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动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25 17:31:33

光伏行动计划

光伏行动计划篇1

关键词:光伏产业;“双反”调查;可再生能源

在国内外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光伏产业经历了2002年至2010年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期,带动了一大批光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2010年,各企业加大投资争夺国际市场,各地纷纷打造“太阳能光伏中心”,但是,2011年国际市场情况却急转直下,2011年10月美国对我国多晶硅光伏电池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更使我国的光伏产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大批中小企业破产退出了光伏市场。大企业也面临着市场萎缩,被迫转型升级的窘境。

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光伏产业一体化程度低,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较高。我国光伏产业存在“中间大,两头小”的畸形产业结构,原料靠进口和成品靠出口这种两头在外的生产格局过分依赖国际市场。一旦国际市场有变,我国企业就会受到较大冲击,缺乏应对危机的主动性。在多晶硅的供应方面,2005年我国多晶硅国内供应占总需求比率5%左右,绝大部分的多晶硅需求要依靠进口,2010年,多晶硅进口需求比率降低到60%左右,进口需求仍占总需求的大部分。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供需方面,由于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小,绝大部分的光伏组件都出口国外,2011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量占产量的92.42%,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光伏系统安装方面,光伏发电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其光伏系统装机量占全球比例接近80%。从产业链上的企业分布来看,我国光伏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多晶硅生产、硅锭铸造和光伏系统安装环节企业较少。越往下游竞争越激烈,这主要是由于下游产品生产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技术和资金门槛低、最接近市场,因此吸引了大批企业的进入。但是这种缺乏核心技术的竞争,并不能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产能规划过剩,产业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国太阳电池生产的年增长率远远超过世界水平,然而我国光伏市场却大大落后于世界光伏市场的发展。例如,2007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占世界的27.2%,而光伏系统安装量仅占世界的0.71%,光伏市场和产业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以光伏产业的上游产业多晶硅环节为例,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在A股上市的7家多晶硅企业中已有3家停产。全国目前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中,仅剩下七八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停产率超过80%。直接原因是多晶硅价格及其下游的电池组件价格已经接近甚至低于生产成本。

(三)产业发展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严重。受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各国纷纷削减光伏补贴,原本占据世界光伏装机70%以上的欧洲市场需求大幅下降。2011年,世界光伏市场安装量预计同比增长仅20%,需求大幅萎缩导致了光伏产品价格的急速下滑。多晶硅产品从2011年最高90美元/公斤,跌到34.5美元/公斤;硅棒价格变化为800元/公斤跌到近400元/公斤。2012年3月德国大幅削减光伏补贴,使得欧洲光伏市场大幅萎缩。由于此前2010年的爆发式增长再加上对国际市场的严重依赖,我国光伏产业在2011年以及2012年初面临了极大的困境,多晶硅产业中80%以上的企业亏损,一大批中小光伏企业倒闭,迫切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光伏产业进行引导和扶持,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四)技术应用创新不足。光伏产业目前正在经历产能相对过剩阶段,随着业内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突破技术壁垒,合理发展,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极其广阔。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源泉。中国的光伏制造企业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增强竞争力。以太阳能光伏技术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从传统的晶硅电池发展到第二代薄膜电池。薄膜电池具有成本低,生产能耗低,能源回收期短,无环境污染等优点。目前国内已有高度专业化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并购等方式达到该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一个产业要想在世界范围内有真正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解决技术创新问题。如果没有核心技术,产业就会面临巨大风险。遭遇“双反”调查后,有的光伏企业通过出售资产渡过难关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关键还是提高自身实力,练好内功。

二、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扶植政策

(一)五项举措促进光伏产业发展。2012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五项举措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

技术进步。善加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2)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强光伏发电规划与配套电网规划的协调,建立简捷高效的并网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对关键设备实行强制检测认证制度。(3)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4)完善支持政策。根据资源条件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的政策,根据成本变化合理调减上网电价和补贴标准。完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光伏发展的机制,光伏电站项目执行与风电相同的增值税优惠政策。(5)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禁止地方保护。完善电价定价机制和补贴效果考核机制,提高政策效应。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光伏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务院出台的新举措,找到促进自身发展的新举措。

(二)地方政府推动太阳能发电进入普通家庭。2013年6

月,中国光伏产业大省江西宣布实施万家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计划在三年内让一万户普通家庭实现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在宜春、赣州等地市陆续启动,江西省将按照每户最大不超过5千瓦、平均3千瓦的装机水平建设户用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工程采取居民自建、合同能源管理和政府统一组织建设三种建设模式,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其他有效率建设运营模式。

近年来,分布式电源是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以分布式光伏项目为例,其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使用的原则,可降低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可应用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以及居民屋顶。根据中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达到1000万千瓦,将建成100个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为主的新能源示范城市。

(三)扶植骨干企业,发展农村光伏并网发电工程。“十二五”期间,政府将集中支持骨干光伏企业,最终形成1―2家5万吨级多晶硅企业,2―4家万吨级多晶硅企业;1―2家5GW级太阳能电池企业,8―10家GW级太阳能电池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光伏发电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发展将基于合理利润,行业逐渐走向成熟,优胜劣汰决定光伏厂商命运。节能、清洁是未来发展的方向。2012年11月初开始,浙江省富阳市郊的洞桥村和三桥村已有17户村民家的楼顶上安装了光伏陶瓷瓦,并开始并网试运行,预计年发电量达11637度。“中国首例成片农村民居屋顶分布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示范工程投入试运行。

光伏陶瓷瓦系统设计寿命为25年,每片光伏陶瓷瓦的发电功率约为每小时16瓦。以浙江的平均日照计算,50个平方的屋顶光伏陶瓷瓦一年可以产生4200多度电,足够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屋顶光伏的应用正是新型城镇化绿色环保的实践,它使得建筑告别了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的旧式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极大地解决了城镇居民对绿色能源的需求,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

三、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排除制度障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是部分地方上此类项目的时候,投资一哄而上、重复引进和重复建设问题,没有考虑到地区的环境容量和资源供给。今后多晶硅项目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用地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对缺乏综合配套、安全卫生和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健全现有法律法规,规范准入制度,规范生产。2012年2月,我国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新能源领域第一个出台的细分规划,《规划》对项目审核、产能产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提高了多晶硅生产的准入门槛,有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推进屋顶光伏系统建设。我国是一个光伏产品制造业大国,却是光伏发电市场小国。我国太阳电池产量在2009年已占全球产量的40%,但光伏系统安装容量仅占全球总量的2.4%。屋顶光伏电站利用形式目前约占全球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90%。很多发达国家制定了“太阳能屋顶计划“,如英国“绿色住宅”建筑计划、美国“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德国“十万太阳能屋顶计划”等。我国现有房屋建筑中,可利用的光伏发电系统面积约186亿平方米。继财政部2009年推出“太阳能屋顶计划”与“金太阳示范工程”,很多地方也制定了配套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和屋顶计划。江苏淮安楚州开发区1.5MW太阳能光伏屋顶项目、天津滨海新区北塘社区服务中心25.1MW光伏发电建筑示范项目、北京市“阳光校园”光伏屋顶项目相继开始实施。但是,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国内的推广仍显不足。

屋顶太阳能发电的发展将带来晶硅和薄膜等光伏电池技术的市场调整。光伏产业存在不确定性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国内光伏制造业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一大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进入光伏制造业领域,在海外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对光伏制造商是不小的考验。在国内市场启动后,很可能对光伏行业带来比较大的变化。充分估计电网的输配成本,是避免光伏出现类似风电的上网难问题的重要保证。随着光伏发电的规模发展,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将不断加大。未来光伏产业市场还存在不确定性,不能将目光完全放在扩容产量上。

(三)借鉴其他行业经验,成功应对“双反”调查。2010年10月,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多层木地板启动反补贴反倾销调查,中国169家企业涉案,一旦败诉,中国相关企业将被迫缴纳高达242.2%的惩罚性反倾销税。浙江裕华木业针对美国的“双反”调查积极应对,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应答了美方4000多页的问卷,配合美国商务部进行实地核查,并聘请了中美双方两个律师团队十余人进行应诉。浙江裕华木业最终凭借企业完善的产业链、产品的高附加值、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和21项的专利技术,最终获得“双反”的完胜。2011年10月,美国商务部做出最终裁决,浙江裕华木业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率均为零,这是我国民营企业成功应对海外“双反”调查的经典案例,值得我国光伏企业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维成. 朱欣民. 创新双螺旋理论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的启示[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光伏行动计划篇2

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健康发展

――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现场(浙江嘉兴)交流会上的讲话

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 吴新雄

分布式光伏发电现场交流会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现场交流会,学习、研究分布式太阳能利用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动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和矛盾,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一、注重实际效果,深刻认识发展分布式光伏产业的本质意义

(一)支持新兴战略产业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在国际上能够主导市场的产业并不多,光伏产业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个。美国和欧洲的“双反”,就是要采取贸易保护的手段,对我光伏产业进行战略遏制,就是要独占国际光伏市场,抢占先进能源技术的制高点。在这场国际产业竞争中,我们一定要牢牢掌握主动权。经过近10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光伏产业体系和巨大的生产能力,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市场70%,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但同时应该看到,我国光伏产业长期过多依赖国际市场,重生产、轻应用,产业发展不平衡,市场风险很大。近几年欧美等国“双反”给我国光伏企业带来了惨痛教训。这充分说明,只搞制造不行,必须加快拓展国内应用市场,构建完整的光伏产业体系。国务院出台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为拓展国内市场创造了条件。我们一定要乘势而上,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切实拓展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实现从上游制造向下游应用的延伸,培育和完善产业链,实现我国从光伏制造大国向光伏产业大国的转变。尤其是浙江、江苏、江西、河北等光伏大省,更应充分认识、高度重视,切实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光伏应用上走在前列。只有这样,才能把光伏产业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二)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确保我国能源战略安全

6月13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听取国家能源局关于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汇报,明确提出“四个革命”和“一个合作”,即: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和能源体制革命,加强全方位国际合作,强调着力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拥有巨大的资源量和发展潜力。第一,在用电负荷达到30万千瓦的工业园区,安装屋顶光伏的规模可达1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占到工业园区用电量的10%左右,优化能源结构效果明显。第二,光伏发电负荷与工业用电负荷在时段上十分吻合,既能满足工业用电需求,又能“顶峰”发电,优化电力系统运行。第三,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力争到2020年实现光伏发电用户侧平价上网,光伏发电将在替代化石能源、保障清洁电力供应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对于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要各地区各企业高度重视、大力推动,总书记提出的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就一定能够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三)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创新城乡用能方式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出到2020年城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到13%。目前,国家能源局按照任务分工,正在抓紧制订《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行动计划》。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清洁、环保、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是城镇新能源利用的现实选择。按照计划,到2020年,光伏发电将达到1亿千瓦,每年可减少燃煤5000万吨,在替代城镇煤炭消费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5000到2万人的小型建筑群,使用LNG实现冷热电三联供,既能集中制冷、制热、发电,还能解决天然气调峰问题。这样就能实现能源的清洁化利用,改善城乡用能方式,实现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

(四)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的方针,切实提高太阳能发电、用电的效率和竞争力

我国西部地区光照条件好,未利用土地辽阔,适宜发展集中式大型光伏电站,但度电补贴需求高,约0.6元以上,且当地用电需求小,大规模开发就地消纳困难,电力需长距离外送,变损、线损高,输变电投资成本高。东、中部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虽然平均利用小时数稍低,但电力易于就地消纳,且网购电价高,度电补贴需求少,约0.42元,与西部集中式光伏电站相比,用同样的补贴资金能够多支持30%―50%的光伏发电。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因地制宜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能够利用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更多的光伏发电应用,更加有效扩大光伏产业的国内市场空间。同时,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利于鼓励企业和地方协同,加强技术改造、创新商业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和实践提高太阳能开发、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更加高效地发好、用好、管好光伏发电,不断提高光伏发电、用电的效率,不断降低光伏发电建设成本、管理成本和用电成本,切实提高光伏发电的市场竞争力,为更大规模、更高质量拓展光伏应用市场,促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五)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今年6月,总理主持召开8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经济发展稳中有忧,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要支持新兴产业中成长型、创新型领头羊和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光伏产业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创新型领头羊。今年1―5月,光伏发电新增装机300万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100%,直接带动投资近300亿元。目前,光伏发电储备项目超过1000万千瓦,带动社会投资潜力巨大。在当前实体经济疲软,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和光伏应用,实现产业与应用的有机结合,以应用带产业,以产业促应用、促投资,对于培育和扩大新的经济增长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齐心协力,努力破解分布式光伏发电难题

(一)多措并举解决好屋顶问题

当前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重点是中东部地区电价较高、负荷较大、经济性较好的各类工业园区。建筑物屋顶拥有者、项目单位和用户不是同一主体,经济关系复杂,利益难以平衡,需要地方政府协调。各方面反映的“屋顶落实难”的问题,并不是没有屋顶资源,而是难以协调使用。嘉兴市采取统一配置屋顶资源的办法避免了开发企业恶性竞争和业主漫天要价的矛盾。秀洲区要求新建建筑物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的企业屋顶在符合安全的条件下必须安装光伏发电,这对解决“屋顶落实难”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为做好屋顶资源的统筹协调,我们鼓励地方政府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引导建筑业主在符合安全的条件下积极开展或配合开展光伏运用,协调电网接入、项目备案、建筑管理等事宜。各地区可根据需要,对达到一定屋顶面积、符合安全条件且适宜安装光伏的新建和扩建建筑物要求同步安装或预留光伏发电设施。地方政府还可以将建筑光伏发电应用纳入节能减排的考核及奖惩制度,并允许分布式光伏发电量折算成节能量和减排量参与相关交易,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综合运用上述措施,努力解决好“屋顶落实难”的问题。

(二)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

嘉兴、杭州、合肥等地都探索了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建立了上下联动,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分布式光伏应用的统筹协调。政府主导不是脱离市场机制,而是要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关键是找准发力点。一是加强规划引导。浙江、江苏等省结合分布式光伏的潜在市场,统筹开展了屋顶面积及利用条件调查,系统开展光伏发电规划,为今后的发展建立了基础。二是加强政策引导。许多地方对光伏运用出台了支持政策,在国家补贴基础上适当给予地方补贴,形成了中央和地方的合力。这里要说明一点,各地这样做是可敬可佩的,后续还应继续这样做。但是作为企业,如果这个产业十年、二十年都靠补贴才能存活,那这个产业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扩大应用规模,摊薄成本,使光伏发电成本与煤电相当,提高市场竞争力。还有一个政策要说清楚,政府确定的政策,比如说二十年的补贴政策是不会变的,当然随着时间推移,随着成本降低,补贴标准有什么变化,那是另外一回事,这个要说的很明白。三是加强产业监测。浙江、江苏等光伏产业大省组织行业协会,建立了光伏产业发展信息监测体系,对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应用市场、行业管理等实施动态监测,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信息服务。

(三)完善龙头企业引领发展模式

有效拓展光伏应用市场是关系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我们鼓励龙头光伏制造企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鼓励用电大户积极生产和消费光伏发电,也鼓励其它企业参与光伏应用。技术先进的龙头企业在制造基础上向下游延伸,既为自身光伏产品打开市场,也更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例如:保定英利利用荒山荒坡建设光伏电站,积极向下游光伏应用延伸,既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效益,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上汽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建材集团等大型央企,作为能源消费大户,在系统内组织企业利用自有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使集团的建筑屋顶得到充分利用,产生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青岛昌盛日电以现代农业设施建设运营为重点,在农业大棚上安装光伏发电,棚下发展高端农业,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在光伏与设施农业结合方面树立了典范。随着国内市场规模扩大和应用领域的增多,必将培育并形成众多引领型的光伏应用龙头企业,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光伏应用的全面发展。

(四)切实做好并网运行和计量结算等服务

并网难曾经是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国务院24号文专门对加强配套电网建设和服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国家发改委的《分布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也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和运行作了具体规定。国网公司、南网公司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并网工作,制定了相关技术规范和工作规则,对基层电网企业规定了办理流程和工作时限,提高了并网服务效率和质量。江苏电网公司介绍了简化规范并网服务的经验,希望其他的电网企业很好地参照,认真地执行,同时做好并网运行、计量结算、产业信息监测和补贴资金拨付等各方面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五)坚决抓好标准和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是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生命线,标准是质量工作的保障。各地方政府要建立建筑安装光伏的统筹协调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分布式发电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嘉兴市制定了项目建设、施工安装、安全管理等系统规范性文件,同时积极引入保险机构提品质量险,切实保障了项目建设质量。各地区都要加强光伏产品、光伏发电工程和建筑安装光伏的标准和质量管理,对建筑安装光伏的载荷校核、抗风、防震、消防、避雷等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工程规范。为保障光伏产品质量,国家认监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要求光伏设备必须采用经认证机构认证的光伏产品,各地区要严格执行。今年下半年,国家能源局将组织光伏发电工程质量检查工作,在光伏发电发展之初就严格把好质量关。与此同时,各地方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不得限制外地符合国家标准和市场准入条件的产品进入市场,不得向项目单位提出采购本地产品的不合理要求,不得以各种方式为低劣产品提供市场保护。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必须严格市场准入标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我们已经研究了新的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将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在大力扩大市场规模同时,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六)多方努力解决项目融资问题

融资难始终是制约我国光伏发展的难题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投资企业自身应该努力,利用好现有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正泰集团、晶科集团做得比较好,利用国外资本市场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也要创新光伏金融服务。国家能源局建立了政银企沟通平台,通过交流沟通,银行对光伏产业加深了认识,减少了担忧,有些银行已经把光伏产业作为重要支持领域对待。我们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结合分布式光伏特点和融资需要,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利率和贷款期限上予以优惠,鼓励采用融资租赁方式为光伏发电提供一体化服务,鼓励基金、保险、信托与产业资本结合建立光伏产业投资基金,更为重要的是,鼓励探索售电收益权和项目资产作为质押的贷款机制。对个人安装分布式光伏贷款,可以个人收入等为信用条件减免资产担保。国家开发银行率先在光伏融资方面进行了探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我们将继续与有关银行机构保持沟通,特别在光伏发电示范区建设中,协调银行一并参与,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我们还将继续完善光伏发电的政策,在电量交易、电费结算、工程质量方面,消除金融机构的担忧,为金融机构的支持创造良好条件。

(七)加强全过程监管

重新组建的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能源监管工作,特别针对光伏发电,要求各地能源监管机构从项目设计、安装施工、电网接入、并网运行、电费结算和补贴发放等方面建立全过程监管,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华东监管局、江苏监管办、甘肃监管办已经上报了专项监管报告,今后还要利用好这些报告,对违规情况进行处理。各地能源监管机构都要会同地方能源主管部门等,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监管,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运行安全监管,加大争议协调解决力度。同时,每半年要编制光伏发电专项监管报告,将有关监管情况向全社会公布,引入全社会监督,共同促进工作改进。

三、加大政策落实和工作力度,进一步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长期向好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光伏发电政策

目前,解决分布式光伏应用遇到的各类问题,最根本措施还是健全完善配套政策。国家能源局近期拟《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对有关政策进行细化和调整。一是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项目备案时,既可选择“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也可选择“全额上网”。“全额上网”项目的全部发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收购。二是在“自发自用”电力用户用电量显著减少或者消失的情况下,可以转为“全额上网”,执行光伏电站标杆电价,消除投资者对电费回收的后顾之忧。三是对于利用地面场所或农业大棚等无电力消费的设施建设、在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单个项目容量不超过2万千瓦且所发电量在并网点变电台区消纳的光伏电站项目,可以纳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指标管理,执行当地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此外,各省(区、市)要按照简政放权要求,进一步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管理细则,设立“一站式”备案管理服务窗口,简化项目备案和管理流程。国家能源局也已商财政部、发改委,确保上网电量的和国家补贴资金按月(或双方约定)结算。总之,要让投资者看到政策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激发广大投资者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光伏发电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成本上还高于常规能源,在发电特性上又是波动的,现阶段不可能单纯依靠市场自我发展,还需要政府扶持。各级政府要加大市场培育和引导力度,特别是地市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主动作为,统筹协调,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浙江、江苏、河北、江西等光伏大省,更要高度重视光伏应用,首先扩大本地市场,加大光伏应用推广力度,鼓励地方政府建立光伏应用协调工作机制,深入研究光伏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加大政府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和质量监督工作力度,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为光伏发电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促进多元发展

各地区要高度重视光伏发电对优化能源结构、防治大气污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将光伏发电纳入能源利用、城镇建设、电力发展等相关规划,特别是“十三五”能源规划之中,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协同推进。一是鼓励屋顶面积大、用电负荷大、电网供电价格高的开发区和大型工商企业率先开展光伏发电应用。二是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在国家电价补贴政策基础上制定配套财政补贴政策,对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适当加大支持力度。三是鼓励在火车站(含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飞机场航站楼、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建筑、大型体育场馆和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系统的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四是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对下属企业统一组织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并将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作为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工作。五是鼓励因地制宜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泊等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

(四)进一步落实好年度实施计划

为做好规划与补贴资金、配套电网的协调,我们对光伏发电实施年度计划管理。今年是年度计划实施的第一年,年初已将2014年新增备案规模下达到各地区,但是上半年总体执行情况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光伏电站的规模指标迟迟落实不到具体项目,造成大多数项目还没开工建设;二是电网公司对光伏电站项目接网审核时间太长,而且内部决策程序繁杂;三是市场消纳条件好的东、中部地区,受屋顶使用协调难、售电收益不确定、贷款融资难等影响,分布式光伏建设进展缓慢。会后,各地区要加大年度计划的执行力度,对列入计划的项目,要监测进度,对不能按时开工的项目,要及时进行调整,明年制定计划时要以各地区今年计划执行情况为基础,执行不好的地区,相应减少年度规模。电网公司也要积极配合办理项目接网手续,及时建设配套电网,简化内部审核流程,确保光伏发电年度计划顺利执行。近期,国家能源局将根据各地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对年度计划进行微调,主要原则:一是在优先保障自发自用光伏项目的基础上,调整部分规模指标给分布式光伏电站。二是对南疆、河北、青海等有特色需求的地区增加部分光伏电站指标;三是对分布式光伏有建设需求但受规模指标限制的地区增加一些指标,对计划执行不好的地区,不再增加其光伏发电规模指标。各地区要加大计划执行力度,按季度报告实施进度,力争全年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以上。

(五)进一步创新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建设

各地区要继续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建设,重点开展发展模式、投融资模式及专业化服务模式创新。国家能源局将选择部分示范区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区域电力交易试点,允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向同一变电台区的符合政策和条件的电力用户直接售电,电价由供用电双方协商,电网企业负责输电和电费结算。同时,还将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指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示范区政府合作建立支持光伏应用的融资机制,开展金融服务创新。此外,各能源央企也要发挥大企业的带头作用,在投资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同时,开拓性地开展分布式应用。每家能源央企至少要与一个地方政府合作,成建制地开发建设一个分布式光伏示范区,大型民营光伏开发企业也可以这么做。大型光伏开发企业还应联合电网企业,创新分布式光伏投资运营模式,在技术上和商业模式方面取得新突破,在电力运行和市场机制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六)进一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当前,发展好分布式光伏发电,不仅要试点先行、破解难题,还要通过示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全社会的参与度。国家能源局先后总结推广了浙江嘉兴、江台、河北曲阳等地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经验,希望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继续坚持“典型引路、示范推广”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各类示范点,逐项突破发展难题,及时总结经验,争取全面推广。同时,各方面要加大光伏发电的宣传力度,通过培训会、媒体宣传、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提高全社会对光伏发电的认知,让更多人认识到光伏发电的好处,更深刻地认识光伏发电对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意义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全面激发社会和市场的活力,为光伏发电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氛围。

四、分工合作,全力抓好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一)能源局重点工作

一要研究出台各省用电清洁能源配额政策,将各省非化石能源生产消费量作为碳排放、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考核的依据。二要研究拟订《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行动计划》,确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三要根据实际情况,调研拟订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发电财政补贴政策微调的可行性和具体办法。总的补贴政策不变,但集中式的补贴可能要适当降一点,分布式的补贴要适当提一点。四要将绿色能源县、新能源示范城市的授牌与实际的清洁能源利用,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结合起来,并与相应的政策挂钩。五要对多晶硅电池组件等产品单位能耗、成本等动态排序,供有关主管部门参考,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六要组织好分布式发电规划、计划、并网服务等重点环节的监管,运用监管报告推动政策措施的联动。

(二)各地政府重点工作

一要切实提高认识,负起责任,真想、真抓、真干,做到决心大、目标明、思路清、措施实。二要抓好规划与协调。一方面抓好分布式发电规划,将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大型建筑物、荒山荒坡荒滩等纳入统筹规划;另一方面抓好电源与电网的同步,确保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运。三要抓好政策的配套与落地。一是因地制宜制定好配套资金扶持政策,能力大的多补助,能力小的少补助;二是搭建好政银企融资平台,探索对有效益、有市场、有订单、有信誉的“四有企业”实施封闭贷款的可能性;三是制定规范屋顶业主与光伏业主责权利的法律文本,确保不扯皮;四是制定新建厂房、大型建筑的建筑标准,为安装光伏发电提供基础;五是协调监督并网服务,地方政府要做好“老娘舅”、做好“协调员”。四要抓好试点示范与推广。五要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积极拟定“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规划,创新新型城镇化、新能源的发展模式。

(三)企业重点工作

光伏行动计划篇3

【关键词】:光伏电站;工程场地设计;复杂地形

【前言】:目前,我国整体资源规划已经逐渐进入到了市场化发展的阶段,光伏电站的建立已经成为电力市场化建设的标志。随着光伏电站工程数量的增多,其工程设计中的质量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1]。场地设计作为光伏电站工程的前期重要工作,其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场地设计对光伏电站工程施工、未来应用等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进一步深入对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场地设计进行研究探讨,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实践意义。

1.基于复杂地形的光伏电站工程场地设计流程

为进一步掌握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场地设计流程,对其进行分步骤分析,针对三个具体的设计流程分析如下:

1.1建厂条件分析

根据工程施工场地所在的地理位置、光照条件、水文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实施评估,进而从外部条件上保障电站建厂的整体安全性和质量型[2]。此外,建厂条件分析的过程中还包含电站的接入条件和电站场地条件的评估,进而全面的结合复杂地形的特征构建合理的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场地设计方案。

1.2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主要是利用复杂地形周边的店面径流以及天然水体等实施改造和加固,在不破坏地表形态、不破坏地面径流又能够保障区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完成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场地设计的场地图绘制,完成初步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场地设计的场地方案构建[3]。

1.3战区总平面规划

战区总平面规划主要是根据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场的基本不知特点,在原场地自然地貌的基础上完成光伏组件的最佳矩阵排列,利用不规则地形优化,设计最佳战区总平面,进而完成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场地设计方案的确定[4]。

2.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场地设计案例分析

2.1工程简介

本次案例工程选择的是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介于东经114°36′-114°47′,北纬37°24′-37°37′之间,为河流冲积、洪积扇组成的山麓平原,地势西高东低,95%以上为平原,海拔在29―40米之间,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667070O。

2.2建厂条件分析

进一步对该项目的建厂条件进行分析,其中地理位置具有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便于光伏组件的进场。其中光照条件,全年光照总辐射量为5123.69MJ/O,群年日照2528.8小时左右,全面平均日照的百分率在70%以上,符合光伏电站场地建设的日照条件需求。整体生态环境主要是依靠近几年政府的水土流失治理支持,而区域水文条件中水域占地面积为1.5%。此外,针对该工程电站接入条件和场地条件来看,其中电站接入条件确定通过1回35KV线路为基准电网进入,至110KV石墙站,至335KV侧北宿站。确定场地东西长160m~1500m,南北宽为250m~970m,占地面积约为77.05hO。

2.3场地设计

按照确定的以建厂条件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条件进行场地设计环节,设计场地简图如图1。

图1 场地设计简图

根据图1中能够看出该工程项目主要分为六个区域,在施工期间根据不同区域内的地表形态实施针对性的工程施工。并且按照区域施工顺序完成光伏组件的入场和组装。

2.4战区总平面规划

实施战区总平面规划,确定将太阳板沿着地面坡度分为30个单元组件进行集中场地布置,并且1MWP为单元,利用地形不规则形实现特殊单元特殊构建,就能可能的发挥光伏组件矩阵的效能。此外,在架空线路连接总平面规划中确定从东南侧的110KV石墙站位起点,站撤出的交流、直流配电装置为35KV电缆,并且埋置户外。最终,完成整个工程的战区总平面规划,保障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场地设计。

3.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场地设计原则

3.1生态原则

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场地设计的特殊性在其场地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守当地的生态环境规则,进而在满足区域环境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场地设计方案的构建。且近几年随着我国生态理念的逐渐深入,生态功能建设已经深入人心,光伏电站满足生态节能,更应该加强其场地设计的生态原则性执行。

3.2效用原则

效用原则主要是指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场地设计的过程中在满足当地生态需求的基础上,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场地设计方案的经济效用,从成本、施工难度、施工工期等角度出发,全面的建设具有高效能的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场地,为我国光伏电站的整体效能优化提供保障。

3.3利润原则

利润原则主要是指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场地设计是为了实现电能的运输,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从中获取经济效益。因此,在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场地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在给定的土地内最大限度的保障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化,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的电能,为其创造更高的利润价值。

总结: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场地设计是保障光伏电站生态,优化经济效能,提升利润价值的关键。在实际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场地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生态原则、效用原则、利润原则,严格按照建厂条件分析、场地设计、战区总平面规划三个基本流程对其进行具体的设计,进而保障基于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场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为我国光伏电站的整体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宋春艳,高补伟.复杂地形光伏电站工程的场地设计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7(01):238-240.

[2]周L友,杨智勇,杨胜铭.北坡场地光伏电站阵列间距设计[J].华电技术,2013,06(05):14-16.

[3]王昊轶,王一波,许洪华.大型光伏电站工程设计软件功能分析与架构设计[J].太阳能,2013,15(08):37-41.

光伏行动计划篇4

关键词:嘉兴光伏园区;产业链;五位一体;四个统一;集聚效应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020-05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新能源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要积极推进开发潜力大的新型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化[1]。“十二五”期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光伏产业技术的进步不仅降低了光伏产品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光伏产品的质量和光电转换效率,有关光伏产业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但是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光伏发电成本较高,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动力不足,在光伏项目规划、年度计划和各级规划管理协调机制等方面有些无序等等[2]。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要全面推进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革命,要推进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嘉兴已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嘉兴光伏园区)为浙江省级高新区,分布式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初显成效,被业界称之为“秀洲模式”,其做法值得借鉴。

一、嘉兴光伏园区简况

(一)嘉兴光伏园区成立的背景

2007年,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和构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特色区的主要抓手。2011年,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光伏产业涉及光伏发电三种技术的本地多个企业在细分行业中已具有领先地位,分别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发电、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以及聚光太阳能电池发电。例如,福莱特玻璃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太阳能超白压延玻璃生产能力位居国内第一;上澎太阳能科技(嘉兴)有限公司的“智能硅”薄膜电池产品解决了光伏电池生产的经济性、规模性以及环境方面的瓶颈问题;嘉兴蓝特光学有限公司的第三代光伏技术成为业界领头羊之一。为此,嘉兴市秀洲区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2012年底,嘉兴光伏园区已集聚了福莱特玻璃镜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嘉兴)环保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上澎太阳能科技(嘉兴)有限公司、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等一批有竞争力的光伏企业。因此,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创建之前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

(二)嘉兴光伏园区的发展历程

虽然嘉兴光伏园区成立时间不长,但是由于起点高、路子对,已从摸索成长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

1.摸索成长阶段。2012年12月,省级高新区“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嘉兴市秀洲工业园区正式挂牌成立。嘉兴光伏园区位于嘉兴中心城市的西翼的秀洲新区境内,规划面积14.2平方公里,嘉兴光伏园区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的总体要求(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是指光伏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体制创新、光伏发电集中连片开发的商业模式创新、适应分布式能源的区域智慧电网建设、政策集成支持体系创新),加快在产业高端化发展、商业化推广应用、关键技术攻关、配套政策环境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希望建成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部级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部级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和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城市[3]。

嘉兴光伏园区成立初期,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有力的招商支持,2014年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起点和新的发展机遇,嘉兴光伏园区全面分析和梳理光伏产业发展基础、演进思路、产业链条,规划重点发展领域和招商策略,积极引进目标企业,同年7月出台了《嘉兴市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4]。

嘉兴光伏园区经过近一年半的实践,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对园区的光伏项目实施“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资源管理、统一推进服务、统一运营管理”,该做法解决了“整合屋顶资源、优惠政策到位、发电利润合理分配、顺利并网、统一运营”等难题,被业界冠名为“秀洲模式”,该模式在2014年8月的全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现场会上进行交流[5]。

2.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嘉兴光伏园区不仅在引进光伏投资项目、研发、生产与应用等方面取得跨越式的成效,具体(见下表),而且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为了给嘉兴光伏园区提供一个更好的成长平台,2015年5月出台了《嘉兴光伏科创园建设方案》,嘉兴光伏科创园定位为光伏新能源产业提供全程配套服务,包括研发、设计、检测、培训、商务参展、财务、法律、电子商务、信息等方面,嘉兴光伏科创园也是嘉兴秀洲工业园区、嘉兴光伏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平台。

二、嘉兴光伏园区的发展模式

嘉兴光伏园区自从挂牌成立以来,大力开展光伏产业“五位一体”的创新综合试点,以打造“中国光伏科技城”为总体战略定位,同步推进“光伏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机制创新、光伏发电集中连片开发的商业模式创新、适应分布式能源的区域智能电网创新、政策集成支持体系创新”,逐渐成为国内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镇。

(一)“搭平台、定重点”为产业发展强基础、明方向

袁艳平(2012)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技术、人才、产业化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加上市场、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存在着一定风险[6]。嘉兴光伏园区为了降低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风险,搭建了浙江秀洲慧谷科技创业中心(上海交大部级孵化器)、中电科36所智慧产业园、嘉兴光伏科创园等光伏产业发展的专业平台,平台集光伏产业科研、企业孵化、产品展示、光伏发电示范应用、综合服务等五大功能为一体,为光伏产业链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吴金明、钟键能、黄进良(2007)认为,产业链由“龙头”产业、“七寸”产业和“配套”产业三个环节构成,其中,“龙头”和“七寸”环节相对应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产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完全取决于其是否掌控着产业的“七寸”和“龙头”环节[7]。光伏产业链包括上游的硅料和硅片、中游的电池片和电池组件、下游应用系统五个环节,产业链中太阳能电池是最重要的生产环节,光伏专用设备制造是与产业链相关联的产业,为了平衡发展产业链、在核心技术环节处于领先地位、提高光伏发电的应用,园区在初期规划就确定三大发展重点领域,分别是光伏专用设备和光伏发电核心部件、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及高效光伏电池与组件、新一代光伏发电技术及光伏光热集成技术。

(二)“定向招商”完善光伏产业链

产业链的理论起源源于20世纪初,马歇尔(Malslla A.,1920)将企业内部的分工扩展到企业之间的分工,即企业与企业之间因生产工序前后的关联性形成链条[8]。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1958)从产业链的前向、后向联系的角度强调了产业前后关联的重要性,称其为“关联效应”[9]。史蒂文斯(Stevens,1989)从系统性思维视角认为产业链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四大主体构成[10]。波特(MichaelE.Porter,1989)从集聚的视角指出产业链能促进产业集聚,并最终形成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11]。嘉兴光伏园区为了完善光伏产业链和形成供应、生产、分销和消费者四大主体完整光伏产业系统,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群功效,嘉兴光伏园区委托知名中介机构把整个光伏产业链22道环节的国内外知名相关企业绘制成“招商地图”,然后按图定向招商,已引进包括韩国OCI光伏产业基地、美国嘉晟智能玻璃、瑞翌金刚线等一批行业龙头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形成覆盖光伏装备生产、光伏产品生产、太阳能发电及运营维护等环节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三)“外引内培”激发光伏产业技术创新

从20世纪初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之后,一些学者开始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不少学者认为外部引进和自主创新是主要模式。嘉兴光伏园区采取“外引内培”的方式,引进光伏技术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及泛光伏人才,培育省级重点研究院和省级研发中心,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的结合增强了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内在动力。例如,园区引进中电科36所光伏装备与智能控制研究院、国网电科院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研究院、万马光伏云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国内顶级的光伏技术科研院所,吸引泛光伏类国家、省“”人才及相关技术创新团队落户高新区,他们研发的多项光伏技术全国领先,有效降低了光伏发电的装机成本。

(四)探索光伏应用创新模式,发挥示范效应

产业产品的应用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应用总量、应用类型、应用结构等会促进产业的繁荣、转化或衰退。为了破解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难题,嘉兴光伏园区形成“四个统一”的应用创新模式。统一规划布局:委托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编制光伏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委托SEMI(国际半导体材料与设备协会)、福睿智库等开展规划战略咨询,细化发展思路,全面规划布局,确定了“双核四区多廊”(“双核”即以北科建智富城产业研发区为依托的智谷科创区和以光伏科创园为依托的总部体验区;“四区”为江南湖景区、低碳商住区、未来展望区和连片示范区;“多廊”为多条光伏路灯生态廊道)的总体布局来全面推进示范应用;统一资源管理:由光伏高新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屋顶资源。首先,管委会建立光伏高新区内可利用屋顶资源数据库;其次,与屋顶业主签订安装光伏电站协议,统一掌控屋顶资源;再次,统一屋顶租赁和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标准,实现了对屋顶资源的统筹管理[12];统一推进服务:光伏高新区对项目全程跟踪,确保服务到位;统一运营管理:光伏高新区成立专业运维公司,负责辖区内所有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电费结算、运行维护等后续服务工作。“四个统一”的管理形成了政府主导、合同管理、自建自发自用的应用示范推广模式[13]。截至2015年11月,嘉兴光伏园区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已并网发电61兆瓦。

三、嘉兴光伏园区的经验借鉴

嘉兴光伏园区在我国光伏产业处于低迷时成立,能奋力突出重围,并快速发展,现正着手打造光伏小镇,其做法值得分布式光伏产业同行学习借鉴。

(一)园区凭借“天时、地利、人和”顺势而生

1.顺“天时”抓机遇。国际能源署(IEA)的《2012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了全球能源版图和能源结构变化的四大趋势,其中之一就是国际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变化提速,可再生能源作用日益凸显。2009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两部委开始联合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我国的光伏市场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产业链呈现“两头在外”格局,但是由于受金融危机与海外“双反”(指我国的光伏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影响,至2012年时产业发展进入低谷期。一边是国际上大力发展可再能源形势,一边是国内光伏产业陷入困境,因此,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是保证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政府将光伏产业的危机转换成机遇,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和构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特色区的主要抓手。

2.借“地利”得优势。嘉兴秀洲区地处长三角地区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与上海、杭州、苏州、湖州等城市相距均不到100公里,受“上海经济圈”“杭州湾经济圈”和“太湖经济圈”的辐射,具有发展光伏产业的区位优势。高速公路及跨海大桥在嘉兴市秀洲区形成的“三横三纵三桥”及“四空四港”,形成了海空联运运输网络,具有发展光伏产业的交通优势[14]。

3.有“人和”做保障。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人和”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为嘉兴光伏园区的发展出台扶持政策。园区不仅整合了国家、省、市三级政府的扶持政策,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例如,税收政策:享受省级所得税收全额返还的优惠;电价补贴政策:除享受国家规定光伏发电补贴以外,在上网电价标准基础上每千瓦时再补贴0.3元;专项资金扶持政策: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光伏发电推广应用、光伏装备制造业、以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为载体的创新能力建设及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与高端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奖励资金政策:对于引进的光伏产业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再给予500~3 000万元人民币的产业奖励支持;项目优先政策:在2015年前,园区内的光伏分布式电站优先让入驻园区企业承建;人才激励政策:入住企业的领军人才可申报“”,被认定后将获得最高500万元的奖励资金,入住企业申报市、区“精英引领计划”,其中市级专项资金分别为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区及专项资金为50万元[15]。

(二)完善产业链,发挥产业产品的集聚效应

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著名分工理论阐述了产业链作用,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分工协作反而会提高生产效率。聂玉强(2013)认为,围绕产业链招商有助于降低投资经营成本、加快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知名度、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土地利用集约化和节约资源[16]。嘉兴光伏园区利用嘉兴已有的光伏产业基础优势,并通过招商引企和探索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应用示范,实现产业横向和纵向的集聚效应,横向实现众多光伏企业集聚,纵向实现从光伏产业上游配套材料、中游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到下游光伏应用等企业集聚,形成了相对完整产业链。三年来,吸引美国、韩国及国内光伏行业知名企业的项目落户,提高了产业档次、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了产品附加值,降低了产品成本,发挥了产业产品的集聚效应。

(三)引进泛光伏人才,发挥产业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

光伏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为了培育光伏产业竞争力,嘉兴光伏园区采取“筑巢引凤”(通过培育企业研究院和引进国内研究机构集聚光伏产业相关人才)和“引凤筑巢”( 通过上门拜访、邀请、聘用、建立实习合作等方式吸引重点院校、专家等来光伏高新区设立科研机构)的方式引进泛光伏人才,不仅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行业创新方面起到引领作用,而且为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发挥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通过人才引进有效推进了光伏科创园、新能源建筑集成(光伏)研究中心、分布式光伏检测(认证)中心、分布式光伏碳交易资产金融管理中心、分布式光伏发电运维管理中心的建设[17]。

(四)政府的引导和统一管理,放大产业投资和应用的集聚效应

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思认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影响力甚至大于科技创新的影响力。政府的经济政策包括产业规划、重点发展、扶持、引导和管理等等。嘉兴光伏园区的发展得到省、市、区、园区四级政府的重视,各级政府的经济政策不仅吸引外来投资者的光伏产业项目,还有力地推进了分布式光伏项目在园区的应用示范作用,嘉兴光伏园区在政府的引导和统一管理下不断放大产业投资和应用的集聚效应。目前,嘉兴光伏园区的新能源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和收入同比呈增长趋势。同时,嘉兴光伏园区正在不断拓展光伏产业发展与应用的空间,打造成一个“宜业、宜居、宜游,惠产、惠民、惠生”的特色光伏小镇[17]。

嘉兴光伏园区建设工作成效初步显现,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工信部领导和业内知名企业、专家多次实地调研,对光伏产业“五位一体”综合创新模式和“四个统一”的应用创新模式充分肯定。嘉兴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的初期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引导及扶持措施,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型发展路径。因此,嘉兴光伏产业发展路径要逐渐有所转变,要由政府主导型发展路径逐渐过渡政府引导下的市场资源有效配置模式。

参考文献:

[1]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EB/OL].国务院门户网站,2012-07-20.

[2] “十三五”太阳能产业的机遇与挑战[EB/OL].太阳能光伏网,2016-04-16.

[3] 胡婧妤.园区概况[EB/OL].浙江在线,2014-08-01.

[4] 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Z].2014-07.

[5] 丁珩,邵坚,沈鑫.光伏发电“秀洲模式”引发“蝴蝶效应”[N].嘉兴日报,2014-08-31.

[6] 袁艳平.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构建整合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7] 吴金明,钟键能,黄进良.“龙头企业”“产业七寸”与产业链培育[J].中国工业经济,2007,(1):53-60.

[8] Marshall A,Principles of Economics,London:Macmillan,1920:1877-1890.

[9]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10] Stevens and Granham,“Integrating the Supply Cha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Material Management,1989,(8):3-8.

[11] Michael E.Porter.Cluster and new competition economics[M].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12] 叶嘉妍.“四个统一”助推秀洲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N].嘉兴日报,2014-08-01.

[13] 李回雄,李茸.以发电应用带动产业发展――秀洲光伏产业奋力突出重围[N].浙江日报,2014-08-07.

[14] 沈鑫,邵坚.五位一体寻找光伏蓝海[N].浙江日报,2014-07-31.

[15] 秀洲光伏.政策集成[EB/OL].浙江在线,2014-07-30.

[16] 聂玉强.招商引资中产业链理论分析[J].民营科技,2013,(10):247.

光伏行动计划篇5

展望2012年。光伏产业将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既有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新兴光伏市场快速崛起等有利发展趋势。又有供需严重失衡,欧美国家“反倾销、反补贴”大棒威胁等不利因素。

对2012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程度稳步提升

我国太阳能电池继续保持产量和性价比优势,国际竞争力愈益增强,产量持续增大。预计2012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超过40GW(也称吉瓦,1Gw=1000MW=100万千瓦),产量将超过24Gw,同比增长50%以上,仍将占据全球半壁江山。生产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成本分别有望降至19美元/千克、0.18美元/瓦、0.18美元,瓦和0.25美元/瓦,届时,垂直,一体化企业的组件成本将达到0.73美元/瓦,同比将下降27%。产品质量愈加稳定,多数企业产品质保将达到10年,功率线性质保将达到25年。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增强,受国内市场消纳能力有限和国外贸易壁垒影响,我国光伏企业将加快国际化进程,通过在海外建厂或并购方式,加快在海外的本土化发展,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成长为国际大型企业。

多晶硅生产技术持续进步,产业自给能力迅速提高

2012年,我国万吨级多晶硅生产线将投产,低能耗还原、冷氢化、高效提纯等关键技术环节进一步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增强。先进企业的综合电耗将达到80千瓦时/千克、生产成本达到19美元/千克的国际先进水平。多晶硅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有望彻底摆脱依赖进口的局面。预计2012年,我国投产的多晶硅企业将达到60家以上,产能超过16万吨,产量达到13万吨,可满足国内80%以上市场需求,形成约占世界市场40%的良好态势。多晶硅自给能力的迅速提高,将对我国光伏产业保持全球竞争优势提供有力支撑,也将为中美之间可能爆发的光伏产品贸易战争取得更加有利的筹码。

国外市场增速趋缓。国内市场加速崛起

受欧美债务危机和欧洲光伏补贴持续下调影响,预计2012年,全球光伏市场仍将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全年装机量可达24GW,同比增长14%。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光伏市场将会加速兴起。受益于2011年出台的系列利好措施:一是国家发改委正式出台了全国统一的1,15元,度上网电价;二是国家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装机量规划,由最初的5GW改为10GW,最终改为15GW,极大地拉动了国内市场发展,2011年国内装机量超过1.5GW。

预计2012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态势,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当前我国光伏产业产能增长过快且产品主要依赖出口,急需加速启动国内市场以缓解对外依赖度过高的问题;二是启动国内市场也是应对美国启动的“双反”调查的有力回击;三是2011年国家出台了上网电价,且国内装机成本大幅下降,加上光伏市场竞争激烈,组件企业纷纷向下游的光伏系统集成延伸。

因此,预计2012年光伏装机量将达到3GW,但即使如此,我国近90%的光伏产品仍需依赖国外市场。

市场供需失衡压力持续增大,产业整合不可避免

光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未来市场将会呈现指数增长。但短期内,产业仍将承受较大的供给压力。

据赛迪智库光伏所不完全统计,全国156家电池组件企业2011年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超过35GW,预计2012年产能在40GW以上。

欧盟2011年9B份的报告也显示,2012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到80GW,中国占据超过50%份额。与快速增长的太阳能电池供给量相比,光伏需求量增长则显得相形见绌。据2011年6B欧洲光伏工业协会对2011~2015年的市场需求量预测数据,2012和2013年光伏市场需求在30GW左右。

因此,仅当前我国的产能已可满足未来2-3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光伏市场的增长速度远不能跟上产能扩张的步伐。2012年,这一市场仍将承受价格和整合压力,一批不具备竞争力或贸然进入光伏领域的光伏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整合或淘汰。

值得关注的是,在供需失衡加剧情况下,我国在海外上市光伏企业股价可能持续下跌且遭受国外评级机构唱空,极有可能被国外资本趁虚而入,利用产业整合和贸易战等时机,掌控我国优势企业主导权,甚至使我国光伏产业日益空心化。

产品价格仍将下跌,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2011年初,光伏产品供应量大幅提高,但光伏市场受政策不稳定的影响,需求萎靡,观望情绪严重,致使光伏产品库存积压严重,价格暴跌,目前已经逼近成本价,极大地挤压了光伏企业的利润空间,主要光伏企业毛利率同比和环比均持续下滑。原本各企业希望2011年第四季度会受到欧洲市场2012年将下调补助金额政策的影响,提前出现安装潮,但相关订单没有出现。加上2011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第一季度由于受天气和欧美国家适逢圣诞节休假等原因影响,市场萎靡已不可避免。

2012年,预计部分资金需求急迫的企业为获得现金,在现货市场上加速抛售手中的库存和原料,将加剧价格下跌步伐。可能的后果即为,一旦产品价格跌破企业制造业现金成本,企业将开始降低产能避免现金净流出,但是降低产能后设备等固定成本的摊提压力又将出现,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将会涌现企业倒闭潮。

情况好转预计要到2012年二季度,届时市场进入旺季期,部分落后产能也将在此期间被淘汰,产业将迎来一个发展的小高潮。

产业面临严峻贸易保护挑战

2011年10月19日,以德国SolarWorld为首的7家企业联合向美国政府递交了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简称“双反”)调查申请,而美国商务部已于2011年11月8号启动立案调查。据悉,SolarWorld目前也在游说全球最大的欧洲市场,对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三反”(反垄断、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一旦我国应对美国的贸易诉讼不利,极有可能被欧盟搭便车,届时,在我国光伏市场未能及时启动的情况下,我国光伏产业可能遭受毁灭性打击。

预计美国“双反”案件将会持续到2012年第三季度,对我国光伏产业造成的影响可能有:一是官司耗时耗

力耗财,致使我国光伏企业不能集中精力开拓国外市场;二是来自美国的订单将会有较大的税率风险,对美光伏产品出口可能会萎缩,如果欧盟跟进,情况愈甚;三是促使国内光伏产业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以规避贸易风险。

各路资本竞逐光伏产业。行业竞争愈加残酷

预计在2012年,一些竞争力低下的中小企业将逐渐被淘汰,但也有一些行业外的大型企业利用产业整合期,凭借资本和管理优势涌进该行业。如富士康高调宣称将投资1000亿元进入电池组件环节,未来行业的淘汰与发展将并行。同时,未来行业的竞争,将不是产业链某个环节间的横向竞争,而是一个产业链条之间的整体竞争。

为了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光伏企业要么自身垂直一体化发展,要么以产业集团军的形式,通过长期合约或控股整合上下游产业链,通过供应链管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此外,部分资源丰富的西北部城市也纷纷出台以资源换项目的政策吸引光伏企业投资,使得一些企业的光伏业务仅仅是换取其他资源的筹码,企业的小额盈亏已并不重要。业内均认为光伏产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熬过此严冬,未来一片美好”。因此,寒冬期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和非理性。

综上,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将步入大调整期。虽然产业规模仍将保持稳步增长,产业对外依赖度逐步下降,但由于市场供需失衡严重,外加美国“双反”调压,行业竞争将愈加残酷与非理性,产业整合迫在眉睫,企业开始进入薄利时代,优质企业面临国外资本入侵的严峻挑战等。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行业发展面临“高能耗高污染”的误导

我国光伏产业特别是上游多晶硅环节发展时间短,在发展初期由于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企业存在能耗高、副产物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光伏产业戴上了所谓“双高”的帽子。虽然近些年来,随着多晶硅企业规模的壮大和技术的进步,生产能耗不断降低,万元GDP产值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绝大多数企业已实现闭环生产,四氯化硅等副产物也得到有效利用,但“双高”的帽子并没有从多晶硅头上摘掉,反而被错位至下游的电池组件环节,认为“光伏产品大量出口相当于大量输出紧缺能源”,使得光伏项目的审批、技改、产品出口等受到制约,严重影响我国光伏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据悉,相关部门在2012年有可能对光伏产品的出口退税进行调整,此举无疑使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雪上加霜,加剧产业走出困境的难度。

供给端过热投入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资金持续投入可能导致供过于求。仅我国2012年的产能已大抵可满足全球未来几年的光伏市场需求。但2010年我国光伏行业高额的投资回报率,使得资本持续涌向该领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为“十二五”发展规划期,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进一步催动各种资金要素持续投入到光伏产业中,产能的持续扩大,可能导致供大于求。

据统计,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地方政府规划建设千亿光伏产业园区就达到20个,规划产值达到2万亿元,而据EPIA预计,2015年全球光伏装机约为45GW,按8元,瓦计,全球产值也仅为3600亿元,差额巨大。

有效引导产业发展面临整合成本高的制约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光伏产业整合将不可避免。在整合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中,除了硅锭/硅片环节的企业情况稍好之外,多晶硅企业由于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可能面临无法收购的问题。电池片和组件企业的售后服务问题也将阻碍该环节收购成本估算的顺利进行。因此,一些大企业表示“与其兼并不如新建”。

光伏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加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多光伏项目的融资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光伏企业的倒闭除了对当地就业带来影响外,还有可能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呆账和坏账,甚至会引发类似于温州借贷危机的社会问题。

市场规模化启动面临并网难的牵制

我国光伏市场启动主要症结在于光伏并网。

一是并网标准滞后,光伏发电的波动性使得其在接入电网时,可能会产生谐波、逆流、网压过高等问题,对现成电网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也受到电网公司的消极处置。

二是电源结构不合理,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点使得在调峰调频方面需要较多的其他电力来平衡,如抽水储能、燃气燃油电站等,这将给电网的调度增加负担,也会影响到现有电厂的利益。

三是电网配套落后,利益关系有待厘清,我国并网的光伏项目主要建设于西北地区,就地发电就地消化。但当地电网的消纳能力有限,而若不能尽快建成高压远距离输电,实施大区域调度和理顺电网公司等各方利益关系,则并网难的问题仍将存在,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可能仍将是空口号。

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制约产业规模发展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国际市场,预计2012年仍将有近90%的太阳能电池用于出口。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发达国家加强对本国新能源产业的保护,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严峻挑战,一旦国外补贴政策发生变动或实施贸易保护,我国光伏产品的市场格局将被冲击。特别是国内还没有大规模应用的情况下,企业生存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如何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加速扩大国内光伏市场规模,必须抓紧研究。

总的看,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将面临“高能耗、高污染”的误导有待更正,国内市场启动受“并网难”制约,产品对外依赖性仍过高,产业整合成本较大,行业规范难度不小等问题。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提升光伏发电战略地位

一是大力宣传光伏发电的积极意义,提高公众和主管部门对太阳能发电的认知度。破除光伏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的误解。同时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性问题决定了光伏发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尚需国家补贴扶持,需加深公众对太阳能发电的认识与理解,自愿承担开发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成本。

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太阳能发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稳定投资者信心,以调动各方资本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进行长期投入。

三是统筹制订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太阳能发电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加大规范行业发展力度

一是探索并择机推出光伏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及时剔除行业发展中所出现的一些不良因素,促进产业健康协调发展。

二是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按照市场需求及企业技术水平,会同有关标准主管部门,制定光伏产品和系统的相关标准。

三是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定期检测报告,引导协调统筹各地方光伏产业发展规划,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给产业发展带来隐患。

四是加快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建设,加强行业协作和自律管理,不断提升我国光伏行业总体形象,更好地应对和参与国际竞争。

引导产业有效整合

一是加强制定光伏产业整合的研究,整合企业、地方政府等资源,做好应对光伏行业整合的准备。

二是探讨区域中小企业联合经营模式,抱团应对外来挑战。

三是鼓励优势企业兼并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及时跟进产业发展情况,加强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沟通,做好应对可能发生的国外资本收购我国优质光伏企业的挑战。

完善光伏发电并网技术与标准

一是加强光伏并网技术的研发力度,建立微电网工程示范,同时推进实施智能电网建设。

二是组织电网公司、光伏电站安装商与运营商、光伏并网与储能设备制造商、组件制造商等有关单位研究制定光伏并网环节的各项技术标准,完善光伏发电并网标准体系。

三是做好项目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以资源指导规划、以规划定项目,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有序推进光伏电站项目建设。

四是加强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间的沟通和协调,明确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的权责,协调和引导有条件、并网难度小的光伏发电设施率先并网,先易后难,不断完善光伏并网的管理体制,推进电力改革。

五是做好监管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协调并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难题。

积极培育多样化的光伏市场

一是继续利用政策引导国内光伏市场健康快速启动。落实并完善“上网电价”实施细则,继续实施“金太阳工程”等扶持措施。坚持并网发电与离网应用相结合,以“下乡、富民、支边、治荒”为目标,支持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应用,开发多样化的消费光伏产品。

光伏行动计划篇6

今年1月份天津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为主。今年1月份天津口岸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太阳能电池207.5万吨,下降0.3%,占同期天津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95.8%。同期,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8.6万吨,增长1.6倍。

(二)外资企业是出口主力。今年1月份天津口岸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太阳能电池216.2万吨,增长2.6%,占同期天津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99.8%。

(三)主要出口至香港地区,韩国和日本。今年1月份天津口岸出口太阳能电池至香港地区63.4万吨,下降2.2%;出口至韩国40万吨,增长0.8%;出口至日本34万吨,下降14.7%。3者合计占同期天津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63.4%。

今年1月份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国际上低碳理念盛行,太阳能产业发展带动市场需求旺盛。在当今能源短缺的现状下,各国都加紧了发展光伏的步伐。美国提出“太阳能先导计划”意在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使其2015年达到商业化竞争的水平;日本也提出了在2020年达到28GW的光伏发电总量;欧洲光伏协会提出了“setfor2020”规划,规划在2020年让光伏发电做到商业化竞争。在发展低碳经济大背景下,各国政府对光伏发电的认可度逐渐提高,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得以迅猛增长。据预测,2010年~2020年全球光伏产业的年增长率将达到34%。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其价格也随之高涨,市场出现爆发性增长。

(二)国内产能旺盛,成为出口增长的有效保证。我国自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以来,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产量已占据全球四成。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作为太阳能利用中最具意义的技术,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应用的热点,近10年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增长。近年来,我国已成为太阳能光伏的重要生产基地,形成了高纯多晶硅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以及光伏系统应用等环节的产业链,光伏设备制造及一些光伏配套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光伏产业出口创汇金额约为158亿美元。目前我国从事光伏产业的企业数量达到580余家,从业人数约为30万人。2009年我国多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占据全球总产能的25%、65%、51%和61%,太阳能电池产量也占了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四成以上。近几年来,国内光伏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人才两大市场要素,实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一批诸如天威新能源、无锡尚德、英利等大型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并跻身国际领先行列。产能的强势,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的接单能力,基本上满足了出口的全部需求。

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支持,强力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国内的大规模应用。2010年12月2日,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家能源局四部门宣布,将在未来几年借助财政补贴、“太阳能屋顶”项目等一系列举措,强力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国内的大规模应用。明后两年,四部门决定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3个开发区确定为我国首批“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财政部将继续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支持金太阳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其中对关键设备按中标协议价格给予50%补贴。此次政策的出台预示着政府部门有意拉动光伏电产业,通过政府扶持的方式加大光伏电的市场竞争力,光伏电上网电价也呼之欲出,这将改变我国光伏电长期依赖出口的状况。

(二)欧洲各国削减太阳能应用补贴,对我国光伏行业出口产生严峻考验。欧美国家近几年对光伏发电的补贴政策直接促发了太阳能产业的勃兴。而自2010年起,欧洲主要太阳能应用企业正在纷纷退出或者逐渐削减享受补贴比例。2010年7月1日起,德国对屋顶光伏系统和和移除耕地农场设施的补贴额将减少13%,从今年10月1日起,总补贴额进一步减少3%。2011年9月,捷克出台政策,规定明年3月,建在农业用地上的太阳能发电厂将不再获得政府补贴,预计将减少700兆瓦太阳能电站的投资。10月,英国政府将大幅下调公共开支,其中,太阳能补助名列其中。自2011年12月31日起,意大利决定开始削减对太阳能光伏项目的补贴。未来几年,欧洲的需求将经历巨大的市场波动。这对以欧洲为重要市场的我国企业是严峻考验。为了赶上每个国家对光伏补贴的末班车,短期的订单量提高和产能释放可以预见。但长期来看,2010上半年欧元对人民币累计贬值20%和产业补贴政策的不确定性都加重了国内光伏出口的负担。国内光伏组件出口市场参与者在积极关注我国能源规划和光伏发电项目的各类计划的同时,还要时刻了解国外主要光伏组件进口国的市场变化。

(三)两头在外的行业现状,削弱国内光伏企业发展前景。尽管我国制造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光伏产品,但两头在外的市场布局,却让我国的光伏产业无法逃脱一条锁链。近期,美国贸易代表USTR办公室公告称,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申请,美方将按照《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对我国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厚达5800页的申请书内,指控了我国政府所谓“不公平支持”的罪名包括出口限制、歧视外国公司、商品进口要求技术转让、补贴国内公司等多种。身为最大的出口国,国内光伏企业却似乎并没有多少国际话语权。两头在外,依旧是这个行业的现状实情。如何扭转日益狭仄的发展空间,启动国内市场无疑是业界共识。政策的制约是推动一体化的重要壁垒,尽管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但太阳能利用方面的管理体制仍过于分散,激励政策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

相关建议

一是集中有效资源,支持企业提高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件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产业化示范,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防止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引导有序发展;二是尽快明确太阳能开发利用地位,加快启动国内市场,完善国内光伏发电的能力,摆脱国内太阳能电池产品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困境;三是用技术构建完整光伏产业链,加大下游产业的配备完善力度,将光伏产业链的形成纳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光伏行动计划篇7

2017年全球的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到100GW(中国装机规模超预期驱动全球规模较年初预期增加近20GW)。其中,中国为最大光伏市场,装机规模占全球比例45%。中国光伏装机量,2017年光伏新增装机达到53.06GW,再度刷新历史,同比增长53.62%;截至2017年底,并网装机容量累计超过130.25GW(1.3亿千瓦),其中新装装机连续5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也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

2017年,宝应县正式开展申报部级生态渔业光伏发电“领跑者”示范基地工作,11月30日成功入围2017年光伏发电领跑基地名单。整个项目共500MW(广洋湖镇100MW,射阳湖镇200MW,柳堡镇200MW),占地面积分别为3615亩、7075亩、5971.8亩。基地预计6月30日全部开工建设,12月31日全部容量建成并网。

一、基本情况

区位优势。宝应县地处淮河下游,江苏省里下河西部,根据国家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评估中心划分标准,我国太阳能资源地区分为四类,宝应处于二类地区(资源较富带):全年辐射量在5,400~6,700MJ/m2,相当于180~23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我们县域总面积为1467km2,人口近100万人,全年日照时间为2188.9小时。

创新举措。同时宝应由于湖荡多,水域面积大的特点,借鉴渔光互补模式中智能化立体养殖经验,探索发电-养殖-旅游新模式,有效整合资源,整体提升经济社会发展。

政策环境。根据工信部的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共244家企业上榜,而江苏就有89家,占到36.5%。江苏发达的经济水平、强大的消费能力。

发展前景。江苏省电力来源:火力发电96.26%,水电2.79%,风电0.76%,光伏发电0.17%,进步空间仍然很大。目前,宝应县社会用电量约为19亿千瓦时,其对电量的需求和消纳能力较强,光伏发电所生产的电量将有一大部分用于自身“消化”。

目前现状。全县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超800兆瓦,建成并网发电225兆瓦以上,已经先后吸引续笙新能源、上海晶科、华电集团等一批央企国企、行业龙头来宝投资合作,光伏应用与制造产业已成为宝应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增长点。

二、重要意义

宝应县光伏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优越条件,采取渔光互补的发电模式,上层光伏发电,下层水产养殖,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利用价值,提升了经济效益。

1、巨大的投入产出。领跑者基地共500MW,可产生36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入,年均上网电量达6亿千瓦时,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开票销售5亿元以上,税收产出7500万元以上。目前,宝应县已建成总装机容量300MW,并网发电200MW,以及近期新获批的500MW,再配套实施10亿元的装备制造项目8~10个,到2019年,我县开票总量至少达200亿元以上,2~3年内将形成新能源产业规模集群,到2020年工业开票总量预计将超1000亿元,有效推动宝应经济的快速发展。

2、有效的产业拉动。光伏发电涉及电池组件、电线电缆、逆变器、支架等多种产品,需要一整套配套的产业。据统计,江苏共有297家光伏企业(苏南占63.2%、苏中占32.5%、苏北占4.3%),2017年总产值2846.2亿元。其中苏州2017年光伏产业产值就达551.5亿元,接近宝应GDP570亿元。目前,宝应光伏发电领跑基地建设吸引了北控、中广核、国家电力投资等多家上市公司、行业龙头来宝投资落户,同时正重点打造规划光伏制造产业园,以光伏产业为基础,吸引上下游产业,形成密集产业链集群,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降低成本,倒逼高污染、低技术含量企业的转型和升级,从而带动制造业、旅游业、教育、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

3、形成地方辐射效应。一是改善基础设施。光伏基地的建设完善了农村道路交通设施,工程预计修缮乡村道路近20公里,而燃气、供水、绿化等配套工程在乡村将得到实质性保障。二是增强投资创业热情。成功入围光伏发电领跑基地建设名单,其未来形成的光伏产业链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来宝投资和创业,更多的人才和资金将流向宝应。三是提高农民收入。在获得清洁能源的同时,农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通过水产养殖增加收入,同时也可以通过入股政府基金获得项目分红,预计每年可获得1000万元以上的分红受益。

4、增强环境治理力度。太阳每年送给地球的能量相当100亿亿度电,相当120万个三峡电站(840亿度/年)。作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县、国家卫生城市,宝应在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光伏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平衡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打好组合拳,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煤炭等传统资源的使用。据测算,150MW光伏发电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0.5万吨,通过基地光伏发电,宝应每年可节约标煤20万吨,折合原煤27.9万吨,这对优化生活环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三、存在问题

光伏行动计划篇8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045-02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能源面临着供应不足,各国都在努力寻求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尤为引人注目。光伏发电指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具有转化环节少、资源蕴含量取之不尽、能源质量高、建设周期短、发电方式接近零排放等优势。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政府都非常重视“屋顶阳光发电系统”的开发,各国都制订了政策以促进太阳能光电技术的应用。目前中国的太阳能发电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技术问题,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成本高,竞争力弱,这不仅需要技术的引进、开发,产业的管理模式,这更是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作用。

一、美国的光伏产业政策

美国1978年开始全力推动太阳能的利用,联邦政府对装设太阳能系统的住宅实施补助50%的费用的政策;1980年财政部制定了能源设备减税办法:凡是家庭购置太阳能系统,其购置、装设等费用的40%可减免所得税,最高达4 000美元;1986年美国将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减税额度定为15%,1987―1991年为12%,对于1992年之后开始购置其他太阳能系统的家庭,其费用的10%可减免所得税。2005年美国能源部能源研发总投资为7.66亿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研发投资占了42%,另外,美国还制定了庞大的太阳能发电计划,“百万屋顶计划”打算在1997―2010年安装总容量达4.6亿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决定,对太阳能的补贴将不完全取决于太阳能电池板的数量,而在于生产的太阳能电量,并且从2007年1月1日起,对低于100千瓦安装规模的太阳能系统予以补贴;对超过100千瓦的太阳能系统的奖励将以电量为基础。美国的光伏产业政策是美国的光伏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德国的光伏产业政策

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研发太阳能技术,1991年为了鼓励民众消太阳能,德国政府出台了为安装太阳能屋顶的住户提供补贴的政策。1999年实施“十万太阳能屋顶计划”,预计六年中资助10万户家庭装备太阳能电池设备,通过商业银行向消费者直接提供优惠贷款。2000年德国引入“税收返还”政策,向太阳能产品提供商承诺一价格执行二十年,并将太阳能能源并入公用电力网格,以电力的输出获得政府的回报。2001年,德国提出太阳能补贴政策,通过政策扶持扩大太阳能产业规模,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从而实现高速产业化。2004年德国颁布的《再生能源法》规定,最迟2009年政府对新能源行业的补助将逐渐减少。2010年,德国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光伏发电上网补贴修订案,7月1日后在德境内建造光伏发电系统补贴额减少13%,转换地区补贴额减少8%,其他地区补贴额减少12%。德国补贴政策的下调,让太阳能行业有所停滞,并于2012年3月德国议会通过光伏补贴削减法案,德国的这一削减政策目的是让光伏产业形成独立的技术和市场。虽然开始时德国的光伏产业会有所停滞,甚至有所下降,但是政府如果一直扶持,光伏产业就不能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三、日本的产业政策

日本于1974年公布“阳光计划”,建立了太阳能暖房和家庭热水供应发热示范系统。1997年日本颁布《关于促进新能源发展的基本目标》规定了促进太阳能技术发展的原则和方针。日本启动的“新阳光计划”承诺:对于在自宅上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居民,给予安装设备成本50%的补贴,补贴分十年递减。1994年日本对住宅安装太阳能系统(下转142页)(上接45页)给予低息贷款,1997年日本太阳能累积发电总量达9.1万kW,首次成为全球第一。2006年取消补贴政策,日本光伏产业的发展势头被遏制,日本意识到逐渐被甩开的趋势后,2009年重新恢复了补贴政策。2008年的“构建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提出目标:争取2020年太阳能电池的采用量增到2005年实际采用量的10倍,到2030年增至40倍,并在三至五年后,将太阳能电池系统的价格降至目前的一半左右,日本建设示范区推广太阳能发电,各家除太阳能发电设施外,也装有一般的输电线,以解决太阳能发电不够用或电力用不完的问题。为了解决太阳能发电成本偏高,日本在提供补助的同时,加大研发,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性能节约成本,并开发太阳能发电新材料。

结论与启示

德日等对光伏产业很早就实施补贴减息等扶持政策,但政策略有不同。美国的补贴或减税大多对企业或个人购置、装设太阳能装置,花费的精力和财力较大,且还在加大补贴。德国实施税收返还,并将太阳能并入到公网,政府和企业建立长期契约,逐步递减价格;鼓励厂商发展技术,缩减成本,厂商自主研发太阳能技术,减少成本,增加利润,扩大光伏行业,替代传统产业;光伏产业有一定规模时,政府逐渐放手,鼓励光伏产业自主发展。日本的光伏产业政策对安装者补贴和减息,不仅针对企业或厂商,还针对居民用户;研发新技术,建立示范区,鼓励广大居民用户自己发电,为其提供优惠的政策,为民众解决实际问题,为太阳能实现用户自产自用的推广做准备。

中国人口众多,但却东多西少;资源丰富,却西多东少,因此应该协调发展东西部的光伏产业。首先采用差别对待的补贴政策,对东部太阳能技术开发大力鼓励,西部太阳能设备安装减税补贴。补贴是最能激励用户安装太阳能的政策,但补贴费用的巨大有可能会让政府支撑困难,因此适时适量的补贴配合其他优惠政策才能持久的扶植光伏产业,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政府领导,完全竞争市场。其次鼓励太阳能的低成本技术开发,调动科研人员开发光伏技术的积极性。对西部安装太阳能发电的住宅个人实施减税和补贴,国家可安装输电线,鼓励其将多余的电力买给电力部门。最后光伏产业技术较为成熟后,政府逐渐退出光伏产业,让光伏产业自主发展,形成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书平.主要发达国家新能源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C].第四届能源战略国际论坛论文集,2009:12.

[2] 海山.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法律政策分析及启示[J].太阳能,2012,(23):6-13.

[3] 刘益君.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2):221-223.

上一篇:铁路交通管理范文 下一篇: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