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制度研究范文

时间:2024-02-22 09:59:12

统计制度研究

统计制度研究篇1

关键词:海洋渔业;统计;制度

1.引言

现代社会上,海洋渔业发展速度飞快,做好海洋渔业统计工作,对统计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海洋渔业统计工作水平已经成为发展海洋渔业的重要内容。只有对现有的海洋渔业统计工作进行改革发展,适应现代化海洋渔业的形势,才能保证我国海洋渔业稳定持续的发展。本文对海洋渔业统计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2.海洋渔业对统计工作的要求

海洋渔业经济对于农村经济非常重要,是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内容。海洋渔业经济在生产、经营与分配中有自身的特点,与其他农业活动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对于海洋渔业的统计方法与制定来说,也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

首先,海洋渔业在经济地位上具有强大的主导性。沿海城市自身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特点,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使得海洋渔业地方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地方的主导型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海洋渔业的统计方法与相关制度进行改革需要考虑的具体的经济情况,需要适应当地的实际特点。其次,海洋渔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由于渔民没有固定的土地,生产主要是利用渔船在海上进行,生产位置随着渔场的位置而变化。在进行统计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统计资料获取的难度,需要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结合,保证资料获取渠道。海洋渔业具有多种作业形式,作业技术含量较高。海洋捕捞与养殖作业方式多样化,在改进统计制度上,要针对不同的作业方式进行调整,提高针对性。最后,海洋渔业的分配主体与其他生产活动不同,大多以股份制为主体,调查工作要对生产进行相应的核算。由于海洋渔业的收入具有偶然性,并且渔民的投入与技术水平也影响了收入水平。在进行统计时,要做好调查工作,保证抽样的合理性,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3.现阶段海洋渔业的统计方法分析

我国的海洋渔业统计工作具有特殊性,在调研上,我国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在统计工作中,在对沿海部分渔业农户进行调查时,建立了抽样调查制度,对整体的渔民的收入进行了抽样与计算,充实了全国范围的调查网络数据。在调查工作中,建立了养殖的统计制度,并进行实施。我国目前渔业的年统计具有不规范的地方,在统计调查中,规划调点,有序的建立统计方案,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果。调查制度将渔业的经济效益作为调查的重点,采用一次性的调查方式,对渔业收入进行调查,并进行计算,最后作为评估渔业产业情况的重要依据。

近些年渔业统计工作的改革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对于渔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改进渔业统计工作可以有效的降低统计工作对行政的干扰,使统计工作保证了统计数字的质量,提高了统计工作的准确程度,为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统计部门进行统计时,提高了自身调查工作的灵活性,加强了实效性,保证了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统计方法的改进使得统计数据更加规范,对渔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引导意义。

4.改进海洋渔业统计方法制度的措施

4.1提高发展思想与发展原则

在渔业统计工作的发展上,要建立完善的渔业统计制度,通过相应的报表、调查、分析等工作的进行,提高对渔业统计数据的管理能力,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进行决策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在进行渔业统计方法以及制度的改革上,要建立完善的调查网络,完善渔业经济的核算结构,适应现代化渔业不断发展的行业需要,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实用的统计制度,以满足现代渔业生产中对于各方面的数据要求。在统计工作进行中,要通过完善的报表制度,对渔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统计和调查,建立相应的专题,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调查,提高统计工作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在进行渔业统计上,要建立客观的统计制度,对渔业生产中的各项内容例如投入、收支、水产价格等多方面数据进行统计,利用立体的调查网络对整体渔业产业进行调查与统计。

4.2统计方法的改革

4.2.1对渔业捕捞进行抽样统计

在统计工作中,要建立捕捞统计制度,从而对水产品的实际数量以及价值进行准确的反映。首先对渔业生产的数量进行调查,在对样本进行抽取。抽查过程要分阶段进行,突出各阶段不同的作业形式,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抽查。再得到原始数据之后,进行记录,对数据进行定期的汇总与整理,并通过专业人员进行数据的计算与录入,从而得到最后统计数据。

4.2.2对生产效益的统计

海水养殖也目前发展迅速,对养殖业进行全面并且准确的统计,掌握生产情况是保证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统计工作进行改进的重点内容。首先,在调查过程中要明确调查范围与调查对象。在进行统计中,由专门人员进行协调,对统计数据进行收集与审核,最后逐级进行汇总。建立对生产效益的统计可以有效的对当前渔业的实际生产效益进行统计,从而为日后渔业的发展方向作出相应的数据参考依据,为增加日后的效益作出良好的准备。

4.2.3对捕捞效益的统计

渔业的捕捞是渔业效益的重点内容,建立重点统计制度可以对捕捞的效益、投入、产出等情况进行有效的掌握,并且为渔业的发展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首先,对调查对象进行明确,对样本的抽取进行明确的规定。渔业的作业形式较多,为了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可以对渔业的重点效益地区进行,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在统计过程中,根据渔业的效益核算工作进行设置,对相应的渔船基本指标进行统计,并将分配中的报酬、税金等进行计算。对于调查资料的渠道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数据的来源准确,原始记录健全,保证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对于调查频率的掌握上,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设置,平衡统计工作的强度与统计结果的要求。

4.3加强对渔业统计人员的培养

现代海洋经济形势下,海洋渔业的发展速度较快,相关统计工作与制度需要进行及时改进的同时,对统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渔业统计人员要积极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对当地统计地区渔业发展水平的研究,通过自身的研究提高统计工作的水平。统计部门在对于人员的培养上,要通过定期的培训与组织学习,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并且与渔民进行积极的交流,及时的了解与掌握渔民的实际生产情况,更好的进行统计工作。在对于调查对象的研究上,要进行合理的选取,通过对渔业形势的把握,提高抽样对象的代表性,规范可靠的完成渔业统计工作,为政府与社会各界提供准确的统计结果。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加,统计人员要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统计工作的技术含量,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渔业统计数据的分析能力,加强统计工作的效果,真正的体现渔业统计工作对于渔业发展的意义。

5.结束语

海洋渔业的统计工作对于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行统计工作方法与制度的改革有是促进我国渔业统计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统计工作改革时,要对统计工作中的矛盾进行及时的解决,完善统计工作,为统计工作的改革与调整建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进行方案改革时,要进行相应的细化,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摸索,建立审核自身实际特点的统计制度。只有切实的做好海洋渔业的统计工作,才能客观准确的对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掌握,并且为渔业管理管理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保证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科跃,贺金昌.海洋渔业统计方法制度研究与探索[J]浙江统计.2002(11)

[2]陈园园,唐议.关于改善我国海洋渔业统计制度的建议[J]海洋渔业.2012(04)

统计制度研究篇2

【关键词】 抽样调查 统计指标 普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计方法制度伴随着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从单一的全面统计到主要指标的抽样调查,从产品的实物量统计到价值量指标的 计算 ,从相对独立的专业统计到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转换,比较系统的全面的反映了各个时期各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特征和现状。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多元化产业发展,各级领导和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统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传统的统计体系已不能适应。县乡现行的统计体系的问题逐渐显示出来了,所以当前加快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步伐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目前,县乡统计工作的现状如何,统计方法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怎样摸索出一套适应县乡实际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法。本人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多年的统计工作者,在这里作些初步探讨。

一、县乡统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方法单一,适应性不强

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活动朝着多元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统计对象、统计指标、调查方法、工作方式都将要发生深刻的变化,完全依靠传统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已经无法准确、及时、全面地获得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所需要的各项统计信息。

(二)统计法制建设落后

统计法制建设的落后已严重的影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统计法纪的松弛已造成统计数据的严重失真。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实行目标管理以来,统计数据与单位或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人为干扰数据上报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建议

目前,我国正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更需要改革,只有不断提高统计的 科学 性、准确性、时效性,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的统计保障。统计部门必须抓住这样的大好机遇,大力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快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步伐。

(一)改革统计调查方法制度,建立科学适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改革统计调查方法,要合理调整普查周期,降低普查频率,在10年内进行6次普查,本人认为次数过多。因为普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如果重叠和冲突比较多,地方基层统计部门难以承受,要将相应普查归口合并后,至少要间隔2年以上进行一次普查,要把普查和年报及抽样调查结合起来,并使普查担当起检查、校正相关统计数据的角色,避免虚报、瞒报的现象。还要精简全面统计报表指标,充分发挥重点调查的作用。要本着减轻基层负担的原则,对那些过时的、用处不大的指标,要从统计指标体系中删除。凡是能够通过抽样调查取得的指标,就不再布置全面报表。同一个指标不能由不同专业不同部门重复布置层层上报。

(二)改革统计报表制度,优化统计指标体系

目前,统计报表及指标各级层层加码,增设指标和表种,基层报表十分浩繁,负担十分沉重,然而由于条条管理造成的各种报表不兼容,虽然有庞大的数据资源却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大量精简指标,设定国家调查指标。首先:是精简不常使用的和在基层难以取得的可靠数据的指标,例如:乡村从人员按行业分组分的太细,应改为从事一、二、三产业劳动力人员数;农用化肥施用量、农用柴油使用量、农药使用量等农业生产投入指标可放入《 农村 住户方案》中进行调查。二是:要强化可持续 发展 方面的统计,充实和完善反映节能、环保等约束性指标。三是:做好统计报表分流工作,国家统计局应着重抓宏观调控所需要的统计指标,把大量属于部门、地方的统计指标从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中精简下来,部门统计也是统计工作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积极利用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开展 科学 推算。

(三)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建立新的国民 经济 核算体系

我们的统计管理体制,在业务上以上级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在行政上受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这种管理体制由于受经费、人事、职位升迁等因素影响,实质上是同级政府领导为主,这就很难避免人为干扰数字的现象发生,一级骗一级的统计浮夸之源。如果统计机构的设置和隶属关系垂直管理。由此可堵住统计数字的假源。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来源不足,除一、二产业的资料相对齐全外,三产业资料分布在众多的部门内,统计资料取得既无全面性也无准确性。要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一步进行修订和补充。一、在机构分类中,要按经济成分对 企业 部门进行分类,从数量上反映多种经济成分在整个国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及变化情况。二、调整基本核算表之间以及基本核算表与账户体系之间的关系,细化经济账户体系结构,规范基本核算分类。三、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社会、 自然 资源和环境核算框架。

(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强化统计监督职能

要使统计工作健康、顺利发展,必须有法制工作做保障。在统计立法方面,建议修改《统计法》有关条款,《统计法》中应规定乡、镇政府设置配备专职的统计人员。《统计法》的经济处罚只处罚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而不能对国家机关单位实施处罚,所以要在《统计法》中加大对行政机关单位的处罚力度,明确经济处罚额度。

要加强统计法制建设,首先,必须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宣传工作是获得社会支持与配合、搞好统计执法的前提,特别要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的 法律 意识。其次,是要加大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统计法》的震慑力,县级统计局要配备经常性的执法人员,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监督工作,对违反统计法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依法处理,特别是对参与统计违法的领导,一经查实,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重、从快、从严处理,决不手软。

(五)做好统计服务工作,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统计制度研究篇3

(一)、有关统计调查人员方面的许可

目前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规定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国家统计局已于1989年7月8日印发了《统计专业人员岗位专业知识培训暂行办法》,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配套措施上、宣传的力度上和培训的组织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二)、有关统计调查组织方面的许可

1、对于国内统计调查组织方面的许可,目前,在国家统计法和我省的统计法规中还没有系统具体的规定,但全国有一些省市已作出明确的规定。如《重庆市统计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开办经营性统计信息服务机构应当经市或区、县(市)人民政府统计机关根据国家规定审核同意……方可开业”。

2、对于涉外调查者,有关文件规定,国内外商独资企业、外方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以外方为主的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国公司常驻代表机构以及外国公司的分公司等组织,不得擅自在我国境内进行统计调查活动。《统计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组织、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统计调查活动,须事先依据规定报请审批。”根据上述规定,一些国际组织和境外机构、个人在中国境内进行统计调查活动,应报请国家统计局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许可,凡未经许可者不得进行统计调查活动。

(三)、有关统计调查内容的许可

禁止非法调查。对于政府各部门的跨系统调查,必须要得到统计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

对于各部门涉及到的将调查结果提供给境外委托者的调查,在开始前必须要经批准,得到统计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方能进行。

建立统计行政许可制度的意义

实行统计行政许可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实行统计行政许可制度有利于提高统计数字的质量。

许可具备统计上岗资格的统计人员从事统计工作是统计行政许可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这一统计行政许可的前提条件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以及街道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等统计调查对象都明确了依照《统计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是自己法定的义务。这是因为申请领取统计上岗证的统计行政许可活动具有与其他行政许可不同的特点。首先,统计调查对象提出申请领取统计上岗证的原动力是为了履行统计法律法规规定其应尽的义务而不象公民领取营业执照是为了获利。如果不明确这一义务和相应的统计法律责任,便没有领取统计上岗证的积极性。其次,在统计调查活动中,有一对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现象,即一方面国家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提供统计资料,另一方面又要对从事统计的人员进行限制,需得到统计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持证上岗。若不明确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义务,便无从谈起统计行政许可问题。

既然统计调查对象有如实提供统计资料的义务,为确保其义务的切实履行,不至于因为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下影响统计数字的质量,其统计人员必须具备执行统计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否则履行统计义务无异于一句空话。

统计是加强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真实性是其生命线。这几年以来由于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造成统计数字严重失实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各级党政领导的宏观决策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中办发(1998)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实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统计法》中也明确要求“统计人员应当……具备执行统计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江苏省统计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统计业务人员应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考核。对于合格者发给《统计上岗合格证书》;对于不合格者,有关部门要组织培训,经考核仍不合格的,应调离统计业务岗位。”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实行统计人员上岗许可制度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禁止任何单位、组织随意指派不具备条件的人员来从事统计工作的,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必须要提出申请,经过考核得到统计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才能上岗操作。因而,实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这一许可制度,是提高统计数字的质量的重要保证。

2、实行统计行政许可制度有利于加强统计调查的管理。

在统计调查活动中实行统计行政许可制度是加强统计调查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保证统计调查的科学性、统一性,防止利用统计调查窃取国家秘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欺诈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这方面,国家也作了一些原则规定。

首先,按照统计法的精神政府各部门开展统计调查活动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必须要经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换句话说,国家禁止政府各部门跨系统开展统计调查,而经过政府统计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才可开展跨部门的统计调查。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统计指标的统一性、科学性,减轻基层的负担。国家统计局估算,由于重复调查每年全国将浪费近亿元。据贵州省粗略统计,全省为完成各种重复性统计报表,一年约需1000多人,浪费纸张20多吨,开支经费250多万元。

其次,根据1998年中办7号通报的精神,接受境外组织、个人和国内外商独资企业、外方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以外方为主的中外合作企业的委托、资助或其他形式合作进行的统计调查活动,事先必须报政府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时,统计法律禁止境外的组织、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统计调查活动。这就是说,禁止任何单位、组织、个人擅自接受境外的要求在我国开展调查活动,也禁止境外组织、个人在我国境内开展调查。这类调查活动的开展必须经过政府统计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这对于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1993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纽约时报》首次公开披露采用新的计算方法,即“购买力评价法”对各国经济实力进行新的估算,得出我国经济实力排在全世界第三位的结论,美国据此大肆鼓吹“中国”。对此国家统计局及有关部门进行了反驳。但是,一些国外组织或个人通过问卷调查来补充他们这方面的依据。如果不实行统计行政许可制予以限制,对我国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第三,国内一些根本不具备统计调查能力的单位随意进行统计调查,调查结果谬误百出,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特别是一些报社、杂志社、研究所,没有统计方面的专业人才,也缺乏进行统计调查的起码条件,但为了赚钱,便随意接受委托进行调查,其调查结果基本不具备科学性、真实性。而这些组织又把这些不科学、不真实的结果为自己所用,变成欺骗社会公众、捞取不义之财的手段。对于这方面国家还没有实行明确的许可制度。因此,急需进行规范。

实行统计行政许可制度有利于保持统计队伍的稳定,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经过统计行政许可获得统计上岗证的统计人员,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必须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江苏省统计管理条例》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经考核合格的统计人员不应随意调离统计岗位。”这为统计队伍的稳定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按照法定程序和规定经过统计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而制定的统计调查表,有关统计调查对象就有填报的义务。

对建立统计行政许可制度的几点看法

建立统计行政许可制度必须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法宣传教育的力度。

各级统计部门要定期对统计执法情况进行检查,特别要对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各部门的统计调查活动进行检查,对于无证上岗者,要限期改正并对有关责任人予以批评教育。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统计法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检查和宣传进一步明确统计权利和义务以及统计法律责任,为实行统计行政许可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进一步完善统计法律法规,为建立统计行政许可制度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目前尽管在有关统计的政策文件和地方性法规、规章中对统计行政许可制度有一些规定,但不少却规定得较为含糊。如《统计法》对统计人员无证上岗未作禁止性规定。这主要因为考虑到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统计工作的现实。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于江苏省等经济发达省份,理应逐步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是现实可行的。又由于统计是一项貌似简单实则技术性较强、要求较高的工作,若随便任何人都可以上岗搞统计必然对国家的宏观决策产生危害的潜在可能性,因而不实行统计行政许可制度是难以保证数字质量的。此外,对民间统计调查机构的设立理应在统计法律法规中作出具体的规范,并授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以统计行政许可权。

要提高对建立统计行政许可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统计制度研究篇4

[关键词]单片机 温度控制 硬件设计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124-01

正文:

在实际的生产实验环境下,由于系统内部与外界的热交换是难以控制的,其他热源的干扰也是无法精确计算的,因此温度量的变化往往受到不可预测的外界环境扰动的影响。为了使系统与外界的能量交换尽可能的符合人们的要求,就需要采取其他手段来达到这样一个绝热的目的,例如可以让目标系统外部环境的温度与其内部温度同步变化。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两个温度相同的系统之间是达到热平衡的,这样利用一个与目标系统温度同步的隔离层,就可以把目标系统与外界进行热隔离。

一、温度控制系统硬件的总体架构

本文主要是是从单片机主控模块、输出、输入通道、电路保护等方面进行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温度控制系统以AT89C52单片机为基础,从而进一步拓展到外部存储器而实现主控模块的完善。对于温控箱的温度,主要是有PT1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转换成电压信号,然后通过A/D转换器实现数字量的转变。数字量转变之后,不仅可以把温度显示出来,同时也可以实现与设定值之间的比较,然后以偏差值的大小为基础,对温度箱的温度进行控制。

二、温度控制系统硬件的设计方案

1、主控模块器件的选型和设计

(1)单片机的选择

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单片机的选择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根据单片机的特点进行选择:第一,要参考单片机的基本性能,主要从存储容量、指令执行速度、中端能力等入手,第二,要参考单片机的增强功能,参照双串号、看门狗、CAN接口等功能,第三,要参考单片机的存储介质,通常情况下要选择Flash存储器,第四,要参考芯片的封装形式,比如,PLCC封装、DIP封装和表面贴封装等,第六,要参考单片机的工作电压范围,通常情况下至少选择能够在1.8V-3.6V电压范围内工作的单片机,第七,要充分考虑编程器和仿真器的价格。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单片机。

(2)主控模块设计

利用单片机进行温度控制,主控模块的电路通常是有外部时钟电路、服务电路、单片机和存储器扩展电路组成。因为单片机的内部存储器的容量有时候不能满足系统自身的需求,所以需要存储扩展器进行扩展帮助。存储器扩展时,单片机的P0口作为低8位地址线和数据总线,P2作为高8位地址线。单片机通过外部复位电路进行复位,复位的接法非常多,一般都是采用手动复位和电复位相结合的方式。

2、输入、输出通道设计

(1)输入通道设计

温度控制系统的输入通道主要是把温度通过传感器电路转变为电压输出,因为起初电压还是单片机无法识别的,因此必须通过A/D进行转换,把电量转变为数字量,然后交由单片机进行控制和判断。在单片机控制系统中,控制或测量对象的有关变量,往往是一些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如温度、压力、流量、位移、速度等物理量。但是大多数单片机本身只能识别和处理数字量,因此必须经过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A/D转换),才能够实现单片机对被控对象的识别和处理,完成A/D转换的器件即为A/D转换器。

(2)输出通道设计

在输出通道设计过程中,第一要注意温控箱的功率调节方式,现在温控箱调控方面主要是采用可控硅来实现调节,一种方法是零位控制,另一种方法是相位控制,第二,要做好可控硅输入电路设计。它分为单向可控硅和双向可控硅,在微机控制系统中,可作为功率驱动器件。可控硅具有控制功率小、无触点、长寿命等优点,在交流电机调速、调功、随动等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双向可控硅相当于两个单向可控硅反向并联。

3、保护电路设计

保护电路的作用是对温控箱进行过温保护。电路中增加的达林顿管TIP122是一个电流驱动型器件,能够提高继电器的励磁电流"在继电器两端并联了续流二极管,其作用是当达林顿管由导通到关断时,继电器也由导通变为关断,由于继电器是个感性负载,电流不能突变,线圈两端将产生很高的反向电势,以继续维持线圈中通过的电流。这个反向电势一般很高,容易造成三极管的击穿,加入续流二极管后,为反向电势提供了放电回路,从而保护三极管不会被击穿,起到对电路保护的作用。

4、硬件抗干扰设计

硬件抗干扰是应用系统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抗干扰手段,一般从防和抗两方面入手来抑制干扰。其总的原则是:抑制或消除干扰源,切断干扰对系统的藕合通道,降低系统对干扰信号的敏感性。对于本系统,硬件抗干扰设计具体措施有:隔离、接地、滤波等常用方法。

三、结论

本章主要介绍了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主要模块的设计.在介绍了单片机及其存储器扩展电路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采用的传感器铂电阻采样电路,这是系统的模拟电路部分,也是控制信息的源头,为本温度控制系统提供了温度电信号,通过可控硅调功对被控对象温控箱的加热,实现系统对被控对象的温度控制,考虑到系统的安全,还设计了继电器保护电路。

参考文献

[1] 王幸之,王雷,翟成等.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千扰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2] 宇.高精度恒温箱温度控制理论研究与系统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 薛定宇.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李朝青.单片机&DSP数字IC技术手册(第二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统计制度研究篇5

【关键词】EDA技术;VHDL语言;FPGA芯片;温度控制系统

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电子设计技术,它是一种以可编程逻辑器件为载体,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对电子系统进行功能结构设计的技术,在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受到广泛关注[1]。EDA技术作为现代电子系统开发具有修改软件即可改变硬件的技术,其具有速度快、可靠性高的优势。现代EDA技术是采用高级语言描述,具有系统级的仿真与综合能力,它主要采用并行工程设计和自顶向下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从系统总体要求出发,分为行为描述、寄存器传输级描述、逻辑综合3个层次,将设计内容逐步细化,最后完成整体设计,这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所以,本文采用EDA技术进行设计方案和仿真、实验[2]。如今市面上普遍流通的是模拟温度控制系统。模拟温度控制系统有着诸多缺点需要改进,例如不稳定性、不精确性,且具有较大的延时性。温度会在设定的温度内较大幅度地来回波动,从而会对酸奶的发酵过程产生影响[3]。因此,本文设计了一款数字温度控制系统对现如今的产品进行改良升级。

1实验

1.1实验目标

通过EDA技术,设计完成一个仿真数字温度控制系统为主的恒温酸奶机,能够根据前端输入的温度信号,动态地调节后端的加热强度,并让温度维持在设定的温度小幅度波动。

1.2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图见图1。系统原理图由前端温度传感器、AD转化、键盘输入、FPGA处理器芯片、DA转化、后端加热模块组成。前端的温度经过温度传感器采集,成为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经过AD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入到FPGA芯片处理器中。芯片将该数字信号的值与键盘键入的温度设定值进行动态比较,并给出相应的数字加热强度信号。该数字信号经过DA转化成模拟信号,传输到后端加热模块进行加热。在本次实验设计中,我们主要对FPGA芯片处理器进行编程设计。从前端电路采集到的温度,以电压的形式输入到A/D转化器。前端温度采集电路的电压与真实温度的关系见式(1)。其中,IN0-IN7中任意一个输入信号,D0-D7输出数字信号到FPGA芯片。ALE、EOC、OE、ADDA-ADDC与处理器连接控制ADC0809的工作状态[4]。处理器输出的数字信号需要经过DA转化成模拟信号再传输到后端去。在这里我们选用的D/A转化芯片是DA0832(包含DI0-DI7、CS、Xfer、Iout1-2、Rfb、Vref、ILE、WR1-WR2、Vcc、AGND、DGND共20个引脚),其引脚图见图3。DA0832芯片的工作原理与AD0809类似。WR1、WR2接地,ILE和CS连接控制芯片,Iout1-2输出模拟电压信号。按键输入在本实验方案中,将连接两个按钮,以二位二进制编码的形式向处理器传输加和减数据。同时该模块还将能把通过按键调节后的数值,以式(1)中的形式将键入的值转化成模拟形式传输到处理器中。

1.3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中,重点设计开发FPGA处理芯片。本文将FPGA芯片分为3个模块,分别是处理高频晶振的分频器模块ctl、处理外接键盘输入的键盘模块key、接收ADC0809信号并将加热信号传输到DA8032并对这两个芯片进行控制的ADC模块[5]。最后将3个模块连接在一起生成最后的control电路模块。1.3.1ctl模块ctl模块是有一个64分频的分频器,它的主要任务是将20MHz的晶振频率分频为较低频率312kHz信号。根据其功能,用VHDL语言编写实现其功能,并在QuartusII中生成电路图。该模块的仿真波形见图4。仿真波形证明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可以看到,输入振荡信号每经过64个周期,输出振荡信号变反转跳变一次,从而达到64分频的目的。20MHz的振荡源经过分频以后变为312kHz,设计达到预期。1.3.2key模块Key模块的任务是接受按键传递的二位二进制编码,同时生成设定的温度的模拟信号值,将这个值分别传递给显示器和处理器。根据其功能,编写VHDL程序并得到电路图。根据其功能,得到仿真波形图见图5。输入的二位二进制编码位[01]时,输出的两个值不断增加,而当编码跳变为[10]时,输出的两个值也不断减小,两个输出的值也满足式(1)中的关系式。设计满足预期。1.3.3ADC模块ADC模块的任务是接收ADC0809的数字信号,并调整控制ADC0809和DA0832芯片。同时能将接收到的实际温度和设定温度比较,最后将合适的加热强度信号给到后端的D/A转化模块。设设定温度为X,AD0809输入的温度信号为Y,输出到DA0832的加热强度信号为Z。根据设计要求,我们得到下式(2)~(5)。Z=0(X<Y)(2)Z=255(10<X-Y)(3)Z=128(5<X-Y<10)(4)Z=5(X-Y=5),Z=4(X-Y=4),Z=3(X-Y=3),Z=2(X-Y=2),Z=1(X-Y=1)(5)根据其功能,用VHDL语言编写实现,并得到电路图。其波形仿真图见图6。根据仿真,该模块能够根据设定的值wendu和实际的温度din[7..0]进行比较,并动态调节输出加热强度dout[7..0]。波形图中,wendu端设定的温度为104,即41℃。这时,当温度信号为90时,X-Y>10,所以全力加热,dout为255。当从AD转化器输入的温度信号为95时,5<X-Y<10,所以半功率加热,dout为128。当温度为99~103时,X-Y≤5,所以小功率加热,dout的幅度从5变化到1。当输入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便停止加热,dout为0。综上所述,ADC模块达到了设计目标。1.3.4control模块成功设计3个模块之后,进行下一步的设计操作。将上述3个模块按照功能连线组成了control总控制模块。其连电路图见图7。

2实验结果及分析

对经过连线后的control模块进行仿真波形模拟。图8是仿真的波形结果。从外界接入20MHzCLK信号,芯片正常工作。当jiajian的输入信号为[01]时,设定温度xianshi不断上升到41℃。参考式(2)~(5),当从AD转化器输入的实际温度值,即输入端wenduchuanguan为90时,X-Y>10,所以全力加热,DOUT为255。当实际温度为98℃时,5<X-Y<10,所以半功率加热,DOUT为128。当实际温度为99~103℃时,X-Y<5,所以小功率加热,DOUT的幅度从5到1变化。当实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便停止加热,DOUT为0。最后,jiajian端置为[10],设定温度不断下降,这时X<Y,DOUT为0。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仿真设计成功达到预期,实现了根据前端的温度动态调节后端加热强度的仿真设计要求。

3实验不足和改进

该实验最大的不足是缺乏实验环境,不能把仿真模拟的程序下载到FPGA芯片中进行实际的连线和测试,因而缺乏真实的数据和结果。只有理论和仿真数据,无法验证设计的完成度和温度调节的精确性。另外,仿真的结果也有不足之处。当外界温度从传感器和AD转化模块传输到处理器进行处理,再到根据温度输出模拟信号的过程中存在延时,不能做到完美的实时响应。

4结语

本文运用了EDA技术,仿真模拟了数字温度控制系统,从而对现在市面上的模拟温度控制系统为主的酸奶机进行改进。经过实验设计,验证实验设计,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并分析不足的步骤,最后设计仿真出了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改进了现如今的酸奶机温度控制系统。遗憾的是缺乏条件,不能在实验室中验证仿真功能。

【参考文献】

[1]肖逸.家庭条件下“酸奶的制作”[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6):99.

[2]耿振华,久元溦,汪瑜,等.一种基于FPGA的高精度温度控制电路设计[J].电子制作,2020(Z1):11-13.

[3]徐志军,王金明,尹廷辉.EDA技术与VHDL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11.

[4]孟宪元,钱伟康.FPGA现代数字系统设计:基于Xilinx可编程逻辑器件与Vivado平台basedonXilinxprogrammablelogicdeviceandvivadoplatform[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1-2.

[5]张辉,郭玉会.基于FPGA的温度控制器设计[J].电子科技,2012,25(12):62-65.

统计制度研究篇6

(一)、会计部分

1.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2.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3.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4.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5.试论人力资源会计6.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7.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8.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9.论会计的国家性和国际性10.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11.试论重组会计12.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13.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于问题的思考14.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15.论会计目标16.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17.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18.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19.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20.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

2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22.合并会计报表研究23.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24.债务重组会计研究25.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

26.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27.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

28.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29.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

30.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31.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32.关于期货会计的探讨33.试论会计环境34.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35.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36.试论新《会计法》下的会计监督体系37.新《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要求38.试论会计法律责任

39.股票期权会计研究

(二)、财务管理部分

1.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2.企业配股财务标准研究

3.资本成本决策研究4.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5.经营者薪酬计划6.管理业绩评价体系7.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8.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9.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10.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11.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12.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13.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14.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15.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16.关于企业价值研究17.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18.企业并构财务问题研究(题目宜具体化)19.企业/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20.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21.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

22.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23.企业投资结构研究24.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25.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26.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

27.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28.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29.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

30.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研究31.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32.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33.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

(三)、管理会计部分

1.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2.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3.投资决策分析方法4.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5.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6.关于ABC法的研究

7.责任会计的研究8.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9.标准成本的研究

10.战略管理会计研究11.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12.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13.关于敏感性分析14.关于成本控制方法

(四)、审计部分

1.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2.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3.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4.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5.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6.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7.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8.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9.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10.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1.比较审计初探12.论经济效益审计13.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4.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15.对验资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6.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17.审计工作策略探讨

18.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19.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20.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21.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22.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23.论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24.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25.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可选一个准则进行研究)

(五)、会计电算化部分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

3.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4.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6.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7.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8.网络会计研究

统计制度研究篇7

刚才,**副会长作了理事会的工作报告,既总结了去年学会的工作情况,也提出了今年学会的工作思路,报告已经过常务理事会讨论,希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和落实。这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理事、常务理事和秘书长的增补、调整议案,并表彰了获得全省优秀审计论文和优秀调研文章的单位和个人。在此,我代表省审计厅和省审计学会,对为推动学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全体理事以及通过你们向审计学会的全体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的学会工作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绩,离不开各位理事的共同努力,离不开**作为我国改革发展前沿阵地这样一个大背景、大环境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离不开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的创新和实践,也离不开全省关心和支持审计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的信任和支持。从学会内部来讲,作为一个群众性的学术研究团体,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缘于在“抓住重点、关注热点、突出难点、服务实践”方面的不懈努力,这为**的审计理论研究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也通过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进行总结和提高。**副会长对审计学会的具体工作已经讲得非常到位,思路、理念、工作要求、目标都已经非常明确,我不再多说。这里我想结合审计学会的理论研究工作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审计理论研究的形势和任务

(一)审计理论研究的形势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必然推动中国特色国家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也决定了审计理论研究必须不断地创新。我国实施的是渐进式改革的路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国家审计制度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也决定了我国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只有借鉴,没有“拿来”;只有创新探索,不可能“坐收渔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法律法规将随着改革发展的进程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和完善,逐步实现动态的平衡,这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因此,审计理论研究也必然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绝对不能静止,静止就没有生命力,就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就难以进一步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第二,“免疫系统”理论的提出,必然要求加快推进对国家审计理论的研究。在20**年初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初步提出了“免疫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随后,在中国审计学会南京理事论坛上,又对“免疫系统”理论作了解读;在今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对“免疫系统”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完善。目前,“免疫系统”的基本思路和观点已经得到了总理的充分肯定。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国家审计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目标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免疫系统”理论的提出,将极大地推动国家审计理论的发展和中国特色国家审计制度的建立,必然会对国家审计乃至整个审计理念产生根本性的调整和变化,对国家审计的制度设定、法规体系、审计方式、审计手段、审计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留下很大的探索空间,对国家审计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如果说国家审计经过25年的实践和探索,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审计道路,国家审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话,那么,下一个阶段将是国家审计理论进一步创新,国家审计制度进一步上新台阶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对建立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次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阐述了国家审计作为“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即预防功能、抵御功能和揭露功能。在这个前提下,审计理论研究必须围绕“免疫系统”理论的思维方式、发展路径进一步深入探讨,因为“免疫系统”理论还是一个初步的框架,很多方面的制度、法规体系、管理手段和方式都还没有和它相对应、相配套,真正内化为审计实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现行的国家审计一整套的制度和方法脱胎于传统的国家审计,还是以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理论为基础,国家审计要重构一套理论体系,工作量非常之大,需要研究的问题非常之多。否则,理论研究若仅仅浮在表面上,而不是真正把它落实在审计实务中,可能就会使这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途夭折,或者得不到社会整体上的认同。

审计署领导要求**的审计创新要走在全国的前列,为全国的审计创新奠定基础,当探路人的角色。因此,**的任务更重、更艰巨,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研究,才能够有所作为。**在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免疫系统”理论后,马上进行研究和解读,根本意义就在于此。但是这样的解读还是很初步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在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我提到要发挥审计的主动性作用、整体性作用、预防性作用、促进性作用、批判性作用和开放性作用。实际上,主动性作用和整体性作用是履行审计责任的根本要求,主动性是一种道德责任,整体性是一种社会责任。预防性作用、促进性作用、批判性作用分别和刘家义审计长讲的预防功能、抵御功能、揭露功能相对应。开放性作用则是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和增强审计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根本要求,也是国家审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从审计理论研究来说,还要从更深的层次、更宽的领域进行研究,进一步深化,并使审计管理和其他方面与之相衔接、相配套,才能真正地使这套理论体系在实践中得以认真的贯彻落实。要把“免疫系统”理论内化为审计实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审计实践创新的动力源,真正推进审计事业向前发展。

第三,**审计创新实践对审计理论研究的需求。**省的审计工作经过连续几年的创新和转型,在“三个突破”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转型中取得的实践成果和成功经验还需要通过理论研究来总结提炼、巩固拓展和放大延伸。一方面,“三个突破”是先有实践后有理论,即先经过实践的创新和突破,然后再进行总结和提炼,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还必须通过理论研究的方式使之逐步地固定下来,形成规范的工作机制。当然,固定下来不是说不发展了,固定下来后还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使之真正成为指导审计转型的工作规范。另一方面,在“三个突破”取得进展后,审计管理、审计队伍建设、审计法规体系、审计操作办法、各专业审计创新、审计质量控制方式、审计流程等等都需要进行调整、创新和完善,而且必须同步跟进,这就需要通过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一些规范,再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完善,这点非常关键。总之,我们必须统一认识,不要觉得任何事情都要从实践探索开始,有的可以先实践后总结,但有的必须理论研究先行,再进行实践,这样才能进行互补,才能共同促进审计事业向前发展。

(二)审计理论研究的任务

第一,在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中有新作为。这是审计署领导对我们的要求,也是中国审计学会的领导对我们的要求。**四次在审计署重点课题招标中中标,这些中标的重点课题主要就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审计制度,特别是去年和今年中标的《国家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和《“免疫系统论”导向下的国家审计管理研究》两个课题更是如此。所以,在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中有所作为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任务,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探索不仅是为**审计的发展而努力,而且还要为建立一个比较规范的国家审计制度而努力。

第二,在推动和构建“免疫系统”理论**化上有新思维。从近几年审计创新转型的情况看,我省围绕加快审计转型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思路和方法,与刘家义审计长的“免疫系统”理论的精神实质是相吻合的。今年的审计署司局长和省级厅局长培训班上,我作了一次专题讲座,将“免疫系统”理论和**审计的实践相结合,得到了署领导和与会人员的肯定。目前来看,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教条式的理解和解读“免疫系统”理论,专门去研究它有几种功能,是内生性的还是外生性的;或者纯粹从医学角度去解读它,那可能就要钻牛角尖,就难以取得突破。最简单最根本的理解是,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为了维护人体的健康和安全,国家的“免疫系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健康和安全,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就容易理解,容易在实践中有所突破。要着重研究国家审计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有什么责任,按照这个责任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和措施来防范大系统的风险、保障大系统的健康。**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是有差异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对“免疫系统”的需求也不尽一致,因此,要立足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求,立足于**审计创新转型的基础,尽可能在“免疫系统”理论**化上进行探索和努力。

第三,在建设和完善具有**特色的审计创新体系上有新突破。**的审计转型应该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实际的审计创新体系,审计理论研究也要围绕这个创新体系来进行,这是核心,也是中心。如果偏离了这个目标和方向,那么我们的很多研究可能就不一定能够迅速被大家所理解、所关注、所运用。目前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对国家审计的理论研究确实存在滞后现象。国家审计的理论研究借助社会审计的理论形成了现在的基本框架,比如审计质量控制等工作机制都是按社会审计的原则来设定的。当然,审计署也一再要求有关司局和署科研所对有关的机制、体制、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直至重构,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审计创新转型的实际需求,围绕建立“五大工作机制”进行研究和突破,特别是要针对不适应审计发展和创新的突出问题进行攻关,真正做到有破有立、能破能立、敢破敢立,在建设和完善**特色的审计创新体系上有新突破。

二、审计理论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审计理论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两个:

第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承担“免疫系统”责任的实现形式。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系统,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才能进一步研究具体的功能和发挥作用的途径。国家审计是对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行使国家的财政权力和财产所有权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架构下,国家审计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果这些问题研究透彻了,那么很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同时,由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因而,国家审计的制度设定、法律框架、承担的责任也应该是有自身特色的,当前在涉及审计的法律法规、系统职能、责任界定等方面还没有很好地与中国特色衔接,所以在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实践中往往会受到制约,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解决国家审计根本制度框架问题,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第二,**现阶段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理论体系和实务操作规范。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现实的需要,近期就可以迅速地开展,并逐步地完善并形成体系,使理论研究真正为实践服务。

今年审计理论研究的重点主要有三个:

一是以“免疫系统”理论**化为核心来完善**的审计创新体系;二是以全部政府性资产的研究为先导来推进审计转型的深化;三是以审计管理的研究为重点来促进适应审计转型要求的管理机制的建立。

三、审计理论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一)解放思想,敢闯,体现审计理论研究的前瞻性

传统的思维如果不能迅速地解放出来,或者说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传统的思维上,那就谈不上理论的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确立理论研究“无”的思想。要针对审计实际,按照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要求来进行“无”的探索和研究,要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论研究的氛围,大家可以围绕核心各抒己见。这里的“无”是指围绕核心问题,又不能受制于现有的法律和规章的束缚进行研究和探讨,如审计管理研究如果受制于现有的文件规章的束缚,就无法创新和发展。因此,在理论研究方面完全可以放开一些,当然,在审计实务方面要谨慎一些。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研究是为实践服务的,同时,理论研究也可能是一种积累和储备。应该看到,有些研究成果从目前情况看是需要的,但在某些法律制度没有调整之前难以实施,这就可以作为一种理论储备。特别是研究刘家义审计长的“免疫系统”的理论和观点的时候,确实有必要在一些问题上有所突破,如果都按照老的传统、老的习惯、老的思维来研究,那么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免疫系统”理论**化的体系。所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闯,体现审计理论研究的前瞻性。

(二)把握规律,善于补缺,体现审计理论研究的针对性

要按照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国际审计的发展规律,特别是国家审计的发展规律来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要找准研究方向,按照规律指定的方向来进行研究和创新。在研究过程中要寻找“短板”,善于补缺,善于发现理论研究或审计实务中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联合攻关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免疫系统”三大功能中,审计机关发挥揭露和抵御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发挥预防性的功能是最难付诸实行的。不仅是国家审计,而且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也都存在这个问题。预防也是“免疫系统”的核心功能,在实践中执行时,会冲破很多原有的审计规则,需要进一步研究形成一些实用性的规范,实际上是当前落实“免疫系统”理论的一个“短板”。把这个短板补长,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三)大胆探索,贴近实务,体现审计理论研究的实践性

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理论研究都必须根据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大局,紧贴审计实践,立足于服务审计实践,特别是省以下的审计机关,如果空对空研究一些纯理论而又无法操作的东西,这样的理论研究是浪费资源。所以省以下的审计研究工作者更应该结合审计实务,找准实务中的突出矛盾、突出问题进行研究。去年、今年立项的一些课题,特别是省厅的一些综合性的课题,主要就是针对审计实务的需求来选题的。这样的研究才有生命力,才能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才有更多的审计实务工作者和审计理论工作者感兴趣。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审计理论研究怎样能够更好的跟审计创新转型的实践相结合,两者互相推动,同步向前发展。有的方面应该通过审计理论研究来推动实务创新,有的方面应该通过实务创新来推动和完善理论研究,两者都很重要。比如全部政府性资金是先实践后理论,而全部政府性资产由于其复杂性,必须是先理论研究,再推动实践,当然在实践中可以先行进行一些试点。

(四)善于总结,注重集成,体现审计理论研究的综合性

目前,各级审计机关包括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创新点很多,成果也很多。审计成果主要有两类,一类属于公共产品,即要向党委、人大、政府、社会提交的审计报告及有关信息,这一类近年来大家已经形成共识,全省各级审计机关都比较重视,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类成果是审计机关内部经验的集成,这类成果是提升审计机关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所需要的,但在这方面还做得很不够。经验集成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汇总各方面的资料,还需要一根主线将这些零散的资料串起来,这就需要理论研究发挥作用。如审计管理研究,如果没有主线,那最终就形不成一个体系。所以,要把各地的创新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和集成,使之能够指导实践。一直以来,审计机关不太重视工作经验的总结和集成,当然,低调一点、务实一点是好的,是审计机关的一种特点,也是应该保持下去的优良传统。但是,审计机关的很多经验和成果是可以互相借鉴的,如果加以总结和提炼,很显然可以马上发挥作用。尤其大家要看到在审计转型的过程中,各级审计机关包括省厅各个处室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升也是不平衡的,这一系列的不平衡需要通过整合、集成审计机关的经验、技术方法、好的做法,当然也包括整合各地的一些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来解决。

(五)与时俱进,形成框架,体现审计理论研究的系统性

国家审计机关必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调整自身的思路,不断地研究审计的重点、内容和方法,也需要随着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来推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随着国家审计理论的重大突破来不断推进我们的审计理论研究使之能够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保持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通过与时俱进的研究,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通过全省上下各级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力量和审计研究人员,特别是高校的审计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分年度、分课题、分重点,逐步实施,形成一些整体性较强的理论研究成果。**省连续几年提出创新转型,虽然形式和一些具体的内容有变化,但是核心内容没有变,这是因为只要看准了方向,并持续地坚持下去才能出成果。如果经常变换思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后将一事无成。当然,思路一旦提出也要与时俱进,每年赋予它一些新的思想和新的内容。因此首先要明确思路,思路明确后,不同的阶段确定不同的研究重点,最后将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集成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创新体系。

统计制度研究篇8

关键词:基本建设 设计阶段投资控制计算统计规则

1. 投资控制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

基本建设项目的五大控制目标包括:安全、质量、投资、工期和环保,投资是其中一项主要控制指标。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是指在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包括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交易阶段以及实施阶段等,把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批准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实现的过程。它是建设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而影响项目投资最大的阶段则是决策和设计阶段。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75% ~9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10%~35%。显然,项目投资控制的重点在于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就在于设计阶段。在整个基本建设链条中,设计单位发挥着源头性、基础性作用,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从设计单位的角度进行投资控制,主要内涵是指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工程投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投资限额以内的过程。投资控制的水平在影响项目决策和进程的同时也是衡量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是在基本建设项目设计中,专业分工细致、接口繁杂,每个专业都对项目投资有所影响。因此,能否协调各专业做好整个项目的投资控制,也是衡量设计水平、检验设计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而投资控制是与每一个专业设计工作密切相关的。

近年来在大规模基本建设过程中,我国已经在投资控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包括管理方法、设计流程、专业接口以及针对影响投资关键问题的处理措施和方法等,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设计理念方面,存在重工程、轻经济,重设计、轻勘察的认识;设计方案、标准和措施等的不稳定、不合理造成投资不合理;工程数量计算统计不实、不准导致概算编制的偏差;概算编制与设计标准、设计方案不匹配;变更设计的范围、类别、工程内容与相关规定不符;生产流程的管理方面存在效率不高、沟通不畅等问题。

分析原因,在客观方面主要有勘察设计周期不合理导致勘察设计深度不够、“三边工程”等,但下面主要从主观方面按照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由于上述原因严重制约投资控制质量和效果,导致设计过程中,往往是概算编制基本完成,总投资汇总出初稿之后才发现投资过高或超过上一阶段的限额要求,而此时各专业设计已经成型,为了控制投资只能被动的修改设计和概算。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各阶段投资控制质量和各专业生产效率。为切实提高我院投资控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将投资控制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进一步提升整体设计水平,提升设计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投资效益。

2. 国内外的投资控制情况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与投资体制、项目管理模式密切相关,投资管理属于被动依赖关系。国际上的项目管理模式,一是形式多样,如BOT、BT、EPC等多种模式,二是发展比较快,这与国际经济形势发展有很大关系,其发展比国内、尤其国内基本建设管理模式快。在国外各种项目管理模式下,负责投资控制的通常是项目管理咨询公司(PM)和工料测量师行(QS)。由于国情、路情的不同,政策层面、操作层面的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前提决定了不能照搬照抄国际上的投资管理方式,但对其取得的先进经验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学习和参照。存在的问题是对国际先进造价管理行业或企业我们以往基本没有接触,知之甚少。

国内基础建设领域,目前进行项目投资控制的手段主要有:决策、设计阶段的方案竞选、设计招标、标准设计、限额设计、价值工程等,施工阶段的工程招投标、控制设计变更、投资的目标控制等。但针对设计部门特点的,特别是基本建设领域,适应于大型基本咨询企业应用的投资控制的研究和方法还未见有相关的系统的研究成果,很多投资控制手段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特别是缺乏针对基本项目涉及专业众多、接口复杂等特点的,可实施、可操作的投资控制技术、管理成果。

但是,随着近年来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开展,在建设管理过程中,我们还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3. 投资控制研究目标

通过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两个方面的综合研究,建立涉及各个专业的综合投资控制体系。将投资控制的理念渗入、落实到各专业具体设计工作中去,改变目前在投资汇总后进行被动控制调整的现状,而是由个专业从设计源头即开展投资控制,提高投资控制工作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4. 投资控制研究方法

投资控制研究从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两方面入手。

在技术措施研究方面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几个典型项目各个阶段设计资料从影响投资的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并辅以专家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和剖析各个阶段、各专业投资控制的关键因素以及我院目前投资控制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技术措施的研究拟针对各专业的设计中影响投资的关键因素,从投资控制角度分专业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从设计源头主动进行投资控制。研究要立足于不同勘测设计阶段的不同要求,体现出各阶段的工作特点。

在管理措施研究方面主要采用对既有流程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针对典型项目深入梳理,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部分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征询、协调、统一各专业的意见和要求,对投资控制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5. 投资控制研究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

投资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包含决策阶段的预可和可研、设计阶段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以及实施阶段的变更设计和清理概算等建设项目全过程。

5.1 影响投资控制的主要因素和存在问题

本项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选取不同建设标准的典型项目,通过查找分析其各阶段设计过程中在投资控制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辅以专家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目前投资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典型项目的研究以该项目的预可研、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等各阶段的估算、概算、预算为基础,具体研究步骤为:

(1) 对典型项目各阶段的投资组成进行分析,查找整理出所占投资比重大的工程项目。

(2) 梳理各阶段与投资控制有关联的工作内容,调查、分析典型项目中相关工作的实际情况。

(3) 对投资比重大的工程项目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可结合不同阶段间的变化情况有针对性的分析影响这些工程项目的因素,在此分析过程还要考虑不同阶段的设计特点,对于上一阶段能够确定的因素,在下一阶段可不再列为影响因素。

(4) 根据影响因素对项目投资影响程度的大小,确定影响投资控制的主要因素。

(5) 结合典型项目的实际设计、实施过程,分析在这些项目中主要影响因素的控制情况,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6) 通过对经验的总结和问题的分析,组织相关专业专家进行研究,确定针对各主要影响因素的控制措施,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在研究过程中不仅限于各阶段概算成果的研究和分析,更要侧重于各典型项目投资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在各阶段设计完成初稿至文件出院之间的调整过程。此外还要重点区分不同阶段的主要控制因素和重点工作:在预可研、可研阶段工作的重点在于线路方案、技术标准、项目规模的确定;而在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重点则是在上阶段批复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限制条件的增加也对投资控制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到了项目实施阶段,对变更设计的控制变成了影响总体投资较大的因素。

5.2 各专业投资控制的主要内容

分专业研究分析预可、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变更设计、清理概算等各阶段影响投资控制的主要内容和因素,提出在设计阶段如何有效提高和保证选择技术标准、设计方案和工程措施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的方法。主要研究步骤为:

(1) 各专业对典型项目各阶段的本专业投资及各阶段间的投资变化进行分析,查找出每个设计阶段影响本专业投资的主要因素和与投资控制相关的主要工作,并按照专业内部因素、上序专业影响进行分类。

(2) 对于专业内部因素,各专业要结合每个阶段的工作特点,提出每个阶段主要因素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要具体、可操作、可检验。

(3) 对于上序专业影响因素,由牵头专业组织协调,研究确定联合控制措施。

5.3 分专业不同阶段工程数量计算统计规则

主要研究方法可以基本现行的不同研究和设计阶段深度要求和概算(估算)编制办法、定额的要求为依据,以各专业工程为研究对象,围绕工程项目的基本单元,尊重勘测设计习惯,来系统梳理工程数量计算原则、方法和深度要求。本部分的研究可借鉴目标管理的工作方式,从设计各阶段的成果要求入手,逆向梳理出对应的工程数量统计的深度和统计规则,从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既满足各方面需求,又减少本阶段不必要的数量统计工作。

各专业的研究过程中需要根据预可研,可研、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深度的不同,配合概预算深度、定额使用的不同要求,整理出各专业分阶段的数量计算、统计规则,特别要理清数量计算的依据和过程。在梳理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那些占投资比重较大的工程,和在已完成项目中工程数量统计出现过的问题。

主要工作步骤为: 1.各专业根据预可研、可研、初步设计各阶段的设计深度及成果文件要求,从编制概(估算)的角度梳理数量及设计要求。2.对已完成的典型项目进行调研,收集在生产中容易出现的工程数量统计的问题。3.对既有的各专业数量统计原则进行梳理,按照设计阶段的不同要求提出分阶段的统计规则。4.对各专业梳理的各阶段数量统计原则进行整合,就其中接口部分进一步明确责任和分工。

6. 结束语

通过对影响投资控制的主要因素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各专业投资控制的主要内容的查找以及分专业研究提出不同阶段工程数量计算统计的规则,可以找出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方法,并可以提出设计单位设计优化的方向,改进投资管理流程,推进标准化建设,全面投资管理水平,为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控制做出贡献。

上一篇:新型农业发展范文 下一篇:医疗数字化改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