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31 16:58:54

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福建莆田

中图分类号 f30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370-01

近年来,莆田市以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依法做好指导、扶持和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各项工作,支持农民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依法促动、政策拉动、服务推动、大户带动和部门联动等措施,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

1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截至2009年8月底,莆田市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37家,其中种植业82家,占总数的34.60%;畜牧业15家,占总数的6.33%;渔业127家,占总数的53.59%;服务业12家,占总数的5.06%;其他1家,占总数的0.42%。业务范围主要涉及蔬菜、茶叶、畜禽、农机、花卉、食用菌、水产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行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统一为成员提前、产中、产后各相关环节的服务,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竞争力,增加了成员收入,保护了成员利益。目前全市合作社有成员2.02万人,其中农民成员1.9万人,占全市农户总数的2.85%,带动农户数3.45万户,为农民组织销售农产品4.81亿元,成员因参加专业合作社而年增收1 100元。

2存在的问题

2.1重视不够,发展速度较慢

部分地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不够,引导、扶持、激励措施不多,影响发展速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盲目性,仍处于自发状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还在摸索阶段,尚处于发展的初期。

2.2发展不平衡,合作规模偏小

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大多数只停留在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初级产品包装、销售层面上,产业链没能真正形成,对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不够,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不多。合作社规模小,带动辐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优势。

2.3资金不足,发展受到制约

注册资金比较少,操作不规范,难以形成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带动力。资金不足成为发展壮大的制约瓶颈,一方面合作社的发展得不到金融有力支持;另一方面信用社贷款利率过高,影响了合作社融资的积极性。

2.4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够完善

健全的专业合作社管理制度,是推进其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情况看,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不重视章程的制定,章程的内容不规范、模棱两可;即使按示范章程制定,但也没有完全按照章程管理。

3对策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已经显示出积极的推动作用[1]。对此,建议政府把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工作重点,列入政府考核目标,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业务部门要经常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促进其健康发展。

3.2依法设立,规范发展

在尊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意愿的前提下,引导未经工商部门登记的专业合作组织依法进行登记;积极帮助其做好章程的制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登记申请文件的准备等有关事项的辅导和指导工作,特别要引导和扶持农村专业大户、经营能人、龙头企业和其他组织载体牵头创办专业合作社;通过吸收成员入股、完善合作机制等,将一批合作程度较低的专业协会转型改造成为专业合作社,做到发展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力争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的地方、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上实现新的突破[2]。

3.3完善政策,加大扶持

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需落实到位,加大扶持力度[3]。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条款规定,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政府应对合作社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兴办服务设施的项目给予支持,以增强合作社市场竞争能力和对社员服务的能力。二是加强信贷方面的支持。金融部门应对制度健全、经营业绩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予以一定的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帮助解决合作社资金不足的困境。三是实行政策优惠。对合作社在税费征收、土地使用、用电、用水、运输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

3.4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加强完善、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要做到“六个一”:即有一个规范的章程,包括组织的宗旨和原则、名称和住所、成员资格、加入和退出的条件、成员权利和义务、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等[4];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包括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组织;有一套严谨的管理

制度,包括组织活动制度、民主管理制度、信息服务制度、资金积累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有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法,包括建立健全价格机制、收益分配机制、积累发展机制和成员利益保障机制等;有一个抵抗风险机制,专业合作社在产、购、运、销和加工经营中应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储备基金,或开展参加农业保险等,用来弥补在生产、加工和经营中的亏损,以保护专业合作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一个健全的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使合作社机制更加灵活,制度更加规范,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更加突出。

4参考文献

[1] 花洁.谈鹿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316.

[2] 江尧辉,周军.景德镇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0):170-171.

[3] 王磊,盛莹.青岛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0):119-121.

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175-0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在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形式下,农民面对市场出售农产品、购买生产资料、寻求技术服务,由于量小而且分散,产品售价相对低,生产资料购买价格相对高,享受技术服务相对难,使农民进一步发展生产受到限制,增收困难。因此,农民以合作的方式,生产、销售同样的产品,联 合采购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甚至自己发展一些初级的加工生产,通过合作来形成相对大的生产经营规模,加强自己讨价还价的能力,提高产品销售价格,降低生产 资料采购价格,更方便地获得技术服务,从而增加自己的收入,就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一、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及特点

1.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领域逐步扩大。在产业分布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以往粮、棉、油的生产种植为主,逐步发展为蔬菜种植、经济作物种植、果木种植、花卉种植、畜牧和水产养殖、农业采摘等多个领域。在产销服务上,从单一的生产中间环节,逐步拓展为系列化全程服务领域。

2.营销形式多种多样。有“公司+农户”、“协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通过订单或协议,实现内联农户、外接市场。各合作社充分发挥信息灵、机制活、反应敏捷等优势开拓市场,使农副产品流通由本地市场向外地市场拓展,销售渠道不断扩大。

二、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社内部管理不完善。由于农业合作社的产权不清晰,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在合作经济组织盈余返还上,容易产生矛盾,引发不稳定因素。在财务管理上,农业合作社没有专门的财务制度和规范,只能参照有关企业财务制度运行,加上有关人员缺乏系统的财务知识,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问题迫在眉睫。农业合作社大都过多地强调对社员的收益分配,而未留足公积金、公益金及风险基金,影响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在分配方式上,一些合作社过多地强调按股分红,而不是以利润返还为主,甚至一些地方的合作社根本无利润返还这一环节,使得合作社“按交易额进行盈余返还”的基本原则未得到很好地贯彻。

2.政府相关部门对农业合作社支持力度不够。由于理论宣传不够,目前的合作社,协会型的多,经济合作型的少。随着农民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认识的提高,要求演进为合作社的迫切性已经很强,而政府相关部门却缺乏好的引导。甚至有些地方政府部门认为合作社是农民个人的事,政府不应该管,所以就采取“无为”的态度。

3.资金欠缺。合作社和其他盈利性企业一样,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增加对自有资金的需求。合作社筹集资金往往受到自身的限制,这是因为:

(1)依靠本社社员范围集资或政府基金扶持以及贴息贷款的制约,维持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社员退社的影响。合作组织实行加入自愿,退出自由,而当社员退社时,可以要求合作组织退回其股金。合作组织的股金与波动的社员人数相结合使合作社的股金成为处于变动之中。

三、如何正确引导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

1.加强领导和协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和协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不能认为是农民自己的事,应组织工商、财政、农业、国土、税务、金融等部门相互协调,从政策上支持引导农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2.加大宣传力度,抓好典型示范作用。

对于广大农民来说,空谈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好处和意义,还不如解剖几个运作成功的合作社。我们将合作社成功的经营、运作、管理模式介绍给农民兄弟,增强他们成立、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心,把政府的良好愿望变成农民弟兄的迫切要求,真正做到“民办、民管、民受益”。

3.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合作社运作水平。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对其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培训则是深化认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应对有关机关和各乡镇农业部门主管领导、合作社负责人,以及每个合作社的骨干成员,分期分批进行有计划的培训。这样既培训了一大批具有合作理念、懂得如何指导合作社发展的领导干部,又培养了一大批具体管理经验的合作社负责人和参与合作社的农户,通过他们的切身体验和传播,使更多的基层干部和农民了解什么是专业合作社,为什么要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怎样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4.健全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合作制的内在特征包含以下两点:一是民主的管理制度,二是按劳分配、按交易额、按土地流转量和按股金分红的分配制度。只有以民主管理的形式来规范合作社才能保证社员的利益。从目前合作社的一般情况来看,基本上是由大户、经纪人、技术能手、上游产品的提供者或乡村干部来控制,基本上没有社员代表大会和监事会等代表社员利益的机构,即使有也形同虚设。因此防范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本制度保障在于民主管理制度的真正实施。

四、发展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对策

1.各级 政府要大力支持合作社的发展。

政府对农村合作社的引导和帮助不仅体现在必要的财政资金投入和金融优惠上,更要体现在对合作社法律地位的确认和保护,宏观管理与协调、机构的设置及对合作社所需人才的培养和造就等多方面。要充分发挥各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及内涵,梳理、归类、汇编和宣传税收优惠扶持政策。要把宣传、贯彻和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摆到政府工作突出的位置,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真正作为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件大事来抓。要坚持把农民自愿、农民受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坚持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基本原则不动摇;坚持多主体、多形式创办领办;根据产业特色和品种布局,鼓励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跨区域发展;扶持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2.要健全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

要因地制宜、逐步建立起规范的运作机制。第一,要健全组织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合作社的运行制度、管理方式、财务会计制度等,使合作社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要逐步建立起利益分配机制,以此为基础,提升合作社的凝聚力。第三,要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完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将社务、财务公开,真正置于社员的有效监督之下。

3.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合作社竞争力。

当前,市场经济已经进人品牌竞争时代,品牌战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品牌的建设不仅使合作社或某一个地区有益,还可带动一个区域的相关产业,使千家万户的农民集体受益。合作社主要是销售农产品,连续性很强,做的好、可以长时间受益;农产品生产有规模、有质量、有品牌,才有市场竞争力。要积极引导合作社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途径,打造自己的品牌;要注重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及加工品,加强品牌的统一标识,利用媒体、展销会等促销手段,做大做强,不断增强合作社的竞争能力。

4.多渠道融资切实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社员内部部集资在组织内部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将成员手中的资金集中起来。筹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生产资料,也可以用劳务出资,还可以将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折算成资金等。外部融资、 巨额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应靠国家的财政投资和优惠的金融政策来实现。

5.全面提高合作社成员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

农民的文化水平低,素质不高,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现有的各种途径,积极创新各种形式,加强对合作社成员的学习、教育和培训,以提高他们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新技术、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必须化管理为服务,必须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不收费、不年检,不罚款,不验资,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献策而不决策,在资金、税收、信贷、经营等方面给予支持和照顾,同时引导农民围绕本地的特色产品、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兴办,运用经济手段和优惠政策推动、扶持合作社发展,使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逐步“无缝对接”,将合作社打造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引领农民闯市场,实现共同致富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韩俊等.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广东合作经济,2006(4)。

[2]钱淼、王伟.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作用.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月。

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 合作社 现状 问题建设

一、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滑县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57家,入社农户3万余户,辐射带动农户10万余户,注册资金3亿多元。其中:种植业429家,养殖业88家,林业34家,农机服务49家,农资供应43家,粮食类14家。滑裕良种繁育合作社等5家获得了国家级示范社,瑞刚瓜菜种植合作社等5家获得了省级示范社,绿梦种植合作社等11家获得了市级示范社。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发展速度快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之后,当年注册成立了2家合作社;2008年底合作社数量达到26家,当年新增24家;2010年是我县合作社发展最快的一年,当年新增达320家。目前在安阳市五县四区中数量位居第一。

2.覆盖范围广

农民专业合作社遍布全县22个乡镇和产业集聚区,涉及种植、养殖、农机、农资、沼气、水产、经营等多个领域。部分合作社覆盖面跨乡镇,如绿野种植服务合作社覆盖8个乡镇,华盛种植合作社覆盖10个乡镇;有的合作社还跨市县,如花源蜂业合作社成员中有一部分浚县养蜂户,瑞阳种植合作社成员中有一部分是濮阳农户。

3.主体多元型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如依托滑丰种业公司成立了滑裕良种繁育合作社,依托瑞阳公司成立了瑞阳种植合作社等。二是农民合作创办型。主要由村干部和经济能人组织发起成立,如瑞刚瓜菜种植合作社,进宝有机蔬菜合作社等。三是部门牵头引办型。依托相关单位的场地、技术人员、管理经验等组建成立合作社,如众鑫牛业合作社,奋进农机合作社等。

4.经营规模化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日益突出,由此推进了生产标准化,促进了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如:瑞阳种植合作社已发展订单小麦30726亩,流转土地面积2009亩。瑞刚瓜菜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今年将把全村1100亩耕地全部流转。进宝有机蔬菜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注册了“进宝”牌商标,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

5.合作效益高

据调查,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6000余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5%。如瑞刚瓜菜种植合作社统一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以后,产品销售效益明显提高,社员每亩收入高出非社员1000余元。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农业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工办、农业局、畜牧局、财政局、工商局、税务局以及金融等部门为成员,负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决策、协调、指导。通过电视、标语、宣传单等形式,深入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有关政策法规,报道农民专业合作社好的典型、做法、模式、经验等,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办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了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

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程

2009年以来,该县每年的农业经济工作意见中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都有具体的安排,对10家发展前景较好、运作比较规范、带动能力较强的合作社予以表彰和奖励,每家奖励资金10000元。在财政支持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重点用于市级以上示范社的发展。同时,积极协调银信部门,解决合作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目前向合作社发放贷款累计达到2000余万元。

3.实行分类指导,加强规范管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原则,要求合作社在起步阶段就要严格按照规定规范运作,健康发展。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制度,全县共确定了36名辅导员,每名辅导员负责指导20家合作社。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类型和规范程度,进行分类指导,每个乡镇每年选择3~5家合作社作为重点规范对象。

4.抓好典型示范,推广先进模式,逐步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覆盖范围

按照培育典型、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培育了一批先进典型。如:瑞刚瓜菜种植合作社规模流转土地 ,统一进行生产经营,提高了规模经营效益,增加了成员收入。绿野种植服务合作社建立生产基地1.8万亩,主要培育小麦种子,成员发展到500余人,覆盖了留固、白道口、枣村等8个乡镇,带动作用明显。绿梦种植合作社主要从事洋香瓜的生产经营,实行统一品牌、统一供苗供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标准、统一产品销售,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三、存在主要问题

1.总体水平较低

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覆盖农户少,带动能力不够强。全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95%以上成员是农民,市场意识和适应能力弱,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

2.运作不够规范

少数专业合作社没有建立完善合理的内部运行机制,尤其是民主决策、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和利益分配等机制缺乏。有的合作社虽然成立时有较为规范的《章程》、明确的分工和完善的运行机制,但管理水平较低,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没有很好发挥作用。

3.政策扶持缺乏

各级各有关部门尽管出台了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和措施,但很多条文只是原则性规定,缺乏操作性。各级有关项目资金仅仅惠及少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且资金数额不大,远远满足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需要。

四、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支持力度

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安排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项资金,优先扶持民主管理好、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社会效果好的优秀示范社。同时,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整合各部门财政涉农资金,重点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发挥资金的放大效应和聚合效应,带动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二要加大项目扶持力度。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支农项目建设的实施主体,对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尽可能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

2.进一步完善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

制定的政策既要切实可行,又要具有操作性。一要完善金融支持政策。按照“政府搭台、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银社共赢”的方式,探索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便捷贷款办法,形成规范、便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制度和机制,研究制定财政资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贴息办法,采取贷款额度授信,产品、销售订单合同抵押等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二要加大税收优惠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最大程度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3.进一步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人员的培训

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聊城;农业专业合作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110-02

一、聊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作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能够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农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聊城市农业发展呈现新的态势。

1.发展势头迅猛

从表1可以看出,2007至2011五年间,聊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无论是合作社个数,还是社员数和出资额,均有大幅增长。特别是2008年,从92家增加到791家,增幅明显。合作社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社员数也从1 711人增加到28 000人,社均出资额从10.2万元,增加到43.2万元。这主要得力于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聊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直呈高速发展的态势。目前,全市各个乡镇、办事处均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乡镇平均20个以上,有的达到60多个。

2.产业特色突出

聊城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蔬菜、果品、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经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已经形成蔬菜、畜牧、林果、水产四大主导产业。聊城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都是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建立起来的,具有明显的产业特色和区域性,主要集中在市场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适宜快速批量交易的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产业。近几年,聊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有明显发展,在内容上也不断延伸,包括种植、养殖、农机服务、农技推广、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多个行业和环节,基本涵盖了目前农村绝大多数行业和领域。

3.组织形式和类型多样化

聊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和类型呈现多样化。90%左右的合作社都是农民自发合办的,其中,农村能人是主要力量。冠县畜康养猪专业合作社、红太阳大棚油桃专业合作社、高唐县永顺肉鸭养殖专业合作社、临清市牧旺养牛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合作社都是由农村能人带头领办的。供销、农机、农业技术、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部门领办是2013年合作社发展的新方向,并且这类合作社规模比较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如东昌府区甜翠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是在东昌府区林业局扶持指导下成立的,社员213人,带动农户4 600户,年销售收入达到700多万元。

4.内部管理趋于规范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及山东省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制化、规范化提供了政策依据。全市绝大多数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组织机构设置、社员管理、议事决策、财务管理、盈余分配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管理运作日趋规范化。有的合作社还根据经营状况,进行了二次分配。据统计,2011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提留公积金、公益金及风险金的有413家;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量返还成员的合作社有578家,其中返还60%以上的达到436家。

二、聊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聊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良好,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聊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于初创阶段,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影响力弱等问题亟待解决。

1.总量偏少

虽然近几年聊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增加迅速,但在全省所占的比重偏低,总量偏少。2011年底,山东省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56 552个,注册成员55.9万个,出资总额692.5亿元,实有户数居全国第一位,实有成员总数和实有出资总额均居全国第二位。而2011年底,聊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4 151家,只占全省的7.34%,相当于临沂的38.75%、青岛的51.58%,与省内先进地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合作社的发展水平与聊城农业在全省的地位相比存在不平衡,远远不能适应聊城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2.规模偏小,实力较弱

从规模结构看,多数合作社规模偏小,由此产生资本积累慢、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无力发展规模经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合作社社员少于10户的有1 153个,占75.8%,10—50户的277个,占18.2%,100户以上的仅有38个,占2.5%。多数合作社只是向社员提供一个或几个环节的服务,合作关系比较松散,能够提供技术指导、生产资料供应、良种推广引进、产品销售的不到30%;能够开展生产、销售、加工、仓储、运销、信息等全方位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的合作社占比更少。有的合作社仅仅是做了注册,并未正式运营。甚至有些合作社仅仅依靠政府的扶持政策生存。

3.内部管理不规范

就目前情况来看,聊城市真正参照有关合作社法律法规进行登记和管理的很少。大部分合作社没有建立规范的内部运行机制。在内部管理上,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不到位。在利益联结上,还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并且多数没有实行二次分配。2011年,提留公积金、公益金及风险金的合作社仅占全市合作社总数的9.9%;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量返还成员的合作社仅占全市合作社总数的13.9%,其中返还60%以上的仅占全市总数的10.5%。

4.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绝大部分已转移到二、三产业,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以“老、弱、妇女”为主,因此合作社社员的文化水平和农技素质普遍偏低。对于领办合作社的“能人”来讲,其个人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大部分领办人知识结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和长远发展眼光,合作社对于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十分渴求。

三、聊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对策建议

1.统一思想,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导与服务

农业、财政、工商、税务、供销、质量监督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按照各自职责,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发展搞好指导和服务。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平台,通过召开会议、举办专题讲座、开辟宣传专栏、发放材料、张贴标语等宣传形式,宣传报道先进典型的经验做法,增强广大干部依法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

2.授人以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和农村能人培养计划,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对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办社能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能人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为人正直、办事公道的合作社领头人,切实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带动力,全面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

3.突出特色,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步伐

聊城市2013年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2013年的全市农村工作重点之一,力争2013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到每一个行政村,基本达到“一村一社”。政府的空前重视使得聊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发展的黄金时期。合作社要以本地优势产业和优质产品为特色,打造亮点,提升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积极鼓励农村基层组织、基层供销社等主体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格局。鼓励合作社之间开展再联合、再合作,使合作社真正成为组织农民、引领农民的现代经营组织,成为农民闯市场的主力军。

4.规范运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按照合作社法和山东省条例的要求,健全合作社的内部组织机构,搞好建章立制,完善合作社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健全账簿,切实加强会计核算,定期向社员公布财务收支状况。健全利益分配制度,完善按交易额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责任机制,增强合作社发展活力。

5.典型带动,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

近几年,聊城市每年评选命名市级示范合作社100家,进行表彰奖励。要积极开展示范合作社创建活动,扩大合作社单体规模,提高农户入社率,加大宣传表彰力度,切实发挥示范社的典型示范、典型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扩规模、上水平,争取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省级示范社、国家级示范社行列。

6.项目搭台,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对于一些农业建设项目,可以优先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建议国家和省、市、县(市区)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品牌认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质量认证给予相应的补助和奖励。财税金融部门要制定相应的信贷和税收优惠政策,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商务、农业部门要搭建平台,积极搞好农超、农校、农企等产销对接活动,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拓宽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的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1]王克强,梁智慧.对我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0,(11).

[2]王卫涛.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财经大学,2011.

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对策;河南林州

近年来,林州市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创建安阳市引领改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打造畜牧养殖大市建设,积极探索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典型带动、农民自愿”等方式[1],充分发挥各类致富能人、农户,特别是党员干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组建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搭建市场与农户的桥梁[2],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1林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林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社涵盖种植、养殖、沼气、加工、运输、劳务、信息、技术、仓储、销售等多个领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示范作用较明显。截至目前,全市在工商局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266家,注册资金6 987余万元,入社会员13 540人,其中农民成员12 727人,占94%,辐射带动农户8.9万户。2009年交易额达12.9亿元,入社会员较入社前人均增收近万元,辐射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 500余元。

2林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经费不足,创新能力弱。目前,林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社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费由领班人自筹,无能力开展大规模活动,且市合作社普遍未收取会费,经费筹措渠道不畅,仅有的经费只能维持学习培训、信息宣传等基本活动需要,而在引进新品种、发展新项目上资金不足。信贷资金匮乏,从客观上削弱了合作社的服务职能,制约了其发展壮大。

(2)组织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自身经济实力小,服务功能较弱。一般的合作社入股社员仅10多户,比例偏小,形不成合力,中介服务组织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发挥[3],在与农民的关系上,基本上处于松散状态,对产业的带动辐射能力还不强。

(3)内部制度不完善。专业合作社虽然制订了章程,但不能完全按章程办事,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不够规范,制度不健全。合作社成员的素质不高,对市场经济即信用经济的意识淡薄,增加了合作社运作的难度。

(4)部门配合不力。目前合作社主要依靠内部进行经营服务活动,还未引起有关金融及职能部门的重视,缺乏技术指导和支持,以致出现贷款难、技术指导难等问题。

(5)外联市场不够。专业合作社外联市场的力度薄弱,信息网络仍停留在较闭塞的状态,在跨区域、跨行业、外向型发展上,信息量明显不足。尤其表现在市场信息缺乏、品牌意识差、缺乏企业支撑等方面,导致市场功能弱化,合作效益低。这些都需要有关涉农部门建立综合信息分析处理平台,及时发布信息,宣传推介林州品牌,提升林州对外形象,拓宽外地市场,帮助合作社实现和外界大市场“接轨”。

(6)品牌效果不明显。品牌是产品的无形标识、有形价值。林州市130多个专业合作社,涉及种植、养殖、沼气、加工、运输等多个领域,但品牌较少,能走出林州的是林州市东姚洪河米业专业合作社、林州市晨鑫沼气专业合作社等传统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优势没有放大。

3发展林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

(1)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林州市高度重视,组织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并安排农业、财政、工商、畜牧、林业、农机、供销等有关部门,对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行对口服务,使合作社与职能部门工作实现有效对接,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4]。

(2)合理引导,自愿建社。林州市在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坚持2个原则:一是积极引导。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只要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成立条件,只要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流通中有需求,就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建社,不搞行政推动,不片面追求数量。二是“到位”不“越位”。在专业合作社建设中,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特性,各职能部门积极帮助合作社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章程,提供信息服务,宣讲有关政策,不参与、不干预、不干涉合作社的正常经营。

(3)落实政策,扶持到位。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各专业合作社能够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以林政办〔2009〕57号文件转发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当前,正在制定起草林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标,拟定奖补扶持政策。同时,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信贷资金,用于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性、季节性和临时性资金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服务,对合作社注册登记、用地、用电、农产品运输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积极组织各专业合作社申报河南省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安阳市典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4参考文献

[1] 董长海,张广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及发展探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9(12):5-8.

[2] 孙广峰,窦爱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取向[J].河南农业科学,2002(3):49.

[3] 郭灿章.河南省农户农业企业化经营可行的5种组织形式[J].河南农业科学,2005(12):8-10.

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甘南州;农牧民;合作社;现状;对策

甘南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境内海拔1100~4900米,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全州辖8个县市、99个乡镇(街道办)、664个行政村,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7万,农牧村人口占80.2%。2014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11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16.8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7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581元。甘南州集高寒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区特征于一身,保护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发展现状

甘南州自然环境条件艰苦,各类灾害频发,加之经济社会基础薄弱,以农业、半农半牧业、牧业等三种经济类型为主,农牧村贫困而大,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近几年来,甘南州始终把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牧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大扶持组建力度,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14年底,全州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共4077个。按从事行业划分:种植业941个,畜牧业2650个,林业282个,渔业4,服务业46,综合性的154个。按牵头人身份划分:农民3676个(其中农牧民致富带头人牵头的282),企业和基层农技服务组织401个。按经营服务内容划分:产加销一体化服务2899户,生产服务为主的660户,购买服务为主的32户,仓储服务为主的2户,运销服务为主的42户,加工服务为主的34户,其它形式的408户。随着农牧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不断的提高,目前有国家级示范社6个、省级示范社19个,州级示范社83个、县级示范社242个。

二、存在的问题

1.合作经营不到位。部分农牧企业设立合作社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套取补助资金,这种合作社只具有法律形式,却没有按章程运作,更没有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合而不作,成为“空壳合作社”。少数合作社则由家庭成员出资,合作社的运作、利润分配往往由个人说了算,成为“一人合作社”。

2.运行机制不规范。相当一部分专业合作社受成员文化程度低、小农意识强、民主意识缺失、管理水平差等主客观因素限制,虽然依据章程设立了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但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寥寥无几,从而导致管理行为的随意和经营行为的混乱。

3.发展观念不先进。参与合作社者大多是农牧民,合作社负责人一般由所在村组负责人或当地种养殖大户担任,靠经验做事居多,很难适应现代农牧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大部分合作社依靠当地特色优势资源发展经营,由于认知有限,对合作社及其产品的定位模糊不清,在做大做强产业、创优创牌方面的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4.资金支持不保证。大部分合作社的运作缺乏外部力量的扶持,尤其是各大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财政应适当安排资金,支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以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实际上无法安排到位。

三、对策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相关单位工作职责,建立农牧、工商、质监、金融、税务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为合作社与职能部门工作交流搭建平台。

2.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每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月,结合送农牧业科技下乡活动,广泛深入宣传法律法规,提高思想认识,引导农牧民积极参与创建专业合作社。

3.加强示范带动。坚持“先发展、后规范”,切实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章程、健全机制、核算账目,实行民主管理,推动规范运行。每年选择一批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运作较规范、农牧民积极性较高的合作社,给予集中指导、定点帮扶,做大做强,辐射带动农牧民合作社的整体发展水平。

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 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建议;湖南桂阳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321-02

近年来,湖南省桂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紧紧围绕国家烟草局“稳定规模、优化布局、主攻质量、突出特色”的工作指导思想,加快郴州市丘陵山区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研发,烟叶浓香型特征进一步彰显,质量稳步提升。桂阳县烤烟产业的发展与烟农专业合作社的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同时,烟草部门在烟叶产区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烤烟生产和现代烟草农业进程发展,也促成了烤烟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1 桂阳县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桂阳县辖29个乡镇(办事处),491行政村,耕地面积逾4万hm2,人口90万人,常年种烟面积1.47万hm2,产烟量达到3万t左右。桂阳县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初级启蒙阶段,2008―2010年只有4家;二是迅速发展阶段,2011―2012年发展到53家;三是2014年规范提升阶段,桂阳县烟农合作社建设在上级公司的悉心指导下,按照1个基地单对应组建1~2家合作社的要求,由53家优化整合成18家,从而使合作社得到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全县18家合作社,入社成员16 860名,占烟农成员的97.5%,在烟农合作社内开展的专业化育苗、分级、物资配送、机耕、植保、烘烤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100%、100%、100%、95.6%、85.5%、79.3%,除此之外还开展了烟农辅导员聘用、散叶收购复检环节烟叶预检和质检、土地整理、烤房建设、种植烤烟、烟用套餐农资、物资采购、“两场”设施、农机等综合利用。

1.1 建立联系和指导机制

一是建立联系机制,明确联系责任。在合作社悬挂责任牌,实行领导挂点联系责任制,明确挂点负责人及联系人,实时协调解决好合作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开展烟农合作社信息采集工作,加强对烟农合作社经营业绩的跟踪与监测。二是建立指导机制,引导规范运行。县烟办、烟协、烟草局、农经局联合成立指导小组,加强对烟农合作社的日常指导,帮助烟农合作社规范管理、提升服务,形成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的内部管理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1.2 改善烟农合作社基础设施条件

为加快“两场”设施建设步伐,公司投入补贴在7个烟农合作社区内建设育苗工场41处,烘烤工场“两场”20处,大型密集烤房1 120栋,基本能满足辖区烟农烤烟育苗及烘烤的要求,改善烟农合作社基础设施条件。

1.3 提高烟农合作社民主管理意识

指导合作社按照章程有关规定每年召开成员代表大会2次以上。通过召开成员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选举,改选和调整领导班子,选配好烟农合作社的带头人,提高了烟农合作社工作执行力。并通过工商、税务等部门对现行合作社经营业务范围进行了重新注册的登记,规范了运作,合作社民主管理意识大大增强[1-2]。

1.4 加强烟农合作社资金监管工作

一是坚持资金监管联动机制,确保监管不走过场。二是坚持账务“专人专管”,确保监管到位。三是坚持资金审批程序,确保监管有效。四是坚持“晒财务”制度,确保监管公开透明。合作社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合作社劳务费收支情况、烟用设备投入、基础设施维护及其它各项费用开支情况进行公开,接受烟草部门和社员监督[3-4]。

1.5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

紧紧抓住十以来国家“一改二优三节约”的土地政策、烟草行业政策扶持等有利因素,努力做好协调土地流转的服务性工作。按照“农民自愿、合作社主力、统一规划、承包土地,本地优先、引进大户”的原则,组织和引导群众把适宜种烟土地转移到种烟能手、种烟大户的手中。2014年全县烟农合作社积极引导社内成员进行土地流转1 304 hm2,发展社内种烟专业大户166户,对稳定桂阳县烤烟种植面积起到了积极作用。

1.6 引导烟农合作社拓展服务能力

着力拓展技术推广,如仁义鸿运合作社积极实施统防统治,利用已有植保工具、大型加农炮,服务范围函盖15个所行政村,实施效果好,为社内成员节省用工37.5个/hm2,节省开支352.5元/hm2,增强了合作社的创收能力,提升了烟农满意度和科技含量;提供技术指导,引进综合利用项目,发放“两场”设施综合利用技术书籍,邀请组织专家现场指导,与农业局等单位合作长期开展综合利用项目对接;指导合作社制订发展规划,指导其开展多种经营创收、增加社内成员收入。

1.7 完善服务机制,规范服务流程

一是抓好骨干管理团队建设,突出关键环节业务培训。二是实行“四个统一”,即合作社统一经营、利润归社,统一作业标准、业务流程,统一物资调配、收费管理,统一分配机制,实行工效挂钩。三是健全服务与补贴机制。在健全服务机制上,围绕六大服务目标,实行七步服务流程、实施八定成本控制,加强成本管理,优化业务流程,科学民主定价,专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8 试点运行复检环节业务外包工作

为搞好散叶收购,扶持和发展行业烟农合作社,带动和提升整个合作社专业化服务水平,县局将散叶收购复检环节业务外包给合作社,交烟流程得到优化,速度得以提升,复检质量有效提高,收购秩序更为稳定,外包工作受到烟农的一致好评。

2 建议

2.1 加大帮扶力度

进一步联合金融部门积极探索创新贷款抵押方式,提高贷款利率优惠幅度,发展农村信用社与烟农合作社之间的信用合作。进一步联系政府按规定减免或抵扣合作社有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土地房产税和车船税等。积极提供用地、用电、运输和质量认证等政策优惠。

2.2 加强考核,提高合作社运行效率

严格按照合作社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强对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的指导、监管和考核,在专业化服务环节上,指导合作社按照“生产在户、服务在社”的建设要求,完善合作社专业化服务体系,引导合作社开展专业化服务,发挥合作社对烟叶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5-6]。

2.3 探索合作社本行业以外的服务

帮助引进适合本土作业的烟草专用机械,提高机械化作业率;协助合作社利用好行业资产,搞活专业化服务,尽快把其他产业带动起来,因地制宜帮助烟农进行土地流转及产业化探索[7-9]。

2.4 推进社会保障工作,稳定职业烟农队伍

推进烟农专业合作社成员社会保障工作,重点解决农民看病难、养老难、子女就学难、重大疾病及意外伤害救助等社会保障难题。为烟农成员解决后顾之忧,并制定严格的监督考核程序,进一步稳定烟农队伍、促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3 参考文献

[1] 肖春生,肖汉乾.湖南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烟草学报,2013(1):59-65.

[2] 张隆伟,伍仁军,成本喜,等.四川省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烟草科学,2013(1):86-89.

[3] 林祖斌.烟农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新型烟农组织发展的思路[J].海峡科学,2009(12):83-84.

[4] 王丰,唐新苗.从国外经验看我国烟叶生产合作组织的职能定位[J].中国烟草学报,2009(4):78-81.

[5] 苑鹏.改革以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8(31):22-24.

[6] 向东梅.农业生产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选择[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68-73.

[7] 何轶,陈风雷,戴成宗.烟农专业合作社的获利空间与主体参与意愿分析――基于博弈论的视角[J].中国烟草学报,2012(2):82-87.

[8] 何命军,周世民.长沙市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2(10):39-41.

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53-1

近几年来,随着农机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机队伍的不断壮大,农业机械化发展已不能满足于农机大户的生产需求,进一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格局。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机规模化作业取代小农户分散经营,从而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 农机合作社在建设现代化农业中的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专业组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逐步涵盖了宁江农机作业的全过程,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农民机手作业面积不足、使广大农民从依靠劳动致富逐步走向依靠农机致富奔小康作出了积极探索和贡献。

一是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以机械作业为载体、服务组织为依托,优化配置农机装备资源,使农机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为今后在农业生产中制定科学发展规划确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二是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既规避了农户分散投资的风险,降低了作业成本,又改善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激发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协作意识,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利益共享,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合作政策带来的实惠。三是农机合作社在作业服务中提高机具使用率,减少了闲置时间;在服务项目需求上提高了农机动力配套率,拓展了作业领域;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农机服务组织吸纳部分劳动力的同时,大大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农民致富增收。四是农机合作社之间通过互相学习、借鉴,不断吸收好的建设经验,不断完善体制建设,统一管理、统一作业、统一维修、统一结算,取长补短,加快了农机化发展步伐。

2 宁江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2.1 农机大户的发展为加快宁江区农机合作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单一的农机户进行生产作业已满足不了农民的作业需求,发展规模、标准、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大幅度提升促进了农机化合作组织的成立,以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目前,全区农用拖拉机保有量14932台,配套农机具21653台(套),农机总动力55.3万千瓦,共发展农机大户69户,规模化农机合作社5个,合作社成员62人,服务农户180户,节约劳动力近200人,劳动力转移多收入近400万元。合作社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70台、收获机械120台,固定资产总值达3700万元。

2.2 区政府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全面发展的原则,建立和发展形式多样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当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种田能手牵头型,如毛都站镇广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600万元,形成了从种植到收获再到加工、出售的一条龙服务;二是村支书牵头型,如大洼镇风华村农机专业合作社2010年就已经被确定为松原市唯一的全国农机大户示范点,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作出了典范。

3 农机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宁江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很有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一是运行机制上缺乏管理经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没有一个好的管理体系,各自为阵营,信息不灵活,农机具闲置现象严重。二是土地分散,农民的小农意识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规模化程度低,使得大型农机具无用武之地,农机作业效率及农机化作业水平没有发挥出来。三是财政引导性投入较小,经营管理人才匮乏,政府部门扶持指导尚需加强。

4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4.1 争取领导重视

首先要争取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提供政策倾斜。省、市农业、农机部门要关注和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成长,为其承担各种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建设项目,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各类基本建设项目、科技推广项目的重要主题。

4.2 加大投入力度

一是力争把新技术、新机具及各项惠农政策优先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并坚持持久性。二是建立和完善投资机制,以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信用贷款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设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无息贷款项目。三是引导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以适应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需要。

4.3 加强体制管理,加大培训力度

农机局和各乡镇政府牵头,组织技术人员对购机农民进行定期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4.4 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农机具等入股进社,或者以土地流转形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

通过对土地的重组、规划,扩大土地规模化种植面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很好的解决小地块与大农机的矛盾。

上一篇:工程部竞聘岗位演讲稿范文 下一篇:雕塑艺术考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