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法范文

时间:2023-07-12 11:02:25

统计学法

统计学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法;医学统计学;多元统计学

在1920年美国的哈佛商学院倡导采取了一种十分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方式,称其为案例教学法,此案例法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在医学研究中,如果每个个体有多个观测数据,或者从数学定义,如果个体的观测数据能表为P维欧几里得空间的点,那么这样的数据称为多元数据,而分析多元数据的统计方法就称为多元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学》课程是医学硕士研究生,特别是预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然而《多元统计学》数学理论深奥、统计推导过程复杂,课程内容相对常规统计教学难度较大,本研究,提出适应于《多元统计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更好的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应用到医学科研中[1]。

1 案例教学法在《多元统计学》课程中的重要性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其是以数理统计和概率论为理论基础,以医学理论为指导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该学科的特点为:概念多,公式多,以及内容的逻辑性很强。而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跳过其理论的基础课而直接的进入到应用的课程来进行学习,我们面对统计学的抽象原理以及繁多的公式与大量的数字进行运算,这使得学生们会经常的感到头痛,有时甚至会产生畏难的情绪出来。本研究提出的适应于《多元统计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法,取得了一定成效[2]。

2案例教学法在《多元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步骤

在《多元统计学》课程中,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

2.1案例的前期准备 正式开始上课前一至两周,教师寻找与课程中相关的多元统计分析案例,案例为医学研究相关数据,并把案例的相关材料发给学生们。并让学员们来阅读相关的案例材料,以及查阅一些指定的相关资料与读物来搜集一些必要的相关信息,来初步的形成一些关于案例中有关问题的原因分析与解决的方案。在课程中会使用到国际标准软件,SAS软件,要求学生提前了解SAS软件程序。教师在此阶段列出了一些有关的思考题来让学生们有针对性的开展其准备方面的工作。

2.2准备小组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医学专业、来自不同附属临床医院、工作经历(是否在职培养)等,将学生划分为由5人组成的几个小组。各个小组进行充分讨论,对多元统计数据结构、分析方法、软件的程序代码交换意见,各个学习小组的讨论地点可就近在各个附属临床医院或者校本部。小组以自己有效的方式组织活动,教师不参与小组活动。

2.3小组集中参与讨论 让各小组成员都选派出自己的代表出来,来发表一些本组对多元统计案例的相关分析以及处理方面的意见,尤其是统计分析方法、软件程序、结果的解释等。成员们发言的时间要控制在25 min以内,其在发言完毕后要接受的其他组成员的讯问以及作出解释,而在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也是可以代替发言人来回答其问题的。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意见来,比较其集中的问题以及处理的方式,并组织各个小组来对这些问题以及处理的方式来进行重点的讨论研究。

2.4教师讲授 教师集中这些问题并让个小组来进行集中的讨论,然后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学习的过程和经验,并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对多元统计的理论进行梳理和详细的讲授,结合案例,对难点着重强调。对于医学生熟练使用软件实际操作分析数据,是必要的,教师应该给予重视。

3 开展好案例式教学的必备条件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作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案例式教学法应用于《多元统计学》课程中,在师资、教材、实验环境等多个方面对我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

3.1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多元统计理论功底 为医学生开设《多元统计学》的教师应具有扎实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界对师资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显然,如果没有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具有科研项目背景的师资队伍,是不可能开展好案例式教学的。提高教师的统计水平,有以下3种途径:

3.1.1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有计划地安排教师与医院进行合作,获得医院真实的临床数据用于数据分析、模拟、研究,提高教师的统计分析水平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校内外的项目开发和课题研究工作。

3.1.2优化、改进教师队伍结构 引进、聘请本地区综合大学数学专业的专家、教授担任专业的兼职教师。这些老师往往数学功底、基础理论扎实,能够给学生带来大量的理论知识。同时对本学科医学统计学教师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指导,加大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力度。

3.1.3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术资格考试 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一定级别的、与执教课程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于医学统计学专业教师,可多参加SAS软件认证考试。

3.2要求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多元统计学》的课程实践性要求学校必须配备良好的实验设备,比如,运行速度较快的计算机、甚至刀片机及大型服务器、正版的国际标准统计学软件SAS软件。案例式教学更要求学生要加强实践。对这些设备要加强维护、逐步更新,确保实验的正常开展。

3.3要求学生积极参与 案例式教学的顺利开展不能缺少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要向学生讲解案例式教学的过程和要求,宣传案例式教学的优越性。要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在案例式教学中不断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实践证明,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适合《多元统计学》教学和研究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它可以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开展案例式教学,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压力,更增添了动力和活力。随着师资水平的提高、实验条件的改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不断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案例式教学法一定能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慧,王金权,黄月娥,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2):173-175.

[2]邓月仙,张宝,刘文宝,等.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62-764.

[3]魏芳.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5(12):68-69.

统计学法范文第2篇

笔者探讨的是全校的统计学公共课中案例教学的实施问题,鉴于课程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较多,而分配的教学课时偏少,我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在整个课程中全程或者大量应用案例教学法,于是选择了教材中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章进行案例教学。之所以选择这两章进行案例教学,是因为在这之前已将统计学的大部分基本理论知识介绍完毕,学生已经熟悉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另外与课本中之前章节侧重理论知识不同,这两章内容更侧重统计方法的介绍与应用,更能完整地体现统计学在实践领域中应用时的思路、方式和方法。教改试验班级为经济学院的几个不同本科专业的混合班级,总人数达八十多人,人数较多但是具有比较一致的专业背景,所以我们选用来自经济金融领域的实际案例。此类案例非常多,相应的数据获取途径也很多,我们在选择案例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原则:1.案例所阐述的问题应该具有实际背景和现实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最主要的区别,所以这是我们在选择案例时应该首先考虑的原则。2.案例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清晰的。在课程中,案例是作为一种介绍统计方法的媒介,我们希望学生在使用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统计方法,因此不可选择那些过于复杂庞大的案例,重点在于方便学生厘清思路。3.解决案例问题的所需知识和方法最好能够涵盖已学的所有知识点,并能最后留一些思考和引申的空间。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案例教学,最终目的都为了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如果一个案例能够充分地展现已学知识的用处,在带给学生成就感的同时还能给学生留有一些思考的余地,激发他们学习探索的兴趣是再好不过的了。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与操作

统计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介绍统计方法和思想,是服务于实际案例的一种工具,并不是案例需要解决主体问题。因此在组织统计学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与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案例教学组织方式有所不同。后者更注重从宏观层面分析问题,而统计学更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找出统计方法能够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所在。因此对于统计学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具体来讲,首先,通过教师讲授只包含有少数知识点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在这个层次下,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但是应该有相应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巩固,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后,给出一些较为综合的包含多个相关知识点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给出解决方案,并报告各组的分析结果。该层次下的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由于统计案例的分析离不开统计软件对数据以及模型进行分析,因此该阶段最好放在机房进行,而且应该提前给出案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讨论研究,在上课过程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讲解自己的案例分析过程和结果,各组之间可相互评论。在此,教师可针对报告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者学生的一些好的想法给予适当的点评和总结。最后,当学生对中型的案例分析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路,并对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可以给出更加综合的实际案例,可称之为项目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最终以研究报告的形式给出分析结果,在此层次上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教师可以进一步对研究报告的形式内容,以及分析思路上给予指导和点评。在这个阶段还需要有一个概括总结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来做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来做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该案例讨论当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所讨论的内容,整理案例分析的思路。以上的实施操作思路是一种理想状态,更适合于小班教学。考虑到公共课人数较多,而案例规模不是很大,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寻找解决办法的需求不大,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简化了上述过程,教师先通过一个较为简洁的例子引入讲解知识点以及进行案例分析的思路与步骤,交代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格式与要求,然后给出一个新的案例,学生单独自行分析,并通过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来汇报分析结果,没有以小组形式进行分析讲解。如此操作当然会减弱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但是只要案例选择得当,基本能够达到训练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并非一定要执着于某种形式的教学,因为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只要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就可以不用太拘泥于形式。教师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报告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案例教学的效果及评价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以及其与传统教学的区别,我们需要构建以思维状况的考查为主体的成绩评判与考核机制,改变以往那种以知识积累的考查为主体的机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如无必要一般对学生案例分析、讨论的表现不宜作优劣评价,而应以鼓励表扬为主,要避免学生由于答案对错的优劣而影响对思维过程的关注。评判时,教师要克服主观随意性和自己对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应着重考量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即思路是否清晰)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能否抓住重要问题和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以及从什么角度看问题等等。针对我们上面提到的考核方式,即学生单独分析案例并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完全取决于报告的质量了。虽然老师无法针对报告对学生提出问题用以考察学生对问题的真正了解情况,但是一份好的报告基本能够反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的考察方式是一种介于传统教学法的知识点考试方式与案例教学法中常用的分组讨论报告之间考察形式,非常适合我们统计学公共课案例教学法的尝试,不但考察了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技能的掌握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数据定量分析是目前各个学科都在积极提倡的科学分析方法,因此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统计学这门公共课,另一方面各个学科很多时候只是把统计学作为一种工具为其服务,更关心如何能利用它解决自己学科中的问题,而对于方法背后的统计学原理并不是很重视,以上情况导致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适合统计学公共课的教学方法。笔者在统计学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种折中状态的案例教学法。选择规模适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和训练,考核方式采用学生单独分析案例并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放弃了案例教学法经典的小组讨论形式来对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这种折中的案例教学法虽然解决了公共课课时少内容多的困难,但是由于限制了案例的规模以及考核的方式,所以并不能完全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一方面不能用大型的综合案例来训练学生系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无法考察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陈述问题的能力。我们的实践表明经典的案例教学法适合小班教学,对于公共课的案例教学法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统计学法范文第3篇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工程实用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它在经济、管理以及系统分析与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因此,《应用统计学》课程已成为普通高等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3]然而,对于《应用统计学》的教学,尤其是部分高等院校要求对《应用统计学》采用双语教学后,《应用统计学》以其知识点多、公式多、推理过程复杂等特点,给《应用统计学》的课堂教学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经过长期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在总结归纳现有的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我校《应用统计学》课程小组提出了自助式的统计学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重点对自助式教学方法的理论和特点进行阐述。

1 自助式教学的基本方法

自助式教学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以全面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中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4]为基础,在教员对统计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教学引导的基础上,以学员为中心,进行统计学的学习、教学、评价和质量控制,达到使学员理解统计学知识、掌握统计学方法的工程应用的目的。

1.1 自助式学习

应用统计学具有知识点多、公式多等特点,在教学中若将所有的公式都进行推导,则难以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自助式学习则是要求教员在讲述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由学员依据基本原理进行相关公式的推导。如在非参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数检验一章,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是“秩”,学员只要掌握了“秩”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则就可比较容易的采用与参数检验类似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方法,[5]完成相关公式的推导。如对于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计算,[6]只需将pearson相关系数中的定量数据用两个变量的秩替换,即可得出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其他相关公式都是以此为基础得出的。

自助式学习方法的优点是:学员只要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则可以通过基本的代数学知识,比较容易的完成相关公式的推导,而不需要记忆复杂的数学公式,从而降低学习的枯燥性。

1.2 自助式教学

自助式教学即是在教员讲述统计学基本原理和使用技巧的基础上,由学员自修完成统计学软件的学习。要求学员在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的描述、解释,以及相关的统计推断工作。《应用统计学》对管理工程、系统工程等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而言,教学与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应用”上。因此,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对统计学原理的说明;另一方面要注重向学员分析、讲述统计学中不同方法的使用环境、使用要求,并且适当地通过管理、工程等中的案例讲述统计学的应用。辅助统计学应用的最为有效的工具是统计学的相关数学软件,如spss、matlab、r等。[7]spss以其简洁直观的操作界面受到各行各业人员的青睐,目前全球已有近30万用户,是最受欢迎的统计软件之一。所以,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对统计学软件使用方法的说明,增加学员对软件输出结果的判读能力。

自助式教学的优点在于锻炼学员的动手能力和统计软件的使用技巧,通过自助式教学,学员一方面可以加强对统计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地在教员的指导下完成统计学软件使用的学习,从而为以后统计学理论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1.3 自助式评价

自助式评价是变教员的作业分析、课堂讲述为以学员为主进行统计学习题和案例的分析,使其掌握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自助式评价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1)基于软件的自助式评价,即对于课后的习题,要求学员采用手动求解和软件求解两种方法完成习题计算,然后对两种结果进行比对,若结果不正确,则分析错误的原因。(2)基于小组的自助式评价,即在教学过程中,将学员按一定的比例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然后,由小组集体收集相关的统计分析案例或者教员给出统计分析案例,组内的成员则通过讨论完成案例的分析,在讨论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互相启发,完成案例的分析。最后,由部分小组对其分析过程和分析方法对全体学员进行讲解。

自助式评价的优点在于,学员可以通过主动的分析问题,明确自身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学习的不足。另一方面,自助式评价可以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可以提高学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员的主动参与性,[1]并且增加学员对统计学方法的统计实践分析能力。[3]

1.4 自助式质量控制

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而言,统计学的教学是一个“过程”,服务的对象是授课的学员,其产品是统计学的教学成果,教学成果的质量水平是由其教学过程决定的。因此,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学员能理解、掌握所讲授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教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员对所讲授知识的理解能力、注重学员的课堂和习题反应。自助式质量控制,就是要求学员主动的通过调查问卷、阶段小测验、阶段学习报告、课后习题等途径收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向教员反馈。而教员则需要通过集中讲述、课后答疑等形式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确保及时解决学员的疑虑、理解中存在的偏差,保证教学的质量。

自助式质量控制的优点在于可实现对统计学教学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学员掌握教学内容。

2 自助式教学法在应用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通过课程教学小组的长期的教学实践与学员的调查反馈,我们认为自助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将该方法与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时,可以使得学员快速、有效地掌握所学统计学知识。但运用自助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要重点关注如下问题。

转贴于论文联盟

2.1 要注重教员的引导作用

自助式教学强调学员参与教学,强调学员自助学习、推理。但并不等价于要求学员自学。在自助式教学过程中,教员要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员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引导学员掌握统计学的使用方法,并且要通过质量控制,收集和分析学员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2.2 要注重在理解中学习

统计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记住公式不等于学会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的学习在于要求学员理解所学的知识,掌握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技巧,因此,自助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强调通过学员的自助式学习,使学员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技巧。

2.3 要注重学员的反馈

在自助式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采用相关的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疑惑,并及时给予解决。这样才能提高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3 结语

统计学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统计学 教育 教学

一、前言

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统计学数据分析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应用过程中,需要以形象的案例进行指导,学生对统计学的应用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研究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中的应用,能够为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推动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中的应用发展。根据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内容,需要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量表进行研制,建立量表框架结构编制表。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要按照严格的标准要求进行制定,对教学质量评价表的信度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进行筛选,建立出量表框架结构编制量表条目池。为更好地分析出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中的运用效果,采取抽样调查分析方法,对某职校大二学生数名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法教学,采取同期对照方法,通过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进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结论得出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中取得的显著效果,客观上要求不断完善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以增强案例教学实践应用。

二、案件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通过对实验组与传统非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分析对比,发现案例教学法实践运用中遇到的难题,在看到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应对案例教学法实践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现作如下分析:

(一)尚未健全完善案例教学评价体系

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课堂质量评价表能够科学地测量出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取得的信度和效度[1]。目前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运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学生在课堂案例分析中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和评估性思维。案例教学中的情境模拟,能够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当中,能够深刻掌握课堂学习内容的要点,在增进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实践技能。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合作与信息素质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需要与课堂学习内容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其实际作用,对案例教学法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善,能够进一步确定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范围,便于教师教案准备与管理,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

(二)案例教学创新性发展不足

统计学教学的特点是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才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与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使统计学教学具有生气,学生在案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知识。然而目前,案例教学在课堂中的实际操作性不强,教学案例过于单调,多重教学内容所使用的案例较为单一枯燥,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学习较为被动。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中的应用原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早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教师的案例创新性与时效性不足,将会使得案例教学失去原本具有的教学效果,为增强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中的应用效果,构建多元化的、针对性强的案例教学体系十分必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对案例教学进行创新发展。

三、完善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中的实践应用类型多样,多元化的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中的应用缺乏更为具体和科学的理论依据,针对目前案例教学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对案例教学法的改进提出完善建议。具体如下: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统计学多元实训教学体系

为更有效地培养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应对讯息万变的时展要求,需要增强案例教学法中的实训教学。案例教学法的拓展空间开阔,教师可灵活地运用各类教学资源,设计与时事相关的情境案例,根据统计学教学目标与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案例。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案例,对以往所采用的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加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统计软件升级和开发能力。统计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统计学科体系教学的延伸得到很大的提升,根据统计学运用领域不断扩大的这一特点,拓宽案例教学示范内容,丰富案例教学形式。

(二)正反案例在教学中的创建

正反案例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更强烈的对比性[2]。学生在接受正反案例教学中能够增强其实际操作中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能力,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正反两种案例教学,能够全面地分析问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更为深入,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参与课堂实践互动。正反案例教学的前提是要明确教学内容的相关理论,明确案例实践的可行性,编制有效的评价表、课程案例讨论报告,使正反案例教学行之有效。

四、总结

在分析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可知案例教学法能够增强统计学教学的课堂效果,研究案例教学法,克服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中应用研究,丰富案例教学法运用形式,进一步推进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慧慧.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林区教学,2015(01):8-9.

统计学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统计;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233-02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得实施及最终得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的教学方法。

《统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因其较为抽象,与数学知识联系较大,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学习效果不理想。但这门课程的社会应用性日益广泛,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统计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高职《统计学原理》教学中,如何选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以达到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统计工作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统计工作过程.初步掌握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定量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是职业院校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一改往日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将其中一部分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以探索该课程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及方法。以下是进行“项目教学法”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项目教学法”在《统计学》中的具体应用

1.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项目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方法论学科,统计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理论与方法的讲解,而在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其目标应向应用能力方向发展,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的讲解,更应注重学生数据资料收集能力、高效处理问题能力、准确地预测决策分析能力的培养。应用项目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在教学项目设置上,笔者除了在第一章介绍统计基本理论外,在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及综合统计指标计算及分析过程中,不是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而是采用设置教学“项目”教学方式。如统计调查中布置统计调查任务(项目1)、然后将调查到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项目2)、然后进行统计分析(项目3、项目4……),将统计原理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既有“子”项目,又有总项目,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统计学知识体系的整体理解及掌握.

2. 具体实施过程

(1) 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项目”,打破原来的章节体系,而根据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来确定“教学项目”。这里,教学项目的设计是根据统计实际工作过程及步骤来设置的,教学项目的多少是依据统计工作要求及知识内容多少而设计的,如统计调查工作环节设置一个“教学项目”,而统计指标分析内容设置项目较多。

(2)对学生实行分组教学,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组成小组,各组成员有明确分工,内部设置互相监督机制,力求让小组成员每名同学都能参与“项目”。在学生完成过程项目过程中,老师要协调监督。

(3)由老师来布置教学项目,各个小组编制项目完成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完善。如进行统计项目调查中,老师布置教学项目任务,具体调查方式及方法由每组成员自己来制定,并确定统计调查方案。这个过程由老师进行适当地指导与监督,以防止学生确定的统计调查目标太小或过大,达不到教学要求。

(4) 确定好项目完成时间,以确保教学任务完成,老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时时予以监督。

(5) 最后,课程完成后,要求各个小组对收集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撰写统计报告,要求统计报告中用统计图表来显示。

(6)在进行学生考核过程中,改变以往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及教学项目完成的情况,以老师评定及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法评定,注重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及学习状态来给成绩。

二、应用项目教学法的优点

通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体会到在高职《统计学原理》的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有以下优点。

1.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技能的培养。在《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参与的缺陷,按教学大纲要求,以统计实际工作过程为教学“主线”,以教学项目设置及完成为目标。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统计知识,体会到统计工作在今后工作及生活中重要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为学生今后工作打下良好职业基础。

2.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对统计学知识从感性到理性两个方面形成有机的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每个教学项目时,学生有很强的参与感,会将自己想法融入项目完成过程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一代学生中,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学生个性较强,平时很少有机会走向社会,也很难与社会融合,以致与不少大学生刚入社会很难适应,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要求。在本门课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同学到社会中进行统计调研,使学生学会与社会上不同类型人打交道,提高学生融入社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及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及职业能力。

(三)应用项目教学法应把握的重点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对达到高职《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非常有益。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1.充分做好应用前的准备

在授课前的教学计划中.要对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在规定学时内进行总体规划.既从学习时间上对其开展和实施提供保障,又具体规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标、任务,并按实践项目分层次地规定出教学内容、形式、操作程序、要求及考核办法等。由于《统计学原理》课程特点,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与理论讲授应同时展开,交叉进行。按统计工作开展程序,做到教学过程中,理论先行、实践验证、重点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即首先让学生掌握本步骤工作的指导知识要点,再在实践活动中加以运用,使之具体操作有依据,工作质量有标准,减少实践活动中的盲目性,真正达到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注重实践性,而实践性教学中则融会理论知识的运用,将理论讲授与知识运用有机结合起来的目的.使项目教学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

2.项目教学法应用中注重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师引导性

在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虽在理论讲授时仍以教师为主,但要注重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师引导性,在实践性教学中却应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包括调查小组的组建,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的选定,调查、整理、分析工作的开展,以及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求学生真正地投入实践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活跃理论讲授时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对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老师要及时给予帮助讲解。

3. 项目教学法选题应注重实际可行

统计学原理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时,关键点是调查选题。在题目的选定上,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题目的选定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调查题目最好是与大学生相关及感兴趣的话题,确保调查内容健康向上。具体题目一般由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分析筛选后,引导学生选定。这样,在设定题目时,教师即对调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调查所能取得的数据以及调查分析所产生的后果有一定的预见性,便于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发挥好引导作用。

4. 项目教学过程中应多组织学生讨论

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各调查小组的实作进度,适时组织全班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具体工作畅所欲言,发表自己观点看法,共同解决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和分歧。在讨论中,教师应充分去发现、肯定学生的正确观点,对不正确的,不能简单否定,应给予详细的分析解释。对于较突出的问题和分歧,可以组织全班进行专题讨论、辩论,让学生自己去说服自己,营造一个轻松、团结、友善的学习氛围,以保证项目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

5. 改革课程考试办法

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主要通过试卷考试来完成。在加入项目教学内容后,考核办法也应随之改变,不仅看重理论考试成绩,更应看重实践考评成绩。实践考评成绩中,也不应只注重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的优劣,还应加上项目活动中的积极因素。这样,学生参加项目教学活动,前有引力,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有压力,教师对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考评,自然会有动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用项目教学法是高职教育中《统计学原理》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还需要我们去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李维安.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3).

[3] .发展性课程评价方法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6,(2).

统计学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 统计学课程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0062-02

一、高职统计学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就是要以就业导向,满足岗位需要作为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传统教学往往更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而相对忽视知识的运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更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很难实现学生多元智能的构建与形成。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核心追求不再是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寻找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其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共同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增强兴趣,调动积极性,提高能力。实施项目教学有助于学生熟悉统计工作过程,掌握用统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分析能力。为应对现代社会对多元智能人才的需求,高职统计学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有其必要性。

二、高职统计学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一)设计实用、紧扣专业的项目

教师应设计实用、紧扣专业的项目。项目应根据内容特点有所不同,小项目是单纯针对某一新知识的项目,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内容则设计综合性的项目。设计项目首先考虑设计的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操作的可能性设计项目。最后,项目应为大多数学生喜爱、关注或与专业的学习紧密结合。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在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可以贯穿课程教学过程的综合项目让学生选择: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大学生消费情况及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查(结合专业)实践项目。项目的选取是基于这些是学生个体高度关注、兴趣度高或是与专业结合的问题,而且有很强的实施性、可操作性,实施贯穿统计学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内容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统计工作的四个工作过程内容教学实践,主题明确。

(二)确立分组教学的单位组织学生实践

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常用的模式。特别是综合性项目,项目涉及面广,难度较大,有一定的综合性,没有小组的合作难于开展教学,实施分组教学,学生们各有所长,知识的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有序组织活动,让学生学会分工,分工是成功合作的基础。

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根据班级情况以学生自愿的方式,让学生在考虑合作性、互补性等条件下组合小组。分组前我们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对象分析,要熟悉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分组时可以根据分组的数量和成员的人数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教师根据情况适当引导调整。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一般每组3至6人,使每组好、中、差,不同特点的学生搭配合理,构建互补型的团队,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三)重视教师的有效指导

一方面,在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也应该是启发性的,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完成项目的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时,教师应加以点评。笔者在教学时,在学生互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评价结果进行总体评述,引导学生明确评价标准信息,评价过程也是,找出作品的差距,再与实际作品对照,发现具体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利用评价信息,反思学习效果及本课程应该掌握的内容及技能。

(四)教学考核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可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可以体现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及不同内容的表现,最终的评价更客观公平,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实践技能,终结性评价考核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在教学中根据项目完成过程来进行综合评价,涵盖综合素质的职业能力和通用能力这两个方面。

考核教学应主要包括: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反思修改,做到了阶段性评价与终极评价的结合,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的结合。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小组自评、互评让学生确定自己的成就,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特别是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同时,还要积极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与学习过程,以获得持续成长的技能。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中以教师为主的模式,对教师(下转第65页)(上接第62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还要注意几个方面:

(一)系统考虑准备工作

1.整合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目前使用教材及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编排是按照学科体系安排的,比较注重知识的完整性、逻辑性,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使学习者具备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并顺利就业,教学模式改变,为便于项目教学的开展,需要对课程知识根据工作任务进行整合,才能更好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开展项目教学才能兼顾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

2.系统设计教学项目内容、实施方案及成绩评定与考核量规等。笔者在课程中就设计了实施方案,在规定学时内进行总体规划,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进度、形式、操作程序、要求等。

(二)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不忽略理论知识的掌握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生既有熟练的技能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与理论讲授应同时展开,交叉进行。按统计工作开展程序,做到教学过程中,理论先行、实践验证、重点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即让学生掌握本步骤工作的指导知识要点,再在实践活动中加以运用,使之具体操作有依据,工作质量有标准,减少实践活动中的盲目性,真正达到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注重实践性,而实践性教学中则融会理论知识的运用,将理论讲授与知识运用有机结合起来的目的。

(三)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统计学课程在理论讲授时仍以教师为主,但要注重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师引导性,在实践性教学中应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包括学习小组的组建,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的选定,调查、整理、分析工作的开展,以及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学生为主体,以求学生真正地投入实践教学活动。这样有利于活跃理论讲授时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灵活使用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绝不是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教无定法是教学的艺术,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典型的教学方法,它的实施必须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其他相关的教学方法进行,如“引导课文法”、“张贴板法”、“头脑风暴法”、“讲授法”等,但是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客观、正确地进行评价

客观、正确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项目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恰当地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优缺点,让学生掌握评价标准,也是促进学生课程知识、技能的提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万力.对项目教学法在统计教学中实施的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2)

[3]乔学光.强化实践教学突显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4(23)

统计学法范文第7篇

1.1“应用统计学”课程建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使学生系统掌握应用统计方法,并理解其中的统计思想,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除引入案例教学、加强练习思考外,也尝试在统计资料的整理、统计综合指标、时间序列分析、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等方面,引入Excel完成统计计算操作,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采取案例研究、课程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实践教学方式,以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该课程经过近10年的建设,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鲜明的定位,为经济类的本科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主要包括:

(1)稳定、专业化的教学队伍。教学团队中有5名教师,其中4人具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2人具有高级职称。从团队成员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可以清楚地看到高学历、专业化的特点。

(2)先进的教学理念。勤于研究、寓教于乐,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竞争能力为教学特色。团队成员热爱教学和专业工作,勤业敬业。近年来在经济学、管理学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上具有较高的专业造诣。

(3)完善的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具体包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学时分配、课程考核方式、教材及参考书等。

(4)内容丰富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经过多名老师不断地修改补充,“应用统计学”教学课件已经较为完善,另附有大量的实用性强的教学案例和课后习题。

(5)教研论文和教学成果获奖。发表教研论文6篇,主持院级教改立项项目2项。研究成果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4次,其中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1.2“应用统计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100年前,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先倡导并大量实施案例教学法,取得了显著效果并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统计学”中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自行编制或者选择有代表性的、易于理解和解释的案例,学生根据所需知识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在教师引导下得出有益的结论并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地位,不再是教师单一的满堂灌、学生傻傻的当听众,而是师生之间的共同参与、归纳、整理、交流、分析和讨论。现有的案例教学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确实讲过很多“案例”,但授课过程却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学;②教师把例子内容简单介绍,不对案例背景进行阐释,互动讨论环节直接没有或者形同虚设,成了教师的自问自答,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学生被动旁听,无讨论、无分析,只是在听听新鲜之后被灌输相关理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根本无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③大部分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对案例教学并不太熟悉,即便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敦促学生参与案例讨论,但仍有大量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讨论和发言。上述原因,共同导致案例教学陷入两难困境。

2经济类专业“应用统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笔者所在学院的3个经济类本科专业,均开设了“应用统计学”课程,相关专任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系统的案例教学法实施步骤和内容。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法之前,教师们需要进行如下准备工作:①案例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总结;②案例有关行业背景、经济环境背景、制度背景等介绍;③案例内容的阶段划分,每一阶段重点介绍内容、涉及知识点、讨论重点等;④开展案例讨论的时间、内容、过程安排等;⑤案例思考题和作业准备;⑥案例总结和提升。具体实例如下:

2.1相关与回归分析

讲授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相关关系的描述和测度、相关系数的计算、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联系与区别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入某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储蓄关系案例。储蓄可理解为居民收入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分,一般认为个人可支配收入与储蓄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个人可支配收入高了储蓄会增加,反之亦然。以某市2000-2013年的数据为例:①请学生直观地了解基础数据,然后3~5分钟的时间讨论、分析数据的关系,自行在练习本上绘制相关数据的条形图、折线图和散点图;②教师利用PPT动态演示相应图形,并分析可支配收入与储蓄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关系需要计算相关系数来确定,请学生计算相关系数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大小、方向和程度;③请学生根据自己周围的事例来解释相关关系,很多同学会想到父辈身高和子女身高的关系、学习时间和考试成绩的关系、文化程度和平均收入的关系、温度湿度和农作物产量的关系等;④在热烈讨论之后,教师总结知识点并布置作业,比如建立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的回归方程并解释其含义。

2.2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描述

讲授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值,包括描述统计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即众数、中位数、均值等,描述统计数据分布离散趋势的测度值,即方差、标准差、四分位差、极差、离散系数等。在此基础上,引入运动员发挥稳定与成绩案例。在奥运会气手枪比赛中,预赛成绩和决赛成绩共同决定最后的排名。以北京奥运会女子气手枪决赛为例,中国运动员郭文珺因其发挥稳定取得了比赛的冠军。但是,怎样评价一名运动员的发挥是否稳定呢?通过数据分布特征值的测度可以验证这一点:①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比赛的具体数据,请学生分析不同选手的稳定性差别在哪儿,比如有的运动员有几枪发挥极好,但关键时刻发挥失常的一枪却导致功亏一篑,原因是什么;②请学生分组讨论3~5分钟,并结合自己期末考试分数的例子分析一下,成绩的稳定性怎样保证、如何测度;③教师根据本章的知识来总结,计算选手们比赛结果的平均值和方差、标准差,并解释标准差对于稳定性测度的意义;④总结知识点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收集数据并计算方差、标准差。

3教学实践及效果

笔者所在学院,近年来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跟踪国际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加强与国内外应用统计学教育同行的交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研究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等方面,加强本课程的建设,加强师资培养,使本课程成为特色明显、具有一流教学水平的通识教学示范课程。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从一开始的盲目跟从到后来的主动参与案例讨论,课后根据案例内容撰写总结报告并完成习题作业。实践证明,该方法的教学效果良好,绝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和这种教学方法是满意的。所有学生该门课程的平均分数也稳步提升,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统计学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统计学原理;比较法;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1.河池学院硕士专业学位建设基金课题(2015YTB005);2.河池学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2015KTJY11);

3.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LX279)

引言

比较法教学[1]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促使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正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适当地运用比较法,可使学生触类旁通、温故知新.因此,对于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比较法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案例教学法[2]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思考、剖析和辩论,并就问题做出判决的一种模拟性的教学活动.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那样:“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巧妙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使学生达到主动参与、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内容晦涩难懂、易感枯燥乏味又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应采用案例教学法.

《统计学原理》是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对学生统计意识的形成和后续课程的掌握都有较大的影响.它应用性广、理论性强、内容晦涩难懂,常让学生无从下手,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可为了提高考试通过率,在现行的统计学原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无疑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将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统计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

一、统计学原理比较法

统计学原理的比较法教学,是指教师在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由此及彼、温故知新,从而加深对统计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比较法,可使学生温故.例如,在学习完相对指标时,让学生将所学的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及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这六种相对指标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框架的掌握和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温故的目的.

通过比较法,可使学生知新.例如,在学习环比发展速度时,可将环比发展速度与逐期增长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发现这两个概念的相同点是均涉及报告期水平和前一期水平,不同的点是前者是进行除法运算,后者则是减法运算,从而体会新旧概念的内在联系,达到知新的目的.

二、统计学原理案例教学法

统计学原理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一定的实际案例,并加以研究、思考、剖析和辩论,进而加深学生对统计学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法,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例如,在学体、总体单位和标志、指标这两组概念时,可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情境,将生硬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生活情境,从而达到理解基本概念与原理的目的.

通过案例教学法,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调查问卷时,可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施问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又如,在学习相关和回归分析时,可指导学生运用一些常用的统计软件,如Excel、SPSS等,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实例

在本节,我们引入文献[3]中的例子,介绍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数据:2005年全国各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支出情况,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问题:(1)试分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

(2)试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解释参数的经济意义.

分析首先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比较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的区别,以明确问题的处理方向.然后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运用SPSS软件亲自录入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结果,以达到最终目标.

解答(1)根据经济学理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支出之间是有相关关系的,且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自变量,人均支出为因变量.

将数据输入SPSS中,通过选择“图形旧对话框散点/点状简单分布”来绘制简单散点图,所得图形如下:

人均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散点图

从图可以看出,居民的人均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呈现正线性相关关系.

(2)在SPSS中,通过选择“分析回归线性”,进入线性回归操作界面.然后将

人均支出选入“因变量”框,而人均可支配收入选入“自变量”框.有关结果如下:

由表1和表2可知,相关系数R=0.978,两变量呈现高度相关,且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支出产生了显著影响,故可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由表3可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346.046+0.728x.

该方程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人均支出将平均支出0.728元.当人均可支配收入为0元时,人均支出为346.046元,于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可认为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是346.046元.

结束语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文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探讨了《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的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以进一步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由此及彼、温故知新、掌握对概念原理的理解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对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综上,教师在《统计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巧妙地运用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群,王振林.“比较法”在《统计学原理》中的初探[J].科技资讯,2007(04):122.

[2]闫春,刘伟.统计学专业《统计学原理》课程案例与实践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1(01):25.

统计学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PBL教学法;医学统计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79-02

一、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基于问题式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巴罗霍华德・巴罗斯(Howard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首创并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教学[1]。在20世纪80年代,PBL教学法从医学教育领域扩展到其他健康相关领域,例如药学、护理学和兽医学等。从20世纪90年代起,它开始扩展到非健康问题领域,例如艺术、人文学科等。也就是在此时期,PBL教学开始出现在统计学的教学中[2]。PBL教学法是一种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倡导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3]。其基本要素包括:①问题。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中,设计情境问题是PBL教学的基础。在医学统计学中,需要筛选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吸引力的生物医学资料作为分析案例,从中提炼统计学问题,用于学生思考和自学。②学生。PBL教学法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分工合作分析案例,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③教师。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角”,不提供问题的答案,其作用在于设计合适的问题,引导课堂讨论,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表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反馈。近年来,PBL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终身学习者等方面已被广泛认同。

二、医学统计学开展PBL教学的必要性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4]。由于生物现象的变异较大,各种影响因素又错综复杂,故需运用统计方法透过偶然现象来探测其规律性。因此,医学统计学是进行医学科学研究必需的手段。当前,我国医学统计学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全程“灌输式”教学法。虽然教师能把知识快速准确地传授给学生,但是由于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及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尤其是遇到实际医学问题时,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应用所学的统计学方法。这一结果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灌输,而忽略或者没有足够时间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医学生而言,其专业背景并非是数理统计和概率论。因此,本课程的目的并非是让学生去掌握统计方法背后的数理统计理论基础,相反,这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将来从事医学研究的医学生而言,如何选择恰当的方法并合理地解释结果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到现有课堂教学不可能详细地向学生介绍所有他们将来可能会用到的统计方法,因此,培养学生主动查找恰当的统计方法来解决某个实际医学问题的能力,要比详细地介绍几种统计学方法更为重要。基于以上考虑,医学统计学的教学采用PBL教学模式显得更为合适。

三、PBL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初步实践

近年来,本学系坚持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探索PBL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笔者尝试将PBL教学法引入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的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具体实施办法是:①前期准备。PBL教学法基本要点第一步就是问题情境创设和问题的呈现。教师预先根据实际资料设计出问题,确定学习重点,提前一周交给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指定参考书及互联网相关内容网址,便于学生自学。课前先对学生做PBL教学的动员,介绍教学安排,让学生有一定思想准备,并对学生进行分组。②问题探究和解决过程。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原则,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分工负责不同的内容。通过网络资源、图书馆、教科书等途径获取资源,围绕教学案例所涉及的统计学问题进行准备,并在组内开展讨论,形成一定共识。③成果的呈现和汇报。各组根据所收集的资料,针对情境问题经过前期课外准备后,开展课堂讨论,并逐一解答,鼓励发表不同观念,小组间可以互相质疑和辩论。④反思与评价。教师负责引导学生的课堂讨论,并针对学生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澄清,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并分析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PBL教学法的优缺点

1.PBL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而言具有较多的优点:①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PBL教学法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转变成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这样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并成为课堂的主体,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②能提高学生自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BL要求学生针对问题寻求答案,往往要经过提出假设、收集整理资料、检验求证等阶段。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他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寻求答案,并在小组成员的相互讨论中不断思考,从而掌握隐于问题背后的基础知识。此外课堂上所讨论的问题,往往是老师根据实际资料编写而成,学生在讨论解决问题时,也对实际资料的处理有了一定经验。因此PBL教学法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自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PBL教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来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成员工作分工及讨论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观点上的冲突,此时就需要小组成员间充分沟通、协作,共同努力以解决问题。因此,PBL教学能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及锻炼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2.当然,PBL教学法也存在一些不足:①学生基础知识欠扎实。由于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学生将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问题上,因此很容易忽略对知识点的掌握,所以,所学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②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习负担。PBL教学法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前期准备时间约需1周,大大多于普通的课堂学习。因此,在其他课程仍采用传统方式的情况下,采用PBL教学法会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

五、实施PBL教学法的困难与对策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晚,尤其对于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受到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等因素的影响,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①PBL教学需要学生和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彻底转变。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主要依赖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对教师来说也面临着挑战,例如问题如何设置,如何组织、引导课堂讨论等。由于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理念完全不同,因此从国内外的PBL教学实践来看,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还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②当前高校中大多数课程考核仍是以笔试为主,缺乏与PBL教学相配套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建立对PBL教学法推广将起到一定作用,但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仍需进一步地深入开展。③现有教学资源尚不能满足PBL教学的要求。师资方面,PBL教学法要求分组讨论,每组6~8人,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在目前我国师资比例较低的情况下,实施具有一定困难。因此需要尽可能在小班化教学中开展PBL教学。此外还需要加大各种教学资源,例如图书馆藏书、网络资源及配套的硬件设备等。

参考文献:

[1]Barrows H S,Tamblyn R M.The portable patient problem pack:a problem-based learning unit[J].J Med Educ,1977,52(12):1002-1004.

[2]Autin T J A M.Using a problem-based approach to teach statistics to postgraduate science students:A case study[J].MSOR Connections,2009:40-47.

[3]Bland J M.Teaching statistics to medical students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J].BMC Med Educ,2004,4(1):31.

[4]杨树勤.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统计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统计学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163-02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各个领域有关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知识。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应用”各种统计方法解决实际中的统计分析问题。但是由于这门课程的内容枯燥难懂,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学生掌握了统计学理论知识,也很难灵活地将其运用于解决现实中复杂的统计调查项目。这次教学改革所提出的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每个统计调查项目的完成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如何将任务式项目教学法应用于统计学的教学过程成为需要迫切研究的课题。

一、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应用统计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对于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如:讲授法、课堂练习法和实验法,并不太适合应用统计学这门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遇到几个主要问题:其一,因为独立学院经管类学生对于数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不感兴趣,统计学理论知识多涉及数学内容,所以讲授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由于独立学院文科类学生数学功底较差,在学习众多统计学原理或者公式的推导过程时比较吃力。其二,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只能掌握在标准的例题或已知数据的前提下,如何用特定的统计方法来解决某类问题,而现实中的统计调查分析都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当学生面对这样综合性的统计调查问题时,就难以找到合适而妥当的解决办法。

二、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应用统计学“任务式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设计

任务式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不再是教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把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教师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设计一些操作可行的项目,并将这些项目分解为多步骤的教学任务,将任务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培养学生通过完成教学任务而实现整个项目的运作,并在此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讲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掌握所有的教学内容,而且又可以培养相互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

1.选取适合教学所用的统计调查项目,并将项目分解为多个教学任务。项目的选取要以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社会经济现象为材料,既要包含统计学课程的理论知识点,又可以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所选取的项目应具有实用性、操作性、趣味性等特点。教师可以按照完成项目中各个任务时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的讲解来设计教学思路,即通过完成“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项目的选取是该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关键,在选取项目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其一,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适中,项目设计得过难或过易都无法有效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因此项目的选取要确保在学生学习能力范围内可以独立完成,同时也要控制与统计学知识相关性较小或学生现在所学的统计知识无法解决的任务在项目中所占的比例。其二,项目的设计应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保证学生在完成该课程所设计的全部项目后,可以掌握所有的统计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

现实中的统计调查项目一般工作量都较大,数据处理较复杂,使用到的统计方法也非常灵活。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项目需要经过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多个步骤,因此需要学生在熟练掌握众多的统计分析方法之后才能顺利完成。如果要把复杂的统计调查项目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先将项目分解为若干教学任务,以完成各个任务为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构建整个统计学教学体系的目的。下图以一个统计调查项目“据某公司销售额预测广告费”为例,说明将项目分解为各个任务的过程。

2.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导、任务教学法为基础进行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任务式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依据项目中具体任务的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制订实施计划,收集相关信息,自行组织和安排学习行为,逐个解决各项任务所提出的问题,最终实现整个项目的完成。任务式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介绍项目,安排任务。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及其与统计学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在进行统计学教学之初,教师就简略地向学生介绍各个项目的基本内容,包括每个项目中所分解出的各个任务的要求、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要使用到的统计方法、项目最终统计报告的撰写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价值,又可以通过布置完成任务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教师指导下逐个完成项目中的每项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完成项目所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体系来制订教学计划。首先,教师要对基本的统计知识点进行讲解,尽量简化抽象又复杂的原理讲述及公式推导,重点讲解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所学内容完成项目中的某个任务,在该教学环节中,教师只提出任务要求,具体的实施过程一定要学生自行独立完成,对于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工作的任务,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来完成。以图1中“据某公司销售额预测广告费”为例,可以看出该项目的完成需要多个步骤,因此将其完成过程分解为五个任务,每个任务对应一种统计方法,教师在讲到每一个统计方法时,可以把该项目所对应的环节作为教学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

(3)要求学生撰写统计调查项目的最终总结报告。学生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单独完成项目中每个任务,并不能实现项目教学法的目标。需要把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的环节相互联系,得出最终的统计结果,并分析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才是一个完整的统计项目调查。完整的统计调查报告,应包括此次统计调查的目的,项目的具体实施步骤,完成项目中各个任务所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介绍,各项统计任务调查结果分析,该统计调查项目的最终结论及意义。如在图1的“据某公司销售额预测广告费”项目中,学生在完成项目中所有的任务后,需要把各个环节的结果相互联系起来,写出完整的项目总结报告,详细分析说明在该统计调查项目中使用到哪些统计分析方法,每个步骤完成后得到什么结论,项目最终利用销售额预测得到的广告费用为多少。学生通过完成该项目的各个任务及撰写项目总结报告可以掌握多个统计方法的理论知识及其在实际统计调查项目中的运用。

(4)对学生所撰写的项目总结报告进行评定、考核和总结。如果只是安排统计项目的任务,而不对学生最终做出的结果进行评价和考核,很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部分学生会以为只要有个统计调查结果可以应付完成任务即可,不会认真思考和掌握完成每个任务所使用统计方法的具体应用。因此,在任务式项目教学法的最后环节,一定要对每个项目的最终结果进行展示、评定和考核,并将评价和考核结果与学生该门课程的最终考试成绩相联系。在整个项目未完成之前,教师不要公布项目报告的标准答案,只是要求学生利用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按照既定的要求来完成每项任务。在学生顺利解决所有任务,并写出项目总结报告之后,教师再讲解和展示项目中各个任务的标准化完成结果,并详细说明项目具体的测评方法和打分标准。然后按照既定的标准对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定,给出最终分数。最后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项目报告进行讲解,对项目完成过程中所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总结,以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统计学理论知识。

三、总结

在这次应用统计学教学改革中,将任务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有效结合。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新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包括分配具体的教学任务、讲授完成项目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难题时的指导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协作学习的能力,要多为学生创设小组交流讨论的情境,给他们在小组研讨中自由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协商来解决各种难题,以达到全体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

[2]冯冰.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探讨[J].经济师,2013,(1).

[3]程士富,杜金柱.统计学讲义[M].第二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上一篇:高校舞蹈教育范文 下一篇:现代房屋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