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9 17:22:51

光伏发展报告

光伏发展报告篇1

做个发电生意吧,你发电国家买。这种想象中的生意在位于北京顺义的一座地上三层外加半层阁楼的小别墅上变成了现实。

远远望去,这座别墅与邻居的房子并无区别。近距离观察,会发现凸起的屋顶上搭建了一些东西,顺着别墅屋顶向下看,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座房子前面的玻璃幕墙和别人家的颜色有所不同。

屋顶上搭建的便是太阳能电池板,而玻璃幕墙则已经布上了薄膜电池。这座别墅便是被众多媒体和光伏业内人士争相探望的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这座别墅的主人正是中国第一例家庭光伏电站成功申请建立者——任凯。

该屋顶作为光伏试验场,每天发电10千瓦时。安装成本市场价为每瓦10元,任凯实际安装价格为每瓦14元,共计4.2万元。“如果能得到每度电0.40.6元的补贴,像我家这样的小型电站回报周期一般为8年,投资回报率为9.3%,远高于银行利率。”任凯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

不过,任凯所说的补贴现在还没有变成现实。

并网瓶颈

业主任凯是个“光伏迷”。2008年,因看好光伏产业的前景,原本从事手机供应链管理工作的任凯转行进入了一家全球知名的光伏材料供应公司工作。彼时,光伏产业发展势如破竹,任凯虽然十分看好光伏的发展前景,但也对产业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中国拥有全球80%的产能,并曾经占据50%以上的国际市场,但国内市场的份额却不到全球市场的9%。对于出口的过度依赖,让身在外企的任凯十分忧虑。他认为,分布式光伏项目具有小型、灵活、自给自足等优点,在未来应该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2011年,任凯萌生了自己在光伏领域创业的想法。他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下购买了一些薄膜电池,计划把这些电池布置在自己的房子上,建造一个小型“发电厂”。任凯打印了申请报告,先后去了顺义电力公司和北京电力公司申请并网,但由于当时国家没有出台居民家庭分布式并网的政策,顺义电力公司和北京电力公司都拒绝批复并网申请。

遭到拒绝并没有浇灭任凯对家庭光伏电站并网申请的热情。他请求顺义电力公司提供相关科室的电话,以便随时了解咨询。也正是这一次沟通,使顺义电力公司成为任凯获取相关政策消息的有效途径。

并网获批

任凯的坚持终在一年多以后迎来转机。2012年10月的一天,任凯忽然从内部渠道了解到,他期待已久的光伏分布式并网即将有新的政策出台。10月24日上午,任凯以微博的形式率先预告:国家电网将召开新闻会,支持光伏分布式并网,简化手续,降低费用。

两天之后的10月26日,国家电网向社会了《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支持并将服务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工作的开展。《意见》中提到,分布式光伏发电分散接入低压配电网,允许富余电力上网,电网企业按国家政策全额收购富余电力;由分布式光伏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以及接入公共电网的接网工程全部由电网企业投资。

“允许富余电力上网”,这句话任凯已经等了一年多了。当天下午,任凯再次通过邮件向国家电网北京顺义电力公司提出并网申请。这一次顺义电力公司没有拒绝。第二天任凯接到电话,要求按照流程去营业厅领取申请表。

2012年11月5日,任凯前往顺义电力公司营业厅正式递交自家屋顶3kW分布式光伏屋顶发电并网申请,在营业厅他领到另一张《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申请表》。表上的十几个必填栏目里,“发电量意向消纳方式”这一栏让他有点犯难了。这一栏有三个选项分别是全部自用、全部上网和自发自用余量上网。自发自用肯定首先被排除,要并网肯定不是自发自用,而在剩余的两项中该如何选择。全部上网意味着,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可能意味着低价卖电给电网然后又高价从电网买电的局面。如果选择自发自用余量上网,光伏发电在白天,自家用电多在晚上。再三斟酌以后,任凯选择了全部上网。他认为,尽管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补贴政策还不明朗,但未来能够争取到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每度1元的光伏上网电价。任凯的选择也得到了顺义电力公司的支持。

在并网申请提交7天后的11月12日,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北京电力公司客服部领导到任凯家进行项目可研勘察,核查了电池板安装位置和功率、上传电表安装接入方案、逆变器性能等事项。

由于国内市场上没有销售三相输出的3kW小型逆变器,原计划使用3kW单相普通并网逆变器,改为APS昱能生产的微逆变器,最终技术人员通过线路负载计算,确认可以使用单相220V逆变器实现“全部上传”,逆变器问题解决。

2012年12月5日,任凯的并网申请正式获得批准。任凯顺利拿到了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的《接入系统报告》和项目接入确认单。从递交申请到批复共23个工作日。就在并网申请得到批准的同时,顺义电力公司告知任凯,项目接入费用为1.7万元包括2个电表、1个断路器等,费用均由他个人承担。1.7万元的接入费相对于造价仅3万元的电站主体,无疑是十分惊人的。

按照国家电网《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6MW以下光伏分布式电站项目均应当免费接入电网。电网公司在受理、制订接入电网方案、并网调试全过程服务上完全免费。任凯认为,按照文件精神,项目接入公共电网的部分也由电网埋单,用户仅需自己投资光伏发电设备以及自用部分少量电缆线路投入。对此,顺义电力公司解释是“接入工程以及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部分由电网企业投资建设”,“接入用户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项目业主投资”。

新增1.7万元的投资,意味着电站投资回报期将延长5年,而对于政策的不同解读,让任凯十分困惑。而就在他发微博并求助业界共同解读政策之际,两天后的12月12日,事情出现了转机。北京电力公司和顺义电力公司客服部及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冒雪赶到北京远郊顺义北小营的任凯家中,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之前顺义电力公司提到的1.7万元系统接入费并非全部出自任凯,其中包括上传电能表在内的大部分投资都将由电力公司负担。对于这两种大相径庭的解释,任凯猜测可能是政策出台突然,基层工作人员理解角度不同所致。

北京电力公司安排了专门的项目经理负责与任凯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对接。12月26日,顺义电力公司在任凯家安装了北京市第一块私人并网上传电能表。而此时光伏电站组建安装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邻居突然不同意任凯占用他家屋顶,小区物业也以防漏水为由要求他不得在房顶打孔安装。迫于压力,任凯重新调整计划,将原来安装12块薄膜电池的设计方案在保持3kW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改为6块240W多晶硅电池组件。英利太阳能公司在了解任凯的情况后,提出赞助全部晶硅电池。

2013年新年后的11天,任凯的光伏电站建设完工并向顺义电力公司递交了《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验收和调试申请》,等待验收工程正式并网。

1月16日任凯被通知与北京电力公司签署《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低压发用电合同》。合同中载明电费半年结算一次,须由任凯开具增值税发票后由北京电力公司划拨至指定工行结算帐号。在这份合同中,任凯最关注的上网电价却只能按照每度电0.4元的脱硫煤电价格结算。这与他之前预期的每度电1元的上网电价相差甚远。

随后的几天里,顺义电力公司先后对项目的系统原理、逆变器孤岛保护等方面提出一些问题。任凯按照对方要求,先后更换微断开关和增加欠压脱扣开关,进行了防孤岛和失压跳闸试验。

1月25日,任凯家三层小别墅挤满了前来采访的国内外媒体记者和光伏业界人士,这一天他的家庭光伏电站成功并网。

补贴难题

不过,任凯并没有到可以开怀大笑的时候。

任凯的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顺利并网,但国家电网告知如果想拿到每度电1元的光伏上网电价只能获得北京市发改委的项目核准。

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居民每月日常缴纳给电网的电费均包含每度电8厘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国内并网的大型光伏电站都能够享受每度电1元的补贴电价。

任凯的3kW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成本为3万元,每天发电量大约10度。如果按照国家目前每度电1元的光伏上网电价,需8年时间收回成本。而如果按照国家电网给定的结算电价,收回成本要18年,

任凯认为,北京市发改委曾出台的《不使用政府投资的能源类投资项目核准(申请材料目录)》是针对法人投资的大型能源类投资项目,自己作为普通居民在屋顶建立分布式光伏电站,既不是法人,也不影响城市规划、土地使用与环境,应当不需要发改委核准。如果需要核准,按照该申请材料目录要求,需要提交由具备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一式5份,此外还需要城市规划、环境评价、土地等审批报告。单是申请报告一套就需要20万元,报告全部办下来,保守估计50万元以上。而他家的3kW分布式光伏电站总投资才3万元。“一个自家的3kW小项目,发出来一样的电,申请国家规定的1元/度补贴竟然要通过发改委的项目核准(即电站的可研申请),简直匪夷所思。”任凯说。

“我的目标就是要争取1元/度的光伏上网电价。这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利益,而且也是身后广大潜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后用户‘产电者’的利益。”任凯告诉记者。

任凯坚信项目核准不是针对他这样的工程,于是携带了所有能带的资料去北京市发改委递交核准申请。对方的回复是,目前的电站核准政策只针对法人,自然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能否审批和享受1元电价没有相关政策支持。

“发改委的核准政策应该和国网的并网新政相配套,将6兆瓦以下分布式光伏项目改为备案制。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规划,到2015年,中国分布式光伏装机将达到10吉瓦。如每个项目为500千瓦,大约就是2万个项目;如果大部分为3千瓦左右的居民屋顶光伏,需要核准的项目将超过百万,如此大量的核准工作,发改委根本无法应对。”任凯说。

目前,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有关领导处得到的最新消息是,自然人项目是否审批以及享受电价补贴仍无相关文件支持。

不过一线曙光已经展现。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正在制定相关政策,未来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达到电网并网要求后只需要到能源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即可拿到相应补贴。

而就在2月27日国家电网召开“促进分布式电源并网新闻会”,向社会《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这是国家电网继《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后,出台的积极促进光伏、风电、天然气等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又一举措。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并网投产的分布式电源1.56万个,装机容量3436万千瓦,其中分布式水电2376万千瓦,位列世界第一。

光伏发展报告篇2

《财经》记者 李其谚 实习记者 马静婴

最终,国内最大光伏电站项目招标没有选择0.69元/度这一最低报价,而是选择了第二低报价。

“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下称敦煌项目),从3月开标到6月底最终确定招标结果,由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广核能源)、江苏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和比利时Enfinity公司联合体报出的1.09元/度中标价,比最低价高出0.40元/度。

这对于太阳能发电仍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低价。此前,获批的四个太阳能发电项目中标价格均在4元/度。

至此,这场中国光伏产业中史无前例的“超低价”竞标尘埃落定,它引起的激荡则久久未能散去。

“这个招标的项目只是冲锋号,随后大部队就上来了。”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家发改委官员告诉《财经》记者。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务院研究室等机构,对多家光伏企业进行了一轮密集调研。在此调研基础上,国家发改委将一份发展中国光伏产业的方案上报国务院。如果方案顺利获批,下一批光伏发电项目有望在近期启动。

“大部队”就是这即将启动的一批太阳能发电项目。按照国家发改委构想,以1.09元/度低价作为标杆,上马一批太阳能发电项目,压迫上游光伏企业进一步降低原材料的价格,长远目标是将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控制在1元/度以下,由此拉动行业发展。

这一思路有别于不少发达地区推行的以补贴推广太阳能应用的策略。“相对而言,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光伏产业的发展,对中国而言更为现实。”上述国家发改委官员告诉《财经》记者。

招标“跳楼价”

2008年12月,被称为光伏并网发电“试验田”的敦煌项目开始招标。

“光伏”即指太阳能发电,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核心原料为多晶硅)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太阳能发电有低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等优点,只是成本高昂,在中国一直未能得到推广。

敦煌项目总投资5亿元,设计年均发电1637万度,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光伏电站。根据国家能源局对“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的复函”(下称“复函”),竞标胜出方需在18个月内将此项目建成,同时拥有25年的特许经营权。

这是迄今中国最大的光伏发电站示范项目,五大电力集团和国内主流光伏企业均参与了项目竞标。

发改委在“复函”中表示,“将以上网电价为主要评判标准,由上网电价最低者中标建设”。业内将此次招标价格视为国内后续并网光伏电站的参考基准价。

今年3月,敦煌项目招标开标,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国投华靖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886,下称国投电力)和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纽约交易所代码:YGE,下称英利能源)组成的竞标联合体,报出“跳楼价”――0.69元/度。

可与之进行比较的是,中国火电上网电价约为0.30元/度-0.40元/度,风电上网电价约为0.50元/度,此前获批的四个并网光伏电站项目上网电价均为4元/度。

中广核能源联合体竞标价格位居第二,为1.09元/度,比国投电力联合体报价高出0.40元/度。大多数竞标者的竞价更高,都在每度1元至2元之间。

国投电力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对于在光伏领域不占优势的国投电力而言,价格是最大的竞争筹码,0.69元/度基本是参照风电价格投标。此外,公司可以通过这一项目获得市场和经验。

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对《财经》记者表示,从光伏组件生产角度,公司完全可以以0.69元/度的价格做到“不赚不亏”。

这一低价曝出,在业内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对者甚众。由于这一价格很可能成为以后项目的标杆电价,大多数人认为将会对以后的竞争起到“坏的示范作用”,不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

国家发改委内部对此存在意见分歧。“这一价格远比当初预计的要低,”参与招标工作的一位专家告诉《财经》记者,“不过拿出这一项目招标就是希望能通过市场发现价格。”

在反对的压力下,国投电力联合体6月上旬主动退出了竞标。在竞标之初,国家发改委参与招标官员曾经对竞标人提示过,“谁出价低就给谁”。

国投电力的退出令发改委也勿需食言。在此前后,国投电力获得了另一个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也是1.09元/度。

多晶硅泡沫破灭

相对而言,光伏企业对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降低较为乐观。今年4月,在中国(洛阳)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会上,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纽约交易所代码:STP)等13家光伏企业签署《洛阳宣言》,宣布到2012年,将光伏上网电价控制在1元/度。马学禄则表示,包括英利在内的部分国内企业,有望在2010年提前完成这一目标。

业内人士介绍,地面光伏发电站的成本组成大致可以分为光伏组件、逆变和输配电、电站建设安装、土地价格几个部分。其中,光伏组件的成本占了主要部分,多晶硅是光伏组件的主要原材料,2008年10月前占光伏电池成本的70%左右。

中国作为光伏产品第一大生产国,一直面临“两头在外”的局面:原料多晶硅主要依赖进口,生产的光伏组件则有98%出口,正可谓“有产业、无市场”。2007年,全球多晶硅产量4.5万吨,而同期需求量达到5.2万吨,缺口达到7000吨。

多晶硅的价格呈现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急剧攀升:从2002年的10美元/公斤至20美元/公斤,到2007年末创出400美元/公斤的天价;2008年,市场现货价格一度高达450美元/公斤,即每吨45万美元。

受此刺激,全球光伏产业出现疯狂扩张,中国亦不例外。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数据,到2008年,中国光伏产业拥有2吉瓦(1吉瓦=10亿瓦)的产量和5吉瓦的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37%,成为全球最大光伏生产国。

与此同时,为掌握上游原料定价权,国内企业开始主动进入高纯多晶硅生产。在2008年上半年最狂热的时候,多家企业抛出了万吨级的生产规划。

根据长城证券的数据,当年中国实际产量约4100吨,仅占全球产量的6.7%,投产多晶硅项目合计产能则高达约1.16万吨,2009年随着新增产能投产,产量可达2万吨,可制造约2.5吉瓦的太阳能电池。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国外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大幅萎缩,大批订单丢失,导致多晶硅的生产由供不应求转为供过于求。根据长城证券分析师周涛估计,2009年多晶硅全球需求量为5.57万吨,供给量多达8.15万吨,产能将大幅过剩。

多晶硅价格于是出现暴跌。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多晶硅价格出现过山车般的下滑,一路跌至100美元/公斤以下,下降超过80%。

随着多晶硅成本下降,光伏组件价格也进一步下跌。在敦煌项目招标中报出“跳楼价”的英利能源一位高层透露,公司生产的光伏组件平均售价,由2008年一季度的4.11美元/瓦下降到四季度的3.19美元/瓦。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胡润青认为,多晶硅泡沫破裂,正好给国内推广光伏发电创造了机会,正是启动国内市场的好时机。她告诉《财经》记者,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光伏电站的安装成本在最近三个季度内大幅下降,这是一个降低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的绝佳机会。

“目前光伏产业正经历一个转折点,成本进入快速下降通道,这也有利于政策扶持。” 胡润青说。

马学禄此前曾透露,用新工艺生产的高纯多晶硅,成本将控制在24美元/公斤-28美元/公斤。这远低于目前约60美元/公斤多晶硅的现货价格。

国际太阳能学会(ISES)副主席David Renné在6月中旬的“亚洲光伏峰会”表示,根据美国经验,要达到电网平价,就要将光伏组件的价格降至1.25美元/瓦,系统价格大约是组件价格的2倍,目标价格为3美元/瓦-4美元/瓦,目前的系统价格还需要下降一半。

靠补贴还是靠市场

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一位专家认为,敦煌项目招标有望对光伏发电应用起到“意想不到的推动”。

目前,各大电力集团发展新能源重点依然是风电,多数光伏项目不能普及,主要原因是成本偏高,“不具备经济性”。

“如果能将发电成本降低到1元/度以下,光伏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将‘不可限量’。”上述中电联专家说。

在敦煌项目基础上,如果未来有更多太阳能发电项目上马,有望给多晶硅产业带来大批订单,通过竞争促使多晶硅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但是,对于这一想法的可行性,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确定了1.09元/度的上网电价后,太阳能发电仍然远高于传统发电,如何刺激发电企业和用户的积极性?

由于光伏发电成本高昂,各国政府普遍对这一产业进行补贴,这将耗费大量财政收入。如德国和西班牙采用“固定上网电价”模式扶持太阳能发电:电网公司收购光伏发电的上网电量,收购所增加的费用,电网公司将在全国消费者中均摊。

6月下旬,国内光伏产业最集中的江苏省,首次宣布大规模对光伏发电进行“固定电价”的政策支持。根据近日下发的《江苏省光伏发电推进意见》,江苏将通过向电力用户征收电价附加的形式,建立江苏省光伏发电扶持专项资金,这一基金主要用于补贴省内的光伏发电项目与脱硫燃煤机组项目。

“江苏省的补贴方式和力度,都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专家告诉《财经》记者,“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短期可以通过补贴实现,长期仍需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

中国在今年年初推出了“太阳能屋顶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给予一定补贴。此外,中国还考虑计划出台《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金太阳工程”,进一步扶持光伏应用。

大幅度出台补贴政策会给财政带来一定压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胡润青告诉《财经》记者,决策者应注意西班牙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2004年起,西班牙政府出台大规模补贴政策,刺激国内光伏市场发展。在政策的支持下,到2008年西班牙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5吉瓦,约占全球新增量的一半。

光伏发展报告篇3

一个月前,52家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出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的网站上。令业界惊讶的是,有74家进入初审名单,但最终近1/3企业被残酷淘汰。

这已经不是光伏企业第一次面临这样的大考。

去年9月,共有400余家光伏企业进入了第一批申报名单,但经各省经信委核实推荐250家,经过专家复核后仅存133家进入公示,最终仅有109家进入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从数据看,大量企业被剔除出公告名单,近乎严苛,然而这正显示出我国光伏产业回暖的同时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隐忧。

虽然中电电气旗下有两家光伏制造企业进入第一批符合条件的名单,但是在第二批申请中只有中电电气(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进入了拟公告名单,最终还是被刷了下来。

“为了将生产线升级为全自动,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生产,产能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我们也提交了说明材料,但是最终还是没能进入名单。”中电电气战略发展总监刘薇薇说。

在第二批公告名单中,既有江阴市常新配件工业有限公司、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宇骏(潍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第一批进入公示而最终未能入选的幸运儿,也有浚丰太阳能(江苏)有限公司、常州兆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舒奇蒙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两次进入名单,最终依然出局的失意者。

如今,进入公告名单的皆大欢喜,没进入名单的有的重整旗鼓,准备再战。

“我们正在准备资料,争取进入第三批。未能进入名单,会对一些大项目的投标产生影响,但是毕竟有两家兄弟公司进入名单,所以造成的影响还不算大。”刘薇薇说。

名单背后

一年前的7月,在光伏制造业产品出口受阻导致过剩的背景下,国务院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行业规范管理提供了依据,而且指出了基本要求和最终目的。《意见》中提出市场监管和行业管理 “制定完善并严格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规范光伏市场秩序,促进落后产能退出市场,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8月27日工信部下发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并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以公告形式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把行业范围界定为从事“光伏用多晶硅、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电池组件”的生产企业,从多方面明确了规范条件,对行业规范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多晶硅企业要达到每年1500吨的产量,硅片公司则需要有2500万片的产量。另外,还对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提出要求,不低于16%到17%,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也不能低于14.5%等。

随后,10月11日,工信部以通知形式印发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就企业的公告申请和公告名单,企业的监督管理作出了详细说明,并明确了首次公告申请截止日期。

曾经多次参与企业现场核查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记者,在审核公告名单时,执行相当严格的标准,专家组抵达企业仔细查看生产设备,衡量产能,查看各种报表以此来判断企业申报材料的真实性。

浙江宝利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成功进入第二批公告名单的幸运儿。台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专门进行政务信息通报,以表示庆祝。宝利特新能源是台州市新能源行业的骨干企业,涵盖了组件、电池等产业链各环节。2012年到2013年产量增长了30%,这被认为是入选的亮点之一。

政策的倾斜对于入选名单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公司的组件以出口为主,如果能够获得相关退税政策的支持,那么利润将增加不少,我们将更有信心扩大投资,开展产品创新等。”宝利特新能源赵东说。

赵东认为,工信部设立的“门槛”对光伏行业来说意义重大。《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将有助于光伏企业优胜劣汰,引导小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未来一些不达标的企业将不能享受政策支持,加上不断升高的生产成本等因素,生产经营困难加剧,被迫关停也将成为可能。

虽然中电电气(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没有进入名单,但刘薇薇同样也认为,“严格执行《太阳能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对调整光伏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规范条件》提高光伏行业门槛,要求企业执行严格的标准,有助于规范光伏产业发展秩序,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光伏产业转型升级。”

然而过去一年中光伏行业的重大重组已经印证了《太阳能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带来的效果。

重组见效

此前的2013年,中国无竞争力的光伏企业相继被并购重组。

2013年3月20日,曾经名噪一时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无锡尚德被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破产法》裁定,实施破产重组。3个月后,开始正式公开招募战略投资者。随后,顺风光电接盘无锡尚德的方案最终获得了96%的债权人支持,就这样,这家创办十多年的企业交到了进入光伏行业不到一年的顺风光电手中。至此,昔日光伏首富掌管的无锡尚德归属终于落定。

顺风光电30亿美元收购尚德,使得尚德这一品牌得以继续发展壮大,同时入股赛维LDK,将其硅片业务做大。值得一提的是,顺风收购尚德的具体方案是以平均31%左右的偿还比例,用总计30亿美元偿还无锡尚德高达94亿美元的贷款。

同样,2013年也发生了备受瞩目的通威集团以8.7亿元价格成功接手合肥赛维。通威通过收购打通了多晶硅到电池组件环节,加速拓展和完善了通威新能源产业布局。

此外,晶科集团就近兼并尖山集团,获得了500MW的电池生产产能;天合也就近并购其代工工厂东光伏,获得近400MW的电池组件产能。青海省通过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省内企业围绕黄河上游水电、亚洲硅业等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工作,引导企业抱团取暖,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过去一年中,在政策引导下,重组整合是有效果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说。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的整合依然在继续。3月,深陷困境的太阳能设备公司超日太阳能无法全额支付即将到期的第二期8980万元利息,创造了中国债券史上首宗违约事件。3个月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上海毅华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申请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超日太阳能成为上海首例民营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通过两批公告后,技术不精及债务负担过重的企业可能成为破产重组对象,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因此做大做强。

按照政策制定方的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末,国内要形成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隐忧重现

两批公告过后,《太阳能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对光伏制造业规范起到了明显作用,然而这毕竟不是准入文件。

2014年,随着国内装机规划、上网电价和补贴资金等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完善,国内市场加快扩张,预计光伏发电的建设规模将提高两成,达到14GW。同时,日、美等亚太地区光伏市场的崛起使得全球光伏市场失衡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产品价格企稳回升,我国光伏行业逐步回暖,行业经历了连续近6个季度的亏损之后,骨干企业大部分扭亏为盈。

然而,市场的回暖和价格的回升加快了企业产能扩充的步伐。国内企业纷纷上调产能目标,扩产欲望强烈,又有掀起新一轮扩产热潮的趋势,在内蒙古、新疆等光照资源富集地区新项目规划已提上议事日程。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国内光伏行业内部还存在着产能短期内扎堆、产品质量管理不足、行业无序竞争等问题,加上外部环境并非一帆风顺,国际贸易争端一直对产业发展形成掣肘。

光伏发展报告篇4

在8月中旬的光伏招标中,50家企业携带135份标书展开厮杀。6天后的开标中,13个竞标项目的最低价均低于1元/度。中电投旗下的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黄河水电”)一鸣惊人,报出了0.7288元/度的全场最低价。

如果黄河水电中标,这将是“史无前例”的光伏发电价格。此前,国内首批获批的4个太阳能发电项目中标价格均在4元/度,而2009年光伏招标的中标价为1.09元/度。

“经过两轮招标,光伏发电价格将出现真正的‘1元’时代。”一位接近招标的国家发改委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以往,由于光伏发电的价格高高在上,而新能源补贴又非常有限,制约了光伏发电的推广,“而目前项目的报价已经普遍低于1元/度。光伏发电的价格每度降至1元以下,是推广和普及光伏发电的重要前提。”

竞标“白热化”

6月23日,国家发改委“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公告,正式拉开了第二轮光伏招标的大幕。

与去年进行的第一轮“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相比,本次招标急速扩容,总标的高达280兆瓦,相当于中国过去各类太阳能利用规模的总和,这引起了光伏企业的浓厚兴趣。

8月中旬,中国第二轮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在国宏宾馆举行,50家企业携带135份标书展开厮杀。在现场,中电投、国电电力、华能等央企巨头悉数出动。除了五大发电集团外,国内有开展光伏发电项目的主要企业也悉数到场,场面蔚为壮观。

据现场唱标结果统计,一共有50家企业递交了135份标书,招标主办方共收到的保证金达到67.5亿元。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一位参加竞标的企业人士如此形容当时的氛围,“去的都是很有实力的大企业,民营的如赛维LDK、无锡尚德等。最敢于出价的,还是央企‘国家队’。”

据参与招标人士透露,本轮招标共有13个项目,其中30兆瓦的项目2个,分别位于宁夏青铜峡和青海共和;此外11个项目均为20兆瓦,分别位于陕西榆林靖边、甘肃白银、内蒙古阿拉善、新疆哈密、新疆吐鲁番等地。

招标开始后,所有项目都遭到激烈争夺。据现场人士透露,最受“冷落”的内蒙古阿拉善项目,也有7家企业投标。最热门的当属内蒙古包头20兆瓦项目,投标人总数达到了16家。其他项目,竞标者普遍都在10家左右。

按此前发改委给出的同等条件下“低价者得标”原则,压低报价成为了竞标者的杀手锏。与敦煌招标中大部分出价1.4元/度左右相比,本轮竞价整体大幅度下挫,不少报价均降到1元以下。而即使是1元以下,还是不能保证有很强的价格竞争力。

在对“青海共和30兆瓦并网项目”的角逐中,中电投旗下黄河水电报出了0.7288元/度时的惊爆低价,一举压过了中广核、华电集团、大唐集团等10家厂商的报价。这一报价,也成为了当天无人能敌的“地板价”。

争议“跳楼价”

直至8月16日开标时,人们才发现13个竞标项目均打破了1元/度时的行业心理线。中电投旗下的黄河水电报出了0.7288元/度的全场最低价。

这一情景似曾相识。在2009年3月的第一轮光伏招标中,国投电力和英利控股联合体报出了0.69元/度时的超低价格。这一基本不可能的超低价,被业界看作是“搅局者”的“闹剧”。最终,发改委确定中广核的1.0928元/度时竞标方案中标。

“价格普遍低得有些离谱。”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喜文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从行业平均水平看,1元/度以下的报价肯定亏钱,“低价恶性竞争很可能将部分民营企业挤出去。”

如今,黄河水电的0.7288元/度报价能否保证盈亏平衡?面对记者的采访要求,黄河水电新闻中心王姓主任以一连串的“不知道”做出回应。

黄河水电官网显示,公司是中电投集团的控股子公司。2006年底,黄河水电成立新能源分公司发展多晶硅产业,计划目标是在今年达到太阳能电池产能2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0.5万千瓦。不计成本的“地板价”,显示出黄河水电进军光伏项目的决心。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秘书长孟宪淦告诉记者,他们就此问题曾与企业进行过商谈:“我们都觉得这个价格太低,企业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它们说自己能够做下来。”

争论间,业内已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之前估计到会压价,但没想到会低到这个程度,并且还是普遍性的低价,确实很让人意外。7毛多的报价,用最差的太阳能电池板都做不下来。”安徽派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聂鹏胜说。

低价何来

跟去年敦煌竞标一样,本次280兆瓦竞标的低价风波再次在业内引起了一阵波澜。业界人士普遍忧虑的是,低价风潮很可能引发更加剧烈的恶性竞争。

不过,在发改委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看来,危及行业发展的看法太过悲观。竞标只是企业的事情,与行业无关。史立山透露:“国企拿到项目,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可以来做设备供应商,有订单做同样可以赚钱。”

8月下旬,孟宪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业内较低的价格水平,太阳能组件每瓦需要8元以上、钢体支架2~2.5元/瓦、控制器1.2元/瓦、电缆1元/瓦、人工安装费用至少1元/瓦。这样算下来,每千瓦投资都在1万2、3千。孟宪淦认为,黄河水电的报价“肯定亏钱”。

黄河水电的选择并非唯一。此次招标的13个项目上,投出最低价的企业中有12家是央企或有央企背景。央企占据竞标总数的七成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普遍的招标价格走低?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企业恶性竞争。”一位参与竞标的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从招标规则上来看,此次招标的项目建成期限,由以往的一年放宽至两年,“这其中有很大的区别。现在国外市场的设备价格仍然很高。但业内普遍预期,两年内市场价格走势将有大的变化。”

据记者了解,在招标中多晶硅企业大多采取了与电力公司“结盟”的方式参与竞标。如赛维LDK,就选择了与中节能太阳能开发公司、大唐电力、鲁能电力等合作,为后者提供设备供应。

2008年以来,太阳能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普遍遭遇困境。不过2010年下半年,国际光伏市场终于回暖,光伏产业迎来了一波新的繁荣时期,市场供不应求。各光伏企业纷纷扩产,预计在今年10月份起产能将逐步释放。

这部分产能的投资收益与未来的上网电价密切相关。如果中国的光伏产业加速发展,将有“规模化”的效应,将加速光伏组件价格的走低。

此外,国有企业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不少央企都是为了快速进入这个行业,以低价站稳脚跟。他们考虑的出发点不是商业角度,完全市场化出发是报不出这么低的价格。”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国有企业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任务,也会有政绩的考虑。

对此,参与招标的专家认为,不排除有国企的非市场化因素。但是需要思考,这些因素的问题出自哪里。如果是招标的机制出现问题,就需要从出现问题的环节解决。“例如,一旦出现假投标,可以将企业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布;此外,还需要严格招标制度。杜绝先‘圈项目’,再向发改委争取涨价的行为。”这位专家指出。

补贴与招标

在上网电价没有最终推出之前,特许权项目招标被政府层面当作权宜之计,同时更重要的目的则是摸底光伏发电的真实成本,为上网标杆电价的出台做准备。本次招标电价很可能会确定为两年之后的光伏上网标杆电价。

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一位专家认为,这将开启光伏发电的“新纪元”。

目前,多数光伏项目不能普及,主要原因是成本偏高,“不具备经济性”,而财政的补贴又非常有限。

“当发电成本降低到1元/度以下,光伏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将‘不可限量’。”上述中电联专家说。

在国际上,由于光伏发电成本高昂,各国的发展政策,存在“补贴”和“竞标”两种。

进行补贴是欧洲国家的普遍做法,如德国和西班牙采用“固定上网电价”模式扶持太阳能发电:电网公司收购光伏发电的上网电量,收购所增加的费用,电网公司将在全国消费者中均摊。不过,这将耗费大量财政收入。

中国也曾推出了“太阳能屋顶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给予一定补贴。不过近两年的招标,则是另外一种新的思路。

光伏发展报告篇5

关键词:光伏产业 扶持性政策 政策效果

一、引言

聚焦快速崛起的中国,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国将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更迫切地需要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比其他任何国家面临着更大的国家责任和国际道义压力。笔者认为,以光伏产业为主的新能源是未来我国乃至全球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经之路,是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性经济的必然选择。

二、光伏产业的发展的模式

由于原材料成本约束和光伏发电技术的限制,完全商业化运作的并网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成本远远高于火力发电,价格竞争上完全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光伏发电市场现阶段仍然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市场。

对太阳能扶持的政策主要集中在:立法指引、购电补偿、税收抵扣或投资补贴等方面。

政府通过扶持性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流入,针对不同主体通过投资补贴、消费补贴、产出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企业盈利后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成本的进一步下降使得企业自身实力增强,对原材料计划价格控制、政府税收、贷款优惠及补贴的依赖性降低,从而具备在自由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就是各国将光伏产业从幼儿阶段扶持起来的美好蓝图。

三、光伏产业的扶持性政策的理论分类

纵观全球各国二十年的政府扶持性政策,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将其归为四大类。

(1)强制光伏上网电价(Feed In Tariff,简称FIT)政策

此种政府扶持性政策最早是在德国的《再生能源法》中提出的强制光伏上网电价政策是指电力公司有义务以较高的价钱收购其营业区域内,所有由可再生能源生产出的电力,让再生能源的电力得到充分应用。这种政策不但将再生能源利用的理念贯彻到千家万户,而且通过消费补贴切实扩大国内需求,对产业常青具有深远意义。

(2)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最直接地提高光伏发电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从而提高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及光伏系统的投资者积极性,同样提升居民对光伏系统的关注度和使用热情,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

(3)信贷优惠政策

信贷优惠政策最有利地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规模问题,是提升投资者信心和积极性的原动力,也是最快实现经济规模的关键经济后盾。信贷优惠政策直接地反映出了政府的产业扶持导向,也以实际行动对民间资本投入起到了表率作用。

(4)市场政策

日本设立了到2020年累计安装光伏28GW的目标。意大利政府计划在2008-2012年实现300兆瓦的光伏装机容量。印度计划2012年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应占印度电力需求的l0%,在电力构成中占4%-5%,2013年设立了到2022年光伏装机量达到20GW的目标。各国政府均在正式性政策文件中为本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绘制了美好蓝图,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政府信心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意识,拉动了人民的需求,促进了产业的蓬勃发展。

(5) 补贴政策

德国2004年《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法规定,给予太阳能发电系统为期20年0.457-0.624欧元/千瓦时的补贴,2010年修正案增加了中小型规模屋顶光伏设施发电的自用消费补贴。2009年,美国对太阳能产品和设备生产厂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中包括初始投资30%的补贴和制造业30%的税收抵免。英国的“低碳建筑”计划补助住宅项目接近成本的50%,补助公共建筑及非盈利项目安装系统接近总成本的50%。政府将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补贴从生产阶段的厂商直接补贴,转换消费环节的使用补贴,增大了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扩大需求市场,进而激发厂商产品开发的内在动力。

四、世界扶持性政策的效果预测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编撰的《2013年-2017年全球光伏产业报告》中记录了一项广泛的数据调查,并以此预测扶持性政策不存在或存在情况下,未来五年世界光伏产业的市场情况。调查方法是基于历史数据的交叉核对和市场的整体性分析预测,调查样本覆盖了所有典型的光伏企业、电力公司、国家协会和能源机构。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按照政府扶持性政策不存在或存在构建了两种发展情景:

自由经济局面:假设了一种消极的市场行为,即现有的支持性机制难以加强或持续,或者现存扶持性措施将被大幅度削弱,但将合理的系统价格调整计算在内。在这种情景下,强制光伏上网电价的逐渐终止将带来产业转型期国家市场的严重衰落;

政策驱动局面:伴随着强烈的政治意愿,政府考虑到光伏将作为未来主要能源而继续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并作出适当调整。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需要去除不必要的行政壁垒和简化电网的连接程序。2012年全球光伏累计安装量达到100吉瓦,近年来光伏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自由经济局面下,未来五年安装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6.4%,5年后全球累计光伏量达288吉瓦;而政策驱动局面下,未来五年安装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2.8%,到2017年预计全球超过422吉瓦的光伏系统可以安装入网。

(一)自由经济局面下,2012年的世界经济复苏和光伏市场产能过剩、产业内部调整将导致2013年度的年安装量回调至27.8兆瓦,并以18.4%的年均增长率稳健上升,2017年世界年安装总量达到48.3兆瓦;局部来看,欧洲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维持10吉瓦左右的年安装量,增长幅度低;而五年内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年安装量将翻一番,美洲翻两番,中东和非洲地区虽然起步晚、基数低,但年均增长率达100%。(二)政策驱动局面下,全球年安装量的增长势头锐不可当,5年内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4.4%,年安装量于2017年达到84吉瓦;局部来看,各地区增长势头相当。(三)比较自由经济局面和政策驱动局面的年安装量情况,差异是非常明显的,2017年预计年安装量在自由经济局面和政策驱动局面下分别为48.3吉瓦和84.2吉瓦,说明各国的扶持性政策驱动可以导致光伏市场扩大两倍。

参考文献:

[1] 2013年-2017年全球光伏产业报告[R].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2012

[2] 冯春林.中国光伏产业政策及效果评价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18):66-69

[3] 廖文书,徐惠娟主要光伏市场国家光伏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理论研究,2012(2):15-17

光伏发展报告篇6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10年初起,中国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加息五次。本次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准率,为三年来的首次下调,意味着中国紧缩的货币政策正式转向。按10月末中国79.21万亿元的人民币存款余额计算,本次下调将释放3960.5亿元资金。

有经济学家认为,存准率未来仍有下调空间,今年年底到明年初存准率还将有2~4次的下调可能,但不会出现频繁大幅下调的现象。

>>美初裁认定中国进口光伏电池对美产业造成损害

12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宣布了对中国晶硅光伏电池“双反”调查初裁结果,认为有明确迹象表明从中国进口的晶硅光伏电池存在接受补贴并以低于合理价格销售的行为,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

美国商务部随后会对来自中国的晶硅光伏电池是否存在补贴或倾销情形继续展开调查,并将会在明年1月12号以及3月22号先后公布反补贴及反倾销调查的初裁结果。

今年10月19日,SolarWorld及其他六家公司向美国政府提起调查申请,指控中国公司对美倾销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并收受中国政府的不当补贴,要求美国政府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

在11月29日举行的中国光伏企业应对美国“双反”调查联合会上,应诉方代表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贵清发表声明称,“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出口增长来源于其市场竞争优势,并不存在低价倾销或政府补贴,同时也并未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损害。”

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多晶硅原料及生产设备总额超过50亿美元。而据ITC公布的数据,中国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2010年对美出口额为12亿美元,占美国同类产品进口额的44.4%。

针对ITC的初裁结果,中国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发表谈话指出,美国际贸易委员会在无充分证据表明美国内产业存在损害的情况下,不顾中国产业的抗辩意见以及美国内产业及其他利害关系方的强烈反对,做出不符合事实的初裁决定,凸显美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中方对此深表忧虑。希望美方能够客观分析在该产业领域美国部分企业竞争力不足的真正原因,避免滥用贸易救济措施而影响中美双边正常贸易以及双方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

另外,11月25日,中国商务部网站2011年第69号公告,宣布将对美国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启动贸易壁垒调查。

公告中称,本次调查应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新能源商会的申请立案。以上申请人提出,美国政府对其国内可再生能源产业提供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对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造成了阻碍和限制,已构成贸易壁垒。申请人要求商务部启动贸易壁垒调查,消除美国政府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对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不利影响,以维护公平贸易环境。

>>联合国警告全球经济徘徊在二次衰退边缘

12月1日联合国的《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警告:发达经济体经济陷入泥潭,新兴经济体也无法独善其身,全球经济正在“二次衰退”的悬崖边上“蹒跚前行”。

在这份报告中,联合国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从今年的2.8%下滑至2.6%,远低于半年前3.6%的预测值。即便如此,联合国仍警告“这份报告也许依然过于乐观”,因为这一预测的假设前提是欧洲债务危机得到控制,且发达国家财政紧缩政策不会继续加码。

报告称,发达经济体目前主要面临以下四大风险:债务危机深重、金融系统脆弱、高失业率和紧缩政策导致需求疲弱,以及政治僵局及机构效率低下造成的决策机制瘫痪。而更令人担心的是,这四大痼疾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报告认为,虽然发展中国家将继续以较为强劲的增长担起“全球经济引擎”重任,但增长速度将明显受到影响。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陷入政策上的两难境地。

>>冰岛政府拒绝黄怒波购买冰岛土地

据外电报道,冰岛政府拒绝了中国地产富豪黄怒波购买冰岛土地建造度假村的请求。

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今年9月表示,计划斥资约880万美元买下300平方公里的冰岛土地,并计划投资200亿冰岛克朗开发旅游度假项目。300平方公里约占冰岛国土面积的0.3%。他还计划五年内在挪威、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建立度假村。

对此黄怒波的回应是:“中国所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国家行为还是个人行为,有人都会将其视为中国威胁的一部分。”

光伏发展报告篇7

关键词:光伏产业 上网电价 行业整合 贸易保护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一)太阳电池产量急速增长

我国光伏市场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逐步完善的法规政策的强力驱动下快速发展。2005年太阳电池的产量仅为200MWp,2009年达到了4011MWp,四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15%。2009年全球太阳电池产量10.66GWp中,我国产量占37.62%,居世界首位,2010年这一比例还在上升之中。

(二)光伏发电装机量快速增加

自2006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我国光伏市场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但是由于基数较低,市场规模相对仍然较低。2009年,我国当年装机量达到160.2MWp,是上年装机量的4倍,并超过了此前历年累计装机量。2010年,包括国家能源局第一次特许权招标的2座10MWp荒漠电站和国家项目初始投资补贴下已完成的部分光伏系统,再加上地方政策支持的光伏项目和市场化光伏应用,当年新增装机520MWp,使2010年年底累计装机量达到了893MWp。光伏上网电价试点、“金太阳工程”等具体政策实施为我国光伏更大规模应用带来了预期。

(三)涌现出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

伴随着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经过多年积累,该领域中涌现出一批实力较强、高速增长的龙头企业,包括无锡尚德、保定天威英利以及河北晶澳太阳能。2002年9月无锡尚德第一条10兆瓦太阳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涉及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硅薄膜太阳电池和光伏发电系统等光伏发电环节。200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1000兆瓦的电池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光伏前三强,电池组件生产能力跃居世界第一。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涵盖了从多晶硅铸锭、硅片、光伏电池片、光伏电池组件的生产到系统安装的整个光伏产业链。2010年底,保定英利产业园四期800兆瓦项目建成投产,该项目产能达1400兆瓦。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于单晶硅棒、硅片、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加工、制造和销售,现有年产600兆瓦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线24条,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四)中央及各省纷纷出台光伏产业振兴政策

2007年11月22日《关于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该文件提出上网电价需通过招标确定,高出的部分通过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在全国范围内分摊。2009年3月23日,我国财政部出台了太阳能屋顶计划。中央政府首批安排预算12.7亿元,本次先下达70%的资金8.9亿元,其余30%资金3.8亿元将在示范工程验收评估后拨付。重点引导光电建筑一体化发展,重点扶持技术先进的光伏产品推广应用。2009年7月21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以促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据估算,国家将为此投入约100亿元财政资金。即将出台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将投资5万亿元。

在中央政府明确态度后,各地方政府也随即颁布了有关光伏产业的政策。如,海南省2009年4月颁布的《海南省建设厅关于组织申报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项目的通知》中指出:2009年补助标准原则上定为20元/Wp,具体标准将根据与建筑结合程度、光电产品技术先进程度等因素分类确定。以后年度补助标准将根据产业发展状况予以调整。河北省2010年10月颁布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按照合理成本加合理利润确定,上网电价高于常规能源平均上网电价部分,3年内除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价格补贴外,其余差额部分从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补贴。自发自用,未享受电价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可从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适当补助。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国内光伏应用市场规模偏小且过度依赖海外市场

我国的光伏产业需求相对增长较慢,造成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和应用市场出现较大的不平衡。我国已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第一出口国,我国生产的太阳电池连续5年96%以上用于出口,国内安装量不足2%-4%,使得我国光伏产业过度依赖海外市场。2009年我国当年安装量约占全球2.2%,累计安装量只占到1%左右。根据BP2011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2010年我国累计安装量只占全球的2.2%,而德国占到了全球的43.5%,其次西班牙占到了9.8%。

(二)光伏发电成本尚待降低

国内光伏发电市场迟迟不能启动的主要原因是光伏发电成本还是太高,影响了其大规模推广。我国光伏发电成本为1.3元-2.0元/度,远高于普通火电平均不到0.3元/度左右的发电成本。如此高昂成本是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太阳能电池成本占光伏发电成本比例最高,而太阳能成本中最大的部分为多晶硅原料,我国大部分多晶硅原料是从海外进口的,致使光伏发电成本较高。

(三)市场供需失衡压力持续增大

光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未来市场将会呈现指数增长。据赛迪智库光伏所不完全统计,全国156家电池组件企业2011年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超过35GW,预计2012年产能在40GW以上。欧盟2011年9月份的报告也显示,2012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到80GW,中国占据超过50%份额。光伏需求量增长缓慢,与快速增长的太阳能电池供给量形成鲜明对比。由于意大利、法国的政策不确定性和德国的市场需求下降,据2011年6月欧洲光伏工业协会对2011-2015年的市场需求量预测数据,2012和2013年光伏市场需求在30GW左右,因此仅当前中国的产能已可满足未来2-3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光伏市场的增长速度远不能跟上产能扩张的步伐。

(四)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

我国光伏产业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仍旧依赖进口,大大制约了产业健康发展。如光伏电池的原料高纯度多晶硅的提炼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德国、美国7家公司手中,形成了技术封锁、市场垄断;而我国的多晶硅生产设备工艺还不完善,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以每兆瓦太阳能需要的多晶硅按10-11吨计算,2007年国内太阳能多晶硅需求量达到1.2万吨左右,而2007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不足1000吨,原料自足率不足10%。

国外主要经济体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

(一)德国的支持政策

德国政府于1990年制定了1000户太阳电池屋顶计划,新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为0.5-0.6欧元/KWh;政府补贴总计11亿马克,并实行零贷款利率,10年偿还。这大大推动了光伏市场和产业发展,使德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光伏发电发展最快的国家。1998 年德国政府进一步提出“10万屋顶计划”,即政府鼓励居民在自家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发出的电由政府强制命令电网公司出资收购。2000年4月,德国政府引入了适用于十万屋顶计划低息贷款组成的“税收返还”政策。德国在2004年实施了《新(修改)可再生能源法》,即上网电价法。不但使上网电价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各种不同电站实际成本和投资者的利益,也更加容易操作。

(二)美国的支持政策

1996年,在美国能源部的支持下,美国开始了一项称为“光伏建筑物计划”,投资20亿美元。同年,美国加州创立5.4亿美元的公共收益基金以支持可更新能源的发展。1997年6月,克林顿总统宣布实施“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和“净流量表”体制,每个光伏屋顶将有3-5KW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有太阳时,屋内向电网供电,电表倒转;无太阳时,电网向家庭供电,电表正转,每月只需交“净电费”。1998年克林顿政府提出的综合电力竞争条例,设立了可进行交易和存入银行的可再生能源信用证,提高配额制度的灵活性和效率,信用证的价值为1.5美分/千瓦小时。此外,美国有6个州实行公共效益基金政策,以此筹集资金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

(三)日本的支持政策

为了扶持光伏产业发展,日本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措施,在现场实验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允许光伏发电优先并网,这项政策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74年日本执行了“阳光计划”,当时规定以居民屋顶并网发电为主要目标,对光伏系统实施政府补贴,初始的补贴达到了光伏系统造价的70%。1993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新阳光计划”。在该计划下,日本政府规定,自1994年起居民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政府提供补贴,补贴额度接近50%(以后逐年减少)。当年光伏系统的每千瓦安装成本为200万日元/千瓦,补贴额为90万日元/千瓦。以后补贴额逐年下降,到2006年该项补助取消。但此后安装量仍然趋于稳定增长。2009年1月,日本重启面向家庭用途的补助制度,每千瓦补助7万日元。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建议

(一)完善上网电价补贴体系,增加国内市场需求

从日本、美国及欧洲等国家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政策来看,主要经济体都实行了鼓励光伏发电上网的优惠政策。投资建设一个太阳能发电设施之后,用户可以无条件接入电网,所发电量既可以自己用也可以高价卖给电网从而享受电价补贴。这种上网电价补贴体系在推动光伏应用市场的过程中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它能够有效避免滥用投资补贴,确保工程质量和系统实际利用率。当前,我国政府对国家范围的上网电价补贴没有清晰的决定,这是值得政策制定者认真关注和考虑的。

(二)建立光伏行业准入标准,加强行业整合

伴随着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同时该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技术落后、成本不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政府应通过提高光伏行业准入的门槛,淘汰成本高、技术落后不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加强行业整合。

(三)培养多样化光伏市场,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在继续巩固国外传统光伏市场的同时,开辟新的光伏市场。2011年10月19号,以德国SolarWorld为首的7家企业联合向美国政府递交了对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简称“双反”)调查申请,而美国商务部已于2011年11月8号启动立案调查。一旦我国应对美国的贸易诉讼不利,在国内光伏市场未能及时启动的情况下,我国光伏产业可能遭受毁灭性打击。因此,应组织企业积极应对国外有关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巩固和发展国际市场,同时,密切关注国外政策和市场竞争环境动向,抓住新兴市场发展机遇,引导企业抢占新兴市场。

(四)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强关键技术研究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激励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开展光伏产业高端技术的研究开发,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完善生产设备工艺,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我国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2011中国及海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

2.张少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财政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光伏发电推进意见[J].太阳能,2009(7)

4.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形势前瞻.中国能源报,2011-12-5

5.张,王俊沣.培育光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研究.经济纵横,2011(2)

6.国外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度分析.节能与环保,2006(12)

光伏发展报告篇8

郑建明在资本市场上的“传说”由来已久。他在国美电器(00493.HK)控制权争夺期间大手笔购入2.5亿股时,就被称为“中资神秘大户”。

早在1998年,郑建明便已进军低迷的香港楼市,2000年抢进上海滩快速扩张,2003年又转战海南囤地。每一次都成功抄底,赚得盆满钵满。

这一次,郑建明选择了历经寒冬的光伏产业。从2012年开始,郑建明先后通过参股顺风光电、赛维LDK(NYSE:LDK),与海润光伏(600401.SH)合作等运作,构建光伏全产业链布局。直至此番斥资30亿元,突然杀入无锡尚德争夺战。

尽管郑建明光伏产业运营的成效还有待时间检验,但其在二级市场已备受资金追捧。顺风光电的股价,已从郑建明收购时的0.3港元/股涨至11月6日收盘价6.45港元/股。郑建明持股11个月,已获数10亿港元浮盈。

对于顺风光电接盘无锡尚德,业界仍有争议。无锡尚德破产重整时确认有107亿元的高额债务,而顺风光电自身半年报亦显示,报告期内税前亏损高达6.7亿元。在多次收购中,顺风光电的巨量资金来源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申银万国分析师周旭辉对顺风光电表示乐观:电站开发模式本身与资本紧密连接,需要从二级市场融资,因此,会出现“电站开发-释放业绩-拉高股价-融资-电站开发”的正向循环,这种模式一旦激活,会形成巨大滚雪球效应。

正如周旭辉所说,顺风光电在收购利好带动股价之时,顺势展开融资活动。2013年6月,发行本金为9.305亿元的可转债。2013年9月,又宣布将配售最多4亿股,集资净额约9.84亿元至11.02亿元。

“顺风的重整方案不是将107亿元的负债包袱一股脑甩给政府,而是一系列股权融资、债权打折、资产处置组合的资本运作解决之道。其方案看似复杂,其实,这是一个资本玩家应有的常规思维和做法。”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首席光伏产业研究员红炜认为。

顺风光电在公告中承诺,除30亿元收购金外,还担保在接盘无锡尚德完成后3个月内向托管方无锡国联缴付2500万美元,以及在重整计划获准后两年内,根据无锡尚德的业务发展情况向其提供资金,提升固定资产及营运资金水平。

除二级市场融资之外,2013年9月顺风光电获得国开行2亿元贷款,随后又与香港银行达成协议,香港银行已同意向其提供最多9.8亿港元的贷款额度。

关于郑建明的传闻一直在资本市场流传,但极为低调的郑建明鲜在公开场合露面。

外界最近可见的公开照片,来自其2013年5月21日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考察时与兵团党委副书记刘新齐见面。

一份由华杰资信评级有限公司2010年出具的《钱江实业集团评级报告》显示,郑建明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海南特区时报》副社长。

1993年,郑建明开始进军上海房地产市场,开发了位于浦东新区的“自由西村”、“澳门公寓”等项目,但整体规模并不大。

到1997年房地产低迷之际,郑建明开始进入香港市场,为后续发展进行资金积淀。2000年,郑建明进入快速扩张期,其下属的钱江集团与明申集团先后开发了“明申中心大厦”、“钱江商务广场”等项目。

2003年,政府着手清理整顿海南烂尾楼,郑建明又开启了抄底海南楼市之旅,在收购烂尾楼的同时,还在海南三亚等地拿地3000余亩。其后,郑建明又不断拓展二三线城市市场,在杭州、贵州等地储备项目。

上一篇:幼儿发展阶段性总结范文 下一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调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