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经营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10 17:50:25

汽车经营管理制度

汽车经营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 出租汽车 行业发展 对策

随着二三线城市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二三线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峻。出租汽车行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其运力不足、黑车(特指无营运执照,私自载客的汽车)盛行等问题已开始影响城市和谐交通的构建和城市形象的塑造。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国家城镇化政策的推进下,许多二三线城市出租汽车客运供给量已无法满足乘客正常出行需求,导致了出租汽车司机个人收入的锐减和黑车的猖獗。“打车难”、 “打车比中彩票还难”,这样的抱怨已耳熟能详。针对此问题,本研究针对二三线城市出租汽车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二三线城市出租汽车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出租汽车作为城市客运交通的重要辅助工具,每日客运量约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20%。解决城市出租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供需矛盾,一直是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出租汽车行业的发展与城市形象息息相关。一般而言,出租汽车虽然不同于公共交通,但其运力仍然是城市客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租汽车行业的发展对当地居民交通运输影响较大,应该受到当地政府的严格管理和控制。并且,出租汽车行业的运营状况既能体现城市的发展水平,又能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出租汽车行业的健康运营与出租汽车司机收入息息相关。出租汽车司机的收入与出租汽车行业的稳步发展休戚相关。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合理的运力配置可以适当平衡企业和司机的利益,挤压“黑车”对城市出租汽车市场份额的侵蚀。三是出租汽车行业的健康运营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出租汽车的健康运营关系到当地居民生活的便捷性。合理的出租汽车运营结构不仅要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适应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四是出租汽车的健康运营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如果出租汽车行业的运力配置不合理可能会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带来出租汽车营运公司、司机及市民之间利益关系的扭曲,导致司机心理的不平衡和市民对交通通行的不满意,进而诱发一些社会问题。[1]

2 当前二三线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张掖市为例

当前二三线城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普遍实行由县(区)人民政府负总责,县(区)以上交通运输局主管,其所属的运管机构具体行使监管职责的管理体制。在出租汽车的发展方式上普遍采取公司化经营,具体包括租赁经营和挂靠经营两种经营方式。但是,一些城市挂靠经营比例过大,不利于城市出租汽车的长期发展。如,在张掖市1883辆出租汽车中,租赁经营的347辆,仅占18.4%;而挂靠经营的1536辆,则占到81.6%。挂靠经营的出租汽车经营权实际掌握在个体经营者手中,个体经营者非法高价倒卖出租汽车经营权现象比较突出。同时,在出租汽车客运从业人员的构成结构相对复杂。在张掖市3359位出租汽车从业人员中,按户籍划分,农村户籍从业人员2469人,占73.5%;非农户籍(城市)从业人员890人,占26.5%,城市户籍司机基本属下岗再就业人员。按学历划分,大专学历74人,占2.1%;高中512人,占15.3%;初中以下(含初中)2773人,占82.6%。

由于城市出租汽车的分担率在一定发展水平下是相对稳定的,为准确反映城市出租汽车运力供需状况,作者在对特定时段、特定路段的出租汽车需求量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主要针对三个问题进行了调研:一是市民对出租汽车保有量的看法。根据调查,受访者中48%的市民认为当前出租汽车数量适中,44.10%的市民认为出租汽车数量不足。这反映出市民对对出租汽车数量倾向性意见是出租汽车数量并未过多,而是存在不足。二是在市民打“黑车”的原因方面,约有47%的受访者是因为无法叫到出租汽车而转乘黑车,比重占乘客乘坐黑车原因的第一位;有31%的受访者是因为有急事选择乘坐黑车,名列第二;不想等公交以及等不到公交的分别占到受访者的6%和9%。若出租汽车能满足这一部分市场需求,黑车市场对出租汽车客运市场替代将会减轻,黑车的市场份额自然就逐步降低了。三是出租汽车司机对出租汽车运力改善的建议方面,出租汽车司机中68.5%的受访者希望政府能够放松管制,20.8%的出租汽车司机希望在火车站、汽车站设立出租汽车乘车点和可以拼客,9.5%的出租汽车司机认为应当增设加气站,减少其等待成本,进而增加有效运营时间。

3 二三线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存在问题的分析

当前二三线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中的“打车难”、“黑车盛行”等问题已开始制约城市和谐交通的发展,作者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行业管理法规滞后

由于我国出租汽车市场发展走的是一条“先发展,后管理,再规范”的道路,全国尚没有出台出租汽车管理方面的法规,各省的《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也仅对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缺乏具体的法规依据,行业管理难度较大。

3.2 出租汽车经营权私自倒卖现象严重

作者认为,在挂靠经营模式下,出租汽车的经营权将掌控在个体经营者手中,若出租汽车司机频繁倒卖经营权,将会从中牟取暴利,层层转嫁经营风险,造成了近年来出租汽车经营权价格迅速上涨,现在经营的出租汽车司机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加大,行业不稳定因素逐步增多,压力逐年增加。

3.3 出租汽车行业改革难度很大

由于出租汽车发展初期经营权归个体所有、行业法规不健全和出租汽车经营权高价倒卖等原因,出租汽车经营权实际形成了“终身制”、“世袭制”和“私有制”。一些二三线城市实际上将出租汽车经营权按照单车经营者的要求承诺给个人所有,从而使以出租汽车经营权为核心的行业改革步履维艰。

3.4 司(机)企(业)关系不顺

挂靠经营的出租汽车占到绝大多数,出租汽车经营权名为企业所有,实为个体所有,出租汽车公司只能为个体经营者提供服务,而不能进行有效管理,无形增加了行业管理难度。

3.5 行业维稳压力增大

由于出租汽车行业相对投入成本不大,利润较高(每年利润在6-10万元之间),加之每年发放燃油补助,特别是经营权价格迅速攀升等原因,要求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的人员增多,非法参与营运车辆增多,行业维稳压力迅速加大。

3.6 出租“黑车”非法营运屡禁不止

由于法规滞后、私家车迅猛增加和乘客不配合等原因,打击出租“黑车”存在“调查难”、“取证难”和“处罚难”等问题,出租“黑车”逐年增加,屡禁不止。

4 促进二三线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出租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出租汽车行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也是大容量城市公共交通的有益补充,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外地游客感受当地文化的第一道风景线。在上述分析基础上,作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4.1 加强调控,推动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充分履行政府在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中的规划、协调、监管职能,加强宏观调控,促进行业健康、协调、有序发展。一是将出租汽车行业的发展纳入到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和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中,统筹出租汽车与公交汽车、综合运输、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编制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可操作性强的出租汽车行业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出租汽车行业作为公共服务项目,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重点解决出租汽车站点建设投入不足、出租汽车司机培训和出租汽车公益活动增加的费用。三是大力发展大容量公共交通,提高政府公交服务供给能力,严格控制出租汽车数量,逐步减少出租汽车客运压力。

4.2 深化改革,破解出租汽车经营权难题

一是确定出租汽车经营权改革试点县,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制定全市出租汽车经营权改革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改革。二是全面落实出租汽车经营权有效期制,经营期满后,以服务质量招投标形式进行重新许可。三是加强出租汽车公司的监管。依法核定出租汽车公司租赁或承包费用,严禁转嫁或增加出租汽车承包或租赁经营的从业人员负担。四是全面推行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实行出租汽车服务质量末位淘汰制。

4.3 理顺关系,规范出租汽车企业经营行为

理顺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中的各种关系:一是理顺出租汽车两权关系;二是理顺规模化经营和市场竞争的关系;三是理顺司企关系;四是理顺出租汽车利益分配关系;五是理顺服务质量考核与经营权配置之间的关系;六是要理顺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2]

4.4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出租汽车从业人员素质

在提高出租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方面:一是要严格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决不允许私下说情,私自非法办理出租汽车从业资格证。二是逐步调整出租汽车从业人员学历结构。申请者应达到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三是加强出租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行业管理部门每年应安排不少于4天的时间对驾驶员进行培训,企业每月应安排不少于1天的集中学习时间。四是建立激励机制,与工会、团委等组织配合,在出租汽车行业积极推行星级驾驶员、工人先锋号和劳动模范等评定活动。

4.5 强化监管,努力提高出租汽车服务质量

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严历打击拒载、故意绕道、侵吞乘客失物和欺行霸市等违章经营行为。[3]可以实行出租汽车从业人员记分制,对违章经营的出租汽车在进行经济处罚的同时,扣减记分,记分为“0”的,直接取消出租汽车从业资格权。

4.6 完善政策,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法制化进程

在政策的完善配套方面,一方面,要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出台《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办法》、《出租汽车公司考核管理办法》和《出租汽车服务规范》,确保行业管理部门有规可依,出租汽车经营者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设立出租汽车发展基金。出租汽车经营者在获取经营权时,通过缴纳一定数量的出租汽车发展基金,由行业管理部门统一收缴和管理。行业管理部门按照“取之于车、用之于车”的原则,将出租汽车发展基金用于出租汽车司机培训、文明创建、公益活动、经营权转让遗留问题的处理和出租汽车停靠站点、候车通道、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从而使基金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维护行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必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仙明.广州市出租车运价改革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2]车成.提高嘉峪关市客运出租汽车服务质量策略初探[S].甘肃省嘉峪关市道路运输管理局,2011.

汽车经营管理制度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保障消费安全、服务民生需求”为主题,进一步关注民生,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省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着力构建依法监管、企业主动自律、消费者理性消费、社会有效监督的良性消费环境,切实维护好汽车消费维修行业市场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次专项整治工作,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打击和制止超范围经营、虚假维修、使用假冒伪劣配件、未按规定程序和技术规范维修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汽车销售维修企业规范经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汽车销售维修行业消费维权工作,促进行业规范自律,打造行业消费维权新模式,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安全放心的汽车消费环境。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7月20日之前,大力宣传开展全县汽车销售维修行业规范经营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提高经营者参与的积极性,倡导依法经营和诚信经营,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互联网等各种媒体,积极营造舆论氛围,为专项整治工作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调查摸底。7月30日之前,完成汽车销售、维修主体资质普查,通过普查掌握辖区内汽车销售维修企业的基本情况调查,了解行业类型、规模、经营状况以及汽车消费维权案例等基本信息。

(三)整治规范。9月15日之前,组织开展汽车销售维修企业的规范经营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严查产品质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汽车配件经营行为。建立完善汽车配件商品准入制度、进货查验制度、进销货台帐制度和质量管理制度,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四)总结提高。9月30日之前,对汽车销售维修行业规范经营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同时积极探索开展汽车销售维修领域消费维权教育活动(邀请专家授课)、建立汽车销售维修领域消费维权义工(专家)队伍,结合“五进”规范化建设工作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联合相关部门建立汽车维修质量消费纠纷调解机制等长效监管措施。

四、工作重点

(一)规范主体资质。开展汽车销售维修主体资质普查,重点检查经营主体是否持有合法有效的证照,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行为,是否落实汽车销售备案制度,对特约维修的单位,检查其是否持有合法的授权委托书和相关资质证明。排查摸清辖区内汽车销售维修经营主体的数量,查处一批违法经营的案件。(责任单位:工商局、交通局)

(二)加强配件监管。组织开展流通领域汽车配件商品质量专项监测工作,重点对汽车维修企业销售的汽车配件进行抽样检测,对经检测不合格的,立案查处,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配件经营行为。通过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完善汽车配件商品准入制度,建立配件商品进货台帐,实施进货查验制度,认真落实质量管理制度,防止不合格汽车配件流入汽车维修市场。(责任单位:工商局、交通局)

(三)规范经营行为。联合相关部门制止、取缔、规范占道经营和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经营行为和经营者。打击、制止不按规定程序和技术规范进行维修作业行为,建立健全机动车维修档案。规范公示内容,各类维修项目收费标准、工时费、配件价格、服务承诺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按照机动车维修开业条件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要维修企业及业户进行整顿,情节严重的要取消经营资格,进一步规范全县机动车维修市场秩序。(责任单位:交通局、工商局,配合单位:城管局、环保局、发经委、公安局)

(四)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各部门联动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建立信用考核机制,定期公布考核结果,接受社会、舆论监督,促进企业服务管理规范,提高行业诚信度;建立事故车辆维修企业资质审核机制,规范事故车维修管理。事故车辆(保险理赔)维修经营必须具备二类以上机动车维修资质,对现有一、二类维修企业严格按照事故车维修企业资质条件进行定期审核,将合格企业名单通报公安交警部门及各保险公司,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维权机制,畅通维权渠道。由工商、运管、消保委联合成立汽车维修质量消费纠纷调解办公室,调解处理汽车消费、汽车维修质量等纠纷,严厉查处欺诈消费者行为。促进本县汽车销售维修企业诚信经营、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工商局、交通局,配合单位:消保委、公安局、城管执法局、环保局、发经委)

(五)拓展消费教育。结合消保委开展的国民消费大讲堂活动,邀请专家授课,深度分析汽车销售维修领域的消费维权工作。开通网络消费维权平台,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消费教育,探索网络消费维权工作机制。招募一支具有汽车专业知识人员组成的维权义工小分队,重点开展汽车销售维修领域的消费体验、调查、比对活动。(责任单位:交通局、消保委)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汽车消费是当前消费领域的热点问题,开展汽车销售维修行业规范经营行为专项整治是探索行业消费维权自治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能有效提升消费维权的效能,促进企业强化自律,从而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维护市场秩序。县政府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具体指导、协调、实施整治工作,各单位要从“保障消费安全、服务民生需求”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二)整合力量,注重实效。汽车销售维修行业规范经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效整合交通、公安、工商、环保、城管等相关部门职能,畅通消费者申诉举报渠道,加强对汽车销售维修企业的指导和监督,通过组织培训、行政约谈、督促检查等方式,充分发挥部门监管和企业自律的作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三)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各部门在整治中要以汽车4S店、大型汽车修理厂、汽配专营店作为重点,以消费者投诉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整治内容,切实维护我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畅通举报、投诉渠道,积极从汽车消费纠纷中挖掘案件线索,查处违法行为,达到既维权又维序的良好效果。力求通过此次集中整治行动,进一步促进我县的汽车销售服务行业的行为规范和行业自律。

(四)依法行政,营造氛围。各部门在本次专项整治实施过程别要注意程序到位,所实施的各项检查与检测必须依法开展,对公开的信息要审慎核查,确保依法行政。在本次行动中,对守法诚信经营的经营主体要予以鼓励,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业潜规则要予以批露,对情节严重的违法经营者要重点查处。努力营造工商监管、行业自律、商家自觉、舆论监督“四位一体”的消费维权体系。

汽车经营管理制度篇3

一、出租汽车经营权的确定

(一)出租汽车经营权是公共资源,实行有限期使用、特许经营制度。根据现行有关规定,出租汽车经营权和车辆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8年,对本县2008年底前许可的出租汽车经营权使用期限一律确定为8年,从其车辆初次注册登记之日起计算(车辆因特殊情况损毁的除外)。凡营运的出租汽车在车主申请报废更新,按规定车辆解体报废后,原经营权视为使用期满。报废更新后新一轮的经营权使用期限仍确定为8年,从每台更新后的出租汽车注册登记之日起独立计算。经营期满后,经营权处置按经营权期满时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严禁私下转让出租汽车经营权。对擅自转让或倒买、倒卖出租汽车经营权的,由出租汽车行业主管部门没收其非法所得、吊销经营权证并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二、报废更新出租汽车的办理

(三)此次报废以1:1的比率更新,轿的一台报废更新一台轿的,面的一台报废更新一台面的。

面的车辆所有人也可以经申请批准,在下列条件中选择一种需求:

1.两台面的报废后更新一台轿的;

2.面的出租汽车(含轿的)退出出租汽车运输市场,由出租汽车行业主管部门收回经营权,并根据经营期使用情况给车辆所有人适当补偿。具体补偿办法由出租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报县政府审批。

在新的一轮经营期内,如果面的出租汽车所在的出租汽车公司获得新增轿的经营权,在同等条件下出租汽车公司可将新增轿的经营权优先配置给本公司的面的使用,同时面的退出出租汽车市场。

(四)本县现有出租汽车使用期满后,出租汽车公司可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报废更新申请,经批准后按规定标准车型购置新车。

对于特殊原因造成车辆损毁无法修复的,无论其初次注册登记的时间长短,经申请批准后办理报废更新,其原剩余经营权使用期视为期满,更新后的经营期仍以8年重新计算。

新一轮经营权期间出现前述情况,新一轮注册登记时确定的8年经营期起止时间不变。

三、出租汽车行业的经营管理

(五)根据我省《关于促进和规范全省出租汽车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规定,出租汽车公司和车辆所有人必须与县出租汽车行业主管部门签订《县出租汽车经营权使用合同》。同时为规范出租汽车经营行为,出租汽车公司应当与车辆所有人签订《县出租汽车服务管理合同》,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切实履行公司管理职责,接受出租汽车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县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对出租汽车公司实行年度质量信誉考核,根据《县出租汽车质量信誉考核办法》的规定做出结论,并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奖惩。

(六)为加强和规范我县出租汽车市场管理,加大出租汽车经营质量信誉考核力度,改变挂靠公司松散性管理为紧密性管理,新一轮经营期出租汽车公司向行业主管部门缴纳一定数额质量信誉保证金。具体保证金收取数额和资金管理办法,参照市级有关做法执行。

(七)出租汽车驾驶员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规章,诚实守信,文明从业,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服务,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县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根据《县出租汽车驾驶员诚信考核办法》,对全县出租汽车驾驶员实行年度从业诚信考核,并根据诚信考核结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惩。

(八)逐步推广使用先进科技手段,创造条件建立集车辆调度、安全防范、信息采集、行业管理“四位一体”的出租汽车卫星定位系统,提高出租汽车营运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在出租汽车全行业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开展“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强化从业人员的文明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积极开展“星级服务车”、“文明诚信车”、“爱心车队”等评选活动。

(九)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出租汽车报废更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并根据本工作意见制定有关实施办法。

汽车经营管理制度篇4

一、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治理目标

此次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以减轻出租汽车从业人员负担、打击非法营运、清理规范收费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着力解决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通过开展出租汽车专项治理工作,要达到以下治理目标:一是对出租汽车乱收费、乱罚款

、乱扣车的行为基本得到纠正,从业人员负担明显减轻;二是非法营运现象得到遏制,市场环境明显改善;三是出租汽车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诚信建设活动全面开展;四是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

二、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8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94号)要求,严格清理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政策。在国家和省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清理验收结束前,所有县(市、区)一律不得新出台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政策。已实施经营权有偿出让的县(市、区),要在省政府批准的出租汽车总量范围内更新,不得新增;同时对经营权有偿出让数量、金额、期限、审批程序、出让金用途以及经营权转让、质押、权属关系等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纠正非法转让行为并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市市政公用局要将市区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使用情况书面报告市政府。二是规范管理。按照《江苏省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管理办法》的规定,经营权有偿转让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任何地区、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审批或实施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三是加强规划引导。各地要认真抓好出租汽车行业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合理确定出租汽车发展速度与规模,确保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未完成规划编制的县(市、区),不得进行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调整。要积极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大运量公交,改善公共交通客运结构,促进出租汽车与城市公交等协调发展。

(二)全面清理针对出租汽车的收费。一是严格清理涉及出租汽车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未经国务院、省政府及省财政、价格部门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均属乱收费,一律予以取消。任何地区、部门和单位都不得向出租汽车企业和司机收取运输管理费、客运管理费、治安费、特殊行业审验费、机动车辆排污费、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等业已公布取消的收费基金项目,取消收取公路客运附加费。市财政、价格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100号)、《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清理整顿涉及出租汽车收费的通知》(财综〔*〕14号)、《财政部关于全国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的通知》(财综〔*〕6号)的要求,对涉及出租汽车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缴纳基金进行全面清理,不得收取道路运输年检费、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工本费、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费、城市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工本费、城市出租汽车车辆营运证工本费、城市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资格证工本费、出租汽车驾驶员职业培训费、春运年检费、铁路无人看守道口安全监护费。需要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经重新核实后,于*年9月底前向社会公布;凡公布以外的项目一律不得收取,禁止擅自增加项目、扩大征收围、提高征收标准及违反规定乱收费。各地、市各有关部门一律不得出台新的涉及出租汽车的收费项目。二是制止重复检验检测和收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出租汽车进行定期安全技术检验所收取的检验费,必须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机动车牌证工本费等收费标准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831号)规定收取检验费。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项目,其他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对出租汽车进行各种强制性的安全、性能等检验检测并收取费用。三是规范出租汽车交通违法行为处罚。要注意采取教育与处罚

相结合的方式,纠正出租汽车交通违法行为,对不影响安全畅通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要更多地强调宣传教育,不能简单地以罚代管。对出租汽车司机交通违法行为实施处罚时,不得附加收取交通违章公告费、登报费、拖车费、学习资料费、安全教育培训费等费用。四是建立运价与营运成本挂钩的运价调节机制。对出租汽车因燃油价格上涨增加的支出,要按照政府、企业、乘客和出租汽车司机共同合理分担的原则,通过调整运价、收取燃油附加费、减少收费、企业让利等措施予以消化,实现出租汽车增收减负效果。各地和市各有关部门要及时足额将中央和省财政下拨的临时性补贴发放到出租汽车司机手中,不得截留、克扣和挪用。价格、财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市场供求、出租汽车企业和司机成本收益状况以及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燃油价格上涨增加运营成本的情况,对出租汽车运价水平和计价结构等适时适度进行调整,化解油价上涨对出租汽车运营收入造成的影响。

(三)集中开展打击非法运营专项整治行动。各地和市有关部门要把打击各类车辆非法运营作为维护出租汽车行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集中开展打击“黑车”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清除非法营运的轿车、小客车、摩托车、残疾人专用车、客货两用车、无营运证照或伪造营运证照客运车辆、驻点营运的异地出租汽车和其他从事非法运营的社会车辆。坚决查处和打击有组织的“黑车”营运团伙,建立健全打击非法营运的执法队伍和长效工作机制,防止出现反弹。要加大对重点地区“黑车”和欺行霸市行为的查处力度,改善经营环境,保障出租汽车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四)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企业的经营行为。各地和市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理顺和规

范出租汽车企业与司机的关系,引导督促出租汽车企业制定合理的出租汽车承包费、管理费标准,规范折旧费用计提等行为。要加大对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租汽车承包费最高限额,合理调整出租汽车企业与司机的收益分配关系。坚决制止企业利用出租汽车经营权,以车辆挂靠、一次性买断等形式,收取“风险抵押金”、“财产抵押金”、“运营收入保证金”和“高额承包”等方式向司机转嫁投资和经营风险;已经收取的必须限期全额返还,拒不返还的,要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责任。对“以包代管”、“一包了之”的挂靠、租赁、承包等合同,要进行引导,逐步规范。出租汽车企业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与司机签定劳动责任制合同,使用全省统一格式的合同文本,确保司机享受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各项社会福利。出租汽车企业不得强制要求司机缴纳各类协会会员费、资格培训费、资料费、报刊杂志费以及购买防盗网、机油、行驶里程记录仪、GPS设备、座垫椅套等产品,不得指定出租汽车维修厂家、强制司机购买各类商业保险等;代征代缴的收费,应向司机出示原始凭证和明细表。要积极推行公司化经营,鼓励和扶持规模经营、公车公营,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经营等市场化方式,吸收社会资本投入,推进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经营。

(五)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管,严肃查处侵犯出租汽车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公务人员充当非法运营“保护伞”的行为,对公务人员、私养“黑车”的,要严肃处理,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扣车等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六)营造良好的出租汽车经营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各地和市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道路网络,增加营业设施,为出租汽车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要加强出租汽车营业站(点)的建设与管理,确保在机场、车站、码头、景点、饭店、宾馆、商场等客流集散地按规定设立出租汽车营业站、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等,并免费向出租汽车开放,改善出租汽车的乘车条件和司机的保障条件。*机关要加强交通组织管理,调整优化出租汽车停靠站点,科学制定涉及出租汽车的限时、禁行、禁停、禁止上下等交通组织和管理措施,及时调整单一禁止或限制出租汽车通行的管制措施。各地和市城市客运管理部门要以维护乘客权益、适应乘客需求为目标,着重抓好出租汽车的服务规范,及时处理乘客的投诉和举报,依法查处拒载、甩客、绕道、乱收费、车容差等行为,促进出租汽车的文明规范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四、专项治理工作的时间安排

根据全省出租汽车专项治理工作的时间安排,我市出租汽车专项治理工作分四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7月下旬,各县(市)、贾汪区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完成对本地区规范出租汽车行业专项治理工作的动员部署。

(二)全面整治阶段。*年8月上旬,各地和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开展规范出租汽车企业经营行为、查处侵犯出租汽车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打击“黑车”、查处公务人员充当非法运营“保护伞”等整治工作。8月10日前,各县(市)、贾汪区将本地出租汽车行业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总结上报。

(三)整改阶段。*年8月中旬,市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将对各县(市)、贾汪区开展规范出租汽车行业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检查,对于存在问题的县(市、区),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限期整改。

(四)总结上报阶段。*年8月下旬,对全市出租汽车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并向省出租汽车行业清理整顿领导小组上报我市专项治理工作情况。

五、切实加强对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规范出租汽车行业专项治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各县(市)、贾汪区人民政府及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一)加强领导,搞好组织协调。成立市出租汽车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徐政发〔*〕79号),由市市政公用局、发改委、监察局、交通局、财政局、*局、物价局、技术监督局、工商局、交巡警支队、地税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市市政公用局,负责全市专项治理的具体工作。各县(市)、贾汪区也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认真组织实施。

(二)落实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各县(市)、贾汪区在专项治理工作中,要完善工作机制,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及时把各地的工作进展情况、制度建设情况、问题查处及责任追究情况、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等,向市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报告。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违反规定、工作不力、达不到要求以及引发的,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因出租汽车企业违法经营等原因引发的,各县(市)、贾汪区

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依法严肃查处。

汽车经营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汽车营销方式;创新;法律环境;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DF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102-03

产品销售本是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采用什么样的销售模式,政府一般不宜进行法律上的强制性规定,和管理上的行政干预。对于一般行政来说,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对于汽车这种特殊商品来说,采取什么样的销售模式,不仅要由市场自主选择,它还应当由政府通过法律加以规范,应是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的产物。本文先从政府层面分析中国汽车销售模式的法律规定性,然后从市场角度分析中国汽车营销方式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汽车经销商进行汽车营销方式创新的思路和方案。

一、汽车营销方式创新的法律环境

由于“汽车具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重性,是事关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商品”,①因此国家通过法律规范汽车销售行为,“对促进汽车生产企业建立先进的营销服务网络,增强服务意识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加强汽车经营监督管理,规范汽车市场秩序,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①基于此,世界各国都对汽车销售行为进行了法律规制,中国也不例外,具体的规定体现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贸易政策》、《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和《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等几个法律文件中。中国对汽车销售行为的规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销售模式:特许经营和品牌销售。《汽车贸易政策》第11条规定,“实施汽车品牌销售和服务。自2005年4月1日起,乘用车实行品牌销售和服务;自2006年12月1日起,除专用作业车外,所有汽车实行品牌销售和服务。”该条第2款规定,“从事汽车品牌销售活动应当先取得汽车生产企业或经其授权的汽车总经销商授权”。此即所谓“特许经营”和“品牌销售”的汽车销售制度。

中国的“特许经营”汽车销售制度,是指汽车销售企业要想经销某品牌的汽车,必须先取得该汽车供应商的许可,工商行政部门才进行工商登记并颁发工商执照,否则工商行政部门不进行工商登记和颁发工商执照,汽车供应商也不会向该企业发货,汽车销售企业也无法经销该品牌的汽车。但这里的“特许经营”并非垄断经营。获得汽车供应商的许可和获得工商营业执照是汽车销售企业获得品牌经营权的两大前提,而并且后者以前者为条件。

“汽车品牌销售,是指汽车供应商或经其授权的汽车品牌经销商,使用统一的店铺名称、标识、商标等从事汽车经营活动的行为。”②品牌销售的含义是指,店铺的显著位置上应标注统一的与该汽车品牌有关的名称、标识、商标等区别性标志。

通过上面论述可知,国家实行“特许经营”和“品牌销售”的汽车销售模式,这是国家的强制性规定,任何一个汽车品牌经销商都不可逾越。

现行法律作出的特许经营和品牌销售的强制性规定,即只要有汽车供应商的许可工商部门就颁发给经销商营业执照,这种法律规定性淡化了工商部门对汽车销售企业的市场干预,是符合行政法的精神和要求的。但法律并没有把汽车销售这种市场行为完全交给汽车销售企业自主行使,相反,法律规定了汽车供应商授权的前置条件,使汽车供应商来制约汽车销售商的市场行为,导致双方市场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严重失衡,有违民法原理。这种失衡的权利义务关系必将制约中国汽车营销方式的创新,同时也决定了中国汽车营销方式的创新将是汽车供应商的事情,汽车经销商将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真正的创新主体,这与国际上通行做法和趋势背道而驰。

2.营销方式:多样化销售。国家虽然在销售模式上作出了两个强行性的规定,但在具体的经营方式上国家并没有任何强行性的规定,相反,国家鼓励汽车营销方式的创新。国家鼓励汽车销售“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及多样化经营。”①《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33条规定,国家鼓励借鉴国际上成熟的汽车营销方式。

首先,新车营销方式的多样化。第一,店铺名称、标识、商标的统一,并不意味着汽车品牌经销商只能采用“4S”店这种唯一的店铺形式。在店铺的规格、规模、空间布局和结构等方面,品牌经销商完全有权利自主选择,也受法律的保护。也就是说,除了“4S”专卖店之外,中国的汽车经销商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营销方式,如汽车超市(汽车大卖场、汽车商场)、汽车交易市场(汽车园区)、汽车大道等。国家商务部市场建设司负责人也解读并申明了这一观点[1]。为了充分保障汽车品牌经销商的自力,《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第24条对汽车供应商的授权行为作出了以下禁止性规定,“汽车供应商不得干预汽车品牌经销商在授权经营合同之外的施工、设备购置及经营活动”。这个规定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现在的市场而言的,“4S”专卖店遍地开花,但建立“4S”专卖店违背了汽车经销商的意志,违背了经销商“低成本、高收益”的市场追求。从法律层面上来说,尤其是《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实施后,汽车供应商强制汽车经销商建立“4S”专卖店将是违法的,但鉴于现在“4S”专卖店的营销方式依然居于主流地位,汽车供应商与汽车经销商之间经过理性的正和博弈,会逐渐降低“4S”专卖店的市场地位,但短期内汽车经销商企图用另一种营销方式取代“4S”专卖店既不现实又不可行。第二,“品牌销售并不等于品牌专卖”[2]。换句话说,只要获得汽车生产商的授权,汽车销售企业既可以销售这个品牌的汽车,也可以销售那个品牌的汽车;既可以销售新车,也可以销售二手车。

其次,旧车经销主体的多样化和经营模式的多样化。第一,经销主体的多样化。销售二手车的主体将放开,二手车交易市场不再对二手车进行垄断经营,二手车经销商、二手车拍卖商、汽车生产企业、汽车专卖店等经营主体都可以进入二手车市场进行二手车经营。另外,二手车买卖还可以由买卖双方直接交易,但二手车直接交易应当在二手车交易市场进行。第二,经营模式的多样化。二手车销售模式和营销方式都不受法律限制,二手车经营者可以实行二手车专卖、二手车混合经营和新旧车混合经营等多种销售模式和营销方式。

但特许经营和品牌销售的强行性规定,赋予了汽车供应商强权,汽车供应商会拿品牌授权对汽车营销方式的设计进行市场干预,这可能使鼓励汽车营销方式创新的法律初衷大打折扣。

3.汽车销售商必须提供售后服务保障。不管是新车销售还是二手车销售,不管是“4S”店营销方式还是汽车销售园区、汽车大道、汽车超市、汽车大卖场等其他营销方式,销售商都必须保证对其售出的汽车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汽车贸易政策》第15条第1款规定,“汽车供应商应当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向消费者的承诺……提供售后服务。”第2款规定,“汽车经销商应当在经营场所向消费者明示汽车供应商承诺的汽车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并按其授权经营合同的约定和服务规范要求,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第29条规定,“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在经营场所向消费者明示汽车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内容,按汽车供应商授权经营合同的约定和服务规范要求,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并接受消费者监督。”

《汽车贸易政策》第22条规定,“二手车经营企业销售二手车时,应当向买方提供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承诺。在产品质量责任担保期内的,汽车供应商应当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向消费者的承诺,承担汽车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 《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二手车时应当向买方提供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承诺”。

二、中国汽车营销方式的市场现状分析

从汽车经销商与汽车供应商的关系来分,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可分为一级经销商和二级经销商;从店铺形式来分,可分为“4S”专卖店、汽车超市、汽车交易市场、汽车园区、汽车大道;从交易方式上来分,可分为新车交易、二手车交易、汽车拍卖、汽车经纪和汽车置换。这里着重从店铺形式划分方面,从是否有利于汽车经销商的角度,对各种营销方式进行优势和劣势分析。

1.“4S”专卖店。据业内人士透露,“4S”专卖店这种营销方式都是汽车供应商在授权汽车经销商“特许经营”时要求建立的,并且按合同约定这种专卖店只能经营一种品牌,即实行“品牌专卖”。尽管“4S”专卖店也在不断的发展,但这种变化只是提供服务的内容的变化,其规格、规模等店铺硬件建设方面的要求并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变。

“4S”专卖店的优势在于,“汽车专卖店具有品牌和服务优势”[3]。由于“4S”专卖店的经销商大多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汽车供应商愿意为其提供汽车资源。同时,由于其通过合同承担了更多法定的本由生产商提供的服务保障义务,这不仅能为客户提供品牌质量保证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保障,而且也分享售后服务的一部分利润。

“4S”专卖店也存在明显的劣势,对客户来说,它提供的汽车资源一般品牌单一、车型单一、价位单一,因而其对客户的吸引力较弱。对汽车经销商自身来说,店铺的建设投资成本过高、收回成本周期过长。“4S”专卖店既不能最大限度地给汽车经销商带来利润,又不能给客户带来最大的便利。

2.汽车超市(或汽车商场、大卖场)。这种营销方式是将各品牌的汽车集中在一起销售,给客户提供品牌、车型、价格等方面更多的选择权。其最大的优势是,由于经销商的经营成本较低,因此能为客户提供价廉的汽车。劣势是由于供应商不愿将汽车交给汽车超市经营,经销商只有从一级经销商那里获得汽车资源。这样一方面增加了汽车超市的进货成本,另一方面在车市供不应求时又很难获得汽车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其在售后服务方面还无法做到“4S”店那样的规范和有保障。

3.汽车交易市场(或汽车园区)。这种营销方式是各品牌的经销商云集一起,是各品牌汽车经销商联盟的产物。这种营销方式具有汽车超市的一切优势,它能够向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到售后的一条龙服务,是最有利于客户的汽车营销方式之一。

但这种营销方式受到诸多限制,一是受制于各品牌汽车供应商的布点规划的限制。二是受经销商发展战略的限制。汽车交易市场的建立非一家经销商能力所能,它更多的是对市场的管理,而不是直接经销汽车。汽车交易市场的运行靠的是各品牌汽车经销商的落户,招商不成则汽车交易市场终归流产。

4.汽车大道。这种营销方式是在道路两侧设立众多品牌的汽车专卖店,他们各自独立经营、自主经营,是各品牌专卖店的聚集。与汽车交易市场不同的是,汽车大道是开放性的。如上海的“联合汽车大道”、北京的“京西汽车大道”。

“汽车大道”营销方式的优势是,汽车经销商能为客户提供“方便省力选择多”[4]。劣势和汽车交易市场相同,同样不能使经销商摆脱高成本的投资困扰。

三、汽车营销方式的创新路径

营销方式创新的动力主体是汽车经销商,创新的价值取向是“低成本、高收益”。经销商为了实现其“低成本、高收益”的价值追求,就要和汽车供应商和客户进行正和博弈,其结果就是要达到最大限度地从汽车供应商那里分得销售的和售后的利润,同时又要把客户紧紧地拉到自己的市场圈内,做到利润和市场“鱼与熊掌兼得”。

汽车营销方式的创新,必须是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另外还受汽车供应商的合同约定和客户需求的影响。(1)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经销商能够提供售后服务保障,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2)汽车供应商的关注是经销商能够为自己分担一部分售后服务义务,维护其品牌形象。(3)消费者的硬性和软性要求是购车的便利、价廉、质量和售后服务保障。

根据上述三个要求,汽车营销方式创新应遵循以下原则:既要做一级经销商,又要做二级经销商;既要新旧车混合经营,又要多品牌多元;既要重视售中服务,又要重视售前和售后服务;既要做主打业务,又要做“一条龙式”的其他辅助业务;既要做好单一品牌专卖店,又要拓展连锁经营;既要做好有形市场,又要做好网上市场。

为了自身的价值追求,在兼顾各方利益主体的要求的情况下,根据汽车营销方式的创新原则,汽车经销商营销方式的出路在于:以二级经销方式整合一级经销方式,实现一级经销方式和二级经销方式在经销商内部的战略组合。其战略组合,是在一个汽车经销商内部实现,不是两家商的外部企业间的业务支持。

首先,汽车经销商从汽车供应商那里获得“特许经营”权,成为该品牌的品牌汽车经销商,成为一级经销商。这是战略步骤的第一步,是“特许经营和品牌经营”法律制度和汽车供应商对店铺(“4S”专卖店)特别要求的需要。作为一级商的营销方式,“4S”专卖店虽然面临诸多挑战,赢利空间极其微弱甚至亏损,但它依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汽车经销商申请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前提是获得汽车供应商的授权许可,而汽车供应商在授权许可时通常的附带条件就是建立“4S店”。因而,建立“4S店”才能获得营业执照,同时建立“4S店”才能获得汽车资源。在中国,不建立“4S店”的汽车营销方式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次,建立汽车超市、大卖场、汽车商场之类的二级商,实行二级经销方式,二级商从企业内部的一级商那里融通汽车资源。在这种营销方式下,汽车经销商每种汽车品牌获得一次授权许可后,无须重复建立同品牌的“4S店”,而是在自己认为合适的地方完全自主地建立若干个汽车超市或汽车连锁超市,这无须汽车供应商进行“4S”专卖店布点的可行性论证和批准。

再次,着力解决汽车超市的发展瓶颈――售后服务保障。为了解除客户对售后服务的后顾之忧,二级商的售后服务保障义务由其内部的一级商即“4S”专卖店承担,或由该经销商企业建立连锁维修店承担,实现企业内部售后服务的资源共享和共赢。

四、结论

不少专家认为“4S店和大卖场只能共存”[5],然而其共存的机制如何则缺少论证。笔者认为,对于某家汽车经销商来说,“4S”店和大卖场的共存存在着三种机制,一是汽车经销商只拥有“4S”店而没有大卖场,与其他汽车经销商的大卖场营销方式共存;二是汽车经销商只拥有大卖场而没有“4S”店,与其他汽车经销商的“4S”店营销方式共存;三是汽车经销商既拥有“4S”店又拥有大卖场,“4S”店和大卖场在一个汽车经销商内部的共存。前两种共存机制对于一个经销商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第三种共存方式才是创新,这种共存方式既不违反“特许经营”和“品牌经营”的法律强制性规定,又最大限度地适应了买方市场,同时又规避了汽车供应商对店铺的特别要求。这种创新也将会在赢得利润的同时做大市场,做到利润和市场兼顾,“鱼与熊掌兼得”。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市场建设司负责人解读《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EB/OL]..

汽车经营管理制度篇6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交通局法规处、出租汽车管理处的配合下,本人就城市出租汽车管理的立法进行了调研。

一是学习研究了有关法规、规章和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二是先后到武汉、南昌、九江、昆明等城市进行了立法考察,并对上海、杭州等城市的经验进行了研究;三是与管理部门、管理机构有关人员就当前管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四是与经营者、驾驶员进行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通过调研,一是基本弄清了原来立法存在的不足;二是找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三是明确了下一步立法需要规定的基本制度和管理措施。同时,指导出租汽车管理处起草了《××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初稿,为下一步立法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城市出租汽车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城市出租汽车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承载着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重要任务。近些年来,全国许多城市都先后发生出租汽车驾驶员集体罢运、集体进京上访等事件,我市出租汽车驾驶员和经营企业因经营权纠纷,也曾闹得很厉害。目前,我市城区内现有出租汽车×××万余辆,其中,企业拥有约×××万辆,个体经营者拥有约2000辆。出租汽车行业作为城市的文明窗口,服务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秩序,关系到乘客的合法权益,关系到城市的社会稳定。市委书记杜宇新同志曾批示:“出租汽车行业主要问题是服务不规范、不礼貌,还存在拒载、宰客等现象。要针对实际问题,借鉴外地经验,树立规范,搞好培训,加强监督,严格管理,尽快使我市出租汽车行业形成热情好客、诚实守信、礼貌服务的良好形象。”为了落实市委领导的指示,建设干净城市、秩序城市、文明城市,净化出租汽车行业,研究制定我市出租汽车管理地方性法规十分必要。

三、当前我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主要依据2004年制定的《××市城市客运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原《条例》)。由于当时立法考虑不周全,将城市公共电汽车管理和城市出租汽车管理两种不同经营形式的管理客体生硬地规定在一个地方性法规当中,这在全国其他城市的立法中是独一无二的。用一个地方性法规规定那么多内容,结果很多内容都没有规定细,操作性不强,形成立法的先天不足,给管理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虽然,2007年市政府制定了《××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但是,由于原《条例》没有修改,受其影响,《办法》无法作出突破。当前,我市城市出租汽车的经营和管理当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出租汽车经营权和经营资格二者的关系混乱。按照原《条例》的规定,经营者通过投标或者竞买方式有偿取得经营权后,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经营许可证》,凭《经营许可证》依法从事经营活动。这里说的《经营许可证》是一个经营者只发给一个,代表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个体业户拥有经营资格,但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车辆上,而招标或者拍卖又都是按车辆计算的,一台车竞价多少钱,所以出现经营权和《经营许可证》两层皮的问题。

经营权延续,经营权转让、取消经营权是针对具体的车辆,还是指经营者整个的经营资格?规定的模糊。最近,市交通局遇到这样一个案例很难解决,有一个经营企业未经许可擅自转让了个别车辆的经营权(在行政许可法施行以后转让的)。按照原《条例》的规定,擅自转让经营权的,应当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吊销其《经营许可证》。该企业虽经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但并未改正,如果按照规定取消其《经营许可证》,就等于取消了该企业的整个经营权,那么,其余绝大多数车辆将无法正常营运,会造成经营秩序的混乱,所以,这条规定形同虚设,无法操作执行。

(二)倒卖经营权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城市出租汽车经营,是特许经营管理的一部份,其权力属于政府,经营者通过合法的形式依法取得后方可经营,如果想要退出经营,应当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收回。但是,原《条例》规定了可以转让,结果社会上专门有一些人高价转让出租汽车经营权,价格越炒越高,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出高价购买,由于经营成本过高,经营不下去就另打主意,轻者在经营的服务质量上做文章,使质量下滑;重者采取违法手段如调计价器、绕道行驶,漫天要价等克扣乘客,影响了我市出租汽车经营的秩序。

(三)驾驶员的准入和退出缺少规范。我市虽然只有×××万辆出租汽车,但是持有驾驶出租汽车资格证的人员超过×××万多人,这些年这支队伍中的人员只进不出。驾驶员是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的主要行政相对人,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经营服务的质量。由于我市过去对从业驾驶员的准入和退出缺少相应的管理规范,使得一些素质极差的人员挤进出租汽车驾驶员队伍,他们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服务质量,在语言上、仪容仪表上、维护车辆环境上均存在很多问题,出现很多服务质量纠纷,广大乘客,特别是有些外地乘客意见很大。在根治驾驶员违章方面,由于原《条例》对驾驶员的市场退出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一些出现严重服务质量事故的驾驶员不能及时清除出市场,行业管理部门只能一罚了之。新闻媒体曾经多次进行曝光,使得一些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根治,阻碍了出租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

(四)对非法营运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原《条例》规定,对从事出租汽车非法经营的,可以暂扣运输工具,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500×××元以上×××万元以下罚款。实践证明,这样的处罚太轻了。据了解,非法营运车辆平均每天的收入大约在×××元/台,月收入为1200×××元/台,违法获利远远大于行政处罚,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许多非法经营者视法规于不顾,毫无顾忌的从事非法经营活动。虽然,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也在不断的打击,但是由于处罚力度不强,形成屡禁不止,不仅造成了国家税费的大量流失,而且还导致出租汽车市场经营秩序的混乱,严重地侵害了合法经营者的权益。

四、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

出租汽车经营权作为一种优先的公共资源,政府应当进行合理配置,并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监管,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在出租汽车经营权管理方面,《西安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出租汽车经营期届满时,经营者应当终止营运活动,并将出租汽车经营证书等证件交回市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重新出让”。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强化了政府调控市场的能力,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或者减少市场的总量,同时也带动了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实现了以服务质量为主要条件的经营权出让机制。

在设定驾驶员准入条件及退出标准方面,上海市始终坚持本土用工的方针,出租汽车驾驶员全部都是本事的常驻人员。他们熟悉本市的街道情况、风土人情、乘客需求等,有着比较强的服务意识,通过驾驶员的努力,使出租汽车行业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服务水平上。杭州市曾开放过驾驶员准入,允许外地人员在本市从事出租汽车经营,导致行业服务质量大幅度下降,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在强化出租汽车企业的主体责任方面,杭州、武汉等城市,在对优秀企业给与相应的扶持政策的同时,对一些违规、管理不善的企业给与严厉的处罚。如杭州市的做法是:企业连续30日受到处罚的驾驶员超过本企业注册驾驶员总数的×××,对企业处以200×××元/台次的处罚。济南市的做法是:企业在一年内因违反行业服务规范记满分值的出租汽车驾驶员人数达到注册驾驶员总数的×××,或者不符合经营资质条件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停业整顿15天,仍不符合条件的,吊销经营资格证。武汉市的做法是:企业违反规定情节严重的,责令其部分或者全部停止营运3至15日,直至取消其经营资格。

四、通过立法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立法项目,已经纳入明年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为了制定好该地方性法规,增强操作性,经过研究,本人认为,《条例》应当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一)重新规范出租汽车经营权。在《条例》中,把对经营权的管理单独列出一章进行详细规定,理清经营权和经营资格的关系,将《经营许可证》作为经营者的经营资格凭证不与经营权直接挂钩。经营权实行“一车一权一证”。经营权的延续、转让、吊销等,都按照单车进行管理。为了加强对经营权转让行为的监督,出租汽车经营权转让时,应当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按照程序进行转让。对擅自转让经营权的;擅自停止营运拒不改正并造成较大社会不良影响的;对要求驾驶员出资购置车辆或者利用出租汽车经营权以一次性买断,收取风险抵押金、财产抵押金、运营收入保证金和高额承包费等方式向出租汽车驾驶员转嫁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取消经营权。

(二)设定驾驶员准入条件及退出标准。综合上海、杭州等城市的经验,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作为特许经营的出租汽车行业,必须划定从业人员的准入条件。同时,还要明确驾驶员的退出标准。对违反客运服务标准,年度内记满分值的;出现重大服务质量事故的,造成较大社会不良影响的等,应当取消驾驶出租汽车的资格。

(三)强化出租汽车企业的主体责任。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在《条例》中明确企业违反有关规定应承担的责任:驾驶员年度内因违反服务标准记满分值得的人数达到注册驾驶员总数×××的,给予企业停业整顿15天的处罚。对达不到经营资质条件的,日常经营管理混乱,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一年内两次停业整顿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吊销经营者的《经营许可证》,取消经营权。

(四)加强对个体经营者的管理。近两年,因经营权纠纷,经法院判决,出租汽车行业中有近200×××名个体经营者。由于出租汽车就动性大,分散经营,对个体经营者管理难度大。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在《条例》中对个体经营者的条件重新进行设定,出租汽车个体经营者应当委托具有经营资质并经行业管理部门考核优秀的出租汽车企业实施委托管理。

(五)加大对非法营运的处罚力度。交通部下发的《关于转发国务院法制办关于明确对未取得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经营活动实施行政处罚法律依据的复函的通知》明确要求,对出租汽车市场中的非法营运行为可以最高处于×××万元罚款,主要的目的是根除非法营运行为。为此,在《条例》中应当加大对非法营运行为的处罚,对未取得经营许可的可以考虑没收车辆。

汽车经营管理制度篇7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品牌汽车销售监督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工商总局《关于做好品牌汽车经销企业备案工作的通知》(工商市字〔2007〕70号),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品牌汽车销售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川工商办〔2007〕91号)的要求,今年品牌汽车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现

就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明确了工商部门加强品牌汽车销售监督管理的工作职责

按照川工商办(2007)91号文件要求,市工商局市场监督管理科是我市工商系统监管汽车市场的主管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省局的相关文件要求,积极探索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品牌汽车销售监管方式方法和措施,企业科和市场科工作相互配合,完善相关工作,建立全市品牌汽车经销企业监管档案和备案制度。

二、建立了品牌汽车经销企业申报制度

1、品牌汽车经销商新申报汽车品牌销售,应凭汽车供应商授权书到市局市场科填报《品牌汽车经销企业申报表》,市局核实审批后报省局备案。经国家工商总局备案公布后,由市工商局市场科进行核实并建档。品牌汽车经销商持备案公布文件等相关手续到企业所在地工商局企业登记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或变更其经营范围。凡未经国家工商总局备案公布的品牌汽车经销商,不得办理注册登记和变更登记。

2、新申办品牌汽车经销的企业,应凭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向汽车供应商申请该品牌汽车销售授权,经国家工商总局备案公布后,到市工商局市场科进行核实和建档,并到企业所在工商部门按相关规定办理企业注册登记。

3、品牌汽车经销商需设立品牌汽车销售非法人分支机构的,应当凭汽车供应商对其品牌授权证书和同意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批准文书,到市局市场科填报《品牌汽车经销企业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备案表》,市工商局核查并上报省工商局审定,同意后由所在地工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

4、按照国家工商总局文件要求,“对经营商用车及九座以上乘用车的企业,不实行备案制度。”对此类企业和新办企业的设立,汽车经销企业应向市工商局市场科提交《品牌汽车经销企业建档登记表》,并按照企业登记管理的规定办理注册登记。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核定为“汽车销售(不含九座以下乘用车)”。

三、强化职能,加强品牌汽车市场监管

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保证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市场经营主体合法,规范经营,努力营造我市品牌汽车销售市场公平竞争、有序、守法的汽车交易环境。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品牌汽车销售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川工商办〔2007〕91号)和《公司法》、《企业登记管理条例》、《四川省商品交易市场条例》有关规定,市场科今年加大了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保证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市场经营主体合法,规范经营,努力营造我市品牌汽车销售市场公平竞争、有序、守法的汽车交易环境。 四、主要存在的问题 2、部分品牌汽车经销企业在取得国家工商总局品牌汽车销售企业资格后,没有及时在营业执照上变更经营范围。

3、企业登记人员存在不按规定办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富豪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钰林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在没有取得相关手续,所在地工商机关违规为其在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上作了变更登记。依照《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之相关规定,“汽车销售商应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开展汽车经营活动,其中不超过九座的乘用车品牌经销商的经营范围,经国家工商总局备案公布后取得”。

4、部分品牌汽车经销企业公司注册地与经营地点不符。××刘氏、兴泰、林盛、国龙、三益、协力等公司存在公司注册地与经营地点不符,主要原因是所在政府为了招商引资造成的;还有部分

企业“一照”多处经营地点。

汽车经营管理制度篇8

第二条本方法所称公共汽车是指按照规定的编码线路、站点和时间营运。

第三条乡村规划区内的公共汽车线路由市人民政府全部实行线路经营权管理制度。

做好公共汽车线路实行经营权管理的有关工作。市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通过招标授予、委托授予的方式确定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的经营者。

其他申请从事公共汽车客运业务的经营者,除对现有国营公交企业实行委托授予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权外。均应当通过招标授予的方式获得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权。

第五条从事公共汽车客运业务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资金;

(二)有符合规定要求的客运车辆或者相应数量的车辆购置证明;

(三)有相应的停车场和配套设施;

(四)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经职业培训合格的驾驶员、乘务员、调度员;

(五)有健全的客运服务、客运平安、车辆保修等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

第六条申请从事公共汽车客运业务必须提供下列资料:

(一)获线路经营权期内的经营规划、经营布置、经营措施;

(二)经营者前三年的经营状况和业绩。

第七条中标者或者获批准的企业(或申请人)应当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订立《公共汽车线路经营协议》并由市人民政府发给《市乡村公共汽车线路经营权证》以下简称《线路经营权证》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投入公共汽车线路营运的车辆核发《市乡村公共汽车客运车辆营运证》以下简称《营运证》

市客运管理机构应当给服务于公共汽车线路营运的管理人员、驾驶员、乘务员和调度员核发服务证件。

第八条未取得《线路经营权证》《营运证》不得从事公共汽车客运经营活动。

第九条《线路经营权证》《营运证》实行年度审验制度。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涂改、伪造、转借《线路经营权证》和《营运证》

第十条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期间的票价核定和调整。

第十一条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需要停业的应当提前60天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接到书面申请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是否准予停业的书面答复。逾期未作出书面答复的视为同意停业。未经批准。

应当交回《线路经营权证》和《营运证》并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料理有关手续。获准停业的经营者。

第十二条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权期一般为8年。期满或获准停业需要重新确定经营者。

第十三条获得乡村公共汽车线路经营权后。

第十四条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权终止《公共汽车线路经营协议》

(一)连续发生重大事故的

(二)转让线路经营权的

(三)严重损害乘客利益造成恶劣影响的

第十五条对通过委托授予的方式获得公共汽车线路经营权但运力明显缺乏的经营者。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公共汽车线路进行适时调整。根据乡村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客源的实际情况。

上一篇:法律规则定义范文 下一篇:法律规则的构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