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队伍现状分析及建设对策

时间:2022-08-27 08:09:45

教学管理队伍现状分析及建设对策

[摘要]教学管理人员对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进行阐述,分析了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并提出了若干建设教学管理队伍的措施。

[关键词]教学管理人员;素质;能力;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167-02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学工作起着指挥、组织、协调的作用,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办学质量的高低。教学管理人员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对保证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对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化、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不少单科性院校由单一专业、单一学科门类向多专业、多学科发展的趋势,使高校的教学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使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面临着新挑战、新考验。因此,有必要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及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据此拟定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充分发掘作为学校教学工作指挥者、组织者、协调者的教学管理人员的潜能,发挥教学管理工作在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1 教学管理应具备的素质

1.1 职业道德素质

教学管理是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指挥、策划、组织实施的过程,关系着学校教学秩序的大局。教学管理人员强烈的责任心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是保证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维持教学秩序稳定的前提。其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有较强的原则性。教学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原则性,才能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保证教学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才能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学事故处理、学生违纪处分等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才能保证在成绩管理、学籍管理、毕业、肄业、结业等各类证书管理等日常工作中不,维护成绩、学籍、证书等相关资料的严肃性、权威性。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宗旨之一。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工作中以热情周到、认真细致的态度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1.2 业务素质

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学校开办的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要求、人才成长规律等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以便对这些专业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导。教学管理是对学校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故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以达到造就良好教学环境、优化配置教学资源、高效组织教学活动的目的。教学管理人员还应对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史学、法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是由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属性、教育管理工作性质、特点决定的,是科学治校、依法治校的需要,也是扩招后单科性院校向多专业、多学科发展的需要。教学管理并不仅仅是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兼有学术性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以体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学术性,这既是发展高校教学管理理论的需要,也是跟进教学管理研究前沿,掌握先进的教学管理理论,用于指导教学管理实践工作的需要。

1.3 行为能力素质

教学管理是对学校教学活动进行策划、指挥、组织实施的过程,故组织、决策能力是教学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也是高校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同时,教学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教务、考务、教学质量监控、教材建设与管理等各个方面,且各环节密切相关,单凭个人才智与努力是无法完成如此复杂的工作的。教学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才能共同做好这项庞杂的工作。另外,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关系,既需要协调与各级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也需要协调各院系、有关教研室的关系,还需要与兄弟院校保持经常性的联络以达到交流经验、互相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以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现状

2.1 领导重视不够,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缺乏制度支撑

大多数高校存在着重教学、轻管理的现象,对教学管理人员在提高办学效益、办学质量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编制配备、素质培养重视不够,致使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缺乏政策层面的支撑与扶持。国家有关部门对政治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作了硬性规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对不同类型院校的师生比例有明确的要求,而大多数高校在实际工作中亦会按人均学时数对教师工作量进行核定,作为教师引进、配备的依据之一。教学管理工作繁杂琐碎,但工作很难实现量化,致使教学管理人员的编制配备缺乏充分保障,不少院校出现了扩招前数百人办学规模的教学管理队伍对扩招后数千人乃至上万人规模的教学工作进行管理的现象。

由于教学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工作繁重,无暇参加业务培训、进修。此外,部分领导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认识不足,致使教学管理人员在培训、进修、学术交流方面难以获得与专业教师一致的机会。以上种种,导致了大多院校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教学管理工作停留于事务性管理层面,教学管理的学术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2.2 年龄、学历结构有所改善,专业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以往,大部分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整体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不易接受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对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环境适应性差。近年来,不少高校补充了部分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管理队伍趋于年轻化,整体学历层次有所提高,队伍的活力、对新的教学管理理念及教学管理环境的适应性增强。

但是,很多高校在补充教学管理人员时,迫于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往往优先选留本校应届毕业生,致使教学管理队伍教育类专业人员相对缺乏,教学管理人员对教育理论所知不多,开展工作的深度不够,层次提升受限。教学管理队伍中为数不多的教育类专业人员,则缺乏学校办学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对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成长规律认识不足,难于对各专业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导。

2.3 缺乏自我提高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

长期繁重的教学管理工作,使教学管理人员从时间上、精力上均无法进行必要的进修、学习。同时,教学管理工作难于在短时间内出现显性成效,不少教学管理人员心理上充斥着碌碌无为的感觉,致使其意志消磨、惰性思想滋生、自我提高意识缺乏。此外,由于教学管理工作量化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引发了教学管理人员奖惩激励机制难于建立、职称晋升难度大、提拔任用机会少等系列问题,使其工作积极性受挫、开拓进取精神缺失,导致了其可持续发展严重受限。

3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3.1 加强领导重视和制度建设

领导重视是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关键。各级领导只有转变观念,树立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工作,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建设教学管理队伍的政策、措施,并使其得以贯彻、落实。此外,必须尽快改变目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制度保障滞后的现状,制定相关制度,涵盖教学管理人员编制配备、能力素质要求、培训教育、奖惩激励、选拔任用、提拔晋升等方面,使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以制度约束人、激励人、塑造人。

3.2 确定准入标准,严把入口关

以往,由于教学管理队伍没有明确的准入标准,造成了教学管理队伍学历层次偏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虽然补充了不少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但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尚未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因此,对选留的毕业生或其他教学、管理岗位欲改行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有必要从专业、学历、职称、年龄、能力、素质等方面确定准入标准,通过严把入口关,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结构。

首先,在补充教学管理人员时,应注意教育类专业人员与学校办学相关专业人员要达到一定的比例,专业搭配合理。其次,通过设定高学历的门槛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学历层次,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确定选留毕业生应具备的学历层次,对其它岗位转行人员,亦应在学历及职称方面有相应的要求。在年龄方面,应老、中、青三结合,形成教学管理队伍的梯队,故应根据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确定教学管理队伍新进人员的年龄范围。此外,新进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及较高的综合素质。

3.3 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

学校有关部门应通过岗前培训、在职进修、攻读学位、组织校际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构建教学管理人员的终身学习体系,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完善教学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非教育类专业人员应加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方面知识的学习,教育类专业人员则应积极学习学校办学相关专业方面的知识。教学管理人员还应努力跟进教学管理研究前沿,并应用于工作实践,切实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

3.4 完善教学管理人员奖惩激励机制

首先,应根据教学工作量、在校生人数、教学资源情况等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量化。以教学管理工作量化为基础,确定教学管理工作的岗位目标,实行岗位责任制。同时,应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标准,作为确定待遇与提拔晋升的依据之一,此外,应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促使教学管理人员树立自我提高意识,培养开拓进取精神,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3.5 实现教学管理与教学、科研工作的相互渗透

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如果只懂教学、不懂管理,工作起来就会没有章法,不会产生好的管理绩效,如果只懂管理、不懂教学,就会只停留在一般化的管理上,而抓不到教学管理的本质规律。因此,应实现教学管理与教学工作的相互渗透。教学管理的学术性管理职能,则要求实现教学管理与教学科研工作的相互渗透。

实现教学管理与教学、科研工作的相互渗透,有两种途径。其一,以专、兼职结合的形式配备教学管理人员,即教学管理队伍除专职人员外,还应挑选部分一线教学人员参与教学管理工作。这既可以缓解教学管理人员人手不足的局面,还可以使一线教学人员对教学管理的流程、规律有深刻认识,从而理解、支持教学管理工作,促进一线教学人员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和谐合作。其二,鼓励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参与教学、科研工作。教学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工作,可以使其对教学一线工作有切身体会,使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能设身处地地为广大师生着想,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教学管理人员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则可以实现以工作带科研、以科研促工作,使科研活动成为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层次与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3.6 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

将信息化系统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实践,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同时,在客观上,教学管理信息化可以减轻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教学管理人员从大量简单、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脱身出来,有充沛的精力、充足的时间接受继续教育,促进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收稿日期:2007-04-10)

上一篇:肿瘤医院实习生的自信心调查及怎样做好带教工... 下一篇:论持续改进与目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