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4-01-23 10:46:06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篇1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心理教育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在认识层面上是普遍认同的,但在操作层面上,却存在重技能轻素质的做法。我在青果公司为期七天的顶岗实习,让我了解到现在企业更加看重员工是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职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而进行的职业专门化的定向教育。根据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与社会现状分析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素质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应从几个方面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

一、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原因

1.1高职教育的大众化使高职学生素质大大下降

目前,国内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大众化的高职教育让更多学生受益,伴随全国性的大范围的高职扩招,拥有良好学习方法、能吃苦耐劳的学生已不多见,同时由于部分院校只强调学生数量,而忽视学生质量,使高职学生素质大大下降。我校作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在目前的形式下,保证我校高职学生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1.2知识经济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挑战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大批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所以迫切需要一大批有较高的技能型、技术型的实用人才及管理、经营、服务人才。用人单位非常重视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所需人才应是具备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责任感、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1.3职业教育的发展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企业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重“知”和重“能”

但更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文化知识薄弱,比较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和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不思进取,觉得在高职读书没什么前途,对自己今后就业悲观。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更应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二、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2.1规范日常管理,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规范日常管理抓起,从一言一行入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职教育阶段基本上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这个时期应严格日常管理,注重养成教育。首先,建立健全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按照制度规范教学及校内各方面的秩序,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其次,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努力强化管理的教育功能,推动健康、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日常管理中,从新生入学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养成努力学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尤其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通过组织新生参观专业教室、实习实训基地等,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的优势及发展方向等,让学生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初步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2.2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拓展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企业用人标准中,文化课学习成绩与沟通能力等其它职业发展潜力相比 更着重后者。因此,应通过多次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来锻炼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我校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教育,因此,在学分制推行的同时把素质拓展学分也纳入到必修学分中,以促进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3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丰富的社会实践是指导人们发展、成才的基础,是实现知行统一的主要场所。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职业素质培育的根本途径。离开社会实践,既无法深刻领会职业素质的内涵,也无法将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转化为造福人民、贡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因此,要引导高职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在专业实习、社会调查中有意识地了解职业,熟悉职业、体验职业。培养对职业的正义感、热爱感、义务感和良心感。例如:我校为各个专业安排了相应的实践企业。组织学生到企业、社区锻炼,培养对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可以利用社团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市场,了解职业。为了加强我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每年暑假我校都会组织“三下乡”活动。

2.4以职业心理辅导来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当前的人才竞争中暂时处于弱势地位,其承担的内、外环境压力比较大,心理问题不容轻视。与其他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有自己的思想特点,富有个性,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决定的。当前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适应性和与人沟通的问题,二、三年级学生则以情感、人际关系和自我成长等问题为主,而毕业生主要是就业压力等问题。

高职院校应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测试和咨询活动,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普查、日常的心理咨询。同时,通过互联网或校园局域网为那些心理上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咨询和服务。简言之,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以及整个社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寻求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措施和对策,促进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赵明安,刘民刚.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高等职业育[J]. 2000(3).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篇2

关键词 医学伦理职业道德素质教学改革

现代医学治疗范畴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治疗疾病,而是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促进医学与人的关系的进一步和谐,这也正是医学伦理学的宗旨之一。医学伦理学历来是医学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医德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进而使之成为合格的现代化医学人才。

一、医学伦理学亟待改革

(一)教学上强调理论忽视实践。

医学伦理学虽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是其本身肩负了培养学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等全球医学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的任务,需要加强实践性和针对性。

(二)方法上缺少学科间整合学习。

医学院校通常将医学伦理学单独作为一门社会学科进行安排,忽视了其与临床医学、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与协作。

(三)资源上医学伦理教师匮乏。

虽然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也来越高,跨专业人才也加入到医学伦理教学队伍中来,但是兼具哲学素养和医学实践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仍然匮乏。

二、把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作为医学伦理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古往今来,对于人才来说,德才统一是最有价值的。而医学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其主要面对的是人,因而培养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高等教育者应当积极倡导高尚医德医风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进行重新定位,更要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在医德教育上加大投入。

1.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

医德教育要摆脱纯理论教育的观念,要在实践中发展医德理论。如果忽视了医德教育的实践性,采用说教式教育,不仅会使医德教育变得乏味、无趣,更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的目标。

2.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客观认识。

在医德教育的过程中,有理论认为医德教育是无能的,因为社会不正之风会完全颠覆学生在校习得的医德观念,因而是无能的。也有理论是认为医德教育是万能的,只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可以培养出医德高尚的好医生。我们应当客观认识医德教育的作用。

(二)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与医学伦理教学改革相结合。

将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作为医学伦理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不仅是培养学生高尚医德的必然要求,也是医学伦理教学改革的出路。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既是对广大医务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也是针对目前医疗行业出现的医生收受红包、医患关系紧张等不良现象做出的反应。对于医学生来说,培养高尚医德是迫在眉睫的,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者改革医学伦理教学,深化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以培养现代化的医学人才。

1.改革教学内容。

医学伦理学应当摒弃过时的理念,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贴近学生生活现实而不是超脱于现实生活之外,构建合理可行的医德评价体系。体现在伦理学教材中,应当针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如过度医疗、医患关系等,从而增强医学伦理学的现实指导性,也为医学生医德培养提供真切实际的指引作用,消除学生的疑惑,提高其对医学伦理学的信服程度,从而培养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准医生。

2.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医学伦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就是摒弃原有的、单一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分析新近发生的事例,讨论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和原则的具体应用,使学生在感性上和理性上体会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把握医学伦理学的宗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自觉的进行医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3.改革教学模式。

医学伦理学是基础学科,因此应当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实现学科间的整合学习,这样才能使职业道德教育由碎片化向体系化转变。在医学伦理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与专业课、临床实践科目沟通与协调,在理论教学中加入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融会贯通,实现医学伦理教学的实效性。此外,学校也应将强医德文化的塑造吸收到校园文化中来,加深学生的医德意识。

4.优化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医德教育的比重,需要选派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兼具医学实践和哲学素养的教师担任医学伦理学教育工作者,还学要定期组织医学伦理学教育者外出参观学习,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教育资源。此外,还可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以案例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保证教学质量。

医学伦理教学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其旨在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医学伦理问题的能力,承担医学道德责任和义务。医学院要以提高以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为基本思路,改革医学伦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模式与资源。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全体医学教育者与医务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唯此,才能培养出具有丰富医学知识和较高医学职业道德的专业人才,彻底提高我国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广臻,王晓燮.医学伦理教育与医学生[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2):42.

[2]柯少娟.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现状、原因和对策研究[EB/OL]Gyey.corn/dj/20060627.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篇3

关键词:校企合作 创新 高职生 职业道德素养 培养

职业道德作为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和约束劳动者的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也是劳动者综合素质的灵魂。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不但关系到高职生未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也关系到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高职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修养,不但要靠自律,通过自我修养来提高,还要靠他律,靠学校、社会组织来帮助来提升。其中,学校和企业是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点,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关键作用。

受各种因素制约,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与企业培养在培养高职生职业道德素质方面分属两种系统,两种体系,两种方式,致使校企双方在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各自为政,高职生职业道德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行不协调。高职生职业道德的提高需经“学、知、行”过程,而这一过程,仅靠高校或企业一方都无法独立完成好。

培养并提升高职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校企双方共同的责任。校企双方都应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整合两种教育资源,主动探索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培养高职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采取校企互动的教育模式,创新高职生职业道德培养方式。实现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与实践,从理论学习到实践锤炼的紧密衔接。

一、高职院校要成为高职生职业道德理论教育的基地

职业道德是自成一体的学科理论,需要通过系统职业道德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才能掌握现代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明确职业活动的基本规范,从而提高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质的教学条件,应重点承担高职生职业道德理论教育任务。高职院校是培养企业员工的摇篮,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与企业对其的要求相衔接,充分考虑到企业对高职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现实要求,创新高职生职业道德施教的内容和方法。首先,将企业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纳入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体系中,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高职生是高职院校的“产品”,而这一产品主要是为企业定制的,是否“好用”、“实用”,最终还是由产品的使用方企业来评判。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必须与企业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唯有如此,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职业道德素质才能符合企业的企业和标准,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才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其次,要引入企业教育资源,充实到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中。企业是职业活动的践行场所,拥有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这是高职院校无法比拟的。高职院校充分利用企业德育资源,共同打造职业道德教育平台。把企业的职业道德标兵、优秀校友作为一种新资源让他们参与到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中,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召开座谈会、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让他们现身说法,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二、企业要成为高职生职业道德实践的实习实训基地

以课堂为中心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理论化、概念化的、抽象化的教育模式,是在虚拟的情境中进行的教育,这种脱离实践的理论灌输实难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素养不但需要从理论中充实,更重要的需要从实践中锤炼并提高,应重视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并将之作为一种主体途径贯穿于始终。知行合一既是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也是提升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具体体现。职业活动是提升职业道德素质的必由路径,也是提高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企业要积极承担提升高职生职业道德实践的社会责任,与高职院校共同完成高职生职业道德实践教育工作。首先,企业要充分利用高职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契机,以企业的标准来强化高职生职业道德体验和实践。学生在企业真实生动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切身体验,反复实践,把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高职生职业道德的信念,外化为高职生职业道德的行为,实现“学、知、行”有机的统一,进而提升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其次,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高职生职业道德的考核标准,把对高职生的品德考核纳入校企合作管理体系。高职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职业道德的考评由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等共同进行,根据学生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能力、创新精神等进行全面考察,综合评定。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校企双方要进一步探索共同培养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方法与机制,形成校企合作战略联盟,扩大资源共享、合作办学、协同育人、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篇4

【关键词】高校教育;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问题与现象;手段与措施

一、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院校是培养专业性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但是对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不足的情况,仍需要高校院校提供更有效率的素质教育计划,现代社会中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于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问题,需要受到高度重视,在高校管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着素质教育过程枯燥乏味,导致高校学生对专业素质教育产生抵触心理,对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我国教育改革希望通过素质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学生学习,这样的素质教育系统优点很多,尤其是能够在上加强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素质教育,另外通过素质教育管理工作系统,还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无论从学生的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来说,素质教育管理系统都是有效改革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二、分析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一)教师职业道德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培养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不能对进行有效的培养。老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方式往往是灌输式的,在上将大量的知识点交给学生,或木讷的在“照本宣读”,使得老师不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到实际的了解,并且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老师也并未认识到这种素质教育方法有问题,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去,只会导致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既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学习,有不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发展,因此,要老师正确认识到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素质教育中引进培养机制,全面发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素质教育水平。

(二)由于在职业道德观中不重视加强培养的素质教育手段,导致学生对素质教育学习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刻。在高校职业道德的素质教育历史中,培养的手段一直没有被实际利用起来,没有受到教师职业道德观的重视,然而在职业道德中实施培养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之后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更能有效对老师的素质教育进行反馈,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于安排之后的素质教育计划,由此可见培养在高校职业道德中的重要性,但是在之前的素质教育中,培养体系明显受到老师的轻视,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深刻,对知识的了解也不充分,是造成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观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探究加强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水平的手段与措施

在高校教育通过培养体系激发学生的素质教育学习潜能。我国高校教师本身对关于素质教育的职业道德基础不牢固,需要基础性的职业道德观来带领学习,但是职业道德上灌输式的素质教育方法直接导致高校学生丧失了对素质教育学习的兴趣,所以要引进学生的培养体系。

积极进行高校职业道德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尝试,加强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在高校职业道德的素质教育中,老师应该积极进行培养系统的方法探究与尝试,来完善我国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与体系,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要及时根据自己班级的整体素质教育学习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调整素质教育方法,不能够继续使用那种灌输式的素质教育方法,那种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了解素质教育的兴趣,对素质教育学习的效率有负面影响,而且也不能体现出老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要注意尝试那些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素质教育的方法,可以将职业道德的测试代入素质教育中,这样既能够全面带动学生参与到素质教育中,又可以对职业道德能力进行全面的锻炼与培养,这需要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密切配合,所以老师要在素质教育中积极尝试新式培养的素质教育方法,为高校职业道德的素质教育改革提供有效的意见。

老师可以通过培养体系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道德计划培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班级中存在着不同的学习效果,而培养系统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老师可以通过素质教育来考察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以及其擅长的学习方式,将相似的学生分到一组,并在准备素质教育计划的时候按照不同的组别设计几种素质教育方案,在素质教育阶段,将学生进行分组培养,带动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水平,尤其是那些素质教育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这样的个性化学生培养体系耗费的备课时间较长,但是素质教育效果却是极为喜人的,为我国的加强引导素质教育,需要得到高校教师及素质教育计划安排中心的重视与考核。

四、结语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学生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直接被凸现出来,国家也将不断大力扶持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发展,保证学生能够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打下基础,但是相对的,学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教育水平,保证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基本素质也是过硬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道德能力已经成为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学生一定要注意加强职业道德效果,通过构建学生的培养体系来加强学生对于素质教育的学习,保证学生的素质教育学习效果,加强学生教师的整体职业道德观水平,并为我国教育界的素质教育方法的改革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任传良.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

[2] 姜世波.浅谈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民主意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

[3] 夏晶阳.高校管理专业设计教育的现状暨素描、构成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A].学校管理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篇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进步,民众对精神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培养的迫切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现如今图书馆正朝着信息网络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前进,对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培养,既是图书馆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大环境的客观要求,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培养,对于提高馆员的道德修养,强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搞好图书馆服务和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培养的主要内容

在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图书馆员认识到他们的工作是一种知识性的服务工作,是一项崇高的职业,他们的职业价值是通过读者和用户获得、利用文献信息来体现出来的。因此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培养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职业信息培养、职业态度培养、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品德培养。

1.加强图书馆员职业信念培养。职业信念培养就是要培养图书馆员必须具备为图书馆事业勤奋努力工作的献身精神,具有甘愿为他人无私奉献的品德。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所以,图书馆员要明确自己在图书馆的工作任务,认识自己工作地位和意义,努力培养对本职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工作中要兢兢业业,忠于职守,有主人翁的精神。

2.加强图书馆员职业品德培养。职业品德培养就是要培养图书馆员具有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为人诚实正派的品德。工作中讲合作、讲团结、讲互助、尊重人、理解人,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为读者服务中,做到热情周到,和蔼可亲,礼貌待人,忠实读者。

3.加强图书馆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技能培养就是要培养图书馆员在新形势下必须具备知识管理意识、信息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进取,使自己具有较高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4.加强图书馆员职业态度培养。职业态度培养,就是要培养图书馆员必须具有高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埋头苦干的工作劲头。把为读者放在首位的服务精神。服务态度和蔼、周到、主动、热情,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做读者的良师益友,以最大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去帮助读者解决困难,在尽职尽责地为读者提供第一流优质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培养具有的重要意义

加强图书馆的职业道德培养对图书馆员素质的提高、挥图书馆职能作用的发挥和实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办馆宗旨都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培养是时展对馆员素质提高的客观要求。当今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对人们掌握科学技术,特别是掌握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图书馆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对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中的综合素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灵魂,是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其他素质的先导。要干好事业,必须先学会做人,做人就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重视和加强图书馆员敬业精神的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对搞好新时期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都是十分迫切、十分必要的。

2.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培养是新时期充分发挥图书馆职能作用的必然选择。图书馆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就是收藏、整理、加工和传递知识信息,它是人类社会精神财富和知识财富的宝库。图书馆又是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为社会提供精神粮食,是对职工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图书馆可以利用所特有的信息资源优势,高杨时代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使职工群众受到良好的文明教育和修身养性的熏陶。由此可见,图书馆是社会教育中强有力的宣传思想工作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而图书馆这功能的发挥是靠图书馆员进行卓越劳动来实现的。如果图书馆员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办不到的。图书馆是知识宝库、知识摇篮。图书馆作为传递各种信息的传播中心,图书馆员是科学技术和文化建设的尖兵。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多样化的今天,虽然网络技术使图书馆不再是获得信息的惟一场所,但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产业部门之一,其不断得到强化的各种新的服务功能和手段,依然是人们学习知识、掌握信息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依然是广大职工群众共享知识的重要通道。因此,图书馆在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方面都充分发挥着它的社会职能作用。图书馆员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不可能充分发挥上述作用。

3.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培养是图书馆努力实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办馆宗旨的有效途径。图书馆员对文献信息的收集、加工、保藏、供给都是为了读者,因此,从广义上来说,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实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这个根本宗旨的。图书馆拥有数量大、种类多、质量高及覆盖面广的馆藏信息资源,把这些积聚的文献信息变成人类可以利用的巨大精神财富,需要通过图书馆员的辛勤劳动而获得。所以,图书馆所起到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很大范围内都是要通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图书馆员为读者们服务才能取得。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培养,使他们具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会有一种精神寄托激励馆员以主人翁的精神从事图书馆服务,并且以强烈的责任感在为读者服务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篇6

关键词:导游人才培养;职业素养;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216-02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问题

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稳定增长的居民收入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点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业所需人才门类之广、数量之大是其他产业所不可比拟的。导游是整个旅游文化产业的灵魂,导游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各高校能否培养出一批批专业性强、技能性强、素质高的复合型高级导游人才是当前旅游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之所在。这是因为,旅游业为旅游者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导游人员作为旅游行业的窗口和形象处在旅游业的第一线,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旅游服务的质量、旅游企业的形象、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评价,甚至还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整体形象。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层次不断提高,导游行业岗位对导游人员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旅游服务活动中出现的有关导游人员违规的负面报道(如“宰客”、“狂拿回扣”等一系列令人忧心的现象)常常见诸于各大媒体并屡屡成为广大旅游消费者投诉的热点,这充分印证了导游人员作为整个旅游过程的核心人物,其职业素质对整个旅游活动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表明导游人才素质培养领域里存在着不可忽视问题。

二、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研究表明,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处理人际关系、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力等列为课程的核心内容[1]。然而在我国部分高校中,导游专业的课程体系还在着重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层面的培养、忽视职业素质方面培养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对于导游人才素质、特别是对于职业道德方面还不够重视,对人才的概念认识不足,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意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职业技能是有形的,而职业素质是无形的,不能获得立竿见影之效。所以,较之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培养在课程设置、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目前不少高校把培育出企业欢迎、社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因此十分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和知识的传授。因为旅游业属于服务型职业,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这就决定了导游服务要求导游人员既要具有高超的服务技能,又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此外,为大力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融合性人才,把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作为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素养是指胜任某一职业所具备的综合素质,这是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更是立足职场的根本[2]。它所包涵的内容极其广泛,可以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意识等方面的内容,还可涵盖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素质、职业形象以及个人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等。在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中,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形成,对学生今后能否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与变化、并成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导游人才,是极为重要的。那么何为旅游职业道德?旅游职业道德是指适应旅游业的要求而必然产生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道德规范,这也就是导游人员在履行本职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包括了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导游为游客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与游客交往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游客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导游服务的一个重要目标:使游客满意。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也就是合格导游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具体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导游人员职业素养的核心,也是今天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为,导游应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品德、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礼仪修养,能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使学生具有过硬的旅游职业道德素养,才能使他们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

三、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相关策略

高校应明确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训内容以及学生实习等方面加强相关德育教育工作,把知识传授、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熏陶结合起来,用旅游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导游应自觉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的行为。

第一,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不仅是培养学生个人品质和道德素质的需要,也是旅游业建立一种独具个性的服务文化的现实需求。如今,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游客消费意识的提高和对高附加值的追求,旅游行业之间的竞争较为突出地表现为树立旅游品牌、注重旅游服务质量的竞争了,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首先就在于培养并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服务意识。加之旅游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服务性行业,而服务意识则是发自服务人员内心的、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这就意味着旅游从业人员首先必须具有强烈的自觉的服务意识才能为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是旅游工作者从业的前提,也是导游人员最基本的职业素质。

由于服务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尽快转换并适应自己的职业身份,尽快进入现实生活中的服务角色,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尽量缩短毕业进入实习单位后的所谓“过渡期”,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并最终成为业内的佼佼者。比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班级内部成立一家微型旅行社,由学生自己轮换担任不同旅游从业人员,利用节假日时间到各景点进行义务导游讲解服务,还可在调研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进行模拟设计旅游线路、开发旅游产品、进行旅游广告宣传等活动。通过这样多方位的教学,既让学生了解了旅游行业及社会需求,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服务意识,还锻炼了相关职业技能,可谓一举三得。另外,我们要积极寻求与更多旅游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积极鼓励学生组织建设学生社团和走进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旅游行业相关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下,促使学生在现实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学会一些必要的职业技能,激励他们主动深入体会职业服务意识、无私奉献的精神品德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等,这对于学生最终学会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企业发展与个体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误导,一些学生认为获取高额收入就是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从而忽略了对于职业岗位所规定的职责与义务方面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对此,我们应不失时机地进行人生价值观、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旅游行业岗位要求等方面的教育。用案例教学法给学生讲解大量的正反面案例,激发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和总结出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游客是导游员的服务对象,满足游客合理而可能的要求、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并使游客满意而愉快地度过旅游生活,既是导游应遵循的服务宗旨,又是让导游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服务意识和职业责任感,让学生尽早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尽快明确导游服务工作中应尽的工作职责,更好理解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从而加快学生职业行为规范的养成,这些都和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是否成功是息息相关的。

第三,尽早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诚者不伪,信者不欺”的重要内涵,着重培养学生“真诚公道、信誉第一”的良好职业行为和习惯。我们知道,“真诚公道、信誉第一”既是衡量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和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又是导游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还是衡量导游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只有做到了“诚”和“信”,才能在社会中赢得良好的信誉,取得他人的信赖。“诚”和“信”既是优良的商务传统,也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立足于社会的基本准则。我们在平时的一切工作中应切实倡导学生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求真务实,诚实守信,不能弄虚作假,欺骗别人。只有不断督促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学生在将来面对服务对象或是与他人交往相处时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接纳和欢迎,并取得事业的成功。

第四,指导学生注重文明礼貌礼仪方面的修养,倡导学生逐渐养成热情友好、宾客至上、文明礼貌的良好作风。文明礼仪修养是导游员职业道德素质较为集中的体现和个人内在修养的标志,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和招牌,是旅游业最具行业特色的道德规范和业务要求。导游员要做到态度和蔼,待人热情,行为规范,举止得体,衣着整洁,仪表文雅,谈吐文明。不言而喻,这是导游员所必备的个人修养和最基本的行业规范要求,也是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客人信赖与支持的基础,更是企业和个人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文明礼仪教育是改善旅游业软环境、促进旅游业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讲授,结合学生的课外实践与实训,我们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引导学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形成良好的日常礼仪习惯,提高自身社会交往和待人处事的能力,从仪表、仪容及仪态、言谈举止、气质风度等方面塑造符合导游职业身份的美好形象。

有社会分工,就有职业生活;有职业生活,就有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突出标志,它既是对本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尽管我国各高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模式各异,效果不同,但是,作为培养高素质导游人才的摇篮和重要基地,各高校应当把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努力探索有效的培养形成模式,并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其培养体系。

――――――――――

参考文献:

〔1〕马乔林.论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46.

〔2〕李晓梅,项桂芳,彭花.谈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篇7

【关键词】艺术高职院校 学生 职业道德 素质 培养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如果一个艺术从业者能够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个人修养、身体力行的去从事他所从事的职业,那么这个人就会像天空中的北极星一样,能够让身边的其他人或团队自动围绕着他,从而形成强烈的人格渲染力。因此,艺术从业者一定要具备此种责任感,要把社会和谐以及人类进步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用艺术作品崇尚弘扬真善美,有力鞭策假恶丑。同时,艺术从业者还需拥有宽广的胸襟、博大的情怀以及富有悲悯情怀和底层意识,能够善于揭露事实真相,为艺术献身,用艺术来美化、引导我们的生活,让艺术以表达人类的情感,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的和谐。

一、加强艺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1、是对现有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的重要补充

目前有关职业道德的著述以及理论并不在少数,并且在最近几年有关提升艺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著作也不断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从较深层次去研究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比如,媒体类工作者职业道德、戏剧类艺术工作者职业道德等等这方面的著作非常多,于此相对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在艺术类高校等学校开始普及。但是目前对于艺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研究并不够,有关的理论基础也并不是足够完善,没有触及到所有的艺术领域,而且很多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在众多艺术高职院校也没有得到广泛普及。

2、是艺术工作者发挥其积极的社会作用的必然要求

大众艺术发挥的主要社会作用体现在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从而无形中全面提升了我国国民道德素质以及高尚的个人人格,但若艺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很难创作出优质的作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加强艺术类高校学生,尤其是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

二、艺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

1、基础职业道德素质偏薄弱

基础职业道德素质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一种职业道德意识以及行为,对于艺术工作者也是一样,都应该遵循的基本职业准则。但是,在当今浮躁的社会市场经济洪流当中,出现了各种为了功名利禄,自利和排他现象出现,尤其是艺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一度令人担忧。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对工作不够敬业;其二是诚信意识太弱;其三是团队协作精神偏差;其四是对工作忠诚度不足。

2、职业核心价值观主体地位不明显

主要表现在职业价值观取向太过庸俗,并且存在很强烈的生存主义。虽然说职业信仰是作为职业价值观的一种外在体现,但是信仰对于一个人的某种职业行为起着最为关建性的作用,信仰能够左右人的意识以及行动,并且最终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状态。但是在目前的艺术高职院校学生中,这种高尚的、纯洁的职业信仰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深入人心,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仍然信仰“生存主义”以及“消费主义”。因此,他们很容易被外界物质所蒙蔽。另外,艺术职业的核心价值观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虽然说信仰和“生存主义”二者有着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似,但是还是很多工作者存在这种侥幸心理,因此,应该不断加强对艺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得职业核心价值观能够占据主体地位,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较高的职业信仰。

三、培养艺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

1、构建系统的艺术职业院校道德素质培养体系

首先应该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艺术职业道德培养理论体系,不管是关于职业道德理念方面的普及还是说在课程体系方面的构建,都应该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以此为依据。构建这一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是基础职业道德教育;其二是艺术职业价值观教育;其三是艺术职业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教育;其四是艺术职业伦理以及法律教育。

2、充分利用德育阵地,全面促进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工作创新性突破。

日常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开展与此相关的学生素质拓展练习,通过素质拓展练习全面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意识。比如说团队合作精神,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还有沟通能力等等。尤其是部分拓展练习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更加全面有效的提升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另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培育经验,不断引导学生到社会以及街头上去体验,让他们参与到众多社会公益活动当中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推理能力以及判断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3、将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贯穿于就业指导的全过程

目前,我国不仅仅需要在自身有关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方面加强员工培养,同时还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经验,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以及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综合素质表现状况做有针对性的素质培养。实践检验,通过加强就业指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原因在于,就业指导不仅仅关系到如何解决学生即将面临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关系到学生在未来的职场生涯中如何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和更高的工作平台。通过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当学生走上了工作岗位之后便能够由于兼具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精湛的职业技能而受到用人单位的特殊鼓励和培养,从而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在课程开设中,当然我们不仅仅可以开设相关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讲座,还可以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培养课程,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工作、处事理念,比如用“我的工作,我的至爱”、“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等等来引导学生,为学生正式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4、艺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即师德教育

教师的特殊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为人师表的道德风范。特别是就业指导课的教师,更要努力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真正做到言传身教,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学生,以无形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当教师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时,会使职业道德要求具体化、人格化,从而使学生在富于形象性的榜样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师所期望学生拥有的良好思想品德和工作职业道德,无形增强教师教育的可信度、吸引力和有效性。总而言之,良好师德风范的形成,将会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显现最直接、最有效的榜样作用。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培训对艺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小觑。

5、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艺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发展新路径

艺术高职院校可采取搭建艺术教学实践和产学结合的有效平台,改变脱离舞台、远离观众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舞台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的艺术知识,进行感悟、思辨,提升其艺术修养和理论品格;同时,学校也可积极探索构建演学结合的新体系,促进艺术人才与艺术作品的市场化,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以及剧团的合作,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对接以及学生技艺训练与岗位要求对接,从而完成“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换,真正实现职业道德“零距离”上岗。比如,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了星河演出公司,把学生的艺术实践和就业联系在一起,架起了一座学校通向文化市场的桥梁,实现了产学演的有效结合,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在舞台实践中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篇8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奠定更好的职业道德基础,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幼教工作者。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对策研究

学前教育是“向下扎根的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肩负着教育祖国未来的历史重任,其职业道德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体的职业生涯,更关系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未来。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尤其是职教本科学生,基本是从高职考上来的“三校生”,生源不理想,文化知识不扎实,学习自觉性不高,学生基本素质较低,个人行为素养较差,思想政治觉悟较低,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教育中的问题,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思考解决对策,完善工作机制。

1

重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

在课程设置中应加大职业道德课程比例,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即幼教行业的职业道德课程,课程应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分模块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真正了解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要求和原则以及如何践行职业道德。学校应在其他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形成明确的职业定位,通过专业课的教学引导学生重视职业道德。对于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除了重视理论课的设置外,还要注重教育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通过实训课程、素质拓展训练等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

2

加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要求加强职业道德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应要求职业道德课教师定期到幼儿园挂职锻炼,切实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结合幼儿园实际工作案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使职业道德教育避免照本宣科、空洞而无说服力。

3

注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是做好幼师职业的心理基础,也是“教师情感最持久的原动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要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让学生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规格和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细化分析,让学生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初步确立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学习过程中邀请优秀的幼儿教师来校进行讲座,借助榜样的作用促进学生对教师职业产生认同,树立起职业信念。

4

强化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学法守法、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保教并重;尊重幼儿、热爱幼儿;为人师表、团队合作;尊重家长、热情服务”等品质都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只有通过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活动,设身处地地向一线优秀的幼儿教师学习职业道德,切实与幼儿教师和孩子相处,才能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反思,了解学前教育,提升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观摩、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并通过见习、实习后的总结座谈,让学生分享在幼儿园实习感受,深刻体会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5

建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有效的教育考核制度

建立完整、有效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是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鞍山师范学院高职院学前教育专业职教本科教学计划(2014年修订)》中对培养目标的界定是:“本专业培养拥护并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的工作规范和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职业素养、一定管理能力及较强的学前教育教学能力,面向学前教育行业,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可将对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放在第一位,真正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才能使其具备幼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才能从总体上提升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当建立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并重的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体系以及科学完善的评价制度。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道德水平进行量化评比,与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学分密切结合,定期考核。在幼儿园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期间,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跟踪评价,以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黄丽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培养研究时代教育,2013(24).

上一篇:乡村低碳发展范文 下一篇:对营销策划的理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