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17 16:52:24

统计学管理

统计学管理范文第1篇

1.1统计学的概念

统计学主要是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1.2统计学中的统计方法

(1)测量的尺度。在统计学中测量的尺度又可以分为四种方法,分别是:名目尺度(nominalmeasurements)、顺序尺度、等距尺度(资料间的距离是相等被定义的,但是它的零值并非绝对的无,而是自行定义的,例如:智力、温度的测量)、等比尺度(拥有零值及资料间的距离是相等被定义的)。这四种测量方法在统计的过程中都具有不等的实用性。(2)统计技术。统计技术中一些比较常用的技术有:费雪最小显著差异法、学生t检验、回归分析(regressionanalysis)、相关性(correla-tion)、皮尔森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prod-uct-momentcorrelationcoefficient)、史皮曼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srankcorrelationcoeffi-cient)、卡方分配(chi-square)。

2.营销管理的基本概念

2.1营销管理的概念

营销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或者是组织的目标,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的交换关系,而对设计项目的分析、规划、实施和控制。营销管理的实质是对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性质进行有效的调解。企业营销管理者针对不同的需求情况,采取不同的营销管理对策,进而有效的满足市场需求,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营销管理就是在市场行为中,以营利为目标,把架构、人员、培训、绩效、考评、薪资等众多要素综合制定、优化实施的行为。

2.2营销管理的五种需求

在营销中,企业制定的营销政策,要充分考虑营销政策推行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的是五种需求:(1)营销管理中满足企业的需求;(2)营销管理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3)营销管理中满足经销商的需求;(4)营销管理中满足终端的需求;(5)营销管理中满足销售队伍的需求。2.3营销管理的分类(1)扭转性营销。扭转性营销也称转变性营销,是企业在市场的部分商品或劳务出现负需求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当措施,转变人们的抑制情绪,使负需求变为正需求的营销方式。(2)刺激性营销。刺激性营销也称激活营销,是在市场需求不稳定或缺乏需求的情况下实施的一种市场营销活动。(3)开发性营销。开发性营销是指面对现实中没有适当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消费需求时,企业所爱去的营销对策。(4)平衡性营销。平衡性营销是指设法让调节需求和供给达到协调同步。(5)恢复性营销。恢复性营销又称再生性营销和提升营销。它是指面对产品或服务处在“需求下降”的通道中企业所采取的营销对策。(6)维护性营销。维护性营销是指当产品或者服务处在饱和需求的状态时,设法维护需求和销售水平,防止出现下降趋势的企业所采取的营销措施。(7)限制性营销。限制性营销又称降低性营销或低调性营销,它是指面对超过了企业的供应能力的产品或服务时的企业营销对策。(8)抑制性营销。抑制性营销是指当出现产品或服务有害需求时的企业营销对策。

3.统计学在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3.1统计学应用在营销管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营销管理的各个方面也都在不断发展着,例如:营销管理的全球化、信息化的营销、个性化的营销等。而统计学是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而参考。从而统计学被应用在营销管理中,营销管理中的各个方面的决策所需要参考的信息都是要从统计学所分析的数据中或者是通过统计学为其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和预测等方面作为依据,为营销管理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和决策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成为了营销管理的重要措施,更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3.2统计学在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学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统计思想 教学效果 教学改进

引 言

统计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对于统计的思想我们并无一个清晰的概念.虽然学术界对于统计思想还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曾深入探讨过统计思想的李金昌教授讲过:统计思想最本质的就是对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探讨,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如何统计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

1.统计思想概述

普遍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应用数据的学科,并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判断,推理的能力.统计学的研究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等特点.观察法,统计模型法,假设归纳法,以及推断法都是在统计学的学习与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而最基本的统计思想有: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综合评价思想,权数思想,比较思想等等,本文仅对前6种思想谈些看法。

1.1平均:统计学中最为基本的概念就是均值.而算数平均又是平均思想中的代表.在统计学中,应该要突出“均值”,“数据集合”,“差商”等概念,并不能将这门课的研究仅仅局限到“和,商”的计算问题上。

1.2变异:艾比尔提出“变异度”这一概念之后,人们就把它与信息同等看待起来,而变异度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出了事物之间的变化关系,变异的本质就是个别对一般的偏离度,而这种偏离度在统计中又可以用方差进行表示.从宏观上看,变异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方差,而“由异求同”与“知同求异”就是均值与方差二者相互补充所体现的作用。

1.3估计:估计本身的特点在于从已知出发,利于估计假设将事物所具有的特点推广到更普遍的范围.样本是用来推测具有相同性质的总体,而且此时样本才有实际意义能够代表总体,但在偶然因素等的影响下,为了保持逻辑严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显的非常重要。

1.4相关:虽然利用统计知识无法解释事物间具有普遍联系这一现状的原因,但是能说明这种现状的表现.性质有区别的事物在我们需要的方面可以设定为不同的变量,可以利用变异的方向和程度来确定变化中相互关联的现象,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变异程度,其中变量变异就是利用平均值来体现差异.虽然,相关思想与平均思想具有紧密的联系,但随着统计学的发展,所研究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会出现多维度的情况,因此“相关”这一概念应该被归纳为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1.5拟合:对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表象抽样就构成了拟合.关系的表象有隐,显的区别,其作用也有强,弱的差别.因此现实中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出了非常复杂情形,即使一些具有单一的“关系”事物之间也同样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也可以将这些具有这种关系的事物归纳成为密集型的事物,这又是对事物认识的进一步的抽象概括,而这种认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事物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出来的结果是模型,而表达出来的是一般趋势,这种趋势所体现的是“在变化的过程中在数量上事物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形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的可能性”,不应该简单的概括为“最小二乘法”或者“线性与非线性”等的语句。

1.6检验:统计方法总是体现出归纳性的色彩,其结论总会带有偶然性等因素,从局部的特点中所得出的判断并不总是值得相信的,所以出于逻辑上的要述,检验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这种判断可靠的.在数学方法上,估计与检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且在逻辑认识上,二者是对一个完整认识不可缺少的两方面要素,但在思维模式上,人们很难辨别出类比与证明之间的区别,而且由于类比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认识方法,所以如果简单的把估计与检验统称为一类统计思想的话,检验的本身作用则被轻易掩盖。

均值与变异是统计思想的基础,拟合、相关、检验、估计这四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在实践中,往往需要对相关关系进行反映和描述,并据此来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认识相关关系的方法就是拟合模型,在拟合模型时,往往是利用样本资料来估计总体模型.对于统计思想的学习是进行统计学相关领域研究的基础,并且其也是学生学习统计学这门课程的内在动力。

2.高校数学专业统计学教学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全盘照搬前苏联所独创的按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机构来设置,其优点是既有明确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又有确定的对口工作部门,但由此对统计学专业的设置的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虽然几十年来在这种传统体制下为国家提供了一大批统计人才,但这种传统的专业设计方法,存在着严重的部门所有制色彩,不仅对统计学本专业学生的培养不利,对其它专业尤其是对数学专业本科生统计思想的培养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弊端:

2.1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向过于单一,现行的统计学教学目的侧重于为政府培养统计部门干部,从而忽视了为其他部门培养统计人才,造成了政府统计部门相关人才过多、过剩,而其他部门统计学相关人才明显不足的现状。

2.2在这种培养的模式下,专业划分的过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过于单一,这种情况下,既不能满足统计学本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不能满足其它专业特别是数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2.3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着许多不足.课程之间的独立性逐渐增强,但课程之间交叉重复的内容并无减少;另一方面,现行的统计学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利用最前沿的统计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

2.4对于学生的统计学教学培养方法上也存在着以下不足:其一,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时,教学过程过多看重于实务,缺少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等相关的内容,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使得学生既没有学到充足的理论知识,而且其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与锻炼.其二,课程之间交叉重复的内容过多,不仅浪费教学课时,而且这种教学内容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差. 其三,在教学手段上,缺少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的使用。

2.5教材内容跟不上实际的需要,许多非统计专业的教材中过多重视定性分析,并不重视对学生量化分析能力的培养,理论研究缺乏科学性,严密性。

2.6操作少实践.许多数学专业在授课时并不重视统计学中的教学实践环节,这样导致许多学生只是机械的来学习,并以应付作业以及考试为最终的学习目的,并且对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不会利用统计的思想去加以分析与解决.认为统计学就是一门记住一些抽象概念以及会计算繁琐公式的一门课程,不能体会到学习统计学的现实意义,使得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丧失兴趣,导致教学目的的实现易显困难。

3.统计学教学中统计思想的培养

加强数学专业学生统计思想培养的关键在于改进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与习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教师,故教授统计学的教师应当首先转变教学思维方式与习惯,清楚明白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统计思想培养的重要性.将统计方法的适当选用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点融在一起用来解释统计计算与统计分析的结果,这样学生获得的统计思想更加深刻与难忘.当学生具有了统计思想后,他们就会经常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看世界.而具体的复杂的统计方法容易忘记,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过分的看重于统计方法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统计思想的培养,其实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教学每一单元时,都应该积极的去引导学生思考,重视学生统计思想的培养.在加强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时,可以有以下的改进措施:

3.1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知识体系的更新,着重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

知识是永远出于发展变化之中的,而统计学中所学的知识与要掌握的学科方法也是不断跟新与发展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学科内容外,还应适当的添加相关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使得学生能够及时的掌握所学学科的发展现状.此外,统计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以及相关公式原理的推导过程都相当复杂,对于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起来相当吃力,因此在教学过程并不要过分的注重于这部分内容,而是着重于对学生统计学逻辑推理思维上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3.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案例教学

教师在教授数学专业的学生时,应当特别要注重统计学实际案例运用.案例教学不仅对统计学的教学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统计思想和统计意识的培养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挑选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实际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统计资料理解与利用的敏感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的弱化案例中涉及到的统计学中过高的专业知识,避免由于案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过高,使得大多数的学生难以理解所学案例的内容,这样就是去了案例教学的实际作用.但如果是对统计学本专业学生的教学,案例最好与专业知识具有紧密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案例教学也仅仅是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通过对案例的讲解,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对案例的讲解使得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以及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学这门课程所包含的思维方法,从而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去分析和研究其它学科领域中所遇到的问题。

3.3在教学方法上,加强实践教学

理论的正确与否最终需要利用实践来进行检验,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利用统计的思想与方法来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受到学时的限制,很难满足数学专业学生对于统计知识的学习的需要,因此学校可以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积极开展课外相关活动,改变考核标准,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如:让学生对该学校在校学生上自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学生第一步工作就是进行调查方案的设计,此时学生就要思考具体有哪些人,多少人才能代表上自习的人数(此时就包括总体认识的思想),做哪些方面的调查研究才能反映学生上自习的情况(此时就利用了定量分析,均值评价,综合评价等思想),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确定所要调查学生的范围以及如何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这部分学生的上自习的情况(其中包含抽样与归纳等思想),以及学生上自习的次数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包括了正确认识统计规律,关联等思想),在此过程中通过老师从旁的帮助与启发,学生可以从亲身的经验中学到并感悟出统计思想的精髓。

3.4在教学环节上,重视统计规律运用

教学环节上应该多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的完成,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统计软件的能力.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发出了功能较为完善的多款统计软件,并且统计的相关思想,概念,以及公式的应用也已融入到了这些统计软件之中.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统计软件有SPSS,SAS,Eview等,但这些统计软件虽然数据处理能力很强,但专业性能较弱,需要学生对这些软件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所应用的统计软件做出正确的介绍,使得学生能过真正清楚所用软件的功能.在实践操作中,指导学生对统计模型进行恰当选择,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相关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地学习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且从中体会到统计学这门学科的真缔。

4.结束语

对于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对于统计思想和观念理解的转变. 统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一般传统的教育观念是重視应试教育而并不看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开放型的教育观念,应该把科学放在教育思想的中心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识,树立多方向,多目标的教育观念;改变过于追逐共性的教育思想目的,鼓励学生其个性能力的发展;改变教学观念,树立教学、科研、实际运用相结合,多方面,多角度发展的教育观念;树立知识,能力,素质全面评价的教育观念,只有改变了教育思想与观念的理解,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范文正.几种基本统计思想的现实意义[J].统计与决策,2002(8).

[2]李金昌.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3).

[3]马艳梅.强化统计思想教育以提高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J].教育与职业,2008(33).

[4]高和鸿.统计教学中如何加强统计思想的教育[J].中国流通经济,2001.

[5]习勤,刘为民.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统计与决策,1997(4).

[6]汤光华.对统计学科改革的系统分析.Statistial Research[J].1997(4).

[7] 熊健益.非统计专业学生统计思想的培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4).

[8] 陈希孺.数理统计学简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统计学管理范文第3篇

众所周知,医学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统计学更是一门既有复杂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应用技巧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科研设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灵魂,应用于居民健康状况评价、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研,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其教学内容贯穿于研究设计到论文撰写的全过程。如何适应新形势,迅速推广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在满足医学科研需要的同时实现医学统计学的自身发展,是医学统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医学统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教学对象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教学手段落后。②医学研究进一步向宏观和微观发展,信息数据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和大数量化。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具备较好的独立性、可参与性与知识的全面、系统性,以及多媒体组合的高效性等诸多优点,解决了上述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让学生做到“所学即所见、所闻即所学”,适当拓宽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灵活性,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以创造传统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同时,还可利用计算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并决定进度,实现因材施教。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统计工具从计算器发展到计算机为主,能应用相关的统计软件处理医学科研数据已成为必备的能力。否则,一方面有人不懂得选用正确的统计方法,使大量的信息和统计数据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又盲目使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不管是什么研究类型的数据都简单地交给计算机处理,用计算机取代统计,势必造成大量统计方法的滥用和误用。医学研究的许多数据关系到病人的治疗、转归,甚至生死,统计方法的误用会导致严重的论理问题。我们利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摆脱大量的繁琐演算的束缚,在单位时间内讲授的信息量将会大幅度增加。统计学教学不再是数据的罗列和公式的堆砌,而是研究设计的艺术和数据表达的艺术,并使学生体会到统计思维和推理的乐趣。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积极申报院级教学研究立项的课题:

(1)医学统计学多媒体CAI教学系统的研究和应用(2001年)

(2)医学研究生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2002年)

(3)《心理统计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题库的构建(2004年)

另外开了《医学科研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选修课

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内容上所进行的改革,具体做到了“四增三减”:减少了目前已无必要讲授的详细手工计算步骤与技巧;减少了复杂的公式推导,改为公式内涵的剖析;减少了部分浅显内容,改为自学或课堂讨论;增加了“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增加了“医学统计学软件使用”;增加了“多元统计分析”;增加了“医学统计应用错误的诊断”。

(2)在教学手段上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建立了医学统计学多媒体CAI教学系统;开设了统计学电脑实验课;开设了“医学统计应用错误的诊断”讨论课。

(3)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的改革:着重考核医学统计学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正确应用统计方法和纠正错误能力。不考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

三、发表相关论文:

(1)医学科研论文中t检验误用分析皖南医学院学报2002,21(2)

(2)医学科研论文中x2检验误用分析皖南医学院学报(论文待发表)

(3)皖南地区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7)

(4)胆石病病因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1,28(4)

四、编写的教材:

(1)《医学科研方法与临床流行病学》(2003.8,安徽大学出版社)

(2)《预防医学》(第2版)(2003.8,人民军医出版社)

(3)《心理统计学》(2004.8,安徽大学出版社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4)《心理评估学》(2004.5,安徽大学出版社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5)《卫生统计学实习指导》(2003.10,安徽大学出版社)

(6)《流行病学实习指导》(2002.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五、成果创新点:

(1)将统计学软件、多媒体教学模式首次引入我院医学统计学教学之中;

(2)将统计思维和科研创造性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3)改革了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试方法;

(4)首次在我院学生中开设“医学科研统计应用错误的诊断”讨论形式的教学模式

(5)特别注重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统一

(6)编写“医学统计学”相关教材

六、成果应用情况:

(1)已经将改革的内容应用于我院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医学统计学”;

(2)在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CAI教学”模式;

(3)在考试内容已作了相应的改革;

(4)已经将“医学科研统计应用错误的诊断”应用于皖南医学院学报的论文审阅之中。

统计学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现状

【Abstract】Statistic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This paper simply expounded the situation of health management statistics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elaborated the existed problems in some medical university and presented corresponding proposals, in the hope of making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health management statistics education.

【Key words】Health management statistics;education;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04-02

当前,无论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服务的监管,还是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等卫生管理工作,都需要统计信息的智力支撑。统计学在卫生事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医学统计学已成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之一。卫生管理统计为各级卫生机构提供信息价值较高的决策依据,实现管理的精细。高校提高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卫生管理统计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对比了国内外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现状,并详细剖析了国内某高校的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引起各卫生管理相关专业教学与科研人员的重视,为进行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国内外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现状

英、美等国的医学院校中,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往往融合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开展,结合不同的专业开设相关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同时根据培养的目标和层次不同,实施两阶段的教学,如在大学本科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基础的医学统计学或卫生统计学基本理论、方法的教学,而在实习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结合不同专业的需求开设高级统计学方法以及应用型统计学方法的教学,其中在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以及卫生管理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别强化了卫生管理统计学技能与方法的培训。日本的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则更多的集中在大学生的毕业后继续教育过程中,这也和日本的教学管理体制别注重毕业后的职业和继续教育有关。

我国从1948年郭祖超教授编著的《医学与生物统计方法》出版并被当时的教育部定为大学用书算起,在医学院校中开设统计学课程已经有60年的历史。随着学科的发展和医学院校的培养专业层次的不断丰富,医学院校中的统计学教学不断分化为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管理统计学、教育统计学等分支。特别是随着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设立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后,“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就成为了该专业科研能力方法培养的必然需求。但由于专业培养定位、课程分类等问题,国内大多数院校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统计学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上,仍然选择进行基础的医学统计学或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没有与其他医学专业形成专业的区别性和针对性。

二、某高校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现状

早在1954年国内某高校便由国内卫生统计和医学统计学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的薛仲三教授在当时招收的卫勤管理干部学员中开设了“卫生统计学”的课程,主要讲授卫生管理统计的基本流程、卫生统计报表的制作以及基础的卫生统计分析方法等。随着卫生统计学学科的发展,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的需求以及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本科学生的招收和培养,卫生管理统计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主要讲授卫生事业管理和医院管理中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统计报表的设计制作以及卫生工作调查的方法等,用于培训各级卫勤管理干部。目前,该校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中开设了“卫生管理统计学”的课程。该高校拥有专业的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师队伍以及较为完善的教材讲义,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某高校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医学统计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卫生管理统计学在该校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的教学内容与其他临床医学、麻醉、护理等专业的教学内容相近,教材仍然使用国家的统编的《医学统计学》教材,没有相关卫生管理统计学专门的教学内容设置和实践环节的训炼,没有达到专业化教学的目的。

2、学生对卫生管理中的统计工作缺乏了解。

卫生管理统计工作是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日常卫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政策的制定及卫生措施的评价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是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必须了解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专业课教学中缺乏该部分内容的介绍,在统计学的基础训练模块中也缺少相应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得学生对该部分的知识了解甚少,如对医院常用的统计指标、人群常用的健康指标等缺乏了解,影响其毕业后相关工作以及卫生管理科研的顺利开展。

3、学生的卫生管理科研的基本素养缺乏锻炼。

由于卫生管理科研工作的开展有着区别于医学临床与基础科研的特殊性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本科学生虽然通过医学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据收集及处理方法。但是,由于目前公共(卫生)事业本科学生缺少卫生管理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系统训练,导致了其在开展卫生管理科研实践工作中的思路不够清晰,方法选择不够合理。在毕业论文的设计、撰写以及毕业后的管理工作和科研实际中不能正确地选择和应用卫生管理统计的科研方法,影响了论文和科研的质量,同时不利于实际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改革建议

为了克服当前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卫生管理统计学中存在问题,提高教学和专业培养的质量,十分有必要对当前的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和调整。

1、建立“双模块”教学模式。

目前,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完全照搬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针对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针对此现状,在对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本科学员进行基础的医学统计学科研方法训练的同时,应增加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模块,形成“基础医学统计学训练+卫生管理统计学专业训练”的“双模块专业化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模式。基础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只要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掌握对医学研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卫生管理统计学专业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尝试多元的实践教学形式。

改变传统的教师说教式课程教学方式,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理念,提高学生卫生管理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并加强学生对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了解。例如,可尝试案例式教学、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等。案例式教学形式,可通过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实例,介绍卫生管理统计学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PBL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问题为中心,用问题把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在问题讨论、相互激发、协作和互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

3、增加软件实习教学。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数据的处理基本都依赖于计算机软件。统计软件的使用使得卫生管理统计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数据的处理变得简单化。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生将来开展卫生管理科研实践工作中必然用到统计软件,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统计软件的训练。软件实习的教学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数据结合在一起,把一些抽象、难懂的统计理论和方法直观的展示出来,培养学生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统计软件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也有利于将来管理工作和科研实际中应用卫生管理统计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韩丽萍、殷瑞玉,统计学在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2 13(6): 369

2、陈景武、邢建民、陈建红等,现代医学统计方法在卫生事业管理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管理事业管理 2004 3: 185-186

3、冯忠蕙,从卫生事业管理的实际需要看卫生管理统计的必要性[J]中国卫生统计 1995 12(6): 3

4、吴美京、孙亚林、吴骋等,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 2010 27(5): 554-556

统计学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统计学;经济管理;作用;应用

一、引言

统计学的应用统计学属于应用数学方面的分支,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针对系统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通过这个系统为以后的发展来进行预测,从而为以后的决策提供参考标准。统计学的应用不仅很好地解决经济管理中的薪酬问题,且利用统计学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合理桂发,最重要的是,其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由此可见,探讨当代经济管理中统计学的应用的重要意义。

二、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作用

(一)解决经济管理中的薪酬问题

薪酬是每一个员工最在意的问题,薪酬体系的构建既是为了回报员工的辛苦工作而付出的酬劳,同时对于员工来说,良好的薪酬水平的设立也可以对员工起到一种促进作用,由此可见薪酬管理的重要性。传统的工作环境下,薪酬的计算以及设立都是建立在人工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样虽然也可以实现薪酬的建立,但是是否薪酬合理却成为大家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如今在统计学的应用下,我们可以利用统计学中的一些计算方法以及变量计算公式来实现对于薪酬的简历,这样既简化了财务部门的工作,又保证了薪酬的合理性,很好地解决了经济管理领域一直存在的薪酬问题。

(二)实现了经济发展的科学规划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提升,经济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发展中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与此同时,需要统计的经济信息也越来越多,在统计学的应用以及帮助下,经济信息统计工作变得越来越信息化,工作人员不必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计算以及统计,而是可以利用相应的统计学知识以及统计学公式进行信息的计算,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科学规划,可谓一举多得。

(三)真实地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作为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有效工具,统计是制定一些经济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重要的数据基础。利用统计学进行经济信息的处理,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实现经济管理的有效规划,最重要的是,可以真实的反映出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主要呈现在三个方面:一,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具体某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二,通过统计分配关系以及所有者关系的资料可以准确的展现出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三,充分的利用统计资料,能够对事物的本身进行分析,还能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统计学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三、统计学在当代经济管理中的应

(一)在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所谓的营销管理统计,主要指的是要统计一部分或者是一个阶段时间内,顾客对于所销售的商品的满意程度,且还要统计商品本身的销售数量以及市场对于商品的需求量。通过这些统计,可以了解到顾客对于商品的满意程度以及商品自身的竞争力情况,传统的工作环境下,这些统计工作大都是依赖于人工操作的基础上完成的,既具有一定的难度,又很容易出现错误,无论是工作质量还是工作效率都比较低。如今在统计学的帮助下,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以前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的任务,如今只需要一至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完全解决,且统计出来的结果的准确率也比较高,大大提升了营销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实现对于商品的准确分析,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也属于经济管理范畴之一,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可以实现人才的招聘以及保留,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企业节约人力资源成本,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如今利用统计学,我们可以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的统一、总结,进而对企业的员工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且可以根据员工的基本情况实现员工的正确调度,既可以为企业挽留住优秀的人才,又可以减轻企业员工的流动性,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化。工作中的统计。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的把握在企业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员工对企业现在工作的意见、企业管理者的建议以及满意程度等都是企业统计的一个重点。人力资源培养和调度如何更完善的做好,就会很好地减少企业发展中消极的因素,也是统计学在管理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在审计管理中的应用

除了营销管理以及审计管理以外,统计学还被应用在审计管理中。审计管理开始之前,首先会进行抽样工作,在审计抽样中,每一个样本的单位的重要性都是不同的,这就在抽样要求的过程中,在进行不同的抽中概率下要有不同重要程度的单位来取决,这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统计学的重要作用,利用统计学进行计算,进而实现最优样本的分配,这样一来,审计的结果将更加理想。由此可见,统计学在当代经济管理中具有极其广泛的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当代经济管理中应用统计学,对于现代经济管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及意义,统计学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审计管理等多个方面,但我们相信,统计学在当代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绝对不止于此,希望随着我们的探究的深入,可以发现统计学的更多广泛的应用,进而为我国当代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作者:彭璐玮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柏佳丹.当代经济管理中统计学应用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165.

[2]阚珍珍.统计学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探究[J].统计与管理,2015,08:18-19.

[3]林志红.浅谈统计学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J].中国商贸,2009,11:53-54.

[4]李艳秋.统计学在经济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6,08:90.

统计学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统计学;经济管理;应用研究;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011-02

统计是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有力工具,无论是进行宏观的国民经济管理,还是进行微观的企业经营决策,都需要准确地把握有关经济运行的各类数量信息。根据具体应用领域的不同,先后形成了生物统计学、档案统计学、管理统计学、信息统计学等统计学的不同学科。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等领域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均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经济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也对统计调查的方法、统计分析工具甚至统计信息化工具提出了诸多新的需求,推动统计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深入探讨统计学在当代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对于推动统计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价值观

统计理论是数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概率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导出其概念规律性(即统计规律)。它主要研究随机现象中局部(字样)与整体(母体)之间,以及各有关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它主要是利用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变异系数率、均方、检验推断、相关回归、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试验、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等有关统计量的计算来对实验所取得的数据和测量、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有关分析研究得到所需结果的一种科学方法。

统计学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真实可信。统计资料的真实性是保证统计结论可行度的基础,统计资料的真实性不仅包括统计数据本身的真实性,也包括统计过程的真实性,统计工作者只有坚持真实可靠的价值观,才能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科学严谨。就是要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坚持统计调查工作的规范统一,健全完善制度,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统计方法、手段的现代化,推动统计能力、数据质量、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提高,努力争创卓越一流的工作业绩。第三,创新进取。就是在进行统计实践工作和统计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统计工作方法、创新统计技术,促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实践中,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以及经济管理科学研究中都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

1.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中的应用。通过评价工作为评估对象进行排序并进行择优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在评估的过程中通常包括指标权重计算、指标体系优化等工作。在指标权重计算方面,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粗糙集方法,它不需征求专家的意见,切断了权重系数主观的来源,使权重系数具有绝对的客观性,可以克服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同时减轻计算工作量;在指标体系优化方面,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保留了原始变量绝大多数信息,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从而达到指标优化的目标。

2.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预测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例如根据历史销售量预测未来时间点的销售情况,又如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重点研究的区域经济如何实现均衡增长的经济学问题需要对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即初期的静态指标(人均或劳均产出)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和检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多元统计分析中的线性回归以及通过对数化处理的拟线性回归模型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发展的预测问题,又如统计学中开发出的收敛、绝对收敛、条件收敛等方法能够对经济系统的收敛性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

3.统计学在经济管理分类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具有一定共性因素的管理对象进行结合,在分类的基础上,以类别为基础提供差异化的管理,例如经济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就需要建立在客户分类工作的基础上。聚类分析属于一种没有先验知识的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中进行分类的基础,首先在于建立分类对象的特征指标,然后根据特征指标收集数据,最后通过“距离”测量的方式建立将“距离”最近的对象归为一类。系统聚类是一种重要的聚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将个样本各自看成一类,这是各类之间的距离等于各样品之间的距离,然后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的类,计算新的类与其他类之间的距离,再⒕嗬胱罱的两类合并,这样每一缩小一类,直至所有的样品规程一类为止。系统聚类法的聚合过程可以通过聚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图不仅使聚合的过程一目了然,而且便于确定分多少类以及如何分类。

4.统计学在经济管理标准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经常遇到标准制定的问题,例如,在工程经济管理领域,在相关元器件出厂检验时就需要对元器件是否合格以及合格的元器件能够应用的具体场合做出判断,这就需要进行标准制定。实践中,统计学中的统计抽样和统计检验方法能够有效服务于标准的制定工作,应用统计学的思想,可以在大样本抽样的基础上获得大量不具有相关性的统计数据,进而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元器件寿命的分布函数予以假设和检验,获得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元器件寿命分布函数,并根据分布函数的特征制定元器件合格与否以及不同应用场合的标准。

5.统计学在经济管理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问题是经济管理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实证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论,在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市场、管理等研究领域,有时需处理多个原因、多个结果的关系,或者会碰到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即潜变量),为了解决这类对象问题的研究方法论问题,统计学的中结构方程模型因为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存在统计误差、能够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以及能够有效估计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等优势,成为经济管理实证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和工具。

三、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的交互影响分析

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的交互影响可以从统计学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和经济管理工作对统计学的推动作用两个层面理解:

1.统计学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统计学方法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在泰勒的科学管理体系中,通过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致力于“时间动作研究”,探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佳方法,制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其中孕育着通过定量化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思想,统计学方法本身作为应用数学的重要分支,是实现经济管理科学化重要工具,有助于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种统计分析软件高速发展,Statistics Procedure for Social Science(SPSS)、SAS等统计学软件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程度,也极大地规范了经济管理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操作者而言,只要能够在科学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正确掌握上述软件的操作步骤,甚至无须精通各种统计模型冗余的推导过程都可以得出研究结论。

2.经济管理工作对统计学的推动作用。经济管理的过程本身也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例如,经济管理中经常面临样本数量不足的统计推断问题,如在样本数量低于30个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统计推断形成关于样本整体特征的描述,这就推动了统计学中小样本参数估计、小样本假设检验等相关统计学技术的发展;又如,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快速增大,数据增长速度的加快,以及数据的多样性,即数据的来源、种类不断增加。在大数据时代,许多传统统计方法用到大数据上,巨大计算量和存储量往往使其难以承受;对结构复杂、来源多样的数据,如何建立有效的统计学模型也需要新的探索和尝试。因此,经济管理对象复杂性的不断提高也推动了统计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综上可见,统计学方法与经济管理之间相互联系,统计学方法为经济管理研究和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方法论指导,经济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为统计学的提供实践土壤,而且随着经济管理对象复杂性的提高,不断为统计技术的发展提出诸多新的需求。因此,统计学方法与经济管理之间并非相互割裂关系,而是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协同发展。

四、结语

统计学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统计学;物资管理;应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重视统计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尤其是在物资管理中,将统计学应用在物资的采购、仓储、验收、结算等环节中,能有效的降低物资的采购成本,降低库存占用量,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统计学对物资管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统计学在物资管理中的意义

将统计学应用在物资管理中,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完善的信息,能优化企业生产、发展方案,物资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统计学的应用,能对生产过程中物资的消耗状况进行全程监督,同时还能通过调查、报表等方式对物资的状况进行评价,这样能快速的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统计学的应用确保了物资管理的最佳运行状态。将统计学应用在企业物资管理中,能有效的节省物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 统计学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2.1 统计学在物资采购中的应用

物资采购是物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满足生产的需求,企业需要采购各种生产物资,因此,择优采购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上涌现出各种生产物资,这些物资的质量参数、材质量值等信息比较散乱、庞杂,为保证物资的采购质量,必须采用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核算、对比,从而选择出质量优越、价格便宜的物资。

物资的采购量对企业的生产状况有很大的影响,而物资的采购量是否合理,也需要通过统计学进行分析。物资的采购量是根据库存状况、本期计划需求量等组成,为确保最佳物资采购量,就要保证计划需求量和实际需求量相同,因此,在确定物资采购量时,要准确的预算计划需求量,这就需要进行变量分析。利用统计学可以将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物质进行统计,核算出总数量,并和往年的同期需求量进行对比,如果本期计划量偏高或偏低,及时的调整本期的计划需求量,从而满足企业生产的物资需求。

2.2 统计学在物资成本控制的应用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物资品种比较多、数量比较大,因此,在进行物资管理时,需要根据物资的性质,将所有物资分为主材料、辅助材料等两大类,然后在根据材料的自然性质、材料的规格、型号等细分为多种,从而便于物资的管理。在进行物资成本控制时,需要落实到物资的具体品种中,这就需要应用排列组合的原理,对各种物资的采购成本进行控制。物资成本是由各种物资的类别成本组成,而物资的类别成本是由物资的品种成本构成,在进行物资成本控制时,不能单看物资的单价,还要根据物资的质量、物资运输时间等因素确定物资采购的总成本,只有合理的运用排列组合知识,才能全面的分析物资成本,才能真正的对物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企业在采购物资时,物资的供应渠道、单价、品种等各不相同,利用排列组合知识,进行物资统计,能快速的选出物资的最低成本,能快速掌握各种物资的实际情况,这样就能有效的控制物资采购的总成本。

2.3 统计学在物资验收中的应用

物资验收是确保物资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物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资验收中,统计学的随机原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在物资验收中,采用定位定点、随机取样的方式进行验收,通过精确的检验,将检验数据和物资的品种统计在物资统计表中,这样能快速、清晰的看出各种物资的质量状况,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进行物资验收,能客观公正的对物资进行评价,从而保证物资验收的准确性。在物资验收中应用统计学,能极大的加快物资验收的速度,提供验收人员的工作效率。

2.4 统计学在资金周转中的应用

物资库存资金的确定是物资管理的重要内容,物资库存资金的科学性能有效的加快企业资金流动速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统计学的大数定律在物资储备资金核定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物资储备资金是由物资日消耗量乘以物资单价再乘以物资周转天数得到的,这里的物质日消耗量不是每天实际消耗的物资量,而是利用统计学计算推测出来的理论消耗量,在推算物资理论日消耗量时,就需要用到大数定律。推算出来的平均日消耗量,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出物资消耗规律,从而更加明确物资的周转天数。采用大数定律进行物资储备资金核算,能有效的优化物资配置,增加物资的周转次数,从而最优化物资的价值。

3 提高统计学在物资管理应用的措施

3.1 优化统计信息

只有保证统计信息的全面,才能将统计学有效的应用在物资管理中,因此,企业要不断优化统计信息。企业要在生产车间形成车间统计、班组统计、岗位统计三级统计网,构建物资信息网,并将物资信息网和其他部门的信息网连接起来,利用计算机对物资的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同时仓库管理人员每天都要将物资的库存状况录入信息网中,确保物资信息的准确性。

3.2 强化统计监督工作

企业要加强统计工作的监督管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统计工作人员可能不会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这很容易影响统计的准确性,因此,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同时企业要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统计工作进行监督,从而保证物资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确保物资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物资管理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定期对统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企业要注重统计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确保统计人员能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4 总结

将统计学应用在物资管理中,能有效的提高物资管理水平,降低物资消耗,减少物资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要充分发挥统计学的重要性,使得物资管理更加合理、科学,为企业生产提供物资保障,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兰.经济统计学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视野,2012(04).

[2]于敏.统计学在企业物资供应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2(07).

[3]赵殿科.统计学在燃气建筑工程物资管理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5).

统计学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统计学;项目管理;应用

一、统计学概述

从本质上来说,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统计学主要是通过概率论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搜集被观察对象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根据结果进一步进行预测,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可靠、准确的参考依据。统计学主要的研究方法有统计分组法、归纳推断法以及大量观察法。由于统计学独特的优势,当前其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多种领域,包括物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有时候还会被运用到政府的情报决策方面。统计学与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相结合形成了工程统计学。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作为支撑,而工程统计学主要针对企业的工程问题,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计算以及汇总相关数据信息,完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依据和建议。这种通过数字信息反映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各种情况,帮助决策者定量甚至定性分析工程项目,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工程统计学除了对项目进行数字化信息反映之外,还可以反映与项目管理有关的材料、劳动力资源、机械设备等的价格、条件等情况,还可以计算银行贷款利率、保险费率、担保费等信息。统计学还可以与企业法、税收、劳动法、工程管理条例等多种法规相结合,以促使工程项目管理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

二、统计学在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运用现状

(一)在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中的运用。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运用统计学主要是通过数量性和综合性的信息搜集、分析,制定完善、高效的管理机构,使管理机构的组织、制度制定、结构、职能等的选择与确定都建立在统计学提供的一系列信息基础上,对工程项目管理实施高效、有序的管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首先认真、全面分析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情况,然后运用工程统计学的普遍原理研究项目管理中的细节问题,在管理中的关键点建立检查点,有利于项目管理人员随时进行监管,遇到异常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水平。

(二)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运用。对任何工程来说,施工过程固然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工程统计学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决策,及时为项目施工过程提高详实、完成的信息,实现工程项目的优化建设。在运用统计学进行信息统计时,我们需要明确统计信息不是单纯罗列数据,而是要有机结合,也不能仅凭借数学技巧与手段,就相信结果的科学、真实,而是要针对任何细节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不盲目轻信。首先在项目的招投标环节,由于此阶段我们掌握的信息比较少,不能妄下定论,必须要依靠统计学搜集以往类似的工程项目资料,客观分析与评价所招投标项目的财务指标和经济指标,以避免投标不当带来的经济损失;其次在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环节中,由于施工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情况与预计目标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利用统计学对工程施工情况进行定期或是不定期检查,分析结果偏离程度,分析偏离是否在合理范围内,达到高效质量控制的目的。最后在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方面,还需要加强工程统计学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运用统计学在分析类似工程项目的资料基础上,及时统计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材料等费用,并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有效降低成本。

(三)统计学图表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图表具有直观性,有利于分析问题。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信息量非常多,我们可以利用统计学原理将数据绘制成各种图表,清晰展现在管理人员面前。例如项目流程图。流程图能够帮组管理人员明确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易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统计流程图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又如控制表。控制表主要是针对工程项目管理程序随着时间推移展示运行结果的一种图表,它常常作为人们判断项目管理程序是否在科学控制范围内的重要依据。有效合理利用控制表能够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变量输出情况,还能够监控成本和施工进度的变化频率和范围,或者是显示项目管理中出现错误的文件等,从而将项目管理控制在科学范围内。

三、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运用统计学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一)进一步提高企业领导对工程统计学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统计学是监督员,能够及时发现项目管理中的错误,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作为项目管理的决策人员,作为企业发展的领头羊,更应该极爱强自身职责的认知,意识到工程统计学对于项目管理的重要性,重视统计学的纠正、分析功能,从而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充分发挥工程统计学的效用。

(二) 加强企业统计部门的独立性,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企业要赋予统计部门独立的否决权。为了防止在统计工作中出现信息弄虚作假者,统计部门可以独立使用否决权进行否决,确保统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其次企业要赋予统计部门独立的报告权。对于企业各个方面的经济指标来说,统计部门也要对其进行全面、科学统计分析,并将统计结果层层上报,为企业的领导提供有力的决策根据。最后企业要赋予统计部门独立的处理权。统计部门的工作必须要准确无误,否则将会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很多统计部门人员在利益面前经不住诱惑,而出现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现象,此时统计部门就可以利用独立的处理权,针对违法乱纪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而对于遵纪守法、克己奉公和实事求是的统计部门人员来说,可以给予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调动其工作主动性。

(三)建立健全企业相关制度和科学指标体系,提升统计工作质量水平。对于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来说,建立对原始数据统计工作的质量监督制度是确保后期统计工作质量水平的重要措施,因为原始数据的错误将会导致后期的数据分析失去实际意义。建立质量监督制度可以及时对统计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与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矛盾,调整、解决问题和协调矛盾,从而更好的解决工程统计遇到的问题,真正发挥工程统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效用。同时建立相应的调整方法,真正确保各项统计工作结果真实、全面反映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情况,促使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企业的全面发展。

(四)不断提升统计工作的技术水平,确保统计数据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先进的统计工作技术不断被研发出来,我们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工程统计工作的效率,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就需要不断提升统计工作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网络化的统计工作体系,促使统计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道路,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速度,减少人工统计数据的错误率和误差。此外企业还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引进工程统计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以往工程统计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单一,统计部门的职能也呈现出现单一现象,这都不利于企业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职能与作用,而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运用可以实现工程统计项目管理的快速化、科学化、自动化,以在项目管理中能够有效控制和节约成本,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真正发挥统计学的特有优势。

(五)进一步提升统计部门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业务素养。企业统计部门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业务素养会直接影响工作质量与效率,因此企业在选拔统计人员时,要重点考核应聘人员的专业技术与职业道德素养,严把质量关。对于在职的统计人员,企业也必须加强技能培训与素养教育。即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定期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让其主动学习先进的统计技术与理念,使其紧跟时展步伐。并将培训结果纳入到业绩考核内容中,以确保企业工程项目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工程统计学的不断发展,其必然会被广泛运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对于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来说,必须要积极利用工程统计学的综合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价值,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筱葵.关于工程项目管理中统计学的应用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04)

统计学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统计学;病例档案;应用;医院建设

近年来,医院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日益加重,借阅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做好各类档案的登记与统计,及时发现、分析、总结其规律,是促进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一环,而且统计学应用效果关系到医院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应用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使用数学概率论等来建立数学模型,收集被测系统的数据,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总结,进而作为医院管理决策的有效依据。

一、统计学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统计学在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运用统计学方法,能够如实体现医院各部门的客观情况,较为全面地为医院档案的登记、保管、借阅、使用等提供更加客观有效的数据。

(一)运用档案统计为医院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统计数据信息,有助于做出正确发展决策。借助统计手段,可对医院某一阶段的发展效果和工作开展情况统计数据化,进而分析管理效果,不断改进管理方法。(二)有助于促进医院的人事行政管理的高效化。合理运用统计学方法,更清晰地分析医院人员现有情况,量化掌控人事运行,实现医院人事招聘、医务人员的管理等有序高效进行。

(三)促进医院的临床门诊等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高效化。通过对医院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患者满意度、病床周转情况以及诊断治疗有效率、病死率等的统计,尤其是病历档案的病种统计,进而分析医院医疗服务工作水平如何,更明确掌握医院的质量控制工作,有利于不断改进和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四)有效提升医院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高效化。统计档案一方面为医院提供系统、全面的医疗统计信息,另一方面能及时、准确地从统计档案中提取各种统计资料,提升医院发展水平。

二、统计学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医院各个部门管理工作中皆有涉及,本文主要浅析统计学在医院人事档案、病历档案等几方面中的应用。

(一)统计学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在医院的实际人事管理中,对医院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并在计算机人事管理系统中输入,形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数据,对医院的人员变动以及职称、学历等改变予以及时准确的记录和统计,使用这些统计数据,形成一定的统计表格和台账,便于深入了解医院所有的医务人员的学历水平、医院的整体学历结构、科室的科研水平能力、继续教育状况以及业务水平等情况,从而形成科室的和个人的业绩数据库,便于奖惩制度的实施。同时,医院管理者借助人员信息统计报表,可清楚掌握医院的每学科的技术结构和能力,从而合理调整各专业的人员设置和用人计划,借助人员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统计报表以及工资收入统计台账,有效实施医院医务人员的队伍建设,优化医院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进而提升医院的学科建设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二)统计学在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病历档案医院管理的一种特殊档案形式,病历档案是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诊疗过程加以记录,从而形成有效的文献,记录患者发病、治疗过程中病情诊断以及护理和治疗,对患者发病治疗全过程予以系统记录,进而做出准确的治疗和护理质量评价,医院科研教学、临床诊治以及管理活动都不可缺少病历档案。医院工作实践中,可利用统计档案资料编制各类型的统计图表。比如,医院年份卫生统计资料汇编、年度住院患者病因分析表等;住院患者疾病分类报表、住院患者地区分布表,还可借助统计台账编制医疗质量统计表以及医技科室统计表等,还可根据医院实际开展相应的患者满意度调查,形成统计表,直观反映医院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和医院医疗水平状况。整理医疗质量分析表,如各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分析、工作效率和效益对比台账,以及医院单病种费用统计等信息统计表,便于对各科室进行考核。同时,各科室结合住院患者人数、病床使用率、周转率、手术台次等统计信息,分析科室工作的效率和不足之处,从而做出调整和改进科室医疗水平。近年来社会上对档案的借阅频次也呈增长趋势,利用统计手段,将医院档案分类管理,条目清晰,形成年份、地区或者病种相应的档案卷,并借助现代化的查阅电子信息化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查阅。统计抽样方法在病历档案管理中应用广泛,即把研究对象视作总体,从中抽取部分个体,并开展调查研究,结合研究结果对总体特性予以评估推断。首先,入馆前抽样。病例档案在入馆前,采取非概率抽样鉴定法从大范围文件系列中择取最有价值文件;采用概率抽样鉴定法从某一个大文件中择取小部分文件。然而,工作量太大,实际操作复杂。比如医院每年肺炎感染患者资料的筛选,需要结合文件是否具有价值其而定,病历档案工作人员可以客观判断加上主观推断择取保留档案。对于诸如病例相似的手足口病患者的档案就不必全部保留,可结合需要抽取样本。这样既能抽取反映大文件重要特征的小部分文件,还能提升档案库房管理效率。其次,库房的抽样检查。对库房所藏案卷状况予以定期检查,掌握案卷使用、贮藏、保管等情况是否正常。由于库房盘点工作量大、病历档案多,运用统计学抽样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比如,医院库房一般按照年份和档案类别排架。那么年度排架可将同一年份中的档案排列,进而年份内依各部门或档案类型划分类目。根据档案类型排架则可以把同类别档案集中排列,进而依据部门或年份予以分类。这样便于后期的分层抽样等工作的开展,只需简单推断、使用合理的统计方法便可清楚得出案卷使用、贮藏、保管等情况。

(三)统计学在医院其他部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对于医院的后勤服务同样离不开统计学方法,后勤部用统计数据和台账,可将洗衣房清洗工作服、被褥以及该科室相关信息统归成后勤工作表格,予以详细分类,便于提取各种数据、后勤服务质量的分析和评价,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同时,医院统计人员可运用统计数据向医院管理者清晰展示医院的财务报表,准确掌握医院的经济效益,进而调整提升医院的经营计划。然而,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统计学应用还存在不少问题:医院管理者对统计学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不够重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参差不齐;档案管理统计系统落后,等等。总之,合理应用统计学手段,可有效对医院人、财、物流动进行控制和分配,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医院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在管理实践中重视其价值,加强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发挥档案管理系统的应有作用,确保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树才.统计抽样调查原理与方法[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1).

[2]李素梅.医院人事统计及统计数据开发利用的探析[J].医学信息旬刊,2011,24(8):2187.

[3]王燕青.统计学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外资,2014(10).

[4]王阳.电子病历是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2):173.

[5]许杰,刘洪栋.加强医院统计档案管理的必要性[J].中国卫生统计,1990(5).

[6]杨伟,陈晓燕,金宪华等.统计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统计,1999(3).

[7]张宇星.浅谈病历档案管理的统计学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1,30(1):114-115.

统计学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统计学;计划生育管理;应用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1-0068-01

引言:

我国自1973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少生的4亿多人使世界60亿人口日推迟4年,但在未来30年还将净增约2亿人。当今时代的中国依然面临人口总量所带来的严峻挑战,需要持续稳定的人口控制政策。要实现持续稳定的控制人口,就需要加强计划生育管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各项计划生育工作,促使我国人口控制持续稳定。基于此点,在计划生育管理过程中,恰当的运用统计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计划生育管理中《统计学》的应用问题

在计划生育管理中应用统计学,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主要在我国大型城市中实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逐步推进,运用统计学的计划生育管理在我国各个地区应用。尽管如此,但统计学的作用并没有在计划生育管理中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统计学在计划生育管理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统计数据采集和整理难度大

目前,在我国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统计数据的采集与整理是实现统计效果真实、可靠的重要保障因素。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统计是由村、乡、县、市、省中央逐层上报而完成的。但在真正落实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阻碍因素。

(1)城镇统计缺乏专业性。在我国,城镇属于仅高于农村一级的地级城市。大多数地区相对缺乏专业的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缺少,另外好多人在外做生意挣钱,在县城买房,却不长期住,或者仅老人、孩子住这,育龄妇女长期在外。这也导致了人口数量统计的不专业性与不准确性。

(2)富民区户难进。通常富民区户限制较多,管理比较严格,对富民区户进行人口统计往往会受到限制,促使人口统计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完成。

(3)流动人口较多。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务工农民到城市中寻找工作,这增加了城市人口数量,同时也增加了城市人口统计难度。因为此种情况就意味着城市中流动人口增多,对流动人口进行统计难度较大,容易出现差错,这也使得统计工作无法保证绝对的准确性。

(二)统计数据失真情况时有发生

统计数据失真是导致目前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无法科学、合理、有效开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人口统计工作并没有有效的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强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经济水平有限,科学技术投入力度低,运用科学技术来进行人口数据统计的可能性较低。另外,当地农村政府、统计单位、派出所等机构工作量较多,投入到居民人口统计工作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这使得外来人口统计、流动人口统计、常住居民人口统计并不是非常的准确,容易造成人口数量统计失真,相应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将会缺乏客观的理论依据,计划生育工作规划、监督、控制等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统计学》在计划生育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在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执行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计划生育统计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面对当前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不能够合理、有效实施的情况,合理的应用统计学,有效的落实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为计划生育管理提供客观的、真实的人口数据统计,可以促使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有效实施,为有效的控制我国人口创造条件。

(一)加强立法落实力度,消除计划生育统计阻力

在我国落实人口统计工作的过程中,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计划生育工作如何实施。对此,为了保证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可以规范的、标准的、合理的开展,加强计划生育统计相关立法工作落实是非常必要的。由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在实施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统计人员、社会环境、城市流动人口等。面对此种情况,应当注重加强宣传和落实《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统计法》等统计法律法规,尽量提高村、乡、县、市、省政府领导、统计人员、干部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促使政府领导、统计人员、干部群众可以正确认识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另外,适当的加大计划生育统计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一旦发现违法单位或个人一定要严惩不贷,促使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可以规范、合理的实施。通过以上方式来强化统计学在计划生育管理中的作用,即利用统计学来准确的、合理的统计计划生育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整合,依据数据来规划计划生育工作。

(二)加强统计数据改革,优化数据采集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计划生育统计工作都是以人口普查、人口登记以及相关抽样调查等数据采集方法为主,取得的计划生育统计数据作为计划生育管理的理论依据。但在现代化的今天,我国市场、环境、人口等方面不断变化,促使传统的计划生育统计数据采集方法越来越不适用。对此,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当地应用的统计数据采集问卷,以此来对当地人口数量进行采集和整理,这可以大大提高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因为,适时加强统计数据采集方法的改革,可以基于统计学理论,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我国人口进行快速而准确的统计,充分发挥统计学的作用,为提高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统计分析

我国各级行政单位应当注重计划生育统计相关技术的应用,如计算机技术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弥补传统计划生育统计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创新,促使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向信息化、高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尽管我国已经利用科学技术来创建计划生育统计数据库,但我国一些地区还未能有效的运用计划生育统计数据库,所以,我国应当一直致力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库,促使计划生育统计数据库可以有效的存储人口统计数,为计划生育工作提供真实的、准确的数据,促使计划生育工作合理规划和实施,控制我国人口数量。

结束语:

因统计数据采集与整理困难、统计数据失真现象尤为突出等问题的存在,促使统计学在计划生育管理中应用效果不佳。对于此种情况,应当通过加强立法落实力度、适时加强统计数据采集方法的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来加强统计分析等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改善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现状,采集并整理出准确的、真实的、有效的人口统计数据,为更好的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闫桂杰.浅谈《统计学》在计划生育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1(02).

[2]张全胜.人口与计划生育指标制定、考核工作分析[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06).

[3]赵洪鑫.中国三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现况及优质服务干预效果评价[D].复旦大学,2011.

上一篇:公用资产管理范文 下一篇:中医基础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