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31 11:20:05

社区运营规划方案

社区运营规划方案篇1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指标体系,决策方法

1  引言

轨道线网规划的评价是对轨道线网规划方案的网络特性、技术指标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做出相对满意度的判断,是方案优选与决策的基础。目前对轨道线网评价较多采用线路总发送量、日均客流量、客流强度等评价指标。由于这些指标仅针对线网本身,而不是立足于城市整个公共交通系统乃至城市综合客运系统,就可能造成线网局部效应分析最优,而从整体角度分析未必最优的结果。

轨道交通线网评价有如下特点:第一、轨道线网规划投资大,时间跨度长,通常远景目标年超过城市总体规划年限,属于不完全确定的状态;第二、轨道线网的评价指标,有些可以定量,有些是无法量化的,如促进城市土地的合理开发,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第三、不同的评价主体所需达到的目标是多样的,有的目标是相互冲突的,如使用者希望出行费用低廉,而运营者重视经营收益性,希望票价高一些。

因此,对于轨道线网规划这样一种半结构化、非完全定量、多目标的复杂系统,不可能采用简单的项目评价法。本文提出一种轨道线网方案评价的组合综合评价方法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2  轨道交通评价准则与目标

轨道交通系统的品质标准与目标,是改善居民出行可达性,推进城市结构的合理调整,扩展城市的发展空间,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WWW.133229.cOM这些目标包括功能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

1) 功能目标

主要涉及轨道线网交通质量,包括与城市规划的匹配程度、可达性、安全性、服务性以及满足交通需求的能力;

2) 经济目标

轨道线网的建设、运营、管理费用与运营收入的状况;

3) 社会目标

轨道线网对整个交通系统运营状况的改善以

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等;

4) 环境目标

轨道线网对环境方面消极影响及对人类有用资源的耗费程度。

3  轨道线网评价指标体系

轨道线网的评价指标应能独立反映线网规划的某一具体方面的特征,并与轨道线网规划方案选优的目标相联系; 评价指标的数量应越少越好,且每一评价指标应具有可量测性,或者可以通过定量法获得,或者可以用定性分级比较的方法获得。评价指标应合理公正,不能以主观判断一种方案形式有利而另一种方案形式不利。本文在进行轨道线网评价时分两层次5 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第一层次通过结构特征评价产生候选方案;第二层次是对候选方案进行交通功能、运营效益、社会效益及持续发展四方面应用组合的综合评价决策。

3. 1  候选方案产生

采用线网长度、中心区线网密度、非直线系数、换乘节点数、覆盖面积率以及与大型客流集散点衔接数量等指标,对轨道线网预选方案进行结构特征评价并产生候选方案。

(1) 轨道线网长度:规划区轨道线网各条线路长度之和。该项指标在功能相同条件下越短越好。

(2) 中心区线网密度:线网中心区轨道交通线网长度与中心区面积之比,反映轨道交通线网在中心区的服务水平。

(3) 非直线系数:轨道交通线路实际长度与轨道交通线路起终点空间直线长度之比,反映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各线的顺直程度。环线的此系数按主要集散点之间的实地距离与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4) 换乘节点数:轨道交通线网线路相交点的数量,反映快速轨道交通静态线网提供换乘的灵活程度。

(5) 覆盖面积率:在中心区按轨道交通沿线每侧750 m 范围的用地面积,在郊区按轨道交通沿线每侧1 000 m 范围的用地面积,两者之和为轨道线网覆盖面积。其与轨道线网规划区面积之比为轨道线网覆盖面积率。

(6) 与大型客流集散点衔接数量:轨道交通线网线路与大型客流集散点衔接的数量,反映轨道交通线网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覆盖性。

3. 2  候选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

(1) 交通功能评价

采用日均客运总量、换乘率、线网负荷强度以及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交总客运量的比例等指标, 对轨道交通线网的交通功能进行评价。

① 日均客运总量:规划年度轨道交通线网各线客运量之和,以交通需求量分析结果为依据。

② 换乘率:轨道线网的换乘客运量与轨道线网总客运量之比,反映轨道交通线网对乘客出行直达的满足程度。

③ 线网负荷强度:轨道线网日均客流量与轨道线网总长度的比值,反映轨道交通线网单位长度承担的客流量,用以评价轨道线网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性。

④ 轨道交通方式占公交方式的比例:轨道交通方式日均总客运量与公交方式总客运量的比值,用以评价轨道交通方式在公交方式中的地位。

(2) 运营效益评价

运营效益评价系统主要从建设费用、运营费用、运营收入等角度对轨道交通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评价。

① 建设费用:各种轨道方式每公里平均造价与该方式里程之积的总和。从中可了解工程难易程度并判断投资的可能性。

② 运营费用:客流周转量与每公里人均运营成本之积,反映线网客流度及建设管理水平。

③ 运营收入:为日均客流量与票价之积,反映经营者的经济利益。

(3) 社会效益评价

社会效益评价主要针对轨道交通方式引起整个公交方式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缓解城市道路拥挤程度的情况进行分析,如公交方式的出行比例、公交方式的平均出行时间、平均机动车速、居民平均出行时间、路网负荷均匀性等。

① 公交方式的出行比例:公交出行占全方式的比例,用以评价轨道交通线网对城市交通结构的改变。

② 公交方式的平均出行时间:城市居民以公交方式出行的平均出行时间,用以评价轨道交通线网对居民出行时间的改善程度。

③ 平均机动车速:城市中心区高峰数段道路机动车速的平均值,用以评价轨道交通对城市道路机动车速的影响。

④ 居民出行时间[2 ]: 路网出行总时间tt =

nn

∑∑nijtij + thc,其中nij 、tij 分别为( i , j) 点对之

i =1 j=1

间的客流量及出行时间; thc 为路网折算换乘总时间; tt 为路网中一天全部出行时间总和,包括折算换乘时间及路段出行时间。

⑤ 路网负荷均匀性[2 ]:路网负荷均匀性,ψ = 11 ∑(ηi-ηt) 2 ]1/ 2 , 反映路段负荷ηi ( qi/ ci)ηt[

m i =1

m偏离平均负荷率ηt 的程度。其中qi 、ci 分别为第i 条种路段的客流量及客流容量;ηt= 1 ∑ηi, 为

m i =1

m所有路段负荷率的平均值; m 为轨道交通路段总数。ψ值越小,路网负荷均匀性越好,行车组织越经济,运营成本越低,路网能发挥的总体运能就越大。

(4) 持续发展评价

采用与土地利用吻合程度、沿线土地开发价值、线网发展适应性等指标对轨道线网持续发展特性作出评价。

① 与土地利用吻合程度: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总体规划拟定的土地利用吻合程度,可用轨道交通吸引范围内的人口岗位数与同期全部的人口岗位的比例表示,以评价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致性。

② 沿线土地开发价值: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开发价值,以评价轨道交通线网对土地潜在开发能力的影响。

③ 线网发展适应性: 轨道交通线网的可调节性,以评价轨道交通线网适应城市发展变化的能力。

4  组合的综合评价法

对于多目标、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其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层次熵分析法以及模糊聚类分析法。但如何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又能全面准确衡量轨道交通线网方案优劣的评价方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4. 1  已有评价方法分析

(1) 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决策思维方法,它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指标) 的相对重要性,综合人的判断以决定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的顺序。

ahp 方法的根据是评价指标对象的层次性, 得出的结果是各决策方案相对于总目标的优先顺序,适用于方案各层次指标的排序及权重分析。

(2) 灰色关联系数法

它是通过确定各方案指标与相对方案指标的类似程度,进而确定各方案的优劣。具体步骤为:

① 选择各方案同类指标中的最佳值,形成参考

数列: { x0} = { x0 (1) , x0 (2), ?, x0 (n)} (1)

② 求关联系数:

min min |x0 (k) -xi(k)|+ρmax max |x0 (k) -xi(k) |

ik

ξi(k)= i k

|x0 (k) -xi(k) |+ρmax max |x0 (k) -xi(k) |

ik

(2)

③ 求关联度ri :

1ri= n ∑ξi(k) (3)

nk=1

ri 反映了方案与参考方案的关联程度。ri 越大,方案越优。

灰色关联系数法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没有掺入人的主观判断,而是对确定的定量指标进行比较与计算,保证了结论的真实性。因此,该方法适用于轨道线网规划评价过程中对确定的定量指标的评价,

也适用于轨道线网初始方案比较后产生候选方案的评价。

(3) 模糊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将不确定的信息用定量的方法加以处理,变定性决策为定量决策,增加判断的直观性、准确性。

4. 2  一种组合评价方法

候选方案综合效益评价是对候选方案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分析和考核,以谋求轨道线网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而不仅仅是某一项或几项指标的“最大值”,并在系统整体优化过程中,不断向决策者提供各种关系信息。本文提出一种组合方法是将已有的系统决策方法运用其各自的优点进行有机结合的轨道交通线网的综合评价与决策方法。即:以多级模糊综合评价为框架,按评价指标类别, 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的多级权重;利用灰色关联系数法求运营效益指标的评价矩阵,采用模糊评价模型建立交通功能指标或运营效益指标的评价矩阵;利用专家系统或打分法建立持续发展指标的评价矩阵,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步骤、算子及评判准则,分别计算轨道线网各预选方案的广义效用函数值,以效用值的大小对各方案进行排序和优选,为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实现轨道线网方案的评价决策。图1 为该方法的框架图。

广义效用函数计算方法是首先计算各子系统“效用值”:

n

ui = ∑wij ·fij (7)

j=1

式中:fij — 表示第i 个子系统第j 个指标的效用值; wij 对应fij 的权重; n 表示第i 个子系统的指标总数。然后计算整个系统的“效用值”:

m

u= ∑wi ·ui (8)

i =1

式中: wi 第i 个子系统的权重;

ui — 第i 个子系统的效用值;

m 表示子系统的总数。

图1  轨道线网方案组合评价方法的流程

参 考 文 献

1  顾保南,方青青. 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vol. 3. no1. 2000 ,3(1) :24~27.

2  吕慎. 城市快速轨道线网布局规划研究: [ 学位论文] . 南京:东南大学,2000.

社区运营规划方案篇2

关键词:宁波市 水务管理运营 现状 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226-02

一、宁波市水务管理运营体制现状

(一)水务事业快速发展

宁波气候适宜、降雨丰沛,水资源总量为75.31 亿立方米,但因流域水系自成体系、过境水量少,以及人口稠密等因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050立方米(按2009年常住人口计算),仅为浙江省平均水平的57%和全国平均水平的50%,仍属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城市。为此,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科学配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水资源保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1.水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宁波市始终坚持内部挖潜与境外引水并举,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水源调蓄工程建设。截止2010年底,全市范围内已建成白溪、横山、亭下、皎口、周公宅、四明湖等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24座,小型水库379座,加上河网可供水量,水资源供给能力已经达到23亿立方米/年,略高于全社会现状21亿立方米/年的用水需求。跨流域、跨区域的引水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近年启动的曹娥江引水工程和钦寸水库的建设将进一步保障全市今后的供水能力。同时,通过组建原水集团,积极探索原水供应市场化运营机制,对白溪等8座大中型水库及姚江河道水源进行集中调配,实施多库联合调度供水,保障了宁波中心城区的供水需求。

2.城乡一体供水体系基本形成。经过几十年特别是“十一五”的发展,宁波市通过投入巨资,推进了重大供水工程的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投资40多亿,先后实施了白溪水库引水和皎口(周公宅)水库引水两大引水工程,建设东钱湖水厂、毛家坪水厂两座50万吨/日的现代化水厂和一条城市供水环网,以及鄞州、北仑、江北区域供水工程,基本形成了水源联调、水厂联网、管网联供的格局。同时,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实施乡镇供水管网改造、装表到户,逐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

3.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高。近年来,宁波市利用世行贷款加大投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通过市、区两级政府及相关排水企业的共同努力,目前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4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到85.21%(2010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为77.4%),老三区(海曙、江东、江北)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2万吨/日,中水回用能力3万吨/日。

4.“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初步形成。为提高城市供水品质和满足工业企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大力构建分质供水体系,将大型耗水型工业供水与城市公共供水分开,组建宁波工业供水有限公司,新建大工业专用供水系统。城市公共供水采用水库优质水源,工业专用水厂水源取自平原河网及境外河道引水,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5.水价机制逐步完善。水价一定程度上承担着调节水资源供求、维系供水企业保本微利经营、维护消费者基本生活权益等多种功能。宁波市自1988年以来,经历了10次水价调整,历次调整都对提高城市供水质量、合理开发配置利用水资源、增强市民节水意识、确保污水处理费征集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水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实现了政府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涉水企业的生存发展、消费者基本权益的维护三者关系的平衡与协调。

(二)水务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宁波市中心城区水务事业经过几十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建设,总体上取得了实质性发展,但目前在政府管理体制、企业运营机制、水资源能力建设等几个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一是企业运营机制亟需完善;二是政府管理体制有待理顺;三是水务能力建设任务艰巨;四是排水管理体制亟待理顺;五是节约用水、优质供水理念有待深化。针对上述问题,为了适应宁波市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新形势,顺应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要求,促进水务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政府对水资源的综合调控力,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水资源统筹管理,对从原水、制水、供水到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水链条”进行系统整合,建立水务一体化运营管理的体制机制,为宁波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构筑现代都市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二、宁波市水务管理运营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方案选择

(一)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六个加快”重大战略部署,从实际出发,稳妥推进改革,进一步完善政企分开、职责明晰、运转协调的水务管理体制,探索创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水务运营机制,逐步建立发挥体制优势、强化行政管理的水务政策法规体系,为宁波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二是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三是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四是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

(三)改革方案及利弊分析

根据上述水务管理运营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原则,结合宁波实际,我们认为有两套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实行“一体管理、一体经营”改革。这个方案的主要特点是:构建“大水务”管理模式,即同时推进市级水务行政管理体制和市区涉水企业运营机制两个层面的改革。具体方案框架如下:一是调整市级部门职能。整合市本级涉水行政职能。二是组建水务集团。在市国资委的统一协调下,组建宁波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务集团)。三是明确水务集团主要职责。水务集团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负责实施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和供排水规划;按照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下达的水利基础设施、供排水基础设施及社会公用事业项目的开发投资任务,承担水利项目和供排水设施的开发建设。并根据项目建设需要,通过市场筹资融资,加快建设进度;负责原水、制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的统一运营和管理。四是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新组建的水务集团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五是妥善做好人员调整和安置工作。涉水行政职能整合过程中,人员编制按照“人随事走”原则调整安排,职责划转的部门,承担划转职责的人员,连同编制一并划转。六是利弊分析。上述方案改革较彻底,从长远看比较符合改革方向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将有利于政府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防洪防涝、供排水系统完善等一系列水务活动中, 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利于整体谋划并优化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减少部门磨擦和扯皮,降低管理成本。

但按照这一方案实施改革,目前需要正视和化解一系列困难和问题。第一,部门职能归并难度较大。第二,涉水企业人员身份复杂。第三,实现改革目标耗时较长。第四,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几乎没有。七是对策建议。若采纳上述方案推进改革,实施过程中,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理顺各方关系与职责。理顺政府涉水行政管理职责,理顺市、区两级政府和部门涉水建管职责,理顺市、区涉水企业资产关系,理顺涉及职能划转部门的人员编制关系,理顺企业相关涉水管理人员的编制关系,特别是要理顺原水集团的人员关系及其与县(市)区在水库管理局的人员关系。第二,明确步骤,把握节奏。在整体方案的统一指导下,先着手进行政府部门相关涉水职能的调整,并将相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成建制地划归调整后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待磨合一段时间、各方面时机成熟后,再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按照改革实施方案着手组建水务集团。第三,规范操作,措施周全。在改革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规定的目标任务和程序,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妥善顾及并处理好各方的利益诉求。针对改革中可能产生的难以预料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同时,在改革过程中,务必统一思想,始终坚持以满足市民和企业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为首要目标,确保建设项目按照既定目标推进。

方案二:实行“分段管理、分段经营”改革。这个方案的主要特点是:从宁波市水务行业管理和运营的实际出发,立足于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对水务行政管理体制不作大的调整,并保持原水集团的股权结构、运作方式、主管部门、考核办法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着重于改革城区供排水企业的运营机制,对自来水、排水、工业供水等下游水务资产实行整合,组建以供排水一体化为目标的水务企业,并与原水集团按上、下游水务资产实行“分段经营”,分别完善和理顺原水集团自身管理经营体制及其与县(市)区关于水源地的管理体制、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管理运营体制。一是组建供排水集团。由市国资委牵头协调,将现有的市自来水总公司、工业供水有限公司和城市排水有限公司的资产通过划拨、购买或参股等多种途径进行整合,组建宁波供排水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供排水集团)。供排水集团本着“精简高效”原则,科学设置内部工作机构,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供水有限公司、排水有限公司、工业供水有限公司、水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等独立运作的子公司。二是明确供排水集团主要职责。供排水集团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负责中心城区供排水行业运营服务、资金筹措、项目管理、资产管理等工作,实行制水、供水和排水一体化经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共享。并以此为平台,逐步利用资本市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市场化,提高城市水务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明晰政府部门职责边界。四是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五是利弊分析。这个方案相比于方案一,其主要优点在于阻力小、易操作,见效快。第一,有利于解决宁波市水务行业的当务之急;第二,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第三,有利于涉水建设项目的推进。

本方案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在近期不利于上游与下游之间水务环节的统一调控和管理,原水集团和供排水集团两家企业可能在供水调度上发生一些矛盾,也可能在水库建设和水厂建设的相互匹配上产生一些矛盾。第二,在面临重大气象灾害时,水利与城管两个部门有可能会从各自职责和利益出发,在水资源调度方面产生意见分歧。六是对策建议。若采纳方案二的思路推进改革,实施过程中,建议通过制度设计,促进两个部门、两家企业的权、责、利融合统一。第一,健全规划对接机制。坚持以构建统一协调的水务规划体系为龙头,依照宁波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编制完善全市原水、自来水、污水、排水、防洪排涝等涉水专项规划,形成覆盖城乡的水务规划体系。建立健全规划协调衔接会机制,全面加强水务规划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的衔接,加强水务各专项规划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总体规划的衔接,加强市、区水务规划的衔接,推进规划的有序实施,发挥水利设施的综合效应。第二,完善科学决策机制。为了综合协调各涉水管理部门工作,建议加强领导,建立“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分段经营”的水务管理运营体制顺畅运行。建立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对水务事业重大发展和改革事项进行集体讨论和决策,同时,研究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保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第三,强化协调互商机制。由于按照方案二思路改革后,行政管理上仍然由两个部门分别负责,建议改革中要着重构建“四项沟通协调制度”,实现各部门职责充分对接。第四,规范责任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目标考核管理办法,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引导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把精力集中到加快水务事业发展上来,重点加强对原水集团、供排水集团各自在水资源安全和战略储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城乡供水质量和服务等方面的考核。要进一步完善激励竞争机制,在完善考核指标、改进考核办法、严格奖惩兑现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各单位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在全市水务行业形成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第五,构建协力推进机制。在原水集团和供排水集团按各自职责对上、下游水务资产实行“分段经营”的过程中,按照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需逐步理顺各自体制机制。原水集团要重点推进境外引水工程,加强水源地管理,保障原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安全供应,进一步理顺与县(市)区在水源地管理方面各自的职责,完善内部管理运营机制;供排水集团要重点推进下游涉水企业的整合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大工业用水、中水、自来水“分质供水、备用保障”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继续深化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供排水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供排水集团与原水集团之间、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政府与涉水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原水和供排水管网的投入及管理体制、老三区与新三区的供排水一体化管理运行体制、水价形成机制、污水处理费分配机制等,加快构建协力推进水务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对比两个方案,方案一注重于前瞻性,着眼于水务事业的长远发展,符合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总体趋势;方案二更倾向于可操作性,注重于解决宁波市水务能力建设和涉水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两个方案各有利弊。从宁波现阶段水务行业运营管理的现实情况出发,在充分调研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水务管理体制现状,考察学习外地做法的基础上,现阶段方案二更符合宁波市当前改革条件,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宁波市水务行业的主要矛盾和当务之急,而且有利于减少改革带来的震动和由此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拓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宁波实践与探索.河海大学学报,2010第38卷

2.钟玉秀.深化城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进程、问题与对策.水利发展研究,2010(8)

3.宁波市水资源综合规划

社区运营规划方案篇3

【关键词】林业;长远规划;战略目标

依据森林法第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林业长远规划,林业长远规划是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基本的指导性文件。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所涉及的内容依经营单位、经营目的及经营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1 林业长远规划

编制林业长远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林业长远规划要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编制林业长远规划要逐步构建稳定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必须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要求,特别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要求;林业产业体系应该具有基本维持供需平衡、发挥稳定作用的木材及林产品供给能力,产业结构、经济规模、区域结构、贸易结构基本合理。且协调运行和共同发展。二是,林业长远规划要以现有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各地森林资源基础、环境状况、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现有林业结构、功能及其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也千差万别。编制规划,要在科学全面分析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财力、物力、人力及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森林功能的多样化需求,确定均衡适度的林业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阶段、分目标设计建设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规模最优的生态经济系统。三是,林业长远规划要与土地利用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相协调。编制林业长远规划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林业与农业、牧业、水利等国民经济部门协调发展的关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从国土整治和国土生态安全的全局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分配给林业的土地,构建最优的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结合农业生产,建立农业生态屏障,确保粮食安全;发挥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功能,减少水土流失,抵御洪涝等自然灾害;结合城市规划及村庄和集镇规划,构建人居环境,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

编制林业长远规划应确定林业发展目标、林种比例、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植树造林规划等。林业发展目标是一定时期内林业规模和完成的建设任务,编制林业长远规划一般要确定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林业长远规划分全国林业长远规划和地方林业长远规划,全国林业长远规划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地方规划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下级的林业长远规划应当根据上一级的林业长远规划进行编制:调整、修改规划时,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2 森林经营方案

森林经营方案是以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牧场、自然保护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他林业经营者等为单位,在林业长远规划指导下编制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经营森林的法定性文件。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单位应该是直接组织森林经营和管理活动的经营实体,有经营的具体对象、资金、人力、技术和管理,像国有林场、国有林业局等。以县为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一般把主要林业活动等规划设计指标按年度分解或落实到乡镇。也有以乡镇或村为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但多数力量不足,且范围小,难以做到永续利用。若集体林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应有一定的经营规模、一定的活动资金及组织管理和技术力量。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应根据森林法的规定,以政府制定的林业长远规划为依据。国有单位的森林经营方案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议,然后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实施;集体单位的森林经营方案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审议和批准实施。经批准的森林经营方案具有法律效力,是指导经营单位进行作业的法定性文件。森林经营方案的内容必须符合森林法的有关规定,符合林业发展的政策、方针、法规和规章;森林经营方案应根据《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制定采伐限额和更新规划,使森林经营逐步纳入永续利用轨道;要根据生产单位森林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生态功能,分别林种及经营类型进行设计,因地制宜地制定经营管理措施。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要科学分析过去的经营活动。总结经营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吸收林业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和生产管理的先进经验。

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所涉及的内容依经营单位、经营目的及经营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其基本内容主要有:一是,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要分析掌握方案编制单位的森林经营现状、自然经济条件、森林资源特点和发展要求等情况,为编案的成功奠定基础。二是,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经营方针主要是结合方案编制单位自然经济条件和森林资源特点及发展要求,把全国性和当地林业长远规划的经营方针,按经营范围内森林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行具体化;经营目标是方案编制单位在森林经理期应达到的目的要求,包括森林资源增长、林业经济指标以及生产任务指标等。三是,经营规模、生产布局和生产顺序。四是,森林采伐设计,包括计算和确定合理年采伐量、主伐年龄、采伐方式等。五是,更新造林设计,包括森林更新方式、主要树种选择和造林技术等。六是,抚育间伐和林分改造设计。七是,森林保护设计,包括护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八是,多种经营、林产工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九是,组织机构、人员及投资概算和经理期综合效益评价。

3 结束语

最终目标是建立、健全二类调查长效机构对于森林资源实施动态监测由资源管理向资产管理进行转变,最终提高当地的林业资源投入产出比。目前,3S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得到普通应用通过影像判读,实地检验结合林权档案(林地地籍资料),以生产统计资料作参考,通过建立、健全二类调查长效机构,引入林业价值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动态监测管理体系.是林业资源二类调查发展的方向。在思想观念上从木材生产到生态资源再到社会化资产管理,具体体现为面积、蓄积到碳汇能力、社会价值的转变。把生态价值作为是一个地区软实力来研究、发展,通过完整、科学、实际的档案资料;完善、可行的编制林业规划森林资源管理、经营方案;动态监测整个地区的资源发展方向、价值产出比从而在社会、地区发展中体现出二类调查工作的价值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陈君元.森林经营类型划分与经营措施差异的探讨[J].森林工程,2009,25(1):17~20.

社区运营规划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及省、市、县的总体安排部署,借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立足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科学配置市场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功能,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2014年6月底前,每个乡镇至少规划建设一个占地200亩的农村集贸市场并投入运营。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乡镇主体,部门联动。乡镇要作为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的主体,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国土、发改、工商、住建等部门要给予积极配合,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乡镇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将农村集贸市场建设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市场规划设计方面要做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立足现实、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农村集贸市场对区域经济发展辐射带动作用。

(三)坚持创新模式,多元投资。要建立“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市场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各乡镇除自身出资建设市场、规划物流园区或商贸区外,也可通过招商引资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市场建设,形成多元投资、齐头并进的市场投入模式。

(四)坚持分类建设,量力而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区域不同的资源条件、财政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类指导、量力而行,不强求一律、不盲目攀比,既要保证市场的实用功能,又要节俭办市场,反对铺张浪费。

四、工作步骤

全县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工作共分为五个阶段:

(一)2014年3月,规划选址,土地流转阶段。完成市场选址、方案设计,土地流转工作。

(二)2014年4月,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阶段。完成市场内“三通一平”及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2014年5月,招商引资,配套服务阶段。完成市场分行划市及摊位招商,与市场功能相配套的各项服务设施要同步到位。

(四)2014年6月,试运营阶段。市场投入试运营,通过试运营,进一步完善市场配套功能,扩充市场摊位,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五)2014年7月,评价验收阶段。市场正式运营后,由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市场建设情况进行验收。

五、责任分工

(一)各乡镇

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广泛招商引资,积极组织推进农村集贸市场建设。主动与各相关部门协调联系,分阶段、按程序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二)市场建设服务中心

牵头协调配合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对市场规划选址、方案设计、建设标准、摊位招商、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业务指导,联系协调配合各相关业务部门做好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的相关工作。

(三)国土资源局

负责办理农村集贸市场土地流转及备案手续,负责对土地流转协议等进行审核把关。

(四)发展改革局

负责办理农村集贸市场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备案等相关手续,出具正式审批备案文件。

(五)工商局

负责办理农村集贸市场的注册登记、经营许可并颁发营业执照。

(六)住建局

负责依照村镇建设规划对农村集贸市场规划选址进行业务指导和审核备案,妥善处理好村镇建设规划与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相衔接等问题。

六、组织领导

社区运营规划方案篇5

广告公司策划方案范文

一、广告目的

让建设银行品牌深入人心,成为广大消费者首选品牌;

为了建立建设银行关心社会公益事业良好的企业形象,树立建设银行美誉度,以及建设银行品牌的知名度;

为了树立建设银行的营销新观念。公益广告策划案二、广告策略

居民社区内司空见惯的小广告乱贴乱画,不仅污染了社区的环境,让居民极度反感,也严重影响了创城进程。因此,本广告适时进入社区,净化美化了小区生活环境,而且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举是建设银行牵公益事业之手,树企业良好形象之举,必定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与赞许;

此也是不失一次绝好的政府公关,拉近了建设银行与政府的距离;

此广告形式新颖、别致兼有公益广告与企业商业广告,注目率高,定为建设银行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因此这是一项政府满意、市民满意、企业满意三满意工程。

三、广告名称

社区便民信息服务栏

四、广告形式

在各社区大门的出入口或小区内街路两侧等醒目的位置安装。

五、广告规格及其材料

1. 2.4M1.2M 本规格为不锈钢制作,高档大方

2. 1.0M1.5M 本规格是方管框架,彩色喷绘,制作精美

六、广告区域

济宁市城区共有古槐、阜桥、金城、越河、济阳、南苑、观音阁、仙营、等8个街道办事处所辖131个社区居委会。

第一批重点在:洸河社区、洸河花园、樱花园小区、明珠小

区、新世纪花园、邮电新苑、永胜花园、益民社区、北门小区、牛市小区、鸿顺花园、仙营小区、红星小区、土城社区、西孟社区、兴东社区居委、半截阁社区、刘庄小区、玉苑小区、济阳大街社区居委、粉莲小区、太白小区、运河社区、东门社区、国光社区、东兴社区居委、建设社区居委、东发社区居委、观音阁社区居委、枣店阁社区居委、解放路社区居委、浣笔泉社区居委、太东社区居委、铁塔寺社区居委、县城街社区居委、古槐路社区居委、郭家花园社区居委等50多个社区居委。

七、广告牌数量及时间

50个规范化、形象佳的社区,每个社区设立2块,

时间为一年。

八、广告价格

1.不锈钢宣传栏:2500元/个/年

2.方管宣传牌: 500元/块/年

广告公司创业策划书

第一章 计划书摘要

伴随着中国经济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广告市场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广告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本公司注重于广告业务,经营方面的创新,既向市场推出各种广告类业务,同时也为对广告行业有兴趣,爱广告,准本从事广告工作的廊坊市各个大学的广大学子提供实践交流与操作的平台。

我们将接触广告公司投入商业运营。虽然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但是能在社会实践中有所得到,并从中体会到广告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才是我们的追求所在。

我们打算与廊坊周边地区的大中型广告公司合作组建接触广告公司,充分利用廊坊所处京津走廊的优势区位,加强与京津大中型广告公司联系合作。与合伙广告公司签订廊坊市各大高校广告人才长期推荐合同,以此为基础使得廊坊各大高校的相关专业学生和广告爱好者能在京津广告公司帮助下培养广告方面的业务素质与能力,使的接受培训学生的广告素质均能达到合伙广告公司要求。整个培训过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即可完成,毕业后就可以直接到京津广告公司中工作。

我们将不断努力提高完善我们的工作水平,为把意窗广告公司创办成一个具有廊坊特色和代表廊坊大学生创业成果的优秀广告公司而努力。

第二章 公司描述

一、公司名称: 意窗广告公司

二、公司性质: 制作,,策划,创意,调查,咨询为一体的合资广告公司

三、公司目标及宗旨:

公司目标:发展廊坊广告产业,打造代表廊坊市大学生创业成果的形象。

公司宗旨:帮助客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回报。诣在通过本公司,科学,专业,特色,真诚的服务为客户建立与市场最佳的沟通渠道。让客户用最少的广告成本资金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继而提高客户销售收益。

四、 创业理念:

我们准备先从廊坊本地做起,将自己做大做强,适时兼并小型公司以壮大自己。从最初的拉客户到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逐步积累经验和提高知名度,同时积极开拓京津广告市场。

五、 公司服务

1. 专业化的广告服务

为我们的客户提供详细准确的行业咨询服务,包括各类策划资料、调查数据、案例分析、效果分析。使客户的广告投放更科学、更合理。

成立内部的研究机构,逐渐建立自己的理论架构和服务体系,建立适合自身的公司文化。

与报刊、广播、电视以及各类新兴媒体成为战略伙伴,全面各类媒介的大量广告版面和时间,由我们单方向对广告主进行广告媒介的推销和贩卖。

2.个性化的业务服务

本公司还将承揽婚礼策划业务。

为客户提供开业、节庆、房地产展销、产品促销、大型活动的策划,以及向客户出租活动中必须的大型升空气球、充气拱门,卡通人等宣传造势工具。

联系举行活动所需礼仪小姐。

3.为客户提供准确、科学的市场调查

不必客户东奔西跑,我们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效果测定服务

4. 客户利益

我们将根据自身业务所具有的成本优势,将客户广告预算成本降到最低,真正做到真正质优,价廉。

第三章 市场分析

一 、市场描述

中国广告行业发展已经有30余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xx年中国广告业经济规模是1400亿,20xx年达到1600亿,按这个速度发展,20xx年中国广告业将会突破20xx亿大关。20xx年中国预计会成为世界第四大广告市场。中国广告业发展很快,从业人数超过100万,300多个院校,两位数超过GDP的增长率,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行业。但与美国广告权威机构披露的外国大型广告集团的年营业额数字相比,差距极为巨大。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及广告与东部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这一点在短时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廊坊地处京津经济圈,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客户资源丰富,大中型企业众多,高等院校云集,廊坊现代广告业起步较晚,但市场潜力很大。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二 、目标市场

我们把创业初期目标市场根据地域特点分为三类:廊坊市各打院学内部及周边市场;廊坊商业中心区以及开发区市场;具备一定实力和机遇时进军京津市场。

各大学校内市场主要表现为学院方对外宣传的广告需求,各大学学生社团活动的广告需求,以及各个大学内举行各类活动和比赛的广告需求。大学周边市场的主要表现为餐饮,娱乐,购物等距大学较近的街区商铺、门面等的广告需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各个大学附近各门面和商铺的更新速度很快。

中远期目标将公司做成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本土品牌广告公司。

三 、市场战略分析

创业初期阶段(第一年)

1.我们初期阶段的发展模式可以这样考虑:

方案(1):与安次区,广阳区等一些广告装潢公司联系,谋求建立广告联合体。这是因为自身都存在规模小,孤立发展的特点,有的公司具有媒体优势,有的具备客户资源,

有的具备区域优势。我们通过资本运作,实行横向联合,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降低成本,风险共担。集团化是中国广告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各种方式联合形成强有力的广告区域集团。通过规模化经营,优势互补,降低经营成本。这样有助于摆脱各小公司单独发展的重复和徘徊状态,从而提升整体服务水平。这也对我们公司初期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帮助。

方案(2):如果联合不成功,我们初期只能立足学院周边,抢占附近各类广告业务,我们以设计制作广告招牌为主,辅之进行一些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公关策划活动,吃掉大型广告公司所无暇顾及的零散业务,逐步提高知名度。在发展中拓展长线业务。珍视同客户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让今天的广告客户成为明天接触广告公司的义务宣传员。也可以尝试邀请客户参股,共同发展。

2. 联络各商铺,门面业主,向其宣传介绍接触广告公司。

3. 游说个高校社团,将接触广告公司作为社团的广告。

4. 寻找广告制作耗材供应商,确保进货渠道的服务与质量。

5. 与廊坊商务网站建立友情链接,在网上宣传介绍接触广告公司。

6. 开通电话业务咨询以及建立公司网站提供网上咨询服务。

创业发展阶段(第二年)

接触广告公司在发展初期的规范运营中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在廊坊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并被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同,同时公司人员的专业水平,制作设备随着发展上了一个台阶,那么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进一步树立公司的品牌形象,并对市场进一步推广,把我们的广告业务目标发展到大中企业。

1. 在廊坊地区主要街道捐赠价值数以万元计的户外广告,其中一部分广告牌用于向民众输送公共服务信息。无形中使广告牌不再被视为道路污染,而是有益于社会。另一部分可以用于广告出租,获取收益。

2. 初步建立一个稳定的客户群。能够在廊坊市主流媒体做广告宣传,扩大公司在廊坊地区及京津地区的影响力。

3. 把意窗广告公司向廊坊各地推广,公司利润将趋向稳定化。

第四章 公司经营

一 、 经营策略

1.保持公司经营高效率,强调科学管理。

2.加强公司形象,提高公司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3.打造本地区域优势,提高市场份额。求得生存空间,在市场中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奠定获利基础。

4.善于从投资设备中挖掘潜在的利润增长点。

二 、公司业务

初期的业务内容大体分为:

1.市场服务:市场调查、客户服务。

2.设计制作:广告平面设计、商铺招牌制作、广告喷绘、产品包装设计、展示制作。

3.企业咨询:为客户提供广告策划。公关活动策划。

4.广告摄影:产品摄影、工业摄影、科技摄影、外景拍摄等。

5.客户出租:庆典活动的大型升空气球、充气拱门,卡通人等宣传造势工具。

成熟期后的业务还要包括:

1. 推出数字广告业务,发展互联网广告,移动手机广告等新兴媒体广告。20xx年,中国网民将突破3亿人大关,它标志着以新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主流媒体已经走入普通中国人的经济与生活,并将以我们难以预估的速度继续增长,前景广阔。手机用户将突破5亿,新兴的移动广告市场,利润无限。

2. 大力推广和发展户外广告。引进高新技术的广告制作项目。

3. 婚礼策划:婚礼策划和营造婚礼气氛。

三 、成本核算

从人力,场地,等方面核算投入资金为100万元整.

四 、经营资源与障碍

经营资源,俗话说的好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投资前充分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可减少后期运作中出现意外状况的概率。资金、人力、场地这三个环节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发展。我们初期需要投入资金为50万元。人员通过竞争选拔后定为3050人。公司面积:200平方米左右。

经营障碍:

1. 资金不足导致公司基础建设落后。

2.作为新兴的广告公司,处于资金投入期和市场开拓期,是获得利润十分困难的主要原因。

3.公司团队整体实力需要作进一步提升。

社区运营规划方案篇6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防止资源流失,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和**省商务厅等六厅局《关于印发我省贯彻〈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商发[20**]265号文件)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或部分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及处理,能够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材料及制品,报废的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旧车船及其拆解品,废旧电子产品,废旧木材及木制品,作废旧物资处理的仓储积压物品、残次品,废旧塑料、废纸、废棉麻、毛发、杂骨、废玻璃、废橡胶及其制品等。

第三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产生再生资源的单位,均应遵守本细则。

第四条再生资源回收应当有利于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改善城市容貌,方便群众生活,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第五条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环保回收、集中交易的原则,鼓励依法经营、连锁经营、公平竞争,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建立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和利用率。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六条商务主管部门是再生资源回收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政策、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将其列入商业网点建设规划。

市商务局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市再生资源日常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研究提出促进再生资源发展的政策,组织实施再生资源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负责争取中央、省专项基金,支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部门依照本细则及有关法律规定,负责对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的治安管理,依法查处违反规定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案件,严厉打击盗窃、销脏等违法犯罪行为。

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细则及有关法律规定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登记管理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内的监督管理。

税务部门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对再生资源经营行业依法进行征管,落实再生资源经营税费减免扶持政策。

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城乡建设规划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细则,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交易市场规划建设的监督与管理,并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交易市场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环保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本细则,负责对本辖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交易市场和加工企业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细则对违法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交易市场、加工场地,对无证流动收购、随意堆放物资、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整顿或取缔。

国土资源部门依照国家有关土地法律法规和本细则,负责落实再生资源经营用地扶持政策。

第七条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协调相关管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做好辖区内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八条商务主管部门应当指导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开办者组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实行自律性管理,依法履行协会职责,接受再生资源管理部门指导。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依法制定并监督执行本行业规范,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回收行业管理

第九条商务部门按照《**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会同市发展改革、**、工商、环保、城管执法、城乡规划等行政管理部门编制再生资源行业发展长远规划,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布局定点规划,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组织实施,并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行业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条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符合城市发展及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规划,并依法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一条设立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应当符合本地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长远规划,并依法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

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30日内,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备案。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三条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回收非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除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外,还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15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机关备案。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前款所列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5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15日内)向县级人民政府**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再生资源回收经营场地不得设在城区以内和机场、铁路、军事重地、国道、一江两岸、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500米范围内,经营场地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并采取绿化、美化措施,不得影响城市市容。

第十五条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市场化运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绿色环保的原则,按照《**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由回收体系建设龙头企业以资金和生产为纽带,整合规范现有回收站点,建立覆盖城乡、社区、住宅小区,经营规范的绿色回收站(点),实行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采取上门及网上收购等多种方式进行回收,形成网络化回收格局。加强对“走街窜巷”回收方式的规范管理,由回收体系建设实施企业投放统一编号、标识的全封闭流动收购车进行回收。

第十六条严格实行站点废旧物资限时存放制度,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再生资源临时回收站(点)存放的回收物品,必须进场、入室(含覆盖)、无外溢、无渗漏、无明显臭味、无占道堆放现象,不得露天存放,并保证周围环境的卫生、整洁,当日回收的物品必须在当日20时至24时内运离回收站(点)。

第十七条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应按照**机关的要求安装监控设备,保存资料。

第十八条在城市建成区内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流动收购人员必须到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备案,佩戴商务主管部门监制的统一《从业标识》后,方可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企业应当为已登记备案的流动收购人员提供统一标识、统一编号的再生资源封闭式流动回收车。

第四章回收经营管理

第十九条再生资源回收采取上门收购、流动收购、站点收购、网上回收等方式,方便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交售积攒的再生资源。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性废旧金属应当直接交售给已在工商注册登记、备案的回收经营企业。

第二十条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及流动收购人员不得回收下列物品:

(一)枪支、弹药、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各种危险品;

(二)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及医疗废物;

(三)无合法来源证明的铁路、公路、石油、电力、电信、通讯、矿山、水利、测量和城市供排水管网井盖、水篦等公用设施、消防设施等专用器材;

(四)**机关通报寻查的涉案物品或者有涉案嫌疑的物品;

(五)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回收的其他物品。

第二十一条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和流动收购人员在回收过程中发现**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出售禁收、盗窃和有赃物嫌疑物品的,应当立即报告**机关。

第二十二条经营者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应当查验来源证明,并对出售单位或个人的名称和经办人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以及出售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等如实进行登记。

第二十三条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从事报废汽车回收经营的,应当符合国务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

第二十四条再生资源回收经营场地设置实行统一规划,再生资源回收过程中运输、加工、处理,不得影响周围单位和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第二十五条跨行政区域转移再生资源进行储存、处置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办理行政许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限制持证许可的再生资源跨地区流通,不得违法查扣持有合法经营手续的再生资源及其运输车辆。

第二十六条标注统一编号标识的再生资源流动收购车和标有统一标识编号的再生资源专用运输车辆可按规定在城区通行。

第二十七条生产企业应当通过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签订收购合同的方式交售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合同中应当约定所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名称、数量、规格,回收期次,结算方式等。

第二十八条商务、工商、**、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查处或通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接受商务、工商、**、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拒绝或阻挠监督检查、违反法律、法规和本细则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九条从事废旧金属冶炼、熔化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必须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生产、加工等相关行政许可,并在**机关和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在再生资源交易市场购进原料,进行合法生产、加工,不得在冶炼、熔化场地购进原料。

第三十条从事废旧塑料、橡胶熔化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场地应符合环保要求,必须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生产、加工、环保等相关许可证,并在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细则规定的,由相关行政部门依法处罚。

社区运营规划方案篇7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府〔20**〕40号),促进公共交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拟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职责分工

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市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府〔20**〕40号)中提出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制定各项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落到实处。

(一)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本方案的落实、检查和监督工作;督促各镇区及各有关单位落实公共交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市交通局:负责制定和实施公交发展规划,加强公交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研究,整合市域组团公共交通资源,完善和优化公交系统,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打击和取缔非法营运,加强公交服务质量监督,编制公共交通补贴支出预算;会同市财政局、物价局对公交企业的成本和费用进行年度审计与评价,合理界定和计算政策性亏损,为政府实行公交补贴提供科学依据。

(三)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将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四)市财政局:负责设立市、镇两级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规范公交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和政策性亏损评估制度,对公共交通实行经济补贴、补偿政策。将公共交通专项补贴纳入年度预算,对公交企业承担的特定人员优惠乘车(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免费乘车,学生和成人持**通ic卡优惠乘车等)、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加的支出和因油价上涨造成燃油费用增加的支出,在扣除中央及省相关补贴后,给予合理补贴。

(五)市建设局:负责中心城区内的港湾式停靠站、站台、候车亭等公交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

(六)市公安局:积极开展打击涉及公交的各类犯罪活动,督促指导公交企业做好客运站场和车厢的内部保卫工作;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及行车秩序的管理,保障道路通行能力。从公交专用道、通行信号、交叉口通行限制及管理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公交的优先通行权。

(七)市物价局:负责依法制定或调整公交票价,审核公交成本,建立定期成本费用监审和政策性亏损补贴机制;依法打击乱涨价、乱收费等违法行为。

(八)市规划局:负责制定轨道交通规划,配合市交通局做好公交规划,以及做好各类公交站场控制性规划、快速公交专用道、路口专用线及配套设施的规划,并纳入市总体规划。负责审查旧城改造、新建居住小区和公共设施的公套规划情况,对未按规定配套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从源头上促使公共交通站场成为旧城改造和新建居住小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内容,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

(九)市国土资源局:在已落实用地指标、符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负责对公交规划确定的综合客运枢纽站、公交枢纽站、首末站、维修场以及停车场等公交基础设施优先办理用地手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公交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十)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做好城区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候车亭上落点的占道经营等违法违章行为的打击工作,保障公交优先通行。

(十一)市科技局:负责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满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技术需要;指导公交企业建立和完善智能管理调度系统,推动公交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对综合交通信息平台、车辆智能化和安全性有关标准等组织立项,加大公交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及科研力度。

(十二)市公路局:负责协调国、省道建设港湾式候车亭等工作。

(十三)市国资委:负责做好公交基础设施等公交资产的管理工作;做好公交企业的财务审核工作。

(十四)市法制局:负责审查和制定优先发展公交的有关政策法规。

(十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支持配合公交体制改革工作,指导和督促公交企业制定相应配套工作方案、妥善开展员工分流处置工作,切实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改革期间公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全力配合做好维稳工作,确保改革工作的平稳顺利实施。

(十六)**集团:全力配合公交优先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大公交的车辆、客运综合站场、枢纽站等的投资建设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公交企业领导班子绩效考评制度,建立健全对公交企业的监管和激励机制。

(十七)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等公交企业:全力配合公交优先发展的各项工作,强化内部管理,保障职工利益,提升工作效率,挖潜降耗节约成本,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公交服务系统。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市场运作机制。20**年底前,市交通局牵头,会同国资委、**集团、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等公交企业,各镇区全力配合,按照《**市公交行业体制改革方案》(*府办〔20**〕86号)要求,建立完善的公交市场运作机制,深化国有公交企业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导镇区资金和集团资本参与国有公交企业的改革,优化公交企业的资本结构,加快体制和机制转换,进一步整合全市公交资源,实施全市公交一盘棋战略,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促进公交企业的持续发展,为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供机制保障。

(二)规范公交企业服务行为。市交通局根据《**市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和《**市中心城区常规公共交通近期改善规划(20**-20**)》,结合城市发展需要,在20**年底前对现有公交线路进行调整和优化;明确营运主体、期限和服务标准;授予营运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公交经营权,打破公交线路终身经营制;规范公交企业经营,突出公交服务质量、服务装备、服务标准和公共义务,为乘客提供质优价廉的公共服务。通过政府和社会监管,将营运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公交企业淘汰出公交市场,促进我市公交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完善公交线网布局。市交通局按照《**市中心城区常规公共交通近期改善规划(20**-20**)》要求,将公交线路向新建大型居住区、商业区、学校、旅游景区(点)等区域延伸,缩短公交班次间隔时间,延长服务时间,优化公交线网,减少线路重叠,调整非直线系数过大的公交线路,减轻道路交通压力,提高公交服务效率。在《**市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编制各组团的公共交通客运规划,为公交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四)实行公交人性化服务。**集团及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等公交企业大力引进大容量、低能耗、环保型的公交车,推进公交车使用天然气的可行性研究和试点工作,提高公交车辆的档次和舒适度;加强对车辆的维护保养,不断改善乘车服务硬件,增强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在交通出行中的吸引力。规范和完善公交站牌的设置,在市区主要道路逐步设置盲人触摸式站牌、中英文标识站牌,提供公交人性化服务。在公交转乘线路比较多的停靠站点设置触摸式多媒体电脑查询系统,为乘客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加强公交企业员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做到诚信服务、礼貌待客、安全营运、规范操作。

(五)加快公交设施建设。市规划局、建设局、交通局等部门以及**集团根据《**市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推进公交站场枢纽、公交首末站和公交候车亭的规划建设。在长途车站、口岸、轨道交通等交通节点建设大型公交换乘枢纽,形成市内公交与对外交通的转换,方便乘客换乘公交车。**集团按照规划在城区市人民医院、**酒店、中医院、**新都会、**医院、**百货等地建设六个大型公交换乘枢纽站,增建城北、**区、**镇等地综合客运枢纽站。在**镇、**镇等地建设公交后勤站场。

市规划局、建设局、交通局、公路局、公安局等部门配合,在主要交通干道上建设港湾式停靠站,配套完善站台、候车亭等设施,建成后的公交基础配套设施无偿提供给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使用。对符合公共交通车辆通行条件的居住区,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及相应的站点。按照“满足群众需求,不干扰正常通行”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设置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停靠点。

市交通局、财政局协调实施“镇镇有站、村村有亭”工程。采取向省争取一点、市镇两级各出一点的办法,在20**底前实现所有镇区至少有一个四级车站,各行政村均有一对候车亭的目标,改善农村候车条件。

(六)建立城市快速公交路网。市规划局、建设局、公安局要把公交专用道建设作为城市道路建设的重点,通过设置和划定公交专用道,保证公交车辆对道路的专用或优先通行权。积极创造条件在市区现有主干道上逐步辟建公交专用道,市区新建、改建的主干道也应同步规划、建设公交专用道。

(七)启动轻轨规划和地面快速公共汽车营运系统研究。市规划局要在20**年底前完成市内轻轨规划的研究,推进轨道交通的建设,在20**年底完成brt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力争在2012年底建设brt系统专用线路,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公共交通。

(八)强化“公交优先”通行权。市公安局在中心城区设置公交车优先通行道路网络,在有条件的路口增设公交车专用导向车道。在具备公交车辆通行条件的部分拥堵道路,可设置除公交车外其他车辆禁驶区域。加大对违反交通法规、擅自占用公交专用道路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促进“公交优先”通行权的落实,实现公交全面提速。

(九)建立扶持补贴政策。市、镇两级财政要将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性基金用于城市交通建设,并向公共交通倾斜,要分别建立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规范公交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和政策性亏损评估制度,对公共交通实行经济补贴、补偿政策,对轨道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场站建设,以及车辆和设施装备的配置、更新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市交通局会同财政局、物价局聘请中介机构对公交企业的成本和费用进行年度审计与评价,合理界定和计算政策性亏损,并给予适当补贴;对公交企业承担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免费乘车,学生和成人持**通ic卡优惠乘车等)、实行低票价制度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加的支出,由市、镇两级财政分别给予专项经济补偿。

市财政局牵头联合交通局、**集团、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等单位制定**通ic卡推广使用及公交专项补贴方案,加大乘坐公交优惠力度,吸引市民乘坐公交车辆。同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我市公交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减免有关税费,加快开展燃油税返还公交企业工作。

(十)完善价格调控机制。市物价局按照《价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城市交通票价管理机制,在兼顾公交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充分考虑公交企业经营成本和居民承受能力,科学核定城市公共交通票价。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票价听证制度,提高票价制定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发挥客运价格的导向和杠杆作用,保持城市公共交通低票价政策,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利用率。

(十一)强化公交设施规划和用地制度。市交通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等部门要以“公交优先”理念统领城市交通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确定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和目标。统筹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专用路网,组织开展公共交通场站设施专项用地规划,科学论证需求规模。建立公交设施用地保障制度,优先安排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用地,《**市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确定的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换乘枢纽等设施,其建设用地项目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采用划拨方式供地。不得随意挤占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或改变土地用途。

(十二)加大科研投入。市科技局要加大对公交行业的科研投入,强化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科技支撑。对公共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公共交通优先的道路网利用和信号系统、综合交通信息平台、车辆智能化和安全性有关标准等组织立项,加大科研力度。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满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技术需要。公交企业要加大对企业管理系统的科技投入,提高运营组织水平。

(十三)加强市场监管。市交通局、公安局等部门要加强对公交企业经营和服务质量的监管,规范经营行为,依法查处非法营运、妨碍公共交通正常运行、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等行为。要逐步推行等级服务评定制度,开展文明线路创建活动,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促进我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各镇区、各有关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落实各项工作。

(二)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各镇区及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结合实际,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各项工作任务,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加强规划研究,科学制定发展公共交通工作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扶持措施,推进我市公共交通发展上水平、上台阶。新晨

(三)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积极参与。各镇区和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调合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信息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提高我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

社区运营规划方案篇8

根据《湖南湘江新区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及《湖南湘江新区2021年城乡规划编制计划》的相关要求,围绕梅溪湖国际新城的定位和规划发展需求,结合“交通强国”、“新基建”国家指导政策,有必要构建交通设施管理精细化、交通治理精准化、出行服务品质化以及具备新城特色的智慧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区域交通运行安全和效率、用户出行体验和管理效率,将梅溪湖国际新城打造成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智慧交通示范科技创新城。为更好地开展本项目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设计任务书,具体内容如下:

二、编制依据

(一)《湖南湘江新区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三)《住建部工信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试点通知》

(四)《湖南(长沙)车联网先导区创建要求》

(五)《长沙市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六)《长沙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8-2035)》(在编)

(七)《长沙市2050战略规划》

(八)《长沙市交通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

(九)《长沙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十四五”专项规划》

(十)《湘江新区综合交通规划》

(十一)《梅溪湖国际新城(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梅溪湖国际新城(二期)东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三)《长沙高新区枫林路以南片(含智慧产业城)控制性详性规划》

(十四)规划范围内其他相关已编规划、研究成果以及交通年报数据

(十五)规划范围相关道路施工图及城市交通现状调查数据等资料

(十六)湘江新区核心区智慧交通专项任务书

三、规划范围

研究范围:对湘江新区核心区交通进行统筹分析、研究,重点研究梅溪湖国际新城、枫林路以南片(智慧产业城)区域,面积约为38km2。

规划范围:梅溪湖国际新城一期、二期(东南片),面积约为28 km2。

规划年限:2021 年作为规划基年,规划期限至2025 年,展望到2035年。

四、编制内容和深度

(一)形势研判

结合国内外智慧交通发展态势,分析梅溪湖片区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的发展现状,以及需求、发展思路。

1、国家政策、行业发展、技术发展解读

开展交通强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交通、交通信息化等相关的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实施方案的解读,开展大数据、智能网联、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与智慧交通融合应用的技术发展趋势与国内外类似案例分析,总结其优缺点、行业壁垒,以及智慧交通发展战略、建设思路、有关政策支持等内容。

2、梅溪湖片区交通情况分析

开展梅溪湖国际新城交通运行现状调研,梳理分析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公共交通、停车、标示标牌等基础设施内容,总结存在的问题。

梳理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软硬件设施、智慧交通发展现状情况,从规划到实施、管控运营模式全方位梳理动态交通运行、静态交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矛盾,总结片区智慧交通的控制要素,并提出片区智慧交通系统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3、智慧交通发展思路和目标

在传统“重建设,轻运营”项目规划建设思路下,现有智慧交通系统缺少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难以提供高品质的社会服务和产品应用。本次规划须以保障项目未来运营服务质量为前提,以运营思路引导项目前期规划建设,形成“规划-建设-运营-评估”闭环式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二)具体方案内容

1、规划分析

梳理相关上位规划,考虑片区交通需运行实际需求,确定片区智慧交通规划定位,研究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需求,确定智慧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架构。

2、明确功能定位及对象

研究片区智慧交通在路网及停车中的功能、作用、服务对象。

3、片区智慧交通系统设计

根据智慧交通基础建设的需求以及智慧交通系统的服务领域,将智慧交通系统的设计分解为(1)区域智慧交通需求分析;(2)智慧交通总体框架设计;(3)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4)交通视频监视系统设计;(5)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设计;(6)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设计;(7)交通信息及服务系统设计;(8)、交通标识标牌系统设计;(9)智慧公交系统设计;(10)智慧停车及诱导系统设计、(11)数据传输及通信系统设计、(12)交通信息平台设计等相关系统设计。

4、建设标准与规模

研究分析目前国内领先并且成熟的技术路线,最终选定适合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交通的各个子系统选型和技术路线,提出近期、中期、远期建设计划(2021年-2025年按时序详细铺排具体建设内容),提出建设标准,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及建设形式。

5、运营及维护

充分考虑智慧交通系统的多样性、兼容性以及信息互通性,提出各系统运营维护方案、相关政策支持以及体制管理建议。并提供可实施的运营方案,涵盖建设、运营主体,运营模式,资金保障等内容。

6、投资匡算

对片区智慧交通实施方案进行投资匡算,评估对应的交通效益。

7、智慧交通规划管控措施及建议

(1)提出片区智慧交通详细规划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包括强化组织管理机制建设、加强后续资金保障与管理、健全智慧交通培训制度、健全新型技术研发应用保障机制等,有序推动智慧交通建设项目的实施。(2)提出行业指导政策建议,对标全国先进,突出片区特色,推动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完善,建立、健全本地智慧交通标准规范,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开放监控、管理、服务等核心关键数据,建立数据互通共享机制。(3)提出智慧交通规划条件核发、方案审批等规划环节管控措施建议,确保先进性和实用性。

(三)规划深度

规划文本的编制深度达到详细规划深度,指导具体项目方案设计。

五、规划编制要求

(一)规划提交成果

规划成果必须符合本任务书的规定,并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本次规划研究成果应提交: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图集、基础资料汇编。

规划文本应当表述规划结论,内容明确简练,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规划说明书应当对规划文本做出详细解释,并需要详细阐述研究过程以及规划结论的推导依据。图集所表达的内容应当清晰、准确,与规划文本内容相符。

本规划提供最终成果为《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交通详细规划》成果,纸质报告各10份,光盘刻录电子文档1份。

(二)编制时间安排

本规划计划实施周期为2021年7月15日-2021年11月14日。

序号

工作阶段

工作内容

时间安排

1

启动阶段

项目启动及实地调研,完成现状调研资料收集、问题与需求分析、规划目标、发展思路与策略研究工作

7月15日—8月5日

2

初稿编制阶段

智慧交通顶层设计与框架体系

8月8日—8月12日

3

规划设计(初稿)编制及汇报

8月16日—9月30日

4

补充调研

10月1日—10月10日

5

征求意见阶段

规划设计(征求意见稿)编制

10月12日—10月20日

6

征求并收集各相关单位意见

10月21日—10月25日

7

专家评审阶段

规划设计(送审稿)编制

10月26日—11月4日

8

项目专家评审会

11月5日—11月11日

9

规划设计(终稿)编制并提交

11月12日—11月14日

上一篇:网络传播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社区运营模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