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5 17:23:41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篇1

根据XX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全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调查研究月活动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市残联组织开展了走进社区(村),走近残疾人为主题的大ѧϰ、大调研活动。活动分成领导干部小组,各处室、中心分别为1个小组,共计7个小组,采取从主要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每人负责1个社区(村)等方法在全市对30个社区(村)进行调查。此次调研,我结合全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调查研究月活动和市残联开展的走进社区(村),走近残疾人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调研活动,对XX区新孔社区、浦北村和XX县瓜安村等283名残疾人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得到如下结论:

(1)调查的283名残疾人中197名残疾人有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残疾人医疗服务与救助、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法律援助与服务、教育费用补助与减免、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安置与扶持、无障碍设施与信息无障碍等需求,占调查的残疾人总数70%。

(2)选择需求的残疾人依次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残疾人医疗服务与救助、残疾人生活服务、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无障碍设施与信息无障碍等需求较大,对残疾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原因和问题。

(3)本调研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大政方针政策、省、市惠残政策,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经济支持等对策建议。

两个体系建设是中央7号文件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正在逐渐完善,而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还刚刚开始。为了更好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合全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调查研究月活动和市残联开展的走进社区(村),走近残疾人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调研活动,我此次主要对XX市残疾人需求问题进行调查。目前,该项调研已完成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以及调查研究报告的初稿。限于时间的要求,本报告仅围绕调查数据谈几个问题。

一、调研目的及方法

本次调研活动以XX市各类残疾人为核心,通过调研,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市残疾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切实增强投身残疾人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入了解残疾人基本状况,掌握残疾人各方面的需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宣传党和政府残疾人工作的方针政策,推动各项惠残政策的落实,促进残疾人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为推动全面工作提供基本思路和理论依据。

本报告将回答四个问题:

(1)残疾人有哪些需求?

(2)分别选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残疾人医疗服务与救助、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法律援助与服务、教育费用补助与减免、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安置与扶持、无障碍设施与信息无障碍等需求的残疾人有哪些主要特征?

(3)选择需求存在原因,提供的保障和服务等是否已满足需要,还存在什么问题?

(4)工作思路及对策建议。

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和召开座谈会。

二、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通过简单随机、等距抽样等方法共抽出283名被调查残疾人。

1、性别结构:男性150名,女性133名,男女比例大致为8:7。

2、年龄结构: 0-18岁占15.5%,18-60岁占64.4%。按60岁划分,非老年人占79.9%,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20.1%,与我市领证的残疾人年龄结构相似。

3、户口性质:农业户口占88.1%;非农业户口占11.9%;农业与非农业比例大致为7:1,与XX市人口的整体构成一致。

4、婚姻状况:初婚有配偶63.8%,未婚占23.8%,再婚有配偶占0.7%,离婚占0.8%,丧偶占10.1%。

5、文化程度:小学文化程度27. 2%,初中文化程度12.5%,高中文化程度占2.2%,大专及以上程度0.8%,未上学的占到了56.5%。

6、残疾状况:(1)残疾类型:视力残疾占25.8%,肢体残疾占35.1%,智力残疾占5.5%,精神残疾占4. 3%。(2)残疾等级:一级占19.2%,二级占31.9%,三级占29.9%,四级占18.8%,与我市领证的残疾人残疾状况大约一致。

7、生活自理状况:生活能自理63.4%,不能自理36.6%。

8、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1)1850岁130名残疾人中(除一级残疾人)未工作的近1/2,因丧失工作能力未工作的1/4。(2)个人生活主要来源:靠离退休金25人,靠家庭成员供养的近1/2,靠领取基本生活费的16人,靠保险收入和财产险收入的不足4人。(3)社会保险状况:城镇残疾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不足4/5,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足1/2。(4)职业技能培训状况:有就业能力残疾人,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不足1/3。(4)享受定期生活救助状况:近1/4的享受民政部门的最低生活保障或城市重残人生活补助。

9、康复服务状况: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近2/3没有得到康复服务,得到治疗与康复训练服务的残疾人1/10以上,心理疏导服务不足1/10,康复知识普及服务不足1/5,辅助器具配置不足3%,日间照料与托养不足2%

三、被调查者需求分析

本分析主要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

本部分的分析集中在:通过对被调查者对需求选择分析,了解需求的原因和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1、需求选择分析

按照问卷调查的要求,被调查的残疾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意愿选择需求,对选择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具体分析:48%需求者选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18%需求者选择残疾人医疗服务与救助, 8.3%需求者选择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残疾人信息无障碍,7.9%需求者选择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7.8%需求者选择残疾人辅助器具,5.9%需求者选择残疾人法律援助与服务、残疾人文化服务、残疾人生活服务,4.4%需求者选择残疾人教育费用补助与减免、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残疾人就业安置与扶持。

2、需求原因分析和存在问题

(1)残疾人社会保障观念落后,救济色彩太重。传统观念认为残疾是残疾人及其家庭的事情,与社会无关,过分强调家庭自我保障与残疾人自立,使得残疾人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施舍和救济的浓重色彩。在调查中,近1/2的残疾人要求政府给予经济救助,特别是农村残疾人对残疾人的服务需求很少,认为政府给点钱,家人给吃给穿就满足了。家人承担了家庭中残疾成员由生到死的无限责任以及巨大的精神负担。这种残疾观及受此影响下的社会保障观念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整个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2)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在 普惠加特惠的政策环境下,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应该是特惠。而作为欠发达地区,残疾人除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普惠政策外,为残疾人提供的特惠保障很少,标准也较低。无固定收入的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按月领取低保金或低保标准的生活补贴,只有市区、XX县和XX县已全部落实,其他县正在落实中;肢体三级以及三级四级的智障和精神病人等更多残疾人还享受不到这一特惠。享受这一特惠的标准也很低。现行低保标准是城区230元/月,农村155元/月,只是勉强饿不死的水平。除此以外的就业、康复等其他方面的特惠则更少,同样也是标准低,覆盖面窄。

(3)保障服务的层次低。现行的保障措施几乎只能考虑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资料方面的温、饱需求,精神层面的需求则很少顾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政府对残疾人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残疾人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或即将解决)。起码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广大残疾人要求精神层面生活享受将成为必然。目前,现行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残疾人多种类、多层次需求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4)保障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用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经费投入实现逐年增长,但由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制约,投入的残疾人社会保障经费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由于经费不足的制约,只能是低覆盖率的、低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他方面的保障多为空白,或是刚刚起步。当前,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资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化、多渠道的资金供给方式还没有建立起来,从残疾人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来看,渠道还比较狭隘,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为主,福利、福利基金会为辅,社会捐赠有限支持的模式。特别是社会捐赠方面,还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捐赠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来自社会的资金投入很少。

(5)服务体系不完善,不能提供多样化的保障服务。残疾人保障需求的增长和转型,增加了社会保障的难度。目前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突出生存性需求保障,重点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在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以及扶贫就业等方面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还没有建立起针对残疾人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需求的服务体系,相关专业机构、社区之间没有形成畅通的服务网络,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残疾人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管理措施还没有出台,导致不能为残疾人提供多样化的保障服务。我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少,设备不上规模,人才缺乏等,不能很好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已建成的乡镇及部分村残疾人康复室,由于残疾人居住分散,加之缺少专业康复指导人员和合理的运行机制,普遍存在利用程度不高的问题;去年启动建设的市、县级残疾人托养中心,尚处在规划设计,建设、装修等阶段,建成后的功能定位和运作机制等的有待摸索探讨。

(6)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制化进程缓慢。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的建设总体滞后,难以适应新阶段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需要。一方面,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制约了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发展。目前,我国从整体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残疾人的社会保障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落脚点,制约和影响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实现。另一方面,现有的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与社会保障立法比较起来,残疾人社会保障立法更为滞后。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专门的法律法规,在《宪法》、《选举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中也都有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条款,但其内容总的来说过于笼统,许多条文还停留在原则性的规定上,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作为保护劳动者就业权利的《劳动法》,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的规定也显得空泛。

四、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

一是大力弘扬三创精神和残疾人四自精神,树立先进典型,激励残疾人积极投身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的伟大实践。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社会参与的机会和权利,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就业,努力提高残疾人就业率。二是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进一步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教育部门切实将残疾人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体系,维护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力争使残疾学生高中和大学入学率达到60%和40%。三是通过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小额贷款、提供就业岗位、购买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帮助更多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

(二)逐步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普惠政策与特惠救助相结合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做好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有关生活救助。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保障覆盖面和保障的标准。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保障部门要保证残疾职工能平等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保证所有农村残疾人都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证城镇无业残疾人都能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是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为贫困和低收入残疾人争取更多的福利政策,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确保残疾人生活改善程度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幅度相适应,不断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

(三)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和资金投入,建立规模大、服务设置齐全,档次高,内容多,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的机构建设。二是各职能部门,特别是残联要开展各服务机构精细化管理,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对各服务机构服务进行认定型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和工作绩效的评估奖励机制。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一支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和一批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默默无闻勤勤恳垦的专技工作者队伍。鼓励各服务机构引进、选拔、培养和使用一批一专多能的残疾人工作骨干,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解决好他们待遇问题,促进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协调机制。

党委、政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并予以优先发展,纳入当地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年终考核,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工委协调各部门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伸出援助之手,关爱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在残疾人机构建设上给予优惠政策。

(五)加强对残疾人的教育管理。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篇2

[关键词] 残疾人; 龋病; 患龋率; 龋均

[中图分类号] R 780.1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4.04.012

为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彝汉民族残疾人群口腔健康状况,补充、完善我国口腔流行病学资料,为开展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提供流行病学依据,切实为残疾人服务,2012年对四川省凉山州彝汉民族残疾人进行了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集体常住人口为主,根据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1],并结合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2],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凉山州一市(西昌市)、三县(布拖县、木里藏族自治县、会理县)为调查地区,调查对象为4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同时检查部分特殊教育学校、荣军院、残疾人工厂、福利院的残疾人;残疾类型为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以及多重残疾;卧床不起的残疾人未必须要求检查。

1.2 调查内容

检查程序和使用器械均根据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1997)的调查方法和标准,并结合“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要求进行。在自然光源下,使用平面口镜和CPI探针检查龋齿。龋齿检查以视诊为主,辅助以探诊,检查者按一定的顺序(从18开始,至28,再至38,最后到48)对全口牙齿进行检查,共检查32颗牙齿。

1.3 质量控制

调查前培训现场调查人员,统一认识、统一方法、统一标准,选出合格调查人员共6名,进行标准一致性试验,与标准检查者比较,6名检查者的龋齿诊断Kappa值为0.75~0.90。检查员现场检查,记录者填写检查记录表,现场的技术负责人当场收集核对检查表,数据录入专人负责,并采取同份资料双录入,对数据进行比较与逻辑检查,以减少误差。

1.4 统计方法

利用EPI软件建立数据库,经过逻辑查错证实无误后,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患龋率、龋均、龋齿充填率等。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凉山州彝汉民族残疾人3 439人,其中男性2 085人(60.6%),女性1 354人(39.4%),男女比为10.65;城市815人,乡村2 624人,城乡人数比为13.22;汉族2 177人,彝族1 262人,汉彝族人数比为10.58;年龄6~91岁,平均年龄(41.9±17.90)岁。

2.2 凉山州彝汉民族残疾人龋患情况

凉山州彝汉民族残疾人龋患情况见表1。从表1可见,凉山州彝汉民族残疾人的恒牙患龋率为87.1%,龋均为9.53,其中,彝、汉民族残疾人的患龋率、龋均分别为85.8%、9.93和87.9%、9.29,两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龋齿充填率极低,仅为0.2%。

2.3 凉山州彝汉民族不同年龄组残疾人龋患情况

凉山州彝汉民族不同年龄组残疾人龋患情况见表1。从表1可见,凉山州彝汉两个民族残疾人群的恒牙患龋率、龋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35岁以上年龄组的龋均增加明显,彝族增加高于汉族。不同年龄组残疾人群彝汉两个民族组间的恒牙龋患比较,34岁以下3个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5岁以上年龄组龋患严重程度为彝族大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凉山州彝汉民族不同性别残疾人群恒牙龋患及充

填情况

凉山州彝汉民族不同性别残疾人群恒牙龋患及充填情况见表2。从表2可见,凉山州彝汉民族不同性别残疾人群恒牙患龋率、龋均分别为:男85.4%、8.43,女89.8%、11.21,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9岁以上成年人各组男女间龋患严重程度(DMFT)均显示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 凉山州彝汉民族城乡残疾人群恒牙龋患及充填

情况

凉山州彝汉民族城乡残疾人群恒牙龋患情况比较见表3。从表3可见,城乡地区残疾人群恒牙患龋率、龋均分别为:城87.9%、9.47,乡86.9%、9.54,城乡人群间龋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人群龋患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不同年龄组城乡龋患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 凉山州彝汉民族不同类型残疾人群恒牙龋患及

充填情况

凉山州彝汉民族不同类型残疾人群恒牙龋患情况见表4。从表4可见,不同残疾类型人群龋患严重程度不同,恒牙龋患(患龋率、DMFT)分别为:视力残疾(89.5%、12.39)、听力残疾(89.6%、11.70)、肢体残疾(87.8%、8.70)、言语残疾(81.8%、6.52)、多重残疾(85.7%、11.22)、精神残疾(87.5%、8.75)、智力残疾(73.2%、5.61)。不同残疾类型人群彝汉民族间龋患严重程度比较,言语残疾人群DMFT彝族(5.19)低于汉族(8.21)(P0.05)。

3 讨论

凉山州地处四川省西南部,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2010年末,全州总人口478万,少数民族253.2万人(占52.8%),其中彝族236万人(占49.4%),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残疾人的增长速度超过总人口的增长速度[3]。据凉山州残疾人联合会统计(2010年),凉山州残疾人总数为77 006人,其中男性47 115人(占61.18%),女性29 891人(占38.82%)。本次对凉山州一市三县(西昌市、布拖县、木里藏族自治县、会理县)残疾人口腔疾病的调查,以乡镇为单位,调查了凉山州彝汉民族人群主要聚居区的各类残疾人3 439人(其中男性2 085人,占60.6%,女性1 354人,占39.4%),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龋病是由宿主、微生物、饮食和时间4种因素并存且相互作用而导致发生[4],但部分残疾人由于自主生活能力的降低甚至丧失,使基本的口腔卫生得不到保证,更易罹患口腔疾病[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四川省凉山州彝汉两民族残疾人恒牙龋病患病程度高(患龋率87.1%,DMFT 9.53),不同年龄组残疾人群恒牙患龋率、龋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符合一般规律。彝、汉两民族残疾人的患龋率、龋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彝:85.8%、9.93;汉:87.9%、9.29),但35岁以上年龄组龋患严重程度明显增加,且彝族大于汉族,有统计学差异(P

本研究中彝汉两民族恒牙龋患程度极其严重,高于四川省青少年人群口腔健康结果[6],也高于全国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7-9]、四川自贡市残疾人龋病调查结果(患龋率58.0%)[10]、成都市盲哑学校残疾儿童龋病调查结果(9~14岁组患龋率43.3%,龋均1.4)[11];而龋齿充填率在各类调查结果中是最低的。根据WHO对龋病流行程度的评价指标[12],本次调查的四川省凉山州彝汉两民族残疾人恒牙患龋率属于高水平,各年龄组残疾人、各类型残疾人的患龋率、龋均也均高于正常人及同类人群,其口腔健康状况亟待改善。

四川省凉山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彝族聚居的布拖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造成不同民族间龋患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两民族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不同。彝族作为中华民族少数民族组成的一部分,跨越两种社会形态,由奴隶社会直接步入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巨大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活及行为方式的改变,随着经济发展,职业范围多样化,人群主要膳食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如从以荞麦、玉米及土豆为主的粗纤维膳食向高脂、高碳水化合物的转变等),彝族年轻人群受教育人数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不断增加,但总体人群文化程度低者(受教育年限

从理论上讲,多重残疾者的残疾情况相对较重,在智力、认知、配合程度和交流上比其他单类残疾可能更为困难,更不容易理解口腔护理的意义和刷牙的重要性,龋患情况在不同残疾类型中应该是最严重的。但本调查结果显示,视力残疾者的龋患绝对值是最高的,这可能与本调查受检残疾人的年龄结构有关,龋患差异大多是在35岁以上年龄组表现出来的,国内外也尚无类似的调查结果报道,无法进行比较,这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本次调查显示,凉山州彝汉民族残疾人群龋齿充填率极低,这与其他研究[16]报道的残疾人龋坏牙数值较高、龋补牙数值较低、治疗率较低相一致。但本调查人群更为明显,这可能与口腔保健水平较低有关。如此低的充填率也说明了残疾者的家人对残疾者的口腔卫生不关心或者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积极的态度。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分析。

因残疾人群的特殊性,其治疗也应有相应的特点与准备,应有专门为残疾人进行口腔诊疗的场所。Liu等[16]研究中度到重度智障的残疾人发现,龋病的充填率和智力残疾程度有关系,随着残疾程度的加重,充填率降低。这可能与智障者残疾程度越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及理解力越差,在进行口腔治疗时的合作程度也越差,从而无法进行充填治疗。Glass-man等[17]指出,为正常人设计的口腔医疗器械,对于有肢体残疾的残疾人是不适合的,大多数的口腔门诊都不具备为调整特殊及配合治疗的专用设备,如麻醉机、心电监护仪、身体束缚装备、专业检查桌、舌抑制器等。美国也仅有20%的私人口腔诊所可以为残疾人服务[18]。因此,大多数口腔诊所、医院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而没有能力接诊残疾人,残疾人也无从就医,更谈不上进行口腔治疗。对此,应引起口腔医务工作者及卫生管理者的重视。

综上,四川省凉山州残疾人的患龋率和龋均属于高水平,龋齿充填率很低,这说明对残疾人群龋病治疗的重视程度不够。本调查首次系统地对四川省凉山州彝汉民族残疾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和人群治疗需要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为了解四川省残疾人龋病流行状况、监测疾病发病趋势的改变、以及对现有口腔卫生服务作出评价、制定并开展新的口腔卫生服务计划提供了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M]. 4th ed.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7:

22-52.

[2] 齐小秋.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8.

[3] 田宝, 张扬, 邱卓英. 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的比较与分析[J]. 中国特殊教育, 2007(8):54-56.

[4] 樊明文. 牙体牙髓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13-39.

[5] 贺乃尧. 残疾患者口腔疾病的防治特点分析[J]. 现代康复, 1998, 2(10):1048-1049.

[6] 万呼春, 胡德渝, 李雪, 等. 四川省青少年儿童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2, 20(1):66-68.

[7] 李刚. 临床口腔预防医学[M]. 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38-55.

[8]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 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2-29.

[9] 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调技术指导组.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8-30.

[10] 李广文, 郭静, 许万忠, 等. 2007年自贡市部分残疾人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保健知识调查[J]. 预防医学论坛, 2008, 14(11):971-973.

[11] 戴秀钧, 张杰, 陈娥, 等. 盲哑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调查分析[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90, 25(3):186.

[12] 刘大维. 口腔预防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

20.

[13] 干异, 李秋菊. 西昌市城市农村彝族人群不同生活方式与MS的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J]. 黑龙江医药, 2010, 23

(5):716-718.

[14] 周继昌, 黄承钰, 徐元川, 等. 凉山彝族成人膳食营养状况[J]. 卫生研究, 2003, 32(3):246-248.

[15] 蒋志聪. 彝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J]. 西部论丛, 2009, 5:87-91.

[16] Liu HY, Huang ST, Hsuao SY, et al. Dental caries associated with dietary and toothbrushing habits of 6- to 12-year-old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in Taiwan[J]. J Dent Sci, 2009, 4(2):61-74.

[17] Glassman P, Subar P. Improving and maintaining oral health for people with special needs[J]. Dent Clin North Am, 2008, 52(2):447-461.

[18] Pezzementi ML, Fisher MA. Oral health status of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篇3

一、 抓好学习培训、深入调研,为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奠定基础

县残联分别制定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学习培训计划,以采取集中培训、个人自学等方式,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重点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县委领导关于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 (中发7号文件)。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建立学习园地,党员领导干部集中学习不少于5天,学习笔记不少于15,000字,学习心得达到3篇以上。在此基础上,班子成员每人要确定重点调研课题,深入基层带头开展调研,围绕找出制约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破解难题等方式方法以及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问题展开调研,寻计问策。班子及成员分别形成了《关于农村贫困残疾人状况调研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的调研报告》、《完善措施,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在调研报告等基础上形成了《打造残疾人事业亮点,抢占科学发展制高点》案例分析。

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是第一源泉。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有多远,脚步就能追随多远。在发展的舞台上,固步自封,永远不会有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奋力拼抢,才会创造出自己的发展特色,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打拼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创新突破是直接动力。创新是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的进步来源于不断的创新和突破。无论是对客观未知事物的辨识,还是对事物因果关系的探析,人类永不满足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创新突破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壮大历程昭示我们:创新突破是发展的直接动力。以人为本是根本宗旨。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离开了"人"这个主体,一切社会存在都毫无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切发展都应该要以"人"为本,一切发展都应该是为"人"服务,一切发展都应该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因此,只有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切实保障实现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权益,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无限创造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腾飞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决定着工作开展和落实程度。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作为一次思想再解放的过程。从残联近些年来发展实际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主要源于我们思想不够解放。由于思想不够解放,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思想观念、发展理念、领导能力等方面存在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在思想观念方面,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积极主动工作意识不强。在发展理念方面,重眼前、轻长远,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在科学发展能力方面,不善于搞调查研究,缺乏统筹协调意识,对部门利益考虑多,对全局问题思考少。这些问题必将阻碍和制约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通过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将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提高科学发展的工作本领,创新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转变为实际行动。

三、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思想和工作作风上,我们还存在着思想不解放、缺乏敢想敢干,不畏艰险,勇于创业的精神,开展工作只讲客观,不讲主观,不想做事,不愿做事;干工作萎缩,缺乏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局意识。突出实践特色、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各项工作、促进科学发展,是学习实践活动最重要的特点,也是最终目的。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能否找准并且解决制约和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联系实际找出问题,找出我们工作差距。有差距才能有压力,有压力才能有动力,知不足而改不足才能不断进步,也才能学习得好,研究得深,实践得有效。今年是__残联成立19周年,在这19年的时间里,__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近几年,残疾人工作快速发展,20__年我们建立了1,280平方米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为肢残等类别残疾人提供了一些辅助器具,为肢残人、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康复救治。这是我们纵向的、历史的看我县的残疾人工作,我们的事业是发展了、前进了。如果,我们横向看、平行看,我县的残疾人工作与先进区(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的财力投入、政策措施、办实事的力度,都明显不足。虽然这几年我县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危房改造等民生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工作成效不断增强,但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对照,与残疾人的愿望相比较,仍然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不高、残疾人就业难、就业不稳定、收入不高、残疾人受歧视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不足和差距,究其原因,有经济发展制约的因素,也有思想意识、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的原因。通过半年的学习实践活动,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提高能力。20__年,我县将全面实施残疾人普惠加特惠政策。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将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制定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资助办法。09年,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加强残疾人协会,开展文艺、

体育活动。此次学习实践活动最终目的是通过活动促进工作。我们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抓好09年为残疾人办实事项目,谋划更多的残疾人普惠政策,以实实在在的成效验证活动效果,真正把我县的残疾人工作再推上一个新台阶。四、 开展思想大讨论的成果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有新飞跃,形成科学发展的共识。充分认识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大胆实践,努力推动残疾人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有新突破,让残疾人和群众满意 。 围绕残疾人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影响和制约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党员干部党风党纪方面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以维护残疾人和群众切身利益为工作切入点,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有新进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完善残疾人工作机制,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

四是在科学发展能力上有新提高,增强执政决策水平 。提高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提高协调利益关系、做好残疾人和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五是在工作作风上有新转变,打造残疾人工作者良好形象。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原则,打造残疾人工作者良好形象。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认真查找和解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解领会不深、落实不够的问题。通过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面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和空前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正视差距,改革创新,用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二是认真查找和解决制约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的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邻里为依托,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康复维权为核心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解难题,改革创新,逐步构筑残疾人事业发展新格局。

三是认真查找和解决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的突出问题。站在关注民生的高度,下大力解决好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解决和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的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

四是认真查找和解决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制度建设问题。由于残疾人社会保障措施还不够完善,残疾人事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政策制度建设成为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着力贯彻落实好中央7号文件,制定符合我县发展实际的实施意见,修改并完善残疾人就业条例,努力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篇4

关键词:老年残疾人;弱势特征;法律分析

我国正在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口不断增长,老年残疾人数更是急剧增加。根据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从2011年起,湖南省老龄人口呈现上升趋势,到2014年底,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1126.2万人,老年残疾人达46.401万人,这说明老年朋友的致残率极其的高,致残后的老年人弱势特征愈加明显,因其弱势特征带来诸多法律难题和社会管理问题如何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进行破解是我们急需思考的。

一、老年残疾群体的弱势特征

(一)老年残疾群体经济困难

根据湖南省残疾人状况及其小康进程监测报告显示,湖南省未工作残疾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领取基本生活费、家庭其他成员供养、财产性收入、保险性收入等。可见老年残疾人一般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的供养和领取基本生活费或者社会补助生活。湖南省老年残疾人群体低保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但是低保金额却很低,城镇低保老人人均月低保金额为254元,农村更少,月人均低保金额为112元。①贫困残疾老年人的特困补助和护理费金额很少,湖南省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生活补贴均仅有50元/月。因此,残疾家庭的负担十分繁重,经济困难。

(二)老年残疾人护理需求大、家庭依赖程度高

根据2006年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数据显示,老年残疾人多为听力残疾,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和多重残,老年残疾人偏瘫、半偏瘫情况较为普遍,生活自理能力低,日常生活须有人照料。一般国内残疾老人护理有两种方式,第一就是家庭护理,由家庭成员进行长期照料,常给其他家庭成员增加负担。另一种是专业化机构托养,比如养老院、托养中心等机构,但根据《2015湖南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数据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湖南省残疾人在敬(养)老院、福利院、荣军院集中供养的仅占0.7%,99.3%在家庭生活。因此,老年残疾人由于长期的行动不便,护理需求较大,对于家庭的依赖程度非常的高。

(三)法律维权意识差

由于大部分老年残疾人文化层次不高,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缺乏维权意识。他们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更不用说找哪些部门维护自己的权益,虽然现阶段的残联行政主管单位有专门为残疾人维权的部门,但是依然无法帮助得面面俱到,导致此类人群很多方面只能吃“哑巴亏”。

二、老年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救济障碍

(一)保障老年残疾人实体权利的相关法律法规

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我国,对于老年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并没有专门的法律和政策予以规定,主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经各个省市区的相关条例来体现的。在湖南省主要有湖南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的相关办法和湖南省残疾人扶助办法等,首先,这些法律条文都是政策性或者纲领性为主,法律法规的规定过于笼统,实际的操作性不强。其次,上述法律规定没有体现对老年残疾人的特殊帮助和基于其弱势特征的特有的权益保障,老年残疾人在面临困难时,很难直接通过上述法律规定获得救济。

(二)司法维权缺少具体的程序保障

残疾老年人群在具体的司法活动面临很大的难题,如律师的选择、出庭应诉等方面,而我国的司法程序一般是各种人群一概而论,不分彼此。在对老年残疾人没有特殊关爱的前提下,他们大多不会选择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最终可能要么选择忍气吞声,权益得不到保障,要不通过上访静坐等不理性方式增加社会负担和不稳定。

(三)法律保障信息不透明,相关监督制度有缺陷

老年残疾人法律保障的各类工作还是每年都有所进展,但是工作透明度却无法跟上司法活动,信息不公开或者公开不彻底成为了此类人群常常抱怨的主要内容。但是恰恰是这些信息其实才能够更加使老年残疾人明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助行为。真正贫困或重残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得到政府的关爱,而信息的不透明,监督也无法到位的情况下,社会的不公平凸显,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四)老年残疾人权益保障社会重视不够,社会缺少良好的道德氛围

由于老年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少之又少,社会关注程度较低,对于除基本生活之外的社会活动很难得到保障,甚至有部分残疾人由于社会或家庭道德缺失,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另外,虽然对老年人的保障日益得到国家的重视,但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仍然不够,大多公民对于老年残疾人的权益是什么、他们的权利怎么保障、损害了老年残疾人的权益将会被追究怎样的法律责任等等问题并不知情。“法律是最底线的道德”,对法律的无知自然难以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

三、基于老年残疾人弱势特征,对其权益保障的法律救济的完善

(一)在现有法律规定下,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

定切实可行的地方性法规或政策性文件,形成保障老年残疾人权益的完备的法律体系地方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法》等基本法律,结合地方的老年残疾人情况、地方的经济状况、风土人情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既保障老年残疾人享有与健全人一样的平等的权利,又体现国家给与老年残疾人的特殊帮助,以实现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首先,在经济生活方面,《湖南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操作办法》规定了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的具体实施办法。但这远远不够,上述规定主要是针对残疾人而言,老年残疾人大多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只能依赖于国家和社会的帮助。因此,应当由民政、残联、妇联、老年办等多部门共同参与,从政府补贴和社会捐助等方面形成相应制度。其次,在日常护理方面,由一方面,对残疾人老年人的护理应当参照国外的做法,让更多的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进来,让残疾老年人多融入社区融入社会,而不仅仅依赖于家庭护理,而这些需要通过法律予以确定,明确参与护理的组织权、责、利,才能真正起到保护残疾老年人的目的。另一方面,让法律专家和医学专家共同参与制定护理残疾老人的权威性的指引,让护理人员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减少护理过程中可能对残疾老人造成的伤害。

(二)完善残疾老年人司法维权的程序性保障

首先,司法部门应该依托各个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部门、公证部门、法律工作者一起集中的为残疾老年人服务,建设一支法律思维严谨、残疾人老年人相关护理知识熟悉的法律队伍。将老龄委、残联、劳动保障等社会团体结合起来建立专门部门,且调动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进行上门服务,方便残疾老年人群相关法律维权。司法部门应该建立一套行之可行的法律援助制度,程序应该十分具体,这样才能提高法律援助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其次,放宽相关法律援助的标准,如湖南省2014年开始试行的对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法律援助的绿卡制度,应当进一步放宽。再次,在司法程序方面应该建立一套适合残疾老年人群的配套程序,比如开庭地点,出庭方式等等应该更加人性化。但是很多国家已经为老年残疾人准备好了一套单独的出庭应诉等程序,为的就是方便他们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加大法律信息的公开和实施监督,提升社会参与度

首先,对国家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地方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应当依法公开。扩宽各种公开的渠道,选择适合老年人可获知的方式。如各基层组织组织辖区内的残疾人老人进行集中学习,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公开宣传报道、通过现有的微博、微信等新型平台向社会,这样的信息公开,既能让残疾人自身了解法律的规定,增强维权意识,寻求合理途径解决法律纠纷,又能让社会大众了解残疾老人权益保障的相关制度,形成社会守法、遵法的法律环境,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扶助、帮助、关爱残疾老年人的道德氛围。其次,法律的实施需要监督,维护老年残疾人权益需要监督,应当对残疾老年人法律的落实的监督,将行政监察与审计相结合,在司法活动对违法行为进行督促与警示,注重社会参与,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形成行政、司法、社会相结合的监督模式。再次,制定关注老年残疾人的长效机制,各级残疾部门、民政、社区等各级各部门可以组建志愿者团队。社区还可以组建“手拉手,心连心”活动,以“一对一”结对子的模式,对老年残疾人长期关怀关心。如果全社会都能参与进来,老人残疾人的生活将不再孤单。

作者:李秭蒽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湖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长沙:湖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5.

[2]湖南省残疾人联合会.湖南省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Z].长沙:湖南省残疾人联合会,2015.

[3]湖南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数据分析报告[Z].长沙:湖南省残疾人联合会,中南大学社会学系,2015.

[4]湖南省司法厅.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汇报[Z].长沙:湖南省司法厅,2013.

[5]杨立雄.国外残疾人福利制度比较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杂志,2014.3.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篇5

一、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三个紧贴”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创新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我市残疾人事业要加快发展速度,使残疾人基本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坚持紧贴中心、紧贴实际和紧贴残疾人。

紧贴中心。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要求发展残疾人事业。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委、政府亲民爱民、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的具体体现。要创新残疾人工作,必须把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融入党委、政府的整体工作之中,融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之中,并与其相协调。残疾人工作要紧贴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特别是结合当前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始终围绕中心,着眼大局,服务大局,并积极争取党政领导把走访慰问残疾人、关心帮助残疾人、推进发展残疾人事业纳入各种相关活动和规划内容,真正使残疾人工作做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残疾人解难”。

紧贴实际。残疾人工作要创新,残疾人事业要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要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做到求真务实,缩小差距。同时,要紧贴残疾人工作的实际,在劳动就业、康复训练、扶贫解困、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权益维护等方面,特别是在残疾人职业培训、危房改造、精神病救助和社区康复等“民心工程”上加大力度,创新方法,拓展思路,努力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转化为残疾人伸手可得的实惠。

紧贴残疾人。创新残疾人工作的根本点和落脚点是残疾人。创新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创新残疾人工作,必须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紧贴残疾人,联系残疾人,依靠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做到情为残疾人所系,权为残疾人所用,利为残疾人所谋。必须紧贴残疾人的实际,按照“讲求实效,打好基础”的思路,既立足当前,优先解决残疾人最需要、最迫切、最现实而又有可能满足的基本需求,又着眼长远,抓好关系残疾人根本利益和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工作。

二、改进工作方法,大兴“三种作风”

创新残疾人工作,必须有一支作风过硬的队伍。残联干部队伍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在残疾人心目中的形象。目前,部分残联干部工作纪律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工作劲头不足、工作动力不大、工作要求不高。针对这些现象,要切实结合当前开展的“五比五创”活动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和干事之风。

大兴学习之风。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学然后知不足。学习是知识的源泉,是能力的基础,是创新的原动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倡导终身学习,应该在残联干部与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形成共识。面对新领域、新事物、新情况,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才能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好读书、读好书,努力养成勤学习、善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工作之余,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学习,使学习真正成为提高素质之径、建功创业之基。

大兴调研之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实现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基本前提,既是一种工作手段,也是一种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改善工作作风,离不开调查研究。同样,调查研究也要创新,要利用网络收集、实地走访、调研座谈等各种形式,了解民情,体察民意。要深入基层残联之中,深入残疾人家庭之中,急残疾人所急,想残疾人所想,真正做到密切联系残疾人,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反映残疾人的需求,解决残疾人的困难,为科学决策和制定政策措施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

大兴干事之风。空谈误国,实干兴业。残联干部职工要抓住当前残疾人事业难得的发展机遇,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懒惰思想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低标准思想,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要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敢于面对困难,敢于面对压力。只要有利于残疾人,有利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就要敢闯敢干,敢做敢为。只有在改革上先人一步,在创新上快人一拍,才能把对事业的热情和对残疾人的真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满腔激情,才能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体现人生的价值,为残疾人谋取更多的利益。同时,要旗帜鲜明地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者鼓劲加油,真正在残联系统强化想为、敢为、善为、有为之势,大兴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之风,努力通过率先创新,实现率先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实际的新路子。

三、完善工作机制,规范“三项制度”

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保证。以机制的创新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结合我市残疾人工作实际,应着力建立和规范残疾人工作的联系制度、述职制度和工作制度。

联系制度。一是党委政府联系制度。党委、政府对残疾人工作的高度重视,始终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对残疾人工作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多一些关怀,多一些倾斜。残联在开展重大活动和决定重要事项前,要积极主动向党政领导请示汇报,争取重视和支持,要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党政领导视察、检查和督促残疾人工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定向导航,排忧解难。二是残工委联系制度。残工委要建立和完善定期研究议事制度,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增强工作活力,强化工作手段,切实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部门职责,在推动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解决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残工委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切实解决好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和困难,真正把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作为自己的份内之事,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健康发展。三是残疾人联系制度。要在残联干部、志愿者、机关单位和专门协会中建立与残疾人联系的长效机制,面对基层残疾人,特别是困难残疾人,进行走访和交流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联系帮扶活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了解基层残疾人的实际状况,帮助解决残疾人在生产、生活、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

述职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述职制度,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解决残疾人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一是残工委成员单位述职制度。残工委是残疾人工作的政府议事机构,残工委主要成员单位要定期向残工委述职,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增进交流沟通,促进落实职责范围内的各项残疾人工作。二是残联述职制度。残联是为残疾人服务的群众性团体,代表着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利益。因此,残联应当向党委政府、残联主席团定期述职,报告工作开展情况。三是专门协会述职制度。建立和完善各专门协会向残联主席团述职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专门协会密切联系残疾人的桥梁作用,广泛联系残疾人朋友,倾听残疾人的呼声;有利于了解工作动态,掌握残疾人思想状况,实现“三个活跃”的工作目标;有利于更好地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化成果。

工作制度。一是深化目标责任制度。要强化上下贯通的目标责任机制,通过责任制形式逐项、逐层分解,细化任务,落实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带着一级干。对重点难点工作实行专项推进机制,严格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二是完善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学习、会议、决策等制度,强化落实,规范行为,形成合力,提高效率,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进一步规范机关内部事务管理,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

四、落实工作措施,采取“三种办法”

突出重点,督办落实。残疾人事业发展必须突出重点,分清轻重缓急。要把残疾人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从事关残疾人切身利益的住房、就医、就业、教育等问题入手,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通过有效的康复工作,减轻或基本消除残疾,这是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二是通过教育工作,让残疾人素质有所提高,这是残疾人的重要需求;三是通过就业工作,让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通过各种技术培训,学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这是残疾人的迫切需求;四是通过扶贫工作,让贫困线以下的残疾人生活逐渐好起来,这是残疾人的根本需求。同时,通过进一步完善督查考核和奖惩措施,把对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强化主要领导亲自抓督查工作的机制,确保实效。

突破难点,多方解决。残疾人工作的难点,主要体现为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残疾人工作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残疾人生活在社会各个阶层,残疾人的生存环境、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各不相同。要优化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必须加快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各项法规政策尽快出台,依法开展残疾人工作,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同时,坚持走社会化的路子,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好社会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广泛支持、参与残疾人事业。积极构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绿色通道”,采取更优惠、更优先的政策措施,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特别是探索制定重度残疾人和无业残疾人的养老医保政策、农村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做到“应保尽保”,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篇6

()残联把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中,认真履行时代赋予的光荣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突出惠残政策支持,履行职责使命,稳步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建立健全残疾人防贫监测长效机制

一是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县残疾人防贫监测帮扶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监测对象、监测内容、监测标准和工作任务,对残疾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户,镇残联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做到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

二是健全完善“一户一策”帮扶机制。

各镇每月20日上报一次残疾人防贫监测工作开展情况,由县、镇残联共同发力,加强信息沟通、上下联通、左右贯通,协调各方帮扶力量,实施精准帮扶,确保早日清零。同时紧盯残疾人住房情况,加大与住建部门的协调沟通,确保新增危房及时排查改造保障安全,实现动态清零。

三是建立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

健全县镇村三级监测预警责任机制,加强与各镇数据共享比对,完善筛查预警制度,拓宽快速发现渠道,提高“早发现”能力。

二、多措并举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

一是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年审促就业。

2月4日,在县zf门户网站《2021年度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通告》,与县财政、税务部门共同发力,督促用人单位及时开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截至目前,年审用人单位29家,安置就业残疾人62名,征缴入库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80多万元。

二是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促就业。

组织县镇村三级残疾人工作者,采取上门入户方式,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需求调查。据统计,全县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共计2363名,其中一二级944名,三四级1419名,有培训意愿的残疾人共350名,分为职业技能类、特殊教育类、实用技术类、电子商务类四大类10余项,已争取市残联纳入培训的有6期,县级已开展残疾儿童家长心理疏导培训班1期,培训人员达40人。

三是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

加强与省市残联汇报沟通,争取项目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目前已上报盲人创办就业创业示范点2家,扶持资金进入审批程序,他们每家将获得3万元的建设项目资金扶持。我们将继续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汇报衔接,以更大的力度扶持我县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和残疾群众,通过创业就业稳定增加收入。

三、稳步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

按照县委县zf202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及时制定下发《关于残疾人集中托养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实施范围、实施标准、完成时限和职责分工。

开展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符合托养条件残疾人群调查,并着力开展精准康复训练和托养对象体检托养工作。止目前,正在进行免费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达到34名,正在托养服务的残疾人达到16名。

四、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

持续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筛查清零工作,对4519名持证残疾人的户籍信息、低保类别、残疾等级等情况逐项进行筛查,实行动态管理。至目前,筛查出户口迁出1人,残疾人证注销15人,低保类别变动5人,残疾等级类别变动12人,新增14人,退出19人。一季度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82.68万元。

五、积极筹备第31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为残疾群众办实事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篇7

【关键词】 残疾;儿童;调查

【Abstract】 Objective Pass Luohe city,Xihua county 0~6 years old disabled children sample investigaion hearing disabled,eyesight disabled,intelligence disabled,limbs disabled and spiritual disabled persons’suffering rate now,disabled reasons,rehabilita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mand,offer basis on make disabled working policies of children.Methods Adopt many stages pide into layer,unequal proportion,whole groups of random sampling method,work out investigate bound copy of a document kept on file,rely mainly on concentrating on investigating,fill in “disabled children sift form of checking” to sift checking to the deformity,use country’s demarcated corresponding standard to diagnose finally to the suspicious one.Results Investigating 10044 children,disabled children 183,suffering rate now 1.822%,disabled to leave intelligence disabled,limbs disabled,hearing disabled,eyesight disabled and spiritual deformity on location.Conclusion Propose making relevant policies,perfecting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Prevent and intervene deformity in early days actively.Perfecting the rehabilitation service mechanism and improving service level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duce the disabled.

【Key words】 deformity;children;investigation

为了解我国残疾儿童的现状,掌握残疾儿童的发生率、致残原因、康复现状与需求,为制定残疾儿童的相关政策以及为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服务提供依据,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下,卫生部、公安部、残联和国家统计局于2001年组织了中国0~6岁残疾儿童抽详调查。对我省漯河市、西华县进行了听力、视力、智力、肢体、精神等五类残疾的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范围 根据全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实施计划要求,我省随机抽取中等水平漯河市(地级市)、西华县调查。在抽取的市、县内采用多阶段分层、不等比例、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根据漯河市和西华县统计局颁布的1999年各街道(乡、镇)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排序,分成三层,漯河市和西华县分别按经济发展水平随机抽取经济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的街道(乡、镇)各一个。漯河市经济发达和欠发达的街道各抽取12个整群,中等的街道抽取16个整群(125名儿童为一整群);西华县经济发达和欠发达的乡(镇)各抽取6个整群,中等的抽取8个整群(250名儿童为一整群)。据此,漯河市抽取40个整群,西华县抽取20个整群,总样本量为10000人。抽取样本时采取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保证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代表性。

1.2 调查对象 被抽中地区在调查时点以前出生的0~6岁儿童为本次调查对象,男女性别不限,但要注意男女比例。

1.3 调查和方法

1.3.1 调查内容 (1)掌握被调查地区各类0~6岁残疾儿童的数字、致残原因;(2)听力、视力、智力、肢体、精神残疾儿童发生率;(3)残疾儿童康复状况及今后康复服务需求。

1.3.2 调查方法 市、县调查流程基本一致,首先编制调查底册,以集中调查为主,入户调查为辅进行现场调查。填写《残疾儿童筛查表》,分别对听力、视力、智力、肢体、精神残疾进行筛查。对于筛查可疑者进一步做专科检查,使用国家标定的相应诊断标准,进行最终诊断。为了保证调查质量,除对参加抽样调查的各类人员进行分级分批培训外,并对调查各个阶段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现场调查后,随机抽取5%的筛选阴性户进行复查,由非原调查人员重新入户筛查。两次调查的符合率不低于95%。市、县调查资料按5%抽查验收,要求《残疾儿童筛查表》、《残疾儿童诊断表》填写项目总差错率小于2%;五种残疾筛查率不应小于10%;五种残疾误诊率和漏诊率小于10%。

1.4 调查工具和诊断标准 使用国家标定的相应诊断标准。听力:行为测听及听力计诊断;视力:视觉功能的测量评估;智力:丹佛发育筛选测验、盖塞尔量表;肢体:整体功能评价;精神: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1987年残疾人抽样调查使用的残疾人定义和残疾标准。

2 结果

2.1 调查人数 本次调查0~6岁儿童10044名,其中漯河市4999名,男童2701名、女童2298名;西华县5045名,男童3056名、女童1989名。各年龄组调查人数见表1。 表1 河南省0~6岁儿童年龄、性别构成

2.2 筛查及现患情况

2.2.1 筛查阳性率及现患率 本次共调查0~6岁儿童10044人,筛查出可疑残疾儿童301人,筛查阳性率为3.00%;确诊残疾儿童183人,残疾现患率为1.822%。表2显示了0~6岁残疾儿童筛查阳性及现患情况。

2.2.2 五类残疾现患率 0~6岁儿童五类残疾筛查阳性率、现患率见表3。

表2 河南省0~6岁儿童残疾筛查阳性及现患情况

表3 河南省0~6岁儿童五类残疾筛查阳性及现患情况

注:*含综合残疾,调查总儿童数10044人(漯河市4999人,西华县5045人)

2.2.3 综合残疾现患情况 本次调查共确诊综合残疾儿童34人,综合残疾现患率为0.34%。表4显示了综合残疾儿童的现患率及构成情况。

表4 河南省0~6岁残疾儿童综合残疾现患率及构成

2.3 五类残疾构成及残疾严重程度

2.3.1 五类残疾构成 本次调查共确诊残疾儿童183例,儿童残疾217例次(含综合残疾),听力残疾26例,占儿童残疾的11.98%,视力残疾10例,占儿童残疾的4.61%,智力残疾110例,占儿童残疾的50.69%,肢体残疾57例,占儿童残疾的26.27%,精神残疾14例,占儿童残疾的6.45%。0~6岁残疾儿童五类残疾构成见表5。

表5 河南省0~6岁残疾儿童五类残疾构成

注:*含综合残疾

2.3.2 单一残疾和综合残疾构成 本次调查共确诊残疾儿童183例,其中单一残疾儿童149例,占81.42%,综合残疾儿童34例,占18.58%。0~6岁残疾儿童单一残疾和综合残疾构成见表6。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篇8

一、抓好全年工作重点,高质量完成我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

(一)扎实细致地做好调查前的筹备和摸底工作,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展开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是以残联系统为主组织的一次全国性大规模社会调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抽样调查工作会议和文件有关精神,县残联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在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下进行了抽样调查工作的筹备、培训、摸底等工作,为4月1日抽样调查的入户调查奠定了基础。为了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今年3月份制定了《岱山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方案》,明确了组织领导、调查目的、对象、范围、时间、阶段等内容;于3月14日,召开了岱山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动员大会,并相继制定了《岱山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现场调查方案》、《岱山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宣传方案》、《岱山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安全预案》,明确了各部门、调查队人员的任务及工作,为现场调查乃至整个调查工作的开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认真做好抽样调查现场入户登记工作

我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经过筹备、摸底阶段后,县抽样调查队工作人员从4月1日至5月3日,对高亭镇兰亭、石马岙,衢山镇的万北、塘岙,岱东镇龙头、凤凰,岱西镇的茶前山、后岸八个调查小区进行了现场入户调查,共调查户数1448户,调查人数3813人,见面2977人,健康检查825人,入户率100%,见面率78.08%,检查率100%,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我县调查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市、县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乡镇及职能部门的配合、支持,县调查队按照全国及省统一要求,坚持质量第一,严格标准,扎实工作,控制进度,注重总结,摸底、入户登记、残疾筛选、残疾鉴定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向各级政府及省、市残联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认真做好调查后期各项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质量验收

现场调查结束后,县抽调办从调查队中挑选了10名骨干,组成了新的精干团体,开展调查后期的各项工作:一是做好调查质量自查工作。从5月7日至6月10日,县抽调办组织调查员对所有调查表进行审核,各项指标数据进行仔细的计算,核对和逻辑审查,发现有漏填、漏圈和不明之处采取及时补写和电话询问等重新调查或再次入户的方式进行确认,以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把好报表质量关。二是做好快速过录汇总、县级编码、县级质量验收、县级交叉验收。三是认真做好全面总结,文件资料的归档等其他工作。目前,由于我县报表质量高,装订规范合理,因此已以良好的质量通过了省级质量验收。

二、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切实解决残疾人的实际问题

(一)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

1、通过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今年上半年县残联

在福利企业新安置了30名残疾人就业。同时还积极推行按比例就业政策,使更多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取得劳动报酬,解决劳动问题。

2、积极争取参加首届中国残疾人企业成果展,落实参展企业及产品。为了能给我县的残疾人企业提供一个展示自身价值的舞台,创造一个相互沟通、经济联谊的载体,也为能让全中国深入了解我县的残疾人企业、支持帮助残疾人企业搭建一个平台,县残联积极向省、市残联争取“首届中国残疾人企业成果展”摊位,经过争取岱山县中兴电机电器厂成为舟山市唯一的一家残疾人企业将于8月上旬赴北京参加此次成果展,参展产品为企业电机产品与银杏茶。

3、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催讨工作与征收准备工作。继续做好05年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催讨工作,通过劳服所工作人员与地税部门的有关同志下企业耐心解说,上半年共追缴05年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0500元;全面做好06年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的准备工作,至6月底,已对部分征收单位的总职工数与残疾职工数的进行了统计,并向县政府提交了《关于要求确定2006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纳基数的请示》。

(二)开展康复扶贫助残,为残疾人送温暖

1、开展慰问救助,给残疾人关爱。在春节前夕,县残联组织开展向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让广大残疾人过上一个愉快的春节,共对全县七个乡镇的45户困难残疾人开展慰问活动,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慰问金额达27000元。“助残日”前后,结合抽样调查工作,对全县七个乡镇37户享受低保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家庭,因大病、重病和突发自然灾害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家庭进行了重点走访慰问,慰问金额22200元。同时,各乡镇残联也以不同方式开展走访慰问残疾人活动,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残疾人困难家庭中,关心、帮助残疾人。在助残日期间还对全县78户(144人)特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救助金的发放工作,发放金额达43200元。此外,上半年县残联还认真做好残疾人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助工作,共为50名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种养业户、自由职业者补助了个人社会养老保险金17000余元。

2、巩固成果,深入开展康复服务。我县是“十五”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试点县,2005年,我们把“精防”工作作为重点康复工程来抓,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巩固成果,今年县残联还将继续开展精神病康复工作,并在“助残日”期间输送了五名重症精神病患者赴舟山市第二人民进行康复治疗。此外,为满足更多残疾人康复需要,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县残联在3月份对全县的贫困残疾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用品用具需求调查,据统计,全县共有100余名低保残疾人需要15种不同种类的用品用具,并在助残日期间对其中的20余名贫困残疾人进行了用品用具的免费配发。让残疾人真正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3、动员社会力量,真情帮扶残疾人。

在助残日期间,县残联会同县文明办、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向全社会发放了“真实的了解、真挚的关爱”助残倡议书,倡议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到本单位或联系单位的贫困残疾人家中,走访慰问,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倡议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走进残疾人家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残疾人献一份爱心,办一件好事;倡议全县各私营企业的贤达人士要将帮助残疾人及其家庭作为企业回报社会、个人积德祈福的善事,积极投身到助残志愿者队伍中来……通过倡议,促进了扶残助残风气的进一步形成,增强了人们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三)进行扶持政策的落实调研与完善,维护残疾人的合法

权益。

1、为进一步加大扶残助残工作力度,鼓励广大残疾人自强自立,促进我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今年初,县残联专门组织人员,通过向残疾人了解、访问工商、税务、交通等有关单位的方法,对岱政发[2004]139号《岱山县扶持残疾人事业若干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根据残疾人及有关部门的建议,根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省人大第69号公告)、省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9号文件)和《舟山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舟山市人民政府第22号令)精神,结合我县实际,重新拟订《岱山县扶助残疾人实施办法》(草案),目前《岱山县扶助残疾人实施办法》(草案)已提交县政府。

2、做好残疾人工作。工作是党、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维护和实现残疾人民利的重要手段。年初县残联就把工作列入重要工作之一,本着“谁接待谁负责”的原则,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责任制,对残疾人工作实行一站式服务,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良好的服务。上半年,共接待残疾人及亲属(包括外地残疾人)来信来访100余人次,99%以上的事件在初信初访后得到妥善解决,为全县的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开展宣传文体活动,活跃残疾人文化生活

1、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为使残疾人进一步了解我县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高残疾人参与全县社会经济建设的意识,在“助残日”,县残联组织了十余名残疾人代表参观了我县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加强了残疾人体育工作,抓好舟山市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参赛的报名工作,共有来自全县各乡镇的22名残疾人运动员将于7月20日赴市里参加5个大项19个小项的比赛。

2、广泛开展残疾人事业宣传,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宣传扶残助残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典型事迹,努力营造热烈的社会扶残助残氛围。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期间,县电视台连续三次在黄金时段播放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公益广告和抽样调查宣传标语,县抽样办在县、市、省各级各类媒体等发表抽样调查领导活动、工作动态等新闻64篇(条),县电视台播放相关新闻5条,县区主要路口悬挂宣传横幅50条,调查小区开辟宣传专栏,黑板报共计20余期,张贴标语500条,向调查户和行人发放“一封信”和宣传画3000余封(张)。在“助残日”期间,县电视台对助残日的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并在《现在关注》栏目中报道了残疾人金义宏的自强事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县共播放残疾人公益广告、宣传标语及新闻动态280条次,在各级各类报刊、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发表工作动态75条。

(五)加强组织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1、加强学习和交流,增强综合能力。精心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学习和测试,贯彻落实“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按照省残联的要求,安排三位同志参加了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组织的职业指导师培训,并赴外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推动我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2、加强残联的组织建设,开好全县残联工作会议和四届四次主席团会议。为进一步推动工作,年初县残联就召开了全县工作会议,各乡镇分管领导及理事长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了去年全县残疾人工作,明确部署了今年全县残疾人工作目标任务,并表彰了先进。五月份在县政协会议室召开了四届四次主席团会议,主席团主席,副主席及委员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肯定了四届主席团2005年所取得的成绩,确定了2006年我县残疾人事业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会议还补选了主席团委员。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转变工作作风,继往开来,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下半年工作任务,现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康复工作

1、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已建的18个社区康复站作用,逐步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相应的基本康复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以残疾筛查、康复治疗服务、康复训练、康复知识普及和转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康复服务。

2、继续开展“助盲”、“助听”、“助行”、精神病康复等重点康复工程,帮助残疾人补偿、恢复功能。

3、做好残疾人用品用具配发补助和供应服务工作,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便利。

4、搞好“十五”康复总结并制订“十一五”康复计划。

5、完成市残联布置的其它各项康复任务。

二、就业培训工作。

1、继续以按比例就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残疾人多渠道就业,

下半年计划新安置残疾人就业20人。

2、选准培训课题,加强对各类残疾人的就业培训,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鼓励残疾人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劳动技能,计划培训残疾人218名。

三、社会保障工作

1、加强沟通协调,进一步落实舟山市人民政府22号令关于

《舟山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的优惠政策,讨论通过《岱山县扶持残疾人实施办法》(草案),提请县人民政府出台,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2、动员残疾人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决参保费用问题,同时协助做好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残疾人,确保享受医疗救助补助。

3、继续做好对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种养业户、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助工作,并加强宣传使更多的残疾人得知这一扶持政策,享受这一政策。

4、继续配合民政部门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应保尽保。

5、做好残疾人的维权工作,继续聘请法律顾问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同时做好残疾人来信来访工作。

四、扶贫工作。

1、继续开展社会“帮困结对”、“助学结对”、“助居工程”等活动。完成“助居”49户。

2、继续做好生活不能自理、一户多残的特困残疾人家庭的救助工作。

3、加大扶贫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帮助种养殖示范户和个体工商户的增效创收,增加扶贫贴息资金和苗种补助资金的投入额度,加快残疾人脱贫致富。

五、宣传文体工作。

1、开展残疾人的文化体育活动,组织运动员参加舟山市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

2、继续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宣传报道。

六、无障碍建设工作

1、做好无障碍设施建设,开展无障碍设施进社区、进家庭活

动。

2、推进公共图书馆、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建设。

3、加强对残疾人工作者及服务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手语培训工作。

五、组织建设及自身建设。

1、抓好乡镇残联规范化建设,重点做好乡镇换届选举、专职理事长或专职干部的配备、专门办公场所的落实等工作。

2、完善规范现有社区残疾人协会,重点抓好渔农村社区残疾人协会的规范化建设,并配备专职委员。

3、不断充实和完善我县残疾人人才库建设。加强残疾人企业家、体育、文艺、书法、美术和种养殖户等方面的人才资料。

上一篇:县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关于托育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