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保障法范文

时间:2023-03-20 07:53:55

残疾人保障法

残疾人保障法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

残疾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条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

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

禁止歧视、侮辱、侵害残疾人。

第四条国家采取辅助方法和扶持措施,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减轻或者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

第五条国家和社会对伤残军人、因公致残人员以及其他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致残的人员实行特别保障,给予优待和抚恤。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统筹规划,加强领导,综合协调,采取措施,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事业的工作。具体机构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密切联系残疾人,听取残疾人的意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残疾人工作。

第七条全社会应当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

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城乡基层组织,应当做好所属范围内的残疾人工作。

从事残疾人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应当履行光荣职责,努力为残疾人服务。

第八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团结教育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

残疾人联合会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开展残疾人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事业。

第九条残疾人的法定扶养人必须对残疾人履行扶养义务。



残疾人的监护人必须履行监护职责,维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

残疾人的亲属、监护人应当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增强自立能力。



禁止虐待和遗弃残疾人。

第十条残疾人必须遵守法律,履行应尽的义务,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残疾人应当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第十一条国家有计划地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加强对残疾预防工作的领导,宣传、普及优生优育和预防残疾的知识,针对遗传、疾病、药物中毒、事故、灾害、环境污染和其他致残因素,制定法律、法规,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采取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第十二条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残疾人,对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服务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康复

第十三条国家和社会采取康复措施,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第十四条康复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以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并开展康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

第十五条政府和有关部门有计划地在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室),举办必要的专门康复机构,开展康复医疗与训练、科学研究、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指导城乡社区服务网、医疗预防保健网、残疾人组织、残疾人家庭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康复工作。

残疾人教育机构、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应当创造条件,开展康复训练活动。

残疾人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有关工作人员、志愿工作者及亲属的帮助下,应当努力进行功能、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的训练。

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分阶段确定康复重点项目,制定计划,组织力量实施。

第十六条医学院校和其他有关院校应当有计划地开设康复课程、设置康复专业,培养各类康复专业人才。

国家和社会采取多种形式对从事康复工作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向残疾人、残疾人亲属、有关工作人员和志愿工作者普及康复知识,传授康复方法。

第十七条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康复器械、生活自助具、特殊用品和其他辅助器具的研制、生产、供应、维修服务。

第三章教育

第十八条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免收学费,并根据实际情况减免杂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残疾学生就学。

第十九条残疾人教育,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按照下列要求实施:

(一)在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的同时,加强身心补偿和职业技术教育;

(二)依据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

(三)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入学和在校年龄,可以有适度弹性。

第二十条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第二十一条国家举办残疾人教育机构,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捐资助学。

第二十二条普通教育机构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人实施教育。

普通小学、初级中等学校,必须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普通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高等院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拒绝招收的,当事人或者其亲属、监护人可以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有关部门应当责令该学校招收。

普通幼儿教育机构应当接收能适应其生活的残疾幼儿。

第二十三条残疾幼儿教育机构、普通幼儿教育机构附设的残疾儿童班、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家庭,对残疾儿童实施学前教育。

初级中等以下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教育班,对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高级中等以上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教育班和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实施高级中等以上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第二十四条政府有关部门、残疾人所在单位和社会应当对残疾人开展扫除文盲、职业培训和其他成人教育,鼓励残疾人自学成才。

第二十五条国家有计划地举办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专业,在普通师范院校附设特殊教育班(部),培养、培训特殊教育师资。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或者讲授有关内容,使普通教师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特殊教育教师和手语翻译,享受特殊教育津贴。

第二十六条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扶持盲文、手语的研究和应用,特殊教育教材的编写和出版,特殊教育教学用具及其他辅助用品的研制、生产和供应。

第四章劳动就业

第二十七条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第二十八条残疾人劳动就业,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使残疾人劳动就业逐步普及、稳定、合理。

第二十九条国家和社会举办残疾人福利企业、工疗机构、按摩医疗机构和其他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第三十条国家推动各单位吸收残疾人就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组织、指导工作。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具体比例。

第三十一条政府有关部门鼓励、帮助残疾人自愿组织起来从业或者个体开业。

第三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应当组织和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

第三十三条国家对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和城乡残疾人个体劳动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

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的产品,优先安排残疾人福利企业生产,并逐步确定某些产品由残疾人福利企业专产。

政府有关部门下达职工招用、聘用指标时,应当确定一定数额用于残疾人。

对于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的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并在场地、信贷等方面给予照顾。

对于从事各类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

第三十四条国家保护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自,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在职工的招用、聘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劳动保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

对于国家分配的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残疾毕业生,有关单位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接收;拒绝接收的,当事人可以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有关部门应当责令该单位接收。

残疾职工所在单位,应当为残疾职工提供适应其特点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第三十五条残疾职工所在单位应当对残疾职工进行岗位技术培训,提高其劳动技能和技术水平。

第五章文化生活

第三十六条国家和社会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努力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三十七条残疾人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应当面向基层,融于社会公共文化生活,适应各类残疾人的不同特点和需要,使残疾人广泛参与。

第三十八条国家和社会采取下列措施,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通过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图书等形式,反映残疾人生活,为残疾人服务;

(二)组织和扶持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聋人读物、弱智人读物的编写和出版,开办电视手语节目,在部分影视作品中增加字幕、解说;

(三)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举办特殊艺术演出和特殊体育运动会,参加重大国际性比赛和交流;

(四)文化、体育、娱乐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和照顾。有计划地兴办残疾人活动场所。

第三十九条国家和社会鼓励、帮助残疾人进行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技术和其他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劳动。

第六章福利

第四十条国家和社会采取扶助、救济和其他福利措施,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

第四十一条国家和社会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救济、补助。

国家和社会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救济。

第四十二条残疾人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残疾人家庭,应当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

第四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举办福利院和其他安置收养机构,按照规定安置收养残疾人,并逐步改善其生活。

第四十四条公共服务机构应当为残疾人提供优先服务和辅助。

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当给予方便和照顾;其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准予免费携带。

盲人可以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铁、渡船。盲人读物邮件免费寄递。

县级和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减免农村残疾人的义务工、公益事业费和其他社会负担。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增加对残疾人的其他照顾和扶助。

第七章环境

第四十五条国家和社会逐步创造良好的环境,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

第四十六条国家和社会逐步实行方便残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采取无障碍措施。

第四十七条国家和社会促进残疾人与其他公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宣传残疾人事业和扶助残疾人的事迹,弘扬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倡导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风尚。

第四十八条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人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讼。

第五十条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损害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一条侵害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利用残疾人的残疾,侵犯其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从重处罚。

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残疾人,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处罚。

虐待残疾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处罚;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残疾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或者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残疾人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奸淫因智力残疾或者精神残疾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残疾人的,以论,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五十三条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本法制定有关条例,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制定实施办法。

残疾人保障法范文第2篇

第二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保障金”)是指在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地区,凡安排残疾人达不到法定比例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年度差额人数和上年度本地区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缴纳用于残疾人就业的专项奖金。

第三条残疾人保障金收缴管理和使用,要坚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和发展残疾人事业为基本原则,以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出发点,以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残疾人共享改革开放、富裕文明和谐成果,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温暖为目标要求。

第四条州县级行政事业单位残疾人保障金,按照行政隶属关系进行收缴管理。州财政局、残联负责州级行政事业单位残疾人保障金代扣代缴工作,各县财政局、残联负责本县行政事业单位残疾人保障金代扣代缴工作,并实行分级全额管理和使用。

各企业就业保障金收缴,按照州残联、州地税局《关于明确地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

第五条残疾人保障金代扣代缴范围是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比例的,分别与州县财政有预算拨款关系的州县全额行政事业单位。

第六条残疾人保障金按年度征收。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均要缴纳残疾人保障金。

残疾人保障金收缴数额计算公式为:应缴纳的残疾人保障金=(单位上年末在职职工总数×1.5%-已安排就业的残疾职工人数)×本单位上年度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依州县统计行政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

已安排就业残疾人必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单位正式职工或与单位依法签订1年(含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国家规定由所在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职工;安排1名盲人就业的,按安排2名残疾人就业计算。

单位上年末在职职工总数按照人事部门提供的人数核定。

第七条残疾人保障金划拨程序和办法。

(一)各用人单位必须在每年有月1日至月20日期间,携带《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报表》、单位职工花名册、在岗残疾职工花名册、残疾人证原件、残疾人从业人员劳动合同书及社会保险缴费情况等资料,分别到州县残联办理年审手续。

(二)每年月5日前,州县残联根据各单位年审情况开具《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审核确定(告知)书》。对按时参加年审的单位,发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审核确定书》,确定各单位年审的残疾人职工数和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金额;对未参加年审的单位,发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审核告知书》,根据人事部门提供的单位上年末在职职工总数,按照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确定缴纳金额。各单位应在每年5月20日前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审核确定(告知)书》进行复核确认,并及时向州县残联反馈复核意见。不按时反馈复核意见的,视作认可。

(三)州县残联在每年月5日前,将州县级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残疾人保障金代扣数额提供给州县财政局;州县级各单位在上报第三季度公用经费用款计划时将代扣的残疾人保障金以直接支付方式一并上报。

(四)残疾人保障金划拨账务处理。各预算单位根据州县残联发出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审核确定(告知)书》和州县财政局批复的用款计划,录入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将扣缴的残疾人保障金支付到州县财政局的非税收专户中(开户银行、帐号等信息与州县财政、残联联系)。

(五)州县残联在非税收入专户开户到帐通知后的5个工作日内分单位开具“非税收一般缴款书”并交付非税收入专户开户行,以保证收入及时准确入库。

(六)各单位财务部门根据州县残联开具的“非税收一般缴款书”第四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经费支出(事业支出)——社会保障缴费

贷: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

第八条州县残联具体负责保障金的收缴管理工作,包括用人单位上半年末在职职工总数和在岗残疾工人数的确认、保障金政策宣传解释、应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数额核定、文书发放,催报催缴、汇总州县上报年审情况等工作。

第九条州县残联在每年按比例就业工作检查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瞒报、虚报录用残疾职工数或拒绝缴纳残疾人保障金的单位,由同级财政、残联责令其足额上缴保证金,对既不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又不在规定时间内缴纳保障金的,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用人单位对缴纳残疾人保障金的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条缴纳残疾人保障金,企业、城乡集体经济组织从管理费用中列支,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从预算经费包干结余或收支结余中列支。

第十一条残疾人保障金原则上不予缴纳或减免。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确因经费困难,企业因政策性亏损等原因,确需缓缴或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报同级财政和残联审批。

第十二条残疾人保障金使用范围

(一)补贴残疾人参加培训、教育和扶残助学费用。

(二)扶持残疾人从事个体就业、自主创业及社区就业。

(三)有偿扶持残疾人从事个体就业、旅游业及多种经营。

(四)补贴残疾人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险费用。

(五)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为改善残疾人就业条件,用于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费用补贴。

(六)奖励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的费用。

(七)适当补助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经费支出及有关就业服务费用补贴。

(八)组织就业困难残疾人开展职业康复劳动费用补贴。

(九)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和社会保障费用。

(十)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用于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其他支出。

残疾人保障金必须按照上述规定使用,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

第十三条残疾人保障金的管理

(一)残疾人保障金是政府性基金,专项用于改善残疾人就业环境、促进残疾人就业、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残疾人保障金纳入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额上缴国库,在预算上单独编列,专款专用,自求平衡,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二)州县财政和残联要建立健全残疾人保障金财务管理制度,配备专人负责保障金收支管理。州县根据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下年度收支预测,编制下年度预算,按照预算内资金管理的要求,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列入财政预算草案,由财政部门划拨到残联使用。对预算外专项用款,经财政部门重新审核批准后,方可划拨。

(三)残疾人保障金使用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与标准使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各县财政、残联应及时将各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和应缴纳保障金审核情况,报州财政、残联。

(五)州县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本辖区残疾人保障金的监督管理,发现违法行为的要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和处罚。

第十四条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应加强对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保障残疾人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州县政府应将残疾人保障金收缴列入州县属各单位,特别是残工委各成员单位班子年度考核内容之一进行考核兑现。州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应建立数据通报和会商制度,相互配合,切实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工作。

残疾人保障法范文第3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要求,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残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在认真总结《残疾人保障法》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于2006年10月报国务院审议。法制办收到此件后,即征求了中央组织部、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高法院、高检院、全国总工会和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发展改革委员会等51个有关部门以及31个省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法制办会同民政部、中国残联对送审稿进行了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修订草案已经在2008年1月23日国务院第206次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现就修订草案的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一、关于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鉴于目前在保障残疾人权益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修订草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或者增加了有关残疾人权益保障的规定:

(一) 在参与国家事物和社会事务管理方面,修订草案规定: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残疾人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物;在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时,对涉及残疾人权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残疾人联合会的意见;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有权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残疾人权益保障、残疾人事业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第七条)

(二) 在康复服务方面,修订草案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康复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并分阶段实施重点康复项目,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康复机构。(第十六条、第十八条)

(三) 在教育权益方面,修订草案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残疾人的数量、残疾类别和分布状况等,合理设置残疾人教育机构,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捐资助学;各级人民政府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并给予寄宿生活费等费用补助;对接受义务教育以外其他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资助。(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二条)

(四) 在劳动就业方面,修订草案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鼓励用人单位超过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购买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单位的产品或者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为残疾人免费提供就业服务,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组织开展免费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

(五) 在文化生活方面,修订草案规定:政府和社会组织扶持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及其他残疾人读物的编写和出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盲人的实际需要,设立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电视台开办手语节目,广播电视台开办残疾人专题栏目,影视作品加配字幕,并酌情加配解说。(第四十三条)

(六) 在社会保障方面,修订草案规定:残疾人及其所在单位应当参加社会保险,国家对生活有困难的残疾人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向残疾人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仍有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应当采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国家鼓励和支持提供电信、广播电视服务的单位对盲人、听力残疾人、言语残疾人给予优惠。(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五十条)

此外,修订草案还规定:对有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残疾人,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第五十条)

二、关于无障碍环境

为了给残疾人出行和社会交流提供更好的便利,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修订草案除将第七章章名“环境”修改为“无障碍环境”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或者增加了有关无障碍环境的规定:

(一) 在设施建设方面,修订草案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等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规定,逐步推进已建成设施的改造;对无障碍设施应当及时维修和保护。(第五十三条)

(二) 在信息交流方面,修订草案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残疾人获取公共信息提供便利;国家和社会研制、开发适合残疾人使用的信息交流技术;国家举办的各类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条件的,应当为盲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第五十四条)

(三) 在公共服务方面,修订草案规定:公共服务机构与公共场所应当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等信息交流服务;公共交通工具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设施的要求;有条件的公共停车场应当为残疾人设置专用停车位。(第五十五条)

此外,鉴于我国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曾承诺导盲犬可以入境,同时考虑到许多国家在其法律中也均有盲人可以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的规定,修订草案规定: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第五十八条)

三、关于法律责任

为了使本法规定的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各项措施得以顺利实施,修订草案对下列严重损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是对侵害残疾人权益行为的申诉、控告、检举,推诿、拖延、压制不予查处的,或者对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处分。(第五十九条)

二是对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第六十条)

三是对教育机构拒不接收残疾学生入学或者在家国规定的录取要求以外附加条件限制残疾学生就学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处分。(第六十一条)

四是对在职工的招用、聘用方面歧视残疾人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残疾人劳动者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讼。(第六十二条)

五是对供养、托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虐待、遗弃残疾人的,依法给予处分;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十三条)

六是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道路、交通设施,不符合国家有关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或者对无障碍设施未进行及时维修和保护造成后果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第六十四条)

此外,为了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修订草案还进一步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其他地方组织的职能和作用。(第六十条、第九条)

残疾人保障法范文第4篇

市人民政府

一、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整体状况

自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三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有关法律法规,致力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康复救助、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文化生活、组织领导和环境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残疾人工作在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康复救助工作方面:按照国家提出的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我市重点推进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重点实施了“共享阳光助行工程”和“共享阳光光明工程”、“共享阳光儿童救助工程”。

按照“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要求,扎实推进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为让肢残人站起来、走出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施“共享阳光助行工程”。 为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切实抓好防盲治盲工作,集中实施“共享阳光光明工程”。本着“救助一个孩子,就是救助一个家庭”的工作理念,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

(二)教育就业工作方面: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和劳动权利,重点实施“共享阳光助学工程”、“共享阳光万人培训工程”、“共享阳光就业创业双百工程”,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着力促进残疾人就业,让广大残疾人依靠知识和劳动增强自信、实现自立。

认真实施《残疾人教育条例》,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深入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着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市政府专门制定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意见》,出台了对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实施税费减免和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对残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实施税费优惠和资金支持,实施就业援助开发公益岗位助残就业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以实施“万人培训工程”为抓手,加强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根据残疾人自主创业和择业要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结合我市的产业优势和传统技术,重点打造书画装裱和篆刻、平面设计和摄影、内画和刻瓷三个特色培训基地,提供就业“直通车”服务,使接受培训的残疾人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以创建100个就业扶贫基地和扶持100名残疾人“小老板”的“双百计划”为抓手,深入推进“两基一体化”建设,确保每个乡镇至少建立1处就业扶贫基地,集中安置和辐射带动5000-10000名残疾人就业,每个“小老板”吸纳带动5名以上残疾人合伙发展。

(三)社会保障工作方面:集中实施“共享阳光安居工程”、“共享阳光安养工程”、“共享阳光社保工程”,积极构建惠及所有残疾人的政策保障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让广大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为切实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危陋困难,集中实施“共享阳光安居工程”。市政府确定用三年时间,集中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安居工程。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三年共投入资金3963万元,使2600户、3129名贫困残疾人入住新居。以来又对200户残疾人住房进行修缮,还为最困难的安居工程户配备了床、被褥、灶具等生活必需品。我市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安居工程”,以建设数量多、财政补助高、社会效果好走在全省前列。

按照“托养一个人,解放一家人”的工作理念,积极实施“共享阳光安养工程”。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困难,实施“共享阳光社保工程”。 着力落实各类救助政策,逐步建立对城乡贫困残疾人政策性救助的长效机制。目前全市有1.3万名贫困残疾人享受政府生活补贴,其中有8114名重度残疾人每月再享受50元的生活补助;把2152名城镇残疾人、9924名农村残疾人优先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759名残疾人实施“五保供养”,对 2573名残疾人进行社会救济;对农村重度残疾人免费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城镇重度残疾人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最高优惠政策;全面推开新农保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残疾人“养老难”问题。

(四)文化生活工作方面:为满足广大残疾人日趋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举办特殊艺术演出和残疾人体育运动会,重点办好第八届省残运会。

按照“两个省运同样重视、同样精彩”的要求,成功承办了第八届省残运会。自省委12号文件确定省残运会与省运会“同城举办”后,我市创造性地做好省残运会组织筹办工作,实现了省运会、亚青赛、残运会筹办工作的统筹协调、无缝转接、资源共享,形成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我市的筹办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组委会的充分肯定,评价本届省残运会组织水平一流、场馆设施一流、服务保障一流、氛围营造一流、开幕式创意一流,是我省历届残运会最规范、最精彩、最圆满、最成功、最富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一届体育盛 会。我市的203名运动员参加了16大项、156个小项的比赛,共获总积分1192分,金牌102枚,奖牌153枚,一举夺得团体总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三个第一,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三年里,我市残疾人运动员还在多项国内外重要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在去年广州亚残会上,我市有两名运动员获得两块金牌两块银牌;特奥足球队在全国第五届特奥比赛中获得了铜牌;以我市10名聋人为主力的山东聋人足球队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了银牌。

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突出宣传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模范,形成浓厚的扶残助残社会氛围。结合纪念市残联成立20周年和“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肢残人日”等专门节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和专门协会活动。发挥好“一网”(残联系统网)、“一站”(共享阳光网站)、“一刊”(《共享阳光》期刊)、“一会”(新闻宣传促进会)的作用,每年都组织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奖和残疾人工作研究成果评奖活动,参加了全省第七届文艺汇演并获组织奖。持续开展“共享阳光文化助残”活动,每年为残疾人订报刊5000份,支持“雄鹰”残疾人艺术团在全国巡回演出,帮助盲人耿家勇出版小说《蹴鞠王》。

(五)组织领导和环境建设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依法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壮大,不断健全残疾人工作机制,大力倡导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

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残疾人事业,坚持依法推进和政策扶持。依据《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加大政策救助力度,市及区县先后出台残疾人优惠政策36条,涵盖了残疾人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初,市政府把修订《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规定》列入重点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修订内容,结合实施《山东省残疾人扶持优惠规定》,统一和规范各区县对残疾人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制定《市残疾人优惠扶持规定》。

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切实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生活环境。加大各级残联组织建设力度,支持残联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切实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群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注重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各类典型的培养和选树,引导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在全社会的关爱下,广大残疾人勇于战胜困难,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充分展示人生价值,涌现出了全国自强模范全国自强模范3人,省级自强模范10人,市级自强模范30人。

三、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建设。在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中,尽管我市残疾人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着残疾人生活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大,有些残疾人优惠扶持政策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处于低保边缘的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突出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将围绕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并完善加快残疾人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今年重点研究制定《加快推进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按照“完善保障保基本、突出服务促发展、增加供给惠民生、强化机制利长远”的总体要求,推动“十二五”时期残疾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真正使残疾人享受政策不弱势、享受福利不困难、全面发展无障碍。

二是进一步加强政府残工委和残联组织建设。调整充实各级政府残工委,探索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服务残疾人的工作格局。继续把残疾人工作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确保政策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福祉。建立健全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公共服务机构和服务能力建设,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和全面发展。按照“城镇重点抓社区、农村重点抓乡镇”的工作思路,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选好配好残疾人干部,选聘好残疾人专职干事,解决好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待遇。积极创新残疾人工作发展思路,强化“共享阳光”扶残助残品牌和各类载体建设,围绕服务大局、服务残疾人,科学谋划、统筹安排,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三是落实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家和省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安排,对重点工作项目提前进行调查摸底、科学论证,分步组织实施。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财力为残疾人办实事,重点实施好市区县两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辅助器具适配工程、“阳光家园”托养工程、就业创业“双百”工程、扶贫救助工程、无障碍设施建设工程、艺体人才培养工程,让更多残疾人得到更大实惠。

残疾人保障法范文第5篇

一、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整体状况

自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三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有关法律法规,致力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康复救助、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文化生活、组织领导和环境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残疾人工作在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康复救助工作方面:按照国家提出的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我市重点推进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重点实施了“共享阳光助行工程”和“共享阳光光明工程”、“共享阳光儿童救助工程”。

按照“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要求,扎实推进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为让肢残人站起来、走出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施“共享阳光助行工程”。为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切实抓好防盲治盲工作,集中实施“共享阳光光明工程”。本着“救助一个孩子,就是救助一个家庭”的工作理念,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

(二)教育就业工作方面: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和劳动权利,重点实施“共享阳光助学工程”、“共享阳光万人培训工程”、“共享阳光就业创业双百工程”,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着力促进残疾人就业,让广大残疾人依靠知识和劳动增强自信、实现自立。

认真实施《残疾人教育条例》,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深入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着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市政府专门制定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意见》,出台了对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实施税费减免和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对残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实施税费优惠和资金支持,实施就业援助开发公益岗位助残就业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以实施“万人培训工程”为抓手,加强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根据残疾人自主创业和择业要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结合我市的产业优势和传统技术,重点打造书画装裱和篆刻、平面设计和摄影、内画和刻瓷三个特色培训基地,提供就业“直通车”服务,使接受培训的残疾人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以创建100个就业扶贫基地和扶持100名残疾人“小老板”的“双百计划”为抓手,深入推进“两基一体化”建设,确保每个乡镇至少建立1处就业扶贫基地,集中安置和辐射带动5000-10000名残疾人就业,每个“小老板”吸纳带动5名以上残疾人合伙发展。

(三)社会保障工作方面:集中实施“共享阳光安居工程”、“共享阳光安养工程”、“共享阳光社保工程”,积极构建惠及所有残疾人的政策保障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让广大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为切实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危陋困难,集中实施“共享阳光安居工程”。市政府确定用三年时间,集中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安居工程。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三年共投入资金3963万元,使2600户、3129名贫困残疾人入住新居。以来又对200户残疾人住房进行修缮,还为最困难的安居工程户配备了床、被褥、灶具等生活必需品。我市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安居工程”,以建设数量多、财政补助高、社会效果好走在全省前列。

按照“托养一个人,解放一家人”的工作理念,积极实施“共享阳光安养工程”。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困难,实施“共享阳光社保工程”。着力落实各类救助政策,逐步建立对城乡贫困残疾人政策性救助的长效机制。目前全市有1.3万名贫困残疾人享受政府生活补贴,其中有8114名重度残疾人每月再享受50元的生活补助;把2152名城镇残疾人、9924名农村残疾人优先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759名残疾人实施“五保供养”,对2573名残疾人进行社会救济;对农村重度残疾人免费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城镇重度残疾人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最高优惠政策;全面推开新农保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残疾人“养老难”问题。

(四)文化生活工作方面:为满足广大残疾人日趋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举办特殊艺术演出和残疾人体育运动会,重点办好第八届省残运会。

按照“两个省运同样重视、同样精彩”的要求,成功承办了第八届省残运会。自省委12号文件确定省残运会与省运会“同城举办”后,我市创造性地做好省残运会组织筹办工作,实现了省运会、亚青赛、残运会筹办工作的统筹协调、无缝转接、资源共享,形成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我市的筹办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组委会的充分肯定,评价本届省残运会组织水平一流、场馆设施一流、服务保障一流、氛围营造一流、开幕式创意一流,是我省历届残运会最规范、最精彩、最圆满、最成功、最富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一届体育盛会。我市的203名运动员参加了16大项、156个小项的比赛,共获总积分1192分,金牌102枚,奖牌153枚,一举夺得团体总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三个第一,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三年里,我市残疾人运动员还在多项国内外重要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在去年广州亚残会上,我市有两名运动员获得两块金牌两块银牌;特奥足球队在全国第五届特奥比赛中获得了铜牌;以我市10名聋人为主力的山东聋人足球队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了银牌。

残疾人保障法范文第6篇

__县地处__市东南部,与黔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地区接壤,属四地州市结合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辖九镇一乡,61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8万。全县共有各类残疾人23142人,残疾人占人口总数的8.2%。近年来, 我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事业发展全局,把残疾人工作纳入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内容,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残联的组织协调下,全面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无障碍建设、法制维权和文体生活等工作,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使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有力促进了全县残疾人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制定保障政策,建立考核机制,确保工作落实

我县把残疾人事业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与社会其它事业同部署、同安排。针对全县农村残疾人所占比重较大的实际,县人民政府相继出台《__县残疾人优惠政策实施细则》、《__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办法》、《__县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计划(20__—20__)》等文件。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扶助残疾人的措施和办法,对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脱贫、维权、社会福利等方面给予保障,为残疾人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近年来,我县残疾人工作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残疾人事业列为工作绩效内容之一,已纳入部门百分制目标管理考核。如今,全县残疾人工作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增强了活力,促进了基层残疾人工作平衡发展,实实在在体现了“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加活跃,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社会上更加活跃”。

二、以人为本,重在服务,努力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县加大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逐步完善残疾人的权益保障体系,残疾人事业在康复、就业、教育、扶贫等工作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 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对已安置就业的残疾职工建立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办理了养老、医疗及失业等保险,工商部门对个体开业的残疾人办理社会保险。二是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进行救助,实行“应保尽保”,全县有2100名残疾人纳入了城镇和农村低保。三是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对贫困残疾人个人缴纳的投保资金由县残联“埋单”,20__年资助了14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合作医疗,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率达到95.6%。四是巩固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对农村残疾人符合“五保”条件的实行了供养救助。通过完善相关社会保障政策,使残疾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切实加强无障碍建设,营造和谐友爱的人文环境。

近年来,__县把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宋晓路任组长,建设局、城管局、残联、民政局等22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县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__县创建无障碍建设县城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职责任务。在实施过程中,严格贯彻《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县城规划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街道、公园、居住小区、车站等建设工程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对县城已建的街道和建筑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检查和统计,对未建无障碍设施和不符合无障碍设施技术规范的工程,制定无障碍设施改造计划,各相关部门、单位按各自职责有步骤地负责实施改造。目前,县城中华路、乌江路、香港路新铺设了盲道,在大型宾馆等活动场所设有电梯和扶手,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严格按照无障碍要求进行改造,积极为残疾人出行和参与社会创造便利条件。

3、促进残疾人

劳动就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权近年来,我县深入宣传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政策法规,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贯彻实施〈贵州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通知》。规定本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含外商、港澳台商投资的私营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按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人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对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或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不足一人的单位,按年度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县国税局、地税局和残联制定残疾人个体经营和经济实体在税收政策上实行优免扶持的办法,对持有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的残疾工商户,凭《残疾人证》和《贵州省残疾人个体开业证》和本人申请,在纳税上给予减免扶持,鼓励和支持社会兴办经济实体安置残疾人就业。广泛采取多形式、多渠道保障残疾人就业权利,扶持残疾人集中就业,集体从业,扶助农村贫困残疾人有利于直接解决温饱的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

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62期,培训城乡残疾人达2845人次,全县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122人,扶持14470名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切实加强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工作,20__年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办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属政府性基金,已纳入预算内管理。在征收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残保金纳入财政预算,按年度缴纳,企业单位委托地税部门收缴,并按时足额缴入国库,收缴数额逐年提高,已累计收缴残保金达217万元。加强残保金的审批和管理,在使用时,由县残联拟定保障金使用计划,报县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财政局按预算内资金支出审批程序审批后拨款,专项用于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同时接受审计、财政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4、实施扶贫解困工程,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

县人民政府把残疾人脱贫解困工作纳入政府扶贫大盘子同步实施,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__县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计划》,明确了扶贫工作职责、措施和目标任务,县、乡镇建立了残疾人服务社和残疾人服务分社,按照“讲求实效,打好基础,扶持到户到人”的方针,切实开展专项扶贫工作。一是大力实施康复扶贫,最大程度改善残疾人劳动能力状况,为脱贫致富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把扶贫工作与“四在农家”活动相结合,实行单位帮村,党员干部帮带的扶助形式,在政策、技术、资金、生产物资和项目上给予倾斜和扶助。三是坚持扶贫工作与科技培训相结合,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深入基层举办残疾人电脑、缝纫、苦丁茶栽培、烤烟种植、蔬菜、果树栽培、中药材种植及加工技术、家禽饲养与防疫技术等培训,赠送农村实用技术书籍,使残疾人增强脱贫致富的技能和本领。四是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建立和扶持黔龙中药材半成品加工厂、构皮滩宇海饲料公司、满溪村残疾人果树种植等一批助残扶贫基地,辐射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五是重点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从事有助于直接解决温饱的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全县累计扶持贫困残疾人5300多人次,共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使近5000名残疾人摆脱贫困。

5、关心残疾人疾苦,保障残疾人康复权利

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__县残疾人康复工作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目前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按照“低投入、广覆盖”的原则,根据残疾人不同的康复需求,提供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知识普及、残疾人亲友培训、简易训练器具制作和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咨询转介等多种康复服务。至今全县已有8026名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和治疗。

6、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

抓好特殊教育工作。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充分利用我县各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以随班就读形式开展义务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对学龄前期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训练,采取补偿措施与功能训练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个别辅导相结合进行特殊教育。对适龄盲、聋哑、智力残疾儿童少年采取入特教班学习、随班就读和输送入盲聋哑学校就读等形式接受教育。近年来,组织实施《长江新里程计划》盲童入学、国家中西部地区“扶残助学·春雨行动”及“五个一”康复工程捐资助学项目,救助贫困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至今,全县155名盲童、聋哑儿童、智残儿童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入学率达87.08%。

7、实施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保障残疾人的居住权

高度重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已纳入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之一。为保质保量完成危改工作任务,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把残疾人危房改造纳入考核工作内容。各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抽派干部到户蹲点督促和指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采取包户、捐款捐物、投工投劳等形式,帮助贫困残疾人建房。至目前,已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168户。

8、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保障残疾人法律平等权利残疾人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建立__县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20__年,__县司法局指定县法律援助中心为残疾人提供维权服务,并公布维权热线电话,十个乡镇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所,为残疾人开展法律宣传咨询,解答法律问题,法律文书,帮助残疾人打官司。对贫困残疾人涉法诉讼实行减收、缓收、免收费,对生活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的残疾人减免法律服务费用。近年来已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和普法教育活动12期,街头法律宣传活动8次,接受法律服务的残疾人达2800多人次。

9、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努力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参加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文体生活。20__年2月,成功举办了首届残疾人运动会,组团参加了__市首届残运会和特奥运动会,在田径、举重、游泳等项目比赛中,取得了2金4银2铜的优异成绩。发现和挖掘特殊艺术人才,推荐人才参加文艺汇演和残疾人技能比赛,均取得好成绩。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会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深度不够,还未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二是残疾人就业矛盾突出。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推行难度大,少数单位对收缴残保金拖欠推诿,拒不缴纳。

三是残疾人普遍缺乏劳动技能,培训力度还应加大。一些残疾人开办的企业缺乏竞争力和必要的流动资金,难以维持生计,造成生活等方面存在困难。

四是残疾人社会保障手段仍需完善,贫困残疾人申请低保、就业、医疗救助的呼声较突出。

五是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不足。残疾人康复经费不落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十一五”期间康复任务的完成。

四、工作建议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强化政治理论业务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履行和发挥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围绕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好工作。

残疾人保障法范文第7篇

尊敬的王副主任,检查组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检查指导残疾人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县各项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部门、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根据州人大对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下简称《残疾人保障法》)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县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情况向调研组的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德宏州西北部,国土面积4429平方公里,占德宏州总面积的38.4%,下辖15个乡镇103个村(社区)、__8个村民小组。末全县总人口2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5.5%。有傣、景颇、傈僳、德昂族、阿昌族等26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7%,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边境县。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有残疾人1925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46%,其中视力残疾1271人,听力残疾2175人,言语残疾2926人,肢体残疾9144人,智力残疾2387人,精神残疾1347人。

二、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的主要做法

《残疾人保障法》于1990年12月28日颁布,1991年5月15日正式执行,4月24日修订。20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常委会监督指导下,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强对残疾人工作领导,加大对《残疾人保障法》宣传力度。

(一)切实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完善残疾人组织建设,为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将残疾人事业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县、乡镇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分管残联工作的领导为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对于残疾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残工委及时组织研究解决,对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等重大问题,通过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按照“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和“使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更加活跃,使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加活跃,使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社会更加活跃”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乡镇、村(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乡镇设有专(兼)职理事长,103个村(社区)成立了残协,各种制度上墙,落实了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联络员生活补助(600元/年),初步形成以县残联为主导、乡镇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疾人组织为基础的残疾人组织网络,为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深入开展残疾人优惠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为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县人民政府一直把宣传、普及《残疾人保障法》等残疾人的优惠政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县政务信息网、县残联网站的作用,开展专项宣传、法制展览、法律讲座等,对《残疾人保障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一是组织好政府部门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学习宣传活动,把与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化、社会保障、无障碍等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作为重中之重。二是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聋人节”、“盲人节”、“爱耳日”、“爱眼日”等残疾人节日,组织残联干部、残疾人和各级各类残疾人组织认真学习《残疾人保障法》,使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和残疾人亲属能够熟悉并运用《残疾人保障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三是把《残疾人保障法》作为“法律六进”活动的重要内容,全面、准确地把《残疾人保障法》送进企业、单位、机关、乡镇、社区、学校,送到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手中,使《残疾人保障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几年来,印制和发放《残疾人保障法》及残疾人优惠政策宣传挂历15000余份、宣传单50000余份,宣传手册7300份;展出残疾人事业专题图片展5次,展出图片1200张次;县电视台把党政领导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社会各界关爱残疾人列入常规性宣传报道,对残疾人事业进行报道35次,字幕配音播放《残疾人保障法》5次;县残联组织普法专题讲座9次,做好反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宣传影片《隐形的翅膀》发行放映工作,观看人员达1100人。通过广泛宣传,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文秘站:

三、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取得的成效

以来,县人民政府紧紧围绕《残疾人保障法》的要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执行意见》,组织实施残疾人康复、助学、就业援助等“助残惠残”民心工程,扎实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一)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面进一

步扩大。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445例,免费发放轮椅156辆、助听器45台、装配假肢37例,提供助行器、拐杖等残疾人辅助用具1000余件;对肢体残疾人60名、盲人23名、智残儿童30名、聋儿32名、聋儿家长18名进行社区康复训练和培训,对20名重症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发放康复、残疾预防知识宣传单16000份,接受康复服务、康复知识咨询的残疾人达5000人次。(二)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截止目前,7至15岁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有299名,其中在州特校就读33名,在大理特校就读的2名,在保山特校就读的1人。我县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让残疾学生优先享受到国家助学政策。组织实施各种助学项目,发放助学金34825元。为在高中阶段就读的残疾学生、残疾人子女提供助学资助7000元。向65名被大中专院校录取的残疾人、残疾人子女提供一次性资助149000元。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有力的确保了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三)残疾人劳动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我们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为残疾人劳动就业创造条件。一是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有关规定。对于全县辖区内安置残疾人比例未达到职工总数的1.5%,或未安置残疾人就业175个用人单位,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财政拨款的部门由财政代扣,其他部门由县残联组织征收,几年来共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61万元,有力的促进了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二是为残疾人提供技能、技术培训。采取社会培训机构及残联自办培训班相结合的办法,共组织培训摩托车修理、刺绣、勾针手工编织、计算机组装、cad工程制图、插花、盲人保健按摩12期,107名残疾人免费受训。在乡镇、村举办养殖、种植培训25期,参训残疾人达1529人次。通过培训,使残疾人拥有了一技之长,为他们自主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加强对社会福利企业——盏西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监督和管理,企业目前有残疾职工126名,县国税、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民政及残联等部门经常深入到企业,调查了解残疾职工工作、生活及福利待遇情况,切实维护好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四是鼓励支持残疾人自谋职业,无偿扶持残疾人从事养殖、种植业35人,发放补助资金42500元。

(四)残疾人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一是抓好文化助残工作,县委宣传部、残联、文化、科技、卫生等部门,为山区残疾人送健康知识、科技知识和文化书籍,仅,县广播电视局就在“村村通”工程中,安排给农村残疾人200套收视设备。二是做好残疾人体育工作。广泛宣传残疾人体育运动,普及残疾人体育运动知识,促进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开展,建立了残疾人体育苗子人才库,共登记残疾人26人。近年来,我县先后有6名残疾人代表国家、省、州参加体育比赛,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为家乡增添了光彩。例如,北京残奥会上,我县太平镇肢体残疾人余世然同志不畏强手,顽强拼搏,获得1金1铜的好成绩,县委、县政府为余世然同志举行了隆重而盛大的庆功会,并给予了70000元的奖励。8月,5名残疾人代表州参加了在昆明举行的“云南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了较好成绩。

(五)残疾人生活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截止底,全县农村贫困残疾人有5034户5861人。近年来,为切实保障农村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一是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我县先后将5392名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298名纳入五保供养,288名城镇残疾人纳入城镇低保;二是组织实施好上级下达的扶残助残项目,完成残疾人安居工程330户,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托养项目,125名残疾人受益。三是做好一户多残、多残一体、重残户的临时困难救济帮扶工作。民政部门高度重视残疾人救济帮扶工作,在资金、物资发放上优先照顾残疾人。县残联由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资金286000元,救助残疾人1200人次。四是享受农村低保的残疾人免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承担的费用,城镇残疾人则全部免交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通过采取以上四条措施,有力的保障了残疾人生产生活。

(六)残疾人、维权工作稳步推进。一是抓好残疾人工作。县司法局在县残联设立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站,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几年来,共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各2348人次。有关部门始终坚持

做到立足基层,深入残疾人家中,及时化解问题。县残联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在接待残疾人来访中,做到一张笑脸迎人,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暖人心,有问必答,有疑必释,有难必解,多年来为残疾人解决了就业、就学、辅助器具、医疗等许多生活问题,没有出现一次集体访和越级上访现象。二是做好残疾人证发放工作。12月,我县启动了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通过深入乡镇、上门办证等方式,共办理第二代残疾人6000本,在办证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杜绝人情证、假证的产生。三是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县城主要街道在改扩建中建设了铺设盲道10887.2米,面积为5443.6平方米,建设坡道口189个。(七)扶残助残活动深入开展。全县“手拉手”、“红领巾”、“一助一”、“对结帮扶”等助残活动广泛开展,县级领导、县直机关科局干部和乡镇负责人、许多爱心志愿者及广大爱心助残人士几年来不间断地深入贫困残疾人家中走访、慰问,帮助残疾人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仅县残联就接收到社会爱心人士定向助学捐款就达9000元。扶残助残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尊重关爱、扶残助残在我县蔚然成风。

四、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中存在问题

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但与残疾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相比较,与法律法规的要求相对照,仍然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单位和领导对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关心支持不够;二是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薄弱,不能适应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及康复、运动、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三是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和影响,残疾人生活水平与全县平均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四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仍然存在着不少外在障碍,社会上还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五是残疾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持力度不够,各种保障措施尚未健全;六是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难度大,保障金征收不到位。

五、今后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的工作思路

为全面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期间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努力营造全民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使《残疾人保障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做好残疾人和扶残助残先进典型的宣传,营造人人关心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充分发挥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主导和协调作用。县政府残工委要进一步发挥综合协调和指导作用,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用强有力的措施保护弱势群体,为残疾人多开“小灶”,多开“绿色通道”,特事特办。

(三)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将残疾人纳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城市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计划等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家庭。按规定落实残疾人相关社会保险补贴和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补贴政策。

(四)切实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残疾人康复服务设施的功能定位要清晰,布局要合理。注重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源参与残疾人康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从事残疾人康复服务行业的运营与管理,丰富为残疾人服务的手段和载体,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五)扎实推进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安置残疾人单位税收优惠、残疾人个体就业扶持等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对残疾人就业上岗、工资福利待遇、劳动防护、工作环境、参保等情况的检查,维护残疾人职工的合法权益。

残疾人保障法范文第8篇

主任会议:

我就2003年以来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依法推进残疾人法制化进程、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等方面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贯彻《残疾人保障法》的主要工作情况

(一)全市残疾人及基层残联组织概况

一年来,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市残工委)以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为主线,以残疾人康复、就业为两翼,以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和增强残疾人自强意识为动力,整体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据科学抽样调查结果,我市残疾人总数为12.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其中,听力语言残疾人为4.29万,占34.3%;智力残疾人为2.46万,占19.7%;肢体残疾人为1.83万,占14.6%;视力残疾人为1.83万,占14.6%;精神残疾人为0.49万,占3.8%,其它综合残疾人为1.6万,占13%。此外,还有麻风病、侏儒等其他类别的残疾人未统计在内。按城镇与农村所处户籍划分,全市农村残疾人为9万,占72%,城镇残疾人为3.5万,占28%。

全市六个县市区残联均全部组建并对外开展工作联系,残联的社会地位、工作性质越来越被广大人们及社会组织所认可,各级残联办公无场所、机关职工无住房、残疾人活动无场地的“三无”现象得到了基本解决,做到了有牌子、有编制、有经费、有人员。改变了残联工作“一穷二白”面貌,残疾人法制建设驶入健康发展轨道。

(二)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的主要作法

1、以残疾人康复工作为龙头,全面完成各项康复任务

康复工作是残疾人工作永恒的主题,是贯彻《残疾人保障法》重点,涉及到残疾人千家万户。全市各级残工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康复事业。

市残工委以实施“长江新里程计划”为主轴,以“复明工程”为重点,以“社区康复”为依托,使大批残疾人得到康复,全年共完成聋儿语训40名,培训聋儿家长35名,低视力配用助视器72名,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121名,训练智残儿童39名,对7500名精神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监护率达到96%,显好率达67%,社会参与率56%,肇事率下降到0.2%,为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1520件。

市残工委采取“社会参与、政府资助、市场化运作”工作模式,2003年4月份,由个人投资,残联扶持,管理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兰之心”弱智班、“阳光”聋儿语训班投入运行,招收残疾学员累计达38名。周边几所小学的少先队员与该弱智班儿童一起开展“手拉手,一帮一”红领巾助残活动,既培训了健全儿童的关爱之心,又促进了弱智儿童的身心健康。

2、以提高残疾人素质为动力,促进残疾人文体工作全面进步

整体上提高全市残疾人素质,必须把残疾人教育作为切入点,也是贯彻《残疾人保障法》重要内容。

2003年4月,市残工委与市教育局密切配合,在分管教育副市长的主持下,召集财政、体育、文化、民政等部门举行现场办公会,研究探讨全市三所特教学校生源、师资、经费等问题,全年共募集资金3万元,其中市残联在困难条件下资助经费1000元。三所特教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招生范围逐年扩宽,政府部门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全市三所特教学校累计招收残疾学生达187名,在参加全省全国比赛中获奖夺牌达10多人。

盲人教育是残疾人教育的一个难点。市残工委一方面把盲童教育列入“长江新里程计划”实施范围,2003年对10名盲童每人给予资助经费150元,另一方面利用盲协主席姚则安懂盲文优势,采取私办公助方式全年完成7名盲童培训任务,使盲人教育成为近年教育工作的一个“亮点”。

为解决贫困残疾学生的入学,2003年市残工委制定了《全市扶残助学奖励实施办法》,市残联挤出经费7200元对8名高考上线残疾学生给予资助和奖励。

开展残疾人文体活动是陶冶残疾人情操,提高残疾人素质的又一体现。在体育方面,组织举办全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全市6个县市区近5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各项成绩较前第五届运动会有了新的突破。按省残联工作计划,承办全省游泳项目的比赛活动,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2003年4月全国盲人门球锦标赛在我市举行,来自全国400多名盲人朋友聚集我市,展示了自己竞技水平。在文艺方面,组建市残疾人雄鹰文艺演出公司,规范残疾人文艺演出行为,培养文艺新手,继续支持鼓励皮红军、李四参加全省、全国的各种文艺演出活动,带出新苗。利用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活动之机与市文体局联合,在工人电影院举办反映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为题材的《一样的人》电影观摩义卖活动,举办演出10多场,观看人员达3000多人,促进残疾人与健全人感情交流。

3、以分散按比例就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稳步提升

市残工委以《残疾人保障法》、省人大《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为法律依据,依法推进全市分散按比例就业,巩固集中就业,指导和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

继2000年我市被中残联、省残联授予“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先进市”称号后,2003年全市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再攀新高。市残联以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为依托,组成强有力的工作专班,深入到全市400多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宣传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重要性及必要性,催收就业报表,审查就业人数及残疾人基本状况,做到政策清、方向明、任务具体。各县(市区)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稳步回升,安残力度明显加大。据统计,全市各单位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3243名,其中市属、中央省属单位分散按比例安残达2900人,涉及单位达100多个。

为加大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执法力度,提高单位领导安残意识,对既不安置残疾人又未达标的单位,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表明市残联依法行政、依法维权的决心。2003年全市共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00余万元,其中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收缴就达168万元,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

发展壮大残联产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市残联依托12家福利企业,累计安排100多名残疾人就业。据统计,全市福利企业达69家,集中安置残疾人达900多名。

大力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按国家有关优惠政策规定落实到位,依据财政部、国家工商局、中残联对个体就业要求,落实有关政策,改善残疾人个体就业及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环境。教育残疾人转变择业观念,鼓励帮助他们解决个体就业中碰到的困难与问题,使全市个体从业人数达6000多人,有力促进全市个体就业的发展。

盲人就业是各类残疾人就业的难点,市残工委发挥他们触觉灵敏、精力集中的优势,加大对盲人按摩指导中心管理力度,规范全市盲人按摩点管理,使盲人按摩点由原来2家发展到现在10多家。为推动全市盲人按摩培训工作,举办盲人按摩培训班,培训盲人达24名,培训后盲人通过外出打工、自谋职业等方式使盲人就业由原来摆摊算命规范到保健按摩、医疗按摩轨道上来。

4、以欧盟合作项目为载体,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活动

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是贯彻《残疾人保障法》的一个组成部分,2003年市残工委在这方面继续进行有益的探索。同时,紧紧抓住职业培训不放松,使全市残疾人职业培训出现可喜局面。

2002年省残联领导把“欧盟/中国项目黄石培训基地”匾牌授予市残联后,我市及时做好价值近20万元受援电脑及相关设备接收工作。2003年3月,承办了第二期“欧盟/中国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学人员培训班,受到与会代表好评。

市残联借助欧盟项目培训东风,按省政府145令的要求,累计投入经费100多万元,将办公楼底层全部改造成730平方米的教室、训练室及活动室。制定培训计划,对参加培训残疾人登记造册,实行“三免一补”政策,一免住宿费、二免书本费、三免培训费,对生活特别困难的残疾人给予每天3至5元不等的生活补助。在培训内容上,巩固家电维修、毛线编织、服装裁剪“老三篇”,发展电脑制作、工艺广告、艺术摄影“新三篇”。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集中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初级培训与高级培训相统一,培训后残疾人能走向市场,实现就业。据统计,全市举办各类残疾人职业培训班16期,培训残疾人257名,培训后上岗率达到67%。

5、以残疾人工作为纽带,依法维权办实事

市残工委历来十分重视残疾人工作,将工作与贯彻《残疾人保障法》结合起来,坚持“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就地、就近、依法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结合起来。

各级残联在人员编制十分紧张情况下,配备兼职或专职人员,为工作提供强有力组织保证,全系统基本形成工作“网络”,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县级残联多办少转,乡镇街道残联只办不转,使越级上访、集体上访事件降到最低程度。一年来,各级残联接待来信来访达360人次,稳定婚姻家庭13户,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达45件,稳定社会事件18批次,广大残疾人由衷感谢各级残联的鼎力支持,由衷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

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结合我市残疾人状况,市政府颁布了《黄石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这是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是社会各界关爱残疾人事业又一体现。

为把我市残联各专门协会工作开展起来,使残疾人工作面向基层,面向残疾人,上半年,对盲人协会、聋人协会、肢残人协会等四个专门协会进行改选,提供办公场所,投入活动经费,让各个专门协会工作开展起来。

6、以《残疾人保障法》宣传为契机,大力开展助残日活动

以社会弱势群体为对象的残疾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全社会理解、关心与支持,又需要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残疾人保障法》贯彻宣传如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市残疾人事业整体水平。

2003年市残工委按等十四个部门统一部署,以“发展残疾人事业,共同奔赴小康”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有形式、有内容”的助残日活动,实行“市长挂帅,部门负责”,各县市区残联统一部署,及时迅速的掀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助残日活动。

市残工委十分注重残疾人保障法宣传,利用市政府的“一月一法”活动,把“残疾人保障法”列入学习范围。为把这一活动组织好,邀请《残疾人保障法》起草成员、中残联教授李志岐同志来我市讲授《残疾人保障法》,使与会领导受到了一次深刻教育。铁山区残联把《残疾人保障法》宣传列入该区普法学习内容,为残疾人工作在全区开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在市交警部门支持下,组织宣传车上街,以《残疾人保障法》、《省人大贯彻〈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省政府145号令为宣传内容,制作录相带、配备广播员,深入到全市四城区、主要街道进行滚动宣传。黄石日报、东楚晚报在主要版面,大篇幅报道领导专访稿及领导答记者问。市广播电台、市电视台在黄金时间制作滚动字幕,播放残疾人专题及残疾人先进典型。黄石港区残联在工人文化宫购置四个版面的灯箱广告,进行动态宣传。据统计,助残日期间全市各级宣传媒体,播发残疾人稿件98篇,举办宣传专栏37个,制作宣传字幕37条。

为丰富助残日活动,市残工委会同黄石港区政府在文化宫举行大型文艺演出募捐活动,市“四大家”领导光临现场,市日豪水都、市康拓公司、市康源公司经理带头捐款捐物。部分残疾人利用自己掌握的盲人按摩、家电维修、服装裁剪等技术免费提供服务达150多人次,利用自己技能来回报社会。

走访慰问活动是每次助残日活动一个重要内容,在省残联支持下,苏晓云副省长专程来到黄石,在市长肖旭明陪同下看望了残疾人体育运动员刘泽兵、柯玉仙,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勇攀高峰。2003年助残日及节假日期间,全市走访慰问各类残疾人130户,送去慰问物资折合人民币5万多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是社会应尽的责任。我市的残疾人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与市委、市政府、市人大、上级残联的要求,与广大残疾朋友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㈠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仍滞后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平均水平。一是在卫生康复方面:全市城镇精神病社区康复点建立覆盖面不广,农村精神病防治康复、肢体残疾人康复点在很多乡镇无法建立,农村精神病康复无法启动。残疾预防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阳新县近亲繁殖等姻亲引起的残疾预防意识相当薄弱。二是在教育方面:全市近1.8万盲人中没有一所盲校,盲人教育仍是一个“盲点”,普通学校开设特教班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并不理想,小学、初中推行随班就读工作举步维艰。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未达到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要求,《残疾人教育条例》若干规定贯彻落实难度较大,教育部门对残疾人学杂费减免执行不尽人意,财政部门对残疾人教育经费投入捉襟见肘,全市三所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及办学经费明显落后于其他城市。三是在优惠政策落实方面:工商、税务部门对个体残疾人应给予照顾的工商费、办证费、摊位费,由于受部门利益驱动,无法落实到位。下肢残疾人代步车推行艰难。四是在残疾人事业经费方面:按“九五”、“十五”计划纲要要求,地方财政按辖区人口每人平均0.15元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经费37万元/年一直未能落实,白内障、聋儿语训、肢体矫治、弱智儿童康复等30万元配套经费无法兑现,严重制约了我市各项康复工作的开展。残疾人扶贫解困贴息资金落实难度越来越大,基层残联人头经费、工作经费大多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不能落实到行动。等等,这些严重制约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

㈡残疾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再就业压力依然存在。我市在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和省政府145号令、国务院84号文件、省政府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意见》中,一些单位与部门存在认识不高、配合不好、支持不够的问题。一是目前我市残疾人就业率由原来68%提高到现在78%,自己与过去相比有所进步,但与全省、全国相比差距较大,沿海发达地区残疾人就业率达90%以上,中等省份达80%以上,我市目前的就业率是明显落后。二是在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中,我市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完成面只有35%,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安置残疾人还达不到30%。大部分单位都是象征性缴纳残疾人保障金来减轻单位按比例安残的责任,这与政府推行的“安残是目的,收取保障金是手段”的指导思想相违背。在集中安残工作中,集中安残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使集中安残工作日渐萎缩。三是个体就业形势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竞争态势形成的挤压空间越来越窄,残疾人由于文化水平、知识面、社会参与能力、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制约,个体就业应该给予兑现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农村贫困残疾人通过自食其力解决就业后,各种应给予减免的土地税、农业税等人头税费在执行中走了样、变了形,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残疾人中的形象。四是企业改组、改制、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中残疾人首当其冲,目前,我市下岗残疾人越来越多,再就业残疾人压力有增无减,上访对象所占的比重加大,侵权行为时有发生,使《残疾人保障法》中应落实的合法权益无法兑现。

㈢各级残联组织建设存在问题较为普遍,铁山区、下陆区机构仍未完全单列,大冶市残联机构虽然单列了,2001年机构改革后又归并到同级民政部门。全市乡镇、街道残联处于“无机构无人”或“有机构无人”的状况。各级基层残联财政编制十分紧缺,工作人员偏少、经费十分匮乏,严重制约了全市残疾人事业的整体发展。基层残联组织建设暴露的问题与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残联建设的决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机构改革指导方案》、《中国残疾人“九五”计划纲要》精神是相违背的。

㈣残疾人的外界障碍依然存在,残疾人权利实现受到限制。《残疾人保障法》指出:国家和社会逐步实行方便残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采取无障碍措施。我市在规划建设中通过历届政府部门努力有所改善。但全市部分商场、广场、电影院、文化娱乐等场所大多没有按国家建设部和中残联要求实行无障碍设计,残疾人及其亲属对此意见较大,这与我市对外开放、WTO规则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㈤残疾人维权工作有待加强,侵权案件逐年增多。社会中歧视残疾人、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事件时有发生,《黄石市扶持残疾人暂行规定》得不到落实,城市盲人和下肢残疾人免费乘车问题,由于公交集团内部实行承包及买断经营权,使企业以各种理由和借口阻碍政策的落实。

三、今后工作打算与建议

通过一年来工作,我市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对照我们贯彻《残疾人保障法》的工作,我们既不能骄傲自满,也不能妄自菲薄,同志指出:“做好残疾人工作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今后一段时期,现提出如下工作打算与建议。

1、利用每年的“全国助残日”活动,扎实做好《残疾人保障法》贯彻实施工作。按每年助残日活动主题,为残疾人解决一至二个问题。加强社会相关部门、市残工委成员单位工作联系,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来协调处理残疾人的重大问题。主动争取市人大常委会支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执法大检查,就残疾人教育、劳动、卫生、民政、文化、体育等涉及残疾人工作问题作为执法检点,使我市贯彻《残疾人保障法》工作既重点突出,又深入扎实。

2、采取得力有效措施,继续加大省人大《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及省政府145号令的执法力度。市残工委要按市委统一部署,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做好“三件大事”为主题,在优化环境建设中,既要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又要实切维护好我市投资环境。为此,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对省人大《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省政府145号令,督促有关部门贯彻执行,促进全市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全面发展。

3、树立科学的残疾人事业发展观。按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千方百计增加残疾人收入,把发展残联经济、改善残疾人生活作为残疾人工作重点,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收入的差距,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人、财、物等方面呼吁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给予必要的倾斜,在社会保障、医疗统筹、扶贫解困等工作中为残疾人创造一个宽松环境,使残疾人与健全人一道共同迈向小康社会。

4、为进一步落实《黄石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出台我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使残疾人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对盲人及下肢残疾人免费乘车问题实施监督,责成市城管部门向人大作专题报告,制定我市盲人及下肢残疾人免费乘车工作方案,促使该问题尽快解决。

5、加强各级残联组织建设,改善残疾人基础设施,要按照“一体化的机构、一专多能的队伍、有机结合的业务、统筹安排的经费、综合利用的场所”要求,我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选址、规划已列入“十五”计划,是我市近期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实施监督中,将基层残联的组织建设纳入监督范围,使基层残联做到“三个到位”,即“编制到位、经费到位、工作人员到位”,对残疾人基础设施给予倾斜,督促残疾人康复中心早日建成。版权所有

6、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其它行业一样,都离不开地方财政的投入。为此,恳请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在地方财政预算中,监督财政部门对残疾人事业的经费投入确保到位,促进我市残疾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7、大力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基层残疾人文化生活,按基层残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要求,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应向残疾人开放。为备战2007年全运会和2008年残奥会,选拔培养文艺、体育新苗,提高他们竞技水平,为残疾人争气,为我市争光。

残疾人保障法范文第9篇

一、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于1990年12月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11年4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4年8月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残疾人保障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明确规定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化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权益,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创造平等的条件与机会,保障残疾人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法律保障。

区残疾人联合会作为我区为残疾人服务的基层组织,始终把为区内2万余名各类残疾人排忧解难作为我们的天职。几年来,依据《残疾人保障法》,区残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广大残疾人服务的思想,坚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落实好广大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积极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与助手,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全面推进残疾人工作,真真切切地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服务和保障。

在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方面,区残联近几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着重抓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工作,积极鼓励残疾人走向社会。

对残疾人进行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安置残疾人就业,充分发挥残疾人参与社会的能力,是残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2005年以来,我们先后为各街、镇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提供了各种形式和层次的职业技术培训,先后举办了种植养殖、经营修理、保健按摩及微机操作多种类别的培训班,共为区内2100多名各类残疾人进行了培训和指导。2011、2012连续两年,我区残疾人代表均在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优秀奖。今年我们已和市残联合作组织了多批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对区内有就业要求的460名残疾人进行种植、养殖、加工、修理和微机操作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

就业是残疾人生存之本,安置残疾人就业,带动残疾人融入社会,并参与社会劳动,发挥他们的潜能是发展残疾事业的根本之路。几年来,我们依据省政府第71号令《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积极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2005年以来,我们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467人,扶持520名残疾人自谋职业。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残联《省残疾人“万人就业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区残联2010年以来累计对区内610名残疾人提供启动资金为他们创业或自主就业提供扶持。

根据省政府165号令,自2005年开始,区残联会同税务部门对区内未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和单位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4年来,区残联共征收残保金3814万元。特别是2012年达到980万元。残保金的收取有力地保障了残疾人就业培训、康复训练、基础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2、重点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努力帮助残疾人树立自强、自立、自尊的生活信心。

康复工作是残疾人工作的中心工作之一。做好各类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是帮助残疾人树立生活信心,提高残疾人生存质量,帮助残疾人重新走向社会的基础。几年来,根据省市残联的指示精神,结合区内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构筑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网,努力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对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救助,增强普通群众的残疾预防和自我康复意识,努力实现区内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整体、均衡发展。

2011年至2012年区残联在区内已建立的社区康复站的基础上,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检查验收》中的建设标准,依托各街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择合适的场地建立了18个符合标准的社(村)居委康复站点,每个站点均配备了相同的康复器材与训练设施以及专业的指导医生和专职的管理人员。

2011年11月根据市残联康复工作规划,我们与市三院合作在该院建立了“区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在该中心内组建“区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组”。

2010年10月,根据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实际需要,经区政府批准,我们在马鞍山路与当涂支路交口处购置了一栋综合楼,用于建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该综合楼建筑面积4030平方米,位置优越,结构合理。我们计划在该中心内开展孤独症儿童心理康复治疗、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孤寡残疾老人托养、肢体残疾康复训练等内容的康复服务项目,同时开展残疾人劳动就业培训、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等,把该楼建设成我区的一个综合性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中心的建成将使我区的残疾人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展现一个全新的面貌,也将成为市残疾人工作的一个闪光点。由于该楼购置手续较为繁琐,我们正与市土地和房产部门协调,将与2010年上半年结合我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活动,全面启动建设计划。

随着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和区内各社区康复站点的建设及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的成立,遍及全区、体系完整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正逐步显现。

几年以来,我们根据市残联的统一部署,根据区内残疾人的实际情况,累计为区内肢残人捐赠轮椅有180多辆,进行假肢装配70多人;为区内精残病人建立小药箱16个,为精残病人免费发药830人次,免费住院56人次;进行聋儿语言训练370多人次;残疾人辅助器材供应720多人次;进行成人肢残康复训练75人次。进行低视力配助视器232人次。2010年,我们将根据《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确立的各项康复规划,继续开展上述工作,努力完成市残联下达的康复工作任务。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实和提高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素质。

2010年,为促进区内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作为沟通和联络残联与广大残疾人之间桥梁的纽带,我区残联率先在全市开展了街、镇配备“残疾人工作协理员”,村(居)委配备“残疾人工作助理员”的工作,残疾人协助理员的配备,作为对各街镇残联组织建设的补充,清除基层残联的工作死角,使残联的工作范围更深入地接触到区内每一个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协助理员的招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主动接受纪检检查和群众监督,并经区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目前区残联共招录协理员9名,助理员27名。各街镇共配备残联专职干部9名。2012年我区正在申报省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4、搞好维权工作,构建稳定和谐社区

残疾人来信来访是他们向党和政府反映他们工作和生活中困难和要求的重要渠道,也是残联了解残疾人情况的主要信息来源。2005年以来,区残联共接待各类残疾人来电来访1260件(次),处接率98%以上,本着热心、耐心和负责的态度,对残疾人反映的问题我们尽力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杜绝越级上访,重复上访和集体上访。由于领导重视,工作扎实,预访在先,在去年5月份部分残疾人正三轮车主与交警部门的纠纷事件中,我区残疾人无一人参与,为我去区的稳定工作做出了贡献

5、关注贫困残疾人家庭,做好扶贫解困工作

残疾人家庭作为弱势群体,许多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缺乏谋生手段、无稳定收入来源、生活贫困,急需得到各级政府的关爱与扶助。做好残疾人家庭的扶贫解困工作是社会正义的体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几年来,区残联根据省市残联的部署和要求,在残疾人扶贫解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根据市残联的要求,每户家庭改造投入区残联应提供不少与5000元的资金;二是对城乡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根据残疾人家庭实际需求,设计不同的改造方案,每户的投入500至1000元;三是慰问走访贫困残疾人家庭,区残联利用助残日、盲人节、聋人节及各种节日对残疾人家庭进行走访慰问活动,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2010年以来,区残联累计投入扶贫和救助资金126万元。

二、区残联近两年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

几年来,在做好例行性工作的同时,区残联还承担了市委市政府和省市残联部署的几项重点工作和民生工程任务,具体如下:

1、2011年“全国白内障无障碍示范区”创建工作

根据中国残联和国家卫生部[2010]16号文件《关于印发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区工作标准》的通知和《全国防盲治盲规划(2006—2010)年》提出的工作规划,区为省2011年首批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示范区,在白内障防治方面要达到政府组织领导无障碍、白内障筛查及组织输送无障碍、公众白内障知识无障碍、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无障碍、患者承受手术费用无障碍和白内障服务工作机制无运行无障碍。在去年的创建工作中,残联全体同志团结拼搏、共同努力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在组织筛查、手术、网络建立、软件建设方面认真准备、一丝不苟。在去年底的考核验收中一次通过,率先在全省六个创建县区中摘取“全国白内障无障碍示范区”荣誉称号,并获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誉。

2、2011年取缔正三轮车非法营运工作

2011年5月根据市委市政府16号文件精神全市开展取缔三轮车非法营运整治工作。区残联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市区整治领导小组的统一布署和安排下,针对我区残疾人三轮车主的现实状况,着眼全局,细心谋划、稳妥推进,圆满完成了全区残疾人三轮车主的摸底调查、登记造册、等级鉴定、车辆置换、就业推荐、政策兑现以及个案处理情况。全区的残人三轮车主积极配合,踊跃交车,情绪稳定,多数车主对政府的政策表示理解和支持。

整个取缔和整治三轮车非法营运的工作中,在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头绪纷繁的局面下,区残联全体工作人员,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迎难而上,不懈努力,坚决完成了上级赋予的艰巨任务。在去年历时近8个月的整治工作中,残联全体同志不辞辛苦,加班加点,上传下达,整理数据,统计资料,解释答疑,接待来访,确保整治工作及时、平稳、有效地向前推进。在整个整治工作中,全区全区共取缔残疾人三轮车非法营运396人,其中下肢残车主219人,非下肢车主32人,外地残疾人车主145人;换发代步车219辆;安排就业86人;发放车主缴车奖励、自谋职业费、保险补贴、双残户补贴及子女上学补贴等各类费用212万元。去年的整治工作也是对区残联工作作风的一个极大推进。“高效、准确、及时”,是这次整治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工作特点和要求,我们将努力汲取此次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将这次整治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工作作风融入残联的其他工作中,努力开创残联工作的新局面。

3、2012年残疾人基本信息调查工作暨评残鉴定换发二代证工作

2012年初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残疾人基本信息调查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市各区县于2012年4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全面开展残疾人基本信息调查工作。由于我区为人口大区,市政府于4月1日在我区芜湖路街道举行了全市调查工作启动仪式。在整个调查工作中,全区共聘用568名调查员,入户调查近10万户家庭,摸底登记残疾人或疑似残疾人20107人,并全部录入微机,建立了全区残疾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在登记摸底工作结束后,我区结合全国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换发,分批组织残疾人进行了评残鉴定工作,根据评残鉴定结果,随之进行了二代证的审核发放。目前评残和二代证的发放已接近尾声,即将进行整个工作的总结评比。

4、民生工程实施情况

2011年以来,区残联承担了多项民生工程实施任务,特别是2012年区残联共担负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项目、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项目和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建设项目三项民生工程的实施任务。其中前两项为省定项目,后一项为市增项目。为保证民生工程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区残联专门成立了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工程实施方案,并明确了专人负责。截止到10月底,全区共救助贫困重度残疾人923人,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186人,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复站9个,提前圆满完成了三项民生工程的实施任务。

几年来,区残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全市各县区残联工作中一直处于前列。2010年区残联为年度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为全市残疾人劳动就业先进单位、省年度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正在申报省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单位,同时我们力争2012年继续争取省年度工作先进集体。

三、工作中需要加强和改进之处

以上我们重点汇报了近几年,特别今年以来区残联的主要工作。虽然这几年区残联的工作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客观或历史的原因,残联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之处或不足之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残疾人培训和就业工作需要继续加强。残疾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就业范围往往受到很大的局限,同时区内许多企业对就业岗位有着特殊的要求,双重因素造成残疾人就业面临许多困难。虽然这几年省市区三级残联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创造各种条件,但我区仍有相当一部分的残疾人面临就业的窘境,有的无法寻找到合适的岗位,有的上岗由于无法适应要求,很快又离岗。区残联计划以后继续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残疾人就业的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力争满足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同时也希望区内企业和单位理解残疾人自身就业条件的局限性,尽量予以关心、体谅和理解。

2、加大力度,提高残疾人康复训练的质量。残疾人康复训练是是他们立足社会的根本保证。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近几年随着国家个类康复训练标准的出台,措施的完善,先进康复器材的配备,康复训练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需要我们在组织管理和训练方法上进一步的学习和完善。

3、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残疾人保障制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才逐步开展,但由于政策和历史的原因,仍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制度。区残联近几年加强了对贫困残疾人家庭的救助,今后计划重点增加对无法就业、无收入来源的残疾人,特别是重度和大病残疾人的救助措施,重点开展日间托养与照料,保证这些残疾人不被社会所遗忘,充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加强基层残联组织的建设,特别是基层各街镇和村(居)委协(助)理员的配备工作。自我区率先在各街镇和村(居)委配备协(助)理员以来,一年来这些协(助)理员在基层残联工作中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但这些协(助)理员工资待遇较低,工作条件较差,甚至受到一定成度的歧视。区残联正积极争取提高他们的工资标准,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

残疾人保障法范文第10篇

根据财政部财综文、《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二、征收对象

本县范围内安置残疾人达不到法定比例(残疾职工应占在职职工总数的1.6%)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含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及外地驻单位。

三、征收标准

应缴保障金为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6%与单位职工年人均收入60%的乘积(计算公式:职工人数x1.6%x年人均收入x60%)。

四、征收办法

1、县直机关、行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万利达集团公司以及上级机关驻单位应缴纳保障金的征收工作,由县财政局协助县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站统一征收。

2、“三资”企业由外经贸局收费中心代收。

3、内资企业、镇直部门实行属地征收,由各镇财政所会同各镇残联征收。

4、企业应缴纳的保障金征收时间为一年一征。

5、各单位应缴纳的保障金必须主动、及时足额申报缴纳。对虚报残疾职工人数的和瞒报本单位在岗职工总数的单位,经残疾人劳动就业站查实,予以补征,并按日加收应缴纳保障金5‰的滞纳金。

五、管理使用办法

1、残疾人劳动就业保障金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县财政按年度县直部分征收额的20%拨给县残联,作为县残疾人劳功就业服务站的机构办公经费及残疾人的职业培训经费,部分按10%作为单位手续费;剩余部分留在财政作为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专项基金。

3、镇财政所及镇联征收的残疾人劳动就业保障金,应全额上缴财政专户后,县财政按该镇征收额的40%返还镇残联作为残疾人事业经费;60%作为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专项基金。

六、保障金的抵扣、减免

1、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抵扣。安置残疾人就业未达到法定比例的企业,持本单位残疾职工的《中华人民共和残疾人证》,企业劳动用工合同及职工工资发放消单(或养老保险单),于每年8月15日前到县残疾人劳动就业站办理下一年度《残疾人劳动就业保障金抵扣单》。在计算申报当年缴纳保障金时,企业凭经县残疾人劳动就业站核准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抵扣单》抵扣人数,在当年保障金中抵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抵扣单》必须与当年的保障金申报表一并申报保障金收机关,未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抵扣单》不得抵扣。

2、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减免

(1)保障金原则上不能减免,但如企业严重亏损而确需减免的,采取先征后退的办法,企业于次年月底前凭当年年度财务决算报表,书面申请和《残疾人劳动就业保障金减免表》经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送县残疾人劳动就业站申核,报县残联、财政局批准,予以退款。

上一篇:妇女权益保障法范文 下一篇:人力资源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