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5 17:22:39

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

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篇1

一、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教师要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教育技术培训是“新世纪教改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开展教育技术培训,对于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深入进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进而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概况

(一)关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研究

国外的教育技术标准比较多,教育技术或者信息技术是教师职前培训的一部分。美国是教育技术的发源地,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美国的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al,简称ISTE)早在1993年就制定了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经过三次修改,于2000年颁布了《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简称NETS),这个标准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在我国,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此标准把培训对象分为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三大类,培训内容则分为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两类。

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于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给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与评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广大高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并探讨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相整合的基本方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专门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进行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的培训。

(二)关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目标的研究

为了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关于实现“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教高[2000]1号)精神,教育部高教司决定从2001年开始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以下简称“教育技术培训”)。教育技术培训旨在通过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实际训练和优秀教学案例的示范研讨,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育技术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力争在“十五”期间,基本完成对全国高校教师的培训,使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取得显著进展,使高等学校应用教育技术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逐步建立完善的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和制度,以适应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不断满足教师进修提高的要求。

通过对国内大量研究进行总结,得出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思想理念:具有先进的、科学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并具有继续学习信息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2.充实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特别是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建立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3.培养教师教育技术的操作技能: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交流、处理与应用教学信息的能力。

4.加强教师教育技术的综合应用的能力: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将教育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能力,结合案例教学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实践方法。

三、关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

对于如何进行教育技术培训,说法不一。笔者认为培训方案主要的内容是培训的方式和内容。

(一)培训的方式

笔者曾参与过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深深感到思想观念不够新和教师教育技术理论、技能水平不够,是目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困难。而投资太少、设备条件不好已经退居次要地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主要困难是多方面的,其中没有政策约束和激励措施、教师参加积极性不高成为主要矛盾。

教育技术培训方式应针对培训内容选择合理的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方式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强调培训内容的时效性,提出给予教学设计与案例的学习。

采用何种方式利于培训的开展呢? 笔者认为,“远程+面授+自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培训者可以得到系统的知识,而且便于实现对培训者的管理。在这种方式的培训中,“远程”培训应加强教育技术培训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利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面授”应注重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自学”应注重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这三个环节紧密结合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培训的内容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教高司[2000]79号)的精神,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受高教司委托负责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为规范培训工作,促进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更好开展,特制定《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计划》。这里不再赘述。

笔者通过实际工作的总结认识到,培训的内容应该以《通知》为依据、以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应该实地调查本校教师的实际教育技术水平,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而不是生搬硬套《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计划》中的内容。

四、关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和评价的研究

国内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培训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评价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除了对培训作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外,还依据教师发展性评价理论,制定教师档案袋评价方法、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的前测与后测配套问卷,来确保培训的质量。

笔者认为,许多学者和参与培训工作的实践者,对教育技术培训做了一定的探讨、研究,但大多集中于培训方法、手段和策略以及孤立的、零散的培训内容的研究,至于完整的培训体系的有关研究则很少。缺乏合理、完整、规范的培训体系,使培训质量、水平和效果参差不齐。

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篇2

一、把数字化校园作为学校特色来建设

1.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

目前,人们逐步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加速,否则就会有各级教育和投资者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失去动力的严重风险。数字化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建设的较好方案。数字化学校的建成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也可以理解为成功的标志。在信息化发展已到一定阶段的大中城市的中学,如何进一步通过各种政策的实施,促进和鼓励这些学校进一步向教育信息化的较高阶段――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对于上级主管部门来说,这是一件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首先,是评价问题,改变以教学质量为单一的评价指标。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必要时还应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进行专项督导。贵州省教育厅下发的“贵州省示范性高中评估指标”中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条款,作为政府督学的依据,从设备管理、队伍建设、实际应用、教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教育信息化的专项检查,做到有章可依、常规落实。

其次,教育局应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使一些条件成熟的学校参与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当中。贵阳市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深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保持云岩区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活力,提出了创建智能化、网络化与个性化的数字化环境,推进学校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加速云岩区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全市中学人机比达到8:1,信息技术教育开课率达到100%的目标。计划建设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教学改革的技术支撑平台、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开辟学校特色凝聚、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网络家庭联系的信息化通道。通过“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教师发展数字化”、“社区联系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2.合理制定政策,引导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

根据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中学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指导性意见,明确提出分阶段应达到省级部门要求的相关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由市电教馆牵头为学校定制网络建设、教学系统等校园信息技术环境方案,使各中学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使用。改变当前学校进行环境建设时东奔西走找方案,最终还是以公司的方案为学校的方案,所建系统只见硬件,不见教育功能的现象。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同时帮助学校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使之制度化,实现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自动化,从源头和制度上为学校教育信息化保驾护航。

中学校要制定系统全面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从硬件建设、教学资源环境建设、教学应用目标、师资培训等几个层面分别加以规划,做到系统规划、分步实施。应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学校的建设方案进行审核,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实处,避免盲目建设。在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把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为重中之重,重点做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师资培训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地发展。

3.数字化校园的构建要体现学校办学的个性特色

数字化校园是现实校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平台,由于每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具体而个别化的,在实施“数字化校园”过程中,尤其应强调服务于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因此,建设“数字化校园”不应喧宾夺主,或盲目追逐技术潮流,而应树立数字校园,促进学校个性办学特色形成的观念。中学校应借助数字化校园构建的契机,重新梳理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教育特色,并突出和强化这些教育特色,形成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数字化校园。

构建数字化校园,应注重以学校的发展来引领信息技术应用,而不是以技术引导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有其个性化的一面,尤其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更需要保护学校的个性。我们应该更多地以学校的发展为本,在服务学校发展的前提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只有这样,信息技术应用才能贴身地服务于学校发展。这方面的成功案例笔者想借贵阳第六中学在打造数字化校园过程中,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生学习评价研究,突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来说明,其数字化校园组织结构和管理要求如图1。

根据贵阳实验区中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体系和学校的实际,创造性地执行评价改革方案,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上,让评价体系发挥促进作用,全方位地反映中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素质,希望通过研究实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完善并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一套与当前评价指标体系相适应的,科学、有效、可操作的评价工具和技术手段,使其立足现在,又着眼于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把网络、信息、计算机、交互技术用于学生评价机制。

第二,从操作层面上进行评价组织、评价过程和评价模式的研究,形成多元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评价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模式。

第三,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目标为依据,按照高中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总要求,建立学生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数字化信息系统。

第四,逐步完善所建评价指标体系数字化信息系统,形成适应高中课程改革需要的,合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系统。

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资源库

资源建设是制约教学应用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信息化教学能不能普及,关键在于有效资源内容的匮乏,而有效资源内容匮乏的核心问题是资源内容建设模式。目前资源内容建设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厂家批量提供,二是由学科教师开发。完全由厂家提供的资源由于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大部分是一些旧教材、网上图片、声音等文件的堆积,对教学缺乏支持,从而使得可用性比较差;由教师制作的资源虽然能满足个别教师的应用需求,但难以规模化,而且这些资源散落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就难以共享。

针对有效资源内容匮乏这一现状,贵阳市电教馆向各学校配发了国资源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发动教师和学生在网上收集、整理符合教与学的各种资源,然后按照教学的结构进行管理,组成学校自己的校本资源库,教师和学生都能方便地共享使用资源库中的内容,同时也提高了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发挥信息技术教研组的作用

目前,绝大多数的校园网网管人员都是由信息技术教师兼任的,同时他们还负责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技能的培训、先进教学理念的推广等工作,工作量很大,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能力,是建设数字化校园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1.提高认识,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教育者对信息技术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方面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在促进其他学科教学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被教育者对信息技术教育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培养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作用。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正视实际现状,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展这一学科,拓宽教学的内容、探索教学的模式、丰富教学的成果,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上建立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即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

2.采用先进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法

可以采取一些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要不断地激励学生前进。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教师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正如我们不能将学生当成一只容器单纯地灌输知识一样。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我们也不能采取以往单一的传授模式。应从培养教师的目的出发,采取充分体现创造性、反思性、开放性、合作性的多模式相结合培训体系。

目前,几种创新性的培训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如:网络式(net-workmodel)、导师制(tutoringmodel)、情景式(contextualmodel)和菜单式(menumodel)。这些培训模式既考虑了教师的所思所想,也考虑到教师的差异,值得提倡。创新教师的培训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不是哗众取宠,只有结合教师的实际并在实践中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解决教师的供求矛盾,促进教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交流中来,进行自主学习、愉快合作、探究创新才是目的。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师培训模式。

1.个人自修和研究

这是指在职教师为了教学和科研需要,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能力而自发地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和进行相关研究的活动,包括利用闲暇研读有关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专业书刊、自行参加有关的专业培训或业务研讨会、利用网络资源自学、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发表教学成果。

2.校本培训

这是指立足于本校资源,以本校为培训基地,由本校发起和规划的、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需要的培训活动。这种培训方式的特点是:时间可长可短,次数可多可少,形式灵活多样,如专题讲座、计算机知识培训、教学观摩、还可以师徒结对等;内容较有针对性,强调实用性,能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合起来,使培训活动更具活力和效果。

3.脱产进修

这对于学历、骨干、名师培训比较合适,同时,国家应该规定教师工作一定的时间后可以自主选择脱产学习一次的机会,在访谈中不少教师认为脱产学习的收获最大,并把这种学习看作是学校对自己的一种奖励,如2010年所实施的“国培计划――贵州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

4.短期培训

这主要是指由各大专院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或师资培训中心等组织的有计划、大范围、短期集中进行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活动。如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紧缺薄弱学科短期集中培训”就属于这种形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4.7%的教师希望脱产学习,支持个人自修和研究的占14.7%,愿意参加校本培训的占34%,有16.6%的教师希望参加短期培训(见表1)。

到目前为止,各类培训培养了很多骨干一线教师,很多培训过的教师在谈他们的感受时,都谈到这一培训对他们不仅是技术上的帮助,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上的提升,技术如何为教学服务,如何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等。在改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及整合信息技术和课程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学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机整合的产物。通过对典型个案学校的研究,提出解决中学教育信息化现存问题的对策和建议。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学教育信息化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马宁.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中国电化教育,2007(11).

[2] 马春迎,耿鸿飞.强化教师信息素养促进学科课程整合.网络科技时代,2008(5).

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篇3

行政推动 系统设计

加强顶层设计。按照“超前规划、分层推进,示范引领、均衡发展”的原则,我们制定出台汉中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划方案》和《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等文件,明_了教育信息化推进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

搭建应用平台。汉中市教育局牵头与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汉中分公司三家运营商签署了“互联网+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采取校企合作、企业先建、购买服务方式,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目前,全市学校宽带接入率和教学点数字资源覆盖率均达到100%,“班班通”覆盖率达到92%。各县区结合实际,采取政府投入、结对帮扶、社会捐助、企业参与等形式,有力有效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发展。

强化督导考核。我们坚持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县区、学校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内容,多次召开信息化应用工作推进会议,更新理念、深化认识、推动落实。坚持每年组织教育督导室、电教馆对县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对各类学校进行常态化抽查,确保各项任务顺利落实。

培训带动 整体提升

项目带动,全员培训。以“国培计划”“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培训为依托,组织全市教师及教研人员开展各类信息化培训。近三年,全市累计培训3万多人次。西乡、洋县按照“全员培训、注重实效,分层考核、奖惩挂钩”的原则,将教师信息化培训纳入全县整体培训规划,出台了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把培训考核分为初级培训、高级培训两个认证等级,并颁发相应等级培训合格证书。

典型示范,培养骨干。定期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展示交流培训活动,遴选在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中的获奖教师上示范课,聘请各级教研专家评课,参训教师研讨交流,分享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打造素质高、能力强、应用快的信息化骨干队伍。坚持每学期组织全国大赛获奖教师深入山区、学校进行示范课巡讲,引领和推动山区、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全面开展。城固、汉台、勉县、略阳等县区以聘请专家、外出学习、示范课展示等形式,分层次开展以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微课制作、录播技术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培训,有效提升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特色培训,融合创新。组织开展创新课堂教学特色培训活动,联合中央电教馆在汉台区西关小学举办了“基于融合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混合研训活动。通过移动学习、大数据统计、远程观摩教研等新技术新媒体开展“创课”活动。汉中老师利用iPad在互联网一对一环境下进行“创课”,并与全国35个地市进行远程观摩、交流,实现了利用互联网开展大数据分析和创客活动。联合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在洋县南街小学举办了“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研讨交流培训”。通过聆听专家报告,现场观摩北京教师和汉中教师“一对一”环境下iPad示范课,两地教师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研讨。我们组织的教师培训已不仅仅停留在听报告和讲座,而是走进课堂,深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感受最前沿的教学理念与技术的融合及创新,不断开拓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竞赛促动 扩大成效

开展竞技比赛。坚持每年组织中小学师生参加“全国教育信息化大奖赛”“全省微课大赛”“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大赛”等信息化各类竞赛活动,汉中刘玉梅、袁晓明等一批教师获一等奖。据统计,从2009年参加全国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大赛以来,累计有368名教师的教学课例荣获全国奖励,先后有69名获全国一等奖的教师应邀赴沈阳、合肥、洛阳、西安、福州等地为大赛做现场上课及说课展示。在全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应用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我市西乡县白龙塘镇碾子沟村教学点肖日隆老师作品获一等奖,全国仅12件,全省唯一。

强化教学应用。扎实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在教育部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全市成绩喜人,共评选出188节市级“优课”,229节省级“优课”,52节部级“优课”,汉中市教育局荣获省级“优秀组织奖”。为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竞赛,各县区制定了许多好措施、好办法。例如,西乡县提出教师信息化应用“四率”达标(学科覆盖率、课时覆盖率、课件应用率、课件设计制作率),倡导教师人人有资源文件夹、逐步积累完善学科资源;坚持将学校教师参加信息化各类竞赛获奖情况纳入教学常规进行考核,要求各校要将“四率”考核结果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存查。勉县把教育信息化应用竞赛情况作为教育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建设有目标、工作有落实、应用有考核,应用工作在教育工作年度综合考核中占到20%的分值。

科研驱动 深化融合

加强课题研究。坚持每年开展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以区域为单位,紧紧抓住立项评审、中期评估、成果评选、结题评审“四个环节”,做到有方案、有过程、有成果、有总结、有推广,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使我市中小学教师不但是教书匠,而且成为研究者。“十二五”期间,我市信息化教育教学科研取得丰硕成果。组织开展研究部级课题《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的研究与实践》;中央电教馆课题《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课题《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及省教育厅电子书包试点项目课题等,多次被评为国家、省级优秀科研成果。

注重创新教育。面对创客教育、机器人时代,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大胆实践,在创新教育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国家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支持下,我们选择汉师附小、洋县南街小学、西乡县莲花小学等5所学校作为创新实验校,开展机器人课程应用及研究,培养了一批勇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勉县实验小学、陕飞二小、汉台中学等学校多名学生在世界机器人大赛等多项比赛中荣获优异成绩。宁强南街小学等多所学校也都建有机器人、VR等创客教室,全市中小学创客教育蓬勃发展。

多维融合发展。地处秦巴深处的宁强县燕子砭镇中心小学在电子白板课堂应用常态化的同时,利用网络云存储技术,将学生的日常活动采用实时手机录像、拍照,并通过学校大屏幕显示终端同步播放,开通了留守儿童视频亲情对话空间,将信息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等教育活动之中,成为全县德育教育的示范性学校。宁强县广坪镇中心小学师资力量薄弱,他们运用资源平台的视频课件上音乐、美术课,通过足球教学视频,边学边练,成为“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篇4

【关键词】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教育培训

高校档案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档案馆工作队伍的素质与能力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加大档案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过现实的情形是,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的数量不够,素质与能力也不高,很难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化发展对高校档案馆工作的要求与期待,也影响了高校的转型发展,因此从多元视角研讨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提升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与长远价值。

一、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提升的内涵与价值

档案馆工作是一个由各个要素构成的系统,包括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主体、工作内容与工作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等构成。其中档案馆工作人员是档案馆工作开展好坏的主体因素与决定因素。就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来言,素质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概念,新时期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服务素质与网络软件办公能力等等。因此,要提升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从很多方面着手。从价值与功能的视角来看,提升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与功能,一方面能够极大引领档案馆工作人员不断加大进修学习的力度,努力促进自身职业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极大提升高校档案馆的服务水平,提升高校档案馆在学校中的地位,提升高校档案馆的形象;再者,能够极大推动档案馆队伍建设工作的发展。

二、目前高校档案馆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教育培训对策

由上可知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性,按理高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环视高校档案馆的发展现状,档案馆处于边缘化的发展状态没有得到改变,致使其档案工作队伍的建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很多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彰显了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教育培训工作做得很不够,也彰显了高校档案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得不够理想。

(一)目前高校档案馆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训教育理念层面的问题,影响了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提升工作的健康发展。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开展其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时,人本化的教育培训理念坚持不够,没有很好地把握好档案馆工作人员的需要与特色;科学化的教育培训理念坚持不足,没有很好遵循档案工作及其工作人员的发展规律、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常态化的教育培训理念坚持不足,没有将这项工作经常性地开展;终身教育培训理念不足,致使档案馆工作人员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够。二是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层面的问题,影响了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教育提升工作的视域拓展。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开展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时,往往注重档案专业内容的培训,忽略了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现代网络办公能力的培训,忽略与档案工作相关的其他学科专业内容的融合融入,致使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培训内容显得不够宽泛。三是教育培训方式层面的问题,影响了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教育提升工作的有效性。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开展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时,往往注重采用理论培训的方式,忽略实践培训的方式;往往注重校内的培训教育,忽略了外出学习考察交流的教育培训形式;往往注重封闭式的培训,忽略了与地方开展合作的开放式教育培训形式。四是教育培训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层面的问题,影响了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教育提升工作的有效驱动。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开展其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时,经费投入不够,很难为档案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机会与平台;制度供给不足,很难及时调动档案工作人员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与主体性;考核机制缺乏,很难真正督促引领档案馆工作人员加大自身的学习,很难真正督导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档案工作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人本化的教育培训理念为主,完善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提升理念。教育培训理念是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提升的先导,因此高校在开展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工作时,务必要分析和把握教育信息化、档案工作网络化标准化、立德树人和高校转型发展等对这项工作理念的要求,坚持科学化、人本化、常态化和系统化的教育培训理念,从各个层面推动这项工作可持续发展。二是以档案专业与现代网络办公能力为主,不断拓展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教育提升的内容体系。教育培训的内容是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提升的内涵与支撑,因此高校在开展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工作时,务必要分析和把握教育信息化、档案工作网络化标准化、立德树人和高校转型发展等对这项工作内容体系的要求,将档案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养与发展、现代网络办公能力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等等纳入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之中。三是以自我教育与实践教育培训为主,不断整合创新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教育提升的形式。教育培训的方式是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教育提升的形式,因此高校在开展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工作时,务必要分析和把握教育信息化、档案工作网络化标准化、立德树人和高校转型发展等对这项工作方式与平台搭建的要求,充分调动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的主体性作用,坚持自我教育提高与外在培训相结合,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坚持网下与网上培训相结合,坚持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力求形成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提升的强大合力。四是以教育培训需求为主,努力健全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教育提升的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教育培训的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是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教育提升的重要条件,因此高校在开展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工作时,务必要分析和把握教育信息化、档案工作网络化标准化、立德树人和高校转型发展等对这项工作保障与考核的要求,加大经费投入,努力从各个方面为这项工作提供好保障;加大制度建设,努力为这项工作开展做好制度供给;加大考核机制与工作的推动,为这项工作开展提供强大的驱动力。总之,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工程,需要高校、档案馆、档案馆工作人员等一起努力,更需要不同视角的探索与尝试。高等教育信息化、档案馆网络化发展、立德树人、高校转型发展等都为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带来了诸多的机会,也带来诸多的挑战,由此也为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培训提供了不同视角的思路。目前重要的是高校务必要以这些发展态势为立足点,积极做好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工作,以档案需求的服务能力提升为宗旨,重点做好培训的理念、内容体系、方式平台与保障考核机制等层面的构建与创新,以此形成多元视角下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提升机制,以此不断推动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发展和提升其服务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贾正,李璞金.浅谈高校档案人员的素质问题.山西档案,2015(02).

[2]冯晶.新世纪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7).

[3]常辽华.高校档案馆人力资源科学化管理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11(03)

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篇5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始终把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前提;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每学期工作计划时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其中,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有了保障。我校充分意识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并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工程来建设,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实施情况如下:

一、健全组织,科学规划,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网络。

为了更快地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我校成立了由焦XX校长任组长,沟XX副校长任副组长,学校办公室主任、专职教师、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内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全面指导、督促、检查学校信息技术工作。信息中心由校办公室刘XX主任分管,信息技术教师邓XX老师具体负责。建立健全各项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如《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电教设备管理制度》以及各类专用教室的管理制度等。每个年级每个班有一位学生负责班级的信息化工作,信息技术教师适时地对各班的负责学生进行培训,使他们能配合各学科教师做好班级电教方面的工作。

我校配备了足额数量的专职教育技术人员,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布置工作任务。学校将信息技术工作纳入年度教学实绩考核,与评优、职称晋升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效率,提升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加大投入,创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学校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持续加大投入。学校建有学生用机房1个,内有计算机57台,现有教学班37个均能实现网络班班通,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完全满足师生教与学的需求。宽带通达所有普通教室和所有办公室,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校园网络系统、自动广播音响系统等设计到位,图书电脑管理系统齐全,这些设备为广大师生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校产、教务、学籍等均实现电子化管理。学校为丰富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信息资源特订阅了《电脑报》,扩大了教师们的视野。

学校建有教学资源平台,与省市县教育资源网能够实现互联,有资源管理制度。我校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能够积极组织教师注册省、市教育资源网,引导、鼓励教师上传、下载和应用教学资源,研发、管理、存储校本资源。各年级备课组积极整合资源,设计本学科导学案,备课组电脑上及时存储本学科教学课件、教案、导学案等资源,为我校校本资源的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资源。

以上设施的建设,使得学校形成了现代化教育系统,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重视校园网站的建设,将之视为满足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和广大师生顺利接收现代远程教育所依托的设施。学校也高度重视校本资源库的建设,并把"共享合作"作为丰富校本资源的重要方法。一线教师原创的教案、课件、试卷是我校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将这些内容经过一定的加工、整理,分工合作有效的上传到资源库中,以备教师调用共享,有效节约人力资源。

三、强化应用,促进整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确保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我们在每次的课堂大比武、课堂展示等活动中,鼓励各年级、各学科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活动结束后写出多媒体课堂教学反思。通过这一措施的实施,老师们对多媒体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原来多媒体并非神秘,只要好好学,咱也能应用""很不错,的确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比以前爱学习了""我们相互学习交流的比以前多了,我又学会了一项操作程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们把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培训列为重要的工作,根据"培训在先、重在应用"的原则,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PowerPoint、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等。培训实行签到签退,做到培训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培训方式也是多样化:集体讲解,教师互学、能者为师,培训地点由集中到分散、由集体到小组。

经过培训,大多数教师都已掌握了使用多媒体教学应具备的能力,为确保教师顺利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师们应用起到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的培训、考核,加上制度保障,我校教师的备课方式,课堂教学方式,教导处教学常规检查方式等进入信息化新时代。为更好的方便老师们的交流,在腾迅QQ上建立了XX城关中学教师群。鼓励老师建立自己的博客和微博。

2、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取得良好成绩。

在每学期实行多媒体教学期间,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鼠标轻轻一点,所有教学内容就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声、图、文并茂,繁杂的知识变得简单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大为提高,"连以前不爱听课的学生也在认真听讲了",这是老师们在交流时常说的一句话。学校现有X%以上的教师懂得教育科研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能够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的校本教研探索实践公开课。

3、提高应用水平,实现管理信息化

在教师人事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建立学校完备的教师人事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对教师的学历、职称、及考核获奖等情况进行管理,对学生的毕业升学及平时表现等进行管理。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务管理,实现对学校教学基本信息、教学计划、学生成绩、学科和课程、课表和课务等管理功能。在课题管理方面,对学校科研课题的申报、过程研究、中期评估、结题等工作实行数字化管理。

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篇6

[关键词]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公安院校

一、做好外警培训档案工作的意义

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工作是外警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档案管理规律,结合外警培训工作特点,科学地管理外警培训档案,对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知名度、加强国际合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有助于规范教学管理

外警培训学员的学籍档案是外警培训档案的重要子集。学籍档案包括学员信息、考勤情况、考核成绩、心得体会等内容。做好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把学员的培训表现全部记录在案,作为了解学员情况,约束学员行为,制定培训计划,优化培训过程,做好培训总结的重要原始依据。这对规范教学管理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2]。

(二)有助于编写培训教材

档案在每一个业务领域中都可发挥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作用,成为业务活动的信息支持和保障。我国外警培训工作启动时间短,各公安院校在外警培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经验不够丰富,教学方法还不够成熟,特别是针对不同国家进行的外警培训还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公安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外警培训档案,从国别、警种、培训效果、满意度、建议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培训课程内容的不足,不断地修正已有的专业教材,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有助于提升学校知名度

通过总结、开发外警培训档案,采取多种编研开发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外警培训档案的宣传作用。可以将编辑外警培训内容宣传小册子、重要领导来访、优秀学员风采、历届培训缩影等专题编研成果作为培训教材发放给新学员;或者开设本校外警培训历程专题展览,组织学员参观学习;制作培训成果MV、媒体报道汇集等,给学员放映,让学员对外警培训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有选择性地利用培训档案,提供给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提升公安院校的知名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宣传作用。

(四)有助于加强国际合作

外警培训是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国内外警务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3]。培训期间,国内外学员交流警务经验、技能、案例,所形成的教学档案有利于提升全球警务服务水平。培训教育结束后,学校要形成学员通信录及信息跟踪档案,加强高校学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维系学员与高校之间的感情纽带,有益于双方的边境警务合作,共同维护两国边境安全[4]。同时,从归国学员中跟踪调查,了解掌握学习到的培训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效果、对培训学习的建议等,作为修正培训课程内容、确保课程教育更加符合实际工作和提升培训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参考。

二、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要确保外警培训档案的真实、准确、有利用价值,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及时归档原则

外警培训不同于一般学历教育,其中一个方面是学习时间上的不同。一般而言,外警培训大都以短期培训为主,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而且每次外警培训均有培训主题,例如,广西警察学院开办的越南高级执法官员研修班、越南出入境官员管理培训班、加纳高级警官研修班等。因此,可以把外警培训档案视为专门档案,如科研档案、教学档案、基建档案等。这就决定了外警培训档案归档时间不必严格遵循一年一归档、在次年6月底向学校档案部门移交的规定,而应该在每期外警培训结束后,尽快及时整理归档。

(二)公开与保密原则

某种程度上,外警培训档案不仅仅是对外警学员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记录,其内容还可能涉及警务秘密、个人隐私等。所以,在外警培训档案信息化和公开利用时,必须注意相关内容的保密,只能公开法律或相关规定允许范围内的内容,对法律和相关规定不允许公开的内容,必须做到严格保密。查阅外警培训档案要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或授予一定的查阅权限,在利用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未经许可单位和人员的保密。

(三)学员参与原则

外警学员是外警培训的对象,也是外警培训档案的主要来源。他们在整个外警培训过程中形成的培训笔记、培训心得、培训总结,对公安院校教学和管理提出的意见、建议等,对提高公安院校外警培训水平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外警培训学员参与建立培训档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从外警培训档案建立之初和在整个建档过程中,积极参与立档工作,使外警培训档案内容更加丰富和有价值。

三、外警培训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外警培训档案的建立

开展外警培训的公安院校应建立健全外警培训学员档案管理数据库和外警培训教学档案管理数据库。外警培训档案的建立必须要明确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建立的时间。外警培训档案的建立是从每一期外警培训列入计划并获得批准时开始,也就是要加强整个外警培训过程中对文件的前端控制及全程管理。二是明确外警培训档案管理的硬件要求。要按照“三铁九防”的原则,配齐配全外警培训档案的设施设备,确保外警培训档案的实体和信息安全。三是明确外警培训档案建立的相关制度。包括立卷归档制度,确立归档范围、归档时间、保管期限。此外,还包括档案保管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查借阅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等,确保外警培训档案工作有章可循、规范管理。

(二)外警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

外警学员所在培训部门的工作负责人担任第一责任人,由该学员的带班队长担任档案收集的直接责任人。在培训期结束时,带班队长把学校各部门对本次外警培训的教学、管理、评价意见等材料,以及该期外警培训的各种审批、汇报、总结等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并在档案数据库中如实记录,必要时还可添加备注说明,之后由培训部门的工作负责人移交给学院档案管理部门。

(三)外警培训学员档案的移交

外警培训档案中的学员个人档案,是在外警培训学员自入学时建立起来的,在今后两国的公安业务中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在保密前提下,根据需要,外警培训学员毕业时,个人培训档案也可移交给其国家警察机关或相关部门。

四、做好外警培训档案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使外警培训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是做好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外警培训档案工作作为开展外警培训公安院校档案工作的组成部分,同其他档案工作一样,包括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统计、编辑和研究等八个环节。因此,在建立外警培训档案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从这八个环节入手,建立一系列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并切实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确保外警培训档案管理的制度化,从而保证其管理的规范化。

(二)提高外警培训档案管理业务人员素质

提高外警培训档案管理业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外警培训档案工作的保障。外警培训档案材料的形成部门主要集中在学校的培训部门,因此,外警培训部门的档案管理业务人员是做好外警培训档案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该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必须对所有涉及外警培训档案材料的经办人员进行相关的档案知识培训,组织他们学习好、领会好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有关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强调建立外警培训档案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以保障外警培训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确保外警培训档案的全面真实

确保外警培训档案的全面真实是做好外警培训档案工作的灵魂。外警培训档案的内容,一方面是公安院校开展外警培训工作的真实反映;另一方面,通过对档案的共享和利用,可以提高公安院校外警培训的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这就要求外警培训档案既要全面具体又要真实可靠。全面真实,具体指外警培训档案反映的内容要全,要严格按照所制定的归档范围进行收集。归档材料应客观反映学校开展外警培训的真实情况,决不允许弄虚作假。档案中既包括学校在外警培训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好的一面,也要包括不足和存在问题、甚至出现错误的一面。

(四)科学利用是外警培训档案管理的落脚点

科学利用外警培训档案,是做好外警培训档案工作的落脚点。科学利用档案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在现代化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有效利用“互联网+”理念,建立外警培训档案数据管理网络,在不泄密的前提下,使校内校外有对外警培训档案需求的人员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得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全面、真实地了解学校开展外警培训的情况,从而提高档案利用速度和效率。

五、外警培训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四化”的构建

外警培训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包括外警培训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和专业化。

(一)外警培训档案的数字化

档案数字化,一类是把纸质档案通过扫描,录入到信息数据库中,以计算机作为存储介质存储档案信息;另一类是在档案建立时,制作电子文件,将文字、图表、声像录入计算机。档案数字化具有减轻档案库房压力、检索便捷、维护方便等优势,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每期外警培训,其档案在建立之初就应当重视数字化工作,选择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实现电子化、数字化的转换。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涉密内容在信息化过程中的泄密问题。

(二)外警培训档案的网络化

档案网络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提高对外警培训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公安院校外警培训档案建设的网络化,目的是建立一个相对开放的信息共享网络,实现外警培训档案在特定范围内的动态性、即时性、开放性。一种是校内网络化: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子系统接入到校内档案管理大系统,形成校内统一的网络。另一种是公安院校之间的网络化:为了使公安院校能够快捷简便地了解到兄弟院校开展外警培训的情况和经验,可以尝试建立一定范围联网的外警培训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但必须对其中需要保密的内容设置访问权限,或分级设置访问权限。

(三)外警培训档案的标准化

外警培训档案的标准化是指档案管理方式的标准化。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在不同公安院校之间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首先,是外警培训档案信息内容的标准化,即要求培训部门收集归档的外警教学信息、外警学员管理信息的内容、格式基本一致。其次,是档案的分类、保管方法等档案整理流程的标准化,即规范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等环节的统一标准。最后,档案信息传输方式的标准化,即公安院校之间可以尝试使用共同的信息传输标准,通过标准化处理,实现院校之间档案信息的共享。

(四)外警培训档案的专业化

这主要是指外警培训档案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一是制定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制度;二是做好每期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工作的统筹和规划;三是组织协调参与外警培训工作的部门,及时沟通联络,做好纽带工作,保证材料的全面、客观;四是收集整理每期外警培训档案,并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五是对接学校档案部门,将整理好的外警培训档案移交。由此可见,外警培训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高的工作,从业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工作。综上所述,应通过科学管理、全面开发和充分利用外警培训档案,有效约束学员行为、提高培训质量、提升管理水平。这可以进一步扩大我国公安院校外警培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进我国与相关国家的友谊,服务国家战略。

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篇7

【关键词】校园网 规范 培训 建库

要规范地建设好校园网,必须做到:规划、培训、建库,然后建网。

一、规划

要规范地建设校园网络,必须清楚需要什么样的校园网络,需要校园网络来干什么?通常学校对校园网络的要求有以下几种:

1.最简单的校园网络:包括一个微机房、一个教师电脑办公室以及几台教师办公室使用的电脑。这样的配置基本可以应付日常的计算机课程和教师办公、校务管理。学校也可以使用校长管理系统、教师办公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几个独立的管理系统。

2.中档配置的校园网络:包括若干个微机房、一个网络服务中心、每个教室配备电脑一台、每个教师办公室配备教师办公电脑。这样的配置可以满足管理、办公、教学、辅助教学的大部分要求。学校可以使用校长办公系统、教师办公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师备课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系统、校园网站等。

3.高档配置的校园网络:包括足够的微机房,一个大型的网络服务中心,每个教室配备微机若干台(甚至学生人手一台微机),每个教师配备办公电脑,这样的配置可以实现所有的自动化校园管理和教育教学信息自动化。WWW.133229.coM学校可以使用各种的管理系统、电子图书馆、网上学校,实现真正的网上教学。

利用校园网络最基本可以做到学校管理自动化,例如:人事档案管理、教师办公、行政管理、学生管理。如果配置允许,还可以实现校内无纸化办公、教师电子备课系统、教师辅助教学系统、网上学校等。所以要建设校园网络前必须先根据自己的需要规划好校园网络。

另外,建设校园网还需要适应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统一的规划,分阶段实施,逐步到位的建网原则。必须认清形势,了解到学校日后的发展规模、学校的发展方向、学校的发展潜力,统一规划好校园网络的架设。

二、培训

校园网的建设,必须先进行全员培训,即先要实现学校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全员培训,再考虑架建网络。如果没有一支技术过硬的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校园网就算是架设好了,也会由于使用人员水平问题而不能正常运行或发挥最佳的运行效果。所以当规划好校园网,找到了合适的硬件厂商和软件公司后,立即要着手做的就是对全校教师和管理系统使用者进行全员培训。教师和管理系统使用者的全员培训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1.全体教师的培训。教师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对电脑操作的熟悉及常用软件的使用;第二,办公系统的使用;第三,教师电子备课系统的使用;第四,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使用;第五,国际互联网的使用;第六,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和常用软件的安装;第七,常见的软、硬件故障的解决方法。

2.管理系统使用者的培训。管理系统使用者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对电脑操作的熟悉及常用软件的使用;第二,相应的管理系统的使用,第三,国际互联网的使用;第四,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和常用软件的安装;第五,常见的软、硬件故障的解决方法。

3.网络管理员的培训。网络管理员是最重要的人,整个校园网络能否正常运行就取决于这个管理员的水平。学校最好是聘请有经验的专职人员来从事这一项工作,网络管理员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服务器的安装和维护;第二,服务器操作系统的使用;第三,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和维护;第四,互联网技术,第五,网络安全的技术。

4.硬件维修人员的培训。拥有一个校园网络,不可能长期依赖于硬件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学校必须拥有一到两个硬件的维修人员来维护学校的网络和硬件以及办公设备。硬件维修人员应该参与到学校的整个网络铺建的工作中,熟悉全校的网络线路的布局。硬件维修人员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网络的架设技术;第二,微机的安装和保养;第三,微机故障的处理和维修;第四,网络故障的处理和维修。

5.软件维护人员的培训。拥有一个校园网络的管理系统,也不可能长期依赖于软件公司的售后服务,学校必须拥有一到两个软件的维护人员来维护学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作。软件维护人员应该参预到学校的管理系统的开发中,熟悉学校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软件维护人员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数据库的技术;第二,软件开发平台软件的技术;第三,系统设计的原理;第四,系统故障的处理和维护。

以上五种人员的培训工作都必须走在学校建设校园网络的前面,尤其是第四、第五种人员。教师的培训主要由学校自己找合适的人士来培训;第二、三、五种人员则应该由为学校编写管理系统的软件公司负责培训;第四种人员则应该由为学校铺设校园网络的厂商负责培训。

三、建库

校园数据库内容包括很多的内容,我们都称之为教育教学资源。也就是要建立好校园网络,必须先建立起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育教学资源库包括的内容有:人事档案库、财务档案库、文件档案库、教学信息库、教育信息库、多媒体信息库等。

人事档案库包括:教师档案库、职工档案库、学生档案库。教师档案库中包括了教师的一些基本个人资料、教师在学校的历任和现任职务、教师在学校期间的考核资料、教师在学校期间的奖惩情况等。学生档案库中包括学生的成绩、评语、奖惩、身体发育状况等。

财务档案库包括:校产档案库、工资档案库、收支档案库。校产档案库中包括了常规教学设备资料、电脑电教设备资料、图书资料、水电维修和木工资料、环境保护资料。

文件档案库包括:政府下达文件库、学校下发文件库、学校各种获奖文献库、学校的各种计划和总结文件库。

教学信息库包括:各学科教案库、试题库、教学改革信息库、教学研究信息库。教案库中包括了各学科教师对每一节新授课、复习课的教案,以便日后教学总结及提高教学能力之用。试题库中包括了各种难度、各阶段的练习、测试、考查的试题,而且是每一题试题都已经经过分析并得出其难度的题目,以便从题库找出相应的题目组成一份试题。

多媒体信息库:包括了声音素材库、图像素材库、影视素材库。多媒体信息库是为了教学服务,教师电子备课系统、辅助教学系统、学生学习系统都必须使用到这一类的信息。

建起了校园局域网后,要考虑到如何跟外面的广域网联系,主服务器与internet连接,做成一个服务器,校园内部其他的机器通过这个服务器登陆到internet上,这样师生们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到一些校内里没有的资源,而社会上也可以通过学校的校园网站了解到学校的情况。

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篇8

(2019年9月26日)

尊敬的XXX司长,各位领导和专家老师们,还有各兄弟省份的教育同行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交流的题目是:《延边州提升工程2.0州(区)、县两级专家团队“建和用”的策略》。浅思薄虑,敬请各位专家、同行斧正。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最东部,全州总面积4.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2万,其中朝鲜族人口82万,居民通用汉语和朝鲜语两种语言文字,自治州下辖8个县市,州府所在地为延吉市。延边州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91所,有在校学生21万名,有教职员工2.7万名。全州现有朝鲜族学校(幼儿园)139所,其中:朝鲜族幼儿园62所(其中附设幼儿园30所);专设朝鲜族中小学53所、朝汉民族联校21所,全州朝鲜族学校专任教师4872名。

自提升工程2.0启动以来,延边州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实施,精心制定培训专家团队遴选及培养方案,抓住关键节点,有序推进工程。下面,我从延边州提升工程2.0州、县两级专家团队的“建”与“用”两个方面的策略,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能力提升2.0团队“建”的问题

(一)为何建。

首先,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整个区域的提升工程如果想科学、高效的开展起来,扎实稳步的推进下去,一定需要一个具有领导力和执行力的核心团队。可以说,州、县两级培训团队是区域“提升工程2.0”有序有效实施的中坚力量,是“整校推进”实施质量保障的关键人物。

其次,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我们明显感到我们延边州内汉族教师和朝鲜族族教师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差距正在拉大。一是由于我们是少数民族地区,我们还有很多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能力较弱的少数民族教师。二是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学习资源和专业指导外援力量严重不足。合作机构和上级高校无论在培训资源和实践指导上都很难满足朝鲜族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和成长的需求。因此,少数民族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一直都是民族教育全面发展的短板。下一步,延边州若想抓好提升工程2.0工作,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就必须优选一批符合民族地区教育需求,州、县两级都能用得上、用得好的本土专家,充分发挥本土培训专家团队作用,有层次、有差异的推进学校提升工程2.0培训。

(二)如何建。

1. 明确团队工作任务。州一级通过县市申报考核遴选一只精干的州级专家团队,人数不超过10人,负责指导全州各县市的能力提升专家团队工作,规范管理,监督进度。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县级培训团队与教师人数不低于1:100的比例,组建县级培训指导团队,负责制定本区域提升工程2.0规划方案,组织区域引领性研修,指导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完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开发建设本地少数民族教师学习资源。校一级由校长牵头组建,人员包括教学校长、学年主任和信息化教学种子教师,负责提升工程任务校本化落地和实施。

2. 团队遴选标准。

按照提升工程文件要求,以县市培训团队为例,我们要求县市的团队成员构成一定要包含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培训者、中小学骨干教师。我们对这一级团队成员的素质要求是:第一要有积极拥抱和实践信息化教学的情怀。第二是要有较强的学科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第三是对当前支持教学变革的先进技术达到精熟掌握。第四是具备各种媒体环境下的教学组织能力。第五是善于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具有信息化教学指导力,并有自己的信息化教学主张。第六是要双语培训能力者优先。要立足民族教育,选好民族信息化指导教师,不让民族学校教师掉队。

3. 团队层级和职责分工

各级团队具体划分人数安排如下:州级专家核心团队(7人),县市级培训团队(1:100人),校级培训团队(1:10人)。

团队职责分工如下:(1)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提升工程2.0培训课程研发、技术支持、培训班课程实施与改进等工作;(2)应用考核专家组,负责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导、调研和实施测评等工作;(3)资源建设专家组,负责提升工程2.0资源整理制作、归档和基层学校提升工程2.0资源建设指导等工作。各层级团队在州一级团队统领下,分模块三维包保,按计划层层落实、步步跟进,确保全州能力提升工程2.0一盘棋。例如:我们赋权提升工程2.0团队专家组统筹指导全州提升工程工作的权利。由州级团队拿出全州的提升工程2.0培训年度计划表、推进落实表、课程指导安排表、送培到县活动方案、县域示范活动方案等。在州团队指导下,各县市提升工程2.0团队专家组,分别负责本地政策文件方案解读与指导、微能力点认定指导、学校整体推进项目策划、信息化教学技术指导等,各司其职。学校则要成立信息化教学融合创新专家组。要选拔学校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好的教师担任学校信息化教学示范引领教师,做好教研组的教师培训示范指导。这样,能够做到:人人有活做、人人有事做,各个团队都能充分发挥各级专家团队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形成州、县、校三级层层管理的差异性引领机制。

二、提升工程2.0培训团队如何“用”

通过对相关文件的学习,我们归纳出培训团队的重点工作内容有三个。分别是“以校为本混合式研修的指导、校本考核工作的指导,本地少数民族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因时间关系,我在这里仅对团队如何指导混合式研修进行稍微展开叙述。在学校混合式研修指导工作方面,我们为培训团队设计了“研、磨、练、测”这样四个环节任务。

这四个任务具体分解为:

研。

一是要求培训团队协助学校分析提升工程2.0现状,从技术层面、观念层面、教学习惯等层面,了解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情况。

二是要求培训团队聚焦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推进的难点和增长点,分析各方面原因。如:有的是教师年龄偏大,有的是设备分配不合理,有的是学校对考核风向标指向不明,有的是学校不利于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等等,从而为学校确定提升工程能力关键点的选择提供科学指导。

三是指导学校能力提升过程中的课程资源研发和案例成果梳理,尤其要重视民族学校民族特色课程资源的研发,一定要确保教师们学有所获,要努力做到人人有成果,校校有亮点。

磨。

要求培训团队聚焦学校落实提升工程2.0,充分运用“项目助学计划”逐一跟进、深入县市,层层打磨。

第一磨方案。在一校一方案、一教研组一活动案、一教师一个案的基础上,要求各级结合工作实际深度研磨行动方案,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第二磨团队。延边州已经确定州教育学院为培训团队培养基地,并计划对培训团队开展培训练兵活动,从而增强团队指导力。

第三磨课堂。要求学校在愿景指引和校本研修框架下,要基于信息技术大胆探索课堂教学新样态。培训团队要入校协助学校深度打磨研究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的教学案例,形成成果并进行辐射。

练。

一练培训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我们计划在集中研修的基础上要求各团队成员选择一个试点校作为实践基地,基于网络全程参与能力提升全过程,锻炼提升团队信息化领导力。

二练教研员信息化教学指导力。教研员是信息化课改的领头雁,必须让教研员先学、先知、先用、先会。我们将会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科教研员上信息化教学示范课,研讨课。在学练过程中跟教师同成长,共进步。

三练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践能力提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必须经历一个从理念认识,到技术掌握,到创新应用的过程。因此,必须增加信息化教学教研活动密度和深度,要把25学时以上线下研修做到位。我们计划像“一师一优课”一样,组织全州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晒课”活动,由各级培训专家团队负责评审选拔,遴选出一批包括朝鲜族学校的优质信息化教学课例。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州各民族教师人人都练到位,让每个学科都练到点上。

测。

县域提升工程2.0团队专家负责做好测评指导与考核。组织县域提升工程2.0成果展示与反思交流活动。延边州提升工程2.0团队专家组到各县市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该校参训人员30%,随机抽取参训教师测评考核。制订符合各系统发展水平的评测指标,充分发挥评价环节的促进作用。比如,对待城市和农村要有差别,汉校和民族校也要有差别,通过“测”努力做到让老师经过能力提升2.0工程后即能横向看到同行间的差距,找到发展的动力,也要纵向看到自己进步的成绩,燃起拥抱信息化教学的勇气,从而构建以测促用,以测促研,以测促展的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长效促进机制。

上一篇:雷电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神农英才计划范文