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前景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1:20

光伏前景报告

光伏前景报告篇1

新闻背景: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有5个年头,但世界经济复苏和就业形势仍不乐观。国际劳工组织6月3日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就业形势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呈继续增加趋势,全球失业人数将从现在的2亿人增至2015年的约2.08亿人。(人民日报)

快评:

促进就业复苏,提振经济是关键。目前,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甚至面临再度衰退的风险。联合国年初的一份报告认为,世界经济面临着欧元区危机继续恶化、美国“财政悬崖”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硬着陆”三大风险。在此背景下,解决高失业率问题需要多方举措。

首先,通过促增长减少失业是各国政府的主要任务。具体来讲,一是要解决经济危机的结构性问题,处理好财政紧缩和刺激经济的关系,在整顿财政纪律、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通过适当的财政刺激和产业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回升。二是要解决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认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重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与发展,解决利润和投资脱节的矛盾。

其次,要防止和减少“无就业复苏”和“无就业增长”问题。金融危机对全球就业市场的冲击远比对经济的冲击更为持久。由于后危机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导致的“无就业复苏”和“无就业增长”,是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面临的巨大挑战。

最后,制定更加完善的就业政策和社会政策。通过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等措施,切实有效解决就业、尤其是化解青年就业难的问题。

补上科学伦理这一课

新闻背景:

近日,某美国民间团体了一个网络视频,视频中,有人用一支3D打印手枪发射了一枚子弹,同时的还有这支3D打印枪支设计图。这种更容易得到的设计方案和更低廉的枪支价格引发了枪支安全担忧,而这种担忧很快被证明不是没有道理的。据英国媒体最新报道,由于除了击针外,这种3D打印手枪枪支全部部件为塑料,因此被拆分后成功通过了伦敦的火车站安检。(人民日报)

快评:

新科技带来了新问题。科学与伦理的关系一直是科学界的热门话题,也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爱因斯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为化解核危机而努力。各国对克隆人等技术也达成共识,禁止研究。但当类似3D打印手枪技术出现,众多新科技以极其迅猛的势头进入人们生活,甚至普通人对核技术都触手可及之时,科学伦理已经不单单是政府与科学家的事儿了,更应该衔接上公众这一环,及时向公众普及科学伦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一方面,普及科学伦理,能够使人们对新科技有正确认识,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滥用科技。当武器更容易被获得、信息更容易被窃取,当人的器官、基因都能选择再造……当普通人如此轻易掌握科技这柄双刃剑时,那么他们应该面对刀刃的哪一面?在科技影响力更加强大的未来,他们的错误选择不仅危害自身,也可能会危及公共安全。

另一方面,普及科学伦理,能够促进科学界、政府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特别是让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判断科学家们的作为,进而更好地参与涉及科学伦理的相关科学技术决策。当科学界、政府和公众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公众不仅可以成为监督政府与科学界的力量,而且还可以支持他们共同应对风险。

公务员应该有怎样的幸福观新闻背景: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职介机构联合的《2012年度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显示,职场个人幸福感排名中,政府机关排名倒数第一。然而,这一结果却引起了网络的普遍吐槽:“身在福中不知福”、“矫情诉苦”、“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众情何以堪”,等等。反差怎会如此强烈?(人民日报)

快评:

诚然,幸福首先是一种个人感受,公务员的幸福感,公务员应当最有发言权。但当社会看法与公务员的个人感受反差很大时,那必定有公务员自身的幸福观问题。

事实上,每年公务员考试“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火爆场景,表明这一职业有很高的社会认可度。一般看来,公务员不只有职业和收入的稳定、环境和条件的优厚、社会的尊重等“靓丽外表”,还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推动社会进步的职责、促进全员幸福的使命等丰富内涵。如果只把待遇、名利等个人享受作为衡量个人幸福的“参数”,而把履行职责所吃的苦、推进工作所受的累、服务群众遭遇的委屈当作不幸福,那么就很容易形成一种畸形和狭隘的幸福观,落入个人主义的俗套、步入享乐主义的误区,既不长久,也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毋庸讳言,很多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干部,工作与生活常常充满了辛苦与不易。前段时间《人民日报》采写的基层干部系列报道,鲜活还原了基层干部的“生态环境”:有白加黑、五加二的操劳之苦,有责任无限大、权力特别小的憋屈之闷……但在另一方面,这些苦、闷、酸、痛,亦非其工作生活的全部。

在相当意义上说,公务员只是一个服务性的职业,并不是享受型的岗位。“公仆”的职责定位和“奉献”的使命担当,注定了这个职业有苦、有累、有委屈。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义无反顾地坚守和承受。对于各级干部而言,需要懂得“干部辛苦一点,百姓才能幸福一点”的道理,也需要善于从服务群众中享受乐趣、获得幸福。

心态阳光才有工作干劲,观念转变才有幸福感受。时常将自己的幸福与群众的幸福“对表”,乃至幸福着群众的幸福,那么公务员的幸福观就会达至一个新的境界。

加速培育国内光伏市场

新闻背景:

6月4日,欧盟公布对中国光伏“双反”的初裁结果,决定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涉案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作为我国光伏产品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区,欧盟此举无疑让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雪上加霜。(新华网)

快评:

近年随着德国、意大利等国大幅降低光伏发电补贴标准,我国光伏产品出口严重受阻,国内市场份额迅速提高。2009年,国内光伏电池产品仅约2%安装在国内市场,而2012年达到了35%。光伏产品市场重心向国内市场转移是大势所趋。大力开拓国内市场,不仅是当前消化过剩产能、化解行业危机的迫切需要,更是保障我国能源供给、促进低碳发展的需求。

开拓国内光伏产品的应用,在政策上要更多地鼓励分布式太阳能发电,支持家庭和企业自发自用。集中式的太阳能发电站面临并网难、远距离输电成本高、损耗大等问题,对局部地区自然环境还会带来潜在危害。因此,在补贴等政策上,应当更多地鼓励家庭和企业“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模式,推广分布式发电,实现就近并网、降低环境风险。在日本,目前96%的光伏发电为分布式光伏系统所提供。国家电网此前出台的并网措施,为分布式太阳能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当前,还亟须完善光伏发电的补贴政策。目前,分布式发电个人用户大概需要20年左右才能收回投资成本。短期内,光伏发电投资仍然面临成本高、收益低的问题,我国虽不存在欧盟所指责的对光伏生产企业进行补贴的问题,但政策“空窗期”太长容易使相关企业和用户信心受挫,业界呼吁已久的以发电量为基础的度电补贴政策应当紧紧跟上。

光伏前景报告篇2

做个发电生意吧,你发电国家买。这种想象中的生意在位于北京顺义的一座地上三层外加半层阁楼的小别墅上变成了现实。

远远望去,这座别墅与邻居的房子并无区别。近距离观察,会发现凸起的屋顶上搭建了一些东西,顺着别墅屋顶向下看,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座房子前面的玻璃幕墙和别人家的颜色有所不同。

屋顶上搭建的便是太阳能电池板,而玻璃幕墙则已经布上了薄膜电池。这座别墅便是被众多媒体和光伏业内人士争相探望的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这座别墅的主人正是中国第一例家庭光伏电站成功申请建立者——任凯。

该屋顶作为光伏试验场,每天发电10千瓦时。安装成本市场价为每瓦10元,任凯实际安装价格为每瓦14元,共计4.2万元。“如果能得到每度电0.40.6元的补贴,像我家这样的小型电站回报周期一般为8年,投资回报率为9.3%,远高于银行利率。”任凯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

不过,任凯所说的补贴现在还没有变成现实。

并网瓶颈

业主任凯是个“光伏迷”。2008年,因看好光伏产业的前景,原本从事手机供应链管理工作的任凯转行进入了一家全球知名的光伏材料供应公司工作。彼时,光伏产业发展势如破竹,任凯虽然十分看好光伏的发展前景,但也对产业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中国拥有全球80%的产能,并曾经占据50%以上的国际市场,但国内市场的份额却不到全球市场的9%。对于出口的过度依赖,让身在外企的任凯十分忧虑。他认为,分布式光伏项目具有小型、灵活、自给自足等优点,在未来应该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2011年,任凯萌生了自己在光伏领域创业的想法。他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下购买了一些薄膜电池,计划把这些电池布置在自己的房子上,建造一个小型“发电厂”。任凯打印了申请报告,先后去了顺义电力公司和北京电力公司申请并网,但由于当时国家没有出台居民家庭分布式并网的政策,顺义电力公司和北京电力公司都拒绝批复并网申请。

遭到拒绝并没有浇灭任凯对家庭光伏电站并网申请的热情。他请求顺义电力公司提供相关科室的电话,以便随时了解咨询。也正是这一次沟通,使顺义电力公司成为任凯获取相关政策消息的有效途径。

并网获批

任凯的坚持终在一年多以后迎来转机。2012年10月的一天,任凯忽然从内部渠道了解到,他期待已久的光伏分布式并网即将有新的政策出台。10月24日上午,任凯以微博的形式率先预告:国家电网将召开新闻会,支持光伏分布式并网,简化手续,降低费用。

两天之后的10月26日,国家电网向社会了《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支持并将服务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工作的开展。《意见》中提到,分布式光伏发电分散接入低压配电网,允许富余电力上网,电网企业按国家政策全额收购富余电力;由分布式光伏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以及接入公共电网的接网工程全部由电网企业投资。

“允许富余电力上网”,这句话任凯已经等了一年多了。当天下午,任凯再次通过邮件向国家电网北京顺义电力公司提出并网申请。这一次顺义电力公司没有拒绝。第二天任凯接到电话,要求按照流程去营业厅领取申请表。

2012年11月5日,任凯前往顺义电力公司营业厅正式递交自家屋顶3kW分布式光伏屋顶发电并网申请,在营业厅他领到另一张《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申请表》。表上的十几个必填栏目里,“发电量意向消纳方式”这一栏让他有点犯难了。这一栏有三个选项分别是全部自用、全部上网和自发自用余量上网。自发自用肯定首先被排除,要并网肯定不是自发自用,而在剩余的两项中该如何选择。全部上网意味着,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可能意味着低价卖电给电网然后又高价从电网买电的局面。如果选择自发自用余量上网,光伏发电在白天,自家用电多在晚上。再三斟酌以后,任凯选择了全部上网。他认为,尽管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补贴政策还不明朗,但未来能够争取到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每度1元的光伏上网电价。任凯的选择也得到了顺义电力公司的支持。

在并网申请提交7天后的11月12日,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北京电力公司客服部领导到任凯家进行项目可研勘察,核查了电池板安装位置和功率、上传电表安装接入方案、逆变器性能等事项。

由于国内市场上没有销售三相输出的3kW小型逆变器,原计划使用3kW单相普通并网逆变器,改为APS昱能生产的微逆变器,最终技术人员通过线路负载计算,确认可以使用单相220V逆变器实现“全部上传”,逆变器问题解决。

2012年12月5日,任凯的并网申请正式获得批准。任凯顺利拿到了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的《接入系统报告》和项目接入确认单。从递交申请到批复共23个工作日。就在并网申请得到批准的同时,顺义电力公司告知任凯,项目接入费用为1.7万元包括2个电表、1个断路器等,费用均由他个人承担。1.7万元的接入费相对于造价仅3万元的电站主体,无疑是十分惊人的。

按照国家电网《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6MW以下光伏分布式电站项目均应当免费接入电网。电网公司在受理、制订接入电网方案、并网调试全过程服务上完全免费。任凯认为,按照文件精神,项目接入公共电网的部分也由电网埋单,用户仅需自己投资光伏发电设备以及自用部分少量电缆线路投入。对此,顺义电力公司解释是“接入工程以及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部分由电网企业投资建设”,“接入用户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项目业主投资”。

新增1.7万元的投资,意味着电站投资回报期将延长5年,而对于政策的不同解读,让任凯十分困惑。而就在他发微博并求助业界共同解读政策之际,两天后的12月12日,事情出现了转机。北京电力公司和顺义电力公司客服部及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冒雪赶到北京远郊顺义北小营的任凯家中,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之前顺义电力公司提到的1.7万元系统接入费并非全部出自任凯,其中包括上传电能表在内的大部分投资都将由电力公司负担。对于这两种大相径庭的解释,任凯猜测可能是政策出台突然,基层工作人员理解角度不同所致。

北京电力公司安排了专门的项目经理负责与任凯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对接。12月26日,顺义电力公司在任凯家安装了北京市第一块私人并网上传电能表。而此时光伏电站组建安装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邻居突然不同意任凯占用他家屋顶,小区物业也以防漏水为由要求他不得在房顶打孔安装。迫于压力,任凯重新调整计划,将原来安装12块薄膜电池的设计方案在保持3kW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改为6块240W多晶硅电池组件。英利太阳能公司在了解任凯的情况后,提出赞助全部晶硅电池。

2013年新年后的11天,任凯的光伏电站建设完工并向顺义电力公司递交了《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验收和调试申请》,等待验收工程正式并网。

1月16日任凯被通知与北京电力公司签署《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低压发用电合同》。合同中载明电费半年结算一次,须由任凯开具增值税发票后由北京电力公司划拨至指定工行结算帐号。在这份合同中,任凯最关注的上网电价却只能按照每度电0.4元的脱硫煤电价格结算。这与他之前预期的每度电1元的上网电价相差甚远。

随后的几天里,顺义电力公司先后对项目的系统原理、逆变器孤岛保护等方面提出一些问题。任凯按照对方要求,先后更换微断开关和增加欠压脱扣开关,进行了防孤岛和失压跳闸试验。

1月25日,任凯家三层小别墅挤满了前来采访的国内外媒体记者和光伏业界人士,这一天他的家庭光伏电站成功并网。

补贴难题

不过,任凯并没有到可以开怀大笑的时候。

任凯的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顺利并网,但国家电网告知如果想拿到每度电1元的光伏上网电价只能获得北京市发改委的项目核准。

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居民每月日常缴纳给电网的电费均包含每度电8厘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国内并网的大型光伏电站都能够享受每度电1元的补贴电价。

任凯的3kW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成本为3万元,每天发电量大约10度。如果按照国家目前每度电1元的光伏上网电价,需8年时间收回成本。而如果按照国家电网给定的结算电价,收回成本要18年,

任凯认为,北京市发改委曾出台的《不使用政府投资的能源类投资项目核准(申请材料目录)》是针对法人投资的大型能源类投资项目,自己作为普通居民在屋顶建立分布式光伏电站,既不是法人,也不影响城市规划、土地使用与环境,应当不需要发改委核准。如果需要核准,按照该申请材料目录要求,需要提交由具备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一式5份,此外还需要城市规划、环境评价、土地等审批报告。单是申请报告一套就需要20万元,报告全部办下来,保守估计50万元以上。而他家的3kW分布式光伏电站总投资才3万元。“一个自家的3kW小项目,发出来一样的电,申请国家规定的1元/度补贴竟然要通过发改委的项目核准(即电站的可研申请),简直匪夷所思。”任凯说。

“我的目标就是要争取1元/度的光伏上网电价。这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利益,而且也是身后广大潜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后用户‘产电者’的利益。”任凯告诉记者。

任凯坚信项目核准不是针对他这样的工程,于是携带了所有能带的资料去北京市发改委递交核准申请。对方的回复是,目前的电站核准政策只针对法人,自然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能否审批和享受1元电价没有相关政策支持。

“发改委的核准政策应该和国网的并网新政相配套,将6兆瓦以下分布式光伏项目改为备案制。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规划,到2015年,中国分布式光伏装机将达到10吉瓦。如每个项目为500千瓦,大约就是2万个项目;如果大部分为3千瓦左右的居民屋顶光伏,需要核准的项目将超过百万,如此大量的核准工作,发改委根本无法应对。”任凯说。

目前,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有关领导处得到的最新消息是,自然人项目是否审批以及享受电价补贴仍无相关文件支持。

不过一线曙光已经展现。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正在制定相关政策,未来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达到电网并网要求后只需要到能源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即可拿到相应补贴。

而就在2月27日国家电网召开“促进分布式电源并网新闻会”,向社会《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这是国家电网继《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后,出台的积极促进光伏、风电、天然气等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又一举措。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并网投产的分布式电源1.56万个,装机容量3436万千瓦,其中分布式水电2376万千瓦,位列世界第一。

光伏前景报告篇3

曙光加速向信息服务转型

本报讯 近日,曙光公司正式入驻北京上地中关村软件园。据悉,曙光新办公大楼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总投资2.2亿元。曙光公司总裁历军表示,曙光研发总部基地的建成将推动北京市高性能计算机的产业发展,形成国内高性能计算机产业聚集区,为北京市的科技和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曙光将持续加大在北京的投资,位于海淀永丰基地的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也即将开工建设。

PayPal公布外贸电商扶持计划

本报讯 PayPal近日宣布为中小外贸电商推出两项业务扶持和促进计划,名为“蛟龙出海”和“龙腾四海”,主要为中国中小企业商户提供如“零成本建站”等一系列优惠咨询服务。据PayPal内部数据显示,如果拥有独立外贸零售网店并集成PayPal,商家即可能达到比信用卡支付平均高出23%的转化率,获得平均14%的销售增长,同时其产品可信度、投资回报率和业务稳定性也可能会有所提高。

科大讯飞新一代“语音云”

本报讯 近日,以“语音点亮生活”为主题的科大讯飞新一代“语音云”暨语音开发者大会在京举行。据了解,新一代“语音云”在已有语音合成、语音搜索、语音听写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自然语言理解、个性化语音合成、声纹识别等新能力。此次大会还了“讯飞语点”应用,通过“讯飞语点”用户可用语音实现与手机的交互,使用语音进行电话拨号,发短信,上网,设置提醒,导航,查询火车航班等。

凯捷宣布中国区新管理团队

本报讯 凯捷近日宣布中国区最新人事变动,任命原担任凯捷中国应用系统服务首席执行官的余煌超担任凯捷中国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而之前担任此职位6年的陈波宣布离职,但仍将以顾问的身份继续与凯捷合作直至今年年底。凯捷集团执行委员会委员及公司副总裁Aymar de Lencquesaing 也将担任凯捷中国区管理委员会主席。

微信用户突破一亿

本报讯 3月29日,腾讯官方证实微信用户数量突破一亿。据介绍,微信的发展经过了三个过程:第一平台化,通过打通QQ、邮箱、手机通讯录、微博等产品,帮助用户整合和管理关系链;第二社交多维化,打造并管理多维的熟人与陌生人并存的社交关系圈;第三是创新生活方式,功能包括语音对讲、LBS交友、动感表情等。

北森iTalent获VeriSign SSL认证

本报讯 日前,北森的核心产品iTalent获得了数字证书颁发机构威瑞信(VeriSign) 的安全认证。据了解,依靠SSL技术建立起的信息传输通道,北森可以最大限度确保用户数据在云中的传输安全。北森总裁王朝晖表示:“北森的大部分客户如银行、中粮集团等都对安全性要求较高,为确保涉及企业内部人才信息的数据不泄露,北森的主要通过服务器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租户隔离等方式保证数据安全。”

市 场

宏图三胞-英特尔全景体验店开业

本报讯 英特尔与宏图三胞近日联合宣布,首家个人计算全景体验店正式开业。双方还共同宣布,到2012年底,将共同开设20家英特尔全景体验店。

据了解,2012年英特尔致力于打造全方位体验式营销模式,此次与宏图三胞联合建立的全景体验店,是以用户使用模式、应用场景为主导,如影音娱乐体验区、内容创建体验区、超极本体验区和日常应用体验区等。

全球IT支出将增长2.5%

本报讯 据Gartner最新展望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IT支出预计将达到3.7万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2.5%。目前Gartner已下调了之前预测的3.7%的增长。Gartner分析师表示,较低的增长率主要是由美元走强造成的,而不是实际支出下降。据了解,近期美元兑其他国家货币升值已导致增长率放缓,但如果按照不变的美元汇率计算,2012年全球IT支出将增长5.2%,高于之前所做的4.6%的增长预测。

艾伏锐发力中国移动互联市场

本报讯 近日,俄罗斯移动互联网公司艾伏锐(i-Free)在北京设立的中国区分公司艾伏锐(北京)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举办了“2012艾伏锐首届渠道会”,同时宣布将加大力度开拓中国市场。据悉,i-Free在2007年就开始布局中国市场,与中国移动游戏基地、91平台等都有密切合作。艾伏锐(中国)总经理王金星称,2012年,i-Free将整合优质资源,与各渠道展开深度合作,给中国用户带来更多精品内容。

中国电子阅读器出货量将达150万台

本报讯 根据IDC 2011年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最新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总出货量达到32.1万台,和2010年第四季度相比增长7.1%,和2011年第三季度相比则增长2.5%。IDC中国个人系统研究部高级研究经理王吉平说:“IDC预计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2012年度出货量有望达到150万台,和2011年比较增长24.5%,销售额将近2.3亿美元。到2016年,这一市场总出货量有望达到281万台,同时销售额将突破3.1亿美元。”

理光全球同步推出新理念

光伏前景报告篇4

光伏发电前景远大,已毋庸置疑。2010年,在这被称为光伏行业“最赚钱的一年”里,几乎所有的光伏企业都赚得盆满钵满。

2012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仍在继续,来自欧洲的“反倾销”危机接踵而来。

当下,“生死存亡”成了中国光伏企业老总和员工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语。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此时的中国光伏企业是延续国际市场的繁荣,还是在国内市场走向灭亡?答案不得而知。但是,尽快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光伏企业已迫在眉睫

目前,中国光伏企业的生存环境用“水深火热”来形容并不过分。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使得依靠出口过活的中国光伏企业出口不畅,加上一系列原因导致的国内市场动力不足,其生活早已有些捉襟见肘。而世界似乎并不能体会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不容易,2012年7月24日,德国SolarWorld等多家光伏电池组件企业正式向欧盟委员会提起对华光伏的“反倾销”调查申请。如果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案获得通过,这“一纸诉状”将把中国的光伏企业推进发展的寒冬。

缘由:利己出发的结果

其实,中国光伏企业对德国SolarWorld并不陌生。2011年10月19日,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成功在美国提起针对中国75家相关企业的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当天,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即对“双反”调查正式立案。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宣布了“双反”调查初裁结果: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高达31.14%~249.96%的反倾销税。终裁结果将于今年年底前公布。

对于美国“双反”的原因,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分析师谢晨曾表示:“除了国际关系、国内政治等因素外,实在是因为太阳能发电太重要了,它很可能是引领下一次科技革命的突破口,美国的‘双反’行动显然存在压制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意图。”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亦表示:“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从经济角度来说,是舍本伤人,但他们有着国内政治因素、转移国内矛盾因素、国际关系因素以及压制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我们没必要跟他们搞对抗,否则反而落入他们的圈套。”

这一次,德国SolarWorld等企业以业绩连年下滑为由,向欧盟委员会提起了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调查的申请。目前,这一提议得到了德国政府的支持。据了解,近两年来,欧盟本土的光伏组件商处在行业低谷中,经营惨淡。其中德国第一大厂Q-Cells公司在今年4月申请破产倒闭,而更多的中小企业也出现了倒闭潮,而当地的企业也开始把责任归结为中国廉价商品的冲击所致。“中国给予光伏企业以金融支持,价格战导致很多德国光伏企业陷入艰难求生状态。为了保持能源低价和挽救德国就业,反倾销程序或是确保公平的途径之一。”德国环境部长Peter Altmaier在接受德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

但是,这显然不是德国支持提议的唯一原因。晶澳太阳能一位人士说,美国在“双反”调查的初裁中对中国企业成功征收的高税更是刺激了欧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除了组织律师团应对之外,并无任何反制措施。这也让欧盟认为,中国光伏行业是个软柿子,毫无还手之力。

除了挽救国内陷入低谷的光伏产业外,德国支持“双反”立案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压制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英利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其他国家在光伏领域十几年走的路,这引起了一些国家的不满。

进程:立案门槛高于美国

何为反倾销?按照倾销的定义,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就会被认为存在倾销。正常价格通常是指在一般贸易条件下,出口国国内同类产品的可比销售价格。如果该国产品的国内价格受到控制,往往以第三国同类产品出口价格来确认正常价格。例如,在美国实施针对我国光伏的“双反”调查时,就是以第三国——泰国光伏产品的出口价格来确认正常价格的。

谈及此次的“双反”事件,曾过包括欧盟、美国、南非、印度和中国在内的60余起反倾销案件的上海锦天城(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傅东辉告诉记者,从提起申请到立案后调查,需要经历几个过程:首先是申诉。申诉得到通过也需要满足五大条件:有特定的产品(多晶硅)、确定进口国国内是否拥有相关产业(德国拥有光伏产业)、拥有倾销证据(该证据为初步证据,可以不全面,两张报价单就可以说明,即企业在本国销售的报价单和在出口国的报价单)、造成国内产业的损害(表现为产品库存、价格下降、利润降低等)、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不存在主要或是次要的因果关系之分)。其次,在接受申诉后的45天“窗口期”内,调查机关进行初步调查。在调查中,欧盟相关调查机构可以在不通知被告方的情况下,进行初步调查,这是与美国的“双反”立案最大的不同。调查期间,相关机构若发现申诉方提供的证据不足,将会把申诉打回。申诉方可选择补充材料,也可选择放弃申诉。再次,如果立案,案件将进入不超过15个月的调查期,并且终裁结果也将公布。

该律师告诉记者,由于8月份是欧委会的休假时间,目前,调查的程序可能已经进行完,这也意味着是否立案已有结果。

障碍: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此前,在与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双反”的对垒中,中国企业输在了没有“市场经济地位”这块牌子。

2012年5月24日,在上海召开的“应对美国电池产品‘双反’调查”新闻会上,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称,中国之所以被美裁定高额倾销税,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于是以“第三国”作生产成本参照,而美国选择的对象是泰国。

而相关数据显示,泰国的晶硅电池产能只是兆瓦级别(1兆瓦=1000千瓦),中国的电池产能是20吉瓦(1吉瓦=1000兆瓦)以上,规模相差巨大,没有任何可比性。

光伏前景报告篇5

从股价涨跌来看,光伏企业已经很难再享受到华尔街当年对无锡尚德的大力热捧,一些光伏行业的投资者已经逐渐开始调整了进入策略。

12月21日,就是在南通林洋登陆纳市的第二天,无锡源畅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美国CMI公司、华基光电能源有限公司(香港)签订了合作协议,一个投资总额达5亿美元、年产100兆瓦的非晶硅光电项目将落户无锡。

同为光伏,但却不同于之前的光伏。之前尚德在内的多数企业采取的单晶硅、多晶硅光电技术,原料是高纯度的晶硅,而非晶硅光电技术的主要原料却是玻璃。

尽管存在转换率不高的问题,非晶硅光伏的前景难料,但在原料瓶颈短期难以克服的情况下,新的进入者另辟蹊径却预示着竞争日趋激烈的光伏产业开始了新的变化。

而更大的悬念也许是,谁来导演“江苏光伏五虎”的竞合大戏?所有这些上市或正酝酿上市的光伏企业背后,都有不可小视的VC(风险投资)或PE(私募股权投资)力量,在资本意志的推动下,在对赌压力的逼迫下,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光伏行业将引来类似分众合并聚众、国美并购永乐般的大手笔整合。

光伏企业上市潮

2006年12月20日,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简称“常州天合”)董事长高纪凡在纽交所敲响开市钟,常州天合的主承销商是美林、COWEN&CO以及CLSA GLOBAL EMG MKTS,上市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收购原材料、完成工厂建设和一般管理用途。

第二天,光伏设备制造商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江苏林洋”)也在纳斯达克正式发行120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ADS),每股售价12.5美元,将融资1.5亿美元,高盛亚洲和CIBC WORLD MARKETS担任此次IPO的承销商。

在尚德神话的刺激下,光伏产业受到了风险投资商和私募股权基金的青睐。在此之前,天合光能曾私募40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麦顿、美林证券以及GOOD ENERGIES INVEST-MENTS。

而在2006年6月和8月,林洋新能源先后两次私募共获得来自花旗银行、联想弘毅、联想投资等机构的5300万美元投资。而这也是联想控股旗下两家投资公司―――弘毅投资和联想投资首例推向纳斯达克的上市项目。

在尚德之后,在海外进行融资的中国光伏企业已达5家,此前,浙江昱辉阳光能源公司、江苏苏州CSI阿特斯太阳能,分别在伦敦证券交易所AIM市场融资5000万美元和纳斯达克交易所IPO融资1.15亿美元。

而这个数字的取得,还是在中国提高海外挂牌审核门槛的情况下出现的。2006年8月8日,由商务部主导,六部委共同签发及公布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新规定将令中国企业以红筹形式赴海外的审批程序更为繁复、时间更长。“如果不是这样,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将会更多”。银河证券研究中心的一位人士表示。

据记者了解,目前正在筹备海外上市的企业还有多家。同在江苏的南京中电光伏已经完成了多轮私募,目前已经确定雷曼兄弟为上市保荐人,顺利的话将在2007年完成海外上市。此外,而地处河北的天威英利此前已经完成了工商变更,海外上市箭在弦上。而江西赛维LDK也已经完成了两轮私募,海外上市计划同样也在实施中。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海外上市的光伏概念企业将接近10家,中国的光伏军团已然形成。

光伏潮背后:快鱼吃慢鱼

无锡尚德巨大财富效应成为所有光伏企业前进的原动力,每一个光伏企业都想复制尚德的财富神话,但他们能否成功?

从股价涨幅来看,答案也许现在看并不乐观,上市至今,除在首日有一定涨幅之后,常州天合的股价一直在发行价左右徘徊,而江苏林洋的股价甚至一度跌破发行价。

股价的短时间的涨跌也许并不能说明世道的变迁,但困扰光伏企业的“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的问题却一直存在着,甚至由于未来竞争的加剧,对原料和市场的争夺将使得这些问题反而会进一步激化。

一家注资光伏企业的VC人士表示,光伏企业的“扎推”上市也许很好理解,因为只有“快”,才是目前光伏企业生存的唯一选择。

“对光伏企业来说,尽多、尽快融资是第一步,紧接着的是扩大产能、购买硅原料。”一位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比如无锡尚德,在上市之后,就进行对日本MSK的收购以及签订了与MEMC多晶硅的供应合同,从而开辟了日本市场和稳住了原材料供应。”

此次上市的两家光伏企业的募集资金用途如出一辙,这也证明了上述判断的准确性。

据悉,天合光能募集资金将用于收购原材料、完成工厂建设和一般管理用途,而林洋新能源此次IPO共将筹得1.5亿美元,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购买和预付原材料,提高产能、研发投入及战略收购。

显而易见,购买原材料与扩大产能成为光伏企业最迫切的需求。

在目前光伏产业的成本构成上而言,70%的成本是硅料,而在技术水平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哪一家企业能否得到更多、更便宜、更稳定的硅料,就成为未来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然而当这些企业完成IPO,将募集到资金投入到产能扩张和原料采购中后,只会导致上游硅原料的进一步紧张。数据可以简单说明硅原料到底有多么紧张:2002年,1公斤多晶硅的价格是23美元左右,2005年的这一价格是66美元,而到现在,多晶硅的价格超过了200美元,而且常常还是有价无市。

新进入者的战略

目前来看,硅料的上涨也许严重,但并非难以承受,毕竟光伏行业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不菲的利润空间来吸收原料上涨的冲击。

然而对于光伏产业的新进入者而言,好时代已经过去。在没有充足的资金和稳定的供应渠道的前提下,光伏行业的生存是艰难的。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新进入者只能另辟蹊径,无锡源畅的非晶硅光伏项目就是其中一例。

无锡源畅的技术提供方是香港上市企业华基光电能源。华基光电能源原称御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006年1月, 完成收购美国光电能源公司TERRA SOLAR 51%权益,并于4月完成改名“华基光电”。

TERRA SOLAR团队是全球光电薄膜产业的先驱,擅长于将光电薄膜技术量产化及商业化,其创办人早在1982年承建全球第一间量产化之光电薄膜厂。

目前华基光电已经制造出新一代非晶硅薄膜“华基玻璃电砖”生产设备。此次,无锡源畅和美国CMI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各持有股份65%和35%,共同从华基光电手中购买一条全自动化的非晶硅生产线,这也是国内第一条非晶硅生产线。

项目将计划安装31条生产线,可生产光电155兆瓦,投资总额达5亿美元,据了解,华基光电的第一条生产线将于2007年2月份交付使用,3月份全面投产,其他的将在一年内陆续完成建设。其产品全部外销,订单全部由华基光电消化,年产值可达4.5亿美元。

华基光电的人士介绍,非晶硅对光的吸收性,比晶硅强约500倍,只要在玻璃等基板上形成厚度约1微米左右的非晶硅薄膜,就可以把光的能量有效吸收。单以建材功能而言,不仅可节省大量材料成本,也可制作大面积、专供建筑使用的透明玻璃光电砖。

最重要的是,“非晶硅的原料不是硅,而是玻璃,这将有效避免光伏行业原料价格高涨的困扰。” 无锡源畅的董事长仰翱说。

然而,一些光伏行业的人士对非晶硅的前景也持有谨慎态度。

一位光伏企业的负责技术的副总裁对记者表示:“非晶硅的问题主要是转换率,它的转换率要比多晶硅低很多,批量生产的转换率一般在5%左右,而成熟的多晶硅生产一般可以保持在15%之上的转换率。”

上游突破

对于光伏行业,尽管非晶硅技术能够规避硅料上涨的成本困扰,但是同已发展数十年多晶硅、单晶硅光伏技术相比,无论产业成熟度或人才储备,都存在着短期内难以弥补的瓶颈。

更多的光伏产业的新进入者开始选择在光伏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突破。

2006年9月底,大全集团(原江苏长江电气集团)酝酿一年多的多晶硅项目正式召开开工会。据了解,大全集团的这一项目,投产地在重庆万州工业园,预计总投资5亿美元、年产多晶硅6000吨。

“我们这一项目是目前国内开工建设的最大多晶硅项目”,大全集团多晶硅项目部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国内确实有很多号称千吨级的多晶硅项目,但有的只是有初步意向。”

事实上,大全集团并非第一家与万州接触的企业。最早来到的是江苏无锡尚德集团。这个位于四川万州的项目缘何吸引了这么多人的注意?原因就在于万州项目建成以后将缓解国内光伏企业对硅原料的饥渴。

连新进入者大全集团都选择了从上游突破,那些已经上市或初具规模的光伏电池制造企业更是如困兽般努力突破上下游产业链的困扰。光伏行业的“两头在外”(原料和市场)已经是老调重弹,但却并不是一个过时的问题,而是所有光伏企业的现实威胁。这也就是万州项目引来光伏行业十余家企业关注的原因所在。

万州目前已经拥有成规模的氯碱化工基地,而且有丰富的水资源,以及邻县云阳埋藏着高质量的硅矿,这些都是生产光伏原料晶硅的不可缺少的条件。硅矿自不必说,而氯碱提纯是从硅矿到高精度硅的不可缺少的流程,这一过程中也会使用大量的水。也正由于此,万州项目引得了十余家企业青睐。

“在技术方面,我们有相当的优势,”大全集团董事长徐广福说,“集团在与德国西门子、瑞士ABB等知名公司的合作中,已赢得了良好口碑与人脉。”据介绍,大全集团不惜斥亿重金,从世界知名厂商欧洲多晶硅工程有限公司引进国际一流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可同时生产太阳能级和电子级多晶硅,能耗和成本都较低。

“大全集团将光伏产业视为公司未来的支柱和主营业务,”大全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在多晶硅项目达产后,集团还将进一步延伸多晶硅产业链。

据介绍,根据太阳能产业链的延展性,每1000吨多晶硅可以支撑1.68亿美元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组件的销售。该项目达产后,大全集团将投资2500万美元生产下游产品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组件,预计2010年整个产业链的销售达8.7亿美元,整个项目6000吨建成后将形成17亿-18亿美元的销售额。

收购潮渐起

在打通上游的同时,横向的并购也已拉开。

2006年8月,无锡尚德与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模组厂日本MSK签订两阶段的购并合约,企图以MSK的品牌扩大模组市场版图, 第一步预计将在第三季度完成,以1.07亿美元现金收购三分之二股份,交易剩余部分将根据MSK的收入在第二步支付,预计第二步将在2007年底以前完成。

MSK是日本最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之一,在建立与建筑一体的太阳能设施方面名列前茅,其服务包括建立系统前的研究到建立系统后的维护。该公司目前大约有260名员工,长野工厂的生产能力在一亿瓦左右。

尚德董事长施正荣表示:“日本不仅是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单一市场,也是外国企业最难进入的市场之一。我们预计这一收购将使尚德能利用MSK覆盖日本的销售和营销平台,提高我们在这一重要市场的份额。”日本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太阳能电池和模块产量2005年增长了48%。

尚德在第二步将根据MSK完成收入目标的能力决定是收购全部剩余股份还是收购大部分剩余股份。如果收购全部剩余股份,第二步预计将采用5300万美元到1.93亿美元的尚德股票进行收购,第一步收购将采用一年期贷款提供资金。

尚德的这笔跨国大收购是典型的横向整合,而对尚德最为迫切的也许还是行业上下游间的垂直整合。在国外的发威,并不能掩饰尚德在国内并购的无奈。

在上市之后,尚德试图左右突围,从河南到四川,施正荣都在试图为规模越来越大的生产线寻找到一条长期、稳定、经济的原料供应通道。

但尚德这一路走来,至少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并没有产生可以让压力舒缓的斩获。先是在洛阳的多晶硅项目上败于神秘的一家香港企业,接着在四川新光硅业项目上,被河北天威横刀夺爱,甚至在万州项目上也不敌光伏新兵大全集团。

也许是无奈,也许是尚德“老大”的身份,让施正荣有了规范光伏行业发展的冲动。在2006年中,尚德牵头给无锡市政府、江苏省政府和行业协会提交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主旨就是呼吁政府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能够规范光伏行业的发展,避免行业内的恶性竞争。

尚德此言并非完全一己私利。的确,即使那些已经在目前看来“暴利”般的光伏上游原料产业也酝酿着极大的风险。

“10年以后,生产晶体硅原料企业的毛利率将会恢复到2003年以前。”招商证券汪刘胜说,“由于整个投产需两年,完全达产需要5年,当目前计划进入该环节的公司投产时,国际大厂家的产能已经开始或完全释放,太阳能级晶体硅产品的毛利率会自然下降。”

即使已经进入上游的企业也表明了自己的担心。新光硅业科技公司总经理陈绍章说,多晶硅项目前景很好,但同时也是技术与资金密集的高危行业。中国多晶硅产业基础差,底子薄,如果出现遍地开花、重复建设的局面,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将极为不利。

资本意志

产能过剩,或者恶性竞争对于所有行业来说,都是一件让人困扰的事情,但是对于光伏行业而言,这些问题存在,但却似乎不足为虑。原因就在于光伏行业背后是一个由资本和市场意志推动的市场,它的过剩和竞争,和所有由政府撮合而造成的过剩和竞争的行业都有所不同。

曾经为多家光伏企业担任保荐人的雷曼兄弟的一位人士一语道破:“市场和产业本身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如果实在不行,还有资本意志进行调节和整合。”

在所有的这些光伏企业中,特别是已经上市的企业中,比创业者更能引起人们思考的是背后曾经而且仍然产生强大推动力量的投行力量,他们是VC和PE,他们在光伏行业尚未产生魔力之前,在所有银行谨慎惜贷的情况下,敢于拿出真金白银给曾经一穷二白的光伏创业者。

当然,投行的付出获得了回报,甚至可以说暴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创业团队要求苛刻,而且大多数都签订了对赌协议,这些对赌协议对于创业者来说,不亚于奔马背后的皮鞭。

光伏产业背后巨大资本力量会让光伏行业长期陷于恶性竞争吗?也许创业者对于产业的主导权有饥渴的欲望,但是资本却是现实的,他们在情况成熟时,必然会推动产业的整合。

2006年的两起并购让人们意识到投行这种力量的强大。

2006年7月25日,中国家电连锁业的龙头国美电器(0493.HK)收购排名第三的永乐电器(0503.HK)一案尘埃落定,最终国美以52.68亿港元的代价吞并永乐,成为中国家电连锁业最大的收购案。

陈晓为何选择了退出?真正困顿他的是永乐和摩根的对赌协议,这份外资股东与永乐管理层签订的所谓“对赌协议”,对永乐可谓脖子上的镣铐:永乐要想获得股权奖励,3年内其净利润必须达到7.5亿元――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在过去的4年中永乐的利润总和仅6.77亿元。即使是行业老大的国美,2005年上半年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后的净利润只微幅增加4.5%。

无论如何,永乐把自己拽上了这趟不得不和资本搏击的战车,其结局要么是借力登上中国家电渠道的霸主地位,要么是被资本所抛弃进而退出主渠道。

关键时刻,投资永乐的摩根持续发出看空永乐的信号,以促成永乐与国美的合并。在此之前,陈晓试图“围魏救赵”并购大中来提升自身的业绩,但老到的摩根却以抛售股票打压股价的方式影响着二者的合作。

紧接着,摩根和花旗银行发表研究报告调低对永乐的市场预期。报告称,中国永乐收购大中电器,“永乐的成本增加,调低今明两年盈利预测25%-27%。”

在外有业绩压力,内有资方压制的情况下,陈晓不得不面对着被国美吞并的结局。

更早一些时候,中国最大的两家户外视频广告运营商――分众传媒与聚众传媒,2006年1月9日签订合并协议。

而这起合并案的第三个主角是著名的美国投行凯雷。事实上,正是在凯雷董事总经理祖文萃的牵头下,江南春和虞锋在凯雷香港办事处碰面。“这是我们的首次见面。”江南春表示,沟通后发觉两人对市场的看法很一致,于是就顺利走向了合并。

对于以上两起收购所引起的关于“谁并购谁”的争论,易凯资本的王冉说,任何一个并购交易中都有收购方和被收购方,任何一个并购交易中也都可能有赢家和输家。但是正如收购方不一定就是赢家,被收购方也不一定就是输家。“老公娶了老婆,麻烦您告诉我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并购潮猜想

细心观察光伏企业背后的投行,甚至会发现同一家投行投资了多家光伏企业。比如投资无锡尚德的普凯基金投资还投资了南京中电光伏,投资苏州CSI阿特斯的集富亚洲基金还投资了位于江西新余的赛维LDK光伏。而高盛不仅投资了尚德,也担任了江苏林洋的承销商。

同一家投行的力量位于背后,加大了这些光伏企业合并的可能性。

抛却投行的力量,这些光伏企业还有着极强的互补性。比如南京中电的光伏转换效率以及生产线水平都可以与尚德形成互补,以弥补尚德大量订单所造成的产能不足。此外,如赛维LDK是一家光伏切片企业,可以为光伏电池制造企业提供稳定的晶硅切片。而已经拿下万州项目的大全集团,对于众多光伏电池制造企业的互补性更是不言而喻。

在资本和产业之外,这些光伏企业都有相似的背景,特别表现在地缘和人缘上面。

江苏扬中是一个神奇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光伏产业而言,无论是新首富施正荣还是南京中电、大全集团,都与这个地方有莫大的渊源,施正荣是扬中人,而南京中电的投资者中电集团也起家于这里,它和大全集团一样,目前在扬中也有规模甚大的生产基地。

而且,目前在光伏行业中,企业核心领导层来自扬中的更是不胜枚举。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在距离尚德几百公里之外的江西赛维LDK,它的董事副总裁朱良保也是扬中人。在人缘上,一个同样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南京中电的技术领袖赵建华是施正荣的同门师兄弟,赵建华曾经担任过新南威尔士大学硅太阳电池及硅发光实验室副主任,而施正荣则曾在该实验室工作。

从创业经历来看,这些光伏企业都具有相类似的文化,比如主要的创业团队成员都拥有多年的海外留学或工作背景,这些光伏企业都历史不长,企业内部的利益相对比较单纯或清晰。这些光伏企业在创业初期都有投行力量的参与,投行在其中具有很强的话语权,光伏企业也对投行的意志和操作逻辑有充分的理解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并购最大的困难不是并购本身,而是随后的整合,最为棘手的就是企业文化的整合。这个问题对这些文化相似,地缘、人缘互通的光伏企业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因为也许从一诞生开始,这些光伏企业就为可能的企业文化摩擦孕育了剂。

从大的趋势而言,光伏行业的周期轮回,严重影响到未上市光伏企业的IPO效果,与其在上市路上苦苦挣扎跋涉,不如大家一起合并,在保证彼此利益的前提下,共同做强做大,宛如聚众在纳斯达克上市无果之后,与分众合并一样。

光伏前景报告篇6

尚德的危机公关做得不赖,在破产传言兴起后的两周内,施正荣不但搬来了无锡市副市长谈学明为尚德擂鼓助威,还不远万里从美国赶来公开回应破产一事,最后又用“不能光看经营层面的状况”来解释并不好看的财务报表。

公众质疑很快就会随着新的舆论焦点而逐渐淡去,但摆在施正荣面前的却是一个日渐疮痍的尚德,一并还有2011年下半年这个光伏产业“寒冷的冬天”。在尚德最新公布的财务报告“第二季度净亏损2.595亿美元”中,事态已有所显现,显然“光伏大佬”的这个冬天并不好过。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际上,尚德在“世界第一”的盛名之下早已深陷内忧外患。

囤积多晶硅是第一大内忧。2008年尚德曾经高位囤积多晶硅,然而随后多晶硅的价格一度从300多美元/公斤一度下跌至100美元/公斤以下,由于囤积过度,尚德损失巨大。

为避免此类损失,随后尚德公司宣布,将在中国并购硅片企业,以获取25%~50%的硅片自给自足。但这一行为饱受诟病,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形势不好的时候做产业链是完全没有优势的,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在外面买硅片会比自己做硅片更便宜,因为价格成本比自己生产的要低很多。”

有消息称,近期尚德电力又有一个大手笔的投资――山西长治一个3万吨的多晶硅项目,然而,这笔高达110亿元的投资仍然不被看好。有专家表示,此前不深耕,如今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去投资上游企业,反而会进一步加剧尚德电力资金链的压力。不合时机的产业链扩张成为尚德的第二大忧患。

内忧无法排解,外患频频袭来。惨淡的财务情况使尚德从资本市场融资的希望变得渺茫,公司暂缓资金压力最大的可能还是通过新增银行贷款方式。然而身处江浙腹地,温州工厂倒闭潮带来的银行坏账风险增加的大环境又让银行贷款的这条路充满了不确定因素。

除此之外,尚德无法逃避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这个行业大背景。

光伏前景报告篇7

利润?高利润?绝对的高利润?

我们都这么评价苹果公司在国内旋起的iPhone、ipad潮。你可知,iPhone4利润率高达60% ,但作为重要组装环节的富士康,却最不值钱。

我们深知,企业形成高利润的几种模式:垄断行业、高科技含量、品牌知名度、资源占有、人才资源等。高利润主要来源于创新所带来的优势,是否具有把握机会所要求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

那么,时下最盛行的战略新兴产业的样态又该是如何?

新兴产业利润3%~70%

3月间,国家发改委数据,2010年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销售利润率达5.41%,也创下7年来新高。发改委表示,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等数据已逐渐回归至金融危机前正常年份的增长水平。

发改委披露,去年1-11月,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66551.19亿元,利润达到3597.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69%和43.95%。其中,软件业全年收入达到约1.33万亿,同比增长31.3%;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7.07%。“

在新兴产业的典型产业样态里,近年来大家耳熟能详的恐怕要数LED、电动汽车、风能和光伏产业了。

数据显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产业,LED产品,在几年前利润率可达到100%,虽然近年利润率降下来了,但也还能保持20%~30%的利润率。

而电动汽车,虽然一年来工信部只补贴了50亿元中的1亿,可谓九牛一毛,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个行业的高利润空间。

据了解,每一部电动汽车有大约200-300公斤重的锂电池,这些锂电池需要60公斤的磷酸铁锂,年产100万辆电动汽车每年就需要6万吨磷酸铁锂。但是,目前全球可查的产能是1500吨,潜在的供需缺口非常大,导致磷酸铁锂的利润率高达70%。相比之下,普通新能源汽车只有20%左右的利润率,动力电池利润率达到30%到40%,电池材料利润率是最高的,正极材料目前是整个锂电池产业链发展的核心。

最值得提到的恐怕还是风电,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是惊人的。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典型的一支,从2008年开始迄今,风电整机千瓦招标价基本以每年1000元的速度下降,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3%-4%,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那些无市场、无技术、无资本优势的三无风机企业,被整合的命运将不可避免。

光伏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该产业去年全球市场有500亿美元。在市场的刺激下,去年中国光伏产业飞速发展。对于整个产业链而言,光伏产业之前的高利润率一直备受社会“诟病”。说来说去,我们不仅要问:我们的光伏产业利润又该是怎样一番情势?

加州研究机构iSuppli的报告显示,2008年,光伏产业的利润率高达40%,而2009年大部分公司利润率为零。

2010年,权威市场研究机构英国IMSresearch的报告显示,是年第三季度,尚德电力(STP.NYSE)问鼎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冠军宝座,其超越的是薄膜电池霸主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但是仔细分析尚德电力多年来的财务数据就会发现,其光伏组件利润率并不高。2005年该公司毛利润率曾为30.3%,但2009年直线下跌至20%;净利润率则从5年前的13.5%下跌到去年的5.1%。今年第三季度虽然其业绩有所回升,但毛利润率仍不如2009年,只有17%左右。

而第一太阳能公司2007年到2009年的毛利率在45%到50%之间,净利润率则维持在27.9%到31%。是年一、二季度,第一太阳能的毛利率稳定在48%~49%的水平。

在光伏行业里, 据了解,尚德电力目前的毛利润率低于其他一线光伏组件生产商,如英利绿色能源、天合光能、林洋新能源的毛利润率分别是33.3%、31.4%和22.7%。

航天机电董事长姜文正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近年光伏全产业链毛利率估计不低于30%,其中组件为5%,而电站及上游业务的毛利率则远高于这个数字。

江苏某中型光伏企业有关人士对媒体表示,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不说,海内外市场光伏电池组件价格持续下行,近来企业利润下滑非常严重,已经不足5%。

毫不讳言光伏行业价格战

据经济之声报道,每逢门店开业,企业开张,与会人士总免不了要说几句道喜的话。然而在5月23日举行的中国机电商会太阳能光伏产业分会的成立仪式上,记者听到与会嘉宾更多的却是警告,他们提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价格战”。台下占全国光伏产品出口额95%的186家公司的代表,毫不讳言光伏行业价格战问题。

在大家普遍觉得光伏产业最坏的事情还未到来的时候――

今年3月份,去年最大的光伏需求增加国意大利突然放弃固有的光伏电价补贴机制,不再对电价补贴进行明确,这极大地提高了光伏电站建设的不确定性。

此外,欧洲主要光伏发电国家市场如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都相继减少了对光伏发电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增速最快的国家市场之一捷克更是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其国内泡沫式光伏电站投资的“惩罚方案”,该方案包括征收26%的“太阳能税”。

2011年,中国光伏企业在欧洲市场可谓再次遭受打击,数以百万兆瓦的光伏组件全部滞留在意大利港口,并被要求普遍降价30%。

据太阳能行业专业网站Solarbe光伏网报道,内部人士透露,这些组件的总量可能达几百MW,如果算上正在海运的将更多。

在光伏企业暗地里私自憋足了劲,羞于公开自身内在的技术、成本与价格的时候,一次机会便让他们缴了械。

据经济之声报道,在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工作的陈小姐,23日陪着老板来参加中国机电商会光伏产业分会的成立仪式。他们的公司在天津、河北都有污水处理等绿色环保项目,这次他们想看看光伏行业的市场前景如何?结果会议没开到一半,老总就起身准备离场。陈小姐私下跟记者说,才到会场一会儿,就有太多的负面信息灌到老板的耳朵里,

我们不能不说是外在逼迫了内在,在国内信息多有杜撰之嫌的时候,国外任何关于光伏产业的风吹草动,都足以让国内企业胆战心惊。起码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这样一家企业敢发飙说,“我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口”。因为出口丰厚的利润,没有企业不想分得一杯羹。至于国内,僧多粥少是一方面,再有这羹之于企业的热望也是欲壑难填,而利润之于国外更是不堪比拟。

迫降30%,岂非要了企业的命?

据相关媒体报道,国内某组件产量排名全球前十的一位经理透露,据其所知,有一家位于昆山的光伏企业已经有一半的员工被无薪放假,而周边的几家工厂大多已停产一半左右。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由于销往欧洲的组件产品的毛利普遍在30%以下,目前,英利和常州天合的产品销售毛利均达到或超过30%;甚至国内光伏企业的领头羊无锡尚德的毛利都不到20%。若降价30%,则意味着什么?

据记者在进行信息收集过程中了解到,今年3月初,浙江省内一家公司出口一批光伏组件到意大利,但由于该国突然放弃固有的光伏电价补贴机制,这批产品只能滞留在港口仓库。对方提出,如果降价30%,他们才会接受这批产品,而这样的降幅就意味着亏本。而去年高峰时光伏企业利润可达30%至40%,但眼下只剩一半还不到。

如果光伏行业出现不景气,那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所受影响不容低估,二三线光伏企业将首当其冲。

“眼下的波折其实可视为一个提前到来的‘压力测试’。”浙江省太阳能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这样表示,光伏产业所需资金大,技术设备要求高,一些企业经受不住可能会退出。但光伏是朝阳产业这点没错,我国到2020年,国内光伏装机容量将达50吉瓦以上,真正决心大的、耐受力强的企业会留下来。

光伏产业总的来说是一种政策控制下的市场经济,际通宝分析则认为,因此它会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一是政策导向的影响,其二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现在是欧美等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与全球光伏产业供应链的一种博弈,最终将会达成一种合理而稳定的价格区间,不可能允许任何产业环节长期出现暴利,因此像前几年出现的那种短期投机及暴利的经营模式不可能长期重复上演。2011年市场竞争必然激化,价格战将是其是主要的表现手段,未来光伏产品价格将进一步下跌,行业洗牌不可避免。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就此指出,产业链产品价格的全线下滑表明光伏行业进入了正常发展轨道。多晶硅、硅片等企业之前享受较高利润,这轮降价只不过使之让出一部分高利润,而受考验最大的将是光伏组件厂商。

“大鱼吃小鱼”非吃不可

尚普咨询预计,到2011年年中或年底,尚德电力、晶澳、天合光能、英利等企业产能都将超过1.5吉瓦,有的甚至超过两吉瓦;一大批“挤破了头”闯进来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如中节能、国电集团、东方电气、宏润建设、新华光等一路高歌猛进。2011年,世界市场能否消化这些新增产能还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光伏企业残酷的竞争与厮杀已在所难免。

2011年,各国政府先后在对太阳能光伏项目补贴实施的削减计划,首先迫使中国光伏产业各环节的产品价格近期应声下跌。

全球最大光伏一体化生产厂商英利绿色能源董事长苗连生6月27日在接受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国内光伏组件及原料行业已告别过去的暴利时代,光伏市场已进入寒冬期。寒冬过后,光伏市场将逐渐恢复理性。

由于欧洲补贴政策变化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光伏产品制造商库存出现积压,6月份以来整个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的产品价格整体出现大幅下降。4月1日开始至今,现货市场多晶硅价格下跌40至53.7美元/公斤,硅片价格下跌40至0.54美元/瓦,组件价格下跌27至1.13美元/瓦。全产业链价格的迅速下跌,使得所有光伏企业毛利率大幅下滑,利润空间迅速收窄,一部分无成本优势的中小企业出现亏损,开工率一度跌至50以下。

去年是光伏行业火爆的一年。IMSResearch的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新增光伏安装量增长了130%,达到17.5GW(1GW=1000兆瓦=100万千瓦)。

不过今年的增速恐怕就没这么乐观了。行业观察机构Solarbuzz预计,2011年全球光伏电池组件需求量约为20.4GW,增速将大大减缓。2011年的出货量将达到23.8GW,由于供过于求,组件出厂价可能将面临高达17%的跌幅。

光伏电池板的主要组成部分――太阳能电池的价格由于大量供给冲击市场以及欧洲削减光伏发电补贴导致需求被抑制等原因在五月开始下跌。

业界享誉的高盛集团投资的电池制造商Spectrawatt在四月关闭了其位于Hopewell Junction和纽约的工厂,裁员117名工人。

可是国内的重点企业确实另一番景象――

各大厂商扩容的步伐却一点也没有减缓。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王世江博士称,在去年全球光伏市场强劲需求的带动下,大型光伏企业纷纷扩产,全球产能将再攀新高。全球排名前七的光伏组件企业的总产能将由去年的8.58GW扩产至13.48GW,增长率将达到54.7%。

从龙头企业到二三线企业,2011年都无一例外地在产能扩张的道路疾驰,似乎谁都没有察觉过剩的危害或无惧投资的风险。然而,这种怪象背后却有着行业发展规律的合理注解,产能过剩恰是当前龙头企业所求,甚至是刻意为之。

以国内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江苏中能为例,2010年,江苏中能刚从1.8万吨扩张到2.1万吨,今年初又宣布将投资近150亿元人民币进行扩张,硅料产能将达到惊人的6.5万吨。江苏中能副总裁吕锦标介绍,今年下游龙头企业与江苏中能的多晶硅长单价格约为50美元/公斤,而6月份的市场零售价约为65美元/公斤。

2010年全年的高速发展期内,面对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光伏产业内新生另一个产业模式,即大规模扩张光伏电池生产线规模,快速挤占新增市场空间。2010年无锡尚德的产能也从700兆瓦扩张到了1800兆瓦,而据无锡尚德投资者关系经理张建敏透露,今年产能将达到2.4吉瓦;而英利绿色能源的销量也从2009年的525兆瓦提升到了去年的950兆瓦以上。

业内人士指出,光伏龙头企业如无锡尚德、常州天合、英利新能源等都有专业的团队分析预测市场变化,对今年的行业性产能过剩应是有所预料,但均在去年大肆扩张产能。可见,行业龙头企业一方面已欲借产能过剩打一场价格战,另一方面产能过剩下加剧的竞争更利于龙头企业发挥品牌与售后等优势要素。

据悉,今年宣布扩大产能的光伏企业为数众多,一些公司甚至扩产超过1G瓦,去年虽然国家进行了几次光伏招标,但是能够发电并网的不过400兆瓦而已。与众多企业巨大的扩产目标相比微乎其微。

因光伏企业大幅扩产,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光伏企业开始停止一些生产线的产品生产,有人估计,现在光伏企业的开工率在50%-70%,如果市场需求持续下降,那么更多的光伏生产线将停产。

英利集团是光伏行业的龙头之一,该集团首席战略官王亦逾就于近期在媒体上表示“去年市场那么好,小公司也要等大公司卖不出货了才能卖得出去。”尽管今年的光伏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但如果将小公司的份额从总的市场供应中去掉,大品牌的厂家对于市场依然是供小于求的。

内需拉动“力不从心”

6月初中国宣布十二五光伏装机上调5GW 至10GW,2020 年普遍认为装机目标将上调至50GW,高于之前的20GW。近日,我们了解到青海省9月份将有1GW 规模的光伏电站并网,与十二五装机目标上调形成呼应,也使2011 年中国光伏装机将超过之前1GW的预期。

中金公司分析师陈华表示,今年4~5 月全球主要光伏市场德国、意大利均由于政策预期游移不定导致光伏装机处于几乎停滞状态,产能过剩带来严重的库存压力,使得4 月1 日开始至今现货市场多晶硅价格下跌40%至53.7 美元/公斤,硅片价格下跌40%至0.54美元/瓦,组件价格下跌27%至1.13 美元/瓦。全产业链价格的迅速下跌,使得所有光伏企业毛利率大幅下滑,利润空间迅速收窄,一部分无成本优势的中小企业出现亏损,开工率一度跌至50%以下。

进入6月,德国新补贴政策出台,由于3~5月仅安装了700MW 的光伏组件,年化装机低于3.5GW 的政策门槛, 7月1日将免于下调补贴,好于市场之前3-6%的下调预期。另一亮点来自中国市场。

从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光伏产业90%是政策市场,目前光伏产业还不完全是市场经济,还主要是政府行为,一旦海外市场产销平衡时,任何一个国家也不会拿出钱来补贴外国企业,因此对于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发展自己的市场显得尤为促迫。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认为,目前太阳能发电仍处在行业发展早期,市场和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全球光伏市场挑战巨大。其持续发展仍需社会各方尤其是各国政府的有力支持。2015年前国内的光伏行业将发生大规模兼并重组。

苗连生则指出,任何行业都有发展上升期和低谷期,光伏产业在渐渐告别过去的暴利时代之后,企业的生存正面临自身研发、管理、成本控制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实力的考验。英利此前就十分注重上述几方面因素的积累,已经为即将到来的优胜劣汰做好充分准备。他表示,光伏产业未来将回归理性发展,发电价格会降至常规电力同等水平。

光伏前景报告篇8

【关键词】债务投资 非财务信息 投资风险

一、引言

在债务契约中债权人面临一种非对称的收益: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时,债权人只能获得本金和利息,而不能获取超额价值;当企业亏损资不抵债面临倒闭时,债权人可能无法收回本金。并且,如果企业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低下,债权人作为外部的投资者还会承担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单纯分析财务指标可能无法规避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判风险,因此,如何结合实际从非财务信息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来防范债务投资风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超日太阳发行的“11超日债”为例,在总结财务指标评价参考因素的基础之上,重点分析非财务指标以指出投资此债券的潜在风险。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帮助债权人学会运用非财务指标权衡债券的收益与风险,降低损失,提高投资报酬率。

二、债务投资存在的风险

债券投资的收益主要包括利息和买卖差价,有投资收益比较稳定、优先于股票求偿、投资安全性好等优点,尤其是政府债券有国家的财力作后盾,通常称为无风险债券,但与此同时,债务投资也存在风险。债权人在进行投资判断时最常用的依据是企业的财务报表,从中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偿债能力和盈利水平,进而决定是否投资以及投资的金额、方式。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通常并不能完全反应其真实的财务水平。比如,企业在披露财务信息时可能会准备不同的账本,给税务局的财务信息表现出效益差,少纳税;给银行的信息表现出优秀的业绩,更容易获得贷款。因此,证券在审核、上市发行、交易以及管理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信息不透明的问题,站在债权人的角度很难甄别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从而引发误判或者投资无法收回的风险。此外,有些债务人陷入偿债困难由银行、政府买单,而政府拿纳税人的钱买单,银行拿存款人的钱买单,最终会损害整个社会的利益。本文将从以超日太阳发行的“11超日债”为例,重点分析如何通过非财务指标来评估此债券的价值和安全性,弥补财务指标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帮助债权人分散投资风险,制定合理债务投资决策。

三、超日太阳发行“11超日债”案例简介

2011年10月22日,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日太阳)2011年三季报,预计全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50%—70%。10月24日,证监会核准超日太阳向社会公开发行面值不超过10亿元的公司债券。核准公告后,2012年1月30日,公司业绩修正报告,预计2011年度净利润为同比下降35%—65%。2012年2月28日,公司2011年度业绩快报,2011年度净利润8437万元,同比下降62.13%,但仍有盈利。3月5日,评级机构鹏元将公司评为AA级,公司债券发行公告,3月7日,发行5年期10亿元规模的债券,属于无担保债券。4月17日,超日太阳再度业绩修正公告,2011年度业绩由盈转亏,变成-5853万元。4月26日,超日太阳的2011年年报最终报出净亏损-5549万元。

2012年10月28日,超日太阳2012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9元,但三季度为0.18元,预计2012年度净利润比上年同期扭亏为盈,约为1000万—3500万元。超日太阳三季报在同时期很多上市公司业绩较差的时候仍有正收益,吸引了投资者大量买入“11超日债”。但是,2013年1月18日,超日业绩修正预告,将2012年全年净利润从三季报预计的1000万元—3500万元,修正到预亏9亿元—11亿元,业绩变脸幅度巨大。公司发公告称,光伏行业依然延续着2011年的复杂格局,光伏市场产能过剩现象依然严重,经营形势十分严峻,公司计提减值准备增加。超日太阳的业绩在没有任何迹象的前提下多次由预测的盈利逆转为亏损,业绩快报和年报盈利指标相差巨大,而且是在发债节点后才修正成亏损,这表明超日太阳很可能本身并不符合上市发行债券的标准,而是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提高盈利以到达发行债券融资目的,成功发债后再修正为巨亏,这不仅误导了投资者,更严重危害到投资者的利益。

四、非财务指标

下面重点介绍防范债务投资风险可以参考的非财务指标。2013年证监会要求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从四个方面进行改进:(1)大幅缩减年报摘要篇幅;(3)简化年报全文披露内容;(3)增加非财务信息披露;(4)增加自愿披露内容。可见,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与考虑日益受到资本市场监管者的重视,因此投资者也应该了解非财务信息主要涉及的内容,并掌握一定的判断标准。非财务因素状况主要是对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内部治理结构、行业风险、经营管理风险以及社会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辅助财务指标更好地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下面结合超日太阳的情况具体展开分析:

(一)行业市场分析

这点主要考查所处行业的发展阶段、竞争程度、行业进入壁垒、上下游行业发展情况和稳定性;其次,还需要了解所投资企业在行业中的位次、发展前景、市场占有份额、竞争优势以及对上、下游产品的定价能力等情况。从本案例中看,光伏产业在欧洲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抓住了发展契机,大量资金涌入使其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壮大一度到达高盈利的鼎盛时期。全国各地大力扶持兴建光伏企业,盲目扩大产能,超过全球市场需求,最终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现金流恶化等问题,尤其从2011年11月美国启动针对中国的光伏“双反”调查开始,国内光伏行业的经营更加举步维艰。因此,光伏行业前景不容乐观,此时投资已经持续低迷的国内光伏产业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在投资前期应谨慎考虑此风险。

(二)企业营销策略

这点主要看企业是否具备稳定的供货渠道,产品定位和分类是否符合实际,采取的营销策略是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销售网络是否健全,售后服务是否完善,并对其营销能力在同行业中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债务人近三年的纳税、用水、用电情况,判断其纳税是否正常,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我们看到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其行业中供求量远大于需求量,过度的产能已经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来消化,因此,超日太阳的销售能力必然会受到行业的影响而下降,市场的恶性竞争更是大幅降低利润,此时再发行债券融得10亿元的资金投入生产,其产品能否如期销售获利构成威胁债券安全的潜在因素。虽然发行之初有着高利率和AA的信用评级,但是超日太阳的经营业绩还是无法避免会受到行业的消极影响,此时投资光伏行业风险较大。事实证明,受2012年光伏行业景气度下降影响,债券发行后发行人超日经营面临困境,财务状况不断恶化。2012年底超日太阳出现了流动性困难,超日太阳高层管理人员发生变动,多条生产线处于停产状态,各生产单位产量大幅下降,主要银行账户也因债权人而被冻结。尽管超日太阳在2013年3月7日如期支付了“11超日债”的首期利息,暂时避免成为我国公司债历史上首个违约案例,但是目前企业的流动性困难未得到缓解,存在较大规模的银行借款逾期,危机并没有完全消除。

(三)产品研发能力

这点主要分析企业的生产技术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并不断创新,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企业是否有专门的研发人员和研发部门保证较强的研发能力,是否有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光伏产业进入壁垒较低,即使是非专业人员在引进完整的生产线后也可以投入生产经营,企业数量日益增多使得市场日趋饱和,在产品质量相近的情况下,竞争对手之间更多靠压低售价来增加销售数量,完成利润指标,以占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快产品研发与创新。高科技领域的研发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能否成功完成技术创新投入生产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总体需求量有限的情况下,无论是降价还是科技研发都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压低盈利空间,加大潜在的投资风险。

(四)债务的担保情况

债务的还款来源有两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构成第一还款来源,第二还款来源包括抵押、质押和保证。对抵押和质押主要分析抵押物和质押物的及时变现能力和变现价值,对保证方式主要分析保证人的保证意愿、财务实力等。第二还款来源的实现受代偿意愿、评估变现价值、国家政策、法律环境以及市场份额等多方面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衡量债务风险时,要充分考虑债权的变现能力、变现费用及其他影响变现的因素,审慎评估第二还款来源的风险缓释作用。“11超日债”属于无担保债券,未采取任何担保增信措施,没有第二还款来源作为资金回收的保障,其债券违约与主体违约的违约概率相同,加大了企业还本付息的难度,存在较高的违约风险。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山东海龙、江西赛维等企业短融违约危机化解得益于监管干预、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第三方担保代偿,这些公司一般都是国有企业或准国企,他们有国资背景,获取政府救助的可能性大于民营企业(如超日太阳),因此如果民营企业债务人爆发债务违约危机后其获得兜底支持的能力有多大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因素。

(五)债务的合规合法性

应认真分析对债务人和担保人是否具备主体资格、合同要素是否齐全完备、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合理以及还款条款含义是否清晰明确等。从债券募集说明书中我们应明确还本付息方式及支付金额,募集资金的投向和用途。“11超日债”在募集资金投向中指出本次公司债券拟发行10亿元,其中4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剩余6亿元补充流动资金。一方面,企业举债4亿元用于偿还贷款,表明自身的盈利无法满足还贷的资金需求,偿债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投资者应注意查看发债后企业的经营业务,是否合法有效地使用6亿元的资金,比如关注债务人的主营业务情况,避免存在过多的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分散精力,减弱盈利能力。

五、总结

上一篇:安全管理的总结范文 下一篇:企业管理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