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育的价值范文

时间:2024-02-21 11:32:02

语言教育的价值

语言教育的价值篇1

一、体育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实施策略

1.注重课堂语言的形象化和针对性形象化的语言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有滋有味,可以在一种快乐氛嗣中使学生的思想很快进人一个美妙遐想的境界,充分展示了语言艺术美感及趣味,可以让一些本来枯燥无味的活动在体育课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能力、兴趣、性格等诸多方而均有个别差异充分了解学生,针对不同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充分发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通过生动的语言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唤起他们的锻炼意愿性,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2.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明、规范“精讲多练”是体育教学原则之一。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准确克服信口开河、不负责任的表达形式。在讲解动作要领、口令、分析纠正错误上,语言都要通俗易懂,不可含糊不着边际,避免专业术语的简单罗列,合理的语言艺术才能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避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倦的情绪。体育教师语言表述准确、简明、规范的魅力在于口令的调动规范有度,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比如教师在喊“向左――转”时,预令可以适当拉长,转动的方位要清晰,“转”的口令砰然发出,在一定空间内有力度,使教学语言简洁精炼、生动形象。

3.语言要具有幽默性、形象性和调节性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尽管体育教学的开始部分是要求规范、认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喜欢面带微笑,语言幽默的教师,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尽快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技术动作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厌倦、恐惧、缺乏自信的学习心态,比如学生在做前滚翻的过程中,不敢做。教师可以运用多鼓励增强学生自信的语言以起到稳定情绪、增强信心的作用。

4.加强课堂语言的节奏感,充分发挥语言的鼓舞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体育教师努力的方向,也是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得到快乐的最直接方法,这样学生也乐于接受。体育教学有其学科自身的特殊性,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需要教师通过洪亮的语言来加以控制,但是不可忽略语青的轻重、快慢、高低起伏的变化。如果教师总是采用一个音调,尽管声音非常的洪亮,不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呈现一种“保护性抑制”的状态,使他们的注意水平下降。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教材和学生本身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重点及情感因素,使语速、语音有所变化,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融合到教学『青境中来,让学生能够随着教师的思路和教学进程的变化而变化,使整个课堂更富有生气。体育教师运用肯定、鼓励、尊重、信任的语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练习效果进行评价,也是学生克服消极性的一面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二、体育教学中语言艺术运用的价值分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仅靠语言和示范是远远不够的,合理的语言艺术可以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感知和理解,以利于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运动技能表象,教师的示范、讲解、神态、身姿等人体动作语言有助于学生正确感知,并深刻体会运动技能的深刻含义。对于体育教学中语言运用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语言维持课堂纪律,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乐于接受正确的语言艺术能够有效维持课堂纪律,比如:在教学中教师正在讲解某一个技术动作时,发现一个或几个学生正在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如果这样时候教师给予当面批评或者过重的言语排斥,学生在表面可能服从,但是学生的自尊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伤而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思想会在学生的心理_卜产生一种抵抗情绪,甚至会拒绝接受教师的教育。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所要采用的语言艺术也有所差异,在学习新授内容时,教师应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不宜过多地用消极和批评语言。不同性别和个性的同学所采取的语言也不一样,女生自尊心较强,在教学中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帮助和鼓励;内向型格的同学表现为沉默忧郁,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教师的一些玩笑会使他们更加缺乏自信,教师应该尽量避免用过激的语言刺激,多用一些赞许的语言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学习目标的要求也可相对放低一些。

语言教育的价值篇2

关键词 双语教育 功能 价值

据史料记载,少数民族民汉双语教育在我国已经有漫长的历史,尤其是建国以来,民汉双语教育在我国更受到政府和多数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和维护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在日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和少数民族群众更加重视双语教育工作,国家之所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双语教育,就是因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和价值。搞清楚双语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在理论上理解和把握双语教育工作的意义,有助于双语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

一、双语教育的功能(一)什么是双语教育要把握了解双语教育的功能,我们首先就要搞清什么是双语教育?什么是功能?首先,什么是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的教育系统,亦指在学校教育中,同时进行学生的母语(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教育,使学生达到两种语言的兼通。这种教育系统所涉及的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因此,它不包括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方言)的教育,即双言教育”。我国的双语教育既包括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民汉双语教育,也包括汉族地区的汉语和外语的教育,但本文主要是指民族地区的民汉双语教育。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就是既让少数民族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使用自己民族语言的权利,又向少数民族推广族际语言即汉语普通话,让少数民族成员逐步达到“民汗兼通”,成为双语双文化人才。(二)双语教育的功能功能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结构和秩序有机构成的系统整体在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结果。双语教育的功能是双语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结果。双语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称为双语教育的内部功能。双语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双语教育的目的、双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即为双语教育的内部功能,其中主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作用所导致的结果,表现为受教育者双语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表现为用双语交流的功能、双语思维功能、双语书面表达功能。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作用所导致的结果,表现为教育者教育政策的调整、教育方法的改进、教育模式的替换和教育内容的丰富等。双语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结果,称为双语教育的外部功能。双语教育的环境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双语教育的外部功能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对双语教育系统所产生的作用和双语教育系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所产生的作用。一个国家、社会、地区或个人要不要搞双语教育,双语教育采取什么模式,双语教育普及的深度与广度都与一个国家、社会、地区或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地区或个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最终促使双语教育的目标被修订、双语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双语教育的方法不断改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语能力和双语教育水平不断完善。双语教育系统对环境的作用所导致的外部功能,主要有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等等。(1)双语教育的政治功能。西方国家一般都是通过双语教育来实现对本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民主、自由”的政治思想。如加拿大、新加坡等移民国家,在不削弱民族语的同时,向各民族强制推行族际语和通用语,使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使受教育者接受和理解国家的政治观念,从而产生维护国家现行政治制度和遵守法律的行为,形成统一的政治思想意识,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政治稳定。(2)双语教育的经济功能。在现代国际经济生活中,语言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构成成分。语言因素既是经济力量影响的对象,也是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之一。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行为要超越地域、国界和文化上的限制,就更要考虑区域语言生活状况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以排除障碍,实现语言的经济功能。因此,熟练的双语能力能够促进作为双语持有者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参与更大范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增加在更大的语言区域范围内的就业率。(3)双语教育的文化功能。双语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都是以双语教育的文化功能为基础的。双语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传递传统文化和现有的社会文化,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传递多元民族文化;创造新的文化,使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形成第三文化,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4)双语教育的社会功能。通过双语教育,增进全社会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各民族成员之间能够用族际通用语言相互交流,消除误解,增进友谊,广交朋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和谐相处;并能够帮助少数民族成员更深刻地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便于接受社会公德教育,从而才能使少数民族成员在行动上更好地遵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同时,双语教育又能满足各民族内部成员之间保持用本民族语言传承文化和交流感情,维护民族自尊心。(5)双语教育的教育功能。很多资料显示,接受双语教育的人与没有接受双语教育的人相比,智商一般比较高,思维更加敏捷。而且通过双语教育,能够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从而提高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双语教育的外部功能和内部功能都不是独立的,双语教育外部功能的形成和提高依赖于双语教育的内部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双语教育外部功能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双语教育的内部功能的改变。双语教育的功能是双语教育的客观属性表现,具有客体性、客观性和真理性。

二、双语教育的价值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这就涉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问题。从哲学上讲价值是一个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意义关系的范畴,它指的是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功能及其变化相对于主体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言的有用性,是作为客体的事物对于作为主体的个人、群体、全社会以及国家所具有的某种意义。双语教育的价值也是双语教育主体和双语教育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双语教育价值主体是指双语教育系统内教育者、受教育者包括个人、各类群体、社会、民族和国家等。双语教育价值客体是指双语教育活动及其功能。双语教育价值主要反映的是作为客体的双语教育活动及其功能属性对作为双语教育价值主体的国家、社会、个人的双语需要的满足与否、促进与否的关系,主要是由国家、社会、个人对双语和双语教育的需要来决定的。个人的双语和双文化需要是指教育者、受教育者通过双语教育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受教育者的双语能力和双文化水平。双语教育活动及其功能对个人双语需要的满足即为双语教育的个人价值,具体表现为受教育者双语能力的形成和双语水平的提高以及双语持有者的双语能力对持有者生活质量、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社会交往、个人发展、学历提升的意义和价值。社会的双语需要应通过具有双语能力和双文化素质的人才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以及在处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来满足。社会的双语双文化需要,不能由各种双语教育活动及其内部功能来直接满足。但又离不开双语教育的功能的发挥。任何社会都十分重视双语教育,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培育双语双文化的人才,来满足社会的双语双文化需要,双语教育活动及其通过双语教育活动培养出的双语人才对于社会双语双文化需要的满足即为双语教育的社会价值。双语教育活动,作为培养人的双语能力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尽管要考虑如何满足社会、教育者、受教育者个人发展的双语需要,但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各种条件提高受教育者的双语能力和水平,满足受教育者的双语学习需要。因为社会环境中个人的和社会的双语需要能否满足,不是双语教育系统内部主体所能简单给予的,而是受到社会环境中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将双语教育在系统内实现的培养人的双语能力的价值和双语教育通过培养受教育者的双语能力而在双语教育系统之外间接实现的各种社会价值,严格区分开来,并研究二者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双语教育在系统内直接实现的价值,是双语教育价值主体通过双语教育活动所带来的双语能力的完善、双语水平的提高以及双语持有者就业机会的增多与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改善等,即双语教育政策及其活动对受教育者本身带来的利益和价值,这种价值可以称为双语教育的内在价值或直接价值;双语教育通过受教育者的活动在双语教育系统之外创造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价值,可以称为双语教育的外在价值或间接价值,这种价值能否顺利实现,不完全受双语教育系统内价值主体的控制,而是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制约。

三、双语教育价值与功能的区别和联系(一)双语教育功能与双语教育价值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双语教育功能主要反映的是系统与环境,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主要由系统和子系统的属性(培养人的双语能力的活动)来决定。功能具有客观性,功能不一定能满足主体的需要;双语教育价值主要反映的是双语教育活动的功能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主要由社会、个人对双语的需要来决定,具有鲜明的主体性、为我性,是双语教育对个人双语需要的满足以及双语教育活动培养的具有双语能力的人才通过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双语需求的满足而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所做的贡献。功能关系反映双语教育系统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之间,系统内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客观的因果性联系。价值关系虽然离不开因果联系,但主要表现为双语教育价值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合目的性关系。双语教育功能关系的改变,是双语教育系统与双语教育环境相互作用以及双语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系统与环境的变化,包括双语教育系统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变化,双语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变化;双语教育价值关系的完善是个人和社会双语需要的满足。所以,双语教育活动应该是价值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包括社会、个人)在其双语需要的驱动下,用实践能力和机制去改变现存的双语教育功能关系,使之适应和满足其双语能力发展需要和使用双语的需要,形成一种新的价值关系的过程。双语教育活动的结果不仅应是合规律性的,而且应是合目的性的。双语教育作为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因果性活动,也是一种目的性活动。(二)双语教育功能与双语教育价值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的,其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双语教育功能是双语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手段。双语教育价值的实现即个人和社会双语需要的满足,必须通过开展各种双语教育活动,使双语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双语教育功能,作为系统与环境以及系统内诸要素相互作用的客观结果,是满足社会和个人双语需要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各种双语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社会和个人的双语需要就无法满足,双语教育价值也就无法实现。其次,双语教育价值是双语教育功能的目的。人们开展各种双语教育活动,总是为了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双语需要。在双语教育活动中,各种双语教育功能的发挥是为了实现某种双语教育价值。离开双语教育价值,各种功能的存在是无意义的;离开双语教育价值的引导,双语教育活动可能导致双语教育工作的低效率或无效。即受教育者参与双语教育活动的动力不足或受教育者习得的语言无用武之地,不能发挥其功能,可能废弃,从而打击受教育者学习双语的积极性,又浪费了双语教育活动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次,双语教育的内部功能和内在价值,是双语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和对系统内价值主体的需要的满足;双语教育外部功能和外在价值,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都是双语教育活动或受教育者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因此,双语教育的功能与双语教育的价值是严格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双语教育的功能主要反映的是双语教育系统与环境条件,双语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主要由双语教育系统和子系统的属性来决定。双语教育的功能具有客观性,功能不一定能满足主体的需要。如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大山里的同一少数民族群体和个人是不需要双语教育的。双语教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双语教育价值主体与双语教育价值客体之间的合目的性的关系。实际上,双语教育的功能是双语教育系统因其要素与结构而产生的一种客观性的结果;而双语教育价值则是基于这一客观结果,由双语教育价值客体向价值主体呈现出的主观性的意义。因此,实施双语教育不要以为由双语教育的功能存在就能自然实现其价值了。双语教育的功能要转化为价值既要以双语教育的功能属性为前提,又要以双语教育主体需要为取向,双语教育只有化为双语教育主体的需要,价值实现才成为可能。并且,通过依靠一定的客观环境条件,如经济条件、政策条件、文化环境、地理环境条件等,双语教育的功能属性了满足主体的需要时,价值才得以实现,双语教育活动才成为有效活动。所以,努力探索双语教育功能转化为价值的有效途径就成为政府、社会、双语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和双语持有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语言教育的价值篇3

校园流行语既体现了社会思潮的流变又反映了高校自身的文化特色,是反映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风向标,从校园流行语着手推进价值观教育创新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一校园流行语在大学生中流行的原因

校园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校园里流行的语言,具体来讲是指在高校校园里使用人数多、使用范围广、使用频度高的语言。校园生活是大学生校园流行语的重要内容来源,反映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就获取媒介而言,在传统的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基础上,包括微信、博客等在内的新媒体成为校园流行语的重要来源,在新媒体中大学生一改往日的被动为主动,使校园流行语具有很强的活力。在众多媒体的共同作用下,包括更多普通人在内的公众人物的语言进入大学生视野,也成为校园流行语的重要部分。来源广泛的校园流行语具有内容新颖、形式灵活、风格幽默等诸多特点,之所以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并成为大学生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来讲,伴随着网络等信息传播平台的发展,大学生参与社会事务和获取校外信息的机会越来越多,校园流行语正是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的结果,通过校园流行语大学生针对社会流行和校园流行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满足了大学生表达观点和参与社会事务的需要。另一方面来讲,校园流行语内容新颖、风格幽默,满足了大学生追新求特的心理需要,90后的大学生生长在一个氛围宽松、发展求新的社会之中,他们身上求新求变的心理倾向非常明显。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在日常生活和交流表达中,他们喜欢追新求特,借此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使用充满新奇特色的校园流行语正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这种追求新潮的心理需求。

二校园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1校园流行语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建构

校园流行语来源多、作用范围广,如“学霸”、“面霸”、“蚁族”、“白富美”等分别从学业、就业、生活、审美等方面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按照产生的作用是否积极可以将校园流行语分为正性流行语、负性流行语和中性流行语,他们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不同性质的影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入,校园流行语中也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成分。校园流行语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既有可能激发大学生身上“爱国”、“奉献”等充满正能量的特质,也有可能在大学生中引发“过于物质化”、“追求享受”等影响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不良倾向,他们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建构。

2校园流行语反映大学生价值观状态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出发点和基础就是了解大学生的价值观状态,只有这样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大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而校园流行语正是这样一个平台,它直观地展示出了大学生群体的所思所想。“十”、“创业”、“高富帅”等代表不同领域的流行语层出不穷,其背后是当代大学生趋于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支教”、“兼职”、“志愿者”、“公务员”等代表不同价值的流行语并存,反映的是大学生既注重精神价值,又注重物质价值的人生价值。“正能量”、“fighting”、“郁闷”、“纠结”让我们看到大学生主流积极向上的同时困惑成分并存的价值观状态。丰富的校园流行语蕴含着的丰富的价值观意义,透过校园流行语教育者能够分析出大学生关注的重点以及受到影响的来源。

3校园流行语折射和传播社会价值

校园流行语是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缩影和凝练。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新媒体在校园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更加突出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事务和思想碰撞更为广阔的平台,社会各群体的价值观得以传播速度更快、作用范围更广。大学生接受着来自全社会的正性和负性的信息,在众多的信息背后蕴含的是整个社会的不同层面的价值体系,既包括学校的,也包括家庭的,更包括社会不同人群的价值标准,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通过校园流行语对大学生发生作用。在校园流行语的视野下,仅仅依靠学校的正面和主流价值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全社会的教育力量不能同时发挥积极作用,其负性作用将很快破坏学校的正面引导效果。

4校园流行语丰富教育语言和教育活动

校园流行语是在高校中快速传播和高频率使用的语言,校园流行语的存在和盛行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彰显个性、表达自我的心理诉求,符合大学生的语言习惯,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教育者要想读懂大学生的心必须要读懂大学生的文字、听懂大学生的语言,同时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使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只有这样价值观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就此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更容易在大学生中引起共鸣是摆在价值观教育者面前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校园流行语的产生和传入也是思想产生变化的过程,对流行语来源的追溯也是价值观教育系统化的需要。校园流行语正是这样一个平台,它既为教育者提供了可以和大学生交流的语言方式,又为教育者提供了开展教育活动的有价领域。

三校园流行语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创新途径

1关注学生思想,弘扬核心价值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受到多重影响和诱惑。大学生的思想在很多方面都受到良莠不齐的影响和冲击。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既有一定的评价事物的标准体系,又因社会化程度比较低和人生经验欠丰富而价值观评价标准还不成熟。就处事能力而言他们既具有处理问题时所需要的一定理性,又存在不成熟所导致的冲动和欠缺分辨能力,这些使得大学生在追新求奇的过程中容易落入低俗化、从众化的被动局面。要想从根本上使大学生在校园流行语面前居于主动地位必须解决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标准的问题,明确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就要求教育者在价值观教育和校园流行语的引导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科学发展的能力,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实践,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能动性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教育者掌握教育的主动权而大学生更多的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的教育模式暴露出了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发挥上的不足。在强调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高校校园里,价值观教育的对象―――大学生有了更多发挥教育主动性的能力和素质。大学生身处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掌握了获取信息的技术,在校园舞台上积极踊跃的追求着自我价值的实现。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可控的范围内将大学生转换为教育主体,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是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需要思考的问题。教育者应从细微处着手为大学生开辟表达思想、培养理性、追求科学价值的平台:引导大学生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课余兴趣爱好,通过发展健康和高尚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追求;引导大学生参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排解不良情绪,培养良性情绪;搭建校园网络平台,开辟大学生自主讨论平台,为大学生搭建交流思想、互相教育的平台。

3实现全员动员,营造社会正环境

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自己的语言,对于这种文化现象我们不仅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相反应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关注和开展研究,以此来了解大学生的实际思想状态,将校园流行语作为开展教育的工具。在对待校园流行语的问题上,我们既要密切关注,注意学生思想的发展,又要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能因此扼杀学生的天性,以外松内紧的教育策略关注大学生流行语的发展态势。语言是没有校园界限的,大学生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中流传的语言,但反映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文化。教师、家长、公众人物都应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体力行教育学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引导学生主动加入到净化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队伍中来,将消极负性的校园流行语赶出校园。在家庭、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宽容、乐观、积极、向上的氛围和条件,培养大学生在语言文化、流行文化、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方面的科学的立场和独立的主张,使大学生成为社会正能量的先行者。

4更新教育语言,提高教育亲和力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传统工作和重要工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人们的印象中多是灌输和说教,单一和落后的教育方式不再适合追求创新思维活跃的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最终成果就是将社会所推崇的价值观传递给大学生,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的,教育者可以从校园流行语在大学生中迅速流行和广泛传播的经验中找到借鉴。将校园流行语纳入价值观教育语言体系,以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和大学生熟悉及喜欢的语言同大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既可以拉近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大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又可以提高语言效率,将传授的内容迅速传递给学生,使用校园流行语对于高校价值观教育活动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将校园流行语纳入价值观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活动的亲和力,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对教育者的亲近和认同,从而推动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宁.从校园流行语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2]郑建敏.从校园流行语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语言教育的价值篇4

[关键词]融合教学;应然价值;过程体验;应用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67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142-03

[本刊网址] http://

引 言

应然是指基于事物自身的性质和规律所应达到的状态。实然就是事物存在的实际状况。应然层面和实然层面的关系,具有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区别。大学基础英语(EGP)与专业英语( ESP)融合教学是指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将EGJP与ESP相关内容结合的语言教学形式。是EGJP向ESP过渡的衔接性教学。其特点是: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与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发展;课程设置和学习与实际交际情景相适应;目的是为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服务,为今后学习专业英语和工作做好准备。目前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许多高校开始了融合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将发生新的变化。研究融合背景下写作教学的应然价值,对于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英语融合教学背景下写作教学的实然状态

一直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是强调阅读,就是偏重听说,

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据对相关高校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课时(每学期共32个课时)分配情况的调查发现:60%的教师仅进行阅读教学完全放弃写作教学;25%的教师每学期用2-4个学时进行写作指导;12%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也兼顾写作教学。尤其是与学生今后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相关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更是处于边缘化状态。EGP与ESP融合教学,为改变这一状况提供了契机。但目前,融合教学还缺乏成熟的教学理念,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模式。其写作教学,在融合内容上存在随机性;方法上只是格式加例文以“文体知识”代替“文体写作”,虽然有新内容的输入,却没有“新意”的吸收,更无法产生对新内容价值的体验。加上人们对“融合”写作教学理解上的偏差,使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化、概念化。从应然价值视角分析这种现象,其主要原因:一是,传统写作认知的心理积淀影响了预期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打破传统的思维习惯和教学方法,易把具有模式化特点的英语应用文讲成“八股文”,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失去学习兴趣。学生由于受传统综合文体写作的格式新,文字描述“精美”感人,千篇各异等要求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形成了认知心理积淀,很难进入与实际学习工作相关,格式固定,语言平实的实用文体写作学习状态。二是“应试”惯性使本真价值缺位。现阶段应试教育仍然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应试”,师生长期形成的“应试”惯性,影响了正确处理“应试”、“应用”两者关系,不能适应“应用”性学习,使融合写作教学失去本真价值而成效甚微。

二、融合教学背景下,对写作教学应然价值的追求

价值是指满足主体一定需要的客体态势,即客体对主体的特殊效用关系。教育活动作为一种价值活动,包含着教育主体对教育的价值认识、价值选择和价值创造[4]。中国外语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因为时代不同而各异,目前融合写作教学的应然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导学”性价值。写作教学价值是指师生对写作教学价值趋向的认识。融合背景下的写作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还要掌握更多方面的应用写作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英语学习、工作做好准备。教学中,不论是内容选择、教学设计、组织模拟“应用”的教学活动,教师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和完善自我知识扩展,来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策略,学会自主学习,有效地获取学习知识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二)主体性价值。写作能力是一种书面交际能力,是学生以英文为中介,从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写作目的出发,传递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意义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启动多种心理知识技能成为写作的主体,实现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价值。

(三)工具性价值。这种写作教学是以实践应用内容为依托,能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语言应用的各个方面,在拓宽了学生看问题的视角的同时,完成理性和感性认识的提升。它将意义建构、认知介入、问题求解、高层次的思维以及语言的工具性融为一体,方法灵活,更具有操作性。教学过程给学生更多使用英语的机会,并从内容知识的讨论中,把握语篇整体结构和语言技能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大学英语服务于社会的工具性价值。

(四)三种价值的统一。实现上述三种价值的统一,是“融合”写作教学价值的自觉表现,也是其应然价值追求。教师、学生和社会是融合写作教学价值的共同体,三者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缺一不可。以社会和学生需求出发,选择职场通用应用文为融合扩展主要内容;教学目标由过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地扩充为“专业职场基本写作经验”;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者以主人的心态学习掌握与未来学习工作相关的应用知识和技能,充分体现了“导学”性价值、主体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统一。

三、融合教学背景下,写作教学应然价值的培育

(一)培育需求情结

实现写作教学的应然价值,离不开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但由于一些学生对融合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传统写作思维惯性影响,对应用写作的需求意识离应然的状态还有很大距离。因此,培育需求情结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是写作教学的首要问题。在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应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应用写作与社会和自身未来学习及工作发展的关联,认识其功能与重要性,激发需求欲望。其次,在教学中选用的融合内容、方法及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都应与学生的专业和学习能力相关。选择跨职业,行业使用相当普遍的通用应用文为融合内容,用解决工作职场或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来吸引学习兴趣,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情景式教学活动,深入浅出地进行“应用”训练,让学生感受学习“需求”,让“需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大学英语融合教学背景下写作教学应然价值形成示意图

(二)培育“价值”意识

1.提升认知能力

写作认知能力体现一个人的语言文化、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是融合写作教学应然价值的反映。这里所说的写作认知能力主要指对融合应用写作教学价值意义的认知能力。提升学生对将英语文化综合文体与英语应用文体相结合进行写作教学意义的认知,是培育“价值”意识的基点。这种认知能力的培养受社会文化、教育背景,学习者个性等因素的影响。以职场通用英语应用文为主要内容的融合写作教学,是通过处理解决跨文化的专业职场及学生未来学习中将会遇到的问题,来实现其认知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和应用训练的体验中提升认知能力,增强学习信心。

2.关注需求,对接内化

满足需求,寻求知识与“应用”的对接内化,提高应用写作能力是培育“价值”意识的落脚点。而职场通用英语应用文具有广泛性、规范性、真实性、时效性特点,教学中仅靠单纯的知识讲解,无法实现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应在掌握这些特点的基础上,从“实际应用”层面强化模拟训练。

(1)了解文体要素。应用写作文体性很强,通过范文讲解,了解其性质、要素与其他文体的区别,理解掌握其语言准确、简明、平实等特点及常用的语言模式,并学会使用,逐渐建立起写作能力的基础。

(2)学会语篇分析。凡是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中发挥作用或实施一定功能的语段都可以被看做是语篇。语篇分析目的就是发现语言材料在文中的相对位置是如何产生意义,并识别篇章组织模式及规定这些组织模式标记的语言手段及规则,是帮助人们将信息解码或编码,构成语言形式的一种方法。通过语篇分析可以了解英语语篇的构筑特点,掌握应用文不同体裁语篇的结构要求及表达技巧,提高语篇构建能力。

(3)注重语块训练。语块不是传统语言学的语言单位,而是包含功能、语境要求、语音、语法、语义内容的语言使用单位。语块理论使语言和语言学习要从以语法为中心的观念向以语块为基础的观念转变。对于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没有掌握足够专业知识,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的情况下,将语义较固定的各类形式的语块运用于英语应用写作教学中,能帮助学生记忆、组句,正确使用规范性词语,使写作语言流利准确。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和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语块层面的积累训练,主要由称谓开头、礼貌结尾、正文惯用话语、篇章句子构架和引语等分类积累训练,并注意从简单人手,循序渐进。

(三)培育过程体验意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习主体的参与,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其价值意义。过程体验意愿决定参与效果并影响价值意义的产生。培育学习过程体验意愿是实现融合写作应然价值取向的途径之一。过程体验意愿的培育,一是要在主观上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增强学习主体意识。二是客观上也要创设情景语境为其意愿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转化提供空间。如组织以写作任务为中心的“拟岗”教学,根据写作主题任务设定不同职场“岗位”,学生按主题任务分工“上岗”,在了解“问题”的职场背景基础上,以岗位角色的心态,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写作知识技能进行语篇构建。在构建过程中,学生以岗位身份责任的视角,将写作理论与应用实践、写作能力与工作方法融为一体,带着问题在“应用”和求知过程中学会表达完成工作任务的方式,体验写作价值,并使过程体验意愿更加自觉。

结语

融合背景下的写作教学,如果只注重内容的融合,忽视对教学本质内涵的解构;或只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文化素养、价值观念的培养,便偏离了融合教学的本真价值,其结果也将是虚假的现象。教学中,应注重从应然价值培育的维度审视“知识、应用和价值观培育”的结合兼顾,反思对内涵理解和认知接受过程,关注促进价值体验的情景创设、内化和转化,以期实现应然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l]倪清泉.网络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3):67-72.

[2]王淑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化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124-125.

[3]任平.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哲学思考[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7,(3):52-56.

[4]张川.高职教育实然发展与应然价值追求的冲突与融合[J].才智,2012,(14):204-205.

[5]陈龙.议应用文的语篇功能[J].语文学刊,2010,(7):174-176.

[6]刘秀明.谈语篇分析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3):111-112.

[7]李爱华.词块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性研究[J].黑河学刊,2010,(10):68-69.

语言教育的价值篇5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对外汉语教育;价值取向

目前我国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办了500余所孔子学院,在国外学习汉语的学生将超过1亿人。①在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探讨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价值取向,对提升对外汉语教育在沟通中国与世界、改变世界文化观念、促进世界文化和谐共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语言研究角度分析

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也有人认为语言是自然物理现象;有人认为语言是物质的,也有人把语言看作是精神的。笔者认为,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以及人类间相互进行交流的最明确、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一)语言教育对象

对外汉语教育开展过程中,教育对象的不同是区分其与其他科学的最显著的特征。现阶段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对象存在两个特点,其一,对外汉语教育的教学对象全部为国外人士,包含成长在国外的外籍华人,而我国其他学科的教学对象多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相比于外国人、华侨以及华裔这些不懂中文、不了解中国文化的教育对象,其他学科的教学对象,包括汉族、少数民族以及部分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对我国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意识形态以及政治等价值形态了解程度较深,因此其他学科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教师和学生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形成一定的共识,从而达到增进彼此交流、促进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目的。而对外汉语教育的教学对象对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以及历史情况知之甚少,教师在汉语教学开展过程中除了要克服语言不同的障碍外,还需要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地方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质量。例如汉语中言简意赅的成语,教师面向中国人进行成语讲授时,只需要根据历史情况,向学生介绍一下成语中含有的故事发生的年代,学生便能基于自身对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联想出成语故事发生的场景,从而很好地理解成语的内涵。第二个层面,在学生掌握汉语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对外汉语教学还应当进行中华文化、历史、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教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中国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基础汉语知识教学的开展质量,还能让外国学生透过语言认识到中国文化,因此在对外汉语教育中增添中国文化的教学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语言教学目的

从宏观上讲对外汉语教育属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但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外汉语教育目的不能够按照针对中国学生教育而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来进行汉语教育工作。②根据对外汉语教育课程开设的初衷,并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以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应当是: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国外汉语人才,让其在国际文化教学中发挥沟通的桥梁作用,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三)语言教学内容

为实现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开展目标,对外汉语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当在汉语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涵盖汉语言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讲授,只有这样,对外汉语教学才能培养出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高素质汉语人才。首先是汉字的教学,汉字属于象形文字的一种,而其他文字如英语、拉丁语以及意大利语等均属于字母文字,两者之间差距较大,在对外汉语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每一个汉字的象形演变向学生进行教授,让学生的思维从字母文字转变为象形文字。其次,语言规则,虽然世界语言体系的基本语言规则相同,每一个规范的句子都包含主、谓、宾三个主要成分,但在具体的语言应用过程中,汉语的语法规则又和其他文字系统大相径庭,让学生通过汉语语法的学习掌握句子结构的变化,才能为后续语言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语言情境的教学,汉语中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会表达出不同的含义,甚至相同的语境下,不同的表达语气也会影响他人对于句子本意的判断,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便是让学生学会在不同语境中使用合适的表达,避免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价值取向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球文化也逐步实现世界化,多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当今文化多样性发展的现状。在文化多样性的大背景下,研究对外汉语教育的价值取向,首先应当构建和谐包容的教育价值体系,只有这样对外汉语教学才能够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认同的需要;其次应当尊重每一种文化,倡导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同时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个体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世界文化更加绚丽多彩;最后还应当树立扬弃的文化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每一种文化新鲜的血液,避免其被时代所淘汰。

(一)构建和谐兼容的价值体系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逐渐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狭小的地球村落中,存在着二百多个国家政权以及数千种地方文化,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十分明显,因此现阶段世界上文化冲突不断。而中国文化向来以包容著称,倡导人心为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的理念,一直在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而努力,这种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倡导文化包容、推进世界和谐的做法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③在对外汉语教育中,教学对象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外国人,教学目标是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汉语人才,让其在不同文化之间构建起沟通的桥梁,因此,对外汉语教育应当构建和谐兼容的价值体系,让不同的文化、价值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尊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尊重其他文化的观念,成为世界文化使者,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二)倡导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人的意识是由生长的环境所决定的,当今世界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环境,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都不尽相同。人是文化价值的承载者,不同的人群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因此在现代对外汉语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不同文化的发展,克服对不同文化的偏见,避免用自身的眼光去评价其他文化,从而让拥有不同价值观念的学生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也是文明社会每一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多种多样的文化价值形式才构成当今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对外汉语教育中倡导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能够让不同文化在同一空间和同一层面上相互交流和融合,保障每一种文化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倡导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能够使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得到提升和引导,从而让对外汉语教学的价值取向获得每一位学生的认可,对于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三)尊重个性发展的价值取向

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尊重个性发展的价值取向体现在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是指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以及个人性格尽心引导性教学,尊重个性发展的价值取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演变。教学工作的开展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学生是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主角,对外汉语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实现世界交流的宏伟目标最终还是要回到培养个人的发展层面上来,而尊重个性发展的对外汉语教育价值取向将教学开展定位到每一个学生,从学生自身情况出发,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合理引导,以塑造出文化多样性世界中怀有文化多样性思想的鲜活的生命。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尊重个性发展的对外汉语教育价值取向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三、结论

探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对外汉语教育的价值取向,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就妄下结论,应当在充分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特点的基础之上,结合多样化的文化发展背景,提出科学、合理的对外汉语教育价值取向。

语言教育的价值篇6

我们将集中探讨以下主题:一是对新的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研究分析;二是对江苏省职业学校通用的新编《英语》教材编写背景解读并提出教学建议;三是对当下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反思,寻找对策路径,破解问题瓶颈;四是对职业学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开展行动研究。

我们希望这是一次思考、对话、创造、分享的幸福之旅。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认为,教育源于生活,生发于生活,然而人们在建构教育科学世界的实践中,有意无意中偷偷取代并遗忘了生活世界。坦白地说,当下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即佐证了这样的历史事实。周如俊在《关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影响因素的调研及对策建议》中写到,“现在的职业学校越来越像培训机构。在实际工作中,把职业教育看成纯粹是为‘职业’而举办的‘教育’。于是学校的功能越来越‘技’,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设置以及课程体系越来越远离基础,学生的适应性越来越差。素质教育在学校没有了位置,教育的主要功能变成了管束学生,教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技能传授,强调一切为了就业。因此,教学在缩水,质量成空话。”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其在对江苏省26所职业教育示范校集体调研的基础上对学校管理存在问题的基本判断之一。

相比于专业课程,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隶属于文化基础课程范畴的英语学科教学,在文化课程边缘化的今天理应自我救赎。基于职业教育教学走向自身反面而产生异化的客观背景,英语教学在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言学科功能定位的同时明确学科教学的价值选择尤为必要。因此,英语教学中对生活世界的回归守望,对人文教育的彰显突出,对专业课程的服务支持,对真实英语的学习、习得理应成为英语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真正意图不仅仅是回到日常生活世界或日常生活状态,而是要“走向教学的本真”。换言之,就是要使教学生活世界中的教学活动从“异化状态”走向“本真状态”,使其成为一种合乎英语教学目的、合乎人本德性的、主动自觉的、创造性的生命活动,成为师生促进生命发展、实现生命价值、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的本真的教育生活。真正意义地回归并守望生活世界,实现职业教育中的学科价值,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必须完成以下的价值选择:一是回归本真的课堂教学,二是凸显文化价值教育,三是服务支持专业课程教学。

一、英语教学需要回归本真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

认真地审视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教学生活,不难发现,现存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生活发生了严重的异化现象,教学生活处在异化的非本真状态中,教学活动的异化广泛地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主体的异化。在教学生活中,教学主体中无论是教师抑或学生都蜕变为抽象化、工具化的主体。就教师而言,教师成为达成既定教育教学目的的手段或工具。首先,相比于职业教育的其他学科,英语教师和学生在学科素养和能力方面悬殊巨大,这种差异所产生的马太效应的结果是英语教师因为其知识“霸权”凸显,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居高临下的教学过程中淡化或忽略了自身专业建设,以致自身的生命价值和人文需要、教学的生存意义被忽视或遮蔽。于是,教师蜕变为技师、匠师,而非“人师”。与此同时,学生在仰视教师的同时被动地成为“知识的容器”或“知识的加工器”,缺乏生命气息与活力。其次,主体的自我异化,即主体同自己的本质、生命活动(教学活动)相异化。在现实英语教学生活中,中职教育因为缺少完整的刚性的教学评价体系,高职教育因为学生基础能力与高等教育英语教学评价方法的落差,普遍存在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等现象。此时,教学活动不再是体现生命意志的创造性活动,而是屈从于某种外在力量(课程设置)的实践活动,并逐渐蜕变为被迫的、异化的、无意义的劳作。

二是教学目标的片面化。教学目标往往注重认识领域,忽视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等维度,这无疑是教学目标的窄化。一方面,中职英语教学的一部分(综合高中)和高职英语异化为以选择题和阅读写作为主体的应试教育,而更为广泛的中职英语教学更多地简化为照本宣科的简单经验教育。教学活动逐渐失去了最基本的人文向度和价值属性,教学生活世界成为“情感沙漠”。在这种“常规经验主义教学活动中,没有创造性教学思维和创造性教学实践的空间,教学思维方式呈现出重复性、简单化、线性化倾向,教学行为以重复性实践为主要特征。教师和学生只需知道“教(学)什么”,而不必思考“怎么做”,也不用考虑“为什么教(学)这些内容”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如是,师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反思性逐渐丧失,成为无个性的、非自在的、非本真状态的简单教育。在如此的英语教学生活中,师生集体成为“简单的人”。

三是教学活动的娱乐化。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入英语教学课堂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增添了活力,但是近年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滥用和乱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因此出现了娱乐化倾向。在很多课堂和竞赛中,多媒体课件设计精美,趋向“动漫”。我们注意到,很多时候教师以展示多媒体教学课件替代口授言传,教师以PPT屏显替代板书,学生以听录音替代课文朗读,学生观看视频文件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备课似乎被简化为制作多媒体课件。更有甚者,部分教师将娱乐行业(show business)的某些元素带入课堂,大搞娱乐游戏和表演,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表面上,英语课堂活跃(活起来,动起来,笑起来),实际上当直观的形象抢占了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后,对于教学而言已走向有效教学的反面。因为当课堂被戏剧化为剧场,教师生活在一种角色世界中,遵循相应的教学规范、教学程序与步骤,漠视自己的生存价值与生活意义,设法去“取悦(amuse/please)”学生;与此同时,学生坐在各自的“座位”,既观剧也被动地演剧,无知无觉地让出自己课堂教学的参与权、课程生成权,在这种不自觉的状态中被彻底异化。教学活动在这种剧场化的场域中失去其本真的状态,成为为表演而表演的活动。

事实上,英语作为语言课程需要学生的深度理解和思考,需要想象,需要对语言材料的耐心咀嚼,但由多媒体主导的英语课堂则将其简化成学生的大脑被动地接受信息的机械过程。显而易见,被动机械地接受信息的效果无法比拟经过思考和理解后的效果。

由于教学主体的异化、教学目标的窄化,以及教学生活娱乐化等问题的客观存在,教学活动不再是师生思想的对话,而更多的是在表达着教学技术、教学制度和教学规则,教学生活世界不再是师生心灵的家园,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心灵的屠宰场和情感的荒漠。因此,回归本真的课堂教学是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完成自我救赎的必由之路。

二、英语教学必须凸显文化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表情手段,更是体现一个社会意义、价值、风俗、规范、观念与符号的总和。正如萨皮尔所言:“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离不开文化。”因此,语言的学习就意味着文化的学习,而英语语言教学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价值观,即世界价值标准、民族价值标准、国家价值标准、社会价值标准、个人价值标准等等。所以,文化价值观的正确梳理、解读、引导是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不容回避的重要内容。

因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内涵差异显著,对文化价值观的选择和判断无从规避。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这样的选择与追求:一是正确认识英语,努力学好英语。英语作为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心态顺其自然。作为交际工具,语言本无优劣,我们值得警戒的是其裹挟而来的文化价值。二是正确看待所谓“普世价值”。人类社会的确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如对家庭的认同,对友情的追求,把谋杀看作罪恶,对自由平等的渴望等等。不可否认的是,人类文化正在趋同,全世界各民族正日益接受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方向、实践和体制,否定、拒绝、追捧都不是正确的选择。三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强化中国文化自觉意识。我们要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角度思考我们的英语教学,要从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关注英语教学内容中的中国元素,努力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谈论中国的文化,介绍中国,介绍家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我们在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还应输出中国文化。

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我国正面临世界多元文化的撞击,其中仍将以西方文化(欧洲及北美文化)作为主要的文化源。中西文化交流的扩大和深化必将进一步使中国更加了解世界,也必将令世界更加了解中国。麦克卢汉曾以“地球村”(Global Village)一词形容当今这个越来越小的世界,托马斯·弗里德曼更是告诉我们“地球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正是当今地球上时空的紧缩,使得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价值的选择更为迫切。

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回到语言教学的原点后,我们简单但又深刻地发现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本身的传授,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与选择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成功交际,培养学生素养的关键。

三、英语教学能够结合专业课程,服务学生专业学习

英语教学能够支持服务专业课程,可从以下两个维度予以理解:首先,英语是职业教育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基础文化课的一门重要课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本,同时又是获得知识技术等其他人力资本的工具性资本。毫无疑问,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如果把一个人终身发展看作建造高楼大厦的话,那么语言能力就是大厦的一块基石。没有坚实的基石,既制约了个体专业发展的空间(深度、高度、广度),又限制窄化了个体的生涯发展。其次,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应找准与专业学习的契合点,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职业教育的个性。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仅开设公共英语课程,因受制于学生的水平,老师授课的内容多以补缺补差为主,帮助学生重构英语基础。中职学校一部分参加对口单招考试的学生的英语学致等同于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几乎异化为考试教育,另一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模糊含混,既无动力也无压力,教学效果低下;高职高专的学生更多的是以通过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为主要目标。基于此,英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宛如两条平行线,各行其道,永无交集。

有些学校虽开设了行业英语或专业英语课程,但教材多撷取行业或专业的典型场景编写,教学内容滞后于专业发展的速度。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的有机结合若即若离,若有若无,严重缺乏融合的目标和途径。归根结底,制约英语课程服务专业课程的瓶颈在于具有双师素质老师的匮乏。虽然无论是中职学校抑或高职高专学校都开设英语课程,但和专业课相比,对英语课投入少,关注少,多数学校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当英语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授课任务时,他们缺乏精力和时间去进修、提高业务能力,更遑论系统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体系。教师是教学目标的实施者、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将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终将是纸上谈兵。

事实上,英语教学支持服务专业课程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进行思考改革,从而与专业课程密切结合,突出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特色。大致有以下的操作路径:开展问卷调查,明确各专业对英语的实际需求,以此为指导,和专业课老师一起开发适应本学校专业发展的英语校本教材;在实训中心、实验室开展口语教学;教会学生使用各类媒介查找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资料;开展双语教学;运用多媒体、校园网络等信息技术辅助英语学习,等等。基于这样的情境,我们可以有这样的推断:就某种意义而言,公共基础课程不应姓“公”,而应姓“专”。如此推理,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应部分对接机械英语、工程英语;数控专业可部分衔接数控编程英语;会计专业英语应与会计科目、子目关联;而旅游专业学习实践旅游会话自然就是题中之意了。

语言教育的价值篇7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国家汉语;教育;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3-0027-2

一、文化视域中的对外汉语教学

人类文明是由不同文化组成的,不同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碰撞、彼此吸收、共同发展,但同时每一种文化仍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正是由于这种独特性,才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其中文化的核心是价值系统,文化的差异关键是价值系统的差异。文化的价值系统是人们关于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目的和理想的设定,是对人之为人的方式、根据、标准和理想的解答。文化价值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形成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标准和价值规范。任何一个种族,民族或文化群体,不管其自身的文明程度怎样,他们都拥有一个固有的文化模式,去判定不同文化群体的行为规范是否正确或恰当。因为一种文化使人们明白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什么是好的,人们因此认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是正确的。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群,由于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处事方式,往往导致相互的不理解,同一种行为规范在不同的文化范围中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比如,中国文化崇尚尊老,老年人被认为是智慧,富有经验,有能力的象征,因此,形成了许多对老年人的礼貌用语和称呼,如高寿,老太爷等。但在美国文化中,很难找到类似的叫法,这主要归结于美国文化更加推崇年轻,活力,求新和朝气。在西方文化圈中老年人经常是跟守旧、孤独、凄凉、衰弱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人们通常把自己所熟悉的、习惯性的方式当作是最好的、正确的、理所当然的处事方式和思维方式。这种把自己的文化模式置于其他文化模式之上的行为,必须会削弱跨文化交际能力,妨碍跨文化交际的进行。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种民族共存和发展的世界。现实生活中,多元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文化多样性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文化多样性带给人类的福祉正如生物多样性一样,注意到人类以往所有经验、智慧和实践的精华。因此,文化的多样性成为世界文化的固有特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首先要明白语言是文化信息的一种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特征。换句话说,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同样,非物质的文化失去语言作为载体也不能传递信息。如果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过多地注重交际功能的教学、汉字教学和语音、语法等语言要素的教学,而较少地进行汉文化的教学,那么就收不到很好的传播中华文化的积极效果。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语言课的层次越高,涉及的文化因素越多。而文化教学的方式又是丰富多彩的,或课文本身直接介绍文化项目,或在练习中渗入文化因素,或在图片中融入文化因素,或用循环复现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文化项目的感知。其次就是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到相关的文化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辅相承,同时并进。只有这样,文化教学才能将我们汉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规范、道德体系和价值取向等等,通过明晰的手段表达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所遇到的困难,以拉近学习者对汉语言文化的心理距离,有利于良好学习动机的诱导与培养,实现传授语言和传播文化的交相辉映。

对外汉语教育离不开文化教学,汉语所表达的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社会组织结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行为模式、风土民情等文化要素,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摆正汉文化模式与其他文化模式的关系,是决定教学活动成功或失败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强调引导学习者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即应该注意对文化差异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相互适应。

二、我国对外汉语教育的价值取向

文化多样性视域中的对外汉语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在对外汉语教育中教育者以国家、社会、个人的需要为基础,对多元文化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价值的自觉选择。对外汉语教育价值取向的主体是国家、社会和个人,而国家、社会都是人的组合与抽象,所以对外汉语教育价值取向的最终主体就是人,它是人们对文化多样性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价值进行认识、分析,在判断其能否使自身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选择。处于文化多样性情境中的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取向,都存在对文化多样性教育价值的自觉选择,主体总是选择对自身有利的那部分价值并在实践中努力实现。国家的政治、阶级状况,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个人的需求倾向、认识水平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对外汉语教育的价值取向。

因此,对外汉语教育的价值取向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实践相联系的,在实践中人们会确定自己需要何种价值的对外汉语教育,希望对外汉语教育向哪个方向发展,主张实现什么样的对外汉语教育价值。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进一步确定对外汉语教育目的、教学目标的基础,因而在文化多样性视域中研究对外汉语教育价值取向问题,是构建当前对外汉语教育体系的基石和起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对外汉语教育价值取向问题。

构建世界和谐文化的价值取向。在当今时代,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和文明的差异性,使各种文化和经济组织在交往中碰撞,在融汇中激荡,尤其使政治实体、宗教群体矛盾不断、冲突难止。在对外汉语教育中,我们应坚持以构建和谐世界为方向,以平等、尊重、包容为原则,以推崇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为理念,倡导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干涉,尊重各自的文化、包容各自的历史和发展、接纳各自的政治制度选择,站在和平文化的角度、以文化使者的身份去化解矛盾冲突、去争取世界和平、去创造和为贵兼相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虽然当前世界的各种问题并不仅仅是由于文化差异和冲突而造成的,但至少在从文化角度解决问题方面,对外汉语教育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文化平等、互相尊重、兼收并蓄的和谐文化准则,以求得人类进步、文明发展。在当前,文化多样性教育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肯定,多数都能接受文化多样性教育所倡导的尊重和传承不同的文化的观点。

倡导文化多元的价值取向。文化和教育总是密不可分的。人类文化的差异最主要的是表现在民族和种族文化的差别上。新时代到来的时候,人类不同文化的交织与影响更加明显,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文化多样性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育力主不同民族或种族文化平等的观念,致力于创造全球范围五彩斑斓的世界文化,它不仅重视强势文化的传输,更尊重弱势文化的独特地位,并给予其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继承和促进民族种族文化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多元文化教育在传递文化和发展文化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价值,人们在选择实现这一价值的时候,都是出于尊重文化多元、文化平等的价值取向,尤其是人类文化高度整合和快速发展的今天,尊重文化的独立性、发展多样性的世界文化思想更是难能可贵的。正因为如此,文化多样性下的对外汉语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被不同的民族种族所推崇。

鼓励人性自由的价值取向。当代世界的文化群体是难以数计的,按照不同的标准,整个世界文化可以被划分为众多的群体类别。基于地域、性与性别、职业、宗教、组织、年龄以及身体状况等标准所划分出的人类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发展了属于自身的独特文化。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成为某类文化群体的一份子,因此群体文化是真正意义上具有全人类性质的。当前的世界旧式群体类型还在延续,新的群体不断产生,如何对不同的群体进行教育,如何处理不同群体表现出的特殊文化将会对社会安定与和谐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元文化下的对外汉语教育主张尊重和发展不同文化,对不同文化群体实施平等且适当但具体方式有差别的教育,正符合不同文化群体发展自身文化、保证自身文化自由的理想。人们有选择某种群体的自由,只要对社会无害,不影响他人的身心发展,他人就不应去干涉这种自主选择的能力。文化多样性下的对外汉语教育正是基于人性自由的价值取向,尊重和鼓励不同的文化群体创造属于自身的优秀文化,为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添砖加瓦。

尊重个性发展的价值取向。文化多样性下的对外汉语教育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它提倡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这与教育基本原则中的因材施教是相似的。但它在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时更侧重于从人所持有的文化角度作切入点来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身心的健康发展,促进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对外汉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在产生之初人们只看到了其在促进社会发展中所体现出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对人性本身的培养。人本价值永远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外汉语教育也不能例外,促进不同文化的发展、加强不同文化群体的建设,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回到人的身心发展上来,没有个人生命质量的提高,没有个人文化水平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发展的理想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当前的对外汉语教育的本体价值虽然仍未能从其工具价值的中完全独立出来,但毕竟在追求实现人的个性发展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在人本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对外汉语教育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期塑造一个个处于文化多样性世界怀有文化多样性思想的鲜活生命。

【参考文献】

[1]李桔元.英汉问候语的文化语用阐释[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2]曾洪伟.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语言教育的价值篇8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企业间的国际交流更加密切,竞争也更加激烈,市场对具有职业英语素养和能力的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加大。因此,现代职业教育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评价作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针对现代职业英语教学自身特点以及与传统英语教学的差异,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一、职业教育英语教学评价思路构建

(一)现代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特点

现代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英语教学,它以职业教育为背景,具有和现代职业教育相同的教学目标、应用导向。因此把握现代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特点,是建立有针对性评价体系的关键。

一是职业性,主要指英语教学必须考虑教学对象的专业特点、职业定位。职业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专业不同,工作岗位定位不同,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就不同。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必须牢牢把握不同教学对象的专业差异及所面向的职业特点,做到“因业施教”。

二是实用性,主要指英语知识在职场中的灵活运用。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紧密围绕职场的应用特点,将基本的英语技能训练与本专业方向的业务语言交际需求相结合,突出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三是实践性,主要指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本质就是技能型教学,而技能的掌握不能只依靠课堂教学,实践是掌握并提升技能的重要途径。网络和课外是学生实践的主要空间,也是职业教育中需开发的另外两个维度的教学空间。

四是专业性,主要指英语教学内容的领域性。职业教育英语应和学习者将来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具有浓厚的专用英语教学色彩[1]。职业教育要求英语教学内容以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中面临的英语业务为核心来组织,强调业务和专用范围内的英语内容,专业性英语术语词汇量更大,使得学生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胜任职位要求。

(二)职业教育英语教学评价的思路分析

首先,应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建立针对职业教育特点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其次,考虑建立的评价体系应具有可实施性,最好能够被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便在职业院校建立英语教学评价信息系统,提高评价效率。最后,考虑到英语教学评价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评价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类似最后考试成绩的定量评价指标和类似评语“优秀”的定性评价指标,因此评价方法必须能够综合处理定性和定量两类评价指标。

根据职业教育英语教学评价的难点和需求,围绕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特点,借鉴一般性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同时,应用云重心评价方法,利用其能够实现定性属性值和定量属性值之间转换的特点[2],得到定性和定量可综合的全过程评价方法。另外,云重心方法具有可计算机编程实现性,其实用性更强。

二、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云重心评价方法

(一)云重心评价理论简介

云模型是在概率理论和模糊集合理论进行交叉渗透的基础上,形成定性概念与其定量表示之间的转换模型,并揭示了随机性和模糊性的内在关联性[3][4]。在系统性能指标体系中,多个精确数值型表示的指标可以用一个云模型的数字特征(Ex,En,He)来表示,其中:期望值Ex反映了相应模糊概念的中心值,是云的中心位置;熵En反映了定性概念的模糊度;超熵He反映了云的离散程度。

(二)云重心评价方法实施

1.建立评价对象指标体系

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为出发点,深入分析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专业性四大特点,建立职业教育英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6个二级评价指标组成,既包含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又包含对网络和课外教学空间的评价指标;既包含对教学内容等的过程性评价指标,又包含终结性评价指标;既包含类似“教学语言清晰规范”的定性评价指标,又包含类似“考试成绩”的定量评价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指标体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根据教学需求而演进,也会根据评价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而不断改进,通过不断的反馈修改,使得指标体系不断完善。

2.确定指标权重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有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两类,主观赋权法主要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特征向量法,客观赋权法有熵值法、拉开档次法、逼近理想点法。由于英语教学与教学经验、被教学对象偏好具有很大关系,而客观赋权法,如熵值法根据指标观察值之间差异程度来反映其重要程度,容易出现重要指标差异不大,即权重系数不大的情况。

本文选用主观赋权法中的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特征向量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值,专家由英语教学资深教师为主体、各类学员为辅组成,最后权重结果如图1所示。

3.计算各指标的云模型

图1所示的指标体系中的每个指标都可以用一个云模型(Ex,En,He)来表示,对于有n个精确数值表示的一个指标(比如n次活动中,某次教学语言清晰规范0.56是这个指标的一个精确值),其中

Ex=(Ex1+Ex2+…+Exn)/n (1)

En=(max(Ex1+Ex2+…+Exn)-min(En1+En2+…+Enn))/6 (2)

对于n个语言值型的一个指标也可以用一个云模型来表示,如某次活动中教师被某一专家在指标“内容结合职场语境”评定为“一般”,这就是语言值。每个语言值都可以根据评测云得到自己的云特征值。

Ex=(Ex1En1+Ex2En2+…+ExnEnn)/(Ex1+Ex2+Exn) (3)

En=En1+En2+…+Enn (4)

式中,Exn为测得数据,x=1,2,…,p为具体指标的下标值,n为测试数据的组数。

4.云系统状态表示

英语教学评价综合云系统的状态表示,就是求加权综合云的重心向量T。p个指标的云模型所反映的系统状态可以用一个p维综合云来表示,综合云的重心T=(T1,T2,…,Tp),其中Ti=ai×bi,i=1,2,…,p。其中ai表示云重心的位置(Exi),代表信息中心值;bi表示云重心的高度,bi=wi×0.371。当系统状态发生改变时,其重心变化为。理想状态下的云重心向量T0=(T01,T02,…,T0p)。T和T0分别反映了英语综合评价过程中各指标的云重心位置,以及理想状态下各指标的云重心位置。

5.用加权偏离度来衡量云重心的改变

加权偏离度(θ)可以用来衡量 两 种 状 态 下综 合 云 重 心 的 差

异[5][6]。加权偏离度就是其综合云重心和一次理想状态下完美教学评价的综合云重心位置差异,这种差异可以反映到云标尺中区。

6.构造评语集和云评测发生器

构造评语集,英语的教学评价可以用“极好,较好,好,一般,不好,非常不好”六个等级的评语集表示,将每个评语值用云模型实现,构成一个定性评测的云发生器,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云模型,结果如图2所示。每个语言值都可以用一个云模型表示,图2中每个语言值对应的云模型期望值和熵如表1所示。

基于云重心理论英语教学评价模型具有多级评价的特点,既可以对总的评价对象做出科学评价结果,也可以对具体的某个级别的任意评价指标做出科学评价结果,评价过程的区别就在于对应指标的范围和指标权重。

如图1所示,如果要从二级指标采样对职业教育英语教学这个总体对象做出评价,只需要将二级指标的权重值乘以所在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得到新的二级指标权重值,然后再运用云模型对对象进行评价。

(三)案例应用

本案例以职业教育英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职教特点教学内容”为例,介绍英语教学云评价模型的使用方法。

1.案例背景

某高职院校某次英语课堂对一名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由2名专家、4名同行教师以及2名学生组成评价组,为了说明云重心方法同时处理定性和定量评价的能力,假定突出小组合作任务为定量指标(实际中为定性指标),要求评价组成员在直接用[0-1]区间的精确数字打分(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其他的使用评测集语言打分。评测的原始值如表2所示。

2.模型应用

由于案例的评价对象为教学内容,其下一级各指标权重为w=(0.22,0.29,0.19,0.30)。

计算各个指标的云模型。对于指标“区分专业,因业施教”,“内容结合职场语境”和“突出专业性词汇”是语言型的值,首先将每个语言值用一个云模型的数值特征表示,结果如表3所示。然后根据公式(3)和公式(4)计算指标的云特征值,结果如表4所示。

对于指标“突出小组合作任务”已经是精确型值,所以可以根据公式(1)和公式(2)直接计算其云特征值,结果如表4所示。

经过计算得到指标云模型的期望值和熵就可以计算加权综合云的重心向量T,首先由表4可以得a,再由权重w可以得到b,最后计算T。其中:

a=(0.733,0.475,0.675,0.728)

b=w×0.371=(0.0816,0.1076,0.0705,0.1113)

T=a×b=(0.0598,0.0511,0.0476,0.0810)

理想状态下,计算T0较为容易,其中a=(1,1,1,1)

b=w×0.371=(0.0816,0.1076,0.0705,0.1113)

T0=(0.0816,0.1076,0.0705,0.1113)

计算职教特点教学内容一级指标云重心的加权偏离度(θ),先将综合云重心向量归一化,根据公式(5)可以得到归一化的综合云重心向量TG=(-0.2672,-0.5251,-0.3

248,-0.2722)。根据公式(6)计算职教特点教学内容评价云重心到理想状态云重心的加权偏离度:

θ=-0.3544

即距离理想状态下的加权偏离度为0.3544。在云评测标度尺上表示为1-0.3544=0.6456,将激活“好”和“较好”两个云对象,但是在评语为“好”的云中占据更多面积,所以评价结果为“好”。

三、结论

上一篇:营商环境的优化与建设范文 下一篇:市场推广工作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