零基础学习阶段,且学生在无教师指导情况下,有高准确率的练习难度增大。实践平台不足。独立院校多只配有外籍教师,可操练的对象少,各类实践机会少,准确认识自身外语水平较难。

2.主观因素影响

在学生方面,据调查,因精读和视听说课程比例因素,导致学生对视听说课程的重视度不够。独立院校学生多数存在学习习惯不好的问题,学习效率不高,也就无从谈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了。在教师方面,部分教师过分强调视、听、说中的某一点或泛泛教学,对于学习基础不佳的独立院校学生来说,要提高其兴趣和学习效果,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分。

(三)国外视听说教学带来的启示

国外外语教学领域的普遍趋向,即对各教学法流派采取融合态度。我国独立院校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实践也可学习此法,互补共存。在吸收国内外教学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独立院校非通用语视听说课程目标需求,在实际教学中,重视语言基础,加强社会应用型能力培养,坚持因材施教,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语言应用能力,重视教材修订应符合独立院校培养方案的实际需要,制定符合教学规律的评价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确立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建立适合独立院校非通用语视听说的拓展型教学模式。

三、非通用语视听说创新型模式探索

传统视听说授课方式延续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教材+录音”为主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单调授课手段滞后等,既不能贴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也不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基于此,要找到适合独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方法,须拓宽外延,融入多元化教学理念、探索多种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相结合,以探索非通用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

(一)立体化和多元化教学理念

外语教学理论较多,各有所长,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使用才能指导出最佳的教学效果。合作式与讨论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合作式教学法是指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形式。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师生共同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进行自主钻研,后通过集体讨论使感知内化或认识升华的教学形式。合作是为了讨论,讨论是为了共同解决问题,这两种教学法缺一不可。任务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相结合。任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交际教学法是以师生或学生之间的外语交际活动为手段,旨在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其特点是将语言的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进行交际教学。两者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可模拟语境让学生进行主题对话练习、角色扮演及配音练习,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亦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教材配套光碟和自建影音语料库相结合。依照实际教学需要建立影音语料库十分必要。资料经老师甄选主题再编辑,可基本确保影音资料的难易度和质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所学生所使用语音或影像资料与学生水平的匹配度与实用性,循序渐进地进行可理解性输入,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同时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可单独使用上述三种教学法组合的任意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其中两种或三种组合。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对不同年级视、听、说三部分的教学、操练比例进行适当分配。

(二)独立院校非通用语视听说课程设置模式

经调查,独立院校非通用语视听说课程设置中,过多强调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脱离了文化背景补充,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欠缺。加之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单一播放音像资料,这种“满堂灌”式地授课使学生感到枯燥、紧张与乏味。针对上述现象,笔者认为应适当改变教学策略,将语言学习与社会文化结合起来,建构新型教学模式,即拓展型教学模式。

在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可采用如下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在讲授新课前铺垫相关文化背景,后整理生词并围绕音视频文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寻找答案、记录生词或句型。这样做可避免学生只注意影像画面而忽略关键语句、过分纠结于个别生词或语句的现象。

(2)讲授新课。引导学生了解语境、交际活动内容及发展。分段重播并讲解难点,穿插介绍一些视听技法。

(3)强化及操练。教学过程须交际化,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交际场合进行训练,从语言应用中学习语言。此外,还可就视听材料主题或涉及到的某一热点现象进行讨论,让学生进行语境模仿练习,可不拘泥于视听材料本身自由发挥,教师适当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

(4)巩固作业。布置学生自编同类主题的对话等巩固所学内容。

(三)师资素质的培养

在确定培养目标和优化培养方案后的一大重点工程就是优化师资结构,尤其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独立院校。传统的个体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今高校教学的市场化需求,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也是为建构梯队教学团队奠定基础。教学梯队是指有老、中、青三代师资,在职称结构上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层次师资的教学梯队。因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极强的专业性特点和知识系统连贯性特色,给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化团队教学,中外教师资结合,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方法结合本国经典教学模式,力争培养出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另外,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在夯实外语知识的同时还应扩充专业知识面,将所学专业知识或在业界工作实践经历融入课堂讲授中,使学生更灵活、更扎实地掌握和运用所学对象国语言。

四、结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性、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升外语听说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了改进并完善现阶段视听说教学中的不足,提高课学效果,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反思多媒体的运用在非通用语视听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相应的教改模式及方法。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与方法,学生是教学对象的主体,教师是启发、引导的角色。只有在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任务在非通用语视听说的学习过程中巩固学习动机、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才能更好地增强语言应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丹桂.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应用.新课程研究,2009,(1).

[2]王涛,徐笛佳.视听说课程教学与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5(4).

上一篇: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范文 下一篇:财务共享平台解决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