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运营模式范文

时间:2024-01-31 11:20:05

社区运营模式

社区运营模式篇1

关键词:社区电商运营 环境植根性培训 培训形式

在创业浪潮推动下,电商运营下的创业项目已经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同时,在社会网格化管理模式下,改良社区电商运营环境并助力社区居民参与电商创业,便成为了当前十分重要的工作。但就现阶段的培训工作来看,如何适应社区电商运营培训的需要,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目前所呈现出的则是基于标准流程下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那么为何要突出环境植根性要求呢?通过调研发现,社区居民从事电商项目创业面临这样几个问题,即运营意识单一、仓储资源匮乏等。这就决定了培训内容的问题导向,而这本身就是对环境植根性的融合。

本文的结构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分析两大不足产生的原因。其次,给出环境植根性下的培训模式定位。最后,在定位驱动下构建起培训模式来。

一、当前社区电商运营培训存在的不足

(一)培训内容方面存在的不足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培训内容的构建需要遵循问题导向原则,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社区电商的运营能力。然而,在标准化和程式化的培训内容下,不少社区电商经营者都在反复学习基本的知识和操作要点,而较少在培训讲师的引导下去反思当前的运营问题,以及如何适应目前的社区电商运营环境。很显然,这样就直接弱化了培训的效果,也直接浪费了创业培训资源。事实表明,与那些电商运营的村落环境不同,社区电商运营者往往是兼职开设网店或从事电商业务,所以培训内容就需与之相配合。

(二)培训形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培训形式外在于培训内容,并关系着培训内容的传递和接收效果。目前针对社区电商运营者的培训工作一般外包给某中职学校,或者其它相关的社会培训机构。这种基于班级管理式的培训形式,尽管可以批量化的完成培训任务,但却缺少学员与培训讲师之间的互动,特别是不少学员在电商项目选择、网上营销等领域存在困惑,而在班级培训形式下这些困惑则将一直被保留。

二、环境植根性下的培训模式定位

那么环境植根性下的培训模式应怎样定位呢。作为逻辑连贯的培训工作,其工作模式可以从目的、手段、效果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定位。

(一)培训目的定位

在大众创业氛围下,针对社区电商运营者的培训应聚焦在促使他们经营能力提升方面。作为低进入门槛的电商运营,社区电商运营者需要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电商技术,而且还需要熟练运用网络语言技巧。可见,在这样的培训目的定位下,便能倒逼培训方认真思考社区电商运营培训的着力点问题。

(二)培训手段定位

在社区从事电商运营业务的居民户,大都以兼职的方式参与其中。这就要求,在对他们进行培训时应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以及小范围培训模式。特别针对当前的班级式培训形式,则需要在加强学员与培训讲师之间的互动效果上下工夫。再者,在电商运营中也时刻会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如何使学员及时获得解惑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培训效果定位

毫无疑问,培训效果需要与培训目的相契合,从而是否实现了培训目的便成为了评价效果是否达成的关键。但在现实中却难以进行培训效果评价,毕竟最终融入到电商运营中去的能力提升效果信息具有内隐性。由此,这就需要考虑如何将内隐性信息外化为可视的信息图谱。

三、定位驱动下的培养模式构建

(一)调研社区电商运营特点

在问题导向下来开展培训工作,先就需要针对社区电商运营环境进行调研,并从中来获得目标社区的电商运营特点。调研方式包括:电话访问,以及通过电子邮件提交问卷调查。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便是,培训方还应实地访问若干样本对象,对他们的电商运营内容和硬件资源进行考察。根据考察所获得信息,来调整标准化的培训内容。

(二)确定培训内容的着力点

通过笔者调研发现,社区的电商运营内容大多与小饰品销售,或者当地的土特产销售为主。另外,在仓储硬件资源普遍匮乏的情况下,经营着一般根据订单亲自到相关实体店要货。这就决定了,在培训中需要突出如何与上游供应商保持良好的供货关系,以及在价格制度上如何获得优势。另外,怎样向客户介绍产品信息也是培训的重点。

(三)引入移动终端培训形式

培训讲师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还需要根据学员的业务开展情况及时给予智力支持。因此,为了更为方便的进行培训指导,需要引入以智能手机为平台的移动终端培训形式。学员与培训讲师可以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联系,并采取在线留言和在线交流的方式来进行问答。

(四)借助“点赞”进行评价

针对社区电子商务运营的培训本身带有公益性的特点,这就意味着不方便对培训讲师的培训效果进行严格量化。为此,可以采取给培训讲师点赞的形式来进行横向比较,每期根据获得点赞情况筛选出优秀培训讲师进行鼓励,并进行经验交流。

最后再次强调,通过调研发现,社区居民从事电商项目创业面临这样几个问题,即运营意识单一、仓储资源匮乏等。这就决定了培训内容的问题导向,而这本身就是对环境植根性的融合。由此,随着不同社区之间在电商运营必然存在差异,但只要开展实地调研和培训模式创新,便能适应社区电商运营者的需要。

四、小结

本文认为,环境植根性培训模式包括:调研社区电商运营特点、确定培训内容的着力点、引入移动终端培训形式、借助“点赞”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顾永静.社区零售服务的B2C电商创业模式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5,(11):70-71.

[2]潘沩.喵喵微店:移动电商的社区化试验[J].中国中小企业,2014,(12):40-41.

[3]王珏.垂直电商能借社区――宝宝树:深度社区怎么做电商[J].销售与市场,2014,(33):50-53.

社区运营模式篇2

[关键词]物流网络;供销社;农资;运营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01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对“三农”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尤其是在以农牧业为主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党中央推行一系列惠农牧政策,促进农牧各项事业得到发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的稳定局面。内蒙古供销社承担着农牧区商品流通的使命,主要经营农资、农副产品、快速消费品和再生资源,其中农资(指化肥、农药、种子、农膜、农机设备及其辅助材料)是其最主要的经营产品。在内蒙古供销社农资营运中,物流网络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物联网迅速发展与成熟的背景下,物流网络的功能和优势不断增强,势必对内蒙古供销社农资营运业务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物流网络的内蒙古供销社农资运营模式。

在供销社的研究中,学者主要集中在组织结构和配送模式研究方面;而对于物流网路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网络理论、物流网络规划设计和信息化对物流网络的影响方面。本文更侧重于物流网络理论方面的研究:徐杰、鞠颂东(2005)通过对物流网络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其主要由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构成;鞠颂东等(2007)指出物流网络的理论对资源整合与共享具有指导意义,而物流网络中的三个子网(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共同运作可以提高物流服务效率;鞠颂东等(2009)总结了前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物流网络下的3个子网络的阶段研究成果;但是从物流网络角度研究农资运营模式的较少,本文以内蒙古供销社为研究对象,基于物流网络对农资运营模式进行研究。

1内蒙古供销社现行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内蒙古农牧区分散、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与运营模式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并直接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

内蒙古供销社现行的运营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配送方式以单向配送为主,导致配送成本高――农资产品从供应商到配送中心再到乡级农资专业合作社和村级农资服务中心,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缺陷,只解决了农户的“买难”问题却没有考虑到“卖难”问题,同时由于到基层组织的运输距离长,农户相对分散以及农资产品种类多、数量少导致单向配送成本高;二是盈利空间有限――由于较高的配送成本与经营成本,导致基层供销盈利只能是局部环节,盈利有限,基层合作组织低价买进,然后高价卖出,将较高的经营与配送成本“转嫁”给农户。

2内蒙古供销社物流网络的优势

物流组织网络方面:供销社有六十多年的历史,最初是为了农业生产生活而成立的,其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农牧民,其覆盖范围是全国。其物流组织的深度与广度都有较大规模。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调控能力变得更为快捷,受中级组织层级的影响变小,管理形式呈现扁平化管理模式。物流组织网络形成下级负责具体物流业务运作,上级统一协调并管理资源的格局。全区供销社总数中的8318%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的构成类型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2474%。总体而言,具有较完善的组织网络。

物流信息网络方面:专业的信息化平台和综合计算机网络为内蒙古供销社的发展提供了信息保障,同时各基层组织还不断探索,加快了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欲通过信息共享来扩展销售渠道解决传统产品收益、流通难的问题。对于内蒙古供销社本身来说,物流网络优势能够大大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方面:物流网络基础设施网络由物流设施、物流设备构成,内蒙古供销社遍布13个盟市(包括满洲里),基层供销合作经济组织8368个。内蒙古供销社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拥有较为雄厚的物流网络,覆盖面广。在物流节点方面,内蒙古地区供销社的覆盖面积已经超过40%,在全国农牧区范围内具有覆盖率高的网络优势。在物流设备方面,由区直属企业自行安排。

3内蒙古供销社农资运营模式的构建

依托内蒙古供销社物流网络优势以及内蒙古供销社运营模式现状,对内蒙古供销社农资运营模式进行设计,通过对物流组织网络、物流信息网络和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资源整合,达到提高内蒙古农资营运效率的目的。而“一网多流,双向盈利,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新型运营模式解决了原有农资运营模式存在的弊端,充分利用内蒙古供销社内部的组织网络、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网络优势。

内蒙古供销社的农资运营模式中的主体分别是农资生产企业、自身以及农户,内蒙古供销社在进行运营时,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农资产品流入农户手中,二是农户手中的农产品“进城”。农资产品流通是通过基层专业合作社收集农户的农资需求信息,并将信息反馈到信息管理中心或是网上电子商务平台,然后由内蒙古供销社向农资生产企业下达订单,最后将农资产品通过配送中心,分别经乡级专业合作社、村级服务中心,最终到达农户手中。农产品流通是将农村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加工生产企业和城市超市在网上订购农产品,订购需求信息到达基层组织,针对需求对农产品进行收购,最终统一配送到加工生产企业和城市超市。在这个过程中,物流组织网络通过信息流引导和控制盟市级与乡村级的基层组织,削减中间管理,实现扁平化管理;同时,新型运营模式将信息化引入内蒙古供销社农资营运中,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生产企业、农户可以直接订购自己需要的产品,有效地解决农户“卖难”问题。在实际配送中双向配送减少配送成本。在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方面:通过合理规划配送路线,根据运输货物量及订单要求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工具。具体运营流程如下图所示。

新型农资运营模式

4结论

基于物流网络的内蒙古供销社农资运营模式,改进了传统模式的缺陷,解决了农户“卖难”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了供销社内部的物流网络优势,为内蒙古供销社农资营运提供保障,实现农资生产企业、供应商、城市超市、农户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徐杰,鞠颂东物流网络的内涵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22-26

[2]鞠颂东,徐杰物流网络理论及其研究意义和方法[J].中国流通经济,2007(8):10-13

[3]鞠颂东,徐杰,卞文良,等物流网络理论的提出与探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16-20

[4]李弘农资邮政物流网络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与配置优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5]白延静基于物流网络资源整合的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社区运营模式篇3

摘 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县(区)级以下的街道(乡镇)图书馆及社区(村)图书馆(室)等存在的法律地位依据、管理政策来源、管理现状,指出基层图书馆依存的政策不明确,各地运营管理形式传统与创新共存,探讨了基层图书馆运营管理机制的核心要素。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1-0014-04

收稿日期:2014-12-20

作者简介:李 英(1975―),宝安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1 街道、社区图书馆主体地位依存的政策逐渐清晰

1.1 2008年起国家政策、规范性文件中公共图书馆表述延伸到县(市)级以下

2008年前部级政策、规范性文件中公共图书馆表述只延伸到县(市)级以上。“十一五”以来,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逐年增加,到2010年,我国共有县级以上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2,884个[1]。《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指出:“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分为部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地(市)级和县(市)级4个等级。”[2]

2008年出台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中公共图书馆表述为“标准适用于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新建居民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参照本标准执行。”[3]

2011年出台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表述的延伸层级最具体,即“标准内容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参照执行。”[4]

1.2 省、市级政策文件中公共图书馆表述延伸到街道、乡镇级

部分省市文件对公共图书馆层级概念没有延伸。如2002年出台的《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第三条指出:“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有的省市文件对公共图书馆层级概念较为模糊。如2012年2月27日起执行的《贵州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管理办法》中“第一章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建、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主管的并向公众开放的省、市、州及以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活动室)。”

大部分省、市文件对公共图书馆概念延伸到街道、乡镇一级。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图书馆条例》第九条指出:“本市鼓励和扶持在社区、村兴办图书馆(室)。 区、县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应当以区、县公共图书馆和街道、乡镇公共图书馆(室)为基础,采取多种扶持措施,加强社区、村内图书馆(室)的建设。”

2002年11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8号修正的《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第二条 (定义)指出:“本办法所称的公共图书馆,……包括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和街道(乡、镇)图书馆。”

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第八条指出:“公共图书馆按照行政区域分级设置。省、市、县(市、区)应当设立公共图书馆,乡镇、街道应当在文化站内设立图书室,有条件的也可单设公共图书馆。……鼓励在社区、村设立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室)。”

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山东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中,“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发展需求和人口分布、地域特点以及交通、环境等因素设置公共图书馆,并可以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和其他人口密集区域设置公共图书室或者公共图书站。”

2 各地陆续出台涉及基层图书馆运营管理的政策文件

2.1 省级文件明确基层图书馆运营管理层级、人员配备和经费来源

《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对运营管理的经费来源给予了明确,第二十四条(经费保证)指出:“街道(乡、镇)图书馆的经费,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予以保证,区(县)人民政府给予适当的支持。”

2011年9月出台的《浙江省文化厅关于推进全省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对运营管理主体、人员配备非常明确。“乡镇分馆由县图书馆负责管理,当地乡镇派人协助管理、维护,每个分馆配备工作人员不少于2人。村(社区)图书室由村(社区)派人进行管理,每个流通点应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切实解决总分馆建设资金及日常运行经费。”

2012年2月执行的《贵州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管理办法》对管理主体对应的行政分层进行了明确。“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中心)设备实行分级管理。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由所在地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2.2 地、市级文件明确基层图书馆运营体制、经费来源及人员管理

李英:街道、社区图书馆政策及运营管理机制研究

李英:街道、社区图书馆政策及运营管理机制研究

2011年9月出台的《苏州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运营管理的总分馆管理体制,界定了经费来源、员工管理的模式。“县级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运行管理方式:以各县级市图书馆为总馆,以镇(含撤并乡镇、管理区、办事处)图书馆为分馆、基层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为服务点、流动图书车为补充。县级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购书经费及免费开放等所需经费由各县级市财政给予保障和统筹。图书馆分馆工作人员应由总馆统一管理。”

3 基层图书馆运营管理的现状

3.1 层级对应的行政管理主体承担运营管理责任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施“一级政府对应一级图书馆”的建设体制,最低一级政府负责的是街道、乡镇图书馆,社区和乡村图书馆没有对应级别的地方政府,也缺少相应的公益性建设主体[5]。同理,层级对应的运营管理主体亦如此。

3.1.1 诸城模式为代表的乡镇政府管理模式。基层图书馆由市政府监督下的乡镇政府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建成后由乡镇政府维持运行,乡镇政府为每个社区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专门承担公共文化,新增一定数据图书资源,可以通借通还,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专业化公共图书馆服务(讲座、咨询、读者活动等)难以实行[6]。但难以承载公共空间职能,不能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其投入与服务效益产出也有待继续加强。

3.1.2 街道承担辖区基层图书馆运营管理责任。2012年,深圳市宝安区创新了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新形态,由区政府出资,区图书馆负责建设,各街道提供场所,建成了30家社区阅读中心;统一的建设形态上采用了全区统一的服务标识、规范的建设标准。社区阅读中心工作经费由区财政承担,其所在街道负责运营管理。区图书馆作为监管与考核单位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和服务规范。

3.2 运营管理职责随建设主体上移到区级以上图书馆

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突破层级对应的行政级别框架,基层图书馆建设主体上移到县(区)级以上图书馆,随之管理主体上移,承担了相应的运营管理职能,出现了多种创新的运营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3.2.1 嘉兴市政府主导的城乡一体化模式。嘉兴市政府主导、制定了全面的总分馆建设方案,包括资金投入模式、分馆布局、分馆建设标准和运行模式、分馆管理制度、效果监测等。由市、区、乡镇三级政府按比例投入, 资金由总馆支配, 基层图书馆部分人员编制划归市馆, 实现城乡基层图书馆一体化建设和管理。嘉兴模式的运营采用集中管理,是指任何一个分馆从立项论证到建设规划再到日常运行,全部由总馆统一操作和管理。[7]“嘉兴模式”的特点是由实施区域内的最高行政层级嘉兴市政府确认上述责任并产生了承担的意愿,由嘉兴图书馆完成制度和实施规程的设计,最后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责成予以实施。

3.2.2 市级图书馆与基层政府合作的全委托管理模式。苏州图书馆的总分馆是一种在合作基础上的全委托模式,即由建设分馆的合作方(各个区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供分馆的馆舍、装修、设备以及开放中的水电等费用,并每年向苏州图书馆支付一定的人员和购书经费。苏州图书馆向分馆派遣工作人员,负责分馆的开放服务。[8]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层级对应的体制障碍,彰显了总分馆在服务上的方便快捷和经济高效,但“政府主导”这一最基本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其后示范区的创建给苏州的总分馆实现政府主导和形成制度创造了条件,苏州进一步创新思路,设计了苏州总分馆的“新模式”,从政策文件制度上实现了政府主导。

3.2.3 区级以上图书馆派出基层分馆馆长的合作式管理。南山区图书馆众冠分馆,由合作共建的股份公司负责日常运转的水、电、物业管理等费用以及三名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南山图书馆选拔业务骨干长驻分馆担任业务馆长。以合同约定形式有效解决了政府运营分馆所面临的经费短缺问题,而总馆委派业务馆长,大大提高了业务管理的规范性,基本解决了因体制障碍而带来的经费不足、人员不专等问题。[9]

3.2.4 区级图书馆进行总分馆制管理。2006年8月出台的深圳市《福田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由区财政对社区图书馆新建、日常运作进行补助,由福田区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管理。宝安区图书馆2008 年起进行了总分馆直接管理,分馆建成后其运营管理费用由区级财政直接纳入区图书馆的年度预算。由区图书馆统一管理人、财、物,统一选派和管理培训工作人员,统一规章制度,统一宣传标识,统一提供文献信息及服务资源(含数字资源、讲座资源),真正做到了向读者提供与区图书馆同等水平的服务。这种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基层分馆后续经费无来源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保证了分馆建成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街道、社区图书馆的专业化服务水平。[10]2005年起建设的佛山“禅城区联合图书馆”在后续管理上也是类似模式。

4 基层图书馆运营管理机制的核心要素

4.1 法规文件明确基层图书馆的定位

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启动了若干旨在覆盖全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文化室等。于良芝老师认为,其核心功能由典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构成。

综上,部级的政策文件涉及县(区)级以下的街道、乡镇图书馆及社区、村图书馆(室)的公共图书馆的表述延伸还不及省、市级政策文件清晰,但是省、市级文件中又各自为政,表述不明确。因此,在现阶段,街道(乡镇)图书馆及社区(村)图书馆(室)的建设及运营管理,最迫切需要的是政策法规性文件的明确表述延伸,将最基层的公共图书馆基本功能定位清晰,提供哪些公益服务内容,辐射多大的服务范围。

4.2 出台管理层级清晰的运营管理文件

通过政策法规层面出台涉及明确运营责任主体,界定运营管理目标的政策,保证运营经费来源、使运营管理层级清晰、可操作,保持可持续发展,如苏州模式、嘉兴模式等。

公共图书馆的运营管理资金也可以多渠道筹集。管理主体联合多个部门切实出台鼓励单位、个人和公益基金等向公共图书馆捐资、捐书的可执行文件,如免税减税等措施。通过完善公共图书馆理事会治理制度,引进社会监督、社会资金和社会化运作,从而实现公益文化服务机构的独立运营管理。

4.3 总分馆制是一种有效运营管理模式

由于县级以下的基层政府或基层组织建设公共图书馆的能力普遍薄弱,其运营管理的能力更加薄弱,因此县级以下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11]苏州、东莞、佛山、深圳等的总分馆建设及管理,创新衍生出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同步上移,与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相适应。总分馆制管理在降低公共图书馆服务成本,规范和维持基层图书馆发展方面体现了专业化管理和服务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是一种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

4.4 鼓励探索服务外包

以总分馆制的管理思路和模式,依托服务规范和考核办法,可以将基层图书馆在专业监管与指导下进行独立运营管理或者项目服务外包。

2013年,宝安区图书馆在总分馆运营管理成熟的基础上,从规范管理和业务监督角度,出台了《宝安社区阅读中心服务规范》、制订了《宝安30家社区阅读中心考核办法》,并于2014年初进行了全区社区阅读中心考核,这也是基层图书馆将总分馆专业化管理思路与较成熟的实践经验转移给街道、社区运营管理的有效尝试。

2013年7月1日起,深圳市南山区图书馆总馆尝试采用项目服务外包的购买服务式管理分馆,按项目外包给人力资源公司,南山区图书馆只负责业务考核。

4.5 建立并实施运营管理评估制度

建立并实施基层图书馆运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完善的运营绩效评估制度涉及评估组织设立、制定评估标准、建立统计体系、定期评估考核及制定奖惩措施制度等。评估考核包括:确定评估内容范畴、评估措施与频次、评估的后续发展及改进措施等。评估的主要手段包括:数据统计、建立数据通报及、数据分析与改进措施。评估

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服务、质量、效益等[12]。

参考文献:

[1] 于良芝.我国基层图书馆的专业化改造――从全覆盖到可持续的战略转向[J].图书馆建设,2011(10):7-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5] 于良芝等.走进普遍均等服务时代: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31-40.

[6] 臧运平等.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诸城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9):5-15.

[7] 李超平.中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嘉兴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11):10-16.

[8] 邱冠华.示范区创建中深化“苏州模式”的制度设计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20-25.

[9] 余子牛.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2006(3):16-20.

[10] 周英雄.深圳市宝安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探索与未来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1(1):86-90.

[11] 于良芝等.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法律保障:法定建设主体及相关问题[J].图书情报工作,2008(7):6-11.

[12] 李 英.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及运营管理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3(10):79-81.

社区运营模式篇4

【关键词】价值网电子商务社区服务连锁

一,引言

发展电子商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战略决策。2007年6月,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共同的《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创新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以促进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为着力点,面向发展前沿,立足自主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务求实用高效,探索多层次、多类型的电子商务模式,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本文的选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电子商务模式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探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创新-社区服务连锁模式,并对其前景和应用做了相关的探讨。

二,基于价值网模型的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及其创新

1,电子商务模式和价值网模型综述

哈佛商学院教授LyndaM.Applegate和MeredithCollura[1]认为:“电子商务模式是一个从制造商到生产商到分销商最终到顾客的连续统一体,”,“传统的以价值链的概念来分析企业商业模式的方法在网络经济代己不再适用,因为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不再仅扮演一种角色(如生产者或零售商),而是在整个价值体系中可能同扮演多种角色,所以应该用‘价值网’(ValueWeb或ValueNet)不是‘价值链’(ValueChain)来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式。”

美国学者大卫.波维特在《价值网》一书中指出:“价值网是一种新的企业业务模式,它将顾客日益提高的苛刻要求与灵活、高效的制造系统相关联,采用数字化信息快速匹配产品及服务,建立低成本、高速率分销网,将合作各方有机连接在一起,实现交付定制解决方案,以高效率地信息流引导物流、资金流和商流。因此,价值网是以顾客为中心、由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影响构成的价值生成、分配、转移、传递和使用的网状关系及其结构。”

图2.1价值网模型

价值网模型强调既强调竞争,也强调合作。企业要与客户、供应商及互补者共同合作创造出价值(即双赢的过程),同时它又要同顾客、供应商、互补者竞争以便获得价值(即赢输的较量)。这种竞争和合作的结合被称为合作竞争。

2,基于价值网模型的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按电子商务运营者的控制主体及所提供的业务内容,可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由销售方控制的第一方电子商务模式、由采购方控制的第二方电子商务模式和由中介方控制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而由价值网集成者控制的即为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

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第一、第二方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用来优化其采购、销售过程中与其相关联的中小企业形成的部分供应链;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则为较多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提供商机,扩展市场;第四方电子商务是对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电子商务模式业务进行扩展、优化和融合,使其对某个行业或多个行业价值网进行优化、监控与管理,提升相关企业或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即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代表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日益成熟,企业已从只关注企业内部产品生产转向关注供应链和客户,这为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基础。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优化、监管和控制价值网的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将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三,社区服务连锁模式的提出与前景初探

1,社区服务连锁模式的提出

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9月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近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截止2006年年底,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已分别达54.6%、40.4%和35.7%。而社区是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社会管理最基本的单元,社区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提升文明程度、发扬基层民主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城市化的发展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社区的组织管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专业性欠缺、运行体制不够健全等等。

从前文的论述中可知,研究基于价值网模型的第四方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创新,不仅在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推动我国的电子商务进程,使之能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并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意义深远。由此,我们提出了“社区服务连锁模式”。

2,社区服务连锁模式的基本框架

(1)社区服务连锁模式的定位

根据我国国情,通过整合城乡社区、街镇的公共资源和商品生产、交通、邮电及餐饮旅游企业资源,采用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虚实双店”连锁经营模式,发挥社区消费源头庞大的消费市场资源的优势,将社区商品消费源头与商品生产源头的企业运用高绩效的智能化电子商务管理软件、交互式视频营销、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最先进的电子商务高科技手段直接对接后,与最原始的肩杠手提的精细化服务结合,打造出省力、省心、省钱,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一站式”足不出户购物方式的强势城乡社区服务连锁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

(2)社区服务连锁模式的基本架构

①设立“社服连”顾委会

设立由当地的民政和劳动就业局牵头,涉及“社服连”发展的委办局负责人参加的顾委会,对“社服连”经营提供咨询建议和事前控制,使“社服连”的经营活动始终处于合法、合理、可控的范围。在顾委会指导下,对涉及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的商品,可采取限量销售,引导其它商家降低售价;对一般商品,在10%以内的代销费基础上加码,适当提高售价,迫使其它商家下调过高售价,让消费者受益。“社服连”提高售价的收益,是依靠社区的公共资源取得,并非企业经营创造的,理应回馈社会,无条件捐给公益事业,以公平收入分配,合谐社会。

②建立“社区服务连锁经营网络”

由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投资商共同建立“社区服务连锁经营网络”。以成都市为例,仅成都的城乡社区就有三千多个,每个社区一个独立核算的小网店,太分散。要整合社区资源,从法律角度上看,只有市社区服务中心是唯一可以明正言顺地承担此任的事业单位。投资商将和市社区服务中心共同建立“社区服务连锁经营网络”,其架构简图如下:

其中,社区连锁店由社区和投资商共同出资建立,社区占49%的股份,独立核算,人员主要从社区中就业困难的下岗职工中招聘,这样既能解决社区人员就业的困难,又能减少企业运营的成本。

③组建“供货商商会”

以大型国企牵头,组建“社服连”供货商商会,下按不同类别商品和服务,分设分商会,凡合法的大、中、小企业都可以申请加入供货商商会;凡商会会员都可以免费利用“社服连”终端营销网络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社区店一般只收取2‰~10%的代销费。供货商商会的行业自律式管理,因假冒伪劣产品会直接损害大多数供货商的切身利益,将很难通过商会的审查。即使有个别商品混入,也很容易被同类商品的商家发现并举报,能及时查处,避免损害。形成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下,以供货商自律式管理为主,受社区居委会管辖下连锁经营的社区小网店大连锁制约的创新模式。

3,社区服务连锁模式的前景

(1)社区服务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

采用智能化电子商务和强大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与社区落地接待、配送相结合的网络销售终端渠道,营运成本很低,具有低费用优势;点多面广,以成都市为例,“社服连网络”遍布成都19个区市县的所有社区和农村,方便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近购买,并可实现足不出户购物;生产厂的产品通过免费的庞大的终端网络营销渠道,低成本直接面向消费者,零售价格低廉;社区网店只收2‰~10%的返点,结账快不拖欠,以诚信经营与厂家和消费者形成良好的共赢关系;是众多供货商自己的最佳网络直销渠道,供销双方合作愉快;超市最大卖点是自组产品销售,社区连锁可自组区县农村专合组织加工质优价廉的小食品和农副产品直销;社服连是社区居民自己的店,与社区居民心连心;3.5万再就业人员的家庭本身,再加上其亲朋好友、老邻居、老同学、老同事和弱势群体同情者的支持,就足以构成一个非常庞大的消费市场;查询和对比价格方便,多种便捷的购物方式,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所需的商品和服务;免费送货上门、验货无误后才刷银行卡或付现结账,省事、省心、省钱;网上展示不受数量限制,可以提供消费者需要的全部商品和各种服务,“一站式”解决得非常的彻底。

(2)社区服务连锁经营的劣势

社区连锁店虽店多面广,但店堂既小又简陋,网上展示商品不如现场直观;销售人员文化程度低,专业知识较差,向顾客介绍或回答咨询要依靠网上资料或由专业毕业生上门解答,不大便捷。除常用的主付食品、日用品外,选购的商品不能马上拿到;预约送货上门时间如遇意外有事出门,需再次预约。

(3)社区服务连锁经营的前景

借助社服连扩张,可抢占市场带动产业发展。以四川省为例,在产能相对过剩的时代,四川要工业强省,不仅要通过城乡统筹,提高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培育市场;还应立足成都,面向全国尽力抢占市场,以市场繁荣带动产业发展。终端市场的需求决定着生产的定位,针对市场的需求生产适销产品,由生产企业直接进入庞大的社区消费终端市场,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和时间,降低运营成本,增强成都、四川产品的竞争能力。

四,结论

社区服务连锁模式实际上就是在价值网理论指导下的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创新,它强调参与的各利益相干者的竞争与合作,将整合供应链的思想用以整合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搭建的一个开放的虚拟与实体结合的网络营销大市场。本文只是对此作了大致的摸索,关于社区服务连锁模式的体系建设,包括其商务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经营范围模式、盈利模式、支撑模式、空间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倘待继续探讨和深入。

参考文献:

[1]DavidBovet等,价值网[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2]喻光继,关于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2007(12):139-141

[3]赵卫东等,电子商务模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胡大立,基于价值网模型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09)

社区运营模式篇5

关键词:社区养老;经营模式;智慧安防;养老服务;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0.073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日益加剧,面对未富先老的国情,解决老年人的照料问题成为挑战,进入养老院养老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其中社区养老以其低成本、高安全性、老人适应性强、儿女探望方便,并可兼顾家庭,应该成为中低龄老年人最好的选择。但事实上社区养老并没有成为主流,甚至大部分社区养老院经营困难。为了揭示其中的原因,本文对社区养老院、养老服务的消费者进行走访和调查,分析了其中的预期差异,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1调查数据统计

1.1本项目调查对象、特点和方法

本文随机调查了厦门5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调查20位居家养老的老人,并调查5家养老院,每家养老院随机调查了20位在院老人,并调查了养老院的管理人员。调查对象从年龄分有高龄、中龄和低龄,从护理等级分有健康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一级护理和特殊护理,从自理能力分有全自理、半自理、全护理和特殊护理,从子女关系分有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子女关系紧张的老人,和子女关系融洽的老人,所以样本具有总量多,覆盖面广,层次分布均匀的特点。采用实地走访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1.2社区养老机构现阶段存在的困难调查

本文随机调查厦门5家社区养老院,调查表提供7个选项,经营成本高(A)、老人或子女满意度低(B)、护理人员素质低(C)、入住率低(D)、政府支持力度小(E)、老人突发风险多(F)、和其他(G),选择其中3项主要的困难,并按影响由大到小按序排列。调查数据统计如表1。

1.3老人对各种类型养老机构满意度调查

本项目调查老人对四种养老方式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设置安全保障、养老支出、护理质量、老人适应性、家庭兼顾性和探望便利性6个维度,每个维度设置为非常满意、满意、中等、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6个档次。具体数据统计见表2。

1.4各护理等级老人对各维度的关注度调查

本项目调查不同自理能力的老人对上述6个维度的关注度,关注度中随机调查了全自理、半自理、全护理和特殊护理四种自理能力各15名老人,老人对6个维度按关注程度从大到小排序。调查数据统计如表3。

2数据分析

2.1四种养老方式老人幸福指数对比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本文对比专业医疗机构、专业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四种养老方式对6个维度的满意度数据转化为分值,非常满意、满意、中等、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分别对应分数为100、80、60、40、20和0分,6个维度的权重分别设置为0.3、02、0.2、0.1、0.1、0.1。用总分来衡量四种养老方式是老人的幸福指数。具体数据的对比分析见表4。

从表4可发现社区机构养老的老人幸福指数最高,其次是居家养老和专业养老机构养老、排名最后的是专业医疗机构养老。

2.2不同护理级别对各维度的关注度

根据调查数据,本文对比全自理、半自理、全护理和特殊护理四种自理等级对6个维度的第一和第二关注度,具体数据的对比分析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全自理和半自理老人会优先选择支出少、护理质量较好、可兼顾家庭的居家养老或社区机构养老,全护理和特殊护理会优先选择护理质量高和安全保障性好的专业养老机构或专业医疗机构养老。

3社区养老院运营中存在的矛盾

3.1老人突l风险多与社区养老院抵御风险能力的矛盾

老人是各种突发风险多,尤其是一级护理和特殊护理所护理的人群是完全没有自理能力和有特殊疾病的老人,突发风险因素更多,风险危害也更大,该项护理工作专业性更强,也更容易出现各种专业风险。而社区养老院经营规模不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弱,这些风险严重威胁着社区养老院的经营。

3.2政府社会的预期与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

政府社会本预期社区养老院必将会成为主要的养老方式,但现实是能自理的老人以居家养老为主,不能自理的老人,以专业养老院和居家养老为主,从而直接导致社区养老院经营困难。

3.3经营成本高与社会预期低收费之间的矛盾

社区养老院在不计算各种税费、突发因素的损失的情况下的盈亏平衡点为入住率等于53.75%,即当入住率超过53.75%时,养老院才可盈利。如按照15%税费、计提5%突发损失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将达到入住率73.75%。考虑到床位的空置,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社区养老院没有降低收费的空间。同时,老人们因为养老支出是自理和半自理老人首先考虑的要素。自理和半自理老人去社区养老院的人数少,从而导致社区养老院经营困难。

4智慧安防在社区养老院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本文提出依托智慧安防技术从运营定位、运营模式和降低成本的角度的建议。

4.1依托智慧安防微调社区养老院的运营定位

面对突发风险多与社区养老院抵御风险能力的矛盾,本文提出解决方案一是将特殊护理和一级护理等高风险业务的从服务内容中移出,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二是利用睡眠监测、紧急求救、空气质量自动调节,健康手环等可穿戴智慧安防设备实时监控老人状态,并传输到社区养老院监控中心和远程传输到老人子女的手机上,从而及时发现风险。利用智慧安防设备和技术微调社区养老院的运营定位可以缩短发现风险的时间,提高社区养老院抗风险能力,也能大幅度降低社区养老院的风险发生概率。

4.2依托智慧安防调整社区养老院的运营模式

解决政府社会的预期与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缓解社区养老院的经营困难的现状。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一是利用远程视频交流、防盗报警、煤气环境监测与智能控制、睡眠健康、紧急求救、远程开门、空气质量自动调节,健康腕表等智慧安防设备开展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二是利用防走失、电子定位、远程监控、在线教育等智慧安防设备开展社区养老与社区托管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利用智慧安防设备和技术调整社区养老院的运营模式可以提高人们对社区养老院的满意度,大幅度减少老人们对社区养老院的抵触情绪,也提高老人对社区养老院的粘性。

4.3依托智慧安防降低机构运营成本

解决经营成本高与社会预期低收费之间的矛盾,缓解社区养老院的经营困难的现状。本文提出解决方案一是利用智能辅助设备,智能机器人和实时监控等智慧安防设备和技术减少护理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数量,提高每个护理人员的护理数量。通过减少人员,提高效率,从而部分的降低运营成本。通过移出一级护理和特殊护理业务,也可以一定程度降低运营成本,同时通过调整运营模式可以增加一些利率,从而解决经营成本高与社会预期低收费之间的矛盾。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机遇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养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养老机构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发展起来,兴办养老机构也成为潜在投资者的关注点,低成本和高结合性的社区养老院将迎来跨域式发展。本文通过调查厦门市部分社区养老院经营者和老人,以及部分社区的老人,分析对比了调查数据,从利用智慧安防来调整社区养老院的运营定位、经营模式和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得出利用智慧安防设备和技术可以达到降低风险、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的目的。本文对社区养老院的运营管理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裘晓东.我国养老院经营模式探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2]石英,李志民.中、美、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对比分析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

社区运营模式篇6

关键词: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0-0057-02

1 社区连锁超市的发展现状

1.1 社区连锁超市数量增长迅速,但物流配送中心规模偏小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生活节奏也逐步加快,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够在社区就能解决其生产、生活必需品的采买,这就要求社区的连锁超市能够较为全面的覆盖到每个社区,在这种发展需求的引导之下,广东区域的社区连锁超市的数量急剧增加,数量上已经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就每个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而言,往往不够及时种类也不够丰富,这主要是源自于社区的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模式不够科学,物流配送中心的规模较小,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连锁超市庞大的体系,导致了社区的连锁超市的商品更新、换货不及时的现象。

1.2 社区连锁超市的分布日趋合理,但是物流配送效率有待提高

社区的连锁超市经过了盲目的在市区设立分店的阶段之后,经营者日益注意到分店的合理选址的重要性,并把目光逐渐投放到各个居住区上,在城市区域内尽量平均的设立连锁超市,可以扩大超市的经营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效率。但是就广东区域的社区的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配送的差错率、配送途中造成的残损率较高的情况,尤其是生鲜产品,由于即时配送效率较低,导致部分生鲜产品腐败或是变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连锁超市的利润水平。

1.3 社区连锁超市的服务意识提高,但是物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同时,社区的连锁超市的服务意识也随之提高。在很多的连锁超市的扩张过程中,经营者逐步注意到服务意识的重要性,服务意识代表着连锁超市的品牌和品质,服务水平的提高影响着社区的连锁超市的盈利水平和利润的获取。但是,在连锁超市的迅猛扩张过程中,带来的不止是分店数量的增多,还有因分店分布不均衡而引起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不合理,导致了分店的开设不能与物流的配送接轨,无形之中浪费了物流配送资源,提高了连锁超市的配送物流成本,极大地影响利润提升空间。

2 社区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模式

2.1 供应商配送的模式

该模式是由连锁超市的商品供应商直接供货,连锁超市通知生产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将连锁超市各个分店所需要的商品配送至超市,这种模式多被起步阶段的连锁超市所采用,进货押款较少,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许多弊端,如供应商的运输系统跟不上的话将直接影响连锁超市的商品供应,缺货断档现象普遍等。

2.2 自主配送的模式

在社区的连锁超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便会采取自主配送的模式,这种模式是超市经营者自主组建配送中心,货物的存储、加工、运送、配货等环节均自主完成,为企业的各个门店进行货品配送。这种模式可以及时满足超市对于商品的需求,可以小批量、多批次的进行,总体来说该模式符合连锁超市的长期发展战略需求和长远利益的需要,但是对于连锁超市的经营规模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当分店数量和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其自主设立配送中心的经济效益才足以抵扣配送中心正常运转所需的成本,此时该模式才适用。

2.3 第三方物流配送的模式

第三方的物流配送模式是连锁超市内部并不设立自主的配送中心,而是选择将物流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与之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追求近似零库存的物流配送模式,将生产、加工等工作都转移到第三方企业中去,这种模式在发达国家较为常见。

2.4 合作化的配送模式

合作化的配送模式是多家连锁超市联合进行物流的配送,以实现物流配送的合理化为目标,在互利的原则下,共同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制定互惠的配送计划,合作的使用配送中心的车辆、物资等,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社区的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成本,便于分解决中小的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占用资金的难题,该模式目前在美国日本等国家运用较多。

3 社区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的合理化措施

3.1 中小型社区连锁超市可选取合作化的配送模式或是供应商配送模式

中小型的连锁超市往往经营规模有限,企业的资金实力有限,但是发展潜力较大,这种情况下,就要尽量减小物流配送在企业资金中的占比,将更多的资金运用到扩大规模和提高服务质量至上,选取合作化的物流配送模式或供应商的配送模式,可以在满足其发展需要的同时,尽量减小其配送成本,帮助其合理发展。

3.2 大中型社区连锁超市可选取自主配送的模式

大中型的社区连锁超市其发展规模一般较大,且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人员数量较为充足,建立自主的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加快其物流配送效率,充分满足其日常配货需要,同时自主的配送又可以减少货品的折损,促进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扩大企业的竞争力。同时,由于大中型的社区连锁超市其物流业务需求量较大,若不选取自主的配送模式,其配送成本将会大大提高,增加其运营成本,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3 社区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社区的连锁超市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若发展态势较好,或许规模的增长就会非常快速。在这种的动态发展中,就要求社区连锁超市的经营者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熟练掌握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资料,明确其发展阶段,根据实际变通、调整物流配送模式,最优的选取其适用的物流配送模式,确保物流配送及时、高效,发挥出物流配送对于社区连锁超市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合理的安排企业资金和发展力量,将企业的资金效用发挥到最大,切实为企业的扩大规模和利润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

4 总结

社区的连锁超市的发展不止有利于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便利程度都有着重要作用。广东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优秀代表,更要积极的探索出适合社区连锁超市的发展路子,选取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提高地区的连锁超市的发展水平,为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提高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为建设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晓阔,吴小梅.连锁经营配送中心运营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张洪革.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黄丽.基于零售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01):70.

[4]朱春玲.关于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发展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1,(01):27-29.

社区运营模式篇7

当前对于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制度设计的探索与尝试越来越多,然而在初期的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借鉴国外土地流转的先进经验,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制度提出一个初步的设计方案。希望可以对我国农村土地信托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引作用。

【关键词】

土地流转;信托;法律风险;制度设计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然而土地信托相对于其他信托模式来说是特别的,因为受托人的义务和权利是受到限制的,但是土地流转信托仍然被视作一种信托,因为信托法中的规则仍然适用于土地信托。信托公司开展土地流转信托业务,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农民可以真正从土地的价值提升中获得更多的土地使用权能,从土地中分享收益。

一、我国典型土地流转模式

我国对于土地流转信托的探索早在2008年就已经出现,随着政策导向的支持,商业信托对于土地流转开始跃跃欲试,做了积极地探索。从笔者的角度看来,目前对于土地流转的探索,主要分为2个模式,即中信信托的以政府部门为委托人的模式,以及北京信托的以专业合作社为委托人的模式。

(一)以政府部门为委托人的模式

2013年10月,中信信托在安徽宿州掀开了第一单土地经营权流转信托的帷幕。作为第一次土地流转的探索,中信信托先行先试,所采用的经营模式也成为了我国土地流转信托的模板。该流转信托模式下,信托财产是土地经营权,委托人是区政府,受托人是中信信托,参与信托计划的农民收益来源有地租和投资后的利润分成。区政府通过两次委托成为适格的委托人,即农民将其土地经营权承包给村委会,村委会将经营权委托给区政府。该信托的收益凭证设计采用结构化设计,分为三类:1)区政府将土地经营权委托给信托公司,设立的管理类信托计划;2)为提升土地发展性能,设立的资金信托计划;3)为解决租金支付和建造成本设立的资金信托计划。[2]中信信托下的土地使用方式是由服务商进行集中化运作,实现规模化运营,引入种植业大户、农场商户和专业的农业合作社。

(二)以土地合作社为委托人的模式

2013年11月,北京信托继首单土地流转信托后,在江苏阳山推出了另一种土地经营权流转信托模式。该流转信托最大的特点是其委托人是农民以自有土地经营权作价出资的土地合作社,这就大大简化了委托人确定的程序,也便于落实农民的权益;受托人是北京信托,该信托公司将土地经营权承包给当地的专业合作社,利用其丰富的经验进行运营。与中信信托的模式相似,当专业合作社出现资金不足时,北京信托将设立资金信托计划,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农民的收益也是分为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北京信托下的土地使用方式是利用当地专业合作社,改变土地的本来用途为桃树种植培育。

二、国际上对于土地流转的探索

我国是农业大国,土地的问题对于信托公司开展土地流转信托业务,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农民可以真正从土地的价值提升中获得更多的土地使用权能,从土地中分享收益。在不断探索土地流转信托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当然也免不了要分析与借鉴国际上土地流转信托发展的比较成熟的国家的经验。笔者在此主要对美国的土地信托模式和日本的土地信托模式做了详述,因为总体看,美国与日本的土地信托主要为土地开发建设设计,与国内土地信托用于农业生产有类似之处。美国的土地信托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发展的模式也很成熟;日本的土地使用方式也是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经营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与中国的国情比较接近。

(一)美国土地信托模式

国内一些学者对于美国土地流转信托的描述一般为“美国土地信托模式是开发者(委托人)购买生地后,将土地所有权信托给受托人发行土地信托受益凭证,再由委托人销售该受益凭证给投资人”。笔者认为该中信托更多的是偏向于房地产信托,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对于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借鉴作用有限,可参考性也是有限的。笔者认为美国的土地信托指的是土地所有权人通过信托协议将信托财产委托给受托人,受托人通过与其他开发者订立开发协议,是土地实现增值。美国土地信托主要分为两种模式:

1、土地保护信托模式土地保护信托(Conservationlandtrusts)自19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出现。土地保护信托的目标是保护稀有的自然生态区域、农地、水域、文化资源或者著名的景区。保护信托的区域一般靠近保护区,在文化和资源方面珍贵的区域或者是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区域的确是开展土地保护信托的佳选。此类信托的受托人一般是非营利组织或者是联邦政府。信托的受益人是美国公民,土地所有者将丧失土地的使用权,但是获得了对于土地使用的监督权益。土地所有人一般会以政府部门提供的购买价格获偿或者是土地所有人会通过捐赠的方式向受托人提供土地。

2、社区土地信托模式社区土地信托(Communitylandtrust),它可以溯源到时期,村民持有的土地包含在集体利益之下,欧洲和北美的类公众机构土地银行(受托人)投资于土地来建造家庭农场或是促进经济发展。传统的类公众机构土地银行的作用已经被社区经济协会所代替,它的作用现在主要是:(1)获得土地的控制权并减少无主土地的比例;(2)为社区低收入者提供可以买得起的低价房屋;(3)抓住公众投资长期社区福利的价值;(4)防止房屋赎回。社区土地信托主要依靠社区成员力量,通过口口相传和战略性沟通来吸引新的成员和支持者。在社区土地信托中,社区土地信托拥有土地所有权,将土地长期租赁给拥有房屋的土地使用者或适用其他土地增值模式。社区土地信托可以在信托协议中保留购买搬出小区后空下来的房屋。美国2013年经济统计显示采用社区土地信托模式的小区的房屋赎回率比全国的平均水平底30倍。如此惊人的数字也让我们看到了土地信托对于加强社区凝聚力的巨大作用。

(二)日本土地信托模式

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促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日本土地信托是指不改变农地用途,农民将土地的所有权以信托的方式转移给受托人,受托人为了受益人的利益管理运营信托财产的制度。日本的土地流转信托中,并不是所有的农村土地都可以作为信托财产,只有在受托人调查研究后的土地确认可以在改造后可以获得出售或是出租的机会才可以成为适格的信托财产。受托人的资质也有很高的要求,只有获得农地合理化持有法人资质的机构才是适格的受托人,但是其实日本国内该类法人的数量是有限的。日本的土地信托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出租型土地信托,在信托期限到期后,土地和土地上的不动产会重新属于委托人;第二种方式是出售型信托。日本允许土地流转的措施提高了国内土地的利用率,综合的利用了闲散土地,降低了土地利用的成本,保证了土地所有者的收益。日本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解决了土地拥有者缺乏开发运营土地的能力与土地开发运营主体缺乏资源之间的冲突。日本土地流转信托大大提高了日本国内土地的利用率,实现了土地运营方式的多样化,实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三、我国土地流转信托制度设计

在综合分析我国信托模式以及制度风险的基础,借鉴国际上对于信托的有益探索成果,笔者在此大胆对我国的土地流转信托提出一些制度设计上的设想。土地流转信托的制度设计要点应该在于明确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具体的权利和义务。

(一)委托人

在中信信托的宿州模式中,该土地流转信托的委托人是区政府;在北京信托的阳山模式中,委托人是农民通过自有土地的经营权作价出资成立的土地合作社。从现行土地流转信托模式看,信托公司通过与当地村委会、镇、区政府或土地合作社合作开展土地流转信托都是比较高效的。笔者认为,虽然区政府作为受委托人,有权代农民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是区政府本身并不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所有人,因而笔者对于区政府担任信托计划的委托人持有一定的疑虑。相对来说,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后,土地股份合作社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独立经济实体,由其作为委托人相对更符合《信托法》有关委托人合法拥有确定的信托财产的要求。这也简化了委托人确定的程序,也便于落实农民的权益。但是获得该区域所有土地经营权的所有权人认可和赞同,在实际操作中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支持与护航,农民对于这一政策的支持力度也会加大。

(二)受托人

在中信信托的宿州模式中和北京信托的阳山模式下,受托人都是专业的信托公司。在我国现行的土地流转模式之下,土地流转信托是由信托公司作为主导的,由信托公司展开实地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可以满足土地承包经营权所有权人意愿的信托计划。订立信托合同后针对信托财产的特殊性设计经营管理的模式。例如在宿州模式下,信托公司将信托财产委托给专业的服务商,由服务商展开招商引资项目,引入种植业大户、农场商户和一些专业合作社;在阳山模式下,信托公司将信托财产委托给当地的专业合作社,由当地的合作社充分发挥其丰富的经验,实现对土地增值的实现。笔者认为,在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发展初期,的确可以由信托公司主导,做好前期调研和制度设计,针对具体的信托财产采用因地制宜的信托运营模式,发挥土地流转最大的作用。但是笔者同时也认为,随着我国土地流转信托制度的完善,可以开始渐渐尝试由农民自主发起土地流转信托,当农民有需要时,可以展开针对信托公司的公开招标模式,由各个信托公司提出其制度设计方案,然后由农民组成的土地合作社针对其目的和实际情况,决定信托公司的选择。

(三)受益人

正如前文所述,目前中信信托的宿州模式和北京信托的阳山模式都采取的是结构化的设计模式。委托人将信托财产委托给信托公司设立了一个管理事务型信托,在这一层次上,受益人是委托人,即此信托为一个自益信托,委托人获得信托收益后会在按照信托协议的约定支付农民租金以及浮动收益。在信托财产运营过程中会出现资金流动性的缺失和土地园区建设的资金缺乏问题,此时信托公司会涉及资金信托计划,向合格投资者发售信托凭证,为项目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笔者认为土地流转信托的结构化设计是符合现实需求的,信托计划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原始资金,要靠受托人会园区开发商提供开发的启动资金的压力是很大的,所以设计多层级有结构的信托计划是必要且实际的。

【参考文献】

[1]张阿娜,马爱玲.我国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2015(13)

[2]白玉琴.土地信托--农村养老方式的新探索[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3]王秀兰.土地信托模式的国际借鉴与思考[J].商业时代,2007(16)

[4]张艺晟,曾福生.国外农地抵押制度及经验启示[J].世界农业,2015(1)

社区运营模式篇8

【关键词】 价值网  电子商务   社区服务连锁

一,           引言

发展电子商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战略决策。2007年6月,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共同的《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创新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以促进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为着力点,面向发展前沿,立足自主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务求实用高效,探索多层次、多类型的电子商务模式,走出一条有

②    建立“社区服务连锁经营网络”

由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投资商共同建立“社区服务连锁经营网络”。以成都市为例,仅成都的城乡社区就有三千多个,每个社区一个独立核算的小网店,太分散。要整合社区资源,从法律角度上看,只有市社区服务中心是唯一可以明正言顺地承担此任的事业单位。投资商将和市社区服务中心共同建立“社区服务连锁经营网络”,其架构简图如下:

其中,社区连锁店由社区和投资商共同出资建立,社区占49%的股份,独立核算,人员主要从社区中就业困难的下岗职工中招聘,这样既能解决社区人员就业的困难,又能减少企业运营的成本。

③    组建“供货商商会”

以大型国企牵头,组建“社服连”供货商商会,下按不同类别商品和服务,分设分商会,凡合法的大、中、小企业都可以申请加入供货商商会;凡商会会员都可以免费利用“社服连”终端营销网络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社区店一般只收取2‰~10%的代销费。供货商商会的行业自律式管理,因假冒伪劣产品会直接损害大多数供货商的切身利益,将很难通过商会的审查。即使有个别商品混入,也很容易被同类商品的商家发现并举报,能及时查处,避免损害。形成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下,以供货商自律式管理为主,受社区居委会管辖下连锁经营的社区小网店大连锁制约的创新模式。

 

3,社区服务连锁模式的前景

(1)   社区服务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

采用智能化电子商务和强大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与社区落地接待、配送相结合的网络销售终端渠道,营运成本很低,具有低费用优势;点多面广,以成都市为例,“社服连网络”遍布成都19个区市县的所有社区和农村,方便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近购买,并可实现足不出户购物;生产厂的产品通过免费的庞大的终端网络营销渠道,低成本直接面向消费者,零售价格低廉;社区网店只收2‰~10%的返点,结账快不拖欠,以诚信经营与厂家和消费者形成良好的共赢关系;是众多供货商自己的最佳网络直销渠道,供销双方合作愉快;超市最大卖点是自组产品销售,社区连锁可自组区县农村专合组织加工质优价廉的小食品和农副产品直销;社服连是社区居民自己的店,与社区居民心连心;3.5万再就业人员的家庭本身,再加上其亲朋好友、老邻居、老同学、老同事和弱势群体同情者的支持,就足以构成一个非常庞大的消费市场;查询和对比价格方便,多种便捷的购物方式,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所需的商品和服务;免费送货上门、验货无误后才刷银行卡或付现结账,省事、省心、省钱;网上展示不受数量限制,可以提供消费者需要的全部商品和各种服务,“一站式”解决得非常的彻底。

(2)   社区服务连锁经营的劣势

社区连锁店虽店多面广,但店堂既小又简陋,网上展示商品不如现场直观;销售人员文化程度低,专业知识较差,向顾客介绍或回答咨询要依靠网上资料或由专业毕业生上门解答,不大便捷。除常用的主付食品、日用品外,选购的商品不能马上拿到;预约送货上门时间如遇意外有事出门,需再次预约。

(3) 社区服务连锁经营的前景

借助社服连扩张,可抢占市场带动产业发展。以四川省为例,在产能相对过剩的时代,四川要工业强省,不仅要通过城乡统筹,提高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培育市场;还应立足成都,面向全国尽力抢占市场,以市场繁荣带动产业发展。终端市场的需求决定着生产的定位,针对市场的需求生产适销产品,由生产企业直接进入庞大的社区消费终端市场,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和时间,降低运营成本,增强成都、四川产品的竞争能力。

四,结论

社区服务连锁模式实际上就是在价值网理论指导下的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创新,它强调参与的各利益相干者的竞争与合作,将整合供应链的思想用以整合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搭建的一个开放的虚拟与实体结合的网络营销大市场。本文只是对此作了大致的摸索,关于社区服务连锁模式的体系建设,包括其商务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经营范围模式、盈利模式、支撑模式、空间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倘待继续探讨和深入。

 

参考文献:

[1] david bovet等,价值网[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2] 喻光继,关于第四方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2007(12):139-141

[3] 赵卫东等,电子商务模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社区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下一篇:媒体传播的作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