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的优点范文

时间:2024-01-24 17:39:29

数字媒体技术的优点

数字媒体技术的优点篇1

在数字化背景下,三维动画已经和二位动画有着较大的区别,二维动画主要是以简单的单线对对象进行描绘,然而三维动画有着逼真的视觉效果、光线效果等优点,自从应用了数字媒体技术,三维动画设计和制作工艺和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对于三维动画的设计和制作的而言,其有着较为复杂的流程,其中包括设计形象、建造对象模型、灯光设计、设置关键帧以及生成动画等等,这些都是数字媒体技术在动漫设计和制作的应用,而且其带来的效果是较为明显的。综上所述,数字媒体技术使得动漫制作更加省时、更加精细、特技效果更加优良,在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动漫制作的时间缩短,提高了动漫的制作水平和效率,更有利于未来学生就业,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动漫人才。

2数字媒体技术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对数字媒体信息进行获取、处理、管理、输出等方面的理论和系统,由此可以得出,数字媒体技术的主要内容有信息获得与输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其中计算机图形设计技术主要应用在数字产业的动漫行业。数字媒体技术所需要的学习课程有:艺术课程和计算机课程,其中艺术课程包括Flash、Photoshop、3DSMAX、后期编辑与制作、处理技术、流媒体设计技术等,计算机课程包括JAVA设计、VF应用、C语言设计技术、VB语言设计技术、图形处理技术、动画技术、游戏设计技术、网页设计等等。数字媒体技术是在以计算机的基础上来实现动漫、影视等艺术的新型科学技术,应用数字媒体能够有效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和崛起[2]。

3数字媒体技术在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中的实际应用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怎样采取科学的方法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来促进其发展,这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实际应用的策略进行有效的分析。(1)动漫设计与制作应该充分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动漫人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水平。(2)设置和选择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应该综合实际情况来考虑,而且还应该重视新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在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方面,一定注意保持前瞻性。(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学习,注意突出课程要点,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使得动漫设计人才有着较大的发展潜质,适应不同的工作需要[3]。

4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内容和形式实现了新的视觉享受。在当代信息化的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发挥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基于互联网与软件的数字媒体技术在设计和制作二维动画及三维动画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作用,伴随着数字动漫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字媒体技术为动漫设计者提供了较多的方便,但是在实际的动漫设计与制作过程中,还是不能忽略动漫艺术的本质要求,所以需要在充分利用好新兴的数字媒体技术,在以严格坚持动漫创作的根本要求上,进行设计制作动漫,使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其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的优点篇2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应用

1 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学习数字媒体技术,首先要了解的概念是媒体。所谓的媒体(medium),一般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它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即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磁盘、光盘、磁带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一是指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传播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而数字媒体(digitalmedia)具体指的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和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等,通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但通常意义下所称的数字媒体常常指感觉媒体。数字媒体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动漫、游戏、数字影视、数字音乐、数字教育、数字出版等。

2 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应用及实例分析

根据数字媒体的主要内容和应用对象可以看出,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应用于影视、游戏、广播、广告、出版、储存、计算机图形与动画、虚拟现实等领域。因此,本文将列举一个影视广告领域中的优势应用及实例分析分析其特点、优势和效果,着重体现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在该实例中的展现。

尽管传统的户外广告媒体如灯箱广告牌、公交车车体、霓虹灯广告、LED看板等都很醒目、美观,在空间上覆盖率也很高,对消费者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由于其静止的表现形态很难吸引消费者的主动关注,和数字电视、互联网络这类声形俱备的数字媒体比较起来,也更难与消费者达成互动,这一弱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户外媒体的发展。关注运动着的物体是人类的本能反应,所以只有让广告“动”起来,吸引受众的注意,用极佳的视觉效果,加深受众对产品的记忆,广告宣传才能真正有所收益,而这一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数字媒体。

在当今世界,影视广告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类广告信息的重要媒介之一。影视广告这项新兴的广告类型,以其快速的传播速度和显著的艺术效果日益成为企业宣传自我形象、产品信息的最佳手段。影视广告剪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非线性编辑、数码特技、影视合成等数码技术的应用,使影视广告的后期制作更高效、更灵活,高清技术的横空出世更使影视作品成为一场空前的视觉盛宴。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直接刺激并带动了影视广告的创意,并影响到最终效果,改变了人们的视觉经验,促进了艺术表现的创新。如《脑白金系列电视广告》,通过两个计算机三维软件制作的卡通角色,跳着各种风格的舞蹈引出广告的主角,一盒跳着同样动作的脑白金进入镜头。一对卡通老夫妻跳着时尚的舞蹈,本身已经足够吸引观众眼球,随着舞蹈节奏,运动着的广告主角慢慢进入观众视野,人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产品上,从而完成了广告的最终目的。尽管脑白金的广告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争议,但就其畅销十多年而不衰的现状来看,数字媒体技术的使用在这则电视广告中所起的作用仍是不可忽视的。

3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

(1)数字媒体技术的新趋势―――增强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technique),简称AR技术,是一种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到现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的技术①。它的出现与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空间定位技术、人文智能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是未来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2)IT和IPIV产业整合不断深化。将IT和IPIV产业相整合,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各种不同需求,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个性化、定制性信息、媒体、娱乐综合体验;同时也能够提供权威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能够使用户充分享受网络带给生活的便捷和丰富的体验。IT和IPIV产业的深化整合,方便政令下达、信息告知、自我学习等,也方便进行安全的电子商务,同时也大大方便了网上事务的处理和增强了网上交易的安全,为科技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更大贡献。将IT和IPIV产业整合不断深化,也是未来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

(3)媒体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和个人生活更加紧密。数字媒体的个性化传播特性决定其传播对象的细分化,甚至开始出现以家庭和个人为基本单位进行量身定制和传播的方式,这就使得受众这一传统概念得到越来越细的划分,传播内容也能在大众传播的基础上进行更分众化、精确化的划分。内容生产环节逐渐从产业链上剥离了出来形成了内容产业。同时,分工和协同交融而成的融合生产方式所具有的效率优势,能够满足内容生产规模的最大化,内容生产的独立打破了“竖条式”的媒介产业链结构,形成了新的“伞式”媒介产业链结构。由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未来的数字媒体技术将不再就技术论技术,而是直接和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总之,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使媒体内容形式发生巨变、媒体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和个人生活更加紧密。

注释:①申健.数字媒体未来发展趋势―――数字媒体与增强现实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1).

参考文献:

[1]刘清堂.数字媒体技术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马进宝.数字媒体技术及其相关应用探讨[J].海峡科学,2010(02).

数字媒体技术的优点篇3

关键词 数字媒体 技术 艺术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涉及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

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自2004年浙江大学首先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来,近几年,我国近五十多所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竭力在人文艺术素质提高的同时。加强学生面向网络、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效果。

但值得担忧的是,国内高校对数字媒体类专业一窝蜂得建设,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众所周知,数字媒体类人才的培养需要兼顾技术和艺术的双重培养,抛开学生本身的因素,需要高校对技术和艺术资源进行整合。由于国内各高校的定位和师资、硬件条件是不一样的,有的高校其实在师资、实验室等专业办学软硬件方面还不成熟,出现了有的高校新专业已经开始招生了,但是人才培养方案却迟迟不能确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只是技术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的堆积,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体系,或者有的高校部分艺术类的课程或技术类的课程缺少师资,临时借用别的学校的教师进行授课,或者临时引进急需上课的教师,在教师的培养上也缺乏系统性,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初衷。

如何结合自身学校的办学特点,以及已有办学资源,探索一条适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又能满足自身办学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每个院校在新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考虑的问题。

一、专业办学背景

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2007年开始招生,当时国内高校尚没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因此还不能分析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在调研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院校的相关、相近的专业培养方案,以及日前社会热点数字媒体发展趋势,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决定以培养游戏开发为切入点,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数字媒体产业的需要:动漫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鼓励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包括动漫在内的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游戏作为动漫产业的一个分支,根据不同的平台可以为单机游戏、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网页游戏等。据艾瑞网调查,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30.4亿元,约占全球为网络游戏收入的27.1%,比07年高出5.9%。从全球网游的发展趋势看,预计到2012年,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将接近50%。据赛迪公布的报告,2007年底,国内手机动漫、手机游戏用户数量达到1亿,市场普及率将达到20%。中国新媒体产业在2008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市场规模达到634.3亿元,较2007年增长37.0%。可以看出,游戏成为数字媒体领域中一个新的增长点,游戏开发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是浙江传媒学院的办学资源特色给专业建设提供保证。

浙江传媒学院是一所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人才的院校,学院设有新闻、编导、影视文学、摄影、录音、动画、节日制作、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等跟数字媒体紧密相关的专业,同时拥有一批高技术的设备及实验室。

游戏的开发流程基本是游戏策划、架构、脚本编程,到游戏角色、道具、场景设计、渲染,再到游戏动画、灯光、音效,最后是游戏程序开发,这是一个循环、反复优化的过程。

那么,从游戏开发的整个流程看,除了游戏开发的最后环节――游戏程序开发,其他环节都可以有相关的专业资源进行支撑,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定位恰恰就在游戏程序开发上。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正是抓住这个契机,以培养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开发人员为主线,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技术能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学院办学特色的技术与艺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指导原则

综合我国数字媒体的发展趋势,借鉴学习国内外知名院校相似、相近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结合学院本身的特点,充分利用学院现有师资、实验室资源,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数字媒体相关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知识,能在网络游戏开发、手机游戏开发、影视娱乐、影视动画制作、新闻传媒、电子商务、网络媒体设计、交互式数字媒体开发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网络游戏与手机游戏的制作与开发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重个性的传媒及相关领域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浙江传媒学院各专业原则上继续实行基于“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公共基础教学、学科教学、专业教学_三个逐层递进、相互联系的教学层次,每一个层次分别由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块组成。教学平台为必修教学环节,即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和专业教学平台。教学模块为选修教学环节,即素质教育模块、学科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学院本科专业原则上实行“1+2.5+0.5”三段式的培养模式,即第一年按照招生类别实施大类教学,开设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学科平台课程等;第二年进入专业学习,开设专业平台课程、各模块课程并完成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后一个学期不同专业学生混编组成各毕业实习小分队在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

三、课程体系及实施方案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以游戏开发为主线,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充分体现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在确定人才培养日标之后,采用倒推法,设置所需要的课程,采用课程链、课程群的方式,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按课程群进行课程建设,就本课程群课程的设置、知识点、学分安排、相互之问的内容衔接等问题开展研究探讨,加强课程问的衔接与协调,获得整体优化。

同绕着游戏开发流程,兼顾数字媒体的其他方面,推导出人才培养的所需课程,这是一个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美术、动画的综合性课程,总体分为数学基础类课程、美术基础类课程、动画基础类课程、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游戏开发综合性课程以及专业拓展类课程等课程群。各个课程群群内的课程相关性较强,群问的课程相对独立,形成了课程的相互依托。

1 必修课的设置

数学基础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美术基础类课程包括美术基础、二维构成、数字图像处理、Flash交互设计等。动画基础类课程包括传统动画、游戏场景设计、游戏角色设计等。计算机类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JAVA游戏编程基础、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

机图形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页设计与编程等。游戏开发综合性课程包括游戏概论、J2ME手机游戏开发技术、游戏开发物理学、游戏脚本语言、游戏引擎原理、windows网络程序设计、游戏实战开发等。

这些课程将按照学院总体方针,被分散到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和专业教学平台,及素质教育模块、学科模块过程中。

2 实践环节的设置

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力求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相应地,在课程实践上设置了JAVA游戏开发、J2ME手机游戏开发、FLASH游戏开发、三维游戏场景角色设计、游戏综合创作等围绕游戏开发的综合性实践。

另外,坚持实验室开发原则,开设学生创作室和教师创作室,鼓励学生成立创作小组,或者参与教师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技能。

学院还同校外公司鉴定实践实习基地,有计划的输送学生到公司实习,另一方面,引入公司项目,聘请公司人员到学校讲学,使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3 拓展课程的设置

在第六、七学期安排了专业拓展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在某一个方向有更高的造诣c相关的拓展方向包括Java拓展类,有动态网页设计与编程、JAVA高级编程、J2EE框架技术课程;媒体设计拓展类,有流媒体技术、计算机卡通动画、手机动漫设计、Flash游戏开发课程;游戏开发拓展类,有游戏开发物理学、游戏关卡设计、高级C++编程、高级渲染课程。

另外,为配合学生知识的拓展,在课程体系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开设游戏策划与创意、游戏剧本创作、游戏心理学、游戏产业调研、人机交互优化界面、互动媒体开发技术、游戏品牌经营的讲座,即有目的、有选择的丰富学生的数字媒体知识,同时可以节约学习时间。

4 课程改革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一定要强调知识点的优化与授课方式相结合,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不论是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还是艺术类课程,都要跟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例如,操作系统课程在讲授一般性的基础理论之外,还要讲授目前流行的移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等内容,同专业中的手机游戏开发领域相结合。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形处理等原先纯计算机算法类的课程,不强调过多的理论问题,而是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中的应用来讲,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目的是与后面的游戏引擎想结合,在内容的取舍上侧重OpenGL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图像处理的应用手段上。同样,由于专业招生的对象是理工科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因此美术基础、二维构成等美术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应该有别于传统的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的教学方式,而是结合后续游戏开发的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美学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后续游戏项目上的实例,在计算机上进行应用教学。灌输素描、色彩、构成的知识,起到快速培养学生专业艺术修养的目的。

四、小结

数字媒体技术的优点篇4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技术应用;动漫设计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也快速发展起来,显然动漫的设计与制作已经成为了我国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其中数字媒体技术在动漫的设计与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数字媒体从静止到运动,从视觉到听觉,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从线性阅读到非线性阅读,新的造型手段侧重了新的视听效果,刷新了受众的视知经验。为动漫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并丰富了设计的手段,为其开辟了崭新的空间。

1.动漫设计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背景

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三维动画技术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虽然最初并不为人看好,甚至许多动漫专业人士也一直认为是动漫产业的旁门左道,但近年来,从早期的侏罗纪公园、黑客帝国、泰坦尼克号等大片中三维动画技术的应用,到后来的海底总动员、冰河世纪、怪物史莱克等一批全三维数字化电影的推广,直到现在的功夫熊猫,阿凡达,复仇者联盟创下的票房纪录,不难看出一部部三维动画大作的成功已经充分说明了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世界动漫产业正朝向一个全新的、空前的领域健康发展。

动漫产业最早所包含的就是动画和漫画两个部分,漫画是动漫的基础,他是出现更早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相对来讲它的制作成本更低,制作难度也较小:而动画则是进入电子时代后的产物,随着电视,电脑等新的传媒手段出现而诞生的,虽然出现时间晚但进步卓越。现阶段,动漫产业设计与制作专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不但要拥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过硬的手头功夫以及实践操作能力。更具目前动漫产业的发展特点和动漫行业的阶段性发展要求来培养动漫人才,逐步培养适应动漫产业岗位需要的新型技术型人才。

2.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内涵以及主要内容和要求

2.1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内涵

所谓数字媒体技术,指的就是对数字媒体的信息经行收集、处理和输出等方面的研究,该技术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和通信的技术等几种学科的一种综合性技术。随着动漫产业的不断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也正在该产业的设计与制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数字媒体技术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对数字媒体信息进行获取、处理、管理、输出等方面的理论和系统,由此可以得出,数字媒体技术的主要内容有信息获得与输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其中计算机图形设计技术主要应用在数字产业的动漫行业。数字媒体技术所需要的学习课程有:艺术课程和计算机课程,其中艺术课程包括Flash、Photoshop、3DSMAX、后期编辑与制作、处理技术、流媒体设计技术等,计算机课程包括JAVA设计、VF应用、C语言设计技术、V语言设计技术、图形处理技术、动画技术、游戏设计技术、网页设计等等。数字媒体技术是在以计算机的基础上来实现动漫、影视等艺术的新型科学技术,应用数字媒体能够有效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和崛起。

3.数字媒体技术在动漫产业中设计与制作的应用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动漫市场发展速度持续增长,在进行设计和制作动漫产品时,使用以前陈旧的技术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了,基于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数字媒体新技术正在悄然发展,数字媒体技术给动漫设计与制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实际的动漫设计与制作过程中,不管是二维还是三维动画制作,数字媒体技术在动画设计方面的成就都是不容小觑的。

3.1数字媒体技术在二维动画设计制作中的应用

与以往的设计技术相比较而言,数字媒体技术在制作设计二维动漫有着较强的优势,主要应用表现为:一是数字媒体技术用以制作和设计动漫作品时,主要是以关键帧为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根据已经设置好的关键帧,画面由设备自动生成动漫的中间画面,而且生成的动画人物动作反映速度特别快且流畅和清晰;二是动画作品设计中,对象描线上色较为方便,而且易于掌握,只要点击自动处理图像,系统会自动生成为理想的画面。

3.2数字媒体技术在三维动画设计制作中的应用

在数字化背景下,三维动画已经和二位动画有着较大的区别,二维动画主要是以简单的单线对对象进行描绘,然而三维动画有着逼真的视觉效果、光线效果等优点,自从应用了数字媒体技术,三维动画设计和制作工艺和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对于三维动画的设计和制作的而言,其有着较为复杂的流程,其中包括设计形象、建造对象模型、灯光设计、设置关键帧以及生成动画等等,这些都是数字媒体技术在动漫设计和制作的应用,而且其带来的效果是较为明显的。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技术使得动漫制作更加省时、更加精细、特技效果更加优良,在动漫设计与制作中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观众的兴趣,这不仅使得动漫制作的时间缩短,更提高了动漫的制作水平和效率,促使企业生产出更加优良的动漫产品。

4.关于数字媒体技术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要求

一是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来丰富动漫设计,而不是完全依赖于高科技。纯粹的高科技展示,开始可能会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喧宾夺主,失去动漫的本质之后,观众也会慢慢的厌烦这种形式的动漫,它自然会慢慢消亡。一定要牢牢的围绕动漫的本质特征,以人文东西为主,辅以高科技,恰当的把握好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界限,才可以促进动漫发展,使其更加生动,这样的动漫才可以长久的拥有生机。

二是坚持中国特色动漫,适当借鉴国外优秀影视作品。不可否决,国外存在大量的优秀动漫和影视作品,但是我们的动漫设计应该杜绝亦步亦趋的模仿,走中国特色才可以有出路。一方面要迎合观众的口味,另一方面还要保持中国特色,两者结合创作独特的人物风格。像在《宝莲灯》中,小猴子、噶妹的造型都是美国化的。小猴子带有明显的好莱坞印迹,虽然活泼可爱但是毕竟还是别人的。中国特色不是一个概念化的名词,不是讲述中国故事,就是中国的。还是那句话,影片的内核才是关键,动画制作要避免抄袭这个倾向。

三要在动漫设计与制作应该充分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动漫人才,在实际的动漫工作中,注重培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重视责任培养,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水平。重视新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在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方面,一定注意保持前瞻性。在后备军的培养中,应该重点加强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学习,注意实践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使得动漫设计人才有着较大的发展潜质,适应不同的工作需要。

5.结语

毋庸置疑,当代数字技术的发展给艺术的表现提供了越来越多样的可能性,从而开始了设计的新思路、新手法、新形式。在当代信息化的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发挥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基于互联网与软件的数字媒体技术在设计和制作二维动画及三维动画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作用,伴随着数字动漫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字媒体技术为动漫设计者提供了较多的方便,但是在实际的动漫设计与制作过程中,还是不能忽略动漫艺术的本质要求,所以需要在充分利用好新兴的数字媒体技术,在以严格坚持动漫创作的根本要求上,进行设计制作动漫,使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其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罗祥远.高职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2]王万良,朱上上,姚裕萍,韩姗姗,周旭.软件与艺术融合的数字媒体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1(03).

数字媒体技术的优点篇5

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概念

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来讲,指的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艺术载体作用,在建立艺术外在表现和人类思维间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传递新的文化理念。这种艺术设计形式是在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在艺术领域得到的,数字媒体技术不仅丰富了设计方式,还为艺术设计提供有力工具,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是集多种要素形成的产业集群,是城市发展的关键点,需要利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实现城市文化产业良好发展。

二、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应用研究

(一)展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性

在对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应用意义进行分析时,可发现在这一新的设计形式作用下,能全面展现城市文化产业的文化性。数字媒体设计即是对艺术进行加工的过程,并实现艺术作品美学价值的提高,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质便是艺术设计和文化展示。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加工的结合,进而呈现出趣味化以及多样化的艺术效果,推进城市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突出城市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使得人们对城市文化有清楚认识[1]。例如,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设计,能实现设计作品的动态呈现,相较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讲,可进一步挖掘城市文化产业体现的文化性特征,在充分把握艺术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公众加大对城市文化宣导的关注,从而在社会公众共同努力下,建立完善的城市文化体系。总的来说,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运用,是促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能通过新型艺术设计及展现方式,展示文化创意产业内在文化性特点。

(二)展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随之出现,是城市发展阶段运用的先进技术,这一新的设计方式在多种文化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包括动漫产业以及网游产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都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条件下,将设计理念通过动态画面展现出来,以便为用户提供优质感官体验。因此,我们认为数字媒体设计在城市文化产业中的运用,可增强文化产业的经济性,是实现城市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核心技术,只有加大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应用及发展的重视,才能优化调整城市文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现阶段,在我国发达地区已经逐步形成了以数字媒体设计为主的文化产业园,例如杭州LOFT49以及横店影视基地等,尤其在政府政策扶持下,我国各地区的文化产业将发展壮大,其中数字媒体设计方式的应用,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较大动力。

(三)展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性

在城市文化产生中应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除了能展现文化产业经济性和文化性外,还能起到突出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性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在公众中引起广泛关注和大范围传播的关键便是其体现出较强艺术性及创造性,具有较强感染力,可与受众产生共鸣[2]。利用数字媒体或者数字技术进行艺术设计,相较于其他设计方式而言,能充分展现文化产业创造力,在先进技术作用下,形成各产业特有的艺术表达语言和展示形式,进而促使公众了解产业文化内涵。例如,在拍摄影视作品中,采取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这一作品设计方式,能可在多种技术配合使用下,将创作场景直观展现给受众,如利用计算机得到的3D动画,是目前影视作品中常用的创作手段,旨在提高拍摄作品艺术价值,是多媒体设计技术在文化产业中应用价值的体现。在实际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时,要注重数字媒体设计方式的合理运用,以便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新路径。

数字媒体技术的优点篇6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价值维度上承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理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涵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思想品格、道德规范和精神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广度和内蕴深度。因此,全社会,特别是作为实现“中国梦”后备军的年轻人要深入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寻得民族的根,充分认识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自觉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

2.新媒体时代传播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数字技术、移动通讯革命性的发展,出现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一系列文化传播的新形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迅速成熟,丰富文化传播载体的同时,也改变和建构着大众新阅读习惯和层次。新媒体形式是以传统媒体形式为参照物,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形式之后,随着科学技术革新而出现的文化的新载体。较之传统媒体,新媒体中数字化元素的出现和数字化形式,改变了传统的以纸质媒介或是信号作为传播方式。新媒体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文化传播呈现出多向性、非线性、个性化与互动等新的形式特征,其使用人群多为80后,90后。这些代际的年轻人是在电视、电脑与手机陪伴下成长起来的“电子一代”亦或是“读图一代”。新媒体的诞生,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改变着大众接受心理、行为状态和阅读习惯,在某种意义上讲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生存态式和生存状态。今天,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日趋成熟,终端设备的普及所提供的最基本的物质支持产生了一个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群体。新媒体和数字技术手段的日臻完善,也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段。新媒体技术在综合了不同媒体特点的基础上,增加了二维制作、三维制作、虚拟空间、电子感应等技术手段。新媒体在文化传播方面,呈现出为立体、真实,实时互动的态势。传统文化的代际之间的传承,不仅取决于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张力所彰显的蓬勃生命力,还取决于它是如何被传播,如何让大众接受。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为标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实现传播的现代化转变,在新型媒体中如何展现,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人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的特点,发挥新媒体受众群体的主动性的优势,最大限度的规避新媒体劣势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德育建设中引领作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新媒体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1.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电子数据库是文化传播的新载体

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要跟上时展的步伐,要依赖新媒体进行传播、普及和弘扬。几千年来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都是以纸质媒介,通过传统购买和阅读完成为传播。新媒体时代,将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数字化存储方式是革命性的变化。国家图书馆启动的“中国基本古籍库”项目,目的是把纸质媒介存储转化为数字,建立数字化数据库,可以说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程。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建设项目共分20个大类,细分100个子录,涵盖哲学、社科、史地、艺文等学科。先后,将自先秦时代开始,直至民国年间历朝历代经典文本典籍1万余册通过电子扫描,实现了纸质媒介存储方式到电子数据存储方式的转变。具不完全统计,文字资料可达20亿字,图像资料累计超过2000万页。电子存储内容总量是《四库全书》的3倍。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工程是一项努力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网上运行传播的系统工程,馆藏模式体现着其核心理念。终端是建设一定数量规模宏大的、地域上分布广泛的、可以实现跨库检索的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电子库。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工程建设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方方面面内容,用数字技术重现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当代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数字化数据库是网络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和平台。

2.数字化出版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新方式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存储的同时,磁介质的电子出版物兴盛发展起来。伴随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数字化技术模糊了图书、报纸、杂志、电视、音乐等传统媒体的之间的界线。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内容经过数字化转换,都能够图文并茂的在相应的终端电子设备上表现出来。方便、快捷便于携带和阅读的优势使以电子介质为载体的电子出版物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宠。电子出版物在版权许可的范围可以在最广大范围内销售,也能够成为电视、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原点。据有关方面预测,网络出版将会在未来5―10年内成为文化出版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模式,更新着文化传播的方式和范畴。通过网络购买和下载数字化的传统文化产品,加速传统文化传播的广度和幅度,便于传统文化价值的交流和推广。

3.通俗化传播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手段

新媒体受众群体的阅读特点和接受习惯,要求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要有所改变。传统文化不在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通俗化传播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手段。通俗化传播就是采取通俗的方式来满足普通文化层次观众对传统文化的需要。通俗化传播是在充分考虑到现实社会中的传统文化生存环境和社会大众的接受水平,采用的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文化普及和传播。经过时代的发展,老庄思想、儒家学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样的经典著作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晦涩难懂。通俗化传播就是将这些典籍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成为人人可懂的现代读本,实现手机终端网络阅读。电视、网络媒体播放则是采用学者真人秀的形式,通过学者幽默风趣的讲解,使晦涩难懂的古籍变得通俗易懂又趣味横生。抑或是以电视、网络为平台,采取诗词、典故比赛的形式,将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演变成故事,通过网络或电视使原本束之高阁的历史传统文化惠及大众,让人们在竞赛的刺激中,在故事讲述中去了解历史。另外,传统的蒙学读物则是以动漫的方式,把瀚如烟海的古代励志的典故和劝诫故事展现出来,寓教于乐,从而实现蒙学教育的现代化转变。综观这些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无疑是其中成功的典范。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大多数普通大众,和新媒体使用者而言,是熟悉的陌生人。说熟悉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岁月的沉淀已经内化为民族文化心理,大家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或多或少接触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对于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但又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百家讲坛》节目将深埋在历史长河暗处的中华文明瑰宝挖掘出来,接续了割断了一百多年的传统文化,并以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激发最大数量的普通民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百家讲坛》节目火爆,不仅是借助传统文化热之势,更是巧妙地运用电视、网络的平台,以通俗化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成功地让传统文化在电视网络中的传播,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转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不是让传统文化高阁在书斋中吸收年轮的气息,而是在于我们如何在更大范围内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构建社会主义道德大厦。

三、新媒体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机遇与挑战

1.新媒体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

新媒体形式的传播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它的数字化技术和终端设备的发展,让文化传播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新媒体传播开放性与丰富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而技术保证上又为新媒体传播提供了空前的便利。新媒体的网络和手机客户端平台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文化介质的出现必然会带来文化传播的革命性发展,其中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文化特征。当代文化传播的态势和演进是以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发展为基本的技术条件,随着人们阅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新传播媒介和手段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2.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传播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新的表现形式的同时,也承担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在实现传统文化传播的实践时,我们要摒弃现代技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的阐释和堆砌,利用数字技术语言的图文并茂的优势,寻求中国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纵深层面延展的可能。我们在利用新媒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时要充分认识“内容至上”的原则和坚持传播传统文化的基本底线,将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当代文化成果制成数字化产品,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占据网络资源优势,实现世界文化交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代代传承过程中,每一次技术的更新必然会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化,新的传播方式反过来又会推动文化的传播、文明的进步和传播技术的更新。在新媒体语境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机遇和挑战并存。

数字媒体技术的优点篇7

关键词:媒介融合;高校图书馆;数字移动阅读;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2-0033-03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便携式阅读设备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逐渐趋向数字化、移动化阅读。多种媒介的融合进一步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开辟了一条快速路,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的数字移动阅读服务创造了一个新的信息环境,而用户对图书馆资源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

1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数字图书馆及其移动阅读服务概述

1.1 媒介融合概念及特点

所谓媒介融合,是指将原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既包括传统的电视、报纸、期刊媒体,也包括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多媒体平台,其中数字互联网是媒介融合的核心平台。目前我国的媒介融合属于初级发展阶段,仅是物理意义上的融合,高层次的应用融合鲜少涉猎。实际上,媒介融合的特点更多体现在数字化、全能化、移动化三个方面[1]。首先,媒介融合要依赖互联网平台进行发展,其传输的信息往往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编码和转送,信息的数字化特性是数据、图片、声音相互传送的基础条件。其次,媒介融合的全能化是指大众文化、高雅文化、世俗文化都能被包容在内,表现全能性与多元化的特点。最后,媒介融合还促进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网络以其无处不在的特征占据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促使人们的信息获取途径向移动化转变。

1.2 数字图书馆及相关概念

数字图书馆最早是由美国人Garrett于1992年探讨并提出的,同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以数字图书馆为关键词召开主题会议,此后数字图书馆概念被大众所知。所谓数字图书馆,是指以数字化信息进行存储,并且通过网络访问的一种有组织的信息馆藏与相关服务。数字图书馆对数字化馆藏的存储具有一致性与永久性等特点,由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组成。

1.3 移动阅读服务及相关概念

目前,数字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概念存在争议,有学者将其解释为无线图书馆、移动图书馆,还有学者提出移动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的概念。笔者认为,数字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是一种以底只信息服务资源形态为核心、以信息服务为目的、依托移动终端等技术为平台的图书馆的服务活动,无论从哪个切入点对移动阅读服务进行研究,都离不开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四大要素。

2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移动阅读服务系统组成要素(见图1)

2.1 主导因素:信息人

信息人是指高校数字图书馆移动阅读的服务者,它是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移动阅读服务系统的主导因素,涵盖了数字图书馆相关服务的所有参与者,即移动阅读的设计者、组织者、建设者、执行者和管理者,在广义范畴内也包含数字移动阅读的使用者。高校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水平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服务者的基本素养。具体而言,随着知识技术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从事移动阅读服务的人才也需要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的数据库就十分完善与先进,有能力为高校学子提供全面而优质的国内外资源信息,有利于促进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移动阅读服务。

2.2 技术因素:信息技术

所谓信息技术,泛指在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传递、存储和应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从高校图书馆数字移动阅读服务系统层面看,信息技术可以分为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和安全技术四个方面。信息基础技术又包括微电子技术与分子电子技术等;信息系统技术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技术;信息应用技术则主要指信息管理技术;安全技术,顾名思义为密码技术与防火墙技术等[3]。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的数字移动阅读服务模式构建要依赖先进的信息技术,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已进行相关技术的自主开发与创新,图书馆、数据库生产商等资源提供方将成为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技术平台开发的主导者。

2.3 资源因素:信息资源

高校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中的资源因素,是指信息用户在相关服务接受过程中直接的利用对象,集中体现出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核心价值。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他们对图书馆的使用更多的是集中在知识层面,离开了信息资源,图书馆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加强对数字图书馆的移动服务信息资源建设是各类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高校移动阅读服务的资源建设内容主要来自传统数字资源的移动化升级与具体移动信息资源内容建设两个维度。

2.4 服务因素:信息服务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移动阅读服务,是指信息用户接触的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的门面,是最贴近读者的一项因素,是数字移动阅读服务系统四大要素中最具操作性的一环,也是集中体现数字移动阅读服务模式成效高低的重要环节。与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相比,高校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体现出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内容数字化、服务方式移动化等特点。因此,开展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不仅是信息用户的需求,更是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系统发展的内在动力。截至2015年年底,美国已有54%的高校图书馆提供移动阅读服务,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移动阅读服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呈快速发展趋势[4]。

3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移动阅读服务模式构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优化信息资源平台

一项针对天津大学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的资源需求除专业知识内容外,基本不受年级因素的影响,其整体趋同性较为明显。如:在信息资源的选择方面,大学生多集中在青春文学类、励志教育类、考试辅导类与生活服务类几方面,部分信息资源的选择率一度高于50%。除此之外,大学生对移动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表现在娱乐和生活两方面。互联网媒介下的信息选择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共较少,更多的是个性化利用过程。因此,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移动阅读服务模式在构建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的需求,优化信息资源建设,做到传统媒介与互联网媒介全面融合、共性资源与个性化服务共同建设[5]。

3.2 准确服务需求定位

传统图书馆在升级移动服务的同时,应加强书目查询、信息导航等基本服务的建设,同时,根据媒介融合的特点与平台,充分利用移动媒体展开相关的特色化信息服务。如:视频资源服务、互联网自助借阅与查询服务、移动媒体个性化订阅服务、终端推送服务等。以最为普及的终端推送服务――短信息服务模式为例,其最大优势在于通过对缓存数据库与DL数据库的建设,用户只需拥有可收发短信的手机设备,即可享受图书馆提供的短信息移动阅读服务;而图书馆通过群发功能,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向几百个用户发送消息,大大节约了时间(见图2)。但这种服务缺乏灵活性,如果将移动服务与传统服务结合起来将会更有意义,高校图书馆应基于媒介融合的背景,突破束缚,准确定位服务需求。

3.3 健全移动阅读机制

一般来说,图书馆数字移动阅读服务机制包括组织决策机制、资源构建机制及平台研发机制。组织决策机制是指宏观制定符合用户需求的战略规划;资源构建机制是指根据本校情况和师生要求,甄选信息资源,并进行收集、分析和归纳,最终向师生提供完整、有用的资源产品;平台研发机制是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师生阅读习惯,研发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资源阅读平台。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只有健全移动阅读机制,才能促使数字移动阅读服务模式不断进步。

4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移动阅读服务模式构建策略

4.1 依托媒介融合背景,创新移动阅读方式

媒介融合背景使高校移动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纸质文献开始向数字化方向转变,阅读方式不再仅限于质阅读,碎片化阅读、掌上阅读、互联网阅读等新形式不断涌现。高校图书馆可依托媒介融合的背景,依据本校师生阅读情况开发适用于本馆的特色化客户端或APP软件,丰富自身的服务项目,创新多种移动阅读方式。

4.2 整合馆藏资源,完善馆藏文献构成

高校图书馆拥有过硬的图书情报知识专业人员及丰富的馆藏资源,可以利用这种优势整合馆藏资源,完善馆藏文献构成。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将不同学科的图书、期刊、数据库等重新归类加工,针对高校读者群不同的年龄及阅读习惯,提供不同学科专业的研究导航,开发具有本馆特色的移动阅读资源,方便读者的检索及阅读[7]。

4.3 转变馆员服务理念,培养高质量的服务团队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数字移动阅读服务模式的构建离不开馆员的努力。图书馆员要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不仅要具备基本的馆员素质,还要提高数字化与网络化建设的水平。培养高质量的服务团队,是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移动阅读服务的发展需求,也是推动未来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强大动力。高校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馆员培训讲座,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馆员的技术与服务水平。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移动阅读服务的全面建设,有益于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创新数字化阅读环境,有益于实现信息用户的个性化体验、推动高校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推动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和移动服务转型,是完成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发展的里程碑式的革新。

参考文献:

[1]吴信训,吴小坤,高红波,等.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融合趋势研究[M].//吴信训.世界传媒产业评论(第7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69.

[2]马骏涛.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移动图书馆系统研建[D].北京: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

[3]王建娟.中国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4]李彬彬.我国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4.

[5]陈宇碟.大数据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优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6]陈新昕.从数字出版看我国移动图书馆建设[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3.

[7]田樱.图书馆移动服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数字媒体技术的优点篇8

关键词:数字媒体;多媒体教学;FLASH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3-3187-02

The Research of College Multimedia Teaching with Applying Flash Technology in the Digital Media Age

MA Lia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01701, China)

Abstract: As the digital media developing, the teaching technology of our college is changed more than the changes of media form. If we could understanding the college media teaching with applying the flash technology correctly and making good use of the flash technology advantages, we will realize the upgrade of our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ffect with increase the study interesting of ou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digital media; multimedia teaching; flash technology

数字新媒体技术的崛起不只意味着媒介形态的变化,更蕴含着在新的媒介环境影响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的深刻变迁。一方面,数字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多媒体教学手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变化;另一方面,数字媒体环境对当下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何把Flash技术合理应用于大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吸纳FLASH新媒体技术的优点,形成一套不同于传统的高校多媒体教学手段,以适合当下高校教育环境的发展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升级跨越,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数字时代下的高校教育发展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1 FALSH技术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校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采用合理的现代教学媒体,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完成交互式操作,共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从而以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完成整个教学。[1]在众多多媒体技术中,FLASH技术是目前最具教学优势的多媒体技术之一。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FLASH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势,如能将文字、图片、声音融于一体,迎合当下大学生的学习“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复习等等。

Flash是一种交互式矢量多媒体技术,它可以将数字图像、音频特效与富有创意的互动界面结合在一起,制作出高品质的动画效果。将Flash技术应用在高校课堂教学上的优越性如下:

1)编辑功能强大,易于在课堂上展示和表达抽象概念。强大的动画编辑功能使得教师可以轻松地设计出高品质的动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语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设计教学情境,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传统课堂知识的传授,基本都是用语言描述的,如果涉及到一些抽象概念,学生更加需要加强领会,在脑中努力重现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在Flash课堂教学中,对一些复杂的知识,通过Flash课件形象的展示知识的原理,这样既能减少教学的压力,也能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讲授《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中的数据通信技术相关概念为例,如果单靠语言和传统图示的描述来让学生理解区分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的概念会较为困难。如果利用FLASH技术来制作一个演示动画,将一条物理信道进行动态划分,变成几条逻辑信道,再通过动画演示在不同的逻辑信道中传输不同的信号类型。通过FLASH动画的演示,学生就能够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具象概念,理解起来也会较为轻松。

2)文档占用空间小,易于远程教学和学生复习。Flash由于使用了矢量图形的技术,使得其制作出的动画所占用的数据空间非常小。教室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将所讲授课程内容中的重要的知识点和相关问题的演示动画,上传至教学网络中,供学生在异地或者课后在线观看并下载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3)动画交互性强,易于互动。Flash技术交互功能的形式包括按钮、表单、文本和影片剪辑等等,制作者可对导航、按钮等对象进行程序语言编辑,从而实现人机交互的功能。在观看这些演示动画的时候,可以通过点击相应的互动内容,就可以再次回顾上课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要点。动画中的视频和音频效果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内容,学生还可以操作控制按钮,进行暂停、快进和快退等操作,反复观看理解,提高了学习质量。

基于以上FLASH多媒体技术优势,教师在整个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到知识巩固复习,都可以充分利用Flash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善于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调整FLASH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产生出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2 FALSH多媒体技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1)盲目追求“高科技”教学手段,缺乏正确应用。当前,很多高校对FLASH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认识存在不少的偏差,盲目追求先进的“高科技”教学媒体技术,不能够合理结合课程内容的需要,通通使用FLASH多媒体教学。有些高校甚至误认为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就等于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以至于很多利用FLASH多媒体技术上课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工作只是在电脑前进行一些简单的软件操作,缺少随机性的板书与拓展性的知识讲解。他们没有认识到任何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其实与传统的黑板演示教学一样,都只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而已。

2)FLASH制作水平不高,动画表达能力有限。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提炼,简单地将书本上的知识要点转换成FLSAH动画,使得FLASH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变成了一些简单的数字组合和图像的变换,计算机则完全成了播放课本内容的放映机。还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为了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片面利用FLASH技术来追求漂亮的图像界面和绚丽的表现形式。希望学生加强注意力的用意虽好,但是这些课件华丽的“外表”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真正的知识内容,分散了学生的对于知识要点本身的注意力,反而使学生难以学习和理解真正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

3)FLASH技术“反客为主”,削弱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有些教师过于相信FLASH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认为只要备好FLASH演示知识要点,教室本人就不用在课堂上进行其他的教学讲解。养成了一种边看动画课件边讲解的习惯,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多媒体课件本身上面,认为课件就是教师,反倒削弱了对教师的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也不复存在了。教师在课堂上成为了计算机的“配角”,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不会好。

4)“走马观花”的教学方式,缺乏对知识点的合理讲授时间把握。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会非常注意课堂上重点难点知识点的讲授时间的比例分配,也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消化的时间。但是在利用FLASH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会专注于播放多媒体演示动画,而忽略了教学内容中不同难度的知识点的时间分配,导致课堂讲授内容的信息量过大,学生很难在接受新知识点的同时判断出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非重点内容,更加难以有时间进行必要的思考和理解,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5)只顾动画演示互动,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实际互动。在FLASH多媒体教学课堂,由于教师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桌后面,程序化地向学生展示课件内容,很少走动,甚至不走动,学生反应如何,根本没有顾及。忽视形体语言和板书,更不用说用启发式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师生之间的交流受限,一堂课下来,教师不问问题,学生不提问题,缺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本来是双向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单向的知识灌输,课堂气氛沉闷。

3如何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合理地应用FLASH技术

1)将FLASH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合理控制教学节奏。

高校教师要形成对新兴教学手段的正确认识,不能片面地认为FLASH多媒体教学方式就一定比传统教学方式各方面都要好,也并非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用FLASH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表达与演示。教师要认识到FLASH多媒体技术只是一个教学的表达工具,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课程,教师应该有能力清醒地认识到哪些知识点适合使用FLASH多媒体教学,哪些知识点是需要结合传统的板书来加以讲解的教学方式,真正利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教师在播放FLASH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情况和情绪变化,有意识地辅以提前准备好的板书和讲解内容,通过适时地强调重点、结合具体情况即兴发挥,不断地充实授课内容,控制好课堂的教学节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讲解完教学难点和重点以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消化和吸收,提高授课效率。

2)增强教师制作FLASH多媒体课件的水平。

FLASH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应用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不同的知识要点和不同的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课件成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教师必须以教学大纲为基础,认真研究课本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与此同时,还要根据与课程相关的学科发展和教学内容的最新变动等因素,不断更新教学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FLASH多媒体教学来获取更加广泛的相关信息。不能够过多地追求课件的表达形式,要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完善和优化多媒体课件本身的知识含量。

3)强调教师的课堂引导力,加强师生之间的真正互动。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种双向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最大的优势也在于此。师生在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利用FLASH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够利用软件的互动功能来加强师生之间的实际互动。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课堂教学却因为FLASH多媒体自身的互动功能,弱化了真正的教学互动。教师需要在播放多媒体教学演示内容时,适时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学习才会更主动。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FLASH技术类似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高校的课堂教学当中,作为高校教师,虽然需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但同时也要能够发现其不足,寻找合适的解决对策加以弥补,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才能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树安.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比较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20(9):172-173.

[1]孟跃红.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2).

[2]刘永清,陈爱妩.多媒体教学的研究现状与理论研究框架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0(1).

[3]王红梅,张建龙.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探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1).

[4]赵莉.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8(1).

上一篇:人文科学的劣势范文 下一篇:数字媒体的创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